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法

2024-09-28

网络学习法(共12篇)

网络学习法 篇1

阅读教学是教师领着学生同文本、同编者进行对话的过程, 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师以教材为蓝本, 带着学生走进文本, 进行精读、理解, 从揣摩词意到感悟感情色彩, 从用语的准确表达到领悟文章的中心, 老师们可谓不遗余力, 鞠躬尽瘁。然而, 日复一日重复着的线性精读, 使得孩子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形成较为缓慢,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仍有相当多的学生谈“阅读”而色变, 阅读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每每考试, 阅读失分率较高, 更有甚者, 部分学生对灵动的阅读产生了厌倦情绪。究其原因, 便是我们的线性阅读忽视了思维的立体结构, 使得知识零散不成体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 我们大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 总是先从一个或者几个点出发, 展开联想, 想到很多很多的点, 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思维导图学习法正是建立在这种立体思维结构的基础上, 它能够帮助孩子将零散的阅读积累信息进行归类加工, 找出知识点间的密切联系, 构建起立体的网状阅读知识体系,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1 什么是思维导图学习法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为东尼·博赞 (Tony Buzan) , 又叫心智图, 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 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 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在我们的记忆中, 输入大脑系统的各类信息并不是杂乱堆放的, 而是以网络的形式来储存的。它们总是以某种规则、现象、类别、相似性等进行归类, 我们的记忆系统就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索引系统。当我们从记忆系统中提取相关信息时, 通过记忆网络分支上不断扩散而实现的, 心理学上称为重整性记忆。比如你拿到一张老照片, 你一边看, 一边浮想联翩。那是你7岁上学时拍摄的照片, 看着这张照片, 许多似乎已经忘记的往事一件接着一件像潮水一般涌入你的脑海。接着, 背过的书包、吃过的点心、读过的课外书、街旁的小店等等, 都可能使人想起许多当时的往事。在整个记忆重整过程中, 记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被激活后又作为“线索”去激活另一个节点, 这样, 整个记忆系统就可能在一个节点的回忆基础上得到重整。思维导图学习法, 正是基于记忆重整而提出的。它通过一个个的关键词节点, 去找寻构建记忆网络的某种规则、现象、类别、相似性等关系, 通过联想和对比, 将各知识要点进行有效整合, 以高效积累, 快速运用, 提高学习效率。

2 借助思维导图, 建立阅读要点体系

阅读要点体系宠杂, 有表达, 有体裁, 有修辞, 有构文方法;既要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还要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但要从字词入手去理解其含义, 还要从段、从篇章的角度去领会其结构……一会儿比喻, 一会儿说明文, 一会儿又总分总结构, 这么多繁杂的阅读要点零乱地充斥着孩子的头脑, 既不便于理解识记, 又不利于综合运用, 反而不断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故此, 利用思维导图, 建立起阅读要点体系, 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上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阅读体系的建立,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立阅读要点体系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 进行合理规划。比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 咱们重点帮助孩子完成句子体系的建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渗透思维体系的知识, 将句子要点体系深入孩子的心中, 当看到一个句子, 他们的思维马上就从句型、四要素、构句方式及标点符号等方面想开去, 接着一级一级地往下联想, 将整个句子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连接。到了中年级重在完善段落知识要点的建构;高年级时, 以篇章阅读要点体系的建构为主, 学生头脑中的阅读知识体系完成建立, 它以阅读文本为中心, 下分为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等节点, 各节点下又分众多的二级节点, 如此逐级细分, 孩子头脑中阅读知识要点就如同一张网络, 将所有的阅读知识进行了有效连接。

利用思维导图, 建立起阅读要点体系, 是整个思维导图学习法的基础, 是构建立体阅读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孩子们建立起了阅读要点体系, 他们才能独立地利用阅读要点知识去分析、概括文本, 促使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从而真正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3 借助思维导图, 构建文本内容体系

文本内容的理解, 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内容, 散落在篇篇阅读材料的字里行间, 当我们带着学生走进阅读文本时, 阅读知识便进入咱们的记忆系统之中。有的信息转化成长时记忆存储起来, 有的杂乱章地堆积在记忆系统之中, 有的却一瞬即逝。

心理学研究表明, 编码缺失是人遗忘的重要形式。我们每天都上下楼梯, 但却没几人能够说出到三楼要走多少级台阶;每天都在校园里走动, 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人行道上有多少棵树木。这种种现象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对这些事物进行刻意的编码, 虽每天不停地输入进我们的记忆, 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忘记。同样的道理, 当每天阅读所得的知识点零乱地进入我们的头脑时, 如果不进行有效编码, 就很难进入长时记忆之中, 在需要相关信息时也就无法提取了。

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法, 将文本信息进行有效地编码, 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快速而系统地转化成长时记忆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以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六单元23课《古诗两首》为例, 进行细细解说。

思维导图, 将两首诗歌的知识点进行了网状编码连接, 能更好地转化为长时记忆, 存储于孩子的心中, 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4 借助思维导图, 理清群文关系体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 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 群文阅读, 就是把一组文章, 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指导学生阅读, 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 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 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 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借助思维导图法, 进行群文阅读, 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通过对比、联想, 找准一组文章具体的组合方式, 从而变线性阅读为立体网状阅读。如上面介绍的《古诗两首》中, 由这两首送别诗咱们可以联想到另外两首学过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于是运用先前的方法进行对比, 这两首诗的送别方式又不相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是目送好友离开;而《送元二使安西》中,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则是以酒相送。通过思维导图, 把这一组送别诗歌进行了网状连接, 当孩子想起一首时, 其他几首诗便从记忆库中提取了出来, 从而拓宽思维的广度。

又如, 狐狸一直以狡猾著称, 然而如果只是单纯这样理解, 那孩子们对狐狸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为此, 我们以“狐狸的形象”为中心, 进行思维导图设计, 增设《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清窝》和《衷情的小狐狸》等一组故事, 通过阅读, 同是狐狸, 却有着不同形象。有的狡猾自私, 有的聪明机智, 乐于助人, 有的充满父爱, 有的宁愿饿死, 也要孩子成才……

借助思维导图学习法, 顺利理清群文的关系, 变线性阅读为网状群文阅读, 变精读为泛读, 快速有效地理清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 使阅读的知识点更为全面丰富, 形象更为生动具体。

思维导图学习法, 从思维的角度, 为阅读编织起一张立体的感知网, 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编码, 快速地输入我们的记忆系统之中, 随着一个节点打开另一个节点, 孩子的思维不断拓展、不断归并, 将一篇篇彼此独立的线性文章进行有效整合, 建立起立体阅读网络, 能快速高效地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摘要:在“语用”阅读教学下,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本文提出在线性精读的基础上, 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方法, 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阅读要点知识体系、文本内容知识体系和群文关系体系, 以此来构建起学生立体的阅读网络, 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立体阅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鹏.中学生思维导图学习法[M].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网络学习法 篇2

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慈善法(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草案首次界定了慈善含义,对于近年来公众关心的若干焦点问题,个人募捐合法吗?互联网募捐怎么捐?慈善信息如何公开与监管?如何发挥税收激励措施的作用?草案都有明确的回应。让慈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对于激活社会爱心,发挥慈善正能量,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焦点一:个人募捐有章法方不负爱心

一个好汉三个帮,谁都有个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或是网上看到有人募款求助时大多是这种想法。可是,如果只是给求助者一个盒饭、一个面包或是一张车票,或许没有太大问题,而一旦这钱是成千上百万元时,那问题就来了。

今年颇为有名的一桩慈善事件就是如此。5月底,网上出现了一则求助帖,称南京一4岁女童患病,在北京手术结果不理想,只能到海外就医,初期费用要200万元。孩子爸爸迫不得已向社会求助。随着广播、电视、网站、论坛、微博和微信的转发,短时间内,捐款就达到了500万元,这时,网上也出现各种各样的质疑声音,女童家陷入了“诈捐门”。网友质疑,女童家已有多套房,经济条件并不差,为什么还要募捐?在筹到200万元的初期治疗费用以后,为何不停止接受捐款?善款何时公布账目明细?

虽然女童父母很快回应了各种质疑,也将善款交由南京本地公益组织托管,将善款使用情况公开,并承诺如有余款,也会向社会公布去向,质疑止住了,但对于个人募捐存在道德风险的反思却不应该停止。如果女童父母在一开始,就能找到第三方公益组织管理善款,并能够及时地把相关的募款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那么,也许会少一些麻烦,多一些信任。

其实,此事折射出的正是我国个人募捐的不透明、监管难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众的慈善热情和参与度都大大提高,个人捐款受募捐人的个人道德水平影响,陷入诈捐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对慈善公信力造成损害,也大大消解了公众的慈善热情。

此前,这些问题存在法律真空,与组织募捐不同,个人募捐相当于赠予,而募捐者拿到钱后如何使用是不受法律约束的,捐赠者也没有权利要求其进行公开。随着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地出现,对个人募捐行为应该如何界定和监督,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慈善助人的正能量,需要从立法上来给予明确。

虽然慈善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个人,但调查显示,这种“自救型”的个人募款行为,有六成网友认为不应该取消。如果“一刀切”地禁止,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公众的期待。慈善法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公开募捐方式开展公开募捐,但可以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对个人募捐如何捐才合法,捐款怎么管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无疑会对今后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很好的参考。

做好事容易,把好事做好不容易。个人募捐有了章法,方不辜负社会爱心。(谭敏)

焦点二:网络募捐,该疏堵结合

一直以来,我国的募捐一般都是由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依法设立的公益性组织集中发起,之后再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向社会公众筹集款物。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兴起以及个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募捐的主体也从慈善机构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募捐的发起也具有了更大的随意性,即需要接受救助的个人、愿意救助他人的爱心人士、民间组织等均可利用网络发起募捐,并公布个人账户接受捐款。募捐活动也开始借用互联网东风扩大参与面,像腾讯公益等新型公益项目,近年来就频繁出现在大家面前。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慈善活动的重要渠道。不可否认,在微博微信上发起的个人求助募捐、公益众筹,由于网络传播迅速,极易打动捐赠者;另外网络募捐不再受到时空限制,客观上改变了公益运作的环境以及公益行动的效率,网络直捐促进了点对点无缝对接,为受助者解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今年8月,一位罕见病患儿母亲在朋友圈“卖米救子”,24小时卖出大米2万斤;9月,腾讯“互联网公益日”,3天募集善款1.3亿元,这些对有真实需要的市民真的是雪中送炭。

