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系列片论文

2024-08-19

电视系列片论文(精选12篇)

电视系列片论文 篇1

视听兼备、声画结合、图文并茂是电视媒体的独家优势, 画面无疑是电视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但电视画面最擅长表现的是“现在进行时”, 再现已经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的难度。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综合频道《东南新闻眼》制作了题为《三十而忆》的系列专题节目, 从人物切入, 以个人的经历、故事来表现改革开放这一宏大的主题。所谓忆, 就是回忆, 就是追溯过去发生的故事, 那么, 如何用电视的语言来表达“过去时”, 以求达到理想的视听效果呢?在实践过程中, 编导组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让已有的影像资料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是电视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最直接也是最理想的状态。资料分为两种, 一种是影像资料, 一种是图片资料。当然, 如果有完整的影像资料, 对纪实性的电视专题片是一个最完美的补充。以《三十而忆》中的《潘秋的故事》为例, 潘秋是改革开放后在福建省福州市最早创办民营书店的老板, 从板车工人到文学青年、到书店的老板, 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书店倒闭, 他的故事既曲折又贴合时代背景, 非常具有代表性。而编导在采访过程中也意外地找到了80年代末专门为他拍的一部专题片, 这已足以让这期节目锦上添花。在选用这部制作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专题片时, 编导发现其中解说的用词和语境甚至配乐听起来具有明显的那个年代的宣传特点。为了让这些影像资料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在节目中, 除了选用画面外, 编导还将几段很有代表性的配音和配乐直接引入节目, 和现在的解说做了一个很好的融合。比如, 在表现潘秋当年面对诗人和老板双重身份时, 节目直接引用了一段当年的资料画面和解说:“诗人开书店, 这早在82年就被人传为佳话, 然而在某些人看来, 写诗开店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诗是感情的艺术, 写诗的人应该是从事高尚职业的人, 诗要与钱结合就会蒙上铜臭, 失去光芒”。这种对影像资料“直接引语”的运用方式直观而感性, 很容易引导受众沉浸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氛围之中。

二、寻找事件的核心人物

核心人物对还原事件的细节、背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大部分表现过去时态的电视节目来说, 事件当事人的讲述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被采访者对事件的了解程度、揭秘程度以及讲述的精彩程度都将直接影响节目的可信度和质量。因此, 找到合适的人说合适的话显得非常重要。

然而, 如何界定一个故事的核心人物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事件的当事人是最普遍的一个选择。但是, 在采访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事件的当事人往往因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采访或无法接受采访。这时就需调整寻找核心人物的方法和节目角度。制作《三十而忆》就碰到类似的选题。舒婷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文学青年、诗人, 是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思想领域变化的不可缺少的人物题材。但由于舒婷本人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 采访一度陷入被动。为此, 编导开拓了另一种思路, 转换了寻找核心人物的办法———找到上个世纪80年代在福州对舒婷的朦胧诗展开大讨论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与会人员, 其中包括当年力挺舒婷诗歌的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曾任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刘登翰、曾反对过朦胧诗的舒婷当年的同窗谢春池、舒婷当年的粉丝等。通过这些核心人物的采访来反映当时舒婷诗歌对文学界乃至文学青年的影响, 在没有出现对舒婷的采访的情况下, 终于完成了《寻找舒婷》这期节目的制作。

三、充分利用“过去时”的现场

无论追溯多么遥远的历史, 事件的地点总是客观存在、真实和可再现的。从电视来说, 应充分利用这一“过去”的现场, 在镜头上、在采访地点上都要充分地利用现场实地作为形象依托来表现“过去时”, 这也是电视表现“过去时”过程中弥补影像资料不足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除此之外, 利用“过去时”的现场也能为被采访者提供一个回忆的氛围。由事件的当事人来回顾往事、讲述细节, 讲述人的表述以及采访时的情感表现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采访中, 把当事人带到能让他触景生情的地点, 在现场进行灵活的采访, 他们的同期声往往能传达过往事件现场的真实信息, 给受众以真实感与现场感。仍以《潘秋的故事》为例, 采访潘秋时, 编导特地将地点安排在当年“潘秋文学书店”的店址上, 面对早已埋没在旧城改造中的书店旧址, 潘秋感慨万千,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四、画面的启示和联想作用

“过去时”的需要表现与难以表现往往成为电视创作中天生的一对矛盾。那么, 怎样才能以直观、生动的画面来弥补资料的不足, 达到历史逻辑线索与电视表现特性的自然契合呢?这就需要从现实生活事实中有意识地筛选与“过去时”较为接近的典型环境和行为, 寻找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亮点”, 让画面与解说叙述在整体上产生一种融合。比如, 在《潘秋的故事》中, 编导用了这样一个结尾:他再一次从当年拉板车的那座桥上走过, 从当年的行走画面重叠到现在的行走画面, 画面运动上的一致性和时空的巨大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三十年的变化就浓缩在这两幅画面的对比中, 让人有回味的空间。

另外, 用画面中的局部细节使观众在视觉上受到冲击而产生联想与思考也是用画面表现“过去时”的一种重要方法。用细节与局部镜头可以冲击观众的视觉, 让他们产生对“过去时”的遐想。实践证明, 画面的启示和联想作用越强, 就越能自由地穿越空间和时间, 在内容叙述、感情抒发、节奏起伏等方面与解说相交融, 取得“意情物理、妙合无垠”的表现效果。

五、音乐等包装元素的合理运用

包装元素包括字幕、音效、画面特技处理等。其中, 音乐的运用更能为专题片的效果锦上添花。音乐的感染力是非凡的, 很多时候华丽的词藻都难以表达的情感音乐却能很好地传达出来。在《三十而忆》中, 编导组就运用了很多音乐元素 (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脍炙人口的歌曲) 。老镜头加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老歌曲, 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远非解说词所能媲美。

电视系列片论文 篇2

拍摄年份:1986年 主题曲:彭丽媛《说聊斋》

主演:

李媛媛、张丽玲、陈红、何晴、瞿颖、郑爽、茹萍、赵静、王伶群、达式常、何政军、徐少华、马广儒、张民权、温海波、李建华、野芒、牛犇、钟浩、吕凉、王新民、孙继红、周晓芬、吴海燕、李建群、凌宗英、薛淑杰、黄超、张力、施萍、于慧、李颖、郑益萍、赵凤霞、耿歌、袁鸣、马晓晴……

大陆1986版聊斋具体篇名(共74集 括号里的为书中的名字,上下两集的有27部共54集)

1.辛十四娘

2.阿绣

3.贾奉雉

4.婴宁

5.封三娘

6.阿宝

7.鹦鹉奇缘(阿英)

8.云翠仙

9.窦女情仇(窦氏)

10.西湖主

11.花仙奇缘(葛巾)

12.地府娘娘(锦瑟)

13.陆判

14.书痴

15.鲁公女

16.狐仙驯悍记(马介甫)

17.八大王

18.连琐

19.峨嵋一笑(连城)

20.田七郎

21.乔女

22.梅女

23.狐侠(红玉)

24.莲香

25.鬼宅(小谢)

26.香玉

27.娇娜

只有一集的有18部共18集:

1.袖中奇缘(巩仙)

2.金钗奇情(王桂庵)

3.翩翩

4.鸦头

5.无头案(里的一节)

6.司文郎

7.冥间酒友(王六郎)

8.花姑子

9.荒山狐女(张鸿渐)

10.瑞云

11.生死情(章阿端)

12.仙媒(彭海秋)

13.公孙九娘

14.荷花三娘子

15.杀阴曹(伍秋月)

16.细侯

两个半集组成一集的有4部共2集:

1.雨钱/佟客

真实电视——电视新面貌 篇3

One of the first and most popular Reality TV shows is Big Brother. In this show, 15 complete strangers have to live together in a house for 11 weeks. They are filmed 24 hours a day, and shown on television. Each week, the viewers vote to evict[驱逐] one of the housemates. Finally, only one is left, and they win the prize money?0,000 pounds!

The show was an instant hit, and runs in several countries. The housemates often become stars as a result of the show, and appear in national newspapers and on other shows.

Another very popular show is I't a Celebrity[名人]袵et Me Out Of Here! In this show, 10 celebrities are taken to the Australian jungle. They have to complete tasks each week, such as eating insects[昆虫]. The show is very expensive to make. The show cost 10 million pounds to make, but over 12 million people in Britain watched the finale[结局].

Reality TV is also big busi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Idol,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Chinese Super Girl, is one example. In this show, thousands of would-be singers audition[试唱] in front of a panel of three judges.

Part of the attraction is that many of the singers are not very goodn fact, some are awful[极坏的]! The judges do not have to be polite, and are in fact usually very rude to some of the contestants[参赛者].

As the show progresses, viewers vote for their favourite singers and the number of singers goes down until only one is left. As a prize, they receive a recording contract[合约] with a major record company.

Reality TV is coming to China, too. The hit US show, The Apprentice, featured the tycoon[巨头] and multi-millionaire Donald Trump. In the new Chinese version, Wise Man Takes All, 16 would-be businessmen will present their ideas to the judges and the best one will win one million Yuan to make their dream come true. Whatever happens, it seems Reality TV is here to stay.

现在英国最流行的电视节目是真实电视。真实电视就是指在一个模拟情景里跟踪拍摄普通参赛者的电视节目。这个情景可以设在工作上,或者是某种竞技比赛中。

《老大哥》是第一批最受欢迎的真实电视节目之一。在节目中,15位素未谋面的参赛者要在一间屋子里一起住11个星期。他们将会被全天24小时拍摄,然后在电视上播放。每个星期,观众投票淘汰其中一位参赛者。最后,只剩下一位选手,他将获得5万英镑的奖金!

