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新闻(共12篇)
地方性新闻 篇1
喀什市城市生活频道创办于2006年, 作为县级电视节目, 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进步, 指导人们生活的重要任务。创办一开始就受到了地、市两级党委高度重视, 在物力、人力、财力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节目播出后, 受到了喀什当地受众的关注和好评。新闻立台, 新闻节目是衡量办台水平的重要标准, 同其它县级电视台一样, 喀什城市生活频道一开始就努力办好新闻节目, 把新闻节目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喀什噶尔新闻》成为了该频道的主打节目, 成了喀什城市生活频道的亮点。同其它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一样, 喀什城市生活频道新闻节目存在着节目质量不高、数量少, 重播内容多, 缺乏时效性和可看性等诸多问题。以2010年为例, 全天播出的新闻节目其中包括《中央新闻联播》、《新疆新闻联播》、《喀什新闻联播》、《喀什噶尔新闻》、《老百姓》。在所有的新闻节目中, 主要还是转播新闻, 本台采制新闻播出时间不过半小时。播出的内容多为会议新闻及区内4个街道8个乡的民生新闻。喀什市城市生活频道的主打栏目是《喀什噶尔新闻》和《老百姓》, 但是就目前来看, 还没有做成叫得响的品牌。
喀什市地处中国西部边陲, 经济发展落后, 但国家设立喀什经济特别开发区后, 国家种种优惠政策大大激发了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喀什的愿望。“东有深圳, 西有喀什”这一口号在喀什已家喻户晓, 喀什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在喀什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时期, 电视媒介要有所作为。
1. 加强政策宣传。
电视新闻节目不仅承担着采访新闻事件、报道新闻事实的功能, 还要承担起解读新闻事件、指出发展趋势的功能, 承担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 在民族地区, 还承担着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重任。实际生活中, 因为受众获取相关信息的数量有限, 所以对全面情况未必能够了解。受众往往更容易从当前利益、自身利益角度考虑问题, 因为未必所有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能够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都能够顺畅地颁布、实施。当这些政策、措施的颁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阻力的时候, 就需要媒体来选取新的新闻事实来报道, 让受众了解最新情况, 还需要在报道中加入适量的主持人点评, 以更明确地廓清认识, 让政策、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喀什噶尔新闻》的新闻报道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主要是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都是对政策的图解和受众对政策、措施的拥护。如果想吸引受众, 就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一方面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联系受众的兴趣点, 另一方面, 要针对受众关心的角度深度解析新闻事实。《喀什噶尔新闻》作为城市生活频道新闻节目, 就决定了它的报道内容要以民生新闻为主。就民生新闻而言, 需要记者密切关注民众的生存状况, 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 再现“现实生活”。
2. 突出民族特色, 把握时代性, 弘扬主旋律。
民族地区的中心工作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展经济, 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实践证明, 在民族地区, 没有民族的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 更谈不上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民族地区的新闻报道要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当中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先进人物, 以先进的人物感染人。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民族地区的新闻报道不仅要报道政治方面的大事、要事, 也要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在民族地区, 新闻报道要关注各族人民的生活状态, 想百姓之所想, 满足当地百姓的诉求, 并投以深厚的民生关怀, 注重实际, 解决具体问题。注重新闻深度, 挖掘新闻内涵。新闻要满足受众的求知欲, 还要满足受众的求真欲。一般消息类新闻信息量少, 往往只能简单地叙述新闻事实, 不能详尽地展现新闻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不能从纵的方面展现新闻发生的背景、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事物的影响, 缺乏深度。因而栏目类新闻要尽可能地利用电视优势,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挖掘新闻内涵, 实现新闻所应有的价值。突出民族性, 注重民族色彩。民族地区新闻有相当大的比重为民族新闻, 民族新闻具有强烈的民族个性。民族新闻区别于非民族新闻, 这种区别在于民族新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由于历史原因, 一个民族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个性, 包括生活习惯、爱好、审美心理。民族新闻要尽可能地突出民族性, 注重民族色彩、突出少数民族特色的文体和语言个性, 突出独具风采、情趣盎然、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采用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 民族地区新闻从报道方式上看还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 新闻报道仍习惯于过去的模式, 创新意识不强。当今新闻报道方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而民族地区新闻报道要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报道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适应新闻报道发展的新要求。
3. 实施品牌战略。
电视媒体的品牌, 不仅是台与台、频道与频道、栏目与栏目之间互相区别的标志, 更是一种具有较高品位、较高影响、较高效益的传媒形式。一旦品牌打造成功, 就会使电视观众形成对某个栏目固定的收视习惯, 从而使该栏目占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喀什噶尔新闻》由喀什市广播电视局主办, 同时隶属喀什地区广播电视局, 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尤其是在新闻资源上有着一致性。《喀什噶尔新闻》要赢得受众喜爱, 提高收视率必需走品牌路线, 实施品牌战略。不同类型的受众对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收视预期, 地方电视台的受众范围相对狭窄, 但是却更容易考察他们的兴趣爱好, 从而推测出他们的收视习惯。■
地方性新闻 篇2
**新闻网作为我市的网络主流媒体,自成立的那天起就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办网宗旨,积极倡导文明办网,绿色上网理念。严格按照互联网管理的规定,对照检查、严格自律,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充分发挥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文化,逐步树立了网络新型主流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成为了市委、市政府传递政策和信息,掌握舆论主动权、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成为了**对外开放,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依法办网、依法管网。
认真学习并模范遵守国家关于互联网管理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要求,新闻网对《高层动态》《时政要闻》《热点新闻》《社会新闻》《国际国内》等新闻栏目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梳理,对上传新闻、转载新闻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其中《热点新闻》《社会新闻》这两个板块主要以本网记者原创性采访为主,而且只转载和发送本地其他新闻媒体的信息,如日报、电视、电台、晚报等媒体的新闻信息,所有信息均注明了时间、来源及作者姓名,没有对原新闻信息进行歪曲报道。《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全部以新华网、人民网、四川新闻网为主,相关转载的信息,全部注明了来源。
二、规范运作,传播文明。
