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颤音

2024-09-23

自然颤音(精选3篇)

自然颤音 篇1

1、自然颤音在圆号演奏中的价值解读

悠久的历史, 长期的艺术积淀为我国各种形式的艺术演奏与表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国凭借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放异彩。在当今随着演奏技术的日益娴熟, 演奏器械的日益改进完善, 我国的音乐演奏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圆号作为我国特有的音乐演奏器具, 在丰富而独特的音乐内蕴使其受到各界的关注, 其独特的音乐展现形式也使得更多的听众为之倾倒。在圆号演奏中自然颤音是最常见的表达技巧之一, 在自然颤音的辅助表达下可以实现音乐整体意境的营造, 为人们奠定舒缓平静的音乐氛围。因此在圆号演奏中, 自然颤音的巧妙运用已经成为考察演奏者演奏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对自然颤音内涵的解读

自然颤音属于高音波动, 通过音节的波动实现音色与音量的掌控, 并且使得音乐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幅度感与速率感, 利用自然颤音进行音乐的演奏与表达能够带给听众更加流畅、圆润的艺术感, 提升圆号器乐本身的演奏效果。颤音在不同时期所颤动的次数是不同的, 这种次数的增减就是自然颤音的演奏频率, 也被称为颤音密度, 通常意义上这种密度没有明确的变化规律, 最多的时候能达到每秒震动7 次, 颤音密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是情绪变化的外在表现。除了颤音的密度, 颤音还具有不同的幅度, 幅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音节的高低与音量的大小控制。颤音的幅度往往是通过听觉进行仔细辨认, 幅度大小需要借助耳朵的灵敏反射。不同音区进行自然颤音的演奏需要不同的演奏技巧,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巧用与活用。通过自然颤音的有效把控从而实现音乐作品本身的情绪变化。

3、圆号演奏中自然颤音的演奏技巧分析

圆号演奏者在借助颤音进行音乐情绪的表达时需要巧妙地利用气流带动嘴唇震动频率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从而实现自然颤音的形成。基于颤音发音方式的差异, 常见的自然颤音分为额式自然颤音、腹式自然颤音、唇式自然颤音等多种颤音表达方式, 最为常用的也是效果表达最为明显的是前两者。

3.1 额式自然颤音在圆号演奏中的应用技巧分析

从发音方式上看额式自然颤音是依据上下唇部不断咬合所产生的压力造成音响效果的变化。其中上下唇主要起到震动缓冲作用, 当上下唇出现咬合时, 双唇可以自然地承受不断变化的内部压力, 并且将这种既定的压力传送给乐器, 丰富乐器的演奏效果。在进行额式自然颤音演奏时首先要将双唇放在号嘴部位, 保持轻松, 通过下颚带动双唇的迅速运动, 从而发出响声。因此在进行额式颤音训练时需要注意口型的变化, 过大过小都会影响颤音的波动, 影响颤音实际表达效果。其次要把握好振动幅度, 当口型自然放松, 其音高相继下降, 这时下牙对下唇部位产生压力使得其口型变紧, 音高此时有所上升。自然颤音的颤动幅度要保持在四分之一的音左右。其中低中音区要在自然放松情况下, 让口型也自然放松, 此时的音高变化不是很大, 如果在高音区则随着演奏口型的变化其音高变化十分明显, 因此对于不同的音区, 圆号的自然颤音表达需要区别对待。通常意义上认为高音区的起伏要明显大于低音区, 而演奏难度也较大。最后要做好长音的训练, 通过长音训练达到控制颤动起伏的目的。一般以一秒钟作为一拍的对应速度参照物, 每拍要做两次颤音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重点检查演奏方法是否恰当, 演奏效果是否满意等, 最大限度保证颤音起伏的均衡, 在完成该步骤的练习后, 练习难度不断加大, 最后达到每拍可以做六七次颤音练习。

