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

2024-05-18

互动式(精选12篇)

互动式 篇1

习作, 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 教师觉得作文难教, 重指导轻讲评, 指导缺少方法, 讲评缺乏针对性, 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为作文的主体对象, 不爱写、不会写、写不好习作。学生如果没有“乐于表达”的激情, 缺乏“善于表达”的基础, 失去“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写出的作文可想而知了。

反思作文教学的现状, 究其主要原因, 是作文教学中师生主体性的缺失。笔者针对如何更好地发挥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问题, 在实践中, 从学生“主体互动”习作评改的角度进行摸索和研究。小学生“主体互动”习作评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聚焦欣赏, 反复赏读品趣味

赏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学会定题目也是学生学习习作一个重要能力。所以在习作评改课上, 在明确习作修改的目标之后, 首先就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的表达, 教师可以先出示优秀的题目让孩子赏析, 明确精彩的题目得益于:恰当、准确地表达文章的内容;凝练、新颖的题目表达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赏表达。一篇习作的主体就是契合文章主题思想的文字表达了, 文字表达得明白清晰、文从字顺, 或者妙语连珠、精彩连连, 亦或者细腻生动、娓娓道来……因此, 整堂习作评改课需要舍得花费时间, 让孩子在默读中寻找自我欣赏的妙词佳句, 让孩子在朗读中细细品味同学的精彩语言, 在自赏、互赏中增加习作表达的信心和兴趣。

赏写法。写作方法关系到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用句中所使用的艺术方法, 以此来增强自己表情达意的效果。在引导学生关注文字表达的同时, 我们还要关注作者是如何表达、怎样表达的, 在品味文字的同时, 感受到文章写法的弦外之意, 奥妙所在, 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结构章法, 因此带领孩子品读一篇习作的时候, 还要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写法的精彩。

二.方法引路, 科学修改有滋味

提高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 让孩子“自主写”、“自主改”, 首先就是要教给孩子习作及评改的方法, 让孩子习作或评改有“法”可依, 有“法”可循。

范例指导, 教给方法。借助一篇学生的作品, 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作文批改的符号, 在作文批改中, 主要用到的符号有“添加号”、“删除号”、“替换号”、“换位号”、“欣赏号”等, 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 就巧妙地将这些符号的用途、标法教给学生, 并不断在实践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 强化学生规范使用符号批改作文的意识。

自改互改, 取长补短。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文章要自己改, 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 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有了习作评改的方法, 课堂教学要给予学生更多自评自改的空间, 给予孩子充分自评自改的时间, 还孩子自主习作及修改的自由。

多元评价, 促进互动。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组成部分, 是制约整个习作测试科学性的关键环节, 是直接指向习作教学、直接调控习作教学进程的重要过程。一直以来, 传统的习作评价都是封闭的, 只有教师有发言权, 这一厢情愿的评判不仅扼杀了孩子在习作课上主体参与、民主互动的积极性, 还造成了教师“精批细改”, 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 造成了“习作难教、习作难写”的局面。为此, 我们必须要进行习作的多元化评价的研究, 以此来促进学生习作的主体互动。

三.适性分层, 个性发展有情味

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 我们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 从多角度给学生进行分层, 与此相应的就是根据习作教学内容的需要, 课堂教学采用同质或者异质的分组, 或者两种小组学习形式交替进行, 以便于学生个体的智力、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学生的主动权、自主权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拥有足够的自信!

在教学生习作评改中, 将学生“主体互动”这股活水引进课堂, 就能打开创作的源泉, 奏响习作课堂美妙的乐声!让每一位语文教育者心中想着孩子的生命成长, 用课堂教学实践去点亮孩子的习作生命!

