EAM设备管理

2024-06-05

EAM设备管理(精选9篇)

EAM设备管理 篇1

1 概述

秦皇岛港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其中九公司管理使用的煤五期工程2006年4月正式投产。建有15万吨级泊位1个、10万吨级泊位1个、5万吨级泊位2个,年设计吞吐能力5000万吨。码头岸线长度为1184m。堆场设计堆存能力400万吨,适应各煤种单堆单放需要和铁路万吨、2万吨大列进车接卸需要。煤五期工程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翻堆线单线额定输送能力达到6480t/h,取装线单线额定输送能力达到8000t/h,装船中可同时双线作业。主要设备包括翻车机、堆料机、取料机、装船机、皮带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和广泛的通用性。

确定备件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结构分析法,就是对设备中各种结构的运动状态,以及对零件的结构、材料、质量、性能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备件范围。另一种是技术统计分析法,就是对企业日常维修以及计划检修中更换零件的消耗量进行统计和技术分析工作,只要统计的消耗资料准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可以找出零件的正常磨损规律和消耗量,确定备件范围。对于新建港口,使用结构分析法确定备件范围能较快的进入科学备件管理的轨道,而对设备结构进行拆分是使用该方法的基础工作。

2 设备结构拆分

设备结构拆分是通过对设备除主体钢结构外的结构按照其所实现功能由高向低分层次拆分而实现的,即先划分功能机构,再在各个功能机构下划分功能部件,进而逐个部件确定易损件清单,最终建立备件档案数据库,确定整体部件及其易损件的储备范围和数量。

(1)门架移动伸缩回转式装船机结构拆分图解(见图1)。

(2)转子式“O”型三翻式翻车机结构拆分图解(见图2)。

(3)轨道移动式单悬臂堆料机结构拆分图解(见图3)。

(4)轨道移动式悬臂斗轮取料机结构拆分图解(见图4)。

(5)翻堆线皮带机及取装线皮带机典型结构拆分图解(见图5)。

3 EAM备件管理

通过EAM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将仓库与备件关联,然后输入备件的自动重订信息,需指定备件的库存补充方法,可设置为“重订水平”“最小/最大”、或“按需订购”。还要考虑供应商交货期、使用量等因素确定因重订数量,以保证有充足的库存。

(1)“重订水平”订货方式(见图6)

“重订水平”订货方式是每次订货量不变,而每次订货时间可以变更的订货方式。

在EAM系统中设置一数量为订货点,当库存量下降到这一数量时,系统自动按事先规定的数量生成“采购申请”进入采购流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计划最高和最低储备额之间。它适用于发出次数多而单价又较便宜的备件。

订货点P值的计算公式为:

保险储备量

式中,为月平均消耗量;X为月最大消耗量;D为到货期(月);t为安全系数,参照下表;δx为月消耗量偏差。

(2)“最小/最大”订货方式(见图7)

“最小/最大”订货方式是每次订货时间和订货量都可变化,把已发生的数量(使用量)作为订货量,并使库存量达到最高储备定额的订货方式。

在EAM系统中设置一最小数量为最低库存,一最大数量为最高库存。当库存数量低于最低库存时,系统自动计算将库存补充到最高所需采购数量,生成“采购申请”进入采购流程。这种订货方式按照使用量的多少进行订货,使库存经常保持在所规定的最高库存量水平上,适合于每年发出次数少,单价较高,使用后就要立即补充的备件。

4 结语

EAM是资产管理和设备维护的最新技术,秦皇岛港已在10余家分公司联网实现了备件的EAM系统管理。本文所述设备拆分是EAM系统数据的来源和应用辅助,而备件的库存补充方法、订货点和订货量的确定是EAM备件管理功能实现自动化,最大化减轻人员工作量的具体途径,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更快更充分的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备件管理中的作用。

EAM设备管理 篇2

(2)建立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团队EAM系统的顺利实施必须获得领导的重视和直接参与,需要领导对EAM系统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管理问题及执行问题做决策和支持。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稳定的`工作团队,保持和调动员工对项目的拥有感和使命感。

(3)做好数据库建设建立数据的标准化过程和全面完整、层次恰当的主数据,以保障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4)做好项目执行计划和明确项目执行方式不要把软件实施只作为一种软件,而要站在管理的高度去指导实施,而且EAM系统是一个多模块的集成系统,必须保证各个模块同时并行实施,同时进行适当交叉,制定合适的项目具体执行计划,包括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人力投入(实施人员、维护人员等)和实施的先后顺序等,才能发挥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5)制定项目施的操作流程制定项目实施的操作流程并在企业的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进行一次全面地、深层次地信息化了解、宣传和动员,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6)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及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以提高其对EAM系统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另外,注重对员工的实时培训,因为EAM系统在不断优化,员工培训也要跟上其优化的步伐。

(7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建立EAM系统实施的组织保障系统,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考核或操作技能比赛,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适当奖励,以保证员工对系统操作的主人翁精神。

(8)注重对EAM系统的持续改进管理是动态的,需要常抓不懈,因此,EAM系统也需要持续改进才能保持其管理先进性的生命力。

4 结语

EAM设备管理 篇3

秦港电力分公司担负着整个港口生产运行的供电工作,负责局内外1300多个单位用户工业用电的电量电费核算。用电MIS为电力公司的用电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先进的应用系统。

而集团公司的EAM系统的应用正好为我们电力分公司的用电管理工作的公开化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EAM与用电MIS接口转换系统,可以将有用电MIS统计出来的相关数据转换到EAM中,使得各单位通过登陆EAM 即可以方便快捷的查看到其使用的每块表的用电情况,费用多少。从而完善EAM的综合性业务功能,避免了重复性开发设计的浪费,方便了查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EAM系统与用电MIS接口转换系统主要有两大部分,分别为接收用电MIS数据和实现已接收数据的转换。这两大部分通过接收转换后利用EXCEL与EAM系统和用电MIS分别建立起了联接,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用电单位通过EAM系统在网络上对用电情况详实准确的时时查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为港口整体的信息化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设计流程图

从用电MIS中,每个月把电表基础信息、电量明细记录和用户电量电费记录分别导出成excel文件。

将EXCEL文件依次在EAM开发的界面导入到临时表,然后在EAM系统中用存储过程将数据分别写入EAM的电表台帐表、电量明细表和用户电量表。

在EAM系统可查看报表

EAM系统与用电MIS接口转换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分别为接收用电MIS数据和实现已接收数据的转换。这两大部分通过接收转换后利用EXCEL与EAM系统和用电MIS分别建立起了联接,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用电单位通过EAM系统在网络上对用电情况详实准确的时时查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为秦皇岛港整体的信息化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硬件环境

