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校长

2024-07-08

专家型校长(精选4篇)

专家型校长 篇1

摘要:为打造更多名校长、名学校和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推动教育家办学局面的形成,立足湖南省邵阳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及广大校长的实际需求,我们大胆创新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实施本土与异地交叉集中研修、线下与网上自主合作等模块学习形式,注重专家集中面授研修专题与网络自主研修课程的相互衔接、紧密推进,推动学员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的实践中实现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创新,模式,专家型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学校的领导核心,校长的领导力和专业性直接决定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提升校长综合素质,提高校长办学治校的领导力,推动校长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促进学校管理创新,为打造更多名校长、名学校和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推动邵阳市教育家办学局面的形成,邵阳教育学院立足本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优质的教育教学师资,大胆创新培训模式,并勇于实践,于2016年春季成功举办了第33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

一、精心部署、组织严密、目标明确

1. 基于邵阳市所辖八县一市三区的实际需求来构建班级成员与课程模块

本届校长班由邵阳市所辖八县一市三区的中小学正副校长55人组成,其中男性51人、女性4人(含24位副职,1位德育主任),他们身体健康,学习积极性高,具有丰富的治学办校能力和经验、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以及一定的知名度。本届校长培训班的具体研修学习,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为期十天的本土培训基地(邵阳教育学院)集中脱产形式学习,第二阶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远程网络学习(学员在单位自主学习),第三阶段赴异地高等院校(北京师范大学)集中脱产学习,进一步延伸拓展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第五阶段是专门撰写论文和调研考察报告,第六阶段考核评比结业。每一环紧扣一环,时间较短,学习非常紧张,但培训形式比较机动灵活,学习效果较好。

2. 基于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和实践需求学用结合原则,精心组织,培训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本届校长培训班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全国普通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文件精神,在邵阳市教育局领导的精心部署下,按照预期计划举办的,培训的针对性和指向性非常明确,归纳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进学员对当代社会发展形势和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的了解,拓宽教育视野、融合学科领域、提高社会科学素养、启迪管理思维。

(2)推动学员深入了解我国治校、执教的政策与法律依据,提高学校规划、管理、运营等能力,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建设与组织领导的策略。

(3)提高学员有关推动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促进其加强提升有关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的组织能力,通过培训能增进学员凝炼其教育风格、呈现其办学思想。

(4)通过分享、交流学校管理案例与诸多经验,拓展学员及其学校的人际网络资源,以校本研修课程资源开发为载体,为今后的骨干校长培训积累一批优质的课程资源和鲜活的案例资源。

二、内容科学、学用结合、形式丰富

本届校长培训班采取集中脱产和网络研修的方式具体组织实施,其培训内容比较科学,大多以实际问题为导引,以鲜活案例为载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广泛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人际情境互动和网络虚拟交流相结合,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校长们全程全员参与,推动学员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的实践中实现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分模块下的研修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专题报告、案例研讨、观摩考察、互动交流、行动研究”等具体形式。他们以本土或异地集中研修的专家核心课程牵引校长的专业发展,以网络自主研修或实地考察样板学校等选修、辅助性课程来应对培训过程中的动态问题生成,层层推进,紧密结合。综合六个阶段的学习可以归纳为四小点:

1. 定位高:示范引领作用、提供专业服务

全员重视度高、活动平台高、专家水准高、服务质量高、发展起点高。这些成为研修中学员最强烈的感受,是广大学员议论交流的兴奋点。

2. 内容实:学科优势导引,教育实践奠基

邵阳教育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的集中脱产学习,充分发挥了教育、心理、文学、历史、管理等学科的科研成果以及丰富的教师教育经验等优势;无论是邵阳教育学院的还是异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集中脱产研修,我们均认真研究了学员需求,明确了培训目标定位,精选了培训专题,不断丰富、优化培训手段与方法,力求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3. 资源广:用足优质资源、用活特色资源

我们一方面组建了一支来源广、水平高、经验丰富、风格不同的培训专家队伍;另一方面又仔细挖掘、整合并充分利用了邵阳市当地和北京市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学员不仅聆听分享了专家学者的治校看法,还实地参观考察了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及邵阳市第六中学的办学经验。观摩实践,零距离走进名校,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真正内涵。这些学校的或地区的先进办学理念,高效的管理团队,务实的研究型教师队伍,都值得学习借鉴。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解放了思想,增长了知识。

4. 形式活:遵循培训规律、精细服务学员

尊重并顺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形式,尊重、挖掘并挑战学员已有的工作经验、生活经验和学习成果;帮助学员扩大人际网络、推荐论文发表、延伸培训成果;联系食宿,提供优质生活、教学后勤保障,确保劳逸结合。

三、学员自主学习特征明显,学习积极活跃,教学双边互动反馈良好

在邵阳教育学院培训团队的精心带领下,学员们除了课堂上的认真学习听课交流,课余时间也会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开展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增进友谊。譬如在以来自洞口县、邵阳市双清区组成的第五学习小组,他们中“50岁以上的就有5人,但是这个组的成员团结性好,平时相互激励、互为关照,在为期两个月的学习中,克服各种困难,自觉遵守学院的各项制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在研讨中,围绕某一问题,相互协作,积极交流,分享自己或学校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感受,来自市直学校的一位学员深有感触:“想到自己的差距,更深入思考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和今后的管理策略。同行校长间的研讨交流,让彼此经验相互分享,让思想火花相互碰撞,更让今后的深入学习、合作成为可能。”

他们都认为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之旅、交流之旅、自我提升之旅。除了他们,其余的校长也能克服诸如伤痛、病痛及学校各种事务性纠缠的困难,严格自律,不迟到、少请假、出满勤,认真听课,积极讨论;两个多月的学习、研讨、观摩,无论是理论课、讨论课、网络学习还是异地学习考察,皆不断触动着学员们的灵魂,驱使他们不断深入思考。

