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方法(通用10篇)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篇1
一、资本结构的含义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传统理论认为, 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尽管会导致权益成本上升, 但在一定限度内并不会完全抵消利用成本较低的债务所带来的好处, 因此会使综合资本成本下降、企业价值上升。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 权益成本的上升就不再能为债务的低成本所抵消, 而且债务成本也会上升, 从而导致了综合资本成本的上升。综合资本成本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 便是其最低点, 此时, 资本结构达到最优。
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回收期长, 所需资金大都为数额巨大的长期资金, 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设计与管理的目标就是调整公司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 寻求公司资本加权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 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简单讲, 就是确定公司最优资本结构。
二、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资本结构决策是房地产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资本结构决策的目的是在可承受的风险的前提下, 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 从而降低资本成本, 获取杠杆收益, 促进房地产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1.单项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1) 房地产企业简单债务的税前成本
债务的成本是使下式成立的Kd (内含报酬率) :
其中:P0-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价格或借款的金额, 即债务的现值;
Pi-房地产企业本金的偿还金额和时间;I0-债务的约定利息;
N―房地产企业债务的期限, 通常以年表示。求解Kd需要使用“逐步测试法”。
(2) 房地产企业留存收益成本
(1) 股利固定增长模型法: , 其中Ks—留存收益成本;D1—预期下一期股价;G—股利预期增长率。
(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Ks=Rs=RF+β (Rm-RF)
RF—无风险收益率;Rm—表示平均股票要求的收益率
β系数—表示相对于市场组合而言特定资产的系统风险;
(3) 房地产房地产企业普通股成本: , 其中:D1—预期下一期股价;G—股利预期增长率;P0—基期股价。
(4) 房地产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房地产企业的资本来源于各个方面, 以上是个别资本成本, 要计算整个企业的资本成本就需要利用计算公式:
其中:Kw—房地产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j—房地产企业第j种个别资本成本;Wj—房地产企业第j种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
2. 房地产企业经营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系数:是房地产企业计算息税前的盈余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之间的比率。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
计算公式:DOL= (△EBIT/EBIT) / (△Q/Q)
式中:DOL—经营杠杆系数△EBIT—息税前盈余变动额
EBIT—变动前息前税前盈余△Q—销售变动量Q—变动前销售量
3. 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系数
计算公式:DFL= (△EPS/EPS) / (△EBIT/EBIT)
式中:DFL—财务杠杆系数△EPS—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EPS—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EBIT—息前税前盈余变动额EBIT—变动前的息前税前盈余
4. 房地产企业总杠杆系数
通常把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总杠杆作用, 表明销售额稍有变动会使每股收益产生更大变动。总杠杆作用程度 (D T L) 等于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
计算公式:DTL=DOL×DFL= (S-VC) / (S-VC-F-I)
式中:S—销售额VC—变动成本;F—固定成本;I—债务利息;
三、房地产企业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分析是利用每股收益的无差别点进行的。所谓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是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销售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
式中:S—销售额VC—变动成本;F—固定成本;I—债务利息;T—所得税率;N—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数;EBIT—息前税前盈余。
四、典型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数据来自于http://house.focus.cn/ztdir/fangchanshangshi/
以上是我国几家大型的上市公司最近两期财务报告的主要数据, 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对于过去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房地产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保持适度的负债是必须的。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性的行业, 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 但是由于其整个资本的绝对额较大, 利润是巨大的。
摘要: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合理的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 从不同的渠道筹集资金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提出了资本结构的含义, 接着提出了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建立一个可以进行量化分析的资本结构决策数学公式, 使其能够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本结构决策。
关键词:房地产,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正山:房地产投资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2]潘署建: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篇2
E:方案的经济效果,效益费用比。
V:方案的劳动成果,效益指标。
C:方案的劳动消耗,费用指标。
企业经营决策方法二: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方法
这是一种特殊的解决单目标确定型决策的一种方法。它的决策过程是:确定问题、明确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模型;模型求解,得到最优的配置方案。这一决策过程,似乎看不到方案设计和方案选择的基本环节,其实它已隐含在模型求解的过程中了。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资源可有多种配置方案,但最优的只有一个,而这个最优方案又是直接由所建立的数字模型导出的。线性规划模型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三项:
(1)变量:这是决策问题需要控制的因素,也称为决策变量,用X或%,表示。一个变量表示一个需控制的因素。模型的变量越多,就越能反映实际,但模型求解也越复杂。
(2)目标函数:这是决策者对决策目标的数学描述,是一个极值问题:即极大值或极小值。如经营管理中常见的目标有产值最大、利润最大、效率最高,或者成本最低、费用最小、时间最短及距离最近等。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23-02
1 引言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是进行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一般认为,当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和收益达到均衡时,就可以进行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高投入、高回报,同时又是高风险的投资活动,由于现实条件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人力资本投资会因此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人力资本投资预期的重要前提。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流失风险、道德风险、贬值风险、效率风险都是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风险因素。
2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博弈模型的构建
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一般来讲,企业是主要的投资者,同时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殊性,被投资的员工是天然的投力者,有时也会承担一定的货币投入,使得员工也成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投资者之一。从投资的企业主体来看,投资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主要投资目标,从员工主体来看,除了经济利益而外,非经济利益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博弈模型的假设:
(1)人力资本市场为完全市场,市场信息是完全对称的,因此流失风险总是存在的,本文中则表现为接受投资后员工跳槽;
(2)所有的人力資本投资成本和收益都可以被物化,包括其中的非经济成本和收益;
(3)投资总比不投资好,企业和员工都不投资情况下双方收益均为0;
将企业和员工的投资和收益情况分成以下几种:
①企业投资,员工投资。
3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决策的博弈分析
而在实际中,企业员工之间也存在竞争,而且一般情况下,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人力资本供大于求,为了竞争到工作机会,员工会自发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因此,事实上很多企业选择的是组合投资模式,投资成本由企业、员工双方共同承担,也即选择博弈模型中(企业投资,员工投资)策略。从另一个角度讲,当企业不投资时,如果员工不投资,将不会得到任何收益,那么员工只有投资,而当员工投资时,跳槽的预期收益越大,员工选择跳槽的可能性也增大,使得企业处于高流失风险中,并且还要承担员工流失后的重置成本,这时企业不能置之不理而不投资。因此从实际上讲,(企业投资,员工投资)仍然是最可能采取的策略。
从对参数的假设可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后企业收益、员工收益以及员工跳槽后的收益都有一个预期,在本文中分别为B1f、B2f、B3f。同时,在企业投资、员工也投资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投资比例P和跳槽概率(流失风险)R。企业和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和员工的投资成本和收益都要达到均衡,也即当双方的期望净收益均大于等于零时,企业和员工选择一个合适的投资比例进行投资才能都有利可图,否则至少有一方是没有投资意愿的。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P和R之间的关系及其是P是如何受R及其他各预期参数的影响的。
(1)从企业角度。
企业期望净收益NE=-R*(C+B1f)+ -I*P,很明显,企业投资的期望净收益对R和P来说都是减函数,也即风险越大,企业期望收益越小;投资比例越大,期望收益越小。
企业投资决策需要满足基本条件是NE≥0,即-R*(C+B1f)+B1f-I*P≥0,
由此可得:P≤B1fI-B1f+CI 0≤R≤1,0≤P≤1
(2)从员工角度。
员工期望净收益NP= R*(B3f-B2f)+B2f-I*(1-P),可见,员工投资的期望净收益对R和P来说都是增函数,也即跳槽的可能性越大,则员工期望收益也越大;企业投资比例越大,员工期望收益越大。
员工投资决策需要满足基本条件是NP≥0,即R*(B3f-B2f)+B2f-I*(1-P) 0,
由此可得P≥1-B2fI-B3f-B2fIR 0≤R≤1,0≤P≤1
综合(3-1)和(3-2) 可得企业投资比例的取值范围为
I-B2fI-B3f-B2fIR≤P≤B1fI-B1f+CIR
由式(3-1)、(3-2)、(3-3),可得以下四种情况,其中两条斜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即为企业和员工可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空间:
4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可能方式是企业和员工按照适当的比例共同投资的组合投资方式。在组合投资方式下,企业的期望收益是企业投资比例P和流失风险R的减函数,员工的期望收益是企业投资比例P和流失风险R的增函数。在决定双方投资比例时,应考虑到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期R、投资对象的人力资本重置成本C以及企业为回避风险而应投入的风险成本(B3f-B2f)等因素的影响。当不考虑投资风险,也即进行无风险投资时(R=0),企业和员工投资比例应与双方的获益比例相等。
参考文献
[1]徐杰芳,杨俊龙.博弈分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J].特区经济,2006,(4).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最佳资本结构决策方法及其评价 篇4
最佳资本结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化时的资本结构。从理论上说, 最佳资本结构是存在的, 但由于企业内外条件经常发生变化, 因而寻找最优的资本结构十分困难。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 探讨最佳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一、最佳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
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 比较资本成本法
比较资本成本法是通过计算不同资本结构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并以此为标准, 选择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它以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唯一标准。在资本结构决策中, 采用比较资本成本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在理论上与股东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一致, 在实践中则表现为简单和实用。其决策过程包括: (1) 确定各方案的资本结构; (2) 确定各结构的加权资本成本; (3) 进行比较, 选择加权资本成本最低的为最佳结构。现举例说明如下:
某公司欲筹资6000万元, 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两方案的筹资组合及个别资本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A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
B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
由于A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较低, 所以应该选择A方案, A方案所对应的资本结构即为公司筹资时最佳的资本结构。
比较资本成本法通俗易懂, 计算过程也不是十分复杂, 是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因所拟定的方案数量有限, 故有把最优方案漏掉的可能。
(二) 无差异点分析法
无差异点分析法也称为分析法。它是利用无差异点 (股份公司则为每股净收益) 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负债与权益间的比例或数量关系。所谓税后净资产收益率无差异点是指两种方式 (即负债与权益) 下税后净资产收益率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点。根据税后净资产收益率无差异点, 可分析判断在追加筹资量的条件下, 应选择何种方式来进行资本筹资, 并合理安排和调整资本结构。
从理论上说, 这种方法是从利润的角度来判断方案可行性的, 它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利润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从而在原理上, 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利润最大化目标一脉相承。其模型为:
式中:EBIT———无差异点;
I1, I2———两种筹资方案下的年利息;
C1, C2———两种筹资方式下的股权资本总额;
T———企业所得税税率。
企业管理者可依据上式计算出无差异点后, 再与预计的息税前利润比较, 决策如下:
(1) 若预计的息税前利润等于无差异点, 则选择股权筹资与选择负债筹资都是一样的;
(2) 若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无差异点, 则追加负债筹资更为有利;
(3) 若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无差异点, 则选择股权筹资更为有利。
例如:某企业目前的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 其资本结构为:债务资本300万元, 股权资本700万元。现准备追加筹资200万元, 有两种追加筹资方案:A方案为追加股权资本;B方案为追加负债。已知增资前的负债利率为10%, 若采用负债增资方案, 则全部负债利率提高到12%;公司所得税率为33%;增资后息税前利润率可达20%。该公司应如何进行资本结构决策呢?下面, 让我们试作分析。
税后净资产收益率无差异点:
求得:EBIT=165 (万元)
因为预计的息税前利润为240万元, 大于无差异点165万元, 故应选择负债筹资, 即B方案更为有利。
不妨根据提供的资料, 列表 (如表2) 分析验证以上结论:
单位:万元
由表2计算可知, 当息税前利润率预计为20%, 追加负债筹资的税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 (为17.23%) , 也即息税前利润达240万元时, 采用负债筹资比追加股权筹资更有利。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 在计算每股净收益的无差异点时, 只需考虑将上述模型中的分母“股权资本总额”替换为“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并在分子中扣除“优先股股利”项即可, 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N1, N2———两种方案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D1, D2———两种方案优先股股利额。其计算原理类同, 在此不再举例说明。
无差异点法分析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以税后净资产收益率 (或每股收益) 最大为分析点, 它直接地将资本结构与企业财务目标、企业市场价值等相关因素结合起来, 从而是企业在追加筹资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决策方法。
应当说明的是, 无差异点分析法只考虑了资金结构对每股利润的影响, 忽视了对风险的影响, 是不全面的。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加, 投资者的风险增大, 股票价格和价值也会有下降的趋势, 所以单纯地使用这种分析方法, 有时也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 企业价值分析法