网络募捐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隐蔽性强,容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骗捐”、“敛财”的事件时有发生。天津港爆炸事故后,一自称是罹难者家属的网友,通过发布微博博取同情,并利用某网站的打赏功能,骗取了三千多名网友10万元的捐款;10月中旬,伤者李娟男友张宏宇为骗取捐款而编造了“女子犬口救童,自己被恶犬咬成重伤”的新闻在网络热吵,短短十天募到80多万元。一些民间人士为了谋取利益、骗取捐款于是利用网络平台门槛低、传播快、影响力大等特点,自行在手机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募捐活动;或者组建未经登记的微公益组织,直接与网民开展点对点的`慈善活动骗取大家的爱心。

因此,草案禁止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公开募捐,但允许其与有相应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公开募捐,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接下来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规定,明确界定网络募捐的界限,疏堵结合,对待网络募捐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好好借用互联网传播效应,发挥网络募捐的公益最大作用;另外要加强对互联网募捐和微募捐的监管,对网络募捐的具体合法传播方式进行界定,以便民政部门监管。(逸飞)

焦点三:“两年考核期”是必要的“考验”

草案规定,依法登记满两年、运作规范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原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证书。“两年考核期”是本次草案的一大看点。

对初创慈善组织设置这个“坎”,其实很有必要。

首先,这一举措是对慈善组织的“大体检”。近年来,随着国人慈善意识的苏醒,慈善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民间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中不乏一些人披着慈善的外衣做着敛财的勾当。不久前,云南“慈善妈妈”王玉琼被举报借慈善名义敛财。报道称,王玉琼因“筹建敬老院”,从政府手中低价拿地60亩;声称壹基金向其捐助1500万元,获出租车广告收益权。但敬老院至今未开工,有关投资一事目前被壹基金证实造假。泥沙俱下的局面,确实需要一个“筛子”来去糙取精。

其次,慈善是一项人心事业,得人心者得天下,慎用公募权才能赢得人心。“两年考核期”是慈善组织的“紧箍咒”,利于倒逼慈善组织自我优化。有反对声音认为,初创组织本来就不容易,剥夺其公募权会让本来就嗷嗷待哺的组织举步维艰。其实,这是个伪问题。两年考核期对初创组织是一种考验,初创组织还可以通过提供服务、与其他组织合作等方式获取收入,而不是一味依赖公开募捐。如果两年都扛不住,又何以担负公募重任呢?

另外,一视同仁地对慈善组织设置考核时限,将激励更多优秀组织脱颖而出,令慈善事业竞争更充分。可以看到,法律给慈善组织的准入采取了开放的态度。英雄不问出身,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组织,只要通过两年的考核,都可以申请募捐资格。这种公平竞争的方式,对于方兴未艾的民间慈善组织,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消息,也是其异军突起的契机。通过两年考核期来赋予公募资格,也压缩了民政部门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打破过去募捐由少数组织垄断的现象。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就可为。这也是简政放权的应有之义。

放之四海,监督规范慈善行为是国际共同做法。英国慈善法就明确要求登记的慈善组织必须经过“公共利益测试”,监管机关确认其是绝对的公益而非互益(比如俱乐部)或具有私益成分后才赋予其慈善组织资格。在美国,大部分州要求慈善组织募捐登记时,提交的材料除了组织的基本信息,还有财务报表和税务表格,这也是对其过往的表现予以考察,防范募捐市场的混乱。

可见,通过“两年考核期”提高公募门槛,才能规范好慈善募捐行为,守护好民众对慈善事业的信心。(陈小雁)

焦点四:减免税收,慈善捐赠的“药引”

减税,政府给慈善捐赠者的一块糖,安慰其财产损失所带来的痛,同时也是慈善事业的“药引”——引药归经,诱导更多人慷慨解囊,心甘情愿把钱掏出来。以捐抵税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慈善事业的公开秘密、基本国策,除了遗产税,做慈善还可以免去多种税赋,如企业、个人所得税。如此,做慈善是划算的,生前生后不仅节省两项税款,还能为自己和家族赢得好名声,有利于子孙后代发展。许多西方富翁都把慈善捐赠当作生命“余热”,裸捐比比皆是。

收回眼光,今年5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一位60多岁的退休工人想把自己的门面房捐给当地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当她来到管理部门办过户手续时,工作人员给她算了一笔账:过户要缴纳3%个税、5.6%营业税、3%契税、6%土地增值税,这意味着市值40万元的门面房要交7万多元税款!这位好心阿姨当场“石化”,并给社会抛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做善事也要上税吗?”事情最后沿什么路径演进因未见报道不得而知,将心比心,是你是我闻罢此言还会乖乖去交完7万元税之后再捐门面房吗?

税对慈善,用得好是糖果,用不好就可能是“毒药”。据北师大公益研究院年初发布“中国捐赠百杰榜”透露,包括承诺在内,全国“百杰”个人捐赠总额为304.16亿元。还有一个更令人吃惊的数字:2014年国内八成大额个人捐赠流向境外!国内慈善的体量本来就不大,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八成大额个人捐赠还外流,令人惋惜。虽说慈善无国界,可是雪中送炭都来不及,给人家锦上添花显得有点奢侈。“百杰榜”发布者认为,税收政策差异可能是大额捐赠外流的主因——我们“将股权捐赠视为销售,因此,捐赠方与接收方都要纳税”。

国家明文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12%以内部分、个人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扣除。12%、30%额度够不够还是细节,更多更大事项未入视域,这才要命,譬如包括股权捐赠在内的非现金捐赠、公益组织投资收益税收问题等等。

此外,房产税、遗产税等都已“胎动”,呱呱坠地只是时间问题。《慈善法(草案)》作为未来规范慈善事业的基本法,应该有所表示,至少应该留有制度接口,有待这些税种推出之后,能够顺利对接。(连海平)

呼吁:多一点现代慈善理念

《慈善法(草案)》的出台,为我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法理上的保障,有了法律规章的保驾护航,慈善活动的开展势必变得更加规范有序。不过,法律条文是为慈善活动的合理性兜底,要让慈善事业得到持续推进,公众的慈善观念也应做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改变。

比如,说起慈善,相信不少人都认为捐钱捐物才叫慈善,窄化了对慈善的理解。现代慈善精神里,捐钱捐物只是慈善的一种,志愿者的服务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为他人提供方便和帮助,都可视作是慈善行为。再比如,传统观念认为,捐钱捐物、扶贫济世是有钱人的事,与普通人无关,这也有悖于“人人都可做微公益”的现代慈善理念。

过往发生的诸多慈善黑幕,如最典型的“郭美美事件”,固然与我们的慈善制度不够完善、慈善法尚未出台有关,但同样与我们传统的慈善观念脱了不了干系。一方面是做慈善的人缺乏现代慈善精神,现代慈善讲究财务清晰透明、信息公开及时,但不少善行者却并没有这样的概念,反而认为“我只注重做好事的结果,过程并不那么重要”,可真正能把慈善精神放到最大、把慈善事业持续做久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恰恰是把过程和结果看得同等重要。另一方面,社会募捐者缺乏及时的跟踪。笔者深信,当下不少人在募捐时都是感性而冲动的,它代表着人性的善良与关爱,但也意味着行善的盲目与随意。有慈善组织爆出黑幕,不少人才发现“眼泪原来被骗了”,那些本是用来济困救人的善款善物,旁落了他人之手。黑心公益慈善组织的存在,很难说与公众的盲目和非理性没有关系。

最高法征求意见界定网络侵权 篇3

本报综合讯 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全文公布了《关于审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不仅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了认定,还在避风港原则、连带责任以及及时删除信息等方面有所突破。

本次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最受关注的当属最高法院对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征求意见稿中第二条首先确定了“信息网络”的范围,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第三条开始认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享有权利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承担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民事责任。通过上传到网络服务器或者以其他方式,将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置于向公众开放的信息网络中,使公众可以以下载、浏览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提供行为。

对于是否认定网络侵权,征求意见稿也有体现:原告能够举证证明网络服务提供者具有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外观,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实施了提供行为,但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证明其仅为被诉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提供了自动接入、自动传输、信息存储空间、搜索、链接、点对点技术等服务的除外。

在过错责任方面,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具有过错,一般应当以其是否明知或者应知网络用户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事实为标准。网络用户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事实明显,网络服务提供者仍为其提供服务或者不采取合理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应知。

而对于网络搜索,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提供搜索服务,按照一定的技术安排生成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网页快照、缩略图等并向公众提供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提供行为。而且,网络服务提供者主张其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搜索、链接、点对点技术等网络服务,但有证据证明其与侵权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提供者,通过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实施提供行为,符合共同侵权行为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这些侵权行为与过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删除时间,这对于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意见稿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的合理期限,应当根据权利人提交通知的形式、通知的准确程度、采取措施的难易程度、网络服务的性质、所涉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类型及数量等因素综合判断。除有正当理由外,涉及热播影视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在收到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通知一个工作日内采取必要措施;涉及其他作品的,采取必要措施的期限一般不应超过5个工作日。

“标号法”计算网络时间参数 篇4

在双代号网络中, 常采用六时标注法进行时间参数的计算, 即

分别表示工作i-j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总时差、自由时差。

我们以下面的网络图为例, 来介绍如何用“标号法”计算网络图的时间参数。在这个网络图上, 我们可以看到有A、B、C、D、E、F、G、H、I九项工作, 节点2到节点5之间有一项虚工作, 节点6到节点7之间有一项虚工作。

