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复习方法(精选12篇)
有效复习方法 篇1
“科学”复习课的目标应定位在澄清误解、完善结构、巩固提高, 具体表现在帮助学生归纳、综合所学的知识, 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复习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状况:同样的问题老师讲了三四次, 学生还是掌握不了, 感叹“科学”真难学。造成复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对“科学”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 教学过程单一, 课堂教学设计缺乏新意。因此,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复习的内容寻找相应的载体, 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呈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而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笔者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了反复的尝试, 总结出了课堂复习“五设计”, 用之于实践效果显著。
一、设计一:情景贯穿,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富有新意的问题情景, 能充分发挥“科学”的综合学科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处于悱愤状态, 不断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在《科学》教材中有些知识点是并列关系, 它们并没有严密的联系。老师在复习这类知识点时若能创设一个情景将这些貌视毫无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 则复习突破了“炒陈饭”的方式, 会使学生耳目一新。例如在第三册第二章§1~5的复习课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在大屏幕上显示“梦想之旅”, 老师提问:“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环游世界, 大家有兴趣吗?”然后让学生选择交通工具 (如热气球、飞机、轮船) 去旅游。同学们的选择肯定不会完全相同, 所以老师可以根据热气球、飞机、轮船这些情景复习基础知识。若选择热气球, 则复习热气球的原理, 根据热气球的升空记录可以复习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及大气分层, 凭借“热气球最佳飞行时间”的材料可以复习天气与气候、天气的要素、气温的日变化等知识点;若选择飞机或轮船也同样可以串联许多基础知识: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及大气分层、天气要素、飞机原理、大气压证实及测量、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沉条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知识。通过“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环游世界”这个令人兴奋的情景来串联复习, 原本错综复杂的、比较零乱的知识被串成了一根线, 织成了一张结实的网。这样一来, 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很高, 大脑的思维十分活跃。
二、设计二:热点透视, 激起学生热情
社会热点问题能较好地体现科学教学的时代性、科学性。复习时, 老师把知识目标与学生感兴趣的国家大事如北京奥运等社会热点问题有机融合成一体, 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对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复习效率, 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例如“光”的复习教学可用“奥运之光”为题进行。知识结构为:光源—光的传播及光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具体的教学设计是:首先回顾北京奥运, 引出奥运圣火的火种灯、李宁腾空点燃主会场的火炬、邱健的最后一枪、水立方游泳馆、郭晶晶跳水、菲尔普斯自由泳、新闻记者在抓拍等图片, 再设计以下问题: (1) 火种灯是光源吗? (2) 光的传播需要媒介物质吗? (3) 光在哪些物质中可以传播? (4) 李宁腾空点燃主会场的火炬时为什么会有影子? (5) 酷暑时, 水立方会不会变成“温室浴场”呢?为什么? (6) 郭晶晶在跳台上可以看到游泳池中自己的像吗?这相当于成像, 所成的像有何特点? (7) 当跳水运动员下落的过程中, 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变大、变小或不变) , 像离水面的距离将 (增大、减小或不变) 。 (8) 游泳馆的水为什么看上去是那样的浅? (9) 在水中的菲尔普斯看观众又会有怎样的感觉? (10) 你知道新闻记者手头的照相机成像特点吗?这样, 以中国人所自豪的北京奥运为线索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豪情澎湃中完成各知识点的复习。这个设计的优点是: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场景, 学生会非常愿意用已学的专业知识解剖科学奥秘。
三、设计三:自我梳理, 归纳知识结构
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而知识的建构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归纳, 从而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是非常重要的。
在复习课中, 老师应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在表现自我、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中感受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常见化合物间的反应规律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怎样使枯燥的反应规律在学生的相互竞争中建构、完善呢?笔者曾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前布置复习物质分类及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的任务。上课时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并声明优胜小组成员在班级量化考核中每人加2分。首先在大屏幕上显示稀硫酸、稀盐酸、锌粒、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铜、氧化铁、氢氧化钠、澄清石灰水、氯化钡、硝酸银溶液、食盐水、碳酸钠、大理石、水、钠、氯气等十八种物质的名称;然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单上进行物质分类竞赛, 在能相互反应的物质间连线, 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比拼, 根据化学方程式总结反应规律, 完善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间反应的条件, 探索制盐十法及制碱、制酸的可能方法;最后交流评价。上课时教师充分发挥班级量化考核的杠杆作用, 为学生搭建学习、表现的平台。整节课中充满了竞争的氛围, 学生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 复习效率得以提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科学评价的有机结合是这一设计的巧妙所在。
四、设计四:任务驱动, 动脑动手又动口
任务能帮助学生自觉地把已有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要完成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从题目中敏捷地捕捉和分析信息, 而且能有选择地调用自己贮存的知识, 将信息与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最终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
这时所用教学策略为: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老师设计几组任务, 将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融于其中。课堂以任务为骨架, 教师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解答, 必要时结合学生实际再增加一些重要的实验或重组整合某些实验。例如:在复习电路与电路连接时, 可以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设计成一组任务: (1) 打开家里电冰箱门, 你会发现灯亮了, 这时冰箱的压缩机可能在工作, 也可能没工作, 试一试画出冰箱的工作简图; (2) 现在轿车比较普及, 小明在坐轿车时发现四个车门中任一车门没有关好, 驾驶仪表上的指示灯就会发光提示。每扇车门相当于一只开关, 你能画出电路图吗?
