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模式

2024-10-15

“感化”模式(共10篇)

“感化”模式 篇1

引言

“情感化”管理, 是一种现代化的班级管理方式, 是在高校师生共同交往、交流与磨合中形成的价值、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一个班集体的好坏, 是否具有凝聚力, 这与班主任的情感化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班主任的成功管理因素当中, 情商占到了大半, 只有做到以情换情, 才能达到情感交融的情感化管理目的。

对学生要有感情

班主任的“情感化”管理, 必须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投资”。感情上的沟通是实现师生之间思想沟通与碰撞的“纽带”。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而学生对教师是否尊敬和信赖, 往往是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感体验来决定的。

1. 生活中付出真情

郭沫若说:“春天没有花, 人间没有爱, 那还成什么世界。”作为班主任应时刻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因此, 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宿舍, 多找学生谈心, 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 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多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让学生感受到你时刻在关心和爱护着他。只有这样, 当学生碰到困惑和难处的时候, 才会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沟通、交流, 而班主任也能够及时地了解情况, 并采取相应的实际措施予以解决。

2. 活动中培养友情

情感是在互动交流中产生的, 适当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将有利于活跃师生的身心, 培养师生的友谊。比如:主题班会、文艺会演、郊游踏春、学雷锋、“五四“青年节等, 班主任参与或组织这些活动, 可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而且还密切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3.教学上有度施情

在教学实践中, 人们早就开始注意情感意识活动对认知活动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 强调了“好”和“乐”, 对于“知”的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兼教育者, 就要从情感上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好学、乐学, 学生才能去钻研、探索新知。但在情感培养中, “情”并不等于放纵、护短和迁就, 而是严格要求, 有度施情。对于全班学生, 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差异的学生, 更要特别的关爱, 对于他们学习上取得点滴进步, 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从而进一步地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

工作要有热情

班级管理是一项比较琐碎的工作, 这不仅需要班主任有着足够的耐心、毅力和热情, 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品格和能力。所以班主任必须勤学、勤思、勤做,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总结经验教训, 更好地开展工作。

1.勤学

现在的学生一般是独生子, 班级的学生情况又千差万别, 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 有机地运用科学的理论, 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有效方法, 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和转化工作, 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地成长。

2. 勤思

对班级工作的每一件事, 班主任都要及时思考、全面思考、冷静思考。通过思考寻找恰当的教育契机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教育好学生, 管理好班级, 从而使班级成为文明、守纪、勤学、进取的优良班集体。

3. 勤做

班主任要为班级的发展规划设计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 使班主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还要勤与班干部、任课教师及家长联系和沟通, 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态, 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结束语

作为一名由几十人组成的班级的班主任, 除了具备坚定的信念, 渊博的知识, 超凡的才能, 还必须努力探索情感教育, 没有感情的教师做不好教师, 同样, 没有感情的班主任也是做不好班主任工作的。只有具备情感丰富的班主任, 学生们才有激情, 才能产生动力, 才能蓬勃向上。情商的提高, 就容易自觉地形成凝聚力。实践一再证明:班级工作的成功, 正从情商中来。

摘要: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主要提倡学生的自主管理, 班主任起教育和引导作用, 这要求师生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情感化”管理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 缩短距离, 形成一种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情感化,情商,有度施情

参考文献

[1]唐亚春.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研究.当代教育创新.2005.2

[2]陈琦主编.《教育心理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用爱心感化学生 篇2

【关键词】爱心感化 要真诚 有原则 持之以恒 不可估量

师生关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改善教学环境、完成教学任务、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有百利而无一害。它可以促进学生老师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去攀登知识的高峰。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导致教师的指挥失灵,容易使学生走向教师的对立面,不仅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得不到学生的真心配合,不能完成该完成的任务,而且使老师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伤害,思想消极,敷衍了事,怠工怠学,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要有健康的、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有爱心,用爱心感化学生,以爱换爱,用爱熏陶、感悟、改善师生关系。

爱心要真诚,不能有半点虚假,才能以心换心,得人须得心,得心才得人,有心者方能成事。有一个住校生,由于家长工作很忙,每个周末总是不能按时到校接他回家,而每次老师总是陪伴着他,不管时间多长都要等到家长到校。有时家长因事晚来,老师就先把他接到家里吃饭。有个班主任,班里有几个留守儿童,过节时老师总把他们叫到家里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有时还带他们去玩,经常送些生活用品。用真诚的爱去赢取学生的心,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老师的爱是如此真诚无私,视他如已,没有恻隐之心,爱得清澈透明,毫无瑕疵。只有真诚的爱心学生才信赖你、佩服你、追捧你。

爱心要有原则。要避免宠爱和溺爱,要分清是非,不能迁就、袒护,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困难要主动帮助解决。在青春发育期的學生比较躁动,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根源,明白利害关系。对于反复重犯屡教不改的学生切忌放弃不管,老师就要千方百计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消除他们的疑虑偏见,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对他们要既有哥们的豪爽,也有江湖的义气,想方设法与他们打成一片,心心相印,找机会沟通。用老师的热情唤醒他们的人性,消除师生间的鸿沟隔阂,处处体现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帮助他们,慢慢地感化他们,使他们体验人生真情冷暖,学会知恩图报。缺乏原则的爱,很难体现老师的公平,会使学生产生老师有偏心的感觉,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指数;缺乏原则的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学生更加难管难教。

爱心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立场、性格癖好,所以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爱法,老师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投其所好,使每个学生都心满意足。有的学生个性很强特别喜欢表现自我,老师就要根据他们的表现适时适度表扬;有的学生自卑内向寡言少语,老师就要经常鼓励,在人多的场合巧妙地激发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搭起他们沟通的桥梁,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自我交流能力,克服自卑;有的学生性格古怪,不善于交友,这时老师就应成为他的第一个朋友,并让他分享到朋友的乐趣,帮助他发展自己的朋友;有的学生是弱势群体成员,老师就要对他们进行特别的呵护,组织学生帮扶,用群体的力量去保护他们。总之对学生的爱心应是灵活的,不管采用怎么样的方式,都要使学生个个开心,各自满足,从而达到感化学生的目的。

爱心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关爱不能水性杨花、三心两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发生波动,情绪涨落难测,很容易随身边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望、闻、问、切”把准他们思想的脉跳频率,随时随刻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平稳健康地成长。人生有限,爱无止境,久而久之水滴石穿必成现实。反之如果老师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持之以恒的爱心,又何以感化学生呢?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家喻户晓的道理有谁还会怀疑呢?

