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分析

2024-09-20

局势分析(共9篇)

局势分析 篇1

一、全球宏观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在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 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 较上年显著放缓, 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1.6%;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 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1.9%,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6.1%, 均将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总体来看, 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 但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发布报告中显示美国2012年经济增速仅为1.8%, 欧元区为1.1%, 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平均为6.2%。整体上看全球经济宏观形势仍然处于疲软状态, 尤其是两大发达经济体, 欠发达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受两大经济体危机的冲击不是很大。

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主要经济体相继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 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 全球性通胀压力持续加大。未来一段时期, 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美国从2007年至2011年通货膨胀率依次为0.1%、1.6%、1.5%、3.0%;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依次为2%、0.3%、1.7%、2.8%;新经济体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依次为7.6%、6.2%、7.4%、6.1%, 由数字可知, 美国和欧元区通货膨胀水平呈现上升,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仍旧整体高于发达国家, 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带来的新问题就是通货膨胀, 各国物价平均水平上涨, 企业成本趋高, 人均购买力下降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二、大宗商品价格

国际大宗商品通常划分为能源、基础原材料、大宗农产品和贵金属四大类。能源类大宗商品主要有原油、煤炭等, 基础原材料主要有矿石、一般金属等, 大宗农产品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等;贵金属主要有金、银等。以其中最要的石油为例, 2008年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从虚拟的金融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遭受打击。各行工厂都没资金继续运作机器生产了, 因此对原油的需求量自然大量减少, 国际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油价因此出现一波持续下跌行情。2009年实施刺激经济, 受世界经济复苏带动需求增加、全球流动性过剩、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美元持续贬值等因素影响, 2009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原油价格强劲反弹, 2010年全面走强。2011年以来,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 各个国家普遍施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大宗商品原油价格一度持续攀升, 之后又高位波动持续到现在。估计2013年~2014年大致在100~110美元之间, 油价不光是一个经济产品, 也是一个政治产品, 取决于很多因素。

三、全球失业水平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全球经济陷入萧条, 大量企业破产倒闭, 各国的失业人员大幅增加, 导致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 更多企业陷入不景气, 最终呈现出失业水平继续升高的恶性循环, 从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可以得知从2007年~2011年全球平均失业率依次为5.9、6.1、6.6、6.5、6.1;欧元区的平均失业率依次为7.2、8.0、10.9、10.1、10.3;同时美国的平均失业率为4.6、5.8、9.5、10.1、9.1。因此2009年各国失业率是近年来几乎最高点。2010年随着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实施宽松的经济政策, 政府加大投资, 增加就业, 失业率才得以有所下降, 2011年在全经济正温和复苏之下欧元区引发了债务危机, 随后美国也出现了债务危机, 相比2007年发达国家仍然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在这短短五年内的两次危机中,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虽受到一定的冲击, 但相对而言不是很严重, 相反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时间里, 如何破解就业困局成为各国下一阶段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 也是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的关键所在。

四、全球金融市场

2011年欧债危机恶化和全球经济陷入“二次探底”的担忧引发金融市场反复大幅剧烈震荡。2011年8月8日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之后的首个交易日, 全球股市出现抛盘, 8月前两周, 全球股市市值缩水约4万亿美元。9月5日, 意大利、西班牙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然升高, 引发全球股市再次暴跌。截至9月15日, 与年初相比, 美国标普500指数已下跌4.9%, 法国CAC股指下跌22%, 伦敦富时100股指下跌11.2%, 日本日经指数下跌17%。股市的大幅缩水, 那么资金都流向了哪里?观察近年的黄金价格走势发现:9初金价攀升至每盎司1895美元的纪录高点, 由此可见其中一些资金纷纷涌入了黄金寻求避险, 说明投资者们的信心不足, 对市场前景不乐观。

五、全球宏观政策

总的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发达国家内生动力不足、债务负担沉重导致进一步实施财政刺激的空间不大, 只能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公开承诺将零利率维持至2013年, 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不变, 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0.5%的纪录低位, 同时将定量宽松计划下的债券购买规模维持在2000亿英镑不变。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 新兴经济体货币紧缩步伐放慢。土耳其央行去年8月初率先降息;巴西央行也于8月31日突然将利率从12.5%下调至12%, 结束了始于年初的最新一轮加息周期;俄罗斯、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央行均维持政策利率不变, 只有印度央行于9月中旬再次加息。目前看, 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 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高通货膨胀压力, 过早放松紧缩政策可能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和资产泡沫过度积累, 货币政策仍需偏于紧缩。与此同时, 发达国家会继续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 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背景下, 新兴市场需避免本币过快升值以保持出口竞争力,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因此, 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 协调难度必然加大, 甚至可能爆发贸易战和汇率战。

六、结论

世界各国联手积极努力制定刺激全球经济政策, 欧债危机有所缓和, 全球经济陷入二次深度衰退, 通货膨胀水平是下一个主要的经济政策目标, 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应更加抑制通货膨胀的恶化现象, 但较为乐观的是资本市场受到乐观情绪的激励而上扬。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 美欧经济走势差异性显著, 新兴市场也受到资本回流的影响, 金融市场可能面临新的压力。疲软的经济形势对全球各国的发展方向和应对防范经济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局势分析 篇2

西亚北非地区主要是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各种分支教派之间就有纷争,因此很多国家内部就不是很团结。在以色列建国、犹太人迁入以后,中东争端更为剧烈了,美国的插手也让问题悬而不决。

西亚北非地区资源丰富,最重要的石油资源引发全球的博弈。该地区国家经济结构单一,有石油的国家很富有,但基础建设薄弱,收入分配不均,大笔财富不是掌握在全民手中,而是集聚在很少部分有权势的人手中。所以,贫富差距悬殊造成了社会矛盾,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全盘涌出来,特别是失业率、贪污腐败等增加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这些都成了导致了整个地区出现了动荡局面的重要原因。社会的阶级形态注定导致其受外界影响后会处于不稳。没石油的国家有些很贫困,有些严重依赖外在力量,它们受到波及也是情理之中。

再说说政治上的因素,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乘机介入和干涉使得西亚北非的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出现了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在整个地区的恶性发展。比如3月份,西方英法美等国以落实安理会的决议为由开始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一只北非的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掀起一场全球的风暴。来自OPEC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利比亚的“蝴蝶效应”正在迅速扩散。它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也波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因此,西亚北非虽然离中国路途遥远,但与中国的利益也休戚相关,此次动荡对整个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也不能避免。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对中国短期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成套设备出口、劳务输出等方面构成了较大隐患,这就需要我们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改善能源供应。整个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目前劳务输出重要的海外市场,是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最重要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成套设备的进口国。因此,我们中国对于该地区的动荡局面持高度重视的态度对待,说难听点就是一旦美国等西方国家控制了北非乃至伊朗,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钳制作用。

一些国家依旧是君主制,一些国家领袖长期执政、独断专行,还有一些国家有政教纷争,比如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斗争。当世界现代化到如此程度时,西亚北非的政治体制明显过时,即使有其合理性,也一定是腐朽的。阶级的对立,贫富的悬殊,社会地位的严重不平等,也滋生着官员的腐败,进而导致民众的不满。这也是西亚北非国家陆续发生暴动,甚至逼迫总统下台的重要原因。

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作用也很大,阿拉伯人往往是一夫多妻,生的孩子众多,但经济状况不允许其持续地发展,有大量的无业青年存在,他们脾气暴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当有外界思想的轰炸时,他们很有可能受到影响而破坏安定。

以上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简要原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金融危机,这里不作讨论。我想说,西亚北非的事件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否则我们也会有遭殃的一天。

当我们在隔岸观火时,想到的不仅仅是纷乱,还有世界大局的变化。世界各国的争斗愈来愈显现出来,大国的博弈是重点。当西方势力长驱直入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招架之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实力,发展好经济,壮大国防力量,摆正在世界舞台上的姿态。

只有自身强大了,才有可能维护起世界的和平;只有素质提高了,才有想法支撑住中国的脊梁。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势给我们启示颇多,但付诸实践的道路是艰难的。首先,国家经济能否平稳转型升级就决定了长久的动力;其次,社会建设的情况影响着国家的安定;然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需要重视;最后,信息的传播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当微博已然流行,当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各种变化。很多舆论的热点就是因网络的广泛传播而引发,所以必然要有信息的管控、舆论的疏导。否则,中国处处是人心惶惶,又受到现实的打击,很可能使一些人产生对社会的激烈不满,甚至仇视。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但要想保持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团结,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多发出一些积极的信息,多给他人一点积极的暗示。