3.2 腹式自然颤音在圆号演奏中的应用技巧分析

对于腹式自然颤音练习也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做好不加舌头的跳音练习。腹式自然颤音的每次音节颤动对于演奏者来说, 把握难度太大, 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必须以秒为最小单位进行节拍的训练, 每当吸入一口气就吹奏八个相同的音符, 尽量不要用舌头去破坏八个音符之间的连续性, 主要借助气流实现音符的自然切断, 其发音原理就是借助腹部的肌肉对横膈膜产生的压力达到音量增大的目的, 当腹部的肌肉得到放松, 肺部就会停止对气流的供给, 此时双唇停止颤动, 通过这项动作的反复尝试使得没有舌头的参与也可以完成跳音的发音。其次要做好长音的训练, 与额式自然音节的长音训练方法基本保持一致, 以每秒作为时间计算单位, 在一秒内先尝试做两个节拍的颤动, 在不断的练习之后, 在慢动作的练习回放中感受腹部动作的正确性、音符颤动的均匀性, 通过一系列的慢动作使得长音发音演奏技巧得到锻炼, 然后增加速率, 每秒钟做三次颤动, 形成典型的三连音。在做熟练之后逐渐延伸到每秒钟四到六次, 但是超越了每秒六次的颤音在圆号演奏中很少尝试。

4、结语

自然颤音是圆号演奏中最为常用的演奏技巧, 其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实际的演奏效果, 代表着演奏者的实际演奏技艺水平。本文选取圆号演奏中最为常用的两种自然颤音:额式自然颤音与腹式自然颤音针对其在圆号演奏中的技巧性进行了重点分析, 并提出了两种自然颤音有效控制的策略, 帮助圆号演奏者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提升自身演奏的技艺与水平, 从而更好地满足音乐作品中的情绪表达。

摘要:首先介绍了圆号演奏中的颤音使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自然颤音的内涵进行了解读, 最后针对圆号演奏中的最为常见的额式自然颤音与腹式自然颤音在圆号演奏中的技巧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期对圆号演奏中自然颤音的使用与表达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自然音,颤音,圆号演奏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岩.双簧管演奏中的颤音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现代交际, 2015, 04:78.

[2]吴超.探析巴赫钢琴作品中颤音的特殊演奏方式[J].艺术教育, 2015, 04:188.

[3]崔炳哲.论圆号的颤音技巧[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7, 01:188-189.

从弦乐颤音看声乐颤音肌理 篇2

一、颤音形成的基本原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不可能有声响。弦乐,是摩擦、打击、拨动乐器上的弦,使弦振动。因为弦是压在发声器上,弦的振动引起发声器的振动,放大了振动的幅度和范围,得到比弦声大得多的弦乐声。演唱的发声与之类似,它是挤压肺叶,使肺叶向外排气,气流经过声带的时候,带动声带振动,产生振荡气流,振荡气流经过咽喉和口腔的放大,得到比声带振动声大得多的歌唱声。

弦乐声音的音阶取决于弦的长度和绷紧程度。弦的振动部分长,振动的频率低,发出的声响小,声音的音阶值低;相反的,弦的振动部分短,振动的频率高,发出的声响尖锐,声音的音阶值高。在弦长一定的情况下,弦绷得紧,振动的频率快,声响的音阶值高;弦松弛,振动的频率慢,声响的音阶值低。演唱声音的音阶值与之类似,取决于声带的绷紧程度和两根声带的间隙,声带绷得紧,振动的频率高,声音的音阶值高;相反的,声带松弛,振动的频率低,演唱的音阶值低。在气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声带之间的开口狭窄,作用于声带的力量猛烈,声带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响的音阶值高;声带之间的开口宽,作用于声带的力度小,声带振动的频率低,发出声响的音阶值低。

弦乐声音的强弱取决于作用在弦上的力量。在弦长和绷紧程度一定的情况下,作用在弦上的力量越大,发出的声响越强,逆则反。演唱声音的强弱主要受吐出气流的影响,在声带绷紧程度和开口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呼出的气流越猛烈,演唱的声音越强壮;当然,如果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流少,演唱的声音就比较弱。

揉弦的时候,由一个指头 (通常是食指) 按下,把弦分成两个部分,下边是振动部分,上边是不振动部分。中指和无名指上下按动弦,一方面改变了弦的长度,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指头按下,弦的长度变短,绷得比原来紧,发出的声响比原来尖锐和强壮。这两个指头抬起,弦恢复原来的长度和强度,发出本来的音阶和音强。可见,弦乐中的颤音实际上是音阶值的规律性变化,夹杂有音强的规律性变化,是音阶值和音强联合作用的结果。与之一样,演唱中的颤音,是由音阶和音强有规律的变化产生的。

人们一般是按照乐曲的简谱或者五线谱演唱的,颤音的音阶通常在曲谱上是不显示的,由演唱者随情感的变化,随意地、尽情地发挥,可能唱在曲谱的某个音阶值上,也可能不在曲谱的音阶值上。比如,应该唱5的音,然而,唱出的颤音可能在4和6之间,是4.5、5.5、5.6等。只要唱出的声音富有规律性的变化,又不太离谱,都是可以的。

