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血病

2024-06-06

治疗白血病(共12篇)

治疗白血病 篇1

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0万新发病例。近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很大程度获益于精心设计的综合治疗,新技术的开发,尤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长足进步,大大帮助了对危险性的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疾病的监测。此外,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机理、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另一方面,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日益受到重视,如用砒霜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方案已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为治疗白血病带来了新的希望。现总结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目前的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骨髓腔治疗、骨髓移植及免疫治疗等的进展。

关键词:白血病,治疗

白血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为417/10万,在肿瘤中居第七位,死亡率高。白血病仍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进展,部分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已明确,随着靶向治疗研究及临床新药应用的进展,已有部分白血病病人可以完全治愈。本文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genous leukemia,AML)治疗的一些进展作一简述。

1 化学治疗[1,2,3,4,5]

1.1 传统的化学治疗

AML早期治疗主要是化疗,其中化疗方案有DA、HA、COAP等。AML治疗分为4~5期,分为诱导缓解期和巩固治疗期,每期用药5~10天,间歇2~3周再使用,首选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有效,巩固治疗期可以继续用原方案,也可以用其他方案与首选方案交替使用。所用化疗药物药性较重,因此出现的副作用亦较大,每期化疗相隔4~5周,整个疗程需4~6个月。联合化疗治疗AML已有40余年的历史,完全缓解(CR)率约为60%~80%,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30%~40%。目前DA、HA方案仍然是治疗AML的重要方案。

1.2 含预激方案的化疗

1.2.1 治疗机制和方法

含预激方案的化疗方案为阿克拉霉素(ACR)、阿糖胞苷(Ara-c)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化疗前应用G-CSF,使处于G0期的白血病细胞动员至S期,提高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同时加速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的恢复。具体用法为ACR 7~14mg/(m2·d),静脉输注,第1~8天;Ara-c 10mg/(m2·12h),皮下注射,第1~14天;G-CSF 300μg/(m2·d),皮下注射,在第1次注射Ara-c之前给予,至最后1次注射Ara-c之前12h停用。如果白细胞计数>20×109/L,暂停用G-CSF而不停化疗,待白细胞计数回落后再用G-CSF。

1.2.2 化疗效果

文献报道含预激方案的化疗方案疗效为CR 43.3%,PR 23.3%,NR 33.3%,总有效率66.7%。

1.2.3 不良反应

在诱导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骨髓抑制,以血小板减少最多。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肺部感染、肛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均可以控制。其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较轻,主要有恶心、呕吐、乏力肌肉酸痛,患者均能耐受。无神经、肾和心脏毒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的肝功能异常,予保肝降酶治疗后可恢复正常。含预激方案的化疗疗效未增加,但毒副反应明显降低,适用于老年和白细胞减少患者。

2 靶向治疗[6,7]

2.1 概况

靶向治疗AML是近年热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我国血液学专家治疗AML的成功之作。常用靶向治疗AML药物有ATRA、三氧化二砷(亚砷酸,ATO)。

2.2 机制

ATRA治疗APL,开创了靶向治疗白血病的先河。ATRA治疗APL的靶点是15及17号染色体易位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蛋白。PML/RARA蛋白与核共抑制因子组蛋白-去乙酰基酶复合物协同抑制髓系分化基因的转录,PML/RARA还干扰PML的抑制肿瘤和诱导凋亡的功能,造成白血病细胞增生及寿命的延长,从而导致APL的发生和发展。ATO治疗APL的靶点也是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蛋白。目前ATRA加蒽环类为主的化疗是治疗初治AP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ATO是APL复发阶段的最佳治疗方法。

2.3 案例分析

文献报道应用ATO治疗的388例复发APL中,CR为74.13%,PR为10.14%,CR+PR为84.27%,预计10年无病生存率为69%。早期死亡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7%、10%。主要死亡原因是脑出血、DIC、脑梗塞。高白细胞综合征发生率为15%。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26%,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肾功能损害6%,心电图改变16%,精神症状7%。临床研究表明,ATO是治疗复发APL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并可治愈APL。

3 骨髓腔治疗AML[8,9,10]

3.1 骨髓腔化疗

3.1.1 机制

AML是发生在骨髓腔的克隆性疾病,病源在骨髓腔,从白血病骨髓形态看,急性白血病病源可能存在于骨髓腔的某一部位或全部骨髓腔,即局部病灶或弥漫病灶。病源在骨髓腔,化疗骨髓腔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源,靶点明确;骨髓腔存在骨髓-血屏障,静脉给药到达骨髓腔有效浓度不能保证,骨髓腔给药可以短时间、大剂量、高浓度直接作用于肿瘤源部位,不受骨髓-血屏障影响。

3.1.2 疗效及副反应

骨髓腔给药治疗AML有较高的缓解率。CR约为70%,总有效率约为85%。骨髓腔给药治疗AML的毒副反应有心脏毒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其中心脏毒性发生率约为15%, 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约为 25%,骨髓抑制发生率约为50%。骨髓腔给药治疗AML的毒副反应尤其心脏毒性、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静脉给药。

3.1.3 优点

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较小, 因而化疗导致感染机会减少;能经常观察骨髓增生情况;外周血药浓度低,心脏毒性、胃肠道反应明显减少;靶点作用明显;有资料显示骨髓腔给药,药物剂量可减少。

3.1.4 缺点

需要反复做骨穿,患者恐惧程度加大、增加骨髓腔感染机会、全身作用低、对骨髓外微病灶控制可能较差。

3.2 骨髓腔内骨髓移植(Intra-bone marrow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IBM-BMT)

3.2.1 机制

IBM-BMT促进造血恢复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IBM-BMT可使供者基质细胞能够在受者骨髓腔内有效地增殖、分化,供者基质细胞的植入为供者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了一个MHC相配的造血微环境;相对大量的造血干细胞积聚在骨髓腔中产生“大剂量效应”,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将BMCs直接注入到骨髓腔腔减少了造血干细胞在受体血液循环中的损耗。

3.2.2 方法

文献报道用鼠做IBM-BMT实验,将供鼠C57BL/6(H-2b)断椎处死后,常规制备骨髓细胞,RPMI 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9/ml待用。移植前5小时,受鼠接受60Co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总剂量8.5Gy。将骨髓细胞30μl经微量注射器直接注射到受鼠胫骨骨髓腔。在移植后每天早晨9时观察记录移植后小鼠的一般情况及体重:在移植后1、7和14天分别检测各组受鼠的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骨髓单个核细胞数(BMMNC);在移植后7、14天分别检测各组受鼠骨髓中的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

3.2.3 优点

简化了造血干细胞的归巢过程;避免了骨髓细胞在受者血液循环中的损耗;相对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增加了归巢的竞争性;没有GVHD发生;移植成功率高。

4 白血病免疫治疗[11,12]

4.1 免疫毒素(Immuntoxin,IT)

是用化学方法或基因工程方法将肿瘤选择性配体与经修饰的多肽毒素共价连接而成的抗肿瘤制剂。IT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或抗原相结合后内化,继而在胞内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4.2 常用的靶向载体

包括单克隆抗体如CD3、CD5、CD22等;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3(IL-3)、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短肽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常用的毒素有蓖麻毒素、假单胞菌外毒素、皂草素、白喉毒素等。