互动式 篇2

学生的写作兴趣可分为短期兴趣和长期兴趣,或者说即时兴趣和稳定兴趣。“快乐作文”和“兴趣作文”的作文教学法都是培养学生即时的、短期的作文兴趣,即写作文时的写作兴趣,这只是写作动力的一个方面。稳定的、长期的写作兴趣就是对写作的热爱,它是一种写作意志,这种写作意志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写作动力。短期的即时的写作兴趣可通过题目激发、组织活动、教学方法的新颖来达成,而写作的意志力、事业心这种写作动力主要靠激励机制,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广义发表来达到。

广义发表可分口头发表与书面发表两种形式。口头发表即将学生佳作通过在班级宣读或办校园广播站的方式进行发表。书面发表的形式很多,如办好班级、学校的作文发表园地;办班级、学校刊物;编学生自选文集;甚至于定期将学生优秀习作选编成书,公开出版等等。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有效互动,又可以培养学生长期的作文兴趣。下面重点介绍一种简单易行而又比较有效的广义发表方法――互动式作文简报。

互动式作文简报的具体操作方法:1.一次作文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编选十几篇各层次有代表性的作文。以优秀作文为主,并将本次作文中出现的各类较典型的问题作文选入。2.教师示范修改评点一篇问题作文。3.对其他问题作文注明问题所在。4.教师针对本次作文写一段总评。5.将以上作文、评点及总评缩印为一份简报。6.对优秀作文按1~5星推荐指数体系进行激励;对注明问题所在的作文要求学生就一个要点加以修改。

互动式作文简报的优势:1.简单易行。与人们常用的各种书面发表形式相比,不用花大量精力抄写(或输入)、编辑,只需利用各校皆有的复印机缩印即可。2.多次反馈(体现互动性)。组内互改是对本次作文的第一次反馈;简报中教师的总评是第二次反馈;依照教师的修改评点范例再次修改是第三次反馈;教师在下一期简报中对本次评改再作总结是第四次反馈。3.积极有效。互动式作文简报并非如一般的书面发表形式,只是选几篇优秀作文发表了事,而是将作文的修改评点、作文指导与学生的自主修改结合在一起,不仅给学生以成功感,还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且每写一次作文即出简报一期,能让学生的每次训练都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课堂互动式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理论与实践

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无论是将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还是自主学习能力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故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要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也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中数学教学便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向,在此以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为主要内容,对初中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一、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科学技术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实际生活中还是教学领域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协助教师解决了许多教学问题。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极大地拓展了课堂信息容量,促使学生获得了海量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理论概念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效果与效率。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与教师实现了互动,促使复杂深奥的图形转变得立体化,减少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一次函数的图像直观地向学生展现,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未知量变化的同时,其他量变化的情况,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建立小组交流活动

所谓课堂互动就是两者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特别重视。教师应着重以学生为单位建立讨论小组,使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强化学生之间的团队协助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如何建立有效科学的小组讨论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知识水平为重要因素,建立较为科学的小组。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相互交流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讲解的时候,通过一个略有难度的问题,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当然,就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引导的作用,以有效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掌握正确的答案。

三、联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利用丰富生动的生活大舞台,可以有效地为教师与学生互动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实际生活中为数学内容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素材。故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这一特性,从而有效地实现初中数学的实践性教学。教师更需结合初中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与丰富的求知欲拉近在数学与生活中的关系,从而有效达到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抽象的知识,减小掌握难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凳子、桌子、铅笔盒等讲授立体几何,让学生通过这些具体的事物对立体几何内部的结构框架有更深层面的认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本文所提出的课堂互动式教学正是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体现,它可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真正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综合性人才的战略。

参考文献:

[1]林雪梅.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法浅析[J].考试周刊,2012(33).

[2]王润芳.传统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2).

[3]李家英.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互动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互动式”教学的应用 篇4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教育局领导也多次提出, 要将“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 做到“少教多学”,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传统学科课程有一定的差距, 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去教。信息技术课应该贯彻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方法。教学中要强调学习者合作学习, 相互协作, 以弥补原来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差距很大的情况。因此,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当多采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与探究的创新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服从于学生的学习, 教为了学, 以教带学, 以教导学, 以教促学, 只有教师的能动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才能保证“互动式”教学有序地紧凑地进行。

