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托责任

2024-06-25

教育信托责任(共6篇)

教育信托责任 篇1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医师医德备受诟病的种种宏观与微观的因素, 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以市场经济规律调控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后出现的利益冲突, 最终导致医患关系出现诚信危机。医患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信托关系, 信托责任应是医务人员在医患这种特殊信托关系中该具有核心价值。本文探讨了信托责任教育在医德教育中的意义, 希望在当前的医德教育中融入信托责任的成分, 使医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能够践行信托责任, 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医患关系,信托关系,信托责任,医德

信托责任是一个经济和法律术语, 来源于西方。所谓信托责任最初是指职业经理人将股民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 全心全意地为客户服务, 为他们谋求最大的利益。信托责任是一直被视为职业经理人的伦理和使命、市场经济的灵魂。医疗改革之后, 将市场经济引入卫生保健事业, 将融资责任加于地方政府和医院。试图通过市场的运作, 增加医院收入, 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采用高价药物和各种高档检查费用等手段。医疗费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医师控制的, 在医师与医院的收入直接挂钩的体制下, 一旦医师将自身利益置于首位而将专业道德操守置于次要地位, 医德缺失、医患关系紧张是很自然的事。国内医患关系的紧张, 本质而言是由于在特殊制度之下医患关系中的诚信受到严重破坏而引起。引发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医疗体系中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因素, 却忽略了其灵魂-信托责任。要缓解国内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情况, 身处其中的医务人员必须明确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应该担负的责任, 必须深入理解在医患关系中的诚信的本质[1]。

救死扶伤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直是医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然而事实告诉我们, 传统美德已经不能单独在医德方面约束“利己”之心。融入市场元素之后, 有必要进一步审视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最符合医患关系诚信要求的就是信托关系。我国法律尚未对信托关系进行适用的定义, 但信托责任中蕴含的丰富的道德含义, 有必要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融入到传统的医德教育之中。

1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1 社会转型中利益冲突

自从20世纪80年代医疗改革以来, 国内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 已发展成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造成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2]。宏观的原因包括国家在医疗改革方面的失误, 医疗保险政策的失衡, 以及监管卫生和医疗服务的法律的不完备等。医疗改革之前, 医疗保健的性质是公共福利事业, 医院收入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拔款。改革之后, 国家拔款严重不足, 甚至试图退出卫生保健, 减轻负担。医院收入主要来自市场, 追本溯源却只能来自病人的时候, 病人的医疗费用自然高速增加。在“效益优先”的经济政策大环境影响下, 卫生改革难免会偏离公平取向[2]。甚至于, 为了“鼓励”医师接受这样的价值取向, 达到增加医院收入的目的, 定下了威迫利诱兼备的“法规”, 包括明文规定一些“经济指标”, 在医院执业的医师开药、作检查和决定病人住院都必须达标, 不达标便受惩罚, 超标的便获奖金。把医师收入与医院和科室收入直接挂钩的制度在客观上要求医师除了照顾病人与医疗相关的健康利益之外, 还要兼顾医院和自己的经济利益。医院与医师间的经济挂钩的措施, 在医患关系中直接构成一种医患利益冲突。这是造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信托责任缺失的市场根源。

1.2 医生价值观的倾向

尽管医生价值观的倾向与宏观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所产生的具体后果最终仍是由医生的价值倾向决定[3]。由于只有医师才有权力开处方和用仪器替病人检查, 可以说, 有能力直接从病人腰包掏钱的是医师, 而不是医院或其它任何人。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群特殊的消费者, 享受医师提供的有偿医疗服务, 这种商业关系的本质是信托关系。但这种信托关系由于在知识和权力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使病人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一旦医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将自身利益置于首位时, 便可以利用或滥用病人的从属地位为自己谋利。医德丧失就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实际条件或人为条件下, 尽最大能力地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 自私且不惜损人, 其实质是医师的信托责任意识受到破坏, 医务人员在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应当承担的责任中失去了诚信。

1.3 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以信用关系、信用制度建设为基础, 在交易、交往过程中遵守“ 诚实守信” 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并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积极作用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经验尚欠缺。既无个人信用制度、完善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制、规范的个人评估机制、严密而灵敏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及转嫁系统, 亦无完善的法律体系[4]。我国现代卫生事业发展时间不长, 很多方面都是借鉴西方的经验和现成的制度体制, 发展的还很不成熟, 尤其是医师的教育培养方面尚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只是强调医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 却相对忽视了对道德层面上的关注, 造成了我国的很多医师缺乏信托责任的现状。

2 医师信托责任内涵的构建

首先, 建立一个信托关系必须有一个特定和明确的目的, 而这目的必须仅是单纯考虑一方而不是双方的利益。必须强调的是医疗信托关系的存在, 并不是为了满足双方的需要, 而只是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因此, 医疗工作者不应该带着个人的需要进入到医患信托关系中。简言之, 医生作为受托人是为作为委托人的病人的利益而存在的。虽然给病人治病, 医生应该收受合理的报酬, 但医患信托关系却完全是为病人的利益而存在的, 医生所起的作用就是实现病人的利益。医师的信托责任就是指医师必须忠实地为了病人的利益而行使医疗权力, 将病人的利益作为处理医患信托关系的惟一目的, 不得从处理医患关系中为自己或为受益人以外的第三人谋取利益, 也不得将自己置于与病人的利益相冲突的地位。履行信托责任是医生对病人应尽的最根本性质的义务, 也是对病人的信任最好的回应与尊重[5]。医师应尽的其他义务都是以信托关系为基础, 这是建立医患信托关系的目的, 即划定了医师作为受托人的责任。