我们的每一个微笑都是社会和谐的一份子,社会和谐了,经济就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综合实力就可以有长久的提高。我国能够屹立于世界,世界的很多角落就不会只被西方积极力量所玩弄,而是向着和平、交流发展。

这些是西亚北非动荡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我国必须要安定,各方面必须要革新、要进步。只有不断向前,才不会一直被阴霾所笼罩。

局势分析 篇3

此次美国爆发的债务危机, 严格来讲是一种主权债务危机, 所谓主权债务危机, 就是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或者其他国家负债借款, 当其负债水平超过国家的清偿能力时便会出现的一种无力还债或者必须延期还债的危机情形。主权债务危机通常伴随着经济危机、货币危机等一系列情况而出现, 特别是在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后, 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不断蔓延开来。2009年12月以希腊为代表的欧元区爆发的债务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的一种普遍形式, 多数都以债务违约和重组告终。据IMF统计, 1824年至今, 共出现过257多次主权债务违约。最近出现的有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等等。

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 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20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也是以美国华尔街的巨变为序幕, 这次美国债务危机也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体现。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美国需要吸收大量的外债来满足国内经济形式的需要, 这就使得在2011年5月美国的主权债务已经接近美国国家规定的债务上限, 这是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信号。其次, 经济水平的发展缓慢。经济增长缓慢是导致本次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金融危机以后, 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较为缓慢, 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家债务的负债速度, 这使得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借债并没有通过经济的增长而得到环节或者抵消, 经济增长速度的缓慢使得美国对外债务一直处于递增状态, 这是导致本次债务危机最根本的原因。

二、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局势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美国债务危机的爆发,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中国。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持有最多的国家, 一旦美国选择以违约的方式来解决此次债务危机, 那么中国将要面临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首先, 美国债务危机可能会加剧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2008年以后虽然没有收到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由于世界经济缓慢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比较典型的就是在2008年以后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一直没有能够得到遏制。此次美国爆发的债务危机, 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主要原因就是一旦美国债务危机的形式进一步恶化, 无论是采取提高债务上限或者是加印美元的方式, 都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美元的贬值。美元贬值的同时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 从表面形式上看, 人民币的升值会减缓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 但是, 一旦美元贬值就会导致大量的资本退出美国市场, 这部分资本可能会回收到国内, 大量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意味着我国的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加剧。所以, 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这就意味着国内已经不断攀升的房价、菜价将会出现新一轮的上涨, 这是国内消费者所担心的重要问题。

其次, 美国债务危机将会使我国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增加。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对我国的出口企业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与美国贸易密切的企业, 受到这种影响更为严重。美国主权债务危机, 会给其国内经济带来众多的影响, 为了缓解这种危机, 必然会通过增加国内税收、减缩财政收支、减少进口国需求的方式来予以应对。这些应对措施会直接导致美国国内企业在资金链、银行信用出现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进而会转嫁到我国的出口企业身上, 例如恶意拖欠、资金链断裂、合同违约、无力偿还等众多情形出现, 这无疑会给国内的外贸企业带来巨大的亏损和冲击, 企业的运作成本会进一步上升, 但是利润率却会下降, 这是美国债务危机对国内企业带来的重要挑战。

第三、美国债务危机将会加剧新一轮的国际贸易摩擦。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但是此次美国爆发的债务危机, 将会使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美国爆发的债务危机, 除了对中国产生直接的影响以外, 世界其他国家也同样面临着考验, 因为美元作为一种国际货币, 其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其实是将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转嫁到世界范围之内, 世界各国经济都会受到这场债务危机的影响。危机爆发以后, 世界各国处于自身经济安全的考虑, 必然会对本国经济和贸易进行保护,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是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出现最直接的原因,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贸易保护行为的出现, 会直接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外贸经济在未来可能要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三、结语

2011年8月3日, 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1万亿美元的减赤计划, 从而缓和了美国立即发生债务违约的风险。奥巴马立即签署了该议案成为法律, 提高政府原为14.3万亿美元的举债上限。此次美国债务危机以提高债务上限的方式予以暂时性的环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危机的结束, 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持有国可以放松警惕。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势, 减少美国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局势的影响依旧是日后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晋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外经贸的影响[J].国际贸易论坛, 2010 (2) .

[2]王欣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财经界, 2010 (12) .

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分析及趋势研判 篇4

摘要: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也会产生重要作用。近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变得复杂化了,消极面上升了,动荡加剧了,但我们的基本安全态势还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近年来国际局势的变化没有根本改变或者根本颠覆中国周边的基本态势。因为如果把中国周边地区从地理上大致分为东(东北亚和东南亚)北(俄罗斯和蒙古两国)西(中亚和南亚)三个部分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形势,总的可以概括为“东急 西重 北缓”。

关键词:日本威胁

半岛问题 台湾问题 小国威胁 反恐 中亚局势 印度 有限实力 蒙古

墙头草 俄罗斯 中期盟友

美国 根本因素C型包围顶层设计 隐密战略意图

一、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论

近年来中国周边发生了许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迹象。总的来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试图在中国周边构造“雁型安全模式”。加大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离心力,使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很大震荡。应该说,美国利用中国周边长期存在的各种争端以及突发性安全事件,加强双边、多边军事合作,频繁展开各种海上军演,这是造成今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动荡的主要原因。

二、朝鲜半岛形势不断恶化。半岛局势是地区安全形势的风向标,近年来,朝鲜半岛经历了领导人换届、卫星发射**、核试验**后,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作为邻国的中国自然也经常受到影响与波及,可以说,东北亚是中国周边安全的大软肋。

三、海上争端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

2010年以来,美国和周边国家围绕中国提出的有关“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这一说法大做文章,美国借此高调介入南中国海争端,并受到有关争端国家的欢迎。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引起了中日关系的急剧恶化,美国还将钓鱼岛列入日美安保条约适用范围;2011年,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大做文章,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日本购岛闹剧和2013年的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均使得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应该说,海上争端已经成为今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紧张的重要来源。

四、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而言的,指除此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有恐怖主义;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

二、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

1、形势严峻的东部--此患增多,复杂多变

在我国东部周边,美中日俄和东盟5大战略力量既有合作又有分歧乃至冲突,并因此相互借重,大国关系的不稳定性在这一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这个地区存在着众多热点和敏感点,其解决难度之大和时间之长考验着政治家的意志和能力。

东北亚地区历来是世界战略重地。著名学者罗伯特·A·斯卡拉皮诺认为,“在西洋——亚洲区域的各个地区之中,从决定当代国际基本趋向这一角度来说,东北亚在许多方面都是最为紧要的一个地区,……东北亚是检验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一个重要实验场,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赋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区。” 在这个地区,汇聚了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四个,除欧盟外,美国、日本、俄罗斯与中国均在此有着重大的国家利益,存在着复杂的利害关系。

朝鲜半岛问题是危及我国安全的重大隐患。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艰难过程,还会有许多不可测的变数。各大国围绕朝鲜核问题的角逐和博弈将继续下去,这不仅关乎半岛局势,而且牵动东北亚战略格局,直接影响我国周边安全。

日本右翼政治和战略走向更是中国周边值得警惕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拒绝对战争罪责进行深刻反思,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问题,修改历史教科书,日本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极大伤害了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感情。

其次是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与我争夺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权益,从而加剧了中日之间结构性矛盾与冲突,使中日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三是日本国内的政治走向进一步右倾化,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外向性、进攻性明显增强。

日本从政界到民间,正在集体脱下“西装”,穿上“军装”。安倍晋三提出的建立“国防军”,事实上就是要将日本自卫队变成旧日本帝国的“皇军”。日本的直接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中国。如果说美国仅仅是希望通过削弱中国来维护其国际霸权地位,那日本便是真正的“亡我之心不死”。

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东南亚则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南线屏障。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着手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受来自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影响,一些国家对中国始终怀有戒心和疑虑。同时,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还存在着领土争端。相关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而目前,我国只控制南沙群岛中的9个岛屿(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则抢占南沙群岛50多个

