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2024-12-31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通用12篇)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篇1

乳腺癌属于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多发于40~60岁的女性, 其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7%~10%, 且呈不断上升趋势[1]。近年来, 临床除采取手术进行治疗外, 而放疗是其术后开展持续治疗的方法之一, 但放疗较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所以在术后放疗过程中需给予患者全程优质护理, 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2]。本研究对已选定的123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行不同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医治的123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护理方法的不同设为对照组 (55例) 和研究组 (68例) 。前者年龄23~55岁, 平均 (35.97±2.39) 岁, 已婚30例, 未婚25例, 28例为双侧乳腺癌, 27例为单侧乳腺癌;后者年龄26~53岁, 平均 (36.15±2.58) 岁, 已婚36例, 未婚32例, 34例为双侧乳腺癌, 34例为单侧乳腺癌;两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使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放疗, 采用6mv-x线对胸壁野进行照射, 将其垂直固定在野照射的锁骨上野, 照射次数为13~15次, 每次26~30 Gy, 约2.5~3周, 高能电子束为6 Me V, 当9 Me V照射时, 约10~12次, 每次20~24 Gy, 约2~2.5周, 均采用特制的乳房托架进行体位固定。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行全程优质护理, 具体方案如下。 (1) 术前护理。①入院护理:第一, 提供较好住院环境, 向患者讲解其主管医师、病友及责任护士等, 加强护患交流;第二, 由于受乳房切除后不良因素影响, 大多患者易出现绝望、抑郁及抵触情绪, 为此, 需依据临床实际情况, 安慰、关心患者, 尽可能满足其需求;②术前准备:首先, 在病房内建立陪检与告知制度, 在进行各项检查与操作前, 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检查与操作目的、方法, 注意事项,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其次, 安排专门陪同人员与其进行后续辅助检查, 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术前依据患者情况开展健康宣教, 让患者认识到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重要性, 并向患者讲述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 (2) 术后护理。①疼痛护理:因乳腺癌切除术具创面大、切除范围广特点, 患者在术后产生疼痛较严重;此外, 由于乳房缺失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 出现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 使得耐受力降低, 为减轻术后疼痛, 护理人员需加强观察, 及时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术后可适当指导采用镇痛泵, 若镇痛泵效果不佳, 可按照医嘱使用哌替啶类药物;引导患者深呼吸、听轻音乐等缓解疼痛;②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患者进行行为指导、精神呵护及心理安慰, 以“关爱、尊敬”为服务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担心术后形体变化而出现恐惧、失落等情绪, 理解、关心患者, 让其了解术后可通过乳房再造、佩戴假体等方式以弥补形体的缺陷, 消除患者的顾虑。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选择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QOL) 对生活质量评估,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 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3];观察两组心理状况, 包括抑郁 (SDS) 、焦虑 (SAS)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 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功能锻炼、知识宣教。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 (61.80±8.05) 分、 (58.23±6.98) 分和 (59.22±8.01) 分;对照组分别为 (51.40±6.95) 分、 (48.92±7.31) 分和 (9.85±5.84) 分, 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研究组SDS与SAS评分分别为 (30.87±4.58) 分、 (31.19±4.96) 分;对照组分别为 (41.33±6.68) 分、 (39.60±6.38) 分, 研究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在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功能锻炼、知识宣教方面满意度分别为 (20.61±3.32) 分、 (22.45±2.50) 分、 (21.03±1.54) 分和 (21.35±1.93) 分;对照组分别为 (12.51±1.42) 分、 (14.96±1.34) 分、 (12.87±1.55) 分和 (13.94±1.01) 分,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临床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患者受切除乳房和癌症双重的心理创伤, 常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 据研究表明[4], 34%左右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障碍, 此类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 严重时甚至加速癌症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提示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过程中全程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对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 由专科护士或责任护士给予不间断、连续、全程护理, 将患者放在首位, 依据病情接受能力及不同阶段予以评估, 并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5]。及时开展个体化护理, 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 缓解了放疗不良反应, 促使放疗顺利进行,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研究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 提示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过程中全程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对患者行心理护理, 首先, 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 通过身体语言和言语安慰患者, 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求, 引导其主动表达内心真实意愿和感受[6]。其次, 引导其树立应对疾病信心, 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 介绍患同类疾病且治疗良好患者与其认识。再者, 向其家属讲解乳腺癌治疗的现状, 引导其朋友、同事共同鼓励, 提高其战胜疾病信心, 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7]。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提示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过程中全程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患者在入院后, 护理人员全面、客观地了解其需求, 严格按照其生理、心理特点, 站在患者角度看问题。并且护理人员积极开展技术训练, 提高了专业水平, 服务态度良好, 责任心强, 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强化, 确保了护理优质性[8]。且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预后、对人际交往、生活及工作等方面有积极影响的内容, 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尤其在康复阶段, 开展健康宣教, 利于改善其临床指标, 促进患者较快恢复健康, 提高其生活质量, 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过程中全程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健华, 郑香.护理干预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3 (4) :128-130.

[2]陈玉珍, 邹丽霞, 胡淑君.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乳腺癌护理中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 (6) :837-838.

[3]杨春艳.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18) :167-168.

[4]张新春, 艾秀清, 朱相露, 等.放疗时段追踪管理在乳腺癌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23) :3664-3665.

[5]袁巍.3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23) :150-151.

[6]郭莉.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护理过程应用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2) :295-296.

[7]吕晶.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临床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4) :229-230.

[8]杨清玉, 付岚, 刘琼芳.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 (11) :1719-1721.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篇2

一、优质护理服务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提升服务水平,改进护理质量,持续、扎实、有效地纵深发展优质护理服务,处处为病人着想, 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以病人的需要、方便、应答、高兴、满意作为病房优质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制定具体措施。

二、具体措施如下:

1、规范护士行为,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提高护理服务观念,先由称谓亲切开始

护士统一规范着装、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得体。微笑服务。病人入院主动打招呼,对病人的称谓改成大爷、大娘、奶奶、叔叔、阿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接听电话、接待病人或做护理操作时,主动用“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忙吗?”等文明用语,多用“请”“谢谢”,病人呼叫时,回答“马上来”“这就去”,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将“关爱、尊敬”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对患者的服务中,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想患者之所想,做患者之所需。用关爱的眼神、真诚的微笑、温柔的动作使患者感受到她们真诚的服务。

2、加强主动服务意识

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护理工作中实行:

(1)“七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治疗有称呼声,合作后有谢声,遇病人有询问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接听电话有问候声;

(2)“六心”:热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同情心;(3)“四动”:主动介绍、主动帮助、主动征求、主动反馈;(4)“三勤”:勤观察、勤动手、勤动口;

(5)“多说一句话”:入院时多说一句使患者感到温暖、操作时多说一句使患者消除顾虑、检查时多说一句话使患者少走冤枉路、出院时多说一句话使患者顺利办好手续;

