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创意

2024-10-17

音乐文化创意(精选11篇)

音乐文化创意 篇1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以及高科技的紧密结合, 再加上创新意识和创意意识的快速发展, 经济社会逐渐的走向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科技意识的道路。目前, 文化创意产业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词汇之一。就我国而言, 无论是对高新技术区进行整体规划还是创意设计、绿色城市的生态发展规划、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还是部分企业的发展方向、道路、战略等方面都明显具有一个突出的现象, 那就是,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逐步的站稳脚步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高校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型人才具有其他机构所无可超越的巨大优势和丰富的资源。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部分高校大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进行人才的培养, 这一模式无法满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特殊模块对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所以, 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培养具有创意思维的专业人才。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它的增长模式不再是传统的依靠消耗资源、扩大规模的方式, 而是通过产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自我增值实现的。伴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针对人力资源也有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但是,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教育无法快速的完成培养新型人才这一巨大转变, 在人才的培养上, 有四大不足:一是过于重视知识的培养, 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创意意识的培养, 这种“重知识轻技能”的模式无法培养出高水准的创意人才;二是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具体内容上, 对那些实用性的学科重视度不够, 对课外知识了解较少, 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等现状;三是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方式上, 部分高校老师仍然沿用传统“一言堂”中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 不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四是在人才的评价机制上, 主要还是采用以往以考试为主要考核模式, 单纯的以考学生的记忆能力为核心, 而不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除此之外, 考核的形式过于单调, 试卷本身对知识的覆盖就不够全面, 再加上标准答案的制约, 学生不能随心所欲的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答题, 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目前, 部分高校的课程设计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这些不足就导致了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 大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多多, 选修课相对较少, 而且选修课程的自由程度不够;专业的学习内容较为固定、专业就业多口面积较窄、专业选择受限, 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由于专业课程较多, 学生分身无术只能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学习专业课程上, 以完成所修的学分, 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用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 一些高校选用的教材版本较旧, 教材中很少会涉及关于学科简介或前景,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新型人才的措施, 同时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 跟不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速度。因此, 对高校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革是重中之重。

二、高校实施创新教育模式的措施

高校是创意文化的知识中心, 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高水准现代化人才, 所以, 大学要想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发展的人才, 必须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简单来说, 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完善和加强:

1、使创意人才树立创业精神和愿望

大学阶段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知识本身的传授, 还包括其他领域的教育, 比如应用知识的能力、技巧还包含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获得先进理念、情感的满足、自信与胆识的增强等, 除此之外, 仍然包括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愿望。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摆脱了了应试教育的大学生, 不受应试思维的限制本身更具创造力和激情, 因此, 大学阶段的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这就要求大学的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教学形式, 而是要打破常规, 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 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落差, 加强产学之间的结合, 把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借助多种手段提升人才的创意思维和能力。

3、注重对人才进行文化创意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 大学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企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特征来调整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方针, 进行科学的定位。另外, 根据科学理念的指导, 制定出系统完善的教育计划, 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 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高校之间的友好交流, 形成“强强联合”, 做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这样就可以在文化创意教育机制下进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举一反三, 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之间都能游刃有余, 学科之间互通有无, 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还要重视人文教育的内容, 培养出具有文化精品意识和原创文化意识的创意型人才。

三、音乐教育对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1、高校音乐教育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

创造是一个人本身所具有的内在需求, 大学教育应该起到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欲望。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需求, 首先, 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意识, 在欣赏基础上他们就会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产生兴趣, 继而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人信念。在众多教育活动中, 音乐教育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的。

2、注重对学生进行坚定意志和信念的培养

音乐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互动, 而是一项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实践活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不管是进行乐器的学习还是进行歌唱, 都能表现出具有突出目的性的肢体行为活动, 因此, 如果缺乏刻苦学习的动力和永不言弃的信念, 很难实现最终的目标。世界上成功的人士, 不需要有很高的智商, 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其他一些因素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中在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毅力。著名音乐家巴赫在小的时候抄写过大量的乐谱,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各种作曲技法, 莫扎特从小就在音乐的许多方面表现出超长的天赋, 他自身的成功离不开他父亲的逼迫, 正是在父亲不停的督促和监督下, 他才养成了一种进行刻苦训练的精神。所以,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永不言弃和坚定的意志力的培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个性

为了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的发展, 大学阶段的教育必须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之道等方面的主要标准, 来重新组织和设计。为了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形势, 我国的教育界也增多次提出, 在二十一世纪的高校教育中必须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育改的主要方面, 具体来说就是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 音乐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力、才能的塑造和培养。在多元化的音乐活动中可以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尤其是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4、尊重“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部分高校的传统教学方式, 对学生的创造力以及个性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功能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 它没有固定的欣赏模式或者感受, 而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对音乐的一种领悟。因此,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做好主导的工作, 帮助学生进行自由的想象和体验, 用音乐的自由欣赏功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象能力, 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使创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总结

总而言之, 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随着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现阶段我国的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 高校只有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才能有效培养创意人才, 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 高校更加重视对创意人才的培养以及音乐教育的作用。创意是各个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而高校就是文化创意的知识源泉。在大多数的本科教育中, 很多院校已经开设了一些创意方面的课程教育, 但是这并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创意思维发展的步伐。本文分析了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现状, 并就高校如何利用音乐教育培养具有创意思维的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文化,音乐教育,创意思维,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莫君伟.创意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胡正荣.文化创意产业核心与发展关键[N].台州日报, 2009.

[3]朱光好.高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途径[J].产业经, 2011.

音乐文化创意 篇2

2.爱情人有目共睹,有情人快乐相处,无情人终生痛苦,痴情人风雨无阻,薄情人臭名昭著,豪情人依稀可数,真情人非我莫属,祝情人节快乐!

3.我愿意,在这个没有情人的情人节里默默地等候,等候一只依人的小鸟,等候一片不下雨的云彩,一个永不离去的你……我的情人,祝你快乐!

4.怀念你想念你,季节匆匆地走过,岁月带来了变化,却为什么总抚不去对你的思念。一颗久久悬着的心,总在怀念你,祝你情人节过得愉快!

5.有秘密相告,请不要睡觉。明天有人设圈套,想用玫瑰把你浸泡。如果发觉不妙,赶紧裸奔狂跑,生命至关重要,绝对不开玩笑。记住,不准笑!

6.锦瑟年华谁与度?莫问情归处。在情人节到来的日子里,让玫瑰花的美丽陶醉你的心房,把期待和梦想托春风捎去,让爱情绽放。祝情人节快乐!

7.让我亲手给你沏杯茶,加进一块冰糖,再注入一腔热情,把我的爱恋,一点点地溶进茶中。在这温馨的节日里,送去我款款的深情,情人节愉快。

8.爱情本无对与错,只有考试那么做。风赶残云云追月,蝶不畏刺花有约。爱恨情愁不能说,双丝网有千千结。风清云淡撩人夜,浓情蜜意情人节!

9.春风阵阵送来甜蜜的气息,春雨蒙蒙洒落浪漫的花雨。情人节到了,让春的钟声敲醒沉睡的爱情,相爱的人儿手牵手欣赏春的美景。祝情人节快乐!

10.亲爱的,车票我买好了:起点是今生,终点是永远;上车请遵守天长地久规则,人跟心不可随意探出车外,更不可中途跳车!亲爱的,情人节快乐!

11.新月代表我的热情,上玄月代表我的忠诚,下玄月代表我的思念,满月代表我的决心。无论月圆月缺,月亮始终代表我的心。亲爱的,情人节快乐!

