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课堂教学论文(共12篇)
网络与课堂教学论文 篇1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已然全面渗透至国民经济、政治及社会文化, 网络安全风险问题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成为覆盖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国际议题与时代议题。20年来, 国内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国内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网络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策略与国内社会化发展基本同步, 但依旧存在一系列实际问题亟须去完善与研究。现阶段,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逐步为大多数高校所运用, 平台内包含大量的教学信息、师生个人信息以及学校的相关信息等, 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风险防范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针对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现阶段国内互联网网络正规化、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及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完全技术研究
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取决于网络设备硬件与软件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来实现, 网络平台支持安全是信息数据与网络资源安全的重要保证, 通过多方面的相互协作、专业技术的研究保证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安全。
1.1防火墙技术与动态口令认证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手段, 是一种典型的安全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的运作通常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体, 运作过程中通过设置在系统与用户可信任的内部网和外界间的一道屏障。防火墙技术有效地限制了内部网络, 过滤掉了非法用户及不安全的用户, 对整个网络的安全提供的重要保证。动态口令认证技术系统简单, 容易实现, 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身份认证系统。动态口令系统与第三方验证技术的有效结合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教学系统的安全风险。
1.2智能卡技术
智能卡技术是网络教学系统中与数据加密技术密切相关的一项使用技术, 是由授权用户所持有, 同时附带有相关的口令与设置密码, 因为密码与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 当口令与身份相关信息共同输入使用过程时, 智能卡的保密性能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智能卡技术为用户的信息安全提供的较为安全的保证, 在实践工作中, 存在很大一部分高校应用智能卡技术保障高校网络教学系统的安全, 降低系统潜在的危险。
2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高校网络教学系统平台是针对全体在校学生, 满足高校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开放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系统中存放有学生的课件资料、教师的教案文件以及师生共同需要的多媒体文件。网络教学系统中还录入了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学生分数与考试考题等重要资料等。网络信息在高教管理员管理、教师阅览、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文档信息的更新、输出以及传播, 网络信息泄露成为不可避免的风险。全面地进行网络教学系统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创新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教学平台网络风险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2.1系统安全风险与数据库安全风险
网络教学平台操作系统的安全风险是网络安全风险的重要发源地, 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数据库服务器、各类办公设备的操作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 设备系统存在的系统漏洞与安全风险是网络安全风险的重大隐患。数据库已经成为现代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与漏洞, 基于数据库平台上的各个程序及各个结构也存在着安全风险, 同时部分非授权用户的非正常访问使数据库本身受到攻击, 严重的会造成数据库软件崩溃而无法使用。
2.2网络安全风险与管理层安全风险
网络教学平台体系结构建设时有自身固有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与相应的安全机制, 教学系统被入侵后, 入侵者采取的相关操作对网络教学系统及相应的教学控制设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严重危害到网络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管理是避免网络安全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网络教学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教学内部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管理的同时, 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管理层的重要性赋予管理者重要的责任, 对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工作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 管理者必须深刻理解网络, 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 在网络教学系统遭到攻击时能够第一时间拿出确定的方案来解决网络安全风险问题。
2.3病毒危害风险与应用层安全风险