(6)“四前”:想在患者需要前、巡视在患者呼叫前、做在患者开口前、解决在患者困难前;

(7)“六多”:入院多介绍、晨间多问候、操作多解释、术前多安慰、术后多询问、出院多关心。

3、健康教育全程化(1)患者入院,主班护士热心地安排好床单位,送至床旁,责任护士介绍环境,住院相关制度、病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等,床旁进行护理评估,介绍同室病友。

(2)检查前,责任护士把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检查地点一一告知患者,活动不便的病人派专人陪同检查。

(3)输液时,护士详细地告诉患者有几组药,每一瓶药的作用和使用目的,让患者放心、安心地配合治疗。

(4)患者出院时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办理出院结账手续、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5)责任护士每天下午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不同的康复和健康指导,术前术后病人心理护理,从入院到出院各时期、各环节进行健康宣教。

(6)功能锻炼时责任护士自行示范给病人,有效预防并发症;鼓励并协助手术患者提早下床活动,促进早日康复。

(7)对手术、带有各种管道的病人以及病房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标识张贴、口头宣传、交待各种注意事项,分期进行,循序渐进。

(8)完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使内容更丰富、详细、通俗易懂,按照因人施教的原则进行详细、有效、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病种病人的需求。

4、提供舒适服务,让患者满意

(1)长期病人每周分一、五下午更换被服一次,既能保证清洁,又能合理利用时间。规范病区物品摆放,病人多余物品统一放置物品存放间,使病室清洁整齐。

(2)夏季蚊虫较多,每个病室发放蚊香,苍蝇拍,方便患者。

(3)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责任护士每周六为病情重且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剪指、趾甲一次,周四下午协助洗头,及时协助更换衣物。自理能力强的,给予督导。

(4)对危重、精神行为异常、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防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对有高危导管的患者进行导管滑脱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等。

(5)各科室对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表,每月对科内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时收集意见,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每月底对出院病人及时进行电话回访,关心病人出院后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出院后服药指导、预约复诊及预防保健、健康咨询服务。

5、提供便民措施(1)为患者提供针线盒,吹风机、洗头配、洗头盆等生活用品,方便使用。(2)患者陪检、送标本设有专人负责。(3)自制小冰袋,为术后患者免费提供冷敷。(4)为活动不便病人提供轮椅及拐杖。

(5)在每个病房走廊都放置速干手消毒液,以便随时取用。

(6)引导每个病人不超过两个陪伴,并及时清理,告知,保持病房安静。为患者提供一个较好的修养环境。

(7)设有意见本,定期查看,及时反馈。

三、创优警示句

一提高: 提高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水平。

二杜绝:

1、杜绝差错及事故

2、杜绝虚假现象

三及时:

1、及时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2、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3、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四防范:

1、防褥疮

2、防坠床、放跌倒

3、防烫伤

4、防纠纷

五做到:

1、做到对患者要现出爱心;

2、做到工作要细心;

3、做到解释宣教要耐心;

4、做到让患者安心;

5、做到使病人家属放心。

六保证:

1、保证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保证一巾一带、一桌一布;

3、保证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保证护送病人做各种检查;

5、保证病室卫生整洁;

6、保证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七主动:

1、主动迎接新病人、迅速安排好床位、送病人到床旁;

2、主动向来护办公的人(家属、本院工作人员、陌生人)打招呼,询问有何事并给予帮助;

3、主动了解病人的检查结果,必要时向医生回报

4、主动向医生报告病人病情;

5、主动向病人做好各项宣教内容(入院、用药、治疗、护理、饮食、休息、出院指导等);

6、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征求意见

7、主动护送病人出院。

八不准:

1、不准衣帽不整上岗,在工作时间串岗、脱岗及穿护士服去院外;

2、不准在工作时间会客、购物、干私活、长时间打私人电话;

3、不准在工作时间内将手机设置在有声状态;

4、不准电话请假;

5、不准在护士站扎堆聊天;

6、不准在工作时间谈恋爱、带小孩

7、不准在工作场所内大声喧哗、听音乐;

8、不准以任何理由顶撞或态度生硬地对待家属及病人。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篇3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全程优质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94-02

急性脑梗塞是我国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较高,且占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一半左右。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机制复杂,致死致残率极高,主要是由于患者脑供血障碍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血栓,导致动脉管腔闭塞或狭窄,从而使得脑组织缺氧、缺血出现坏死,进而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唇不清以及偏瘫等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急性脑梗塞凶险程度不如脑出血患者,但梗死区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扩大,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急性脑梗塞患者防止血栓形成、对其神经细胞保护十分重要[1-2]。笔者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急性脑梗塞3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取得结果较理想,将其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1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7例,女性8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2.64±3.8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6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3.51±2.6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具有分组研究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明确确诊为急性脑梗塞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疾病者,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①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通风以及床单的干燥、整洁;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对病区环境以及护理人员进行介绍[3]。②对患者具体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等进行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报告并配合完成相关处理措施。③参照医嘱对患者按时按量给药,在服用脱水药以及降压药时,密切注意血压变化情况。④大部分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急,在安静休息与睡眠中发病,次晨过后往往会有失语发生,较易使其产生一些悲观、恐惧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及时对脑梗塞患者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同时并提供相关的疾病治疗与预后信息,纠正患者负面情绪,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⑤对患者饮食进行正确指导,以少油腻、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与其饮水试验评估,并根据结果对其饮食进行指导。⑥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干预,训练患者语言、运动以及吞咽功能[4]。

1.3观察指标/数据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在患者护理后实施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十分满意(≥90)分,满意(80~89)分,一般,(79~70)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一般)/n×100%。本研究全部数据都釆用SPSS 17.0实施统计处理。应用配对检验定量指标组内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定性指标主要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全部统计学检验均实施双侧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用不同方式护理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数据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对比情况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见表2。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健康医疗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可使患者住院时间得到减少,且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效果。优质护理可对患者基本的医疗需要给予满足,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十分符合其总体目标。临床护理干预将“以人为本”服用的宗旨,充分的展现出来,体现了“以患者作为中心”的观念[5]。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两组不同方式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说明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全程的优质护理,可缩短其住院时间,从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经济负担得以减轻;且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数据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与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应用中,全程优质护理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对护患关系起着较好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将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可使患者住院时间得到明显缩短,促进康复速度,提高其生存质量,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被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敏.急性脑梗塞患者72例早期康复的临床护理[J].河北医学,2013,19(12):1909-1910.

[2]吴益芬,尚旭丽.外伤性脑梗塞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43-1244.

[3]耿宝花.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中医证候演变及护理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938-2939.