诚如来自湖南省武冈市的一位学员所道:“异地学习考察让我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反思我们的教学,在时间上的打拼,虽不能说是极限,但可再利用的时间也几乎没有了,再从时间上搞突破已经不太可能。要想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只有提高课堂效率,走课堂改革之路。对于异地考察的学校教育,我们惊叹的不仅是他们的理念,还有他们的实践。以前,我认为成绩差的学校好搞教改,成绩好的学校不好搞,因为担心成绩,而改革不允许失败。成绩差的学校就不怕,不改是差,改了也许有活路。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改变了自己的认识,只要有正确理论引导,再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加上平时练习成绩的检测与反馈,就不会滑落下去。现在我们既有理论,又有别人成功的实践,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其实,不是试不试的问题,而是势在必行。这是我此行考察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从内心发出的心声。”

这些天的学习实践,让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的见识,丰富了理论。无论本土还是高等院校的授课专家,学员们从他们的身上皆感受到了高尚的教育情怀,专家永远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也是大家追求的目标。为期两个多月的的研修学习,专家校长的行动对他们是感召,教育事业永无止境,唯有拼搏才有未来,他们不仅增添了力量和勇气,而且也对工作更有信心,方向更加明确。学员们的学习生活积极活跃,教学互动反馈良好。

四、班集体荣誉感突出,团结、友谊氛围浓厚

在两个多月的学习生活之中,学员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认真研讨,而且在班级QQ群、微信群积极交流,一起外出异地学习考察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关照,互相帮助,课余休息时间三五成群结为小组,彼此热诚主动为对方服务,若遇哪个学员生病或腿脚不方便,他们争相照顾如互换床位等;大家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研讨中、在课余交流中建立了深厚情谊,在交流的各自发言中,他们都流露出一种恋恋不舍的友谊情怀:坚信结业不是结束,而是更美好的开始。外出北京海淀参观学习之时更是自觉形成队形,文明礼让、礼貌回应等已成常态。

综合班级管理及异地学习反馈情况来看,总体感觉这届校长培训班的班集体荣誉感突出,团结、友谊氛围比较浓厚。

专家型校长 篇2

1、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讲校长要有凝聚力,请简略谈谈你应该怎样做才有凝聚力?

2、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在智育方面的侧重不同,东方和西方国家的传统各重视什么?

1、一个班级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整体素质有重要关系,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你能谈谈怎样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差异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少先队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具体可以开展哪些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哪几方面的能力?

1、学校的一日常规工作,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校工作中每一天都要做的工作,你是校长,你会怎样扎实有效的抓好一日常规工作?

2、请简略回答校长的主要职责?

1、如果你当选为学校校长,你将如何依法管理、使用好学校的经费?

2、在学校平时工作中,用什么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五

1、你竞聘的学校目前教学成绩很高?如果你竞聘成功,你将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应警钟长鸣,长抓不懈,你作为一名校长应从哪些方面抓好此项工作?

1、你竞聘的学校目前教学成绩较低?如果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你将怎样找准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

2、作为一个小学校长,要抓好学校工作,就要做到既对学校发展做出远景规划,又要做好近期的常规工作,如果你长竞聘校长成功,你认为学校要抓的一日常规工作是那些?

1、你怎样搞好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工作?

2、办学离不开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当重视德育,请问:学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的教育?

1、如果你竞聘成功,你怎样抓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其中课余时间的学习习惯不可忽视,你怎样在一天中合理安排有效的课余学习?

1、请你谈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在那里?素质教育的好处在哪里?

2、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请回答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十1、2008北京奥运来临之际,作为一名教师你是怎样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热爱体育运动的?

2、你打算怎样处理好与教导主任的关系?如果教导主任能力比你强,你怎样对待?

十一

1、教育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2、请你具体说说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怎样进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二

1、如果你竞聘成功,你怎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施实两年了,在管理和使用上你有何意见,建议?如果你竞聘成功,下步如何编制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

十三

1、国家对教育的法律法规比较多,请回答设及初中和小学管理的法律有哪几种?

2、“桑条柳条从小育”道出了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深刻内涵,请问:你怎样理解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四

1、在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有部分同志认为开展活动浪费时间、浪费经费,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怎样正确处理团队活动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

2、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请问:作为校长将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十五

1、在目前,有极少部份学校中,有的教师由于怕影响教学质量,想方设法将少数“差生”排挤出校,或者动员不参加考试。请结合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谈谈这种现象与哪些法律和师德相悖?

2、怎样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你在教学中怎样实施的?

十六

1、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获取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课堂纪律是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所面对的严峻问题。如果你成功竞聘校长,你所在的学校有一个全校都公认的一个班纪律比较差,你将采取哪些措施?

2、如何教育学生讲孝道,懂得体贴父母?

十七

1、现在的试卷命题,不但重基础,更重能力,题目较新活,特别是我们农村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苦,年终教学成绩却不高,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请问学校应当怎样开展养成教育?

十八

1、多年来,国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请简练回答,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你如何看待“严师出高徒”与“棍棒出孝子”的论点?

十九

1、教育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立足之本,你作为一校之长,如何带领教师抓教学质量?

2、在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请问:你将怎样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二十

1、你认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重要吗?如果重要,你打算怎样抓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2、作为校长在工作中会经常发生突发事件,你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请举例说明)

二十一

1、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请问:作为校长将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每个教师行为准则,作为一个学校校长应首先遵守这个“准则”,请问:如何做到“廉洁治校与廉洁从教”?

二十二

1、校长的工作作风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影响力,你认为校长主要应具备哪些工作作风?

2、**完小年龄偏大教师较多,在现有师资不变的情况下,请谈谈你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的打算?