12.关于相遇有一种解释叫缘分,关于生命有一个信念称轮回,而我有一种情结是爱恋,如果真有轮回,我希望每一次生命中都能遇见你!情人节快乐!

13.亲爱的,情人节让我许愿:如果你是明月,我愿做星辰,把你映衬得无比妩媚;如果你是鲜花,我愿做牛粪,把你滋润得鲜嫩娇美。祝情人节快乐!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想你想得脸通红。你是蜜蜂我是花,你是哈密我是瓜,你是牙膏我是刷,你是黑板我是擦,哪里有你哪里就是俺的家!情人节快乐!

论艺术通感与音乐创意教学 篇3

[关键词]艺术通感 创意 音乐教学

艺术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在各种艺术符号的流动中,从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互通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人对世界的感觉要靠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由此形成了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从“通感”的角度讲这五种感觉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通感”在审美教育中有着极高的价值,而艺术通感则在各种艺术间建立审美沟通的桥梁。在音乐教学中,综合各种艺术形式,妙用艺术通感,不仅使学生乐学善学,而且也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艺术通感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被誉为“神话故事的万花筒和一些东方色彩的图案”的著名交响组曲《天方夜谭》中,当单簧管在竖琴的撑持下,撒出它那发光闪烁的音响时,俄国管弦乐理论家罗加尔·列维茨基评论道:“这是东方绣品的雅致的花纹”。是的,当人们欣赏音乐作品时,不但能听到,而且同时也能看到、触到、闻到、想到……教师如果善用艺术通感,用艺术的魅力去打动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导课情境,学生的积极性便会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来。在欣赏《瑶族舞曲》时,让学生亲手触摸敲打一下瑶族长鼓;在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时,放上一段视觉冲击较强的电影地道战片段;在学习国粹京剧时,要求学生用颜料色彩涂画京剧脸谱……当艺术通感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耳朵竖起来、身体动起来、脑子转起来,这堂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2.引发联想,加强学生的想象力

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的想象力最为丰富,以后就慢慢地向理性与逻辑方向转变。因此,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抓住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期,就可以促进艺术通感的产生和运用,使学生的联想更丰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伴随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用柴科夫斯基的小夜曲《如歌的行板》做背景,优美的弦乐四重奏与诗文的意境相结合,可以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在荷香月影与音符中沉浮、流淌……。

3.触动灵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是激发创造力的好助手,它虽不能直接描绘事物的形象,叙述具体的情节,但它能随着旋律的起伏,节奏的驰张,声音的变化来表现任何艺术所不能做到的表情体现,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回忆和联想,激发艺术创造力。当非洲鼓乐奏响时,从来没学过非洲舞蹈的学生凭着自己的创造手舞足蹈时,你不竟会为学生的精彩律动而惊讶。艺术通感为音乐教学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灵感之门。

艺术通感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优化

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对通感的精辟见解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必须通过“聆听”才能感受得到。通过聆听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快慢及力度的强弱等,来感受音乐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但仅靠这一手段来欣赏音乐未免有些单调,综合运用艺术通感对优化音乐教学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音乐与视觉

音乐“可视性”的获得,主要靠人们通过对声音的联想与想象,构建出欣赏者体验过的场景画面,从而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一段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的电视录像,一段由众多充满诗情话意的背景组成的《春江花月夜》的影片等等,都因为其诗意的直观与浪漫的感性,而比单纯的“听”更能激发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一幅厚重而凝穆的油画——《伏尔加纤夫》,能让学生在演唱《伏尔加船夫曲》时更好地把握歌曲中愤慨、抗争情绪;听到一些柔和的音响,就似乎能看到乳黄、嫩绿、浅蓝、粉红之类的柔和色彩,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听到一些低沉、浑浊的音响时,就似乎能看到深黑、灰绿、暗篮之类的暗淡色彩,产生一种阴冷的感觉。当音乐与色彩、画面、甚至于激光等视觉艺术结合起来时,音乐就变得更直观、易懂了,学生也更易于接受了。

2.音乐与触觉

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而客观事物自身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状貌,这些属性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冷热、软硬、轻重、拍手、跺脚等身体律动作用于触觉。学习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打击乐器与拉弦乐器时,让学生摸一摸、吹一吹、敲一敲、便可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不同乐器之间的不同特性;歌唱技巧训练时运用触觉和听觉的互通,把抽象、枯燥的发声技巧有形地表现,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中学习发声:双手撑腰,学小狗叹气,感觉腰部一鼓一松;手拿一张纸条,轻轻吹起纸条又平又匀;像闻花香那样深深吸一口气……这些简单的操作代替了“气息下沉,头部张力,吐气均匀,气息保持”等抽象的发声技巧,使学生掌握起来便容易多了;学习《青春舞曲》时,不妨让学生跳跳新疆舞、拍拍新疆特有的舞蹈节奏;摸一摸柔滑的丝绸便能感觉弦乐的细腻;戴一戴斗笠便能体会红色娘子军的飒爽英姿;跺一跺润润的春泥,欣赏课《春晓》的主题便呼之欲出……触觉让音乐从虚无变得实在、从意识变为物质,从而让学生真实切肤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音乐与嗅觉、味觉

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只有借助其他感官来评价音乐。引导学生歌唱也是一样。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时,声音要求清脆、甜美;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时,要求像品美酒那样舒畅、自然;演唱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要求像磕核桃那样铿锵有力,粒粒有声。利用艺术通感,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主地调整歌唱状态和音色。在某音乐教研会上,一位老师在所开的公开课《永远的茉莉花》上,为配合课堂情境,为学生及听课人员每人准备了一杯芬芳可口的茉莉花茶,闻着茉莉花的清香,品着花茶的甘醇,感受着民歌清丽婉约,在嗅觉与味觉的享受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国乐飘香”的真正含义。

音乐课运用艺术通感进行教学,不但可以促进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本领,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艺术通感原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是音乐新课程理念的有效体现,善用艺术通感为音乐教学再添异彩!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5).

[2]唐元棣、蔡徳予.简明美学教程[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2).

[3]朱自清.荷塘月色[N].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新教材新学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

音乐文化创意 篇4

一、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

河北地区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民间音乐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河北省的民间音乐种类众多, 其中有几十项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包括常山战鼓、昌黎民歌、唐山花吹、安国小调、河北鼓吹乐等。河北民间音乐虽然丰富多样, 但大多数由民间艺人自发组织表演, 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 规模很小, 且基本处于传统的言传身授的模式, 因此难以得到有效地继承和广泛地传播。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民间音乐因其自身的局限性, 处境堪忧, 如果不及时改进发展模式, 可能面临消亡的危机。

二、河北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开发与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 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文化产业范围广泛, 包括广播影视, 传媒, 表演艺术, 动漫, 工艺设计, 环境艺术等等。民间音乐作为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 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由此可见,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 个人的灵感、理念、技能是创造价值的核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文娱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萌生并迅速发展。近年来, 随着音乐形式的丰富及其他音乐类型的迅速发展, 民间音乐因缺乏新颖的表现形式, 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因此, 在民间音乐中融入创新元素, 增强其对民众的吸引力, 是民间音乐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河北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开发与应用的主要途径

(一) 通过大众传媒, 做好民间音乐的宣传工作

大众传媒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 具有宣传、新闻传播、舆论监督等功能。大众传媒随着经济文化数字化的发展而产生, 其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了大范围快速地向公众宣传经济、社会、文化等信息, 引起公众的关注。