此次开发的EAM系统与用电MIS接口转换系统的硬件要求:

a.确保安装windows2000windowsNT操作系统后能够良好运行。

b. 256M及以上内存

c. 30G以上的硬盘

四、软件环境

a.接口转换系统要求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2000/ windowsNT

b.所使用的开发软件的语言为PB6.0

c.开发范围涵盖Datastream 7i的客户化流程、Datastream 7i 客户化开发及Datastream 7i中的配置。

五、创新点及技术关键

5.1理论创新:

采用里一个中间的临时表,进行两个系统数据信息的连接纽带。

5.2技术创新:

从用电MIS中,每个月把电表基础信息、电量明细记录和用户电量电费记录分别导出成excel文件。

将EXCEL文件依次在EAM开发的界面导入到临时表,然后在EAM系统中用存储过程将数据分别写入EAM的电表台帐表、电量明细表和用户电量表。

接口要有异常捕获机制,如果数据有问题,导入页面会提示错误信息并定位到错误记录,电力公司能耗管理员把修改错误手工在EAM系统中的电量录入页面上录入记录。

需要EAM和用電MIS对公司的组织代码进行编码对应,在用电MIS里建编码对应表,生成的excel文件中的公司代码是EAM的组织代码。

户号必须是唯一值;而且不能修改;

EAM接口表里加触发器或主键,确保3个excel文件的主键不重复。

户号、计量点号、表序号一起做成主键进行数据的传输,如果重复导入数据,重复的数据将不能进入EAM系统;

因为EAM中电表台帐同一电表有总、峰、平、谷、尖五条,所以电表基础信息记录传过来后,EAM要分别建总、峰、平、谷、尖五条台帐。

六、关键词

Datastream7iDatastream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oftware Package

Datastream维修管理软件包

Punch-ListBug/Change Request错误/修改需求

BP DocBusiness Process Document业务过程文档

FLEX SQLDatastream7i Flexible SQL Statement using Oracle PL/SQL Language for Post Insert or Update Event Trigger in Datastream7i document changes

Datastream7的弹性SQL声明,使用的是Oracle PL/SQL语言,为Datastream7i中的变化创建插入后或修改后的事件触发器。

Package,Procedure,FunctionOracle PL/SQL program用Oracle PL/SQL 编写的程序

JSP Java Server Page

EAM系统Datastream 7i v7.9 Extended

参考文献:

[1]徐德鸿.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2]孙德文.微型计算机技术.(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

EAM设备管理 篇4

一、企业资产管理愿景

企业家们对资产管理的理解和期望肯定是不尽相同的,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即提高企业资产的绩效, 实现最大的资产回报率。SAP始终从企业全局出发来认识企业管理业务, 对于企业资产管理也不例外。图1就是SAP给出的高效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愿景图, 它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时间阶段和对应这些阶段的关键流程两个维度来诠释SAP对企业资产管理的理解。从中不难看出SAP对企业资产管理的一贯主张:EAM是企业全局管理系统 (ERP) 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天然就得到ERP在财务、人力资源、采购、库存、项目管理、质量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而这种支持也使EAM开展的核心资产 (设备) 维护业务能够连贯一致地汇入企业统一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并准确实时地反映在企业总体绩效的报告中。所以与ERP系统的融合应该是EAM固有的一个属性。图1中深色的一连串箭头是对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浅色箭头是针对不同的资产全寿命周期阶段, 有不同的关键管理场景, 这5个关键的管理场景相辅相成, 全面保障企业健康运行。

二、从愿景到现实, EAM全程助力企业发展

1. EAM助力企业资产的规划、建造和启用

图1企业资产管理愿景

企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资产的不断增加。当代企业家即使手握充足的资产购置资金, 也不会大手大脚, 因为面对市场机遇和挑战, 他们必须快速准确地作出资产配置和部署。企业承受不起由于资产投资规划失误、设备建造项目失控和设备启用延迟所带来的巨大浪费。因此, 现代企业进行资产管理的重点也在向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前端 (企业资产的规划、建造和启用) 靠近。同时, 企业必须面对以下资产问题和挑战。

(1) 资产投资的机会和风险。科技突飞猛进使产品更新换代加速, 造成关键企业资产, 特别是高度专业化的生产线的全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决策稍有不慎, 企业投资的生产线就会在投用之前变成废铜烂铁。以国内电视显示屏市场为例, 产品技术换代的过程使大批企业亏损累累。深圳某企业前几年在液晶屏生产上进行全国布局, 布局尚未完成, 产品已开始大面积亏损。钢铁行业则是另一个现实的例子, 产能过剩不仅闲置了大量资产设备, 更使钢价一跌再跌。

(2) 资产建造项目的执行与管控。资产建造项目, 如喷涂生产线, 往往结构复杂、资金投入大、施工周期较长。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 很容易发生预算超支, 甚至影响资产的按时启用, 拉长资产回报周期。中国企业对这块业务的管理比较粗放, 项目透明度不高, 难以考核。

(3) 资产 (设备或生产线) 承建商的资产信息移交。大型定制设备的建造周期长, 企业必须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接收承建商移交的数据、信息和资料。如果到设备移交的阶段才移交这些关键信息和资料, 不仅容易发生遗漏或丢失, 而且也会给设备的启用和未来的运行和维护带来巨大压力。为应对以上挑战, 企业会有效利用集成的EAM系统, 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资产状况, 借助系统提供的决策支持工具帮助企业评估资产投资的机会和风险。中国企业并非不重视规划, 也大都设立有相应的规划职能或部门, 但往往仅依靠某些经验丰富的员工, 凭一份文字叙述报告, 罗列一些分散的数据, 或只是用Excel电子表格基于粗略的数据建立简化的预测模型来帮助决策, 不仅有失主观, 也不够严谨和准确。卓越的EAM系统还能够有效帮助企业管理资产建造项目。资产项目立项后, 其执行需要科学合理的项目监管。既要制定合理预算以控制建造成本, 防止超支, 也要按计划有序向前推进项目, 保证设备的按时启用投产。同样, 当老旧设备进行大修或改造升级时, 也需引入项目管理支持。同时, EAM应该能够充分利用企业与供应商共用的电子商务协作平台实现资产全过程建造信息的连贯移交。

企业资产投资决策是企业战略决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不应该游离于企业总体决策支持系统之外。同样, 资产建造项目的管理也不过是企业项目管理的一种类型, 因而也不必建立单独的项目管理系统。同时资产项目承建过程中, 企业与承建商之间的业务往来更需要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监控、考核和支持, 更不能放置在企业核心管理系统的业务范围之外。值得关注的是, 目前企业自行开发的EAM系统普遍无法提供资产规划、建造和启用的功能, 因此也注定降低了EAM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一些商业化EAM软件尽管提供了这些功能, 但往往与企业核心ERP系统割裂或重复, 无法融入企业总体的战略规划和管理环境中, 成为企业评估总体绩效的盲区, 因而也难免被降格为企业的辅助功能。SAP则为应对这些问题提供了集成的方案, 包括资产组合配置管理、资产项目管理和资产信息管理, 这些功能方案相辅相成, 融于企业整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