爱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是不可估量的。有一个家长由于不善于教育孩子,动不动就动粗,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谁都不信任。在学校里对老师的教育总是置若罔闻,你说你的他做他的。老师根据这个情况,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凡事都要与孩子商量,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学会与孩子沟通,互相尊重。在学校里老师又特别关注这个小孩,在家里得不到的爱在老师这里得到了,在学校里得不到的东西在家里得到了,老师的爱、家长的爱优势互补,使这个学生很快就改变了,逆反心理的现象得到了矫正。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老师最基本的职责。学生成为怎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老师的用心程度,知人要知心,治人先治心,育人须育心。在历代战争中有攻心术,在佛教界有心诚则灵。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感情是否脆弱,实际上都是心理作用,心理作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老师就要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用师爱去影响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矫正学生的不良;用师德去感染学生,唤醒做人的良知;让师魂渗透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老师真诚投入,用心耕耘,把真爱浇灌进学生的心田,融化师生关系的坚冰,营造学生成长的空间。春风化雨,阳光明媚,老师的爱心就一定会感化学生。

感化“问题学生” 篇3

在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网络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因为缺乏有效监管,淫秽、颓废的信息大行其道,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的判别能力、自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还有因快餐文化的泛滥,加上强烈的好奇心,青少年极易模仿,喜欢奇装异服,出现怪异的举止,注意力偏离学校学习生活。这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常常是纪律观念较弱,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差,同时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这些同学又常常被称为“问题学生”

作为教师,特别是担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接触,学生们的日常表现以及许多琐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分析和处理。下面是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通过对该案例的总结和分析,希望为“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开学后,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看着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在接下来陪伴他们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天真和好奇给我的工作带来了许多的欢笑,但对处于成长期的学生而言,他们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几个同学,表现得十分顽皮。

学期开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工作,其中一项是关于规范学生们的着装,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班上有个男生,第一次见面,我就注意到他的头发比较长,额前留着长长的刘海,看上去有些像流行歌手,或者影视剧中的叛逆角色。

我通过制定新的班级纪律,组建有效的学生干部团队,班会上的要求和督促,又经过课下单独的沟通,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以及一系列监督措施的实施,迟到、早退现象明显得到好转。

其中几个留长发的学生,都陆陆续续把自己的长发剪成符合学校要求的短发。但这个男生还是以各种借口上课迟到,并且不肯剪掉长发。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男生在放学后总是和其他班的几个男生玩在一起,后来通过和他的家长的进一步沟通,我了解到:这个男生在家排行最小,哥哥,姐姐都在读书,也都比较听话,这个男生的妈妈从小对他比较疼爱,但是缺少了约束,这个男生的爸爸一直对他要求严格,放学后要求他做作业,他总是说没有作业,或者说在学校已经做好了,没带回家里。我介绍了他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告诉他的父亲,各科老师每天或周六、日都布置了家庭作业。我还向他的父母介绍了学校对学生着装要求。他的爸爸随后告诉我:他曾趁他睡觉时拿剪刀把他的刘海剪短了,后来这个男生醒来就和爸妈闹,父母也感到很为难,希望学校老师能够想出可行的办法。

几天后,发生了一件事:一天中午,这个男生的爸妈打电话给我说他中午没回去吃饭,他们来学校找他也没找到,问我说他放学后是否回家。于是我迅速回到校园里,在一处草地上发现了他,原来为了弄清楚他上学的路上是不是上网,他的爸爸在他走出家门后进行了几次跟踪,结果有一天,他发现了爸爸在跟踪他,非常生气,就不回家吃饭了。

接下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从爸爸跟踪他的目的开始,说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每天早起打理生意,没有节假日,更不用说出去度假、游玩;又说到他的那些朋友们与他的家境差别,未来的工作规划,通过现实中的实例给他讲了一些交友的原则,让他去思考,判断与那些伙伴们的关系是友情还是其它?聊到最后,他告诉我说自己想改变现状,我给予他很大的信任,告诉他可以先从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穿戴整洁开始,接下来再从提高学习成绩下手。

随后,我发现他的头发剪短了,非常自信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精神面貌非常好。接下来的班会上,我专门表扬了他,就在表扬他的瞬间,我发现他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与以往判若两人。那一刻,伴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相信他内心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后来,他在课堂上、班级活动中的表现,有了很大进步,听课和作业也认真了。我们班德育总分逐步上升,两次被评为文明班级。

对于通常我们所认为的“问题学生”,家庭、学校和周围的同学不能把他们孤立或边缘化,班主任在工作中更应该用灵活的方法,用爱心和感情和这些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改掉缺点,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1)关注个性化差异。

“问题学生”有不同的类型,通常我们把“问题学生”分为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等三类。学习问题类的学生, 常见的问题有厌学, 经常不做作业, 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马虎, 成绩较差等;行为问题类的学生, 常见的问题有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贪占小便宜、经常迟到、顶撞教师、说谎、离家出走、抽烟酗酒等;心理问题类的学生, 常见的问题有早恋、痴迷网吧、自残、孤独、不合群、自卑、考试焦虑等等。