从战略上看,南海地区在国际海运航道上的地缘战略优势和丰富资源,是中国未来海军建设和潜在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攸关中国的崛起。围绕南海水域、岛屿的主权争夺愈演愈烈,并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的态势,已经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重要掣肘因素。

其中越南的威胁尤其值得关注。越南人常把中国称为“强大的邻国”,这个称呼里有双重含义:“强大的依靠”与“强邻需警惕”。现阶段,越南对中国还是两手准备,一方面努力学习中国的先进经验,一方面也在努力的制约着中国在本地区内的影响力,面对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越南高层担心越南沦为中国的经济附庸,故近年刻意与西方国家交好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近几年,随着越南国家利益的转变,越战对美越关系造成的裂痕正逐渐愈合。此外越南也在不断试图接近俄罗斯。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大国的阴影之下,平衡大国关系已经成为越南等国的本能。

如今大多数国人对美国、日本的威胁心知肚明,却忽视了小国的威胁。一百多年前,巴尔干小国塞尔维亚在欧洲同盟国、协约国两大阵营对峙之时,利用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遇刺案煽风点火、挑拨大国关系,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四年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覆灭,奥匈帝国解体,俄罗斯帝国被十月革命吞没,法意两国国境内千里焦土,英国在四年之内几乎用尽了维多利亚王朝六十多年的全部积蓄,而塞尔维亚则渔翁得利。而今的越南,正像东南亚的塞尔维亚,小国之威胁,不可不察也。

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利益,不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在大国关系中,都是我国安全战略地位受到削弱和牵制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台湾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台湾问题,使我一直存在卷入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对国家关注长远发展的注意力带来极大困扰。另一方面,台湾问题具有国际背景的复杂性。美国的深度介入、日本的插手干涉,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国际化。尽管美国为避免受台湾问题的牵制,影响其战略全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台独,但美国坚持以台制华,把台湾问题作为长期遏制我国的战略手段不会改变。日本追随美国对“台独”分裂活动推波助澜,与民进党的勾搭明显增多。美日明确将台湾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并加紧进行军事干预台海冲突的准备。这不仅使台海局势更趋复杂,也给我们在必要时实施以武反独、以武止独增加了制约因素,提出了严峻挑战。

再次,“台独”势力对国家安全仍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当前,台湾岛内各派政治势力斗争非常激烈。随着国民党2008年大选的获胜,台海局势出现了缓和的有利局面,但“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仍然是当前国家全安面临的现实威胁。

2、地位重要的西部一一局势危机动荡,乱局呈长期化趋势 我国西南和西部边境安全在21世纪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西部复杂的民族、宗教等社会因素,中亚极端民族宗教势力的影响,边界问题的存在,以及美国的欧亚战略,使我国西部边界安全形势严峻。维护西部安全的意义已不仅是领土主权的安全,而是具有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的安全。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板块的腹地,处于亚洲通往欧洲的要道上,古时的“丝绸之路”和今日的“欧亚大路桥”都在此处,而且因为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西方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指出,谁控制了中亚地区,谁就能控制亚欧大陆,甚至是整个世界。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出现,使我国北部邻国增加,原来的中俄边界变成了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边界,边界关系趋于复杂化。

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形势复杂多变,对新疆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都产生着较大影响。美国正不断加强对里海、中亚石油及其战略通道的控制,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依然深远。就中亚自身来讲,一方面政局不稳,内部冲突不断,“颜色革命”此起彼伏,对我西部边境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以及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都是国家的安全隐患。特别“大中东”地缘政治位置的不断提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在中亚国家的扩张趋向,“东突独”组织的猖獗活动等,对我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政治安全具有极大的影响。

南亚次大陆在地缘上也与我国安全有密切关系。对我西部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印度在冷战后乘美国对南亚采取“等距离外交政策”的时机,积极向美靠拢,以实现其地区大国乃至世界大国的梦想,把中国作为其实现大国梦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中印关系虽然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障碍。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边界争端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首要问题。我国与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已经解决,但与印度的边界争端却至今悬而未决。边界问题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又直接涉及国民的民族感情,从根本上制约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其次,“中国威胁论”是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印度是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国家之一。不少印度人认为,中国是一大潜在对手,中国的强大是对印度的威胁。印度的决策层认为,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可能影响印度的国家利益,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严重威胁了印度的战略安全。尽管一个时期以来这种论调有所缓和,但其内心深处把中国视为“最大潜在威胁”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因此,其在国防和军事发展战略上,要求具备在必要时打进西藏的能力,把能够控制喜马拉雅山分水岭作为印度对华军事战略的核心。

近年来,印度不仅自行研制和生产各类新型武器,还直接从国外采购大量的先进军事装备,尤其是将建立核打击能力作为实现全球政治和军事大国目标的重要手段,使得中国的西部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再次,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因素。流亡在印度的西藏人超过12万,**集团的流亡政府即设在印度的达兰萨拉。印度虽然表示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却在暗中支持**集团分裂活动,企图以此增加向中国施压的筹码。

3、相对缓和的北部一一平稳中存在一定变数

当前,相对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周边局势来说,北部周边保持着相对平稳缓和的局面。中国与北邻俄罗斯共同致力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与蒙古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营造共同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局势仍存在一定的变数。

4、造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化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影响中国周边国家,导致局面复杂化、导致矛盾加剧、导致动荡加剧,根本问题、根本因素就是美国。如果没有美国插手,这些矛盾不会这么突然一下子都冒出来,也不至于这么激化。虽然日本等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总体上,日本也是服从于美国,美国不闹事,日本不敢动;美国一闹事,日本在后面就闹得欢。美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我们的周边国家,但它是在亚洲有着广泛和深刻影响的一个大国。可以说,我们周边国家所有的这些事都有美国人插手,都有美国的影子。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家行为中,有这么几条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插手中国周边国家历史遗留的争议问题,使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复杂化。

第二,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不但继续强化旧的冷战同盟,比如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与此同时,还极力构建新的围堵与牵制中国的阵线。旧同盟再加上构建中的新阵线,冷战的阴云挥之不去。

第三,伴随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部署东移,对中国的军事侦察、军事演习等军事威慑行动与军事骚扰行动明显增多。

第四个表现就是在中国周边利用或者制造突发事件,有的是利用,有的是制造,试图动摇我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破坏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

如今美国事实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对中国的“C型包围圈”。这个“C形包围圈”是个三位一体的圈子,中国与周边不可避免会闹别扭,这种摩擦可能来自冷战思维,也可能来自发展过程中的碰撞,或者对不同文明的不同理解导致的误读。可以说,这个包围圈的实际存在,反映了中国的安全局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中国的应对之策。

中国怎么办?办法在老祖宗那里:变法、自强、合纵。所谓变法与自强,市场国内工作入手;合纵,便是从国际关系入手,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维持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平衡。

俄国,西方宿敌,自苏联解体以来,受美欧排挤打压二十余年,景况与中国相似。中俄两国均为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国家战略需求也相近。今年三月习近平访问俄罗斯,不仅直接推动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无形中对西方列强形成了威慑。

致力于发展与非洲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既有利于深化中非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也对维护与提升中国政治地位改善战略安全环境有莫大的好处。当年中国可以通过对非援助外交打破西方的政治孤立,今天也可以通过发展中非关系制衡西方列强。

加强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并继续加大国内对军事的资金投入,推动中国新军事变革,将为中国未来的国家安全加上最关键的一道保险。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所有以提高国防投入不利于国内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的言论在实质上都是不负责任的。最简单的例子是在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根据丁汝昌、刘步蟾的建议给朝廷上奏折要求“添船更炮”,翁同龢等“清流”昏庸无知,慈禧腐败奢侈,朝廷决策者们居然在1891年中日海军竞争已经白热化时反向操作,不仅不追加军费,而且还停止海军拨款两年,并挪用海军衙门750万两白银,修缮“形象工程”颐和园以供皇室骄奢淫逸。临战前,北洋舰队准备花32万辆银子购买12门速射炮,居然因无法凑到这笔款子而放弃。日本海军战前实现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装备了最新式的大小口径速射炮共173门。如果战前750万两银子不被清朝廷挪用,可增添最先进的大小口径速射炮280门,这样一来,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要比日本舰队多107门速射炮(原有小口径速射炮和“广丙”舰3门国产120毫米速射炮尚不计算在内),即使不能彻底击溃日本的联合舰队,起码也能在两军对垒中占据上风。战后中国在马关条约中大量赔款,加上后来的赎辽费和支付德法俄三国的利息,总共付出了6亿两白银。战前不愿意花750万两银子购置军备,战后付出80倍代价,前车之覆,当为后车之鉴。

