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

2024-10-03

村务公开(共12篇)

村务公开 篇1

1 “村务公开”面临的问题

“村民自治”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 也是我国农村基本的民主制度。贯彻和执行村务公开制度是实现直接民主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途径和有效方法。然而, 当前, “村务公开”却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有: (1) 乡镇{村}干部以及农民群众思想认识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某些村民认为“村务公开”与否无所谓, 与他们的生活没关系, 对“村务公开”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护自身权益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某些乡镇 (村) 干部因为种种原因, 漠视、甚至害怕群众民主, 他们担心民主多了造成工作不好开展, 从而轻视村民民主管理。 (2) “村务公开”发展不平衡, 地区差异太大。具体说来, 经济发展情况较好有资金支持的地方, “村务公开”质量较高;而经济发展情况较差、资金缺乏的地方, “村务公开”质量差。 (3) “村务公开”不规范, 特别是财务公开难以到位。此外, 公开的内容不够具体, 有的公开不完整, 有的公布内容陈旧, 等等。 (4) “村务公开”的程序不完整, 公布时间不够及时。有的“村务公开”没经过村民代表讨论。很多地方“村务公开”项目由村干部说了算, 不听群众意见, 对村民的质询不反馈不解释。甚至有的村财务收支情况一年只公开一次, 甚至不公开。 (5) “村务公开”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产生不民主, 少数村甚至没有设立监督小组。

2 “村务公开”面临困境的原因

(1) 村委会身份尴尬对“村务公开”的影响。

村民委员会在当前中国乡村地区的公共管理中处于最底层的地位, 它是对村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 属于村民自治的范畴, 其内容大都同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 是一些靠村民自身力量能基本解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但是根据我国宪法、党章及《村民组织法》的相关规定, 乡镇党委不仅对乡镇政府, 同时也对村党支部实行政治性和方向性的领导, 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政治性和方向性的领导。这就是说, 乡镇党委可以利用党组织的控制权通过村党支部从而实施对村委会的绝对领导。这样, 原本在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中并存着的两个处于不同层面上但是相对独立的基层权力: 村委会的自治权 (代表村民行使民主权利) 和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 (代表国家的政治权力) 就不独立了。这样很容易出现乡 (镇) 村一把手书记集权式控制, 或者出现乡 (镇) 党委和政府以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夺权争利的格局, 产生矛盾和冲突, 从而造成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非均衡发展。这样就会造成农村基层社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畸形发展, 使村民处于“无力选举、无法决策、无处管理、无权监督”的境地, 侵犯村民的民主权利。“村民自治”在某些地方成为一句空话, “村务公开”得不到贯彻执行也在所难免。

(2) 乡 (镇) 村财政困难对“村务公开”的影响。

在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体制下, 绝大多数乡镇政府背负着沉重的财政负担。加上国家取消农业税, 更是加重了很多乡 (镇) 村的财政危机, 这对“村务公开”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由于取消农业税, 乡 (镇) 村组织的财权受到削弱, 可支配资源大大减少, 他们必然会产生敷衍塞责、人浮于事、不负责任的冲动, 这样乡 (镇) 村干部对上级和基层的任务必然采取有选择地执行, 决不会做像“村务公开”这类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此外, 许多村委历年陈账多, 现任村干部害怕公布出来, 影响工作, 影响现有的稳定状态。

(3) 村干部徇私行为对“村务公开”的影响。

由于村干部要对上负责, 因此偏重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而忽视治理村务。此外, 由于村委债务大, 村干部待遇低, 村干部打起村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主意。我国法律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 但是在实践中, 集体资产所有权的表述不明确, 从而出现了人人都有份, 人人都无份的局面。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流失。村干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自然不敢进行“村务公开”。即使迫于压力公开了, 那也是不真实的公开。

3 健全我国“村务公开”制度的思考

(1) 明确村委会的地位, 维护其自主权,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村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性组织, 不是一级政府, 但是事实上它被授予一定的行政权力, 是事实上的行政主体, 相关单位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条例, 明确其地位, 维护其自主权。乡镇政府要转变职能, 增强服务意识, 加大帮扶力度, 尊重村级自治。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不与村争利, 加强对村级自治的监督检查。村组要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 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的各项民主制度。着重建立财务管理、审计、财务公开和监督制度。

(2) 要规范对村干部的管理。

村干部的素质是影响“村务公开”的关键。因此, 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 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一是对村干部进行《村组法》内容的培训, 使他们正确认识《村组法》, 合理运用《村组法》, 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对村干部进行国家《宪法》、《计划生育法》、《土地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教育、培训, 增强法制意识, 强调“村民自治”是在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自治, 而不是“村干部说了算”;三是对村干部作大局意识, 国家利益、群众利益至上的教育, 强化村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减少干部的短期行为;四是对村干部进行驾驭市场经济、稳定一方百姓的能力培训, 把村干部的意识和行为真正统一到发展经济、致富一方、稳定一方上来。

此外, 还要维护好村干部的利益, 要保证村级资金的来源, 保证村干部工资及时到位并适当提高标准, 要让他们有安全感。加强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和教育, 转变干部观念。

(3) 拓宽村务公开渠道, 使信息公开方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信息发布渠道外, 村委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的优势, 全方位、多途径实现信息上网。要及时更新信息, 让村民能够及时的了解相关信息。如有可能, 村委可在网站上设置专栏, 让村民对村务公开的各项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村务公开真正的互动起来。

(4) 改革和完善乡镇管理体制

首先完善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

在党管干部的前提下, 把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任命进一步民主化, 充分发挥乡镇人大的作用, 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乡镇政府领导的选举程序, 强化人大代表的民主权力。实行由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 党委把关后, 交代表大会选举确定, 再由党委任命的办法产生乡镇人民政府领导。

第二, 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对乡镇干部的考核应该由完成指标任务考核向多层次、多渠道考核转变。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乡镇干部所在地区的经济是否真正发展, 基层政权是否真正稳固, 农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上来。考核的过程不但要调查了解村干部, 还应调查了解人大代表、普通村民、普通党员。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应该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第一标准。要使乡镇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不能把完成任务指标数字作为衡量标准, 打破“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怪圈。只有这样, 才能密切干群关系, 真正提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从而提高基层政权绩效,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 完善财税体制, 不与民争利。

在现行的财税体制框架下, 国家应有意识地将财政资金向基层倾斜, 增加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 调动乡镇的积极性, 化解债务, 实现乡镇财政的根本好转。避免乡镇政府与民争利, 损伤干群关系、影响基层政权稳固。在增加对基层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还应理顺县、市财政与乡镇财政的关系, 制止上级财政对乡镇资金截留、挪用现象的发生。同时,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精减人员、合乡并镇、减少支出、提高效率,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减轻农民负担, 进而逐步取消农民的税费。

第四, 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政府绩效。

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有:管理、教育、服务、分配、专政等几项。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下, 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机构应该逐步弱化管理、专政等项职能, 强化服务、教育职能, 政府工作要进一步人性化, 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强调为民服务。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引导和带领农民闯市场、增加收入奔小康上来。衡量政府绩效的标准也应转变, 由原来的“管理”的好坏向“服务”的好坏转变, 只要是人民群众满意、基层政权稳固、干群关系融洽、地区经济发展就应该视为政府绩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亚伟等.从管理到治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2]曾伟, 罗辉.地方政府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杨嵘均.乡 (镇) 村关系视阈中“村务公开”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 2007, (5) .

[4]徐增阳, 王洪江.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的现状与完善[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5, (8) .

村务公开 篇2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根据市纪委的安排,今天我就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知识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是指村民委员会组织把处理本村涉及国家的、集体的和村民群众利益的事务的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告知全体村民,并由村民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一种民主行为。这种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发展,随着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农村蓬勃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在全国推行。它是农村村务管理的重大改革,适应了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它一诞生便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在村务公开制度推行之初确实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多年过去,村务公开制度的推行很少再有创新。最初的成效也逐渐被经济发展产生的新矛盾所抵消。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推行村务公开,就是为了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农村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与

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地方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致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各项制度不健全,程序不够规范,档案资料记录不详尽,保存不够完整,往往是一张纸公开,风一吹了之。从而导致腐败发生,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于在村务公开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必须学习有关村务公开这方面的知识。

今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二、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三、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四、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首先,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出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实行减免政策,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范涉农

收费项目,取消一些面向农民的行政性收费;对困难群众实行生活救助、医疗救助;认真搞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修改土地征用补偿办法,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等支农惠农政策。要让群众知道政策,参与落实这些政策,就必须搞好村务公开。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中央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直接影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如果有关政策规定、实施程序、办理结果都不公开,搞“暗箱操作”,农民群众没有了解和参与的机会,那么,中央的政策措施就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只有进一步加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力度,落实农民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全面推进农村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实行村务公开是提高村干部威信,化解干群矛盾的重要保障。村官是个最小的官,但也是最难干的官,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农村干部的威信,干部的威信就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开展。古往今来,人们都看重“威信”二字。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只有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我们的革命才会成功。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乃至为官从政的人来说,群众威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村级干部只有在加强人品官德的修养中,在奉献社会、服

务人民的实践中,真正树立起了威信,村民才能按照你的安排去做。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的干部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干群关系紧张,群体上访事件增多。例如,我市在2008年以前有个别县(市),为城乡低保问题每个星期接到群众信访、接待群众上访几十件(次),市里每个星期也要接访该地三件以上,甚至越级上访案件不断,上访、信访反映村干部在确定低保对象时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和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问题。为此,市、县两级多次深入到群众上访告状不断的老大难村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问题的发生,都与村民不知情、村务不公开,干群关系紧张,干部失去威信密切相关。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先后采取“归口管理、领导包片、一票否决”等措施和办法,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2009年市民政局建议当地民政局采取在县级电视台、报纸公开所有城乡低保对象信息,村级设置低保对象公示栏,公示内容为低保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困难原因、享受人口、家庭月享受金额,并在村显要位置设置举报箱等,再加上2010年全省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通过这些有力措施,该地基本杜绝了为低保之事上访事件。从中我们看出,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干部失去威信,群众不信任,导致矛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了政策落实难等种种问题。当前村干部反映现在官难当、事难办、群众