结果同学们都傻眼了, 虽然经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 但同学们还是一言不发, 教师只得自己分析。教师讲得累, 学生听得一知半解, 教学效果不佳。但是, 如果让同学们以边讨论边实验的方式进行模拟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使其动脑动手又动口, 学生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践证明, 对重难点知识的复习必要时采用边讨论边实验的方式比教师一个人分析讲解效果好得多。
五、设计五:习题拓展, 巩固深化又提高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 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通过习题拓展、一题多解, 重视解题的过程和方法, 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良好的效果, 可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在对“科学”进行新课教学时, 我们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教学, 好比是站在大街上认识门牌号, 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没有形成自己的网络体系, 尤其表现在解题过程中。在复习时利用习题拓展的途径,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分析饮水机、电饭煲、电烙铁等家用电器加热和保温的工作原理, 解此类题目学生普遍感觉困难。笔者曾这样设计电功、电功率的复习:首先请学生用所给的器材 (电源、开关一只、导线若干、两只不同的灯泡) , 设法使两只灯泡都发光, 并画出电路图。待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后, 再引申到饮水机、电饭煲问题, 让学生有“哦, 原来是这么回事”的感慨, 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复习效果的提高得法于找到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各种“载体”, 让载体承载知识、融合方法。而教师寻找设计的各种载体则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 归一于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复习教学能减少学生反复做经常错、刻苦学学不好的情况, 切实提高“科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从而实现轻负高效的教学效果。
有效复习方法 篇2
一、专题知识网络和认知规律
中国古代史可将“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前期可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后期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为主体内容;中国现代史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主体内容;世界近代史可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作为主体内容;世界现代史可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为主体内容。
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跨度是指它形成、确立、巩固、强化、灭亡的过程,深度是指用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及阐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它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跨度在于认识现象,深度在于挖掘本质;跨度重在叙述过程,深度着重探索规律。
二、关注学术观念
文科综合考试命题人员大多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
近代化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历史,其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上工业化进程,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如文综全国卷Ⅰ第16题,此题考查清末新军的主要特点,新军是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的,是近代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如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考查,全国卷Ⅱ第13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第15题考查中国近代化运动中革命派和维新派对于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和目标的根本分歧,第22题考查韩国民主体制确立的经济基础。对经济工业化进程的考查,20全国卷Ⅰ第14题考查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第19题考查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高三政治复习的有效方法 篇3
一、细化知识要点,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细化知识,了解学习重难点,为接下来的腾飞夯实基础。
例如,在复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掌握我国政府的性质以及基本职能。在探究每一种职能时,学生都要深刻理解,从职能的内容、目的上全面分析。例如,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通过学习学生要明确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候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等职能。它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了,在应用时就会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地进行选择。
二、掌握解题方法,学会分析
通过复习掌握解题方法和策略也是复习过程中的要点和重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进行科学思考和主动探究,从而实现潜能的爆发和实力的增强。授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找到解题线索,轻松地解决问题。措施类非选择题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此类试题一般通过结合具体事例,引申对这一事例的思考,通过设问指向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此类试题材料背景一般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类是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呈现一定的解决措施,让学生通过措施来总结和思考措施。另一类材料只给出问题的提出背景,让学生通过知识综合、发散思维,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解答这类试题一般要做到“一审、二看、三链接”。“一审”就是审设问,通過设问把握措施实施的主体,通过设问弄清问题指向与知识点。“二看”就是看材料,看材料的主旨含义,看材料中的具体措施,抽取关键词。“三链接”就是链接设问、材料,排除多余的知识点,整合问题答案。学生掌握了这种解题策略,在面对问题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巧妙地与材料结合,思考分析,轻松应答。
三、梳理知识框架,胸有成竹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政治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提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变化角度和视角来分析解答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使其在大脑中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框架的清晰和完整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聚合知识,在应用时做到运筹帷幄、得心应手。
例如,当谈到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学生的大脑中就应该浮现出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个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还要理清两对关系就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握资源配置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解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措施这四大措施。有了这样的思想指导,学生会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探究和分析,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图,全面、深化理解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进行知识链接,开阔视野