一、确定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

确定每个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 并标记在节点之前。网络图中的起始节点是以相对时间0开始的, 故起始节点1的开始时间为0。工作1—2是以节点2为箭头的工作, 即节点2的最早开始时间是从节点1到节点2的工作A的持续时间6, 记为 (1) 6。节点3的最早开始时间为工作1—3的持续时间6, 记为 (1) 6。节点4的最早开始时间为节点2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C工作的持续时间, 即6+7=13, 记为 (2) 13。以节点5为箭头的工作有两项, 工作2—5和工作3—5, 工作2—5为虚工作, 持续时间为0, 从工作2—5计算出的节点5的最早开始时间为6+0=6, 记为 (2) 6, 从工作3—5计算出的节点5的最早开始时间为6+5=11, 记为 (3) 11, 取最大时间, 因此节点5的最早开始时间为11, 记为 (3) 11。以节点6为箭头的工作也有两项, 工作4—6和工作5—6, 从工作4—6计算出的节点6的最早开始时间为节点4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F工作的持续时间。即13+4=17, 记为 (4) 17, 从工作5—6计算出的节点6的最早开始时间为节点5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G工作的持续时间, 即11+8=19, 记为 (5) 19, 取最大时间, 因此, 节点6的最早时间为19, 记为 (5) 1 9。同理, 节点7的最早开始时间取工作6—7和工作3—7两条线路中的最大值, 取 (6) 19。节点8的最早开始时间取工作6—8和工作7—8两条线路中的最大值, 取 (7) 2 5。最后将上述计算结果标在网络图上每个节点的前面, 如图2所示。

二、确定关键线路及关键工作的六个时间参数

网络图中的关键线路是网络图的诸多线路中, 各工作总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通过上述计算可知, 关键线路为1—3—5—6—7—8线路, 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为关键工作。该网络图关键工作为工作B、D、G、I。将网络图中关键线路用粗线表示。位于关键线路上的节点为关键节点。

网络网上所有的关键工作, 它们的最早完成时间即为该工作起始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工作的持续时间。如, 工作B的起始节点为节点1, 最早开始时间为0, B工作的持续时间为6, 因此, B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为0+6=6。工作D的最早时间为节点3的最早时间6加上D工作的持续时间5, 即D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为11。同理, 工作G的最早完成时间为1 9。虚工作6-7的最早完成时间也为19。工作I的最早完成时间为2 5。

关键线路上每项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分别与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相同, 关键线路上每项工作的自由时差和总时差均为零, 这样分析后, 每个关键工作的六个时间参数就可以标注在网络图上, 如图3所示。

三、确定以关键节点为结束节点的非关键工作的时间参数

在网络图上以关键节点为结束节点的非关键工作有工作E、F、H、虚工作2—5。

第一步, 先计算这类非关键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即为该工作所在的箭尾节点的开始时间, 即工作E的最早开始时间为节点3的开始时间6, 最早完成时间为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工作持续时间6+5=11。同理, 工作F的最早开始时间为节点4的最早开始时间13, 最早完成时间为17。工作H的最早开始时间为19, 最早完成时间为24。虚工作2—5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最早完成时间为6。

第二步, 计算出E、F、H及虚工作2—5的自由时差。E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E工作结束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减去E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即E工作结束节点为节点7, 节点7最早开始时间为19, E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为11, 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19-11=8。同理, F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节点6的最早开始时间19减去F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1 7, 即1 9-1 7=2。H工作的自由时差为节点8的最早开始时间25减去H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24。即25-2 4=1。虚工作2—5的自由时差为1 1-6=5。

第三步, 计算总时差。这类工作的特点是总时差等于自由时差。

第四步, 计算最迟时间。最迟时间等于该工作的最早时间加上总时差。E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它的最早开始时间6加上总时差6+8=14, 最迟完成等于最迟开始加上工作持续时间14+5=19。F工作的最迟开始等于F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总时差1 3+2=1 5, 最迟完成时间等于15+4=19。同理, H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为19+1=20, 最迟结束时间为20+5=25。如图4所示。

四、确定以非关键节点为结束节点的非关键工作的时间参数

在这个网络图中, 这类工作包括工作A、C。

第一步, 确定工作A、C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A、C工作的开始节点时间为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即A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节点1的最早开始时间0, 最早完成时间为6。C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节点2的最早开始时间6, 最早完成时间为1 3。

第二步, 确定工作A、C的自由时差。A工作的自由时差是A工作结束节点2的最早开始时间减去A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即6-6=0。C工作的自由时差为节点4的最早开始时间减去C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即时1 3-1 3=0。

第三步, 确定A、C工作的总时差。这类工作的总时差等于本工作的自由时差加上其所有紧后工作的中总时差最小值。先算C工作的总时差, C工作的自由时差为0, 其紧后工作为F, F工作的总时差为2, 因此C工作的总时差为0+2=2。再算A工作的总时差, A工作的紧后工作有两项, 工作C和虚工作2—5。工作C的总时差为2, 而虚工作2—5的总时差为5, 取两工作总时差的最小值2, 因此, A工作的总时差为0+2=2。

第四步, 计算A、C工作的最迟时间。最迟时间为最早时间加上总时差。即A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为0+2=2。最迟完成时间为2+6=8。C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为6+2=8, 最迟完成时间为8+7=15。如图5所示。

魏书生学习法学习心得 篇5

—读书心得

姓名:赵文梅

二○一三年三月二日

《魏书生学习法》读书心得

去年寒假,学校组织全校老师进行读一本书活动。我有幸拿到了魏书生老师的书—《魏书生学习法》。对于魏老师,我是早有耳闻,看过他的教育视频讲座,也听过他的教育事迹。他的教育实践让人赞叹不已,他的教学成绩令人折服!魏老师是中国教育上的苏霍姆林斯基!只可惜我未曾见过他。现在我能畅游在魏老师作品的海洋中,感受他智慧的结晶,沐浴他教育的圣光。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交流,让我得偿所愿。

一名没有上过高中却能做到现在这样的成就,他是如何做到的?带着对魏老师的好奇和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开始了心灵的读书之旅!打开书的第一页,就是书的序言,序言精炼简洁的阐明了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教给学生真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总结出了广义的和狭义的学习方法。广义的学习方法:引发动力、发展智力,掌握技术。其中技术技巧属于狭义的学习方法,动力属于德育范畴,智力属于智力范畴。这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要想提高学习效率,三者必须兼顾。

打开书的第一篇就是引发动力、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磨炼意志。人不管干什么都必须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理想。有人说“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塔”。不错只有有了理想,你才有学习的动力。在有了目的,有了动力的基础上,激发兴趣,魏老师试着让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用近百种角度去谈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如果能坚持每天写一篇谈学习是享受,也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人的意志品质。人贵在坚持!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你对她哭,她也会对你哭!与其难过的过一天,为何不快快乐乐的过呢!学习也一样,既然学习是人的必经之路,那我们为何不快快乐乐、积极乐观地去学习呢?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培养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有了动力,那就必须去发展智力,这就是本书的第二篇内容。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固然是不同的,但是不是说不需要我们后天去努力。相反正是因为先天的不同,才更需要我们后天去改变。那如何去改变呢?首先要培养注意力,努力培养自己“执着追求”的精神。其次呢是要写苦工练就“闹中求精”的本领,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掌握学习、生活、工作的主动板,成为学习的主人。训练记忆力,发展思维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变知识为自己的终身财富。要想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记忆,并变成自己的东西,那就离不开预习和复习。也就是本书中谈到的第三篇内容—掌握技术。计划能激发人的雄心,开发人的潜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必须要有计划的学习,那就要提前进行预习。制定适合自己的学年、学期、学时计划。有了计划学习了知识,这远远是不够的,要对知识深刻理解并记忆,必须进行复习。根据自身的记忆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结构特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所学知识回收再利用,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快乐轻松地享受学习!

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新方法研究 篇6

关键词:网络形势;小学德育;新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他们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现代社会,小学生从小就接触网络,但是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很容易陷入网络世界,进而影响未来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德育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新方法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影响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

和德育教材课本知识不同,网络上的信息非常繁杂,而且非常生动有趣,能够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网络能够自动弹出一些游戏的窗口,而小学生的好奇心又比较强,因此很容易点击进入游戏,使学生因为玩游戏而不愿学习课本知识,有时甚至牺牲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对知识的学习。而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不喜欢通过课堂和老师进行交流,因此,也达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2.小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增强

通过网络世界,小学生对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使他们不再满足现实的生活。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他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对外界影响的抵抗力,因此,非常容易陷入网络世界。网络中的世界比起现实的生活更加有趣,更能够使小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不愿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老师和家长也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无法开展德育工作,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新方法

既然在网络环境的冲击下,传统的德育方法达不到教学的效果,那就反过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创新教学方法,还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通过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很多小学生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不敢和老师说话,也不愿意说心里话,使老师不能充分地了解小学生的想法,也无法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老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互动的窗口,让学生能通过这个窗口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地营造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是可以像朋友一样进行交流的,让学生能够坦率、真诚地和老师说心里话和知心话。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从而进行适当的德育,努力地尽到自身的教师职责,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2.创建德育主题网站

通过建立德育的网站专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访问,可以极大地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习惯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学校和老师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创建一个德育的主题网站,将德育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德育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在浏览网站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知识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3.带动学生家长参与德育

成长的环境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家庭的教育也不容忽视。老师可以建立一个亲情链接通道,带动学生家长参与到德育中来。由于很多家长不能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使小学生也不愿和家长交流,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老师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放到一个平等的平台上,进行深刻的交流,将平时不愿面对面说出的心里话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表达,让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进行更好的家庭教育,加强和老师的配合,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4.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德育知识

传统的德育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接受的状态,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而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喜欢在网络世界遨游就让他们在网络的世界里自主学习德育知识。老师可以创建班级的网页,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将某一节相关的德育知识放到自己班的德育网页上,让学生把德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引导和监督作用,让学生能把学习的德育知识灵活地运用,并能利用网络资源添加相关的德育故事,丰富自己对德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

综上所述,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需要老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地优化教学的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强制性制止学生远离网络,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地利用网络,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达到德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潘文平.网络时代与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

