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评估(精选4篇)
导管评估 篇1
摘要:随着YY 0505-2012标准的发布实施, 射频消融导管的电磁兼容测试和评估的项目亟待研究。该文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 浅谈了射频消融导管在单独申请注册时, 通过其预期用途和结构特征, 利用电磁兼容学的知识分析出应实施的测试项目和评估重点。
关键词:射频消融导管,电磁兼容性,测试,评估
0 引言
随着YY 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于2014年1月1日的正式实施, 对医用电气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 M C ) 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用电气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是指“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1]。对医疗器械执行YY 0505-2012标准, 是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防止使用中因受到电磁干扰或产生电磁骚扰, 使医疗设备失控、失效对患者、使用者产生伤害[2]。
电磁兼容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围绕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进行的, 即对电磁骚扰源、耦合路径和敏感设备的研究[3]。如图1所示, 骚扰源产生电磁骚扰, 通过一定的耦合通道作用于敏感设备上, 如果受扰设备或系统承受的骚扰超过其一定的承受能力后, 就可能使设备或系统的性能降低甚至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这就是受扰设备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纵观YY 0505-2012整个篇幅可以看出, 对于医用电气设备着重其抗干扰能力的评估。在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下, 考察医疗器械的性能是否出现降低或失效是YY 0505-2012标准制定的初衷。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讨论射频消融导管的电磁兼容性能测试及其评估的项目重点和难点问题。
1 射频消融导管简介
射频消融导管作为高频手术设备的附件, 能够通过血管、腔道, 把射频能量传递到目标组织, 对目标组织实施切割、消融[4]。射频消融导管在结构上具有传导射频能量的特征, 主要表现形式为传递射频电流。除此之外, 射频消融导管还具有测温传感器和/或阻抗监测等功能, 以此实现绝大多数射频主机控制射频输出的功能。这些结构特征都是其与一般导管产品的不同之处。通常而言, 射频消融导管的电磁兼容性应与其适用的射频主机整体进行测试和评估, 但是由于其在注册过程中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 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或代理商将其单独进行注册申报, 这就对其电磁兼容性的测试和评估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难点。
如何对射频消融导管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和评估呢?首先要结合电磁兼容学提到的“三要素”, 然后再通过分析射频导管的预期用途、结构特征和风险评估, 最后制定出射频消融导管的电磁兼容性的测试和评估项目。虽然射频消融导管传递射频能量, 但是其自身若作为一个独立产品而言 (无射频主机配套使用) , 射频消融导管不会产生任何电磁能量。因此从电磁兼容学的“三要素”角度看, 射频消融导管本身不会产生任何电磁骚扰, 因此不会作为骚扰源。但是由于具有测温传感器等电磁敏感元器件, 其容易遭受到其他骚扰源的电磁干扰, 从而影响预期功能的降低或失效, 甚至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5]。例如, 测温传感器受到电磁骚扰导致射频消融设备温控功能的失效将直接造成射频能量的错误输出, 从而对患者造成极大伤害。
2 射频消融导管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和评估要点
射频消融导管作为高频手术设备的附件 , 其电磁兼容性理应与射频消融设备整体进行测试和评估。若独立进行注册, 也应在适用射频主机的配合使用下完成相关项目的测试和评估。下面结合YY0505-2012的要求逐一对射频消融导管的测试和评估项目做以讨论。
2.1 发射项目