难管,而村民群众反映现在干部是张口就要、闭口就罚、嘴里吃着、袋里塞着等。当然个别有问题的干部事实存在,可是有些干部本来就没有问题,但是你不把一切公开,村民怀疑干部。例如:河南省有一地方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一班人说:村民上访把我们‘逼’上了村务公开路。1984年初,该村4名村民上访反映本组3万余元的企业占地补偿款去向不清楚,怀疑组长和会计有贪占行为。对村民的反应,支部先是组织村里人清账,发现没有问题,群众说:支委、村委包庇,我们信不过!后来,请乡政府派人查账,还没发现问题,群众仍不相信。最后,县纪检、信访、农经等部门组成联合清财组,从1983年一直追查到1979年,结果还未发现问题。迫于无奈,清财组在群众大会上宣布了审计结论,公布了5年间的账目,全部亮了家底,才解除群众的怀疑,上访才告平息。干部群众感慨地说:还是公开好,公开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实际上村务公开了,村干部和村民群众之间的信任程度就大大增强了。干群关系也融洽了,即便办实事有困难,群众也会理解的,不会梗阻刁难的。干群关系融洽了,农村的经济社会秩序就得到了维护,农村稳定了,就很大程度维护了社会稳定。实践证明,农村社会不稳定带给城市社会的冲击和影响,要比城市社会不稳定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大得多。如果不保持农村稳定,不能用农村的稳定来促进城市的稳定,也就不能为国家的各项改革提供好的环境,那么,和谐就无从谈起。

其三,实行村务公开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保障。中国十三亿的人口中,有近八亿的人都在农村,农村社会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基石,也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目标。因此,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正处在社会矛盾高发的历史时期,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仍然不容忽视。部分地区人心不稳,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县乡两级政府不信任程度加大,矛盾重重,经常性的群体性上访,大大削弱了政府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对社会资源的动员能力,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工作治理的好不好,稳定不稳定,村务公开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那么我们把范围说大一点,假如国家的信息不畅通,都会导致不稳定。2008年6月28日,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结果酿成了此事件。这一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深层思考,而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是,从事件的最初起因,到事后的各种传闻,再到新闻发布会上的追问,都暴露出了一个问题:信息不通畅。6月22日,17岁初中学生李树芬被发现死于河中,当地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是自己跳河,但其亲属等人对此表示质疑。之所以有质疑,原因就在于各种传闻

和猜疑无人澄清。这些传闻和猜疑主要有:其一,李树芬好端端的怎么会自杀?其二,李树芬是被强奸的。其三,警察多次硬抢尸体、破坏现场,企图掩盖事实。其四,李树芬死亡的元凶是县委书记的亲侄女。另两个男生和派出所所长有亲戚关系,还有传闻说,元凶是副县长的孩子。其五,死者的叔叔、爷爷、奶奶被打住院抢救。其婶婶被剪去头发关押到派出所。她的叔叔在与公安人员的争执中被公安人员打伤。其六,死者亲属向政府讨公道时,政府官员避而不见。对这些传闻和猜疑,如果不去及时予以澄清、以正视听,难免令人将信将疑。人们接受信息的心理特点表明,面对一种信息传闻,人们大多是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原则。当相信这些属实时,普通民众都会感到震惊,更何况死者亲属?这便是传闻的杀伤力。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各方记者提问的依据正是这些传闻。可以说,对这些传闻的姑息,是导致这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这就不由得人们不去发问,从22日到28日的大约六天时间里,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何对这些传闻充耳不闻?为何对这些传闻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是对传闻不屑于理会吗?是觉得对社会澄清事实真相,对民众把情况解释清楚不必要吗?是怕越描越黑、越解释越惹火烧身吗?且不说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且不说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政府和部门来说,我们尤其需要知晓信息不公开、不通畅带来的恶果。对各种疑虑、猜疑、传闻,你反应迟钝,往往就会让民众认为是真的有猫腻,更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诸如黑恶势力

等利用。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理念下,如果还是习惯于捂盖子、护短处,习惯于对民众需要知道的信息不公布或只是走形式,习惯于对各种传闻存疑消息不说明、不澄清。那么,就不光是跟不上形势、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的问题了,还会掩盖矛盾、发酵矛盾、激化矛盾、升级矛盾。分析一些群体性事件爆发成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在这个意义上,“瓮安事件”叩问了信息公开的深度。信息公开绝不仅仅是对有关文件、报告的全文发布,也不仅限于对工作情况的总结、说明。其本质和灵魂在于,及时把握民众的信息需求,把握民众的思想动态,坚持“民之所需我之所供”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发布有关信息,达到满足信息需求、解疑释惑、消除矛盾的效果。干部群众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就为形成充分体现民情、及时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的农村新的管理方式奠定了基础。推行村务公开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农村社会不稳定带给城市社会的冲击和影响,要比城市社会不稳定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大得多。在世纪之交,当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时,我们在重视城市稳定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启动和健全农村自我稳定机制,保持农村稳定,用农村的稳定来促进城市的稳定,为国家的各项改革提供好的环境。这是因为,随着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下岗职工和分流机关干部任务繁重,城市里各种不安定因素增加,如果农村不稳定,城乡各种不稳定因素胶合在一起,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行村务公

开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改革事业的继续深入具有宏观的战略意义。

其四,村务公开是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的保障。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这样说,村务不公开是腐败根源。从一些地方看出,一些村干部上台后大搞一言堂,成了村里土皇帝,村务不公开,村民监督无从谈起,所以当前村官腐败现象有所抬头。一提到腐败,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身居要职或是级别较高的官员,因为只有他们才可能接触到大量资金,也只有他们才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其它人搞权钱交易。其实村官的腐败不容忽视,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不容忽视,我国村委会成员的人数很多。这些人履行职责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活。这几年,农村喜事越来越多。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给农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逐步加大,大量支农资金流向农村。村干部经手的资金数量大了,随着大量支农资金流向农村,农村干部截留、挪用、贪污支农资金的案件数量迅速上升。近年来,屡屡爆出乡村干部制造的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腐败大案,令社会震惊,其腐败行为的影响特大。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全国立案侦查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占数特别多,各省市的立案查处的案件也为数不少。村官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不仅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而

且大大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成为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从以往查处的案件中看出,村干部腐败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受贿、侵占、挪用等职务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在村建工程、处置集体资产和资源过程中不公开招标,利用机会从中吃回扣,拿好处。

2、有的村干部利用职权乘机向前来办事的群众索贿或受贿,不见礼,不办事,或搪塞推委,久拖不办。

3、在落实民生、惠农政策时优亲厚友。如2009年我市查处某县有一村在办理农村低保过程中,不按低保申办程序办事,村级审查只有少数几个村干部说了算,也没有经过张榜公示,结果该村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有16%以上的是村干部的亲属,真正困难群众未能享受到农村低保。该村支书以当年全市第二名的身份,正准备进入公务员队伍。为此,该支书不但没有进入公务队伍,还被免去村支书职务,并受党纪处分。

(二)受贿贪污的数额也相当大。全国在城镇建设中,城镇周边村、村集体土地较多地方,有少数思想不坚定的村干部借征地受贿上百万元案例越来越多。有记者做过调查,村干部所收受贿赂中,95%以上与征地、拆迁、给农民发放各种补贴有关。

(三)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化。他们为了不被发现、为了隐蔽得更深,处心积虑地想尽各种办法来“包装”自己,妄图给查处工作设置难题,制造障碍,以求得逞。

(四)涉案人员趋于“团伙化”。近几年查处的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查处的对象由原来的一两人发展到整个村两委班子的大多数成员。

(五)侵害对象涉及的范围广泛。村干部职务违法犯罪侵害的对象几乎覆盖农村民生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种集资款、村集体的各项经济收入、征地补偿款、国家的扶贫资金等。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农村民生工程补助了大量的资金,如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资金、农村低保补助等,使这些民生资金又成为村官们非法攫取的另一块“唐僧肉”。如在2010年全市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中,市里要求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要在本村人口密集地张榜公示农村低保对象信息,有一村在张榜公示期间,部分群众反映“自己在低保对象公示之列,却从未领到过低保金”,听到反映后,当地纪检部门迅速成立调查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开展调查。经调查发现,该村当时有22户农村低保户,其中有7户低保户从未领取过低保金,7户低保户的低保金存折都被村支书扣在自己手上,长期冒领低保金,这样的事情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为此,该村支书不但被免职,还移送当地检察院立案,追究其法律责任。出现这些问题原因。首先,部分村级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特权思想严重,把村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没有当成

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当成为己牟取私利的手段,不能正确使用权利。其次,部分地方的村委会组织软弱涣散,村务不公开,村民们不了解村里的财务、政务和事务,这为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现在国家、省市、县区都制订了方案,多管其下、全面着力的在堵村官腐败这个“漏洞”,这个问题会得到遏制,作案的人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相信咱们的村干部都是群众的好干部,但是我在这提醒大家:必须加强学习,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经得起各种诱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每一个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问题。必须牢记宗旨,确对待手中的权力,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果用它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就会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如果用它来牟取私利,就会遭到人民的唾弃,甚至成为罪人。所以我们村干部要通过实行村务公开,将村民委员会村务管理的过程和村民委员会干部的行为公布于众,不贪、不偏,不对下面说官话,对上面说假话。受到村民群众的制约和监督,办事公道,行为廉洁,才能是一个清白的干部。

二、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操作上应该遵循四个原则。

1.公开内容上要体现全面、真实、合理的原则。村务公开不是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而必须是群众关

注什么,就公开什么。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事项,都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2005年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赣市办发〔2005〕13号)文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文件明确了村务公开包括财务情况、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公益事业建设情况、社会救助情况、计划生育情况、工作安排情况、村干部管理情况等8项具体内容,同时要求对于涉及本村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也要进行公开。现在由于有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认为村务公开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而已;有的认为村务公开束缚干部的手脚,自找麻烦,让群众知道的太多对工作开展不利;还有极少数村干部因为问题多,怕公开自揭短处,断了谋私利的财路‛,存在不愿意公开、半公开现象。还有的公开不真实,模糊性大,使村务公开成为应付上级、唬弄群众的花架子,成了“讲在嘴上,贴在墙上,挂在栏上”。尤其财务公开避重就轻,只公布总帐,而不公布明细帐或流水帐,帐、墙不一致,漏洞百出,经不起检查,有的只公开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财务收支细目则讳莫如深;有些干部搞人前人后两本帐,用假帐欺骗群众,一些不便公开的以‚其它支出‛瞒天过海,且数额较大;有的不是把公开栏放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点,而是放在干部办公或偏僻人少的地方,让群众看不见,变成

