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金沙》

2024-09-22

音乐剧《金沙》(通用3篇)

音乐剧《金沙》 篇1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金沙彝族人民同其他地区的彝族同胞一样喜歌善舞,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和传承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艺术。尽管由于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汉化程度的加剧,相当多的民歌、器乐曲和民间舞已经消失或面临失传,但从现在可以追溯和收集到的部分内容中可以窥见其悠远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风格迥异的艺术魅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彝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和斗争的方方面面,是彝族同胞世代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具体内容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舞蹈等。

一、民间歌曲

金沙彝族民间歌曲从歌唱内容看,可谓包罗万象。无论生产、生活、爱情、礼俗、战争、历史等皆有涉及。

从民俗背景和社会功能可分为:1、情歌。是彝族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中所唱的歌曲。这类歌多是未婚男女在野外演唱,因此也被狭义地称为“山歌”,但也有一些已婚男女在某些聚会场合为了逗趣或开玩笑而对唱情歌。2、婚俗歌曲,也称“酒礼歌”,是彝族传统婚嫁礼仪中所唱的歌曲。如“哭嫁歌”、’拦路歌”、“敬酒歌”、“夜宴歌”等。3、丧葬歌曲。彝族因历来崇尚祖先崇拜,在给仙逝老人办丧事时,其传统的做法是必须请“布摩”(彝家先生,即专司祭事的很有彝文化学问的长老师人)为其超度。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有一位“骂卸”(即“统兵元帅”,协助布摩并根据布摩的指令去具体操作各程序的人),除布摩要念唱如“指路经”、“献牲经”、“献药经”、“宴祭经”、“献酒经”等众多经文外,“骂卸”和在场的亲朋还要唱“啃哄”(悼念歌),以表对亡故老人的追思。4、劳动歌。彝族人民生性勤劳,在各种劳动场合都有表现和反映与其内容相应的各种劳动情景的歌曲,除了在劳动现场边劳作边歌唱外,还在某些娱乐场合模拟劳动动作边歌边舞,形成淳朴而独具情趣的劳动歌(舞)。如:点荞歌(舞)、撒麻歌(舞)等。5、生活歌。指在日常闲暇时所唱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种歌曲,有时还唱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或对先祖的追忆。如“六祖起源”等。6、儿歌。彝家少年儿童在嬉戏、玩耍或劳动放牧过程中往往要唱一些简短明快的歌曲,有时还伴以某种手势、动作或舞蹈,富有天真烂漫的童趣,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和某些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二、民间器乐

金沙彝族民间器乐内容丰富,曲谱成套而独特,而且乐器多为民间乐手自己制作。外形古朴,发音优良,至今传承较好。包括:“呣亨”音乐、月琴音乐、打击乐三类。

1)“呣亨”音乐:“呣亨”(因各地方言不同又有“莫轰”、“姆齁(hou)”、“马哈”等叫法),是一种由彝族祖先发明制作的古老的双簧吹管乐器,历史悠远,伴随着彝族丧葬习俗沿袭至今。

呣亨的发音原理与演奏技法跟普通唢呐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吹奏技巧包括:(1)循环换气。(2)连奏(不换气不另舌奏)。(3)舌奏(单吐、双吐、三吐、弹音、花舌音等)。(4)箫音。(5)滑音。(6)颤音。(7)叠音(打音)。(8)垫音。此外,吹奏转调是呣亨演奏的一大特色,尤其往属或下属方向的转调更为自然。

2)月琴音乐:多数弹奏者一般凭手(用指甲)就弹,也有的用拨子弹,技法包括“弹、挑、扫、滚、撇”等,既弹单音,又弹双音(和声音程),还可弹出滑音及很多装饰音。

由于月琴过去在彝家社会生活中极为普及,有的弹着弹着把琴顶在头上去弹;有的弹着弹着把琴背在背上去弹;有的弹着弹着又扛在肩上去弹,……可谓丰姿绰约,仪态万千,伴着美妙动听的琴声,让人目不转睛,失魂落魄。

