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治疗(共12篇)
常规治疗 篇1
斑秃( alopecia areata)是一种非瘢痕性斑片状脱发疾病,骤然发生,经过徐缓,可自行缓解和复发。典型临床表现是头部突发性边界清晰的圆形斑状脱发,临床分为斑片型、带状型、弥漫型和普、全秃等亚型。斑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国内外学者从遗传基因、自身免疫和心理精神因素等方面已进行了诸多研究,并在治疗领域不断进行临床验证和机制探索。为探讨心理干预对该疾病治疗的影响,我们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斑秃4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本科门诊确诊为斑秃、表现为斑块型的86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49例;年龄19~68岁,平均33岁。病程10 d~ 5.5 年,平均6个月。斑块数目1~8个不等,平均4.2个。受累面积均低于50%,平均34%。
1.2 排除标准
2个月内全身应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个月内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发药物;妊娠(或有妊娠可能)及哺乳的妇女;精神病患者;严重器官病变;不能配合治疗及观察者。
1.3 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和SCL- 90评分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口服谷维素、胸腺肽、丹参、胱氨酸,外涂地塞米松丙二醇搽剂和2%米诺地尔溶液。心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心理干预治疗。具体方法为:心理医师1~2周进行1次专业心理指导,改善认知。疗程第3个月进行皮损的评估及SCL- 90量表(90项症状清单)的测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
Weiss疗效评判标准[1]:新发全部长出, 拉发试验阴性,无脱发面积扩大或新脱发斑为痊愈;新发生长50%以上, 拉发试验阴性, 无脱发面积扩大或新脱发斑为显效;新发生长10%以上为进步;无新发生长或新发生长低于10%为无效。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Pearson卡方检验(渐进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SCL- 90评分与常模比较
患者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偏执方面SCL- 90分值较高,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心理评估结果分析
治疗前两组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3个月时心理干预组分值较常规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组疗程3个月时的SCL- 90分值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疗程3个月时的SCL- 90分值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疗效分析
心理干预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目前认为斑秃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发于甲状腺疾病、白癜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其病因病理机制复杂,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理或精神障碍也是其诱发和加重的因素。心理和精神因素包括生活应激事件和患者的个性特征两方面[3]。
不同的研究显示,斑秃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适应障碍、敌对和偏执等多方面的异常,其中抑郁和焦虑被认为是两大主要的因素[4,5,6]。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斑秃患者发病前半年内所发生的生活应激事件较一般人为多[4,7]。应激事件被认为是斑秃发生和加重的主要诱因,而同等强度的应激事件,不同个体的感知方式和程度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从而对心理和精神产生了不同的影响[8]。同时,斑秃本身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10,11],使患者容易焦虑和抑郁, 而这一负面情绪反过来又加重斑秃病情。 斑秃存在恶性循环,精神因素在斑秃的发生发展机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斑秃患者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偏执型障碍方面的分值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斑秃的治疗包括局部或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局部使用致敏剂、生发剂,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激光照射,毛囊干细胞和真皮乳头细胞移植术等等,但这些治疗效果的报道有差异,尤其对于复发没有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鉴于斑秃发病发展和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常规治疗方法外加入心理干预,旨在探索心理干预在斑秃治疗中的价值。经过3个月的治疗,心理干预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较常规治疗组高,提示心理干预在斑秃治疗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两组的SCL- 90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提示脱发的改善可以使患者心理状况随之改善。心理干预组的SCL- 90分值降低和脱发的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优势,显示了心理干预组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加强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使其从容面对疾病,有效减轻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改善了面对生活中不良事件的心理应激能力,增强了对疾病治愈的信心,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此次验证观察时间较短,对于预防复发等远期效果尚不能作出相关判断,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斑秃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3个月后两组的治疗效果。应用SCL-90量表(90项症状清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8.84%和79.07%,常规治疗组为30.23%和53.49%,心理干预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此外,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SCL-90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心理干预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斑秃的治疗具有正面影响。
关键词:斑秃,心理干预,SCL-90量表
参考文献
[1]WEISS V C,WEST D P,FU T S,et al.Alopecia areata treatedwith topical minoxidil[J].Arch Dermatol,1984,120(4):457-463.
[2]WASSERMAN D,GUZMAN-SANCHEZ D A,SCOTT K,et al.Alopecia areata[J].Int J Dermatol,2007,46(2):121-131.
[3]GARCA-HERNNDEZ M J,RUIZ-DOBLADO S,RODRIGU-EZ-PICHARDO A,et al.Alopecia areata,stress and psychiatricdisorders:a review[J].J Dermatol,1999,26(10):625-632.
[4]MANOLACHE L,BENEA V.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lopeciaareata and vitiligo[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7,21(7):921-928.
[5]BRAJAC I,TKALCIC M,DRAGOJEVI D M,et al.Roles ofstress,stress perception and trait-anxiety in the onset andcourse of alopecia areata[J].J Dermato,2003,30(12):871-878.
[6]GUPTA M A,GUPTA A K,WATTEEL G N.Stress and alope-cia areata:a psycho dermatologic study[J].Acta Derm Vene-reol,1997,77(4):296-298.
[7]郭红卫,冯正直,钟白玉,等.应激生活事件和斑秃发生风险的相关性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85-88.
[8]MATZER F,EGGER J W,KOPERA D.Psychosocial stressand coping in alopecia areata: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qual-itative study among 45 patients[J].Acta Derm Venereol,2011,91(3):318-327.
[9]TUCKER P.Bald is beautiful:the psychosocial impact of alo-pecia areata[J].J Health Psychol,2009,14(1):142-151.
[10]GULECA T,TANRIVERDI N,DRC,et al.The role of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alopecia areata and the impact of thedisease on the quality of life[J].Int J Dermatol,2004,43(5):352-356.
[11]王磊,范卫新,曹蕾,等.脱发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7):417-419.
