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

2024-06-23

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通用9篇)

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 篇1

日前对于电视台而言,形势比想象的要严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总体来说正在逐年下滑,传统的电视逐渐被用户冷淡。在这一背景下,电视台不得不将其制作的影视资源、综艺节目资源出售给视频网站。但现在电视台发现,曾经的合作伙伴正在蚕食属于自己的领地:视频网站将触角借助智能电视、电视盒子、电视棒等终端产品,试图在电视的传统领域分一杯羹。而在节目方面,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为减少对电视台的依赖,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纷纷加大自制综艺、自制剧的投入,并且将其定位为战略重点。如乐视打造了《光环之后》《唐朝好男人2》等自制剧;爱奇艺除了与河南卫视推出台网联动节目《汉字英雄》,不久前还宣布成立刘春工作室及高晓松工作室,加上之前成立的马东工作室,希望借助传统电视人力量有所突破。这些都是信息时代发生的新变化。正像新闻集团的默多克先生说的那样:“权力正在发生转移,从我们这些拥有和管理媒体的人转移到正在变得日益挑剔的读者和观众那里。这些读者和观众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技术极其敏感,不愿意被领导,并且知道在这个媒体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用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获得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资讯。改变是唯一的出路。

传统广电机构最容易想到的围绕新媒体的商业计划是设立一家新媒体公司专门运营集团的网站和无线平台;集团把所有频道的全部电视内容的新媒体权利都放进去,观众随时可以在网站和手机平台上观看传统的电视内容;视频中间可以穿插广告,甚至还可以提供一些手机互动和电子商务的功能;在这个公司中管理层可以持有一部分股份,将来还可以考虑对外融资乃至独立上市,等等。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没有智力含量的商业计划。CNTV借助2008奥运会和2010世界杯独播权大出风头后就反响平平,上海广播电视台发展的“看看新闻网”与风行网曾被视为引入互联网思维、导入互联网基因的做法,广为大家所称道,但也无力与其他视频网站对阵。湖南卫视虽然在2006年就成立了芒果TV,但与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相比仍相差甚远,这也是此次湖南卫视靠“独播”再次杀入互联网领域的原因。这种简单的移花接木是不会有出路的。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必须深层地、全方位地从内核上改变自己,才有可能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例如,凤凰新媒体发布了该公司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凤凰新媒体第一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3.5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9%;归属于凤凰新媒体的净利润达到人民币622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8.6%。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净广告营收同比增长41.1%和付费服务营收同比增长6.3%。移动增值业务(“MVAS”)营收为人民币9820万元,同比增长了2.4%。游戏及其他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2400万元,同比增长了26.4%。此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游戏平台的网页游戏营收增长。,凤凰新媒体移动增值服务主要包括无线增值服务、移动视频、移动数字阅读内容、移动游戏和其他通过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平台发行的付费服务等;游戏和其他业务则包括网页游戏、内容销售、通过公司自身平台推出的其他在线和移动付费服务等。

凤凰网首席执行官刘爽表示,公司业绩的提升,得益于移动和视频内容拓展以及一些垂直频道的服务表现强劲。这是中国主流传统媒体面向新媒体的一次漂亮转身,轻盈而生动。凤凰新媒体不仅是控股的凤凰卫视传媒集团优质电视内容的网络传播渠道,更整合了众多专业媒体机构生产的内容、用户生成的内容、以及自身生产的专业内容,提供含文图音视频的全方位综合新闻资讯、深度报道、观点评论、财经产品、互动应用、分享社区、在线网页游戏等服务,满足主流人群浏览、表达、交流、分享、娱乐、理财等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诉求,并反向传输给凤凰卫视的电视平台,形成创新的网台联动组合传播模式,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视频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与随时随地随身的服务。

可见,传统媒体在进行新媒体转型时一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赋予传统的电视内容更多的新媒体价值。未来传统媒体上的内容将必须是实时的并且是不断更新中的。未来互联网上几乎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都将呈现“文字+图片+视频+互动/社区”的“四合一”形态。未来越来越多的“故事”和活动会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平行展开成为彻头彻尾的跨媒体“故事”和跨媒体活动;未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会利用博客、播客等手段扩大自己的信息来源,贴近自己的目标受众,让自己的主持人、记者和编辑和自己目标受众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节目(包括电视剧)同受众进行更完美而彻底的互动,由观众的反馈(而不是编剧或者导演的意志)来决定情节与人物的推进走向。二是如何运营自己的网站和未来的手机频道。Anytime Anywhere (随时随地),这是新媒体的追求。消费内容正在变得像消费麦当劳一样,想起来就拿,拿起来就走。没有任何一个主流媒体可以仅仅依赖一种传输方式,因为主流人群正在习惯同时使用多种信息和娱乐终端。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刊杂志,都必须学会为自己的受众提供多种获取内容方式的选择。你不给受众选择,受众就不会选择你。三是投资独立新媒体项目和新媒体公司。传统电视未来的发展走向一定是跟新媒体融合。此次湖南卫视决定以发展自有视频的方式进入互联网视频领域,也是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又一次尝试。视频网站的建设是一个平台型的系统工程。除节目资源外,还要兼顾播放器、服务器、广告投放、用户UI、媒资系统、后台大数据统计、第三方平台介入、多终端用户同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芒果TV面临的是一个系统的重建,从目前芒果TV的发展情况来看,与第一梯队的视频网站相差甚远,在有的关键性技术上面甚至是空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一定要忘记所谓的电视台身份,忘记所谓的“内容优势”。在这方面电视台最大的羁绊几乎肯定是自己虚幻的优势感和呆板落后的机制。一种更容易接近成功的思维方式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家风险投资基金,独立判断这个新媒体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确保它从第一天起就建立起符合互联网时代创业规律的股权结构和激励机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再去考虑自己的传统电视平台业务如何能够帮助、融入新媒体,实现完美转型。

参考文献

[1]何士华.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几个误区[J].新闻世界,2010,(8).

[2]汪黎黎.新媒体电影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1,(17).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传统电视媒体模式的转型 篇2

关键词:传统电视媒体;模式;转型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受众的关注点开始由传统电视媒体向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转移,传统电视行业受到了来自各类新媒体的联合冲击,传统电视媒体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其发展也面临着困境。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传统电视媒体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自身面临的困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大力度进行电视媒体转型发展,适应广大受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增加电视媒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保证电视媒体的主导地位。本文主要对传统电视媒体的转型发展展开了探讨。

1 传统电视媒体面临的困境

1.1 主流媒体地位受冲击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传统电视媒体在传媒行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致力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社会主流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传媒行业的应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媒体已经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传播平台的便捷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有效性使得很多PC屏用户被吸引,转向移动屏,很多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开始大规模向移动视频、网络视频等新媒体转移,原有的对主流群体的影响力弱化,导致传统电视媒体地位逐渐下降[1]。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电视媒体寻求转型势在必行。

1.2 观众流失,入口价值弱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传统电视媒体的观众大量流失,入口价值逐渐弱化。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化、交互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6月,全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4.61 亿,其中手机视频用户为3.54亿,移动网络视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无疑造成了传统电视媒体观众的大量流失,电视媒体无论在收视率还是人均收视时长方面大幅下降[2]。移动新媒体的强势发展使得大量用户不在将传统电视媒体作为信息入口,商业价值严重下降,从而导致了传统电视媒体入口价值逐渐弱化。

2 传统电视媒体模式的转型发展

2.1 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模式

面对新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电视媒体开始寻求与互联网的结合。极具代表性的就是之前东方卫视与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宣布开展深度合作。自从认识到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之后,上海广播电视台就开始致力于布局与新媒体相结合的转型发展模式,在经历了对手机电视、看看新闻网、收购风行网的一系列尝试之后,通过与现代移动互联网媒体的代表阿里巴巴的合作,开创了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全新模式,强强联手打造传统电视媒体、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方式相结合的全新互动体系[3]。在这一转型发展模式下,传统电视媒体可以借助互联网做好技术支持、用户数据分析、交流互动等工作,而互联网公司则可以借助电视媒体在内容制作上的优势为自身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能够实现二者的双赢。

2.2 独立的电视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模式

近两年传统电视媒体转型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互联网媒体,这一转型模式不再是简单的在节目制作中加入新媒体,或在节目播出时利用新媒体途径扩大受众范围,而是致力于实现全方位独立发展。即独立开发制作互联网电视媒体节目,并将互联网作为电视节目专门的播放平台。这一转型模式的代表就是央视CNTV以及湖南衛视芒果TV。这一转型涉及大型视频网站,需要先进的技术、服务器设备、足够的带宽以及大量专业的互联网人才等作为支撑。对于传统电视媒体来说要想实现这一转型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另外,由于独立的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广告投放作为资金来源,大量的广告播放要在最低流量标准下进行才能为用户所接受,因此,这一转型模式对于技术、经济基础较差的电视台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目前也很难有传统的电视媒体能够在这方面超越央视CNTV、湖南芒果TV以及凤凰卫视的凤凰视频,但不可否认的是独立的电视互联网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传统电视媒体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4]。