意法半导体引领终极家庭网络发展 篇7

产品多样化涵盖高中低端市场

据意法半导体数字融合产品部部门副总裁兼统一平台产品部总经理Laurent Remont先生介绍, 意法半导体对数字家庭相关新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规划, 主要分为STiH2xxx、TiH3xxx、STiH4xxx三个系列, 2系列主要是指传统机顶盒 (如DVB机顶盒, linux机顶盒) , 3系列是指双向客户端机顶盒, 4系列是家庭媒体网关及服务器产品, 相对2系列, 3和4系列的产品不仅技术上更加先进, 同时采用ARM A9的CPU和MAILI的GPU, 基于ARM平台生态系统, 拥有海量的应用和开放的软件框架, 意味着ST的开发平台向开源平台发展。

在本届ICTC展会上, 意法半导体公司推出了全新的机顶盒芯片STiH205, 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组合, 此产品将会开创全新的应用领域, 包括业界最小的付费电视加密机顶盒。这款系统级芯片解决方案采用23x23mm微型封装,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电路板占位和制造成本, 便于制造商为IP机顶盒和广播机顶盒设计微型双层电路板。

而在高端机顶盒市场领域, 意法半导体在家庭多媒体技术上也取得巨大进步, 其家庭网络解决方案整合STiH416 (Orly) 家庭网络系统级芯片 (SoC) 与PacketVideo公司的Twonky Server媒体服务器软件, 为消费者带来了终极的家庭网络体验。意法半导体的Orly是目前市场上性能最高的家庭网络系统级芯片, 提供多媒体设备实现真正令人震撼的家庭多媒体体验所需的终极性能。这款产品让消费者轻松享受先进的数字娱乐体验, 如电视广播与网络多媒体传输 (OTT) 二合一功能、3D游戏和电视、社交视频会议以及家庭自动化 (家用设备之间通信和家用设备与传感器之间通信) 。该产品支持真正的多屏融合, 具有实时转码功能, 能够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消费电子产品向大屏幕的电视连续传输媒体流, 在家中将内容从诸多不同的媒体源分配给诸多不同的设备, 不受内容原始格式或显示器分辨率的限制。此外, 该产品还集成意法半导体享誉业界的先进安全框架, 同时可为最终用户提供高画质。

意法半导体大中华区及南亚区数字产品事业部副总裁李容郁先生表示, 目前, ST的芯片产品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市场上所有的机顶盒的需求, 比如IPTV机顶盒、OTT机顶盒、3D电视机顶盒等。

看准市场需求产品与时俱进

随着DOCSIS以及C-DOCSIS在国内广电领域越来越被重视, 意法半导体推出了符合DOCSIS®3.0最新标准的有线调制解调器系统级芯片。DOCSIS 3.0调制解调器能够将16个下行链路通道和4个上行链路通道分别整合成一个通道, 使上下行数据传输速度分别达到108Mbps和800Mbps。这款产品的数据速率较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调制解调器明显快了很多, 让多个使用者能够通过同一家庭网络同时体验高质量的全高清多媒体和互动网络服务。因为支持多媒体功能和付费电视及网络媒体服务加密算法, 新产品将被意法半导体用于各种媒体设备芯片的内核, 目标应用包括有线机顶盒、有/无视频输出的媒体网关以及有线调制解调器。

Laurent Remont表示:“DOCSIS 3.0的功能和性能标准让有线网络运营商能够在未来提供创新服务, 提升服务质量。我们的DOCSIS 3.0调制解调器技术优于目前市场上的同类技术, 将助力客户开发先进产品, 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新型服务, 如家庭自动化、家庭安全和远程健康监护。”

低端机顶盒应以成本为优先高端机顶盒应加入更多应用

Laurent Remont先生表示目前的机顶盒市场有一个现象值得商榷, 那就是无论高端机顶盒还是低端机顶盒都采用Android系统。采用Android系统毫无疑问会增加机顶盒的成本, 同时对于低端机顶盒来说, 由于芯片处理能力比较弱, 并不能完全实现Android的应用, 成本的增加并不能带来新的用户体验。推出Android系统的低端机顶盒并不能给运营商带来新的营收。

网络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新方法研究 篇8

风险是指在人们的经营活动中,对于未来结果的判断与认知的过程中存在的某种损失或者不确定性。风险常常与损失和灾难同时发生,是客观存在的[1,2]。在实际网路中,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脆弱性,每个节点和链路都可能存在着风险,并且这些风险的发生又很可能引起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风险域的变化,从而导致风险范围、规模的扩大,产生新的风险,给网络安全评估与风险防范增加了不少不利因素[3]。

目前,从风险传递角度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

2 问题描述

为了能对风险传递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在此引入以下定义。

定义1风险事件:

导致系统某一损失的发生或增加其发生可能性的一次扰动,风险事件记为e。

定义2风险传递函数关系:

假定有一种对应关系f,使目标对象y与某个风险事件ei满足:

则称式(1)为ei的风险传递关系式,f为风险传递函数。

实际网络环境中,针对目标对象y的传递风险,可能由多个风险事件经过多次传递,以及在传递过程中的综合作用而引起,因此,在目标对象y的风险域U中,有:

成立。

定义3风险传递路径如图1所示:

对于一个状态域S,如果由某个风险事件e0开始,存在一组状态序列s1,s2,…,sn,使得风险事件e0对目标y发生风险影响,则称这组状态序列s1,s2,…,sn为风险事件e0的风险传递路径S,记为S{s1,s2,…,sn}。其中,si称为风险传递路径S的“跳”,i=1,2,…,n。图1给出了某网络系统中的一条风险传递路径。

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网络系统,风险事件e0经过5“跳”,最终对目标主机E产生影响,这条风险传递路径为S={s1,s2,s3,s4,s5,}。当然,风险事件e0对目标主机产生E影响的路径可能有多条,如,图1中的A→C→D→E;A→B→D→E等。

定义4风险传递成功率

对某风险传递路径Si{s1,s2,…,sn},由于风险传递过程中需经过若干“跳”才能对目标主机产生影响。若每“跳”传递成功的概率为Pi,则对Si而言,风险传递成功的概率:

定义5风险容量

系统的风险期望值与实际风险值之间的差距,记为Z。

假设某系统的风险期望值为C,实际风险值记为Cx,Ri,i=1,2,…,k为系统中原有各单元的风险值。则风险容量Z表示为:

式⑷中,

Z>0说明系统存在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因而该系统是安全的;

Z=0说明系统存在的风险已达某个极值,一定要给予高度的关注;

Z<0说明系统已存在很高的风险,已经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极值,需要立刻采取措施,增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 风险传递模型

网络系统中的风险传递[7,8,9],本质上是由于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当然就包括一些内部和外部的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干扰就会产生某些不确定性因素,正是这些不利因素,利用系统中的各种缺陷、漏洞等,以某种形式进行传递和扩散,因而将会使网络的运行出现异常,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出现网络的瘫痪。由此可见,网络系统中的风险传递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征,而且,风险事件最终对目标产生风险,将由风险传递成功的几率决定。

由定义1-3可知,对某风险事件而言,风险传递路径Si中的每一“跳”si都存在有一定的传递成功率,并且在传递过程中只有成功或失败二种可能,这种特点与可靠性理论中电子器件工作正常或失效的特性相似,因此,可借助可靠性理论来构建风险传递模型。

3.1 串联风险

对一个完整的风险传递路径Si,Si={s1,s2,…,sn},若任一“跳”si的失败均引起风险传递的一些失败,则将符合这样相关特性的结构命名为串联风险传递模型。如图2所示:

图2中,每个风险事件对某风险传递路径的串联风险传递关系为:

3.2 并联风险

假设有多个风险事件,到目标y有i条传递路径Si,若每一个Si都传递失败,则被认为风险传递失败,即,目标y不受传递风险影响。具备这样特征的结构称为并联风险传递模型。

一个现实的网络系统总可以将复杂的风险传递过程简化为上述二个基本模型来研究。例如,图1就是一个典型的串联风险传递模型。而大多数风险传递过程则表现为串并联的混合结构,最终则可简化为上述二个基本模型来处理。

为研究方便,下面以一个风险事件为例,来评估风险传递对网络系统安全的影响。

4 风险传递对系统安全的影响

4.1 攻击源和攻击路径

假定黑客试图克隆无线终端MAC地址并尝试对内部网络数据库资源进行破坏,则攻击源和攻击路径如图3所示:

4.2 建立风险等级的模糊评估

假定系统风险等级的模糊评估集为V={很低,低,中,高,很高},V中各元素的取值和其相应的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若风险等级越低,安全等级越高。

4.3 系统安全要求

根据上文内容,结合表1的知识,对所考察的网络系统,其可靠度及风险等级取值如下:

(1)原有的内部网络系统很安全,则对原有网络系统的可靠度取0.9,相应的风险等级(值)则为0.1;

(2)接入外部无线网络后,要求整个系统即使有风险发生,所造成的影响也很小,取可靠度为0.8,即:风险期望值C=0.2。

4.4 常规安全策略下的影响评估

由式(5)可算出风险事件e0对网络系统内数据库目标的传递风险值C=0.262。

在无线网络常规安全策略条件下,如果接入无线网络,则会使原有网络系统的安全等级超出所能承受的范围。这种结果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并且与有关文献[1,2]的描述是一致的。

4.5 改进安全策略后的影响评估

假设其他安全策略不变,从二个方面对无线接入网络的安全控制进行改进:(1)在无线AP与无线移动终端之间进行双方相互认证身份的安全策略;(2)无线AP与防火墙之间使用更高级的安全机制,如虚拟专用网络、端口访问控制技术802.1x及无线网保护性接入规范WPA(Wi-Fi Protected Access)等。此时,风险事件e0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而且,无线AP与无线移动终端、无线AP与防火墙之间通过技术实现攻击的难度比较大。e0在风险传递过程中各阶段的成功率如表2所示。

仍取风险事件e0的风险等级(值)为0.8。通过计算,经改进安全控制措施后的风险事件e0对数据库目标的传递风险等级(值)C"=0.022。

考虑到系统原有的风险值0.1,按模糊数学中的悲观性原则,即:原有系统的风险值全部是由数据库缺陷而引起,根据式(6)可计算出,整个网络系统的风险值Cx=0.122,则,风险的容量:

式(6)说明,改进无线接入网的安全策略后,传递风险值比改进前有大幅度的降低;此时,接入无线网络会使原有网络系统的风险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网络系统的风险容量在可接受范围内。此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5 结语

在现实的网络环境中,存在很多影响其信息传输的因素,并且牵涉到很多网络环节,而这些因素又不可预见,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系统安全性能的降低,为了更好地实现对网络系统风险的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风险传递对网络系统安全影响的评估方法。通过对一个典型的网络应用案例风险传递过程的研究,给出了风险传递对网络系统安全影响的评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单位或组织的网络系统风险评估提供一种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鑫,王晓晗,黄河.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0(1):38-10.