在课堂中, 我经常会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六名学生为一组, 选出小组长进行组内的分工与协调。然后由我为学生分派总体任务。比如, 我在其中一节课中, 向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首先请同学们登陆老师的邮箱, 下载任务附件并进行解压缩, 然后根据任务要求将你们的答案以PPT的形式通过你们自己的邮箱传给老师, 要求准确和快速,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似很简单的一节课, 其实包含了对多种计算机操作技术的考查。在任务中我设置了多张图片, 学生需要认识图片中的建筑物, 然后通过互联网的查找, 将此建筑物的简介备注在图片下方, 这是对学生上网操作技能以及对Office软件应用的考查。在此过程中, 小组的分工合作是比较关键的, 在保证准确的同时还要保证速度。在互动和竞争的课堂氛围中,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调动学习积极性, 进而熟练地掌握软件的各种操作, 活跃课堂气氛。

构建互动式的学习课堂,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有利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利用互动, 采取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分组考试等形式, 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相互启发, 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改善师生关系,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过程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服务者, 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情, 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探索新知识, 获取新方法, 获得新体验, 从而增长智慧和提高能力。

提倡互动式分组合作学习模式, 也就是围绕学习小组构建“动车组”系统, 同质异组, 异质同组, 组内结对。实现“兵教兵, 兵练兵”。当然, 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教学规律、教学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出任务和问题, 假设构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发展思维, 开拓创新, 激励学生探究新知, 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 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创新课堂总结 篇5

国外好的课堂,教师整堂课20多句话,但让学生上黑板50次,我们一堂课,教师整堂讲,让学生上黑板0次,很多学生45分钟一句话也没有说,不说思维就懒得动。这次搞的互动式课堂,让学生做课件上台讲,老师在下面听。课堂开始前老师就先出示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完成这个任务。这就打破了普通教学的模式,这样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引导我们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场所。

一、互动式课堂的显著特色

(1)主体突出:学生在互动式课堂上的高参与度,使之真正能够引导、启发学生来获取信息、学生来思考探究、学生来辨析纠错,使课堂成了可说、可想、可做的学堂,一句话就是学生自己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氛围良好:老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学习成果,重视对学生的适时鼓励和表扬肯定,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时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较为轻松地完成了课堂学习目标任务。

(3)成果共享: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一起讨论了分配的任务,制作了课件。再在课堂上演讲展示,实现了成果共享。

(4)手段现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表意丰富,感受直观形象。大多数同学的课件制作精美,无论是几何动画效果,还是科学公式都恰到好处地辅助了教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素质良好:感觉我们班的同学个人素质还是很不错的,课件制作精美,上台演讲展示时也落落大方。

二、互动式课堂的优点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实际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情感交流的过程,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正是在互动式课堂上,老师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起来。

(2)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目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一般表现不主动,更不愿提出问题,究其原因:第一,学生依赖性大,缺乏独立思考;·第二,总以为自己不行,缺乏自信心;第三,不大胆,缺乏冒险精神。互动式课堂有助于排除学生的心理干扰,帮助学生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毫无顾忌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

课堂好比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思考、讨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得出结论,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果教师独占课堂,一切包揽,学生哪有机会去表现?也没有什么创新和自主学习了。

三、还需要我们努力改进的一些方面

(1)有的同学对知识处理照本宣科,没有看到自己对教材大胆的再处理,给人总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

(2)一讲到底,学生一人表演,也像是满堂灌输的课。不过是主体换成了学生。

(3)对学生的启发、诱导的措施和手段还不得力,留有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学生仍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前,是教师抢先去把桃子摘下来塞给学生,现在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

试析“问题互动式教学” 篇6

一、“问”是“动”的前提

“动”往往以“问”为引领、为前提。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分析、讨论和解决来体现“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以实现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但不是只要有“问”就一定能“动”起来。一石能否激起千层浪,这就涉及到“问”的有效性问题。

根据以往的教学体会,我觉得“问”的难点在于设置什么样的情景,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出这些问题等。要解决好以上问题,在“问”的创设上要注意以下原则:

1.了解学情,从实际出发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问题设置要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言,否则在教学实践中就难以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无法达到预设效果。如:在教学《哲学生活》“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有人说:汶川地震是因奥运圣火上珠峰惊醒了神灵,你信吗?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注定对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学教材,由于以上问题是从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知水平入手,从生活实际出发,它既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引导学生去体验和理解“世界观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这一对他们来说相对陌生而深奥的哲学原理。