你想要和平吗?那么你先准备战争吧。——克劳塞维茨

世界上没有一栋知名建筑是不按图纸设计施工的,世界近代成功崛起的西方大国,也无一不是“顶层设计”的杰作。所谓“顶层设计”的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原是指为完成某一大型工程项目,要实现理论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其思想内涵主要是,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 略战术,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这一工程学概念,后来被西方国家广泛引用于军事和社会学领域,甚至成为政府统筹内政外交

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

顶层设计是铺展在意图和实践之间的“蓝图”,是具有总体明确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的科学思维的理论结晶,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性产物。

大国崛起需要顶层设计,而隐秘的战略意图和清晰的战略方向是成功的保证。

属于核心层掌握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不能明言的。世界时刻充满尔虞我诈,没有谁真正希望别国强大崛起,而都希望别国衰落。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动物,等着分食别的动物的尸体一样。在战争期间,战略意图的泄露将直接导致 战争的失败;和平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意图的泄露,也将平添许多的障碍和阻力。同理,今天“抓住战略机遇期”等口号也不应大张旗鼓。大战略领域是最需要运用 谋略的,或瞒天过海或声东击西,最忌讳的是内外无别实话实说。上个世纪末,中国有一句成语很出名:“韬光养晦”。这本是高级领导人关于国际政治局势分析时的一个内部讲话,后来却成为广大媒体和学者公开讨论的话题。地球人都知道中国要“夹紧尾巴”了,于是,一些大国得寸进尺,小国也纷纷趁火打劫。这样的教训是值得作为前车之鉴的。

中国的复兴崛起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事业。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向纵深挺进,国内各种深层次矛 盾也日益浮现出来,而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误解、杯葛甚至敌意也日趋严重。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时,稍微冷静一下头脑,从 世界历史的角度重新打量当前国家现状,对于透过喧嚣、浮华的表象,认清未来前进方向坚定正确的发展道路,也许有着某种启示意义。当有一天,美国面临着与中国一战之后就无法有效保障全球利益之时,中国的发展又将因为国家战略的转型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排除会有机遇提前这一切。在此之前,以不变应万变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期待的平衡被打破的日子绝对会到来。而现在要做的,就是为达到平衡而努力。只有首先促成平衡才能有平衡来让人打破。

考虑到中日关系,控制住日本利用海洋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日本以前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以后就未必如此。不要忘记日本是个群岛国家,其周边地区的海洋资源绝不缺乏。日本利用海洋的技术能力的增长是给中国施加的巨大压力。在日本成为一个资源大国之前,有必要形成迅速剥夺日本利用海洋的手段之能力。日本的存在也是中国加强在西太平洋军事力量的完美“借口”。西方能够渲染“中国威胁论”,我们同样可以炮制“日本威胁论”。

局势分析 篇5

关键词:SWOT分析,灰色理论,战略分析

1 SWOT分析法对煤炭企业的分析

近两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企业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到基础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煤炭企业在进行企业战略分析时,更要谨慎,务求战略的可靠性及可操作性。在为煤炭企业制作企业发展战略时,为了确保战略制定的准确性和可实施性,最常用的就是采用SWOT分析法。即采用定性分析,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目前大环境下行业所受的机遇与威胁,最终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一个企业发展方向。SWOT分析的方法的特点是系统地从四个大方面来评价企业,属于定性的分析。

1.1 我们以某煤炭企业为例,经过各指标的衡量,企业SWOT分析结果如下:

1.1.1 优势(S)(1)非煤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

(2)已逐步建立起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系;(3)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比较成熟的规模经济;(4)具有相对成本优势,地方支持企业发展;(5)多年累积下煤业生产的技术雄厚;(6)具备一定数量的优秀的采矿业技术人才;(7)具有较稳定的客户群

1.1.2 劣势(W)(1)部分矿井开采机械落后,严重影响企业开采效果;

(2)矿区井田范围内小煤窑过多,威胁国有大矿的安全生产,增加生产成本,还降低了资源回收率,挤占了本地市场;(3)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给企业发展带来思想障碍;(4)现有的薪酬体系缺少吸引力,有人才流失现象;(5)煤炭产业自身易受经济景气的影响;(6)职工队伍素质偏低,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经营人才。

1.1.3 机会(O)(1)国家大力振兴老工业基地,东北经济有复苏迹象,同时有利于煤炭市场增长;

(2)电力体制改革,为公司进入下游产业发展,降低了壁垒,提供了机遇;(3)国家的煤矿关井破产政策有利于减轻煤炭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加快煤炭企业转产步伐和非煤产业的发展;(4)环保产业方兴未艾,有利于通过洁净煤技术,渗透进入非电煤以外的细分市场;(5)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1.4 威胁(T)(1)煤炭三产贴息贷款政策随着煤炭部的撤消而取消,减少了发展非煤产业低成本资金的来源渠道;

(2)经济结构调整,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的趋势,以及石油、天然气等洁净的煤炭替代品冲击,使煤炭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3)下游技术产业为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在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一定的困难;(4)受人才、技术等条件局限,企业发展外部协作条件制约企业发展。

1.2 最终得出结论

1.2.1 SO条件下战略方向

(1)依靠企业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战略方案,加快规模化发展;(2)以煤为主,加快发展,以煤掩护非煤产业发展,增强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

1.2.2 OW条件下战略方向

(1)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克服企业内部某劣势的战略,建立学习型组织,实施人才开发战略;(2)调整结构,以煤为主,加大资源开发,增强企业后劲;(3)调整组织结构,适应企业战略要求。

1.2.3 ST条件下战略方向

(1)依靠企业大集团的经营形式,从内部的优势避开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威胁的战略;(2)采取多元经营战略,分散风险,发展煤化工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1.2.4 OT条件下战略方向

(1)为减少企业内部劣势而又回避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威胁而设计的一种战略;(2)采用稳定煤炭产业,延长煤炭产业链,重点发展非煤产业战略。

通过综合分析看,该煤炭企业处于战略选择图的第三象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影响因素是不可见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分析结果。所以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灰色理论来对SWOT分析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这样增加了分析成果的可靠性,即定性定量相结合,使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 灰色理论简介

在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的不是信息明确的白色系统,也不是信息不明确的黑色系统,而是含有未知条件的灰色系统。灰色现象里含有已知的、未知的与未确定的种种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为解决灰色事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其中灰局势决策比较适合应用在企业战略在外在环境不明朗的条件下。其方法主要是应用于受外界不明环境制约,找不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时,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目标来评价对策效果的优劣,从而找出满意对策。

以文章前段SWOT分析为例,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消费受到严重冲击,很多企业无力维持工业生产,致使影响到其上游产业链的经济规模。通过SWOT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应考虑优势与威胁,但是经济环境何时复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前景,所以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我们应考虑对SWOT分析结果进行验证,这是灰局势决策无疑是最适合的方法。

3 灰色理论在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应用

灰局势计算步骤如下:

3.1 步骤一:

确定事件、对策局势、目标(1)事件a:从SWOT分析结果中选择最适合的战略决策。(2)局势:S1(a b1)SO战略:保守战略持续目前状况;S2(a b2)OW战略:增大投入扩大经营;S3(a b3)ST战略:多元化经营;S4(a b4)OT战略:转向新行业发展。(3)目标:目标1:企业经营风险最小;目标2:企业投入成本最小;目标3:企业所获收益最大;目标4:产品市场竞争对手少

3.2 步骤二:给出局势效果样本

3.2.1 目标1(经营风险)通过对企业的分析,可以确认企业在黑龙江省是处在龙头地位的。

但煤炭行业属于基础产业,受当前限制火力发电、工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天然气替代煤气等因素影响,企业不适合在继续扩大产品投入;而继续现状,则企业还将受金融危机影响;多元化经营则可以利用煤炭下游产业链,创造效益;而完全转产在当前形势下则不适合企业发展。