网络病毒是网络安全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 也是网络信息风险传播途径最快之一。病毒程序通过对网络教学平台内部网页的浏览、信息复制与传播、下载与自行发放电子邮件等传播途径侵入网路教学平台。病毒的高效传播性更是网络教学平台的致命点, 病毒可以使网络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断地进行扩散, 造成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信息、师生信息的泄露、相关文件丢失、网络中断、机器死机以及服务中断等。现阶段, 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结构体系与技术上还不够完善, 网络入口的身份认证及授权控制依靠用户的口令及密码等很不安全, 为网络教学系统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实践证明, 动态口令认证与第三方认证是较为先进的认证方式, 如果进行科学的管理, 可以避免网络安全风险发证的概率。
2.4信息传输风险与骇客入侵风险
信息传输的完整性是避免网络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 用户在进行信息传输的同时, 因为病毒的入侵、软件的不同步等多重原因可能导致信息传输的失败, 信息传世的失败或传输确实可能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带来一定的网络完全风险。病毒以及其他形式对传输信息的更改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已经修改或者被转发不负责任的信息直接影响高校网络教学系统的正常使用, 甚至威胁到整个教学系统的安全、稳定。入侵者通过自身的专业技术, 运用网络探测、网络监听、系统渗透等专业手段方式获得用户进入系统的相关认证与动态口令进入系统进入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相应的攻击程序与专业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攻击, 散发相关不利于系统教学的信息, 窃取与传输重要信息, 严重导致整个网络教学系统服务中止或系统直接瘫痪, 无法正常使用。
3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策略是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机构中最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 是实现网络安全目标的重要途径。网络安全风险策略能够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一个完整性的框架, 有具体的安全措施与解决方案, 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被审核, 能够对相关部门对安全策略的遵守程度进行系统的评价。综合研究网络教学平台的复杂性, 提出三层实践中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策略。第一, 健全网络安全立法体系, 探索网络安全管理模式。综合运用网络信息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进一步完善国内网络安全理发体系, 加强对网络理发的适用性、立法功能、价值取向及基本运营模式的研究, 增强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的适用性、科学性与严谨性。借鉴先进的国外网络安全管理经验, 融合相关制度于管理规范, 结合中国互联网实际发展情况探索符合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网络安全管理模式。第二, 针对不同服务种类的制定安全策略, 如可靠性安全策略、可用性安全策略、访问控制安全策略等等, 该层策略是对第一层策略的具体细化, 对安全风险防范具体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第三, 规定网络环境下网络设备硬件、软件在使用安全上进行行业规定。该层具体策略主要内容包括:使用策略、反病毒策略、线路连接策略、应用服务提供策略、电子邮件使用策略、数据库策略、第三方的连接策略、敏感信息策略、内部策略、口令防护策略、服务器安全策略、无线通讯策略及审计策略等。综合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安全风险策略的创作与执行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整体合作, 在实践中验证策略的科学、合理性, 总结经验进一步创新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4总结
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安全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工程。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成为覆盖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国际议题与时代议题。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首先要健全网络安全立法体系, 完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逐步建立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网络立法模式;其次创新网络教学平台安全支持技术, 总结实践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风险处理的实际经验与教训, 完善网络安全体系风险防范管理与实施。国内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策略与技术与社会化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基本同步, 在细节上需要多部门相互协同、相互配合, 共同解决网络安全风险防范问题, 为高校网络教学凭条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袁红旗.基于网络教学系统平台的安全性研究与实现[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2]加强网络安全立法研究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N].法制日报, 2013-07-25 (11) .
[3]何彩英.我国现行信息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的缺陷及其完善[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7, (6) :33-35.
[4]顾华详, 安娜.国外依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措施比较与启示[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法治论丛) , 2011, (2) :112-122.
[5]王铁占, 安海兴.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律思考——以网络安全文化为视角[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 :105-109.
[6]刘引涛.网络教学系统安全模式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网络与课堂教学论文 篇2
网络语言与中学作文教学
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传统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冲击.面对这一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语言既不能一味拒绝,也不能全盘接受,要正确引导学生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识.