**新闻网以传播弘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内容为荣,坚持文明办网,坚决抵制与社会公德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相悖离的不良信息,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没有刊载不健康文字和图片,不链接不健康网站,没有提供不健康内容搜索,没有登载不健康广告,没有发布虚假信息;没有在网站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视频信息。同时积极承担新闻网络信息发布监审员职责,对全市各大网络发布的新闻进行适时审看,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努力营造网络文明新风。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新闻网充分发挥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结合各自网站特点,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为宜宾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美好新宜宾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新闻网开办以来,**新闻网秉承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热点,打造亮点”的办网理念,努力抓好宣传报道、精心收集整理网上舆情,力争发挥网络优势,做好建设美好新**的宣传。主要工作是:一负责做好互联网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研究互联网舆情动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二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重大新闻宣传活动,及时采写、编发宣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新闻,对内、对外宣传**。三负责做好在互联网上对外宣传**的市情、特色和亮点等工作。四负责全市报纸、电台、电视台重要新闻信息的链接上网工作,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把关。五抓好各区县、市级各部门新闻外宣网站(页)的指导和制作,为各区县、各部门搭建网络宣传平台。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精心策划选新闻取题,弘扬主旋律,以全市中心工作为报道重点,关注民生民本,推出专题报道和组合式互动报道,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网络媒体表现形式,在注重原创新闻采访的同时,整合市级主要媒体信息资源,实现了网上阅报、看电视、听广播。受到了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宜宾新闻网的关注度、影响力、权威性正日益提升。
(一)宣传报道。**新闻网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手抓舆论监督,净化社会环境。我们坚持编前会制度,根据当前全市宣传工作重点,进行统一安排组稿。对每周的新闻宣传进行提前策划,落实到栏目,到人头。实行了采、编、审、责编一体化流程管理,严肃采编纪律和宣传纪律,杜绝了用人情稿、关系稿的现象,新闻版面做到了信息量大、影响广、时效强、宣传实,图文并茂。每天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为全面宣传、展示、传播**,让**更多地了解外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自我约束,强化自律。
作为新闻网站,我们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健全网站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制作、发布流程,强化监管、惩处机制;加强对网站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网上公德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
完成了工作流程及各部门考核制度、例会制度、网站安全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新闻网广告管理办法、物品使用管理制度、作息、请休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考核制度以及计算机管理及操作规范,有害信息监控过滤、删除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规章,确保了网站的正常有序运转。
**新闻网网站影响力明显提高,受到市内外以及海内外网民的广泛关注。
地方新闻网站如何突围 篇3
现状与问题
自2000年5月25日正式开通全国第一家综合性地方新闻网站千龙网至今,地方新闻网站走过了13年的历程,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变强,仅湖南就有6家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但是,现阶段很多地方新闻网站存在内容简单、访问量小、自身盈利能力弱、经济和社会效益偏低等问题。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和大型商业网站实力雄厚,内容更新快而多、全而深、高而精,深得网友追捧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些大网站正迅速向地方扩张,排兵布阵开设分站,抢占区域市场。与这些大网站相比,地方新闻网站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缺技术,缺人才,实力弱小。相对而言,弱小的地方新闻网站,网友光顾少,粘度也相对欠缺,网站流量和网页点击率极低。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地方新闻网站缺乏高精尖的人才和技术,最终让内容提质得不到专业人才和关键性技术的支撑,其思路照搬经营传统媒体的经验,这就极大地束缚了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
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不高。可以说,地方网媒在夹缝中求生存。地方网媒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权威性不够,公信力和影响力偏低,没有在全国甚至当地产生应有的影响力,作为区域性信息发布传播平台的功能非常有限,存在技术缺乏、体制落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市场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目前,大部分地方新闻网站都是在政府扶持下进行运作,在市场化竞争下,地方新闻网站面临传统媒体和商业网站的双重夹击,其状况令人担忧。
内容提质
地方新闻网站往往有经营任务,需要盈利,同时承担新闻宣传、舆论导向的职责。从这个角度上讲,生产优质内容依然是地方新闻网站制胜的不二法宝。
地方新闻网站在网络江湖与狼共舞,和体量大的门户在苦苦竞争与抗衡。如何补齐短板、增强“造血”功能,突出重围快步追赶移动互联浪潮?笔者认为内容提质至关重要,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权威性。新闻网站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喉舌,是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还是对外宣传、服务百姓的重要平台,内容无疑具有权威性、公信力。所以,跟上时代节拍,增强地缘优势,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联系,介入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宣传报道,地方新闻网站不能缺位。只有主动站位补位、借力发力,才能有效拓展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跻身主流媒体行列。例如,星辰在线的长沙新闻频道依托长沙市委市政府、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的资源,用文图、视频直播政府举行的听证会和新闻发布会,解读各项重大新政策,全力打造地方新闻门户,在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力。
贴近性。地方新闻网站有贴近本土、贴近基层、贴近网友的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秒转”的速度优势,在本地新闻时效性上大做文章,注重本地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和突发新闻;建立“网上新闻信息发布中心”,及时发布当地动态消息,在最短时间内让公众知晓知情,获得网民的青睐。例如,每年湖南的高考分数线揭晓,星辰在线及其新闻频道必定抢先在首页发布消息和考卷电子版,此举使网站一个小时的流量井喷式增长,超过十多万次独立IP访问。此外,网站还及时加强对前方采访人员的调度,滚动报道高考资讯,迅速向考生及家长传达了信息。
民生性。“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马克思语)。在幸福民生的政治语境下,关注并解决网友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地方新闻网站粘住网友的重要“抓手”。把民生内容在线上做足,搭建网友与政府之间的对话互动平台,并延伸线下活动中,满足、丰富百姓生活,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地方新闻网站贴近民生,应从网民心理接受、关心弱势群体等角度传播民生状态,传递正面能量,在人人关爱、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社会热点上,把民生关怀作为网站内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杜绝生硬说教,摒弃矫情媚俗,彰显媒体人性光辉,就会有高强的粘度,影响力才会持续提升。
原创性。原创是媒体的灵魂,原创性不够已成为当下众多地方新闻网站内容提质的瓶颈。要强化原创策划意识及水平,开发隐形新闻资源。地方新闻网站不能满足于每天转发传统媒体的稿件,必须成为一个独立媒体,要有原创新闻和声音。在别人未关注的领域发现新闻线索或潜在的新闻生长点,人无我有,多采用原创图片、视频、flash等符合互联网传播的形式激发网友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地方新闻网站自身的价值。
提高传播力
社交媒体注重信息的快速、简单传递,加速了新闻碎片化进程,却让网民阅读时无法形成完整印象。地方新闻网站应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统筹,在原创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在整合中进行创新,实现信息增量增值,其本土优势方能充分显现。
提高整合力。地方媒体竞争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讯是否充分挖掘整合,实现信息增值。地方新闻网站必须突破页面和时间的限制,运用信息集装、专题报道等整合手段,让新闻落地生根;使用开放的多媒体超链接文本,让表达形式更全面、更立体、更完整,充分满足网民在一个空间里对事件的整体认知和延伸阅读。
网络传播快捷,任何媒体在速度与独家上很难抢占先机。地方新闻网站要做好信息二次编辑,进行新闻的再开发、再组织,包括重新制作标题、优化关键词、加入图片和音视频、超链接组合信息等,以适应网民的认知和接受习惯。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整合还需要加入独到的编辑策划,进一步解读新闻,以独特的编辑视角、独家的新闻观点创造媒体个性;植入原创评论来表达新闻立场,赢得更多的眼球。这些功夫需要编辑人员具备较强的信息资源开发、整合、统筹等复合型能力,具备传统媒体人的所有特点,还要通晓网络知识,熟练操作电脑,更要懂得多媒体的采编技术。
湖南星辰在线从2012年底开始,每天推出一期《星辰话题》栏目,设置热点议题,整合信息,充分体现互联网的“整合阅读”理念。