射频消融导管由于自身不作为电磁骚扰源, 故发射项目包含的四个项目可以不进行独立测试和评估。与其适用的射频主机应按照YY 0505-2012和GB9706.4-2009的要求对辐射发射、传导发射、谐波失真和电压波动和闪烁四个项目分别进行测试和整体评估。
2.2 抗扰度项目
YY 0505-2012规定的抗扰度项目一共有七项, 射频消融导管应与适用的主机整体进行七个项目的测试和评估。如果单独注册, 七个项目不是全部需要进行测试。但是测试时仍然需要适用主机 (该主机应该已通过EMC的测试和评估) 的配合实现射频消融导管的预期功能。以下逐一进行测试中评估的重点分析和其适用性介绍。
(1) 静电放电
按照YY 0505-2012的要求, 接触放电应施加于设备或系统的导电的可触及部件和耦合平面, 空气放电应施加于设备或系统的非导电的可触及部件和可触及部件中不可触及的导电部分。依据GB 9706.12007, 通常认为可触及部件不包括设备的应用部分, 而射频消融导管一般认为是应用部分。因此静电放电试验应通过对耦合平面的间接放电考量射频消融导管的性能是否降低或缺失。试验的抗扰度电平为±2 k V、±4 k V和±6 k V。试验时应将射频消融导管与适用主机相连, 并按YY 0505-2012中36.202.2和GB/T 17626.2的要求进行试验, 重点评估间接放电的静电场对敏感元器件的影响。
(2) 射频电磁场辐射
按照YY 0505-2012的要求, 射频消融导管应尽可能完全置于GB/T 17626.3规定的均匀场中, 同时应连接适用主机, 必要时应连接辅助设备监测射频功率的输出变化情况。该试验过程中, 应着重评估测温传感器、阻抗电路等电磁敏感元器件的突变情况以及对射频功率造成的影响。若带有生理信号 (如心电、心率等信号) 监测的射频消融导管其试验的调制频率为2 Hz, 无生理信号监测的射频消融导管调制频率为1 k Hz。抗扰度试验电平为3 V/m, 试验布置应按照YY 0505-2012中36.202.3和GB/T 17626.3进行。
(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射频消融导管因不与网电源直接相连, 因此无需进行该项目的电源线试验。同时YY 0505-2012中规定“长度小于3 m的信号电缆和互连电缆以及所有的患者耦合电缆都不进行直接试验”。因此射频消融导管对于该项目不进行独立直接试验。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应考虑与其适用的射频主机中进行直接试验的电缆和其之间的任何耦合影响。如果不能说明是否存在影响, 建议对射频消融导管进行直接试验。
(4) 浪涌
YY 0505-2012中规定该项目仅对交流电源线进行试验, 所有其他线缆不直接试验。射频消融导管因不与网电源直接相连, 因此无需进行该项目的电源线试验。
(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按照YY 0505-2012的要求, 射频消融导管属于患者电缆, 应进行该项目的测试和评估。试验中射频场的注入点应靠近患者端, 即应靠近射频消融导管中带有敏感元器件的一端。而主机端的测试和评估应随主机的测试进行。试验应连接适用主机, 必要时应连接辅助设备监测射频功率的输出变化情况。试验过程中, 应着重评估测温传感器、阻抗电路等电磁敏感元器件的突变情况以及对射频功率造成的影响。若带有生理信号 (如心电、心率等信号) 监测的射频消融导管其试验的调制频率为2 Hz, 无生理信号监测的射频消融导管调制频率为1 k Hz。抗扰度试验电平为3 V/m, 试验布置应按照YY 0505-2012中36.202.6和GB/T 17626.6进行。
(6) 在电源供电输入线上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
射频消融导管因不与网电源直接相连, 因此无需进行该项目的电源线试验。
(7) 工频磁场
注:以上试验都应与通过EMC测试和评估的适用主机连接进行。
射频消融导管应连接在3 A/m主机的抗扰度试验电平上进行测试。试验频率应与主机的供电频率一致。如果主机供电频率为50 Hz/60 Hz两种频率, 应分别进行测试和评估。试验布置应按照YY 0505-2012中36.202.8.1和GB/T 17626.8进行。试验时也应着重评估电磁敏感器件是否出现突变和射频输出的变化情况。表1为单独注册的射频消融导管进行电磁兼容测试时应至少考虑的试验项目以及评估重点的汇总。
3 结语
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标准已开始实施, 射频消融导管作为特殊的医用电气设备, 其电磁兼容性最好与其适用的射频主机一起进行测试和评估。本文针对独立申请注册的射频消融导管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评估的需要, 结合其结构特点、预期功能和电磁兼容性的三要素, 讨论了其适用的测试项目和评估重点, 希望能够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YY 0505-2012/IEC 60601-1-2:2004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实验[S].