每个学生的现状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社会风气的影响等。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教师认真分析问题的成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转化策略。

(2)用爱心和情感建立有效的沟通。

要给予这些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用爱心和情感建立有效的沟通。面对一个“问题学生”,如果班主任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其转化,那么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好转化工作;反之,如果从思想上认为问题学生是“朽木不可雕”,班主任往往会找出诸多的理由,不去做“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如果教师没有转化“问题学生”的信心,便没有促使“问题学生”尽快转化的条件。通过班主任的积极心理暗示,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自尊、自信、自强。

魏书生说过“问题学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缺的是鼓励、表扬、感化”。表扬是认同别人的一种重要方式。“问题学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绝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总有闪光点,需要班主任能看到这些闪光点,并对其及时恰当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并不歧视自己,表现好了老师同样会喜欢自己。

(3)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

用爱心感化学生 篇4

关键词 师生关系;关心;关爱;关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相互交流、沟通、补充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只有在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真正精彩。因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尤为重要,我认为作为教师,不仅要以满腔热血挚爱教育事业,还要对学生捧出一颗超越血缘的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只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关心、尊重、爱护学生,就能获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充满“爱意”,教师才会游刃有余的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的学。那么怎样用一颗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孩子,去培养爱,去感受爱呢?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关心班集体,做孩子的好朋友

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生命的内涵,从教十几年来,我凭着这份爱,孜孜不倦,不懈努力,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进入课堂总是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耐心进行课外辅导,细致及时批改作业。长期以来,严重咽炎一直困扰着我,嗓子时常沙哑,疼痛难忍 ,然而学生的一句“老师你歇歇吧,我们能管好自己!”让我浑身又充满了力量,这就是爱的回报,温馨而又和谐。虽然我不是班主任,我仍把自己融入班集体中,他们进步了,我和他们同喜悦,获奖了,我和他们同欢笑,教室地面脏了,我提醒他们打扫卫生,上课时他们和我探讨争论,下课了我和他们游戏聊天,在家里受委屈了可以对我诉苦,学习上有困难直接找我帮助,在学生眼里我就是他们的好朋友。教师的真爱会换来学生的真情,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二、关爱留守儿童,做孩子的好妈妈

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占到了30%,他们缺失亲情,缺失管理,虽然有祖辈或其他亲戚管教,但隔代教育或“亲戚托管”都很难使管理到位,孩子形成“自我中心”,心理承受力差,学习动机不足,情绪不稳定。与这些孩子相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慈母之心,让他们体会到亲情、体验到关爱、克服逆反心理,以便将注意力集中到做人和学习上。我时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激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和信心。武新宇,一个聪明可爱的男孩儿,平时父母忙于生意,大多时间都是他一个人在家,不规律的生活使得这个孩子很瘦弱,加上整天脏兮兮的,同学们都不愿接近他。看着孩子眼中越来越多的孤寂,我心疼了。于是中午一有时间我就带他到办公室,给他洗头洗脸,买来饭菜,和他边吃边聊,还鼓励其他同学帮他学习,陪他游戏,同时多次与家长电话沟通,介绍孩子在校情况,还告诉他们父母的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终于说服妈妈在家照顾他。慢慢地孩子开朗活泼了,知道爱干净讲卫生,并能自觉学习了。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我一直都用发自内心的挚爱默默滋润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关注学困生,做孩子的好老师

在一个班级中,帮助、转化学困生是最难最苦的差事,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学困生的尊重、理解、鼓励、期待,真心实意关爱他们,耐心辅导,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周安阳同学刚转入我班时,学习基础差且严重厌学,个性顽劣,自由散漫,听说是原校的“调皮名人”,仗着自己年龄大个子高,时常惹是生非,连高年级同学也怕他三分,我连续几次找他谈话,可丝毫不起作用。有一个周五下午的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那天放学后,我无意中发现“捣蛋鬼”也是值日生,只见他自己边扫边指挥别的同学倒垃圾、擦黑板,看着他脸上的一道道汗渍,我突然发现,平日淘气的他竟多了几分可爱,原来他也有自己的长处。于是,我和班主任商量让他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并多次鼓励他:“班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令同学们信服,你很聪明,一定能学好的!”此后,他将班上的卫生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也能认真自觉学习了,和同学相处很好,还经常主动和我谈心。我知道这是尊重和信任的结果,在他身上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老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能令学生从困难和阴影中走出。

曾记得一位哲学家说过:“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当我们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用欣赏的眼光平等地看待每个孩子,用尊重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宽容平和的心态耐心地教育每一个孩子,用充满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满怀期待的眼神去启迪他们的心灵,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引领他们进入知识的大门,孩子们自然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所有孩子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学业有所进步,不正是我们做教师的最终目标吗?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通过努力,多年来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班风学风良好,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融洽,我真切的认识到,只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的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就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利用赏识感化学生 篇5

一、赏识的益处:赏识是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

好学生谁见谁爱, 可是对于差等生, 尤其是课上捣乱, 课后不做作业, 考试不及格, 整天脏脏的双差生, 怎么爱得起来呢?其实越是差生, 越需要爱他们, 因为他们就像一棵小树, 要定期为他们剪枝。如果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 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职, 我们就有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对于这些学生,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分解的方法。就是把原来的一个总成绩分解成多元多项成绩, 利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了解自己的闪光点。以我班几个后进生为例, 当你问谁在班级中最好时, 应该从遵守纪律、讲究卫生、关心集体、热心助人、成绩优秀这几个方面单独来确定, 这样就有许多学生得到最好, 就由一个最好的变成多个最好的, 把各方面分解成每一个单方面, 再分解每一个单方面的不同层面就会出现:我的学生个个都有才, 都很棒, 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二、赏识的技巧:发现并给予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充满自信