尽管IT治疗白血病还处于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初期研究阶段,还有待于大量临床试验研究做进一步的评价,但已显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毒素结构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深入研究,IT必定会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有效手段,是目前及将来血液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是治愈白血病的新希望。

5 骨髓移植[13,14,15,16]

5.1 概况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骨髓移植技术和方法成熟。骨髓移植分为自体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等。白血病患者化疗缓解后仍易复发,故骨髓移植是他们的主要希望。先用大剂量化疗或全身放疗将接受移植患者的不正常骨髓摧毁,再将捐赠者的健康骨髓注入患者静脉血管中。若移植成功,这些新骨髓会自行移到骨头内的海绵样组织中,并开始生产正常血细胞。

5.2 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于双侧髂后上棘穿刺,采集骨髓悬液总量约250~880ml,中位采集量为600ml,含单个核细胞数为(1.54~2.3)×108/kg,中位数1.94×108/kg,采集后4℃冰箱保存60小时。

5.3 预处理

方案1:HLA配型不合者可采用FBC方案,即氟达拉滨50mg/d×5,白消安4mg/(kg·d)×3,环磷酰胺50mg/kg×2,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s)5mg/(kg·d)×5。HLA配型全相合者采用减量BUCY方案,白消安4mg/(kg·d)×3,环磷酰胺50mg/kg×2。高危患者预处理方案可为FBC加Ara-c 3g/m2。方案2 :采集骨髓悬液后4小时开始预处理,方案为CBV,具体用药为:BCNU 300mg/m2,-56h;CTX 60mg/kg,-54h,-30h;VP-16 400mg/m2,-32h,-24h。同时大量补液6500~7500ml/d,预处理期间,格拉斯琼止吐,美司那保护泌尿系黏膜,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尿液pH值为7.5~8.0。

5.4 GVHD防治

GVHD防治主要有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商品名:骁悉)等。HLA配型不合者采用CsA+MMF+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CsA -7天开始,剂量为3mg/(kg·d),MMF 1~2g/d口服,0~+28天。出现急性GVHD时延长至100d,MTX+1天25mg,+3,+6,+11天各10mg。HLA配型全相合者采用CsA加短程MTX方法,CsA -1天开始,剂量为3mg/(kg·d),MTX用法不变。骨髓移植是目前及将来血液领域研究又一热点,是治愈白血病的新希望。

治疗白血病 篇2

我们的姐妹,是我们的同胞,她急需大家的鼎力援助,帮助她早日战胜困难,战胜病魔。在此,休宁县民政局向全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为病床上方翠丽的捐款,为她献出一份爱心!全社会各界人士,恳请积极响应倡议书的号召,行动起来!伸出您温暖的双手,奉献您无限的爱意,送去您有力的支持,以实际行动帮助方翠丽治好病,走出困境,共享幸福。您的爱心和真情,将如春风一般为她的生活送去一缕最温暖的阳光,将像星星之火点燃人们心中希望的曙光,将会带动更多有爱心的人们加入到捐款行动中来。

困难的家庭需要您的爱心,和谐的社会需要您的支持。伸出您的友爱之手,献出您的关爱之情。让春风吹绿大地,让爱心充满人间!

这次捐款统一由休宁县民政局接收,设立捐款专户,捐款将送到省立医院用于方翠丽治疗费。

白血病早识别早治疗 篇3

6种表现

白血病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但许多研究认为,病毒可能是其主要因素,遗传、放射化学物质等,与其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白血病类型复杂,一般根据病程急缓,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种。根据白血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又可分为急性淋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该病症状因类型不一,具体表现也就不一致,其早期的主要症状有以下6种:

◆ 感染发热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结果。易导致各种细菌、真菌感染,且较一般人易扩散和难治愈。其表现为咽炎、口腔炎、肺炎、蜂窝组织炎、肛周脓肿、肠炎、膀胱炎等。特别是肺炎和胃肠道感染,可致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体温超过38.5℃,是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

◆ 贫血约有60%以上的患者存在贫血。因患者血红蛋白减少,病人的首发症状就是贫血,且进行性加重,主要特征为皮肤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急、多汗等。

◆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此特征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最为常见。约有一半以上的白血病患者在颈、锁骨上窝、腹股沟等处,触摸到淋巴结肿大;腹部深触诊,可触及肿大的肝脾。当然,肝脾肿大不是白血病特有的,肝炎、肝脓肿、肝癌等,都可有肝肿大。溶血性贫血、伤寒等,可有脾肿大,应在充分检查后,与上述情况鉴别。

◆ 骨关节疼痛因白血细胞浸润,破坏骨皮质和骨膜所致。这一特征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而又以儿童白血病居多。胸骨压痛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关节疼痛局部常无红、肿、热现象。

出现以上症状后,患者及家属要引起注意,及早到医院诊断,以尽早治疗。

◆ 出血因血小板减少,白血细胞浸润小动脉、小静脉,使血管壁损伤,凝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患者的出血发生率可达67%~75%,常以皮肤淤点、淤斑、齿龈渗血、鼻出血最为多见。女性可有月经过多。部分病人还可发生内脏或组织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时,病人可有黑便或血便,泌尿系统出血时,尿液呈洗肉水样;视网膜出血时,病人视物不清,甚至失明;发生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常可突然死亡。

◆ 剧烈头痛因白血细胞在蛛网膜增生,蛛网膜下腔发生狭窄,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交通性脑积水所致。病人会出现剧烈的爆炸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3大手段

白血病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化疗、中药治疗三大手段。

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直受到配型和费用方面的制约,加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成熟,所以还难以大规模进入临床应用。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联合化疗。

西医化疗药物可以缓解病人症状,但副作用较多。如杀伤、抑制正常造血细胞,导致贫血、出血;抑制正常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合并感染;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厌食恶心、呕吐;还会影响心肝肾功能,化疗药物还可使第二肿瘤发生率增加。此外,化疗药物剂量再大,也不可能完全杀灭体内的白血细胞,而残留的白血细胞是疾病复发的根源。

中医治疗白血病,从清热解毒、补益肝肾、健髓生血入手,可促进造血机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所以,治疗中,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则可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的进展 篇4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个体化

过去40年里,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标准治疗方案没有明显变化。先以阿糖胞苷和蒽环类为主的联合诱导缓解, 后以阿糖胞苷为主的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SCT) 的巩固治疗[1]。不过, 仅有约40%~50%的年轻患者和10%~20%的老年患者被治愈[2]。随着细胞分子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AML分子生物学的逐渐重视, 致使人们不断确立新的异常分子标志物[3]。这些分子标志物在对疾病预后、治疗选择、微型病灶的监测起到重要作用。现将进入临床的有治疗意义的分子综述如下。