二、颤音的制造方法

我们知道了声乐中的颤音是由音阶和音强有规律性地变化产生的,那么怎样制造有规律性变化的音阶和音强呢?这就涉及到发声方法问题了。

方法一,用肺制造颤音。

肺由肺泡组成。肺泡是存放气体的小储藏室,所以,可以说肺是存放气体的大储藏室。用力扩张肺叶,肺叶的体积增大,把体外的空气吸入肺中。用力压缩肺叶,肺叶的体积变小,肺泡中的气体被挤出,通过支气管、主气管、声带、口腔呼出体外。压缩肺叶的力度越大,肺叶体积变小的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气体量越多,经过声带间隙的气体速度快、力量大,从口腔发出的声音有力、高昂。当然,压缩肺叶的力度小,肺叶体积变小的速度慢,单位时间内经过声带的气流速度慢而无力,声带的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力量弱而且低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压缩肺叶的力度来改变声音强度和声音的高低。调整好音阶后,连续不断地重压和轻压肺叶,使排出的气体猛一下舒缓一下,声带振动强一下弱一下,而产生出强弱、高低规律性变化的歌唱声。

制造颤音,首先要调整好演唱音阶的姿势,其次是制造颤音。比如说,演唱低音6。首先要把声带、口腔等发声的器官调整到发低音6的位置,然后,在发低音6的基础上,有规律性地压缩肺叶,就可以发出颤音的低音6。

方法二,用胸制造颤音。

胸,指人的肋骨包裹的部分。狭义的胸包括胸骨、胸肌、胸腔、胸隔膜、肺叶。广义的胸还包括心脏。通常人们所说的胸,指的是胸的广义。我们这里说的胸,指的是胸的狭义。

肺叶在胸腔内,胸腔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肺叶的变化。胸腔的扩张,会引起肺叶的变大,把人体外部的空气吸入人体内,储存进肺叶里。胸腔的压缩会引起肺叶的变小,把肺泡里的气体挤出来,通过呼吸道送出体外。胸腔用力大,胸腔快速地压缩,肺叶急剧收缩,挤出的气体以比较大的力量冲出声带间隙,带动声带大幅度地、强有力地震动,制造出比较强的声音。相反的,胸腔用力不大,胸腔的压缩速度慢,挤压肺叶的力量小,从肺叶排出的气体运行速度慢,通过声带间隙时,对声带的作用力不大,声带震动的幅度小,唱出的声音比较弱。所以,通过改变压缩胸腔的力量,可以制造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如果连续不断地快速、慢速用力压缩胸腔,那么就可以得到强弱、强弱、强弱……不间断的颤音。

方法三,用腹部制造颤音。

人体的腹部在胸部的下方,与胸部只相隔一张胸膈膜,二者贴在一起。腹部的变化必然会波及到胸部的变化。腹肌收缩会把肚子里的肠胃向上排挤,顶压胸膈膜,使得胸室变小,促使肺叶向外排气。相反的,腹肌放松,肚子里的肠胃向下坠落,胸膈膜被拉下来呈向下凸起状,胸室空间变大,肺叶被拉开呈吸气状态。快速用力收缩腹肌,会使胸室急剧变小,肺叶大量快速排气,声带大幅度振动,产生较强的声音。慢速收缩腹肌,胸室压缩的速度慢,肺叶排气的速度不快,排出气体的冲击力小,声带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要弱一些。连续不断地、有规律地收缩腹肌,就可以得到连续不断地强弱相间的声音,即颤音。

腹肌和胸肌相比较,腹肌的神经系统要比胸肌神经系统发达得多。那些跳肚皮舞的姑娘们能够使肚皮千变万化,靠的就是发达的腹肌神经。我们没有听说过谁会跳胸皮舞,那是因为胸部的神经系统不够发达,人们不好制造出多姿的形态。所以,使用腹部制造颤音要比胸部容易。

初学用腹部制造颤音的人,可能会一鼓一吸肚子。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演唱是向外排气,而鼓肚子会把肠胃向下拉,扩张胸腔,吸入空气。所以,发颤音是连续不断地收缩腹肌,只是收缩腹肌的速度不是恒定,而是快慢相间的。