1. 教师了解并尊重学生, 要独具慧眼

学校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与归宿的, 它尊重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是一种“尊重个性, 发展个性”的教育, 教育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能够负责地参与到这个多元而且变化的世界中去, 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 有创新精神, 他一点都不激动, 作为大科学家这类话他听腻了, 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 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当然, 这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更重要的是要独具慧眼, 要练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做“美”的发现者, 尤其要善于在细微处见真谛、见精神, 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教师应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 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 要善于发现隐藏在缺点、错误中的优点, 隐藏在生命中的潜在能量, 要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 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 享受成功的快乐。

2. 赏识要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教育, 它需要赏识者的聪明才智、科学方法以及充满艺术的感召力。赏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赏识的方式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不同的学生, 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的不同, 其所能够接受的赏识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可能更需要热烈的奖赏之词;而自信、内向、含蓄的学生, 可能只要一个特定的手势, 一个微笑, 一个鼓励和赞赏的眼神就可以尽传含义;而内向又自卑的学生, 更需要老师的关注与爱护, 需要老师多注视并及时表扬其优点。此外, 同样的赏识方式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失去效用, 所以又要时时增添新意, 寻找有创造性的赏识方式。

三、赏识度的掌握:恰到好处, 让批评做其助手

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过度的范围, 赏识教育亦如此。提倡赏识, 并不是要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 而是要教师有包容之心。在赏识理念指引下, 产生有效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 可以有无穷的魅力, 它同样具有“励志”性, 能催人向上, 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让学生在失败的基础上找到“登天的感觉”, 尝到甜头, 并且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对待自己的不足, 发现生命的宝贵, 珍惜享受生命。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发展能力, 形成技能, 学会学习。

用爱心感化心灵 篇6

一、用写日记激发爱

写日记是一个相当好的习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 一个好的习惯可能会造就一个好的命运。写日记可以提高文学素养, 打下坚实的文学功底, 帮助人写一手好文章;写日记教会我们发现生活, 感悟生活, 学会感恩;写日记能让人思考生活, 思考人生, 学会用有理性的思想、感性的认知去认识世界,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写日记能让人抒发心中的真挚感受, 有利于心理的健康。魏书生说:“用我手写我心。”我坚持让学生天天写日记, 写出他们的心里话。日记中有他们的小秘密, 有对班级的看法, 有对老师的评价。我从学生的日记中发现了班级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找出对策, 对症下药, 并及时地解决问题。好些同学在日记中提出了治理班集体的好对策、好办法。我在课堂上对这些同学大家赞赏, 让其他同学也知道, 班集体的荣誉是靠大家来维护的;只要有爱心, 我们的班集体肯定是最优秀的。写日记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心。

二、以名人报告会为契机激活爱

最近几年里, 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平民英雄, 带给我们震撼和感动。优秀大学生杨怀保、洪战辉给人们做了许多生动、感人、撼动人心的报告, 让在场所有人受益匪浅。他们告诉学生不应该在乎外表, 不应该去跟身边的人攀比。他们要学生懂得感恩, 他们从多方面告诉学生, 要勇敢向上, 积极进取;要有毅力, 要珍惜时间。他们要求人们去追求自己通向人生辉煌前程的正确道路。名人报告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上周周会课上, 我组织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了邹越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报告会。当讲到如何爱自己的父母时, 邹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她走到一家面馆, 面馆老板给了他一碗面, 说:“和父母吵架了吧?来, 把这碗面吃了。”小女孩接过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 她噗通一声跪在了老板面前说:“你真是我的恩人呀, 你比我的妈妈好多了!”面馆老板听了说:“就凭你这句话, 我就不该给你吃这碗饭啊!我仅仅给了你一碗面你就如此感谢我, 而你的父母养育你十几年, 你何曾感谢过他们?”女孩听过后, 飞快地跑向了家。看到这里, 我的学生流下了眼泪。王燕哭红了双眼, 因为他的父亲刚去世, 我让他谈谈父亲去世后的感受。她说, 父亲去世了, 就像天塌了, 没有依靠。想起以前对父亲的态度:有时任性而为, 不听父亲的话;有时不理解父亲的感受, 顶撞父亲。现在想起来很后悔。此时, 王燕泣不成声。我又叫起正抹眼泪的张晶, 让她谈谈自己的感受。前不久, 张晶的父亲出车祸去世了。张晶谈自己的感受时说:“有时候, 自己连承认错误的机会也没有。同学们, 你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现身说法比啥都强, 同学们听了个个点头称是。我因势利导教育他们如何爱自己的父母, 如何爱老师。同学们在这次班会课上深受教育。后来有一位家长告诉我说, 她的儿子第一次在吃饭时主动给她夹菜。她很奇怪, 问孩子, 孩子告诉了她事情的经过。看来, 名人报告会能激活孩子们心中的爱。以后这样的报告会要让孩子们多看。