常规治疗 篇2
⑴设定合理的DSA室温度和相对湿度。DSA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C,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低于50%应纠正,以免影响手术患者的散热和静电蓄积。
⑵检查各种医疗仪器的放置情况,充足的电源插座板,麻醉机、除颤仪有单独的插座板,避免仪器、电缆、导线扭曲、打结或重物挤压而发生漏电事故。
⑶逐一检查仪器的良好绝缘和可靠接地情况,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同时使用的仪器,如监护仪、除颤仪等。2 全麻护理配合 A麻醉诱导期护理配合
⑴患者制动:DSA护士应在全麻诱导期完成对患者四肢的固定,做到完全制动。
⑵协助插管:为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护士可根据要求调解手术床的高度,在插管困难的情况下,护士要积极充当插管者的助手,做好仪器的传递,吸引的准备等工作。
⑶摆放体位:插管完成后,按照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目前的体位、监护物摆放位置
⑷电极板位置等情况,快速设计出合理易行的翻身方案,指挥室内所有人员协调将患者放置到位。还要在患者身体易受压的部位放置软
垫,以免发生压疮。
⑸协助抢救:在诱导插管期发生心血管意外或其他意外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发生上述情况时,护士应立即参与抢救,如准备抢救药物、开放更多的静脉通道、准备除颤仪、寻求其他医务人员的帮助等。B全麻维持期的护理配合监护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C全麻苏醒期的护理配合
⑴患者制动: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较多,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落,并在患者拔管后,主动与其交流,判断其神智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
⑵检查各类导管的放置情况,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师,予以即刻处理。
⑶检查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血管穿刺部位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师及时处理。
⑷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严密观察患者氧饱和度和呼吸幅度,及时提醒麻醉医师各种呼吸抑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⑸协助抢救
效果评价:技术操作熟练,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无坠床、呼吸道梗阻、皮肤压疮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术前护理常规 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入院,做好心理护理,介绍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点及介入治疗的相对安全性和技术可行性。营养支持 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耐受力,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3 疼痛护理 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晚期肿瘤、血栓形成、急性出血等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做好疼痛的评估,做好相应护理。4 术前常规准备
⑴术前协助做好各项常规检查。⑵术前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
⑶皮肤准备:术前1天沐浴,根据穿刺部位做好相应的皮肤准备。注意足背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于术中及术后对照。⑷胃肠道准备;术前1天予易消化饮食,术前4小时禁饮食;如果采用全麻,需要从术前1天晚8点开始禁食、禁水。
⑸术前训练床上排便,以免术后卧床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造成尿潴留。根据手术时间及患者情况留置尿管,以保证手术顺利安全进行。⑹术前一般准备;检测生命体征;测量身高、体重,以备术中计算用药剂量;根据医嘱给药抗生素应用,预防感染;术前30分钟根据医嘱应用镇静药;进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去除佩戴的饰物,活动义齿,更换清洁病员服装。
⑺术前物品准备:备好术中可能使用的器械、材料及药品,并检查监护及抢救设备。
效果评价:患者情绪稳定,营养改善,术前各项检查完善,物品准备充分。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 患者的体位 协助患者平卧于介入手术台上,双手自然放置于床边,用支架承托手臂,告知患者术中制动的重要性,避免导管脱出和影响图像监视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对术中躁动不能配合者给予约束或全麻,术中还应根据介入手术的要求指导患者更换体位或姿势,不论哪种姿势都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传递术中所需物品和药品 使用前再次检查物品材料的名称、型号、性能和有效期,确保完好无损,术中所用药物必须再复述一篇药名、剂量、用法,正确无误后方可应用,并将安瓶保留再次核对。3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⑴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神智的变化,最好使用监护仪。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警惕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并发症,立即对症处理。
⑵低氧血症的观察与护理:对全麻者、小儿、有肺部疾患者,术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舌后坠及分泌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影响肺通气量。给予面罩吸氧,加强血氧饱和度的监测,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⑶下肢血液循环的观察与护理:术中由于导管、导丝的刺激及患者精神紧张等,易发生血管痉挛,处于高凝状态及未达到肝素化的患者易
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因此,术中应定时触摸患者的足背动脉博动是否良好,观察穿刺测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⑷对比剂过敏反应与护理:尽管目前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应用较广泛,但在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对比剂过敏仍是过敏反应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在注入及患者本身存在过敏的高危因素时易发生。发现患者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头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惊厥、休克和昏迷时,应考虑发生过敏反应。重度过敏反应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要引起高度重视。
⑸呕吐的观察及护理:肿瘤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术时,由于短时间内注入大剂量的化疗药可致恶心、呕吐。护士应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尤其是年老、体弱、全麻、小儿等患者,咳嗽反射差,一旦发生呕吐要及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必要时使用吸痰器帮助吸出呕吐物,预防窒息的发生。给予精神安慰及支持。术前30分钟使用止吐药预防。
⑹疼痛的观察及护理:术中当栓塞剂和(或)化疗药到达靶血管时,刺激血管内膜,引起血管强烈收缩,随着靶血管逐渐被栓塞,引起血管供应区缺血,出现组织缺血性疼痛。对轻微疼痛者可给予安慰、鼓励,估计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可在术前或术中按医嘱注射止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⑺皮肤护理:大血管和神经介入治疗通常需要4-5小时,期间处于全麻状态,皮肤易压红或发生压疮。术前应用软垫,术后仔细检查皮肤
情况,与病房护士做好床边交接班。4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效果评价:技术操作熟练,无菌观念强,无术中并发症或及时得到处理,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 术后交接班 由DSA室护士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如为全麻患者,术后待患者苏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由麻醉师及护士共同将患者送回,同时做好书面的交接班工作。体位与休息 根据疾病的性质、患者的全身状况及麻醉方式,选择利于患者康复及舒适的体位。全麻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后及局麻者可取仰卧位,抬高头部,动脉穿刺者穿刺侧下肢伸直并制动12小时,静脉穿刺者下肢伸直并制动6-8小时,以利于血管穿刺点收缩闭合,保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肢体制动解除后可左右转动或取健侧卧位。因患者处于强迫体位时间过长,将产生精神高度紧张,导致较严重的不适感。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应指导患者翻身。12小时后床上活动,24小时后下床活动,所有介入治疗者均应该尽量避免做下蹲及增加腹压的动作。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介入治疗结束后,应压迫穿刺点15-20分钟后加压包扎,用0.5-1㎏沙袋压迫穿刺部位,动脉穿刺者压迫6小时,静脉穿刺者2-4小时,注意沙袋不能移位。避免剧烈咳嗽、打喷
嚏和用力拍便,以免腹压骤增导致穿刺点出血。密切观察,如有渗血需更换敷料,防止感染。观察穿刺侧下肢血循环情况 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皮肤色泽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观察足背动脉30-60s/次,双足同时触摸,以便对照。若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5 生命体征的观察 介入治疗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部分患者进入ICU进行监护,根据患者病情及介入治疗术的不同,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速肾脏对比剂、化疗药物及毒素的排泄。对高热患者做好相应护理,对颅内进入治疗的患者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语言及肢体活动变化,对行溶栓术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警惕内出血的发生。
效果评价:床头交接清楚,无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
单病种介入术护理操作规程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护理操作规程 患者入室:心理护理,协助患者平卧位,臀部垫高,双下肢略外展、外旋,接心电监护仪,观察并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台上冲洗用的肝素化生理盐水。消毒铺单及术前准备 准备消毒液,协助铺单,准备加压输注装置,排气,协助准备射线防护板,准备局麻要,准备动脉穿刺鞘、造影导管、导丝。局麻及穿刺
根据需要协助调整患者体位。全身肝素化 按体重给予肝素,首次剂量按每小时每公斤体重2/3㎎,以后减半量每隔1小时给药。脑血管造影 保证加压输注装置输注正常,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时递送导管导丝、对比剂等。发现动脉瘤,决定行栓塞治疗 烧水,准备氧气,输液泵。7 全麻 麻醉诱导完成后协助导尿,保证手术区无菌。动脉瘤栓塞
保证水沸腾并有稳定蒸汽,递送微导管、微导丝、栓塞材料,协助微导管塑形。保证术中液体输注正常。复查造影 准备鱼精蛋白,必要时中和肝素(1㎎肝素:1㎎鱼精蛋白)全麻苏醒期护理,防止患者因过分躁动而坠床,及时吸出呼吸道痰液。拔鞘
加压包扎,护送患者回病房。
脑供血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护理操作规程 患者入室:心理护理,协助患者平卧位,臀部垫高,双下肢略外展、外旋,接心电监护仪,观察并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台上冲洗用的肝素化生理盐水。消毒铺单及术前准备 准备消毒液,协助铺单,准备加压输注装置,排气,协助准备射线防护板,准备局麻药,准备动脉穿刺鞘、造影导
管、导丝。局麻及穿刺
根据需要协助调整患者体位。全身肝素化 按体重给予肝素,首次剂量按每小时每公斤体重2/3㎎,以后减半量每隔1小时给药。脑血管造影 保证加压输注装置输注正常,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时递送导管导丝、对比剂等。决定行支架置入治疗 准备氧气、吸痰器、输液泵、导尿包。7 必要时全麻
诱导完成后协助导尿,注意保证手术区无菌。8 支架置入前准备 根据需要递送要更换的导引导管、血管保护装置、微导丝、球囊以及血管内支架等材料;按时给予肝素,保证加压输液装置输注正常;及时添加对比剂。血管内球囊扩张 扩张前肌肉注射阿托品,备好除颤仪、多巴胺。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及时通知术者。血管内支架置入 递送血管内支架材料,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回收保护伞 递送回收装置。患者苏醒 准备吸痰器,防止患者过分躁动坠床。13 拔鞘 准备绷带、沙袋。
肝癌介入治疗护理操作规程 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台,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道,认真检查导管、导丝,防止术中出现断裂脱落、漏液等。配合医师穿手术衣,套无菌机器套,配合皮肤消毒,配合铺手术单,抽取麻醉药,协助医师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导丝。将导管、三通放于大方盆内,配置肝素盐水,并分别倒入2个不锈钢碗内,配合医师将配置好的肝素盐水注射液经三通管注入导管内,将对比剂倒入小药杯内。抽取止吐药、稀释各种化疗药,导管插入病变部位供血动脉后,配合医师将化疗药缓慢注入。行栓塞治疗时用碘化油与1或2种化疗药混合,制成混悬液或乳剂,或将明胶海绵剪成条或颗粒。术中注射对比剂时,应排尽空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非那根等药物以及吸入氧气。拔管后用手压迫穿刺点止血15-20分钟,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用无菌纱布加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操作规程 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台,递送消毒液纱布,协助铺单,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2 递送血管钳用于定位。3 递送麻醉药利多卡因。将对比剂倒入小药杯内。穿刺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疼痛,及时解释,必要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发现有异常及时报告术者。6 穿刺成功后,根据放置外或内引流管,递送相应引流管。7 胆道内支架置入前,递送合适尺寸的胆道支架。胆道支架置入后,递送明胶海绵封堵穿刺道,协助固定引流管并连接引流袋,用无菌胶贴覆盖伤口。
常规治疗 篇3
【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数字分法分为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与热敏灸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各40例,8个周为总疗程,在总疗程后采取临床总体疗效(含心电图疗效标准)评判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指标评分评价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8个周总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2.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42.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热敏灸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且能更好地辅助改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热敏灸;胸痹;气虚血瘀;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89-04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Qi Xu Xue Yu type of chest pain