作 者:徐挥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网络语言 中学作文教学 语言运用 引导网络环境与作文教学 篇3
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所支配。计算机具有直观、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等特点。通过语言、乐曲、画面的交替转换,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情趣,促成跃跃欲试,主动参与的契机。如在指导学生《我们找春天》作文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乘坐“小帆船”,在曲调欢快的《春天在哪里》的乐曲中,屏幕出现了春天的美景:百花盛开的公园、一片碧绿的田野、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桃树缀满了粉红色的花蕾……形成了形、声、音、色浑然一体的景象,使学生置于美的情境中,欣赏着美的音乐,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学生很快被这绚丽多彩的画面吸引,激发情趣引人入胜的音乐,将学生带入到一种兴奋的学习环境中。
二、发挥多媒体网络作用,指导学生观察,培养表达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儿童认识世界的 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学生只有会观察、观察,作文内容才会丰厚充实,写作时才能“厚积而薄发”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注意往往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吸引。我抓住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来引导学生观察、说话。如教《公园的春天》时,我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公园春天的美景,当学生看到色彩绚丽的画面,听到优美的音乐时,再利用多媒体网络将画面 分解,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镜头定格,让学生归纳出不同的观察方法,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这样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功能,由静到动,循序渐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达到一篇多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集形象、动感、美态为一体的画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发挥多媒体网络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想象力。
黑格尔在其《美学》中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学生凭借材料构思作文的一种心理能力,也是作者把头脑中原有的各种印象、图景、经验调动联合起来,根据主题需要重新组合,创造新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体现,想象能开拓学生的思路,使用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感人。上课时利用职权多媒体网络创设情景进行播放,让学生自然而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如在设计《秋天的景色》一文的辅助动画片《春》、《冬》两时,我抓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将春天演化成春姑娘,用一位混身雪白的白胡子老人形象代表冬爷爷,学生在看过动画片之后,立即与自己在学前欣赏的童话世界联系起来,一个个拟人的句子应运而生:春姑娘穿着七彩衣向我们走来了:春姑娘走到哪儿,嫩绿的小草就从地下钻出来,左看看右看看;冬爷爷怒吼着:“让世界和我一样白!”那温天的大雪就从天而降;冬爷爷走到哪儿,哪儿就以冰的世界迎接他……学生把自己原来贮存在头脑的信息资源充分地调动起来,恰当地运用到景色描写之中,这样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又激发了他们的想象才能,因此不断地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从生动的画面上走出来,为定好文章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发挥多媒体网络作用,培养学生收集写作材料的能力
学生作文普遍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的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之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道从何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情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这样,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比如:在学习《旅行家树》一课后学生就提出想到植物王国去看一看。于是我就给学生留了一个作文:植物王国漫游记。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打开校园网的电子图书馆去查,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有位同学到“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心”观光了一圈,还有位同学进入了“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百科大全”网站。漫游之后,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写入自己的文档。可见正是网络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和写作的能力。
五、发挥多媒体网络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传统作文由于受到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只是被动地学、被动地写,没有自主性,写出来的文章也完全是程式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埋没了,学生的写作激情也被扼杀了。而多媒体网络作文则不同,在网络作文的课堂上,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作文时有可选择性,每次作文,老师并不框死题目,只是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而学生则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所熟悉的内容去自己命题,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命题的可行性及优劣,最后,每个学生就可以到网上创作了。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创造。同时,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文题,不但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知识,还可以从同学们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另外,在讨论中也展露了学生的个性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感情与协作精神。
总之,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作用,指导学生进入作文情境进行作文训练,利用生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的尝试、探求和发现的境界中,循序渐进、兴味无穷地掌握了写作的技能的技巧,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
浅谈网络与语文课堂教学 篇4
●自主性——凸现探究、发现的课堂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可以较好地凸现这一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 每位学生所面对的是单一的授课, 接受的是同一信息源, 而网络教学却能给学生的网上学习提供机会与可能, 学生可以在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中, 对知识自由探讨、主动发现, 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 自身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例如, 在教《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课时,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沙漠的一些特性和有关知识, 我和学生一起去网上浏览, 观看有关沙漠的影视资料, 并且让学生自由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结果有的学生诵读了关于沙漠的诗歌, 有的学生搜集了关于沙漠的成语, 也有学生了解了沙漠的更多的奇怪现象, 甚至有的学生跟《西游记》里的火焰山联系起来, 还有的学生联想到古代的丝绸之路……大家一起互相交流。这一课, 学生们学到的东西, 远远超过了我的估计, 惊喜之余, 我不得不承认是网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网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是网络激起了学生探究发现的热情。在这里,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他们多方面获取信息、有意识搜集信息、有主见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获得了发展。