2.层层相扣,突破重难点

在创设问题上始终不忘使命一问题的设置要使本课的重难点得以解决。如一观摩课《经济生活》的“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仅能充分了解学情,投生所好,以《家有儿女》这一受中小学生特别喜爱的电视剧为题材,为这一家人的生活编排上教学所需的内容与情境。

剧情一:夏东海投资股票亏损严重。刘星:老爸,你真倒霉,我同学的爸爸炒股赚了大钱都去开股东大会啦。夏雨:老爸,你买到烂股,就该退还给公司。夏雪:难怪科学家牛顿炒股亏了两万英镑后,感慨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预料不到人们的疯狂。”剧情二:刘梅回家后给夏东海提出要把剩下的钱买债券。问:刘梅这一建议是否有道理?展开讨论。剧情三:晚上夏东海看报纸发现刘翔有一个亿的人身保险。讨论要给孩子买保险。从剧情到问题的创设上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做到层层相扣,使课本的重难点得以有效解决。

3.利用探究,有所取舍

新版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加了大量的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新材料、新信息,并且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探究能力的培养,增设了综合探究内容,为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可见教材本身给了老师很多有用的素材,我们大部分时间很难做到完全撇开教材去创设问题,因此有效利用好教材本身的资源也是很好的选择。

二、“动”以“问”为核心

问题互动式教学追求的是在互动中不仅有效解决教学疑难问题而且能推动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这一目标的实现是要依赖于学生的“动”是否围绕“问”而展开的。否则就是一种“假动”,无益于课堂问题的真正解决,不能很好地落实教学三维目标。当然,这种“动”可以是显式互动也可表现为隐性互动。“显式互动”即从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就可以看出,学生都已经在老师的带动下“动”了起来。如热烈地讨论、争辩、踊跃发言等等;“隐性互动”则是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氛围不很热烈,但学生可能都在认真地思考问题或组织语言……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动”,只不过不容易被觉察到。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不管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是生本互动都是以“问”为核心,在“动”中解决一系列预设的“问”以实现教学目标。

1.把握好“放”与“收”的关系

郭思乐教授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位……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的确,新时期的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教学既然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教师“教”的真正目的。因此,当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大胆放手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把学生偏离“问”这一核心的“动”收回来。

2.把握好“创新”与“适用”的关系

“动”的过程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总想在沟通交流的方式上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力求出“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互动的方式上做了许多创新如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辩论、表演小品、演绎剧情、网络群聊等。但再好、再新颖的方式都要始终记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因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不同而进行选择,这样的互动才能深入学生、融入学生,才能真正把教学内容与学情有机结合起来,以有效解决“问”。

3.把握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主体性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的同时一定注意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因为政治教学课堂互动的问题大都是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的问题。如政治腐败问题、就业问题、医改问题等,而学生因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有限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不全面看问题、钻牛角尖。那么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就要真正起到了“引领者”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了正面引导,客观而全面地看待认识社会现象。这是我们人民教师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三、“问”与“动”相交融

问题互动式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互动解决问题,而在解决已有的问题过程中碰撞了学生思维火花并产生新的问题,使已有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即“问”中有“动”,“动”中产生新“问”。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活跃了学生思维,也考验了教师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素养。比如:在《政治生活》的“处理民族关系原则”这一内容地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讨活动内容是:“我们福建省给少数民族高考考生加20分,这是否违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问题的抛出学生讨论热烈,众说纷纭。在小组代表发言中有一小组的观点认为给少数民族加分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还有一小组认为是否全国各省都是给少数民族高考考加20分?可见学生在老师提出的“问”中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又在“动”中产生许多新的“疑问”。此时就考验教师专业功底或备课是否充分了。教师首先要对“变相歧视”这一有所偏颇的观点进行引导,对加分政策加以补充。并列举广东、浙江等省份的实际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互动式教学模式,以“问”为引领,“动”始终以“问”为核心,“问”与“动”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大大提高和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探究 篇7

1. 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前提

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合作互动上, 而教师的适当引导则是这一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在讲授新课前, 给学生作出恰到好处的启发、诱导, 提出新课学习的目标, 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对话之前, 先向学生介绍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 扫清学习新知的“拦路虎”, 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探讨。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教材八年级 (下册) Unit 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这篇短文时, 可巧设如下几个问题:Have you ever seen any robots?Are these robots just like humans?What can a robot do?Do you like to have your own robot in the future?这样, 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准备状态, 兴趣盎然, 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 创设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的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氛围。