2.3 全媒体运营模式

随着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广泛融合,全媒体运营成为了传统电视媒体追求的一种全新运作模式。全媒体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产物,它不仅是各种媒体形态、各种媒介方式、各种传播形式的叠加式整合,更是打破各种媒体形态、各种媒介方式、各种传播形式的边界和壁垒的互入式融合,能够实现移动、网络、户外媒体市场的多向进入,它作为一种最新的煤炭运营创新模式,很好的实现了产品的一次生产、再次开发、多终端传播、多次售卖,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的大幅提升。部分传统电视媒体为了实现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已经开始大力开展全媒体运营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自2015年2月开始就创造了收视新高,作为综艺黑马驰骋各大媒体平台,无论是传统电视媒体还是移动网络媒体,在收视率和流量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配合节目开发大型网游与手游,根据电视产品生成大电影,受到广大受众的广泛关注,真正实现了全媒体运营,获得了巨大反响。

3 结束语

综上,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想实现发展,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寻求转型,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独立的电视互联网新媒体、全媒体运营成为了当今传统电视媒体转型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宁.传统电视媒体新媒体转型的四种模式[J].视听界,2014,04.

[2]王兴良.新媒体竞争下的传统电视媒体转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3]蔡祎.关于新媒体竞争下的传统电视媒体转型分析[J].戏剧之家,2015,18:105.

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 篇3

关键词:《卫报》,数字转型,网络优先,数字优先

《卫报》是英国的一份老牌国家级主流报纸。其创刊于1821年, 素以独立著称, 因此在欧洲新闻界具有较高的美誉度。《卫报》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回应了新一代媒体技术所造成的挑战, 并因为能够把握机遇成功树立起先锋者的形象。在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这家老牌严肃报纸又开始用“数字新闻机构”来界定自己 (杨建宇, 2014) , 其向数字化转型的尝试性脚步从未驻足。

一、从“网络优先”到“数字优先”

2006年, 《卫报》提出了“网络优先”的战略, 即新闻一旦撰写完成, 便会被马上刊发在网络上, 随后再通过报纸印刷发布。这一策略随着《卫报》和《观察家报》等站点的合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发展, 实现了媒体产品的多平台化 (刘惠芳, 2013) 。“网络优先”的策略强调将传统报业的优势用网络彰显, 而将传统报业的劣势用网络弥补, 走出了打造报纸网络版的迷思, 不是简单地将报纸内容放在网络上, 而是着眼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新闻网站 (李雅筝, 周荣庭, 2014) 。

为了适应移动网络等多种数字平台的出现所带来的改变, 2011年, 《卫报》的发行商卫报新闻与媒体集团又宣布了一项名为“数字优先”的计划, 将数字化新闻置于其发展战略的核心, 以应对媒体业“无法阻挡的趋势”, 该战略主要包括五个要点。

第一, 让数字化战略深入人心。《卫报》认为任何一个贯彻“数字优先”策略的新闻机构要确保其部门和其他同事都应足够了解数字化, 以便更高效和熟练的从事数字化工作。第二, 营造数字创新的文化氛围。《卫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可以像科技公司一样思考和行事的媒体公司。“数字优先”强调对于数据和数据科学的解读, 据此在科技层面寻求创新。第三, 培养“数字优先”的思维方式。在将来, 也许不再仅仅局限于“数字优先”, 可能还会有“移动优先”、“视频优先”, 甚至“可穿戴技术优先”。第四, 采用持续灵活的产品开发方式。例如, 通过建立用户体验实验室, 《卫报》请来用户亲眼观看他们如何使用产品。第五, 营造开放式的企业文化。在每天早上的编辑会议上, 总编和高层管理人员都与所有员工直接面对面, 以便在组织内创建强有力的相互联系 (刘笑盈, 康秋洁, 2014) 。

二、彰显开放精神的网站

早在1995年, 《卫报》就成立了新媒体实验室, 以开发《卫报》的电子发行物。1999年1月, 《卫报》正式推出线上网站, 同年9月, 该网站的注册用户已达100万。2004年3月, 《卫报》的数字版也开发上线。数字版将纸质版内容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互联网中, 并且能够实现便捷地查找、翻页等功能。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国市场的需求, 2007年, 《卫报》专门建立了其美国版的网站Guardianamerica.com。更改了网站域名之后, 《卫报》可谓是真正从区域性报纸走向了国际性的媒体集团。2013年, 其又推出了针对澳大利亚用户的数字版。

具体来说, 首先, 在网站的交互性方面, 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讨论、争辩、呈现异议和形成合意的开放式空间, 《卫报》在其官方网站上推出“自由评论 (Comment is Free) ”的版块。在这个板块中, 网站编辑通过在网络新闻中设置新鲜议题, 邀请记者、专栏作家、特邀评论员撰写文章, 同时让读者对于这些文章进行自己的长文点评, 实现新闻报道与用户评论的共享。

此外, 《卫报》网站于2010年还推出了的“开放技术平台 (Open Platform) ”, 《卫报》向第三方开放授权内容, 获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使用权限的第三方不仅可以访问网站的全部内容, 还可以对内容进行修改、整合、使用、再创作, 最终形成新的应用在其平台上向用户推送 (刘笑盈, 康秋洁, 2014) 。这种模式可谓充分体现了《卫报》的开放精神, 其好处在于第三方无须大量的硬件与技术投资就可以创业, 而反过来, 《卫报》作为平台提供商也可以借此获得更多流量和市场份额, 以期实现双赢。

2014年, 《卫报》官网的美国版完成了一次最新的改版。这次网站改头换面征集了25000名读者的建议, 通过新旧页面对比给出建议。从用户反馈中吸纳的最重要的一点, 体现在主页的布局。根据用户的反馈, 旧的主页布局略显冗杂和拥挤, 而改版后的新主页的布局更加简明一目了然, 并且通过不同的色彩来凸显不同的新闻版块 (Joe Pompeo, 2014) 。之所以对网站的设计也不愿疏忽, 是因为《卫报》坚持认为好的网站设计应该能够通过布局、图片、颜色、注释、图表等来传递信息 (Paul, 2014) 。

简言之, 《卫报》的网站作为其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阵地, 为之赢得了不少殊荣。2014年10月14日揭晓的首届世界数字媒体奖 (World Digital Media Awards) 获奖项目中, 《卫报》网等媒体项目分别摘得最佳新闻网站奖等奖项。

三、个性化新闻客户端

《卫报》的新闻客户端 (以下也称作APP) 自2009年推出以来, 已经有过多次升级换代。当前版本的卫报APP更加凸显了个性化和用户生成内容等更强大的功能。

首先, 该应用程序的主页是完全可由个人配置、设置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添加或删除站点的部分, 还可以只显示来自某一特定位置的消息。用户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卫报博主或撰稿者提供的内容, 并当新内容发布时接收通知。还有一个新的功能, 为用户节省流量可以离线阅读文章。其次, 经过重新设计的《卫报》移动端应用程序同样允许编辑们根据自己的意志策划新闻报道。在新的卫报APP里, 所有的新闻都有一个层的数据, 由编辑部编程控制如何以及在何处出现。举例来说, 一个更重要的新闻, 将给予更大的层,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次, 类似于《卫报》的官方网站, 新卫报APP也使用了“颜色语言”, 通过不同类型的内容, 以指导用户使用。蓝色用于核心的新闻内容, 橙色为征求意见, 炭色为多媒体, 红色则是直播内容。在这么小的屏幕中, 空间是非常宝贵的, 所以用色显得比用标签更有效。

在《卫报》新闻APP中, 还有一个“会员”版块, 其中, 通过在线招募会员, 《卫报》在线下会举行一系列与新闻传播有关的会员活动, 并以此赚取一部分费用。例如, 其开设了“数据商店”, 邀请本报的资深记者为用户准备培训课程, 提供生产数据新闻的方法、路径和工具。

四、面向UGC的应用程序

征集新闻线索的一种传统做法是, 无论是纸媒还是网媒, 基本都会面向读者公布征集新闻线索的热线电话或邮箱, 但与此不同的是, 英国《卫报》将热线升级为一款专用的APP, 开发了一款名为“Witness”的应用程序。

进入该程序的主界面, 在“浏览”一栏中, 会发现从上到下依次排开的是不同的“选题任务”, 这些选题已经由编辑预先确定, 用户看到感兴趣的话题, 可以通过“投稿”功能来上传自己的视频、图片、文字内容。例如, 在圣诞节来临之际, 编辑便会提前发布与圣诞节有关的新闻话题, 如“我们想看到你家乡的节日彩灯”, 那么用户便可以把自己身边看到的节日特色美景拍摄下来, 上传到Witness, 精彩的内容会显示在该任务母题之下, 极具价值的内容甚至还可以刊登在《卫报》的纸质版上发表。当然, 用户也可以通过“快速添加”功能自行报告、上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尽管在数字化转型的举措中形似初步打了场胜仗, 但是在营收上《卫报》仍然处于亏损的状态, 可即便如此, 也挡不住《卫报》进一步贯彻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雅筝, 周荣庭.新媒体时代数据新闻的信息可视化应用——以《卫报》为例[J].科技传播, 2014.