知识链接也就是进行知识拓展。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拓展,把学生的视野不断地拓宽,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知识会使学生大开眼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分析,提高学习能力。在政治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积累知识,以便在应用时可以信手拈来。
初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例谈 篇4
运用“知识树”的形式进行详细复习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适时地复习, 学生在学完一节课的内容或者一个单元的时候, 教师都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温习。在初中三年级的总复习阶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总复习的过程中, 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知识树的复习方式, 是学生对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手段。学生用本节课或者本单元的关键词作为知识树的总树干, 根据这一关键词语不断地进行添枝加叶, 让本单元的知识点都跃然“树”上。学生以关键词作为一个中心, 不断回忆所学到的知识点, 在这个过程中巩固了知识, 同时也激发了复习的兴趣, 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的历史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一个知识点向多个知识点扩散
由于历史知识相对复杂, 如果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单纯的机械背诵, 常常会背诵这个忘记那个或者出现混淆的情况。如果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进行联想式扩充复习, 将许多相似的知识点进行链接复习, 这样学生将会在一次复习过程中掌握多个知识点的知识, 而且还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例如,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南京条约》的复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联想与之相似的条约。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联想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教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这三个条约的相似性以及这三个条约签订的内容与意义等。学生在这个复习过程中, 发现这三个条约都是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公正的条约, 正是这三个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一步步地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答法、讨论法
学生对知识的复习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再一次学习, 但是对于许多学生而言, 他们常常不喜欢复习, 或者经过一轮复习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对历史知识的复习是学生对已有的旧知识的复习, 学生常常误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很好的把握;另一方面, 教师们经常采取的方法, 或者是填鸭式的总结讲授或者就是大量的题海战术, 学生常常对复习缺乏乐趣。针对此种情况, 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 增加历史复习的生动性, 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得到乐趣。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过程中采用了师生对答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学生自己复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和自身抓不住复习的重点而设置的, 教师通过有代表性的问题, 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例如,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南京条约》进行复习时就提出“中国近代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都包括怎样的内容呢……”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讨论的方法, 增强学生复习的热情,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各抒己见, 讨论还会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本质进行不断地探索,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戊戌变法”这个历史事件复习的过程中, 笔者提出“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 戊戌变法会不会失败?为什么呢?”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比较列表法
对于历史知识而言, 它不但有繁杂多样的知识点, 而且许多历史事件都有相似之处, 对这些知识点如果把握得不深刻的话, 极容易引起混淆。因此, 对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复习是历史复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如果在对比的基础上, 还可以绘制出对比的图表, 学生一定能将这两个问题熟记于心并灵活运用。例如“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复习过程中教师就引导学生复习其原因、领导阶级、革命动力、影响等方面, 学生通过对比将这两次相似的革命牢固地记了下来。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还应有效地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 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纵横交错发展的一张“面”, 要将点与线相连接, 才能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期末有效的复习方法 篇5
为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大纲(课程标准)是复习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复习时要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复习的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补缺查漏,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四、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五、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再者是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这样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另外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
六、回顾错题本,练习达标卷,查漏补缺
努力探索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6
1学习考纲,复习“以纲为纲”
中考复习的目的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科学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各种考试题型,顺利地通过中考.中考要考好,教师在复习中能否给予正确的指导是关键.教师一定要能把握中考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中考命题是以《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以现行课本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依照这样的要求,我们将中考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进行量化,知识点量化后为下一步的评估和针对性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2了解学生,教学“有的放矢”
由于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情况差异较大,一般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了能做到“因材施教”,最大程度提升中考复习的效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2.1建立所有学生的知识点量化评估机制
由于中考科学具有考试范围非常广泛,难度相对不大的特点,一个学生要想考出理想的成绩,知识点必须非常全面.根据“短板”理论,决定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的关键不是最长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最短那块木板的长度.一个学生由于学习兴趣和其他各方面原因造成他所掌握的知识点也是参差不齐的,就好象一个木桶的长板和短板一样.而中考的要求是学生的知识点要非常均衡,只有在所有项目上不出现错误才能得到满意的成绩,如果一个学生在部分知识点上出现大面积错误,不管他其他方面知识点多么优秀,其结果也是得不到满意的成绩.这样一来,我们中考复习的要点就是在复习中重点找出学生的短板,保证学生知识点的均衡性.