河北民间音乐作为地方性的传统文化, 本身具有地域性、小众化、低影响力等特点, 因此, 依托现代大众传媒, 做好宣传工作, 是帮助河北民间音乐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比如, 可以借助报纸、广播、影视、互联网等媒介, 通过形象、生动地描绘或表演来激发大众的兴趣, 从而提高知名度。大众对其认识、了解, 产生心理需求, 从而实现民间音乐的市场化。在美国, 人们常常采用传统音乐与广播电台、电视台等联合推出节目的模式。在河北民间音乐的改革中, 我们完全可以效仿这一做法, 将民间音乐表演与大众传媒中的晚会、纪录片、综艺节目、真人秀等形式结合起来。这对于民间音乐本身来讲, 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 对于大众来讲, 也可以在茶余饭后更多地了解传统民间音乐, 丰富自我。甚至可以通过大众参与, 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二) 加入数字化元素, 推进民间音乐的创新

数字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 它正在引发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在民间音乐中加入数字化元素, 也是推进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实现其整体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说起在传统文化中加入创新元素, 英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众所周知, 英国的歌剧久负盛名, 是英国的标志性文化之一, 然而, 即便是这样主流的音乐, 也摆脱不了逐渐成为古董, 逐渐失去观众的命运。于是, 英国在歌剧中加入数字化, 迎合大众需求, 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再次使这一艺术瑰宝重现光芒。英国传统格局的数字化创新主要是在舞台设计上实现数字化, 从而带来惊人的舞台效果。由此可见, 在保持格局传统魅力的同时, 又与时俱进, 彰显时代特色, 是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有利措施。在河北民间音乐的数字化过程中, 适当加入数字化元素, 不仅可以提高其市场活跃度, 创造商演的机会, 增加就业率, 同时, 也是其改革创新的必经之路。

四、结语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意备课 篇5

一、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引子

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索,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加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那么,怎样导入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呢?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源于生活。教材所采用的音乐,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相关的生活话题导入音乐,会显得自然贴切,也易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歌曲《摇篮曲》的导入,我首先制作一些图片,出示一系列日期:《母亲节》、《国庆节》,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爱”字,请学生谈谈:看到这个爱字会想起什么?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联想,然后师生共话,母爱,当学生们都沐浴在博大的母爱时,音乐悠然响起,他们便会情不自禁的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温馨气氛中,用这样的开端,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渐入意境,正所谓水到渠成。

二、巧设教学组织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中搞活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形式活泼多样便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不感到枯燥单调,尤其是上课前十分钟,老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样后面的课上起来,师生都会感到轻松自如,讲授新知识时,更要形式灵活,语言生动。

三、创设音画,启迪创造性思维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唱歌本身就是二度创作,创作离不开想像。在歌曲教学《渴望春天》时,教师可一边放春色美景的录像,一边动情的朗诵:当小鸟唱起歌儿,报告春天来临,在青草地上跳舞又是多么欢心,啊来吧,可爱的五月,快带来紫罗兰,也多多带来布谷鸟和伶俐的夜莺。通过教师优美的阐释语,学生个个翘首凝视,赞美之情不约而同地油然而生,教师优美的语言加之音乐录像的渲染,营造出课堂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到一个美好春光的情景中,此时教师再为学生动情的范唱,使学生加深理解歌曲,激发学习唱歌的兴趣,再掌握歌曲之后,再让学生根据想像,创作出一幅春天的图画,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得到美得启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盎然,充满了乐学的课堂气氛。加大了想像和创造思维的空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了共鸣。

四、力创新路,探索形式上的新意

课要有新意才能吸引学生,如果每节课都用相同的套路,那就会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比如创作,要从新字上寻求突破,走出旧模式,要有积极创作的教学精神,科学的处理教材,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聚焦点,捕捉契机,灵活的变换角度,把学生引入创造的情景。通过举办音乐擂台,比一比看谁是个小创造家活动,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教材为我所用,自己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能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将知识性,趣味性,容为一体,并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音乐课真正做到轻松愉悦。从实字上下功夫,打好创作的基础,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善于学习,且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创造学习的能力,对于各种竞争,我们要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不惟书,不惟上,在实践和创造上下功夫,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钻研教材,抓住知识点,育人点,持之以恒的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以达到创造的目的。从活字上做文章,迈向新的台阶。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的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了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像,情感體验,审美感官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得音乐。让他们感受、欣赏、体现、创作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凡是长期经过音乐教育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普通音乐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教育,审美情趣和审美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得视角切入,着眼点放在对音乐的构建上。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得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在音乐课堂里“玩”出“创意” 篇6

一、“‘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的教学过程

要学会“跳高”, 首先要学会“蹲下来”, 只有这样才能跳得更高。“‘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整个教学体现了民主的师生关系, 做到在“玩”中创造。

1. 创设氛围、激情导入

注重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内涵, 营造各种愉悦情境, 多些微笑, 平等地融入学生, 扮演“主持人”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 成为他们心中的“大朋友”。

2. 设疑激思、探求新知

“兴趣产生于思维, 而思维开始于问题”。在“‘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中, 创设一种自由的创作氛围, 破除创作神秘感。适时制造悬念, 对学生显露的“突发奇想”及时“引思”和“助燃”, 让学生主动探求。

3. 留有空间、自由创造

把课堂还给学生, 按自己的理解、爱好、专长来进行自由地想象、表现和创作。通过玩般的活动, 将知识、创造、表演融为一体, 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达到体验美、创造美的艺术境界。

二、“‘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的教学重难点

1.“‘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的重点———玩

著名教育学家福禄培尔说:“小孩的工作就是玩耍。”玩是小孩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因此, “‘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中最关键的是玩, 也就是创设音乐情境, 让学生在玩中熏陶情感, 快乐地接受音乐知识。

(1) 律动。根据学生的特点, 运用直观性、形象性、启发性、创设性的心理原因, 采取孩子们喜见乐闻的形式, 创设特殊的音乐氛围, 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如用“呜”发声时, 可把这声音比做火车的汽笛声, 让学生创作开火车的动作, 动听地发声歌唱。

(2) 玩。儿童喜欢玩, 更喜欢比赛。老师根据教材设计各种音乐玩的比赛活动, 让学生在竞争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如《听音摘橘子》, 在黑板上贴上一树橘子, 一个橘子一个音, 同学们听琴辨音, 上黑板摘橘子, 比一比, 看谁摘的橘子又准又多。把玩作为一种途径, 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 通过人人动脑筋, 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3) 歌表演。根据音乐的情境扮演音乐形象, 也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 让孩子们根据歌曲内容模仿和创造音乐形象。如《理发师》, 由学生扮演故事情节, 头发长了去理发店修剪, 照镜子等动作。往往学生的表演会出人意外, 曲中有景, 景中有音, 学生掌握快, 表现能力也有提高。

2.“‘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的难点———创意性

学会“跳高”不仅仅是对教师而言的, 也要给学生尝试“跳高”的机会。如果教师有意识地让他们“蹦跳”一下, 那么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也发挥了创造才能。

(1) 为歌曲编歌词。改编歌词是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同时对增强学生信心, 发展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如在《祝你生日快乐》一课, 学生大概在三岁时就会唱了, 当我唱起自己编的《祝你学习进步》时, 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创编起来。

(2) 为歌曲编配动作。边唱边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 如果歌曲能用动作表现的话, 应尽量让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配动作, 是教师对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培养, 也使学生从自然中得到创造的源泉。