强化品牌特色。品牌特色是提高网站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地方新闻网站需要花大力气打造特色频道,改造和升级品牌栏目,占领舆论前沿阵地,引导主流人群,不断扩大针对特定目标人群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构建核心竞争力。如作为湖南人气最旺、知名度最高的第一品牌摄影平台和中国最具人气的摄影频道,星辰影像成为星辰在线的特色产品,有注册摄影师1万多人遍布国内外,国内摄影网综合排名前五名。同时,特色版块作为网站的名片,对内容提质极其重要。无论是在吸引网民关注参与,还是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多渠道传播。新闻融合传播的格局改变了线性传播方式,呈现多对多交互式网状结构,各媒介既分工又合作,能突破现有报道瓶颈,巩固和壮大主流舆论。媒体影响力的竞争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受众群体的争夺,在新技术领域抢占制高点,决定一个媒体的未来。地方新闻网站要集中力量,在移动终端、楼宇终端、户外终端占领“山头”,在分众传播中强化指向性传播和针对性服务,推进iPad版、iPhone版、安卓版等传播形态应用的最大化,使得新媒体信息传播更精准并富有个性。
网络江湖没有永远的王者。面对新形势,地方新闻网站只有植根本土、贴近网民,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做页面的减法、信息的加法,规避粗放、增强思辨,补齐内容短板、创新求变,不断提高新闻策划传播能力和生产专业化水平,媒体的品质才会越来越成熟,才会不断做强做大。
作者单位 湖南星辰在线网络传播
地方新闻网站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篇4
一、在尊重客观事实基础上, 运用新闻标题评论功能, 充分反映地方民意
地方新闻网站继承了传统媒体主流、权威和资源优势, 与新兴技术相结合, 在及时发布地方重大信息, 迅速传达地方政府声音, 准确反映当地群众呼声, 积极参与和支持当地建设等方面, 发挥了重大作用。
评论新闻内容是新闻标题的重要功能之一。尤其是对于地方新闻网站, 与传统媒体相比, 其优势在于能与网民保持良好的互动性, 即时地听取民意、反映民意, 使民众的意见得以充分表达, 从而消除社会不安情绪。如《泉州网民“四问”泉州公交网友盼给力》 (东南网2011年11月23日) 、《跨段计价标准不一泉州网民质疑市区公交收费》 (泉州网2011年5月29日) 。
同时, 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 倘若地方新闻网站能在多数事件上与地方民众的立场和观点保持一样, 使主体、客体、事物三者达到平衡, 势必会对当地受众的媒介接触和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造成积极影响。
然而, 在运用新闻标题评论功能、充分反映地方民意的同时, 还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而这就需要在标题制作时尊重客观事实, 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全貌, 而不能一味迎合网民需求, 制造噱头。
二、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和文化元素, 增强网民地域文化认同感
标题中对民俗与地方特色的呈现, 使本地受众能在瞬间产生文化认同感, 并迅速引起精神和情感的共振。这种精神和情感的共振, 不仅能在短时间拉近地区新闻网站与该地区受众的心理距离, 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该条新闻在地方受众心中的新闻价值。
如《关帝巡城千人踩街》 (闽南网2012年6月29日) 《“摸奶巷”去过吗?雷人巷名引争议》 (泉州网2012年7月26日) 《泉州元宵丽人行:惠安女、鲟浦女vs时尚达人》 (福建新闻网2012年3月1日) 《泉州“嗦啰嗹”福州街头舞》 (泉州网2012年6月10日) 等标题中均融入鲜明地方特色文化元素, 并运用了各种地域辨识度极高的当地传统文化符号, 极容易引起泉州地区网民的情感共鸣。
地方新闻网站所创造的这种文化认同感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专有性, 与该地方新闻网站的受众群体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能够有效地避免陷入与面向其他地域及不同受众定位的新闻网站的同质化竞争。
三、以实题为主, 注重提炼具体地名及关键词
处在网页“目录列表”中与正文分离的单行新闻标题和网民跳跃式阅读方式, 决定了实题可以单独使用, 虚题则要与实题配合使用, 否则读者就无法理解新闻的具体内容。所以, 网络新闻标题多以实题为主。[2]尤其对于欲以民生新闻作为突围“法宝”的地方新闻网站, 由于传播范围和传播对象的限制, 通俗易懂的实题往往要比隐晦艰涩的虚题更能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例如《今天普照陈村部分用户停电》 (晋江新闻网2012年7月12日) 《市区租赁价格微扬》 (泉州网2012年8月7日) 。简明凝练的一行题, 却清楚地呈现了新闻事实, 使受众在视线扫过之际, 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索, 便能对新闻报道的内容了然于胸。
读题时代, 标题的易读性有利于新闻网站受众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迅速做出阅读决策, 满足受众扩大信息的需求。标题中醒目的具体地名和关键词, 则便于网民在浏览网页时进行准确快速定位, 同时, 也为网民在进行主动的新闻信息搜索时, 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注释
1[1]史在玲《如何提炼网络新闻标题》《新闻世界》2012第4期
地方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思考建议 篇5
地方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方面起着其他宣传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还为推动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改进和加强人大宣传工作是人大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问题和不足。人大新闻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认识有待深化。有的人认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可有可无。也有人认为,人大工作写不出什么新意和鲜活的新闻。二是机制有待完善。措施不硬,机制不全,稿件数量明显减少。三是质量有待提高。作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精品不多。程序性的报道多,实质性的内容报道少;一般性的报道多,典型性的报道少;浅层次的报道多,深层次的报道少。四是宣传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和技巧不高。采写的宣传信息稿件数量少、质量不高、精品不多。五是鲜活性有待增强。时效性不强,鲜活性不够,可读性不高。
思考和举措。突出“四个重点”。重点突出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宣传。着重宣传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宣传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宣传人大的政治地位,宣传党带头执行宪法和法律的典型事例。着重宣传党委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典型经验。着重宣传党委为人大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的典型做法。着重宣传人大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取得的实际成效。
重点突出宪法和法律的宣传。保障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和执行是人大的首要任务。必须大力宣传宪法和法律,大力宣传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等。
重点突出人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履行职责的宣传。宣传从人大特点出发,找准人大工作与促进发展的结合点,积极服务大局的新思路。宣传人大提高审议质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决定重大事项、广泛听取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所采取的新举措。宣传人大围绕发展履行职责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效。尤其是要宣传人大通过履行职责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新经验。宣传人大发挥调查研究的优势,就如何进一步促进发展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
重点突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宣传。宣传各级人大代表在代表大会期间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以及闭会期间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宣传各级人大代表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模范事迹,宣传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实例、宣传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宣传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宣传人大加强与代表联系,发挥代表作用的情况。
抓住“四个关键”。抓住深化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地方各级人大要充分认识到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抓好抓实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切实抓出成效。各级人大机关的宣传部门和从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做出优异成绩。
抓住强化组织领导这个关键。主动争取党委对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争取党委宣传部门把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纳入计划,有安排、有部署、有指导,做好统筹协调人大与新闻单位的关系,检查落实有关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单位的工作联系和沟通,形成党委重视、人大主导、宣传新闻部门主抓的大宣传格局。领导要亲自撰写宣传搞件,形成领导带头、各委办积极参与、机关干部人人动手的宣传工作局面。