LI Taibiao1XIE Hongwu2LIU Fushui2*ZHAO Meimei2ZHOU Fanyuan2
1.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ifth hospital of Xiamen, Xiamen 3611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Recovery, The First Attached Hospital,Ji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Qi Xu Xue Yu type of chest pain. Methods Selected in line with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Qi Xu Xue Yu type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80 case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ompletely random number method points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for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referred to as the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in each, 8 weeks for a total course. After the total course of treatment to take the overall clinical efficacy (including ECG efficacy criteria) criteria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 index score to evaluate the drug during the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After 8 weeks in total course of treatment group 82.5%,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0.0%,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42.5%,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72.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Qi Xu Xue Yu typ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exact, safe and non-toxic side effects, and can better assist to improv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Keywords: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Angina Pectoris; Curative Effect; Adverse Reaction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绝对或相对不足,心肌细胞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发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高,严重地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2]。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的辨证论治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因气血生化乏源,运血无力,血滞心脉,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则因寒邪侵心、七情内伤、饮食肥甘厚腻,致使心胸清明之区,诸阳不振,心脉闭阻。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气虚而致瘀血、痰浊内生,阻于脉中,又加重气虚,而使瘀血、痰浊益甚。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成为医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医药疗法应用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也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疾病的体表反应点就是最佳治疗点”与“不同表现形式的反应点有其相对特异的适宜刺激方式”的针灸学普遍规律及既往临床研究结果[3-5],我院创新研制的热敏灸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针灸康复科门诊和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分法分为热敏灸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1~68岁,平均(52.9±1.3)岁; 病程5~36个月,平均(12.6±2.8)个月。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2~68岁,平均(52.3±1.7)岁; 病程4~35个月,平均(12.4±2.7)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疗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发布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拟定[1-2]。
1.2.1.1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1]因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而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胸骨后和(或)心前区的压迫、紧缩、发闷感样疼痛,可反射至左上肢内侧,持续3~5min,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
1.2.1.2不稳定型心绞痛[1]①1个月内新发的、但较轻负荷诱发的心绞痛;②原为稳定型心绞痛,1个月内发作频率明显增加、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减轻,休息、硝酸甘油类药物的缓解作用减轻;③变异型心绞痛:安静、休息时即发作胸痛,持续时间长、程度重、不易被休息、硝酸甘油类缓解;④胸痛发作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
1.2.2中医诊断标准
1.2.2.1中医病名诊断[6]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
1.2.2.2辨证标准(气虚血瘀证)[7]参照1990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拟定。主症:胸闷胸痛;兼证:心悸气短,神倦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沉。
1.2.3纳入标准①年龄:40岁~70岁;②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③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胸痹;④签署《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知情同意书》。
1.2.4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心绞痛以及其它心脏疾病患者;②伴发其它严重并发症,例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过敏性哮喘等;③伴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如房室传导阻滞(Ⅱ度2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处理,包括单硝酸异山梨脂缓释片(国药准字H19991039,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g,每日1次;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国药准字J20100098,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7.5mg,每日1次,依据心率调节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32026317,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00mg,每日1次。
1.3.2治疗组给予同等常规西药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行热敏灸辅助治疗。其用药原则与疗程同对照组。热敏灸治疗的操作方法[3-5]:采用点燃的艾材悬灸热敏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本研究选取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腧穴,施灸操作时按4步骤分别进行往返、回旋、雀啄、温和灸。手持调控点燃的热敏灸艾条,在距离腧穴部位皮肤表面3~5cm高度施行往返、回旋、雀啄各30s,其余时间做温和灸。先行循经往返灸30s温通气血、激发经气,回旋灸30s温通局部,继以雀啄灸30s加强敏化,最后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当腧穴处出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或其它非热感等(如酸、胀、压、重等)感传现象时此即是所谓腧穴热敏。灸量:每次对热敏腧穴成功完成1次的治疗剂量及施灸时间因人而宜,以“敏消量足”为度,一般每穴10~30min不等,每日1次,连续6d为1个小疗程,小疗程间隔1d,总疗程为8个小疗程即8周时间。
1.4疗效观察临床总体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的相关内容[6]。
①显效:症状与体征消失,心电图异常恢复正常;②好转: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异常心电图有改善;③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④加重:心电图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较试验前加重。
其中临床总体疗效中的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8]: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静息时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和(或)心脏负荷试验。①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②有效:ST段的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③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④加重:治疗后ST段降低加重,T波加深或T波由平坦变为倒置。
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在综合疗效判断时,若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疗效两者不一致,应以疗效低的结果为综合疗效。
1.5常规西药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指标包括晕厥、面白、汗出、烦躁、肢厥、心悸、恶心、呕吐等,以上指标的采用分级评定的方法。①轻度:记1分,略有不适,可耐受,不必处理;②中度:记2分,有不适,较难耐受,需对应处理;③重度:记3分严重不适,难耐受,应停止试验并进行及时处理或抢救。
总积分=轻度患者数×1+中度患者数×2+重度患者数×3,总不良反应患者数=中度患者数+重度患者数。在研究期间出现上述任何症状、体征的异常,都应进行随访,内容包括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否与药物有关,停治后是否缓解,在严密观察并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重复治疗时不良反应是否再次出现,是否需要或进行过相关处理等。
1.6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则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等级分组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两组在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显效、好转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常规西药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指标比较两组在治疗后不良反应为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中度、重度、总积分和总不良反应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管腔狭窄以及冠状动脉痉挛而引起心肌绝对和相对缺血的急性综合征。本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5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冠心病死亡人数已高居世界第二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和精神负担[1-2]。冠心病心绞痛辩证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在 《五十二病方》中《足臂十一脉灸经》 曾记载:“足少阴温……心痛,烦心”。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因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运血统血无力,血脉凝滞,诸阳不振而发。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心绞痛的最常见证型,本研究证型因气虚而致瘀血、痰浊内生,阻于脉中,又加重气虚,而使瘀血、痰浊益甚。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系整体性的辨证思维,具有标本同治、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干预的特点[7]。
本研究中热敏灸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组在总疗程后对比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好转及总有效率更优(P<0.05),而不良反应中度、重度、总积分和总不良反应率改善更明显(P<0.05)。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增加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新途径,拓展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新方法,为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确实的临床证据,该法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且能更好地辅助改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具有宣通经脉、补虚散寒的作用,正契合气虚血瘀型胸痹的病机特点,灸其穴,补气而心阳宣达,使气得温而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以化瘀,心血运行通畅,则胸痹心痛得缓[9-10]。本临床研究选用的热敏灸新疗法,区别于一般传统艾灸方法,即施灸时仅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进行熏烤,使患部有温热而无灼痛感。该法全称“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点燃的艾材悬灸热敏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5]。《灵枢·九针十二原》 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此得气之“气” 是指内源性调节之气,激发后气至之处,主治所及。热敏灸遵循“气至而有效”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可个体化、动态地激发腧穴经络感传现象,实现腧穴位“小刺激大反应”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47-1655.