企业价值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资金结构下企业的市场总价值, 进而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 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然而, 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 每股收益的增长才会导致股价上升, 实际上经常是随着每股收益的增长, 风险也加大。如果每股收益的增长不足以弥补风险增加所需的报酬, 尽管每股收益增加, 股价仍可能下降。所以, 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可使企业的总价值最高, 而不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同时, 企业的总价值最高的资金结构, 企业的资金成本也是最低的。
企业的市场总价值V应等于其股票的总价值S加上债券的价值B。即:
V=S+B
为简化起见, 假设债券的市场价值等于其面值。股票的市场价值可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年利息额;
T—企业所得税税率;KS为普通股成本。
式中的普通股的成本 (率) 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
KC=Ri=Rf+β× (Rm-Rf)
式中:Ri为第i种股票的预期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
Rm为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β为第i种股票的贝他系数。
而企业的资金成本则应采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Kw) 来表示, 其公式为:
式中:KB为债务资金成本;为债务额占资金总额的比重;
KS为普通股成本;为股票额占资金总额的比重。为了更好地说明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 兹举例说明如下:
设某公司息税前利润为500万元, 资金全部由普通股资本组成, 股票账面价值2000万元, 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认为目前的资本结构不够合理, 准备用发行债券购回部分股票的办法予以调整。经咨询调查, 目前的债务利率和权益资金的成本情况如表3所示。
根据表3, 可计算出该公司筹措不同金额的债务时的公司价值和资金成本 (见表4) 。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在没有债务的情况下, 企业的总价值就是其原有股票的市场价值。当公司用债务资金部分地替换权益资金时, 一开始公司总价值上升,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下降。当债务资金达到600万元时, 公司总价值最高,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当债务资金超过600万元时, 公司总价值下降,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升。因此, 债务资本为600万元时的资本结构是该公司最佳的资本结构。
企业价值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以公司价值最大为标准进行资本结构决策, 更符合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但测算原理及过程较为复杂, 通常适用于资本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
二、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在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 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 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要求的报酬率较低, 因此, 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当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 负债筹资, 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 增加公司收益。
2.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未必是最佳筹资方式。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作用和影响, 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因为, 随着负债比重的增加, 企业利息费用在增加, 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 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加大。这时, 无论是企业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 即要求提高资金报酬率, 从而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大大提高。
3.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虽然低于其他筹资方式, 但不能用单项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 只有当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 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 企业在筹资决策中, 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 直至达到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 方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
4.资本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本结构并非一成不变, 在实际筹资决策中, 企业应当根据内外环境及其变化, 运用多种方法确定公司最佳资本结构。但不同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1]王斌.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3]罗嘉泉.论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J].大科技, 2010, (4)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篇5
经营决策有三种基本类型:确定型、风险型和非确定型。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应用应具备四个条件:(1)存在决策者期望达到的一个确定型目标。(2)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3)存在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方案。(4)不同经营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益值可计算出来。
确定型决策的方法主要有:量本利分析方法、线性规划法、投资报酬率法等。
1.量本利分析方法
量本利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产品数量(销售量)、生产成本、销售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生产出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量本利分析的前提是存在两种成本(或费用),一种是不随产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叫作固定成本,另一种是随产品数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叫作变动成本。正是由于这两种成本的存在,客观上存在产销量低于一定数量时经营是亏损的(负利润),只有产销量大于一定数量时企业才有利润,且产销量越高利润也越高。当利润为零时的产销量称为盈亏平衡点。
量本利分析模型告诉我们:只有当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大于零时才存在盈亏平衡点。有时企业产销量达不到盈亏平衡点,企业还会继续生产,这是因为继续生产虽然不能盈利,但可以减少亏损,条件仍然是边际贡献(率)大于零。
2.投资报酬率法
投资报酬率法是根据投资报酬率的高低来评判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方法。所谓投资报酬率是指年投资利润总额与投资总额的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企业利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评价投资方案时,通常可以将其与投资者确定的期望投资报酬率相比较,若投资报酬率大于或等于期望的投资报酬率时则为可行性方案。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主要用于人们对于未来有一定程度认识、但又不能肯定的情况,但每种自然状态可以根据以前的资料推断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风险型决策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决策树法、矩阵汇总法、优先理论法。决策树法是一种用树型图来描述各经营方案在未来收益的情况,从而选择正确方案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可替换经营方案的数目和对未来市场状况的了解,绘出决策树型图。
(2)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具体讲是第一,计算各概率分枝的期望值,用方案在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分别乘以各自的概率;第二,将各概率分枝的期望值相加,并将数字记在相应的自然状态点上;第三,考虑各方案所需的投资,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收益值;第四,剪去期望值较小的分枝,将保留下来的方案作为被选的决策方案。
三、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非确定型决策是在决策的结果无法预料和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无法预测的条件下,只能依据经验判断并有限地结合定量分析方法做出的决策。在非确定型决策的过程中,决策者的主观意志和经验判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决策者采用的标准不同,决策方法就不同。一般来说,非确定型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乐观法、悲观法、后悔值法、折衷法、等概率法等。