[2]刘惠芳.新闻应在哪里首发——《卫报》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布策略[J].青年记者, 2013 (10) :68-69.

[3]刘笑盈, 康秋洁.新媒体时代国际媒体如何进行数字化报道[DB/OL].http://www.cssn.cn/hqxx/tt/201407/t20140721_1261748.shtml.2014-07-21.

[4]杨建宇.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首届世界数字媒体奖获奖项目观察[J].青年记者, 2014 (33) :90-92.

[5]Joe Pompeo.The Guardian debuts new website[DB/OL].http://www.capitalnewyork.com/article/media/2014/10/8555541/emtheguardianem-debuts-new-website.2014-10-29.

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 篇4

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是主持人在思想观念、创作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转变过程,是主持人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和节目发展的需求对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化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主持人转型并非当下才有的新鲜事物,而是从电视节目主持人诞生之初就一直伴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

一、 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的特点及规律

从主持人角度来看,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是为了充分展示个人能力或者实现个人能力的突破。[1]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从数量上已呈现逐年增多,从社会影响力和发展趋势来看,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的特点

综合分析当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转型趋势,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以下特点:

1. 内缘性转型

“转型”意味着转变,即由原来的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内缘性转型是指主持人的转型是在媒体体系内部完成的。[2]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内缘型转型包括所属节目类型、主持功能和要求、主持风格等方面的转型,其本质是主持人通过对自身潜在主持素能的挖掘所产生的主持艺术的丰富创新,其表现形式上则可以分为跨节目转型、跨平台转型。

跨节目转型是当下运行比较成功的转型模式,即从电视节目主持人自己熟悉的节目类型转型主持其他类型节目,例如孟非由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转而主持综艺节目《非诚勿扰》;撒贝宁由《今日说法》一档严肃的法制节目改做主持《开讲了》《出彩中国人》等综艺节目,甚至还在《了不起的挑战》中“玩起”了真人秀;王小丫则由财经节目《经济半小时》到综艺节目《开心辞典》再到生活服务节目《回家吃饭》完成了多次转型。这些主持人的转型充分体现了主持人个人良好的适应性和驾驭不同类型、不同风格节目的能力。

跨平台转型主要包括电视台之间和不同的地域之间的转型,如崔永元由中央电视台主持《小崔说事》《谢天谢地你来了》到上海卫视创办《东方眼》;欧阳夏丹从上海电视台《上海早晨》转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成为当家主播;邱启明、王凯、李咏等主持人也都选择到不同的省级媒体去尝试全新的节目。

跨平台转型还包括由传统的电视节目转型到更为广泛的视频节目,后者集成了当下各种视频客户端,其节目内容或在电视、网络、客户端等全面播出,或只在新媒体设备上投放。如罗振宇的《逻辑思维》,王自健的《80后脱口秀》等。

2. 外缘性转型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转型除了在媒体体系内部外,也经常和其他领域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转型体系。

“逃离”转出,在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的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近一段时间以来,王志、白燕升、郎永淳、段暄、刘建宏等主持人选择了离开主持人岗位,他们或转而从政或下海经商或投身于公共服务事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身上永远打上了媒体的烙印,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动力。

“跨界”转入,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离开岗位相对的,是大量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纷纷跨界涌入这一领域。周立波、郭德纲、胡海泉、蒋昌建、梁宏达、戴军、张绍刚等来自曲艺、音乐、教师等各界名人都先后开始在电视节目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独特的专业背景和迥异的主持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节目质量的提升。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的规律

1. 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正催化传媒行业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传统的电视媒体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当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策划、统筹、互动等综合特点。以传统的新闻节目为例,正由过去单调的播报向解说、讲述、“戏说”转变。如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微言大义》,主持人谢巍从节目策划、台词到舞台设计再到后期剪辑全程参与,达到最佳的节目播出效果。而纵观网络上各种视频节目,这一特点尤为明显。

2. 转型呈现跨界发展趋势

跨界主持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非科班出身主持人大量涌入,衍生出现了像《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这样的主持人群,在《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节目中,主持人作用被严重弱化而由嘉宾来充当主持,而这些节目的一大特点就是明星嘉宾等正在“占领”主持人的角色。《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蒋昌建是最有力的代表,与《我是歌手》等请演艺明星和《一周立波秀》找曲艺代表等不同。蒋昌建为复旦大学教师,他与同为教师的何炅也有很大差异,在他主持节目前除了1993年带领复旦大学队在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折桂,几乎没有更多的出镜机会。但是随着节目的开播,这位普通话说得并不标准的教授却以其敏捷的思维和干净睿智的语言迅速获得大家认可。

3. 主持人魅力对转型具有推动作用

传统媒体条件下,凭借对于信息资源和传播平台的独占,电视台等媒体成为绝对的传播者。而随着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逐渐便捷,平台的丰富,和审美的多元,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媒介定位和平台形象的作用正在凸显。[3]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的扁平化、透明化及节目内容的叙事化、互动化、私人定制化,都需要主持人这一把关人去获取。黄健翔凭借其独特风格不管之前在央视做足球解说还是后来去了乐视,观众一样买账。崔永元从访谈节目《小崔说事》到综艺节目《谢天谢地你来了》再到脱口秀《东方眼》这一系列转型都有广大观众的支持与陪伴。

二、 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的原因

综合分析当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转型既是媒介生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传媒产业主体的优化和升级,更是主持人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再规划再思考。只有深刻认识到主持人转型的内在原因,才能激发这一内生动力,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

(一)新媒体技术推动了媒介生态的演化

三网融合、4G时代、互联网+、工业4.0,新的传播技术带来新的传播手段的变化,而传播手段的变化直接带来媒体生态的演化。媒体的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敏感的生态环境。面对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新闻、全天候实时直播等技术广泛运用,腾讯、优酷、搜狐、乐视等平台异军突起,与电视争夺受众。这些元素都对主持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而主持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新形势,提前谋划做好转型,才能化危为机。

(二)受众对主持人要求的多元化、综合化

随着信息壁垒的消失,媒体对于受众的信息独占优势减弱,而受众的分众化、和差异化日趋明显,对于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主持人是媒体和受众的宝贵资源,需要传受双方共同去爱护,同样,受众也是主持人不可多得财富和能力价值的体现。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正确分析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传播方式,在保持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满足受众的需求。

(三)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带来了电视节目的转变,我国的电视节目经历了政治宣传、艺术作品、营销商品的历史演变,而且这一变化不是后者取代前者,而是后者全面融合了前者的多种元素。立足新时期,我们的社会建设将有更大作为,也对传媒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都要靠节目、靠主持人去呈现,因此,主持人必须练好本领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四)主持人职业生涯的再规划

从传媒人自身来看,职业生涯的选择与再规划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至少不是草率的选择。[4]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与节目是相互成就的,节目给主持人提供展示才华的创作空间,主持人也凭借独特的风格使节目赢得关注。新媒体时代下,不管是电视还是网络,优质的节目内容都是取胜的法宝。要想在节目内容和个人能力上有所突破,主持人就应在角色定位、形象塑造、主持方式、主持能力、主持风格上及时做出调整,也就是全方位的转型,这是主持人自身的成长必经阶段。

三、 电视节目主持人成功转型的路径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转型关乎媒体和受众,并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快速把握时代脉搏,及时完成主持人的转型,并尽快形成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度理解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传播具有信息海量、便捷、高互动性等特点及碎片化、去语境化等趋势,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主持人需要正确处理的矛盾。要想做好主持工作,必须合理运用互联网思维。

提高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互联网使我们获取信息变得极为方便,我们在收集信息的同时,首先要加强对于信息的鉴别,一旦信息失实,所造成的影响也会成倍增长;其次,要加强可视化平面设计的能力,善于将信息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或说明;最后,要注重信息的表达能力,客观全面的让数据成为主持人的辅助语言。近来,央视在节目中大量运用了数据元素,尤其是在春运、“两会”等期间,主持人运用生动可视的互联网数据,直观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二)综合运用各种视听元素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一定要善于与受众互动,并及时掌握议程设置和节目进程控制。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普为电视节目带来了全新的演绎手段,对于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阳夏丹在《两会大数据》和《数字两会》等节目中,通过主持人与各种虚拟场景的配合,为观众营造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也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因此,主持人也要形成与互联网时代相匹配的主持风格并具有默契配合全息影像数据节目制作的能力。