[4]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1959-1960.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1月-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济慈医疗部的住院患者12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原有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给予全程、全面优质护理)。干预组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平均年龄67.2岁;对照组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设计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过程、心理状态、对健康的需求、社会经济情况、对护理的需求、执行医嘱、护嘱情况等。入院后由专业组长与患者进行交谈,询问表格相关内容,对表格进行分析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经过干预后,65例依从性良好,占95.58%,依从性差的患者3例,占4.42%。对照组52例患者有24例依从性良好,占41.15%,依从性差的患者占28例,占58.85%。干预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和治疗安全感,同时,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是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基础患者由于正受疾病的折磨,往往心境不佳,家属也处于焦虑状态,并且,多数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病情的变化易致使他们烦躁不安、紧张激动,护理人员热情、耐心、镇定、良好的服务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安慰,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为治疗和护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3.2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连续规范服务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科室调整了原来的排班模式和工作内容,由原来的功能制护理调整为责任制整体护理,一名专业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一个专业组长配以相应的辅助护士,做到每个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护理服务。入院时由专业组长进行接待,同时进行入院介绍及健康教育,语言要求规范、通俗、简洁、明确、肯定,使患者易听懂和记住。

3.3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入院后,以专业组长为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各班护士不间断地进行干预。专业护士每天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如疾病知识的讲解,饮食、休息、治疗、用药指导,以及自我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等,次日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抽查提问,了解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行为习惯情况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情况,针对未掌握或模糊甚至不良情况进行多次反复教育,让患者知道掌握知识配合治疗护理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直至掌握为止。在时间安排上强调全程教育,包括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指导和出院后随访,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手术患者分为术前、术后及出院康复指导。通过系统健康教育,患者不仅获得了自身疾病的健康意识,而且改变了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了遵医行为。

3.4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增进护患情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科室严格执行卫生部有关活动要求,规范开展床旁优质基础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活动情况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包括洗脸、泡脚、剪指甲等维持个人卫生的工作,通过这些细微的工作使护患产生亲近感,融洽了护患关系及护士与患者家属的关系,从而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度。

3.5要求护士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优质护理服务不是简单地态度好,做好基础护理,更不等于洗脸、泡脚、剪指甲等简单工作。患者住院最迫切的需要是要求尽快解除病痛恢复健康,因此,除对患者做好临床基础护理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有效的完成患者治疗、专科护理、健康指导,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因此,护理人员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以及拥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3.6应加强医护合作,为患者提供医护一体的服务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应加强医护合作和沟通,将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治疗整体,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对医生开具患者医嘱提供信息和意见,护士在了解医嘱的目的后执行起来才更明确,真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3.7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加强护患交流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一切护理、治疗、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护患关系一切工作都难以开展。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用热心、诚心、真心、爱心、细心、责任心获得患者及家属的放心和宽心,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3.8要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加强后勤保障系统,改善医疗环境,为护理工作创造条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既是卫生部的要求,也是患者的需要,更是我们的工作,但要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需要良好的后勤保障系统和先进的医疗环境,如设立大静脉配液中心、建立PDA流动护士站[2],把护士从大量繁杂的护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让优质服务全院、全员参与,让优质服务成为一种工作习惯,一种氛围,让患者及家属处处、事事满意,从而提高医院活力及竞争力。

3.9为更好长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发展专科护理在本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还较差,专科护理人才缺乏,专科护理目前还是空白,这些问题阻碍了本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因此,应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培养专科护士,发展专科护理,促进优质护理服务长久发展。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是目前卫生部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认真贯彻和落实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治疗的依从性,还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拓展了方向,创新了护理工作模式,使护理专业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和活力[3,4,5]。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目前住院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的作用及体会。方法:随机抽取12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实施全程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健康教育,在多方面给予综合干预,对照组按照功能制护理完成其治疗及护理。结果:干预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实施全程优质护理能提高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施华芳,姜冬九,李乐之.患者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2(1):26.

[2]张成普,范玲.信息化让护理工作更高效[J].中国健康报,2011,12(12):7.

[3]廖志林,朱芳,郑源.为患者更满意让护理更精彩[J].中国健康报,2011,12(19):7.

[4]武红,甄洁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28-129.

优质护理服务 篇5

一、明确目标,牢固根本

ICU病人家属最关心的是病人的病情是否好转,自己的家人是否能在一个封闭而又无家人守护的环境下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因此,科主任与护士长从病人的治疗与护理的质量入手,医疗护理两手一起抓,严格要求科室医务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提高抢救率和病人治愈率,严把质量关,来确保“质”要“优”。合理安排夜间护理及治疗,改善患者睡眠。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紧密团结,共同学习病例,从整体上把握病人,掌握病人的既往状况与现状,查找现存的及潜在的问题,制定当日的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医生与护士及时沟通,及时反馈病人的重点观察项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提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

在病人病情好转的基础上,病人家属重视的就是病人的基础护理,因此提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顺利的开展工作,我科加派专职的生活护理护士,为病人洗漱、洗头、修剪指甲、更换衣物及床单等,促进病人的舒适和清洁。重视病人(尤其是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保护他们的隐私和自尊心,让他们在陌生的ICU中感受到亲人般的呵护和安全感。

三、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除了在病人的管道、皮肤、气道和各种并发症的预防与康复方面不断的探索和开创新项目外,我们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我们利用探视时间与病人及病人家属及时的沟通交流,对不能用语言交流的患者采用写字板或图示板进行交流,清醒的患者根据病情可以让其家属提供报纸、杂志、MP3、视频等正常需求等等。责任护士主动热情接待,床旁介绍病人的饮食、营养及病人在这里得到的各项生活护理,用最朴实的家常话来介绍病人在ICU的“生活状况”,安抚家属的情绪,让焦急的心得到抚慰。出室做好转出患者回访活动以充分了解患者和家属对ICU服务的满意程度及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优质护理服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对病人有利,能够保证病人的治疗安全,促进病人的健康和康复,那我们所做出的努力就是有意义的。不同的岗位,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体现我们的改变和进步,让优质服务体现在我们的工作细节中,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ICU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篇6

[关键词]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6-124-02

产科病房纠纷多,具有高风险性,必须提高护理水平并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产科优质护理是人性化的护理服务[1],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使其身心处于舒适满意状态。2012年7月~2013年1月对在本院产科住院生产的108例产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生产的108例产妇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年龄2l~34岁,其中顺产61例,剖宫产47例,生产过程中无危急并发症发生。经调查回访,产妇及家属满意度达到97.2%以上。

1.2 方法

对108例产妇入院待产、生产、产后至出院全程进行优质护理服务。

1.2.1 入院优质护理 (1)产妇入院开始,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亲切,采用微笑服务,主动自我介绍,耐心体贴给产妇及其家属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2)告知其作息时间、相关管理规定、准备的用物及注意事项等。(3)为产妇办好入院手续及相关事宜备,安置好产妇并分发好日常生活用品。(4)介绍院区环境以及相关负责医师、护士长及护理人员。(5)对产妇进行基础评估以及生命体征收集,观察有无特殊情况发生。