3.2.2 目标2(投入成本)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如维持现状基本投入量不大;

扩大规模则需要在新区域对机械、辅助设施等项目进行修建,投入量较大;多元化经营主要是利用企业现有条件进行下游链的生产,投入量较大;而企业转产需进行新生产线的购置及技术投入费用,投入巨大。

由目前业务构成表来看,2009年煤炭产业受影响较大,利润呈亏损状态,为41299万元;而化工产业则创造一定利润,为111283万元;而其他综合服务业作为煤炭产业的辅助行业,如天然气等,不论从现有资产还是收入来看,所创造的利润还是比较低,仅局限于省内固定客户群,基本已达到饱和其利润约为煤炭行业与综合服务之和约为44455万元;而新行业利润未知,如将综合服务行业视为发展趋势,利润可视为2156万元。

3.2.4 目标4(竞争对手)从竞争对手角度来讲,作为地区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煤炭行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地区小矿;

若加大投入其垄断地位将更加明显;而作为多元化经营,其存在一定竞争对手,但基础成本将比竞争对手更低,优势明显;而作为新行业,势必将存在一定竞争对手。

3.3.1 目标1

3.3.2 目标2

3.3.3 目标3

3.3.4 目标4

3.4 步骤四:建立统一测度空间

3.5 步骤五:找出满意局势

3.5.1 决策统一测度空间r

3.5.2 满意局势与满意对策

r中最大的统一测度ri∑代表满意局势si,即:

这表明第三个方案,即多元化经营为最优决策方案.第一方案0.74与第三方案数值相接近,表明也可以采用第一方案,具体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徐晓丽.构建煤炭供应链的SWOT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2009,(1):54-55.

局势分析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和经济作用逐步增强,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专家在认真分析我国自然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基础上, 按照科学发展观以及“五个统筹”要求, 提出未来我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1]: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该地带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13个省区;中西部地带, 包括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云南、贵州和广西等14个省区;远西部地带, 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4个省区。

到目前为止, 在旅游业发展的许多研究中多侧重运用方法或理论对区域或者中国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如卞显红、章家清的“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及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2];卞显红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3];宋金平、杜红亮的大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协作研究[4];孙根年的论旅游业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5];吴必虎的区域旅游开发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6];张河清的基于博弈论的“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问题研究[7];孙根年的大国优势与中国旅游业的高速、持续增长[8];保继刚、甘萌雨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9];吴必虎等的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10];马耀峰等的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11];马耀峰等的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研究[12];向云波等的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国际旅游收入的时空差异分析[13], 等等。

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 并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中国旅游业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至于运用多目标灰色系统局势决策方法, 根据地区比较优势对中国旅游地区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的研究还是空白。鉴于此,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 依据2007年旅游经济指标即国内旅游者、入境旅游者、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 对我国“新三大地带”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确定各地带应该侧重发展国内旅游还是入境旅游, 从而抓住主要矛盾, 对研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的拉动作用和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贡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方法简介

灰色局势决策是将事件、对策、效果、目标等决策4要素综合考虑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适用于处理数据中含有灰元, 即信息不完备的决策问题[14,15]。决策一般都包括如下4个基本要素:事件, 即需要处理的问题;对策, 即处理问题的措施;效果, 即用某个对策对付某个事件的效果;目标, 即用来评价效果的准则。所谓对策, 就是指对于某个 (或某些) 事件考虑用各种对策去对付, 不同对策其效果不同, 然后用某种 (或某几种) 目标去衡量, 从这些对策中选择一种 (或一批) 效果最佳者。灰色局势决策的数学模型, 实质上是运用有关的数学语言对决策4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做的一种综合性描述。

2.2 研究方法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 专家学者把灰色局势决策方法都运用到工程、农业、物流等方面。如李佑莲建立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理论的工程设计方案评价模型, 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化, 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并结合工程实例, 具体阐述设计方案评价过程, 评价结果客观准确[16];方刚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产优势进行了初步的局势决策分析, 并确定宿州市各县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以期为宿州市农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7];王春芝等利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建立以当量运距最短和运输日数最少为目标的国际物流通道选择决策模型, 通过综合效果测度矩阵的计算了将多目标予以单目标化, 并据此对事件的可能对策进行决策[18]。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选址通常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 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陈芳芳、姜忠义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 对该选址问题建立了灰色局势决策模型, 并进行求解[19]。旅游经济系统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因素组成的庞大系统, 可将其看作由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各种经济因素构成的灰色系统[20], 但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属于空白。因此, 笔者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 对我国“新三大地带”旅游业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2.3 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给出事件与对策;第二步构造局势;第三步确定目标;第四步给出不同目标的白化值;第五步计算不同目标的局势效果测度, 写出决策矩阵;第六步计算多目标的局势综合效果测度, 写出多目标综合决策矩阵;第七步按照行决策或列决策原则, 选择最佳局势。

3 中国“新三大地带”旅游业发展方向探析

根据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以及2007年各省 (区、市) 的统计公报, 选取中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旅游经济指标 (表1、表2) , 对“新三大地带”旅游业进行宏观评价, 以确定未来各地带旅游业侧重发展的方向。

注: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经过整理所得。

注: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以及2007年各省 (区、市) 统计公报, 经过整理所得。

给出事件与决策:该决策问题共含3个事件, 即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共有两个对策, 即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入境旅游者 (万人次) 。

构造局势:各个事件与对策相互匹配可得如下局势:S11= (a1, b1) =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国内旅游者) ;S12= (a1, b2) =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入境旅游者) ;S21= (a2, b1) = (中西部地带, 国内旅游者) ;S22= (a2, b2) = (中西部地带, 入境旅游者) ;S31= (a3, b1) = (远西部地带, 国内旅游者) ;S32= (a3, b2) = (远西部地带, 入境旅游者) 。

确定目标:本决策问题主要考虑如下两个目标:一是旅游者总量尽可能大 (目标1) ;二是旅游总收入尽可能多 (目标2) 。

给出不同目标的白化值:由表2可知, 目标1的白化值分别为:μundefined=151360.92、μundefined=5614.76、μundefined=122696.65、μ (1) 22=1461.82、μundefined=6397.17、μ (1) 32=234.83。为统一单位, 把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换算成旅游外汇收入 (亿元) , 则目标2的白化值分别为μ (2) 11=15146.15、μundefined=2530.08、μundefined=7768.51、μ (2) 22=429.6、μundefined=627.58、μundefined=69.81。

计算各目标的测度结果, 写出决策矩阵:一般而论, 对于目标1, 按上限效果的测度公式进行计算, 得到决策矩阵:

undefined

对于目标2, 按上限效果测度公式进行计算, 得到决策矩阵:

undefined

计算多目标的局势综合效果测度, 写出综合决策矩阵:取目标1和目标2的权重值为, α1=α2=0.5, 将其代入公式undefined计算, 可得多目标的局势综合效果测度rundefined (i=1, 2, 3) 、 (j=1, 2) , 其相应的综合决策矩阵为:

undefined

进行决策:按行决策, 可以得最优局势s11、s21、s31, 说明每个地带都具有发展国内旅游的优势。按列决策, 可以得最优局势s21、s12, 说明中西部地带最适合发展国内旅游;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最适合发展入境旅游。

综合上述结果可知, 从2008年起, 未来10年内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由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以及生境良好等, 在保持国内旅游稳步增长的同时要重点发展入境旅游, 争取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中西部地带在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资源禀赋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属于适宜地带, 故最适合发展国内旅游, 是国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远西部地带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 故只能发展国内旅游, 而且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带。

4 结语

局势分析 篇7

雅典在北希腊的利益主要在于安菲波利斯和刻索尼苏斯,在这两个地区,腓力的扩张与雅典对这两个地区的控制权发生了冲突,成为迫使雅典与腓力和谈的因素之一。

腓力二世于公元前359年继承马其顿王位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军事方面,经过腓力的军事改革,马其顿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腓力依靠其强大的军队,于公元前357年占领了安菲波利斯(Amphipois),这个城市是雅典帝国处于全盛期时,于公元前437建立的殖民地。该城位于斯特律蒙河(Strymon)河口,掌控着该区域丰富的木材和金属矿产,对雅典来说是个有价值的资源地。这个地方不仅为雅典供给木材作为建造船舰之用,而且从这个地方得到很大的收益,对于雅典是很有用的。【1】虽然该殖民地在公元前42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被斯巴达占领后,就一直未曾被重新夺回过,但是雅典从未放弃过对该殖民地的主权。