了“秘密公开”,有的则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摆设。所以要遵循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合理的原则。

2、公开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的原则。

目前村务公开工作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公开 方式单一,有的地方会议不讲、广播不响,仅有的一块“公 开栏”也被各类广告所充斥,导致干群不能及时沟通了解,群众觉得自己被蒙在鼓里,怀疑干部有问题,干部又感到很 委屈,造成二者的隔阂与对立,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造成群众上访增多。村务公开要根据“规范、实用、明了、方便”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确定公开形式。只适宜在村班子内公开的,主要通过村里召开会议、张榜公布、印发手册、定期通报和资料查阅等形式进行公开。对适宜在全社会公开的,要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实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便于操作。可采取设置村广播和公开电话进行公开,也可在村子里选择合理位置设立村务公开栏、设置村务公开意见箱等进行公开。方法可以灵活如:有的地方在对农村村级管理过程中,创新工作方法,实行“六个一”措施,推进村务公开。即:“一卡”印制村务联系卡分发到各户,方便为村民解决困难和问题。“一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由党员、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参加的民主对话,开展村情通报、村务项目质询等事项,让村民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一日”每月安排一个村民议事日,村民代表、小组长

和党员对村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一访”乡镇包村的干部每周走访村民家庭一次,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倾听村民对村级事务管理、村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栏”设立政务公开栏,对村级财务进行“最细化”公开,每一期村务公开的内容都由村委会存档保管,使群众村务公开栏更新后也可以随时查阅。“一箱”在醒目位置设置意见箱,收集村民对村务公开、财务管理、重大村务决策等的反映,根据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3、公开程序上要力求规范、有序、到位的原则。村务公开应按“事前公开—决策公开—结果公开”的基本程序进行,将公开工作贯穿于村内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比如我们要实施一个项目,事前要公开干什么事,怎样干,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定任期目标之前,都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初步方案;决策要按程序进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民主讨论,不能独断专行“一言堂”;那么项目实施到啥程度了,结果怎样要通过会议、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向全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接受群众查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要保管好公开档案。村务档案尤为重要。

4、公开时限上要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公开时间,做到按时不误。一年公开几次,什么时

间公开,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不同、工作量大小、群众关注程度、可操作性等因素实事求是加以确定,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做到定期公开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2005年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村务公开时间,要求一般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开一次。要推进村务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根据公开事项的具体情况和多数群众的要求,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单项工作在任务完成后一次性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做到让群众了解和监督全过程,充分体现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及时性。各村根据自身实际大胆创新村务公开形式,凡是有利于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的形式,都可采取。

三、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

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密切农村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一是要建立完善村务公开组织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行村务公开制度作为解决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和发展的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制订严格的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在全市上下形成各级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三送”干部蹲点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完善村务公开措施。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内容,村务公开做到党务、事务、政务、财务“四位一体”。党务公开包括党员大会决议、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内容,事务公开包括村干部工作目标、集体经营情况、项目承包方案等,政务公开包括计划生育管理、征地补偿、救济救助、粮食直补、一事一议等内容,财务公开内容包括财务收支、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等。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和程序,在公开范围上,由单纯村级公开向乡(镇)、村、组三级联运公开拓展,使群众不论是从乡(镇)了解到的,还是从村了解到的内容都一样真实可靠。

三是要建立“六项制度”确保群众权益。要建立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村务公开反馈制、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换届后工作移交制度,规范村党支部的决策组织权、村民会议的决策表决权、村委会决策执行权、村民议事组织的决策监督权,确保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加大村务公开督查力度。村务公开能不能持之以

恒,是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持检查、坚持督导密不可分的。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党政领导责任制,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检查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之一,强化督查工作机制,加大对乡镇的督查力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村务公开机制,总结村务公开经验,树立村务公开典型。

四、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处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村务公开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系 实行村务公开就是把农民群众关心的情况告诉他们,诸如经济发展和规划等方面的重大事情。目前一些干部和群众没有摆正和处理好发展农村经济与农村民主建设的关系,有的认为农村最要紧的是发展经济,民主建设可以慢慢搞;有的认为民主建设则是上边的事,与农村基层工作关系不大;还有的担心搞村务公开,群众七嘴八舌会影响经济建设。在现在的农村,民主建设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农村的民主建设搞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市场经济建设。也就是说,现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已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也不是单凭经济的因素、作用就可以得到发展。如果没有民主管理与监督,广大农民群众不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把发展村里的经济当作自己的事情看待,就不会有什么

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也就缺少了推动前进的主体。从一些地方看到村务公开搞得好的村,经济发展就快,反之,村务公开搞的不好的村,矛盾重重,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2、正确处理村务公开与农村稳定的关系 探索保持农村政治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目前,由于农村正处于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变之中,无论是贫困村还是富裕村,都存在着一些矛盾,农村显得很不稳定。农村不稳定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村是基础,有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不稳,全国不稳;农村**,国将不国。有史以来,民不聊生、官逼民反、逼上梁山、造成农民起义或暴动或**,我们想一想,有那次不是从最底层开始的?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执政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更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是稳定农村大局的前提和基础。公开、公平、公正,历来都是人们对社会的一种渴求;一旦人们的这种渴求和期望成为泡影,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混浊、腐败、动荡不安,甚至**成灾。我们不应当忘记,在整个90年代,因为农民负担日益加重,弄得很多农民群众不堪重负,冤声四起,党中央国务院正视现实,着手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才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大好局面。如果,我们基层的干部不重视这种改革发展成果的取得,不养成好的为民服务 的作风,弄得基层乌烟瘴气、腐败横行,那将会重新激化广大基层群众的矛盾,农村就不稳定,经济发展就会落后。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持农村稳定,必须从制度建设人手,实行村务公开,搞好民主监督。在村务公开制度建设上做到了‚“五有十全”。“五有”即:墙上有制度,会议有记录,议事有地点,公开有专栏,资料有档案。“十全”即:‚村级组织健全,负责人齐全;议事会健全,议事记录齐全;党员干部评议制度健全,评议记录齐全;政务、财务制度健全,公开记录齐全;理财小组健全,签字手续齐全。在民主管理上,积极倡导村干部尊重村民民主权利,支持群众依法参政议政。因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各项社会事业也健康发展,使群众满意率达到96%以上,使全村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的稳定景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村务公开是一项农村稳定的治本之策,是一项“稳定工程”,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我们不容忽视。

3、正确处理村务公开与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关系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把农村党支部建设好才能搞好村务公开,保证村民的民主权力,因此,应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务公开中的地位,着力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实行村务公开,对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阵地等都提出了规范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担负起这个任务。只有通过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卓有成效的工作,村务公开才能贯彻到群众中去,才能组织群众去完成。否则,村务公开就没有组织保证,就会流于形式。二是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 组织形式由过去的生产队为基础变成现在的家户为主,活动方式由相对集中变为相对分散,农村基层党组织起到组织和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成为村务公开的依靠力量,保证村务公开的健康发展。三是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农村党员在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中的带头作用尤为重要。党员不仅仅是一种称号,更是一种责任的象征,在经济建设大潮中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村务公开中应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队伍的作用,使农村党员带头遵守各项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参与各种监督活动,才能带动村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村务公开是沟通各级党委政府、村干部、村居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是实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搞好村务公开,还群众以明白,还干部以清白,同时,消化了各种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但是,村务公开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事关农村稳定和

经济发展的大事。只有长期不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只有 不断检查督促,才能补缺补差完善提高。

我们相信,在党委的领导和重视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我县的村务公开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村干部只要恪守为民准则,清正廉洁,真抓实干,一定都

村务公开 篇3

【关键词】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公共价值

实现村务公开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稳定的客观要求,村务公开强调的是村民自治;乡镇政务公开强调的是基层政府职能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二者的有效衔接要求各级政务公开工作既要相互链接,又要有各自的分工,保证资源有效组合;良性互动则要求处理好自下而上的渠道畅通,以村民为纽带促进政务公开的良好运行。通过对四川省乡镇与村务公开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公众认为政务公开主要有如下的具体作用:有利于防止腐败(73.4%)、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73%)、有利于保障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和知情权(73%)、为企业和公众办事提供便利(64%)等。这也说明了政务公开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一、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有效衔接体现

(一)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制度衔接

99%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其中62%的被调查者认为制度较为完善,只有1%的人认为自己单位没有制定政务公开制度,说明基层政府在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乡镇政府基本上都制定了政务公开相关制度。其政务公开目录,并实行两年更新一次,确保政务公开有规可依,也保证政务公开的内容与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相一致,做到与时俱进。

而大多数村委会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如《××村村务公开制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办法》等,保证了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在制度上的衔接。

(二)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内容衔接

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往往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政务公开工作的成效就和公开的内容息息相关。在政务公开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乡镇和村都有政务公开的目录指南,定期(一至二年)更换一次,并且考虑了乡镇和村各自的特点,公开的内容各有侧重点,相互又有联系。

资料显示,年度工作目标、债权债务情况、税费的收管用情况、计划生育、土地补偿、宅基地审批情况、救灾救济情况、低保对象、低保金和五保户养老金发放情况等在乡镇和村两级都需要公开相关信息,当然目录相同并不意味公开的详细信息完全一致,在乡镇一级公开的主要是政策和总量,村级公开的则是具体到户、到人的数据。而其他的政务信息则根据各自的职能不同实行有差别的公开,如“执收、执罚部门的收费、罚款标准和文件依据”、“工程项目招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上级政府或职能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及使用情况”等在乡镇一级进行公开,主要体现乡镇政府的职能;如“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及管理使用情况”、“村、组财务收支情况”、“耕地、非耕地的承包使用、调整、审批方案”则在村一级进行公开,体现村务透明化。这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在内容上实现了有效衔接。

(三)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渠道衔接

反馈渠道的畅通是衡量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是否存在有效衔接的重要标准。据调查有88%的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只要公众需要,都有明确的渠道可以申请获得所在单位的政务信息。有的部门还公开承诺:“申请人在上班时间一来就能找到人,备齐申请资料就能办事,承诺期满就能领到证件,一有投诉就会给你答复”。这种承诺虽然给工作人员和行政许可有关部门以无形的压力,但是这种无形的监督力量强化了公务员的自律意识,也节约了专门监督机关的行政成本。群众也可以通过畅通的渠道就自己感兴趣的政务信息进行主动查询,这比被动接受政府的公开信息更加有价值。这表明,基层政府部门在政务公开的反馈渠道建设上投入不小力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种反馈渠道的建立保证了公众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参与性,加强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对于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推动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转变