为了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找出每个学生自己的短板所在,必须要做到学生知识点的量化评估.我们一般一周安排一次阶段复习的综合性测评.测评后还要做一项工作——答题情况的统计.我们很多老师也一直在做这项工作, 但若是每次都是教师自己来完成这项工作,一来工作量太大,二来学生还不一定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这项工作.为了能让统计工作顺利完成,教师事先要设计好统计表,统计的项目可以根据考纲拟定,内容可以分成三个大块: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宇宙科学,每块内容可以按照考纲中的考试内容设定.每次考试结束,就把事先准备好的表格发给学生,并在试卷分析的时候告知学生这题属于哪个知识点,统计好后交上,教师再把结果输入电脑以Excel表格的形式加以统计,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根据统计的情况及时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评估,找出学生的知识点短板所在,在以后复习中加以重点关注.学生通过评估也知道自身的薄弱点,自己复习中也会重点复习.这样就可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2树立动态调整机制
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薄弱点进行复习后还要通过考试给予证实,然后再次进行评估,再次调整复习方向.只有持续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才能保证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减少学生的薄弱点,考出好成绩.具体的说就是复习计划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不墨守成规,一切教学全部围绕学生的短板进行,也就是“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老师为主”进行复习.
2.3在实际复习中要抓住重点
由于一个班级有40多位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知识点掌握程度千差万别.一个老师要想通过有限的课堂复习解决所有学生的短板问题是不可能的.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复习解决大部分的短板问题,最大程度的提升课堂复习效率呢?首先要抓重点,通过学生知识点的量化分析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共性问题往往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讲解共性问题,共性问题解决对于提升学生整体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在所有学生中重点关注那些具有潜力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的短板问题要针对个人详细讲解,这样就相对做到了针对性复习.通过解决潜力学生的知识点短板问题,也可以增强其他同学学习的信心,在复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3多角度复习,复习有新意
中考复习的模式主要是讲练结合,但是这样的复习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持续.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多角度进行复习,使复习有新意.
3.1强化错题练习
中考题目基础知识所占的比例很大,很多题目都是我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接触过的,很多学生就是你做过他也会做错,一错再错.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以易错题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易错题练习不是原题的机械重复,而是变化后的再现.例如同一题目可以改变数据、改变选项、改变题型、改变问题等,以各种变式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多次练习,达到真正掌握的该知识点的目的.
原题如图1,重为20 N的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0.2 m/s的速度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重、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5 N,则拉力、拉力F的功率分别为.
变式题如图1,重为20 N的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0.3 m/s的速度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重、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6 N,试求拉力及拉力的功率?这样的练习既强化了知识点的练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不仔细一直是学生的通病,这种改头换面的易错题练习,迫使学生必须仔细审题才能正确答题.
3.2重视专题复习
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可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题性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梳理专题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题内知识的完善,而且还要加强专题之间知识的联系,使整个教材知识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我们有内容的专题(如“火灾中的科学”、“灯泡中的电学问题”、光学综合、初中浮力问题探究、初中热学问题探究等),也有题型的专题(如信息题、实验题、坐标题等题型的解法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会太乏味,还可以让学生在新的角度或高度上,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中考总复习不仅仅为了中考而复习,也希望能在复习中使学生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专题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对各种题型的解法也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也为高中的学习作了铺垫.
初中地理有效复习方法的探讨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复习方法,记忆法
任何课程都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过程——复习, 平时认真上课和练习是很重要的, 可如果没有一个科学而又合理的复习计划, 最后的期末考试肯定是不能取得一个好的结果的。平时的月考、单元检测或是半期考试等, 所要考的知识点范围不大, 比较容易抓住复习的重点, 但在中考复习时范围比较大, 地球地图部分约占20%, 世界地理约占25%, 中国地理部分所占比例最大, 约占55%的内容, 地理知识是比较繁杂的, 需要记忆、了解或是理解、掌握以及应用的知识点非常的多, 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手足无措。这是一个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难题——怎样才可以有计划、有重点、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呢?下面, 笔者就来谈谈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狠抓“讲”、“练”、“补”三个环节
要想在中考复习中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便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组织性的复习。
第一步:“讲”教师必须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有组织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突出复习的重点, 理清缘由, 还要将地理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准确化。以达到让学生明确概念答题完整的目的。例如在复习四大工业区的过程中, 教师的讲解要重点突出其特点以及形成的条件、主要的工业部门和工业城市等内容。另外, “讲”还必须要讲清知识点之间的网络关系。一方面要按照教材编排顺序来进行纵线复习, 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准确、牢固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及其原理, 更要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按照地理要素来组织, 达到横线复习的目的。例如在复习地形这一板块时, 教师可先把总地形和四大区域地形相对比来进行复习, 在复习农业时将地形、气候、水流等要素结合在一起。若是这样来复习的话是很利于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 促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延伸,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二步:“练”所谓的练就是实践, 只有不断地进行练习, 才能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大多是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练”是要循序渐进的, 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掌握, 还是对应用能力的训练, 都应该逐步地提高难度。例如, 在比较我国南北方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时, 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目要具有多样性, 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的练习题要有助于学生分析和思维的能力。