2. EAM优化资产运行与维护, 增强资产可视性与绩效

运行中的设备才是企业创造价值最需要的资源。重大设备一旦投产, 就是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工作状况关系到企业的关键生产任务, 影响企业整体运营。由此, 为企业提出了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资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之间的优化与均衡。这个问题涉及企业诸多职能部门, 更能体现EAM与企业整体管理的融合之道。

(1) EAM与企业生产管理的融合。企业制定生产计划需要考虑设备的产能, 而EAM对设备产能的影响则是双向的。一方面, 企业追求设备的生产效率, 最担心设备维护影响生产。另一方面, 设备疏于有效维护必然导致生产质量和效率下降, 同时, 停机维护也将降低产能, 影响生产。集成的EAM系统能够照顾到这两个方面, 既保证生产任务的按计划完成, 又保证设备得到有效的维护。

企业运用集成的EAM系统就能够充分考虑生产计划的要求, 制定相应的、有效的维护计划。而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 也能实时看到维护计划对产能的影响。特别是当设备发生故障需要进行停机维修时, 能够迅速反映到整个生产系统中以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2) EAM与企业库存管理的融合。设备备品配件的库存管理一直是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一个大问题。企业如何优化备件库存, 降低资金占用, 同时满足备件需求呢?企业是否需要为备品配件建立单独的库存管理系统呢?备品配件的库存管理应该融入到企业的库存管理体系中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考核。集成的EAM系统充分利用ERP系统提供的先进库存管理功能, 实现对备件数量、价值和移动的实时跟踪, 并根据选定的库存策略自动优化库存水平, 保证备件供给始终能够支持设备维护 (工单) 业务的需求。如工单产生备件需求时, 能实时地检查备件库存的可用量, 如果有库存, 则马上生成库存预留单。如果库存不够, 则马上触发采购流程, 生成采购请求单。

(3) EAM与企业采购管理的融合。设备备品配件的采购与生产性物料的采购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因此, 备件采购采用企业统一的采购体制和信息系统。由ERP系统的采购模块负责企业所有物资的采购, 实现统一的采购审批流程、统一的供应商合同管理、统一的发票校验、统一的验货入库。保证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一致。

(4) EAM与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融合。资产设备维护的重点是保障设备的可靠性, 但过度的维护也是要避免的。因此, 企业一定会把财务成本的考核与维护任务紧密结合, 并寻求可靠性与维护成本之间的平衡。集成的EAM系统也正是这样来组织设备维护任务的。每一张维护工单都能够根据预定的维护工序预估所需人工和备件, 工单完工之后通过实际确认的人工和备件可以与之进行对比, 即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照。另外, 根据一定的配比关系, 可以把一些间接成本分摊到每一张工单中。工单作为最初的成本收集对象还可以把成本归集到不同的对象, 如成本中心、固定资产和项目等。EAM与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有效结合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制定设备维护成本计划和预算, 使企业资产设备维护工作的考核有了更合理的依据。

(5) EAM与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的融合。EAM不是一个可以完全独立运行的业务系统。所以, EAM系统所涉及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应该是企业整体组织结构的一部分, 这也是达成上述EAM集成业务所必需的条件。因此, EAM所需的组织结构就存在于ERP系统构建的企业组织结构中, 而不必单独建立, 所以也不会有重复的组织定义。而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也就融于整个企业中, 他们的绩效考核也就融于企业的业绩考核中。EAM系统的核心业务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工单调度需要维护计划员, 工单执行需要维护人员, 备件采购和维护外包需要专业采购员, 备件库存需要库管人员。

(6) EAM与其他管理业务的融合。EAM与企业其他管理领域的相互渗透远不止上述内容。比如, 在质量管理方面, EAM通过对精密仪器设备的校准来保证产品加工质量;EAM通过文档管理系统管理设备的图纸、手册等;EAM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 、制造执行系统 (MES) 集成实现高效自动的跨广泛地域的资产管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广义的EAM一定包括对企业不动产的管理, 这对某些企业来说是主营业务, 涉及如购置投资、租赁业务、空间管理和设施管理等。

3. EAM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资产安全, 符合法律法规

当代国际社会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 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保障人、资产和环境的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企业既要追逐利润, 又要以更清洁、更安全的方式经营, 这就必然需要将自身发展战略与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目标协调起来。

企业对资产的管理必然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企业的发展大计必须让利益相关方知道, 并寻求他们的参与和监督, 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 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集成的EAM系统能够有效地对此进行管理, 保证企业具有全公司内的环保透明度, 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同时也保证资产设备的安全。企业不仅要在制度上完善管理法规, 还要通过建立相应的集成EAM信息系统, 对它们进行持续的循环的管理。

三、结语

企业资产管理正越来越体现着厚积薄发的力量。卓越的EAM必定是融合在企业整体管理环境 (ERP) 中的, 也必定具有广阔的企业资产管理视野和责任。不要因EAM或许不是直接参与企业主体盈利业务的活动而忽视它的重要性。在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 EAM做了最扎实、最厚重的基础工作。企业追求卓越的EAM, 同样可以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对于时下的中国企业。

摘要:主要阐述了EAM在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前期和中期所发挥的作用及EAM是如何融入企业整体管理系统的。

EAM设备管理 篇5

一、EAM实施应用方案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EnterpriseAssetManagement, EAM) 是企业利用自动化信息网络系统进行设备有序管理的系统。EAM系统以设备资产台账为基础, 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和执行、分析为主线, 管理设备全寿命周期各项工作, 从而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提高设备检修效率、降低维护和检修成本, 保证设备可靠稳定运行。EAM系统的构成见图1。

EAM系统中, 资产信息是设备管理的基础, 点检和隐患管理是事前控制模块, 计划检修、大中修是对隐患或故障的深入消除, 与润滑管理共同构成事中控制系统, 故障管理是设备出问题后的事后管理模块。设备隐患管理主要是在出现问题前的预检预控, 所以此处主要涉及前三个模块的内容。

1. 设备资产信息是EAM运行的基础

建立设备台账是进行一切设备管理活动的基础。以往的设备台账只是设备基本信息的登记, 无法反映设备之间的从属、同类等关系和设备的重要程度。EAM系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资产编码规则, 然后依据此规则对资产进行归类, 注重设备之间的层次关系, 通过父资产、资产组等概念建立起结构清晰的资产树, 并固化了维护部门, 还对设备的重要性进行了定义。具体的资产信息包括资产编号、资产名称及规格型号、资产组、维护部门、重要性、父资产编号、固定资产类别、固定资产编码、重量、安装地点、制造厂、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