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强化了公众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对预防和治理腐败起到了积极效果。同时,政务公开也促进乡镇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服务公众的意识,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政务公开工作在政府推进自身建设,实现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建立完善的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能够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规范了基层政府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了行政行为,全面推进了依法行政,要求基层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活动。也加强了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进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

从调研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发现97%的被调查者在回答“政务公开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这一问题时,都给出了肯定的评价。只有3%的人认为政务公开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大。可以看出,政务公开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这一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能够从源头预防腐败

腐败是权力和贪欲结合的产物,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过去,一些政府官员受到公众的监督和约束太少,是“牛栏里关猫,进出自由”。推进政务公开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政府管理的重要抓手。

政务公开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党风廉正建设。通过公开办事,各级政府的工作由“暗箱操作”改为“阳光工程”,使施政行为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從而有效地防止了权钱交易、权情交易、权权交易、办事不公、欺骗上级和愚弄民众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规范了行政行为,方便了企业和公众办事,促进办事效率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了各级监督主体的作用,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提高了监督的整体效果,从源头防治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调研数据说明73%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务公开这一措施能够防止腐败,因而,政务公开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得到广大乡镇干部、广大公众的赞同和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政务公开工作已经成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能够带来科学的决策

在整个社会信息资源中,政府信息蕴含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对国家和政府而言,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有利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公众而言,政府掌握的信息中有许多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项。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及其有效性,依赖于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而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也反映着政府接受公民监督的主动程度,进而促进政府决策的开放性、民主性、科学性。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政务公开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积极作用。通过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有效的规范了行政审批权、执法权,规范了乡镇政府机关的权力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作顺利展开。不公正、不公平现象逐渐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大幅度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公众的普遍欢迎。政务公开增强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政府行政决策事项依法予以公告,政府重大活动和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这进一步推进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促使政府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三、促进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乡镇机关依法行政,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保证了农民公众在党的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广泛参与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活动中,最终起到促进村民自治进程的作用。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不仅包括乡镇政权的建设,还包括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在政治社会领域进行的一场重大变革,深得农民的支持与肯定。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推进进一步加速了村民自治的发展,使农民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改善了农村治理状况,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权建设。

(一)民主意识加强,公共责任意识增强

通过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让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农村逐步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农民逐步培养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

对“政府在做与公众重大利益相关的决策时,是否征求公众意见”这一数据的统计,我们发现70%的被调查居民认为政府征求了公众意见,有25%的居民对这一项不清楚,只有5%的居民认为政府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公众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更强的参政议政的意识。

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意识到政务和村务的公开是政府对他们的充分尊重和信任,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他们也认识到只有实施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才能建设起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调查显示,基层民主建设进程的快慢与村务公开的完备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村务公开工作较好的地方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积极性更高。大多数村民认为村务公开有助于让村民了解村里的情况、有利于防止村干部贪污、有助于村民参与村务。对比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前后的变化时村民纷纷表示村里管理更加民主。

在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諸如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理财、财务审计以及村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这些制度规范的施行,为村民有序地参与村庄事务,合法而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有关村级选举的法规不断完善,各地民主选举的方式和方法不断规范,各地在选举中也创造了不少新的形式,如“海选”、“公推公选”,使得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竞争性和民主性明显增强。

“一事一议”已经成了各村所采用的重大事项决策的主要公开方式,如修沟渠、修路等公益行政事业要所有社员参会,80%以上通过方可执行。具体的修建方式也需要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决定,充分体现村务公开与村民自治的有效结合。

(三) 推进人权建设

除此之外,政务公开还推进了我国人权建设,对于树立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重要的宪法原则,村民自治是还权于民,赋予农民直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权利的制度模式。

调研中关于投诉渠道的统计表明,大多数的村民能够找到投诉的渠道,只有10%的认为没有办法投诉,而且有56%的人认为政府会对投诉给予及时的反馈。这反应了农村人权建设的进步。人权的保障坚定了农民群众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从人权与外交的角度看,实行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促进了村民自治的进程,而村民自治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赢得了民心,增进了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和支持。自1991年以来,国务院新闻办每次就中国的人权状况发表白皮书,都把村民自治的进展作为我国公民和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标志。

乡镇政务和村务公开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对于正确处理乡镇政府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庆福,苗连营,论政务公开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J].政治学研究,1999(3).

[2]姬国海,刘皓,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9).

[3]连志英,公民知情权保障与政务信息公开法治化[J].山西档案,2007(2).

[4]唐晓平,对乡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的探讨[J].农村经济,1999(12).

本文受“四川省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办公室委托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刘帆(1978—),男,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实行村务公开的必要性及措施 篇4

1 实行村务公开的必要性

1.1 村务公开是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需要

实行村账乡管, 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以来, 村级财务混乱现象有所改观。但个别地方报账不及时、胡花乱支、坐支现金现象仍然存在。实行村务公开以来, 定期公开村级财务, 促使村级财账员及时报账, 集体收入能及时入账, 能有效地发挥村民监督理财的民主权利, 真正实现村民当家做主人。

1.2 村务公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需要

有些地方的乡镇债台高筑, 偏离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必循之轨。因此, 发展农村经济是农村的当务之急, 必须加速扭转不良局面, 在村级领导班子积极发挥作用的同时, 依靠广大村民的群力, 切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3 村务公开是加强干部廉政建设的需要

广大村民对村主要领导的铺张浪费和贪污侵占等腐败作风深恶痛绝。开展村务公开, 可以减少不正之风的影响, 使村民充分监督, 避免村务工作成为一言堂。因此, 村务公开的实施非常有必要。

2 实行村务公开的措施

2.1 固定村务公开的时间

一般的村务事项每季度公开1次, 每季度首月15日前公开上季度情况;财务收支、水电费代缴等情况每月公布1次, 每月15日前公布;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招商引资、公益事业建设、资产资源变动等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

2.2 公开内容简洁明了

村务公开的内容要能让群众看明白, 做到简洁明了, 特别是村级财务公开[3,4], 应当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让群众了解情况, 实施监督的权力。反之, 如果收入和支出内容按专业的会计科目展示, 一笔带过, 不能让群众理解, 就失去公开的意义, 达不到村务公开应有的效果, 也无法保障村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2.3 提高思想认识

应大力宣传农村财务公开工作, 形成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报纸、标语等载体, 乡镇党委书记亲自召开村干部会议, 提高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 结合本乡镇的具体情况, 认真学习《村民法》以及有关法规文件, 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充分展开民主讨论, 乡镇、村一把手切实负责落实, 各级各部门明确分工, 全面配合。

2.4 公开形式合理

村务公开主要采取公开栏的形式, 各村公开栏要实现“三固定”, 即固定的公开栏、固定的防雨设施和固定的意见箱, 公开栏要有专人管理、时时维护。公开的格式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统一规定格式进行栏目设计。公开的格式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既按标准严格要求, 又要因地、因村、因事制宜;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不断创新村务公开的有效形式, 又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使公开既“见栏”又“见面”。

2.5 认真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

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对于村民关于公开内容的疑问,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时调查处理。应当接收村民口头或书面形式的投诉, 也可以直接向村党支部、村委会询问, 对村民反映的问题确有内容遗漏或者不真实的, 村委会应在10日内予以解释和答复, 督促村委会重新公布。此外, 村委会应对村务公开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2.6 建立民主理财组织

各村应成立民主理财小组, 一般由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出3~5人, 要求其成员群众信得过、品德好、素质高、责任心强, 同时选出群众最拥护的理财小组长, 具体负责全村的民主理财工作, 由其掌管理财印章。

2.7 村务公开要经常化、制度化

村务公开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 犹如老百姓的一日三餐, 不能缺少。村民对村务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弄虚作假等问题, 有权向上级党组织、上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有关部门接到反映后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经查证属实的, 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实行机关干部包村、领导包区、村民理财小组监督, 监督小组对于村务公开内容、公开期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 同时监督村委会对群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的答复情况等。

3 结语

村务公开是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也是与村民权力和利益有切身联系的一项工作。村务公开更能发挥民主精神和调动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热情, 实现自已的民主权力;是最能体现村民自治, 村民献计献策、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做出努力。不仅如此, 村务公开更能拉近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干部们的工作成绩、为群众办的好事都可以让群众清楚、一目了然, 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务公开还有利于化解干群矛盾。村务公开之后, 在群众的监督下, 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每一件村里的重大事项都及时公布于众, 老百姓都明明白白, 也就多了一份对村干部的理解和尊重, 这点非常重要。做好农村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信于民”。要取信于民, 就是要切实做好村务公开, 真正体现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只有这样, 才能尽快实现全社会和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当前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先锋队, 2006 (18) :50-51.

[2]董希昌.“一站三中心”创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J].乡镇论坛, 2011 (25) :16.