二十三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总和。它集中表现在办什么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及怎样培养的问题同。作为校长应树立哪些教育观?请谈谈你的看法?

2、**完小是**中学重要的优质生源基地之一,请你谈谈培养优秀生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二十四

1、学校管理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请你具体谈谈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地广人多,生源分散,素质参差不齐,巩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请你谈谈应如何看待和进一步抓好巩固工作?

二十五

1、成功的校长往往注重权威的确立,请说说权威来自于哪两方面?主要依靠哪些东西来树立权威?

2、**村情复杂,学校又靠近街道,如果你竞选成功,你觉得你会怎样处理好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如何维护师生安全?

1、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联系的桥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列举至少5种以上的教研活动,并谈谈你还有何创新见解?

2、**完小是条件较为艰苦的学校之一,你是如何看待条件艰苦与学校的发展和成绩提高的关系的?

1、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重要前奏,请你具体谈谈备课要具备哪些内容、怎样备课?

2、**完小前几年成绩逐步提升,到2006年已位居全乡第六,而今年又出现下滑,去掉校长变动原因,请你说说出现下滑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1、学校工作计划是指导一学年工作的灵魂,是全校合奏曲的指挥棒,那么,你认为学校工作计划应具体包含哪些主要内容?重点又是哪一部分内容?

小学校长何以成为教学专家? 篇3

思辨:校长要不要成为教学专家?

我想这不是我们仅仅站在校长的立场来思考的问题,我们不妨听听不同层面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一,专家观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先得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校长是“师者之师”。江苏省教科学院王铁军教授认为:在校长的八大角色中,首当其冲的是教学的领导者。著名的学者也是校长的丁浩生先生说:校长是家,不是官;校长是家,不是商;校长是家,不是匠;校长是家,不是神。在学校工作中,校长的本质角色是学校教育教学、课程建设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一切以教学为中心,这是由学校教育规律决定的。

沉默,尤其是他们对自己的观点有疑问时,人们往往感到很不自在。如果问题提出来又没有满意的答案,那么,片刻的沉默可以迫使家长们自己回答问题或者重复,从而打破这种僵局。

另一种延缓见面会时间的办法是做笔记。从你的记事本上望出去并且轻声地问道:“对不起,你能再说一遍吗?”延缓时间和呈现家长们的关切对于准确的记录至关重要。有一点要注意:做记录很难保持眼神的接触,观察到肢体

第二,行政观点。温家宝曾经两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育家办学”。北京地区出现了“教学专家:北京校长印象”。武汉市武昌区、深圳宝山区也出台了中小学校长深入一线当教学专家的要求。南京玄武区提出:一把手校长要指挥教学,分管校长要坐镇教学,支部书记保证教学,其他校长服务教学。在常州地区校长都上课观课评课比赛。常州名校校长都是教学专家;在我们武进大地,局长、书记专门在校长会议上进行教育专家办学的讲话,并举行校长进课堂、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等重大实践,更是从理念昭示到行动推进,呼唤当下的校长必须成为教学领导者。

第三,师生观点。“你心目中的校长是什么样的?”老师们说,除了校长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管理水平、社会活动能力和科研实力,还必须能给我教学上切切实实的指导和帮助。有八成受访学生希望校长是“能亲近,能常见到,懂教学、真正为学生着想的人。”在我们武进也做过此类调查,认为校长应该兼课的占74.4%,认为校长兼课对学校管理利大于弊的占71%。

语言或者面部表情的细微反应。

倒带或者重播录音同样是延缓时间。你可以用重播一段录音的方式来延缓见面会,并且说:“请允许我来证实一下我是否理解了你的意思。”这种拖延时间的方式就是让大家都重新听到和可能澄清究竟说了些什么。

另一种延缓时间的方式是邀请第三方,也许是一个在见面会现场的老师。有另一个人在场能让校长偶尔停下谈话,留出点时间思考。如果不被家长

第四,我的观点。学校是什么?学校不是公司、不是商场、不是企业;教育产业化的时代已经过去。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地基。学校是带给师生快乐幸福精彩的生命旅程的地方。精彩的旅程在哪里?学生在校80%的时间在课堂渡过。我无法想象一个不懂得教育规律、不运用教育规律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能给师生带来惬意的教育生活;在我看来,校长成为教学专家,是作为一名校长的责任和道义。当作为教学专家的你,让你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时,一批批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一位位教师成名成家,经营的学校成为品牌,这当是校长崇高的职业幸福感之所在。从责任和道义上来讲,校长应是教学方面的权威,是业务上的专家,是能够统领全校的领导者。

思考:校长好不好成为教学专家?

一位校长只有自己足以在其他教师和学生面前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才能

们认为是一种威胁的话,这种第三方同样可以带来一些新主意和新方法。

在应对愤怒家长中所遇到的挑战不是平息冲突,而是化解愤怒造成的破坏性,并将之转变成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力量。通过应对冲突,校长将这种讨论引向一种对问题的合作性谅解,而且能够寻求解决难题的创新方式。■

根据美国《校长》杂志Principal

(作者单位:四川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真正成为一位好校长,真正带领学校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校长成为教学专家,是指校长能够用专家的眼光去审视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用先进的理念去经营教育,用务实的行动去发展教育。教育专家都具有五大共同特征:一是坚守教育理想,二是具有先进理念,三是富有教育激情,四是大胆改革实践,五是独特人格魅力。用自己的理想、梦想、思想给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深层的幸福,所以自己也就非常愿意去影响、带领老师们传递这份幸福。