三、用身教去播撒爱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 知行不可分。”教育心理学又告诉我们, 青少年学生喜欢模仿, 这是他们共有的现象。他们常常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班主任不仅要慎其言, 而且要重其行。在我的班级中, 有一阵子女同学戴首饰的特别多。《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戴首饰。对此现象我在班上说过多次, 要求她们不戴首饰, 但收效甚微。后来, 班干部告诉我, 同学们说班主任也戴耳环, 我们为何不能戴?这帮鬼精灵。我顺势取下耳环, 放入包中。“留在休息日得瑟时再戴吧!”我暗想。过了不久这股风气刹住了。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从;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这句话强调了榜样的作用。每一位教师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教育性、影响力、示范性。老师应当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以高尚的人格、高雅的举止、精湛的业务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我深知“身教胜于言传”:同学们掉东西了, 我弯腰拾起来, 一声“谢谢”出自学生口中———学生学会了礼貌用语;纸屑掉在地上, 我捡回垃圾桶———学生懂得了讲究卫生;甲型流感H1N1流行期间, 我帮他们提水, 为教室消毒———教会他们关爱别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耳濡目染, 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一位出色的班主任就应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爱的种子才会顺利播下。

四、用纸条沟通爱

热爱学生, 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 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 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 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 我们才和学生贴心。老师应当深入学生之中———走进学生的心灵, 倾听学生的心声, 才能与学生沟通感情, 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开校不久, 我接了别人曾带过的八年级五班。中途接班, 班级情况不了解, 加上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 对学校情况了如指掌, 对老师的脾气性格也已摸透。据其他老师反映, 这个班是全年级最难管理的, 全年级的“刺儿头”都聚集在此。针对这种情况, 我拟订了具体的班级管理计划, 一月过去了, 班级秩序却还是很混乱。一天, 我在教本中发现了一张纸条, 是住校生杨宏写给我的:“老师, 我班几个同学预谋打六班的某同学, 请您加以制止。”我吃了一惊, 赶快找来了几个同学进行交谈, 并与六班班主任进行沟通。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才知道, 六班的一住校生, 把臭袜子搭在我班住校生的床头上。说了多次, 六班这位同学依然我行我素, 我班的几个住校生很是气愤, 决定“修理”他一顿。经过我的耐心劝说, 一场“恶战”才得以避免。我暗自庆幸, 幸亏我知道得早。一张纸条, 平息了一场即将出现的恶斗, 我决定把这个经验推广开来。周会课上, 我进行民意测评———不计名, 让学生把班级里发生的事写在纸条上。一张张充满真情实感的纸条摆在我眼前:“老师, 你前天误会李明了, 课堂上起哄的不是他, 是赵刚……”“杨力栋这几天逃学, 上网去了……”哦, 原来如此。我找李明赔礼道歉, 找赵刚谈话, 把杨力栋从网吧里领了回来……班里很快风平浪静。

一学期过去了, “出了名”的五班这回真的出了名, 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对此同事们一头雾水, 我告诉他们:“纸条可以沟通师生情啊﹗”

五、用聊天课传播爱

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课,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我紧紧抓住班会课这个契机, 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为内容开展活动。我扮演“家长”的身份, 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管理中, 学生顶撞老师的事时有发生。中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对老师的言论和做法有不同的看法, 这是很正常的。与其堵学生的口, 不如因势利导。

六、用短信传递爱

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像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只有用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 爱身边的一草一木。我曾为学生不做作业而大动肝火, 曾为学生放弃学习而心焦如焚, 也曾为纠正学生的读音而嗓音沙哑。而每当学生拿着奖状向我汇报时, 每当生病时听到学生亲切的问候时, 每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的努力取得成绩时, 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这样对我说:“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孩子。”随着时光的流逝, 让我更深的参透了这句话的含意。是的, 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 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爱是无形的力量, 爱是师德的核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离不开“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大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 学校将会是充满爱心的家园。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 我会一如既往地用我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我的一个关切的眼神, 一句鼓励的话, 一个善意的举动, 都能唤醒学生心中的爱。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爱的传播者;只要辛勤耕耘, 爱的种子定会结出一颗颗丰硕的果实。

摘要:班主任要发自内心地去热爱学生, 让我们的爱与学生同行——关心帮助他们, 和风细雨般地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激发爱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写日记, 利用名人报告会的契机, 用身教去播撒爱, 用短信去传递爱。让爱伴随着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爱的传播者;只要辛勤耕耘, 爱的种子定会结出一颗颗丰硕的果实。

打造情感化的数学 篇7

一、数学的人文价值

让数学体现其人文价值,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 数学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 一定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致性, 不能只为强调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及身体因素。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 不能认为教师要高于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要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同, 这样利于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

2.数学给人的印象是抽象的、系统的、严密的, 这也是所有科学的共同特征。它的这些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理解能力、严谨求实探索能力, 塑造积极的人生观。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些特性, 抓住数学的人文特质,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打造情感化数学

认识到数学的人文价值, 那么打造情感化的数学便是必要的, 也是有章可循的了。教师既要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从传统认知中进行完全的改观, 还要保证这种新的认识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习成绩,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行之有效。

1.数学的故事。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 其实有很多生动的故事, 每一个公式、定理背后都是有故事的。但是,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是死记硬背公式定理, 这样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多讲解一些背景故事, 拉近学生的情感, 要学生知道“来龙去脉”。这样的形式, 一方面学生在了解故事背景的时候能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也同时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 起到一个榜样作用。

2.数学日记。提到日记, 大家联系到的就是语文, 一般语文教师会为了锻炼学生的文笔和观察力等要求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数学日记怎么记呢?其实, 数学也是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 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 促进师生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 同样具有很多益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学习历程, 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需要教师通过这些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数学, 了解自己, 建立对数学的学习信心。而且, 数学日记这种新颖的形式, 可以用于教师对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互动评价平台, 还能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师生深入了解。教师通过数学日志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真正看法, 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同时, 学生也能通过数学日记及时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拉近与教师的距离, 不再认为教师总是高高在上, 总是在讲台上, 在讲桌背后。