[2]Papaharalambus CA, GriendIing KK. Basic mechanisms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reactive 0xygen species in cardiovascuIar injury[J]. Trends cardiovasc Med, 2007, 17(2): 48-54.
[3]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3.
[4]陈日新,康明非.灸之要,气至而有效[J].中国针灸,2008,(1):44-46.
[5]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7.
[7]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1-76.
[8]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91-799.
[9]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6,47(12):905-906.
[10]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7,27(3):199-201.
常规治疗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6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0例, 年龄21~38岁, 平均年龄 (29.54±2.12) 岁;孕周35~42周, 平均孕周 (38.94±1.11) 周;产后出血原因:巨大儿3例、双胎妊娠2例、宫缩乏力17例、前置胎盘5例、胎盘早剥3例。对照组30例, 年龄20~36岁, 平均年龄 (28.94±3.01) 岁;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 (39.01±1.03) 周;产后出血原因:巨大儿2例、双胎妊娠2例、宫缩乏力19例、前置胎盘3例、胎盘早剥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后出血原因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该组宫腔内填塞纱条的常规治疗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子宫出血量、宫底高度等。选用2层高压灭菌纱布条 (长1m、宽20cm) , 将其浸入0.5%甲硝唑溶液中, 然后取出并挤干。对于剖宫产患者, 应先将纱布条的一端慢慢置入宫腔内, 然后从宫角一侧向对侧呈“S”形进行填塞, 直至到达子宫切口处。然后再置入另一端纱条, 到达宫颈口外约2cm处。填塞纱条时应均匀, 直至达到子宫切口水平 (可将多余纱条剪去) 。然后使用7号丝线对两端进行缝合 (避免缝到纱条) 。对于阴道分娩患者, 则先常规消毒阴道、会阴部以及窥器暴露的宫颈部, 然后利用宫颈钳同样方法进行宫颈纱布条填塞。
1.2.2 观察组:
给予该组水囊填塞宫腔的治疗方法。第一步, 制作水囊。在男性避孕套内套入一条16号橡胶导尿管 (与避孕套前小囊相距1cm左右) , 然后在避孕套套口处使用7号丝线进行结扎, 一个封闭的避孕套初步完成。然后再使用注射器抽尽套内的空气, 将导尿管尾端屈折后再次用7号丝线进行结扎并消毒[1]。第二步, 放置水囊。对于阴道分娩患者, 指导其将臀部抬高。然后将制作备用的水囊从宫口处慢慢置入宫腔内, 再将外露尿管尾端打开, 将等渗盐水注入其中 (一般250~350ml) , 直至水囊充胀呈球囊状并达到止血目的为止。然后折叠阴道口外露的水囊尿管尾端, 并用7号丝线进行结扎, 再用消毒后的纱布进行包裹, 塞入阴道内 (以对膨胀的水囊起到固定的作用) 。第三步:辅助治疗。辅以催产素治疗, 也可在患者腹部压沙袋 (一般3~6h) , 同时根据出血情况决定水囊停留宫腔内的时间 (一般12~24h) 。对于剖宫产患者, 自子宫切口处放置水囊直至宫底部, 水囊尾端则经由宫口至阴道引出[2]。其他与阴道分娩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止血所需时间以及24h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 用 (±s) 检验计量资料, 并用t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较大, 存在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止血所需时间及24h出血量均短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产后出血指的是在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的出血量大于500ml的情况, 研究发现, 产后出血大多 (80%以上) 是在产后2h内发生的, 是分娩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4,5]。进行及时、有效的止血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目前, 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宫腔内填塞纱布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常见方法, 但这些常规治疗方法的止血效果却不太理想。值得一提的是宫腔内填塞纱布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办法, 虽然该方法相对其他常规方法而言, 止血效果明显一些, 但该方法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需要按顺序进行逐层填塞, 因此操作时间较长。而且所填塞的纱布条对子宫腔内产生的压力不均匀, 有时填塞留有死腔或填塞不紧都会影响止血效果[6], 因此受到一定的临床应用限制。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止血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水囊填塞宫腔方法的出现为更好地治疗产后出血带来希望。
分析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的原理, 是水囊膨胀会对子宫体感受器产生刺激作用, 进而促进子宫收缩而达到止血的目的[7]。具体而言, 就是将等渗盐水溶液灌入自制的避孕套球囊中, 球囊膨胀后会对子宫内壁产生压迫作用, 以起到宫腔填塞的功效。水囊在充盈后质地柔软, 还会随宫腔而自由变形, 因而能很好地作用于子宫壁, 并对其产生压力作用。而且由于水囊具有良好的弹性, 不会影响子宫收缩, 因而水囊填塞对具有收缩作用的子宫所产生的压迫作用是安全、可靠的[8]。本文中使用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之所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本文中,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水囊填塞宫腔的治疗, 与采用宫腔内填塞纱条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 (6.41±1.51) min、止血所需时间为 (5.82±1.52) min、24h出血量为 (89.62±32.10) ml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16.01±1.42) min、 (13.87±1.62) min、 (95.63±34.22) ml。比较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均较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对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水囊填塞宫腔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不仅操作简单方便、操作用时较短, 而且控制出血效果显著, 能有效减少产妇的死亡率, 是目前治疗产后出血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值得一提的是, 应用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还应注意放置时机及适应证选择, 还需要护理人员的熟练配合操作, 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艳霞.使用改良式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 (11) :418-419.
[2]刘海燕.水囊填塞术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 2011, 46 (11) :68-69.
[3]常鸿, 王其美, 王勇, 等.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 12 (1) :60-61.
[4]何丽.水囊填塞宫腔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1) :130-131.
[5]孙文萍, 韩虹, 张岩红, 等.改良式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2012, 25 (4) :360-361.
[6]马冬惠, 古玉棉.自制水囊宫腔填塞治疗未临产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14, 25 (11) :1665-1667.
[7]曾艳敏, 刘厚敏, 史俊巧, 等.米索前列醇配合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8) :1449.