方法四,用脖子制造颤音。

当我们用恒力发音的时候,用手指连续不断地按压咽喉,发出的声音是强弱相间的。原因是按压咽喉部位,改变了气道的形状,导致单位时间内通过气道的气流量发生了变化。压下手指,咽喉周围的呼吸管道由圆形变成椭圆形,气道变窄,通过的气流强度加大,发出的声音频率提高,声音的音阶值也随之增大。音阶值的变化与手指按压咽喉的力度有关,力度越大,音阶值越大,力度越小,音阶值越小。对咽喉施加不同的压力,可以获得不同的音阶值。演唱的时候,连续不断地、等时间隔地按压咽喉,就可以得到音阶值高低相间变化的颤音。由此看来,通过改变脖子部分呼吸管道的形状是可以制造颤音的。

在演唱的时候,我们不可能一只手拿着麦克风,一只手按着咽喉。应该怎样改变脖子部分气管的形状呢?一个方法是依靠神经系统控制咽喉部位气管的形状。在应该使用颤音的时候,在大脑里建立起颤音意识,在潜意识的作用下,使咽喉周围的气管轻微地振动,发出颤音。另一个方法是用头颅控制咽喉部位气管的形状。人扭动头颅的时候,脖子的肌肉拉紧,咽喉部位的气管变窄;勾头的时候,脖子前方的长度变短,肌肉向后挤压气管,使得呼吸管道变细。连续不断地、等时间隔地点头或者摇头,都能够得到颤音。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在演唱的时候,脖子别扭着,不停地摇头或者点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唱得特别入戏,在情感的冲击下,情不自禁地摇起头来。重要的、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获得好听的颤音。假如摇头晃脑发出的声音怪腔怪调,自己都觉得像鬼哭狼嚎,试想人们还会在演唱的时候不停地摇头或者点头吗?那是不可能的。

方法五,用口型制造颤音。

气流走过的道路不同,最终出口的声音频率和质量都是不一样的。螺号和军号的发声原理一样,但吹出的声音却大不一样,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气流路径不同。演唱的发声也是这样。

演唱的气流经过口腔流出口外时,一部分通过口腔直接冲出口,一部分则在口腔内回旋后流出口。我们听到的是二者混合在一起的声音。在口腔内回旋的气流走过的路径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导致两种气流混合的比例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口型的变化,能够改变口腔内回旋气流的路径,产生不同的声音。口型开阔,回旋气流比例少,直接冲出口的气流比例大,混合音以高频音为主;口型小,大部分气流要在口腔内回旋,气势减弱,频率降低,出口气流以低频音为主。改变口型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改变声音的品质、高低、强弱。所以,可以通过改变口型来实现制造颤音的目的。

制造颤音的方法不限于此,凡影响发声的人体器官都可以用来制造颤音,都有相应的发声方法。比如说,可以用振动上下颚、抖动胳膊和腿的方法制造颤音。

自然颤音 篇3

一般情况下, 无论何种乐器, 无论奏出的颤音轻重缓急, 它的装饰音和本音都应时值相等, 均匀奏出。记法和奏法如下:

记法

奏法

上例这种颤音在竹笛演奏中经常被用到, 装饰音和本音均匀出现, 表现出了不同于单一长音的或优美舒缓或热烈紧凑效果。而在竹笛实际演奏中, 有时为了特殊表现的需要, 会运用一些邻音和本音时值不均匀的颤音。

赵松庭先生改编的笛曲《鹧鸪飞》中, 引子是由四个颤音结合的乐句, 表现鹧鸪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形态。

上谱例中, 除了为“1”音为虚颤音 (手指在指孔的边缘击打所发的颤音) 外, 其余的几个音都为实颤音。这些颤音就不是时值均匀颤音, 而是为了表现特殊效果而运用的一种特殊奏法。

乐曲引子中颤音的特殊奏法可以分成两类:类似于“快速打音”的颤音 (或称为打颤音) 和类似于“快速叠音”的颤音 (或称为叠颤音) 。

因本文探讨的是竹笛的演奏技巧, 有些学者和演奏者将竹笛演奏中利用气息缓急震动控制而奏出的类似于颤音的装饰音称为气颤音, 故特此声明本文所探讨的颤音皆为用手指演奏出的颤音, 即指颤音。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演奏及教学中的体会谈谈指颤音的这两种特殊奏法的原理、效果及训练等内容。

一、特殊奏法的原理

本文将要分析的颤音的特殊奏法也是本音和邻音的快速交替出现。但同颤音的常规奏法又有明显的区别, 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本音和邻音的时值不相等上。