●互助性——体现平等民主的课堂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的最大特征是交互性, 网络的应用使我们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 让平等、民主的文化氛围在语文课堂中得以体现, 教学过程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单一传授转变为动态情境中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全新的教学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由原先的质疑答疑式变为互动讨论式, 教师由传授者变为指导者, 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习过程的主要特征。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得到了体现。
在教学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时, 书中的参考注释是: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 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这时, 有的学生就提出质疑, 学生说, 老师, 既然人都冻死在旁, 说明天很冷, 酒肉又怎么能臭了呢?富贵人家可能财富很多, 但是这样的冷天就是臭了也不会发出臭味的。我在课堂上一时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我说:这个问题留给你们自己解决, 到网上搜索答案, 明天来交流。当第二天学生回到课堂后, 我首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相互交流, 争着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发现学生的关键词语是“臭”字。通过相互交流、答辩, 学生弄明白了“臭”的意思:在这句诗中应该选择的义项应该是第六个——“香味”, 那么, 这句诗就该这样解释:富贵人家从院子里飘出了酒肉的香味, 而路边却有因冻饿而死的白骨, 在学生弄明白、没有争议的前提下, 我顺势引导:“其实, 这句诗的本意就是为了说明当时的社会不公平, 贫富悬殊, 没想到同学们又让老师获得了更新的知识。”这一答案出现时, 我看到学生们的脸上出现了满足的笑容。是网络改变了以往传授与被传授的师生关系, 让师生之间产生一种交互性, 有力地推动了师生之间形成平等、民主的关系。
●开放性——展现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深入, 使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运用使原先静态的、平面的教材知识体系转变为动态的、多维的显性材料。网络化教育所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功能, 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 丰富的、多样的信息展现在学生眼前, 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网络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得以无限延展, 给学生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学习了书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 学生们可以去网上探索植物的奥秘;学习了《叫三声夸克》后, 学生们可以从网上了解关于纳米技术的知识;学习了《草》后, 孩子们可以在网上感受伟人周恩来的风采……网络让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开放和多元, 让学生的知识天地更加广阔深远。
形势与政策教学网络课堂教学安排 篇5
2011级同学们:你们好!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网络课堂教学于2012年10月17日(第6周周三)开课,连续8周上课,12月5日授课结束,之后同学进入完成作业时间,在2013年1月10日前,同学完成作业提交任务,过期网络平台自动关闭,网下提交无效。
同学们可以从中国传媒大学网站主页左侧“校园专题”专栏找到“形势与政策”课网络课程平台或教务在线“形势与政策”课,也可从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课堂登陆,凭登陆名和密码登陆进行学习。登录名和密码均为学生证号,暂不更改密码。同学学习方式是浏览、阅读、下载、观看教学内容。以点击、下载和完成作业等方式来考评同学的学习情况。
本学期网络教学平台技术改造完成,答疑板块可以正常运行,每个专题有2位老师负责答疑,答疑的具体安排见附表。由于上课老师有限,对每一提问可能做不到每问必答,因此老师会有选择性地针对有代表性的疑问进行解答。敬请同学理解。
同学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学习的平台,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学有所获。预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取得好的成绩。
思政部2012.10.11
2012秋季学期网络课堂课表
(1)第 6 周:国际形势专题吕艳君;
(2)第 7周:国际形势专题林媛;
(3)第8周: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党建专题毛明华;
(4)第9周: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党建专题马成瑶
(5)第10周: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社会建设专题姚旭;
(6)第13周: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社会建设赵波;
(7)第12周: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经济专题李静霞;
(8)第13周: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经济专题齐玉凤
网络环境与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网络;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23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以悄然走向第三个阶段一网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进网络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多媒体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语文学习得到无限拓展与延伸,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语文学习的使用工具,已是挥之不去,用之不竭。
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语文不感兴趣,语文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传统课堂中教学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本或教师的教学思维框架之中,难于发展,难于突破。而网络环境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无限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中虚拟现实的产生,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交互讨论,多向交流,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彼此孤立的学习状态。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情境、协作、问答、网上阅读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库。