对于雅典而言,收回安菲波利斯不仅是一种主权象征,更是出于其战略资源的考虑。毕竟作为一个传统的海上强国,雅典自然是该城木材资源的主要购买者。然而,对于陆上强国马其顿来讲,安菲波利斯是一个优良的海港,对视出海口为生命线的马其顿而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拥有丰富木材的安菲波利斯是马其顿遏制雅典海上力量的工具。一旦断了雅典从安菲波利斯进口木材的途径,它便无法建造足够的战舰来维持海上霸权。在马其顿跟雅典发生战争或出现关系紧张的时候,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和腓力都曾通过限制木材出口威胁雅典。【2】其次,安菲波利斯也是马其顿重要的经济来源。通过从安菲波利斯出口木材,以及通过控制木材产地和运输线路征收过路税,为马其顿带来大量财富。安菲波利斯对马其顿来说也是志在必得的,与雅典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持续不断地重新夺回安菲波利斯的斗争一直困扰着雅典,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牺牲了许多人,但是雅典仍未放弃过收复安菲波利斯的希望。

但是公元前348年,马其顿人在奥林托斯的叛徒的配合下占领了与雅典结盟的奥林托斯,并且把它夷为平地。【3】其居民皆沦为俘虏,被卖为奴。【4】奥林托斯的陷落对雅典的影响是毁灭性的,表明它通过武力恢复安菲波利斯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了。在这个地区雅典失去了所有的基地,再也没有一个可以与它合作的城市来对抗腓力。因此,安菲波利斯问题便成为促使雅典与腓力签订《菲洛克拉底和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北希腊,除了安菲波利斯,腓力插手东色雷斯地区的事务,也威胁到雅典的利益。控制东色雷斯地区的国王科塞布莱普特斯(Cersebleptes) 与中色雷斯地区的拜占庭 (Byzantium) 和佩林修斯 (Perinthos) 城市发生了战争,腓力应中色雷斯地区的国王阿曼多科斯(Amadocus)的请求帮忙解决纷争。腓力答应了他的请求,迅速出兵,包围了科塞布莱普特斯。腓力插手东色雷斯事务,威胁到雅典在该地区对刻索尼苏斯(Chersonese)的所有权,威胁到刻索尼苏斯, 就意味着雅典来自黑海附近的谷物供应受到威胁。如果腓力占领了刻索尼苏斯,将会切断雅典的粮食供应,迫使雅典投降。这样的危险不是虚构的。公元前405年的羊河之役,雅典海军被全部歼灭,斯巴达取得了赫勒斯滂海峡的控制权,雅典只好屈膝投降,被迫接受苛刻的条件。公元前386年,斯巴达通过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再一次切断了雅典的粮食供应,雅典不得不接受安塔客达斯和约,并承认斯巴达的霸权。【5】因此,如果腓力攻占了刻索尼苏斯,就等于控制了雅典的生命线---赫勒斯滂海峡。所以,担忧北希腊东色雷斯地区刻索尼苏斯的安全,也是迫使雅典接受和谈的主要原因。

二、优布鲁斯组织反马其顿联盟的失败

优布鲁斯是雅典知名的财政家,同盟战争后崛起,主要致力于雅典公共财政的增加,规定把国库余款作为观剧津贴分派给人民。在他的政策指导下,雅典的公共收入有所增加。【6】他一向主张雅典尽量避免卷入毫无必要的战争,保守或和平外交是他的政策的主要方向。但是,奥林休斯陷落后,他认识到雅典的斗争使孤立的,仅凭雅典的力量不足以遏制腓力的进展,必须争取希腊中部和南部的城市加入到反腓力的斗争中。于是大约在公元前348年的冬天,在他的倡议下,雅典决定派遣使者到希腊各邦,呼吁各邦组成联盟共同应对马其顿的威胁。【7】雅典有个叫埃斯基涅斯的,他是雅典著名的演说家和政治家之一,他也响应优布鲁斯的政策。于是公民大会派他出使伯罗奔尼撒半岛,执行优布鲁斯的方案。他在阿卡迪亚联盟首付麦加罗波利斯(Megalopolis)的万人大会上发表了演讲。【8】

但是他们的呼吁没有得到回应,从埃斯基涅斯出使回来后向公民大会上叙述的一个事件中可以看出:从伯罗奔尼撒返回雅典的途中期间,他遇到一个名叫阿特莱斯提达斯(Atrestidas)的阿卡迪亚人,身后跟了一群妇女和孩子。当他向一个过路人问及这些人是谁时,埃斯基涅斯被告知他们是奥林修斯城的俘虏,是腓力将他们作为礼物送给阿特莱斯提达斯的。这件事深深影响了埃斯基涅斯:希腊无疑处于一个可悲的状态,他惊呼,当这样一个悲剧发生时,没人注意,没人抗议。他再次向公民大会建议,向阿卡迪亚再次派遣使者,谴责那些投靠腓力的阿卡迪亚人。【9】这个细节表明,尽管埃斯基涅斯尽其最大努力呼吁阿卡迪亚人和希腊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反对腓力,但他们宁愿把腓力视作合作伙伴,也不愿意加入到反对腓力的联盟中。优布鲁斯和埃斯基涅斯的提案失败了,没有一个城市响应雅典的号召来支持它,而是保持观望的态度。

三、弗西斯政策的转变

第三次神圣战争使弗西斯和底比斯陷入长达十年的冲突中不能自拔。公元前347年,神圣战争已持续了八年之久,常年的战争使底比斯和弗西斯都筋疲力尽,苦不堪言。尤其是弗西斯,从德尔菲神庙盗取的金钱也所剩无几,弗西斯人怀疑是他们的领袖法莱库斯把用于反对底比斯战争的资金挪为己用,引起弗西斯人的不满,对他提起控告,法莱库斯被免职,由三位将军代替其职务执政。新任领导听说底比斯正在请求腓力的援助,就派遣使者到雅典请求军事援助。条件是愿意把控制温泉关的3个要塞阿尔波诺斯(Alponos) 、斯若尼翁(Thronion)、尼凯亚(Nicaia)移交给雅典管理。公民大会同意了这个请求,命令普若克赛诺斯将军(Proxenus)前去接管通往温泉关的这三个要塞,并配备了50艘三列桨战船以及动员所有40岁以下的公民参加。然而,当普若克赛诺斯将军到达温泉关后,重新上台的法莱库斯拒绝将温泉关交给他,并将前来提议将温泉关交给雅典的使者囚禁,也拒绝与雅典传令官签订关于秘仪游行期间神圣停战的协定。【10】弗西斯拒绝把温泉关交给雅典,也就让雅典失去了保护北希腊的屏障。因此,弗西斯政策的临时转变导致雅典担忧自身的安危,也是促使雅典趋向和谈的一个因素。

在上述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再加上腓力也表达过愿意和平的意愿,雅典不得不选择与腓力谈判。实际上,雅典除了跟腓力议和外,别无选择。雅典的势力已大不如前,再加上对奥林修斯的援助不及时,导致其陷落,使受到马其顿威胁的希腊城邦们也不敢再依靠雅典的庇护,与其结盟。雅典在孤立无援,缺乏盟友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选择和谈。

摘要:雅典在公元前5世纪处于帝国时代的黄金时期, 是海上强国, 为什么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以后却与北方的撮尔小邦马其顿缔结和约?如何理解这一段历史?许多学者主要从奴隶制经济方面以及城邦危机方面分析雅典失利的原因, 而对雅典当时所面临的外交局势方面着墨不多, 本文着重从这方面进行探讨。雅典在公元前346年被迫与马其顿和谈, 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担忧北希腊的局势;二是雅典阻止反马其顿政策的失败;三是弗西斯政策的转变。

关键词:雅典,马其顿,和约,外交局势

参考文献

[1]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谢德风译, 商务印书馆, 1967:第332页。

[2]R.Meiggs.Trees and Timber in the Ancient MeditrraneanWorld.Oxford:Clarendon Press.1982.pp.131-132.