成为教学专家让你有了引领的能力。19年来,担任副校长、当了特级教师,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我,还带班级上课吗?19年可能扮演过很多角色,但唯一不变的身份是教师,唯一不变的岗位是数学教学。只有一直在第一线教学,在第一线听课,你才能倾听儿童、为了儿童、成为儿童,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握教学规律,引领教学发展,才能真正走进教师、走进课堂、走进现场,才能真正意义上与教师对话、与问题对话,才能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才能与教师、与学生有共同的密码,成为了教师、学生、家长最信赖的朋友,才能为教师发展指点,为课程改革导航,为学生发展奠基。

成为教学专家让你有了自身的魅力。全国各地很多学校的校长来湖小跟岗时,一直问我:教师根本不听校长的怎么办?教师的教学质量一直不提高怎么办?教师不愿意读书怎么办?我告诉他们的是,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做得怎么样,你在教师中魅力指数是多少。当你带着教师可以16遍磨一堂课去获得全省赛课一等奖;当你逼着教师从强制性阅读—激励性阅读—自觉性阅读感受到阅读带来的课堂气象改变得到学生欢迎的时候;当你搀着不会做科研的老师经历一轮草根课题并走上了教海探航领奖台的时候;当你推着她论证自我发展规划寻找导师走上专业发展道路的时候;当你创生着学校的课程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时候;当你每周随时欢迎老师走进你的课堂;当你一学期下来已经上过N次示范课、用完几本听课本时……你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已经镌刻在老师们的心房,这些老师必定会以最好的工作状态来回报这个学校。校长的影响力在于权力的影响力和非权力的影响力。教育局任命你为校长,就是给你权力的影响力。而非权力的影响力,我认为主要是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成为教学专家让你有了思想的张力。很多人来到湖小,都要索取湖小很多的制度、规章、要求、评价细则,湖小都大度一一奉上,从不吝啬。因为可以复制形式、复制内容、复制要求,但是迁移不走的校长的思想、是学校的文化、是中层的执行力。所以校长根植于自身的学校,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排除外界的干扰,要耐得住寂寞。在这个不断实践中也就有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理想和教育精神。也就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有将自己的路坚持下去的勇气、胆识和魄力,也就能够海纳百川,有融汇百家、自成一家的思想和使命。

思路:校长能不能成为教学专家?

理念引路。武进区教育局章美娟书记说:校长要努力成为教学专家,必须做到“六心六力”:一要静心积累,增强持之以恒的学习力。要乐学,手不释卷,乐在其中;要博学,博采众长,厚积薄发;要活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二要潜心治校,增强引领发展的领导力。要提升思想领导力,要提升课程领导力,要提升文化领导力,要提升团队领导力。三要用心探索,增强追求卓越的创新力。教育理念要更新,管理方式要创新,学校特色要出新。四要倾心而为,增强求真务实的执行力。要高效执行,要主动执行,要智慧执行。五要诚心做事,增强凝聚人气的服务力。要服务教师,要服务学生,要服务社会。六要虚心修炼,增强政通人和的影响力。要以人格魅力影响人,要以情感力量感召人,要以学校愿景鼓舞人。

完善机制。名校长卢志文先生说:“让研究者做校长,比让校长成为研究者要省力一些。”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机制,让研究者有机会做校长。当下,我们的校长选拔机制做不到这一点。在具体实践操作上,要努力构建名师名校长培训体系。让更多的校长通过学习、挂职、蹲点、观摩、导师制、深入一线等形式成为教学专家;另一方面也要广纳贤才,有南京市三请孙双金的眼光和勇气,让更多的教学专家进入校长队伍。

提供原野。即应该给教学专家提供教学研究的条件,允许校长有尝试自己教育思想的实验学校。没有芝加哥实验学校就没有杜威,没有帕甫雷什中学就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晓庄师范就没有陶行知,没有北京大学就没有蔡元培……完全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的教学专家的名字都是与一所具体的著名学校连在一起的。应该给校长以实验的机会与办学的条件:允许校长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允许研究者用自己的教材,允许自己设置课程,允许在办学模式、办学机制上有自己的特色等等。

自我造就。校长作为学习者要做到三个“度”:一要有理论高度;二要有专业深度;三要有文化厚度。校长只有自强不息地造就自己,才能更好地造就教师和学生。校长要自己成就自己,自己培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一个人成长,外因是条件,但自我建构、自主发展才是关键。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校长的使命就是引领教师成为改革的弄潮儿,成为传统课程的改革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现代课程的研究者。即使不想成“家”,或者也成不了“家”,但是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校长必须努力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专家型校长 篇4

廖校长:艺术学部成立以后, 应该说, 我感到压力特别大。为什么压力特别大呢?一个是“艺术学升门类”以后, 咱们的戏剧与影视学, 在全国评比中排到了第一名, 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成绩都不错——艺术学理论在全国排第六, 设计学全国排第九, 美术学全国排第十七……相对而言, 音乐与舞蹈学还需要再迈进一步。那么, 对于全国排名第一的戏剧与影视学, 只能是保持它, 所以, 现在我们的所有的教学定位, 我认为要瞄准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第一个奋斗目标, 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地位, 这是必须的这是必须的;第二个奋斗目标——因为传媒大学的定位是““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 那么我们既然有全国第一的学科一的学科, 那必须再建造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乃至一流的学科学科。

廖祥忠,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兼艺术学部学部长,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创始人, 著名动画及新媒体教育专家。主持创建了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及硕士点、博士点。兼任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及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新媒体院长论坛”首任轮值主席、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委员、第1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动画国际评委会主席。

对戏剧与影视学, 还有其他学科的强化建设, 这是我们的一个重任。所以, 谈到我们现在的有关指标体系, 一个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指标体系运行, 另一个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指标体系来规划我们的学科, 规划我们的人才培养。按照这两点来看, 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 毫无疑问, 是精英化的培养模式, 是一流的培养模式, 而且一定要培养出最好的学生。