1 以突变基因为靶点治疗

1.1 III型受体型酪氨酸激酶 (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flt3) 突变

Flt3属III型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之一。FLT3基因位于染色体13q12, 含有24个外显子, 可编码993个氨基酸残基。糖基化Flt3相对分子质量约158-160Kda, 定位在细胞膜的表面;非糖化基Flt3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0-143kda, 位于细胞内部。Flt3由5个免疫球蛋白样胞外区、1个跨膜区、1个近膜结构 (juxtamembrane, JM) 、2个酪氨酸激酶催化域的胞内区 (TKD1/TKD2) 构成。在其与配体结合后激活Flt3分子, 导致STAT5, Ras, PI3激酶等下游信号路径的激活。Flt3在正常造血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发育起重要作用[4]。研究发现约30%的成人AML患者有Flt3突变, 并随年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突变的两种主要类型是在flt3分子近膜膜结合区域的内部串联复制突变 (ITD) (17%~34%) 和激活环的点突变 (7%) [5]。Flt3-itd的出现与高的复发率和差的总体生存率相关。与野生型Flt3患者相比, 使用常规的化疗方案, Flt3突变患者预后更差[6], 而选择性Ft3抑制剂治疗AML, 患者预后提高。当Flt3抑制剂和常规化疗联合治疗AML患者时, Flt3突变患者可从中获益。体外实验证明, 一些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flt3磷酸化过程。以单一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表明, 疾病缓解率低[7]。

Ac220 (quizatrinib) 是一种新的二代抑制Flt3活性的III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体外试验和临床试验中, 它都显示出抑制Flt3的活性[8]。在Ac220治疗76个复发或难治的老年AML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中[8], 接受Ac220患者外周血细胞数量降低, 部分患者获得完全缓解。10个患者 (13%) 获得缓解 (2个患者完全缓解, 6个患者外周血细胞数量没有全部恢复正常, 2个患者血小板数量没有完全恢复正常) , 13个患者 (17%) 部分缓解, 反应持续中位期为14周。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是QT间期延长、外周性水肿、味觉异常、恶心等不适。Ac220联合标准化疗方案的临床实验目前正在进行中。

Sorafenib (bay43-9006) 作为多靶点抑制剂, 靶向抑制B-ra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Flt3分子[9]。以Sorafenib治疗复发及耐药AML患者的2个I期临床试验中, 目的观察药物剂量和用药原则对患者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安全有效。常见的副作用是虚弱 (16%) 和低钾血症 (13%) 。一项随机的I期临床试验, sorafenib持续或间歇性口服治疗复发或难治性AML (n=38) , 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 n=54) [10], 有flt3-itd突变的患者大部分完全缓解。人们也研究sorafenib用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前或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疗效。2个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口服sorafenib诱导缓解后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存活216d;2个患者在干细胞移植后口服sorafenib治疗, 存活期221d[11]。sorafenib联合柔红酶素和阿糖胞苷治疗新诊断的年青AML患者的临床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12]。这51个患者中, 38 (75%) 个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包括:12/13 (92%) 为flt3-itd, 2/2 (100%) 为flt3-TKD突变, 和24/36 (66%) 野生型flt3。Flt3突变和野生型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目前, sorafenib正联合阿糖胞苷和粒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和其他的药物的治疗AML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但结果表明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差异。

1.2 Ras

Ras基因在人类许多肿瘤增殖方面起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 由于胞外生长因子结合到膜受体, 信号路径激活, 导致三磷酸鸟苷结合蛋白Ras激活。Ras通过结构的改变, 激活下游蛋白RAF, 通过它磷酸化MEK, 活化的MEK磷酸化MAP激酶残基:ERK1和ERK2。活化的ERK同二聚化并转移到细胞核中, 涉及到细胞的增殖、细胞核内物质的转移、DNA的修复、核小体的装配、mRNA的加工等[14]。突变的致癌形式的Ras占约30%的AML和ALL[15]。由于MEK在ERK路径的重要作用, MEK认为是重要的治疗靶点。

GSK1120212为一种口服选择抑制MEK1/MEK2激活和酶活性的抑制剂[16,17]。到目前为止, GSK1120212已经治疗约300份各种难治性肿瘤。确立适当剂量和使用原则治疗aml和其他血液肿瘤的试验正在进行。

MSC1936369b是一种潜在选择性抑制MEK抑制剂。体外实验已经证明了其抗肿瘤增殖活性。动物模型已经证明其抗白血病和骨髓肿瘤效应。一项用MSC1936369b治疗复发及难治AML患者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1.3 JAKS

JAKS蛋白家族由四种胞浆酪氨酸激酶 (JAK1, JAK2, JAK3, TY2) 构成, 并在造血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相关的受体的激活, JAK2磷酸化胞浆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 (STAT5) , 导致靶基因表达的改变。异常激活的JAKS与恶性细胞增殖和费城染色体阴性髓细胞增殖性疾病的预后相关[18]。虽然AML患者中JAK2突变罕见, STAT3和或STAT5在大多数AML患者呈激活状态[19]。这可能发生在通过协同刺激分子突变的情况下。已经有研究表明在没有flt3配体结合flt3的情况下, flt3突变分子自身也能持续激活受体, 导致下游信号的激活, 包括:JAK/STAT5。因此, JAK/STAT5抑制剂起到重要的作用。

Ruxolitinib (incbo18424) 是一种JAK2抑制剂, 已经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广泛研究。在一项ruxolitinib用于治疗难治或复发白血病患者的二期临床研究中, 9个初诊AML, 3个继发性AML, 2个ALL, 1个骨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 , 1个CML, 2个CMML。有JAK2617F突变、JAK2突变患者, 其骨髓肿瘤细胞株显著降低到小于5%[20]。

其他作用于JAK2路径的药物有AZ960 (选择性对JAK2激酶竞争性抑制剂) 、KILL502 (一种新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CYT387、SAR302503、SB1518 (新的JAK2-flt3抑制剂) 。这些药物目前正用于临床试验中。

2 以CD33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

吉姆单抗奥佐米星 (Gemtuzumab Ozogamicin, GO) 是一种含有与刺孢霉素连接的重组人CD33抗体导向抗肿瘤药物。其诱导含有CD33原始细胞凋亡。目前已被美国FDA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批准上市, 主要用于治疗年龄>60岁的第1次复发的AML患者。不过, 临床中出现的肝脏和血液学毒性限制了它的运用。用GO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或巩固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尽管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和临床反应率获益, 但药物毒性发生率增加和总体生存率没有影响[21]。2010年, 辉瑞自愿撤回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药物mylotarg, 因为经过验证性试验未能证实最初支持快速批准的疗效。无修饰的CD33单克隆抗体也在AML患者中研究, 一项立妥株单抗治疗AML的III期临床试验表明单一的药物的活性受到限制。不过, 其他以CD33单克隆抗体治疗高危组AML疗效正在评估。

3 以CXCR4为靶点的治疗

CXC趋化因子4型受体 (CXCR4) , 通过其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 在白血病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CXCR4常常表达在AML患者髓细胞表面, 回顾性研究表明其表达增加, 患者生存率差。一种抑制cxcr4的药物普乐沙福 (pleriafor) 常用于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把细胞株从骨髓龛中动员到外周血过程中带来的细胞毒性的作用临床上很重视。联合常规化疗药物诱导治疗的安全系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22]。一种以CXCR4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 (BMS-936564/MDX-1338) 目前用于临床试验, 联合常规化药物治疗复发及耐药aml患者的临床实验也在研究中。

4 以甲基化作用为治疗靶点

DNA胞嘧啶甲基化是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 正常DNA甲基化成为肿瘤的一个重要特点。基因组甲基化微阵分析描述了AML各组, 预测化疗后总体生存率[23]。甲基化的状态成为AML重要的发病机制, 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靶点。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地西它滨 (decctitabine) 和氮杂胞苷 (azacitidine) 都能在低剂量抑制DNA甲基化转移酶, 并广泛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虽以单一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欠佳, 但在部分aml患者中仍有效, 在III期临床试验中结果表明该药可提高生存率[24]。

5 AML的免疫治疗

Aml患者一些抗原的确定可能提供免疫治疗AMLl的方案, 预防疾病复发。WT1 (wilms肿瘤抗原) 常在aml患者中过表达。Wt1突变发生在约10%的正常体核型患者[25]。早期报道的以抗wt1的免疫的治疗的方案结果很好。目前正在进行临床III期实验[26]。

6 总结

白血病宣传 篇5

——为疾病中的连泽铭捐款的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您们好!