[3]廖勇, 王茂洋.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务管理监督[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7) :50-53.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管理制度 篇5

一、财务公开的内容:

(一)财务预算

1、村级经营性财务收支预算(按经济项目公开);

2、固定资产购建预算(按购建项目公开);

3、农业基本建设预算(按建设项目公开);

4、兴办企业

及资源开发投资预算(按投资项目公开);

5、专项资金预算(按资金项目公开)。

(二)各项收入

1、村提留、街道统筹费(按上缴单位、户名公开);

2、发包及上缴收入(按发包及上缴对象分户公布);

3、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按统一经营项目公开);

4、集资款(按集资对象分户公开);

5、农业发展基金收入(按收入对象公开);

6、上级部门款(按拨款部门公开);

7、土地补偿费(按征用土地单位公开);

8、其他收入(按项目公开)。

(三)各项支出

1、生产性建设支出,包括购建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按建设项目公开);

2、公益福利事业支出,包括购建公益性固定资产支出(按支出项目明细公开);

3、村组干部工资及奖金(按干部名单公开);

4、招待费支出(按接待项目公开);

5、集体统一经营支出(按支出项目公开);

6、上缴街道统筹费;

7、农业发展基金支出(按支出项目公开);

8、其他支出(按支出项目明细公开)。

(四)各项财产

1、现金及银行存款;

2、产品物资(按类别或名称公开);

3、固定资产(按类别或名称公开);

4、对外投资(按投资对象公开);

5、其他财产(按类别或名称公开)。

(五)债权债务

1、农户往来(按户名公开);

2、内部单位往来(按单位公开);

3、外部单位和个人往来(按单位、户名公开);

4、银行、信用社贷款(按借款银行、信用社公开);

5、其他债权债务(按单位、户名公开)。

(六)收益分配

1、收益总额;

2、交纳税金数额;

3、提取公积金数额;

4、提取公益金数额;

5、提取福利费数额;

6、投资分利数额;

7、其他分配(按项目公开)。

(七)其他。农户承担的集资款、水费、电费、劳动积累工、义务工以及以资代劳的收取、使用情况,按户名清单公开。此外,对社员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公布的专项财务帐目,也应及时公布。

二、财务公开的程序

(一)拟订公布文搞。村、社会计在及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应按照市有关部门规定的农村财务公布表格式,以会计资料为依据,通过计算、汇总,整理好各类数据,按内容进行分类反映,拟订好公布文稿。

(二)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在拟订好文稿的基础上,村民主理财小组应通过审查帐目,对公布内容的完整性、文稿项目数额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实。

(三)公布帐目。公布文稿经村社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签章后公布。

三、财务公开的时间及要求村社财务公开,要讲究实效,做到及时、全面、具体、真实。所谓及时,就是公开时间要及时;全面,就是公开内容要齐全;具体,是指公开形式具体化,应以公开墙、公开栏形式张榜公布;真实,是指公开帐目须经民主理财小组核实,做到真实可靠。具体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公开时间。村社应在年初公布当年财务预算;7月初,对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公布;年末时,对财务决算和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农户承担的集资款、水费、电费、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及以资代劳等情况进行公布。对各项收入和支出情况,应当每月或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此外,对特定的内容还可采取一事一公开的形式。如对于多数村民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专项财务活动,村社应及时单独进行公布;重要的财务活动,应及时逐项逐笔公布。

(二)确保内容真实。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村社财务公开的内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准确、经得起核查;二是对财务公开的具体内容,民主理财小组必须认真审核,作出真实、准确定论后,方可公布。

(三)严格公开程序。村社财务公开要注重程序的规范,防止简单应付了事。财务公开的内容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查,村社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负责人、主管会计签章后公布。

(四)规范公开形式。村社的财务公开,应以设立财务公开墙的形式进行上墙公布,有条件地地方应设置在群众集中聚居地带,主要交通路口等群众方便阅览的地方。财务公开墙、公开栏要经街道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审核认可。在设置财务公开墙、公开栏的同时,还可采用有线广播、会议进行公布,或印发清单等其他方式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五)建立公开档案。村社财务公开的内容,就实行档案管理后,村社主要负责人应专门安排时间,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会一般应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应着重参与研究决定四个方面的财务问题:(1)、参与制订各项财务管理制度;(2)、参与确定收益分配方案;(3)、参与研究决定固定资产购置、农田基本建设、安排集体福利事业、兴办经济实体等重大财务问题;(4)、公开帐目。

3、开展财务检查与

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要定期对村社的财务帐目和财产物资进行检查。财务帐目的查证,应做好“三查”工作,即一查开支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二查各种会计凭证、帐簿、表册是否符合规范,三查现金、实物是否与帐簿记录相符。对查出的问题,应根据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提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意见。民主理财的查帐工作,应形成制度,一般应按月或按季进行。

4、实行财务公开。村社应定期公布帐目,一是可以使群众了解村社的收支情况和其他财务状况,在明了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监督。二是可以使每个社员了解自己与村社的经济关系,如承包金的上缴,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的完成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

为了推进村级基层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强化村务工作管理,提高办事透明度,增强凝聚力,特制订本制度。

一、村务公开内容:

1、村级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

2、各项收入、支出情况。

3、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含干部工资报酬)。

4、代收代交费用、水电费、以资代劳情况。

5、村级基建项目、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6、群众所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

二、村务公开时间:每年四次(按季度公布)。

三、村务公开方法:室外画廊公布。

村务公开,赢民心还需更透明 篇6

基层民主建设得到村民认可

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现状的总体评价

在问及本村在贯彻执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的实际情况时,分别有67.75%、64.5%、63.5%、65%的被访村民代表认为非常好和比较好(见表1)。被访村民代表中,党员对“四个民主”的认可度均高于非党员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党员认为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分别有77.91%、74.42%、74.42%、76.75%,非党员中持相同评价的分别有64.96%、61.79%、60.51%、61.78%。

对村务公开满意度的评价

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是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的重要体现。调查发现,受访者普遍对村务公开的关注度较高,但满意度偏低。数据显示,90.6%的被访者表示对村务公开关注或一般关注;45.7%的被访者表示对村务公开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见表2)。

对行使民主权利的评价

在全部被访者中,有85.5%的人认为,本村村民代表的权利得到了充分行使或基本行使。72.25%的被访村民代表认为村里的重大事项是由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60.5%的被访村民代表表示会将每次村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向村民全部宣传和传达,34%的被访村民代表表示会将重要的内容向村民宣传和传达。调查显示,村民代表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中的权利基本得到了行使(见表3)。

对村两委班子工作的评价

调查显示,48.5%的被访者对本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34.79%的被访者表示基本满意;近五成的被访者认为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强和较强,30.21%的被访者认为一般(见表4)。

村务公开知晓率、满意度偏低值得关注

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知晓率偏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年轻、有文化、观念新的人大都离乡务工、经商,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也基本都留在了城里,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明显偏低。

在针对1000位村民的调查中还发现,部分村民的民主意识比较淡漠,对法律赋予的权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相当多的村民不知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具体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村务公开内容和程序不太了解,仅有6.6%的被访村民表示对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和程序非常了解;47.3%的被访村民表示不了解;51.2%的被访村民认为老百姓不知道哪些内容应该公开,哪些不应该公开;43%的被访村民认为村务公开走形式,公开内容不全面。

部分村村务公开不透明

调查中发现,多数行政村能够如实地将公开的内容按规定全部公开,但也有少数村只将部分内容公开,而有关村财务等一些关键性或比较敏感的内容不予以公开或简单公开、应付了事。

调查显示,17.8%的被访者对本村的村务公开情况不满意;22.1%的被访者认为本村的村务公开走形式,公开内容不全面;14.1%的被访者认为本村的村务公开不透明,公开内容不真实。目前村民对村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异议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

(作者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村务公开 篇7

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借助广电受众广、覆盖面大的新媒体传输优势,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村务公开形式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本文以霍山县在全县推行网络电视村务公开信息化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平安乡镇视频监控安防体系建设为例,采用EPG Portal体系架构,构建了一个基于广电网络的村务公开信息门户(Protal)平台解决方案,并将EPG内容管理系统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两种分立的应用系统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以统一的电视信息门户方式提供给公众,使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快速地建立基层与群众、基层间的信息通道。

1 EPG Protal体系架构

EPG Protal采用B/S体系架构,由EPG Server和EPG Client两个部分构成。EPG Server负责客户端的请求,并对机顶盒客户端的请求消息做应答;EPG Client负责对EPG Server响应的结果通过机顶盒浏览器中间件进行内容解析和Web展现。图1给出了一个EPG Protal体系架构图。

图1中,EPG Server是核心系统,它把用户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在各个区域部署区域媒体和EPG分组服务器,提供用户所在区域的媒体服务和EPG服务[3,4],其主要包含3个重要组成部分:

1)Web接口层:主要负责客户端终端访问EPG Server时,根据EPG分组属性和信息,将不同的EPG用户导向不同的EPG首页。

2)应用层:主要负责建立EPG容器,建立不同业务和内容的EPG门户应用模板,负责逻辑业务处理,静态或动态生成EPG HTML页面等。

3)数据层:主要导入和建立EPG媒体内容库,负责媒体内容元数据管理和不同EPG分组内容的上传、下载和编辑和管理等。

2 平台设计

霍山村务公开信息门户平台由EPG内容管理系统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2个子系统构成,主要实现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在广电网络智能机顶盒终端设备上进行定向信息发布和Web展现。

2.1 首页结构设计

根据每个乡镇村务公开资源分区域管理和信息内容有效隔离要求,需对每个乡镇建立相同业务结构、不同信息内容的EPG Protal分组应用模板,供用户终端访问本乡镇EPG Protal模板中的图文、视频信息,从而保证机顶盒归属不同分组的用户终端访问不同的媒体内容的目的。

霍山村务公开信息门户首页业务结构按照一、二级栏目进行设计,图2给出了门户系统业务结构图。

1)一级栏目:在数字电视本地门户屏首页设置,以乡镇为单位,包括“镇介绍”、“镇领导”、“实时监控”、“各村入口”选项。

2)二级栏目:包括“村介绍”、“村领导”、“村级事务”、“村级财务”、“村级党务”、“其他事务”等信息服务内容。

其中,二级栏目主要发布“事务、财务、党务”等村务信息,主要内容如下:

1)村级事务,包括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承建情况,村土地、集体资产承包、经营、租赁和处置情况,征用土地情况等。

2)村级财务,包括村级资产负债、村集体资金使用情况、财务收支逐笔公开情况等。

3)村级党务,包括党支部重要会议、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及落实情况,党员发展及积极分子培养情况,后备干部推荐、选拔、培养情况,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等。

2.2 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管理系统采用EPG分组技术,实现了村务信息定向发布和分类处理,实现村务信息资源分区域管理和信息内容的有效隔离,保证用户在家通过机顶盒在统一电视信息门户下进行Web交互应用和信息资源浏览。

2.2.1 系统功能

EPG Protal主要完成对网内本地化用户进行分组、智能卡号和本地化分组的关系绑定和解除,本地化用户资源包上传和视频文件查看、编辑、审核、上下线、删除进行管理,负责视频和EPG信息导入和发布管理,负责EPG内容元数据管理、EPG用户分组适配与导向服务等。图3给出了EPG Protal功能结构图。

2.2.2 业务流程

由于EPG Portal通过HTTP实现STB与EPG Server之间协议交互,STB的请求数据在URL中体现,EPG内容和用户界面都存储在专用的EPG服务器中,EPG服务器传送这些由HTML格式表示的信息至用户智能机顶盒,用户界面的表示在客户端完成,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可由Java Script解释完成,客户端只是接收者和解释器。图4给出了EPG Protal业务处理流程图。