常规治疗 篇5
一、住院病人常规护理同肿瘤内科护理常规
二、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TACI、TAE、TACE)
1、向入院病人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协助病人完善术前的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试验、B超或CT、穿刺活检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等,做好检查前的宣教;
2、术前宣教,因人适宜,第一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途径、手术室的大致环境、术中配合、术前应做的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注意事项。多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以询问、复述出以上内容为主;
3、指导术前病人进行胸式呼吸的锻炼,深吸气、憋气默数10秒,为术中造影做准备,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需卧床24小时,患肢要制动,须在床上大小便,如适应不良易出现尿潴留和便秘;
4、碘过敏试验,术中需应用一定剂量的造影剂,预防出现过敏反应;
5、备皮,范围:脐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
6、术前4~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
7、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
8、术日将病人带至介入治疗室,与其护士交接、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所用药物、术中所用片子;
9、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意识清醒者,以协助指导为主,工作人员将转运床摇至与病床平齐,一手压迫患肢穿刺点,保持肢体平直,另一手托其肩背部,利用健侧下肢及双肘支撑,移动躯体完成体位的转移;年老体弱、肢体活动障碍者需由医务人员协助搬运,方法为平车与病床保持平行、平齐、固定,双人,一人托肩背部与腰,一人托腰臀及下肢,同时使力将病人送至床上,(位臵可站在平车侧,也可以站在病床对侧),搬运时注意动作不要过猛,10、24小时内检查穿刺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的皮温及颜色,穿刺点压迫、包扎是否完整,有无绷带过松或移位、渗血、皮下血肿;
11、移至病床后,休息1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常规记录3天出入量,体温术日起连续监测3天,每日4次,正常后为每日1次;
12、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决定是否立即进食,如:有饥饿感,无疼痛、恶心、呕吐,可即刻进食以半流食为主如:面片汤、米粥、菜粥、等,少量多餐,温度适宜,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及奶制品,以肠胀气;如果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有恶心、呕吐情况,建议不要立即进食,需先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1小时方可进食,饮食原则:术后3天以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3天后如无特殊不适转为普通饮食,但仍应避免辛辣、刺激、过咸、过硬的饮食;
13、术后活动指导:术后4~6小时后协助患者床上翻身,一手压住穿刺点,一手托患者肩背部,主要靠另侧肢体用力,可以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以术肢肢体不受压为宜,指导陪护人员按揉背部与腰部的肌肉。
14、术后12小时医生可拆除加压绷带,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压迫24小时,指导患者四肢伸展、双腿缓慢屈膝,然后再坐起,如无头晕不适,再下地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如:蹲位猛然站起,踢腿等,仍需观察穿刺点愈合情况;
15、卧床期间加强巡视、观察,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遵医嘱完成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指导;
16、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恶心、呕吐: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要观察并记录呕吐的量、颜色、性质,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空气新鲜,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有助于减轻呕吐;
(2)、发热、疼痛:为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热:肿瘤缺血坏死后产生的吸收热,疼痛:肿瘤缺血坏死内脏神经牵涉,按发热的护理常规、疼痛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7、心理护理:介入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方法对于初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还是陌生的,因此术前的宣教,和术后的护理尤为关键,尤其在术后出现多种综合征后,一定要耐心讲解,细心护理,使之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18、患者出院前详细做好出院指导,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正确服药、定时进行复查、出现情况如何处理等。(详见介入科出院指导)
三、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PTCD)
1、同TACE护理常规;(常规护理);
2、术前观察记录黄疸、血胆红素指标;
3、术前抗生素预防感染;
4、备皮范围:右锁骨至脐上,右前正中线至右后正中线,包括腋下;
5、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6、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导管位臵、深度,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密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便颜色;
8、术后患者避免进油腻饮食;
9、穿刺点无菌换药1次/周或根据情况,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胆管1次/日;
四、食道支架成形术
1、同TACE护理常规;
2、术前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确定狭窄部位、范围与程度;
3、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除钡餐透视外,还应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肿瘤复发;
4、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10~20mg;
5、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或静脉麻醉;
6、术后饮食指导:术后2~4小时禁食水,饮食原则先流食、后半流、再软食;
多咀嚼、忌过凉、过热,进食后适量饮水,目的为冲刷黏附在支架上的食物残渣;
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副反应主要有,支架部位疼痛、异物感,出血,多为少量,少数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
8、心理护理:支架术后,患者因为可以顺利进食感到高兴,但有时又会对支架所带来的上述副作用感到恐惧、焦虑,一定耐心讲解,上述症状会因身体的日益的适应有所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过程中安慰患者,缓解焦虑,顺利度过适应期;
神经外科疾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一章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一、概述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在计算机数字减影机的监视下,利用一定手法,经过患者经股动脉,将导管送到脑血管并将造影剂注入到动脉进行造影,使血管显影,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门来诊断脑血管病的方法。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全脑血管造影的方式方法。
2.术前准备:备皮,脐下至大腿1/3,两侧腋中线,及双侧腹股沟区域。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前8h禁食水,如急诊可经麻醉师酌情适当缩短。3.术前用药:术前30min给予镇静药,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
(二)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2.2kg沙袋压迫穿刺点6小时。
3.测足背动脉搏动: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足背动脉位于足部第1、2跖骨之间,少数偏向内侧或外侧,与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相交),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4.穿刺点观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双下肢末端皮肤温度、色泽情况,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5.体位:术后平卧8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
常规治疗 篇6
【关键词】心绞痛顽固性松龄血脉康
临床上经常见到心绞痛虽经规范的药物治疗仍无法有效缓解症状,处理上较为困难。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悠久的历史,麝香保心丸作为其中的代表药物之一,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将66例常规标准药物治疗无效的门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50 岁~70岁, 平均年龄( 60.3±4.8) 岁,治疗组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对照组33例中,男19 例,女14 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症状、心电图改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常规心电图有缺血性ST 段改变,或活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管腔狭窄大于70%。年龄在50~70 岁之间;患者已经标准化治疗1~2周(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治疗,且各种药物均已达到患者的最大耐受剂量),心绞痛仍然反复发作,周心绞痛发作2次以上者。
1.2.2排除标准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颈椎病、胆及食道源性胸痛;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2.3治疗方法①继续使用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制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且各种药物均已达到患者的最大耐受剂。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疗程4周。
2结果
2.1症状疗效①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下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8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不到50%。④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加重,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
2.2心电图疗效①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5mm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④加重:静息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5mm,倒置T波加深≥50%,直立T波变为平坦,或平坦T波变为倒置。
2.3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虽然目前常规规范的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症状预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通过药物缓解心绞痛,并且不用意或者无法通过冠脉介入或旁路移植的方法改善症状,甚至于已行血运重建仍无法缓解症状。麝香保心丸是我国第一个以西医标准研发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由人参、麝香、冰片、肉桂、蟾酥、苏合香脂及牛黄组成;能显著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是第一个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中成药。其作用机理包括:促进血管新生[1],抑制血管壁炎症[2],保护血管内皮功能[3],稳定易损斑块[4]。本观察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胶囊治疗4周后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60.6%和33.3%,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45.5%和21.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我们的研究中亦未发现无明显副作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其在心绞痛中的疗效,但专门针对顽固性心绞痛,目前的研究资料还较少。本研究结果表明。麝香保心丸可改善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麝香保心丸在以往长期的临床使用中有很高的安全性,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作为冠心病治疗中使用的代表性中成药,在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中是可以考虑使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大英,李勇,范维琥.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面积和血管新生的作用[ J ].中成药,2004, 26(11) : 912.