金沙彝族月琴曲谱很多,过去有的乐手可弹上百首,但多数都伴随着老乐手们的辞世而消失。总体可分为:(1)专门的彝族月琴谱。(2)各种古曲谱。(3)各历史时期流行的歌(乐)曲曲谱。目前,仅能采集到的有:“大年调、三鞠躬、莲花闹、九连环、十月飘、半年春、母狗歌、三合谱、筷子舞曲、呣亨调、虞美人、遇饿男、赌钱歌、公公赶场(正弹与反弹)、嬢嬢赶场、寡妇上坟、寡妇唱、刮地风、九板十三腔、孟姜女、英台花鼓、手把锄头、岩板上栽花”等,以及各种彝歌调子(在弹奏时作很多月琴器乐化处理)。

3、打击乐:金沙彝族打击乐包括伴奏打击乐和三人响器

1)伴奏打击乐:包括牛皮木鼓一个,小钹(俗称“铰铰”)一付。凡吹奏呣亨都离不开这两件乐器为之打击伴奏。其伴奏方式主要根据不同呣亨曲调给以即兴配奏。在强拍位置往往加以强调,其它节拍位置可自由加花。当呣亨奏至强烈的长音时,以碎打的

方式给以烘托。一般情况下,凡会吹呣亨的乐手都会打击伴奏。但很多不会吹奏呣亨的爱好者也常加入到打击伴奏中来,由于长期耳濡目染,往往都能心领神会地为呣亨伴奏。

2)三人响器(彝语称“司约嘣嚓”):乐器包括小逗锣、大锣、钹三件,由三人一起配合演奏。常用于婚丧嫁娶、祝寿等场合,以增添热闹气氛。

打小逗锣的人为指挥,另两位要根据他的动作手势找到点子才能配合默契。打小逗锣的人往往边打边玩些花样,以吸引观众。如:有时把小逗锣抛向空中,有时在手中旋转。通过不同的打法,再加力度、速度的变化,可以摹拟人说话或动物吼叫,甚至表现野兽打斗及人类的各种劳动生活情景。过去的打法和形成的曲牌很多,由于社会生活状态的变化,会打的老前辈渐渐辞世,年轻人也多外出务工,学的人越来越少。目前,仅少部分人还会的打法和曲牌有:“软八锤”、“硬八锤”、“八大锤”、“新剪刀”、“老剪刀”、“坐台谱”、“欢迎谱”、“三响声”、“三山猴”、“猛虎下山”等。

三、民间舞蹈

彝族人民不仅喜欢歌唱,也善于舞蹈。他们或模拟各种生产劳动动作,并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形成表现各种劳动情景的舞蹈。如“点荞舞”、“撒麻舞”等;或将日常生活和礼仪活动中某些富有动感的姿态、步伐、手势加以美化提升,形成生活情趣浓郁的舞蹈。如“衣角舞”、“手帕舞”、“披风舞”、“筷子舞”等;有的舞蹈还蕴含古朴的图腾崇拜。如通过披风舞对所崇尚的山鹰、黑虎等动物及英雄人物进行活态的再现,极富内在神韵和个性张扬;有的舞蹈则高度浓缩和综合提炼,根据所表现的内容,或缓或急,或快或慢,或内在生动,或粗犷豪放。如“月琴舞”、“火舞”、“祭祀舞”等。不仅乐在其中,更是美在其中。

《丽水金沙》舞蹈赏析 篇2

一、《丽水金沙》是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的集中展示

少数民族大多是能歌善舞的, 民族舞蹈无疑是了解他们文化的快捷方式。彭吉象先生定义民族舞蹈是民族中广泛流传的传统舞蹈形式, 它生动地反映出各地区、各民族的性格爱好、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 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2]丽江少数民族有纳西族、傈僳族、彝族、傣族、白族、普米族、藏族等。这些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丽水金沙》提炼了各民族的舞蹈, 并对这些原生态的情感进行了诠释。