[2]焦红.YY 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标准解读[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2013.
[3]周旭.电磁兼容基础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YY 0778-2010射频消融导管[S].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YY/T 0316-2008/ISO 14971:2007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S].
[6]沙占友, 薛树琦, 安国臣.射频功率测量技术及其应用[J].电测与仪表, 2005, 42 (476) :9-11.
导管评估 篇2
1、防止导管滑脱,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是否存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
2、患者入院(转入)、置管及发生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按《铜陵市人民医院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评估表》进行评估。评分8-12分每天评估一次,评分>12分每班评估一次,直至拔管或出院(死亡)。
3、评分>8分,容易发生导管滑脱,评分>12分,随时会发生导管滑脱。当评分>8分时,当班护士填写《导管滑脱风险上报表》,护士长审核后报护理部,患者拔管、出院(死亡)后护士长将《反馈表》报护理部。
4、如发生患者导管滑脱,当班护士立即报告医生,按处置预案及流程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于24 小时内口头汇报大学科、护理部,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5、科室将导管滑脱的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按护理不良事件书面报大学科、护理部,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导管滑脱防范制度
1、认真做好患者导管滑脱风险评估,患者入院(转入)、置管及发生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按《铜陵市人民医院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评估表》进行评估。评分8-12分每天评估一次,评分>12分每班评估一次,直至拔管或出院(死亡)。
2、各类导管标识醒目,有效固定。如评分>8分,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告知导管滑脱风险及防范措施。
4、对于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患者和小儿应特别注意导管的保护,必要时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松紧适度,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对存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导管评估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五区2013 年12 月至2015 年4 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120 例。病例排除标准[3,4]: 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其他器官严重疾病者,精神障碍者及不能配合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7 例,女23 例,年龄17 ~82 岁,平均( 50. 3 ±12. 1) 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22 例,腹痛腹胀32 例,贫血6 例;病理类型为十二指肠腺癌29 例,胰腺腺癌18 例,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癌13 例。观察组: 男35 例,女25 例,年龄17 ~ 83 岁,平均( 50. 7 ± 11. 5) 岁; 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22 例,腹痛腹胀32 例,贫血6 例; 病理类型为十二指肠腺癌30 例,胰腺腺癌17 例,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癌13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手术方式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1. 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和性质,保持无菌和密闭。
观察组采用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干预性性护理,具体如下: ( 1) 培训学习。全体护士进行导管滑脱风险管理学习,护理重点人人知晓,熟练掌握。( 2) 使用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 表1) 来确定导管滑脱发生危险程度。患者留置导管后马上进行评价,以后根据导管评估结果进行复评,并将评估分数记录在病人护理评估单中。( 3) 在护理文书中准确记录导管信息并妥善固定,记录内容包括导管名称、留置时间、部位、深度、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 4) 明确导管标识。置管后当班管床护士及时进行粘贴导管标识,粘贴位置为距离导管末端2 cm处。导管有刻度的标注置管深度或外露长度,标注留置时间、换药人等信息。加强巡视和观察,保持导管引流通畅并使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口50 ~ 60 cm[3]。( 5) 准确评估。高危导管4 h评估1 次,中危导管每班评估1 次,低危导管每天评估1 次。高危导管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T管、胸腔引流管、鼻肠管、PEG/PEJ管等。( 6 ) 权重分数在9 分以上的进行重点监管,在病人床头悬挂防导管滑脱标识,定时复评,每班床边交接导管情况,确定导管在位并保持通畅。( 7) 采取安全措施防范导管滑脱。妥善固定,导管成U型或S型摆放,高危导管以缝线或纽扣固定,采取透明、透气良好的贴膜( 面积大,减少导管外露长度) ,减少导管外在负重( 引流液大于容器2 /3 时及时倾倒或更换) 。对使用负压引流者保持有效的负压。( 8) 做好患者及家属导管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宣教效果记录于健康教育评价单中。( 9) 疼痛控制。患者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使疼痛评分小于3 分,最大限度减少疼痛、不适造成的拔管、脱管。( 10) 动态评估。了解患者心理、意识及精神状况,躁动患者与医生积极沟通适当使用镇静剂或与家属沟通使用约束品[4]。( 11) 导管安全管理监控、追踪和记录。护理组长做好基础把关,高危者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核实情况后根据病情提出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对应措施,督促管床护士进行加强管理。( 12) 导管滑脱风险预案的建立。患者一旦发生导管滑脱快速作出反应,对高危导管如引流、输液类导管快速进行处理,按压或捏紧皮肤,制止血液流出或空气进入。评估导管再次留置的价值并及时再次留置。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导管滑脱讨论会,共同讨论制定预防纠正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 3 效果评价
( 1) 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2)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共设计10 道题,满分10 分( 6 分表示满意) 。患者自行答题,统计满意度。