(三)正确认识自己的风格形象

主持风格本身具有稳定的特征,而转型则意味着形象、风格的改变。主持人的转型并不是对原有主持风格的颠覆,而是在其基础上的丰富创新。因此主持人要充分考虑到平台、节目和自己的风格形象,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要制定科学的转型计划,从实际出发,在受众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逐步转型。

结语

论铁路企业电视台的新媒体战略 篇5

1 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

从新媒体的特点就可以看出传统媒体的问题所在。首先,网络、微信和微博已经成为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是传统媒体强有力的挑战者。著名IT人士李开复讲到,传统媒体是社会化最低、生产成本最高的媒体,门户网站、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是社会化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媒体。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提供者。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中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甚至发布广告。新闻的传播体系已经由传统媒体主导时代进入多媒体竞争的“战国时代”。

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较大。由于传统广播电视是线性传播,节目播出不可逆,受众很可能会错过播出时间。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周期较长,一些突发新闻特别是深度报道不够及时,而这些缺点恰恰是新媒体的优点。所以,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报纸读者转向电脑、手机网络查找所需要的信息。

年轻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年轻人思想活跃、适应新兴事物快,生活中随处可见“低头族”,一有空闲就会拿出手机浏览一下,或是回复信息,而他们翻阅报纸或是观看电视的时间正在逐渐减少。

2 企业电视台的新媒体战略

在传统媒体行业中广播电视台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新闻信息传递速度快于杂志和报纸。在新媒体时代,企业电视台应该打造全媒体的立体宣传格局,即通过加强网络、微博、微信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吸引人们通过手机、网络关注到电视台的节目信息,进而通过手机、电脑网络和电视来观看节目内容,以达到提升节目影响力的目的。

郑州铁路局官方微博共有粉丝480多万,官方微信公众号“郑州铁路局”和订阅号“中原铁路”,粉丝量共计25万人,微博微信日均阅读量达到18万人次,资讯发布及时快速,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也是有待我们开采的一大宝藏。郑州局有线电视台主动行动,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在与微传播的融合基础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尝试。为了树立榜样、凝聚人心、弘扬正能量,近几年,郑州铁路局在职工中开展了安全功臣、服务明星和明星班组长的评选活动,积极与宣传部配合,在郑州铁路局官方网站和微博微信平台开办了评选频道,通过纪实跟拍和采访等传统广播电视手段,制作了候选人的事迹短片,使受众在参与评选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人物事迹和性格特点。通过有线电视网和双微平台同步直播颁奖晚会,就评选结果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交流,不仅吸引了电视观众,还吸引了一大批职工家属通过网络、微博、微信收看评选过程。除此之外,每当有铁路局的大事要事,本台积极采取多种媒体形式来加大宣传效果,实现了在要闻上与新媒体的融合,同时也展示了媒体的新形象。例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郑州国际陆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视察,虽然我们不能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但之后,我们立即采访与习总书记交流、合影的郑州机务段机车乘务员,并在电视台网站、电视新闻节目和微博、微信中以不同形式多次播出,收到了鼓舞职工士气,激发工作热情的效果。

随着信息越来越丰富,观众的观赏口味儿也在不断变化。要想留住老观众,吸引新观众,就要在节目形式、内容和质量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挖掘真实感人的新闻素材,创办一系列鲜活的栏目。

本台打造了一档微博与评论结合的节目《拉事说理》,采用新闻脱口秀的形式,针对时下铁路局发生的热点新闻进行深度解析。主持人还在电视和微博上发布多个热点话题以供人们讨论,大到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几乎涵盖了铁路职工的各个领域。创新的新闻视角,方便的传播方式,使观众可以从全新的角度理解新闻、接受新闻。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的优势相结合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档节目也赢得了观众极好的口碑。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关注。2014年,电视台抓住这一机遇,策划推出了一档饮食类栏目《味道》,以局管内各单位、站区职工食堂的特色美食为切入点,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全局各单位家园建设的成果,以及铁路企业文化与当地饮食文化的整合延伸,从而由“吃家常饭”最终落脚到“干安全活”。为了扩大影响,在前期策划中,栏目组就通过微博、微信征集各站区饮食文化内容和铁路小食堂特色菜的信息,在节目制作播出后,不仅在微博、微信上同步播出,还在优酷网站开办了《郑铁味道》组,使本节目不仅在有线电视台网络、记者微博、微信朋友圈进行传播,还把节目放在互联网这个更广大的舞台上进行传播,取得了更广泛的宣传效果,也突破了企业有线电视网络的传播限制。

遍布整个铁路局的基层单位通讯员既是我们的忠实观众,又是新闻线索的提供者。2015年,本台加快与新媒体融合的速度,利用微信建立了记者群和通讯员群,集合全局基层单位100多名通讯员的资源,通过设置微信话题,收集新闻线索,开展互动调查,拓展了传播渠道。

3 开发数字网络传输和数字电视机顶盒功能

电视节目最大的特点在于有声有色的活动影像,但同时,庞大的数据量也是节目传输的一大瓶颈。本台经过调研,逐步推动全局各基层单位由录像带式采编设备向数字存储卡式转变,并构建了局域网传输系统。现在基层单位的通讯员可以把拍摄的素材转化存储为数字MPEG-2格式,通过铁路内部局域网快速上传到电视台视频传输FTP。同时,本台记者到基层采访,也可以方便地利用这一套系统,把粗编的素材回传到总编室,保证重要新闻可以在第一时间播出。

近年来,本台把模拟信号直接跨越到数字双向高清信号,实现了一步到位,整转技术含量高。同时,利用“同纤混转”技术,实现了有线电视台和宽带网络合一的传输模式。目前,郑州地区的铁路职工家属使用数字电视机顶盒,除了可以收看河南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提供的有线电视以外,还可以实现历史拾遗、节目点播功能,并可以随时选择收看郑州铁路有线电视台制作的新闻和专栏、专题片等节目。

过去受传输通道的限制,全局只有郑州、洛阳、长治的铁路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的小区才能实时收看到铁路电视节目。2015年以来,在路局、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本台与河南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合作,借助其网络资源优势,成功将铁路电视节目落地。新乡、安阳、许昌、南阳等10个地市铁路住宅小区的河南有线数字电视用户,都可以通过机顶盒收看到铁路电视节目,扩大和巩固了电视宣传阵地。

下一步,本台将着重提高采编播人员全媒体的制作能力,鼓励采编人员开通个人微信,通过朋友圈传递本台节目信息,扩大影响面;还将加大硬件投入,逐步将目前的采编设备由高清、标清混合的状况向全高清设备转换;同时,广泛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多种传媒渠道进行立体化、多层次地信息传递,增强全台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企业舆论引导作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本文以郑州铁路局电视台为例,分析企业电视台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发挥自身优势,综合利用多种媒介传播形式,把握大局、着眼大势、聚焦一线、服务职工,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铁路企业,电视台,新媒体战略

参考文献

[1]周凯.“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网络电视台内容融合的实践思考——以江苏网络电视台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2(5).

融媒体环境下广东电视媒体的转型 篇6

当今正处于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媒体的传播方式上看, 传统媒体有报纸、广播、电视, 新兴媒体有互联网媒体、户外媒体、移动多媒体等等, 各种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多变性、彼此的包容性已成为主要特点, 而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具体的形式上就是“融媒体”。

一、融媒体的实践及挑战

近日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 同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称, 2010年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人数达到2.84亿, 与此同时, 据广电总局统计, 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共计8700多万户。以上数据意味着, 在发展速度上和发展规模上互联网媒体已大大超过了传媒电视媒体, 此消彼长, 它带来了三大后果:

(一) 传统电视观众的流失。

传统电视线性的节目编排方式和网络视频点播方式不同, 新媒体给受众带来更多的亲和力和自由度, 更少限制和更多自由, 令以往固守“客厅文化”的传统电视观众大量流失, 电视已不再是受众获取视频和信息的唯一来源。

(二) 电视投入大大增长。

电视剧是传统电视频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兴媒体的加入令本来就竞争激烈的电视剧购销市场情况更加复杂和加剧。