第三步:“补”补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及时地进行分析和讲解,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补课。补是有效地提高复习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注重复习方法
地理的复习方法很多, 把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例如国家、河流、地名、山脉等) 归纳在地图上是一种很有效的复习方法。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理的复习效率的, 因此, 教师在进行地理复习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认真地阅读相关的教材、地图以及笔记, 在复习前给出复习的大概范围, 学生根据给定的范围来展开全面的阅读, 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平时比较容易忽略的知识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现一些疑点, 也会找出重点, 更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快速地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在地理复习过程中, 大家不妨尝试一下以下的方法:
1. 谐音记忆复习法。
学生若是不能将过多的地图、地名的记忆和各类知识之间的关系分清楚就很容易将某些原理、概念混肴。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采用谐音法来编“顺口溜”, 例如在记忆六大板块时可这样记“南非亚印太美”;在记忆过百万的少数民族时可以将其编成这样的顺口溜:“满蒙回藏苗、维彝壮布朝、侗白土哈瑶。”
2. 运用“对比强化记忆法”进行复习。
比较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还有地名、重要的地理界线以及典型的经济项目 (例如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 等, 这些是可以通过地图来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的。例如在复习各大洲的知识点时, 可制作如下表格:
让学生填写并系统地掌握各大洲的知识点, 选择这样的复习方式可将原来比较零碎、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相对来说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通过比较法来复习地理, 不但能够让学生接受地理观念、概念等, 还能够加强学生分析以及概括事物、现象的能力, 例如:天气和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南美洲和北美洲等等的比较。
三、结束语
学习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 更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因此, 教师必须要重视讲授和复习这两个重要的过程, 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地理课程的复习中,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 更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掌握情况等做高低有别、深浅不一的解答。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复习时, 应牢牢记住这点。
参考文献
[1]张泉, 初中全程复习方略:地理, 未来出版社, 2010 (01) [1]张泉, 初中全程复习方略:地理, 未来出版社, 2010 (01)
[2]马丽娟,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强化手册, 沈阳出版社, 2011 (01) [2]马丽娟,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强化手册, 沈阳出版社, 2011 (01)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方法 篇8
一、认真钻研教材, 确定复习重点和目标。
课前备课确定复习重点和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 即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 (1) 对教材要求“了解”的, 让学生知其然即可; (2) 要求“理解”的, 要领会其实质,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印象; (3) 要求“掌握”的, 要巩固加深, 对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习题, 能准确的解答; (4) 要求“熟练掌握”的, 要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其次, 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再次, 熟悉近年来试题类型, 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二、优化复习课教学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数学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 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系统的复习, 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 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教学目标,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要想实现此教学目标, 复习课上的具体教法我按如下四个方面去做。
1. 巧妙复习各章节要点, 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 一个是从薄到厚, 另一个是从厚到薄”。其中前者是“量”的积累, 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 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 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复习, 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 如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等原原本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感到乏味又不易记忆。
2. 一题多变, 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复习课的例题应选择最具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 反映新课程标准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要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 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 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在变化中巩固知识, 在运动中寻找规律, 以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3. 例题一题多解, 优化学生解题思路。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 可以优化学生思维, 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 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 要对多解比较, 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复习时, 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 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提炼出最佳解法, 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 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4. 例题归类, 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考查同一知识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 给出多种不同的命题, 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 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 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例如, 在复习应用题时, 可选下列4个题目作为例题。 (1)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 甲骑自行车每分钟行80米, 乙骑摩托车每分钟行200米, 问经过几分钟, 甲乙两人相遇? (2) 从东城到西城, 汽车需8小时, 拖拉机需12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几小时可以相遇? (3) 一项工程, 甲队单独做需8天, 乙队单独做需10天, 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4) 一池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以注满, 单开乙管12小时可以完成, 两管同时开放, 几小时可以注满?上述四道复习应用题, 题目表达方式不同, 有的看似行程问题, 有的看似工程问题, 但本质基本相同, 数量关系, 解答方法基本一样。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 学生便能在平时的学习中, 注意做有心人, 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 并能分析异同, 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 最终达到常规图形能熟悉、常规结论要记忆、类同方法全套用、独创解法受启发的层次, 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适当地、有选择性地布置课后作业。