常规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93只弱视眼, 其中男31例56眼, 女21例37眼, 年龄3.5~10.5岁, 平均5.5岁, 疗程1~4年, 平均2年零8个月。
1.2 方法
治疗前检查远近视力、眼位、眼底、注视性质, 点1%阿托品眼液, 3次/d, 连续3d后检影验光, 三周后复验配镜。戴镜1月后复查视力, 根据视力情况确定遮盖方法。单眼者, 采用5:1 (3.5~8岁) 或6:1 (8~10.5岁) ;双眼且视力相差2行者, 采用5:2或4:3交替遮盖方法。在整个疗程中令患者用弱视眼坚持做描绘, 串珠子等精细作业。嘱3周复查1次, 每年复查验光1次。
1.3 疗效判定
采用1987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标准[2], 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率与进步率之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治疗, 基本治愈57眼 (61.29%) , 进步24眼 (25.81%) , 总有效率87.10%, 无效12眼 (12.90%) 。
2.2 年龄与疗效
见表1。经治疗, 3.5~6.5岁组视力≥0.9者占65.39%, 高于7.5~10.5岁组的40% (P<0.05) , 而7.5~10.5岁组的无效率为33.33%, 高于3.5~6.5岁组的8.97% (P<0.01) 。
2.3 弱视程度与疗效, 见表2。
经治疗, 轻度弱视视力达≥0.9者为92.86%, 中度为51.06%, 重度仅38.89%。3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 , 弱视程度越重疗效越差。
2.4 弱视类型与疗效, 见表3。
经治疗, 屈光参差性弱视视力达≥0.9者为36.36%, 屈光不正性弱视63.16%, 斜视性弱视65.91%。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本文52例93只弱视经常规遮盖联合精细作业治疗都获得了不同的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达87.10%。从年龄与疗效类型分析可以看出, 治疗越早, 疗效越高;从弱视程度与疗效分析表明, 弱视程度越重, 疗效越差;从弱视类型与疗效的关系发现, 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较差, 有无斜视与疗效的关系不大。这与刘嘉琦等[1] (1985) 观点一致。遮盖联合精细作业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可靠, 简单易行, 经济方便, 特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遮盖疗法联合精细作业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93只弱视眼采用遮盖疗法联合精细作业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2例93只弱视眼中, 基本治愈者57眼 (61.29%) , 进步者24眼 (25.81%) , 总有效率达87.10%。结论 遮盖疗法联合精细作业对儿童弱视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遮盖疗法,精细作业,弱视眼,治疗
参考文献
常规治疗 篇8
关键词:脑心通,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内皮素-1
脑梗死好发于老年人群,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 其治疗原则是尽量解除血栓及增加侧支循环, 除了在治疗时间窗 (发病后3~6小时) 内尽快溶栓治疗外, 恢复期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对于提高预后、减少后遗症也有重要作用[1]。本文探讨脑心通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 (ET-1) 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 经头颅CT或MRI确诊, 排除脑出血、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 意识障碍患者。其中男45例, 女55例;年龄46~67岁, 平均 (56.5±7.4) 岁;起病至就诊时间2~7小时, 平均 (4.4±2.1) 小时;合并疾病:高脂血症49例 (49.0%) , 高血压病48例 (48.0%) , 冠心病35例 (35.0%) , 糖尿病21例 (21.0%) 。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两组间基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入院后立即静脉注射阿替普酶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 商品名:爱通立) 0.9mg/kg溶栓治疗, 然后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微循环等措施;入院第2天起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德国拜耳制药公司, 100mg/片) 1片/次, 3片/d。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 (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0.4 g/粒) 3粒/次, 3次/d。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 检测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内皮素-1 (ET-1) 水平。
1.4 疗效评价标准[3]
基本痊愈: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减少>90%, 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N I H S S减少4 6%~9 0%, 病残程度1~3级;进步:治疗后NIHSS减少18%~45%;无变化:治疗后NIHSS减少<18%或增加。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 (45/5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 (37/5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 4, P<0.0 5) , 见表1。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两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1、2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3、4分别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组间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ET-1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两组患者ET-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观察组ET-1水平降低更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4例 (8.0%) , 其中注射部位出血2例, 恶心、呕吐2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 (6.0%) , 其中恶心、呕吐2例, 注射部位出血1例;两组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 不影响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 P>0.0 5) 。
3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主要表现为偏瘫、呕吐、眩晕等症状, 常发生于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人群, 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3]。研究显示[4], 血液黏滞、血小板聚集等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会促进血栓形成, 导致脑梗死发生。另外, 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中ET-1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强收缩血管物质, 可以使缺血区及其周围侧支血管强烈持续性收缩, 加重脑组织缺血性损伤, 还能够直接损伤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发展[5]。因此,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收缩血管物质水平均是脑梗死治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 临床上常采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降低颅内压、抑制血小板聚集、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等措施治疗脑梗死。脑心通是由黄芪、丹参、当归、乳香、桂枝、地龙、水蛭等药理成分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 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作用, 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6]。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 脑心通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功效, 其中水蛭、地龙能显著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7];黄芪、当归等能够有效调节血管收缩物质与舒张血管物质比例, 降低ET-1水平,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血管内皮[8], 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及疾病预后。
综上所述, 脑心通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 并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降低血清ET-1水平,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张晓丹, 姚源蓉.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43 (21) :3415.
[2]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200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29 (6) :379.
[3]中华神经内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
[4]徐素琴, 王丽.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 33 (3) :289.
[5]杨健军, 程林, 赵修敏, 等.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0) :4369.
[6]陈静.步长脑心通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3) :387.
[7]唐红敏, 闻名, 杨云柯, 等.步长脑心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 2006, 13 (6) :894.
常规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 在放化疗过程中, 74例出现重度骨髓抑制, 发生率2.0%。男32例, 女42例, 年龄8~75岁, 中位年龄51岁, 肺癌28例, 淋巴瘤20例, 大肠癌4例, 胃癌2例, 卵巢癌4例, 其他占10例。表现重度粒细胞减少46例, 重度血小板减少28例, 血小板计数 (2~23) ×109/L, 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者1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WHO抗癌药毒性反应分类标准, 重度骨髓抑制为血红蛋白低于65 g/L, 白细胞低于1.0×109/L, 粒细胞低于0.5×109/L, 血小板低于25×109/L[1]。
1.3 治疗方法
中性粒细胞减少者有条件者住层流房, 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注意房间消毒, 定时病房紫外线和地面消毒隔离, 对患者采取个人保护行措施, 漱口, 戴口罩, 皮肤护理, 大便后PP坐浴,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5μg/ (kg·d) , 及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以抑制内源性细菌感染, 如诺氟沙星0.2 g, 3次/d, 如已发热, 常提示感染已经发生, 可先经验行应用光谱抗菌素, 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或抗真菌药。血小板减少有明显出血倾向, 特别是可能发生致命性出血者立即输注血小板, 12 U/次, 使血小板维持在有效的止血浓度。
2 结果
74例患者死亡8例, 死亡率10.81%。46例粒细胞减少患者中, 发热15例, 体温38℃~41℃, 发生率32.6%。肠炎1例, 泌尿系感染1例, 肺炎4例, 3例患者死于肺炎, 2例死于肺炎并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28例, 合并出血16例, 多表现为皮肤黏膜散在淤点、淤斑, 4例发生黑便, 3例发生鼻出血, 1例肉眼血尿。4例多次输注血小板后, 血小板不升, 可能产生了血小板抗体, 其中2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 1例死于脑出血, 1例经输注入血丙种球蛋白好转。
3 讨论