这个节目很快风靡全英国,并在几个国家播出。因为这个节目,参赛者常常成为明星,并在全国各大报刊以及在其它节目上亮相。

另外一个受欢迎的真实电视节目是《我是名人,让我离开这里!》。在节目中,10位名人被送到澳洲的丛林中去。每个星期他们都要完成任务,比如吞食昆虫。这套节目制作成本昂贵,耗资一千万英镑,但在英国有超过一千二百万人观看该节目的最后一集。

在美国,真实电视同样火爆。和中国的《超级女声》相似的《美国偶像》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节目中,数以千计的未来之星在由3个人组成的评委团前试唱。

节目的卖点之一就是很多歌手都唱得不太好—事实上,有些唱得很差劲!评委无需客气,而事实上他们通常对个别参赛者很粗鲁无礼。

随着节目的进行,观众给他们喜爱的歌手投票,然后歌手人数会慢慢减少,直至只剩下一名选手。作为礼物,他们将会获得大唱片公司的录音合约。

电视系列片论文 篇4

这部大型电视系列片的主要特点:

一、在内容上, 以道路抉择为主线, 突出政治性、思想性

电视片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 共50集, 分为六大部分, 突出道路与抉择。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5集, 分别讲述了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谱写的空想“悲歌”;第二阶段用了7集的篇幅, 集中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开启拓荒之路;第三阶段讲述了列宁如何缔造、捍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四阶段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与教训;第五阶段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卷;第六阶段展现了在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通过社会主义500年的探索和实践, 充分说明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

二、在形式上, 采用“具象化”和“辞条式”的表达方式, 突出故事性与知识性

每集按照“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论断”的形式, 通过讲述一个核心人物的一个完整故事, 用辞条式的表达方法集中说清一个理论观点。电视片完全基于史实, 通过主持人讲述、视频短片、权威专家访谈三种样式, 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 用故事带道理, 真实展现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探索、实践;并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珍贵镜头, 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生动而准确的诠释。

三、在创作上, 集中多方力量和智慧, 突出权威性和生动性

电视片在创作过程中, 集中了首都社科专家、媒体从业人员、党政机关干部等各方骨干力量100多人, 做到专家学者写理论、编辑记者写故事、机关干部搞整合, 普通群众当参谋。

该片由冷溶同志担任总顾问, 鲁炜同志担任总策划,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耀中同志担任总撰稿, 北京大学闫志民教授担任首席专家, 社会主义发展史各个阶段的权威专家担任编审。每一集至少要进行10稿以上的加工修改, 随后把各集稿子进行整合改写, 加工成文学化、故事化的电视脚本。每集成片后, 实行三轮审片制, 第一轮审片不仅邀请专家、领导干部, 还邀请普通群众提意见, 最后汇总意见、加工修改, 统稿审定。通过积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保证了电视片的严谨性、专业性与生动性、通俗性的统一。

四、在传播上, 制作全媒体内容, 形成系列化多样化载体, 集中进行全方位传播

电视系列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篇5

虽然冷,还是值得一去的,扩宽生命的另一维度。

打树花,“火树银花”的具体呈现,伴随着不可控的危险的极致魅力,传承的衰弱也是必然的,其实被影像记录下来足以了。

过年的摩托车大军,提供免费粥的志愿者,原来粥里面可以放姜丝,“他们两个蛮能帮什忙的,就是话多了点。”哈哈。

也有警车在回家的路上一路护航。

昆明的鲜花拍卖市场,平日和节假日几块钱一朵的鲜花批发时几毛一朵,然后通过飞机运输,几千人同时抢拍。

香港的新年大游行,有点像狂欢节什么,奇装异服,国际化的队伍,真羡慕。

猴年追踪金丝猴,原来研究员要研究她的粪便,看出健康状况。什么工作都不容易呀。

干了几十年的巡逻员,金丝猴在哪里一看一个准。什么工作,做久了都会精呀。

大电视拯救电视业? 篇6

从索尼、东芝到松下,这几家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公司正在纷纷投入力量,开发4K分辨率的电视机产品。一种简单的解释是,“4K”电视在像素点的总数上,将是目前全高清电视的4倍。后者的分辨率为1920×1080,即横向排列了1920个像素点,纵向排列了1080个像素点,总数约207万。这也是当年高清标准争夺战的胜利方蓝光所能达到的分辨率。

这几家公司都曾经在电视机领域风光无限,但现在总是和裁员、关停工厂以及巨额亏损联系在一起。

最惨的是东芝。这家公司在今年5月宣布关停位于崎玉县深谷市的最后一家电视机工厂,将生产全部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海外代工厂。在2011财年,东芝在电视机业务上营业亏损达到了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比索尼和松下都要亏得更多。

通过剥离工厂、研发4K技术,东芝想要成为市场的领先者,至少是技术领先者。因为自从电视机进入液晶时代后,三星、LG这两家韩国公司夺走了技术上的优势,随之夺走的便是市场份额。

在索尼,情况也同样如此。虽然电视机目前已经不是索尼的主力业务,但总裁平井一夫在上任伊始却也明确表示不会放弃。对于这家公司而言,“电视机”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它仍然希望在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上能够重新成为领导者。

除了可以被各个技术阵营广泛采用的3D技术外,4K和有机EL如今被称为“下一代电视”的主要发展方向。有机EL是一种能够自发光的面板,省去了传统液晶电视的LED背光组件,因此降低了能耗,画质也更为细腻。此外,它还能做到更薄、更轻、响应速度更快,甚至还可以弯曲。

4K技术的目标更为简单明确,那就是进一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相比韩国公司在有机EL电视技术上的重视,日本公司选择在4K技术上投入更多。东芝在2011年发布了第一台面向个人用户的4K电视“REGZA 55X3”,现在它的平均售价在66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5.27万元)。

日本人对有机EL商用化的前景并不乐观,在其国内,著名的3C家电自由评论人大河原克行撰文称,即便有机EL电视实现了量产,其初始价格会高于现有液晶电视的2倍至3倍,但消费者不会仅仅因为轻、薄而为这种产品埋单。

日本公司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4K技术能够提高观赏体验,因此更容易被未来的消费者接受。“现在想看到现实感更强的图像的消费者变得更多了。”夏普日本的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周刊》解释。另外技术上的优势有时还有着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在家电市场上,一旦给人一种“做出集合最先进技术的电视厂家”的印象,往往很容易吸引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东芝REGZA 4K系列电视的概念设计师本村裕史则说,现在的市场就像晶体管电视将要退市时一样,人们对产品的“兴奋感”正在消失,那时无论买什么电视机都一样,便宜的就行;但到2000年液晶电视刚出现的时候,即使卖到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万元),很多人也还是想买。而东芝则希望通过4K电视重新带给人们“兴奋感”。

于是现在似乎又到了技术升级换代的时刻,4K电视真的要来了。厂商们准备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在每年的CES上展示一下“先进的4K电视”,而是要把2012年变成一个4K年。夏普决定在2012财年内量产“ICC 4K”电视、松下今年1月发布了全球最薄最小尺寸的20寸4K液晶显示器、东芝将在6月推出REGZA系列的后续机 型……

周边配套的硬件条件也正在成熟。高清多媒体接口标准HDMI已经将规范升级到了1.4版本,只要一条HDMI连接线就可以播放4K节目。在没有此标准前,4K分辨率需要通过四条HDMI线、同时连接四个全高清图像输出才能实现。

其实,4K的最早概念源自于好莱坞。在电影业开始抛弃胶片过程中,拥抱数字化首先体现在了电影后期制作阶段—数字中间片(Digital Intermediate)的诞生。它首先用胶片扫描仪将35mm摄影机拍摄的胶片底片扫描成数字图像文件,在将胶片转化成数字图像的过程中,为了最完整地还原胶片拍摄效果,采用了分辨率为4096×3112像素的图像文件。由于其水平分辨率为4096像素,便被简称为4K。

之后4K概念被推广并引入了电视行业,被日本家电厂商迅速接受。电视与电影行业分别采用2种4k标准:3840×2160以及4096×2160像素分辨率。在已发布的4K电视当中,也有一小部分采用4096×2160的像素分辨率。当然,有着电视行业标准16:9宽屏画面的3840×2160才是目前主流分辨率。

到今天,拥有7680×4320分辨率、像素数量是全高清16倍的8K电视也登场了,成为厂商参加各大展览、技术展示的常客。

4K技术可以使你在很近的距离盯着大尺寸的屏幕,也看不出如同“小方块”一般的画面瑕疵。这在目前的全高清电视上还很难做到。因为全高清的最佳观赏距离一般为屏幕高度的3倍,一台52寸的高清电视你得在2米以外看才看不到那些模糊的像素,而4K电视看则能更近些。

有了4K标准,在不损失画质的同时,电视机还可以做得更大。一些厂商已经开始推出超过100寸的电视机,在这种大尺寸下,它们希望更清晰的显示技术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这几家公司的计划有所不同。松下公司拥有从大尺寸4K电视到小尺寸4K液晶屏的量产能力,但其目前的主要产品定位仍是专业用户。这家公司自己的市场调查认为,比起零售市场有限的需求,设计、医疗、印刷等专业市场需求非常高;索尼虽然也同样宣布了4K电视计划,但是具体销售时间和尺寸都未公布。