我总认为, 一个高等学校若很强大一个高等学校若很强大, 其强的核心是什么么?那就是学生要强。学生强, 高校就强。学生强了以后后, 他的思想、知识等有了, 什么都有了——这比什么都重要重要。我觉得其他的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人”——才是我们的第一作品我们的第一作品, “人”——才是我们奋斗的第一要素, 所以我们强调培养人以我们强调培养人。那么, 这个“人”的定位是什么呢?那就是培养具有国际化大视野的人才。

所以, 我所做的定位就是, 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 尤其是艺术学部培养的人才, 第一第一, 他要了解传统的艺术学学, 也要了解传统的广播电视——包括视频、音频等方面都要懂都要懂;第二, 他要国际化——他必须是有国际化的眼光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审美能力的这种人;第三, 他必须要在艺术他必须要在艺术“改朝换代”的时候——将来在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的领域中和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的领域中, 要有驾驭这一切的能力切的能力。不但我们的老师要有这个视野, 学生也要有这个视野。你想, 广播电视是我们的根本, 传统艺术学是我们的根本, 这是不能丢弃的, 丢弃了就没有优势了。还有, 国际融合, 比如说国际创作融合, 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将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快, 如果我们没有国际化的眼光, 我觉得就不配我们学校的定位和地位, 因此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另外, 就是艺术学科发展的方向、指向, 以及将来的艺术创作走向是新媒体, 如果没有新媒体作为支撑的话一定会被淘汰, 所以我觉得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的学生的眼光、视野、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要朝着这几个方向努力。这就是我对我们艺术学部的学生的要求。所以, 我目前担任学部长以后, 一切都是从这几个方向, 来架构我们的学科, 来规范我们的学生培养目标, 来重新定位。从本科教学, 到研究生培养, 到科学研究以及艺术作品创作等方面, 全部围绕这几大主攻方向来建构。

本刊记者:艺术学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在过去的十多年里, 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艺术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所形成的国内国际影响, 在学界, 人们有目共睹, 在业界, 人们有口皆碑。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 我们也注意到, 该学院的相关部门 (系) , 已和国内的多家传媒企业在师资培养、课程共建、学生实践、产品研发等领域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为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搭建起了立体实践平台。请问廖校长, 这种教育模式, 是否也适用于中国传媒大学“传媒音乐人”的培养?在音乐学专业教育中, 我们怎样来摆脱传统的音乐学教学模式而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今后, 在我们的音乐学本科学生培养中, 怎么样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加强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与业界的对接?

廖校长:我认为在很多方面是适用的。在这方面, 首先要由上至下解决思想意识的问题。在艺术学部工作的这一段时间里, 责任的增大促使我不得不去调研国内外的相关行业和专业, 看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的教师在想什么, 再回头思考我们自己教师的特点、优势是什么。我见到了国际上行业里大师, 他们也在谈这个意识问题。

“意识”包括创新的意识、对新技术使用的接纳意识等等。此外, 还有一个教学意识的问题还有一个教学意识的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当井底之蛙当井底之蛙。在艺术教学中, 我发现有一个弊端——全国都普遍存在的弊端国都普遍存在的弊端:很多的学者喜欢抱残守缺, 就守着一方小天地不肯放弃一方小天地不肯放弃, 不肯进取, 表现出排斥型的思维方式式。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遗憾的。如果他在意识上再跨越一步的话, 也就进入了海阔天空之境界。其实, 我们的学者们都有这个能力, 但有的学者觉得这么做没有必要, 然而等到他想这么做的时候, 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可能就干脆说不能这么做, 有意地排斥。这是很可悲的, 是非常可悲的。这就是意识问题。如果我们有这个意识以后, 就会看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 就肯定会想到变革的问题, 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 就是我们的眼光、胸怀的问题。艺术类学科一定要打破边界。世界在融合, 传媒在融合, 教育在融合……音乐和视频也在融合。我到艺术学部后提出一个观点:要打破音乐和影像的边界, 打破动画和视频的边界, 使其实现整合, 激发我们老师和同学的创作能力。因此, 联合培养及联合创作, 打通一系列的教学平台, 这才是我们非常非常关键的地方。但要实现这一步,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老师可能会说, 我这个课就是我自己的, 没必要跟别人合作。这就是很“要命”的。

为什么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时候要说解放思想, 我当时不明白我当时不明白, “解放思想”这几个字, 有必要老那么提吗吗?现在, 我是切身体会到了, 解放思想是多么重要。一个人的思想解放了个人的思想解放了, 眼光有了, 胸怀有了, 责任感就有了, 我觉得在这个平台上, 我们就能做很多很多事情。

我也总在回想动画学院的建设历程……当时是极度困难的——我们就几间如同窑洞的小“破”平房, 要建设世界一流, 可能吗?而我首先是解决这几个问题:一个是动画教育的发展定位的问题;第二个问题, 是解决老师的思想问题;第三个问题, 是要给老师树立信心。学院发展的定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动画学科!有人就说:“这可能吗?”“怎么发展啊?没有这种可能性啊……”但是, 我有自己的判断, 先定位再说。第二, 我要解决老师的思想问题, 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开放的思想, 什么是解放思想。这一步是慢慢做, 慢慢说通。接下来, 很多老师思想打通了, 认为应该这么做, 但是还没有信心, 因此这时一定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信心有了, 思想打通了, 方法有了, 我觉得剩下的问题的解决非常非常顺畅。动画学院在刚刚成立的时候, 我努力推动大家, 和大家一块儿研讨怎么做, 到了后半段, 几乎是我说怎么做, 大家是不太想, 做就行了, 所以推进得非常迅速。为什么呢?因为思想统一了。因为大家觉得, 没必要想了, 老廖说就行了, 做就行了。所以, 后几年发展得非常非常快。这就是一个几步走的问题——定位清楚了, 思想问题解决了, 信心有了, 措施得力就可以了。