数学日记简单来说主要包含的内容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过程所产生的问题、感受进行记录。具体来说, 学生可以写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对某个数学问题的疑惑, 对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感受甚至意见和建议, 还有自我反省, 即在学习中自我评价, 自己觉得有哪些得失, 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归纳起来如下。 (1) 学习体会。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比如对教师的数学课堂布置的看法, 对作业形式的看法, 自己是否觉得教师的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在数学日记上进行及时的反馈,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 (2) 答疑解惑。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的困惑, 可以是针对某个知识点, 也可以是对整个数学的学习方法的困惑都写出来, 或者是自己觉得好的学习方法, 或者对一个数学问题的另一种阶梯方式等, 都通过数学日记和教师交流。 (3) 建议及反省。通过课堂学习, 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评价在日记中提出哪些教学方式比较喜欢, 哪些是不适应的。此外, 教师布置的作业, 批改作业的方式、及时性, 课下辅导、考试等问题, 学生都可以拿出来与教师进行坦诚交流。

数学日记的形式也比较灵活, 其实和语文的日记也有相同的地方, 比较注重学生的感受。学生及时记录这些感受, 可以帮助师生之间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沟通, 共同进行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效率。所以, 数学日记并没有硬性的格式要求, 内容也不做特别的限制, 只是作为师生之间的另一种沟通方式。毕竟面对面交流, 有些意见或想法学生可能不好意思表达而通过文字的形式, 可能会好一些。

倡导情感化绘画教学 篇8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最早的中国画———帛画,如《妇女凤鸟图》就具有以线为造型基础的特点,以线为主,色为辅。绘画中的简笔画,也可以通过线的组合,以及由线构成的三角形、方形、圆形等基本形来概括世间万物,甚至出现“七巧板”。

这样精巧的造型玩具能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常言“书画同源”,我国的文字从开始创造起,就是写意的,从带有图画性质的象形文字发展到点线结构的抽象方块字,仍然蕴含着大自然万象的情趣,唐代怀素的草书名作《自叙贴》体现出那气势恢弘、境界升腾的笔墨情趣,正是因为他常仰观风吹乌云滚动,品察其流动的变幻,把大自然的奇妙注入笔端,挥洒笔墨时意态纵横,逸势奇状,一泻千里,产生天人合一、真气淋漓的境界。同理,齐白石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提炼、夸张,使他画的沙虾,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虾须柔中带刚,富有弹性,笔墨的浓淡干湿效果,加上独特的审美意识和质朴的气质的有机结合,以简洁的用笔高度概括,表现出形体的质感和神韵,使虾的形象更生动、精彩,形成了“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特点和诗一般的意境。书法与绘画一致,都是一种主体抒情性的审美活动,融会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古语云:“以心造境,迹由心出。”这决定了绘画教学一开始就有较高的艺术起点,并且奠定其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美育基础。

如何进行情感化绘画教学,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敏感

1958年,罗恩菲尔德在瑞士举行的第18届国际美术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地指出了创造力的八大特征,对创作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八个特征是:1.对问题的敏感性;2.变通性;3流畅性;4.独立性;5.再确定与再构成的能力;6.个别与抽象的能力;7.综合与结合的能力;8.组织的一贯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就是在罗恩菲尔德的这一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创造力为六个主要成分的观点:1.对问题的敏感性;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确定性;6.洞察力。

具体操作:首先应该诱发学生的兴趣,这犹如触动情感的快门,在那一瞬间确定了学生的审美倾向,由绘画的实用性观念向绘画情感化观念转化,主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领悟力。

“不要放弃任何时刻能被感觉到的直觉状态。直觉是对感觉的一种清晰,尤其在我们内化一种感觉时,直觉的重要性则体现在自我能否在意识层面获得某种感悟,能否就某一状态而在感觉层面留下一定的真实痕迹,这是精神世界的一种生命体质的状态。由此人往往是以耗费精神体质而去认同精神本身,这样,精神只成为概念中高品级沉思的领地。由于导致人更多关注的是精神所能阐释的意义,而忽略了去感受精神生命的状态。”(载自管策的《直觉的珍贵》)例如:同一形象在不同画家的笔下有不同的风格,(国画家徐悲鸿的《群马》、荷兰画家波特的《原野的马》),同一画家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凡高的多幅《向日葵》),要求学生快捷而且准确地在观察过程中区别出来。

二、培养学生对绘画美的体验训练

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由原来的临摹式的绘画训练走向情感化的绘画体验训练,继承传统的优秀技法在抒情的空间驰骋,总结出一套符合自己性情的绘画美感表现形式,这种体验训练不拘泥于传统的临摹方法。为此,首先要学习使笔、墨、颜料、纸臻达和谐的体验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纸张(生宣、熟宣、图画纸、水粉纸、水彩纸等)、墨色(干、湿、润、浓、淡、焦)、笔(软度、硬度、长锋、短锋、软毫、硬毫、兼毫)的基本性能和合理运用,正如侯令所言:“体验与处理材料要从两个方面培养:一个是视觉层面,即认识材料的视觉效果,光滑还是粗糙,色彩的冷与暖等,一个是触觉层面,即认识材料的触觉效果,如材料的轻重、质感、柔软还是坚硬等都会与作品的效果紧密相连。”其次,要求学生对线条表现力的体验训练及色彩的感悟。

传统的临摹方法,只强调笔法的练习———综合型的线条训练,学生缺少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难以掌握笔法的要领。应将构成线条表现力的各个单元及色彩表现力的各个单元分开训练再综合表现,让学生逐步体验到绘画艺术线条美、色彩美的内涵以及熟练运用,具体表现为:

1. 线条表现力的各单元,以中国画的线条训练方法为例。

(1)线条质感:笔锋、墨迹。

(2)动作技巧:速度、力度。

(3)线条物架:形状、方向。

(4)艺术处理:关系、风格等。

2. 色彩表现力的各个单元。

(1)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彩度。

(2)色彩的调配:比例、水等溶剂性能的掌握。

(3)色彩的运用:面积、冷暖的搭配等。

(4)艺术处理:关系、风格等。

可以对学生进行空间关系处理的体验训练。绘画的空间美是一种理念性的有整体感的美,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形来概括描述对象的外形,进而对各个对象的各个部分进行划分、比较,以及清晰地体验出线与线之间、色彩与色彩之间的距离、叠排、挪动、交接等关系。

三、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美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是情感化特征的绘画教学的最终目的,它能够检测学生如何把握观察力、领悟力、线条表现力、色彩表现力等具体落实到创作过程中为主题服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也就是为创作打下扎实的根基,可以使其把自我意识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抛弃那些固有概念,让其重新去观察、感悟及体验物体的存在,研究物体存在的方式,并慢慢孕育出有个人符号的形象艺术,可进行一些反常规的绘画训练。如:临摹倒放的人物头像作品,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如:名家作品的提炼和演绎,可重点培养学生的线条表现力、色彩表现力。

在强调学生绘画量的积累的同时,不能忽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质的提高)。一定要严格进行严谨的训练,采取正确的创作方法(立意—写生—草图—技法尝试—抒情创作),探索出更适合学生发挥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客体对象及各种造型因素的审美感受能力,并使其把从这种审美感受中获得的设计意图,通过匠心经营的画面制作上具体体现出来。学生要懂得如何将客体对象经过思维的演绎重新创造在画纸上以显示出画面的情趣,从客体对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实现,形象的塑造方式、人物与环境等的联系,形状、大小、比例、色彩、黑白、节奏、运动等要素,均应统筹考虑并纳入到作者美的构想中,围绕画面的立意来展开。

画之前对眼前景物的初步认识是考虑如何表现以及表现形式的确定,而表现形式与表现技巧又同画者对画面的直观感紧密相连。重要的是真实地反馈自己的感受,同时将这一感受演绎成一种新颖的画面语言。在以客观对象为依据的同时,排斥其机械复制,必须根据在主动地把握中获得的艺术感受和总体特征找到相应的表现形式及语言,从而实现一个新的画面整体。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审美经验,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审美感受,视主体情感需要积极主动地把探寻一种与这种情感和感受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形式语言、形式风格。探寻艺术表现的多种可能性,体验、尝试多种技法,能动掌握和运用基本技能、拓展表现领域,可以使学生在艺术实践的全过程中养成一种整体的连贯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进行情感化绘画教学, 激发学生对美术中绘画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敏感, 并且通过色彩和线条的美感的体验训练, 达到使学生对美术具有强烈的创作热情和表现力的目的。

用心感化学生 篇9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惊人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了潜能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只要你想,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我们人类完全能做成功很多以前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有位哲人说得好:“所谓野草,就是价值尚未被发现的植物。”身为职业中学的班主任,我们面对的学生整体素质一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不是太好,但是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被教育的,没有不可造就的学生。每个学生身上有不足,但从人才培养的综合素养方面来看,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有积极的一面。教师的任务就是“长其善而救其失”。对待后进生,我们班主任更要善于发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起他们成长进步的信心和力量。

我班有个学生张××,她进校的成绩排在全班后尾,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效率差。在进校一个月后,各项常规工作总是做不到位,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拖班级后腿。我了解情况后,除了平时加强教育外,努力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找机会表扬她。她书法写得不错,我就趁空余时间,让她跟大家讲讲书法的运笔和书写技巧,班级的宣传小黑板也让她来负责,并当众表扬她设计得漂亮,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同时,趁热在班级开展“我爱我的班级,我爱我的同学”征文活动,让写得好的学生上讲台朗读,当然也包括她。慢慢的,我发现她改变了,做事情不像以前那样马虎了,我就抓住这个契机继续激励:“我相信,只要张××同学继续努力,她在各方面都能做好的!”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她逐步改掉了拖拉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事例印证了一位名人的话:“一个人的成功只是要与不要的选择,而没有能与不能的问题。”对待后进生,我们班主任要有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对被教育的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是一定会收到成效的。我们要不断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创造机会,加以表扬,使之自觉纠正错误,激起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享受被尊重和成功的喜悦。

“共情”,简而言之,就是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所思、所感、所为,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就是从心底里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在班主任工作中,这种“共情”能力很重要,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班还有一个学生,叫王××,他除了体育好点以外,成绩是我班很差的一个,纪律更不用说,隔三差五地迟到,上课说话,不良习惯挺多。为此我找他多次谈话,他都每次“虚心”听取我的意见,主动承认错误并写检查,可是不出一两天还是照样,教育效果不佳。一次午自习时间,我去班里巡视,还没进教室,在教室门口就听见他的声音,当时我的心情可想而知,心里一肚子火,心想这回可得好好地批他一顿,他一看见我进来,就赶紧坐好不说话了。当我正要开口时,他先说了:“老师,我错了,您放心,以后我一定不说话了。”听到他说这话,我有点无奈,他什么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作为班主任我该怎么办呢?接着他又说了:“老师,你帮我做这道英语题,要是做对了,我保证一个月不说话。”当时我灵机一动,觉得或许这是一个好的教育契机,就说:“行,不许反悔。”他说:“我决不反悔。”经过思考,我做对了,但他还是不服,说:“老师,你再来试着做这道题,这次你要是做对了,我一定说话算数。”他指着另外一道题说。结果我又做对了,他最后心悦诚服。既然事情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下一步该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学生,单纯批评教育,采取惩罚措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又该如何去处理呢?我觉得作为班主任,要在他的心目中树立威信,让他特别信服你,让他去认可你,这样他才会对你言听计从,从心底真诚地去接受你的劝导和建议,而不是那种表面上的应付。