乐观法也叫大中取大法。如果决策者比较乐观,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自然状态,所以不论采用何种经营方案均可能取得该经营方案的最好效果。这种非确定型决策方法又称冒险决策法。
悲观法也称小中取大法。即决策者对于未来比较悲观,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自然状态,因此,企业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案,均只能取得该经营方案的最小效果值,所以在决策时首先计算和找出各经营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效果值,然后通过比较确定,选择在各最差自然状态下的仍能带来“最大效果”的经营方案。
后悔值法也叫最大最小后悔值法。决策时应首先计算出各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即用某自然状态下的效果值减去该自然状态下该经营方案的效果值),然后
找出每种经营方案的最大后悔值,并据此对不同经营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经营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折衷法也称现实估计值法。这种方法是乐观法和悲观法的折衷,因为完全持乐观的态度是不现实的,而完全从悲观的态度出发又过于保守,也不符合企业经营的思想。
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决策问题研究 篇6
1 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
1.1 融资结构融资结构指企业在取得资金来源时, 通过不同渠道筹措的资金的有机搭配以及各种资金所占的比例。
具体地说, 是指企业所有的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即自有资金 (权益资金) 及借入资金 (负债) 的构成态势, 它是资产负债表的右方的基本结构, 主要包括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仅揭示了企业资产的产权归属和债务保证程度, 而且反映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 即流动性大的负债所占比重越大, 其偿债风险越大, 反之则偿债风险越小。从本质上说, 融资结构是企业融资行为的结果。企业融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不同的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 形成不同的融资结构。企业融资行为的合理与否必然通过融资结构反映出来。合理的融资行为必然形成优化的融资结构, 融资行为的扭曲必然导致融资结构的失衡。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阶段不同, 对资金的数量需求和属性要求也就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融资组合。对融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进一步的划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按资金属性不同可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资本融资;按占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
1.2 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指企业取得的长期资金的各项来源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
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一般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 因此, 资本结构主要是指这两者的组合和相互关系。对于资本结构的定义在西方财务金融界尚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 资本结构就是融资结构, 如 (香港) 巨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汉、汉英会计词典》中, 将资本结构定义为“公司权益的成分, 即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及业主权益的相对比例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 资本结构与融资结构之间, 虽然有许多共同点, 但却是两个不同的财务金融范畴。融资结构与资本结构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是各有侧重的。在现代企业融资活动中, 为了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一般把资本结构作为研究的重点, 探讨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的价值及总资本成本率的影响, 相应形成了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这样, 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结合运用, 有助于识别举债来源的变化、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为科学地进行融资决策提供依据。
2 衡量资本结构的标准
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都是围绕企业目标进行的。因此, 衡量企业资本结构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的目标在于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市场价值一般是由权益资本价值和债务价值组成的, 其大小受预期收益及投资者的要求收益率的影响。预期收益率通常与公司的息税前盈利有密切的关系。息税前盈利是由资产的组合、管理、生产、销售、经济状况等因素决定的。因此, 增减企业的债务不会影响息税前盈利。这就是说, 如果改变资本结构能够使企业的价值发生变化, 其影响不在企业的息税前盈利方面, 而在企业的资本成本方面。
3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
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是平衡节税利益和陷入财务亏空的概率上升而导致的各种成本的结果。企业因陷入财务亏空而产生的成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因亏空而导致破产的破产成本, 其中又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分。二是破产可能性增大使代表股票所有者利益的经理采取次优或非优决策, 牺牲债券持有人利益, 扩大股东收益, 这类由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成本称为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会引起社会效益的绝对损失。此外, 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 也会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3.1 破产成本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企业破产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是财务亏空成本中最直接的部分。
破产过程实质上是股票持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再分配。破产使股票收益为零, 代表所有者利益的企业经营者为防止破产发生而减少负债额, 尽管这样会减少因节税优惠带来的好处。这是抑制企业追求节税而扩大债务———权益资本比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破产发生后尽管重组成本比清算要小, 债权人往往倾向将企业推向清算。这是因为他们的优先权可以在清算过程中实现, 企业重组则使旧债券大幅度贬值, 这种利益冲突产生了另一种成本———代理成本。
3.2 代理成本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代理成本是由利益冲突引起的额外费用。
与企业融资有关的代理成本有两类。一是由权益资本融资产生的代理成本。二是由债务融资产生的代理成本。权益资本的代理成本是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债务的代理成本是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总体来看, 企业债务———权益资本比例上升增加了企业陷入财务亏空的概率, 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破产本身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因此抑制了企业无穷借贷的冲动。破产可能性的存在, 即企业陷入财务亏空概率的上升, 也会给企业带来额外成本———代理成本, 这也是制约企业借贷冲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债权人而言, 破产对股票持有者特别不利, 因为债务持有人在企业破产后还能利用优先权从企业实物资产清算中获得一些补偿, 股票持有者的投资则会丧失殆尽。因此, 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存在, 一方面使企业市场价值下降;另一方面, 当债权人把这些成本打入债务的预期收入后, 发行负债的成本也增加了, 这就增加了企业负债融资的困难。
3.3 我国融资方式与资本结构的相互关系因为我国银行及金
融机构一般都由政府控制, 纯粹商业性的机构很少, 而且对金融市场有着严格的管制, 所以非金融性公司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并不紧密, 在业务往来中必然产生较大的交易成本。这也就造成了公司长期负债特别是债券的发行困难。因此, 一般来讲, 负债构成中短期债务高于长期债务;因而筹资方式也就较多的依赖于新股发行。就我国目前的增量调整渠道来看, 资金不外乎自有资金、债务性资金和主权性资金三类。我国企业筹资有着与西方企业截然不同的次序, 即按股票———债券———自有资金的次序来安排, 这是因为:一是我国的国有企业效率普遍低下, 靠自有资金来筹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是我国企业债务本已处于高风险区, 如再通过此渠道筹资, 会使资本结构更加恶化。加之我国金融体制的限制, 即使资本结构合理的企业, 也难以做到采取债券集资。而银行本已处于高不良债权的风险区, 对企业的贷款也会十分谨慎。三是只有主权性资本筹资方式最适合我国“优化资本结构”的现状。