粒细胞缺乏症, 使许多化疗方案剂量受限制。3级和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被定义为一个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和<0.5×109/L。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FN) 被定义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通常表明感染、死亡率和成本增高[2]。化学药物治疗 (简称“化疗”) 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虽然有很好的杀死肿瘤细胞的疗效, 但其副作用大, 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 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死亡, 而化疗药物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消除或减轻感染粒细胞缺乏症是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多数学者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结合现代有效抗生素的应用,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 及其他支持治疗, 使治愈率明显提高。重度骨髓抑制是化疗药严重的急性毒性反应。本组显示其发生率约为2.0%, 但它的致死率高达10.81%。死亡病例中, 以既往接受多疗程化疗、放疗、年老体弱者居多, 在化疗中易并发重度骨髓抑制, 因此, 笔者认为在实施化疗放疗前应对患者的适应证进行评估, 进行分层治疗, 个体化治疗, 本着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 合理应用化疗药物和放疗剂量。
多数白细胞减少者病程常短暂呈自限性, 无明显临床症状或有头昏、乏力、低热、咽喉不适等非特异性表现。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因而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易有反复的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时间和减少的速率直接相关。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病起病急骤, 畏寒或寒战, 高热、头痛、衰弱, 常伴口腔黏膜、牙龈、舌、软腭, 以及咽部发生坏死性溃疡。颌下、颈部淋巴结往往肿大, 少数病例有黄疸及肝、脾大, 病情进展几乎都在短期内发生严重感染。呼吸道、泌尿系、消化道和皮肤最易发生感染。皮肤黏膜可有坏死性溃疡。由于介导炎症反应的粒细胞缺乏, 所以感染时的体征和症状通常不明显;如严重的肺炎在胸片上仅见轻微浸润, 亦无脓性痰液;严重的皮肤感染不致形成疖肿, 甚至发生败血症。与其他粒细胞缺乏一样, 感染病灶的炎症浸润可不明显, 脓液很少形成。约10%患者出现皮疹。中性粒细胞在急性炎症反应和宿主防御细菌感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8]。
在治疗方面:有条件的患者应进入层流室进行隔离, 层流室的一切物品必须完全彻底消毒。患者饮食要注意卫生, 不吃变质和不洁食物。医务人员进入层流室必须作好消毒隔离准备。层流室每天要严格用紫外线及消毒液灭菌, 患者每天用1∶2000氯己定 (洗必泰) 或4%碳酸钠以及呋喃西林液体漱口及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以抑制内源性细菌感染, 如诺氟沙星0.2 g, 3次/d。如已发热, 常提示感染已经发生, 65%~70%为细菌感染, 应作血、尿、痰等需氧及厌氧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因任何原因患者住院治疗时可静脉应用单药, 建议应用头孢吡肟, 头孢他啶或碳青霉烯类 (厄他培南除外) [9]。较常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偶尔也有厌氧菌感染。因此, 在病原菌未找出之前, 应选用能覆盖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 如第3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 (丁胺卡那或妥布霉素) 合用。如无效可单用亚胺培南, 也可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两者有协同作用。如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可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其他广谱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也可试用。抗生素的剂量宜大, 使其血液浓度达到杀菌水平, 这对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尤为重要。经试用抗生素治疗3~4 d后如病原菌已找到, 则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而患者仍未退热, 应重复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 必须更换抗生素及考虑输注粒细胞 (如粒细胞未上升) , 但不常用。如仍无效, 须检查患者有无脏器及组织脓肿形成、药物热、病毒感染 (肝炎、巨细胞病毒) 、寄生虫感染 (疟疾、卡氏肺囊虫) 等。在排除上述情况后, 要考虑隐性真菌感染 (念珠菌、曲霉菌等) 可能, 可经验性的试用两性霉素B或与氟康唑合用。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 对念珠菌和曲霉菌均有效, 但多有发热反应。新的脂质体两性霉素B及两性霉素B的脂肪乳剂混合物将减少发热反应。患者退热后仍应继续用药几天, 直至粒细胞上升至0.5×109/L以上及感染病灶消失后为止。
重度骨髓抑制以粒细胞减少为主, 孙燕教授在化疗引起血液急症里提到:白细胞减少<1.0×109/L, , 特别是粒细胞0.5×109/L, 持续5 d以上, 发生严重细菌、霉菌或病毒感染大大增加, 可高达90%以上, 且病情危重[3,4]。国内权威性专家写到:G-CSF是目前应用应用于粒细胞最广泛的药物。可用于肿瘤放化疗骨髓抑制造血功能的回复[5]。本研究显示, 粒细胞减少者33.3%伴发热, 有报道伴发明显感染严重的局部及全身感染并存, 容易继发脓毒血症, 导致死亡, 过去死亡率曾高达70%~90%, 近年来由于积极而正确地使用抗生素, 死亡率已明显降低[6]。
大部分化疗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因为骨髓抑制作用而严重影响造血功能, 不但会明显降低白细胞的数量, 也会同时引起血小板降低, 常见的以血小板减少为剂量限制性毒性的药物有卡铂、健择、亚硝脲类等, 丝裂霉素。除了抑制骨髓作用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以外, 这些药物还可以直接破坏血小板, 使血小板计数迅速下降。
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应首先停用相关药物。一般在停用化疗药物后会逐渐纠正, 不需要另行应用药物治疗。严重的血小板降低患者应绝对休息, 同时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水平, 防止出血。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 应积极给予预防。严重出血者可应用造血生长因子和输注血小板, 细胞因子IL-11和血小板生成素 (TPO) 可提升血小板量, 血小板低于 (20~40) ×109/L时且伴有出血时因考虑输注血小板。癌症患者最常出现血小板减少, 原因多来自化疗, 大面积放疗等所致的骨髓抑制, 血小板低于20×109/L时, 皮肤黏膜、脑膜及颅内出血明显上升[7]。在本研究中, 重度血小板减少28例, 16例伴有不同程度出血, 但多为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血小板低于10×109/L 8例, 最低为2×109/L。2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 1例死于脑出血, 其中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不升, 可能产生了血小板抗。关于血小板低下输注血小板的时机, 有专家认为在血小板低下合并致命性出血时输注较恰当, 因输注血小板有产生同种免疫可能[8]。在实际工作中, 因血小板低下所致的致命性出血具突发性, 成分血申请需一段时间。国外报道Ⅳ度血小板减少时亦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维持在20×109/L以上[9]。鉴于化疗可引起致命性血小板减少, 输注血小板需要到血站申请, 加之血小板寿命短, 输注后有效止血时间不足3 d, 积极开发有效的促血小板生成素, 会更有效的治疗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 以减少化疗所导致的血液系统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3.
[2]Kuderer N, Dale D, Crawford J, et al.Mortality, morbidity, and cost associated with febrile neutropenia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J].Cancer, 2006, 106 (10) :2258-2266.
[3]王良绪.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911.
[4]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26.
[5]张之南.协和血液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590.
[6]陈国伟.高级临床内科学[M].上海: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1389.
[7]陈东.临床肿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1.
[8]Boxerl, Dale Dc.Neutropenia:causes and consequences[J].Semin Hematol, 2002, 39 (2) :75.
常规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06年GINA指南的诊断标准,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轻、中度成人持续哮喘患者60例, 其中男性37例, 女性23例;年龄18~71岁, 平均 (35.1±7.9) 岁, 病程5~22年, 平均 (9.6±2.8) 年。60例患者中, 咳嗽60例, 胸闷、气急52例, 喘息47例, 有呼气性哮鸣音49例。所选病例经过常规查体, 心、肝、肾功能正常, 治疗前1个月内未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及其他抗过敏药, 2周内未吸入糖皮质激素及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1周内未吸入或口服β2受体激动剂。
1.2 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
选用信必可都保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 阿斯利康公司生产, 产地瑞典, 布地奈德160μg/布地奈德4.5μg/吸) , 每次2吸, 每日2次, 每次吸完后用清水漱口, 若症状控制不良, 可按需调整使用本药, 疗程12周。
1.3 观察指标
用美国产VMAX22-D大型肺功能仪评定患者用药前及用药2周、4周、12周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最大呼气峰流速值 (PEF) 、PEF占预计值百分比 (PEF%) 。每次连续测试3次, 记录最佳数值。
1.4 疗效判定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基本消失, 偶有轻微发作, 不需用药即可缓解, FEV1增加35%以上;显效:哮喘症状较用药前明显减轻, FEV1增加25%~35%;有效:哮喘症状较用药前有所减轻, FEV1增加15%~25%;无效:哮喘症状和FEV1值无变化,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情况
大部分患者使用信必可都保维持治疗后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改善, 双肺哮鸣音消失。临床控制26例, 显效16例, 好转11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88.34%, 临床效果显著。
2.2 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FEV1:2.17±0.96;FEV1%:69.36±22.99;PEF:4.77±2.22;PEF%:62.34±23.16。治疗后:FEV1:2.75±0.97;FEV1%:98.12±20.19;PEF:7.11±2.34;PEF%:124.57±21.5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痉挛、胸闷、咳嗽、气促喘息, 且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其特征是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反应性增高。信必可都保中的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有较高的糖皮质醇受体结合力, 可与呼吸道黏膜内的脂肪酸结合形成一种无活性的布地奈德脂肪酸复合物, 抑制气道的炎性反应, 降低支气管粘膜厚度, 有利于扩张气道内径, 减轻气道梗阻, 缓解咳嗽和气喘;福莫特罗是一种起效迅速、作用持久的长效选择性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 主要作用于平滑肌细胞, 产生持久的支气管舒张作用, 并抑制气道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抗原引起的炎症细胞在气道的浸润。所以两药联合协同使用, 有助于两种药物的增效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信必可都保能够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改善生命质量, 是成人哮喘常规维持治疗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胡斯明, 罗雅玲.信必可都保治疗轻中度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09) .
[2]高坤.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53例临床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 (06) .