1.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 0 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管道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卡方检验;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导管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导管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发生导管安全事件29 例,对照组发生103 例,两组导管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
2. 2 两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 12. 3 ± 3. 1) d]及患者满意度( 91. 6% ,55 例) 均优于对照组[( 22. 3 ± 5. 2 ) d;70. 0% ,42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6. 321、χ2=6. 432,均P < 0. 05) 。
例
与对照组比较,χ2=50.502,P=0.000
3 讨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操作复杂,切除范围广、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持续负压冲洗、经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和消化液回输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而这些护理干预措施均需要通过留置导管来实现。留置导管的护理是否科学、合理,不仅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坏有关,还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关[4,5]。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和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经由单纯的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的正确使用让护士确实把“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做好[6,7],也是将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的重要措施。刘芳英等[8]研究了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在泌尿外科高危患者管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经实施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评估后,患者意外拔管及相关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得以大大提高。赵智丽等[2]探讨了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的应用具有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患者导管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实施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评估组,表明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心内科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
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的优点: 设计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9]。应用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有利于护士全面掌握病人管道护理,可以迅速筛选出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使导管护理繁而不乱,一旦发生导管安全事件可以迅速找出问题所在,快速反应,处理及时,为护理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0,11]。
本研究对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干预性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导管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导管滑脱风险评估的实施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导管护理,可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理意外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导管安全事件发生率。此外,本研究还表明,经实施导管滑脱风险评估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导管滑脱风险评估对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导管安全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导管滑脱事件具有重要预警意义。
参考文献
[1]HASHIMOTO Y,TRAVERSO L W.After distal pancreatectomy pancreatic leak-age from the stump of the pancreas may be due to drain failure or pan-creatic ductal back pressure[J].J Gastroint Sur,2012,16(5):993-1003.
[2]赵智丽,胡鑫纪,江霞.管道风险评估表在心内科监护室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7):3415-3417.
[3]许新平,宋立惠,邹建文,等.应用导管滑脱风险评分表在外科系统重症患者预防导管滑脱的临床效果观察[J].兵团医学,2015,43(1):封3-封4.
[4]刘霞,杨贵云,张泓,等.导道滑脱风险跟踪评估监控流程的设计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20):5-7.
[5]郭泽霞,符岸秋,庄少丽,等.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1(4):439-441.
[6]聂桂娥,张小芳.住院患者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2(32):311-312.
[7]夏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91-1593.
[8]刘芳英,王东.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在泌尿外科高危患者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4,35(1):132-134.
[9]刘志梅,王红彩,张燕,等.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留置导管护理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3):382-384.
[10]张秀江,邱慧娟,黄冬玲,等.护理风险评估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吉林医学,2014,11(17):3860-3861.