[2]葛浩,李龙澎,杨传健.一种核属性快速求解算法[J].控制与决策,201 1,24(5):738-742.

[3]舒文豪,徐章艳,钱文彬,等.一种快速的不完备决策表属性月简端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32(9):1867-1871.

[4]荀光磊,威卫,倪伟.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及管理[J].通信学报,2013,21(9):133-137.

网络学习法 篇9

配电网含有大量常闭和常开开关,网络重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线路开关的状态来变换网络结构以平衡各馈线的负荷,消除过载,降低网损,从而提高网络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从理论上讲,配电网网络重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大规模非线性整数组合优化问题。目前,见诸于文献的求解方法主要有:①传统的数学优化方法,其优点是可以得到不依赖于初始网络结构的全局最优解,但存在严重的“维数灾”;②启发式方法,其优点是计算速度快,物理概念清晰,但缺乏数学意义上的全局最优;③人工智能方法,这些算法需给出诸如惩罚系数、初始染色体群、交叉率、变异率、初始粒子群等直接影响计算速度和收敛性的参数。尽管为了改善收敛性和提高计算速度,先后出现了很多针对上述算法的改进方法和混合算法,但并没有根本解决收敛问题。

本文尝试将具有较强全局搜索能力的、且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分开处理的改进模拟植物生长法应用于求解配电网络重构问题。模拟植物生长的仿生思想比较惹人注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采用了随机算法并且没有考虑植物生长中智能化的因素,因此搜索空间大、迭代次数多,导致有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而改进模拟植物生长法采用植物顶点变速度生长特点来减少搜索时间,利用植物生长期前期纵向型生长特性来大大减少搜索空间,因此能够在更少的时间内得到更优解。

1 配电网重构的数学模型

1.1 目标函数

配电网重构的目标函数有很多,选择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其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n为系统支路总数;i为支路编号;ri为支路i的电阻;Pi、Qi为支路i流过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Ui为支路i末端的节点电压;ki为开关的状态变量,0代表打开,1代表闭合。

1.2 约束条件

不等式约束包括电压约束、支路过载约束、变压器过载约束等,即

式中:Uimin和Uimax分别为节点电压下限和上限值;Si和Simax分别为第i条支路流过功率的计算值及其最大容许值;St和Stmax分别是变压器流出的功率和最大容许值,若一个变压器处有若干条馈线,则St为这些馈线根节点处的功率之和。

2 改进模拟植物生长法的描述

2.1 植物生长自然现象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定义净生长力等于生长动力与生长阻力之差(如图1所示),则当净生长力大于0时,植物就开始生长;等于0时的动态平衡状态就是植物呈现长大了的成熟期状态,此时把植物所占空间称为生长空间;小于0则植物开始枯萎衰败。当树枝的净生长力大于0时,树枝的节点就开始生长,当存在多个待生长的树枝节点时,净生长力最大的节点优先获得生长机会[1]。

一般来说,植物的最高树枝并不是到成熟期才长成的,而是在成长期就已经长成。植物最高树枝(顶点)生长特点是:以很大的出速度呈减速度生长;植物生长的趋势如图2所示。在成长期主要纵向型生长(向上生长),后期主要是横向型生长(向四周生长)。因此,利用这些特点,就不必要搜索整个生长空间就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

2.2 植物生长自然现象的智能模拟

考虑到最终顶点树枝是生长最快的树枝,记录下从开始到搜索出当前顶点树枝所用的搜索步骤数,当在接下来的搜索步骤内,顶点树枝没有任何变化,则认为已经搜索到所有全局最优解。智能模拟算法简要步骤如下:

(1) 设置第一个树枝X0,生长步长step=step0,树枝集合allset={},树的顶点Xmin={X0},树的顶点高度Fmin=f(X0),生长树枝集合growset={X0},搜索步数nums=0,顶点高度保持步数nochanged=0,k=K0,s=1,搜索最优值所耗步数numsbak=n。

(2) 从growset中选择一个净生长力最大的树枝Xt,即Xt=max{f(X0)-f(Xi),Xi∈growset},并在growset中删除Xt及将Xt加入到allset中,置nums=nums+1。在Xt的2n个方向上依次生长新树枝Xti。

如果Xti在生长空间,则将Xti加入到growset中。

如果Xti不在生长空间中并且step>1,则将step=step-1。

如果Xti满足条件Fmin=f(Xti),则将Xti加入Xmin中,nochanged=0。

如果Xti满足条件Fmin

如果k>1,则k=k-1。

如果Xti满足条件Fmin>f(Xti),则nochanged=nochanged+1。

(3) 如果nochanged

(4) 输出Xmin及Fmin,退出。

3 基于改进模拟植物生长法的配电网络重构

3.1 简化搜索空间

在诸多配电网络重构方法中一般采用开关状态作为问题的变量。但在配电网中存在很多的常闭或常开开关,迭代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不可行解。本文对这一表示方法进行了改进,即在重构前先搜索各个基本环路找出可动作的开关,形成可断开关集,可以有效减小搜索空间。以图3为例,依次合上开关T33、T35、T34、T37和T36后,将形成环路1、环路2、环路3、环路4和环路5五个基本环路。D1、D2、D3、D4和D5分别为环路1、环路2、环路3、环路4和环路5的可断开关集合。当从D1、D2、D3、D4和D5中各取一个开关编号将相应开关断开其余开关闭合可得到配电网的一个可行辐射结构。处在同一个支线上且同时属于两个基本环路的开关是互相关联的,其中一个开关处在断开状态时,其它几个开关必须处在闭合状态[2]。

3.2 基于改进模拟植物生长法的配电网络重构流程

图4是基于改进模拟植物生长法的配电网络重构流程图。

(1)读入配电网的基本数据,包括电源点的电压、节点编号、节点负荷值、开关编号、开关两端节点号、开关初始状态和开关所属环路编号等。

(2)根据基本环路数确定变量集,并根据各环路的开关数及其状态,生成各环路的可断开关集合矩阵。

(3)设初始值X0,可选取所有联络开关对应的编号为X0。根据初值X0计算网络的初始潮流,看结果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如果不满足则重新选择初值。如果满足则求出网络损耗,即目标函数值f(x0)。

(4)以基点XB和步长step得出新的生长点。在XB的n个方向上依次搜索满足约束条件的生长点继续计算其对应的目标函数值。其中n为网络中的基本环路数。为了加快搜索速度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更改步长step。

(5)求出第(4)步所得各生长点中净生长力最大的点,如果同时该点净生长力大于0,则该点的生长空间最大即目标函数最优,若该点的目标函数值小于fmin则置换fmin及Xmin。

(6)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采用最优解连续重复出现的次数m作为收敛判据,若达到规定次数,计算结束;否则,继续进行下一步。m的大小视问题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定。

(7)生成新的生长点。以净生长力最大的点为基点,生成新的生长点。

4 算例分析

本文算例分析采用的算例69节点系统是一个额定电压为12.66 kV的配电网络(初始网络如图5所示),有69个节点、74条支路、5个联络开关,总负荷为3 802.2 kW+j2 694.6 kvar。进行仿真实验后,得到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配电网重构,不仅网损大大降低,而且节点电压质量得到改善。在算例的分析中,本文把几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如表2所示。采用本文算法最少只需迭代8次就能找到最优解。

5 结论

将改进模拟植物生长法应用于配电网络重构。该方法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同时降低了变量维数有效减小了重构过程中的搜索范围,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比较算例的计算结果可见,改进模拟植物生长法的寻优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算法,显示了本文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罗伟强,于建涛,黄家栋.一种求非线性整数规划最优解的仿生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7):57-41.LUO Wei-qiang,YU Jian-tao,HUANG Jia-dong.Bionic Algorithm for Solving Nonlinear Integer Programming[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8,44(7):57-59.

[2]王淳,程浩忠.基于模拟植物生长算法的配电网重构[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19):50-55.WANG Chun,CHENG Hao-zhong.Re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Plant Growth Simulation Algorithm[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7,27(19):50-55(in Chinese).

[3]陈跟军,李继洸,唐国庆.基于Tabu搜索的配电网络重构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10):28-33.CHEN Gen-jun,Li K K,TANG Guo-qing.A Tabu Search Approach to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for Loss Reduction[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2,22(10):28-33(in Chinese).

[4]胡敏羑,陈元.配电系统最优网络重构的模拟退火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4,18(2):24-28.HU Min-you,CHEN Yuan.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of Optimal Reconstruction in Distribution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1994,18(2):24-28.