网络教学的这种交互性、合作性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天空。当前,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发现式的,因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分析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一种传统观念: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也变成了简单的“我讲,我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因此,“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替代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导致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被遏制,致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在开放的网络学习资源面前,网络发挥了“望远镜”的功能,网络带给学生的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此被激发,在语文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设计自己的作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还可以自主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语文教育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利用网络技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语文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容量成倍地增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明显提高,参与机会明显增多,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拳脚,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网络与课堂教学论文 篇7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与以往体育教学的异同
首先, 在教育观念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为中心, 以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为目标, 以课上练习为途径, 强调教师的“教”, 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学”。师生关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民主型。
其次, 在教学模式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和示范技术动作, 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和听教师讲解技术要领等进行的, 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能使教学过程由单纯教师的“教”转变成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 教学模式也将从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模式转变为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学习”的模式。
再次, 在师生交往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 师生、生生相互之间的交往极为有限,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 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 自主构建。
最后, 在学生创造力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 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 习惯于用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 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 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交流与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克服了以往体育教学中“一刀切”的人为现象。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进行体育教学
由于计算机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 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 便于学生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最简单的一类就是将有关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挂图、示范动作等通过电脑处理后演示给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挂图中的动作制作成动画, 并出示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的文本与示范动作, 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和指导,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第二类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如立定跳远教学中蹬地角度与身体运动的关系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很难使学生理解和看清, 我们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蹬地的角度与身体的运动方向的关系, 使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自己总结出其内在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往教学模式的直接延伸, 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展示学生看, 教师通过计算机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 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创设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情境, 通过任意改变问题条件, 自由输入各种参数, 观察、比较实验结果, 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 找出问题的焦点, 发现问题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 拓宽教学空间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网上学校应运而生, 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操场或教室, 而是向社会化发展, 教师主要的任务由“教”改变为“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 可以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拓展体育教学空间。
(1)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得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 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信息社会, 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知识, 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 使得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已显得不那么重要, 相反, 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 如何利用、检索、分析、组织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 利用电脑软件或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 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此外, 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 如体育专题网络、体育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体育专题新闻、体育专业学术组织的网页、专业化的体育电子杂志等, 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网络教学的利弊与网络课程的建设 篇8
通过分析网络教学的特点间宿舍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系统,已实现多媒体新的的存储管理、快速插叙等;同时依托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开展网上教学、网上考试等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效管理。