拥有健康和快乐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当我们和朋友高歌、放声欢笑的时候;当我们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时候;当我们努力学习,畅想人生理想的时候,在我们的身边却有这样一位同学正在遭受着病魔的折磨!无情的白血病给这个本来就较贫困的人带来了更大的不幸。晓升中学初三学生连泽铭同学正在用自己的生命与病魔进行着生与死的搏斗。

2014年2月29日,学校被通知连泽铭同学在医生诊断结果中他得了令人闻之惊悚的白血病(俗称血癌)。目前,他在医院接受检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经济方面家人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而他家庭经济却并不宽裕。虽然父母亲都在厂里工作,但要抚养多个孩子,这无疑是对收入一般的他们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

为了挽救他的生命,挽回对生活的热忱,家人纷纷四处筹款,现在是濒临危及,希望从我们晓升中学这个大家庭得到一点帮助和希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希望全体晓升中学师生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奉献出你们关爱的真心,去成全一份勇敢的坚持,传递一份生命的热度。让生命受到威胁的连泽铭同学感受我们的温暖,给他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撑!

也许您与他素不相识,但爱心与真诚是没有界限的!希望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位同学与病魔抗争吧!也许这些捐款对您而言是一笔小小的支出,但是这些积少成多的爱心,就能换回他同您一样的灿烂笑容,换回他同您一样健康的身体,换回他宝贵的生命啊!他渴望找回以往阳光的笑容,健康的身体,祈望同您一样接受未来生命中的挑战和收获。相信您一定会伸出同情、友爱的手,扶一把躺在病床上的他。

让我们用博爱的胸怀铸就世间真情,用奉献的行动拯救年轻的生命!或许我们的爱心只是爱的江河中那小小的一滴,但我们相信大家无名的关心、友爱的胸怀定能帮助连泽铭和他的家庭战胜眼前的困难!

老师们、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为我们身边的“希望工程”,尽您一份力量,献您一份爱心!圆一个学生的求学梦,聚你我点滴温情,燃学子希望之光!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让他感受到晓升中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每一份支持,也许就能让他的生命得到延续。每一份关爱,也许就能让他的信心得到倍增。也许一个人的捐款有限,但涓涓细水可以汇成大海。

期待您的参与,对您的关爱我们表示最真挚的敬意!

上缴时间:初中部各团支书请于第五周周四上缴爱心款项

高中部各团支书请于第五周周五上缴爱心款项

上缴地点:学校一楼团委会

晓升中学团委学生会

慢性白血病52例临床治疗体会 篇6

关键词:慢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方法【中图分类号】R5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62-02

慢性白血病多见于成年人,国内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简称慢粒白血病多见,发病率仅次于急粒和急淋,居第三位。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缺乏、腹部胀满、盗汗和体重降低。患者白细胞过高时可发生头晕、呼吸困难、出血或栓塞等白细胞瘀滞症状。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慢性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52例慢性白血病患者均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2岁。诊断标准: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早期无症状,部分患者在体检中发现脾大、白细胞增高、贫血,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免疫学、骨髓象和pH染色体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期33例,加速期3例,急变期6例。40例体温37.8℃~40℃,贫血32例血红蛋白44~132g/L,脾大30例病人,肝脏肋下<3cm者20例,胸骨压痛者20例;淋巴结肿大者10例。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有条件者宜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以尽快减轻肿瘤负荷。无条件的单位可用羟基脲,4~6 g/d,通常3天左右白细胞开始下降,由于白细胞明显升高,通常伴有高尿酸血症,并用别嘌呤醇每日3次,每次0.1 g,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同时碱化尿液,适当水化。保证每日尿量>2000ml。

1.2.2化学治疗:白消安为首选药物,缓解率在95%以上。每日4~6 mg,分次口服。2~3周左右白细胞下降,脾缩小,可以适当逐渐减量,待白细胞稳定在(7~10)×109/L再以小剂量维持,一般每1~3天口服2mg,连续数月。羟基脲(HU)用药后能迅速降低白细胞,但停药后迅即回升,须经常维持治疗。开始每日1.5~3.0 g,分次口服。同时加用别嘌呤醇口服0.1 g,每日3次。以防止细胞过多过快的破坏而引起尿酸肾病。当白细胞降至(10~20)×109/L时减少剂量,一般维持剂量为每日0.5~1.0 g。白消安无效时使用二溴甘露醇(DBM),每日0.25~0.5 g,口服。当白细胞降至(10~20)×109/L时减量,以后用小剂量维持。

1.2.3干扰素α治疗CML 剂量为300万~500万U/(m2·d),连续1~2年以上。

1.2.4IM治疗:CML-CP的标准常规剂量为400mg/d。加速期(AP)和急变期 (BP)为600mg/d,疗效欠佳或失效时可调整剂量至600~800mg/d,最高剂量为 1000mg/d。用量<300mg/d时,疗效明显减弱,而>1000mg/d时,不良反应明显增加或不能耐受。

2结果

近年对慢粒治疗已进入强烈联合化疗阶段,目的是减少或消灭Ph克隆,以延缓急变的发生,延长生存期。如用COAP方案,可使中数生存期延长到55~65个月。也有用α干扰素注射或白细胞除去术等治疗方法,适时进行骨髓移植可望获得长期生存或治愈。经治疗52例患者,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21例,总有效率93%。

3讨论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以粒系增生为主,可伴有红系和巨核系增生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为最常见的骨髓增生性疾患。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年以上居多。男性稍多于女性。本病是首次被证实具有特殊的、获得性染色体异常的肿瘤性疾病[2]。绝大多数患者以慢性期起病,常无症状或因偶然体检发现白细胞增高或左上腹包块而查出本病。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缺乏、腹部胀满、盗汗和体重降低。患者白细胞过高时可发生头晕、呼吸困难、出血或栓塞等白细胞瘀滞症状。常见脾大,甚至为巨脾。约经3~4年,半数患者由慢性期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小部分患者也可直接以加速期或急变期起病,表现为发热、骨痛、髓外浸润、贫血或出血等酷似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加速期患者经有效治疗有半数可能回到慢性期,但缓解期多不持久。急变以急髓变居多,少数为急淋变。一旦进入急变期,药物疗效不足30%,生存期常短于半年。血常规中,白细胞增高,分类中可见粒系各阶段不成熟细胞,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3]。血小板正常或增高,血红蛋白正常或轻度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尿中尿酸水平增加。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三系均增生以粒系为主,粒系以中、晚幼粒和杆状粒细胞最为突出,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易见。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降低或缺乏。组织病理学(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容量显著增加,多数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化,网硬蛋白染色阳性,常伴有巨核细胞增加。