每堂复习课讲完之后, 要适当地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主要是与课堂所讲例题相对应的题目。另外, 平时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认真做好记载, 在复习中适当变换, 继续练习, 只有这样, 经过多次练习、反复练习, 学生顺理成章, 弄清各个知识点。同时, 复习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复习中对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要备一些有深度的题目练习。通常可将试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做题, 另一部分是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一个同学都必须认真完成的, 基础好的同学及时关注他的帮教对象, 弄清知识点, 完成必做题, 教师及时监督关注他们, 同时鼓励多做选做题,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取得学习成果的满足感, 做好迎接测验的心理准备。
四、及时进行测验、评讲和补缺。
单元 (期中或期末) 复习之后, 都要及时测验。每次测验之后, 教师要认真整理并分析卷面情况, 找出普遍性或较多人犯的错误, 统计出错误情况, 成绩好的、有进步的、不及格的、问题大的各是哪些人, 然后有效地进行评讲。评讲课上, 要大力表扬进步大的学生, 激励他们介绍学习经验, 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同时, 将错误率高的题目评讲完以后, 布置些类似题让学生再次练习。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查漏补缺和巩固提高的复习效果。
高中古诗词鉴赏有效复习方法 篇9
一、研透《考试说明》,领会新课改理念
《考试说明》是指导高考语文复习和命题的纲领性文件。认真解读《考试说明》要义,是每位考生在考前复习阶段必做的功课,特别是新课标改革的第一届考生。古代诗歌阅读分值增加了3分,更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的考查,新增加的分值更说明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掌握命题人的思路和角度,找到有效复习的方法。
二、整理古诗词基本知识,夯实知识能力
整理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并形成复习手册,对知识点要烂熟于心。鉴赏诗歌须具备的知识积累有:
1.诗歌分类:赠友送别 诗、咏史怀古 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闲适隐逸诗、谈禅说理诗、思妇闺情诗、羁旅行役诗、悼亡诗等。
2.诗歌常用的表述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3.诗歌常用的表现方法: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4.诗歌的意象、意境。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意境指的是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诗歌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 适淡泊、清新 飘逸、沉郁顿挫等。
5.诗歌中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坚贞爱情、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6.诗歌的语言风 格:朴素自然、清 新飘逸、沉郁 顿挫、淡雅高远、华 妙艳丽、雄健 高昂、悲壮苍 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等。
7.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等。
三、养成良好的读诗习惯
养成良好的读诗习惯,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沉下心来,反复品读,重视古诗词本身传达的内容,从而解读古诗。
1.读诗题。诗题是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它往往标明写作时间、地点、对象、感情基调、类型等。读诗题,可以从题目中获取一些答题的信息,能理解诗文的中心,甚至能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春 夜洛城闻 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情感及事件。
2.读作者。读作者可以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主要事迹、思想感情、风格 流派及其 创作的时 代背景、目的等,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也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文。
3.读注释。读注释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注释有介绍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暗示本诗用典的。比如《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读 诗时有注释的一定不能忽略。
4.读诗句。整体感知 诗句,反复揣摩 诗句的含 义,疏通文意,从表层到深层,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从而从整体上理解这首诗词。
四、规范诗歌的答题步骤
1.先审好题干,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离开诗词的内容乱答一通。
2.看题目有多少问,赋分多少,列举序号答题,让答案清晰明了。
3.结合诗词内容,尽量用所积累的古诗词知识点来答题。
4.要注意复习课及复习资料中所讲到的答题方法,因为每一种诗词类型都有自己的答题模式,尽量按里面的答题模式来答题。
答题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题干 如何要求,一定要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相关知识点规范答题,这样才会有成效。
探究英语中考复习的有效教学方法 篇10
一、备好复习课
多数人认为复习教学是对所学旧知识的重复学习, 甚至是一个炒冷饭的过程。正因为复习教学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形, 导致很多教师在复习教学之中采取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 并没有在课前充分地进行备课。
针对这样的情况, 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应该提高认识, 要清楚地知道尽管复习课是对旧知识的温习教学, 但是这一过程依然需要教师进行统筹安排。因为在复习教学之中, 教师必须安排好基本进程, 要准备好复习课实施的知识材料、题目材料以及要引导学生加以注意的基本问题等。这些内容在客观上决定了教师必须要加强复习备课, 从而在复习课正式开展之前就能够做好充分地准备, 为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课文复习
在初中的英语复习教学之中, 笔者发现很多教师都会开展三轮复习教学。而这三轮复习教学过程中着重复习的都是知识点, 并且是将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式的复习。这样的复习方式是广为流传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 但是这样的复习过程无疑脱离了英语复习最为根本的一大内容。
在英语的学习之中, 任何一个知识点, 无论是单词还是词组抑或是句式、语法知识都是从一篇课文中得出来的。通过课文将这些知识点传达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在相关的语境和背景下更好地理解知识, 更好地开展复习教学, 也必将获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例如, 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It’s...forsomebodyto dosth”这一句型是重点和难点, 也是复习的要点。但是如果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只能够依据这个单一的句型及有关内容开展复习教学, 则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记忆, 也很难将这一知识点复习好, 从而难以让学生获得一个更好的理解 和认识。但是 如果教师 将“It’s...for somebodytodosth”这一句型放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复习中进行知识的讲解, 那么学生就能够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理解, 继而更好地掌握这一句型结构。
所以, 在复习教学的开展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对课文的复习, 并且力争在完成每一篇课文复习的基础上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性的复习。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认识和加强认识,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发展。
三、与中考对接提升复习效果
中考复习教学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英语的基本知识, 并且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够不断地从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应答水平的提高。
所以, 在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积极地将一些中考真题带入课堂之中, 并且在这种真题的讲解环境下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认识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 有一道中考真题如下。
—__doyou__aboutspring? —Theflowersandthegreentrees.