“对超高清面板进行研究的另一目的在于,提高现有面板的画质水平以及降低能耗。”在接受采访时,松下相关人士说。

东芝、夏普等公司的计划更为积极,它们已经开始设法攻占个人市场。东芝将一些型号的4K电视的裸眼3D功能去掉,使其价格下降了约15万日元(约1.2万元人民币),意在使更多的人接受;另外,为解决4K内容缺乏的问题,东芝还研发了“超解像技术”,将高清电视转播以及蓝光影片通过此技术转换成为符合4K分辨率的内容。

它与夏普的想法不谋而合。夏普“ICC 4K”也是一种类似的技术,它通过将因变成电信号而丢失的光信息还原,将全高清内容转换提升为4K内容。

不过,这种“提升”技术只能使低分辨率的图像在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上看起来更锐利、没有那么明显的锯齿感,但并不能增加有效信息量,所以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4K图像。

现在问题来了,那就是内容的匮乏,它恐怕将是4K电视实现真正普及的最大障碍。即使你现购买了4K产品,也无法观看真正4K电视节目或4K电影,能看到的只有那些转化过的图像。

电影行业早已拥抱了4K技术。好莱坞版《龙纹身的女孩》是世界上第一部全程采用4K技术制作的电影,从拍摄、后期制作、发行直至放映,4K渗透到了每个环节。该电影的制作公司索尼影业娱乐公司是积极推动4K电影发展的几家公司之一。这家公司其他有代表性的4K电影还包括《点球成金》、《洛杉矶之战》 等。

目前美国的数字院线里有40%采用了4K放映设备,4K电影也越来越多。但如果没有发行介质或者下载源,则无法用电视观看4K电影。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技术总监王亚明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将4K内容加载在蓝光光盘上并不存在技术问题,但还没有标准,因此无法进行商业发行。掌握着这些4K电影命运的是好莱坞的那些电影公司们。要知道,电影公司的倒戈也是当年蓝光战胜HDDVD成为高清标准的重要原因。

在接受4K概念这件事情上,电视节目行业的进展比电影行业要缓慢得多。此前,全高清分辨率的普及在这个行业花的时间就有20年之久。现在在日本,NHK旗下一家NHK广播技术研究所打算跳过4K直接达到8K直播,松下、夏普先后发布了与该机构合作研发展示的145寸、85寸8K电视,它的像素数量达到了全高清的16倍。令人沮丧的是,该机构研发始于1995年,预计到2020年依然只能够进行8K直播试验。

但电视机制造商们仍然打算对此技术继续追加投入。因为在不远的将来,从内容商、电信运营商,甚至是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提供商,都有可能蚕食它们的利润。它们只是一块屏幕的制造者。在分辨率技术上的领先,是它们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最好机会—至少目前看起来如此。采用视网膜显示技术的iPhone4/4S和The New iPad大受欢迎,也说明消费者愿意为明显提升的观赏体验买单。

“分辨率技术的发展总是终端来推动前端的。电影4K化是先从后期制作开始普及,再到4K放映,最后才到4K拍摄。电视也是如此,4:3的显像管电视很早就被淘汰了,但宽屏的高清节目却来得很晚”。王亚明 说。

暂时还没有一家厂商能够在4K技术上做到遥遥领先,像当年索尼的特丽珑技术成为优质显示的代名词、亦或是现在的苹果视网膜屏幕带来的震撼。因为即便是同样的4K高分辨率,在色彩、对比度、细节还原,以及降低能耗等方面,仍有许多空间有待提高。

变化的电视与电视的变化 篇7

一、变化的电视

1. 传播手段:从单一型的荧屏收视向多样化的平台终端观看转变

技术进步, 对于传播平台的创新居功至伟。现今的电视节目不仅可以在荧屏上展现, 还有了更多的节目传送方式。Hulu、Netflix、Apple TV、Amazon Prime、Roku、i Tunes、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宽带和无线网络, 创造了功能强大的新视频门户。观众习惯性的收视正在或已经被林林总总的节目抵达平台所取代。“视频快餐”导致了观众的骤增和全集收看者的猛涨, 不少“恶补型”观众纷纷采用重放的方式观看错过的电视节目;网络视频使重温节目或看朋友推荐的节目成为可能。由于收看方式的变化, 观众有了更多接触电视节目的时间和可能。网络视频不仅没有拆分观众, 反而巩固了观众对受欢迎节目的忠诚度。

视频网站与电视台之间的关系在悄然转变, 视频网站在合作中的比重逐渐加大, 合作方式也更加多样, 不但参与内容制作, 进行大剧营销、资本合作, 甚至出现了视频网站自制节目向电视台返销的情况。“56出品”自制综艺节目的代表《微播江湖》洽谈安徽卫视就是例证。

有学者指出, “电视借助于新媒体拓展了传播疆域, 突破了频道制生存, 实现了点播收视, 获得了搜索引擎, 电视凭借内容优势纷纷抢滩新媒体领域”。[1]网络与新媒体时代, 与其说电视面临新数字平台与技术的威胁, 不如说电视业将迎来传媒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为内容创新和内容细分提供巨大机会的消费者的时代。

2. 传播功能:从娱乐电视向信息电视、商务电视和文化电视转变

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 “被市场控制的媒体不仅会以牺牲公共领域为代价, 通过娱乐节目追求大批观众, 甚至还要冲淡娱乐节目的深度和严肃性, 以避免干扰传递商业信息”。[2]电视媒体在以绚丽多姿的声像符号编织富有象征性的消费盛宴、创造消费的文化意义的同时, 也进一步强化了信息服务、商业服务、文化服务的功能指向。

2009年末, 淘宝网与湖南卫视投资1亿元, 共同组建“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在淘宝网上设立专门的潮流购物频道和外部独立网站, 打造与网购有关的电视节目及影视剧, 贯通网络与电视的平台终端, 创建电子商务结合电视传媒的新商业模式。仅过半年, 淘宝网与浙江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投资的“华数淘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华数淘宝”) 又鸣锣开张。淘宝网负责人深信, 通过与华数传媒的合作, 淘宝网可以利用广电有线网络实现更广泛的用户覆盖, 为更多家庭用户提供丰富的网购服务。

广州、杭州、武汉、青岛、长沙等城市的数字家庭研发与应用示范步伐加快, 部省共建广东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初显成效。广州以番禺、云浮、中山三个试点基地分别重点发展广电网络的高清双向互动服务、三网融合以及数字医疗等家庭产业应用, 广州数字家庭基地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广电网络上开展信息文化服务的试点, 目前已完成9万户互动数字电视试点, 初步实现娱乐电视向信息电视、商务电视和文化电视的发展转变。

3. 传播内容:从线性的信息与新闻生产向水平的“微内容”集成加工转变

传统媒体模式提供的是一条垂直的新闻流, 它在源头上由主流媒体的记者生产, 再传播给被动的消费者。新媒体模式提供的则是横向的新闻流, 消费者处于来自不同消息来源的信息流的中心位置。

新的传媒技术使公民从消费职业新闻工作者生产的新闻的被动消费者, 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他们使用不同地方的资源, 组合成自己的新闻。当人们在谷歌上搜索信息时, 在近乎无限的信息渠道间跳跃式浏览、阅读或写作博客时, 他们正在成为自己的编辑、研究员、通讯员。

在由网络和新媒体创造的“变平”的世界里, 传播不再有门槛, 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内容的生产者, 传播市场正呈现出“无限生产、无限渠道、无限需求”的全新特征。

在美国, 一些新进入新闻行业的公司根本不从事新闻采集工作, 而是像谷歌和雅虎新闻这样主要集纳由他人生产的新闻。2002年上线的谷歌新闻甚至不用人工编辑来进行新闻的选择和安排, 全部工作由计算机的算法规则来完成。[3]

博客和微博的迅速走红, DV、i Pad及手机拍摄的简便自如, 使大量“公民记者”直接挑战传统新闻媒体。传媒亟待破解的难题是, 如何从海量、杂芜、价值意义模糊的“微内容”中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实现充分深度的共享。

4. 传媒理念:从“内容为

王”向“用户为王”转变

一段时期以来, “内容为王”被奉为现代传媒业的圭臬, 人们似乎没有疑义地认为, 频道过剩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 是电视传媒作为载体的优势渐渐失去, 而作为内容生产者的比较优势则是其他市场竞争参与者无法替代的。对于具有市场潜力的电视传媒而言, 专业化的内容供应具有赢家通吃的效应, 电视的内容生产迫在眉睫。

然而, 由于受众需求的个性化和市场碎片化, 今天的电视已经无法仅靠一个旗舰节目来获得大批受众普遍而持久的青睐。因此, 电视必须提供针对不同目标受众的系列化节目产品, 还须培养受众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实现信息传播的双向化以及受众反馈的透明与及时。而电视媒介与网络媒介的融合发展, 为实现这一功能提供了可能。

“新媒体的用户不仅能够享受到传统电视所有可以带给我们的新闻信息传播以及影视、音乐、游戏等各种娱乐服务, 还可以完成购物、存钱、交费、预订等生活琐事, 并能够将聊天、会谈、炒股、搜集查找资料、分析写作等工作转移至这方寸之间, 甚至还有不少人利用新媒体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赚钱谋生。”[4]面对新媒体视频声势浩大的用户争夺, 传统电视竞争乏力。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营销, 势必引起网络广告购买方式的变化。可以预见, 中国网络广告投放的焦点将从传统的大众化营销转向个性化营销, 从流量购买转向人群购买。以人为中心, 主动迎合需求, 是未来营销的重中之重。