导管评估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自愿到我院介入科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83例,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穿刺活检病理和影像学综合诊断所证实,诊断结果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具有术前、术后MSCT检查资料。其中,男性126例,女性57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6.6±2.1)岁;全部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肿块型131例,结节型52例。患者观察期内全部存活。
1.2 方法
1.2.1 MSCT检查方法:
TACE术前检查,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型MSCT机及随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自膈顶至肚脐进行连续扫描,层厚5 mm,螺距1.15 mm。先行常规MSCT平扫,然后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技术进行多期增强扫描,触发点选择腹腔干起始处的腹主动脉层面,触发阈值为100 Hu,分别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和延时期。触发后自动延时5 s开始动脉期扫描,动脉期扫描结束后延时24 s开始扫描门脉期,门脉期扫描结束后延时60 s开始扫描延时期。对比剂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50 m L∶33.9 g,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于患者肘部置入静脉留置针(20GX/29 mm),采用团注法,对比剂总量1.2~1.5 m L/kg,注射速率3.0~3.5 m L/s。检查完成后,迅速将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减薄处理,减薄层厚1.0 mm,将减薄数据传至配套随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图像(VRT)、CT血管造影(CTA)、CT静脉造影(CTV)等多种形式的图像重组。
TACE术后检查,全部患者均于TACE术后1个月行MSCT检查,检查方法与TACE术前MSCT检查方法相同。
1.2.2 介入治疗方法:
根据Seldinger技术进行TACE治疗,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10~20 m L内加丝裂霉素10 mg。再用5-Fu 1 000 mg、羟基喜树碱10 m L灌注。对有肝动脉-门静脉瘘和肝动脉-肝静脉瘘者,先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封堵,再注入碘油。明胶海绵颗粒大小为1~2 mm。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均按文献[1]方法进行。
1.2.3 影像分析及评价:
本组所有MSCT图像(包括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工作站重组的MPR、VRT、CTA等图像)均由2位有经验的消化组放射医师进行非双盲阅片,阅片结果以2人意见一致为准。
1.2.4 疗效评估:
以Jinno等[3]的分类方法为依据,将介入术后的碘油沉积情况分为4种类型:(1)完全型(Ⅰ型):碘油基本或完全沉积于整个肿瘤,边缘完整或基本完整(图1)。(2)缺损型(Ⅱ型):肿瘤内碘油沉积不完整,有明显的碘油填充缺损区(图2)。(3)簇集型(Ⅲ型):肿瘤内碘油呈簇状或斑片状沉积。(4)稀少型(Ⅳ型):肿瘤内极少或无明显碘油沉积(图3)。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实性肿瘤的近期疗效评价标准为依据[4],MSCT的TACE疗效评价可分为4种类型:(1)完全缓解型(CR):肿瘤消失或缩小75%以上;瘤内碘油沉积呈Ⅰ型,增强扫描示瘤内无强化,无肿瘤血管和新生病灶,维持4周以上(图1)。(2)部分缓解型(PR):25%≤肿块缩小<75%;瘤内碘油沉积呈Ⅱ型,肿瘤内强化区面积≤25%,维持4周以上(图2)。(3)暂时稳定型(TS):肿块缩小25%以下,肿瘤内强化区面积≥25%,瘤内碘油沉积呈Ⅲ型,无新生病灶并维持4周以上。(4)进展型(PD):肿块增大或出现新生病灶,肿瘤内碘油沉积呈Ⅳ型,沉积范围≤10%(图3)。CR+PR+TS为治疗有效。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SCT结果:
131例肿块型肝癌首次TACE治疗1个月后MSCT表现:碘油沉积呈Ⅰ型38例,占29.0%(图1),增强扫描瘤内无强化,无肿瘤血管和新生病灶。碘油沉积呈Ⅱ型72例,占55.0%(图2),增强扫描无强化或仅小片轻度强化。碘油沉积呈Ⅲ型15例,占11.5%,肿瘤内强化区较大或见肿瘤供血动脉。碘油沉积呈Ⅳ型6例,占4.6%(图3),肿瘤内可见大片强化区及肿瘤供血动脉。52例结节型肝癌首次TACE治疗后MSCT表现:碘油沉积呈Ⅰ型41例,占78.9%,瘤内无明显强化区或供血动脉。碘油沉积呈Ⅱ型10例,占19.2%,瘤内可见小片强化区(经2次TACE治疗后全部表现为Ⅰ型,肿瘤内强化区消失)。碘油沉积呈Ⅲ型1例,占1.9%,瘤内可见强化区及供血动脉。碘油沉积呈Ⅳ型0例。肿块型与结节型肝癌首次TACE治疗后,Ⅰ型碘油沉积类型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79,P<0.01)。
2.2 疗效观察:
本组患者首次TACE治疗1个月后MSCT检查:131例肿块型中,疗效为CR型37例(图1);PR型69例(图2);TS型18例;PD型7例(图3)。52例结节型中,疗效为CR型40例;PR型9例;TS型3例;PD型0例。肿块型与结节型肝癌首次TACE治疗后,CR型疗效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0.01)。肿块型治疗有效124例,无效7例,有效率94.7%;结节型有效52例,有效率100%。总有效率为96.3%(176/183)。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5)。
3 讨论
据文献[1]报道,目前我国肝癌的诊治形式仍十分严峻。在我国,肝癌的病死率仅次于胃癌,占第2位。在30~40岁年龄段,肝癌的病死率居于各种肿瘤之首。肝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由于肝癌发病较隐匿,早期常难以发现,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多已经失去手术机会,能手术切除者不足10%,且复发率很高,生存率仅有28%[5]。1986年,日本学者首次报道了经肝动脉灌注碘油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结果[6]。随着我国介入治疗学的迅猛发展,TACE成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TACE技术的疗效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径路血管的个体差异、肿瘤大小和血供、不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故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文献[7]报道,TACE术后病理学检查仅有22%~50%的肿瘤组织完全坏死,且复发转移率较高。因此,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客观评价TACE的疗效,从而正确指导下一步治疗,并使TACE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是提高肝癌TACE疗效的关键。
碘油分子较小,容易进入小动脉,且具有低过敏特点,碘化油携带化学治疗药物经肝动脉选择性沉积在肿瘤组织内,可以起到较好的栓塞及化学治疗作用。由于肿瘤内缺乏吞噬细胞而致病灶内碘油清除较慢,造成碘油沉积,而正常肝组织却能迅速排除碘油[8]。碘的原子序数较大,碘油密度较高,故在CT上可与正常肝组织及肿瘤组织形成良好对比。MSCT较普通CT的优势:(1)患者体位摆放及定位较普通CT简便、准确,进床、退床等全部遥控操作,操作界面与普通电脑相似,术者较易掌握。(2)扫描速度快,扫描层更薄,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能及时快速对图像进行多种形式的图像重组,如MPR、MIP、VRT、CTA、CTV等,故MSCT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供血动脉及肿瘤内碘油沉积情况。(3)其测量工具较普通CT丰富、准确且操作简便,更有利于对肿瘤大小、肿瘤血管及肿瘤内碘油沉积面积进行测量。(4)其增强扫描采用自动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并可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技术进行多期增强,克服了手工操作造成的误差,其结果更具科学性。所以,在MSCT图像上对肿瘤大小、肿瘤内碘油沉积区及缺损区进行量化分型,进而对TACE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是完全可行的。
肝癌TACE治疗后碘油的沉积量与肿瘤组织的坏死程度呈正相关,碘油沉积量愈多愈均匀,则肿瘤坏死愈彻底,碘油沉积越稀少,则肿瘤存活量越多[9]。本组资料显示,肝癌首次TACE治疗后的碘油沉积类型及各型所占比例与肝癌类型有关,肿块型肝癌中,Ⅰ型沉积占29.0%(38/131),此型TACE治疗效果最佳,近期疗效较理想,疗效类型为CR型;Ⅱ型沉积最常见,占55.0%(72/131),此型疗效较Ⅰ型差,疗效类型多为PR型,主要是因为肿瘤内碘油沉积不完整,肿瘤组织有局部残留,须行二次TACE治疗。Ⅲ型沉积较少见,占11.5%(15/131),此型疗效较差,疗效类型主要表现为TS型,主要是因为肿瘤内碘油沉积呈簇状或斑片状,有较多肿瘤组织存活,需行二次TACE治疗或改用其他方式治疗。Ⅳ型沉积最少见,占4.6%(6/131),此型疗效最差,疗效类型表现为PD型,主要是因为肿瘤内碘油沉积极少或无明显碘油沉积,肿瘤组织大部存活,容易继续生长或复发,此型不宜继续采取TACE治疗,而应改用其他方式治疗。结节型肝癌中,碘油沉积类型以Ⅰ型最多,占79%(41/52),此型TACE治疗效果较理想,疗效类型表现为CR型。Ⅱ型沉积较少见,占19%(10/52),TACE治疗效果较Ⅰ型差,疗效类型多表现为PR型,需行再次TACE治疗。Ⅲ型沉积极少见,占2%(1/52),此型TACE治疗效果较差,疗效类型表现为TS型,可行二次TACE治疗后重新评价。结节型肝癌中,首次TACE治疗后未发现碘油沉积为Ⅳ型者,这主要是因为肿瘤较小,供血动脉较少且一般无寄生动脉,TACE治疗较易操作。肿块型与结节型肝癌首次TACE治疗后,近期疗效满意者(CR型)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0.01)。
由于肝癌常有多条动脉供血或存在寄生动脉,且经TACE治疗的肿瘤多体积较大,故首次TACE治疗后肿瘤内常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存,加上TACE术后1个月左右侧支循环的建立及晚期肝癌多具备多重供血的特点,致使TACE后常见残存肿瘤细胞增殖和复发,从而影响了TACE的疗效[10]。本组首次TACE治疗后,近期治疗效果满意者(CR型)仅为42.1%(77/183),其他患者均需再次或多次TACE治疗或改用其他方式治疗。