1.2.2 日常优质护理 病房要保持空气新鲜和整洁,温度及光线要适宜,室内要安静,保证产妇足够的休息时间。协助患者更衣,每周为产妇洗头、剪指趾甲各1次,夜间做到轻拿轻放,走路、说话及开关门都要轻柔。开展健康教育向产妇及其家属开展妊娠保健、孕期营养、分娩方式选择、产褥期保健、新生儿护理等,为生产及迎接新生儿做好准备。了解患者需求、自理能力、心理状况,注意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其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顾虑,尽可能满足产妇的需求,解除其顾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3 产前优质护理 (1)对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前助产士要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以及分娩如何用力,宫缩的注意要点,缓解其焦虑、紧张、惊慌等不良情绪,与其家属做好沟通,产前陪伴在产妇身边,让其安心,并做好分娩准备,给予产妇支持,让她能有自信能安全顺利的生产。(2)对剖腹产的产妇讲述手术知识、过程,配合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提早发放相关知识宣教单。术前助其做好禁食禁水的工作;做好术前指导工作,如何进行深呼吸、在床上大小便等;还要做好备皮等工作;给予产妇心理支持,列举剖腹产成功案例,让她能安心。

1.2.4 生产优质护理 采用“一对一”全程陪产的责任制方式[2],即生产全程由责任助产士陪伴。无论是何种分娩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助产士要主动与产妇交流,缓解其紧张心理;让产妇了解产程,鼓励产妇,自然分娩疼痛时指导做好深呼吸,给予适当的抚摸增加腹压,使胎儿能顺利分娩,减少疼痛的发生;仔细认真观察产程,向医生及时汇报异常情况。产时监护,保证了产程观察、分娩的完整性,提高了母婴安全性,避免了产妇因接触不同人员所带来的陌生感等不良情绪。增加产妇安全感及信心,缩短了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1.2.5 产后优质护理服务 产后要将所做各项检查及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及其家属,耐心解答疑问,发放产后保健知识宣传册,包括饮食、身体恢复等指导内容。做好产后观察工作[3],严密观察脉搏、血压、子宫收缩以及阴道流血情况,如发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确保用药安全,外出检查由护士陪检,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协助指导产妇准备好新生儿用物及早吸吮早抚触的必要性,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及育儿知识,做到细致耐心,亲切和蔼,拉近护患关系,引导她们进入新角色[4]。

对于剖腹产的产妇,还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护理服务:(1)产后安全接回病房后要严密观察其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宫底高度,切口有无感染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2)做好清洁工作,每天整理床单元,帮产妇洗漱,更换卫生护垫等,做好卫生指导;了解产妇睡眠情况,切口疼痛程度、活动能力、通气情况以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等。(3)通过评估,选择合适的卧位以及指导协助其进行抬臀、翻身活动。指导产妇有效咳嗽,帮她拍背、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并采取有效的压疮预防措施[5-6]。(4)待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后,嘱其先饮少量温开水,再进食流质饮食,最后循序渐进,进食半流质饮食、软食等。做到合理饮食,并观察进食后的反应。(5)留置尿管的产妇要进行膀胱功能锻炼,练习在床上排便并每日会阴护理2次。

开展母婴床旁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到床边进行健康宣教,为婴儿沐浴、抚触、预防接种等,使父母直接接受相关教育并参与其中,学会了照顾婴儿的相关技能。避免了交叉感染和护理不足的发生,消除了产妇及其家属担心抱错孩子等顾虑[8],提高了信任度和满意度。

1.2.6 出院优质护理 进行个性出院指导,包括饮食、用药及康复指导,并发放爱心联系卡以及指导新生儿喂养知识及添加辅食的时间、预防接种等注意事项;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好出院登记;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产妇的健康状况,提供健康咨询[9]。

1.3 评价方法

进行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微笑服务、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技巧、爱岗敬业程度等方面,以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判断。

2 结果

108例回访中,无一例失访。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本院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高达97.2%。

3 讨论

自产妇入院待产、生产、产后至出院全程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使孕产妇身心处于满足状态。我们要做好以下护理工作:入院优质护理、日常优质护理、产前优质护理、生产优质护理、产后优质护理服务、出院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是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产科实施优质护理,不但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强化优质服务意识,使产科护士转变了服务理念[10],增强了主动意识,而且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不仅密切了护患关系,还明显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本研究表明,实施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108例产妇,根据回访产妇及家属满意度高达97.2%以上,效果使人满意。通过在产科实施优质护理,护理人员转变了服务理念,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信任度和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爱芳.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42(8):352-354.

[2] 刘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2406-2407.

[3] 苟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妇产科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l,13(11):251.

[5] 金焰.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59-60.

[6] 周宪群.产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践和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76-79.

[7] 李盛平.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病房的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73-75.

[8] 成书娅,马涛,马应忠,等.妇产科优质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8):559.

[9] 陈移风,范小芳.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57.

[10] 王依琼.人性化管理提升妇产科优质护理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2,12(4):77.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篇7

关键词: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焦虑,抑郁,手术应激,手术室

随着病人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病人对手术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手术室护理质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拉塞尔创造了无缝隙组织, 其后逐渐被引用于医疗组织中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无缝隙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突破, 其本质是找出服务中存在的所有缝隙, 是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查找漏洞、持续堵漏并改进, 主要目的是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1]。无缝隙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环环相扣, 有利于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2]。我院自2013年以来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 在手术室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以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0例腹部手术病人, 其中男114例, 女86例;年龄18岁~56岁 (46.5岁±11.3岁) ;开腹手术128例, 腹腔镜手术72例。纳入标准:①志愿参加研究;②无内科严重疾病;③术前无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④认知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②合并有糖尿病、肝硬化、心血管、肺部等病人;③近期患功能性胃肠病, 并接受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病人;④有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疾病者;⑤术后有严重并发症者。将200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手术治疗方法、麻醉方式大体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行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1 成立无缝隙责任小组

①小组人员组成:根据护士的护龄、专科知识和技能、学历、职称、实际工作能力、性格特征等综合评定, 实行分层次管理小组负责制, 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将全科护士分为3个责任组, 每组设置护士长1名, 责任护士1名, 护士2名, 进行老、中、青搭配, 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全部护士参与本组病人的交接班。护士长为交班组长, 主要职责是收集交班信息、检查治疗与护理的完成情况、带领护士交班、汇报病情、交代注意事项并书写交班报告[2]。护士长必须掌握病人病情的全部情况, 负责病情相对较重的病人, 并对下级护士进行护理指导。责任护士带领护士负责病人的治疗、护理、康复指导工作, 并统筹安排本组工作和落实护理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同班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业务指导。护士负责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 每个护士负责3例~5例病人, 做到岗位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②排班:护士长上行政班, 实施责任班相对固定、大小夜班双班制, 严格实行8h在岗, 24h负责制。晚班、夜班安排双人上班。白班设办公班1名, 其余在岗护士均为责任护士[3]。