1 网络教学的定义
网络教学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向交流的教学方式。它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集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手段来传递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信息,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结合,扩大了信息量。
2 网络教学的优点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进行学习、存储、控制、查找和检索资料。其具备的优点有:
2.1 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时空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无论在家里、办公室,甚至路上都可以通过网络即时的获取信息。
2.2 网络教学讲将受教育的群体扩大到全社会
网络教学的受教育者可以得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信息,打破了传统观教育中受教育者受学校、教室以及教材的限制,将教育推向整个社会。
2.3 网络教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实现。
网络教学改变了学校教学的单一模式,使班级授课制和个性化教学、协作教学、自学等形式结合起来,为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每个人一生都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而网络教学跨地域、跨文化、跨时空的优势充分满足了每个人终生学习的要求。
3 网络教学的缺点
3.1 网络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受教育者通过情景牢记知识,达到终生不忘的目的。而网络教学中,受教育者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数据,这就是网络教学中的信息孤独[1]。
3.2 网络教学对硬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大量的信息存储、人员访问,以及24小时的运转,不仅对网络设备、服务器提出了要求,更是对管理者、维护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网络教学使受教育者易患“信息综合症”网络教学中庞大
的信息量以及长时间的使用电脑,易使受教育者产生沉迷、恐惧、心里障碍等各种症状[2]。
4 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的定义
4.1 建设的原则
4.1.1 可靠性
教学资源的可靠性对网络课程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为保证其24小时安全不间断运转,系统必须采用大型的商业数据库。
4.1.2 灵活性
网络教学素材的管理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具备较大的伸缩性和扩展性,以减轻管理者和维护者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方便快捷的修改和维护。
4.1.3 开放性
针对网络教学受教育者数量大,所涉及专业领域宽以及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的特点,其软件体系结构应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模式,建立在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遵循http、ftp、xml等普通网络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消息处理和数据交换。
4.1.4 安全性由于网络教学都是通过互联网远程进行,其安全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它包括保密、完整性保护、身份验证、授权。
4.2 系统结构的技术实现
4.2.1 网络信息资源的呈现方式
现阶段常用的呈现方式为窗口模式和网页模式。窗口模式即windows,如编辑文档常用的word软件。网页模式,即使用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打开的网页形式。两者各具优缺点,但考虑到使用者的方便性(网页模式无需安装客户端,任何带浏览器的系统都可立即使用),推荐使用网页模式,microsoft公司成熟的.net平台能很方便的开发和维护网络信息资源系统。
4.2.2 课件播放的支持
Windows media service技术能够实现教育新闻和教育视频的播发。在媒体服务器启动了媒体服务器启动Media unicast service服务,并且工作在On demand unicast模式下时,受教育者即可启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发布的已编辑存储好的asf视频文件。当要进行授课现场直播时,启动服务器Station service服务,直接发布用Windows media enconder制作成的asf流。
4.2.3 数据的存储技术
由于网络课程多媒体数据多、数据量大、使用者多,传统的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技术存在初始化慢、管理复杂、在线添加容量影响网络运行等缺点已不适合于作为网络课程系统的存储服务器,所以推荐使用具有网络相应请求快、并发性强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技术。
5 结束语
建设丰富稳定的网络信息资源是基础,而开展网络媒体教学才是目标。网络课程的建设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的规章制度,是网络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摘要:网络教学已成为继传统教学后的一种有效的新的教学方式。本文立足教学实践,在浅要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利与弊的基础上,为如何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系统提供了建设原则与技术实现,意在指导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网络教学,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宇文,方明军.论网络教学中的信息孤独[J].中国教育学刊,2002,(01).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9
一、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教员为中心”, 学员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员讲学员听, 教员安排学员做。网络教学是实现学员自主学习的有效模式, 能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网上资源是学员的认知对象, 学员是信息获取的主体, 也是知识加工和建构的主体, 教员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是学员建构知识的帮助者。网络教学是“人-机 (信息) ”或“人-机 (信息) -人”的间接交互过程, 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员和学员的直接交互过程。学员学习的网上信息资源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 学员掌握网上学习的方法, 懂得网上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 能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按照教员网上布置的作业, 自主地在网上做作业, 并能及时了解自己完成作业的质量, 参加网上考试, 并能很快知道考试成绩等, 这些都是学员自己主动、自主在网上完成的。
二、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发挥学员学习的互动性