2.3 实时监控系统

实时视频监控主要是在每个乡镇村级主要道口、集市、学校及人口密集场所设置10~15个高清监控探头,村民在家通过电视遥控器就能观看本镇所有的视频监控,获取所需的信息服务,即:监控视频频道化,在有线电视网上供观测。

2.3.1 网络结构

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用于解决监控视频资源分区域编码、调制和视频内容的有效隔离,并通过机顶盒内置Web浏览器解析完成在统一信息门户下对本地监控视频播放功能。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建设,主要由中心平台、分平台两个部分构成。图5给出了霍山平安乡镇视频监控网络结构图。

1)中心平台

负责监管和采集各乡镇所有存储视频监控图像资源并实时远程监控各监测点图像信息;县公安局通过中心前端机房可以调取所有下行网络中乡镇视频监测点图像信息进行查阅。

2)分平台

负责实时监控、存储回放、监控信号DVB直播与中心平台远程连接,并在各乡镇派出所部署硬盘录像机、数字编码器和QAM调制器设备,各监测点信号送入硬盘录像机,1路输出至本地监控显示,另1路输出至数字编码器,输出至QAM调制器调制后混入乡镇广电数字电视网。

2.3.2 资源规划

1)地址规划

由于每个乡镇高清监测点摄像头、存储服务器、终端维护等均需要分配网络地址,为实现快速部署,初期建设采用局域网VLAN模式,中心平台与村镇通过华为S5700交换机实现网络互联,在中心机房部署华为核心汇聚路由器1台通过中心平台与县公安局静态路由和VLAN Truck技术策略,实现网络互连互通。霍山各乡镇按照监控探头数量、管理设备地址总量,给予每个乡镇分配1个C类IP地址。

2)频点规划

由于每个乡镇高清监测点均采用压缩效率更高的H.264视频编码,其传输速率为1~2 Mbit/s,按照64 QAM调制方式,则每个乡镇在单频点下可至少传输20路以上H.264格式的监测点视频监控信息。此外,为了保证乡镇视频监控EPG节目排序不因全省新增节目列表,造成EPG排序的不一致,这里将乡镇视频监控EPG节目排序Service ID按最大值原则选取。

3 关键实现

为了能够与用户进行有效的交互,需将每个乡镇村务信息公开资源上载到EPG Server系统对应的EPG服务器分组中。对于终端用户来讲,用户的指令靠遥控器发出,机顶盒终端会先将键值上报至EPG页面,在页面中用标准的Java Script来获取不同遥控按键的键值,在键值处理函数中处理相应操作,通过机顶盒内置浏览器页面导航和Web展现。图6给出了通过智能机顶盒浏览器进行村务公开信息查询和Web页面浏览演示。

对于实时监控视频资源,EPG Portal只需添加相应Java Script动作锁定562频点信息,通过机顶盒浏览器进行Web解析播放,其实现Java Script脚本代码如下所示:

图7给出了平安乡镇视频监控后台管理系统操作界面。图8给出了EPG Protal执行Java Script脚本播放本地视频监控演示。

4 小结

本文在充分发挥广电网络新媒体传输优势的基础上,结合霍山村务公开实际情况,采用EPG Protal技术架构,构建了一个基于广电网络村务公开信息门户平台解决方案,完成了EPG内容管理系统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两种分立的应用系统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并以统一的电视信息门户方式提供给公众,实现了多媒体信息在广电网络智能机顶盒终端设备上进行定向信息发布和Web展现。

霍山村务公开信息平台为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管理机制、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促进平安乡镇安防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提升广电网络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促进三网融合应用示范,创新系统和业务模式,对下一代广电网络业务转型升级和网络融合发展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丹丹.信息化背景下村务公开的现实困境及发展思路[J].人民论坛,2013,17(6):156-158.

[2]李广,王继新,袁方成.村务公开制度与村务信息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6):78-80.

[3]倪楠.IPTV系统中的EPG门户系统设计与实现[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村务公开 篇8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每一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事档案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工具, 是国家机关机构在人事管理活动中产生的,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一项涉及众多公民生存和发展的行政事务, 人事档案与政务信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 当政务信息公开已成为政府一项责任时, 人事档案信息公开自然也走进了公众的视线。

一、人事档案信息是政务信息的组成部分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政府信息, 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 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而人事档案正是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 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德才绩能和工作表现的, 并以个人为单位集中立卷保存起来, 以备查考的原始记录。从人事档案的形成来看, 人事档案是国家在用人治事以及处理与人有关的事情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 因此, 人事档案在本质上说是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代表国家对人信息的一种记录, 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是人事档案的所有者和占有者, 人事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 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人事档案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公开的信息范围之列的规定, 是政务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是人事档案信息公开的基础

一是依法公开原则。依法公开主要表现在内容和程序两个方面:内容的合法性是指政务公开的内容必须具有法律、政策的依据。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 应当依照《保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对于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法律不允许公开或法律予以保护的内容, 则不能公开。程序的合法性是指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途径等必须有法可依, 用具体的法律做出明确规定, 并加以贯彻执行。二是真实公正原则。真实公正就是公开的内容应当真实可信, 办事的结果应当公开公正。在公开过程中, 既要将政务活动向广大群众公开, 让群众知情和监督, 又要切实加强机关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公开、可信。三是保密例外原则。它指公开是一般, 保密是例外, 对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 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 都要向社会公开。四是注重实效原则。它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时所应追求的, 以尽可能小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的目标原则。为此, 应科学合理地配置行政管理机构,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并灵活多样地设计行政程序, 适时、适事地采用简便易行的行政程序, 是政务信息公开时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一环。

三、政务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是人事档案信息公开的范式

1. 政务信息公开的程序。

政务信息公开的程序, 是指政务信息公开主体在实施政务公开行为时所采或遵循的由步骤、方式、时间、顺序等要素构成的过程。政务信息公开只有通过一定的程序才能得以实施。从我国政务公开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政务信息公开的程序主要包括政务公开决策、组织实施和考评追究三个阶段, 其中组织实施是政务公开在自然状态下运行的全过程, 具体包括: (1) 预审。预审是指在政务公开主体内部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预审组织, 负责审查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事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对其中不符合规定的要予以纠正。预审是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自我控制, 可防止公开范围过宽而泄露国家和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 也可防止公开范围过窄而出现应公开却没公开的现象。 (2) 预公开。预公开是指政务公开主体在正式公开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之前, 应将包含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主要公开事项的方案予以公布, 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修改, 然后再做出决定, 并正式公开。 (3) 告知。告知是指政务公开主体应将政务公开的有关事项告知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根据告知内容的不同, 政务公开的告知可以采取四种方式:一是发布或公布, 适用于关系公众切身利益但相对人不明确的公开事项;二是送达, 适用于相对人明确的情况;三是公告, 适用于政务公开主体无法将公开的信息送达相对人而通过公告栏、网站等形式告知的情况;四是口头告知, 适用于口头行政行为。 (4) 说明理由。这是指政务公开主体在作出或拟作出某项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开行为时, 以适当方式向公众阐明作出该行为的事实依据、法律根据及其他相关理由的程序。 (5) 信息反馈。这是指政务公开各有关部门确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信息的收集和反馈, 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群众意见箱、征求意见座谈会等渠道, 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政务公开工作的运行和进展情况。

2. 政务信息公开的方式。

一是依公开内容确定。政务信息公开时要根据公开内容的不同, 合理地确定适宜的公开形式, 做到公开内容和公开形式的和谐统一。二是依公开主体确定。政务信息公开涉及范围很广, 根据当前的实践, 政务信息公开的主体主要有乡镇政府及基层站所、县级行政机关、市级行政机关、公用事业单位等。实践证明, 政务信息公开由于公开的主体不同, 所采取的形式也应该有所区别, 这是由其职能和服务对象的不同所决定的。三是依公开对象 (客体) 确定。政务信息公开的对象 (客体) 既包括组织机构, 又包括社会公众。组织机构包括党政机关、权力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和一些非行政主体的组织。对这些组织机构进行政务信息公开, 一般针对性都比较强, 或者是针对某一具体组织, 或者是针对某一具体事项, 因此, 在实践中往往采取传送文件、召开会议等方式。作为公开对象的社会公众, 是与某一行政行为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对人。对他们公开信息的形式, 可以在特定的时间通过新闻媒体以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开;可以通过直接发送书面材料的形式实现公开;如果具体到公民个人, 只要通过特定的渠道向本人告知即可。

村务公开 篇9

一、淄博市实现基层党务公开全覆盖的实践

目前淄博市现有基层党组织1.5万余个, 党员30.4万余人。自2011年以来, 淄博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要求, 紧密结合淄博实际,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基层党务公开全覆盖。

1.坚持把基层党务公开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淄博市委把推进基层党务公开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强化工作措施, 促进了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扎实开展。

(1) 健全工作机制。

淄博市委成立了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 抽调精干力量设立办公室, 实行集中办公, 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在各级党组织层层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 全面负责本区域、本部门的基层党务公开工作, 做到领导力量、工作人员、保障措施、责任落实“四到位”。全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牵头推进、部门各负其责、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 强化工作责任。

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是党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保证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拿出足够精力抓党务公开工作。市委常委每人联系一个区县, 带头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 面对面指导工作, 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 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

鼓励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有效形式和方式方法, 全面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 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确保基层党务公开工作扎实推进。

2.提升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 务求基层党务公开规范有序推进

淄博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 党建工作基础比较扎实,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勤廉工程, 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稳固扎实。立足于这一实际,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全面实行党务公开的目标要求, 淄博市委各级领导班子自我加压、提升标杆, 确定了“抓住机遇、超前安排, 集中力量、整体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 确保党务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1) 在公开内容上, 针对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的特点, 确定相应的公开内容, 做到固定内容长期公开, 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 重要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开, 努力增强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在公开形式上, 坚持以党务公开为龙头, 统筹带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 做到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同步推进。

(3) 在公开程序上, 严格依照“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和“制定目录、实施公开、收集反馈、归档管理”的程序办理, 做到每一步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些设计规定具体明确, 便于组织实施, 保证了基层党务公开规范有序推进。

3.创新方式方法, 确保基层党务公开取得实效

淄博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 紧密结合淄博实际,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和方式方法。

(1) 做好五个“结合”。

坚持把基层党务公开与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 与村“两委”换届结合起来, 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结合起来, 通过基层党务公开这一载体, 更好地集中民智、激发民力,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2012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 淄博市3 245个村 (居) 按期换届率达到100%, 村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83.4%, 符合“三高三强三满意”的村“两委”成员比例达到91.4%。