1.2.1. 2 全程无缝隙护理

①术前护理:介绍科室环境、主任医师、责任护士、物品放置、陪护和探视制度以及进行入院健康评估等, 给病人提供其所需信息, 实现主动服务无缝隙。倾听病人对手术的期望、感受、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解释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 发放自制宣传册, 观看手术录像, 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术前用药及肠道准备指导, 将治疗方案和护理内容及时告知, 实现透明服务无缝隙。告知病人手术医生技术水平过硬, 访视者在手术日会接病人前往手术室, 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陪伴病人, 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 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和手术的成功案例, 帮助病人及家属建立手术成功的信心, 实现心理干预、健康宣教无缝隙。②手术当日:手术室门口迎接→交接病人→进行手术→送病人到病房或重症监护室 (ICU) →详细交班→补充手术间物品、清洁灭菌, 实现全程护理流程无缝隙[4]。核对病人的身份、手术部位、术中带药等, 术晨向病人讲解麻醉后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卧位、饮食的情况, 说明心电监护及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及配合事项[2]。提前1h将病人接到手术室, 建立静脉通路, 配合麻醉安置手术体位。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劝导家属在病房等候, 告知有事会致电病房护士转告, 缓解家属的焦虑、担心的心理。术前与病人进行简短的交流, 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 减少其紧张情绪。术中护理时资深护士与年轻护士合理搭配, 做好保温护理[5]。术后由专业护士进行集中随访。

1.2.2 评价指标

1.2.2. 1 心理舒适度

两组病人访视前及麻醉前的焦虑、抑郁心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定, 两个量表均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条目组成, 每个条目均按1级~4级评分, 1分=无或偶尔, 2分=有时, 3分=经常, 4分=总是如此。由护士按照病人的具体表现进行打分评价。

1.2.2. 2 手术应激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麻醉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皮质醇浓度。其中皮质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操作方法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测定结果在2个SD范围内。

1.2.2. 3 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该调查表共包括25个条目, 每个条目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个选项, 分别赋1分~4分, 满分100分。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基地, 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 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不同层次的护士完成, 任何不安全因素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如何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一直是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一次契机和改革。无缝隙概念由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地医疗中心1989年推出, 其以病人最终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标向, 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通过减少并消除缝隙因素, 致力于让病人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加完整和细致的优质护理服务[6]。无缝隙管理与“以病人为中心, 让病人受益”的本质相吻合, 通过在护理过程中查找漏洞, 消除服务中的缝隙, 达到适合个人最佳服务的目的[7]。

我院自2013年以来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无缝隙护理模式, 以科学管理为准则, 通过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 使病人围术期成为一个衔接严密的、连续性的、一体化的无缝隙过程。无缝隙责任小组中实行进行老、中、青搭配, 明确岗位职能, 进行护理工作, 加大了管理力度, 切实落实了护理措施, 按照病人需求配置合理的护士。无缝隙责任小组成立后每位病人都有了固定的护士、医生, 各组医护人员相对固定, 对病人进行全程的动态监护, 保证了基础护理的落实[8]。同时在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监督下, 每位护士参与到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中去, 明确责任分工, 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了自觉性, 增强了责任感[9]。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护理小组负责制, 通过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控制, 确保了病人的护理质量。围术期全程无缝隙护理从单纯的配合医生手术的被动护理转向主动的整体护理, 该护理方式从手术前访视直至术后整个围术期过程中给予病人信息、心理支持, 让病人获得安全感、信任感。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使整个护理工作井然有序,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麻醉前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整个无缝隙护理模式使护士全程参与了术前护理、手术日护理和术后护理, 护士根据不同阶段实施护理措施, 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环环相扣, 使护理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不仅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而且加强了护患沟通,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综上所述,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减少病人的手术应激, 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为整体护理实践提供了一种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艳, 任恒杰, 刘亚忠.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24) :62-63.

[2]章一华, 张金凤, 古锦屏, 等.无缝隙应对模式提高手术室夜间和节假日创伤急救质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22) :2022-2023.

[3]龚锦, 岑刚, 普鹰, 等.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3, 13 (3) :70-72.

[4]党玉连, 李秀婷, 胡家墙, 等.手术室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的落实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8) :1798-1720.

[5]普鹰, 龚锦, 岑刚, 等.腹腔镜胃肠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11, 25 (1lA) :2871-2872.

[6]张蓉, 崔淼航, 刘叔敏.无缝隙护理在普通外科实施的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 27 (2) :177-178.

[7]陈世清.泌尿外科病房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0) :90-92.

[8]苏延利, 李华.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7) :2063-2064.

[9]莫永兰.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在中医康复区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9) :69-70.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篇8

