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真正内涵(精选3篇)
文化真正内涵 篇1
一、英雄形象的整合与想象
孔子是一个道义上的英雄。在影片《孔子》的一开始,季府的人欲杀小奴,孔子对子路等弟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赞成子路的做法。孔子对公山大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告诉我们英雄总有着较高的品位。
在为漆思弓请命时,孔子对君上说:“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影片给我们新奇感的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比如影片告诉我们:孔子也有过人的箭术。
文化英雄的力量在强大的政治权利面前有时也显得微不足道,但难能可贵的是一个真正的文化英雄恰如鲁迅所说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为此,英雄自有英雄的价值理念和操守。孔子是一个载“道”的文化英雄,当孔子以智慧不无轻松地说服鲁国众大臣废除活人陪葬制度,从而挽救一个活人的生命时,英雄的价值在影片中得到第一次集中的展现,孔子的拔刀相助与草莽英雄不同的是,孔子用智取胜,从而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亲近感和可敬感。当孔子的治国理念在鲁国并没得到重视的时候,孔子的学生颜回劝老师道:“老师您不是说过,‘一个人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好了’。”弟子这句劝慰的话饶有兴味。弟子的这句话深度切合儒家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念,对于这种中国文人士大夫惯有的“穷则独善其身”的操守显然还不是一个“英雄”所应具备的境界,英雄有着对大义和责任的担当,真正的英雄是“上下求索”“义无反顾”的,为追求真理和正义,英雄是不怕山高路远,也不畏惧斗争和牺牲的。中国几千年来的英雄文化似乎早就给了英雄这样的价值定性。中国几千年来的“英雄演义”也都贯穿着这样的价值诉求。“正义感和勇气,是神话叙事中每个英雄都不可缺少的品质和人格,也正因此,孔子才有了不同于普通人的英雄魅力和人格力量。”[1]不管影片是否尊重了史诗,影片毕竟向我们展示了孔子的政治和军事才能,齐鲁会盟,孔子当着齐鲁两位国君,面对对方提出“加盟作战”的无理要求,孔子针锋相对地向齐国提出归还齐国曾经占领鲁国的汶上三城的要求,从而维护了鲁国和鲁国国君的威严。这时的孔子在政治和军事会盟,在剑拔弩张的利益场中表现出自己的机智和胆略。从历史互文本的角度来说,这有点类似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朝廷上机智勇敢应对秦王以维护赵国威严的情节模式。孔子临危不惧且运筹帷幄,这充分展示了孔子的胆略和智慧,孔子是一个文化巨人,在影片中他以理念和仁政救国,是文化上的英雄。“尽管银幕孔子最终未能实现‘礼乐仁和的梦想’,却仍以对于国家合法性象征的两次‘周礼’跪拜,完成了一部自出生、受难到重生的‘国家主义’英雄史诗。”[2]同样,面对季桓子和公孙狃的威胁,孔子丝毫没有畏惧,这是孔子不同于一般文化人之处。在处理鲁国“三都”问题上,面对对方的强大攻势,孔子毫不畏惧,为鼓舞士气,他不顾身后乱箭在高空飞舞,不顾生命危险,一个人站在城楼高处使劲击鼓,孔子展现给我们的举动表明:他不是一个文弱书生。
二、文化英雄与英雄文化
孔子代表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半壁江山。孔子身上有一股像诗人屈原那样的求索进取的入世精神和对国家忠心耿耿的赤诚之心。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的故事为我们读书人指出了一条重获“英雄性”的道路,那就是对国家民族大任的勇敢担当,在求索的过程中不怕任重道远的英雄精神,并且“位卑未敢忘忧国”。后来,中国传统儒家文人的主流价值取向与孔子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志向远大,意志坚毅,不倦求索,积极入世,这是孔子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孔子无疑是一个文化英雄,在《孔子》中,孔子不仅仅局限为一个文化英雄,他还参与鲁国国政且辅助君上,卓有成效,孔子不愧是位有胆略,有气魄,有智慧的政治家,从影片对孔子的塑造来看,英雄的价值理念也是英雄主义价值观的表征之一,这样的价值观所导引而出的人物的行动正是孔子一生的写照。我们观看《孔子》,便是追索中国英雄精神的文化源头。