本组资料显示,肝癌首次TACE治疗后,肿块型肝癌的有效率为94.7%(124/131),结节型肝癌的有效率为100%,首次TACE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2%(176/183)。笔者总结后认为:结节型肝癌患者较适于TACE治疗,而首次TACE治疗后MSCT检查碘油沉积为Ⅳ型的肿块型肝癌患者,不宜继续采用TACE治疗。
MSCT能充分显示TACE治疗前后肝癌的大小、形态、血供和数量变化,并可较准确的对肿瘤内碘油沉积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TACE的疗效分型、评价和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并对TACE治疗后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1]。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分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自愿到我院介入科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83例为研究组,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和穿刺病理证实。TACE术前均行MSCT平扫和多期增强检查;TACE术后1个月,用MSCT进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复查,观察TACE治疗后碘油沉积情况,并将治疗前后的MSCT图像进行对比,比较肿块的大小、血供及有无新生病灶。根据MSCT图像,对TACE治疗的疗效进行分型、评估。结果 本组183例肝癌患者中,肿块型131例,结节型52例。131例肿块型中,疗效为完全缓解型(CR)37例;部分缓解型(PR)69例;暂时稳定型(TS)18例;进展型(PD)7例。52例结节型中,疗效为CR型40例;PR型9例;TS型3例。肿块型与结节型肝癌首次TACE治疗后,CR型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可用于肝癌TACE治疗后疗效的分型和评估,从而客观地评价患者TACE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并对下一步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肝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参考文献
[1]吕维富.现代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58-481.
[2]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135.
[3]Jinno K,Tokuyama K,Yumoto Y,et al.Significance of lipiodol-CT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Lp-TA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linicopathologic study.Nihon Gan ChiryoGakkai Shi(Jpn),1988,23(8):1660-1671.
[4]蔡鲁平,蔡瑞兴,王艳伟,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单发肝癌31例临床疗效观察.肿瘤研究与临床,2007,19(1):30-34.
[5]陈炽贤.实用放射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01.
[6]Kobayashi H,Hidaka H,Kajiya Y,et al.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transarterial injection of anticancer agents iniodized oil suspension,or of radioactive iodized oil solution.ActaRadiol Diagn,1986,27(2):139-147.
[7]刘艳,王滨,郑传利.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应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6):630-632.
[8]Kanematsu T,Furuta T,Takenaka K,et al.A 5-year experienceof lipiodolization:selective regional chemotherapy for 200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atology,1989,10(1):98-102.
[9]Maki S,Konno T,Maeda H.Image enhancement in computerizedtomography for sensitive diagnosis of liver cancer and semiquan-titation of tumor selective drug targeting with oily contrast medi-um.Cancer,1985,56(4):751-757.
[10]徐蕾,白中红,许软成,等.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