二、电视的变化

1.“意见领袖”的“在场”及其“话语权”, 成为亮化荧屏、提升传媒影响力的利器

喻国明教授认为, 现代社会要求传媒和传媒人从过去简单的资讯提供者转变到“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的智慧型信息提供者。媒介不但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及时、充分、周到的资讯服务, 还要把重点转移到对资讯的解读、整合以及价值判断的标准上。在这方面, 谁操作得更成熟专业, 谁就可以在传媒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稀缺难觅的“意见领袖”, 他们的“在场”和“话语权”, 不仅是亮化电视荧屏的利器, 也是提升电视影响力的推手。

《有报天天读》的意义, 在于打破了电视与报纸之间的界限, 符合多媒体信息整合的趋势, 使电视新闻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节目突破了新闻与评论分开的定势, 夹叙夹议, 既读报, 又点评, 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深度, 为电视深度报道开创了一条新路。

《直播港澳台》节目的时事评论员刘和平, 评论风格言简意赅, 一针见血。无论是“胡吴会”、“陈江会”, 还是陈水扁家族弊案, 抑或是马英九当局发放消费券……几乎所有的港澳台热点新闻, 他都能为观众提供独家见解, 从而扩大了深圳卫视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壹周立波秀》把评论和多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观众在享受周立波表演的同时, 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他传播的意见信息。一些段子表面看是调侃, 实际上蕴含着点到为止的独家观点, 穿插得巧妙, 观众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认同其态度与观点。

2. 在节目中融入人际传播元素, 凸显多媒体传播的鲜明特征

综观当下电视节目, 不难发现, “有效的传播节目往往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5在央视二套的《交换空间》中, 主持人王小骞作为人际传播的重要符号被刻意放大。主持人不仅是节目内容的组织者, 是规则的制定者 (旧物改造环节) , 更是节目节奏的掌控者。《交换空间》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独有经验、观念和感受纳入到栏目中, 并反馈给大众。在这种互动当中, 艺术与生活不断融合, 使文化不断走向人本主义, 突出了当下的生存空间和意义。

《非诚勿扰》节目之所以红遍大江南北, 一是把个人婚恋、择偶、创业这类以往属于人际传播的话题呈现在观众面前, 满足了观众的窥私需求。二是得益于三位主持人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语言表达。他们与女嘉宾之间的言语交流始终保持着内在的张力和机锋, 不时的话语冲突激发了观众的兴趣。

3. 数据挖掘和数据监测, 成为衡量信息传播效率和媒介价值的标尺

信息利用水平是构成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一个媒体如果想胜出, 要拼的就不完全是信息的收集, 而是信息的加工和整理能力。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 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即提高媒体从业者对数据的加工能力, 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提高其附加值。电视传媒必须适应新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 以多元化的媒介来承担信息传播的职能。

2012年8月, 随视传媒在北京发布全新的社会化媒体服务平台“随视社交+”。该平台旨在通过深度挖掘与分析2.0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数据, 并整合数百位演艺明星与体育明星资源, 以理性的数据分析为基础, 增强社交营销的科学性及其价值。“社交+”系列包括社交管家、社交风云榜、名社汇、随视社会化品牌观察等系列工具, 为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技术和数据库支持。

为了回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尼尔森网联着力打造电视收视率实时监测的海量收视数据库, 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家庭信息平台价值。数据监测机构是传媒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第三方监测和数据服务的重要职能, 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衡量信息传播效率和媒体价值的标尺。一方面, 数据监测机构需要站在公正、客观、独立的角度, 向市场提供准确、权威的数据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专业、科学的服务;另一方面, 数据监测机构自身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应该抱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需要密切追踪大产业的每一步动态和变革, 支持和推动传媒行业整体的进步与拓展。

4. 节目资源的二次开掘, 成为电视传媒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传媒资源是一切电视传播活动的基础和要素, 电视传媒竞争的本质是对传媒资源的争夺与分割。电视传播的价值, 在于节目资源的流通和开发能够使它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重新配置, 并通过这种资源共享实现电视传媒与社会的互动, 进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节目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环境资源、媒介资源和受众资源。对节目资源的开发, 首先依赖于传媒主体对节目资源的发现和鉴别, 其次在于对节目资源的有效转化和整合, 最后实现资源的增值。

“多重新闻业” (Multiplejournalism) 是美国和欧洲非常流行的资源开掘方式, 其要义是对素材进行再思考和再组织, 使其能以数种形式表现。《媒体广场》是央视新闻频道开设的一个摘播其他媒体信息资源的早间新闻栏目, 其宗旨是“集内外媒体, 解读天下报章”, 设立了“媒体浏览”、“媒体导读”、“媒体聚焦”、“媒体数字”、“媒体言论”几个子栏目, 通过主持人解说和编辑视频内容两种形式的组合, 将不同报纸的有关信息组织进上述子栏目里。这种共享报纸信息资源的栏目形式, 很好地实现了电视媒体对报纸信息的二次开发。

参考文献

[1]高晓红, 李智.试析传播新格局下电视与新媒体的相互借力与共赢.国际新闻界, 2013-02.

[2][美]爱德华·赫尔曼, 罗伯特·麦克切斯尼.全球媒体——新资本主义传教士.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

[3][美]比尔·科瓦齐, 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3.

[4]许莉.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的传播策略.新闻爱好者, 2011-12.

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篇8

随着各地方电视台播出新闻节目的增加,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电视传媒特点把握不够, 一些新闻节目虽题材不错, 但画面雷同, 有些节目甚至画面和声音毫无关系, 没有可视性的现象。究其原因, 有的是电视记者工作作风不深入, 有的是电视记者对电视观念在电视新闻采制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 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电视语言与广播语言、报刊语言相比, 有着质的区别, 它用视听语言代替了文字的抽象性, 因而它是原始语言在更高层次上的复归。它把认知与感受融为一体, 而不是强调主体的体验。文字语言抛开了直接的视听对象, 这就使得作者需要将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转化为文字, 受众只能借助文字媒介来理解作者的感受与认知, 而电视思维则是图像的连接与变化, 它恢复了视听思维的直接性。电视新闻是电视系统构成中的一部分, 既有一脉相承的共性, 也有独立的个性。它是电视记者向观众叙述事实、阐述理念的窗口, 它赖以传递信息的物质材料就是以广电信号为载体呈现的电视画面与声音。ENG摄录方式为电视新闻采制带来了声画同步的、有别于新闻电影声画后期合成的不同方式, 这一技术手段的变化, 同时决定了电视新闻采制的特点。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 必须把握好这一特点, 进一步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所谓观念就是思想意识。它是一种具有一定统一性和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电视观念是指电视新闻工作者对电视声画同步的形象化传播特点达到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 从而指导电视新闻节目的采制。

把握电视传媒的立体信息传播特点

信息理论认为, 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 而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电视声音与画面形象是同步的, 这一方式和运动状态决定了其信息结构不是线性的, 而是立体的, 是一种立体的场结构。即电视传媒特点是综合性的, 是一种立体信息传播方式。确立电视立体信息传播的观念, 就需要探索如何使语言符号信息与非语言符号信息的结合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在实际采制新闻中, 强化电视观念, 把握电视传媒立体信息传播特点, 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画面语言的表现力。画面语言是电视的本体, 是第一位的。首先, 从电视的传媒特点分析, 电视不仅与报纸、杂志在物质基础、信息载体、传播符号、接受方式上根本不同, 而且与广播也有显著的不同。通俗地说, 报纸、杂志是读的, 广播是听的, 电视是看的。可见, 电视画面是电视传递信息的第一语言, 是电视的本体。它包括字幕、色彩、光线、景别、角度、构图、运动等元素, 这些元素或单独或相互配置撞击, 都将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感官和心理流程。其次, 从电视新闻采制的过程分析, 在电视新闻采制过程中, 电视记者除了发现新闻线索, 明确主题思想, 详细占有新闻材料, 认真选择材料外, 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要用在片子结构的设想和情节、细节、场面、角度等的构思、安排上, 而不同角度、不同方法, 都离不开画面。可见, 画面是反映新闻事实的基础, 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基础。这就要求所有的电视新闻采制,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 记者都必须亲临现场, 深入采访。否则, 就不可能拍到真实的原始画面, 不能用镜头准确清楚地描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也就不可能发挥电视传媒的优势。电视新闻采制比其他任何媒体更需要现场, 更需要记者经历新闻事实的过程, 一个没有新闻现场画面或者缺乏典型形象的瞬间捕捉的电视新闻报道, 很难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再次, 从电视观众的视觉心理分析。视觉器官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观众看电视主要还是希望通过电视画面直接看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 直接认识现实生活, 由此进一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并希望通过电视画面获得一种仿佛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现场感、参与感。可见, 画面是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最后, 从画面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分析。画面的作用是直观、形象、生动地反映事实、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电视节目通过画面把宏大的世界、色彩纷呈的生活, 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观众坐在电视机前, 随着画面一起走进现实、走进过去、走进未来。用直观的画面报道新闻, 而不是用文字来描绘新闻, 这是电视新闻的特色, 也说明了画面的魅力和作用所在。电视新闻实践也证明越是视觉形象发挥好的新闻, 越是受观众的欢迎, 因此, 电视新闻节目应努力用画面语言说话。注重画面语言的表现力是电视节目的生命所在, 也是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电视观念的根本。