(3) 自编歌曲或节奏。只要他们能哼唱自己的歌曲, 就是音乐创造的表现, 把合理的录下来放给学生听, 使他们更愿意开展这项在音乐创造力上具有很好作用的活动。

(4) 通过音乐形象自编故事。发挥想象自己编故事, 让情节更加的多样, 并伴着乐曲来叙述故事。

(5) 用美术、体育活动等形式来表现乐曲, 再创作。一种色调能表达一种情绪, 当音乐与绘图、橡皮泥制作结合在一起时, 就出现了另一理解方式。体育活动是一项身体协调能力和体力能耐的活动, 当与音乐结合时就另有一番情趣了。在《拍皮球》中让学生根据节奏, 分组自编橡皮筋舞, 边唱边随节奏跳。

三、“‘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的教学效果

1.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的最大成功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热情高涨。

2.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了学生的表现力

“‘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更丰富和深化了学生的表现力。他们在课堂上的表演变得活灵活现, 能用各种动作、表情演绎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 歌曲演唱的感染力也大大提高。

3.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它表现在对音乐的感知、想象、理解和鉴赏中。通过创作体验, 也发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过程思维。

四、“‘玩’的创意性音乐学习”的教学注意点

(1) 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 切莫因一味追求玩而忽略了音乐性, 更不要只表演不歌唱。

(2) 玩面要广, 要集体参加, 但内容不要太复杂, 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 教师要与学生同乐同学。

(3)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体创造力的培养, 要求广泛的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与发掘, 鼓励学生说“不”字。

论艺术通感与音乐创意教学 篇7

艺术通感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被誉为“神话故事的万花筒和一些东方色彩的图案”的著名交响组曲《天方夜谭》中, 当单簧管在竖琴的撑持下, 撒出它那发光闪烁的音响时, 俄国管弦乐理论家罗加尔·列维茨基评论道:“这是东方绣品的雅致的花纹”。是的, 当人们欣赏音乐作品时, 不但能听到, 而且同时也能看到、触到、闻到、想到……教师如果善用艺术通感, 用艺术的魅力去打动学生, 创设一个良好的导课情境, 学生的积极性便会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来。在欣赏《瑶族舞曲》时, 让学生亲手触摸敲打一下瑶族长鼓;在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时, 放上一段视觉冲击较强的电影地道战片段;在学习国粹京剧时, 要求学生用颜料色彩涂画京剧脸谱……当艺术通感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耳朵竖起来、身体动起来、脑子转起来, 这堂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2. 引发联想, 加强学生的想象力

心理学家指出, 青少年的想象力最为丰富, 以后就慢慢地向理性与逻辑方向转变。因此, 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 抓住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期, 就可以促进艺术通感的产生和运用, 使学生的联想更丰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伴随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可以用柴科夫斯基的小夜曲《如歌的行板》做背景, 优美的弦乐四重奏与诗文的意境相结合, 可以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在荷香月影与音符中沉浮、流淌……。

3.触动灵感,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是激发创造力的好助手, 它虽不能直接描绘事物的形象, 叙述具体的情节, 但它能随着旋律的起伏, 节奏的驰张, 声音的变化来表现任何艺术所不能做到的表情体现, 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回忆和联想, 激发艺术创造力。当非洲鼓乐奏响时, 从来没学过非洲舞蹈的学生凭着自己的创造手舞足蹈时, 你不竟会为学生的精彩律动而惊讶。艺术通感为音乐教学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灵感之门。

艺术通感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优化

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对通感的精辟见解为:“在日常经验里,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或交通, 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 声音似乎会有形象, 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气味似乎会有锋芒”。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它必须通过“聆听”才能感受得到。通过聆听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快慢及力度的强弱等, 来感受音乐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但仅靠这一手段来欣赏音乐未免有些单调, 综合运用艺术通感对优化音乐教学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音乐与视觉

音乐“可视性”的获得, 主要靠人们通过对声音的联想与想象, 构建出欣赏者体验过的场景画面, 从而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一段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的电视录像, 一段由众多充满诗情话意的背景组成的《春江花月夜》的影片等等, 都因为其诗意的直观与浪漫的感性, 而比单纯的“听”更能激发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一幅厚重而凝穆的油画——《伏尔加纤夫》, 能让学生在演唱《伏尔加船夫曲》时更好地把握歌曲中愤慨、抗争情绪;听到一些柔和的音响, 就似乎能看到乳黄、嫩绿、浅蓝、粉红之类的柔和色彩, 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听到一些低沉、浑浊的音响时, 就似乎能看到深黑、灰绿、暗篮之类的暗淡色彩, 产生一种阴冷的感觉。当音乐与色彩、画面、甚至于激光等视觉艺术结合起来时, 音乐就变得更直观、易懂了, 学生也更易于接受了。

2. 音乐与触觉

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 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列宁说:“不通过感觉, 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 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而客观事物自身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状貌, 这些属性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 冷热、软硬、轻重、拍手、跺脚等身体律动作用于触觉。学习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打击乐器与拉弦乐器时, 让学生摸一摸、吹一吹、敲一敲、便可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不同乐器之间的不同特性;歌唱技巧训练时运用触觉和听觉的互通, 把抽象、枯燥的发声技巧有形地表现, 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中学习发声:双手撑腰, 学小狗叹气, 感觉腰部一鼓一松;手拿一张纸条, 轻轻吹起纸条又平又匀;像闻花香那样深深吸一口气……这些简单的操作代替了“气息下沉, 头部张力, 吐气均匀, 气息保持”等抽象的发声技巧, 使学生掌握起来便容易多了;学习《青春舞曲》时, 不妨让学生跳跳新疆舞、拍拍新疆特有的舞蹈节奏;摸一摸柔滑的丝绸便能感觉弦乐的细腻;戴一戴斗笠便能体会红色娘子军的飒爽英姿;跺一跺润润的春泥, 欣赏课《春晓》的主题便呼之欲出……触觉让音乐从虚无变得实在、从意识变为物质, 从而让学生真实切肤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 音乐与嗅觉、味觉

声音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 人们只有借助其他感官来评价音乐。引导学生歌唱也是一样。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时, 声音要求清脆、甜美;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时, 要求像品美酒那样舒畅、自然;演唱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 要求像磕核桃那样铿锵有力, 粒粒有声。利用艺术通感, 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自主地调整歌唱状态和音色。在某音乐教研会上, 一位老师在所开的公开课《永远的茉莉花》上, 为配合课堂情境, 为学生及听课人员每人准备了一杯芬芳可口的茉莉花茶, 闻着茉莉花的清香, 品着花茶的甘醇, 感受着民歌清丽婉约, 在嗅觉与味觉的享受中, 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国乐飘香”的真正含义。

音乐课运用艺术通感进行教学, 不但可以促进发展学生的智力, 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了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本领, 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艺术通感原理, 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是音乐新课程理念的有效体现, 善用艺术通感为音乐教学再添异彩!

摘要:艺术通感在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 好比“桥梁”一样, 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转化, 也使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它对各种艺术的触类旁通, 甚至融会贯通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 综合各种艺术形式, 妙用艺术通感, 不仅使学生乐学善学, 而且也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艺术通感,创意,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5) .

[2]唐元棣、蔡徳予.简明美学教程[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1. (2) .