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篇7

1 老年AML的诱导缓解治疗

虽然标准化疗方案即标准剂量的Ara-C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AML可使患者的CR率达35%~60%, 但由于老年AML患者的年龄、PS、各脏器功能的下降及伴发其它疾病等因素, 使得老年AML患者采用标准化疗的疗效较差而且早期死亡率较高。然而, 在2013年ASH会议上, Takahashi等[8]采用氟达拉滨联合Ara-C作为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AML (CBF-AML) 患者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及低治疗相关死亡率。总体治疗反应率 (ORR) 为98%, 其中30例 (88%) 达CR, 3例达血小板没有恢复正常的CR。在治疗的第4、8周时分别出现第1例、第2例患者死亡。最终6例患者出现疾病复发, 1例在CR期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总生存期 (OS) 为47.9月;中位无疾病复发生存期 (RFS) 为47.4月;1年、2年的RFS率分别为73%和63%。研究表明在老年CBF-AML患者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中撤除蒽环类药物时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对PS≤2, 脏器功能轻度受损而且又不能接受强烈化疗的老年AML患者选择减低剂量Ara-C的联合方案治疗也可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例如, Minauchi等[9]利用阿克拉霉素联合减低剂量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即CAG方案治疗复治或不能耐受强烈化疗的老年AML或MDS患者。总体治疗反应率为58.1%, 其中AML患者的CR率达50%, MDS患者的CR率为34.8%。另外, Visani等[10]在年会上报道了一项Ⅱ期试验研究即减低剂量的雷利度胺联合减低剂量的Ara-C治疗45例年龄≥70岁 (中位年龄76岁) 的老年AML患者。结果显示, 在诱导治疗期间的死亡率为17% (8例发生在第1个治疗周期) ;在可评估的患者中, 总CR率为43%, 出现治疗反应的16例中, 9例在中位随访时间12月时仍处于CR状态。

总之, 对于一般状态、脏器功能良好的老年AML患者, 力争达到CR, 改善生存, 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疗或强烈化疗;而对于PS≤2, 脏器功能轻度受损, 不能接受强烈化疗的老年AML患者, 应选择减低剂量的化疗。

2 老年AML的缓解后治疗

众所周知, CR后进行巩固治疗可进一步去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一般而言, 老年AML患者巩固治疗的药物以Ara-C为主。年轻的AML患者采用大剂量Ara-C进行巩固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期。如果老年AML患者同样也采用大剂量Ara-C进行巩固治疗, 不但不能延长生存期, 还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Niederwieser等[11]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在巩固治疗期间增加Ara-C的剂量也不会延长年龄>60岁AML患者的总生存期或减少疾病的复发率。而巩固治疗的次数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相关。

多项研究比较了≥2种不同药物用于老年AML患者的巩固治疗方案, 结果显示药物的毒性明显增加, 而总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因此, 对于化疗后恢复较快且体力状况良好的老年AML患者, 可以采用1或2个周期的常规或中等剂量的Ara-C或与蒽环类合用的巩固治疗。在巩固治疗后是否需要进行维持治疗,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指南推荐, 但对于不适合进行强烈巩固治疗的AML患者进行维持治疗可能是合适的。

3 老年AML患者的强烈及挽救治疗

虽然强烈化疗可延长老年AML患者的总生存期 (OS) , 但老年AML患者对强烈化疗的耐受性较差。Montesinos等[12]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强烈及半强烈化疗对老年AML患者的影响。试验分2组即LMA2007/2+5组:去甲氧基柔红霉素12 mg/m2, 第1~2天;Ara-C 200mg/m2, IV, 第1~5天;之后, Ara-C100 mg/m2, IV, 第1~5天, 治疗2个周期;LMA2011/FLUGA组:氟达拉滨40 mg/m2, 口服, 第1~4天;AraC 75 mg/m2, 皮下注射, 第1~4天, 共3个周期;之后, 小剂量的氟达拉滨及Ara-C进行维持治疗。2组除了年龄外, 其他如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LMA2011/FLUGA组和LMA2007/2+5组的CR率分别为51%和37% (P=0.13) ;CR+部分缓解 (PR) 率分别为69%和47% (P=0.01) ;死亡率分别为10%和24% (P=0.03) ;LMA2011/FLUGA组的6月及1年的OS率分别为57%和40%;而LMA2007/2+5组的分别为48%和24% (P=0.03) 。总之, 与强烈化疗相比, 减低剂量的半强烈化疗也可提高及延长老年AML患者的治疗反应率及总生存率。

由于老年AML患者的OS短、CR率低及治疗相关毒性反应大, 大部分患者即使达到了CR但最终不可避免地出现疾病的复发或耐药。在2013年美国血液学年会上, Ahmed等[13]采用大剂量Ara-C, 米托蒽醌及左旋门冬酰胺酶 (HAMA) 挽救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老年AML患者的一项回顾性研究, 老年AML患者的CR率为37%, 中位生存期为1年;3%的患者在复发后的24月仍存活。

由于目前各项试验的数据差异较大, 未能获得可靠的数据比较。但血液学推荐指南认为, 与强烈化疗的诱导治疗相比, 低剂量化疗、对症治疗或姑息治疗也可获得较高的反应率及生存率。

4 治疗老年AML的新药物

4.1 去甲基化药物

地西他滨是一种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AML是一种克隆性血液疾病, 大量的未成熟的白血病细胞聚集于骨髓中。原始的AML白血病干细胞对常规化疗易产生耐药且易引起疾病的复发。临床前期研究表明地西他滨对这种AML白血病干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而且患者对其耐受性较好, 约20%AML患者对其治疗出现反应。Santos等[14]在体外试验中观察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JAK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老年AML患者的原始AMLCD34+细胞的影响。与地西他滨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药相比, 地西他滨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明显抑制原始AML CD34+细胞的增长但不能促进其凋亡, 而且呈剂量递增关系。另外, 有研究表明地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AML患者可获得40%~50%的CR。Roboz等[15]采用地西他滨联合普乐沙福治疗初治的老年AML患者, 69例患者每个月重复使用地西他滨20 mg/m2, 第1~10天并剂量递增使用普乐沙福320~810μg/kg, 第1~5天, 结果显示总体治疗反应率为43%;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4.5月;曾经接受HMA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初治患者 (2.5月比12.6月) 。ORR或OS与普乐沙福的剂量或分组无明显相关。地西他滨的安全性较好, 贫血及感染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地西他滨及联合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反应率, 但与常规化疗方案相比, 地西他滨不能明显延长老年AML患者的总生存期, 所以有待于进一步进行大量的前瞻性研究[16]。