(三) 电视收入增长放缓。观众、

节目和广告是传统电视生存的“三大法宝”, 现在这三个方面均面临新媒体的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迎接, 主动变革, 主动加入, 主动融合, 通过掌握融合媒体过程的主动权来迎接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2010年, 国家正式启动三网融合计划, 通过三网融合, 第一要务是让广电介入互联网和电信网。在此基础上, 广电参与未来融媒体竞争要用好的第二大要素就是“三网融合”的“集成+内容+牌照”的模式, 通过电视播控、内容集成平台的建设和互联网电视牌照的限制发放, 让电视媒体成为三网融合事业中实际意义上的内容提供商, 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未来融媒体事业发展中占据主动。2010年, 国际两大新媒体巨头谷歌和苹果分别推出基于Android平台的google TV以及基于苹果ITUNS内容整合平台的apple TV, 此两大平台的目标用户均直接指向家庭电视机。时不我待, 2010年, 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发了六张互联网电视牌照, 分别授权于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 (简称南方传媒集团) 、上海文广集团、中国网络电视台、杭州华数集团、湖南电广等, 目前, 南方传媒、央视网络、杭州华数和上海文广集团的电视播控和内容集成服务平台已通过官方验收, 正式面向全国开展互联网电视服务。

二、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现状

2011年3月16日, 南方传媒集团正式宣布, 集团斥资建设的互联网电视“互联八方”集成服务平台、“云视听”节目内容服务平台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 并和优朋普乐共同组建广东南广影视互动技术有线公司, 全面进军互联网电视业务, 与创维集团合作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也于近期正式上市, 现阶段主要提供高清、正版影视点播业务, 未来将重点将其打造成“家庭综合影视娱乐平台”。2011年南方新媒体计划完成经营收入两亿元。

尽管广东电视新媒体业务和融媒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广东电视新媒体产业和融媒体事业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分析、有所作为、有所应对。

三、应对策略:广东传统电视媒体的转型

三网融合给予广东电视人一个新的机遇, 互联网电视重新挪前了广东电视媒体在全国融媒体事业的“政治地位”, 面对新的起点, 新的挑战, 一句话:融媒体环境下广东传统电视媒体需要转型。

(一) 电视人观念的转变。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首先, 强化危机感。面对现状, 广东电视人必须做出回应, 主动做出改变, 否则, 将会“被”改变。其次, 加强学习。在埋头做节目的同时, 加强自我培训, 加强融媒体知识学习, 加强市场营销和现代管理知识积累等, 这是全体电视人应有职责和素养。再次, 树立集中资源、资产整合、集约发展的观念。大新媒体和大融媒体的观念须反复强调, 只有整合才有前景, 只有尽快壮大自己才有生存空间, 只有抱团才能取暖。

(二) 电视管理体制的革新。

2010年9月正式组建的广东南方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简称南方新媒体) 自组建以来, 领导非常重视, 公司全体上下积极拼搏, 实际产生效果也不错, 但与此同时, 整合的原有各单位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却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包括:资源整合进展缓慢;资产划拨不能及时到位;旧有的新媒体产业较难升级提高;原各单位重复投入的新媒体项目清理剥离困难;追加的资金投入乏力等等, 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到产业升级和融媒体事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

1. 南方传媒集团下属的广东电台、广东电视台和南方电视台均为独立法人单位, 台的利益和集团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 自然在整合过程中, 集团在出钱出力的同时, 还需取得各下属单位的完全理解和全力支持。

2. 集团和下属单位思想和认识统一了, 但由于身处不同主体, 客观上在资产审计、资产清理、资产划拨和人力资源分配方面均存在较长时间的处理过程和不断出现的困难, 从而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

3. 处理完资产整合问题, 还存在资源契合和配合的问题。对南方传媒集团下属各电视频道来说, 既然新媒体已整合到集团, 其主动配合的动力和积极性在客观上较原有模式多少有所松懈, 从而会实际影响融媒体的效果。

4. 南方传媒集团与各下属单位独立核算、多层级管理的方式也加大了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

5. 广东各电视台由于独立法人核算的机制, 无法形成真正统一的利益体, 重复投入, 互相竞争。南方传媒集团目前新媒体产业的资金投入无法凭借各下属电视台, 仅能依靠日益萎缩的境外电视广告插播来维持, 上述情况如不加以改变, 很可能会令广东电视多年来融媒体事业发展的先机逐渐丧失, 更为重要的是, 它将会严重影响到包括互联网电视在内的新兴融媒体事业在广东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可能的方式是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根本革新。当前国内所有电视媒体强省之前的体制改革案例均是由多层级管理转变为扁平化管理, 由原来的协商指导办事方式转变为真正的垂直管理。一方面通过集团的统一调控, 集中运营, 改变传统电视广告的市场无序竞争状况, 实现电视广告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机制改善, 让集团拥有真正的资源和资金调配能力, 集中力量办大事, 办重点发展的事, 实现传统电视和融媒体事业的高效运转;第三方面通过管理模式的改变, 降低管理成本, 实现新媒体运作部门与传统电视频道的无缝链接。

(三) 节目内容制作理念的变革。

最近, 美国时代华纳CEO杰夫西姆蒙撰文称:整个电视业的概念正在消融。它正在从传统的电视柜上开始蒸发, 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当前电视界甚至有这么一个观点——收视率不是万恶的根源, 网络视频点击量才是。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主要对手网络视频而言, 互联网电视的推出和充分发挥内容服务商的优势是传统电视制胜之道。

近几个月来, 南方传媒集团推出“云视听”, 上海文广发布“视频云”, 湖南电广试用“云电视”, 江苏南京“全媒体电视”也正式落地, 这些均是广电行业主导的互联网电视, 传统电视媒体正式吹响与新媒体渠道融合的号角。

1.从自主做电视向为观众做电视转变。观众选择点播具体节目而非被动守候频道等待播出, 传统意义上的19:00至21:00不再是电视黄金时间, 点播量高的节目将永远处于黄金时间。

2.传统电视的节目内容制作必须考虑不同传播渠道, 一个电视节目多向提供, 充分利用。2010年,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大获成功, 单单优酷网《非诚勿扰》全年点播量就超过1.1亿次, 传统电视节目与新媒体渠道的结合互动将成为常态。

3.传统电视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和地位必须加强, 否则将面临网络视频的强力挑战。如果说视频网站仅仅对传统电视节目有所挑战的话, 互联网运营商媒体化这才是真正触及到传统电视内容提供商身份的底线, 传统电视媒体如不自醒, 不主动融合, 不主动发展, 可能的结果就是真正意义的传统电视消融。

(四) 节目销售模式的创新。

近日, 作为“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南京有线正式推出集视频、通讯和互联网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电视”。融媒体条件下, 节目制作和销售必须考虑多渠道、全媒体方式。从具体的节目销售方式上看, 首先, 可以利用融媒体方式和新媒体支付方式, 大力发展自身的内容线下产品。其次, 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视的特点和技术支撑, 实现节目的再销售。再次, 充分利用传统电视内容制作的优势, 对各新媒体渠道进行渗透销售。最后, 还可以直接参与终端产品销售。充分利用传统电视的视听牌照优势, 加大与新媒体终端厂商的合作。将大量节目以内置方式预装在各新媒体产品中, 从而分享融媒体产品销售的成果。

(五) 电视技术手段的升级改造。

传统电视围绕互联网电视进行电视技术的升级改造是技术发展方向, 这种升级改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电视频道作为内容提供商为融媒体进行的技术升级;二是电视机构作为牌照拥有方开展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平台的技术建设;三是参与包括互联网电视在内的新媒体终端嵌入技术开发。

数字化和高清化是当前各电视媒体技术改造的重点, 高清技术始终贯穿于电视前期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互联网电视终端机顶盒——电视机, 这是未来电视发展方向, 也是将观众重新拉回到客厅的有效办法。

互联网电视平台建设是传媒电视媒体参与融媒体事业发展的基础。南方传媒集团今年1月已完成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的官方验收, 目前正进一步建设互联网电视节目集成运营和影视VOD点播业务应用及传播平台, 这些技术平台将会是传统电视实现与互联网链接的基础纽带。借助这一互联网电视平台, 便可实现电视频道轮播、高清点播、电视商城、互动娱乐、阅读、互联网、可视电话等, 将受众“看电视”变成“用电视”, 最关键的是观众在“用电视”时, 还可通过2010年5月与中国银联合作建成的电视新媒体商务支付平台, 实现电视购物即时支付。

发展电视融媒体事业仅靠提供好的内容, 建设完善的平台是不够的, 尽可能地参与新媒体终端设备建设有助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有利于更好地把控住用户。互联网电视牌照给电视媒体这样一个机会, 利用内容提供、牌照限制绑定电视机生产厂商, 直接参与终端产品技术开发, 共同推进互联网电视机的产业发展, 从而共同分享普通用户带来的收益。

(六) 融媒体电视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

只有全面介入融媒体电视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才能确保利益的最大化,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南方传媒集团总裁张惠建曾提到, 电视产业是一个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 它连接着电视、娱乐、教育、商贸、服务等诸多行业。在这个链条上, 电视媒体的收入模式也将由单一化朝多元化转变。当前, 南方传媒集团的融媒体电视产业布局已现雏形, 传统电视频道、电视购物频道、南方新媒体、互联网电视及集成服务平台、地铁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电视增值服务等均在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中, 接下来, 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 弥补产业短板, 融合不同媒体共性点, 密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 打通电视内容生产、分发、销售、用户整个产业链将成为工作重点, 广东电视人必须全力做好内容上游产品, 牢牢抓住包括融媒体渠道建设这一中游环节, 寻找一切机会介入下游有前景的新媒体终端产品生产, 以用户为核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业发展为目的, 从而构建广东电视未来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