医师信托责任的内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 医疗工作者不得从信托关系中为自己谋取利益。病人之所以将健康和生命权利交给医生, 不仅仅因为在医患关系中居于从属地位, 更重要在于病人对医生的高度信赖, 相信医生能够按照病人的意愿为了病人的利益行使医疗权力, 能够忠实地将病人的利益作为惟一目的。基于此, 医生不应当将自己置于个人利益与职责相冲突的地位。第二, 医师在行使医疗权力时不得为第三方谋取利益。信托的惟一目的就是让受益人获利, 医生的任何与此目的相违背的行为都是对信托责任的违反。即使医生没有为其自身谋取利益, 但为第三人谋取了利益, 或者为第三人获取利益提供了便利, 而使病人的利益受损, 即可视为违反信托责任。

3 医师信托责任培育机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 医务人员信托责任的培育, 并不能单纯地从传统医德教育中得以实现。既然已经将市场元素引入医疗行业, 就有必要将西方以信托责任为核心的人文思想引入医疗市场中, 通过构建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保障医患关系这一特殊的契约和信托关系。

3.1 构建以信托责任为载体的医德评价体系

在与医德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不重视理论的学习、不能将其与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同、态度不认真以及缺课、逃课等现象。即使是那些认真学习理论的学生, 一旦进入临床, 面对具体专业道德操守问题的理论与现实差距, 也仍然会失去对医德原则、规范的坚信力。究其原因, 除对医德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不能转化为实践之外, 更重要的是在医德素质培育中缺乏合理、具体的医德素质评价体系。医德素质的高低, 谁来监督和评价? 其具体评价标准是什么? 医德素质与医学技术谁更重要? 由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而医德高低却极少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处罚措施。长此以往, 不注重专业道德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医德教学将陷于空谈。因此, 应努力关注医德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将医德素质评价置于与医学技术评价同等位置, 通过多种渠道、方法和方式, 来提高医师完善医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医德教学效果。

3. 2 注重实践性教学示范作用

实践性教学是医德教育的必要环节,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应尽量增加西方人文精神教育和信托责任教育等形式之外, 还要借助学生课余的科研活动、临床见习、实习等来加深学生对医疗信托责任的理解和运用。在这个过程中, 如何将医德的校内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如何将信托责任教育渗透于传统医德教育的专业课程之中;如何发挥临床医生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的共同作用;如何营造践行信托责任理论的人文、医疗环境;如何解决医德理想与医疗卫生实践中的矛盾等, 都是应该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难题。单纯依靠传统的输入式课程教学, 是不可能达到满意效果的, 它需要临床医师谨记医疗活动中要承担的信托责任, 并不断延续、继承。将医师信托责任的实践性教学贯穿在课程教学、课外活动、临床见习、实习等活动之中, 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教学载体, 依靠课堂、教学医院、社会相关组织以及领导、教师、医护人员等, 调动系统里的每一个因素, 共同关注医学生信托责任对医德素质形成的影响。

3.3 医德教育必须融入人文科学因素

当前, 专业从事医德理论教学的教师往往缺乏医学学历背景, 没有临床医疗工作经历, 而导致理论教学不能直面医疗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或是对医德缺失的出现形式了解不够透彻。与之相反, 从事医德实践性教学的临床医师多是医学专业人员, 缺乏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背景, 医文兼容的医师相对较少。这有可能导致医生在超前教育防止倾向性问题的出现和医德医风滑坡的预防性措施存在局限性, 不能作更深入的引导, 不能将医德教育提升至人文科学的高度, 这也是导致医德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一个原因。因此, 应组织现有的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背景的医学相关人员, 与从事临床专业背景的医生合作, 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实现医学与人文科学知识的交融, 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德实践教学直面现代医疗卫生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才能将人文科学来源的信托责任理念融入医疗卫生行业。

3.4 对医疗行业信托立法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 信托行为在我国已有初步发展, 为了缓解医患的紧张矛盾, 规范医疗从业人员的行为, 将西方的有罪推定原则引入医疗行业, 是医疗立法有别于其他各行业立法一个最大区别。但是, 仅此尚无法满足规范医疗行为和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需求。关于医疗信托行为基本规范的立法, 我国目前还处于空白的状态。但是, 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 尤其是改变传统以药养医模式改革的提出和落实, 医疗信托行为原来赖以存在的经济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如何落实这一改革的内容需要医疗改革立法和医疗信托责任立法, 而且作为一个法律性规定, 必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执行。因此, 亟须通过专门的卫生信托立法, 健全我国的卫生法律体系, 使医疗信托行为各个方面有法可依[6]。再次, 它有利于信托法在全社会权威性和稳定性。如果医疗这种特种信托行为及信托业纳入其立法的范畴, 势必导致信托法能够与其他行业的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制定统一系统的医疗信托法是我国目前医疗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 否则将无路可走[7]。

4 结语

信托责任源于西方的信托制度, 它是对信托关系中权利的定义的划分, 调整着英美法系国家广泛领域并成为这些国家有序运行的基石。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信托责任缺失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的巨大破坏, 为趋利避害,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化体系。根据西方几百年的近现代史及我国医疗市场的现状, 可以看到信托责任的缺失, 必然会导致以信任为基础的制度变成一纸空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信托责任不再是新名词, 它的成长体现了鲜明的体制转轨时期的需要, 而不是由于简单的将市场元素“移植”入医疗卫生行业的需要。问题是, 我们为了效益将市场经济规律引进医疗卫生系统时, 不能习惯于采取“拿来主义”。而令人遗憾的是, 我们在医疗行业引入市场元素的时候, 却忽视了经济学规律所固有的缺陷, 忽视了这些理念完善所依赖的核心理念—信托责任, 以致医德体系出现大的滑坡, 成为整个医疗行业的社会诟病。为此,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信托责任教育在将要进行的医疗改革中的作用, 强化医生的信托责任理念, 由此方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陈真.心理学利己主义和伦理学利己主义[J].求是学刊, 2005 (6) :48-54.