阿扎胞苷也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 Gr9vdal等[17]报道24例MDS或AML患者在采用以Ara-C为基础的诱导方案治疗达CR后再用阿扎胞苷进行维持治疗。结果发现, 中位CR持续时间为13.5月, 而且阿扎胞苷治疗组的中位OS为20月。另外, Oliva等[18]一项Ⅲ期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患者达CR后采用阿扎胞苷与支持疗法进行维持治疗的疗效比较。支持治疗组的5例患者出现疾病复发而阿扎胞苷组只有2例;阿扎胞苷组的DFS也较支持治疗组延长;阿扎胞苷组出现2例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等3~4级不良反应而支持治疗组仅出现1例。总之, 达CR后采用阿扎胞苷进行维持治疗的耐受性较好, 可延长生存期。

SGI-110属于第2代去甲基化药物, 是地西他滨及脱氧鸟苷组成的二核苷酸。SGI-110皮下注射的时间比地西他滨IV注射时间长。在2013年美国血液学年会上, Kantarjian等[19]报道了采用皮下注射SGI-110治疗难治/复发性或初治的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结果。使用不同剂量患者达CR的例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出现≥3级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等。使用90 mg/m2QD×5剂量的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频率大于使用60 mg/m2QD×5剂量的患者。总之, SGI-110是一种新型的去甲基化药物, 药物的耐受性较好, 有待于进行SGI-110治疗AML的Ⅲ期试验。

4.2 核苷类似物

克罗拉滨 (clofarabine) 是一种新型的核苷类似物, 其功能为抑制核苷酸还原酶及DNA聚合酶的活性并且破坏细胞的线粒体从而促进细胞凋亡[20]。有报道克罗拉滨单药或联合Ara-C治疗老年AML患者获得疗效优于常规化疗方案而且治疗反应率高[21]。另外, Nazha等[22]也采用克罗拉滨联合小剂量Ara-C诱导缓解治疗老年AML患者, 获得了类似疗效, ORR达73%。总之, 克罗拉滨治疗老年AML患者有效, 耐受性较好, 不良反应低。

4.3 其他新药

托舍多特 (tosedostat) 是一种新型的金属酶抑制剂, 对多种肿瘤如AML均有抗肿瘤的活性。Ⅰ/Ⅱ期试验研究表明托舍多特的安全性较好, 治疗有效。Mawad等[23]采用托舍多特联合Ara-C或地西他滨治疗26例初治的老年AML或高危MDS患者。在这项随机开放式的试验中, 患者分别接受以下治疗:托舍多特120mg, 口服, 1次/d, 第1~21天;AraC 1 g/m2, Ⅳ, 1次/d, 第1~5天或地西他滨20 mg/m2, Ⅳ, 1次/d, 每35天为1个治疗周期。结果显示, CR及血液系统未恢复正常的CR达54%, 而且未发生3~4级的非血液学毒性反应。

蓓萨罗丁 (bexarotene) 是一种激活维甲酸X受体 (RXR) 的化合物, 可与维A酸 (RAR) 、维生素D、甲状腺素及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 (PPAR) 等多种受体形成异二聚体。这些受体一旦被激活可控制细胞基因的表达从而控制细胞分化与增生。由于多项研究表明蓓萨罗丁与地西他滨单药治疗AML患者有效, 而且2者发挥作用的机制完全不相同。因此, Welch等[24]进行蓓萨罗丁联合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或复发的AML患者的I期剂量递增试验。结果显示, ORR达22%, 其中1例达血细胞未恢复正常的CR, 3例PR, 6例疾病稳定。

米哚妥林 (midostaurin) 是多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可作用于FLT3, 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受体β, 野生型及突变型KIT。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米哚妥林可用于急性白血病及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在2013年美国血液学ASH会议上, Strati等[25]报道了米哚妥林联合5-氮杂胞苷治疗老年AML及MDS患者的一项Ⅰ/Ⅱ期试验的早期结果。结果显示, 11例患者达CR (25%) , 9例达血小板未恢复正常的CR。在中位治疗13周时5例达CR的患者出现疾病复发。3~4级血液学毒性反应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 贫血及血小板减少;3~4级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表现为感染, 低钾血症, 低钠血症, 恶心, 呕吐等。总之, 米哚妥林联合5-氮杂胞苷的方案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

5 总结与展望

治疗白血病 篇8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氟达拉滨,环磷酰胺

随着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病理改变的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 有学者将氟达拉滨用于CLL的治疗, 取得了比传统药物更高的缓解率[1]。笔者采用氟达拉滨联用环磷酰胺 (CTX) 对40例CLL进行了治疗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 男28例、女12例, 年龄44~71岁, 均根据临床表现、血常规、肝肾功能、骨髓穿刺、骨髓活检、骨髓图片组化染色等检查结果, 按照《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 (第3版) [2]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在确诊后采用FC方案化疗, 氟达拉滨50mg/d, 第1~3天或第1~5天;CTX 0.2g/d, 第1~3天, 28~30d为1周期。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时酌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小板<20×109/L时输注单采血小板, 血红蛋白<60g/L时输注全浆血, 并酌情使用抗生素、止吐剂。

1.3 疗效评价

按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第3版) 国内标准评判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无效 (NR) 。不良反应根据WH 0抗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即中性粒细胞下降至≥2.0×109/L为O级; (1.5~1.9) ×109/L为I级; (1.0~1.4) ×109/L为II级; (0.5~0.9) ×109/L为Ⅲ级;<0.5×109/L为Ⅳ级。血小板计数降至 (75~99) ×109/L为I级; (50~74) ×109/L为II级; (25~49) ×109/L为Ⅲ级;<25×109/L为IV级。

2 结果

本组完全缓解 (CR) 21例, 部分缓解 (PR) 5例, 总有效率65%。完成1个疗程化疗者28例, 2个疗程7例, 3个疗程4例, 4个疗程1例。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63.18±88.35) ×109/L, 治疗后为 (7.31±19.79) ×109/L, 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治疗期间, 9例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 4例为0~Ⅰ级, 5例为Ⅱ~Ⅲ级, 这5例均在化疗中或化疗后出现感染, 伴发热 (体温37.8℃~39℃) 。4例出现血小板0~Ⅰ级减少;1例出现血小板Ⅳ级减少, 患者出现皮肤淤点、牙龈出血;4例出现恶心、呕吐;以上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均治愈或缓解。

3 讨论

氟达拉滨属抗病毒药阿糖腺苷的氟化核苷酸类似物, 可相对地抵抗腺嘌呤脱氨基酶的脱氨基作用, 在体内被快速地去磷酸化成为2F-ara-A。可以被细胞摄取, 然后被细胞内的脱氧胞苷激酶磷酸化后成为有活性的三磷酸盐2F-ara-ATP, 该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抑制核糖核酸还原酶、DNA聚合酶、DNA引物酶和DNA连接酶的活性, 从而阻止DNA合成。此外还可以部分抑制RNA聚合酶Ⅱ的活性从而减少蛋白的合成。笔者采用氟达拉滨联用环磷酰胺对40例CLL进行了治疗分析。结果表明, 本组完全缓解 (CR) 21例, 部分缓解 (PR) 5例, 总有效率65%。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63.18±88.35) ×109/L, 治疗后为 (7.31±19.79) ×109/L, 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治疗期间, 5例出现感染并伴发热, 1例出现皮肤淤点、牙龈出血, 4例出现恶心、呕吐, 经相处理后均得到治愈或缓解。

总之, 氟达拉滨联用环磷酰胺近期疗效好, 不良反应轻, 可作为成人CLL的一线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Leporrier M, Chevret S, Cazin B, et 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fludarabine, CAP, and ChOP in 938 previously untreated stage Band C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patients.Blood, 2001, 98:2319.