重视同期声的运用。同期声是指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记录的人物或环境的声音, 包括记者在现场报道、采访的语言, 被采访对象向记者反映、提供情况的语言, 以及新闻现场人与物所发出的声音, 即现场声。同期声使观众不仅能观其形, 还能同时闻其声, 真正做到了视听立体感知的亲临现场、目睹事态的真实感和强烈的现场感, 使人感受真切、灵动。同期声再现的是“面对面”的交流, 是现场报道记者和观众的面对面交流, 是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面对面交流。传播学理论认为, 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是最佳传播方式。电视新闻声画同步的传播则如实向观众再现了人际交流的最佳方式, 它缩短了观众与荧屏的距离, 具有一种亲近感, 也容易激发观众的认同与参与意识。青岛电视台获奖新闻《温家宝细说“振超精神”》,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用“平视”的视角和凝练的笔触, 展现重大的时政新闻, 有举重若轻的意味。报道中大量使用了现场同期声, 极具感染力, 充分展现了总理和码头工人之间的深情, 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总理亲和、亲民的人格魅力。

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伴随着人物同期声讲话的手势、动作、表情、神态乃至空间环境、氛围等非语言符号都是具有潜信息的, 即通过观众的联想而产生信息, 也因此有人把它归类到“语言”中来, 称为“肢体语言”、“环境语言”等。电视新闻篇幅短、容量小, 因而不能做透彻的解剖分析, 这就要求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播更多的信息。因此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信息,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表现元素, 如特技、字幕、图表、资料等以丰富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 是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北京电视台的《跨世纪之路》充分利用了大量的航拍镜头, 把北京的路、桥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三维动画、多画屏分割等特技手段, 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条新闻极大限度地开掘了电视立体信息传播的表现技能,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信息冲击, 满足了电视观众的视听享受。

新闻解说词的使用要做到声画合一。解说词在各类新闻中虽然不可缺少, 也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新闻解说词要以画面为基础, 密切配合画面, 充分表达画面内容。另一方面还要补充画面的事实, 增强画面的表达效果, 传达画面无法传达的信息。解说语言要大众化、口语化、短小精悍、高度概括, 满足观众收看新闻节目时轻松随意的状态, 提高电视新闻传播效果。

发挥电视现场纪实的优势

电视观众对即使已经知道的事, 也想通过电视新闻亲眼观之, 以满足“眼见为实”的欲望。因此电视新闻要立足现场、突出现场, 在现场报道上下足工夫、做足文章,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场声画的特殊表现力。

以现场这个视角去报道新闻。新闻的现场报道对象绝大部分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任何新闻都有事态发生、发展或变动的现场, 电视新闻的现场性是指记者必须到现场采访、拍摄, 要把现场的情景、氛围传达给观众。记者在现场的聚焦点应该是人, 新闻事实也总是围绕人展开的。摄像机要展示人物的行为、语言和情感, 而人物行动又是在一定空间中, 记者应立足“现场”, 把新闻现场的环境、细节, 以及现场各方面的反应等都展示在观众的面前, 直接诉之于观众的视、听觉,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用纪实的手法拍摄。立足于现场, 从现场的视角观察事态, 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事实, 跟踪拍摄、充分运用长镜头、故事化、情节化是最好的报道手法。江西电视台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地震灾区第一夜》, 其成功之处, 就是采用纪实的手法, 讲述了5个小故事, 客观地向观众报道了地震灾后第一夜的真实状况, 突出现场的氛围, 增强真实性和视觉冲击力。新闻一开始, 用了高音喇叭巡逻车的现场声, “发生余震的可能仍然存在, 室内活动很不安全……”直接把观众带入紧张的情绪中, 然后画面切入到排查队员挨家挨户的检查上, 显得自然流畅, 接着是排查人员劝一名还留在危房中的妇女到空旷地方避险的画面, 这与高音喇叭的声音形成呼应。随后, 画面又转到医院, 有一名可爱的小宝宝平安诞生了……记者精心选择的小故事, 非常感人也很有说服力。在突发事件的现场, 记者抢拍到极具现场感的生动画面和同期声、背景声。这些迸射出光彩的好新闻, 让人眼前一亮, 充分体现出电视新闻记者具备的综合素质与敏锐的新闻眼光及电视新闻采制电视观念的形成。

激发观众的多层次参与。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现场采访, 不仅仅是展现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面对面交流, 把这一过程直接传播给观众, 还能激发电视观众的参与感, 调动他们接受采访、发表观点、见解的参与欲, 使观众感到平等、亲切, 增强观众的收视兴趣, 满足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审美要求。因此, 在电视新闻的采制过程中让观众多层次参与, 是强化电视观念、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

结语

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就是要求电视新闻全方位、快速度、高效率、客观真实又准确透彻地报道新闻事件, 尽力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充分发挥电视传媒的优势, 调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 加大新闻的信息量和可视性。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就是要挖掘电视新闻的声画结合、现场感强的美学特征, 让观众迅速及时地目睹时空统一、真实感人的新闻事实, 是电视新闻节目质量跃升的关键所在。当今各大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 面对竞争和挑战, 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树立电视观念, 发挥电视新闻最现代、快捷、全面、深刻的传播手段, 和声画艺术最震撼人心的魅力, 给电视观众传递大量最鲜活的信息和最好看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张瑞军、徐敬东等:《电视节目纵横谈》,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电视台电视新闻回传系统 篇9

电视新闻的远程传输, 一直是制约异地采访的瓶颈。当前大多数电视台远程传送新闻视音频信号主要利用微波、光纤、卫星等传输手段, 采用这些传统的传输方式线路建设或租用成本昂贵。忻州市广播电视台 (以下简称“我台”) 2009年的广告年收入仅为460万元, 无力承担新闻回传费用。我台和广通华科技术有限公司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 开发并建成了基于互联网络的新闻回传系统。通过网络, 及时、便捷、安全将本地采访所得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格式的新闻素材以及文字稿传回我台新闻中心, 然后由新闻中心编辑整理后播出, 实现新闻回传的网络化、电子化。

1忻州电视台新闻回传系统

我台新闻回传系统主要包括:e Trans News-S新闻传输管理服务器 (市电视台新闻中心用) 、e Trans News-M新闻管理接受客户端 (市电视台新闻中心用) 和e Trans News-C新闻发送客户机 (远端客户上传节目用) 。新闻回传系统图见图1。

1.1 eTransNews-S新闻收录服务器

e Trans News-S新闻收录服务器可以为新闻传送者分配用户名和密码 (或绑定电子证书) , 并对其进行用户管理;可以为每个已分配的用户分配地址空间, 以便进行节目文件的远程传输, 使用户能随时上下载文件, 对服务器进行远程文件管理。

1.2 eTransNews-M新闻管理接收客户端

e Trans News-M新闻管理接收客户端可以对视音频信号采集、编辑、编码 (MPEG-2/4、WMV等) , 将收录到的MPEG-2/4 (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 动态图像专家组) 和WMV (Windows Media Video, 微软的一种流媒体格式) 文件实时解码为MPEG-2、AVI (Audio Video Interleaved, 音频视频交错格式) 文件, 以便送节目编辑部编辑播出;实时下载视频文件, 并进行传输新闻节目文件监视。

1.3 eTransNews-C新闻发送客户机

可以对摄像机中视音频信号采集并编码MPEG-2/4、WMV等格式文件, 可以高速高质量进行多种格式转换;可以与中心的服务器端建立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虚拟专用网络) 隧道, 形成安全的传输通道;可以按新闻传送者的要求自动传送新闻节目文件, 无需接收方派专人接收, 并且支持断点续传功能;配置支持笔记本电脑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外设互联标准) 插槽的专业卡, 可以支持移动办公传输, 无需要在固定点传送。

2新闻回传系统的结构和技术

根据系统的需求, 以及考虑系统的安全、稳定、处理效率等等原因, 本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

2.1新闻回传系统的结构设计

系统采用基于互联网络高可靠性的C/S (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 架构, Server端采用机架式高性能的双核处理器并配有大容量的快速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技术的大容量存储器的服务器, 使得系统业务处理能力大大加强, 同时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任何Client端 (新闻节目发送方) 无需预约排队, 在任一时候、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及时准确安全地把新闻内容上传到新闻中心。单服务器最大可支持达200个以上站点, 根据需要, 还可以多机互信, 支持更多的站点。

2.2基于Internet网络的大文件传输的断点续传技术

Internet网路上点对点传输的一大特点就是可靠性难以保障, 特别是对大容量的视频节目, 常发生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上传方自身系统等各种原因导致传输中途数据丢包、系统宕机, 从而使传输失败, 以致大容量的信息文件 (几百MB到几个GB) 无法传输。本项目通过把视频新闻节目预先处理成广播级的视频压缩文件 (如MPEG-2或MPEG-4文件) , 然后采用高效的、自定义的具有断点续传功能的传输协议, 使得系统能自动从丢包的断点处重传。即使在上传方系统宕机重启后, 系统也会根据记忆继续上传未完成的任务, 从而解决了大文件传输失败的问题。

2.3多线程传输处理技术

互联网上普通的文件传输都采用单线程传输技术, 这就导致用户的接入网络带宽足够, 即使是普通的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接入, 也能达到1Mbps以上。但是在点对点传输时, 一个传输任务带宽利用率往往还达不到30%, 这是IP (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网络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本项目采用多线程的传输处理技术, 在大文件传输时, 系统能自动把文件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小文件 (如以1024k B或4096k B为单位) , 然后系统启动多个线程 (一般启动10到15个线程, 可设置) 来分开传输, 每个线程对小文件采用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方式传输, 当服务器端收到所有文件后, 重新组装还原成大文件。这样大大地提高了网路带宽的使用率和系统自身的效率, 从而提高了传输速度, 缩短了传输时间。使得在1Mbps~2Mbps的传输带宽下传输标清视频节目文件基本与播放速度同步 (如10分钟的标清节目文件基本在10分钟左右传输完成) , 如果用户接入带宽更高, 则传输速度还快于播放速度。