传统教学, 虽然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 但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单向式”的活动, 因受时间、地点等其他条件的限制, 影响他们之间互动性的发挥。网上教学, 他们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 是“双向式”的活动, 有利于他们之间互动性的发挥。因为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教员和教学资料、学员和教学资料之间关系式是呈网状结构展开的, 实用于他们之间的互动。教员既是知识的“传播者”, 也是知识的“受播者”;学员虽然是“受播者”, 在某些情况下也是知识的“传播者”。网上建立的学科讨论组, 学员可以充分展开讨论发言, 并针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论, 每个人的发言和评论都能及时地被所有参加者看到。教员与学员针对同一问题, 相互讨论, 他们之间的交互过程, 达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 势必能够激发学员积极思维, 互相竞争, 互相帮助, 比起单项式的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网络教学对教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和适应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 不可违背, 它比传统教学具有许多优势, 不可低估, 教员应积极的投身其中, 不做门外汉。二是教员的精力和工夫要随着转移。传统教学, 教员的工夫通常用在编写教案、准备教具、设备, 批改作业、复习考试等方面。网络教学要求教员的工夫要用在广泛的搜索、收集各种教学资料, 并将资料制作成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电子课件;及时研究、回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指导学员学习和讨论;评估教学效果;培养学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三是学习计算机知识, 提高网络操作技能。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教学软件支撑的, 改变了传统教学黑板、粉笔等手段的运用。因此, 教员必须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 学会使用网络教学软件。这就要求教员要抓紧学习, 上机操作, 大胆实践, 尽快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熟练地进行网络教学。
四、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应灵活选用
让网络与写作教学交融 篇10
一.借助网络优势, 拓宽学生空间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指出, 计算机提供的信息,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可以让学习变得充满乐趣, 让教育环境更富于人性。学生的生活常常是“家庭———学校———家庭”三点成一线, 这使学生作文时有“无米之炊”之虞。而无论是校园网还是国际互联网, 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 平日里可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 随心所欲地查阅各种各样与写作有关的信息。例如, 布置“2012年奥运会在英国举行”的话题写作, 学生就会根据“奥运会”这一概念, 利用网络上的搜索引擎, 键入“奥运会”这一主题 (或称为关键词) 进行信息检索。找到各种各样关于奥运会的资料, 把它下载到自己的资料库中, 再进行讨论、整理后展开写作。当然教师也可做个有心人, 建立写作素材目录, 剪辑一些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异域文化等图片或视频信息, 作为资料储备。这样一来, 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也扩大了学生对信息的接受量。
二.自由的网络环境, 营造创新氛围
传统的写作教学的通病是过分地讲求整齐划一, 老师大讲范文, 设定作文的操作细则, 导致千人一面, 万人同语。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 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 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多媒体网络环境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成了主角, 摆脱了过去那种“吸收———储存———再现”的被动局面, 转向“探索———转化———创造”。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 去观察、思考、表达、畅想。中学生的思维一旦相互碰撞就如同“原子反应堆”, 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看法, 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 积极思考文题, 不但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知识, 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观点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从而创作出包括童话、散文、书信、杂感、记叙文在内的诸多风格各异的文章。
三.运用网络模式, 发挥师生互改文章的能动性
叶圣陶曾说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 “评改”应是对事物认知明理的过程, 也就是矫正错误对事物意义重新建构的过程。过去教师批改作文, 投入的精力多, 但学生收效甚微。如果我们把网络技术引入到作文评改中去, 师生互动就会十分便捷。例如评讲优秀习作, 很多相关范文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显示在屏幕上, 就习作中的优缺点让学生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教师从旁加以指导点评, 总结出“评改”作文的方法。然后, 同学之间互评互改, 最后再自我修改, 对自己习作的字词段篇进行全面修改, 并与原文对照, 推敲回味修改的过程。掌握技巧, 举一反三, 从改一篇文章到改一类文章, 促进知识的迁移。经过反复修改, 对文章加以修整润色, 最终达到“言之有情”。这样的评讲互动方式灵活多样, 还会怕学生生厌吗?
作文评改的目的在于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写作素质。但在通常情况下, 中等学生的作文一直是作文评讲时的“盲区”, 这类学生写的记叙文往往是选材、文句基本符合要求, 不过缺乏生动性。利用网络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先选中所要修改的片段, 讨论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方式使文章具体生动, 然后直接在屏幕上修改, 比一比, 看谁改得更精彩。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相对而言要低些, 可以从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入手, 他改与自改相结合, 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网络与课堂教学论文 篇11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的课文。为老舍先生于1931年初所作。本文,笔者将尝试用网络环境的优势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该篇课文的教学实践。具体如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朱自清眼中,江南的春天,朝气蓬勃,多姿多彩,花木争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的四季,色彩鲜明,动静相宜,欢快明朗,令人感同身受。那么,老舍先生眼中济南的冬天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他曾在《济南的秋天》中说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看上帝赐给了济南怎样绝妙的景致,竟令作者那样心醉神迷。
展示:PPT展示朱自清《春》、郦道元《三峡》两篇文章中有季节特色的文句。
二、检查预习
(一)了解作者
展示:链接关于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等的网页(先由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言自己在网上所查到的相关情况,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在PPT中展示部分重点内容)
(二)整体感知
1.展示:PPT展示冬景图,让学生对冬天先产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2.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①学生自由读。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PPT展示文中重点字词(在学生自由朗读结束后展示)。
②教师范读,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朗读本课的方法:语速较缓、语调温和、读出喜爱之情等。
③学生展示读,可采用自由竞争或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展示:在多形式朗读环节,链接一曲班得瑞的钢琴曲《初雪》贯穿整个环节。通过这段音频的播放和欣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加深学生对冬天的视听感受。
3.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
要求学生默读,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A.可从不同角度,简要描述对全文的总体印象。
B.你认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是怎样的?
C.文中具体描绘的景物有哪些?