网络学习法 篇10

关键词:事项法,XBRL,网络财务报告

美国著名会计史学家Chatfield Michael在其《会计思想史》一书中提到, 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 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网络商务愈加广泛的应用, 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爆发式发展, 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将是财务报告模式的发展方向。

1 事项法、XBRL相关理论阐述

1.1 事项法

事项法是指提供在各种决策模型中可能有用的相关经济事项的信息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1969年, 事项法会计 (Even Approach Accounting) 由George H.Sorter首次提出, 他将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分为“价值法”和“事项法”, 建立关于基于事项法的相关框架, 认为事项法是建立在报告提供者不明确使用者信息的假设之上, 不同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它根据自身的决策模型形成自己独特的报告内容, 而传统的价值法是采用报告使用者已知的假设, 即向报告使用者提供基本一样的财务数据。Sorter在文中只是指出事项可以是收益、销售额、销售成本、税金, 还可以是确认关于租赁、合同或订单信息等, 分为业务事项、信息事项以及管理决策事项3个方面, 但是并没有对事项及事项法明确定义。随后C.S.Colantoni (1971) 在Sorter的基础上完善了事项会计的相关理论, 为Sorter的框架提供了概念性的支持。1982年William E McCarthy建立REA会计模型, 该模型是根据企业的资源 (Resources) 、事件 (Events) 和参与者 (Agents) 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的, 从而使事项法具有可操作性。

1.2 XBRL (e 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由Charles Hoffman于1988年提出, 是一种基于Internet生成、传输的商业报告语言, 是以XML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供应链。目前NASDAQ (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 、DBG (德国证券交易所, 欧洲最活跃的证券交易所) 、KSE (韩国证券交易所) 、KOS、DAQ (韩国创业板) 、TSE (东京交易所) 等已开始应用XBRL技术;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这一分类标准的发布标志着XBRL技术在我国开始全面推广。

XBRL根据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将财务报告内容分解为几大数据元, 根据信息技术规则赋予这些数据元唯一的标签, 并基于这种语言, 通过对网络财务报告信息的标准化处理, 形成规范的财务报表。XBRL的利用使得商业信息尤其是财务数据的识别、处理、分析、比较和交流更加方便。XBRL架构包括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分类标准 (Taxonomy) 、实例文档 (Instance Documents) 3个板块。技术规范是由国际联合会统一规定, 而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各个国家不一样。目前分类标准有两种:一种是FASB分类标准, 另一种是IFRS分类标准。

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趋同, 而目前尚处于开始试用XBRL技术的阶段, 像很多国家一样面临选择FASB分类标准还是IFRS分类标准的问题。既然XBRL是国际性的商业报告语言, 那么各个国家采取比较一致的分类标准有利于XBRL技术的推广使用。两种分类标准的无法统一将限制XBRL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也使得XBRL技术难以真正实现规模经济最大化。虽然现在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不尽相同, 但趋同是未来的趋势, 各个国家都必然要经历趋同的过程。

事项法将会是未来主流的财务报告模式, 各国统一的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也将是未来主流, 这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同时在发展全球统一的分类标准的过程中, 事项法的优势在于有助于实现同一时期财务报告在各国企业间的比较。

2 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

2.1 基于事件法的XBRL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相关分析

2.1.1 基于价值法的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1) 计量属性方面。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 虽然深层次的原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滥用, 导火线是次级贷款的违约, 但是公允价值在其中扮演着“助推器”的作用, 在衍生金融工具高速发展的时候, 它使得市场价值被大大高估, 加剧了“泡沫”的产生;而当“泡沫”破灭的时候, 它又使得价值被大大低估,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这一弊病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展露无遗。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虽然更加可靠, 但存在固有的脱离市场价值的弱点。

(2) 可比性方面。各国采用的会计准则不一样, 导致类似的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得出的财务数据相差甚远, 这导致不同企业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差。

(3) 信息含量方面。价值法仅以货币形式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 对于无法用货币准确计量的信息反映不出来, 比如劳动力资源, 它仅以消耗掉的人工成本反映在报表中, 而潜在的人力资源、单位边际贡献等重要的信息并不能反映在报表中。

2.1.2 事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价值法存在的问题

(1) 事项法注重经济事项, 直接记录事项的各项特征, 使用者可以从不同的计量属性角度自行进行信息处理, 同一事项可由不同的使用者或者同一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得出不同特征的输出结果。事项法不像价值法一样要求报表者只使用一种计量属性, 它只记录经济事项, 使用者可以自行选择计量属性, 美国会计学会组织编撰的《基本会计理论》建议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编报多栏式财务报表, 这解决了长久以来存在的计量属性选择之争。

(2) 在解决企业之间尤其是不同国家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差这一问题方面, 事项法只是将事项列示出来, 供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 运用自己的决策模型进行加工处理, 这样方便地域、行业、规模等特征不同的企业进行比较。虽然目前大多数企业难以做到, 但是随着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力、财力的陆续投入, 这将不是问题。

(3) 信息含量方面。事项法不像价值法仅以货币计量经济活动, 而是记录经济事项, 使用者可以运用多种计量属性, 披露经济事项价值信息与非价值信息, 对于目前不具有会计价值的事项也充分给予披露。比如, 对于固定资产, 传统的价值法只记录其历史成本价值、账面余值、折旧等会计价值信息, 而事项法将对固定资产的边际产能、性能、报告期的使用状态等信息予以充分披露。再如劳动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 事项法将对于潜在的人力资源、单位边际贡献等重要的非会计价值信息进行记录。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有这样一个培养方案, 即每年招聘相当数量的管理培训生, 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进行相当长时间的培训, 在此培训期间, 他们对于企业并不会贡献利润, 成本无法与价值形成配比。例如某银行的人力资源经理宣称, 他们对每个管理培训生进行为期两年半的培训, 期间的花费约100万港币, 而这笔成本的投入需要在培训期结束后的若干年内贡献出其价值, 这个成本对于该银行价值法下的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本文虽然没有做出详尽的分析讨论, 但可以肯定它对财务指标有一定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事项法相对于价值法的优势, 为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提供了动力来源。

2.1.3 XBRL的优势

(1) 拥有非常强大的识别、分析、比较、汇总等功能, 可以代替上百种商业信息交换的专用方法, 报告模式不再单一, 改变了传统一对一信息交换的方法, 而可以进行多对多信息交换, 即多种信息输入、一种或者多种信息输出。

(2) 开放性的XBRL完全免费使用, 使用者不需要支付任何使用费, 而且无论对于报告的提供者还是使用者, 它比传统报告的使用更加便捷。

(3) 相比传统的报告模式, XBRL使得企业更加方便地转换财务会计准则, 国家政策得以快速有效实施。由此可见XBRL的优势非常明显。

2.1.4 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优点

(1) 由事件触发的财务报告使得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能够真正做到报告与事件的同步产生。

(2) 现行的财务报告终究还是由人加工形成的, 由人通过填制凭证的形式将事件转换成会计语言, 这一加工过程带有人的主观判断, 输出的财务报告最终还是以凭证上的分录为基础, 而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不再采用现行的信息处理方式, 人只需对原本的事件进行输入, 具有客观性, 不再有主观判断的成分, 这样输出的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多种属性、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等方面需求, 真正做到个性化定制财务报告。

2.2 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传导模式构建

2.2.1 构建的原则

(1) 采用“三库理论”为基础。“三库理论”是一种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系统设计思路。这里“三库”是指数据库、目的库和方法库。数据库是参数, 会随着会计期间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方法库是编制财务报告的方法, 即本文设计的模型库;而目的库是指运行编制财务报表的程序, 它能够将数据库和方法库相结合, 通过数据处理器生成报告使用者所需的报告数据。

(2) 运用事项法理论。事项法理论贯穿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始终。对企业经济事项运用事项法理论进行处理, 生成事项信息表, 通过事项数据表将企业经济事项的各项信息特征数据传入事项数据库中, 通过标准库与模型库相结合, 生成能够满足报告使用者需要的报告数据。

(3) 结合XBRL技术。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采用了XBRL技术, XBRL技术使得该模式能够对报告语言采用相同的标准和输出格式 (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对文件进行解析和编辑, 转换成不同的格式) ;同时XBRL技术使得及时动态地提供报告成为可能;XBRL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 实现不同平台的数据快速有效的传输和转换。

2.2.2 传导模式

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 其传导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a) 是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完整路径。整个系统是由事项驱动的。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 利用REA模型将经济业务事项的特征描述在“事项信息表”上, “事项信息表”构成“事项数据库”, “事项数据库”是整个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型的基础数据库, 是所有数据及其输出结果产生的基础。“事项数据表”在构成事项数据库的同时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会计信息表”, “会计信息表”直接存储进“数据池”。数据池不但包含事项信息表和会计信息表, 同时还有标准数据库和模型数据库。模型库是存储各种模型的数据库, 针对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建立不同的数据模型、管理决策模型、价值分析模型等, 以及更为重要的开放式模型, 即报告使用者可以自定义的模型, 即由报告使用者的需求通过模型触发数据库, 模型控制数据处理器, 处理器通过识别需求, 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汇总, 输出满足报告使用者需求的报告。标准数据库也可以称为目的库, 国家的各项法规、准则, 尤其XBRL的分类准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并不仅限于财会方面的, 它将事项数据库和模型数据库结合起来。

由图1 (b) 可以看出, 从事项通过事项信息表将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到最后输出报告, 中间的过程是完全自动的 (在由事项信息表自动生成会计信息表之后, 财务部门应该对会计信息表进行审核,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修改) 。这样可以做到报告输出的实时性, 这对于拥有众多分 (子) 公司的企业集团实时了解分 (子) 公司运营情况, 分 (子) 公司信息与集团公司信息的合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可以消除地区性会计政策等的差异, 方便各地区的比较, 使得跨国企业集团真正成为一家企业, 而不是各区域各自为政。

3 我国实施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可行性分析

3.1 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应用条件分析

(1) XBRL国际组织指出, XBRL将很可能成为所有网上商务报告的通用语言。2008年11月12日, 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 它的目标是经过5~10年的努力, “健全一个体系、建立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标准、打造一支队伍、培养一个产业”。目前中国在XBRL上投放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以建立中国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

(2) 虽然目前的技术条件不成熟, 但随着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 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财务报告模式技术方面的难题将得以解决, 一旦技术条件成熟, 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将很快推广。

(3) 虽然报告使用者对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数、建立自己的决策模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够, 但国际、国内很多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可以为这一类企业提供服务, 这也将同时拓展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

3.2 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 数据池的风险。数据池包括事件数据库、标准数据库、模型数据库3个部分, 这3个方面均可能存在风险。第一是事件数据库方面, 事件分为业务事件、信息事件、管理决策事件3种类型, 这3种事件类型的划分存在混淆的风险, 只有业务事件才能构成财务报告系统数据基础, 而信息事件、管理决策事件并不能成为系统数据来源, 如果错误划分, 会导致输出的结果无效。第二是信息特征方面, 一个事件包含无穷多的数据, 我们没有能力列示无穷多的数据, 这个需要我们对信息进行选择, 这将有一个筛选、分类、汇总整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风险。第三是模型数据库方面, 任何模型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将所有的模型都包含在数据库里面, 这样就无法保证每一个报告使用者都满意。