广告创意中音乐元素的运用与分析 篇8

关键词:广告,音乐,创意,运用

一、广告创意和广告音乐

在当今社会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广播广告、期刊杂志广告、路牌广告、网络广告、移动广告等以各种形式吸引受众注意, 这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些广告以自身所特有的声、画、视、听等特性, 尤其是音乐元素来博取受众注意, 形成一定的注意力经济, 已经成为品牌开发商开展广告活动最常用的方式。

(一) 广告创意概述

1. 广告创意

广告创意是指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法或巧妙的广告创作脚本, 更突出体现产品特性和品牌内涵, 并以此促进产品销售。广告创意从接受广告委托开始, 一直渗透在调查、策划、创作与执行、制作与发布的各个环节中, 是广告活动中信息传递方式的整体构思。

2. 广告创意表现手段

广告表现最终结果是广告作品, 表现作品的主要方式有语言方式和非语言方式两种。

(1) 语言方式

广告创意的语言表达方式可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有声语言指的是如影视广告歌曲、广播插曲、对话等。无声语言指的是一种符号化语言, 这是一种文字, 是指平等广告信息的主要承担者, 在广告的传递中占有较大比重。

(2) 非语言方式

非语言方式也包含两种, 即无声非语言方式和有声非语言方式。无声非语言方式包含姿态和物态。有声非语言方式主要是音响, 是电子媒体广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 广告音乐

1. 广告音乐概述

广告音乐是指媒体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去除生活化的广告朗读声音以外所有的声音, 其中乐器也包含在内。广告音乐可以分为原创乐曲、改编乐曲以及音调和声音的混合配合, 它是广告与音乐的融合。广告是一种目的, 而音乐是一种辅助手段。广告音乐可以丰富广告艺术的表现力, 在广告宣传过程中它可以作为背景音乐来衬托广告画面或广告词的朗读,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从而脑海中加深记忆。

自1923年第一个广播网开播以来, 音乐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突出重要的因素。50年代, 音乐广告完美地实现了从广播广告到电视广告的转换, 即便如此, 音乐广告在广播广告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的作用在于能让消费者产生某些情绪使得产品的评价得到提升, 促进广告信息的接收。很大部分关于音乐的研究都集中在对广告音乐的情感反应上, 还有的研究检测音乐对广告记忆度和认知度的作用。商家花费成千上万的金钱投放在音乐上, 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 而消费者对歌曲的情感会转移到广告中的与音乐一起出现的产品上去。

2. 广告音乐的形式

从广告音乐的类型中不难看出, 在广告创意中, 为产品本身进行广告音乐的创作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门性的为一个广告作品创作一首音乐作品, 另一种是在已有的音乐作品中为广告作品选一首音乐作品与之搭配。随着时代的发展, 将音乐与广告创意相关联, 提升产品的影响力, 将会是影视广告、广播广告和平面广告的主要表现途径之一。

二、影视广告创意中的音乐元素体现

(一) 广告音乐在影视广告中的重要性

1. 深化主题, 表达情感

广告音乐不仅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而且是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广告音乐有揭示表现影视广告主题的作用, 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人的各种情感通过音乐可以细腻地表现出来。音乐和画面上一个很好的结合, 可以从情感层面打动消费者, 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共鸣, 以达到更好的情感诉求的效果。

2. 营造气氛

广告音乐是营造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工具。音乐利用优美的旋律引导人们进入情感世界, 而这个情感世界是由于人的感情因素通过人们想象建立起来的。

3. 情景转换

广告音乐是情景转换, 扩展时间及空间的重要手段。由布兰妮·斯皮尔斯担任主角的《百事可乐女角斗士篇》广告中, 运用了当时流行的皇后乐队的单曲《We will rock you》, 广告以这首歌昂扬向上的曲风带动了整个画面, 充分调动了受众的听觉能力。广告后, 由广告带来的震撼音乐在观众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通过电视媒体的形象和声音, 观众恍若身临其境, 虽然在广告过程中穿插的几个百事可乐产品的镜头占用时间很少但是却达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二) 影视广告创意中的音乐运用

1. 音乐处于从属地位

音乐的强大影响力是运用它于宣传手段中的主要原因, 加入音乐是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去关注影视广告的主题, 但音乐在策划和制作的影视广告中使用注重的是显示广告诉求, 以达到广告的目的。

2. 音乐的使用满足影视广告的特性

在影视广告中加入音乐, 目的是更好地表现产品的核心诉求, 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可以被应用到影视广告中。必须遵守影视广告的画面流畅, 突出主题, 新颖的表现形式, 引人入胜。

3. 基于产品特性的音乐融入

并不是说所有的广告可以添加音乐, 这取决于产品的特点。不同类型的产品, 使用不同类型的音乐, 如医疗器械, 药品等产品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密切相关, 若是添加大众喜欢的流行音乐, 会让人感觉显得轻浮, 不能被人信任。

4. 注重音乐地域性特征

音乐具有导向性, 音乐在广告中运用应针对不同领域的广告使用不同的音乐, 根据消费群体及这一群体自身的特点, 具有创造性地区别开。只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才可以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5. 充分利用音乐的艺术性

音乐是一种艺术, 其震撼度是显而易见的, 于不可见处与观众的情感的共鸣。巧妙地利用音乐的艺术魅力, 使广告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带给了消费者一定的艺术享受, 这样才是真正地发挥了音乐在影视广告创意中的作用。

三、广播广告创意中的音乐元素体现

(一) 广播广告特性

广播是单纯诉诸听觉的媒体, 具有传播速度快, 受众广泛, 收听自由等特点, 早时深受广告商的青睐, 人们会利用声音创造无限联想空间, 在广播上做广告易于传播, 价格低廉。

现代广播节目大多以直播节目为主, 以拨打热线的方式直接与消费者取得沟通, 广播广告运用声响、音乐、语言的组合恰当地给受众营造了一种面对面交谈的亲切氛围, 给人亲切真实的感觉, 让人感到容易接受。这样, 广告的效果更容易得到体现。

(二) 音乐在广播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广播广告以“声”动人, 靠声音树立形象, 靠声音传达内容, 靠声音来引导广播广告的市场行为, 在广播广告创意中, 需要注重声音上的加工。在创意制作广播广告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对受众听觉感官的刺激, 要善于驾驭“声音”。

1. 音乐元素在广播广告中的传达

广播广告创意中的音乐元素具有表象性和表意性, 恰当地使用音响效果、配乐, 可以塑造环境氛围、强调提示广告主旨, 对于增加广播广告的可听性以及艺术性, 进而增强收听者的印象和记忆, 有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2. 基于音乐的局限性应适当使用

广播广告的形象表现能力不及杂志、电视、网络等, 广播广告中也许是一个或几个乐句, 所以在制作广播广告的时候, 不必过分苛求音效的使用, 特别是在音效、配乐、配音等方面的条件不是至臻至美的情况下。如《金鸡牌清咽润喉片》的广播广告如下:音乐是金鸡交响曲, “金鸡牌清烟润喉片, 祛痰润喉、利咽止痛, 每次一片, 每日六次。”音效是公鸡打鸣的声音。

该作品荣获国家级广告行业评选最高奖———中国广告“长城奖”金奖。它利用网络上流行的一段极富幽默色彩的音乐, 作为广告的主体音效、音乐, 突出强调了品牌名称, 提高了品牌的号召力, 同时乐曲中清脆的公鸡打鸣声和该产品利咽清嗓的功效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四、平面广告创意中的音乐元素体现

平面广告由许多因素构成, 其中文案, 图形, 色彩, 这些要素的有效整合是达到广告效果良好表现必不可少的。现在广告人在平面广告上的创意已经不满足于只在消费者视觉上给予冲击, 更希望能潜在引起听觉上的刺激, 音乐元素在广告平面创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 平面广告简述

平面广告中的文字是指用于说明产品的一切语言符号, 一般包括标题、正文、附文、广告口号, 向观众宣传产品或服务。但是, 每一个广告能吸引受众的时间也仅仅只有几秒钟, 所以在最短的时间让受众记住产品或服务的最有效办法就是, 尽量用词简单, 表达单一主题。