2. 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权威, 而是学习者中的一员, 是课堂的组织者, 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在传授新课时教师要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制定切实的“阶段式”教学目标。向学生明确提出该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探索方法, 然后由学生个人主动探究, 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为下一步的小组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小组讨论是合作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学习方式, 而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这三个基本纬度之上的。组建学习小组, 一般要考虑同一个学习小组应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每一个小组一般由四名学习水平各异的学生组成, 每组选出小组长, 每间隔几周又重新组合, 始终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在课堂上, 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 回答本课提出的学习目标, 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回答的形式, 小组长把组内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概括总结出来, 让大家一起进行思考、讨论、对照;最后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以便在组际交流时重新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合作互动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巡视、参与, 控制时间, 必要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 教师应给予适时的表扬;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或错误时, 教师不要过多讲解, 要相信学生, 由他们自行设疑、答疑, 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答案, 而是积极设法引导, 让他们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完成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组际交流是合作互动教学的关键

小组讨论后, 进行组际交流, 即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这是合作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 汇报该组对本知识目标的理解程度, 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 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这样,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就有了较深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调控, 要使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本节课的中心话题, 突出主题。最后, 必要时教师作出解释, 使师生对所学的内容达成共识, 这样, 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 而且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胆怯、害羞等不良心理品质。

如在教学新目标八年级 (下) Unit 3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这篇课文时, 有的小组提出:We don’t like sports, we don’t remember what we were doing when Liu Xiang won the gold medal at 2004 Olympic games.教师通过引导、解答和总结,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人们的体质, 如在比赛中获得冠军, 为祖国争光, 也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5. 练习评定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课前已设计好的练习题, 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互评、互议、互批、互改, 对其中出现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 教师则引导启发, 而不是直接讲解,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来解决。这样,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视的“互动式播出”研究 篇8

1 电视“互动式播出”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观众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得过去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面被打破。电视“互动式播出”的产生背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技术发展需求

互联网采用先进的互动式技术,使信息的发布和反馈迅速方便,真正实现了信息源的动态传播。由于高科技的影响,电视从无线到有线,从直播到录播再到直播的发展道路上,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伴随着技术的完美配合。在高科技的支撑下,电视媒体如何实现电视传播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将成为电视发展开拓无限的空间。

1.2 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

电视对观众的文化层次要求不高。当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具有了更多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就电视文化的社会审美取向来说,也呈现出由单纯教化模式向自主选择的消费模式转换。在这种文化背景影响下,观众通过媒体来反映自己的思想也显得十分自然。

1.3 弱势群体话语权的需要

所谓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话语权是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弱势人群”保持沉默的原因很多,而我们媒体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人敢于说真话。如果“电视互动式播出”成为可能,则真正能做到“让无声者有声,让无力者有力”。

2 电视“互动式播出”的形式

2.1 短信

手机短信的便捷性、匿名性和低成本吸引了观众参与节目的录制。另外,手机短信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吻合了时下人们渴望通过表达自我来实现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

2.2 互联网(电邮、BBS和网络音视频等)

互联网给电视提供了很好的沟通工具,在电视互动播出中成了强有力的补充,并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内容与播出。

2.3 电话

最常见的形式是电话由导播接电话,选择后在节目中播出。在这种运作模式下,电话成为民意调查的工具。在新闻直播栏目中,互动性往往表现为贯穿节目时长的现场调查,调查的问题大多是大众最关心的热点话题。

2.4 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采用数字信号广播图像和声音的新的电视系统它从节目采编、压缩、传输到接收电视节目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视的娱乐为“互动式播出”提供可能。一是个性化娱乐。由于频道的增多,观众的选择范围扩大,并可能直接与节目的制作者或主持人或嘉宾进行现场交流。二是拓展意见平台。在节目播出中,观众可以发表和分享自己的意见。因此,电视可以成为互联网的BBS,在观众观看电视节目时,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3 电视“互动式播出”的现存问题