A.How, likeB.How, think
C.What, think D.What, like
解析:这是要学生区分“How”与“What”, “think”与“like”的一道题。要解答这道题就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判断究竟应该如何选择。从“Theflowers andthegreentrees.”可以知道问句的意思是“你喜欢春天的什么呢?”由此得出答案应该选择D。
当然在讲解这类中考真题的同时, 教师还可以及时地配套相 关的练习 来让学生 更好地掌 握“How”与“What”, “think”与“like”之间的不同区别和具体用法。
因此, 这样的复习是有效且能够加深学生记忆的复习, 同时这样的复习才是可以加强学生应考能力的复习, 才配得上“有效性复习”这句话。
参考文献
[1]徐华芳.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考英语复习课中的运用与研究[J], 新校园 (理论版) , 2013 (5) .
[2]周玉梅.提高英语中考成绩的五抓法[J].中学数学参考, 2013 (3) .
初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例谈 篇11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适时地复习,学生在学完一节课的内容或者一个单元的时候,教师都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温习。在初中三年级的总复习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总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知识树的复习方式,是学生对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手段。学生用本节课或者本单元的关键词作为知识树的总树干,根据这一关键词语不断地进行添枝加叶,让本单元的知识点都跃然“树”上。学生以关键词作为一个中心,不断回忆所学到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巩固了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复习的兴趣,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的历史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一个知识点向多个知识点扩散
由于历史知识相对复杂,如果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单纯的机械背诵,常常会背诵这个忘记那个或者出现混淆的情况。如果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进行联想式扩充复习,将许多相似的知识点进行链接复习,这样学生将会在一次复习过程中掌握多个知识点的知识,而且还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南京条约》的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与之相似的条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联想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教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这三个条约的相似性以及这三个条约签订的内容与意义等。学生在这个复习过程中,发现这三个条约都是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公正的条约,正是这三个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一步步地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答法、讨论法
学生对知识的复习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再一次学习,但是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他们常常不喜欢复习,或者经过一轮复习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对历史知识的复习是学生对已有的旧知识的复习,学生常常误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很好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师们经常采取的方法,或者是填鸭式的总结讲授或者就是大量的题海战术,学生常常对复习缺乏乐趣。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增加历史复习的生动性,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得到乐趣。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过程中采用了师生对答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学生自己复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和自身抓不住复习的重点而设置的,教师通过有代表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南京条约》进行复习时就提出“中国近代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都包括怎样的内容呢……”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复习的热情,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各抒己见,讨论还会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本质进行不断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戊戌变法”这个历史事件复习的过程中,笔者提出“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戊戌变法会不会失败?为什么呢?”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比较列表法
对于历史知识而言,它不但有繁杂多样的知识点,而且许多历史事件都有相似之处,对这些知识点如果把握得不深刻的话,极容易引起混淆。因此,对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复习是历史复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如果在对比的基础上,还可以绘制出对比的图表,学生一定能将这两个问题熟记于心并灵活运用。例如“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复习过程中教师就引导学生复习其原因、领导阶级、革命动力、影响等方面,学生通过对比将这两次相似的革命牢固地记了下来。
在復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有效地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纵横交错发展的一张“面”,要将点与线相连接,才能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浅谈初中化学单元有效复习的方法 篇12
固, 达到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的效果。初中
化学教学大纲提出复习可以分为:单元复
习, 期中复习, 期末复习以及中考复习等。
单元复习, 是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
种复习方式, 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 教师
引导学生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性
总结。这种单元复习, 巩固了学生的基础
知识, 并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
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在初中文化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单元复习。
朱永
贵复习方法