1.“打颤音”的演奏原理

在竹笛演奏中, “打音”是用本音的下方音加花的方法之一。是在本音吹出之前, 最相邻的下方音的手指迅速打击音孔一次, 以形成一种极快的前倚音。2

记法

奏法

本文中将要分析的“打颤音”就是利用主要音的下方音做装饰音, 在演奏本音的同时连续做下方音快速打击的动作, 以达到对本音修饰的效果。

记法

奏法

或者, 这种打颤音也可以理解为单独打音的快速重复演奏。

在运用这种技巧演奏时, 要注意打颤动作的反复是均匀的, 但本音和下方音是不均匀的, 本音长, 下方音一打即逝。

2.“叠颤音”的演奏原理

“叠音”同样是竹笛演奏常用的技法之一。它是在本音吹响之前依靠惯性, 迅速抬起其相邻的上方音的音孔上的手指, 并立即按下, 使本音上出现一个极其快速的倚音。3

记法

奏法

本文分析的“叠颤音”即叠音动作的连续反复。

记法

奏法

赵松庭先生改编创作的笛曲《鹧鸪飞》的引子是由五个主音构成一个乐句。除第二个音“1”用虚指颤音外, 其余均用以上论述的特殊奏法。

第一个音“2”和第三个音“3”的演奏用叠颤音的方法, 而第四、第五两个音 (即中音和低音“5”) 则用打颤音的演奏方法, 而且是在一二三指孔上同时打颤。这样的演奏会使对鹧鸪飞翔形象的表现更加惟妙惟肖。

二、特殊奏法的效果

竹笛颤音的效果飘逸悠扬, 听起来给人一种辽阔、悠扬之感, 它是竹笛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装饰技巧。在笛曲《鹧鸪飞》乐曲的引子中, 为了模仿鹧鸪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自由飞翔的形态, 自然均匀的指颤音用在这里就会不合时宜。而以上论述的这两种特殊颤音的奏法会更贴近鹧鸪翅膀震颤的频率, 配合强弱处理, 会使鹧鸪扑腾翅膀的形象更加生动, 演奏的效果会让听众感觉到鹧鸪忽而在眼前, 忽而在天边。在这里如果运用均匀的颤音, 在表现鹧鸪飞翔的形象上就会稍逊一筹。

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中分析的颤音特殊奏法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 与自然颤音相比, 它演奏时给人的感觉不稳定, 有抖动之感。因此, 这种颤音不可泛用。

三、特殊奏法的训练

在赵松庭、俞逊发等名家的竹笛著述中, 谈到颤音的训练时都强调要训练手指的弹性和灵活性, 强调音质的颗粒感, 同时还要注意手指的放松, 这些都是训练好颤音的基础。同时要想保证颤音的均匀, 在训练时务必先要做手指抬高、按实的慢速联系, 以保证颤音的质量。

特殊颤音的联系也需要慢练, 先要把单个的打叠动作练好, 同时在快速运用时要保证动作频率的均匀, 这对演奏者的控制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其次, 学会用耳朵倾听是保证该技法是否运用得当的关键。练习时, 在先保证手指颤动动作均匀的前提下, 要能够很好地分辨出所奏出的邻音和本音的时值是否均匀。这样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的选择合适的颤音。

其实在演奏者学习或演奏中, 如果对常规颤音的奏法掌握的不熟练, 也可能会不自觉的会出现这种特殊的颤音, 但这是偶然情况。演奏者只有对不同的颤音发音原理有所了解, 这样练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应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乐器的演奏艺术及技法应该丰富多彩, 这样才能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乐器演奏技法只有种类之别, 而没有对错之分。在竹笛颤音的演奏中, 我们也无须争辩奏出的颤音是否一定要时值均匀, 因为不同的表现需要不同的颤音, 这要取决于所演奏的是否是常规颤音的奏法。只要我们能分析了解不同颤音的演奏原理并能熟练掌握它, 同时能很好的为音乐表现服务就可以了。本文所列随的竹笛颤音演奏技法虽然运用的不够广泛, 但确实在实际演奏中可以得到特别的效果, 所以应该被竹笛演奏者认识和掌握。同时, 竹笛演奏者应细心思考, 不断摸索, 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演奏技法, 从而拓宽和丰富竹笛这件乐器的表现领域, 创作和演奏出更多更感人的竹笛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2]曲广义.树蓬.笛子教学曲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4年5月第1版.

上一篇:急性腹膜炎下一篇:证券投资会计处理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