我以前对音乐学没有太多研究, 是最近几个月加大了关注。我觉得咱们学校发展音乐学是非常重要的, 它本身就是一种对艺术厚重感的积淀。我们学校音乐学这个学科的建设, 不仅仅是对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也不仅仅是对艺术学部, 而是对整个学校而言, 在艺术修养, 尤其是在音乐修养的文化积淀方面, 打下了厚重的基础。

所以, 我首先认为我首先认为, 音乐学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过去这些年的建设去这些年的建设, 成绩也是很显著的。但是, 将来要怎么发展发展?我认为, 就是要形成特色发展。要真正找到我们学校的特色学校的特色。一个是要找到录音怎么为我们的传统媒体, 如电视、电影服务的问题, 怎么录音的问题——它是辅助性的, 也是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的问题, 我们要解决好, 这是我们制胜的一个法宝。第二点就是创新的问题。谈到创新, 我们的音乐学, 如果跟传统的音乐学院相比, 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创新呢?我想有两点:一个是音乐创作手段的创新一个是音乐创作手段的创新、工具的创新, 这点我想大家都能明白点我想大家都能明白;第二点就是音乐传播——利用新媒体媒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等。现在, 音乐从创作、生产产、传播、消费, 已经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再像以前那样样, 因为已经大众化了。在这个时代里, 什么是创新的问题题?这其实也就是音乐和传播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音乐和移动互联网的关系的问题和移动互联网的关系的问题。要抓住这一点, 使得音乐学长上翅膀学长上翅膀, 飞得更高、更快、更强!

而且, 我总认为,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传播的音乐, 和在环绕立体声状态下听的音乐感觉还是不一样的。这恰恰是传媒大学的优势。所以, “音乐”加“传播”、“音乐”加“新媒体传播”、“音乐”加“移动互联网的传播”, 还有“音乐”加“录音”等, 这些都是我们要好好地研究和探索的, 要在这方面做文章。我们要加强我们传统的教育, 即艺术理论、艺术修养的教育, 这是每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做的, 但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又不能在这个地方, 而是要在它们与自身的专业之间找到交叉点。

我曾经说过, 艺术学部有两大增长空间。一个增长空间就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的艺术理论的建构和学生的培养, 第二个增长空间就是音乐这个部分——这一部分正是我们搞艺术创作以及搞电影、电视、新媒体创作经常容易忽略的地方, 恰恰增长空间在此处。目前在国内, 很多人注重的只是 (影像) 这半壁江山, (音乐) 那半壁江山很少人去注重。比如现在动画领域里的有些老师为什么有那么多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就是因为对原创音乐的重视。在国际上, 如果你是扒别人的音乐, 是不可能拿到奖的。在美国等西方国家, 如果你去参加评奖, 就动画作品而言, 首先要经过一道过滤网——人家首先要看你有没有用别人的音乐, 如果有, 马上把你淘汰掉, 甚至还要追究你的责任。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对不对?先不说你的音乐要达到什么样的艺术水准, 但你首先必须原创, 这是必定的吧?所以我非常非常重视这个方面。因此, 对这个方面的重视对我们进入国际市场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然而, 到现在为止, 还有个别老师认为, “哎呀, 音乐扒拉扒拉就行了, 没那个必要, 弄它干什么?我们只要把画面弄得很美, 就OK了”。这个观点其实是不对的。你想, 经过了这么多年, 这种观念尽管在改变, 但是还没有完全改变, 很不可思议吧?所以我觉得第二个增长空间在音乐和录音这一方面, 传媒大学尤其如此。我们的优势在视频和画面, 国内整体的情况也是如此, 但它的增长点在另一面 (音乐/录音) 。

我曾经参观国际著名的“东方梦工厂”动画制作室, 看他们怎么工作。他们做得精致到什么地步啊——雕梁画栋上的那些小花儿一笔一笔地慢慢做——我一看就很震惊。我们自己恐怕是不会这么做的, 因为认为画面细节谁都不会注意到。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们说, 他们也知道, 观众谁也不会注意这些小碎花和它们的细节, 但是这就是他们的工作要求, 就必须这么做——别人不知道、不注意是别人的事, 但作为艺术创作, 他们就是要尊重它。包括音乐, 它的整个的起伏, 也让人觉得很震撼。这个时候, 也许观众会忽略音乐, 但是这一点点仍一定要做得很完美——这就是精神。目前, 我们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整个国内的行业大环境都是这样。所以, 我对将来的增长空间信心十足。本身我对新媒体建设能力还可以, 对音乐这一领域还是很热爱的。所以, 将来我会抓好这两个方面。

本刊记者:所以, 学部成立之后, 音乐跟动画还有影视这方面就会有更多打通的机会。这是否就是我们曾经提到的, 要在各方面强化音乐学专业的师生的数字音乐思想?

廖校长:有道理。一个是数字音乐思想, 但还有一个是创新思想。必须要有创新, 没有创新不行。我们需要有特色的创新思想。我们在这里发展音乐学, 我们的特色是什么?一定要找到我们特色的定位!否则恐怕前景堪忧。因为我们现在的定位是“一流”, 既然如此, 就必须要跟中央音乐学院他们比, 是不是?否则就会有问题。但是比什么呢但是比什么呢?比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优势。所以, 我说《音乐传播》这个杂志的刊名取得非常好得非常好。体现了我们的思想, 体现了我们曾老师的水平平, 真的, 这是我们传媒大学应该办的。当时, 我对这个刊名就拍案叫绝刊名就拍案叫绝, 我觉得太好了!