关键词: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护理效果

新生儿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足28的活产婴儿。良好的育儿刺激有助于新生儿脑部结构及功能的发育[1]。本次研究着重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3 月-2014 年2 月收治健康新生儿140 例, 孕周37~41 周, 平均 (38.5±2.5) 周;分娩方式顺产58 例, 剖宫产82 例;男婴72 例, 女婴68 例;出生时Apgar评分8~10分, 平均 (9.2±1.3分;体重2 700~4 200 g, 平均 (3 260±550) g;出生后日龄8~28 d, 平均 (16.5±4.5) d;出生后经母乳喂养108 例, 人工喂养32 例;所有新生儿均排除胎膜早破、严重窒息、酸中毒、抽搐发绀、感染、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妊娠合并症等高危因素。母亲无用药史及输血史。将140 例健康新生儿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 每组70 例。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分娩方式、性别、出生时阿氏评分、体重、日龄、喂养方式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 护理组新生儿给予全程优质护理, 具体措施:①营造优质护理的工作氛围: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宣传, 比如科室橱窗、护理简报、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学习交流会等。设立护理质量监督管理考核机构,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 减少工作交接次数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②新生儿母亲的护理:a.护理人员协助临产的母亲做好角色转换,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产妇所在的病室要经常通风, 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告知产妇其新生儿的查体结果, 普及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鼓励母亲母乳喂养, 参与更换尿垫, 多与新生儿面对面注视、触摸、拥抱等。尤其是初产妇多缺乏护理知识, 而且带有较重的心理负担, 护士要对其做好心理疏导, 多沟通交流, 帮其树立照顾新生儿的信心。b.指导正确抱新生儿的姿势, 从床上或抱毯上将宝宝抱起后要让他感觉到舒服, 正确的手势非常重要, 尤其是注意手的位置能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错误的姿势是夹着腋窝抱起来, 这样会让新生儿感觉不舒服, 因无法支撑住还很软的头颈部, 可能造成颈部受伤。③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措施:a.观察新生儿大小便, 观察新生儿排出胎便的时间、次数、胎便的性状等。注意少量多餐, 增加饮水量, 促进肠蠕动后排出大小便, 必要的时候可用手掌轻轻地按摩新生儿的腹部, 尽量促使胎便在24 h内排出干净, 以增加喂养量。b.体位护理:其目的是保证新生儿身体的舒适度, 也能促进新生儿自我行为控制和自我安抚, 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其头部位置以侧卧与平卧交替更换, 新生儿使用的床单要洁净、舒适、柔软, 枕头要使用软枕, 必要时可为其戴上护套避免抓伤面部。c.检测胆红素:出生后从第1 天开始, 每天在同一时间点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标, 检测时为避免新生儿眼部受到红外线刺激, 一定要用单手遮盖新生儿双眼, 每次采样主要选额头和前胸部两个部位, 为保证指标的精确性, 需取两次监测值的平均值并做好记录。若胆红素值偏高, 须立即抽取静脉血送实验室做生化检测, 对比两种检测方式,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及全身皮肤变化。d.新生儿床边护理:主要包括洗浴护理、脐带护理、抚触护理。出生24 h内重点观察脐带有无渗血、脐周有无异味、皮肤有无变化。定时结扎脐带和更换脐带绷带, 用棉签蘸取75%的酒精经顺时针方向擦拭、消毒, 清除脐带脐轮之间的分泌物, 避免脐带发生感染;每日定时为新生儿洗浴;洗浴后或喂奶后1 h可对新生儿进行一对一的抚触按摩护理, 力度要适宜, 动作要轻柔, 操作的同时要让新生儿母亲参与实际学习, 以便于出院后母亲能正确为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其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食物消化吸收及肠道蠕动, 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及增进皮肤代谢。为新生儿做床边护理时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消除家属对护理操作产生的疑虑, 提高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e.吐奶的护理:孩子的消化功能多在3 个月以后才会逐渐发育成熟, 3个月前比较容易出现吐奶的现象, 若吐奶后还有求食欲望, 睡眠好, 精神好, 不是经常性吐奶, 可减少喂奶量;若尿量减少, 体重不增反而下降, 哭闹严重, 不易安抚, 伴有发烧, 呕吐物不仅有奶汁还有胆汁等情况时考虑是因疾病导致的吐奶, 须到医院就诊。f.打嗝的护理:新生儿打嗝主要因乳食不当、惊哭之后进食或进食过急、护理不当等三方面原因引起。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指导喂奶的正确体位, 进食时避免乳汁流的过快, 啼哭时不易喂奶。人工喂养要避免冰、烫、快、急, 吸吮时要少吞慢咽。打嗝时可放轻柔的音乐或用玩具引逗来转移其注意力, 以减少打嗝的频率。g.指导合理喂养:尽量给予母乳喂养, 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 指导产妇早期泌乳的方法, 让母婴之间多些接触, 用新生儿吸奶的方法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帮助调节喂养姿势, 让母婴在喂奶过程中都感到舒适。喂养时间要结合喂养间隔时间、新生儿的饥饿感及大便情况而定。根据新生儿生长发育需求, 若母乳量不足时, 可适量给予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热能等少量配方奶粉喂养, 量不宜过多, 要合理喂养。h.健康宣教护理:对产妇进行新生儿健康知识的普及, 讲解母乳喂养和抚触护理的重要性, 促使家属主动参与护理工作, 指导产妇注意营养及围产期的个人卫生, 指导出院后产妇对新生儿进行育儿刺激, 促进其智能发育。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①智力发育指数 (MDI) 和运动发育指数 (PDI) 采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 (CCDC) 制定的量表进行评价。定期检测新生儿的身高、头围、体重以了解体格发育情况[2,3,4]。②家长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问卷调查, 包含技术水平、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关爱新生儿及服务态度5 个维度, 各维度分满意、不满意。③每日检测胆红素值, 对比两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对比:护理组新生儿头围、体重及身长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新生儿智能发育情况对比:护理组6个月、12个月时PDI、MDI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上述指标各时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两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对比:护理组家长满意度在技术水平、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关爱新生儿及服务态度各维度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对比:护理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 例, 发生率2.9%;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2例, 发生率17.1%, 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94, P<0.05) 。

讨论

全程优质护理首先通过营造优质护理氛围来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对新生儿母亲的护理主要包括协助新生儿母亲的角色转换、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以及指导正确抱新生儿的姿势, 对新生儿的护理包括观察大小便、体位护理、检测胆红素、床边护理、吐奶的护理、打嗝的护理、合理喂养及健康宣教等[5]。抚触还可以促进皮肤代谢和血液循环, 刺激了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6]。但值得注意的是, 为新生儿做床边护理时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消除家属对护理操作产生的疑虑, 提高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另外, 对新生儿的护理要重视疾病预防, 特别是新生儿肺炎的预防, 严重者会出现脑缺氧, 影响智力发育。胎粪或羊水吸入性肺炎预防的关键就是防止胎儿发生宫内窘迫, 孕期定期做产检, 尤其是在怀孕末期可通过产检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出生后家庭成员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 如果母亲感冒需戴着口罩喂奶, 护理时要注意洗手。对于低出生体重儿, 因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尚不成熟, 常常发生乳汁反流或呛奶的现象, 导致肺部感染, 因此, 应小心护理, 注意喂养方式。其他如皮肤、口腔、脐炎等引起的感染也可经血液循环而引起肺炎, 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到院就诊。

本研究中, 经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后, 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之所以获得显著效果, 主要是在全程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服务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 从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到产妇的心理干预以及对新生儿的关爱等多角度提倡人性化的护理, 实现了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的零距离沟通。特别是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 提倡家属参与, 通过示范、宣教等方式教会家属护理措施, 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观察体重及大小便、脐带是否脱落、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及预防注射时间等, 完全避免了出院后带来的护理困难。可见,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奎丽.围生期个性化阶段干预对孕妇及新生儿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17 (3) :357-359.

[2]马繁荣, 单玲.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14) :150-152.

[3]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9) :845-846.

[4]刘学英, 胡鸽, 邓雪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12 (8) :60-63.

[5]冯萍萍.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7) :35-36.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有肝硬化的患者80例,其中女35例,男45例,年龄35~70岁,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47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护理内容:(1)病情观察;(2)患者所处环境护理;(3)对患者给予相关健康知识讲解。

1.2.2 实验组

全程优质护理,其具体的实施方法:患者在入院后给予热情的招待,护理人员将疾病有关的知识与病区的环境主动向患者进行介绍,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患者病房的舒适与整洁,做好护理的基础工作;依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心理咨询与指导,进行全面与健康相关的教育,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对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进行了解,患者出院后给予相关的出院指导。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且康复,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时长较短;好转: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治疗效果一般,住院时长一般;死亡:患者病情未得到缓解,治疗效果不佳且死亡。护理满意程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与住院时间