(2) 信息披露风险。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将每一事项详尽输入到数据库中, 报告使用者只需获得权限, 就可以查看到报告公司几乎所有的经济信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 容易出现报告企业商业机密被泄露的风险。

(3) 政策风险。传统的财务报告体系相当完备, 而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现在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还要经过试运行、部分使用、全面推广使用这一很长的过程, 在此期间将会与现行成熟的财务报告体系发生冲突, 国家法规方面可能会强制要求提供传统形式的财务报告。

(4) 诸如软件不能及时更新、企业基于成本的考虑不采用此模式、企业信息管理理念落后等使得此模式不能得到充分运用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风险。

3.3 风险应对措施

(1) 针对数据池风险。事件数据库方面, 它主要由事项信息表构成, 我们可以制定详尽的事件分类标准, 规范事项信息表的填制, 注重信息表的审核, 这样可以从源头控制信息质量, 防范事件数据库出现的风险。

(2) 针对信息特征风险。虽然无法穷尽某一事项的所有特征,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将事项的主要价值信息特征记录下来, 如经验判断、主成分分析法等。主要的价值信息得以记录, 那么该事项也就基本能够满足这种报告模式的需要。

(3) 针对模型数据库风险。我们的模型数据库是有限的, 但是我们可以建立基本的模型, 加上可自定义的功能模块, 就可以比较好地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4) 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信息管理理念, 重视信息管理。

4 结论

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结合了事项法和XBRL两者的优势, 实现“1+1>2”的效果, 使得财务报告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报告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的大力推动, 基于事项法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将在国际上逐步推广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论XBRL的理论框架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美]查尔斯.霍夫曼.XBRL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IFRS和US AAP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3]应唯, 杨周南.中国XBRL分类标准问题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 2011.

[4]李九斤, 邵强, 王玉翠.基于事项会计和XBRL技术构建新型网络财务报告模式[J].财会月刊, 2011 (31) .

[5]潘琰, 林琳.公司报告模式再造:基于XBRL与Web服务的柔性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 2007 (5) .

[6]万红波, 曹丽丽.以目标位导向制定XBRL分类标准[J].财会月刊, 2011 (7) .

[7]徐蓓蓓, 高小珣.网络财务报告及其实现形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J].会计研究, 2006 (9) .

[8]杨周南, 朱建国, 等.XBRL分类标准认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学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 2011 (11) .

[9]朱琳.XBRL在美国的发展及启示[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 2009 (1) .

[10]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 2006 (9) .

网络学习法 篇11

摘要:

在峰谷轮换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多维峰谷轮换法对以年综合费用最少为目标函数的无分流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在换热网络变量寻优过程中,首先将目标函数极小化得到一个局部极小值点,然后沿着多个方向进行变量搜索,找出最先跳出局部极小值点的变量组合,使得跳出局部极小值的搜索效率高于单变量的搜索效率,并可寻找到更好的换热网络结构,将极小化与跳出局部极小值点过程交替进行直至求得全局最优解.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且可找到比其它方法的优化结果更优的换热网络结构.

关键词:

换热网络综合; 全局最优化; 多维峰谷轮换

中图分类号: TK 124文献标志码: A

换热网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动力、低温工程等领域.换热网络设计的合理性与高效性直接关系到工业系统的整体性能.一直以来这些行业的能耗居高不下.随着对能源合理、经济利用要求的不断提高,换热网络全局最优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换热网络最优化问题最早由Hwa[1]提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关于换热网络综合优化问题也得出了多种有效的求解方法,主要可分为基于热力学原理的夹点技术法[2-3],根据换热网络物理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的数学规划法[4]和基于概率统计学原理模拟某些自然现象或过程而形成的随机性方法[5].夹点技术法在工业领域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夹点温差的限制,使得该方法很难获得全局最优解.数学规划法可由计算机完成自动搜索进行同步优化,但由于换热网络的全局最优化问题具有严重的非线性、非凸和多峰性等特点[6],导致极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点,很难得到全局最优解.随机性优化算法近年来在换热网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进化算法等.随机性优化方法对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要求很低,具有易于实现、稳定性强等特点,但该方法得到的换热网络优化结果不能证明是全局最优解.

鉴于此,本文采用局部最优解的跳出策略求解换热网络的全局优化问题,在经典优化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多维峰谷轮换法在目标函数的变量中找出最先跳出局部极小值点的变量组合,并作为新的起始点优化寻找更优的换热网络结构,使之更为有效地跳出局部最优解,直至找到全局最优解.

1换热网络数学模型

换热网络综合问题可表述为:有NH股热流体、NC股冷流体,给定它们的进口温度、目标出口温度、热容流率(流量与比热容的乘积),使热流体与冷流体进行匹配换热,回收一部分能量,最终使各股流体达到其目标出口温度.确定冷、热流体的最优匹配结构与换热器参数,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使网络设备投资费用、运行费用最少或年综合费用最少.投资费用主要和换热面积、换热单元个数有关,而运行费用主要与公用工程消耗量有关.

以2股热流体、3股冷流体为例,其无分流的换热网络分级超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每条水平线代表1股流体;箭头代表流体的流动方向;H1、H2表示热流体;C1、C2、C3表示冷流体;两个“○”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连线表示1个换热器,公用工程加在每一股流体的末端.该结构流体间的换热组合共有6种.换热网络的级数为NK,NK=max(NH,NC),此处NK=3.以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为优化变量,则优化变量个数为18个(NH×NC×NK).在网络的流程模拟中,换热器个数也为18个(NH×NC×NK).

以换热网络年综合费用F最少为目标,它由运行费用和设备投资费用两部分组成,即

式中:等式右边前两项为运行费用,后三项为设备投资费用;N为换热器数目;AK为换热器面积;B为面积费用指数;CCU、CHU分别为冷、热公用工程费用系数;QCU,i为第i股热流体与冷公用工程之间的换热量;QHU,j为第j股冷流体与热公用工程之间的换热量;C0为换热器固定费用;C1、C2分别为冷却器和加热器的固定投资费用;C′0、C′1、C′2分别为换热器、冷却器、加热器的面积费用系数;ACU,i、AHU,j分别为冷却器、加热器的换热面积.

其约束条件中单个换热器的热平衡方程为

2换热网络峰谷轮换优化

峰谷轮换法[7]以传统的局部优化方法为基础,通过目标函数的极小化与极大化过程可以有效地跳出局部最优解.其思想为:首先选取任意初始值,运用经典的牛顿法进行计算,得到一组局部极小值点与局部最优解.以该组局部极小值点作为初始点进行相同步长搜索,找出最先跳出局部极小值的点,以该点作为新的起始点进行优化,得到一个新的局部最优解.如此依次循环.峰谷轮换法优化换热网络的具体步骤如下:

(1) 输入物流数据,选取任意换热器面积作为初始值.

(2) 运用局部优化方法进行优化,求得局部最优解以及相应的换热器面积A(A1,A2,A3,…,AN).

(3) 以优化后的换热器面积为初始值,沿着某一方向进行变量搜索,找出最先跳出局部极小值的点A1i(1≤i≤N).

(4) 以新的换热面积A(A1,A2,…,A1i,…,AN)作为起始点进行优化得到新的局部最优解.

(5) 重复步骤(2)、(3)、(4),直至满足收敛条件,输出最终的优化结果.

3换热网络多维峰谷轮换优化

多维峰谷优化法通过从所有的换热面积中搜索出能最快跳出局部最优解的组合,并以此组合作为新的换热初始值进行优化得到新的局部最优解,依次循环搜索直至找到全局最优解.其优化换热的步骤如下:

(1) 输入物流数据,选取任意换热器面积作为初始值.

(2) 运用局部优化方法进行优化,求得局部最优解以及相应的换热器面积A(A1,A2,A3,…,AN).

(3) 以优化后的换热器面积为初始值,用多个方向进行多维变量的搜索,找出最先跳出局部极小值的组合面积(A1i,A1i+1,…,A1m),其中1≤m-i≤N-1.

(4) 确定搜索方向,以新的换热面积A(A1,A2,…,A1i,A1i+1,…,A1m,…,AN)作为起始点进行优化得到新的局部最优解.

(5) 重复步骤(2)、(3)、(4),直至满足收敛条件,输出最终的优化结果.

4算例

算例1以文献[8]中的4×6换热网络为例.换热网络由4股冷流体、6股热流体组成.算例中物流参数如表1所示,换热器面积费用系数为60A美元·m-2·a-1,冷、热公用工程费用系数分别为15、100美元·kW-1·a-1.

5结论

由于换热网络优化问题的非线性和非凸等特性,使得其全局最优化成为化工过程系统优化的难点.针对传统的优化方法极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本文以多维峰谷轮换法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在保证传统局部优化方法的优势下,通过搜索出最先跳出局部极小值的组合,扩大了寻优的范围,使之更有效地跳出局部最优解进行全局搜索.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能够得到比其它文献更优的换热网络优化结果.

参考文献:

[1]HWA C S.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eat exchanger networks using separable programming[C]∥AIChEIntern.Chem.Eng.Symp.Scries.New York,1965:101-106.

[2]LINNHOFF B,HINDMARSH E.The pinch design method for heat exchanger networks[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83,38(5):745-763.

[3]LINNHOFF B.Pinch analysis:A state of the art overview[J].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Part A,1993,71(5):503- 522.

[4]PAPOULIAS S A,GROSSMANN I E.A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pproach in process synthesisⅡ.Heat recovery networks[J].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1983,7(6): 707-721.

[5]张勤,崔国民,张磊磊,等.隔代强制进化遗传算法在换热网络优化中应用[J].热能动力工程,2006,21(6):608-611.

[6]张佳仁,崔国民,彭富裕.基于连续性的换热网络整型变量优化策略[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29(3):161-166.

[7]涂惟民,崔国民,李瑜,等.以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的无分流换热网络综合[J].化学工程,2011,39(5):90-93.

[8]AHMAD S.Heat exchanger networks:cost tradeoffs in energy and capital[D].Manchester:UMIST,1985.

[9]RAVAGNANI M A S S,SILVA A P,ARROYO P A,et al.Heat exchanger network synthesis and optimizatio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5,25(7): 1003-1017.