广电行业特别是执有牌照的融媒体项目由于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和发展潜力一直是投融资重点关注的对象, 但作为投融资主体, 其判断投融资项目价值的依据还有项目执行方的自身资金技术实力、资源控制力、机制、团队和执行力等。2009年笔者时任南方电视新媒体有限公司总经理, 负责南方电视台所有新媒体项目的管理运作, 全程参与了南方台多个融媒体项目的策划、开发、运营、融资谈判。当时, 仅仅几百万的资金投入或一千多万的融资就能令整个团队欢欣雀跃, 资金紧缺成为广东电视融媒体事业的发展瓶颈。目前, 南方电视台的新媒体项目已整合到南方传媒集团下属的南方新媒体公司, 依据集团整体规划和投资上市计划, 预计南方新媒体将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尽管这一时间的到来可能稍晚了一点。

结语

人类第一台电视机于1924年出现, 当时人们说:它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当互联网出现时, 更大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了, 面对人们已经和正在转移开的视线, 电视人要怎么做?当电视人能低下多年传媒老大高傲的头去迎合新媒体的驾临时, 我们可以说, 未来电视还将以新的形式去占据客厅的中心。

当前广东文化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广东电视人应抓住机遇, 加快体制改革, 引入创新机制, 利用经营性媒体事业单位转制成企业的机会, 全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不断提升自我积累, 提高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地位, 更好地契合投融资主体的需求, 更好地推动新媒体产业和融媒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惠建.南方传媒集团新媒体业务的实践与探索, 南方电视学刊, 2006年第四期;

[2].崔保国主编.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电视的新媒体化 篇7

本文定义的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通信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传播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资讯、内容和服务的新兴媒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融会了多种传播技术,使传播可以在更多元的方式下实现。这个定义着重数字网络技术方面,能够更好地从宏观整体的层面对新媒体进行认识和研究。本文选择大众媒介中最重要的视听媒体——电视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新媒体化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发展策略。

1 电视新媒体化的必要性

1.1 社会媒体化

2009年,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和偏好,也改变了信息传播和生产的方式。社交媒体使我们真正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者,整个社会被媒体化。同时,社交媒体所具有的互动性给予了用户极大的参与空间,这也是单向传播的电视媒体所不具有的。

1.2“多屏”分流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机等新终端的出现,“多屏”成为当前媒介使用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4G技术的运用以及智能机的发展,移动端成为众多企业和商家争夺的热点。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3中国视听新媒体报告》,电视正成为老年人的“红利”,而年轻人更多地偏向的是网络媒体和移动终端。

1.3 网络视频的兴起

2012年,中国网络视听节目的市场规模达到了92.5亿元,广告市场规模达67.2亿元,网络自制剧在互联网上的热播挤占了传统电视剧的市场;而披着电视外壳的互联网电视,实际上是以电脑的形式挤占电视的市场空间。

1.4 内容自制

随着网络视频内容的不断丰富,质量的不断提高,传统电视台垄断内容资源的格局逐渐被新媒体打破。2012年6月15日,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聚力等5家民营视频网站联手购入国产电视剧《囧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了视频行业首次电视剧版权的“团购”。此外,各大视频网站也开始制作自己的节目和电视剧。受此影响,一批电视节目制作人也借助新媒体开始自创内容:2012年,央视节目制片人马东离开央视,加盟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传统的电视媒体无论是在受众的保持还是在内容的生产上,都受到了新媒体的极大冲击。随着传统电视的生存空间日益被挤压,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纷纷指出,与互联网新媒体的融合才是电视业的唯一出路。

2 电视新媒体化的现状

当前,国内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以自身内容为核心向新媒体延伸,包括平台构建和跨媒体合作;一个是以新媒体技术为导向,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发展新型电视视听服务。

2.1 搭建网络播出平台

作为内容生成和播出平台的电视媒体,在向互联网新媒体转型时,首先是立足自身媒体形态,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建设网络电视台来实现自我的延伸。网络平台的搭建拓展了传统电视媒体的播出平台、传播渠道,但由于很多电视媒体的转型都是被迫而非自发,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新媒体的本质,也就没有针对互联网的特点进行结构的重组、人员的配备和节目的重排。因此,目前我国传统电视媒体的网络平台化转型形式到位,但收效甚微。

2.2 联合视频网站

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另一种形式,是与成熟的网络视频网站进行横向联合。至少从目前来看,视频网站还是依靠从电视媒体中引进的影视剧和电视节目等内容来吸引受众。目前,网络视频网站的主要运营成本来自版权的购买,如腾讯视频2.5亿元获得新一季《中国好声音》独家版权。优质内容制作是传统电视媒体与视频网站竞争时的重要砝码,借助视频网站的传播优势,延伸产业价值链,在战略上实现共赢。

2.3 发展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

除了向网络平台的延伸,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以及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也成为传统电视媒体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互联网电视依赖的是普通的互联网加上互联网电视生成技术的发展。

手机电视的发展适应了移动时代的视听节目需求。然而,截至2011年,尽管国内手机用户数达到9.3亿,其中3G用户达到8700万,但手机电视的发展仍然很有限。首先,基础设施的瓶颈,导致手机电视的传输质量难以保证;其次,内容的匮乏。在即将来临的4G时代,随着移动传输技术的发展,相信手机电视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3 电视新媒体化的发展策略

通过分析传统电视新媒体化的现状可以看出,电视新媒体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对互联网新媒体本质的认识不足;缺乏内容创新,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UGC的特点来进行内容生产;基础设施以及技术上仍然有待建设提高,三网融合的进程要加快。

3.1 重新认识新媒体,释放新媒体活力

传统电视媒体在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和调整,在转型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以往单向传播的思维惯性的制约,不能认清新媒体的本质,仅是单纯地进行内容的迁移。电视媒体的新媒体化,一方面要得到决策者的重视,从全局上去规划新媒体业务的发展,重新建构节目策划、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适合新媒体业务的流程和节目内容;另一方面,要多向商业新媒体学习,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新媒体业务的运作。

3.2 充分吸纳新媒体原创内容,进行内容再加工

尽管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在内容制作上相对占有优势,但传统电视媒体却并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内容创新和内容制作的要求。电视媒体要向视频网站学习,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用户生成的海量内容的特点,加强对原创内容的吸收,以此作为自身内容生产的来源。同时,还需加强对原创内容的转化,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制作适合各平台传播的内容,为受众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视听节目内容。

3.3 发展新技术,推进三网融合

“新媒体是一个由新技术引导驱动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是以技术为先导、以内容为主导、以运营为手段的新型产业形式”,新技术的发展能为传统电视媒体提供更多的传播形式,能使现有的新媒体更好地发挥功能。此外,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三网融合的进程。三网融合必然会导致广电部门与电信部门的竞争,需要从政策和行政上扫除三网融合的障碍,为我国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小普,韩娜.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国际新闻界,2013,34(12):83-91.

[3]庞井君.中国视听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闻战线,2011,(9):54-56.

也谈传统电视媒体转型 篇8

一思想上理清观念

我们为什么老是把自己定位在传统电视媒体上?把别人定在新媒体上?我们主观上首先将自己与别人区分开来了,我是传统电视媒体,他是新媒体。在这种思维定式下,要转变自己就变成了要与他人融合。其实新媒体的权属不是属于某个实体的,它仅仅是一种技术,是人人可以用的技术,连专利费都不用交。现在只是别人用了这个技术,我们没有用,或者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新媒体技术与我们现有的业务、技术怎么结合而已。在传统技术方面我们是有优势的,当我们用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并根据当前用户的特点和收视习惯调整我们的业务模式,从服务用户的角度出发,做好线上线下的服务,所谓传统电视媒体的前景依然美好。理清观念:我们也是新媒体技术的主人。

二组织上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电视行业一直处于诸侯割据状态,按行政区域各辖一块,自开放电视广告经营权以来,各自抱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顾自地过着小日子,日子过得挺滋润。这几年忽然发现新媒体抢走的市场越来越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市场越来越少,主力观众也渐渐离去,如何守住舆论市场成了大问题。先行的电视台已经开始探索媒体转型或融合媒体了,虽然探索了几年,但是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是传统电视媒体的习惯思维难以改变?还是缺乏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可能都有。但是,更重要的是传统电视媒体行业没有拧成一股绳,没有跳出诸侯思维。广电今天面临的是行业问题,不是个别台的技术问题或运营管理问题。

现在传统电视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目前尚存一丝优势,一些好的视频内容还是传统电视媒体生产,但是各台为了一些显性的短期利益,并没有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自身的新媒体,而是与各新媒体网站和移动平台等进行广泛的内容合作,致使我们的优质内容养大了这些平台,最终自己却得不到一个用户。一些台开发了手机APP却没有很好运营起来,不是下载量少就是用户体验不好。

很多行业都依赖微信,什么公众号、微店等等,就连用于节目互动的摇一摇也投奔微信的摇电视去了。为什么?原因是微信集聚了几亿的用户,要获得大量用户来参与节目互动,借助微信入口成本低,用户基数大,自己无需开发,省钱省力。微信如此做是想抢占节目互动这块大蛋糕,不料好多台都中招了。传统电视媒体自身发展新媒体的武功就这样被废掉了,这是诸侯各自单干的必然结果。如此下去转型之路何时能找到?