3.1 政治文明程度有待加深

中国的传统政治文明发展史,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中国的巩固、发展和完善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应该高度重视保护公民权利和推进人权事业的改革,深化广大人民对“知情权”的认识,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另外,信息传播的通畅和思想观点自由交流是解决市场失灵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思想领域,如果我们需要一种制约的力量,这应该交给社会道德、公众舆论以及职业伦理,需要政府适当的调控。

3.2 数字电视普及的障碍因素

3.2.1 内容的短缺

内容是数字电视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今模拟电视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如果不推出更丰富多样的内容,数字电视就很难发展。

3.2.2 消费者对于数字电视消费习惯的培养

从无到有、从不花钱到花钱,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数字电视接通了,用户未必想过要为节目去付费转变传统观念。

4 电视“互动式播出”的前景

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互动播出”的技术障碍,加强了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从如今的各大媒体传播形式来看,通过寻找网络的切合点,吸取网络作为媒体的优势,才是电视节目的应对良策。电视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互动平台,在传受双方进行互动时,要灵活运用对话交流、背景介绍、相关链接等方式,使互动社区聚集足够的信息内容,使互动话题具有足够的受众参与度。电视应该与通讯进行巧妙的结合,实现无线通讯的跨媒体经营,实现双赢。电视节目能否在保持和发扬自身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上与观众的互动,将决定着它能否在这个多媒体时代里立足、能否在这个竞争的社会获得崭新的竞争力与发展力。这就需要电视充分利用好现代传播手段,在“互动”上实现自己的优势。

互动式 篇9

记者25日在长春市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体验了异地互动式教学网络系统:监视屏上呈现的是长春市53中学、58中学的两个教室, 一名教师在53中学授课, 两所学校的学生同享授课内容。教师写在电子白板上的文字能同步显示于两个课堂, 远离市区的58中学的学生只需按动话筒按钮便可回答问题。

“这种上课方法与平常不同, 我们平常是与老师面对面交流, 而这种上课方式比较新颖, 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分享到城市学校的资源。”58中学初二3班学生王闯告诉记者。

“这个系统是为了城乡教学的均衡发展, 足不出户实现跨区域的沟通交流。以前我也做过‘送课下乡’, 但是费时、费力、费人, 所以, 这种网络教学系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刚刚结束互动课程的53中学语文教师战永强说。

小学音乐“互动式”教学探讨 篇10

一、对小学音乐“互动式”教学的认识

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互动式”教学, 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 且关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前途问题。实现小学音乐课的“互动式”教学, 有人总局限性地看成是音乐课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我却认为这是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化教育模式的一场博弈, 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 关系到如何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 是一个大问题。传统教育模式, 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教师, 强调的是“师道尊严”“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等, 教师完全以长者、尊者、智者自居, 有着严格的不可侵犯性和不可动摇性。从而形成了单向、下行、僵死的“传道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完全占据讲堂, 教学长期靠“讲”“听”“记”“背”“考”维持着秩序。完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小学教育属于基础阶段和启蒙阶段教育, 是孩子起步的重要时期。能让孩子从小就能沿着正确的人才培养道路成长和发展, 培养目标是基础, 教育方式就是关键。因此, 小学音乐的“互动式”教学, 我们也必须把它上升到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高度去认识, 这样才能扭转我们目前被动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局面。

二、小学音乐“互动式”教学的课前准备

在进行教案设计中, 我们应该充分、灵活地利用收集组织的各类音乐教学要素, 开展各类教学“互动”。即:“团队之间互动”“个人与集体互动”“课内课外互动”“学生与文艺活动互动”“学生与社会互动”“学生与家庭互动”“音乐课与其他课互动”“学生与影像、乐器互动”等等。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性音乐教学的“互动”机制。然后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音乐课堂与社会、学校、家庭的对接。建立音乐课堂与其他课程、课外活动、文艺活动、社会活动对接。从而实现从巩固课堂教学, 到提高课堂教学, 直至达到超越课堂教学的境界。真正实现开阔学生眼界, 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增加学生动脑、动眼、动嘴、动手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修养的目标。