参考: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文章先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个画面: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山景、济南冬天的水。(以上问题学生可自由发挥,有自己见解即可)
教师小结: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可明确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深入文本
(一)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听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写法的独特
展示:链接优秀朗读范文音频,学生跟读。
问题: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展示:PPT上放映济南冬天的山、水、城、雪等图片,在学生欣赏图片的基础上使其明确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且对自己喜欢的段落需要熟读成诵。
2.品读感受,揣摩作者优美、平实的语言特点及其独特的抒情方式
教师示范: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明确:该句有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表面写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则是赞美小雪过后济南小山的秀美。“太”字,则使赞美之情完全流露。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紧扣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万里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湛蓝湛蓝的,才像块“蓝水晶”。
(教师范结束,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自己喜爱的语句,每组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在热烈的讨论中品味文本。)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景时,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喜爱与赞美,那山、那水、那雪、那阳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整片作品带有一种悠长、绵远的味道。
四、拓展延伸
展示:PPT展示多幅最切合济南冬天的雪景图,以及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通过图片展示让整个课堂充溢着冬天的气息,从视觉及文学的角度使学生再次形象生动地感受济南冬景的美妙。
环境:播放班得瑞的钢琴曲《初雪》或《雪之梦》。
通过音频调动学生的感官。此情此景,学生更易进入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和口语表达的结合。(进行多方位,多感官的刺激,创设恰当的学习环境,这正是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势。)
内容:布置作业——当导游。
师: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整堂课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要给从未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请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文本大胆尝试。
(该环节重在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文质兼备的写景散文。笔者尝试摆脱教材作为唯一教学内容的限制,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等),将其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以期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但在此强调,笔者并未完全否定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没有完全肯定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依靠视觉、听觉获取的知识占知识总获取率的94%,视觉组合使用的效率远远大于单项媒体的运用,单一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疲劳,而多种方式交替刺激有利于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1]因此,笔者认为,恰当的将网络贯穿于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本文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来完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浅论网络与政治教学 篇12
一、网络下政治教学的模式
1. 交互性。
网络课由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 发展成师生交流, 学生与电脑的交互, 学生与学生在网络上的交互, 从而形成三位立体的交互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同时与几个学生讨论不同的问题, 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师问生答单调机械式的回答。
2. 自主性。
在网络上, 学生通过自行操作电脑, 浏览教师设置的文字、图像和录像片段, 在学生的脑里就有一个初步的框架, 使学生印象深刻并可以通过网络同其他同学讨论来解决自己疑惑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 协作性。
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探讨问题, 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4. 创造性。
因网络信息丰富, 容量大, 共享资源广泛, 不囿于教材。教师通过在讨论区中发布信息引导讨论中心协助学生发现新想法, 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及时的评价及辩答。总之在网络下教师扮演着主持人的角色。
二、网络政治课的发展前景
政治课也可以利用网络来上, 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抉择, 网络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对我们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首先教师自身必须熟练计算机操作, 其次教师必须有较深的知识水平;再次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和材料。但从技术上来讲, 利用网络上政治课并不十分难, 关键在于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政治课件的设计要符合政治课的要求。首先要求设计者能够充分理解教学思想。课件要呈现标题画面 (如针对初中生年纪尚小设计时就必须做声形并茂。生动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宜。而高中则多一些讨论性但又能吸引学生的问题) , 在标题画面中还要清楚的说明课目 (单元的名称) , 以唤起学生上课的兴趣。为知识点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另外, 课件的设计要呈现学习的目标, 而这些目标的叙述, 要清楚的表达所期望的学习结果。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与日常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 网络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治教学没着网络化方向发展主要是资源共享, 在网络时代资源的丰富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打破课本的局限, 知识可以从网上的资源库获得知识。
1. 网络下政治教学的特点。
(1) 网络不仅仅可以利用录像 (AVI文件) 来突破教学难点。而且不能把知识内容扩展据领域。最主要的是通过活泼的图像发出动听的声音, 来激发学生兴趣。 (2) 通过网络打破传统只有课本上的抽象文字扩展到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3) 教学中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是具体有统一性的, 思想政治的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这也是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网络课的教学设计过程, 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这样师与生在课堂上都能成为活跃的主角。 (4) 网络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传统教学中打破的是同等教学那么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况。而网络可以克服这一缺点, 网络可以分不同层次设置教学内容, 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深的内容, 而基础差的可以选择较浅的内容。网络教学的单元练习、测试题可以分A、B、C、D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试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这样网络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的作用。 (5) 在网络下进行政治教学, 可以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德育教学, 如图像、视频画面进行联网, 进行心理教育。
三、结论
【网络与课堂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网络论文07-06
网络课堂设计09-22
(平安课堂) 网络诈骗06-07
高中网络课堂07-10
网络课程课堂教学05-22
政治课堂教学网络环境08-10
网络环境课堂教学管理09-28
课堂网络自主学习环境09-11
语文课堂的网络利用11-01
网络环境助推英语课堂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