2.4 VPN安全隧道技术

互联网的最大优点是无处不在, 但最大缺点是网路公开, 安全性差, 这就给传输保密性要求高的新闻节目带来了挑战。本项目在传输公网上构架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 (VPN) , 对传输链路进行安全保护, 为各合法站点提供VPN隧道, 相当于为合法用户在传输时临时建立了一条专网, 外部非法用户根本访问不到服务器, 使得在公网上也能达到专网的数据传输安全要求, 保证了对新闻节目的安全传输。

2.5基于PKI的CA认证技术

在本项目中我们首次在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中采用了基于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公钥基础设施) 的CA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认证中心) 数字认证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军事电子通信中, 该技术总的来说实现了两个功能:一是身份识别 (采用数字签名和CA认证) ;二是数据加密。从而进一步解决了系统的网络信任和安全问题, 大大加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2.6智能客户端技术

考虑到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对系统的影响, 在本项目中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客户端技术 (Smart Client) , 既能弥补基于浏览器的系统模式的数据处理效率低下、本身功能缺陷等等不足, 也能弥补传统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在大应用范围下的数据通讯障碍和系统部署上的痼疾。能够很好的提升系统用户对系统的使用体验, 使系统对数据的处理更为高效、稳定和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充分保证了在业务和技术发生变化时, 系统只需通过自动升级功能, 无需停止作业, 就能够快速、灵活的适应和支持这种变化。经授权, 可以浏览自己上传的内容。监视文件的上传进度, 接受回执, 显示最新上传文件。提供高效高质的转码工具以转换非线性编辑输出的文件。

2.7数据存储

管理信息数据采用XML ( (e 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 文本或TXT (文本文件) 保存, 新闻节目文件采用建立一个文件夹中的相应文件存储 (如WMV或MPEG-4等) 。1Mbps~2Mbps即可达到广播级传输。

3功能设计

新闻回传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区县新闻记者通过网络迅速、便捷、安全地将本地采访所得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格式的新闻素材以及文字稿传回市电视台, 然后由市电视台编辑整理后播出, 实现新闻回传的网络化、电子化。

电视台新闻回传系统涉及到两部分用户。一部分为电视台新闻中心工作人员 (节目编辑人员) , 能收到有新的新闻节目消息, 能查看所有用户的节目文件, 能把节目文件迁出、能转换节目格式 (由别的专业软件完成, 但本系统要提供相应入口) , 能配置管理系统;另一部分为各区县新闻记者, 能够把新闻节目采集转换成指定文件 (由别的专业软件完成, 但本系统要提供相应入口) , 能上传文件到服务器指定的文件夹中, 能浏览文件夹中的文件, 能删除无用的文件, 能知道文件传输状态, 并了解到文件传输成功与否, 能修改自己的用户信息。

3.1电视台新闻中心工作人员

考虑到电视台新闻工作人员在本系统中所处理的事并不多, 所以把系统管理员的功能放在了这一部分, 只是单独作一个模块来使用, 电视台新闻工作人员在系统中拥有如下功能。

1.用户管理

添加、修改、删除系统用户, 包括普通新闻上传用户和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用户。

2.权限管理

为所有用户 (除管理员) 配置系统权限。

3.后台管理

可设置的项如下:

1) 视频文件传输大小设置:可设置成某一参数值, 也可设置成无限制, 默认为无限制。

2) 用户文件夹设置:建立一个新闻记者用户时, 在为其建立文件夹时, 主文件夹 (可为上传地点名或记者名) 下可建立三种子文件夹, 即“视频新闻”、“图片新闻”、“其它文字新闻”, 默认为三种子文件夹都建立, 但后台可以对用户的子文件夹设置作动态选择, 一旦选择后所有用户都采用同样建立方法。

3) 线程设置:对于传输的最大线程数动态可设置, 设定完之后可由服务器通知各新闻记者客户端, 然后各客户端记下保存, 如更改了, 将重新通知。

4) 文件切割片容量设置:最佳文件片容量不好确定, 可以512k B作为基数, 系统可动态设置, 设定完之后可由服务器通知各新闻记者客户端, 然后各客户端记下保存, 如更改了, 将从新通知。

4.查看各用户新的新闻节目

可以查看所有各区县新闻记者的新的新闻内容, 并能看到送到的时间记录 (历史记录) 。

5.迁出节目文件

可把所选用户的节目迁出到指定的路径下 (可以是本机的某目录下, 也可以是局域网内某共享或FTP文件夹内) , 也可以整体全迁出, 迁出后可以清空该用户所有的文件夹 (可以整体清空) , 清空时需要在本机的备份文件夹备份一份以作今后使用。

6.节目转换

由外挂节目转换 (编辑) 软件完成, 本系统要提供调用界面 (如可能, 希望直接调用接口, 把指定文件夹内的视频文件转换成AVI或MPEG-2) 。

7.即时通信

集成第三方语音通信软件, 本系统只提供调用键 (按钮) 或下拉菜单。

8.参数设置信息导出/导入

主要拷贝出1、2、3项设置的文件 (包括在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的子文件夹) 到指定路径, 或从指定的地方导入到本机 (将覆盖) 。

3.2各区新闻上传用户 (县新闻记者)

各区县新闻记者主要把节目采集完成后转换成适合网络传输的文件 (WAV或MPEG-4文件) , 然后安全地把新闻节目传到服务器, 并可查看自己传输的新闻结果, 各区县新闻记者拥有如下功能。

1.节目采集和节目转换

集成专门的节目采集系统完成, 本系统可提供一个登陆接口 (快捷键) 。

2.连接VPN

集成专门的VPN客户端软件, 本系统可提供一个登陆接口 (快捷键) 。

3.连接服务器

提供“连接/断开”按钮, 连机后系统与服务器匹配用户名和密码, 并同步如最大线程数和文件切割片大小等参数, 如一致, 不做修改, 如不一致, 更改成与服务器一致。

4.节目上传

选择待传新闻节目文件;选择待传新闻节目文件类别 (视频文件、图像文件、其他文字文件) , 如果是视频文件, 系统自动对文件属性进行检查 (判断是否为WMV或MPEG-4文件) 如果是, 进行文件处理 (文件分割等处理) 后, 进行上传文件。如果传输中途中断, 记忆住传输进度, 待网路等其他问题解决后又从断点处重传, 这种记忆即使退出程序也保持 (退出时提问“是否保留未完成传输的状态?”) 进度的监视、接收回执。

5.文件浏览

查看上传文件的结果, 只针对自己上传的新闻文件浏览, 对不合适的文件可删除。

6.用户管理

对自己的登陆名和密码的修改, 同时, 可以驻留到本地。

7.即时通信

集成第三方语音通信软件, 本系统只提供调用键 (按钮) 或下拉菜单。

系统数据流程图如图3。

4结束语

我台新闻回传系统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以来, 为忻州14个县市区广播电视记者站和5个行业记者站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便捷、安全的新闻回传方式, 大大节约了新闻回传成本, 至少给使用单位带来10倍以上的成本节约。同时, 由于本系统首次在广播电视行业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 可能会推动国内广播电视传输新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广通华科技术有限公司, 忻州电视台新闻回传系统设计说明书[Z]北京:2007.01.

[2]李鉴增, 包红刚, 李川.宽带网络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电视系列片论文 篇10

关键词:主题性,深度,事件,结构,意义

勿庸置疑,当下的我们已经置身移动新媒体时代,[1]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自媒体重构了传播格局,对信息的传播、解读、判断,由过去那种传媒机构对社会公众的“ 一对多”模式,一变而为公众对公众的“ 多对多”传播。在这剧烈变局的语境下,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重任的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像省级电视台这一类的传播机构,其媒体的“ 议程设置”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主流舆论传播的有效性正在弱化。 针对这种不利局面,许多电视台祭出“ 主题宣传”策略予以应对。

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个策略一般是要求紧扣一个明确的宣传主题,集中一段时期制作播出同一主题的较大数量的电视节目,以期达到增强主题宣传显著性、强化主流声音的传播效果。 其中,制播一部甚至多部主题性电视系列片,现在已经成为许多省级电视台的年度重头戏。 例如,2013 年亮相的,由新闻评论部制作的《 福建林业调查》 ,就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推出的主题宣传大型系列片。 这类系列片实质上属于电视深度报道。从舆论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媒体通过议题设置聚焦公众注意力,让公众按媒体提示的角度去认知事物,思考问题,达到强化主题宣传、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2]

跟其它形态的电视深度报道一样,主题性电视系列片的最大特点和卖点都在于深度。 唯有深度,才能提示公众“ 主题”事件或问题的重要性,否则,它将很快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里淹没。 那么,主题性电视系列片的深度是如何形成的呢? 本文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形成一部主题性电视系列片深度的主要路径。

一、梳理事实关系,形成事件深度

在主题性电视系列片里面,事件深度是作品理论深度和思想深度的基础,也是作品启发公众思考、凝聚社会共识的前提。 如果事件没有深度,那么整部作品的深度和传播力将无从谈起。