小学音乐课“互动”教案的内容选择和设计, 要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教案设计要准确地把握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兴趣点, 处理好互动双方合理的配置关系, 促进形成双向、有机的“互动”态势, 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互动”预期目标。如, 低年级的“互动”教案设计, 在内容上就可以多选择“浅显式”“动画式”“形象式”“影像式”等;在课堂上就可以多采取“问答式”“启发式”和“模拟式”等, 课外就可以多采取“游戏式”“观摩式”等。高年级的“互动”教案设计, 在内容上就可以多选择“复杂式”“抽象式”“鉴赏式”“视听式”等;在课堂上就可以多采取“讨论式”“主持式”“参与式”“即兴式”等, 课外就可以多采取“配合式”“参与式”“论证式”“编创式”等。而中年级的“互动”教案设计, 则可介于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和配置。

三、小学音乐“互动式”教学的考核机制

推进小学音乐课的“互动式”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教学考核机制。

1. 要拟定小学音乐课“互动式”教学的标准

教育主管部门对“互动式”教学的目标实现、内容确定、资源整合、对象分类、方式选择、条件明细、要求标准和互动的教案等, 要按照“差异化”教育的原则, 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和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特别是对需要达到的刚性要求和标准, 都必须量化, 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动而不乱。

2. 建立健全小学音乐“互动式”教学考评体系

根据“互动式”内容和要求, 建立考评组织。运用自查自评、互查互评和校查校评相结合的办法, 对“互动式”教学情况进行考核评分。量化“互动式”教学活动, 建立考评分数标准系统。根据“互动式”教学的内容和标准的不同, 按照不同的类别、不同的情况, 逐一确定各项“互动式”教学完成情况的权重和分数。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 采取有计划、有组织, 定期或不定期的办法, 对不同教师、不同时间、不同活动分别进行考核评分。按照“公开”“透明”的要求, 按时公示、公布“互动式”教学的考评成绩。这样就可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循序渐进。

3. 把音乐课“互动”教学的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中

把音乐课“互动”教学的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中去, 使之成为计划、讲评、总结、述职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使之成为表彰、奖励、评先、定级、晋升的必备条件。

鉴于目前的教育环境和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 推动教学改革, 使小学音乐课“互动式”教学成为一项正常性工作, 无论在现行的体制上、还是在人们的认识上, 无论是在具体的制度上, 还是在教学的举措上, 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 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去探索、去实践。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我们教师不能有辱使命。

摘要:实现小学音乐课的“互动式”教学, 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 而且关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前途问题, 是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化教育模式的一场博弈。而实现小学音乐课“互动式”教学, 重点在于课前教案的精心设计、精心策划, 并通过建立健全必要的教学考核机制加以保障。

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探究 篇11

一、 优化教学的环节设置,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

1.教师对导入环节要精心设计并优化,积极引导学生融入情境。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很少精心去设置导入语,一般常用:In this class,let us talk about...; let us start to learn this passage等,这种直接进入主题的教学方式索然无趣,很难引起学生对新内容产生共鸣及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法融入新内容的教学情境中。然而,采用互动式教学的课堂,教师进行新内容的教学之前,会综合考虑教学的内容与特点,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导入环节,力求创设出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生活情境,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激情。例如,在对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采用引导式提问的教学方式,设置几个与运动相关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如:How many students love sports?What do you think about exercise? What are the benifts of exercise on us? 或者可以通过制作形象生动的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多种多样的运动,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完全融入到课堂的情境中。

2.优化英语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我学习。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创新教学模式,“互动式”课堂让学生扮演了多重角色,學生可以是Participant、Dominant、Explorer,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单一的Recipient角色。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学习,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对英语学科的探索热情,也促使学生更容易开展自我学习乃至终身学习。

3.优化练习环节, 最大程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学习环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对所学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还要通过安排后续的练习与交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这样可以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有效地引导,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们去交流区探索,比如:Reference to the robot we will think of what? Say what you like or don’t like robots causes,and have a group discussion等等,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或者分组进行辩论或探讨。通过练习环节的优化创新,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吸收消化新的学习内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促进师生的更多的交流。