本刊记者:廖校长, 您是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创始人、资深动画及新媒体教育专家。我们在您开拓性的专著《数字艺术论》中注意到, 您有专门的篇章系统地论述传统音乐与数字音乐。同时, 您在《数字艺术论》的第十章“数字艺术的未来”中, 阐述您的“天人相混、主客交融、授受一体”的艺术返璞归真的当代艺术观时, 匠心独具地引用了《吕氏春秋·古乐·仲夏纪》中的“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阕……”。是否可请您以教育家的视角, 观照这种返璞归真的艺术观, 谈谈它对我们传统的大学教育方式的改进有什么启发?您觉得, 在我们的数字艺术教学实践活动中, 这种艺术观能否直接转化为教育观?

廖校长:其实, 当时我可是没想到有这么高的高度, 这都是你们给提上来的。当时我主要是想找一个好点的材料, 来充实自己的论述。结果找到这一段, 发现挺有意思的, 深入理解后再一看, 发现它的确是让人拍案叫绝。当时真还没有考虑得这么深, 这么远。说到音乐教育观, 恐怕我还是外行, 从个人角度谈一下我的理解吧。我觉得, 真正的音乐艺术一定要让人舒服、放松、共鸣, 觉得哪儿都好, 具有音乐美感, 从内到外的美感, 从眼睛到心灵的美感。我觉得真正让人舒服的就是心灵的美感, 音乐就是那样的, 是不是?那种回归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我是在江西九江的大山里长大的, 那儿离陶渊明隐居的地方不远。几年前, 我回到那里, 一人漫步在崇山峻岭中。我手里拿着一个小播放器, 播放着清新、抒情的音乐。听着、听着, 小鸟也在我的头上唱呀, 叫呀, 飞呀……我长那么大, 从来没有对音乐有这么喜好的程度!小鸟在鸣叫, 音乐在播放, 我就席地而坐, 尽情享受这人与自然的交响!我在那里坐了快一上午了, 我老母亲进山来找我, 寻思咋回事啊这孩子?我这才回过神来, 怎么会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呢?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只觉得哪儿都舒服, 心情、精神特别特别放松。我想, 这就是音乐与自然的融合触动了我。音乐和自然环境拥抱在一起, 这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人和音乐的合一、空山鸟语和音乐的合一, 让我的心灵感觉和大地融到一起……我在竹林里, 紧抱一柱青春向上的青竹笋, 体验着生机之盎然、世界之秀美、天地之广袤, 居然沉浸在三个小时的时光空灵之中!我知道, 我进入了“忘我”的境地。平时工作的繁忙, 让我很难进入这种境地, 因为我是一个很“躁动”的人, 因为太忙了, 哪有时间去“忘我”啊!

所以, 我就想到艺术的回归的问题。后来, 我又走了一段童年的山路, 重温着童年时候的步伐, 回顾着儿时的审美感觉。现在想想, 小时候那是多么美啊!今天, 也想回归, 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只能把它寄托为一种遥远的心思, 只能在偶然情感被触动时“回归”一下。

后来我想, 人对自然的回归, 这个道理是永恒的。如果要谈到教育的话, 我们要告诉学生, 音乐要能使人产生这种震撼、这种美才行。那怎么才能做得到呢?我觉得就是——回归自然。不管是用什么传播手段, 不管是与什么结合, 它只是一种方式而已, 能够随时随地打动人, 那才是音乐。

然后, 要谈到互动的话, 我想先谈的是审美的互动。我觉得, 那还是取决于真正感动人的艺术作品本身、艺术的魅力, 其他形式我觉得不重要, 那些完全只是形式而已。再说到教育观, 在审美教学过程中, 一定是通过这种形式, 让你能够更快、更方便地接触到这些, 如此而已。对于作品的欣赏, 我觉得还是靠心灵去感悟, 如果仅是靠一种方式让人接受它, 我总觉得差点意思。比如, 有些美国大片, 看第一眼的时候让人感觉很欣喜, 但看过几部后, 可能就让人觉得烦躁了, 因为它没有美感, 只有躁动的东西在冲击人的眼球, 那有意义吗?有人喜欢那种躁动的音乐, 对于那种音乐, 我很难接受, 我觉得那只是让人宣泄情绪而已, 那种体验能有美感吗?很困难。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教育的问题。我的判断是, 再过几年, 中国的教学方式会发生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甚至我们很多老师会退出课堂, 会失业。为什么?就是因为MOOC系统的出现。我建议你们去研究一下MOOC系统——这个在线教育平台不得了啊!我以前觉得艺术教育可能离它会远一些, 因为艺术需要体验, 需要感悟, 需要手把手传授。但是, 关于这些感知的东西的问题, 现在看来都能够解决。

所以, 接下来我们可能要提出一系列的艺术学部的改革思想, 其中对于本科的教学改革, 其基本思路可能就是基于这个。我去年开始带着我的博士生思考一系列选题, 主题就是警惕数字媒体时代世界教育霸权主义的出现。世界教育霸权主义现在很明显啊, 比如说现在似乎就是美国那几所大学那几个课程在控制全球, 似乎我们所有的人都在选择它的课程。自从我们动画学院有位老师在网上选择美国某大学的硕士课程并拿学位以后, 我就觉得很吃惊!以前, 线上教学是辅助性的, 现在, 线上教学居然能授予学位!为什么能够授予学位?因为它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防伪的问题。因为以前没有防伪, 对方无法判断到底是谁在线上答题, 即使这边换了一个人它也不知道, 也没办法。现在人脸图像识别系统出现以后, 可以实现大数据系统实时搜索, 让人根本不可能冒名顶替!结果, 在线拿学位已变为现实, 而且它的学费要比传统的通过课堂拿学位要低百分之八十, 并且有同样的获取量, 这样的话谁不拿呀?美国的几所大学冲向全球, 我们中国的大学, 如清华、北大也在闻声而动。我觉得在这方面, 我们也必须要走。我觉得, 我们艺术学部有两步重任, 第一步呢, 就是改变教育观, 要把这个引入课堂;第二步, 我们要做出我们的精品课程来上线, 要引领, 因为这是我们的角色和责任。现在第一步都还没走, 你说我们责任多大呀。