2. 设备点检系统

点检是发现设备隐患的基础。点检工作要有标准对照才能查出问题。EAM系统根据点检工作制定了点检模板, 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各类设备的点检标准, 明确点检活动的工序、质量、判断标准、点检周期等。

设备管理人员按照计划定期生成预防性维护工单, 并发放到具体点检人, 点检人员按照工单要求进行设备现场点检工作, 并录入点检结果。系统会对点检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如果发现设备异常, 系统会自动发出工作请求, 进入隐患管理系统。

3. 设备隐患管理系统

隐患处理工作请求可由点检管理系统自动生成, 也可由点检人员直接创建。工作请求是隐患管理流程开始的起点。专业技术人员接到工作请求后要对设备隐患进行判定, 如判定为假信号, 就可以拒绝此工作请求。如确属隐患, 自己能协调处理的则转为等待工作单状态, 如果需要其他部门协调的则通过附加信息转发给其他部门, 如果需要加强润滑则要修改润滑周期。如果隐患无法当时处理就要排定检修计划或列入年度大中修计划项目中, 进入EAM的检修计划或大中修计划流程。

隐患处理完毕后, 要将检修内容如实录入EAM系统, 主要包含检修的工序项目、过程情况、质量结果, 如有必要可以上载必要的附件, 比如设备隐患照片、检修改造示意图、详细的施工网络图等, 以便更好地记录当次隐患处理细节, 形成完整的检修档案。

二、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1. 形成设备隐患处理网络, 明确各人职责分工

在EAM系统的推广过程中常会出现一项工作单卡在某人手里没有进展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流程不清、分工不明造成的, 在隐患处理过程中, 发现隐患的是点检人员和系统工程技术人员, 处理隐患的是检修维护人员, 结束隐患的是设备管理人员, 这条路应该是清楚、通畅的, 也是符合闭环管理要求的。所以建立设备隐患处理网络应明确各专业、各岗位的职责。

2. 充分利用查询功能为各项决策作支持

EAM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功能, 可按照各种条件查询出相应的工作请求。比如通过资产编号可以查出一台设备所有的历史检修记录, 而通过状态可以查询出所有当前存在的设备隐患。前者可以建立设备的完备技术档案, 为进一步制定检修计划或大中修计划提供支持, 后者能够进一步加强过程监控, 及时掌握隐患处理进度和设备现状。

3. 加大推行力度、配合得当的激励政策

信息化的普及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EAM系统是流程性的体系, 它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程序设定好的, 人们开始接触时可能会觉得太繁琐, 但使用过程中会发现正因为它的程式化使原本不规范的工作规范条理化。如果推行力度不够, 不但无法完全实现信息化, 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推行过程中, 应制定相应的奖励考核机制。

4. 做好调研, 实施本土化策略

EAM系统是一套流程体系, 但是在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中应用时必须要做好现场调研工作, 结合企业实际加以应用。

三、应用效果

应用EAM系统后, 设备隐患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点检工作受到重视, 由以前形式化的工作变为发现隐患的实质环节, 点检隐患真实率由10%提高到60%, 调动了点检人员的积极性。系统自动建立了动态隐患台账, 实现了设备信息的全面共享, 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有利于挖掘利用数据库中的设备信息, 分析总结设备运行规律, 从而预测设备劣化趋势, 提高检修计划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由事后控制变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指导事中控制, 真正实现预检预控。

摘要:介绍了EAM实施的必要性, 并分析了EAM的实施方案、注意事项和应用效果。

EAM设备管理 篇6

因此, 不管是客户还是咨询方, 不管是实施EAM、RCM, 还是AMS, 必须重视设备的基础工作, 不能丢弃现场设备管理常用的5S、6σ、JIT等基本工具和手段, 从健全设备安全、工艺、操作、维修等方面各项规章制度并完善设备基础信息, 建好点检、润滑、维修等标准及全面详细可执行的紧急设备故障应对措施, 梳理简化设备日常维修、抢修、外包流程, 加强设备操作检修及外委人员培训及培养等方面入手, 使咨询方与客户共同关注客户设备日常基础管理工作, 帮助客户提升设备日常管理水平, 才能提高EAM实施的成功率。

下面从3个方面来论证设备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设备故障曲线理论

通过专家对设备故障的研究、总结出机械设备故障率曲线如表1所示。

设备故障率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分早期故障期 (磨合期) 、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 从以上1~6故障曲线简图可看出:

1. 无特殊原因, 设备的一生应当长期处于偶发故障期内;

2. 磨合期只在1、4、6中存在, 约占79%, 此期间发生的故障主要是设计、制造上的缺陷, 或安装、使用不当所致, 通过安装调试期间, 使用专业工具等手段可解决一部分问题;

3. 耗损期只在1、2中存在, 仅仅占6%, 在设备使用后期, 由于设备零部件的磨损、疲劳、老化、腐蚀等, 故障率不断上升, 这个期间通过离线或在线状态监测等手段可以准确诊断并实施维修更换, 可经济而有效地降低故障率。

以特钢高线连续生产线设备为例, 设备在同一时间安装, 度过磨合期后, 参考表1简图, 不难看出, 94%的设备将进入偶发故障期, 设备故障率大致处于稳定状态。在此期间, 故障发生是随机的, 其故障率低而稳定, 这是设备的正常工作期或最佳状态期。在此间发生的故障多是因天气原因、基础设施损坏、使用不当、管理措施不得力及维修保养不力等产生。因此, 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必须通过现场5S管理、现场安全管理、现场标识化管理、点巡检管理、润滑管理、维修管理等手段, 提升日常设备管理水平。

不难看出, 6%的耗损期设备故障率, 就算使用先进的状态监测手段全部监测出来, 亮点也不会太多, 无法比拟加强设备日常管理工作、有效保障94%的设备无忧运转能给企业带来的显著效果。

同样针对设备故障曲线, 用另外一个观点来说, 只有图中1、2、3合计的11%故障模式与时间有关, 而其余89%的设备故障失效模式与时间无关。

二、轴承失效原因理论

对于轴承失效原因, 引用的SKF官方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轴承失效中16%可以通过使用正确的轴承安装工具及仪器 (包括对中仪等) 和标准工艺有效避免;34%的疲劳可以通过在线或离线状态监测等手段提前发现并采取相应的维修策略有效避免。36%的润滑不当和14%的污染合计共50%的失效, 加上34%的轴承疲劳失效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机器出现过载、使用或维护不当等导致轴承提前失效而引起的, 因此, 可以说占轴承失效形式的67%的比率是可以在日常设备基础工作中得到关注和解决。