资本经营的最终目的在于企业的财务目标, 从资本结构角度来看企业的融资决策, 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因而更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破产成本、代理成本的提出, 使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充分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 作出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发展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贝多广.中国资金流动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2]刘彪.企业融资机制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企业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篇7
关键词:企业,资本成本,决策
一、资本成本的含义和构成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企业资金成本是指各类资金包括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数。企业进行投资前,先要筹集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企业融资有两类:一是进行内部筹资,内部筹资是通过企业提取留存收益和折旧而进行的;二是外部筹资,通过债权性筹资和权益性筹资进行的是外部筹资。相比于内部筹资,外部筹资的成本是明显的,是必须要进行支付的。而内部筹资需要的仅仅是机会成本,从会计上来讲,内部筹资是不需要花费费用的。外部筹资则需要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我们所说的筹资的资本成本。从微观来看,资本成本影响着企业价值,并体现在整个财务决策过程中,资本成本也是投资等活动的评价标准。从宏观来看,资本成本在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建设证券制度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引导资本流向,加强资源配置。
(二)资本成本的组成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筹资成本和用资成本。企业在获取资金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筹资成本,如在发行股票和债券过程中支付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公证费等。用资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所要支付的成本,如企业支付的股利和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对于企业来说,用资成本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直需要支付的,而筹资成本仅仅是在筹集资金时进行支付,可以进行一次性的扣除。
另外企业的资本成本还可以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分为个别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及边际资本成本。企业通过某一项融资方式进项融资的资本成本是个别资本成本,例如长期借款成本、普通股成本、优先股成本等。对各项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的权重是各项融资所得到的资金在总融资额中所占有的比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扩大规模,需要追加投资,追加筹集所产生的资本成本就是边际资本成本,边际资本成本的大小是对最佳筹集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资本成本可以用绝对数或者相对数来表示,用绝对数表示的,如资金使用费、长期借款费;用相对数表示的,如借入长期资金即为资金占用费和实际取得资金之间的比率。在财务管理中,一般多使用相对数来表示资本成本。
二、企业资本成本在经营中的作用
(一)企业资本成本是评价方案的重要标准
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筹集资金,通过不同渠道筹集的资金会产生不同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但不管选择何种渠道、采用哪种方式,主要考虑的因素还是资本成本。现代企业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往往采取使用动态评价法,相比较于静态评价法,动态评价法更加能够体现出货币的时间价值,因为外部筹资会产生资本成本,所以动态评价法是更优的评价方法。常见的动态评价方法有内涵报酬率法和净现值法。
内涵报酬率是指项目本身所带来的收益率,企业对投资的项目的内涵报酬率和资本成本率进行比较,当项目的内涵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率时,该项目的投资是值得的;反之,就不值得对项目进行投资。
净现值是某一特定时期内现金流入的总现值和现金流出的总现值之间的差额。企业使用净现值法对项目进行评价时,只有项目所产生的净现值大于零才值得投资,而对项目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所用到的折现率就是资本成本。从实践来看,净现值法是一种较简便和常用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
(二)企业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选择资本结构的重要依据
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两种主要方式,两者各有优劣,对于企业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筹资金额在两者之间进行分配,确定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企业会选择债务筹资,利用财务杠杆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但是债务筹资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负债的成本,企业选择不同的资本结构也就选择了不同的风险和资本成本。企业需要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使企业既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所带来的好处,又能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从理论上来讲,企业应该让筹资得到资金的收入等于筹资所产生的成本。
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比较时,企业需要关注的是个别资本成本和加权资本成本。企业需要依据个别资本成本来的高低选择筹资方式,同时也要将个别资本成本和风险结合,确定出一个最优的企业资本结构。另外,最优资本结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的不同时期而不断变化的,根据行业的不同,最优资本成本也是不断变化的。最优资本成本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合理的资本结构能使得企业的预计投资收益率高于企业的资本成本,而最优的资本结构是使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
(三)资本成本在衡量企业效率中的作用
资本成本是企业创造价值能力和资本利用情况的重要的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那么其资本运用的效益较好;反之,则较差。近年来,逐渐兴起了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其改变了传统评价体系中的只重视收益而忽略成本的一贯做法。经济增加值(EVA)是价值评价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变量。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得到经济增加值,只有当企业的收益率高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时,企业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利用经济增加值对企业经营进行评价,通常对公司采取统一的资本成本,如可口可乐公司对全球的业务统一采取12%的资本成本。但在各单元实际情况有较大区别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资本成本。
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我们总结出使用经济增加值的优势。首先,经济增加值人们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价更加客观,在注重收益的同时也看重成本。其次,经济增加值的使用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在企业考虑追加投资时,资本成本成了硬约束。
三、我国企业中资本成本研究的现状及原因
(一)我国企业中资本成本研究的现状
在我国现在的企业中,由于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偿还债务,所以对企业来说债务成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企业往往忽视了股权资本成本,很多企业认为股权资本成本是不需要偿本付息的;另外,在技术上,股权资本成本的估计模型在应用上还有大量的困难,使企业难以确定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例如,国内缺乏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短期国债市场,投资者分散、组合程度低。难以估算的股权资本成本使我国企业对于资本成本的重视远不如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二)我国企业资本成本研究的发展
首先,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市场经济,到现在短短的30多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这期间,发展起了一批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大致相同,没有学到国外先进企业的精髓,而对资本成本的研究浅尝辄止。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需求远大于供给,基本上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都是十分迅猛的,每个行业都是买方市场,企业收益远远高于了资本成本,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基本不用考虑资本成本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前的模式必定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市场将会逐渐趋于稳定,资本成本必将逐渐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约束,企业必须重视资本成本,对资本成本的研究就成了必要,以使其运用更加的规范,从而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合理。