抓住加强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把关心和热爱人大工作、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同志吸收为通讯员。通过队伍建设,培养宣传骨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调动通讯员和作者宣传人大工作的积极性,人人争当通讯员、个个动手撰写宣传稿,多写稿、写好稿、出精品,提高宣传质量和宣传水平。建全通讯员网络,真正形成联系紧密、信息畅通、反应快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各级人大机关应结合自己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工作目标,造就一支素质高、作风扎实的人大宣传队伍。
抓住完善制度机制这个关键。坚持过去好的做法,落实原有制度的规定。恢复和坚持人大好新闻好作品评选和表彰奖励优秀通讯员等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新闻宣传工作制度。根据新情况,针对新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进一步完善对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奖勤罚懒,重奖精品作品。不断健全完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制度。明确各工作机构职责,做到宣传机制健全、制度完整、职责清楚、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奖惩分明,使新闻宣传工作制度化、责任化、经常化。
采取“四条措施”。提升高度。提升政治站位高度,增强政治敏锐度,端正思想态度,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展示人大良好形象,传递正能量。切实把人大宣传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社会知道人大该做什么、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
选好角度。找准认识事物的着眼点和突破口,选定新闻宣传写作的角度。同一个新闻换一个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题材,找准一个新颖的角度展现亮点和特色。在主题的提炼、谋篇布局、标题制作、结构设计、语言组织等方面下功夫,写出有价值、有影响、有读者的新闻宣传作品来。
保持鲜度。高度关注人大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做到主动出击、以快求胜。要贴近生活,在宣传角度和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要走近人大代表,走进审议会场,走进执法检查的现场,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总结新鲜经验,使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气息。增强生动性。要不断创新形式,力戒空话、套话、公式化,善于选择感人的内容、选取生活的场景,化程序为生活。多采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丰富新颖的形式,尽可能把法律语言变为群众语言、生活语言,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来宣传人大。
地方电视新闻的区域化发展 篇6
面对这一挑战,地方电视新闻突围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新闻制约瓶颈,把握区域化电视信息要素,对节目进行创新,发展具有自己个性特征、他人无法复制的电视新闻节目。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城市电视台等地方电视新闻参与竞争的根本就是打好区域化这张其他媒体无法复制的王牌,走区域性竞争的路子,发挥贴近性、服务性、亲和性,在人文精神的观照下,充分挖掘观众市场和广告市场的潜能,利用区域优势,走本土化道路,做出其他媒体无法复制的区域化新闻,最大限度地实现频道的个性化和节目的对象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区域化”、“本土化”,指的是区域性电视媒体(省级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城市电视台等)的新闻节目在对生活在这一地方的社会主体民众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深入理解、挖掘和表达的基础上,做到在全球化的经济与文化语境中报道地方性内容,用地方化的视角报道新闻时体现出国际化的报道水准和报道风格,以及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双重视角对重要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阐释和评论等,凭着其区域化特色吸引受众。
地方电视台在报道当地时政、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事件时,要讲究与受众的贴近性,突出其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报道,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说教姿态,积极尝试运用平民化的报道视角,把硬新闻软处理,以增强贴近性和可视性,缩小观众与新闻事件的心理距离。像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上海卫视《新闻夜线》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尝试,颇受观众的好评。在追求本土化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本地一些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的事件和活动打造新闻“卖点”。对于本地及周边地区发生的大事件、举办的大活动,要事先精心策划,充分挖掘新闻资源,把这些事件和活动打造成新闻节目的“卖点”,提高节目收视率。
1998年长江流域尤其是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发生特大洪水,区域化经营的广州电视台先后派出两路记者赶赴灾区,从现场发回大量新闻。这些地方虽然远离广州,但有关这些地区的报道仍引起广州市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广州人每天餐桌上的大米、猪肉、农副产品大部分来自两湖等地区,灾害的大小直接影响广州的物价,进而影响市民的生活。与此同时,广州电视台还重点做好广州市政府积极调配生猪资源等方面的报道,从而使广州的市场和市民的生活并未受到影响。这种接近性报道紧紧抓住区域内的相互联系,以本土化的形式播出,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区域性电视媒体(省级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城市电视台等)创办本土化民生新闻类节目正逐渐升温。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从有些民生新闻性质的零星新闻发端,到后来一些名牌栏目如《北京特快》、《元元说话》、《第七日》、《生活空间》和《百姓故事》等为民生新闻的出场培育了电视文化空间。而定位于区域化民生新闻的栏目——《南京零距离》的出现,使民生新闻的发展发生了质变。该节目由“时政要闻”、“社会新闻”、“生活资讯”、“孟非读报”、“现场访谈”、“小璐说天气”、“今日头条”、“现场电话连线”、“现场电话调查”、“现场电话投诉”、“数字南京”、“曝光台”、“滚动字幕新闻”等10余种节目形式有机组成。60分钟的现场直播,互动、贴近。观众看到的都是老百姓,都是身边普普通通的人。记述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没有形式化地播报会议,避免了其他电视台所走的格式化套路,给老百姓换了一套胃口全新的市井新菜。如果说中央电视台献上的是美味大餐,那么《南京零距离》端出的就是南京的地方风味小吃,符合南京人尤其是老百姓的胃口,这是其他任何电视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南京零距离》开播第二周,就进入AC尼尔森南京地区电视节目排行榜成为江苏电视台的品牌栏目。
走区域化、本土化发展之路,关键是把握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是区域性电视媒体(省级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城市电视台等)的灵魂和根基所在,也是电视新闻区域化的源泉。作为传媒,区域性电视(省地市等电视台)也有担负起衍传地方文化薪火、构建区域文化特色的责任。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方永明《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背景分析》)它延伸的正是人类的精神文化。对于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而言,区域性电视首先要构建现代城市的信息港,充分挖掘本土题材的文化内涵,以专业化的水平,打造出有特色的类型化节目,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把握区域文化较为出色的是山东电视台的《天南地北山东人》。山东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人们的家国观念强烈,该栏目在采制过程中体现出对生活在这一地方的社会主体民众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深入理解、挖掘和表达,将地处天南地北的山东人与山东传统文化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做到在全球化的经济与文化语境中报道地方性内容,用地方化的视角报道地处全球的新闻人物,这使得该栏目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生存空间,因此区域文化在对现实存在的传达中不仅获得了复活与新生,而且使节目独具特色,深得受众的欢迎。
综上所述,在当前电视业的激烈竞争中,地方电视新闻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区域化发展。区域化发展必须澄清现存的模糊、肤浅认识,修正错误做法,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对地方新闻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强贴近性、服务性、亲和性,贯彻人文精神,充分挖掘观众市场和广告市场的潜能,做出别家无法复制的新闻,以区域化特色求得跨区域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目的个性化和分众化,闯出自己的一条有特色的道路,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洛阳电视台)