[2]许志伟.中国当前的医疗危机与医护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使命[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6, 9 (27) :1-6.

[3]汪昱雯, 张成.信托责任与德育[J].学术.研究, 2006 (7) :34-36.

[4]宋琳, 邹泰.信义义务在我国的缺失及其根源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07 (10) :122-125.

[5]徐素萍.论信托中的信任关系[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 (27) :5-8.

[6]张洁.论我国信托受托人义务的立法缺陷[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5) :109-110.

[7]邱仁宗.医院的社会责任:伦理学视角[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6 (27) :1-5.

中国缺失个人对社会的信托责任 篇2

现在中国职业经理人处在什么时代呢?我认为是欧洲的中古时期,一切只为自己打算,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如王石、马云,才会讲出“不愿多捐”这种话。

就地震一事,谈一个沉重的话题:除了因为捐款事件而“著名的”万科及阿里巴巴之外,截至5月21日,国际上的几个大公司,尤其是在中国赚了大钱的大公司也没怎么捐钱,如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LV、大金、宝洁、摩托罗拉等。

但是我还是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不是来骂人的,而是想从文化、从历史的层面来讨论问题。我们来谈论两个人:一位是比尔·盖茨,一位是巴菲特。他们两个不是简单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超大型上市公司的亿万富翁。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分别成立了不同的基金会,叫公益基金会。比尔·盖茨的基金会叫比尔和梅琳达一盖茨基金会,他把几乎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基金会。他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财富取之于社会,要还之于社会,我只是帮助大家管理这份财富而已。”

比尔·盖茨说他只给子女每人留100万美元,供养他们到大学毕业之后,他这个做父亲的职责就尽到了;巴菲特前年也把自己的一些钱捐进了他的基金会,他的思维和比尔-盖茨是一样的。我绝对不是在夸奖比尔·盖茨,也不是责备我们的企业家。

请大家想一想,他们都是人,都是有能力的企业家,为什么想法如此不同?此外我还要告诉大家,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大家千万不要说,比尔·盖茨是对的,王石、马云他们是错的,不是这么简单。我们不要拿一把道德的利剑随意挥舞,因为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现在不少专家学者说,国营企业做不好,是因为东西不是自己的,还提出个“冰棍理论”。所谓“冰棍理论”就是企业不是自己的,所以做不好,会像冰棍一样逐渐融化,还不如在融化之前送给国企老总。这些专家学者就是这样教育民众的。

在这种教育之下,我们中华文化优良的传统美德、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已经荡然无存。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信托责任呢?他对老百姓的责任呢?都变得不重要。

我讲到这儿大家就已经明白了。在这种背景之下,马云或者王石这么讲话,你觉得奇怪吗?这种历史文化所孕育的企业家就这种水平,大家不要觉得奇怪。

至于可口可乐、摩托罗拉为什么不在中国捐钱?他们没有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吗?不是没有,情况非常复杂。由于种种原因,欧洲企业原有的信托理念到了14世纪之后顿然瓦解,所以从欧洲中世纪开始,这种由宗教而来的信托责任同样没有了。

到了19世纪、20世纪,像可口可乐等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段历史非常重要,那就是从1890年起美国政府开始反托拉斯,搞了一个《反垄断法》,用严刑峻法逼迫美国企业“不得不有信托责任”。这和早期不同,早期是自发的,19世纪之后是强迫的。

大家想想看,美国的上市公司和中国的不太一样:中国的大股东很多都是家族、个人,但美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民都是中小股民。

因此,美国政府利用法律的力量强迫这些职业经理人要替中小股民创造财富。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法律伺候、坐牢,就这么严格和简单。

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让欧洲一千年以前的信托精神、信托制度以相近的形式得以延续(当然原因已经与宗教无关),逼迫职业经理人有社会责任感,替这个社会创造财富,因为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这个社会的中小股民、老百姓所持股的。

那么今天中国的许多职业经理人有什么敬畏的吗?没有的,我们不信神。那么我们这个国家有像美国一样严格的法律,逼迫他们不敢不有信托责任吗?暂时还没有、

其结果,就是一切只为自己打算。所以大家不要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只捐1元钱的举动,这是我们这个转型时期社会的一个特殊产物。

难道比尔·盖茨跟巴菲特比我们的企业家更有道德良心吗?我不相信。但是我告诉你,我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像王石、马云,才会讲出这种话。

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所以我们要呼吁,做好对下一代的教育。大家要想一想,我们中很多人过去一切只为自己打算的做法对不对?要怎么教育下一代?这种现象可能延展到什么地步?