三、设备失效原因理论

由李葆文教授的偶发事故期设备失效原因示意图 (图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清洁紧固40%、润滑不良13%、工艺失误8%、操作不当5%、损坏维修3%等合计共69%的原因均是日常设备基础工作中需要进行关注解决的问题, 因此, 李葆文教授也强调“在设备进入正常运行阶段, 日常保养极端重要。”

EAM设备管理 篇7

福建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福建石化集团) 是典型的集团型石化企业, 于2013年全面引入了EAM系统, 笔者以福建石化集团为例, 阐述集团型石化企业设备管理引入EAM的必要性及设备管理的提升。

福建石化集团未引入EAM系统前存在的风险

1.存购双高, 账实不符, 家底不清

福建石化集团的设备分布在各权属企业中, 各权属企业的财务、设备管理、工程技术、物资采购等部门统计设备档案的口径各异, 虽局部单位有闲置的设备, 却还是出现大量的采购新增, 各类设备成本居高不下;实物与价值、账面, 汇总与明细难以核准;各权属企业汇报不清、统计不明, 从集团级到企业级的高层到主管没有谁能说得清家底, 属于管理的高风险。

2.设备分散管理, 权属职责不清晰

权属企业对设备的使用权和管理权混乱不清, 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福建石化集团本部无部门进行设备档案的集团级集中管理, 不能有效共享、合理调配资源;各权属企业各自为政, 设备采购不集中, 型号不统一, 造成维护成本高。

3.人工处理的设备档案、设备管理信息和数据滞后、失真, 影响决策

福建石化集团分布在各权属企业中的设备种类繁多, 设备档案量大且杂, 权属企业生产过程的复杂多变使设备管理信息也复杂多变。人工记录的方式不但工作量大, 而且信息和数据不完整、不规范, 造成设备管理信息和数据的滞后、失真, 从而给领导决策造成错误导向, 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不能有效的进行设备管理知识和经验的共享、累积传承

随着福建石化集团和各权属企业规模快速发展, 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出现对设备的驾驭能力不足的现象, 加上人员流动性强, 设备管理知识和经验没有留下记录, 也没有有效传授和交接, 造成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流失, 形成一定风险。

5.制定设备检维修计划和预算存在凭经验“拍脑门”现象

设备维修维护是设备管理的重要日常业务, 手工处理的数据不易进行累积分析, 无法统计设备在维修维护中产生的备品备件耗用和费用等一系列数据, 造成维修维护计划和预算的制定缺少参考价值, 福建石化集团企业级和集团级管理人员只能凭经验“拍脑门”上报和审核设备检维修预算和计划, 势必带来设备维修维护正常运作风险和设备维修维护成本的控制风险。

6.设备存在过修和漏修的问题, 无法进行设备安全预控

福建石化集团设备的工艺水平和寿命在不同设备、不同厂商、不同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别, 各权属企业的设备检维修缺少计划, 设备过修和漏修的问题严重, 造成大量的事后维修, 集团级高层没有数据参考进行管控和指导, 企业级也没有设备的技术监督、实时信息等协同机制, 无法进行设备安全预控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造成设备使用寿命减短, 生产不安全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实施EAM系统带来的管理价值

福建石化集团于2013年全面引入了EAM系统, 各权属企业进行设备实物的全面盘点, 导入了准确、完整的设备档案, 实现了设备信息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检维修管理和设备运行管理四个方面的各种业务流程的EAM系统线上作业, 开发了32张统计报表, 实现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福建石化集团实施EAM系统后, 带来的管理价值有以下八点:

1.设备集中管理, 权属职责清晰

福建石化集团按照EAM系统“集团级+企业级+部门级”的应用模式, 梳理了权属职责, 集团级由集团本部生产经营部负责各权属企业设备统筹管理, 企业级由设备部的设备专员负责各自企业的设备管理, 由营销公司负责设备的采购管理, 部门级由各个企业的车间和部门的设备员负责设备的使用管理, 福建石化集团集团级和企业级的相关人员可登录EAM系统的集团级账套和企业级账套使用EAM系统, 将管理权、采购权和使用权分离, 权属职责清晰, 降低了采购成本, 并且实现了有效共享、合理调配资源。

2.财务业务一体化, 实现价值传递和账实相符, 摸清家底

EAM系统设备实物卡片的上游单据为设备出库单, 下游单据为固定资产卡片, 福建石化集团权属企业设备员凭车间或部门领用设备时制的出库单为依据, 生成设备实物卡片 (即设备档案) , 财务人员凭设备实物卡片生成固定资产卡片, 设备的价值由出库单成本计算后的金额为依据, 层层传递, 互相监督, 在固定资产卡片上体现出最终金额, 这种信息化的手段,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和价值传递, 账实相符 (见图1) ;EAM系统的设备变动、调拨、处理、盘点等业务能清楚记录每台建立了实物卡片的设备的使用部门、责任人、安装位置等基本信息的变动, 能对调拨、捐赠、处置、报废等进行记录, 并且这些信息都可以显示在设备实物卡片上并且能传导到财务模块, 保持了设备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EAM系统的以上功能杜绝了原先福建石化集团各权属企业的财务、设备管理、工程技术、物资采购等部门统计口径各异的现象, 集团级和企业级高层、主管只要登录EAM系统, 就可查看相应的设备的实物卡片和财务账, 各个级次的管理人员从根本上摸清了家底。

3.数据真实、完整、及时, 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EAM系统中企业级的各种业务单据采用上下游单据推式与拉式相结合, 避免了关联数据的重复录入, 信息化的处理减少了人工录入的工作量;各种信息化的业务单据上的项目详尽并且必填项目明确, 杜绝了人工录入方式产生的数据不规范的现象;相关业务人员做到凭出库单及时建卡, 凭工单维修和领料, 杜绝了信息和数据的滞后和失真现象;EAM系统能把各业务单据的数据及时分析汇总, 根据需求形成各种集团级、企业级、部门级或者各种管理级次相结合的报表, 大大减少了人工统计分析的工作量和耗时滞后的问题, 福建石化集团集团级、企业级的高层和主管只要登录EAM系统, 查询相应的报表和相关的业务单据, 每天的设备管理数据和信息从明细到汇总分析都能一一第一时间呈现, 为集团级和企业级决策提供了不同层面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4.繁复的设备档案清晰明确

福建石化集团拥有的设备种类繁多, 分散在各权属企业, 权属企业的设备高度密集。EAM系统能分企业对设备档案, 能以设备档案树方式展现, 清晰的列示了每台设备的子设备、孙设备和各个相关设备的设备BOM, 并支持联查相关数据, 涵盖了位置、名称、编码、重量、尺寸、成本中心、工作中心、物料编码等一系列数据。福建石化集团各权属企业相关人员通过设备树可以了解到相关设备的全部参数, 不论设备档案多么复杂, 也能进行有效的查询归档, 为设备管理奠定物理基础。