这种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革新, 五年以后就会让人看到天翻地覆的变化。网上的互动, 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目前, 我们有的老师上课时在“对牛弹琴”, 那是不可以的。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国外的一些名牌大学的老师是怎么讲课的。我给研究生上课, 从来不讲知识点, 在我讲了一个话题以后, 由学生谈, 谈完以后, 我就告诉他们, 关于某问题去看哪本书。我觉得导师的责任之一, 就是告诉他们哪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让他们自己去看, 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这才是导师的责任, 导师的能量。还有, 如果学生的研究方案有偏差, 导师也有责任明确告诉他这么研究肯定会有偏差。国外的某些课堂教育, 他们有大量的后台准备。现在, 关于网上课程教师的备课量和讲课量, 美国人一般做到二十比一, 即, 讲一个小时的课, 他做了二十小时的备课量, 大量的数据在后台, 需要调什么内容、材料, 随时可以调出来!那种课堂出现以后, 再加上在线解答、在线提问、远程提问都能实现, 那谁还会上我们的课呀?

在我家乡深山里面, 将来也会到处都有Wi Fi。假想一下, 如果我在那里上课, 该多有意思呀, 我还需要到这里来吗?以前别人说面对面交流和电话交流、视频交流是不一样的, 所以永远不能被替代。那我要说的是, 将来一个系统出来以后, 人们即使是天各一方, 也能像现在一样, 设置好一个场景, 我们就在面对面, 这个技术马上就会实现, 还有什么解决不了?就我们现在中国大陆的教育而言, 互动教育非常重要, 而且是第一步, 是现代教育最需要迈出的那个第一步, 要由此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但是, 面对线上教育资源的大量冲击, 我们怎么应对呢?我们社会主义的传播学、新闻观怎么建立呢?都是大问题呀。我想音乐学在这方面没有关系, 尤其是应用音乐这一领域, 只要把它引入进来。电影学要把全世界最好的电影学课程接纳过来, 这很快就能实现, 这就是现实。将来的学校, 肯定是优胜劣汰, 少数学校存在, 精华的越发精华, 这是我的基本判断。这是一种整合, 应对的是人们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本刊记者:“艺术学升门类”后, 我校获得艺术学全部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而成为非艺术院校中唯一拥有艺术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廖校长, 在这非常闪亮的学位平台上, 艺术学部将怎样来利用学部各门学科的理论、实践优势来强化中国传媒大学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廖校长:刚才谈到的线上教学系统, 那就是要和这结合得更紧。那不是试行的问题, 是必须实行啊, 全方位地实行才行。我们的导师要有这种思想, 我们的课程体系要跟得上, 内容更要跟得上。所以, 在音乐学专业教学内容上容上, 我们要面临与中央音乐学院这样的高校的竞争, 竞争不能是同质化的争不能是同质化的, 要寻找自己的特色化教学, 这是第一点点。在教学手段上, 我们将要根据艺术教学的特长, 去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对全球化的竞争, 所以我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必须要改变须要改变。我已经决心要启动——本科教育部分启动, 硕士硕士、博士生教育全面启动——这线上教学系统。一个是纳入进来是纳入进来, 一个是我们自己的老师要组织好课程, 要冲出去出去。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再说到研究生的写作和创作。我觉得我还是个有激情的人, 做事情, 就得有激情, 比如创作一部作品, 包括我们研究生写文章, 一定要融入感情去创作, 一定要融入感情去写, 体现一种责任感, 体现一种忧患意识, 体现厚重!这一旦在作品中体现, 或者在一篇学术论文中体现, 都能反映出他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写的。我们尝试着要做到这一点。

本刊记者:廖校长, 我们认为, 《数字艺术论》全书充满了前瞻性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种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在体现于学术层面的同时, 对您所有的大学教育活动有怎样的影响?或者说, 这种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对艺术学部目前和今后的教学、科研与行政工作又将起到什么样的间接和直接的引领作用?

廖校长:我说过一句话, 不知你们认不认同?我说, 要用科学管理艺术, 用艺术管理科学。现在我们的艺术是没有边界的, 如果艺术可以用科学化的思路来管理, 那艺术一定能够成功;当科学没有创造力的时候, 用艺术的手段管理科学, 科学一定能迸发出它的强大创造力。所以, 现在我是试图用一种科学化的手段、规范化的手段, 有逻辑思维地来管理艺术, 尤其管理艺术教育——其实, 说管理艺术不敢, 应该说是管理艺术教育, 我是这么想的。

所以, 建章立制建章立制、循序渐进、依照我们的科学发展观观, 步步推进, 探索各个艺术门类的规律在什么地方, 然后再在探讨它的教育规律以后后再在探讨它的教育规律以后, 依照这种教育规律, 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教育现状目前国内外的教育现状, 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去指导它, 找出一条路, 这是我要做的。这个完全是可能的。其目的, 就是规范老师们的思想和行为。我经常跟学生讲创作思维导图:创作一幅作品, 第一点是什么, 第二点是什么, 第三点是什么, 怎么综合起来……那是有它的规律的。所以我就是用科学的思想来管理艺术教育, 用艺术的思想来管理科学, 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 这是我的基本的想法。

本刊记者:谢谢廖校长接受我们的专访!您今天的谈话, 对我们是一次传媒特色的艺术教育的思想与行为的启发。我们想, 传媒大学师生将在三中全会的精神引领下、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 期盼着未来的成功, 期盼着梦的实现!

上一篇:艺术与人生刍议下一篇:听课最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