当年老体迈的季大司徒反悔当年的过错,希望孔子回国时,周游列国的孔子在外漂泊十几年,尝尽了颠沛流离的滋味,也日夜思念鲁国。当孔子拿着季大司徒派儿子送来的玉环时,孔子对来者说道:“我可以回去,但我只想专心讲学,请他们以后不要用政事来扰我。”这时,镜头推近孔子,这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这一个特写镜头是有其深刻寓意的,它让观众看到了孔子作为一个文化圣人的做人准则和操守。当孔子一行人来到鲁国城墙下时,俯拍镜头结合大远景,将一个去国多年的游子归乡的场面“隆重”地表现了出来。镜头对准孔子下车时的双脚,这一镜头也意味深长,特别是孔子双足下车挨着鲁国地面的那一瞬间,音乐突然加重,很好地表情达意,镜头跟了孔子的脚步约5秒钟后,机位缓缓上升,呈孔子的背影。只见孔子拄着拐杖向鲁国城墙缓缓走去……我想此刻,孔子的心情是无比复杂和激动的。孔子对着城墙下拜,然后接孔子抬头的正面镜头,他激动地说道:“鲁国,我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我们不妨细细体味“终于”二字凝结的沧桑感和沉重感,但也集中地体现了孔子作为一个儒家文化巨人的爱国之情和对故土的恒久牵系。回国后的孔子穿一身白衣服,呈现一副白发白胡子的面容,若有所思的神态,这样,画面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宁静致远,专心讲学和治学的夫子形象。这样的形象永远是那样可爱、可亲和可敬。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大学者的典范,难能可贵的是,他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例,令万世景仰和感佩。《孔子》是中国电影英雄叙事的另一重文化表述。
《孔子》上映后,学界对《孔子》的正面和反面评价都有许多,但无论《孔子》拍得是否成功、是否符合大众审美口味,《孔子》无疑昭示着中国电影英雄叙事更为多元化的未来,展示了一种值得期待的良好端倪。
参考文献
[1]张瑶:《〈孔子〉:英雄叙事与理念叙事的二元并立》,《电影艺术》2010年第3期,第65页。
[2]余潇:《〈孔子〉:成功的国家主义改造与失败的导演主义自况》,《电影艺术》2010年第3期,第67页。
文化真正内涵 篇2
“要学的是信息,而不是语言”
我们要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得知道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要学习英语就得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信息。大家请看这个公式:“E≠C; C≠E”,翻译成中文就是:英语不等于汉语的翻译;汉语也不等于英语的翻译。学习英语,我们要学习的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请问大家,你们能列举出中国的主要港口吗?这个问题应该很简单。但是,请问各位,你们能列出英国的五个主要港口吗?你们知道苏格兰的首府吗?回答这两个问题也许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要把英语学习好,请大家记住:L=I=K,;Language=Information=Knowledge。语言就是信息,语言就是知识。要把英语学好,请大家把英语语言本身忘记,把精力投入到语言所包含的信息上来。尽可能多地了解英国的人文知识和目前的社会状况。
“学英语要有明确的目标”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些问题:我为什么要学英语?我要学习什么?我什么时候学习英语?我要在哪里学习英语?我要和谁在一起学习英语?