四、企业资本成本决策研究展望
资本成本是关乎资本市场基本架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要素。首先,资本市场是多要素统筹共同作用下的系统工程,而资本成本能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安全性,保障资本市场整体健康运转。在这一系统中,上市公司是最活跃的因素,上市公司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使资本市场处于波动中。
正是由于资本成本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完善资本成本约束,构建合理的经济体系。首先,要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改革初期,为了安全性考虑,我国资本市场的主体以国内投资者为主。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主要还是境内投资者,但从长远来看,合理的引进境外投资者有利于我国企业树立资本成本意识,促使国内企业进行合理科学的投资。
其次,要强化管理者的资本成本意识。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但是经营者受雇于股东,企业的经营者受雇于股东大会,与企业受益的联系稀疏是资本成本控制的巨大漏洞。要从利益联结和监督约束两方面强化管理者的成本意识,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最后,要在资本市场上培育战略投资者,只有真正成为战略投资者才能让股东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人对公司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充分体现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分离的优越性。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环境,通过特定的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采取一定的方式筹集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降低筹资组合的总体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终的理财目标。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制度必须越来越完善,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效益,更好地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期待资本成本能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伟.有关资本成本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
[2]李颖,江倩.论资本成本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7).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篇8
并购融资是指并购企业为了兼并或收购目标企业而进行的融资活动。
(一)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获利并积累所得的资金。内部融资主要指企业的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内部融资不用发生融资费用,资金成本低;有利于维持企业的控制权分布。但是内部供给的资金数额有限,很难满足企业并购所需大额资金。
(二)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从企业外部筹集所需的资金,根据资金性质可以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务融资相对于权益融资来说,融资速度快,弹性大;融资费用较低且利息可以在税前支付;不会改变和分散股东的控制权;具有财务杠杆效益。但债务融资具有固定的利息负担,财务风险较大;有固定的到期日,不能形成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受贷款机构资本实力的制约,筹资数额有限。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权益融资是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无需偿还,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是企业良好的信誉基础,代表了公司的资本实力;财务风险较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但权益融资以税后收益支付投资者利润,融资成本较高;由于引进了新的投资者或者出售了新的股票,会导致企业控制权结构的改变,分散企业的控制权;此外,企业信息沟通与披露的成本也较大。
(三)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创新。
杠杆收购是指并购企业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或投资者融资来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收购成功后再以目标公司的未来收益或出售目标公司部分资产偿还本息。信托融资并购是由信托机构向投资者融资购买并购企业能够产生现金流的信托财产,并购企业则用该信托资金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信托融资具有筹资能力强和筹资成本较低的特点。换股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将目标公司的股票按照一定比例换成并购企业的股票,目标公司被终止或成为并购公司的子公司。换股并购融资对并购企业来说不需要支付大量现金,不会挤占公司的营运资金,相对于现金并购支付而言成本也有所降低。认股权证是一种衍生金融产品,它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能够在有效期内(通常为3-10年)赋予持有者按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该公司发行一定数量新股权利的证明文件。上市公司发行认股权证时通常将其与股票、债券等一起发行,通过给予原流通股股东一定补偿,提高了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助于顺利实现上市公司融资的目的。
二、企业资本结构对并购融资方式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在融资管理中,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融资方式的选择必须要考虑企业现有资本结构的影响,以便保持最佳资本结构,使资本成本最小。以下主要从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其对并购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一)企业经营状况的稳定性和成长率。
如果产销业务稳定,企业可较多的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如果产销业务量和盈余有周期性,则要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如果产销业务量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增长,企业可以采用高负债的资本结构,以提高权益资本的报酬。
(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
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高,债权人愿意向企业提供信用,企业容易获得财务资本。相反,如果企业财务状况欠佳,信用等级不高,债权人投资风险大,就会降低企业获得信用的能力,加大债务资本筹资的资本成本。
(三)企业资产结构。
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主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融通资金;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更多的依赖流动负债融通资金;资产适用于抵押贷款的企业负债较多;以技术研发为主的企业则负债较少。
(四)行业特征和企业发展周期。
不同行业资本结构差异很大。产品市场稳定的成熟产业经营风险低,因此可提高债务资本比重,发挥财务杠杆作用。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技术、市场尚不成熟,经营风险高,因此可降低债务资本比重,控制财务风险。在同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本结构安排不同。企业初创阶段,经营风险高,在资本结构安排上应控制负债比例;企业发展成熟阶段,产品产销业务量稳定和持续增长,经营风险低,可适度增加债务资本比重,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企业收缩阶段,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经营风险逐步加大,应逐步降低债务资本比重,保证经营现金流量能够偿付到期债务,保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减少破产风险。
(五)经济环境的税务政策和货币政策。
资本结构决策必然要研究理财环境因素,特别是宏观经济状况。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包括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当所得税税率较高时,债务资本的抵税作用大,企业充分利用这种作用以提高企业价值;当国家执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市场利率较高,企业债务资本成本增大。
三、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策略
(一)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筹措资金。