健全法制下的信托责任 篇3

信托责任是一种对社会成员有约束作用的内在制度。内在制度被定义为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 而外在制度则被定义为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内在制度在构建社会交往、沟通自我中心的个人和实现社会整合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 我国哲学家孔子所强调的“礼”就是一种内在制度, 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它对于中华民族的行为约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作为行为规则的约束作用是通过内化于人们的意识并贯彻于日常活动的, 而且一旦形成后就成为共同的价值观, 因而是一种长期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行为规则。在它的约束下, 人们可以自发地执行和维护内在制度的要求。比较而言, 外在制度虽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但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 外在制度存在着空隙。这种空隙可能是制度本身设计中的问题, 也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所导致的, 它会导致制度的失效, 甚至可能是诱导机会主义行为的根源。而“内在制度有一种按具体环境定制贴切解释和惩罚措施的能力”, 可以很好地弥补外在制度在明晰性和透明性上的缺陷, 这是外在制度所不具备的。同时, 外在制度的惩罚机制虽然更为严厉, 但由于会受到法定程序和政治活动的干扰, 在惩罚效果上有时也达不到理想的结果。那么如何去完善信托责任呢?

这里以郎咸平教授演说中的一个例子来解释。我们知道当今世界美国是信托责任最完善的国家, 它的信托责任就产生于严刑峻法。曾经英国人的信托责任, 创建了世界上最好的股票市场。在18世纪, 大量的英国人移居到了美国, 什么人去了美国?在英国混得不好的人, 下层人士。这些人愿意放弃过去所有的一切, 与过去的文化、家庭、朋友割断关系, 远赴重洋, 到另一片土地, 过一种极端个人主义的生活。但是, 这些人带不走英国的社会信托责任。1929年前的美国和今天的中国极为类似, 比如美国证券交易法的第二章, 对1929年前的美国股市, 做了相当清楚的描述:1929年前的美国股市, 由于这些极端个人主义的参与, 有着大量的不正当交易, 违规操作, 向银行贷款炒股票等等, 登峰造极的时候, 造成了美国股市的大崩盘, 美国经济大恐慌。因为, 英国的信托责任并没有复制到美国。但是, 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转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 他组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强权的政府, 挽救美国的经济。有一个人, 叫道格拉斯, 他告诉罗斯福, 挽救美国经济, 重树美国的信托责任, 只有靠严刑峻法, 加强监管。这个话讲出来以后, 舆论哗然。但, 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他超人的第六感。罗斯福的第六感告诉他, 严刑峻法才是振兴美国股市之道。所以, 他接受了道格拉斯的建议。在1932年, 罗斯福推出了两个在座的各位都非常熟悉的法案:证券法、交易法。这两个法案都要通过美国参议院的审核。第一个法案, 证券法顺利通过。第二个法案交易法, 打死通不过, 为什么?因为美国的华尔街群起而攻之, 反对交易法。经过几次否决, 相持不下。罗斯福总统和华尔街代表举行谈判, “你们到底要求我做什么?你们才会允许交易法的通过。”华尔街的代表说, 我们不喜欢监管。当时, 美国公平交易委员会的首领叫兰德斯, 华尔街非常不喜欢这个人。华尔街建议, 成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 由华尔街指派人做证监会主席。最后, SET成立。第一任主席叫做肯尼迪, 他的儿子是大大有名的约翰·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当时肯尼迪是美国最大的庄家, 最大的幕后交易者, 最大的股票操纵者。华尔街想, 让这种人做主席, 我们所有的庄家都可以放心了。但是罗斯福总统还是签字的。但是, 天佑美国。大家做梦也想不到, 肯尼迪在当选了第一届美国证监会主席后, 会翻脸不认人。他马上指派两个证监会副主席, 第一副主席是道格拉斯, 第二副主席是兰德斯。而在接下来的日子中, 道格拉斯成为第二任主席, 兰德斯是第三任主席。经过三届主席的努力, 建立了美国严厉的监管制度。而这个制度之严厉, 是你不可想像的, 美国百年富强的基础就从此开始。美国证监会的司法权利不是联邦法案赋予的, 而是美国的宪法赋予的, 任何对美国证监会的挑战都是对美国宪法的挑战。而且, 美国证监会可以发传票, 它的调查权利是无限制的。为什么?就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弱势团体, 就是为了保护美国的中小股民。还有一个法案, 叫反托拉斯法。托拉斯是什么, 托拉斯就是信托基金, 为什么要反信托基金, 因为当时美国的信托基金都是美国的大家族垄断控制的, 所以反托拉斯法就是反大家族法。透过美国的法制, 藏富于民。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复制了美国所有的制度, 但是没有得到它梦想中的强盛, 这个国家就是菲律宾。为什么?菲律宾复制了美国所有的制度, 惟独没有复制美国的法律。

在我国也存在同菲律宾相似的状况。首先, 信托业法律、法规不尽完善, “信托”是一种法律关系高度复杂的经济关系, 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框架做支撑。当前的“一法两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 , 构建了信托业的基本法律框架, 但相关的实施细则相当匮乏。同时, 各项法律、法规中的一些条款都有不尽合理之处。其次, 信托法规中有关条款严重限制了信托业正常发展, 管理层本着从严监管的原则, 在信托法规中对信托产品的规模、营销手段、设立分支机构等方面予以严格限制。管理初衷虽好, 但无疑限制了信托业务的合理发展。例如, 《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单个集合信托计划不得超过200份合同, 每份合同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这一政策规定提高了进入门槛, 把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挡在了外面。