纳西族是生活在丽江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丽水金沙》反映纳西族生活的舞蹈有两场, 一场是《殉情》, 一场是《棒棒会》。《殉情》是一个自由恋爱的悲情故事, 年轻的恋人遭到长辈的反对, 而双双跳崖殉情;但他们在神话的世界得到复活, 这里就是玉龙第三国, 这里是纳西青年渴望的至美境界, 空气新鲜、蝴蝶飞过、鲜花盛开……《棒棒会》则通过纳西男青年阳刚的表演, 展示了纳西人民对春节的欢庆, 以及庆祝春耕的开始 (一说纳西人民反对土司制度的复辟) 。舞蹈中, 纳西青年头戴白帕, 身著白褂, 下穿红裤, 整齐地敲打着竹棒, 铿锵有力的敲打声, 反映了纳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渴望。

《找姑娘》这个舞蹈则安排了一位傣族姑娘与几位少数民族小伙的相亲。在这个舞蹈中, 不同民族的特点得到了很好展示。身著红裙的傣族姑娘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她的美貌自然吸引了当地的小伙。白族、彝族、藏族、傈僳族、纳西族小伙先后登场, 展示着自己的才艺, 想赢取姑娘的芳心。每个小伙与傣族姑娘都有都有单诉衷肠的机会, 这时他们表演着本民族最精彩的舞蹈, 看来爱情仿佛就要到手, 随知后面的小伙的表演又让傣族姑娘举棋不定。他们在竞争, 但是竞争是公平的。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在竞争中得到了集中展示, 我们也能从中看到这些民族的联系。故事的结果采取了诙谐搞笑的方式, 纳西小伙乘人不备, 抱走了心爱的姑娘, 留下其他小伙徒伤悲。嘿嘿!爱情决不是不愠不火的交往, 它有时需要你采取独断的措施。

二、精彩的剧情设置

《丽水金沙》有精心的剧情安排, 全剧共分四场:“序”、“水”、“山”、“情”。“序”将人们置身在一幅古老久远的历史景色中, 东巴教祭司以他独特的方式向你讲述着历史;而威严慈爱的雪山女神则以她特有的方式呵护着阳光如风的滇西北高原, 呵护着自强不息的高原民族。第一场“水”, 在诗的意境中, 悠然自得的傣家姑娘带着水的柔情, 让你走进宁静和谐的桃花源。第二场“山”, 以民族风俗画的结构方式, 将纳西族的“棒棒会”、花傈僳族的“赶猪调”、藏族的“织氆氇”、各民族的“找姑娘”及“火把节”等散金碎玉串成迷人的花环, 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靓丽的民族风采。第三场“情”, 择取并表现了丽江最具代表性的婚恋文化:世界上唯一留存的母系氏族——泸沾湖畔摩梭人夜访晨归的阿夏走婚习俗;纳西族感人至深的殉情故事及心神向往的玉龙第三国;委婉动听的心曲, 缠绵悱恻的情感, 技高情长的舞蹈,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丽江婚恋文化的无穷魅力。[3]

三、诗画般的舞美效果

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 既是巫术礼仪, 又是歌舞活动。《丽水金沙》汲取了早期舞蹈的优点, 并利用现代综艺的舞美效果, 融歌、舞、乐、影于一身。北京舞蹈学院的外籍教授称赞说:“丽水金沙”堪称中国的“百老汇”。

歌。《丽水金沙》的歌是纯朴的、原始的, 天籁般的。有三江并流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的情致, 有高原雪山的肃穆, 带着大自然的轻柔之风, 拂扫俗世竞逐的风尘, 慰藉人类疲惫的心灵。[4]

舞。《丽水金沙》的舞既是传统的, 也是现代的, 更是民族的。首先, 它是传统的, 演员穿的是传统服饰, 表演的是传统文化。其次, 它是现代的, 演出中融入了许多现代的因素, 诸如舞蹈开始的雪山女神从天而降, 还有飞天的表演等。再次, 它是民族的, 每个民族舞蹈都是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独特展示, 如彝族的火把节、摩梭人的走婚等。舞蹈的传统性、现代性、民族性在《丽水金沙》中是融为一体的。