传统电视遇到的是行业的问题,行业的问题要靠行业来解决,广电行业协会应该牵头请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对策,拯救这个行业。电视媒体在有线网络技术方面已经难以连成一个大的电视网,在手机电视方面不能再诸侯割据了。微信如此之牛是在一个平台上集聚了几亿的用户。倘若传统电视行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手机电视APP,并用大量优质内容聚集全国几亿的手机用户,那会怎样?

三业务上创新模式

目前的媒体格局是电视台负责节目生产,经有线网络公司集成内容并通过有线网络传送至各个家庭,如上海东方有线网络公司。互联网公司集成内容并通过互联网络传送至PC机,通过电信网络送至手机,如爱奇艺。如图1。

目前为止,“屏”仍然是人类接收视频信息的唯一窗口,视频媒体与人沟通的媒介其实就是三块“屏”,客厅的大屏、桌面的PC屏和移动的手机屏。屏的一边是各种信息,另一边是怀揣各种需求的用户。

因为历史原因,电视台与有线网络运营商的关系比较紧密,有些地方还是一家人。互联网视频公司早期主要通过互联网向PC端提供视频内容,自智能手机出现后便通过电信网络同时向手机提供视频内容。现在电视台和有线网络公司被称为传统电视媒体,互联网视频运营被称为新媒体。互联网视频公司在强大的资本支撑下飞速发展。这种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媒体格局,这种格局以技术为界限切分用户,即传统电视一个用户群,新媒体用户桌面端一个群,手机端一个群。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PC视频月用户增长1.83%,月度时长增长10%;移动视频月用户增长19.5%,月度时长增长40%。移动视频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传统电视媒体不应轻易放弃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从人的沟通本质来看,信息才是根本,屏是用户借助沟通的手段。对于同一信息需求,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的屏获取信息。因此,传统电视媒体的转型思路就是要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核心,运用各种屏为用户提供贴心服务。

创新业务模式思考:将以技术类型为界限的媒体格局转换为以内容为核心的多渠道分发格局,重构媒体秩序。建立一个集内容制作、内容分发于一体的媒体生态体系,如图2。

该模型的特点是以内容为核心,通过三个屏将关注该内容的所有用户都粘合在一起。关注重点是用户而不是技术,内容是用户的核心需求,用户可通过一个账号选择在电视、PC机或手机上收看和点播视频节目,使得关注某个主题的用户无论使用哪块屏都能得到连续的信息和服务,不会因切换屏而中断信息和服务。

除了内容外,根据屏的特点及用户的个性需求分别提供增值服务,发挥传统电视媒体的直播优势和主动推送优势,发挥新媒体的互动优势。围绕主题建立用户社区,形成制作方与用户之间的信息闭环,在内容生产端共享用户行为信息,促进与用户的跨屏互动,运用优势资源全方位服务好用户。

四技术上用好互联网技术

基于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最初的电视信号是采用无线电波传播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用一个点发射信号就可以覆盖周边所有地区,覆盖效率特别高,传输成本很低,因此受到广泛应用。由于城市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城市地区的无线传输受到建筑阻挡和多径反射,接收效果越来越差,逐渐被有线网络替代。由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单向的视频信号发送变成了双向的数据交换。单向传播的渠道优势下降了,而双向传输的渠道优势明显了,传统电视媒体要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互联网技术,不墨守成规,要以“我们也是新媒体技术主人”的态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媒体转型方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并且整合传统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强调内容和用户需求,模糊技术和分发渠道”构建融合媒体技术系统,如图3。

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内容生产系统、播出分发系统、终端系统、社区系统及线下服务。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内容资源集中,按屏制作,按屏分发,统一服务。

其中内容生产系统负责各类节目的制作,包括:

内容采集模块,承担节目素材的拍摄、收集、采购等;

共享存储模块,承担节目素材、成片和各类信息的集中存储,用于向各制作模块提供素材和相互交换节目;

电视制作模块,承担高质量图像的节目制作,用于高品质图像终端接收;

PC制作模块,承担网站的节目制作;

移动制作模块,承担移动端的节目制作,用于手机和Pad终端接收。

播出分发系统负责将节目稳定、及时地送到各终端,并获取终端的信息反馈,包括:

电视播出模块,承担电视节目安全播出;

IDC/CDN模块,承担节目源、分发保障和服务;

有线网络、互联网、通信网络为合作的第三方资源。

终端系统包含:机顶盒、OTT盒、智能电视机、PC机、手机和Pad等。

社区系统及线下服务模块,负责基于播出内容的用户交流、用户服务、衍生服务和线下活动等。

总之,该系统是一个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内容生产和多渠道分发,并提供关联内容的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媒体技术系统。

在移动端的覆盖方面,按照上述业务模型和技术系统,每个电视台都要开发一个手机APP,全国三千多个电视台,用户要装多少个APP才能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这样做显然不会受用户欢迎。另外,各台自己单独做APP很难与爱奇艺、优酷、百度视频、腾讯视频等众多已经成熟的手机平台抗衡。湖南台收回优质的自制节目,以独播的方式重点打造芒果TV,虽然已经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但是势单力薄无力拯救整个行业。

这时候广电行业协会就起作用了,广电协会应召集协会会员共同做两件事:第一,规范手机APP的技术标准,各台按这个标准要求开发功能模块及提供内容;第二,做一个中国手机电视的APP入口,将各台的功能模块及内容接入。用户只要安装一个APP就能收看全国所有电视台各档节目的直播、点播、互动、预告及线下活动,如图4。

当然电视台还要从版权的角度停止与其他媒体平台的合作,杜绝盗版。制作并采购优质视频内容,将优势资源集中起来,打造一个广电行业自己的移动电视平台,重整广电雄风,主导移动端的舆论市场。

行业联手做一个APP,优质自制内容集中在这个平台上,严格控制内容外流和盗版行为,即便没有资本参与,也能成为市场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每个参与的台不需要再花精力打造各自的APP和费尽心机吸引粉丝了,只要专心做好内容就可以了。中国手机电视APP能否打造成功取决于各台能否丢弃诸侯割据的习惯思维,传统电视媒体能否成功转型取决于中国手机电视APP是否成功。

五运营上学习新媒体的做法

电视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运营,只知道认真做好节目和安全播出,节目播出了事情也就结束了,就去做下一档节目了。播出只要保证播出时段内的每一秒钟不出差错就好。显然电视媒体是没有运营的。然而这里恰恰漏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观众看过节目后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新的需求?有什么衍生服务?

新媒体运营团队会分析用户的心理和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吸引用户使用产品,提高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等等。所以,我们要学习新媒体的这种做法,也要重视用户体验,学会运营。电视媒体的运营大致有以下内容:

产品运营,电视媒体的产品就是节目,产品运营主要包括要在各种媒介上宣传节目,吸引粉丝收看直播和点播节目,引导付费收看。要策划包装节目,策划线上活动,引发爆点等;

平台推广,包括在各种媒介上宣传平台,提升下载量或点击量;提升用户活跃度等;

社区管理,引发话题、激发粉丝参与讨论,保持健康良好的社区环境等;

组织线下活动,根据节目特点,组织线下衍生服务活动等。

摘要:传统电视媒体从1928年第一次播出以来,走过了88年的辉煌发展历程,今天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电视媒体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为此大家都在讨论电视媒体的转型。本文从理清观念、组织作用、业务模式、技术应用、学习运营五个方面提出一些转型思考,探讨传统电视媒体的转型之路。

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 篇9

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地而起。从媒体发展观众群体数量比较,传统媒体的观众群体越来越少,而且不断在流失,越来越多的人转向青睐新兴媒体并从中获取信息,尤其是青年一代。“从舆论生态变化来看,新兴媒体的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1]。全国各地对新兴媒体的关注度可谓颇高,他们从多方面多维度展开探索,亮点颇多。例如,宁德蕉城区2015年以来全力打造全媒体平台,集聚发展正能量,仅通过蕉城区的“宁川讲坛”网络视频直播,就先后策划了30多场直播访谈,总点击量超过500万人次。