[10]LEWIN D R,WANG H,SHALEV O.A generalized method for HEN synthesis using stochastic optimizationⅠ.General framework and MER optimal synthesis[J].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1998,22(10):1503-1513.

[11]LEWIN D R.A generalized method for HEN synthesis using stochastic optimizationⅡ.The synthesis of costoptimal networks[J].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1998,22(10):1387-1405.

(4) 确定搜索方向,以新的换热面积A(A1,A2,…,A1i,A1i+1,…,A1m,…,AN)作为起始点进行优化得到新的局部最优解.

(5) 重复步骤(2)、(3)、(4),直至满足收敛条件,输出最终的优化结果.

4算例

算例1以文献[8]中的4×6换热网络为例.换热网络由4股冷流体、6股热流体组成.算例中物流参数如表1所示,换热器面积费用系数为60A美元·m-2·a-1,冷、热公用工程费用系数分别为15、100美元·kW-1·a-1.

5结论

由于换热网络优化问题的非线性和非凸等特性,使得其全局最优化成为化工过程系统优化的难点.针对传统的优化方法极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本文以多维峰谷轮换法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在保证传统局部优化方法的优势下,通过搜索出最先跳出局部极小值的组合,扩大了寻优的范围,使之更有效地跳出局部最优解进行全局搜索.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能够得到比其它文献更优的换热网络优化结果.

参考文献:

[1]HWA C S.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eat exchanger networks using separable programming[C]∥AIChEIntern.Chem.Eng.Symp.Scries.New York,1965:101-106.

[2]LINNHOFF B,HINDMARSH E.The pinch design method for heat exchanger networks[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83,38(5):745-763.

[3]LINNHOFF B.Pinch analysis:A state of the art overview[J].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Part A,1993,71(5):503- 522.

[4]PAPOULIAS S A,GROSSMANN I E.A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pproach in process synthesisⅡ.Heat recovery networks[J].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1983,7(6): 707-721.

[5]张勤,崔国民,张磊磊,等.隔代强制进化遗传算法在换热网络优化中应用[J].热能动力工程,2006,21(6):608-611.

[6]张佳仁,崔国民,彭富裕.基于连续性的换热网络整型变量优化策略[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29(3):161-166.

[7]涂惟民,崔国民,李瑜,等.以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的无分流换热网络综合[J].化学工程,2011,39(5):90-93.

[8]AHMAD S.Heat exchanger networks:cost tradeoffs in energy and capital[D].Manchester:UMIST,1985.

[9]RAVAGNANI M A S S,SILVA A P,ARROYO P A,et al.Heat exchanger network synthesis and optimizatio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5,25(7): 1003-1017.

[10]LEWIN D R,WANG H,SHALEV O.A generalized method for HEN synthesis using stochastic optimizationⅠ.General framework and MER optimal synthesis[J].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1998,22(10):1503-1513.

[11]LEWIN D R.A generalized method for HEN synthesis using stochastic optimizationⅡ.The synthesis of costoptimal networks[J].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1998,22(10):1387-1405.

(4) 确定搜索方向,以新的换热面积A(A1,A2,…,A1i,A1i+1,…,A1m,…,AN)作为起始点进行优化得到新的局部最优解.

(5) 重复步骤(2)、(3)、(4),直至满足收敛条件,输出最终的优化结果.

4算例

算例1以文献[8]中的4×6换热网络为例.换热网络由4股冷流体、6股热流体组成.算例中物流参数如表1所示,换热器面积费用系数为60A美元·m-2·a-1,冷、热公用工程费用系数分别为15、100美元·kW-1·a-1.

5结论

由于换热网络优化问题的非线性和非凸等特性,使得其全局最优化成为化工过程系统优化的难点.针对传统的优化方法极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本文以多维峰谷轮换法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在保证传统局部优化方法的优势下,通过搜索出最先跳出局部极小值的组合,扩大了寻优的范围,使之更有效地跳出局部最优解进行全局搜索.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能够得到比其它文献更优的换热网络优化结果.

参考文献:

[1]HWA C S.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eat exchanger networks using separable programming[C]∥AIChEIntern.Chem.Eng.Symp.Scries.New York,1965:101-106.

[2]LINNHOFF B,HINDMARSH E.The pinch design method for heat exchanger networks[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83,38(5):745-763.

[3]LINNHOFF B.Pinch analysis:A state of the art overview[J].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Part A,1993,71(5):503- 522.

[4]PAPOULIAS S A,GROSSMANN I E.A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pproach in process synthesisⅡ.Heat recovery networks[J].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1983,7(6): 707-721.

[5]张勤,崔国民,张磊磊,等.隔代强制进化遗传算法在换热网络优化中应用[J].热能动力工程,2006,21(6):608-611.

[6]张佳仁,崔国民,彭富裕.基于连续性的换热网络整型变量优化策略[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29(3):161-166.

[7]涂惟民,崔国民,李瑜,等.以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的无分流换热网络综合[J].化学工程,2011,39(5):90-93.

[8]AHMAD S.Heat exchanger networks:cost tradeoffs in energy and capital[D].Manchester:UMIST,1985.

[9]RAVAGNANI M A S S,SILVA A P,ARROYO P A,et al.Heat exchanger network synthesis and optimizatio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5,25(7): 1003-1017.

[10]LEWIN D R,WANG H,SHALEV O.A generalized method for HEN synthesis using stochastic optimizationⅠ.General framework and MER optimal synthesis[J].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1998,22(10):1503-1513.

四维学习法塑造学习型团队 篇12

(一) 促成公司成功的最大因素是高素质的员工

1.公司成功的最大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促成公司成功的最大因素是高素质的员工。而我们近几年针对267家企业的调查结果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见图1) 。

2.管理层遇到最大的挑战。“在公司快速成长的过程中, 管理层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调查结果如下:36%的企业家把“发现、雇用和保留合格人才”放在了首位 (见图2) 。

3.在保持公司持续增长过程中的最大障碍。35%的企业家认为是“缺乏合格的人才” (见图3) 。

(二) 企业培训的现状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多数中小企业的培训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问题有:培训投资不足、体系不全、单调僵硬模式、培训课程及师资质量不高、没有与企业战略及总体目标结合、没有评估、实践效果差。

(三) 传统的企业培训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传统的企业培训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公司很少组织内部技术和管理培训;简单直线式决策过程, 避免交锋;单兵作战;双向恐惧心理;信息扩展速度慢;限制和反对员工对学习的追求;忽视员工与公司共同远景的建立;对员工参与管理心存疑虑;公司不能及时有效地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近、中远期目标, 使员工为公司远景而努力。

二、培训或学习的维度

(一) 岗位技能和管理技能

传统的观念认为操作和技术岗位只需要岗位技能, 管理岗位才需要管理技能, 甚至觉得管理技能也只是管理岗位的岗位技能。

(二) 职业素质

针对上述情况, 有人提出了“职业素质”的概念。职业素质 (Professional Quality) 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

(三) 培训或学习的维度

我们把上述岗位技能设为员工职场厚度, 那么管理技能就是职场高度, 而职业素质是职业宽度。

三、学习的类型和学习效率

学习的类型包括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三种形式。个人学习只是个人凭兴趣的学习, 团队学习虽有两人以上共同学习, 但是因为缺乏组织和指导, 其效率也有限。组织学习的缺点是如果不能得到学习者的理解, 就不能得到较好的配合, 其效率甚至不如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但是一旦组织学习得到学习者的较好配合, 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传统的企业培训往往不注重以上三种类型的有机结合, 结果经常是老员工带着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离去, 新员工又得重新开始。而高效率的组织学习应该有机地结合上述三种形式, 引导员工主动学习, 共同研究, 加以一定的培训和指导, 从而使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四、三维学习法

三维学习法是将上述针对岗位技能、管理技能、职业素质的培训和学习与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从“脑”“心”“手”三方面培养员工, 使员工得到持续发展, 脱颖而出。当然, 在上述三维学习法中还要关注员工的类型, 有的员工可以培养成高管, 有的可以培养成专家, 还有的可以培养成操作能手。而关键是他们都能与企业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五、学习型组织

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提出了“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并以此方法建立学习型组织。

六、四维学习法

我们总结出来的“四维学习法”就是在上述“三维学习法”的基础上培育学习型组织, 包括引导员工主动学习岗位技能、管理技能、职业素质;引导员工实践“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 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一套完善管理机制, 监督考核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更有效地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包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大学, 建立一个学习管理平台, 并辅以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措施。

(二) 强调企业培训的价值所在

我们的思维学习法强调企业的培训过程中必须重视以下三个问题:培训的重要价值是什么?开展哪些活动才能实现培训价值?怎样检验培训价值是否达到?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对培训项目的立项、培训的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形式、培训效果的评估和验证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 培训规划 (计划) 系统

员工培训开发规划是为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发展目标, 对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 (至少3~5年) 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所做的总体设计与全面安排。

(四) 培训实施系统

培训平台有效运转——通过有效培训实施管理。包括企业员工培训开发模式的选择及其职能部门的设置, 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培训开发的实施计划、细则、方案的制订、贯彻与落实, 培训开发的现场组织与管理, 培训经费的预算、核算与决算, 教材、教师、教案、教具等培训资源的调配, 培训相关人员的考核和奖惩等活动内容。

(五) 培训评估反馈系统

员工培训开发评估反馈系统是一个系统的收集有关人力资源培训开发项目的描述性和评判性信息的过程, 其目的是有利于帮助企业的选择、调整各种培训活动及其判断价值的时候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以上是我们总结的“四维学习法”的基本内容, 进一步的内容还包括建立和实施培训管理运作程序、将学习转化为商业结果的相关法则和建立落地企业大学的云学习系统。我们认为这样的学习系统有利于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在市场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是企业基业的长青之道。

摘要:笔者通过对企业培训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促进企业成功的几大因素及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及对策并在三维学习方法的基础上, 成功提出了四维学习方法, 帮助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四维学习法,学习型团队,企业培训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3.

[2]卡尔霍恩.威克.将培训转化为商业成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3]柯克帕特里克.培训审判:再造职场学习, 保持与时俱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上一篇:应力和变形分析下一篇:激发作文兴趣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