对于这种状况, 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进行有效地监督和保障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以便完善人们的信托责任。具体而言, 根据不同调整对象的要求, 信托法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信托基本法, 即信托法。制定信托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各种信托关系的共通性规范, 如信托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信托财产的法律地位;信托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等。这是整个信托业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是信托业的根本大法。第二, 信托业法。这是适应现代社会信托由非营业组织向营业组织转化的趋势而制定的。由该法律规定市场准入规则、业务范围界定和业务经营规则等等。对此的规定是在信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管的结果, 其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强。第三, 信托业专门法。针对一些较为成熟且很重要的信托业务, 可以制定相关的专门法律予以规范。这一层次的法规调整的领域针对性最强, 但每一部法规调整的信托业务范围也更专门化了。

当代信托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的一大支柱, 信托制度的日益国际化, 品种的迅速创新, 与社会发展各部门的联系也就日益密切, 中国的信托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就要求我们有更高的信托责任, 那么信托责任归根到底是需要法制去扎根的, 所以, 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完善中国的法制, 唤醒人们的意识, 强调全民的“信托责任”。

参考文献

[1]柯武刚 (德) , 史漫飞.制度经济学 (韩朝华译) [M].商务印书馆, 2000.

教育事业公益信托的尝试与意义 篇4

为了充分发挥信托在公益事业中特有的制度优势,顺应此次汶川地震后全社会空前高涨的捐赠热情和各类公益活动蓬勃发展的势头,西安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信托)于2008年6月6日推出“5.12抗震救灾灾区学校重建公益信托计划”,以发行信托产品的方式,募集的资金来源为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70万元、深圳市淳大投资有限公司320万元、西安信托200万元、深圳市斯科泰技术有限公司110万元,4家公司共捐赠1000万元,委托西安信托定向用于我省地震灾区受损中小学重建、希望小学援建。

“5.12抗震救灾灾区学校重建公益信托计划”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公益信托计划。该项目以发行公益信托的方式支持受灾地区的中小学重建,其创新性颇具标杆意义,被认为是国内首款真正的教育事业公益信托,显示出未来公益信托在巨灾援助中的独特作用和社会地位。

公益信托及其优势

公益信托是指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为将来的不特定多数的受益者设立的信托。公益信托包括:救济贫困、救助灾民、扶助残疾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维护生态环境、发展其它社会公益事业等。在国外信托和资本市场的多元化投资是其保值、增值的主要方式。利用公益信托这种模式来发展我国的公益基金事业,其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财产隔离的独特制度优势和具有规避政策限制、避税等功能。尤其是对财产管理来讲,信托是其目前唯一实现资产隔离的有效途径,只有信托公司可以用“信托合同”的形式受托管理资产,提供信托财产独立性所体现的“隔离”功能。

2.信托机构是唯一能够综合利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业市场的金融百货公司,是连通产业与金融市场的机构。信托公司几乎囊括吸收了储蓄外的其他金融、投资业务,金融机构中只有信托公司可以为委托人提供包括贷款、拆放、投资等全面组合运用资金的理财服务。

3.信托机构作为一个金融机构,有更严密的组织架构和监管体系。《信托法》对公益信托的受托人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每年一次的信托事务处理报告、信托终止后的终止报告和清算报告,从而使得投资者能够了解其经营状况,透明度比较高。

“512抗震救灾灾区学校重建公益信托计划”的构成

委托人(捐赠人)基于对受托人(西安信托)的信任,自愿将其合法所有的资金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运用,通过本信托计划的实施,由受托人将信托资金集合起来,发挥金融机构优势,以实现委托人向陕西省内因四川省汶川大地震而受灾的地区受损中小学校修复与重建,或为受灾地区资助建立新的希望小学的愿望。有效地将信托资金用于确定的抗震救灾公益项目。该信托计划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西安信托作为受托人,负责设计、开发、推介信托产品,向特定法人单位发行信托产品,签订信托合同,募集信托资金。

2.受托人与信托监察人陕西省民政厅签订定向捐赠协议,约定双方在信托计划中的权利、义务。在协议生效后,受托人将信托资金全数划拨至陕西省民政厅指定救灾募捐专户。

3.受托人与信托监察人按照捐赠协议履行双方权利义务:由陕西省民政厅负责协调、安排、提供如资助修缮我省因四川汶川大地震而受损的中小学校校舍,或为受灾地区资助建立新的希望小学等项目;由受托人审查项目,通过后由信托监察人划拨资助资金。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直接用于抗震救灾。

该笔信托资金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分批去使用,在部分资金闲置期间,西安信托会把这些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的投资运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捐款的保值增值,最后,将这1000万元及赢利全部用于学校建设。按照此项公益信托计划,这1000万元的捐赠的信托期限为3年,信托公司要在3年内把这些钱全部用完。

“512抗震救灾灾区学校重建公益信托计划”实施的必要性

1.对于委托人

四川受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分担灾区人民的痛苦,形成了踊跃的捐赠风气,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大家的共同心愿。通过公益信托的参与,拓宽了民众参与慈善的途径,更实现了捐赠参与者参与捐赠行为的目标。使得捐赠行为更具意义,更加透明、公开。

对于机构委托人,通过信托计划的参与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实现其社会责任,同时依照国家此次对于捐赠的相关规定,为企业开具捐赠发票,企业可凭捐赠发票税前抵扣。

2.对于受托人

在这危难之时,西安信托身为扎根陕西的金融机构,倍感责任重大,按照《信托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的规定,充分发挥信托在公益事业中特有的制度优势,顺应此次汶川地震后全社会空前高涨的捐赠热情和各类公益活动蓬勃发展的势头,推出“西安信托5.12抗震救灾公益信托计划”,以成立公益信托的方式,通过金融创新向捐赠者提供参与赈灾的一种新的途径和公益活动模式,为捐赠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捐赠服务。