在回答了这些问题后,再来学英语,你就会发现进步得更快,效果会更好。我们应该成为有想法的学习者。我们学英语是为了什么?为了出国深造?为了移民?为了出国旅游?带着你的目的来学习吧。这样就能更有成效。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是学不好的。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是一种不好的学习方式。选择好你的目标,再开始学习吧,不要着急,记住学英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只要每天花17分钟,你就可以学好英语”
请问各位,哪儿是学英语最好的地方呢?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是--洗澡间。洗澡间其实是最好的学英语的地方。大家一定会笑吧。要知道教室并不是学习英语的最好地方,在课堂上,我们所能学到的是如何去学习。而洗澡间才是学习的好地方,在座的肯定有在洗澡时唱歌的吧?的确,洗澡时唱歌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下次,大家冲澡的时候不妨朗诵一段英语。要朗诵多久呢?不长,只要两分钟就足够了。大声地朗读,每天坚持大声地朗读两分钟英语就够了。只要坚持几个月,也许三个月,也许两个月,大家就会发现自己的英语突飞猛进。相信我,信任我,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不妨试试。2分钟在洗澡间,那么另外的15分钟呢?在睡觉前的15分钟你可以听听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节目,也就是我们英国人所熟悉的Radio;4。记住:是在睡觉前的15分钟。为什么要在睡觉前15分钟?这是由于当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并没有休息,它依然在不停的运转。这样我们的记忆无形中就得到了加强。2分钟在洗澡间,加上睡觉前的15分钟,只要17分钟,每天只要17分钟,就可以学好英语。请大家记住这17分钟的学习法。要问其中的奥秘?其实很简单:我们是在快乐地学习。人在快乐的时候,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工作也是最有效率的。在早晨的时候,我自己冲一杯咖啡,打开电脑,开始写作,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早晨的宁静,咖啡的浓香,感觉就是这样好。带着这样好的感觉,写作可以说就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享受。大家在学英语的时候,也不妨为自己创造这样的快乐环境。如果看书看累了,可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如果你喜欢巧克力,可以在口中嚼一块。如果你喜欢喝啤酒,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喝上一杯。学英语要带着快乐的心情来学,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互联网是学习英语的好去处”
互联网上到处都是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学习英语的好材料,还有现在的一些聊天工具,比如ICQ就是利用互联网学习英语的好工具。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可以让你的英语水平提高更快。
“要学习做一个‘懒惰的学习者’”
文化真正内涵 篇3
一、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
1. 求知性强
现在的农民更喜欢知识性和服务性强的文化活动, 他们希望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来学习知识, 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
2. 群体增强
由于农村人口分散居住, 农民越来越倾向于参与有助于沟通感情, 切磋技艺的集体性文化活动。
3. 迫切性增强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的文化需求已十分旺盛, 要求满足文化需求的愿望已十分迫切。
4. 多样性增强
“农村文化农民办”是农村文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农民文化主体意识的增强, 他们更喜欢亲自参与, 自编自演自办的形式。
5. 本土性增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当代农民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们不再认为是外来的好, 而是越来越青睐本土文化, 更愿意参加本村组织的文体活动。
二、农村文化大院的实效性
基于农民对文化需求的特点, 普及性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
所谓农村文化大院, 就是以农民为主体, 以农户大院, 各类村活动室, 农家书屋, 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等文化阵地为依托, 集文化演出, 图书阅览, 民间手工艺制作, 科普培训, 信息查询, 体育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就我区而言, 已建设文化大院八个, 培养了大批的文艺骨干, 他们以点代面, 形成了多元共建的发展模式。但是, 我区共有23个村, 23比8是一个什么概念, 大家不言而喻, 那么怎样才能扭转目前的现状,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学习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思想, 增强发展繁荣农民文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全面贯彻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深入调查研究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状况, 一定要克服“重经济、轻文化”的不良倾向, 坚决不做“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速度”的蠢事,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把农民文化需求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总规划;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进而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 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为提升农村文化提供充裕的资金
一是强化政府文化投入主体责任。区财政要每年按农民人均标准给予相应的惠农补助经费。
二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捐助农民文化事业。要运用财政预算补助、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 实行更优惠合理的税收政策, 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民文化建设。放宽文化事业准入门槛, 鼓励有资质的公司、企业和个人兴办农村文化事业, 加快农村文化事业产业化步伐。
3. 繁荣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和基地
一是抓好农村重点惠民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农家书屋、综合文化站、文化室、文化中心, 使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时有场所、有阵地。
二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探索文化站、农家书屋长效经营的科学机制,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大力宣传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先进经验, 组织进行农民公共文化设施保护管理使用情况的督察活动。
三是加强和改善“文化下乡”工作。探索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 加强改革创新力度, 克服服务体制机制僵化, 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更多地向农民提供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使“文化下乡”活动更经常、更有效。
4. 建设一支新形势下的农村文化工作的人才队伍, 为农村文化发展繁荣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一是大力引进优秀的文化人才。
二是加强乡镇文化专于的培训和管理。
三是发现和培养农民文化人才。珍惜现有农民文化人才, 鼓励民间老艺人“开馆授徒”;动员有资质的农民青年向老艺人“拜师学艺”, 砥砺他们成长为农民文化骨干。
5. 依托民间特色文化资源, 大力倡导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