[3]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 (分册主编施治生廖学盛, 古代部分上册) , 重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1982:第250页。

[4]塞尔格耶夫:《古希腊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第401页。

[5]Edward M.Harris.Aeschines andAthenian Politics.OxfordUniversity Press.1955:P45.

[6]Cawkwell.G.L.:“Eubulus”.P47-67.

[7]王志超.德摩斯梯尼与雅典对外政策[D].南开大学.2009:第80页。

[8]Aeschines.2.79.

[9]Demosthenes.19.10-12, 302-6.

局势分析 篇8

关键词:黄金价格,货币属性,中东局势

“黄金天然不是货币, 货币天然是黄金”。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由于其稀缺性和完美的自然属性,且本身是人类的劳动产品,凝结着社会价值,质地均匀,易于分割,因此具有承担货币价值尺度的职能;黄金体积小而密度大,耐腐蚀,便于携带和保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因此具有货币的流通、支付以及储藏的职能。因而,历史上黄金发挥着世界货币职能。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积极推行黄金非货币化,试图彻底取消黄金的货币职能,削弱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使之成为与普通商品一样的单纯商品。

虽然黄金变成了一般商品,并用美元来标价,然而,透过历史的尘埃,应该会发现黄金作为世界货币从来就没有远去,而是默默地走向美元的后台,积聚能量随时爆发。实际上,他现在仍然是货币,是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来表现自己的货币属性。

“乱世藏金”,黄金将不放过任何表现自己强货币的机会,每逢乱世就熠熠升辉,笔者试从当前中东局势热点——伊朗核危机的角度分析黄金未来价格走向。

战争对于黄金价格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远的不说,就2011年的利比亚内战,以及伊朗去年末以来的两国内民众的反应就能看出:人们为了实现财富避险,纷纷抢购黄金和美元。当然,因战争规模还不大,不确定性少,所以对国际黄金价格的刺激在国际市场上看也不是很大。

可是伊朗核危机引发的战争一旦打响,它的影响却远不只一两个国家,战争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深度远超伊拉克战争,结果的不确定性将大力助推黄金避险的魅力。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条:

一、伊朗在宗教方面的影响力及军事能力较强。

伊朗人是波斯民族,与许多广泛分布于非洲北部与东部及海湾地区的穆斯林同为伊斯兰教徒(虽然是什叶派),在国际事务上,伊朗素以更加激进的态度应对巴以冲突。

我们知道,犹太人的特殊的历史使其民族具有深刻的危机感,以色列绝不会容忍与自己敌对的国家拥有核武器。在1981年袭击伊拉克核设施和2007年对叙利亚的核设施进行空中点穴,使其核能力被迅速消除在萌芽状态。然而,此时的伊朗核设施早已存数年,以色列却“干打雷不下雨”,实在是迫不得已,要实施点穴就必须借助伊朗附近的土耳其、约旦等国的领空,然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些国家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兄弟间又怎会手足相残。

另外,伊朗军事实力不容小视。

从最近的报道便可见一斑:2012年1月31日伊朗宣布研制出一种激光制导智能炮弹;2月3日宣布发射一颗观测卫星;并表示将展示一款国产无人机;伊朗官方通讯社援引伊朗国防部长瓦希迪的话,伊朗开始-量产一款名为“胜利”的新型反舰巡航导弹,并交付伊斯兰革命卫队使用……。

二、伊朗局势在石油方面的影响力非常大。

伊朗当局多次公开表示:必要时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我们知道:霍尔木兹海峡自古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特别在海湾地区成为世界石油宝库之后,每天有400万吨石油通过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约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平均每8~10分钟就有1艘海轮驶过海峡,该海峡是波斯湾石油通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被称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如上图:几艘油轮从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经过。

可以预见的是:战争一旦打响,只需几枚导弹在海峡上空掠过,这些繁忙的油轮就会立刻作鸟兽散,战争阴云密布,它们哪还敢再开来。

除此之外,伊朗本身就是石油出口大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燃气,最新数据显示,伊朗石油储量1503.10亿桶,位居世界第三,天燃气储量33.1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水平,伊朗上调石油储量估测值,重回全球石油储量第三。

展望未来,伊朗战争一旦打响,战争期间因霍尔木斯海峡上密布的战争风云,足可以推动原油暴涨到147美元甚至不排除200美元的新高。

金融学博士周洛华撰文称:“石油具有主动性的矢量头寸,是进攻的武器”。我理解为:石油上涨将导致物价指数CPI大幅上升,有力推高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是对财富的重新分配。

如果伊朗战争开打,可以预见的是:对于战争不确定性的担忧,对于通货膨胀的恐慌,必将使黄金价格快速冲击每盎司1940美元的前期高点或者创下新高,届时,黄金一改近期每盎司1700美元的颓废弱势表现,也不再屈服于另一世界货币--美元的重压之下,金融属性会再次得以彰显。这将是黄金货币属性的一次精彩展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拭目以待。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过程怎样,战争的不确定性最终会消除,战争阴云一旦被美以等国强大的战争机器驱散,海峡上空重又晴空万里,则黄金价格又将上演类似2011年的急速高台跳水行情,美元将会非常强势,洋洋得意地显示唯我货币独尊的一副德性,黄金则再次变身为普通商品,默默地走向美元的后台,耐心寻找展示自己的下一次机会。

参考文献

[1]周升业.金融理论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版.

[2]环球时报.2012年2月6日第二版.投入精锐实施军演宣称石油不缺买家:伊朗使出两手吓阻美以.驻伊朗记者, 李骏, 纪双城.

从目前缅甸局势看联邦经济发展 篇9

关键词:缅甸联邦,经济发展,困难问题,趋势分析

缅甸自2008年后, 制定宪法、选举总统, 已经从形式上脱离军人政府, 逐步向民主政府过度, 从而加速经济的发展, 造福于民, 强盛国家。但也面临一些考验, 整个经济的加速发展过程中, 在国外势力、国内反对派势力的煽动和直接参与下,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矛盾都会逐渐产生, 从目前的局势看, 虽有不同声音, 局部出现一些问题, 但并不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缅甸联邦近期局势与经济发展

缅甸自2008年开始, 体制上进行了大的转轨, 制定了宪法, 依法选举了总统, 从形式上脱离了军人政府, 建立了民主政府。这是一种大的变革。不管是什么国家、什么社会, 只要改革必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产生利益碰撞,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也是一种规律。缅甸近期以来从局势上看, 主要出现如下问题:

(一) 若开邦民族宗教事件

2012年6月中上旬缅甸若开邦孟都和布帝洞镇区发生骚乱, 造成8人死亡, 23人受伤, 508间房屋被烧, 1间清真寺和19几家商铺遭受破坏。随后缅甸政府在上述地区实行宵禁, 控制了当地的骚乱局势。骚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6月初发生的两起杀人案激化了不同民族和宗教之间的对立。缅甸政府随后成立了调查委员会调查这两起事件, 并进行了妥善处置。孟都和布帝洞地区经济、生活、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二) 克钦邦中缅边境克钦军事件

缅甸克钦独立军, 是在中缅边境缅方一侧克钦独立政府所属的一只武装力量。起因是在中国盈江县境外缅甸克钦邦范围内, 中国某电力投资公司投资建设太平江梯级电站。因克钦独立政府在电站建成后不得利, 遂对电站实施破坏, 并扬言对瑞丽江梯级电站和中缅油气管道也要实施破坏, 影响到缅甸的经济发展, 也将影响中国的在缅投资, 影响中缅关系, 从而引起缅甸政府军和克钦军交火。双方现已停火, 克钦军意向上同意不再影响国家经济建设。