治疗白血病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0例CLL患者均为2001年7月至2007年7月在我科确诊的病例, 均符合参考文献[1]的诊断标准。男26例, 女4例, 年龄48~73岁, 中位年龄59岁。按Rai分期标准[1]:Ⅱ期8例, Ⅲ期2例, Ⅳ期5例。

1.2 方法

30例患者均为单药使用氟达拉滨治疗, 静脉滴注50 mg/d, 1~5 d 22例, 或50 mg/d, 1~3 d 8例, 4~6周重复。化疗前均使用中枢性止吐药盐酸恩丹西酮, 同时保护肝功能, 并水化和碱化尿液。本组使用氟达拉滨2个疗程2例, 3个疗程2例, 4个疗程6例, 5个疗程2例, 6个疗程18例, 平均5个疗程。

2结果

2.1 疗效

本组20例 (66.7%) 患者达CR, 其中1个疗程达CR 10例, 为П期患者;2个疗程达CR 10例, 其中Ⅱ期患者4例, Ⅲ期患者4例, IV期患者2例。8例 (26.7%) 患者达PR, 用2~3个疗程, 均为IV期患者。2例 (6.7%) 患者NR, 为П期患者, 该患者单药使用氟达拉滨化疗2个疗程后外周血和骨髓象淋巴细胞比例没有减低, 巨脾未缩小, 后因经济原因未再用该方案。总有效 (CR+PR) 率为93.3%。取得CR的20例患者随访观察时间最短者为6个月, 最长达4年1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20例患者目前仍处于CR期, 平均缓解持续时间为21.5个月。

2.2 不良反应

首先, 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感染。10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3例为0~I级;4例为П~Ⅲ级, 这4例患者均在化疗后出现肺部感染, 伴发热 (体温38℃~39℃ ) , 其中2例发生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 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彻底治愈。

其次, 血小板减少。8例出现血小板0~I级减少, 6例П级减少, 2例Ⅲ级减少, 2例Ⅳ级减少。血小板Ⅳ级减少的患者在第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半个月最低减至20 x109/L, 伴鼻出血和皮肤瘀点, 给予静脉滴注内种球蛋白和输注单采血小板等支持治疗后, 血小板升高并维持在 (50~70) 109/L。其他患者均在停止化疗2周后血小板开始回升。

最后, 其他不良反应。2例出现肾功能轻度异常;2例出现胸腹部少量皮肤红斑、痉痒, 经抗过敏治疗好转;2例出现纳差、恶心等轻微的胃肠道反应, 均能耐受。未发现明显肝功能损害, 无1例发生静脉炎。

3护理

3.1 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护理

氟达拉滨同其他细胞毒性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样, 刺激小肠释放5-HT, 经由5-HT受体激活迷走神经的传人支, 触发呕吐反射[2]。此时护士应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养成少量多餐的习惯;在进行化疗前30 min, 给患者静脉注射止吐药物如枢复宁、枢丹等;在化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以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和量,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补液, 保证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3.2 过敏反应的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腹泻和高热。护士应告诉患者出现的症状可能与药物过敏有关, 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并且指导患者每次大便后要清洗肛周, 保持肛周清洁防止感染;并且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 退热后要保持皮肤的清洁, 勤更换衣裤, 鼓励患者多饮水。

3.3 预防感染

护士要认真执行清沽、消毒、隔离制度。建议患者进入无菌病房。因故不能进入无菌病房的患者, 每天晚上对其居住的病室进行紫外线消毒;若患者体质弱不能离开病室时可使用空气清菌片进行房间的消毒。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及有一定的温度、湿度, 减少探视, 对有呼吸道传染病的家属禁止探视。患者外出进行各项检查时, 要指导患者戴口罩进行保护性隔离。注意监侧患者的体温和血象的变化。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 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每天2次。向患者宣教保持肛周和会阴部清洁卫生的重要性, 保持大便通畅, 督促患者便后坐浴;对于女性患者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尤为重要。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患者的感染症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给予支持治疗和抗菌素对症治疗。有资料表明[3], 在治疗的同时加强支持治疗, 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 (G-GSF) 100ng/d, 皮下注射, 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3.4 心理护理

由于该方案化疗患者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化疗后骨髓抑制时间较长, 患者继发各种感染, 患者的恐惧感增加, 这种消极情绪严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有利于癌细胞生长和发展。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在化疗前认真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的全过程, 化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同时护士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给予必要的关心, 使患者能够消除恐俱情绪, 增强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4结论

氟达拉滨是有明显毒副作用的抗肿瘤药物, 虽然联合应用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但可能出现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累加造成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护理工作细致的观察, 及时的对症处理,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 保证患者顺利度过难关, 为患者骨髓移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关键词:护理,氟达拉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梯.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 1998:228-232.

[2]刘耀文.慢性淋巴细胞自血病的治疗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 (1) :11-14.

治疗白血病 篇10

关键词:康复新,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AL) 是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根据FAB分型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大, 部分患者难以顺利完成化疗。若辅助治疗能缩短AL化疗危险期, 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将有利于患者度过难关, 进行干细胞移植等后继治疗。本文运用康复新液联合化疗治疗AL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9年至2011年本院收治的AL6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包括男17例, 女13例;年龄16~70岁 (中位年龄47岁) , 其中M2 1例、M3 6例、M4 10例、M5 5例、M6 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对照组30例, 包括男20例, 女10例, 年龄17~68岁 (中位年龄43岁) , 其中M2 1例、M3 4例、M4 12例、M5 5例、M6 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白血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诊断标准符合张之南等主编《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1]。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方法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DA或HA或HAA方案诱导缓解, M3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或全反式维甲酸加柔红霉素或全反式维甲酸加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诱导缓解, 之后继续给予原方案或其他方案序贯交替使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VP或VDP或VDLP或Hyper CVAD方案诱导缓解, 之后继续给予原方案或其他方案序贯交替使用。治疗组在选用上述化疗方案的同时予康复液口服, 20m L/次, 3次/日, 连用14天。对照组单用上述方案化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2.2 支持治疗

化疗过程中积极给予止吐、护肝、护肾、保心、营养支持等药物;在骨髓抑制期常规采取各种预防感染的措施, 包括房间紫外线消毒、漱口水漱口、高锰酸钾坐浴等;有条件者入住无菌层流床;粒细胞缺乏时持续运用G-CSF 300µg/d, 至ANC>1.5×109/L;若血红蛋白<60g/L给予补充浓缩红细胞改善贫血, 血小板<20×109/L给予补充血小板防治出血;出现感染时先经验性给予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 并积极进行血培养、尿培养、大便培养、痰培养等寻找感染源、致病菌等, 再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的运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骨髓细胞学、心电图、血糖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谱等。根据张之南等主编《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1]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未缓解 (NR) 。CR率+PR率为总体有效 (OR) 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两组CR率、O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 4, P>0.05) 。其中, 治疗组死亡2例 (1例死于感染, 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 对照组死亡2例 (1例死于感染, 1例死于脑出血) 。

2.2 患者不良反应及机体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损害、感染发生率、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表2、表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心电图及其他不良反应基本相似。