地方性新闻 篇7
一、面对危机, 不辱使命, 增强百姓信心
金融危机中, 新闻媒体担当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提振信心, 减轻老百姓的恐慌心理。在这场危机中, 当地的社会经济形势怎样?受影响的程度有多深?全省人民怎样应对这场危机?这些, 都是我省读者关心的问题, 也是新闻人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 省报社领导投入了大量报道资源, 广大采编人员快速跟进, 进行了广泛报道。
2008年10月29日, 《黑龙江日报》一版刊发了一条简练的消息《我省金融业保持稳定运行》, 介绍了前3季度, 我省金融业在国际金融环境恶化、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 各项存款大幅增长, 农业贷款增势迅猛, 全省金融业稳定运行的良好态势, 文字简洁洗练, 数字确凿, 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11月21日的《鸡西新闻》版头条刊发了“鸡西矿业集团制定营销攻略应对市场寒冬”的报道。介绍了9月以来,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鸡西矿业集团在原本炙手可热的精煤却销售不畅、价格下滑、铁路限运、回款减少的“寒冬”中, 制定的“积极应对、顺势而为、练好内功、蓄势待发”的16字攻略, 以及集团怎样在逆境中主动出击, 加强管理, 以平稳的心态“驱寒”、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实际行动“过冬”的思路, 为一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12月8日《黑龙江日报》一版头条《逆水扬帆———哈尔滨打响应对金融危机攻坚战》报道了金融危机来袭之际, 哈尔滨市工业企业面对出口受阻、产品降价、订单减少的情况,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加紧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用科技利剑斩危机恶魔、“腾笼换鸟”展翅高飞的骄人事迹。
2009年1月12日一版头条《逆势而进源自未雨绸缪———牡丹江市多措并举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跨越增长》等报道都对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信心, 什么时候都需要,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 信心则比以往更重要。信心是无形的, 但在危机到来时, 《黑龙江日报》担当起了党和政府赋予省级党报的新闻使命, 将信心“化”作了一篇篇有形的文章呈现给广大读者, 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二、正视危机, 沉着应对, 找准报道重心
面对金融危机这样重大的经济事件, 地方媒体只要找好切入点, 深入挖掘新闻线索, 选取最佳角度, 一样在大经济课题新闻报道中有所作为。此间, 《黑龙江日报》从多个视角全方位、立体式地报道了金融危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许多专题报道引人共鸣和深思。
在金融危机中, 大学生就业是政府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2008年12月7日, 《黑龙江日报·新闻纵深》版独辟蹊径, 重磅推出《金融“寒冬”vs大学生就业:先就业再择业》的深度报道, 文章介绍了2009年, 我省大专以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的严峻就业形势, 并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功能, 引导大学生放下身段, 调整职场预期, 先找准位置就业, 而后再考虑择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这篇文章足以引起大学生及家长们斟酌和再三思考。
消费市场对金融危机颇为敏感。2009年1月8日, 《新闻纵深》版以大量的版面和篇幅报道了“金融危机引发新节俭主义”这一重大主题, 文章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地报道了金融危机催生的新节俭主义, 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脉搏。
就业、工业、房地产……这些都是金融危机与之密切相关的行业, 也是金融危机大背景下, 专家、学者、老百姓密切关注的领域。2009年1月22日及此后几天, 《黑龙江日报》相继推出有关“应对危机保增长、政府打出组合拳”特别报道, 包括就业篇、工业篇、房地产篇等, 气势恢宏, 大气磅礴。以就业篇为例, 文章从“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71.74万人”、“2009年目标:新增就业60万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的意见》等多个侧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促使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稳定就业局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再如房地产篇:“春天里, 房地产业再添‘一把柴”, 文章从2008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专家预测我省房地产市场不会大起大落、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省级政府负总责等多个角度报道了我省全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形势, 读后令人为之鼓舞和振奋。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 世界积极应对, 中国积极应对, 黑龙江省积极应对。
地方性新闻 篇8
1. 公共新闻的含义
与民生新闻相比, 公共新闻算是“弟弟”了, 在中国, 公共新闻是“泊来品”。经查资料了解: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 它被认为是美国媒体为改变当时民众普遍对政治丧失兴趣, 对媒体不信任、不关注, 媒体与大众疏离的情况而做的努力。公共新闻倡导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公共事务, 鼓励民众的广泛参与, 媒体搭建平台, 促成政府、媒体、公众的交流与沟通, 共同探寻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 这是在媒体领域内发起的一场民主化运动, 所以也有人把公共新闻称作是“高级民生新闻”。要改变“民众普遍对政治丧失兴趣, 对媒体不信任、不关注, 媒体与大众疏离的情况”, 公共新闻媒介必须要注重公共新闻的传播报道方式, 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公共新闻的使命。
2. 公共新闻对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意义
2.1 民生新闻要拓宽发展空间
理论界认为, 公共新闻的出现, 是对“社会责任理论”的补充和超越。它鼓励媒体以一系列实验性的新闻活动, 探索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全新角色的可能性和实际效果。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教授麦耶认为, 公共新闻要求报道向深度拓展, 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不能仅停滞在第一层面———事件的表象, 而要深入到第二层面———对事件内在因素和整体关系进行分析, 还要涉及第三层面———事件背后的社会体系, 即构成事件文本深层原因的探究。要触及第三层面, 无疑要付出高昂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社会调查成本。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问题会涌现出来。住房、就业、升学、看病、社保、交通、存款等等, 都可以从宏观政策中找到对应关系。因此, 公众希望媒体不仅要报道生活事件, 还要做出深度的挖掘和分析;公众不仅要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 还要知道新闻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解决方案。通过新闻传播这一平台, 培养老百姓的公共意识, 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民生新闻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2 民生新闻要增加高度和深度
与“民生新闻”不同, “公共新闻”是在国家公共意识日益强化的大背景下对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新的阐释和传播, 强调的是媒体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与介入, 意在通过媒体搭建的公共平台, 塑造公民意识以及公民的公共意识, 协调公共生活。在“民生新闻”已成为一种时髦的浪潮的今天, 多数新闻所关注的还只是平民生活的饥寒, 并未涉及到他们的人情冷暖。毋庸讳言, 多数“民生新闻”, 还局限在“让平民走进电视, 袒露心迹, 面对镜头, 直抒胸臆”的水平。在我看来, “民生新闻”不能让其讲述的“故事”停滞在“感人”的表面, 而要通过人情的冷暖来折射世态的炎凉, 并由此发掘社会根源, 动员各界人士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甚至改革方案。唯其如此, 方能使“民生新闻”由“诉之以事”至“动之以情”再达“晓之以理”, 从而吁求民间爱心与社会公正, 进而实现“由个人的体验与感悟启发群体的思考与反省”、“由媒体关注引发大众关怀”的人文理想。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民众必然要求参与政治的更多权利。因为, 政治与大众的生活休戚相关。
2.3 民生新闻应努力靠拢大众情怀
中国已经不像过去。或许在不久将来的某一天, 社会也会形成这样的秩序: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力, 每个人也都尊重别人的权力。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 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力。以前人们总爱说:真理只有一条。但遗憾的是, 在过去的社会条件下, 只有的“这一条”常常是官方说了算。而民生新闻则不然, 它对某项它所关注的事件绝不轻易定性, 在多数情况下, 它是用多数人的讨论来取代过去少数人的结论。于是一件事情便有了许多说法, 至于哪种说法更为客观全面, 让老百姓自己去判断。最近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策划操作的“感动我的人”大型媒体行动, 充分开掘民间资源, 广泛征集群众意见, 让每一个“你”推荐“感动我的人”, 强调的便是老百姓自己的价值判断。即便是对于事实的铺陈, 它也强调要通过许多人的描述, 而非像过去那样由某人代言。至于各人形成什么观点, 更是各人自己的事情, 绝不会像过去百姓们经常说的那样:政府的意愿便是我们的意愿。中国当下的种种迹象都在表明, 时代的发展已客观地赋予了“民生新闻”以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我曾设想, 方兴未艾的民生新闻能否成为民间百姓的喉舌。■