乐。《丽水金沙》演出前有两段东巴古乐, 体现了神秘高古的特点。

影。《丽水金沙》借鉴了现代的舞台手段, 利用投影、光线、色彩等营造了现代舞台的综艺效果。投影的运用为表演提供了背景, 如序曲部分的东巴文投影, 随着剧情变化, 背景的投影也不断变化, 有玉龙雪山、有纳西古镇等。光线也富于变化, 时而多根光柱投下, 时而光线飘浮移动, 时而聚光一束, 光线的变化与色彩的变化是结合在一起的, 蓝色、绿色、橙色、红色……色彩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 很好地烘托着剧情发展。

诗画效果。《丽水金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它娓娓道来高原雪域的民族故事。《丽水金沙》是一幅幅美丽图画:移动的神秘东巴文、从天而降的雪山女神、柔情似水的傣族姑娘、整齐划一的“棒棒会”、身著美丽服饰的各族男女, 还有和谐美丽的光线、色彩、投影, 把我们带进具有浓烈异域色彩的宁静和谐桃花源中。观众流连忘返于《丽水金沙》的诗画境界, 获得的是荡涤心灵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的美的享受。

摘要:丽水金沙以舞蹈的方式诠释民族文化, 展示民族风情, 是游客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快速通道。它在剧情设置、舞美效果上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它们与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一起, 共同造就了丽水金沙的成功。

关键词:丽水金沙,民族文化,民族风情,舞美诗画

参考文献

[1]丽水金沙—百度百科[A].http://baike.baidu.com/view/418095.htm.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丽水金沙宣传手册.

金沙洲大桥主桥设计 篇3

金沙洲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西部, 是由珠江和支流围成的一座相对独立的小岛, 岛内西、北、南三面紧接南海地界, 东与罗冲围隔珠江相望, 是广州西部重要出口。新建拓宽桥梁位于现有金沙洲大桥南侧, 现有金沙洲大桥主桥结构采用 (93+138+93) 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拓宽桥梁的桥跨布置遵循与现有的金沙洲大桥桥跨及结构形式一致的原则, 新增桥墩尽量与旧有桥墩对齐, 这样既有利于地面道路的交通组织, 也有利于珠江航道的安全。在视觉上, 下部结构桥墩整齐划一, 景观效果更好。因此, 新建的金沙洲大桥主桥结构也采用 (93+138+93) m的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金沙洲大桥主桥桥式布置见图1。

2 主要技术标准

1) 设计荷载:a.恒载:梁体混凝土容重按26 k N/m3考虑, 二期恒载按50.5 k N/m考虑;b.活载:公路—Ⅰ级;c.温度荷载:温度梯度效应按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采用, 年温差按±20℃计。

2)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主线为40 km/h。

3) 通航净空:通航净高应不小于8.7 m, 通航净宽应不小于100 m。

4) 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及涵洞1/100。

5) 设计风载:按广州地区平均风压800 Pa计。

6) 地震荷载:抗震设防烈度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3 结构设计

3.1 主桥上部结构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C60混凝土, 箱梁采用单箱双室直腹板截面。根部梁高6.8 m, 为主跨跨径的1/20.3;边跨直线段及中跨跨中梁高3.0 m, 为主跨跨径的1/46。箱梁根部底板厚度为80 cm, 跨中底板厚度为26 cm, 箱梁高度及底板厚度按二次抛物线变化。箱梁腹板厚度由根部厚70 cm变化至跨中厚50 cm。箱梁顶板厚26 cm, 箱梁顶板宽12.5 m, 底板宽6.5 m, 顶板悬臂段长3.0 m, 悬臂端部厚度16 cm, 悬臂根部厚度55 cm。箱梁顶板设有1.5%的单向横坡。箱梁横断面布置见图2。