实验组患者治愈率75.00%,好转率为20.00%,死亡率为5.00%,平均住院时间(39.5±4.5)d;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0.00%,好转率为27.50%,死亡率为22.50%,平均住院时间(30.1±3.1)d;经对比,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满意度95.00%,对照组满意度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有肝硬化患者的病情通常都是比较严重的,并且在发病的过程中常伴有并发症,需要给予有效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3]。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有效干预护理,有利于患者疼痛的减少、病情的恢复及住院时间缩短,全程的优质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程护理的具体措施:(1)热情的接待:患者在入院后给予热情的接待,注意礼貌,将主治医师的技术水平与医院的医疗水平、就餐环境及病区的环境介绍给患者,并提供服务需求的登记卡[4]。(2)加强基础护理:病房内需保持湿度与温度适宜,每日对空气利用紫外线给予1次消毒,保持通风良好,病房保持安静。对地面使用消毒剂(含氟)进行2次擦拭每日的探视人数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心理护理:针对患有此病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经常向患者讲解现阶段的治疗效果与肝硬化的治疗水平,促进患者在治疗上树立治愈的信心。(4)健康教育:需将患者患有该病的原因告知其本人及其家属,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等,指导患者对自我保健的方法并使其对此进行掌握,促进患者在康复能力上树立信心。(5)倾听患者关于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针对患者合理正确的建议与意见进行改正。(6)给予出院指导:由专业人员帮助患者对其私人物品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关的出院教育与指导,调查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将科室的电话提供给患者,方便院外指导。

本组的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比较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住院时间短,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复[5]。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肝硬化患者行以全程优质护理,可对患者住院时间有效缩短,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孔莉.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5):151-152.

[2]张凤,于红,徐惠丽.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8):514.

[3]范平芝.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80-81.

[4]张艳红,林云华.中医特色优质护理在肝硬化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4,12(1):82-83.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 其中, 男43例, 女25例;年龄22~69岁, 平均年龄为 (47.2±3.7) 岁;患者疾病类型包括妇产科13例、普外科27例、骨科18例;其他10例;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各34例, 两组患者在手术模式、疾病类型、性别及年龄等各个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进程当中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

1.2.1 术前探视

护理人员采用积极、热情地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通过交流缓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术担心、忧虑、恐惧的情绪, 当其情绪较为稳定以后, 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的相关知识, 使得其对于手术室当中的环境、麻醉知识、手术体位及术后躁动等相关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从而有效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手术以前的饮食干预策略, 且帮助患者树立起手术治疗的信心[1]。

1.2.2 术中护理

进行手术当天, 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 从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生理状态以及心里情况等各个方面实施精心的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正确安排患者的饮食与作息, 科学合理的处理患者家属的休息与探视等问题, 使患者各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放松[2]。与此同时, 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完成手术的必要准备, 向其解释运用约束带的具体原因, 并且要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 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暴露位置, 使患者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主动处理好手术细节, 比如室温应当控制在25℃左右, 与此同时, 必要时要给予患者加盖床单进行保温;帮助患者摆好麻醉与手术的体位, 正确运用支架、约束带与软垫, 以免患者因为体位摆放问题而引起的肌肉过度牵引与神经的损伤;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操作应轻柔、准确, 尽可能减少对于患者的感官刺激。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 当其精神紧张时候, 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交流, 通过握手、沟通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使得患者能够处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患者身上的血迹, 护送患者回到房间。

1.2.3 术后回访

手术后1~3d内, 护理人员要积极开展回访工作, 先与其家属进行沟通, 掌握了患者术后的详细情况以后, 再与患者进行直接交流, 进一步了解其心理与身体状态, 针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必须要实施连续回访。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 同时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建议患者是否需要下床活动, 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康复知识宣教。

1.3 评价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评分, 每一个表格分别由20个项目构成, 而每一项都是由1~4级实施评分, 得分相加就是总分, 患者的总分越高, 表明焦虑与抑郁的状态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3.0软件实施资料与数据的研究, 把均数±标准差当作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 运用t实施检验, 当P<0.05的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小结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服务是当前社会所提倡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理念, 其对于患者、护士以及医生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与品质, 有效提升患者对于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从而有效改善了医护工作的整体面貌, 提升了医疗机构的对外形象[3]。因此, 在今后的医护工作当中, 应当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理念。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手术室全程护理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 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治疗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 手术后, 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的护理工作当中融入优质护理措施, 可以显著减缓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情绪, 从而有效提升患者在手术进程当中的依从性, 保障手术成功完成,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临床

参考文献

[1]申维洪, 冯敏.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营造了护患和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32) :268-269.

[2]吕晓娇, 成健.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9) :7228-7229.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58-02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serrice;Dynamic nursing process;Basic nursing;The nursing work cost;Nursing sometime.

5月12日,在贯彻实施《护士守则》暨庆祝5.12护士节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李秀华宣读了中华护理学会组织制定的《护士守则》。并倡导全国护士对照守则要求,规范职业行为。这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思想保障。河北省优质护理服务方案中,提出的2011年的工作目标是:争取到2011年底,全省有10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80%以上的病房(1)。结合目前优质病区的开展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石,要做好基础护理,人员是保障。所以要统筹解决护士编制问题。方案要求,保证一线护士配备,要依据各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病区)每张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护理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病房(病区),增加护士配备比率,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2)。这样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合理调配护士人力,做到全院护理人力资源共享,切实以患者为中心,满足临床患者的需要。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的护工护理患者,而是由管床护士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基础护理,才能切实保证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2 大力推进动态护理工作流程的制定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品质保证。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没有标准的护理流程,由于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开展,基础护理的项目越来越多,需要不断的制定护理流程,又不断地进行完善,不断解决优质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同时,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制定标准的评价标准及过程控制制度。了解患、医、护、管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检查标准,进行有序的过程控制。同时,简化护理表格,优化护理流程,做到省时节力,节约护士工作成本,从而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使基础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提高优质服务的内涵。

3 明確基础护理内涵,着力扩大服务范围。从功能制护理,到责任制、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中心思想是以病人为中心,做好全程的护理服务。目前,仍有多数医院实际上还是小组似的、小范围的功能制护理,自古延续下来的流程改变不多,优质护理服务实际上大多局限在病房(病区),没有贯穿在患者整个就医过程中。方案要求也是80%以上的病房(病区),没有一个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这是不全面的。应从病人跨入医院大门开始挂号开始,每一个部门,包括预约挂号的病人,均应有相应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引导,解决病人急需解决的问题,使病人有宾至如归,到家的感觉。出院后的随访服务,也应是优质护理服务的范畴,所以优质护理服务的范围逐渐增大。

4 基础护理存在于方方面面,分类指导小型科室及部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明确所管范围,服务项目。每一个小的服务项目,责任都要清晰,服务主体要明确。同时制定动态护理流程,从病人入院到离院,每一个部分均有标准的护理流程。做到:先建机制,后建流程。可采用自主选择,承包管理,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等多种形式开展。将病人量较多的科室,明确职责范围及所辖范围。明确自主管理,也可承包管理,将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5 合理核定基础护理服务时数,测定工作量大小。各科室根据病种不同,忙闲不一,应在制定标准护理流程的前提下,测定护理服务时数,测算工作量,是保证基础护理落到实处的指南针。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工作时数,结合中间过程,保证每个人工作量相对均衡。对一些社会服务,也可因工作量的增加,而适当收费。如:为探视人员服务,虽然不是直接为病人服务,但为病人间接服务而增加了护理时数,可通过办证时适当收费,满足工作量与绩效的关系。只有这样,通过科学测算护理时数、护理成本,合理核定护理时价,将其纳入优质护理服务中,才能使患、医、护、管均付出,均受益,达到双赢。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解决忙闲矛盾及价值分配不均的矛盾。与目前绩效考核也是同道而驰的两架马车,相辅相成。只有做好方方面面的基础护理,才能做到真优质,全优质,才能不两张皮。