(二) 音乐元素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1. 音乐元素助推平面广告语言气势

平面广告的语言是平面广告的主体, 如何对其进行创意性表现, 从而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 与音乐元素的结合会是一个建设性方案。“我要我的滋味”蒙牛伊利优酸乳的广告歌曲, 当人们看到优酸乳的产品配合着这句话展出的平面广告, 直接那段音符就蹦出来了, 更加容易记忆。中国移动动感地带的平面广告, “动感地带” (M-ZONE人) ———我的地盘, 听我的!广告口号从歌词中进行提炼也很有代表性。

2. 平面广告中的音乐导向性

广告是对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 是对时下环境的一种反映。大街小巷都是楼盘广告、歌星代言的大海报。看到广告画面上漂亮房子旁边的流水潺潺, 就会有一声“叮咚”敲在耳边;看到偶像的照片出现在大街上, 也许有关他的最酷音乐就会被哼唱出来, 而这些符号都成为了平面广告中看不到的音乐元素的体现。

五、结语

当我们在广告创意中使用音乐元素时, 一首适合广告本身的音乐, 在受众的心目中传入的是音乐的美。尽管受众对该品牌商品并无兴趣, 但是当广告与音乐融合一起出现在消费者头脑中, 广告的内容和音乐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形象流经观众的脑海, 受众无法把广告从整则作品中剔出去。于是, 广告内容就巧借音乐这一掩护潜入观众心田, 然后继续让观众享受音乐本身的魅力。观众想要享受音乐, 就必须接受广告, 达到一种双重接受, 进而促成了他们的购买行为。

参考文献

[1] .程宇宁.广告创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2] .丁俊杰.现代广告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3] .聂鑫.影视广告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音乐文化创意 篇9

1. 文化创意产品的国外需求规模。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 国外需求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67%, 其中出口占GDP比重达到36.1%。与我国庞大的进出口规模相比, 文化创意产品的对外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中所占的地位还微不足道。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额为103.2亿美元, 只相当于同年进出口总量的0.59%, 出口为96.53亿美元, 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量的将近1%。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服务产品进出口2 0 0 6年达到193亿美元, 约占当年进出口总量的1.1%, 出口76.4亿美元, 约占同年出口总量的0.7 5%。

尽管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贸易规模有限, 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还微不足道, 然而从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上看, 随着全球文化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在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方面在2002年就位居世界第三, 达到52.75亿美元, 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在7项核心文化产品种, 我国在图书和其他出版物、录制产品、视觉艺术产品、视听产品等5项产品的出口方面进入世界20强行列, 这5种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 (1994~2002) 在20强国家中都属于最快的。

与核心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相同的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服务产品贸易的规模虽然有限个别项目的增长率有较大起伏, 但是平均增长速度十分可观, 即使是竞争力较低下的专有权利与特许费一项也有比较可观的增长 (见图1) 。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 世界贸易统计2007年报告

然而在看到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 有两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我国的出口及其不均衡, 有些产品的出口大大高于其他产品。如在核心文化产品中, 发展速度最快, 金额最大的产品是视觉艺术产品和视听产品。视觉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像、雕塑品、装饰品等, 视听产品则包括已曝光和冲洗的照相胶片、已曝光和冲洗的电影胶片、电视游戏带。中国的视听产品出口中99%是视频游戏, 其强大的竞争优势的确无人可敌。然而如果将视频游戏排除在外, 印度和其他高收入国家而不是中国将成为这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 中国在核心文化创意产品出口世界排名第三的地位必将受到威胁。

与第一点相关联的第二个问题是, 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结构和层次。显然带动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主要产品相比较而言属于知识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 而更能体现原创意含义和技术含量的产品如专有权利和特许费、文化遗产、影视、音乐、设计、表演艺术等还没有成为我国的主流出口产品。我国在版权贸易上的逆差情况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问题。图2显示与2003年相比, 2005年我国版权贸易逆差的总体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中录音录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产品的逆差下降幅度较大, 分别从2003年的1159和145项下降至2005年的201和77项。然而应当看到的是我国在各类版权贸易上的逆差仍然在高位持续存在。各项版权贸易逆差在经历了持续的降落后2006年又有所回升, 特别是图书版权逆差是总逆差回升的主要来源。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2. 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进口需求。

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相比, 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进口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格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流动, 1994~2003》的报告, 2002年我国的核心文化产品进口世界排名为15, 国内对核心文化产品的进口需求只有11.13亿美元, 当年顺差达到41.62亿美元。在进入前20名核心文化产品进口大国中, 我国只是在报纸与期刊 (排名20) 、录制产品 (排名第七) 和视听产品 (排名第19) 三项产品中进入前20名。与排名前三位的美国 (153亿美元) 、英国 (78亿美元) 和德国 (41亿美元) 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属于核心文化产品消费小国。

在文化创意服务产品贸易方面, 我国的总体贸易情况呈现出逆差逐年上升的态势, 造成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一项, 该项占文化创意服务贸易产品进口总额的56%以上, 并且这一项的逆差逐年增大。到2006年除了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的逆差逐年扩大外, 其他服务项目的贸易逆差已经全部转为顺差 (见图3) 。这一变化一方面说明我国在知识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在加大的同时, 其他大多数服务产品的竞争力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服务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是国内需求的增长速度低于国外的需求。这再次说明我国从总体上讲是一个文化产品消费小国。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

文化产品消费需求低下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还反映了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从以上数量分析得出的结果也证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结论, 即国民收入与文化产品的消费量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与这些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也是正相关关系。高收入国家 (9386美元以上, 世界银行, 2003) 不仅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占世界总额的近7 0%, 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文化产品的消费国。2002年高收入国家对核心文化创意产品的进口额占世界总额的73.2%, 达到440亿美元;而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组国家的进口总共只有9 0亿美元。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分析

一个国家某种产品进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产业的国内发展状况, 因而从文化创意产品国际贸易统计数据所得出的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揭示了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状况, 还说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下面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的分析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结论。

从市场规模看,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只是美国的5.46%, 英国的26.35%。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大的部门是出版业, 市场规模达到186亿美元, 但也只是美国出版业的14.76%和英国的42.27%, 而其他行业的规模与美英相比则差距更大, 如音乐创作, 我国的市场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0.007%, 英国的0.02%。根据世界银行统计, 2005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44兆美元, 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6.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占国内GDP的比例相当于全球比例的不到三分之一, 而美英都高于全球比例。

从市场消费潜力看, 即使是城镇居民对文化娱乐的支出也处在次要位置, 而中国广大的农村人口更没有能力消费对他们来说属于奢侈品的文化娱乐产品。国家统计局2006年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统计结果显示, 增长率在前三位的是交通通信、衣着和居住, 分别为15.1%、12.7%和11.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了9.6%。同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率在前三的有居住、交通通讯和其他商品与服务, 分别为26.7%、17.9%和15.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只增长了3.3%。而在这一项支出中, 教育的增长又起主要的带动作用。从一般理解上, 教育的支出应当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 然而胡书东 (2006) 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面分析》中通过计量分析到出的结果表明, 教育支出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存在统计上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反而住房消费支出与文化消费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消费支出每增加1元, 文化消费支出就会减少0.11948元。可见中国居民收入增加部分的支出首先被用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 而文化产品作为人们需求结构中较高层次的消费, 不得不让位于住房、通信和衣着等消费需求。