参考文献
[1]朱寿桐论电视民生新闻理论的可能性[J].中国电视, 2005 (12)
[2]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N].南方周末, 2004.11.4
地方性新闻 篇9
关键词:时政新闻,地方性电视台
一、政治性
无论是地方性电视台, 还是卫视等国家主流电视媒体, 时政新闻的政治性是第一位, 时政新闻的内容多是涉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 及政策落实情况等, 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福祉,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时政记者要时刻铭记在心。地方性电视台与卫视主流电视媒体比较, 二者在时政新闻的政治性宣传上都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 尤其是地方性电视台在时政新闻采编播上都有严格的规定, 但是地方性电视新闻媒体缺少对时政新闻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时政新闻深度报道类节目主要是卫视等主流媒体, 地方性电视台很难驾驭时政新闻的评论。
地方性电视台主要报道当地的时政新闻, 偶尔也会报道国内的重要新闻事件, 但是国际时政新闻报道较少, 一方面是缺少电视新闻编辑能力和驾驭能力, 另外, 国际时政新闻都比较敏感, 涉及问题比较多, 地方性电视台不具备国际视野和新闻判断能力, 相比较而言, 卫视等主流新闻媒体在国际时政新闻报道方面有声有色, 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闻记者站, 对重要时政新闻活动派出记者等, 强化了卫视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国际时政新闻的权威性。
二、语言运用
目前, 很多地方性电视台对时政新闻解读都采用了具有地方方言特色的语言, 这种方式让当地观众听起来更加亲切。地方性电视台时政新闻的语言是多样的, 很多主持人都运用活泼、生动、亲切的语言来播报新闻, 地方性电视台播出时政新闻都是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 而且, 地方性电视台受到新闻限制比较少, 当地电视台又不是一家, 为了争夺有限的电视时政新闻资源, 电视台都把自己的身份放低, 甘心做观众的传声筒、贴心人, 为了提高收视率, 地方性电视台大量启用具有创新能力的主持人, 这些主持人在语言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这些创新包括采用方言进行播报, 虽然国家对普通话的运用有明确的要求, 但是地方性电视台主持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在普通话与方言之间自由的发挥。同时, 在内容和形式上, 地方性电视台的创新也走在了卫视频道的前列, 地方性电视台要充分认识到比新闻的解读能力和采访能力, 肯定无法与卫视频道相比, 但是在灵活性上, 地方性电视台充分发挥了小台大效果的特色, 创新了很多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
卫视主流新闻媒体也逐渐认识到时政新闻虽然严肃, 但是过于严肃的新闻报道和主持人风格不利于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观众更喜欢有亲切感的电视新闻主持人, 尤其是卫视时政新闻深度报道类节目, 需要嘉宾参与新闻访谈, 主持人与嘉宾在运用普通话的前提下, 要尽力采用亲切的语调, 增加与观众的感情交流, 获得观众的认可。主流时政新闻节目与地方性电视台的时政新闻相比较而言, 在语言运用上拘谨些, 主要原因是卫视时政新闻节目观众多, 需要协调不同区域的审美特色, 这就要求卫视新闻节目采取普通话等严肃的新闻播报方式。
不可否认, 恰当地使用电视同期声及百姓面对面地交流、对话, 甚至包括记者在现场的评说讲述, 都能够有效的增加电视时政新闻的画面感、真实感, 这种鲜活性和生动性新闻报道让老百姓感到时政新闻不再是高高在上, 遥不可及, 而是生动活泼和贴近生活, 目前, 无论是地方性电视台还是卫视对时政新闻处理都采取了同期声, 增加了画面感和现场感, 电视新闻技术的发展克服了时政新闻报道的直播等技术, 让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获得巨大的发展。
随着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电视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播报窗口, 这个窗口要引起电视台的足够重视, 地方性电视台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发挥对新闻处理的短平快的同时, 也要充分发挥地方性电视台管制少、灵活度大的优势, 在网络新闻发达的今天, 利用诙谐的新闻调侃和解读, 提高了地方性电视台的新闻影响力。卫视等主流媒体的新闻频道也成立了网络电视新闻台, 在扩大影响, 提高新闻传播效率方面, 做出了尝试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廖秋红.新闻类期刊国庆专题策划述评[J].新闻记者.2009 (12) [1]廖秋红.新闻类期刊国庆专题策划述评[J].新闻记者.2009 (12)
[2]李荣, 曹侃.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大趋势——从陕西电视台屡获全国大奖谈起[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 (05) [2]李荣, 曹侃.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大趋势——从陕西电视台屡获全国大奖谈起[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 (05)
[3]陈俊宏.新闻宣传理论创新的典范——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J].新闻战线.2009 (06) [3]陈俊宏.新闻宣传理论创新的典范——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J].新闻战线.2009 (06)
[4]黄勇.凸显定位突出特色——《中国青年报》两会报道特色观察[J].中国记者.2009 (04) [4]黄勇.凸显定位突出特色——《中国青年报》两会报道特色观察[J].中国记者.2009 (04)
[5]陈曦.《人民日报·海外版》时政新闻中的国家政治形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0[5]陈曦.《人民日报·海外版》时政新闻中的国家政治形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0
[6]操慧, 李玮.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背景、现状与框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9 (10) [6]操慧, 李玮.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背景、现状与框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9 (10)
[7]张波.优化新闻表达:足、活、软、优[J].新闻记者.2009 (09) [7]张波.优化新闻表达:足、活、软、优[J].新闻记者.2009 (09)
[8]李茜.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8]李茜.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9]程凌哲.都市报时政新闻写作创新探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2[9]程凌哲.都市报时政新闻写作创新探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2
[10]何宏丽.红网时政新闻的互动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2[10]何宏丽.红网时政新闻的互动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2
[11]刘扬.时政新闻的经济视角初探[D].暨南大学2006[11]刘扬.时政新闻的经济视角初探[D].暨南大学2006
地方民生新闻主持对策刍议 篇10
时下,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理念已成为时代主题。地方民生新闻成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源于其反映了人民生计、关注普通百姓生活,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中国民众的利益诉求。然而, 地方民生新闻主持播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克服主持上一些弊端, 笔者针对地方民生新闻主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二、地方民生新闻主持存在的问题
1. 主持人角色缺乏定位, 个性不够鲜明
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民生节目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 其角色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受众心理需求。很多地方民生新闻主持人缺乏自身的角色定位, 大都模仿别人的节目构思、主持模式, 形成了省级的模仿中央的、地市级的参照省级的, 缺乏地方的个性风格, 造成了受众的视觉疲劳。而对于地方民生新闻来说, 主持人个性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他们在台上的语态、姿态要具有地方特色, 这些主持人的内在素养都是地方民生新闻较为缺乏的。一些民生新闻主持只是简单地对民生新闻内容进行播报, 而没有通过主持人解读和分析, 使得民生新闻主持较为呆板, 缺乏吸引力。甚至有些民生新闻过分迎合新闻的轰动效应, 片面追求收视率, 以俗为美, 以俗为容, 为低俗民生新闻的主持推波助澜。
2. 主持缺乏亲和力, 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够