6 梳理优质护理服务的节点,找到优质护理的七寸。优质护理服应向工作量大的病区和人流量大的门诊倾斜。由于试点和优质护理服务覆盖比例的要求,一般的试点都选择病人病情轻、床位相对少的科室,这些B类的科室,即使不开展优质服务,病人也可以比较满意,至少护士有时间与之交流。而工作量大的病区和部门,工作的节点多,护理时数需要的就多;门诊人流量大,需要服务的点多,如何做到优质、高效,就显得“欠债”太多。尤其是无静脉配置中心的医院,护理人员,还要一只一只加药液,很占时间,后勤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后勤服务的滞后,全员思想的有待提高,医、药、技人员的置若罔闻,等等。这显然是与优质护理服务背道而驰的。近年来,各医院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增加了护士配比,但局限于病房(病区)的多,如何提升整个医院乃至全社会医院的优质服务,看似难,其实不难,是一个逐步完善适时发展的新课题。功能制-责任制-整体护理-优质服务-整体的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是一个渐进的提升过程。由为他服务-为自己负责的病人服务-为自己负责的病人进行全身心以及社会的服务-让病人知道即使责任护士休息了也知道谁负责自己、让护士知道管几个病人,对病人要做到“八知道”,让病人舒适、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是一个提升护理品味的伟大工程,是护理科学的最高境界,是我们值得为之奋斗的新起点。

总之,如何体现一个优质,如何做到优质服务,其基石就是做好基础护理。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套动态的标准的护理流程,制定与之配套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建立动态护理工作流程的过程控制制度,并进入评价循环。这是做好基础护理的品质保证。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主要指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和常规制度(3)。它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发展专科护理的基础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4)。衡量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护理的质量(5)。基础护理的内容包括:一般护理技术;常用的抢救技术;基本护理常规和制度,在基本护理常规和制度中包括:一般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工作制度,门诊护理工作制度等(6)。所以,基础护理贯穿在病人整个诊疗过程中,做好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石,而做好基础护理又离不开制定动态的护理工作流程及其评价标准和过程控制制度。

参考资料

[1][2]冀卫医[2011]51号.发布时间:2011-03-31,09:11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篇1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50例为研究对象, 女20例, 男30例;孕周38~40周, 平均 (29.2±1.1) 周;出生体重2600~4100 g, 平均 (3300±249) g;新生儿Apgar评分7.5~10分, 平均 (8.5±1.6) 分;其中15例为剖宫产, 35例为阴道分娩, 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和奇数将其分为两组, 各25例。两组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即监测生命体征、为新生儿沐浴等。

观察组则运用全程优质护理: (1) 观察大小便。通常情况下, 出生24 h内, 因为新生儿的活动量和喂奶量均较少, 再加上坚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帮助新生儿改变体位, 增加肠蠕动, 有助于排出大小便, 必要的情况下, 还可以在新生儿的小腹部运用手掌进行顺时针按摩, 并且对胎便的黏稠度、颜色、次数以及排出时间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使胎便在24 h内尽量排除干净, 使喂养量增加, 满足新生儿的机体需求。 (2) 脐带护理。护理人员要对脐带进行观察, 查看有无渗血, 脐轮皮肤和脐周是否正常, 一旦发现异常, 应该及时对脐带帽或者脐带绷带进行更换, 重新对脐带进行结扎。每天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时, 运用75%乙醇棉签对脐带进行消毒, 将脐带与脐轮之间的分泌物清除干净, 避免发生脐炎。 (3) 监测胆红素。为了避免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监测新生儿的胆红素, 从出生后次日7:30开始, 每天运用JD-2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在相同部位、同一时间监测胆红素, 每次采集前胸部和额头两个部位的数据, 取2次平均值并记录。需要注意的是, 在监测时, 护理人员应该运用双手将新生儿双眼遮盖住, 避免红外线刺激眼部, 降低新生儿伤害。 (4) 体位护理。舒适的体位可以对新生儿自我行为控制和自我安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神经行为发展。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的体位进行安置时, 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第一, 应该选择洁净、舒适、柔软的床单或者毛巾制作新生儿卧具, 给予新生儿舒适感和安全感, 并且在对新生儿进行包裹时, 要确定新生儿的手可以触及面部, 有助于头手互动, 将护手套戴在新生儿手上, 避免将面部抓伤;第二, 选择软枕, 预防新生儿头部平坦。 (5) 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来说, 母乳喂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营养来源, 能够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降低, 但是单一母乳无法满足新生儿发育需求, 还应该辅以一定的维生素、热能、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等, 护理人员将新生儿的饥饿间隔时间、程度以及大便情况作为基本依据, 对配方奶的量和浓度进行调配, 掌握好喂养量, 并且尽早进行母婴接触, 通过早吮吸和母婴接触, 可以对乳房泌乳产生刺激作用, 有助于确保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该表包括4个项目, 分别是主动告知、患者信任度、母亲参与以及知识宣教情况。每个项目为25分, 总分为100分, 其中不满意为总分低于69分;满意为70~84分;非常满意为85~100分[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 (非常满意18例, 满意6例, 不满意1例) , 对照组为76.0% (非常满意10例, 满意9例, 不满意6例)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全程优质护理主要指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护理服务, 在出生后到出院前这一段时间内给予新生儿最好的照顾和管理, 并且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 使产妇的参与积极性提高, 增进母婴感情,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模式[3]。有研究发现, 在新生儿护理中运用全程优质护理, 不仅可以使新生儿护理的透明度提高, 改善护理质量, 还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使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提高[4]。在全程优质护理中, 根据新生儿护理工作的特点, 再结合新生儿的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 给予新生儿舒适的体位, 并且定时对新生儿的体位进行调整, 促进新生儿成长发育[5]。同时,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是监测胆红素, 加强脐带护理, 能够预防并发症, 确保新生儿健康。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新生儿护理中运用全程优质护理效果显著, 这一结果与罗美芳等[6]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临床上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 再运用全程优质护理, 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还能使护理满意度增强, 从而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析全程优质护理运用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分娩的新生儿5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和奇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 而观察组则运用全程优质护理, 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上将全程优质护理运用在新生儿护理中, 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还能预防并发症, 使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提高。

关键词: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士娟, 杨旭东, 苗娜, 等.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4) :479-480.

[2]刘小连, 曾瑶.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48) :229.

[3]冯雪萍.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58) :231.

[4]李芳.新生儿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22) :121.

[5]姜扬慧.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J].现代养生, 2014 (1) :189.

上一篇:主要原料下一篇:氧化钙碘仿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