不论是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企业最终都通过融资行为向社会获取资金。企业的融资活动不仅为自身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来源,而且也会影响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影响社会经济秩序。企业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活动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法律法规和投资合同约定的责任,合法合规融资,依法信息披露,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分析生产经营状况,正确预测资金需要量。
企业融资首先要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融资规模与资金需要量应当匹配一致,既避免因融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可防止融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三)了解各种融资渠道,选择资金来源。
企业所筹集的资金都要付出资本成本的代价,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所取得的资金,其资本成本各有差异。企业应当在考虑融资难易程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来源资金的成本进行分析,尽可能选择经济、可行的融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融资成本。
(四)研究各种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投资决策的基础是资本预算 篇9
一、资本预算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基本方法和原则
根据项目的来源、背景、当地政策、产品需求情况、合作方式、投资结构、股份比例、技术方案是否成熟、是否需要从国外进口设备、原材料情况、当地基础条件、产品销售现状等, 确定项目经济计算周期和设计规模, 确定资本预算的方法和原则。
第二步:收集基本数据
(1) 确定基本建设投资数额, 主要包括建安费、设备费、不可遇见费。
(2) 确定流动资金 (营运资金) 数额。
(3) 确定资金筹措计划, 包括自有资金情况、合伙人资金、银行借款等。
(4) 确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 按试生产期、生产期分开考虑。
(5) 生产成本计算, 包括原材料、燃料、营运或操作工人费用、车间和工厂管理费用、工厂折旧、财务费用 (借款利息) 等。
(6) 确定净收入计划
(7) 计算有关财务指标, 如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
第三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分析当产品价格、产量、产品成本、财务费用变化时, 项目资本预算所发生的变化。在选择项目方案时, 还要进行有关评价, 包括:
(1) 综合评价, 主要包括市场、财务、股息、扩建、产品更新、抗风险能力等等。
(2) 环保评价, 即生产工艺对当地环境的长短期影响及环保达标情况。
(3) 社会评价, 从公众、舆论、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评价。
二、几种常用的资本预算方法
资本预算的方法很多, 有投资回收期法、折现还本期间法、净现值法、平均会计报酬率法、内部报酬率法及获利指数法等等, 投资回收期法最为常用。但投资回收期法也有缺点, 因其对现金流量没有折现, 从而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净现值法也比较常用。实际上, 所谓一项投资的净现值 (NPV) 就是该投资的市价与成本间的差额, 这个差额如果是正的, 说明该投资是赚钱的;若是负的, 则该投资要亏本, 投资提案通常也就要否决了。
内部报酬率 (IRR) 法实际上和净现值法密切相关, 甚至可以这样说, 两者基本上是一种方法, 但表达方式不同。内部报酬率法更明确、直接地告诉我们某项投资的预期报酬率到底是多少, 是10%还是15%, 简单明了, 容易为经营者、股东所接受。
平均会计报酬率法则是可以直接从会计资料里算出来的方法。一项投资方案的平均会计报酬率是平均净利除平均账面价值 (或称平均投资额) 。因此和投资回收期法一样, 忽略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另外, 这个比率确实也不是具有任何经济意义的报酬率, 但最大优点就是便于计算。
其他的方法像折现还本期间法, 因比投资回收期法麻烦, 又不及净现值法严谨, 故使用者较少。而获利指数法是用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除以最初投资后的数值大小来表示的。实际上这个数值反映了每投资一个货币单位创造的价值, 它和净现值法也密切相关, 并更容易了解。
目前, 企业的资本预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企业只凭经验选择项目而忽视了正常的资本预算过程, 或者只是走走过场。有的企业为了使项目得到上级有关部门或者金融机构的批准和支持, 采取先预设较好的结果, 再选择基础数据的倒算办法。有的企业为了使用特定的技术方案, 在多方案比较时有意夸大此方案的优点或别的方案的弱点, 使得最终被选择的方案未必是最佳投资方案。除这些观念上的原因外, 项目本身的一些问题也影响到资本预算的进行。
三、不同企业应有所侧重
企业有大小、类别之分, 有的企业每天都有数个投资方案需要管理层决定;有的则几个月甚至一年才有新的投资行动。投资方案又有大小之分、重要和非重要之分。因此, 不同的企业, 不同的投资方案应使用不同的资本预算方法。
对一个每天有几个投资机会的大型企业集团来说,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先用投资回收期法进行筛选。对于那些还本期间短的投资可以优先考虑。在筛选的基础上, 再用内部报酬率法或净现值法进行详细分析, 以确定投资方案的预期报酬率或创造的NPV价值。
而对于一些资金较为紧张的中小型公司来说, 如果有多个投资机会的话, 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先用获利指数法计算不同投资方案的获利指数 (PI) , 而 (PI) 值最高的应该优先获得资源分配, 较高的则次之, 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最大。
另外, 对于科技投资,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 这些公司的未来现金流量不是传统型的 (第一笔现金流量是负的, 之后的现金流量也有负的) 。因此, 若使用内部报酬率法计算时, 可能出现多解 (即出现几个报酬率) , 从而误导投资的决策。包括目前大家所熟悉的BOT方式以及债券付款方式也属于非传统型的投资。那么, 在上述情况下, 如何决定投资方案呢?其实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 就是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因为净现值大, 就说明了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大。
资本预算作为企业投资决策、选择项目的方法, 主要是以评估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时点、风险来决定的, 而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和预估的产量 (收入) 、成本以及折旧、利息相关, 预估的产量 (收入) 有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从而改变了NPV或IRR的大小, 甚至改变整个投资决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预估产量 (收入) 时, 可以设定产量 (收入) 的上、下限和正常情况等等, 从而找出不同情形下的NPV或者IRR, 知道未来的风险和利益所在。
四、存在的问题
1. 项目的合作关系不确定。
几方共同参与项目时, 各方的责、权、利不清楚造成项目的结构不确定, 而无法进行项目的资本预算。
2. 项目的投资结构不确定。
投资方组成及股份比例未确定时, 无法进行项目的资本预算。
3. 项目的技术方案不成熟。
项目的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不过关或者不成熟时, 很难较准确的估计有关工艺和设备价格及运营价格, 使资本预算难以进行。
4. 项目的最终产品不确定。
当产品方案不确定时, 难以进行资本预算。
5. 项目的外部条件不清楚。
在项目的预算可行性研究阶段, 有关条件例如项目选址、项目规模、产品方案、原材料供应情况、供水、排水、用电、公路、铁路、燃油、燃气、码头、海运、劳动力情况、当地材料和设备价格、技术水平、工作标准、环保及安全要求、当地习惯做法、行业规范、惯例、有关税收、外汇、借款利率、通货膨胀等不清楚, 造成技术上选择方案时不确定性较大, 影响了资本预算的正常进行。
6. 项目的上马时间不确定。
若项目开工和投产发生延误, 将造成资本预算的不准确甚至导致错误决策。
7. 产品销售价格不确定。
产品销售价格背离市场时, 造成资本预算的不准确。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篇10
关键词:资本结构,研发投资决策,公司盈利能力
研发是企业成长的源泉和内动力, 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优势的基本保证。为衡量研发投入力度的大小, 国际上通常采用“研发强度”指标, 对企业而言, 该指标即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科技部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就国际上2009年的研发强度 (R&D GDP) 来看, 美国为2.68%, 日本为3.44%, 德国为2.54%, 法国为2.08%, 韩国为3.47%, 而中国仅为1.47%, 显然, 在研发投入方面, 我国与国际上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从研发投资主体来看, 我国企业研发投资占研发总投资的73.3%, 可见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研发活动的主体, 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和效率承载着中国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担。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研发投入的非强制性披露, 尽管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研究企业R&D支出的价值相关性问题, 但结合资本结构因素分析二者关联性的文献还不多见。基于此, 本文首先研究R&D投入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相关性, 并进一步深入研究R&D投入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联性。
一、文献综述
(一) 资本结构与研发投资相关性理论与实证研究。