5.有效积累和传承技术财富, 壮大企业的技术力量

EAM系统的故障树能抽取福建石化集团各权属企业日常维护的故障记录单上的相关数据, 把故障类型、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维修维修措施构建的故障以层次结构展现 (见图2) 并共享, 准确地创建影响设备的故障历史汇报并分析故障趋势;EAM系统能把工单上的维修维护的作业方案和需要的工艺、工种、物料、工具抽象成标准作业包并共享, 相关人员只需要参照标准作业包, 即可知道详细的工作内容。

EAM系统的工作包避免了人员更换出现的工作交接问题, 岗位新人也可以按照工作包完成维修维护工作的标准步骤和作法;故障树为技术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提供了指导, 对于福建石化集团各权属公司指导日后设备故障的判断、设备的采购、维修方案的制定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日积月累, 这些信息和数据逐步丰富壮大, 形成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企业间也能共享这些资源, 就算人员离去, 这些技术财富也不会丢失, 福建石化集团能很好的利用这些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并且提高, 开发新设备技术, 技术力量上永不落后。

6.设备管理控制体系完备

EAM系统实现了制度表单化—表单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操作标准化, 福建石化集团各权属企业的设备管理业务全部在EAM系统线上运作, 以信息化的方式固化了福建石化集团设备管理制度上规定的流程。单据没有审批通过, 单据不算完结, 单据与单据之间环环相扣, 无完结的上游单据则无下游单据。程序化的控制减少业务操作中的人为因素, 使集团的设备管理制度得到很好的执行, 避免了设备管理漏洞, 出现问题时候可追溯到具体的单据和责任人。

7.全程跟踪监督备件使用情况, 为安全库存、检维修计划和预算提供数据依据

EAM的工单是维修维护管理工作的核心单据, 记录了设备维修维护的工作内容、步骤、人员、物料、工具以及时间安排等, 工单与供应链系统的采购和库存模块相通, 并能进行最终的工单成本计算。

福建石化集团各权属企业使用了EAM系统后, 设备员在未下达的工单上记录维修维护需要使用的备品备件, 通过级级审批工单下达后, 设备员在工单上可以联查到相关备品件的现存量, 若库存足够, 直接可发起工单领料, 仓管员凭工单发料, 若库存不足, 则直接发起工单请购, 通知营销公司进行备品备件的采购, 若维修维护完成后有剩余备品备件, 可进行工单退料。工单完成报告后, 推送财务人员处进行最终的工单成本计算, 账务完成后关闭工单 (见图3) 。

EAM系统模式, 避免了福建石化集团各权属企业过多的备品备件采购, 避免了车间无依据领料, 导致车间二级库不断庞大, 备品备件存购双高, 账目不清;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 EAM系统能按照工单统计出每月、每季度、每年备品备件的使用情况及维修维护成本, 为福建石化集团集团级和企业级制定安全库存、检修维修计划和预算提供了数据依据, 杜绝了凭经验制定的现象, 达到集团管控企业级的维修维护成本, 有效降低各企业维修维护成本, 提高了备品备件的库存管理水平。

8.强大的预警功能减少了设备维修维护工作的漏洞, 实现了维修维护全过程跟踪

EAM系统能对福建石化集团各权属企业制定的预防性维护计划、维护计划、巡点检计划和未处理的故障记录按照设定的频率和阈值进行预警, 在下次维护到期前, 可以向各权属企业的设备部专员和设备员发出预警, 并能通过计数器的功能, 使预防性维护每次生成工单时自动选择不同的标准工作包, 用以适应和匹配较为复杂的周期维修策略, 处理完毕后, 预警消息自动关闭。

集团级、企业级、部门级均可跟踪各种预警动态, 及时了解任何一项业务的进度和状态, 并根据需要调整作业时间和资源, 多维度监控, 大大减少了福建石化集团各权属企业的过修、漏修问题, 提高了计划性维修维护的比例, 降低了抢修的比例, 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从而为生产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以上八点体现了福建石化集团实施EAM系统后带来的价值, EAM系统搭建了集团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 实现了集团级、企业级、部门级对设备进行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管理, 保证设备存量、分布及变化实时准确, 建立了合理高效的信息化维修维护体系, 规范了维修维护工作流程, 降低维修维护成本, 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并搭建了集团统一共享的设备知识库, 实现了集团级协同企业级管控, 体现了福建石化集团设备基础资源、维修维护、价值管理三个维度的价值。

EAM设备管理 篇8

华能景洪水电厂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的骨干项目, 是云南电网中的主力电站, 单机容量35万kW, 总装机容量175万kW (5×35万kW) 。

遵循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大公司,小电厂,远程集控,统一运营,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基地集中,人员统调”生产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客观要求,为了保证资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华能景洪水电厂希望通过先进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提高资产使用率,规范生产管理流程,同时降低仓库资金占用量,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对电厂安全生产管理、资产维修等信息的综合管理。

1 目标与规划

生产系统建设目标是以设备管理为基础,以安全生产为中心,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体现以预防性维修和预测性维修为主、多种维修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在兼顾安全生产的同时,注重电厂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设备管理为目标,以工单为中心载体,采用信息化相关技术,将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与物资、技术、安全、成本等信息关联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2)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文档、数据管理,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更好地支持管理者分析决策;

(3)通过系统的集成环境,实现对安全生产的动态监督,对安全生产管理指标的综合分析,以及对物资等成本的实时管控。

2 实施内容与成果

华能景洪水电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于2008年4月初启动,在EAM平台产品化积累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产品化的实施策略,于2008年6月实现了所有6个功能模块的全面上线使用。

(1)设备管理,主要实现设备台账、缺陷、工单管理等。

(2)运行管理,主要实现两票、运维合一模式、运行日常管理、电能量管理。

(3)物资管理,主要实现采购计划、采购实施及库存管理等;

(4)技术监督管理,主要实现定检计划、试验报告、定值、劣化分析管理等;

(5)安全与可靠性管理,主要实现安全目标、事故、可靠性管理等;

(6)计划项目管理,主要实现年、月度计划项目管理、合同管理。

经过3个月的优化和完善,系统于2008年9月通过了验收,运行及使用情况良好,利用实现产品化的思路,逐步形成了基于EAM的成熟软件产品化,创造了同类型软件的快速实施记录。

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首先针对水电厂整个安全生产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结合国际先进的EAM理念和电厂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业务,以设备为基础,围绕设备的运行、维修,以工单管理为主线,覆盖电厂整个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把电厂生产管理业务分解为定期计划维护工作、非定期计划维护工作、标准体系、物资管理和指标与统计分析五大核心业务。其中,指标与统计分析包括:电能量统计、可靠性指标、计划项目费用统计等;定期工作包括:技术监督定检计划管理、年月度计划项目管理、定期大小修管理、设备定期巡点检管理等;非定期工作包括:日常巡视工作管理、缺陷管理、状态监测等。所有维护工作都通过工单来跟踪和执行,通过工单标准流程:即准备(物料、人员、工器具、两票)、执行(物料使用、两票的执行、工作任务执行)、分析与总结(标准作业计划、最佳备品备件量、故障代码体系、成本等)过程来改善和提高电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见图1)。