一个事件总是由许多事实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能呈现事件的本质。 一部主题性电视系列片是由全部事实建构的大厦,[3]事件深度的形成,首要的工作是对构成事件的诸多事实的辨析,剔除那些无关宏旨的浅层事实,提取那些呈现本质的深层事实。 《 福建林业调查》 是一部长度为13 集的主题性电视系列片,它出现的背景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战略,以及福建省委提出建设“ 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工作思路。 因此,这部作品以展现福建林业资源的丰富性和发展性,来表现“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这个时代性和前瞻性极强的主题。 福建是全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与这个主题相关的事实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发展,但毫无疑问,其中很大一部分事实是“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派生的浅层事实,而非能够典型地彰显主题的深层事实。 《 福建林业调查》 循着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与林业产业发展等多条脉络去筛选主题宣传的深层事实。 比如其中《 让绿永续》 、《 扮绿福建》 、《 试水新产业》 等篇章,抓住名木古树保护、种地的农民试水花卉产业等一系列深层事实,从而反映带有根本性的改革发展现实。

当然,这里的“ 浅”与“ 深”是相对的,是以主题宣传所确立的“ 主题”为标准进行划分的。 《 绿色思考》 是《 福建林业调查》 的一个分集,它开篇选取的是福州三坊七巷古建修复遭遇的大径木材匮乏的事实。 如果孤立地看,这个事实应该是浅层事实,但在《 绿色思考》 这个分集里,它与闽北林区一家国有林场正在推行大径材培育的事实并置,很精准地呈现了福建林业资源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事件。 这表明,符合主题的事实是深层事实,具有典型性,一部主题性电视系列片深度的形成, 需要借助两个或多个深层事实组成的“ 事实组”。 一旦“ 事实组”内部的各个深层事实之间形成逻辑清晰的关系,作品的事件深度就能得到呈现。

因此,“ 事实组”确定之后,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梳理事实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部系列片或其分集作品内部的工作。 再以《 福建林业调查·绿色思考》 为例,这一分集的深层事实除了上述两个外,第三个是闽西武平一位退伍军人依靠生态环境养蜂致富的事实。 这三个事实在作品里的排列顺序是:三坊七巷古建修建大径材短缺, 闽北国有林场的林业结构调整,闽西退伍军人养蜂致富。 如果我们对三个深层事实的意涵做一番提练,再按原来顺序进行排列,就会得出这样一个逻辑链条:特种林木资源缺乏倒逼林改,林改带来森林资源改善,林下经济应运而生。 很显然,这个排列呈现了一条清晰的因果链。 这个案例表征了主题性电视系列片事件深度形成的基本路径:按主题筛选深层事实,多个深层事实组成事实组,梳理事实组内部诸事实之间的关系并按因果律呈现。

二、打造叙事语境,形成结构深度

当一个事实组内部的各个事实按某种逻辑进行编排时,就立即触及到一部电视作品的立足点:结构问题。 一部作品的结构与其思想理论内涵一样,有高低之差,有深浅之别。 具体到主题性电视系列片,正是结构决定了其作品思想理论内涵呈现的方式、表达的程度和传播的效用。 那么,一部主题性电视系列片的结构深度是如何形成的呢?

正如前文所述, 主题性电视系列片以因果律编排事实,从而形成了事件深度。 从表面上看,这显然是一种逻辑推理结构,常见于电视新闻评论。 而且,两者都是用事实说话,但说话的方式根本不同。 在《 福建林业调查》 中,一个分集一般呈现三个事实,由三个故事架构而成。 可以说,事实等同于故事是主题性电视系片区别于新闻评论的显著特点。 这个特点的重要性在于,作品在呈现事实时,不同于新闻评论的陈述语态,而用的是故事片或部分纪录片的叙述语态。 叙述语态将使作品的结构水到渠成地呈现为一种电视叙事结构。

如果说电视新闻评论的逻辑推理结构擅长“ 以理服人”,那么,主题性电视系列片的叙事结构则有“ 以事喻人”的独特功效。 《 福建林业调查》 整体结构就是一个叙事结构,其中的每一个分集都以强化叙事为己任,以达到“ 以事喻人”为目标。 通过陈述事实进行逻辑推理达到“ 以理服人”,与通过对故事的叙述让观众明白一个道理或一个事件的重要性,可谓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前者雄辩滔滔,讲的是道理,后者娓娓道来,实质上讲的也是道理,所不同的是,主题性电视系列片的叙述语态更具亲和力,更容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 福建林业调查》 正是通过这种亲切自然的零距离的叙事,产生了微言大义的效果。 比如在《“ 扮绿”福建》 这个分集当中,第一个故事呈现长汀林农刘静美造林。 66 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已经是安享晚年的年龄,刘静美却在这个岁数去投资一项长远的事业:承包当地4000 多亩荒山独资造林。 第二故事呈现大田县五峰村林农选择造林品种的事实。 珍贵树种因市场售价高曾经受到林农的热捧,五峰村林农却舍弃了红豆杉、金丝楠木等售价高而周期长的名贵树种,而选择了杉木、马尾松等周期短等树种,一是为更早让村民见到收益,二是能够更快地绿化山头。 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远与近、长与短的关系,第一个故事中的刘静美晚年造林,是舍“ 近”求“ 远”,因为这“ 远”里有他的造林梦,有他所追求的生命境界;第二个故事中的五峰村林农择苗不求名贵但求适用, 是舍“ 远”求“ 近”,因为这“ 近”里有当地林农改善生活的需求,更有尽快改善当地生态条件的愿望。 无论是刘静美个人,还是五峰村民小群体,作品中有关二者利益选择的故事都属于微观叙事,是“ 微言”,但这“ 微言”却引人深思,因为“ 微言”里有“ 大义”在。 这“ 大义”就是说,“ 扮绿”福建这件事,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顶层设计,更需求真务实的广泛的基层实践,只有激发全民参与,才能收获绿遍八闽的美丽前景。 从中不难得出结论,主题性电视系列片采用叙事结构,实际上是经由叙事语境的营造,进而形成自身的结构深度。

主题性电视系列片的叙事结构,是一种事实上的感染力结构。 这是因为,它讲求叙事的起承转合,讲求铺陈的疏密有致,讲求情感的波澜起伏,当这些原本属于叙事文学的特质与它自身视听艺术特质叠加时, 它的叙事节奏与视听觉节奏、与受众的心理节奏就形成共振,可以说,这节奏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涌流感染力的泉眼,作品结构本身的感染力由此而生。 换句话说,是作品结构增高了传播的效用,作品形式成为“ 记录和体验的工具”。[4]

结构是语境的表征,就主题性电视系列片而言,感染力是作品结构深度的表征。 但与众不同的是,主题性电视系列片在形态上有一个长度上的优势,这使它在事实的叙述上有了宽度,在事件的呈现上能够形成深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 系列”的形态特点,使主题性电视系列片在运用叙事结构方面更为自由,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打造富于感染力的叙事语境,进而形成作品的结构深度。

三、强化价值认识,形成意义深度

就主题宣传而言,价值不是主观预设,而是客观存在的。意义是可以认识的,它就在“ 主题”之中。 在一部主题性电视系列片里面,价值与意义形成因果关系。 一部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上引导舆论,最终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意义深度。

形成意义深度的起点,在于对价值的认识。 主题宣传是形成社会主流舆论的国之公器,因此主题性电视系列片所承载的价值,是公平正义,是公共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比如在《 福建林业调查·扮绿福建》 这个分集里, 前半部叙述了长汀刘静美和大田五峰村民的造林故事,后半部用两个绿化故事叙述福建实施“ 四绿工程”的基层实践。 这就让“ 扮绿福建”的价值从个人、群体获益扩展到整个社会获益,公共利益从当下延伸到久远的未来。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就会发现,主题性电视系列片的价值认识,发生于事实筛选阶段。 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论述的,是“ 深层事实”组成的“ 事实组”并按因果律排列,从而形成了事件深度,而深层事实的选取标准则是主题宣传所确立的“ 主题”。

《 福建林业调查·扮绿福建》 中的四个深层事实, 就是在“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这个主题下进行价值认识的。 比如,刘静美66 岁还去投资收益周期长达二三十年的造林项目,这件事有什么价值? 作品对这个事实的价值认识是,生态省建设在福建不仅形成了全社会共识, 激发了广泛的社会参与,而且其实际成效已让基层社会普遍获益,富起来的生态创业者们开始追求个人对于环境、 对于未来更多的责任担当,而这样一个社会阶层的形成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是《 扮绿福建》 这个分集,而是在整部《 福建林业调查》 的所有作品中,都具这样的价值认识。 显然,这个价值认识的过程是依循主题定位进行的,是一个得到强化的认识过程。 因为这种强化,我们同时产生了意义发现。 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主题引领下去认识事实内部的价值, 并因此发现了事实的意义。 意义紧随价值而生。

对于任何影视作品,价值往往是意义之因。 在主题性电视系列片里,有价值的事实才是有意义的事实,而只有事实有意义,作品才有意义。 没有价值,意义将无所附丽。 意义虽为价值所派生,但却高于价值。 因为意义是一种理性认识,也是一种情感共鸣。 《 福建林业调查》 里的事实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这些事实对当下有示范性的影响,对未来有前瞻性的引领,其利益或利益导向覆盖最广泛的人群。 因为这些,这部作品拥有了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意义。

在《 福建林业调查》 里,一个事实意义的获得,是通过价值认识实现的,一个事实产生一个意义,许多意义组成了意义群,整部系列片的意义深度由此而成。 而意义群中的所有意义,都指向“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这个主题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主题性电视系列片中每个深层事实的意义都是沿着主题方向生成的,

本文所述的一部主题性电视系列片深度形成的三个路径,其实也是构成一部作品深度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各部分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而这三个部分都明确指向了为引导舆论服务这个主题宣传的最终目标。 其中,事件深度在于增强事件传播的显著性,结构深度在于增强主题传播的社会共识, 而意义深度在很多时候甚至会超越引导舆论这个任务,直接“ 制造”了传递正能量的主流舆论。

舆论学的理论研究认为, 社会舆论的形成是自发的、混杂的,许多时候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媚俗的。[5]然而,舆论的主体是普通的社会公众,对引发舆论的事实有时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但因为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舆论形成的过程则可能会集中更多的社会理智。 主题性电视系列片引导舆论正是通过与这一部分的社会理智形成共识进而扩大社会共识而实现的,因而其作品的深度也必须是多维的,立体的,近年来出现的《 福建林业调查》 等一批作品的创作表明,沿着事件深度、结构深度和意义深度三条路径,可以形成一部主题性电视系列片的具有多维、立体特征深度。

注释

1[1]雷霞.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3.