民生新闻主持亲和力直接关系受众对媒介的认知和喜欢程度。而事实上, 很多地方民生新闻节目由于受地域文化、受众层次、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些节目的形式停留在报道当地的社会新闻、重点事件上, 而真正反映当地群众关注点和兴趣点等具有亲和力的民生新闻较少。如地方民生新闻报道政府的会议比较多, 很多新闻都要围着这些所谓的政府要员进行报道, 他们的“行踪”成了报道的主要线索, 会议成了地方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影响民生节目亲和力的发挥。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乏亲和力, 却忽视了主持人的点评和受众互动引导等环节, 使得节目内容平淡。没有起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民众情绪的效果。
3. 主持艺术有待提升, 品牌化战略亟待完善
民生新闻对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艺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地方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素质不高。一些主持人缺乏丰富的人生经历, 对社会、人生和文化的理解缺乏深度, 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 一些主持人热衷于迎合世俗社会中消极、颓废、庸俗文化, 缺乏文化批判和文化创新意识。地方民生新闻也缺乏长期规划, 一些民生新闻过于娱乐化, 节目形式单调雷同现象日益突出, 没有形成本土化特色品牌拓展, 民生新闻品牌化战略有待加强。
三、地方民生新闻主持对策
1. 准确定位, 突出个性化角色张力
民生节目深受受众喜爱的关键在于其平民化的视角。因此, 地方民生新闻主持人角色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 并充当评说的角色, 真正为百姓解忧排难。面对众多节目的竞争, 地方民生新闻应当突破简单地播报新闻的模式, 要充当地方百姓的“邻居”、“朋友”角色, 精心策划和定位, 用本土化的语言和受众拉家常来表述老百姓关心的事情, 用平等的视觉, 幽默化的语言风格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 真正实现地方媒介、个人和社会角色的三者统一, 让老百姓潜移默化地感受地方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价值取向、文化素养、舆论导向的个性化张力。如著名节目主持人元元就善于运用北京人特有的话语风格, 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在一期叫做《被告:打假队》的节目中让受众理解平常之事, 并指导他们如何面对和解决身边的事情, 赢得了受众的欢迎。
2. 提升亲和力, 积极互动, 注重人文关怀
地方民生新闻主持的亲和力来自于尊重受众, 紧紧抓住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 尊重他们的知情权、话语权, 和主持人一起在友好、平等的氛围中积极接收新闻信息, 实现主持人与观众的心灵对话, 最终达到认知共识、产生共鸣。一方面, 在地方民生新闻内容的编排上, 要善于在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受众, 克服传统的老套呆板的形式, 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受众关注的事实, 用轻松活泼的文字报道, 积极激发吸引受众认知兴趣。另一方面, 主持人要架好党和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给予受众更多话语权的同时, 让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 精心策划、提炼民生问题的本质, 形成舆论导向, 引导受众需求。民生新闻主持人要走出演播室, 创造更多和观众接触的机会, 可以通过策划社会活动和观众面对面交流, 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提高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
3. 加强主持人才培养, 不断完善品牌化战略
提高地方民生新闻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是人才, 要从如何提高民生新闻主持人主持艺术素养着手, 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不断培养创新地方本土文化人才, 吸纳精英人才, 提高主持人主持业务能力、理论水平、新闻价值判断能力, 培养一支精良成熟、训练有素的新闻队伍。还应该善于构建地方本土媒介文化品牌,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地域文化作为联结人们的纽带, 着力发展地方民生新闻的人际关系网络, 进而强化地域认同, 以特色塑造差异, 以差异拓展空间, 推出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的新闻节目, 不断完善品牌化战略, 形成地方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莉.电视播音与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新闻的贴近性 篇11
【关键词】地方党报 经济报道 贴近性
经济报道是党报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对报道内容常常是读者不满意、经济主管部门也不满意。常常被批评为:“百姓看不懂、业内不愿看”。综合起来看,问题是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经济报道做不好,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工作的综合性、专业性强,本身难写;二是地方党报采编队伍中拥有经济学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才少之又少;三是地方党报版面少,可用于经济报道的版面有限。所以,往往费了很大的劲,仍跳不出总结式、经验式、表象式报道,报道效果不佳。
解决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的问题,是党报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解决之道就是提高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做到在报道中看见鲜活的人、听到民众呼吸、感受到迫切改善民生的愿望。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民众,党报经济报道同样可以成为争夺“眼球”的亮点!
一、以百姓视角选取经济报道内容
很长一个时期,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缺乏人文关怀,其突出表现是要么出现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片面强化理性色彩;要么深入基层不够,抓不到鲜活的经济信息,报道领域狭窄,报道方式僵化。而事实上,人们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要作出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对传媒经济报道的需求十分迫切,希望通过报纸的经济报道增强决策理性,把握经济形势及发展机会。因而党报经济报道增强贴近性才能顺应读者需求。
党报经济报道要充分贴近百姓的生产生活。要走近市场,贴近市场,提炼出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读与报道。许多普通群众在市场上搜寻信息、捕捉信息,形成了巨大的信息需求缺口,党报不去填补和满足,就会坐失机遇。
2006年,金安区江淮分水岭果农油桃丰收,却卖不出去。《皖西日报》及时刊发《油桃多收三五斗、果农却添无尽愁》报道,引起市委领导重视,作出帮助果农销售的批示。报社在跟踪报道油桃销售进展的同时,组织记者分头采访部门领导、销售市场、学者专家、乡村干部、林果农户和市民,在促使油桃销售后,对农产品如何走向大市场,依靠什么走向市场等,发表各方意见。报社综合各方意见,发表评论,指出,农产品要依靠质量、品牌、包装等建立销售渠道和网络,同时要密切关注消费倾向,及时调整成熟时间或种植结构,提高储存技术,错开时间、空间销售。号召有关部门帮助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共同闯市场。这组报道受到了领导、部门、农民、消费者的好评,读者称“党报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这样贴近民生,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了“民之心声”。抓住民心就是最大的贴近,党报的人文关怀也就在这样贴近实际的报道中实现。
要抓住百姓热点问题。淠河为流经六安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从城市西部穿过,历史上曾是六安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促进了六安城区的形成、发展与繁荣。但是,随着淠史杭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六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的进一步改善以及老淠河水位的下降,淠河的交通运输功能逐步萎缩,淠河河床长年裸露,地下水位下降,冬季扬尘时有发生,城区部分河段因大量采砂凹凸不平,部分河岸垃圾遍地,甚至在河床上出现违法乱搭乱建,对城市的市容市貌以及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治理淠河成为六安百姓梦寐以求的愿望。在得知市委、市政府决定综合治理淠河后,《皖西日报》及子刊、网站在第一时间刊发消息,开辟专栏,追踪报道。还开设“我为淠河治理献一策”栏目,动员社会各界为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建言献策,引起社會热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既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与重大政策,又是涉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既抓住了民众关注的事情,也提供了解决的办法。这组报道击中了广大读者的心弦,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体现了浓烈的“贴近服务”意识。
要抓住与老百姓经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对该问题形成原因、产生影响、相关政策、各方观点等充分报道,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及各种方案后续走向。
关注民生就要从百姓视角关注人们生存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交通不畅、就业、环境污染、买房等。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问题,人们的理解与看法也相去甚远。报道时应紧扣读者生产、生活及心理变化,以百姓密切关注的信息去贴近读者。否则,漠视人在生存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漠视人的基本权利,党报经济报道便成了一堆冰冷的数据和空洞的描述,也就缺乏基本的人文化的关怀。