系统的成功建设,为华能景洪水电厂带来了丰硕的经济效益。

2.1 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在企业的维修活动中,维修员工信息、维修工艺及隔离安全要求、维修物料需求及库存信息、工器具信息、设备图纸资料及相关文档信息、设备厂商信息等都是检修工作赖以开展的重要资源信息。在传统的集权化的梯型企业组织结构中,信息的生成及处理往往以部门为单位被分割封闭,部门之间缺乏信息的横向交互,形成的信息孤岛对于需要调动企业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占有大量信息随时对设备状态作出反映的检修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生产管理系统则通过局域网络平台及定制的资源信息数据库平台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定义。作为共享资源的维修信息包括:

(1)规范的设备数据及设备动态信息数据,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维修记录、事故记录、位置变化、运行、技术监督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把握,电厂能全面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

(2)规范的物料、工器具数据,通过把设备与备品备件结合,同时把物料等消耗与维修过程紧密结合,逐步调整即时库存量、库存上下限及重订购点降低电厂生产成本。

(3)标准工作包,将设备的检修工艺过程定义为标准工作包,当检修该(类)设备时可直接调用。标准工作包可以直接指导当前维修工作,从具体任务的安排,物料、员工、工器具等的计划,标准两票安全措施的执行,来规范和提高电厂维修水平。

2.2 规范、统一生产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以EAM为基础,扩展运行管理、技术监督管理、安全管理、计划项目管理,内容覆盖电厂安全生产管理业务,通过以设备为核心、工单管理为主线,贯穿电厂技术监督定检、计划项目、缺陷管理、大小修管理等业务,实现了电厂流程的统一和规范。通过对工单的总结和分析,基于计划项目数据及技术监督试验数据,为电厂维修决策提供支持,提高电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规范的计划申报和管理流程。从计划上报、部门审核、管理部门审核、汇总、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厂领导批准、下达,到计划项目实施的整个流程管理,规范了电厂计划申报和实施管理的流程。

(2)规范的物资采购流程。从采购计划的申报、审批、采购计划的汇总、采购单的生成、接收、校验、入库、发票、发料、退料及库存盘点、重订购点定义等都通过系统的工作流平台进行了固化,规范了电厂整个采购流程。

(3)规范的合同管理流程。从合同的会签、合同的签订、付款,都严格按照系统设定流程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4)规范的检修流程。不管是设备的消缺、日常维护工作、大小修,还是技术监督定检、计划项目实施,都统一到工单管理中,按照工单的准备、执行、分析与总结流程统一进行管理,同时,实现工单和工作票、操作票之间的有机结合, 既满足电力行业对工作票管理、操作票管理的特殊要求,又能使维修工作与工作票、操作票管理通过流程进行有机的结合。

(5)规范的运维交接班流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帮助华能景洪水电厂成为了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第一个实现“运维合一”模式管理的电厂,通过系统规范了交接班过程及交接班内容,对未完成事项进行统一交接,同时实现了两票资质管理人员的自动调整,缺陷、工单等人员的自动交换。

(6)健全、规范的安全与可靠性管理。通过系统对安全目标、事故管理、日常安全管理、机组可靠性管理等功能,电厂实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统一,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机组运行时间,降低故障发生率;还可以通过安全工作周期、安全工作计划管理功能,提醒和指导安全日常管理,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循环,整体提升电厂安全管理水平。

2.3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厂竞争力

实现了及时、合理的备件供应及管理。系统把生产维修和备件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在保证及时准确供应事故备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量的管理目标。

(1)提供了有效的库存控制。系统包含了库存管理的功能模块,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电厂维修工作。系统能够根据实际库存量、累计需求量等完成自动平衡利库,计算最佳采购量,从而生成合理的采购计划,支撑采购活动,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利用安全库存量、重订货点、经济订货量、采购提前期、ABC分析等一系列理论的指导和实际应用,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库存量,为企业实现Just-in-time的库存管理目标提供了有效保障,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2)费用控制前移。在系统中,从计划项目资金等内容的申报、审批,到合同的签订、付款、计划项目的实施、工单、使用物料、人工、备件、工具的情况等,都进行了统一、完整的管理,可以方便地从计划项目的角度跟踪每项费用的支出,实时掌控计划项目资金信息,从而把费用的控制前移。

2.4 向预测性维修过渡,提高维修水平

可配置的试验报告提供规范的数据填报基础。系统实现了技术监督试验报告模板配置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对试验报告的模板进行配置,以适应电厂多种样式的报告模板需求。同时,系统通过技术监督定检计划与工单的结合,实现了对定检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的功能;通过工单与试验报告的关联,保证了试验数据填报的正确性,为电厂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1)基于试验报告数据的设备劣化趋势分析。基于技术监督试验报告数据进行图形化分析和对比,实现对同一个设备的不同技术参数、以及不同设备的同一个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并形成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提供基础(见图2)。

(2)整合的数据平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技术监督试验数据、巡点检系统数据、在线监测数据,实现以设备为核心的数据分析,以及设备状态信息的图形展示,为使用者进行综合分析、决策提供了支持;针对超标数据自动生成工单的功能,则使电厂维修模式向预测性维修过渡,提高了维修水平。

2.5 实时、统一的综合报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完整的电能量报表。系统实现了对电量计划、生产日报、生产月报、机组发电量、上网电量、统计台账等电能量报表的汇总、统计和分析,并对报表格式和审核进行了规范和统一的管理,实时进行对标,及时对生产运行情况进行调整。

(1)项目、合同等年月统计报表。系统使用者可以实时掌握项目、合同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其成本,提高控制力度,辅助决策。

(2)物资综合统计报表。根据月度分库汇总表,使用者可以动态掌握本月库存交易情况。物资盘盈、盘亏统计,则可以帮助使用者全面掌握电厂库存情况。

3 项目建设经验

华能景洪水电厂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内容覆盖了电厂主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业务,以较短的时间实现了系统的验收和全面使用。系统成功建设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是典型的“人心工程”。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得到了电厂领导的重视和全面支持、参与,真正从如何利用生产系统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角度入手,指导开展系统的整体功能规划,并在各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系统的建设同样也得到了电厂各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各部门在系统建设中大量参与了设备数据整理和KKS编码工作、物资目录的整理和物资编码工作、技术监督试验报告模板的整理、故障代码整理、标准票整理工作等,并在系统需求调研和试用阶段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正是由于用户亲自参与建设过程,才使系统建设成果更具生命力和实用价值。“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建设单位较好地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完备、真实、可靠的数据为系统的良好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成熟的产品化生产管理系统。在以往的EAM实施中,主要的模式是用EAM的基础功能强行与国内电力行业现状匹配,虽然互有融合,但深度不够。实施团队通过多个电厂的生产管理系统建设,总结了一套在EAM基础上、符合EAM且融入EAM理念的功能体系,实现了与国内发电行业的管理模式完全匹配的模块化产品,提升了系统的建设速度。