2[2][5]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引导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204,9.

3[3]杨嘉嵋.我国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69.

电视盒子 让普通电视也智能 篇11

1 开博尔Q7开创双核新标杆

作为开博尔精心打造的首款真3D双核智能播放器,它强悍的双核芯片且支持内置硬盘,搭载Android 4.2智能系统和开博尔独家的KIUI6.0智能操作系统,完美输出真3D电影。

开博尔Q7身材魁梧,外观沉稳大方,机身采用进口金属机壳,坚固耐用。它的前置镜面式面板的设计可谓是整体造型的点睛之笔,沉稳中更显时尚,是装饰客厅的不二选择。

开博尔独家设计的可内置硬盘,可SATA内置3.5英寸硬盘,让用户可以轻松体验到优质的本地播放,无需动用其他工具,这种设计无疑融合了开博尔人的别出心裁。而且其内置的高速WiFi模块支持802.11n5DB高增益天线,信号更强劲,轻松联网乐享在线功能。

盒子内置的智能操作系统也亮点不断。博影视:精益求精的最佳聚合点播平台,一键即享最优网络影视片源,影片海报墙、片源信息一目了然;博电视:网络直播,轻松观看,600+同步电视直播,搭配创新简约式遥控器,超强TV键,一键即可观看电视节目;博控制:多设备控制电视,操作便捷,超炫“多屏互动”操作功能,手机变身“空中遥控器”,支持安卓/苹果手机与电视机智能推送。

2 亿格瑞Z8 高清发烧的四核新品

亿格瑞高清网络机顶盒Z8是一款专为普通用户量身定制的高清机顶盒。它突出了在线电视直播以及交互点播功能,尤其适合取代一般的有线电视机顶盒。

亿格瑞Z8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它的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进行深度开发成合适普通用户使用的用户界面,即使老人小孩也可轻易上手。而他独创的亿趣OS操作系统,具备“灵动版”、“专业版”双主题,可随意开启和关闭大栏目,为大栏目更改名称,指定默认应用,随意为应用归类,一键安装推荐应用等等强力功能,亿趣OS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调整系统,给予用户最好的体验,是目前灵活度最高、用户体验最好、完全为用户着想的新一代客厅电脑专用操作系统。

最新发布的亿趣直播V1.0,也完全符合家用机顶盒的操控方法,具备频道收藏、自动切源、自动记忆频道源、自动记忆频道,还可添加自定义频道等等超强功能。而亿趣在线强大的在线点播综合平台,集成千万部各类型电影、电视剧、综艺等,其在线内容极其丰富,远超一般在线点播。

电视编导对电视产业的作用探讨 篇12

从电视传媒发展开始至今, 电视内容从来都是人民群众观看的重点, 当电视传媒步入产业化发展时, 这种需求依旧没有改变, 观众依旧秉持“内容第一”的观念, 哪个节目的内容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就是胜者。电视编导作为电视节目的“生产者”, 对电视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电视节目的“生产者”——电视编导

在观众眼中, 电视内容是观看节目的主观原因, 节目内容从前期的主题选择、节目策划到后期的节目监制和内容剪辑, 都由电视编导一手操办, 其中主题选择和节目策划是尤为重要的环节。所以作为一名电视编导, 首先应当确立一个节目宗旨, 也就是通过这个节目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或者要传播的目标是什么, 简而言之, 宗旨也就是节目内容的中心思想。确定了宗旨之后, 就要确定节目的定位, 主要包括了传播的对象定位和传播的内容主题定位, 这个定位就决定了最后电视节目内容的定位;最后还需要确定节目内容的风格和样式, 主要包括了结构框架、主题样式和风格特点等内容。

由上述可知, 电视节目的产生需要前期准备工作, 中期监制工作和后期剪辑工作, 需要确定的内容非常多, 所以作为一名电视编导, 需要深刻了解人民群众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内容和关注点, 往年电视节目的收视规律和观看节目的习惯。时刻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 抓准他们的需求, 然后结合现阶段电视传播的特点开展节目选题, 策划和设计工作, 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这个电视节目就成功了一半。至于如何抓住观众眼球, 找准人民群众的关注点, 就需要依靠电视编导长期工作的经验和预见力, 一个成功的节目策划可以促使生产和传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最少, 最高效利用频道的资金等资源。

但是在我国许多电视台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甚至还有电视台没有配备电视编导人才, 不重视策划工作。导致的现状是:要么一味秉持传统, 没有更新节目内容, 节目乏味无趣, 收视率低;要么就是模仿成功的电视节目, 没有一点自己的新意, 模仿得再像也不是自己的东西, 也不一定合适;要么就是临时指派一个任务, 为了完成任务匆忙开拍, 没有任何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些都是导致我国目前电视节目收视率走低的原因, 纵观电视产业, 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可以促成一个成功的电视台, 一个成功的电视台必定有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 作为电视节目的生产者, 电视编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电视节目的“组织者”——电视编导

电视编导除了“生产”电视节目之外, 还需要对电视节目进行组织, 站在宏观的角度, 电视节目走向产业化, 也意味着它将成为一种工业式的社会化生产, 站在微观的角度,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视节目。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 要经过摄像、撰稿、录音、字幕、剪辑等多方面人才的配合才能完成。之所以要求协作生产, 不是各部门独立完成各自的事情, 各自为政, 而是在统一要求的指导之下, 相互配合, 协调画面, 增强感染力, 促使节目的结构严谨而不失趣味, 首位一致, 这就需要电视编导来统一指挥。

在电视节目制作之前, 电视编导应当在心中拟定一个框架, 包括:现场运用什么镜头、全景、远景、近景、中景和特写分别使用什么规格的镜头, 应该怎样进行镜头切换, 都应当有一个整体概念。针对真人秀节目, 尤其应当考虑这些问题, 将每一个镜头设计到位, 开拍的时候就能做到井然有序, 取得好的效果, 有时间甚至需要提前“踩点”, 了解录制现场的地形地貌, 设计机位。这些准备工作做到位了, 还能避免二次拍摄, 减少拍摄成本, 最高效率利用资金, 提高节目的经济效益。

编导作为拍摄的总指挥, 需要考虑摄影师和记者的工作, 虽然编导不能代替他们, 但是需要尽量协助他们的工作, 预想可能发生的问题。通常编导需要安排好拍摄现场摄像机的卡位, 通过现场监制器指挥灯光师、摄影师或者摄像助理的位置和高质量镜头的使用。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 提醒摄像师抓拍一些精彩的瞬间以及人物细节, 提高电视节目的观赏度, 增加“看点”。

3电视产业发展情况的“决定者”——电视编导

现阶段的社会以经济为主导, 在这种模式之下, 市场逐步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们在生存压力的影响下, 休闲娱乐的空间被尽可能压缩,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行色匆匆的人, 这正彰显目前的社会压力。在这种环境下, 人们寻求休闲娱乐的需求变得旺盛, 需要娱乐作为生活的调节剂, 每家必备的电视机正是人们寻求休闲娱乐最便宜的工具。作为电视产业的工作人员, 电视编导应当尽可能地挖掘娱乐价值和看点, 满足观众的需求。

除此之外, 资本市场逐步进入传媒产业, 电视节目追求利益的本性促使它将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主。所以许多传媒将优秀的电视节目作为导线, 吸引观众的眼球, 博取宣传噱头和笑点, 提高收视率, 最终达到提高传媒工作者收入的目的。而电视节目的质量将直接由电视编导决定, 所以想要在传媒行业生根立足, 想要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 电视编导的作用非常重要。

4 结论

在传媒行业走向产业化生产的今天, 电视节目的质量决定了收视率, 收视率决定了电台的核心竞争力, 电台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传媒产业的发展, 传媒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传媒工作人员的收入。这一连串反应印证了电视编导在电视传媒产业的重要作用, 一个优秀的电视编导可以减少节目拍摄的成本, 提高节目质量, 吸引观众眼球。本文基于电视产业的内容特点, 详细论述了电视编导对电视产业的作用, 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振辉.电视编导对电视产业的作用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9) :158, 163.

[2]杨坤.电视编导在电视产业中的地位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3 (12) :145.

[3]刘姝昱.电视编导对电视节目的作用研究[J].大观, 2014 (7) :61-62.

[4]刘凡.电视编导对电视产业的作用探讨[J].科技传播, 2014 (24) :204-205.

[5]徐浩城.电视编导对电视产业的作用研究[J].青春岁月, 2013 (4) :182.

上一篇:突变理论及应用下一篇:餐饮服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