(三) 密松电站事件

密松电站是中国电投公司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开发梯级水电的其中最大的一个电站。缅甸政府停建密松电站的原因很复杂, 从表面上看是建设电站“破坏自然景观, 损害居民生计”, 而深层次的原因既有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总统奥巴马访缅, 直接给缅甸领导人示好, 并想通过缅甸遏制中国发展的原因, 也有缅甸政府反对派借环境保护为由煽动密松地区民众闹事的原因, 还有中缅边境的克钦独立军和缅甸政府不太友好, 克钦独立政府有建立克钦王国, 使国家分裂的原因。所以缅甸政府在综合考虑与中国的关系和与美国的关系, 以及国内情况后作出了停建密松电站的决定。密松电站的停建, 对中国在缅甸的投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中国电投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但并不影响中国在缅甸的投资战略。缅甸在世界上的投资政策和投资信誉度虽然打了折扣, 但影响并不大, 因密松电站尚未建成, 没有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四) 莱比塘铜矿事件

莱比塘属于缅甸实皆省蒙育瓦镇区。莱比塘地区铜矿储量较大, 加拿大矿业公司已经营多年。2011年加拿大矿业公司退出, 中国矿业公司战胜日本、韩国等国矿业公司, 获得莱比塘铜矿的经营权。2012年6月开始, 莱比塘附近居民在国外势力和国内政府反对派势力的煽动下, 以保护环境为由要求中国矿业公司撤回中国。莱比塘铜矿事件的发生使中国矿业公司遭受重大损失, 究原因是较复杂的, 有西方国家抑制中国发展而煽动缅甸反政府组织闹事的原因, 也有中国矿业公司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矿区需要移民400余户, 同意迁移的不到一半, 工作没有完全做通, 就已开工;其次是村寨宗教场所的迁移, 村民的工作也未做通, 致使事件的发生。经缅甸政府的干预事态已基本平息, 负责莱比塘铜矿事件调查组组长昂山素季说, 缅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投资, 让外国公司撤出缅甸将影响缅甸利益。

(五) 密铁拉民族宗教事件

密铁拉是缅甸曼德勒省南部的一个镇区, 2013年3月中旬, 因佛教信仰者和伊斯兰教信仰者之间因金店买卖问题发生争执, 继而引发冲突, 最后发展为骚乱, 并波及附近几个镇区, 紧接着勃固省九彬高等几个镇区也发生骚乱。事件中很多商铺、房屋被烧毁, 40余人死亡, 1.2万人逃离家园。经政府干预, 骚乱地区暂时实行了军事管制, 事态已平息, 生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逐渐恢复。

二、缅甸联邦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缅甸目前的政局, 虽有不同声音, 也有局部事件, 但并不影响大局, 大选后的缅甸, 欧美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对缅甸的制裁, 欧盟取消了对缅甸政府高官的签证禁令, 挪威已解除经贸制裁。就总体而言目前缅甸还是政局稳定, 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至2010年, 国内经济增长10.4%;2010年至2011财年, 外贸总额达152, 78亿美元, 比上一财年增长29.8%。政府更加自信, 开放步伐将加快, 其新的发展趋势为:

(一) 开放步伐加快, 开放程度提高

2010年1月, 缅甸政府决定把国有加油站转让给私人, 2月决定把港务局下属的5个港口和一个新港口地址以BOT的方式移交给私营企业。这两大事项, 缅甸商人原来估计最早也要在2011年才能实现, 整整提前了一年。2010年11月2日, 泰国Italian-Thai Developmentpublic有限公司与缅甸交通部港务局签署《建设土瓦深水港、工业区及通往泰国的公路、铁路项目框架协议》, 合建缅甸最大的土瓦经济特区。2011年1月27日, 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颁布经济特区法。这些情况均表明缅甸的开放步伐在加快, 开放的程度在提高。

(二) 由沿海开放、沿边开放向沿海、沿边和内地开放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转变

原来缅甸的开放只是沿海和沿边境一线, 要深入缅甸内地是很困难的, 限制比较多, 内地基本是不开放或开放程度比较低的。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 开放程度的提高, 缅甸由沿海开放、沿边开放向沿海、沿边和内地开放的全方位开放转变成为现实。

(三) 随着制约工业发展的电力瓶颈问题的解决, 制造业引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缅甸正在加大水电发展力度, 泰国、中国、韩国、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公司在缅甸投资建设水电厂。目前已规划了15座电厂, 竣工6座, 22做在建。据规划, 22个在建项目将给缅甸增加1659.9万千瓦电力装机。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区和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缅甸为发展经济, 从1995年开始相继建立了18个工业园区, 在各省邦已建和在建经济发展区24个。早在2005年, 缅甸就拟在仰光的蒂洛瓦、孟邦的毛淡棉、克伦邦的妙瓦底和帕安、若开邦的皎漂、曼德勒的彬乌伦建立经济特区。2011年11月, 泰国“意发展公共有限公司”和缅甸交通部港务局签署《建设土瓦深水港、工业区及通往泰国公路、铁路项目框架协议》, 在德林达依省土瓦与泰国合资建设缅甸最大的经济特区, 拟打造缅甸的“深圳”。2011年1月27日颁布的《缅甸经济特区法》, 以进一步吸引外资, 发展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缅甸大力发展水电, 制约缅甸工业发展的电力瓶颈问题将得到解决, 具备大力发展工业的能源需求条件, 制造业的引资步伐将加快。

(四) 随着口岸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 边境贸易发展步伐将不断加快

缅甸自1988年以来, 逐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以沿海、沿边开放为主, 在中缅、泰缅、印缅和孟缅边境开通10多个口岸和多个边境通道, 缅甸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周边国家和东盟, 由此形成4个经济区:一是以仰光为中心的由政府控制的经济区, 主要依靠仰光港口、实兑等沿海开放和妙瓦底等边境口岸来带动;二是以腊戌为中心的上掸邦、克钦邦经济区, 主要依靠清水河、木姐、雷基、拉咱和猴桥等边境口岸带动;三是东北部与泰国接壤的地区, 形成一块与泰国经济密切相连的经济区, 主要以大其力边境口岸带动;四是与印度接壤的克钦邦西北部、实皆省的西部地区、钦邦等组成的经济区, 主要依靠德木和耶边边境口岸带动。随着皎漂深水港、中缅油气管道、中缅铁路、中缅孟 (瑞丽-曼德勒-实兑-吉大港) 高速公路、实兑深水港、印度米佐拉姆至加拉丹河通海航道、密支那至班哨二级公路的改扩建、土瓦经济特区等工程的完工, 缅甸的对外经济交往力度将更大, 更有利于推动周边国家与缅甸的经济贸易发展。中国是缅甸最大边境贸易国, 约占整个缅甸边境贸易的70%。随着缅甸在泰国边境增设口岸, 改善缅印、缅孟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 以及中缅铁路、瑞丽至缅甸皎漂高速公路的建成, 缅甸边境贸易发展的步伐将不断加快。中国特别是云南在缅甸边境贸易的地位短期内不会受到大的挑战。

(五) 农业资源将更加被重视

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命脉, 缅甸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 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 强调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 并提出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 带动国民经济其他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为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和促进农业发展, 缅甸政府还加大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力度, 调整稻谷收购政策和免除了农机、农药、良种和化的进口关税。缅甸有关土地使用法规定为, 外国对缅农业投资可一次性租赁5000英亩的土地, 如种植多年生经济林木后, 可一次性再租赁5000英亩土地, 最多可租赁土地面积达50000英亩, 租期最长可达30年, 如果需要还可续租, 续租期限最多可达60年。缅甸政府领导利用各种机会向国际社会推介农业, 鼓励外国对缅甸农业进行投资。早在2006年4月, 外国对缅甸农业的投资项目达4个, 投资金额3435万美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 少雨、干旱、缺水在世界范围内都较为严重, 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缅甸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发展农业历史悠久, 2009年以来, 朝鲜、越南、以色列等国与缅甸政府接洽, 协商农业合作事宜, 中国也派出考察团, 考察缅甸农业, 寻找商机。

纵观缅甸近期局势, 虽然出现一些局部的问题, 但并不影响缅甸整体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速经济的发展, 造福于民, 强盛国家, 已经成为缅甸联邦不可逆转的态势。投资缅甸虽会遇到一些风险, 但只要处理好双赢和多赢的关系, 不但缅甸经济科持续发展, 投资企业也会大获其利。

参考文献

[1]中国·德宏2011国际泼水狂欢节[C].桥头堡建设德宏发展论坛

[2]孙志坚.缅甸油气资源开发的地缘政治博弈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东南亚南亚研究, 2009年四期

上一篇:投资管理公司下一篇: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