3.2 主桥下部结构

7号、8号主墩采用实体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减少主墩阻水面积, 从结构设计、施工和美观方面综合考虑, 主墩设计为圆端型板式柱墩。主墩尺寸为 (6.5×3.2) m, 墩侧倒R=1.5 m圆端。桥墩基础采用高桩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平面尺寸 (8.2×9.2) m, 厚3.5 m, 采用4根直径2.2 m钻孔灌注桩。

3.3 防撞设计

结合施工经验及现场条件, 本次设计防撞方案采用独立式防撞体的方案。独立式防撞体采用钢管桩加承台的方式, 布置在主墩上下游两侧, 每个防撞墩采用3根直径1.5 m钢管桩, 在防撞体外设置拱形橡胶片。

本防撞设计方案满足通航净宽及净空要求, 防撞设施离桥墩达到一定的距离, 北侧设于离旧桥桥面上游7 m处, 南侧设于离新桥桥面下游5 m处。这样使得防撞设施破坏和船体损伤后, 船体尽量减少接触桥墩的几率, 以保证桥梁主体结构安全。防撞体与新旧桥桥墩相对关系见图3。

4 主桥上部结构分析

4.1 主桥结构设计特点

主桥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边跨跨径为93 m, 主跨跨径为138 m, 边跨与中跨的跨径比例为0.67。尽管还是在边跨不产生负拉力的 (0.6~0.7) 的边跨与中跨的跨径比例范围内[1], 但是边中跨跨径比偏大。若只采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常规配束方式, 会使得边跨合龙段附近下缘出现拉应力。因此, 为解决边跨下缘应力不足的状况, 采用边跨腹板反拉束, 以改善整体特别是边跨梁的受力状况。有无采用腹板反拉束截面下缘应力图的结果对比见图4。

从图4可知, 采用边跨腹板反拉束后使得边跨合龙段附近下缘不出现拉应力, 并留有约1.5 MPa的压应力储备, 同时对中跨跨中的应力状态也有所改善。

4.2 施工及运营阶段静力分析

主桥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为:1) 主墩施工完成后, 在墩旁托架上立模浇筑0号块, 张拉该节段的顶板预应力束和腹板预应力束;2) 拼装挂篮, 利用挂篮前移对称悬臂浇筑除合龙段和边跨现浇段外的 (1~17) 号块, 并张拉各阶段的预应力钢束;3) 按先边跨后中跨的方式依次合龙;4) 进行桥面系的施工。按此流程逐阶段计算结构各截面内力、应力和位移。

运营阶段, 按成桥状态下的恒载、活载、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 支座强迫位移和温度效应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

4.2.1 主梁应力

由图5, 图6可知, 短期效应组合主梁上缘应力最小值为0.2 MPa, 下缘应力最小值为1.0 MPa;效应标准值组合主梁上缘应力最大值为19.2 MPa, 下缘应力最大值为14.6 MPa, 均满足规范要求。

4.2.2 主要控制节点位移

由图7可知, 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长期挠度后主梁挠度最大值为10.2 cm (↓下挠) , 满足规范不应超过计算跨径1/600=23 cm的要求。

4.3 施工阶段验算结果

由图8可知, 在构件自重和预应力等施工荷载的作用下, 0号块上缘应力最大值为17.9 MPa, 下缘应力最大值为10.9 MPa, 满足规范要求。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金沙洲大桥的工程特点及主桥的设计要点, 金沙洲大桥施工过程和运营阶段的分析表明, 该桥各部分结构尺寸选择合理, 主体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挂篮悬臂施工方案的选择满足了对减少河道通航影响的要求,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目前该桥正在建设中, 预计2014年年底建成, 建成后将为缓解金沙洲地区交通压力, 加强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联系发挥重要枢纽作用。

参考文献

[1]范立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8.

[2]陈毅明, 黄古剑.贵遵公路乌江大桥设计[J].桥梁建设, 2008 (4) :47-50.

上一篇:电缆附件下一篇:降低油品损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