宁德电视台的新闻综合频道和公共影视频道,均采用数字化播出,无线与有线两种播放方式双管齐下,向闽东各县市乡镇大力辐射,影响面较广,《大片影评》等为招牌栏目。不论是在原创性、节目时长还是节目的多样性方面都下足了功夫,集聚了人力物力财力。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关注新闻报道的电视媒体观众越来越少,观众的年龄段以中老年居多,民生新闻报道方面舆论引导力被弱化,严重影响新闻宣传报道的覆盖效果和电视台的生存现状。

笔者认为,改变传统媒体的生存现状并非要扼制新兴媒体的发展,而是要探讨地市电视宣传媒体如何拓展与新媒体的融合方式,从而提升主流声音以及正能量的传播效果。

二、整合新闻采编资源促进电视媒体融合新兴媒体表现 形式

目前,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应用已然在当下愈演愈热,“互联网 +”、自媒体等新兴思维模式应运而生,它们有着强大、不容小觑的附着力和衍生力,政务领域也是它们聚拢的方向之一。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已经进入“双微” 政务时代。以微信与政务的结合为例,微信以其灵活迅捷的优势能够将政务传播的舆论引导与舆情监控等工作属性纳入其中,具有强大的社会性功能,影响力不可小觑。根据宁德电视台目前的现状,首先要进行新闻采访资源的整合,成立电视新闻宣传中心,对新闻部、专题部等的新闻采编人员、新闻采访资源以及部室进行整合,变成采访部与编辑部,实行采编分离,一线采编人员利用互联网传送技术,及时把采访素材汇总编辑部,提高新闻播出的时效,加强新闻编辑部人员管理,注重后期新闻资料的引入、动漫制作,增强新闻的可看性。与此同时,借助新兴媒体微时代的到来,在表现形式上注重短平快,在采访方面要着力在三个方面探索创新:一是时政电视新闻宣传中宣传领导的新闻要简短、平实、适时;要改变在过去领导活动中,单凭会议强调解说词加上画面展示这种单一处理方式,应该借助领导者走进村户与老百姓敞开心扉,现场对话交流的影像,展示出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躬行群众路线,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谋福利的政务思维,亲和力与亲民性融汇其中,缩短与普通受众的距离,反映领导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进展和成效。二是要把政府工作重点作为新闻关注点予以适时的播出。采访人员要想踩准步伐,就必须对政务工作报告等内容烂熟于心,潜心学习与领会这些材料也有助于开拓新闻报道的维度和视阈。 三是要加强通联人员对全市新闻采访人员的整合,利用电视台微信平台,及时通报要采访的新闻事件或者对他们正在采访的内容进行指导以增加节目信息量,有效增加收视率,扩大传播面。也可以通过新闻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发布相关消息、统一互动内容,统一反馈处置讯息,不断汇聚各种民意力量。主题报道要富有创造性地推出具有不同内容、样式、风格的节目。根据政府阶段的决策部署,进行前瞻策划,让新闻议题在官方微平台亮相,与民众产生互动。

为了显现电视新闻的迅捷反映能力,民生新闻要做到权威发布和及时播报。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要将民众日常生活点滴作为新闻报道的第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采用多样化的报道方式,又要围绕着民生日常这一基点不动摇,融汇新兴视角。民生新闻报道在新媒体、自媒体众多的环境下具有“快”的特点,例如:宁德电视台新闻部设立了新浪微博 @ 闽东新闻周末版,如果市民有民生话题方面的建议与需求, 可以拨打热线电话2931111,或给新闻部发微博。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要注重事件的逻辑性即逻辑顺序。从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正向顺序入手可以富有条理性地展示事件脉络,而采用倒叙等方式也可调动观众的兴趣。这些内容都可以使用微信平台进行互动,使民生新闻更加直观更有立体感,体现传统媒体的专业水平。如宁德电视台《政风效能视线》就把热点民生话题直接放在微信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 民生新闻对事件的报道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对于事件的实时进展需要密切跟踪,进行富有时效性的追踪报道,展示事件的真实面,还原事件真相,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业界良心。电视媒体要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来源报道,凡事都有双刃剑效应,一方面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来源,但另一方面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其间,作为电视人有义务与这些虚假信息抗争,用雪亮的双眼对其加以鉴别。 一些“人网搜索”形成了人身攻击的网络暴力;一些问题等在网上愈炒愈热使现实中的“小问题”演变为网上“大事件”,给现实社会形成舆论压力,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网络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

三、增强借力发展意识,利用上级电视台新媒体平台融 合双赢

既然如今科技如此发达,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已然大可不必,行不通,也无必要。电视媒体不能闭关锁国,巧妙运用他山之石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做好对外宣传报道也是与新兴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才能打出宁德的城市名片招牌?加大宣传力度无疑是首选。一方面本台即便融入新媒体,其宣传的空间有限,被人们关注的群体也很小。只有依靠上级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利用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广阔平台,向客户端多发稿,才能提高地方在外的知名度,也是在新形势下进行与新媒体融合的一个捷径。给各位记者制定供稿任务,加强与省台等上级平台的互联互通与实时交流;同时多与上级台记者站互通有无,了解其需求,多向省台、中央台发稿。宁德电视台加入了福建省的九地市协作网,根据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地方台每年应该保持在九地市协作网发稿200多条,在省台新闻中心发稿600多条,中央台综合频道、 新闻频道发稿50多条,只有先在量上做足了功夫,才会有质的飞跃,才能更好地打造宁德这张城市名片。

四、加快视频传播向微观媒体转型,加速传统媒体和新 媒体汇融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地方电台要以先进技术为基础支撑、以内容的打造为固本。固步自封,不思转型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注定要被淘汰,传统媒体必须即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是否有僵化的隐患,积极主动与新兴媒体交融才是王道。 2015年我国主流媒体,包括传统主流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都在应用“双微”传播,绝大部分的传统媒体都加快了与新媒体的融合步伐,更有甚者出现传统媒体主业经营新兴媒体。 但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在融合发展的条件下此消彼长的态势。”[2]手段与能力也是新闻报道需要研究的课题, 如何加强新闻传播手段同时强化其能力使得自身的号召力与影响力踏上新的台阶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在加强电视台设备更新建设的同时,要完善视频传播体系,也是主动融入新兴媒体的的一个渠道。希望成立纪录片、电视剧、动漫拍摄制作团队,每年拍摄2至3部优秀影视作品推向市场,成为商品,走出本土,走向更为广阔的地域,使本土电视传播具有更大影响力。近段时间以来,宁德蕉城官方微信“大梦蕉城”持续发布了关于抗震救灾烈士谢樵的英雄事迹系列报道,在众多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也通过这个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信息。网民何菲说新闻发布抗震救灾烈士谢樵的英雄事迹不仅快,还很及时,更关键的是切实让她感受到了社会的正能量。据了解,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大梦蕉城”发布关于烈士谢樵的微信点击量达到5万多人次。在运用官方微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今年以来,蕉城区还充分发挥三都澳侨报、蕉城电视新闻、蕉城在线网站、三都澳宽频以及“中国蕉城”政府门户网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优势,多落点、多形态地传播蕉城发展正能量、先进典型以及民生民情。另外,蕉城区还积极整合完善集网络直播、网民互动、新闻链接于一体的“宁川讲坛”平台,让受众在第一时间既可“面对面”又能“屏对屏”地感受蕉城发展的方方面面。

如何才能激发出内在活力,从而正向带动媒体的外围发展?管理体制与机制是核心因素。近年来,宁德蕉城充分应用新媒体作用,深受群众的欢迎,使群众性文化宣传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得到创新。“大梦宁德蕉城歌手大赛”就是其中一个成功实例。原本是以电视媒体传播的歌手比赛,他们同时也投放到宁德蕉城区官方微信平台和网站,把81个微作品通过微文、微图、微视频的形式,反映着蕉城的历史变迁,产业发展,文化建设。让歌手赛这一文化活动在市民中迅速传开, 市民纷纷将自己的见闻感触也上传,涌入这一群众性文化活动项目互动,并参与投票“评选出《致敬,霍童溪》《雨落城南》 《梦境八都》等获奖作品”[3]。与此同时,“宁川讲坛”以官方网站“宁德蕉城在线”为载体,通过在线直播访谈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向市民讲述这些歌曲作品与宁德历史文化关联知识和名人轶事,特别是畲族歌曲和文化。不仅城区市民如此, 各乡镇(街道)也纷纷建立起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载体,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历史文化的挖掘、民歌的传唱等。使得公共文化部门在服务群众文化活动投入不多,参与人数增多,有效拓展了媒体融合发展业务新模式。

上一篇:笑气吸入镇静技术下一篇:Maya动画角色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