作为金融机构,西安信托有责任有义务通过金融创新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此次公益信托的实施,是公司在金融创新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在丰富了公司的金融产品,提高公司的金融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公司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实施公益信托的意义

中国的公益信托起步较晚,目前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自四川大地震后,由于国民赈灾意识强烈,公益信托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四川震灾发生后,银监会就通过信托支援灾区重建发出通知,鼓励信托公司设立以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为目的的信托。现在,继西安信托推出的“512抗震救灾灾区学校重建公益信托计划”之后,国内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发售了公益信托,如衡平信托推出了“爱心系列”信托理财产品、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设计的“中华慈善公益信托”、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推出的“爱心成就未来——稳健收益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等。通过信托公司开展公益信托业务不仅能够实现捐赠者的爱心,更能维护捐赠人的利益。

首先,由于信托制度本身使捐赠者用于设立公益信托的信托财产独立于信托受托人,避免了受托人的自身经营风险向信托财产的蔓延与波及;其次,信托公司作为接受银监会监管的金融机构,与其他接受捐赠的机构相比,法人治理结构更完善、经营管理更规范、受到的监管更严厉。这也正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捐赠人选择设立公益信托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慈善目的,传统模式(慈善基金会)的比例在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

公益信托和基金会都是很好的公益事业开展形式,公益信托的普遍兴起,在为信托业创造新的展业领域和行业形象的同时,也为新形势下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了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信托公司与基金会之间应当加强交流并深化业务合作,二者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我国当前大力推进公益慈善事业的过程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推动和发展壮大我国的公益事业。

教育信托责任 篇5

本文意图在于通过对信托责任制度的研究解决信用危机, 此文以什么信托责任为逻辑起点, 再通过我国信托责任的现状, 进而分析我国信托责任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含金量高、富有创造性、可操作性的完善建议。

1 信托责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信托责任制度是一种内在的制度, 由于这个制度也是人制定的, 所以有许多不能够完全约束受托者的行为, 在生活中, 每个委托者对于受托者的内心想法不可能完全了解, 也造成了互相有猜忌, 从而使得商业管理存在风险。

建立完善的信托责任制度可以减少在进行交易和管理中的费用, 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由于交易者双方对于彼此的不信任将导致交易过程中会加大交易费用, 如果有完善的制度来约束整个市场, 则会使得交易制度化、规范化、效率化。完善的信托责任制度会使得交易者双方都约束, 任何一方再也不用在交易之前调查对方信用如何, 减少了成本的支出, 而且还减少了监督的费用, 加快了交易的速率, 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设, 那便是每个自然人都是理性的人, 都是以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但这与信托责任的要求背道而驰。我国现如今居民收入出现两极分化, 西部和东部差距拉大, 城市与农村差距拉大, 由于居住在城市的居民生活压力大, 所以在发达城市里的人对于信托责任没有很好的概念, 而在贫穷地区的人民虽然不知道什么是信托责任, 相比之下他们却能在利益诱惑下服从信托责任制度。

最近几年爆发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 其实这都是由于食品企业缺乏道德观念以及信托责任制度监督不利造成的。如果在我国有较为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它, 便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此类的事件再次发生, 还有就是信息泄露, 这些信息都是从银行、通信公司等流出去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信息曝光的危险。

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便会出现社会的大分工, 从而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所以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之间的关系存在不稳定性, 为了使得关系更加稳定就必须要建立信托责任制度, 这样才能使得经济秩序相对稳定, 信托责任制度就正如宗教, 对于他的信众有约束作用。如果一个国家信托制度完善, 那么整个国家的投资者便对于投资具有信心, 如果每个人对于未来的预期都是看好的, 那这个国家的经济将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2 我国企业信托责任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企业和社会普遍缺乏信托责任, 首先, 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但我国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 而且我国的有些企业家的素质并不是很高, 他们长期树立的观念是“无商不奸”, 所以这导致企业的信托责任出现了问题, 这些企业只顾及自己企业的利益, 并不对社会责任做任何付出。而且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信托责任, 会无效地乱用投资者的资金, 最后便会导致整个企业陷入到信用危机之中。我国的国有企业就存在严重的信托责任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我国的国有企业占有相当大的资源优势, 但是建立小金库、贪污受贿等事件却经常发生, 这就是企业中的管理者缺乏信托责任的意识。

在我国, 信托责任的三方是纳税人—政府官员—纳税人, 行政管理中的管理者的资金来源都是从上层部门所领取的, 其真正的来源便是我们每个公民纳税所得。所以这些资金的委托人是我们公民, 而政府的工作人员只是受托人, 这些单位的人只关心得到了多少钱, 以及怎么样来用这些资金粉饰自己的政绩, 而没有考虑怎么样才能使得委托人的收益最大化, 而且政府官员也不关心本单位的资产, 政府公务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受托者, 而是在拥有优势资源的同时, 并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 每个公职人员都想升职, 所以基层官员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 便有了小规模的贪污, 但由于政府体系的特殊性, 所以就造成了“金字塔”形的贪污受贿, 这就需要一个制度来规范, 但由于我国信托责任制度的缺失, 使得我国的行政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以及地方债务危机。