3 结论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病死率率较高, 强烈化疗是AL最基本、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但强烈化疗治疗风险高, 不良反应较大, 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非死于白血病本身, 而是化疗的不良反应, 失去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故强有力地辅助治疗将有利于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 有利于确保总体疗效。

康复新液是从美洲大蠊药材提取液中分离、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剂, 其成分复杂, 含有18种氨基酸, 其中丙氨酸最多, 还含有动物油脂、蛋白质、多元醇类及肽类活性物质。实验证明[2,3,4,5,6,7,8,9,10]康复新具有以下作用: (1) 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组织增长, 加速病损组织修复, 促进血管新生, 加速坏死组织脱落, 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 (2) 在体外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系发生细胞凋亡; (3) 对化疗后的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因此康复新液逐渐被联合应用于治疗各种肿瘤。

本研究显示, 康复新联合化疗治疗AL, 虽然并不能提高CR、OR率, 但治疗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损害、感染发生率、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进一步证明康复新液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能提高AL化疗后的免疫功能, 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为患者的后续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90-207.

[2]李珊瑚, 李勇敏, 彭淑珍.康复新液对家兔创伤愈合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 (6) :730.

[3]陈晓红, 程天民, 艾国平.电离辐射对伤口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的促愈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1, 23 (3) :287.

[4]舒崇湘, 程天民, 阎国和, 等.6-Gy全身照射对皮肤伤口几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及W11-a12的促愈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 2001, 11 (10) :604.

[5]舒崇湘, 程天民.康复新对单纯皮肤创面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的促愈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9, 21 (3) :164.

[6]舒崇湘, 叶奉兰, 程天民, 等.电离辐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阴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及康复新对其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1, 23 (3) :290.

[7]叶本兰, 舒崇湘, 程天民, 等.电离辐射对3T3细胞膜钙依赖性钾通道的影响及康复新的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2, 18 (3) :290.

[8]蒋永新, 王熙才, 金从国, 等.康复新体外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 27 (2) :5.

[9]蒋永新, 王熙才, 金从国, 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小鼠3LL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肺癌杂志, 2006, 9 (6) :488.

治疗白血病 篇11

M2型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而且极易复发。科研人员发现,中药提取物冬凌草甲素可能使M2型白血病的致病蛋白发生降解,获得比目前其他化疗方法更好的疗效。在已进行的基础理论和动物实验中,上述发现已被证明是确定无疑的,并取得了相应的科学数据。

据悉,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已与国内某制药公司签订了冬凌草甲素临床试验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对M2型白血病的基础研究成果,已迈出向临床治疗转化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微创新术式减少肺癌复发

肺癌是我国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男性排序第一,女性排序第二。手术、放疗、化疗,是传统肺癌治疗的“三步曲”,患者复发率高,生存率低。

近年来发展的微创新术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复发。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李简教授介绍,自1993年以来,他们对数千名早期肺癌患者应用微创手术切除方式,即全程电刀、不留支气管残端的肿瘤整块切除法,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2000年以来,他对20名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了这一术式,并建议患者不必放疗。跟踪随访表明,至今无人局部复发。其中一位36岁的男性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多处转移,被许多医院宣布为不能手术。李简教授为他实施微创手术切除后,患者现能正常劳动。肿瘤未复发。

据介绍,以往胸外科并没有将肿瘤局部区域复发列为检验手术是否成功的范畴,对肿瘤术式的创新和分类分型分期进行规范化研究也不够,是导致肺癌患者生存率低的原因。李简教授的微创新术式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患者免除放疗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认为居国际领先水平。2微米激光为前列腺“减肥”。

北京武警总医院采用2微米激光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取得可喜成果。一位78岁的男性患者通过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该患者20年前患前列腺增生,由于是过敏体质并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无法承受常规手术。只能靠利尿剂维持。随后发生右肾积水,虽经治疗有所好转。但不久又复发。武警总医院泌尿外科将一根直径仅O.3毫米的光纤,通过患者尿道到达增生的前列腺处。波长仅为2微米的激光通过光纤照射到增生组织上,强大的激光能量瞬间被水吸收,产生了强烈的汽化切割效应,增生的前列腺组织顷刻间即被切除,尿道立即恢复了畅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医生聊天,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手术。术后3天,患者即康复出院。

武警总医院泌外科张庆江博士说,2微米激光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技术,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风险少的优点,特别适合于高龄、体弱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不需要全身麻醉。

非药物镇痛研究实现成果转化

治疗白血病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9~78岁, 平均 (63.5±12.6) 岁。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 分为MA方案组与CAG方案组, 每组各30例。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被诊断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后, 采用CAG的方案治疗, CAG方案:Ara-C 25 mg.m-2.d-1, q 12 h, d1~14, 阿克拉霉素7 mg.m-2.d-1, d l-8;GCSF的剂量为200ug·m-2.d-1, 皮下注射, 在小剂量Ara-C前注射。对照组患者被诊断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后采取MA方案[米托蒽醌+Ara-C], 具体用药方案为米托蒽醌8~12 mg第l~3 d+Ara-C150~200 mg第1~7 d。

1.3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称之为CR、临床症状部分缓解称之为PR, 治疗结果中的有效称之为OR, OR为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通过利用Excel工具中的统计分析软件, 采取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率比较:严格按照评价标准, 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在60例患者中, CAG方案总有效率93.34%, MA方案总有效率为83.33%。经χ2检验两两比较, CAG方案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MA方案, P值为0.009。详见附表。

3 讨论

目前, 有专家指出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最好能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药的优势在于可以抗白血病化疗药耐药, 诱导缓解, 减轻化疗副作用, 整体调节机体正气, 增强免疫, 预防并发症, 稳定治疗效果[5]。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长期抑制的机会, 而且在治疗的同时, 西医的化疗药物是要调整的, 一般是比单纯西医化疗的剂量要小, 患者所受的副作用也要小。另外, 这个类型是属于相对好的治疗类型, 由于是恶性疾病, 因此不能说是彻底治愈, 也是很多患者的病情得到临床治愈, 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极大程度的延长了生命时间[6]。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论断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对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都不仅仅满足于临床病症的完全缓解, 更多的追求是如何通过治疗使患者最终长期无病的存活下去。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严格按照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称之为CR、临床症状部分缓解称之为PR, 治疗结果中的有效称之为OR, OR为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之和。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在60例患者中, CAG方案总有效率93.34%, MA方案总有效率为83.33%。经χ2检验两两比较, CAG方案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MA方案, P值为0.009。

可见, 对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 CAG方案在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具有临床治疗作用速度, 同时治疗效果明显等多项优点。近几年该临床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受到了临床治疗医生以及患者的一致认可, 大大减少了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死亡率和化疗后的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姜振宇, 许颖, 姚程.Bcl-2与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8) :975

[2]时杰, 张茵, 马保根, 等.HCT-CI评分系统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判断中价值的初步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3, 34 (1) :8.

[3]柴铁, 李骏, 刘庆荣, 等.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9) :1051.

[4]李超.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1) :2659.

[5]王利, 赵湜, 宋善俊.减低预处理强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0, 31 (9) :573.

上一篇:小提琴基础教育教学下一篇:档案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