化学课程是学生在初中三年级才接触到的一门学科, 对知识的条理化归纳与知识的总结积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初中化学本身的知识点就具有一定的公式定律以及实验操作等特点, 假如教师在单元复习中只是引领学生通过背诵这些知识点, 盲目地做大量的习题, 实行题海战术, 这无疑是事倍功半的方法。因此, 教师要重视化学科目单元复习的重要性, 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改善教学思维, 多方位地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 以期达到学生化学单元复习的最优化价值。以下, 笔者将结合沪教版初中化学的单元复习教学, 阐释多种方式地有效复习策
略, 以期对现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注重课后习题的讲解与再复习
一些教师在讲课或者复习的过程中常常忽视课后习题的作用, 或者很多学生只是在书本上写了答案而不清楚这道题目到底为什么这样解答。其实不然, 习题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因为课后的习题都有较强的针对性, 是对这个单元的重点与难点的再运用, 课后习题也是中考许多题目的来源和基础, 所以对于课后习题的复习, 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复习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例如, 在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燃烧燃料》这一节的复习过程中, 对于本单元的单元复习中的第一道实验题:某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 有二氧化碳生成。试回答: (1) A处洗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B处广口瓶内石灰水的作用 (3) C处玻璃罩为什么不能透光?……这个题目是对本单元的一道总结性题目, 此题目是对化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考查,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知道植物呼吸过程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二氧化碳的一些基本性质。笔者在让学生对这个题目进行练习的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实验有清晰的认识, 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做了此实验。除此以外, 本单元的单元练习过程中, “基础评价”部分是对这个单元的基础知识的一个回顾。例如, 燃烧的性质, 可燃冰的成分等, 以及相应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当然, 除这两个方面以外, 这个单元的复习题中还有“拓展探究”“化苑漫步”这两个部分是对这个单元知识的提升也是对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能力的锻炼。由此可见, 每个单元的课后习题的设置都是有其用意的, 而且对学生的学习都会起到有效促进的作用。因此, 课后习题的复习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合理有效使用知识树图表归纳本单元的知识
学生对每一个单元知识的学习, 初次学习之后, 一般都会形成知识点, 只有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之后, 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系统的学习, 学生才能对本单元形成系统的认识, 对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因此, 在单元复习过程中, 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是采用知识树的绘图添加枝叶的方式, 教师在前几个单元中, 引导学生一起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例如在进行《燃烧燃料》这个单元的复习过程中, 教师就以燃烧作为这个知识树的中心, 让它向四周伸展枝干和长叶。例如燃烧的概念, 燃烧的条件,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化石燃料, 以及相应的方程式。学生在对这一种复习方法熟悉以后, 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单元复习课之前, 小组之前进行讨论, 绘制出这个单元的知识树, 并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和欣赏。实践证明, 单元知识树的复习方法,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合作, 激发了复习知识的兴趣,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合作于探究, 再一次对知识进行了学习, 同时也增强了总结与归纳的能力。
三、注意本单元的知识与之前与之后知识的链接
化学知识的学习, 很多的物质都具有相似的性质和相似的化学符号, 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 注意相似物质的对比复习。这样学生在这种对比与连接中,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掌握和分辨。例如, 笔者在引导学生对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的时候, 不但要对酸、碱、盐之间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进行对比复习。同时, 笔者引导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第五章《金属与矿物质》进行链接复习。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对之前的第五章内容进行了再一次温习, 加强了对那个单元知识的巩固, 同时通过这两个单元的连接性复习, 学生再一次回忆了一些金属与酸、碱、盐之间的联系和反应, 促进了整个知识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 在单元复习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从多种环节入手, 不断进行创新与尝试, 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想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才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自身知识能力的整体性不断提高。
摘要: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对学过的知识不断复习, 才能促进知识的巩固, 达到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的效果。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提出复习可以分为:单元复习, 期中复习, 期末复习以及中考复习等。单元复习, 是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复习方式, 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性总结。这种单元复习, 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并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单元复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单元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蒋九大.浅谈初中化学常态课的课堂导入艺术[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2010 (40)
[2]顾好根.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 (9)
【有效复习方法】推荐阅读:
高三物理复习有效方法07-06
小学英语有效复习方法05-15
有效的期中考试复习方法08-14
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的有效方法08-29
考研数学复习有效复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08-29
高中物理有效复习策略08-06
高三语文如何有效复习08-13
复习的有效性08-18
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09-14
小学语文如何有效复习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