为此,我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他爱好打篮球,我就鼓励他多打,说锻炼身体好,有点小进步我就在全班表扬他,经过几周这样的工作,王××由开始的“不敬”到现在觉着教师懂这么多知识,又能理解、信任他,对我佩服了,这让我在对他的管理上轻松了许多。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我们要始终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注: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201307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执着与柔情感化懒惰与野蛮 篇10

我首先改变的是一名体育专业成绩非常突出、头脑又聪明但性格古怪的男生, 他有一种与老师对抗的心理, 经常不交作业, 而且个别学科就是写了也不教, 最不愿意的就是背诵文言文语段。作为教语文的班主任, 他成了我改造的第一个目标。每次有了小毛病, 我找到他总是带着很大的情绪, 横着眼, 简直就是把我当做敌人准备大战一场, 或不抬眼, 对你不屑一顾。但我每次都先不提之前的错误, 而是先和他一起学习语言表达或阅读理解题, 当他进入了做题状态并有所收获以后, 就忘了我是他的敌人。之后, 我在轻描淡写地问起之前的事, 他也就很正常很理智地对那些事进行了自我剖析。一段时间以后, 他不断进步, 我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后来谈起他与一位老师的僵化关系, 他不无伤感地说:“那位老师在高二就教我, 他检查作业, 到我这儿就把我空过去, 老师你知道被忽略的滋味儿有多难受吗?”我豁然开朗, 明白了他与老师关系僵化的原因。之后, 我们有细细地谈起了原来的事, 帮他找到了老师不愿意看他的作业的原因, 知道了这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再后来又帮他改善了于老师的关系, 让他快乐起来, 走出了被忽略的阴影。师生之间以诚相待, 后来他还主动找我检查他的诗歌背诵, 文言文背诵的难题也解决了。后来, 他高考如愿以偿地上了体院。

还有一名同学跟他的情况不大一样, 这位同学专业课文化课水平都一般, 觉得自己在努力也考不上二本, 就做什么也不积极, 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可以对他放松要求。但我想, 不论是从班级的整体风气, 还是从他个人的前途着想, 我都不能放弃他, 他的理科成绩还可以, 语文和英语不入门。每次考完试, 我都不放弃与他单独交流试卷的机会, 让他觉得我对他是关注的, 不能因为老师让本来就没有信心的他再多一层失落。有时上课, 我发现他因为没跟上大家的思路而心不在焉, 我就利用吃晚饭时挤出的时间单独给他补课, 这样他掌握的程度我很清楚, 他也不能在走神了。这样, 一点点地他对语文课他也入门了。后来, 我还交给他一个完成英语写作业的笨方法, 就是先用语文写小作文, 然后再把作文译成对应的英文, 后来他也勉强能完成这个题目了。他还有一个爱到校外同学家过夜的毛病, 我就查完宿后在门外等, 大家就偷偷地给他打电话, 他就悄悄地回来。然后, 他再撒谎说去厕所什么的, 我也不戳穿他。这样几次后, 他也就不好意思再出去了。临近高考的时候, 他像变了一个人, 整天钻研试题变成了“书的蛀虫”, 最后虽然体育专业成绩没有达到专业水平, 也顺利地走进了普理专科院校的大门。

我们班还有一位同学嘴很甜, 人缘很好, 不管是现在班上的同学, 还是已经退了学的, 都喜欢他。有一次, 校外一个同学家的电脑出了点问题, 他帮着去修, 上课就来晚了, 我就把电话打到了那个同学家里, 不但批评了我的学生, 还与人家不上的学生吵了一架。还有一次, 马上要放月假了, 最后一节课校外有人来找他, 可能是去什么地方玩儿, 他就想请假早走, 我坚决不同意, 他实在禁不住诱惑, 不经我同意就溜出了教室, 气得我当时就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 说他在学校实在是不听话, 假后返校就不要来了。可没想到, 我下课后却在大门口发现了他, 他知道我是真的生气了, 在大门口跟我解释原因, 我没有听, 生着气, 含着眼泪回家了, 他无计可施也回家了。返校那天, 他真的没来, 我却着了急, 当时只是想吓吓他, 没真地想不要他, 就让一个同学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他的母亲, 电话里他的母亲也在试探我的态度, 可能知道儿子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当她知道我也在为了孩子没有返校而着急时, 就催着儿子第二天赶紧返校了, 之后, 我又偷偷打电话详细地说明了情况, 与家长建立了统一战线, 交流了对他进行管理的方法。后来, 他不在随意外出和旷课, 但还是不能抓紧时间学习, 晚自习经常睡觉, 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看着他上晚自习, 遇到问题随时帮他解决, 陪他上自习, 一个月下来, 他的主动性增强了, 成绩提高很快。我不动声色地陪伴与鼓励让他安静下来, 看到我因个别同学的停滞不前而情绪低落, 他也跟着沉默, 之后默默地学习来安慰我。

他们只是班级里很普通的一员, 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能量, 他们与我的较量, 我与他们的磨合。其中有我没日没夜的惦念与执着, 也有我感动时的泪水。但我朴素的执着, 温柔的眼神, 让犯错误的学生无地自容, 让“野蛮”的体育生安静下来, 我们共同挑战高考, 我们共同迎接胜利, 最后, 作为一个普通中学, 我班二本上线率超过了三分之一。

真诚能改变一切习惯, 真诚能实现一切梦想, 有付出就有收获, 眼泪没有白流, 我爱他们, 我也得到了他们的爱。我很幸福!

更 正

上一篇:法律信仰培养下一篇:铁路车载通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