音乐文化创意 篇10

无心插柳,萌生“我声”的奇妙创意

王湛出生于美国,父母都是商人。她自幼喜欢音乐,自学音乐10年,掌握6种乐器,还组建过摇滚乐队。

2015年4月,在青岛墨尔文中学读高二的王湛,陪好友参加一个创业周末活动。为了给好友加油和作伴,她也报名参赛了。有一个“创意沙龙”环节,每个人都有90秒上台展示时间,王湛想起了不久前的一次突发奇想——她从梦境中醒来,依稀记得睡梦中谱写了一首美妙的乐曲《梦想飞翔》,她想把旋律记录下来,但她只会哼唱,不会记录乐谱。于是她想,要是有一款能够让人们哼唱便可以记录乐谱的应用软件就好了,这样不会作曲的人也可以作曲。

王湛演讲下台后,遇到几个年轻人。其中一人自我介绍说:“我叫计晓斐,是青岛蓝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对你的创业点子非常感兴趣,希望与你合作开发,可以好好谈一谈吗?”王湛又惊又喜,她的内心一直有个创业梦想,尤其是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应用软件。

克服困难,用年轻化视角黏住用户

初步达成合作事宜的王湛,回到家后心情非常激动。父亲郑重地对她说:“你放手去做吧,年轻就要拼搏,为梦想而努力,我和妈妈永远都支持你。”

王湛和团队成员开始马不停蹄地对创意进行实践开发。对于“我声”,她是这样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带,最初人们用它尖叫,后来有了语言,它开始被用作交流,再后来,人们用它唱歌吟诗。我们的APP就是给人们的一条新声带,有了它,人人都可以成为音乐家。”

“我声”APP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可实际研制中有很多技术难题。例如:“我声”对声音和音调的识别,这里面还包括对外界杂音的处理,毕竟录音棚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的;还有就是和弦的搭配,因为是一个自动生成的过程,需要在云端储存大量的数据。

创作的过程中,王湛感性十足。因为她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喜欢读书和思考,推崇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她还具有跳跃性的思维,想出了不少好点子。

一次她在练习跳舞的时候,又有了一个奇妙创意,于是抓起电话打给计晓斐,兴奋地说:“计大哥,在‘我声’里加入动漫元素行不行?就是使用者在录音时,屏幕上会跳出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随着音律翩翩起舞,这样趣味性更足。”计晓斐夸赞了她一番。

王湛是一个爱思考的女孩,她有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自己不时的灵感。

乐队里的一个小伙伴,在使用“我声”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后,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于是兴奋地半夜给王湛打电话,然后在电话里热烈地探讨“我声”的不足以及改进之处。

在团队成员的齐心努力之下,“我声”APP1.0版很快被研制出来。用户通过手机下载软件后,只要对着手机随便哼唱一段曲子,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自己听过的,系统会自动谱曲,加入诸如小提琴、钢琴、萨克斯等乐器的伴奏,形成独立风格完整的一首“新歌”。

成就梦想,“我声”让人人成为“歌唱家”

2015年6月29日,王湛和团队参加了青岛创客家咖啡项目路演。随后,他们又参加了上海创业黑马大赛,从3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文创组前三名,从而拿到了进入牛投众筹的资格,获得200多万元投资。

如今,随着产品的定型,团队已扩充至11人,其中有大学生、博士生,还有IT人才。大家为了“我声”,齐心协力。王湛笑言:“遇到他们是我最幸运的事!”

有了强大的资金做后盾,“我声”的版本迅速从1.0升级到了2.0,功能更强大了,运行也更稳定了。王湛戏称它是“咖啡中泡出的2.0”。

对于目前的进步和成功,王湛坦言很享受这个过程。“如果有人觉得创业难做,那不是因为真的难,而是因为你还没开始。”“我没什么压力,我不管钱、不管技术,我只管创意。”她幽默地说。

短短几个月,这个平均年龄28岁的创业团队成长之快令人惊叹。王湛鲜明地亮出自己的创业初衷:“就算你不识谱、不懂乐理知识,通过这个APP,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音乐。”

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和投资人的慕名而来让王湛有点应接不暇,但在朋友们眼里,她还是那个盛气但不凌人、有个性但合群的可爱摇滚女孩。

王湛觉得,创业前后对她的改变并不大,她还是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起身拿起自己的小本子书写小创意,比如用记忆来识别和储藏气味、如何控制梦境等。

王湛在北京一所教育培训机构学习美国常青藤大学开设的课程内容,为明年出国留学做准备。对于未来的发展,王湛坦言:“在我眼里,创业和学业归根结底都是成长。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我爱音乐,我爱摇滚,我有决心让‘我声’成为一款最好用的音乐APP、让人人都成为歌唱家,这也是我为之奋斗的人生梦想。”

编辑 尼尼威

音乐文化创意 篇11

中国很多城市已步入后工业化时期, 工业化程度已经无法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达到了极限。文化创意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 被认为是城市经济的新载体、新形式和新动力, 国内很多城市也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长三角经济城市无锡已步入后工业化时期, 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 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重重压力, 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研究无锡的文化创意产业对其他城市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优势分析 (Strengths)

1. 物质文化资源丰富, 非物质文化资源深厚。

“无锡市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丰厚, 历史遗存丰富, 地方特色突出。”2007年9月, 无锡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无锡有着与吴国相关的泰伯墓、泰伯庙, 有与“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有关的黄埠墩、黄公涧, 有与唐代茶圣陆羽相关的“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 同时有明代东林党人聚众讲学的东林书院。寄畅园的深邃静谧, 横云山庄的湖光山色, 薛福成故居、秦邦宪故居、钱钟书故居等名人故居的文化内涵, 江阴黄山炮台遗址的弹痕残壁,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的中西合璧, 宜兴的国山碑、东坡书院, 还有市域内那刻写着历史记忆的一座座古桥、古窑、古庙宇, 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思古而惜今。截至2003年底, 全市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5处, 文物控制保护单位185处。另一方面, 无锡自然景观也很丰富, 无锡山水秀美, 被誉为“太湖明珠”。集 (长) 江、 (古运) 河、 (太) 湖、 (天下第二) 泉、 (善卷、张公、灵谷、慕蠡) 洞、 (惠) 山于一体, 构成江南水乡的特有风貌。

2. 经济发达, 处于发展文化产业的黄金时期。

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于人类精神领域的产业, 是只有在满足生存需求后才会创造出有效需求的产业。文化需求属于高层次的需求, 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递增的。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 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以后, 是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期。2008年无锡的人均GDP是73 053元人民币, 按当时汇率计算已达到10 700美元。从近几年人均收入来看, 增长速度也相当快。2005—2008年, 无锡人均GDP年均增长12.76个百分点,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3个百分点。无锡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基础条件已完全具备。全国类似无锡经济水平的城市并不少, 都已具备文化产业进入快车道发展的条件。

3. 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

目前, 无锡市已形成一个以程控交换为主体, 大容量光纤、数字微波传输为主, 有线与无线通信相结合、基本业务与增值业务相互促进的通信网络。据调查, 截至2008年底, 无锡城镇家庭电脑普及率达74.25%, 家庭宽带接入户数达到82.5万, 按2008年底全市总户数为153.82万户来核算, 上网普及率为53.85%。此外, 无锡市政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图书馆数字化等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软件、动漫、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平台。

二、发展劣势分析 (Weaknesses)

1. 从文化产业市场看, 无锡文化消费氛围不浓。

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 具有悠久的工商经济历史, 在文化上主要以工商文化为主。整个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比较快, 市民对文化的消费不甚重视。

从增长速度看, 无锡市民的娱乐文教服务消费的增速远远低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从2005—2008年的四年间, 无锡市人均娱乐文教服务消费支出分别为1 515.36元、1 568元、1 678元、1 521元, 环比递增速度分别为3.47%、7.02%和-9.36%。年平均增幅仅为0.12%, 远远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16.3%的年均增幅。