EAM设备管理 篇9

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是现代发电生产管理关注的2个重要方面。大唐长春三热电厂属于新建电厂, 大唐公司提出了采取新厂新制, 打造大唐北方窗口电厂的建设目标, 作为开展生产管理的信息平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包括: (1) 提高设备资产管理水平, 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过程一体化管理; (2) 提高电厂经济运行水平, 提高电厂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 (3) 优化设备资产维修策略、改善维修质量, 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4) 加强安健环及风险管理, 减少安全隐患, 减少停机损失, 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和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5) 满足大唐集团和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及经营管理一体化要求。

1 系统设计思想

管理信息系统基于远光PEAM平台, 吸收借鉴了ERP、EAM、6S、ISO9000等管理思想, 结合了电厂新厂新制要求, 主要设计管理思想包括:

(1)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思想。EAM是以设备资产管理为基础, 对设备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 贯穿设备采购、安装、运行、维修、报废全生命周期。设备维修管理设计结合设备维护理论发展阶段 (见图1) 。设备维护计划引擎机制能够触发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护和状态检修等多种维护计划策略模式。系统结合电厂机组周期自动支持生成3年滚动计划制定, 实时触发设备维修计划、检修申请或检修工单, 支持设置各类机组状态仪表并和SIS进行数据接口。可以预先安排各类设备维护资源, 减少过度维修或漏修, 消除各类潜在故障。

(2) 资源集约化控制管理思想。系统采取了信息集成支撑资源集约化管理思想, 强化设备维护成本和资源控制管理, 集中控制涉及包括财务、物资、生产、经营等各个管理部门业务链条。系统不但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块, 而且包括发电经济运行管理、发电实时生产及绩效统计、安健环、班组及经营人力资源综合办公等多个方面。系统采取闭环管理, 建立融合了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和实时信息的三大信息流数据中心, 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高效、实时的企业管理。

(3) 知识管理思想。知识是集体智慧的积累和结晶, 系统体现了知识的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知识库的建立、整理、利用、完善以及淘汰的全过程。系统提供了标准作业包库、标准票库、标准故障库、标准点检项目库等各类知识库。如故障库, 电厂根据设备维修经验, 总结分析了各类故障现象、原因以及措施, 形成故障代码, 这为电厂今后研究设备劣化倾向、故障分析和诊断提供依据。

2 系统构建

2.1 系统技术及部署架构

系统是基于J 2 E E的平台架构、Web Service框架的实现, 产品采用三层 (多层) 分布式体系结构的电力行业集团公司级软件产品, 系统分为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3个层次。其中, 表现层 (客户端) 的程序使用浏览器或SOAP协议与应用层的应用服务程序相连接, 应用层的应用服务程序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

2.2系统功能图

系统主要模块包括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项目管理、知识标准管理等。系统功能贯穿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 包括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资产运维、技改退役4个阶段, 系统功能设计遵循业务流程P D C A闭环循环原则, 产品模块构成如图2所示。

3 系统实施

系统的设计吸收了多家电厂EAM应用经验, 结合三热电厂检修基本外包, 以经济运行为中心的业务现状, 系统经过6个月系统建设, 高效率圆满完成了系统的上线。系统实现了资产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和业务流程闭环管理, 加强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经营管理、检修管理等电厂业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1 系统应用效果

(1) 实现了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控制。关注对企业生产利润相关的战略性设备资产进行管理, 建立资产的运行、检修、移动、变更、技改、退役、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备履历, 跟踪设备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及时、准确掌握设备资产运行和状态变化的完整信息, 建立设备现代维修体系, 规范资产运行维护, 提升管理水平。

(2) 实现了生产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和一体化。通过信息平台逐步统一和规范企业内部在生产管理范围内的作业标准、工作流程、数据标准, 展开过程管理工作, 做到岗位分明、指标定量、各尽其职, 工作高效的可持续改进工作管理模式。并通过工作流和信息集成, 实现生产管理活动涉及的经营部、设备部、安全监察部、发电运行部、物资部等众多部门的工作协作和信息共享, 实现信息及时性、唯一性, 提高工作效率。

(3) 强化了计划、执行和反馈的PDCA循环。建立从策划、执行、检查、管理评审完整的生产管理业务处理流程, 建立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以设备资产为核心, 以现代化的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护等多种设备维修策略相结合, 以工单的编制、审批、执行、闭环为主线, 控制人力、机器、备件、材料、工具等相关资源, 强调计划、执行、检查和分析的PDCA闭环控制。

(4) 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资产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决策模型, 建立数据业务分析库, 为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可靠历史趋势分析, 支持决策者作出科学决策。建立围绕生产设备进行的维修模式, 全面记录设备状态信息, 为检修策略提供依据;跟踪设备全过程, 对比同类设备缺陷、事故等信息, 分析供应商和设备可靠指标;形成生产管理业务范围内的指标、报表和数据挖掘, 为企业决策支持提供帮助。

(5) 促进了知识积累, 提高了设备维修质量。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积累, 建立故障代码、现象、原因和维修措施的层次编码, 记录各类设备问题及分析, 建立故障树, 为今后设备故障诊断和分析提供依据, 实现知识传递。建立标准维修作业包, 包括标准工序、材料、工时、人力资源定额, 实时对企业维修工程师的维护与经验进行收集、积累, 形成标准的作业计划, 将维修知识转换为企业范围内的智力资本, 指导今后维修工作的开展。

3.2 系统项目管理

规范的软件项目管理是保证整个软件生命周期 (包括项目规划、系统需求分析、配置和实现、维护全过程) 在整个项目的组织管控之下, 从而实现按质的完成项目交付使用, 项目实施管理体系构成如图3所示。在长春三热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远光高级实施咨询顾问和信息中心按照IT信息化项目管理CMMI和实施管理规范进行了成功尝试, 做到了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项目的范围、项目成本、项目时间、客户满意度4点圆满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关键文档路线如图4所示。

4 结语

该系统成功地解决了EAM和国情实际适用化的有效结合, 有效地促进了电厂的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电厂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信息化部门有效尝试应用了CMM项目管理规范, 为今后信息化项目成功实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崔南方, 张安.现代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的原理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脂溶性维生素下一篇:HART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