(2) 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带动。

根据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和基层站所等基层党组织的不同特点, 按照全面推进、各有侧重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实行不同的工作推进办法。坚持以点带面, 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建立联系点767个、选树典型47个, 召开示范点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89次, 带动了面上工作开展。

(3) 加强督促考核。

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 把加强督促考核作为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手段, 贯穿于推进基层党务公开的每个环节。淄博市、区县两级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派出82个指导组、督导组, 沉到基层、深入一线, 推动工作落实。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8 186人, 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完善推进党务公开的思路和措施。初步制定出台了基层党务公开工作考评办法, 考核成绩作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切实增强了各级组织抓好基层党务公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当前淄博市基层党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淄博市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中央和省委要求相比, 与其他先进市相比, 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从总体上来看, 党务公开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下一步要切实把淄博市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 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 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识不强。在淄博市各基层党组织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中, 少部分党务工作者对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关注程度低、精力投入不够, 个别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的认识存在偏差, 还有个别基层党务工作者没有看到党务公开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心存各种顾虑, 更没有把它作为党内一项制度性的工作去抓;特别是在对一些敏感问题的公开上, 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 消极应付工作、敷衍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 基层党务公开的事项不统一、内容较为单一, 与广大党员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党员群众真正关心的事项公开不全面, 或者是公开内容不具体, 群众看不明白。存在个别基层组织将党务公开工作形式化, 做成了一个只图好看但不切实际的“门面工程”, 公开内容往往只讲成绩不讲失误。随着当前党员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 如何满足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要求, 如何深入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公开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如何以基层党员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公开, 更好地做到得民心、顺民意, 这是继续深入推进淄博市基层党务公开工作亟须解决好的问题。

第三, 基层党务公开信息内容分类还不够明晰, 公开时限存在延误现象, 公开工作还不够及时到位。作为一项新的探索和实践, 基层党务公开应根据党内相关规定和当地现实情况逐步推行。但是在当前的工作过程中, 部分公开信息在内容上、形式上还不能很好地进行分类, 对需要面向党内、党外公开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明晰;而且在公开时限问题上, 哪些应定期公开、哪些应随时公开, 都需要根据公开内容的性质来进一步规范。

第四, 继续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工作还缺乏完善的制度设计和长效的保障机制。由于目前党务公开工作推广时间不长, 相关经验不足, 而且当前基层党务工作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因而淄博市基层党务公开工作要进一步深入推进, 必然会触及一些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其工作难度也会越来越大。面对此种情况, 系统、规范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十分必要。但是当前基层党务公开工作中“无章可循”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基层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多头管理, 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 职责分工还不够清晰, 反馈机制不够健全, 还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评估反馈体系。而且目前淄博市基层党务工作运行中的有效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基层党务公开工作比较复杂, 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 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又仅局限于宣传、检查、指导等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 这就造成了信息沟通不及时、协调配合不够, 使得各单位推进党务公开的整体合力不能得到充分显现,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淄博市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因此, 构建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基层党务公开长效机制须提上日程。

三、全面推进淄博市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科学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注重宣传, 营造氛围, 强化对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认识

基层党务公开工作能不能取得实效, 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认识的深化和升华。要破除不愿公开、不敢公开的思想障碍, 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明确党务公开工作对于规范党务工作、树立党的形象的重大意义, 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白党务公开是得民心、顺民意的重要举措。只有增强工作主动性, 才能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同时还要全方位、多渠道深入宣传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 把参与党务公开工作既作为一项权利又作为一项责任, 从而更好地推进淄博市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2.合理设置公开内容, 突出重点, 使基层党务公开内容与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相吻合

首先, 基层党员干部应深入到群众当中, 变“群众上门找组织”为“党员入户访群众”, 使党务公开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应根据当前形势, 及时公开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情况, 及时公开有关征地拆迁、住房保障、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涉及民生的有关情况, 倾听群众呼声, 接受群众监督。其次, 应做到党务公开与其他公开内容相结合, 确保通俗性。在日常工作中, 基层党务与基层政务、厂务、村务等密不可分。因而在公开基层党务的同时, 要做好基层政务、厂务、村务的公开, 使之配套衔接, 互为补充, 形成一个完善的公开体系, 让基层党员群众一看就懂、一听便知, 而不是雾里看花、不明所以。

3.将传统公开方式与现代传媒相结合, 提高基层党务公开的及时性和覆盖面

首先, 应在现有基层党务公开栏和现有传媒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党组织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现代信息化手段, 及时全面地公开基层党务工作信息。应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传播媒体的作用, 探索建立面向基层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基层党务公开平台。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载体形式, 使基层党务公开真正做到动态栏目随时更新, 重要事项及时公开, 保障基层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其次, 随着淄博市党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化, 必须要对基层党务公开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 应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公开内容来确定不同的公开范围、不同的公开载体;区别对待基层的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 力求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同时还应严格遵守党的保密原则, 公开应该公开的、可以公开的内容, 不公开需要保密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淄博市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继续完善基层党务公开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为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党务公开制度精神的充分落实, 我们应继续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措施, 包括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决策专家咨询和论证等制度, 力求使各项具体工作走上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根据目前淄博市基层党务公开工作运行机制构建情况,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建议首先应注重建立党员群众意见收集整改机制。由负责基层党务公开具体工作人员进行意见收集登记、管理, 建立台账并录入微机, 定期研究分析;根据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 按程序研究决定下一步基层党务公开的重点内容, 并进一步规范、改进基层党务工作。其次, 建议完善基层党务公开信息反馈机制。注重基层党务公开的双向互动, 重视公开后群众意见的收集反馈, 通过审议、询问、信息发布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回应群众、回应党员、回应社会。第三, 探索建立党务公开和其他公开形式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在整合公开资源上下工夫。认真研究和把握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及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关系, 既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别, 又重视它们之间的联系, 把各方面事务公开结合起来, 统筹考虑、相互借鉴、协调推进, 做到有机融合、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第四, 继续完善各项保障监督机制, 以规范的制度来确保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有效运转。各级党组织、本级党委、纪委应继续加强对所属单位党务公开工作的检查监督, 着重检查党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程序是否规范、范围是否恰当、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明显, 发现问题应及时督促纠正。第五, 继续完善相关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应作为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一项具体内容, 在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 还应继续探索建立以党员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 具体为将党员、群众的满意度, 将党组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程度, 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等类似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进一步科学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同时还要完善责任追究等相关工作制度, 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 应该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违反党务公开工作原则、弄虚作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甚至侵犯了党员群众民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 都应当对其追究责任并严肃处理。

总之, 做好地方基层党务公开工作, 就是为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就是为了更多地了解民意、汇聚民情。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 就是为了能让广大党员、群众了解党的政策, 参与党内事务, 支持党的工作, 更加密切我们的党群关系。我们应积极探索推进地方基层党务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更好地实现基层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组织部.上海市闵行区推进基层党务公开的探索[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 (2) .

[2]张慧, 张恺.基层党务公开若干问题探讨[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0, (7) .

村务公开 篇10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0 引言

在信息社会, 信息是最重要的财富, 谁拥有信息, 谁就掌握着主动权。政府信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公共产品, 因此应该和其他公共财产一样为公众所共享。此外, 信息公开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政府廉洁等众多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根本保障, 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 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找准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无疑对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现实借鉴和参考意义。

就江西省而言, 为了更好地服务公民、服务企业及涉外人员, 响应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省政府办公厅委托省信息中心在省网站开展更深入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所以, 为了实现信息公开平台, 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 必须对各级部门的纸质资料及分散的电子版资料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梳理, 并采编发布到统一的平台中, 供公民通过网络轻松获取、使用。

1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目标

1.1 网站建构现状

当前江西省政府信息填报方面, 没有数据加工处理的软件工具环境和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在外网上, 公民无法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申请获取;门户网站方面, 不支持多站点的集群。因此, 系统构建所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站发布管理等软件的采购、集成和功能开发, 以及网站的设计建造都是本项目建设的内容。

当前的门户主站点以及各级部门的网站, 都是依托自身技术力量或寻求不同的公司技术支持, 在不同的服务器上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建构。彼此独立的特性, 不利于信息资料相关资源的共享, 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信息屏蔽、无法共享等弊端。

由于系统之间的彼此独立, 运用的数据库、应用表现技术都不一致, 也将造成功能拓展的障碍。各系统之间要建立协同的信息流转或信息共享时, 系统难以扩展相关功能。

1.2 建设目标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 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目标可分阶段建设如下:

第一阶段:省直各部门信息填报与依申请公开平台的建设, 此阶段是该项目的重要核心阶段。通过建构一个统一的各部门进行信息填报的平台, 对系统的内容信息、风格模板、用户权限、信息采编流程等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 可以通过该平台, 各单位的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有权限的栏目下的文件进行采编、审核和发布。而且在信息的采编过程中, 可以依托该统一平台, 进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 保证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

第二阶段:省门户网站的建设, 可利用内容管理平台进行现有门户的改版、数据迁移、展现、功能改造, 进行多站点的创建、管理, 各级单位分权进行信息发布操作。

2 需求分析

2.1 对公共服务信息需求的分析

公共服务信息分为三类, 即:面向公民的服务信息、面向企业的服务信息、涉外服务信息, 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2.2 内外网专题站点应用需求分析

2.2.1 内网专题站点的构成

江西省政府内网专题门户, 要建成以污水处理专题为主的内部资源网站应用平台。主要是利用系统多站点功能, 将污水处理等专题独立成站点, 由专人负责维护、采编相关专题, 增加专题等。

2.2.2 外网专题站点实现方式

根据需要, 利用扩展字段, 将允许发布的文档条件分发到外网进行展现, 既满足了公网用户需要, 又满足了某些文档保密性的需要。

2.3 省门户对相关功能的需求

2.3.1 网上调查需求

应用TRSWCM的网上调查选件, 实现管理员可以自定义调查内容, 发布到网站上, 进行指定话题的投票调查, 实现公众与政府交互的需求。调查选件可实现的具体功能如下:

(1) 问卷名称、描述;是否方便添加、可否选择开放。

(2) 支持多个调查专题;支持一个调查专题中的多个事项 (问题) 。

(3) 支持单选、多选两种方式的投票;支持投票的时间段限制, 对IP的控制, 对是否允许重复投票的开关。

(4) 统计结果支持图形化 (柱状图、饼状图还是条状图) 表现。

(5) 投票结果可以查看投票时间、IP。

(6) 站点的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建立通过表单定制的方式, 建立包括单选、多选、单行文档、多行文本等方式的调查问卷。

2.3.2 网上建言献策、网上咨询等互动需求

网上建言献策、咨询等互动需求, 定制外网接收的页面, 包括姓名、联系电话、联系地址、附件等数据项。该需求将通过WCM提供的接口, 可进行自定义表单的设计, 实时提供网上互动常用服务。用户可以进行网上的咨询服务, 咨询内容将转入后台系统的指定栏目, 由栏目管理人员进行回复、公布。

2.3.3 新闻评论需求

应用TRSWCM的网上评论模块, 用户可以针对网站上的主题信息进行意见反馈, 评论的内容将转入后台系统, 由管理人员进行回复、公布。

2.4 数据应用需求分析

2.4.1 历史数据迁移需求分析

目前, 江西省政府旧门户采用的是网达系统, 为C/S模式, 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0, 原厂商没有提供任何数据字典及导出接口。针对现有的静态网页进行分析, 附件比较少, TRS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充分利用雷达采集的功能, 对旧有门户栏目信息, 对应WCM频道, 分步采集迁移导入新门户网站, 适当规避在没有数据字典的情况下分析大量表结构, 撰写程序导入的风险。

2.4.2 数据的备份恢复

(1) 备份管理

省门户网站涉及各个类型的大量数据以及多个应用系统, 包括大量的历史数据、应用数据等等, 必须有统一的备份管理措施以及备份管理方案。省门户网站备份对象包括:

①数据备份:包括TRS数据库的备份、重要文件的备份;主要涉及ORACLE数据库备份、WCM应用中附件图片、文档数据备份以及模板备份。

②网络备份:包括链路的冗余备份、网络设备的备份、服务器的备份、网络安全产品的备份, 确保各种基于网络的服务能够正常的使用和运行, 网络备份由硬件集成单位负责落实。

③应用备份:包括各种应用系统自身配置文件的备份, 各种应用服务器的备份, 包括WWW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等等, 涉及TRSWCM、TRS WAS系统的备份工作。

(2) 恢复机制

在发生局部的灾难时, 省门户网站必须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和快速切换能力, 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恢复, 主要是要求能够及时发现异常, 并根据具体情况从备份数据中重新完成系统的启动, 尽量减少损失, 将灾难影响减到最小。相应的备份策略可以与系统、数据库集成商、TRS共同制定。

①网站数据库的灾难恢复

对省门户网站的重要数据库, 采用相应的技术使得数据库和备份系统数据保持一致。一旦灾难发生, 备份数据可以立刻恢复原有数据库, 保障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②网站应用系统的故障转移

对省门户网站的应用系统, 采用相应的技术 (如双机热备) 使得应用系统和被分系统数据保持一致。一旦灾难发生, 备份系统可以立刻接替原应用系统工作, 保障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但针对目前省门户网站的软硬件配置情况, 建议定期对系统盘进行克隆备份, 对应用数据存储进行定期的磁盘备份。

3 系统部署

数据库服务器将以ORCLE10G存放网站内容采编的所有信息, 包括信息填报平台及门户站点。以TRS数据库存储各类按需导入的信息以供公众对网站的检索。

应用服务器将会部署TRSWCM内容协作平台作为网站内容采编、流转的应用平台, 为包括主网站以及所有子网站的系统管理人员、模板维护人员、信息采编人员提供一个协同工作的内容管理平台。

TRSWCM内容协作平台进行采编流转的信息, 将会以网页的形式传送到WEB服务器上, 以WEB服务器上的相关WEB SERVER, 如IIS、A-PACHE, 为公众提供信息浏览服务。

雷达采集、网关、TRS管理员工具可以部署在一台PC上, 对指定的站点或链接进行采集加工, 把结果存储到后台的TRS全文检索数据库中, 为资源库信息组织提供内容支持。

系统部署如图一所示。

参考文献

[1]王丽波.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探讨——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 2013, (10) :70-72.

[2]苏清.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以河北省廊坊市电子政务建设为例[J].中国信息界, 2009, (09) :5-6.

公开是原则 不公开是例外 篇11

政府信息需要公开,承认民间社会的知情权,打破了全能政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信条。信息与民共享,是信息时代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跨出的关键一步。

从哈尔滨市民抢购矿泉水、广东西瓜注水事件,到最近的北京病猪肉短信谣言,近些年来,虚假信息传播导致的社会纷扰频频发生,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时遭受影响。这种状况到底是因为信息泛滥,还是由于信息饥渴造成的;人们轻信流言是过于脆弱敏感,还是信息不透明增加了社会压力?

由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系统以及个人通讯设备构筑起来的信息时代决定了封闭信息越来越不可能。这个快捷流畅的平台,没有真信息,就会被假信息占领。事实证明,在这个时代,社会的承受能力与信息的公开程度是成正比的。信息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起草组负责人、社科院法学所周汉华教授曾表示,出台这部条例最核心的动力是为了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他认为,信息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让信息流动起来,而现在掌握着全社会80%信息的政府信息还处于封闭或静止状态,迫切需要出台法规让它们动起来。

政府信息难以流动,不是因为我们的硬件不足,而在于政府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都存在全能政府时期的惯性,喜欢走“内部程序”处理公共事务。不少政府工作人员把工作领域看作自己的“私人领地”,把部门掌握的公共信息视为“私产”。这就造成电子政务徒有其表;虽然设置新闻发言人,但真有事儿时却不一定能找到人。

在《保密法》之外,有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个“公开法”,把政府信息“不公开是原则,公开是例外”扭转为“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将在政府部门产生一场工作制度的革命。

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渴望已久,江西省上饶县曾有一位农民将各级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和规定汇编成小册子,供乡亲们查阅。当地政府部门知道后予以收缴,他们担心的是农民一旦知道了相关的规定后,就不再听任其随意收取各种本不应收的税费。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政府不但不能收缴这样的小册子,还有义务免费向群众提供这样的册子。把“内部程序”全部变成“公开程序”,行政措施一一放到阳光下面,人们就可以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法规去鉴别哪些是必要的审批,哪些是为了寻租故意设置的门槛。靠政府信息寻租、靠暗箱操作牟利的蛀虫自然会失去藏身之地。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设有专章规范特定政府信息是否公开的程序,政府机关必须按程序决定是否公开。此举将打破地方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垄断冲动。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信息何时披露、怎么披露都可以的状况将成为往事;地方政府预算流向、城市地价、商品房成本都将不再是百姓不可与闻的秘密。

政府信息公开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法制建设的进一步进展。如果一位公民向政府部门索取他需要的政府信息,而政府部门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争议发生后,公民是否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尚在争议之中。

上海市2004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中,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政府机关违反本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2006年6月上海某记者因市政府某局拒绝采访、引用《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相关条款向法院起诉的案件,却未能开庭而无疾而终。

公开考试的误区 篇12

2012年被称为是香港教育改革关键之年, 公开考试是一个重点。这里只是就一般在考试上面出现的问题为读者提供参考, 重在讨论考试与学生学习的关系。“误区”, 是内地的用词, 指人们容易误解的地方。

误区之一:公开考试可以促进教学。公开考试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 负有它的社会功能, 也就是筛选、分等、择优、淘汰。本栏曾经讨论过上海参加PISA的例子。在校内的评估和测试方面, 上海作了很了不起的改革。但是上海的教师又普遍觉得, 这并没有减少学生感到的“考试压力”。这里的潜台词是:校内的评核, 必须为适应学生学习而改革, 这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 不能依赖公开考试的变革。

误区之二:公开考试就是死记硬背。香港的公开考试, 即使在教育改革之前许多年, 已经作了许多令其他地方羡慕的改革, 例如会考的科学卷子, 已经提供全部的公式, 学生不必强记。整个会考, 需要强记具体数据的“多项选择题”也已经减到最少。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误解, 以为公开考试就是要死记硬背?问了许多朋友, 原因估计有二。

一是很多家长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里面, 以为考试就离不开死记硬背, 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把学校并不要求背的东西, 也逼着孩子背, 以保万全。二是公开考试涉及大量的出卷人员, 也涉及评卷标准。他们之中, 也许有些没有留意现代教育测量的发展。因此虽然理论上大家都认为公开考试应该尽量避免强记性的考题, 但是他们会觉得有些信息是学生必须强记的, 就在考题中渗透了。

这里无意否定记忆与背诵;记忆与背诵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 由于公开考试在社会上有强烈的“指挥棒”传统, 要是公开考试有了强记的成分, 死记硬背很容易就会取代其他一切的学习方法, 违背了鼓励发展学习能力的方向。

误区之三:凡是能学的, 都能考, 都要考。这也许是公开考试最大的误区。教育改革的方向, 是尽量拓宽学生的学习经历, 而不是局限在传统的少数几个科目。假如所有的学习经历, 都要纳入公开考试的范围之内, 那么教育越是改革, 学习经历越丰富, 公开考试的项目就会越多。这是荒谬的!

让我们看看公开考试的实际作用。按照目前世界教育发展的情况看, 公开考试难免会局限在正规课程的科目上面。很少有机构在招聘的时候细致研究考试成绩;其他的重要因素, 如人品、道德、责任感, 主要靠面试或者试用, 不靠公开考试。

影响公开考试最大的还是大学招生。大学招生现在愈来愈重视成绩以外的素质 (但不是降低成绩的要求) , 因此有面试、集体创作、模拟活动等招生的形式。众所周知, 这些素质是无法从公开考试的成绩中看到的。

因此, 公开考试应该是集中在最关键的环节, 严格选择测量的环节, 以最小的影响面最大限度地达到它的社会功能。

误区之四:所有的学习都可以评分。的确, 所有学习都应该有效果, 然而有许多学习的效果, 往往发生在未来或者是间接的, 不是立刻可以显示出来和量度的;有许多学习经历 (例如异国交流) , 效果肯定是显著的, 但是因人而异, 这样的学习, 只需要作出“有/无”的评估。如果勉强要在学生的每一项学习经历上面评分, 学校就会沦为一个评分机构, 那将是学习的大敌。因此说, 要是公开考试不经过“学习”这个概念的洗礼, 教育改革完全可能功亏一篑。

上一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下一篇:知识产权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