二、优化初中英语授课方式,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活动性。

1.采取模拟剧情的课堂方式。

在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表演素材,教师可以充当导演,给教学内容增色,让其带有一定的剧情色彩,根据学生特点,让其饰演不同角色,充分展现自己。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测评机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评定与奖励等,以带动整体的互动性。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创设有效对话情境,我曾把志愿者服务、英文名作的情节及电影中的片段等情景“搬”进课堂,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2.进行思维迁移创新。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生学习起来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并且对一些语言点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激情。“互动式”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在不脱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素质及能力或学习特征,大力优化互动式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及创新能力。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体验式教学、全员参与、交流与互动的教学模式及任务型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互动教学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理念,能够有效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促进教师不断优化创新,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探究 篇1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在互动教学中, 教师要走下讲台, 走向学生, 贴近学生, 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使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 让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 共同发展”的方向靠拢.唯有如此, 教学氛围才能更加愉快、和谐, 师生关系也才会更加融洽、民主.教师要把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近年来, 教师们在课堂中大胆创新, 尝试了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 推动了教学改革并一步深化,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笔者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互动式教学谈谈体会.

1. 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获得知识的巨大推动力.教学时要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学生只有喜欢学, 才会认真学,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比如, 在学习《探索规律》这节内容时, 可以举下面这个例子:1张长方形的桌子可坐6人, 那么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桌子呢?n张桌子呢?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产生了好奇与兴趣, 就会积极探索, 去思考,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留足学生探究时间, 增强探究的自主性

互动教学注重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 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发挥创造性, 就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 少数学生是配角, 多数学生是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教学实现了由“教”向“学”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 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 建立了一个平行、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创造出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学习的活跃课堂气氛,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 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 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开放、灵活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积极的心理状态,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

3. 合理安排合作学习, 强化协作互助精神

当前的授课是一种典型的批量化的集体教育.在小班化教学尚不能在大多数地方实现的今天, 在课堂上实施小组讨论活动, 便成为一种有效的互动策略.因为小组活动不仅符合学生追求交往、自由表达的需要, 而且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 还可以延伸教师教学的辐射作用, 使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启发, 分享经验, 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帮助、竞争与合作, 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可以得出老师想像不到的东西.例如, 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这部分内容时, 让学生分组讨论, 找出生活中见到的哪些东西可以抽象为线段、射线、直线.其中有一个小组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西游记》中, 孙悟空手上的金箍棒捏在手里, 不变的时候是线段;一端放在地上, 另一端朝天上无限伸长的时候是射线;当孙悟空捏在手上让它向双端变长的时候是直线.当他回答完毕,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么精彩的回答, 就是老师也觉得十分精彩, 对于线段、射线、直线这三个概念, 用一个实例就很形象地描述出来了.

4. 创设生活实际情景,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运用知识的机会.教学来源于实践, 又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运用知识, 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另一方面, 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来解决.比如, 在教学中可以举下面这个例题:某校师生要去外地参加夏令营活动, 车站提出两种车票价格的优惠方案供学校选择.第一种方案是教师按原价付款, 学生按原价的78%付款;第二种方案是师生都按原价的80%付款, 该学校有5名教师参加这项活动, 请根据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人数, 选择购票付款的最佳方案.这样, 学生把自己当作是这次活动的带队老师, 就会很认真地计算如何选择才会最经济、最合算.

5.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满足多样化学习需要

在实施数学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一是“个性张扬”得到重视, 但是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被忽略.课堂互动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开放、自由的“群言堂”, 使得学生有了自由.有些教师为避免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要求, 可能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 就任学生尽情地表现, 没有了秩序和规范, 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二是许多教师重视课堂评价, 评价的语言也更趋于激励, 但对课堂评价还应有更清楚的认识.评价应该是“欣赏”, 是“激励”, 还是“导向”呢?课堂评价中有些情况值得我们去反思: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 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 评价语写得平泛, 缺乏情感;教师的评价语言缺少个性;评价方式单一, 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因此, 每位教师都应把学会评价学生、善于评价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来钻研三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 但应该如何关注, 如何求得实效, 还需我们合理把握.

总之, 开展初中数学互动教学, 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加强沟通, 让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心灵对接和思想碰撞, 加强合作与探究, 以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大背景下, 对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进行探究, 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学的有益尝试.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互动式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1]胡尚奎.浅谈初中数学互动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1) .

上一篇:你听论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