3 我国市场信托责任存在的问题

3.1 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信托责任制度最大的障碍是执法不严。信托责任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发展起来的, 它起的作用主要是规范市场, 但是在企业平常的运行中只对少部分环节进行监管, 这并不能有效遏制违约。现如今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 即使从外国将信托责任法直接搬过来, 这也是不科学的, 这必须要在执法严的条件下进行。

3.2 管理制度不合理

中国缺失信托责任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管理体系并不是非常合理, 我国的公司管理和行政管理中的高管握有较大的权利, 但却没有相应的制度来监督制衡。一般我国都是直线型管理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较严格的信托责任制度, 但又由于我国这一制度不够完善, 所以造成了我国现在的尴尬局面。

3.3 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

国家审查力度和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这个机制牵涉多方的利益, 国家机关应当在审计过程中, 核查审查机构时经常发现存在违法、违规操作的事件, 这也滋生了更大范围的信托责任缺失。

3.4 激励和惩罚机制不完善

信托责任的履行必须要有法律责任的追究, 没有惩罚机制, 那么受托人不会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而且每个人都是自然人, 所以每个受托人肯定也想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如果没有激励机制, 会使得受托人对于信托责任逐渐失去责任感, 最终导致受托人会使用委托者的资金获得个人利益。

4 加强我国对信托责任的措施

4.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我国的企事业单位还没有承担起自己的信托责任, 如果想要让我国的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 就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和约束。通过严刑峻法来促使我国的社会建立起信托责任的意识, 要保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执法力度, 而且要保证在个人违反职业信托责任后必须要进行处罚。

4.2 加强监督约束结构

受托人在履行自己义务时, 要对整个履约过程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不能只做表面的监督工作, 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督, 最主要的监督主体应当是政府, 其次才是企业本身。要加强监督的内涵, 使得监督无处不在, 加强公众和媒体对于信托责任的监督, 并且要将职工和社会监督机制应用到其中, 因为这些监督信息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真实情况, 而且其监督成本也比较低廉。此外, 上市企业必须将财务状况公开化、透明化, 这样可以强化政府对于人民的信托责任, 加强经理人对于投资者的信托责任。

4.3 建立信托责任保险

日常的管理和交易, 经常是在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由于其中一人缺失信托责任便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这个风险, 本文认为可以引进责任保险。责任保险, 是指以保险客户的法律赔偿风险为承保对象的一类保险, 它属于广义财产保险范畴, 适用于广义财产保险的一般经营理论, 但又具有自己的独特内容和经营特点, 从而是一类可以独成体系的保险业务。这一对策能有效地减少由于缺乏信托责任所导致的损失。综上所述, 我国应该将信托责任保险纳入到责任保险中去, 它不仅能够改变我国信托责任缺失的尴尬局面, 而且还能够减少委托人的风险, 有利于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

摘要:在进入信用经济的时代后,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 它的内涵不断扩大。但由于信用过度扩张, 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都是因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信托责任所导致的。本文阐述了在信用体制下信托责任的重要性, 针对我国信托责任的现状, 继而分析了造成我国信托责任缺失的原因, 最后在此基础上为提高信托责任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信用经济,信用危机,信托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培尧.论国有企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J].重庆大学学报, 2011, 1 (17) .

[2]陈欣慰, 王艺明, 黄榆舒.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的信托责任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8) .

[3]王新红.论现代企业经营者的信托责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2 (172) .

教育信托责任 篇6

在国有单位改制过程中,股份合作制、全员入股、国有资产退出等都涉及职工持股的法律问题。中小国有单位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如果出资职工直接成为改制后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则受到法律的阻却。《公司法》第24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得超过50人。改制初期,许多单位设立了职工持股会,全体投资职工以职工持股会的名义办理工商登记。2000年7月6日,民政部办公厅发出的《关于暂停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进行社团法人登记的函》(民办函[2000]110号)称:“……由于职工持股会属于单位内部团体,不应再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各地民政部门暂不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进行社团法人登记;此前已登记的职工持股会在这次社团清理整顿中暂不换发社团法人证书。”2001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外经贸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法律地位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1]25号)称:“职工持股会……不必作专门的登记。”因此,职工持股会已不再具有设立有限公司股东的主体资格,以职工持股会作为全体投资职工名义上的投资人的做法已行不通了。现在国有单位一般采取以个别职工为借名股东或代表股东注册,公司成立后,由公司向每个出资职工签发内部股权证。但内部股权证不受法律保护,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留下隐患容易产生纠纷。

二、我国的信托法律制度

信托制度是以资产为核心、以信用为基础、以委托为方式的现代财产管理制度,是一种财产转移及管理的巧妙设计。它是舶来品,起源英美法系国家,在属于大陆法系的我国,相当多的人对信托法律制度或是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或者知之有误。2001年10月1日施行的《信托法》自然对我国信托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利用信托法律制度解决职工持股问题也有柳暗花明之感。《信托法》第2条的定义:“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信托法律关系有三方当事人: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我国《信托法》第43条规定:委托人可以是受益人,也可以是同一信托的唯一受益人。信托财产独立是信托法律关系中的基本原则,我国《信托法》第3章规定:信托财产与委托人的自有财产和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受委托人或者受托人财务状况的恶化、甚至破产的影响,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的债权人一般也无权对信托财产主张权利;受托人因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都归入信托财产,受托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享有信托财产;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对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我国《信托法》第3条把信托分为三类:民事信托、营业信托、公益信托。民事信托是指受托人不以信托为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信托。民事信托的受托人没有特别的限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均可担任。