二、针对经济生活的需要提供信息
经济活动与经济政策,往往涉及到人们的具体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原则成为人们投资与消费的决策依据。没有人希望在自己买房的时候房价飞涨,而买了之后却出现暴跌,这就需要有“权威性信息”与“有用信息”来支撑自己事前的决策。因而,提供权威性与实用性信息是党报经济报道的新机遇与新思路。
其一,提供权威性信息。随着读者参与经济活动程度的加深,读者开始寻求党报经济报道的权威性。何谓权威性?不能简单理解为信息由权威机构发布,而是指发布的信息本身具有较高的质量——准确、可靠、安全,同时又能够使人们获得经济利益与经济保证,提升决策的有效性,增加决策的信心。例如有家报社受某利益团体所左右,在国家连续出台政策,遏制房价快速上涨时,却刊出当地房价还有上涨空间,还会继续上涨的文章,当即受到读者的讽议,报纸公信大受损伤,遭到读者鄙视。
其二,提供公平性信息。党报的权威性地位,决定了党报经济报道首先要体现一种公平。在市场条件下,对一方的公平可能是对另一方的损害,比如对本地企业的优惠可能是对外地企业的损害;反之,则会挫伤本地企业的积极性。党报作为最大多数人利益的代表,传播公平公正的信息尤为重要。呼吁公平、维护公平、支持和宣传公平竞争的经济政策及信息,读者就会产生权威性依赖。
其三,提供实用性信息。当前,受国际金融风波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很大困难,在外打工的农民部分回到家乡,他们急需就业信息、创业信息,来帮助解决他们就业问题。提供就业信息、介绍政府扶持政策、创业程序、容易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找谁解决等等,都是地方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皖西日报》策划专版,刊出各县区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典型人物。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巨大的国际国内市场,利益空间很大,但是普通读者并不知道利益在何处及怎样抓住机遇获取利益。如果记者编辑找不到相关的行业情况、产业动向与普通读者对WTO问题的潜在联系,那么关于WTO的经济报道就失去决策价值,对读者就缺乏实用性。因此,党报的经济报道应在理解读者的需求的前提下,以实用性去赢得读者、帮助读者、温暖读者。这样的经济报道定倍受欢迎。
三、报道既要见事也要见人
地方党报在经济报道中既要见经济又要见人。虽然经济规律具有普遍性,但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而且人的经济活动是千姿百态的。除了宏观分析、信息发布等报道类型外,经济报道一般是某个团体、个体在某时某地进行某项经济活动的新闻,当然要表现出“这一个”团体或个人的独特性,表现出其经济活动的独特性。
《楚天都市报》在引导全民创业时,关注和报道百姓的创业创富,开设“小老板”专栏,通过探寻开店者的足迹,挖掘他们身上积极向上、敢想敢干、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通过经济人物的经营理念、发家故事等给受众以启发,反映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往往胜过多篇只见物不见人、只讲道理不写形象的经济报道。舒城县三乐童车畅销全国、出口美洲、非洲、中东及东南亚国家,受国际经济下滑影响,外销订单锐减。但困难阻挡不住该企业前进的步伐。《皖西日报》及时报道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不断进步,研发新产品,同时,加快投入高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实现稳中有升。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鼓舞了逆境中的企业。
地方电视新闻的新方向 篇12
地方电视新闻对于当地政府和民生信息的报道有重要作用, 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 地方电视新闻大多是会议新闻。很多的市级、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大多是报道当地的会议, 节目的形式比较单调, 而且内容冗长, 不能调动观众的积极性。缺少一种新闻性和服务性的观念;第二, 由于地方的区域面积相对较小, 人口也相对较少, 因此, 地方电视的新闻业务开展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导致采访的对象和范围都缩小很多, 因此, 电视新闻的节目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三, 地方电视新闻所承受的舆论压力更大。由于地方电视新闻大多是处于基层与群众接触, 大多是与当地的政府等部门产生联系, 这种情况下, 新闻业务者所面临的压力更大, 有时候难以开展相应的工作;第四, 由于新闻行业是一种需要高投入、高技术、消耗较高、也需要高科技设备的工作, 而当前我国的电视新闻大多是国家财政拨款, 缺乏自主经营的理念, 在一些地方电视台, 缺少相应的激发力和竞争力, 有的员工甚至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对待新闻业务并不积极, 也不能挖掘到群众感兴趣的话题, 导致新闻节目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冲击。
综上所述, 我国地方电视新闻的发展, 虽然能发挥一定的传递信息的作用, 也能对当地的一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亟待解决。
2 地方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
当前的媒体行业竞争越来越大, 各地的电视新闻只有找到突破点, 才能使当地的新闻行业有发展的空间。而现在, 从“民生新闻”的角度出发去发展新闻业务, 成为很多地区新闻行业的一种选择。
电视新闻一般包括3个重要的方面:一是选题;二是报道视角;三是报道的形式。
新闻报道的选题是一档新闻节目质量好坏的一个关键, 因此, 抓住群众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极大地调动群众对电视节目的积极性。例如, 在新闻报道的选题方面, 可以将当地多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或者群众生活的新鲜事作为关注的焦点, 对于一些重大的事件可以进行现场的直播报道。在这个报道的过程中, 时效性就是电视新闻行业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了, 只有不断更新资讯信息, 才能给群众最新鲜的时事资料。
而在新闻报道的视角方面, 可以从群众的角度, 作为报道的出发点, 这对新闻的主持人说话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平民视角, 是现代地方电视新闻发展方向的一个概括, 指的是电视新闻在进行报道时, 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城市最基层的普通市民, 从这些最普通的人的切身利益出发, 从他们生活当中的一些细节着手, 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 听到群众自觉诉说的声音, 反映他们渴求的问题。比如, 主持人对群众生活细节的一种提醒和建议, 例如如何在公共场所防止偷窃;比如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一种关怀;比如对百姓权益的一种维护等, 都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去报道新闻。也更能贴近群众的生活, 受百姓的喜爱。
最后, 新闻报道形式也是影响新闻质量好坏的一个因素, 在开展新闻业务时, 可以利用热线电话、手机短信参与等形式, 加强电视节目的互动性, 让观众参与到新闻当中去, 畅所欲言。同时, 也可以做一些调查活动, 话题尽量与民生相关, 也可以融入一些时政的问题, 真正调动起观众的积极性, 才能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
对于地方电视台, 其新闻节目与国际化的电视频道相比而言, 不应该有太多表面的东西, 而应该做到“本土化”。对于“贵族化”的报道, 是不符合当地观众的需求的, 因此, 走“平民化”的路线, 从基层去寻找百姓最真实的事迹、倾听最真实的农民心声, 知道他们需要的东西, 喜欢的东西, 为群众服务, 走最基层的路线, 所产生的效率, 往往比报道表面上的事迹要高出许多倍。甚至是很多更高级别的电视新闻节目所不能比拟的。
另外, 将电视新闻与网络科技进行糅合运用, 也是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方向。从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上看, 现代的电视新闻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应用现代化的科技和网络技术。现代科技力量的发展推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 可以进行直播, 和一些报纸媒介、广播等形式相比, 电视的播放所含有的科技含量是比较高的。电视新闻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用声音、图像等手段, 把发生的事情生动地展现出来。再加上现在很多人对新闻的实时性要求也变得更高, 因此, 利用网络科技的力量进行电视新闻的报道, 显得尤其重要。
在国内, 一些规模较大的, 例如央视国际网站进行视频播放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但视频的传播还有很多障碍, 例如有带宽和网速等方面的阻碍, 导致播放的效果不够理想, 而地方电视新闻的效果则更差一些。现代社会里, 群众对网络的需求也逐渐增多, 许多群众可以从网络上看到想看的视频, 听到想要了解的新闻资讯, 而现代的网络资源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百姓生活的细节。因此, 加强电视新闻与网络科技的联合运用, 是现代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地方新闻中要加大应用的力度。
3 结论
电视新闻是一种主要的媒介形式, 它的存在, 可以让群众及时了解所发生的各种事件, 对群众生活而言, 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更接近百姓, 更接近基层, 因此, 这类新闻的报道对于百姓的生活影响更大。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地方电视台应该从新闻的选题、报道形式、技术等方面着手, 保证电视新闻更受群众喜爱。
参考文献
[1]徐丽.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展趋势探析[J].才智, 2011 (31) :178.
[2]陈博.“望闻问切”话民生[J].新闻传播, 2009 (7) :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