从市民消费结构看, 文化消费所占比例也比较低。2008年无锡人均可支配收入23 605元, 其中消费性支出是13 563元, 消费系数为0.57。分析2008年城镇居民消费构成情况, 食品支出5 393元, 占39.76%, 衣着类支出1 137元, 占8.3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833元占6.14%, 医疗保健支出1 211元占8.93%, 交通和通讯支出1 792元占13.21%, 居住支出1 111元, 占8.19%, 杂项商品和服务565元, 占4.17%。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人均支出仅为1 521元, 仅占总消费支出的11.21%。在无锡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同时, 只有“居民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的指标却未达标, 离18%的小康指标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距离。

虽然从长远来看, 经过培育和开发, 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 但从目前来看, 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种不多, 质量也不是很高, 文化消费整个市场容量不大。居民的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文化消费市场有待培育, 文化产品有待开发。

2. 从文化产业链条上看, 文化产业链条比较松散。

文化作为各大城市大力发展的一种新兴产业, 必须具备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需要通过上下游去扩展产业链条。只有实现文化企业的集聚, 才能产生产业的整合效应, 文化产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但从无锡的情况来看, 无论是从以新闻出版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核心层, 还是近年无锡大力推进的以“动漫、软件、休闲娱乐和广告会展”四大新兴产业为主的“外围层“, 文化产业链都比较松散, 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

以动漫为例, 在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动漫生产、动漫市场、动漫消费等各个环节构成动画产业的有机链条。这个链条是一个既相互联系、相互交叉, 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连贯体,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循环系统。深入分析动漫产业发展比较成功的美国、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就会发展, 这些国家的动漫产业的良好发展是其动漫生产各环节、动漫市场各环节、动漫消费各环节的高效协同运作的结果, 各环节既分工明确, 又协同运作;既相互竞争, 又高度竞合;共同创造了辉煌。

截至2008年底, 无锡已有动漫企业70家, 数量不少。但这些企业之间缺乏横、纵、混合等各个方面的协作与分工, 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从前期创意策划、中后期制作、宣传发行、衍生产品开发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需要站在大文化产业的高度, 通过融合、嫁接、衍生、升级等多种方式, 推动产业发展由“链条”向“网状”发展, 实现文化产业的大生态圈, 促进文化经济的平衡流动和能量转换。

3. 从文化产业主体看, 文化企业整体水平不高。

无锡的文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小规模的经营状态。从2004年经济普查的情况看, 主营业务收入在1 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只6%, 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万元~1 000万元间的企业占29.2%, 大部分的文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万元以下, 占全部文化企业数的64.8%, 。从文化企业的资产情况看, 总资产在1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6.2%, 100万元~1 000万元的企业占34.9%, 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8.9%。由此可见, 无锡文化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居多, 有实力的支柱性文化企业群尚未形成。

从技术方面看, 传统文化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 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 在影视制作、艺术创作和娱乐设施等领域应用高科技的能力有限, 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从人才方面看, 文化企业普遍存在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 特别在数字网络、动画设计等科技含量较高和需要综合性人才的领域更是人才匮乏,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开发、推广人才也比较缺乏。从资金方面看, 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还是自身积累。

三、外部的机遇 (Opportunity)

1. 科技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推动文化产业更新换代。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文化产业增长的源泉。在过去, 报纸书刊依赖印刷技术的进步得以进一步发展;广播凭借电磁辐射传播电波, 并依托卫星的应用不断开拓受众领域;电影电视则依赖图像处理技术与光缆、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来提高视听效果。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使得文化生产要素在创新过程中实现优化组合, 拓展了发展空间。在未来, 科技在文化系统中的影响力将继续扩展, 在文化变革中的作用力将继续增强, 科技创新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增长极。

2. 政府作用强力凸现, 推动文化产业走入快车道。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明显。近几年, 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加强了监管, 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完善了文化市场法制和机制, 有力统筹文化产业的发展。

自2006年起, 无锡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06年8月9日, 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两个文件, 《无锡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的决定》, 决定要繁荣文化事业,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加快建设文明无锡, 打造文化名城。2006年8月10日, 无锡市政府发出《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等主要问题, 确定了“十一五”文化产业八大工程。同日, 无锡市人民政府发文《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意见分为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单位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抓好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和管理等五个方面, 推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32条具体政策措施。2006年10月11日, 市政府发出《关于确定“十一五”市文化重点工程的通知》, 确立先进文化艺术八大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八大工程、公共文化设施八大工程、文化产业八大工程, 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项目任务责任书》。2007年12月7日, 市委市政府发出《无锡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要》的通知, 十二个方面36条再次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和举措。2009年7月13日, 出台《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 (2009—2011) 年》。自2006年无锡政府意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始, 无锡的文化产业就走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3. 民众观念转变, 营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部《泰坦尼克号》或《狮子王》依靠一点新颖的创意和简单的三维动画技术, 创下十几亿美元的票房价值。日产游戏软件充斥市场, 其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韩国的影视、歌曲, 造成了冲击全球、势不可当的“猎猎韩风”和“滚滚韩流”。凭借着不一样的商业敏感性, 无锡民众对发展文化产业从轻视淡漠到支持重视, 这种观念态度的转变对无锡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更重要的是, 无锡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 已面临生态环境严峻、能源和土地资源供给紧张、人口大量集聚等问题, 投资推动增长的能力逐步减弱, 产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自从太湖蓝藻事件后, 无锡民众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无锡民众普遍认识到, 文化产业文化含量大, 附加值高, 创新性强, 品牌效应显著, 开拓和占领市场的能力强, 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力大, 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和持续发展力, 竞争优势明显, 是内涵式集约发展的集中体现。有了民众观念的转变。

四、外部的威胁 (Threats)

1. 经济的全球化将中国弱小的文化产业带入全球化的竞争。

全球化是当今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渗透最深、最突出的全球趋势。各国跨越空间障碍和历史、文化、制度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中国弱小的文化产业也被裹挟着进入全球化的竞争, 并遵循着优胜劣汰的原则。

在全球的文化市场上, 已经有很多的跨国文化企业, 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拥有100多家报社和有线及卫星直播收费网, 英国的天空电视台拥有《伦敦泰晤士报》等四张大报和190个模拟及数字电视频道, 美国的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拥有200多家电视台, 生产了《音乐之声》、《巴顿将军》、《泰坦尼克号》、《小鬼当家》、《星球大战》等作品, 其电影市场占有率为全球第一, 电视覆盖面的增长率为全球第一。香港的STARTV拥有30多个频道, 3亿多名观众。无锡的文化企业规模小实力差, 与这些跨国文化企业相竞争的实力还远远不够。另外, 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 好莱坞影片、迪士尼娱乐产品、日本游戏、韩国电视剧等大量外来文化产品在无锡迅速抢占先机。在无锡的本土市场上与这些外来文化企业竞争也是处于劣势中。

2.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加剧拷问无锡文化产业的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省市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也早已开始着手文化产业的研究、规划和发展。无锡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内拥有同样优越发展条件的城市的挑战, 也受到省内苏州、常州等城市的挑战。一般而言, 如果某地区一旦形成文化产业优势, 由于洼地效应, 资源就会向此地聚集, 如何避免因发展滞后被市场边缘化, 成为无锡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R], 2009-07-22

[2]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R].

[3]钱韵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 2009, (11) .

[4]胡伟华.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比较[J].韶关学院学报, 2009, (2) .

上一篇:城市特色的道德下一篇:低压供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