三、以工会为受托人、以职工为委托人和唯一受益人的信托模式解决职工持股问题基本思路

每个投资的职工分别与本单位工会签订民事信托合同,把投资资金作为信托财产交给工会,工会作为全体投资职工的共同受托人,以出资人(股东)的身份办理新公司的工商注册。如果没有国有股或其他股东,全部是职工出资,可让一名职工以自然人股东身份和工会一起工商注册,以避免设立一人有限公司。

四、民事信托合同的主要内容

1. 合同名称:民事信托合同。标明“民事”是因为2001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公布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1]101号)规定:“未经人民银行、证监会批准,任何法人机构一律不得以各种形式从事营业性信托活动”,工会是不能作为营业信托的受托人的,否则将导致信托合同违反规定而无效;而本合同的设立目的显然不是公益信托,况且公益信托的设立必须经过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

2. 委托人姓名、住所;受托人名称、住所。委托人为投资职工;受托人为工会,名称为登记的社团法人的全称(目前国有单位的工会均是社团法人)。

3. 信托目的。建议直接写明投资改制(或设立)的某某公司,不得另作其他任何用途。这样当受托人改变信托财产用途时,本信托终止,有利于保护职工的权益。

4. 受益人或者受益人的范围。应把投资职工本人作为唯一受益人。法律虽然规定委托人可以指定第三人为受益人,但为了达到调动职工持久积极性的目的,把投资职工本人作为唯一受益人是最符合国有单位改制目的的。

5. 信托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1)委托人的主要权利义务:按照合同约定交付信托资金;不得撤销信托合同;保证信托资金来源合法;有权了解信托资金的管理情况;有权要求受托人向受益人支付信托收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2)受托人的权利义务:把信托资金作为投资投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公司;信托资金不属于受托人的自有财产,受托人终止时,信托资金不属于其清算财产或破产财产;为委托人和受益人保守信托秘密。(3)受益人的权利:获得信托收益;了解信托资金的管理情况;信托受益权可以依法继承和转让(为了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保持信托的稳定,可以约定若干年内不得转让信托受益权)。

6. 信托资金金额、交付时间。工会开具的收据必须写明收到“信托资金”。

7. 信托期限。自信托资金交付至投资设立的公司终止。

8. 信托财产管理中风险的揭示和承担。投资企业有风险,风险由信托财产承担,以信托财产为限。

9. 受托人的报酬。本合同为无偿信托合同,受托人不收取信托报酬。作为社团法人的工会如果收取报酬不仅与其维护职工权益的身份不符,而且因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信托合同无效。

10. 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形式、方法。

五、工会作为民事信托受托人的法律依据、法律风险及意义

1. 工会作为民事信托受托人的法律依据。

我国《信托法》第24条规定:“受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法律、行政法规对受托人的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信托法》第62条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对公益信托、营业信托的受托人均有特殊的要求,但对民事信托的受托人没有特别的规定,所以工会只要具有法人资格就可以作为民事信托的受托人。目前国有单位的工会都是社团法人。

工会可以成为公司的注册股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工商企字[1999]第173号)第六条规定:“社会团体(含工会)、事业单位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具备法人资格的,可以作为公司股东或投资开办企业法人……”可见工会成为公司的注册股东在法律上是没有障碍的。笔者所在的系统,三个国有单位的近600名职工投资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三个单位的职工把所投资金通过信托交给本单位的工会,以三个工会为注册股东办理工商登记,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认可。工会成为公司的注册股东在实践上也是没有障碍的。

2. 工会作为民事信托受托人的法律风险。

因为本信托模式的信托目的单一,工会按照合同约定把信托资金投入公司后,无须再做日常繁琐的信托管理工作,只要不妨碍受益人获得信托利益,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即便公司经营状况不好甚至破产,工会也不承担责任。

3. 工会作为民事信托受托人的意义。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职工投资入股,成为公司的真正主人,出资职工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工会管理信托财产,可以更好地发挥《工会法》赋予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同时对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加强民主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六、工会作为受托人与自然人、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的比较

当然法律也允许以自然人作为民事信托的受托人,即全体投资职工委托一自然人进行民事信托。自然人的被信任度不如工会,会降低职工投资的积极性,当该自然人离开本单位或死亡时又需要更换受托人,容易引起纠纷,而且国家有关部门也持否定态度。TCL集团整体上市的申报材料,就是以该公司一名叫杨利的职工作为全体投资职工的民事信托受托人设立信托的,但遭到中国证券会的置疑。后TCL集团调整为该集团工会作为受托人的信托方式,始得到中国证券会的批准,于2004年1月成功上市。委托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也是一种模式,由于我国营业信托法律不健全,大起大落的营业信托业在人们心目中的阴影还没有消除,而且营业信托还要支付报酬,所以现在不宜采用营业信托,但营业信托模式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七、设立员工受益计划委员会对信托事务进行具体管理

中小国有单位的工会人员少,没有太多的精力对信托事务具体管理。而且有的一个国有单位(如国有事业单位)有几个不同的改制企业,有的职工投资这个企业,有的投资那个。所以应根据设立企业的个数在工会中成立员工受益计划委员会,即一个企业成立一个职工受益计划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由该企业全体投资职工选举,成员不宜太多,以便于管理,隔一定时间进行改选。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要进入公司董事会。员工受益计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责:组织召开职工“股东”会议并作记录;按照全体出资职工形成的一致意见行使股东表决权;信托收益的分配等。

八、结束语

上一篇:属性知识下一篇: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