目前, 国际学术界对资本结构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尚无统一的明确观点。国外研究成果表明, 资本结构与研发投入之间负相关、正相关、非线性相关等三种可能都存在。Anthony Bilings&Yitzhak Fried (1999) 认为, 公司资产结构中的债务比例与R&D强度负相关。Chiao (2002) 的研究则发现研发与负债呈非线性关系, 在高新技术行业中, 负债与研发负相关;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中, 负债与研发正相关。Philippe Aghion eta (2004) 则发现资产负债率与研发存在着倒U型关系, 有高研发强度和无研发的公司比那些有较少研发的公司拥有更低的资产负债率。Sungcheon Kang (2004) 的研究则得出资产负债率与研发强度呈U型关系, 并分析负债程度越高的公司越积极投资研发, 因为管理层对债权人承担有限责任, 高负债公司更乐于考虑从成功的研发活动中获得收益而很少考虑研发失败。
国内关于资本结构与研发支出相关性实证研究的文献很少, 且基本上都是把资本结构作为其中一个变量来研究其对研发的作用, 同样是结论不一。刘星和魏锋 (2004) 从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入手, 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领导权结构和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王珍 (2004) 对研发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资产负债率与研发显著不相关, 解释为我国债务合同对其的约束较少, 因此其对研发没有明显影响。岑露 (2005) 得出资产负债率与R&D费用负相关, 主要原因是债务契约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单纯约束, 对企业R&D投入有较大的限制性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 企业违背债务契约的可能性越大。为保护股东和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本身的现有利益, 企业往往会选择尽量减少R&D活动, 从而降低当期R&D费用。
(二) 研发投资与公司盈利能力相关性。
虽然在微观角度存在研究数据的限制, 但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对研发投资与公司业绩或盈利能力增长之间关系的有益探讨。Sougiannis (1994) 研究发现, 研发投入和盈利能力之间有直接关系。梁莱歆、张焕凤 (2005) 对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与绩效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我国高科技企业的R&D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作用明显, R&D投入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相关程度都比较高。程宏伟等 (2006) 的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与业绩呈正相关, 但研发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年减弱, 认为原因可能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比重过低, 后续研发投入不足。梁莱歆、严绍东 (2006)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R&D支出及其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之后发现, 上市公司R&D支出与其盈利以及公司增长呈显著正相关, 同时揭示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活动偏重于短期效益。李涛等 (2008) 以披露研发信息的信息业与制造业上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问题:资本结构与企业研发投资决策的相关性研究。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必然要进行研发投资。然而, 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会引起融资约束, 从而制约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基于以上理论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比重与研发投入负相关。
本课题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了资本结构、企业研发投资决策与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性, 提出假设:
假设2: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企业的债务水平越低, 企业越可能加大研发投资力度, 市场会给予更高的评价, 公司盈利能力越高。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收集了2003~2010年在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样本的选取如下: (1) 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 (2) 已流通股股份中有且仅有A股流通股股份; (3) 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 最后得到的样本数为1, 344家; (4) 研发支出数据主要通过查阅上市公司年报手工采集取得。鉴于新旧准则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规定的差异, 我们具体划分了2003~2006年和2007~2010年两个时间段分别进行采集, 其他研究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数据处理主要使用了STATA9.0。
(三) 变量设置与模型构建。
各变量的定义见表1。 (表1) 我们设计如下模型验证企业资本结构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性:
R&DI=α0+α1×LEV+α2×SIZE+α3×RI+α4×GR+α5×AREA+α6×OWN+α7×INDUSTRY+α8×REWARD+ε
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上构建以下实证检验模型检验企业资本结构、研发投入对于企业价值的交互影响:
ROA=β0+β1×R&DI+β2×LEV+β3×R&DI×LEV+β4×SIZE+β5×ROA+β6×INOWN+ε
三、实证检验
(一) 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二) 回归分析
1、资本结构与研发投资强度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表3的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 LEV的估计系数为-0.01673, 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明企业的负债率越高, 企业的研发投资越少, 该结果支持假设1:企业负债的增加导致了资金成本的上升, 抑制了企业研发投资的积极性;增大研发投资的企业, 为了避免过高的资金成本, 或者向债权人泄露更多的研发信息, 会降低负债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 企业违背债务契约的可能性越大。为保护股东和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本身的现有利益, 企业往往会选择尽量减少R&D活动, 从而降低当期R&D费用。
2、研发投资强度与负债率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交互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表4的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 研发投资强度与ROA之间显著正相关, 说明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加具有积极的作用。相对于低负债率的企业, 高负债率的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较小。换句话说, 低负债率的企业, 其每单位研发给企业带来的超额盈余更多, 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更有效, 该结果支持假设2。
四、基本结论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 对企业的研发投资与负债率之间、研发投资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以及负债率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资和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企业的负债率越高, 其研发投资的投入越少。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公司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化成, 卢闯, 李春玲.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10.
[2]周亚虹, 许玲丽.民营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对浙江省桐乡市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 2007.7.
[3]曾富全, 朱丽俊.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 2009.24.
[4]童盼, 陆正飞.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J].经济研究, 2005.5.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方法】推荐阅读:
企业资本成本决策研究06-26
企业人力资本07-29
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11-20
油田企业资本预算06-25
企业资本金10-26
企业人力资本现状09-03
创新企业资本市场11-20
企业文化资本化05-29
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研究06-07
建筑企业资本运作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