常规治疗 篇11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和探讨运用冷光源治疗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抽取60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蓝光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则给予冷光源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改善情况和观察组患儿相比明显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溶血症治疗过程中给予冷光源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蓝光治疗;冷光源;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052-01
新生儿溶血症主要是因为母婴血型不合且母血抗体进入婴儿体内导致红细胞被破坏所致。新生儿溶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其中逐渐加重的黄疸最为突出,严重时可以出现胆红素脑病[1]。蓝光治疗主要通过代谢体内间接胆红素而降低血中胆红素含量,是目前的常用手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并不令人满意[2]。为了进一步提高溶血症新生儿的治疗效果,我院儿科对部分新生儿溶血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冷光源治疗,将其治疗效果与常规蓝光治疗进行了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60例新生儿溶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对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儿,其中有男患儿与女患儿之比为1:1;患儿年龄段为1-5天,平均年龄2.1±0.4天;出生时体重2500-3600g,平均2900±480g;新生儿胎龄35-38周,平均37.4±4.5周;总胆红素水平位270.8±16.5mmol/L。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溶血症的诊断标准,并且经过相关化验检查确诊。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在患病年龄、男女组成比、总膽红素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具体操作为:治疗黄疸的蓝光治疗仪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HZ-90,每次照射8-10小时,每次照射时间间隔14-16小时。光源置于患儿体外45-50厘米处,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使患儿体温波动在36.5-37.3℃之间,室温控制在23℃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治疗过程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会阴、肛门,禁止涂抹各种护肤品。而观察组患儿给予冷光源治疗,具体为:冷光源仪器选用Bistos公司提供的BT-400型新生儿黄疸治疗仪,每次照射8小时,每次照射时间间隔16小时。光源置于患儿体外45-50厘米处,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使患儿体温波动在36.5-37.3℃之间,室温控制在23℃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治疗过程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会阴、肛门,禁止涂抹各种护肤品。两组患儿均以4d作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两周期。
1.3评价指标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在治疗当天和治疗后2天、4天进行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由我院检验科操作完成。
1.4统计学处理
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后对照组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溶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临床常见类型有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两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在短时间内出现逐渐加重的黄疸最为突出[3],严重时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因此,一旦临床发现新生儿溶血病,必须马上处理[4]。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蓝光照射治疗,其原理是通过波长420-480nm的蓝光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含量,使胆红素在转变为可溶解物后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蓝光照射常可导致腹泻、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其考虑主要与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生成过多的中间产物、光线照射等因素有关。蓝光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光照强度偏低,而且照射时间越长,其强度越低,因此并不令人满意。冷光源蓝光治疗和常规蓝光治疗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高强度的光能量,其能够很好的促进机体对胆红素的转化,降低体内胆红素的浓度,而且蓝光源辐射比较低,对预防患儿脱水及皮肤损坏具有重要意义[5]。此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胆红素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这说明蓝光源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小兰,林波,曹天生.中药清胰汤联合思他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7-9.
[2]吕强声,王登艾,程辉,等.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38例临床观察[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2):30.
[3]郭巍,张英平.思他宁与善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比较(附45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32(2):45-46.
[4]罗兰,侯杰,马淑霞.思他宁联合美常安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2):154-155.
常规治疗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两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常规内科治疗肺癌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对肺癌采取常规内科治疗及一般护理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指标有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等。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检索了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等。中文检索词为“(肺癌 OR 肺肿瘤 OR 肺部肿瘤 OR 肺部肿块) AND 心理”,英文检索词为("Pulmonary Neoplasms"[MeSH Terms] OR "Lung tumor" OR "Lung Cancer" OR "pulmonary mass")AND psychological。RCT检索策略遵循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其他检索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具体数据库调整,所有检索策略通过多次预检索后确定。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所获文献题目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后,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对有分歧的研究通过第三方研究者决定其是否纳入。制定资料提取表,提取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研究特征、研究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方法、盲法、退出和失访、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等测量指标。
1.4 质量评价
对最后纳入文献的全文依据Jadad量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随机方法;2)分配隐藏;3)盲法;4)退出和失访。将纳人的研究用Jadad量表分为两个等级: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
1.5 统计学分析与资料合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Analyst Beta 3.1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根据可能出现的异质性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并采用χ2值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如各研究间具有统计学同质性(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研究进行Meta分析;如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亚组只有一项研究仍采用Meta分析相同的统计量。
2 结果
2.1 文献筛查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222篇,去重后剩余206篇;通过阅读题名、摘要,排除158篇,剩余48篇查找原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31篇。最终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295例患者,均以全文形式发表。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SAS评分7个研究[7,8,9,10,14,15,17],SDS评分10个研究[7,8,9,10,14,15,17,18,19,20],SCL-90症状自评量表6个研究[8,11,12,13,14,16],QLQ-CCC中国癌症化疗生活质量6个研究[8,9,11,21,22,23],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其生存质量2个研究[7,18],恶心呕吐发生率3个研究[7,9,10]。
2.3 质量评价
Jadad量表评分:4分2个研究[8,16]、3分13个研究[7,9,10,11,12,14,15,17,18,19,20,22,23]、2分2个研究[13,21]。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焦虑、抑郁情况
4个RCT[7,9,14,15]比较了干预3个月前后的焦虑评分,共包括296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76.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组在改善患者焦虑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4.976,95% CI(-7.997,-1.954),P=0.005];5个RCT[8,10,11,12,13]比较了干预2个化疗疗程前后的焦虑评分,共包括315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98.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组在改善患者焦虑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3.579,95% CI(-4.805,-2.352),P=0.000];
4个RCT[7,9,14,15]比较了干预3个月前后的抑郁评分,共包括296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53.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组在改善患者抑郁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5.808,95% CI(-8.166,-3.499),P=0.000];5个RCT[8,10,11,12,13]比较了干预2个化疗疗程前后的抑郁评分,共包括315例患者,各研究之间有足够一致性(I2=42.2%),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组在改善患者抑郁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0.174,95% CI(-0.266,-0.082),P=0.047]; 5个RCT[16,17,18,19,20]比较了干预1个月内前后的抑郁评分,共包括332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93.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组在改善患者抑郁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3.558,95% CI(-6.413,-0.704),P=0.000]。
2.4.2 躯体、心理、社会、总体功能评分
6个RCT[7,9,11,21,22,23]均比较了2个月左右躯体、心理、社会、总体功能评分,共包括530例患者,研究结果之间有异质性,躯体功能(I2=96.8%)、心理功能(I2=95.5%)、社会功能(I2=91.8%)、总体功能(I2=93.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6组在改善患者躯体功能[MD=1.816,95%CI(0.556,3.076),P=0.000]、心理功能[MD=1.560,95% CI(0.542,2.578),P=0.000]、社会功能[MD=1.229,95% CI(0.511,1.948),P=0.000]、总体功能[MD=2.468,95% CI(1.4000,3.536),P=0.000]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3 恶心呕吐发生率
3个RCT[7,9,10]均比较了3个化疗周期干预前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共包括181例患者,纳入研究具有足够一致性(I2<5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三组在改善患者[RR=0.763,95%CI(0.652,0.892)] 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17个RCT[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1)心理干预组相比常规护理对照组,明显改善患者3个月、2个月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3个月、2个月、1个月抑郁心理;2)相比一般护理组,心理干预组的躯体、心理、社会、总体功能评分明显比较高,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功能;3)与单纯的常规护理相比,实施心理干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然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和增强了其面对生活的勇气。
本meta分析所纳入的17个RCT通过Jadad量表评分多位于3分,质量偏低,因此在病例选择时存在选择性偏倚的可能性。由于本研究关注的内容属于干预前后评分表的填写,故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和医师采取盲法,因此由患者和医师产生的实施偏倚是必然存在且无法避免的,然而,对于心理干预肺癌患者主观指标的测定,不排除其存在测量偏倚的可能性。此外,虽然本meta分析所纳入的研究均采用心理干预,但各个RCT中所涉及的心理干预的具体干预方式、干预时间和范围略有不同,加之患者本身的分期、常规内科治疗的药物、用法和给药时间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会对合并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