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内容

2024-09-09

创新内容(精选12篇)

创新内容 篇1

一、引言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包括事物的更新、改变或创造三层含义。1921年,经济学家Schumpeter在其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并加以论述。随后,关于“创新”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展。早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直到上世纪80年代,劳务经济和软件出现后,服务业也逐渐被看作是具有重要创新潜力的产业。起初的服务业创新研究主要沿用制造业创新理论,并且侧重于技术创新领域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制造业中的创新理论并非完全适用于服务业创新,例如服务和消费的同时性、人为因素和管理者的重要影响以及大量的非技术创新等。创新是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随着服务业的经济地位日益提升,旅游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旅游创新的研究也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对旅游创新内容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旨在总结旅游创新内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旅游创新内容

本部分根据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五类旅游创新主体,从企业、区域、国家(旅游产业)、国际四个层面,对旅游创新内容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

(一)旅游企业创新

从创新内容来看,旅游企业更注重产品创新、过程创新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文化、发展模式等管理创新。例如,创造优雅、舒适、时尚、美感和生态友好的环境氛围,以提高顾客满意度 ;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工具、数字监控、多媒体播放工具、电子产品、机械控制设备等先进技术,提高服务效率 ;通过招聘或培训拥有多种能力的一线员工,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培养团队文化,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

另外,不同类型旅游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也不同。刘静艳根据“蓝海战略”理论,提出了“经济型酒店的四项行动框架”;郝美田认为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的成功发展与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如“旅游 + 地产”模式、“旅游城”模式、“连锁”模式和“文化 + 科技 + 生态”模式,新时期其创新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推进国际化、拓展产业链、加强节能环保、建设智慧景区等。

(二)区域旅游创新

从旅游目的地向旅游区域的转变已成为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的方向。区域旅游创新的研究侧重于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

区域旅游产品创新,强调与区域特色旅游资源和地域文化相结合,例如从佛教文化、海洋文化、椰文化、土特产、时尚旅游和旅游文化等方面开发海南旅游商品。

管理创新方面,马勇认为当前区域旅游规划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规划者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系不协调,需要在理念、内容体系、方法技术、动态管理、参与主体、政法保障等6个方面进行创新 ;在城市旅游发展中,魏小安从旅游管理体制更新、向休闲扩张、向城市旅游和社会办旅游转变、旅游市场营销创新、旅游公共服务创新、空间格局的拓展、城乡一体化的深化、人才培育和国际化发展等10个方面对杭州旅游的系列化创新进行阐述 ;另外,不同旅游区也试图寻求合作,以提高其影响力和竞争力等。

市场创新方面,区域旅游比一般旅游产品的营销更注重整体的长远利益和相关利益者的全面参与,是一种基于区域整体视角的公共营销模式。

制度创新方面,区域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需要依靠产业政策的推进与创新,但是国家政策对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不同。在对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研究后,白廷斌认为西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产业促进政策、产业调控政策、产业配套政策、产业社会文化政策、产业资源环境政策等方面的扶持。

(三)旅游产业创新

从国家层面分析旅游产业的创新, 是考虑到其创新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区域旅游和旅游企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主要有:智慧旅游、产业融合、低碳旅游、创意旅游。其中,智慧旅游是指以云计算、物联网、高速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为支撑,来满足旅游业中管理智能化、服务主动化、旅游个性化和信息对等化的需求,以提升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 ;智慧旅游将成为现代服务业与科技结合的典范,也是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另外,旅游业与不同产业的融合,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延伸和拓展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低碳旅游也是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趋势。在全球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旅游也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推崇,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再者,在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来多维化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创造未来文化遗产、引领和塑造旅游消费潮流,对拓展和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区域整体价值都具有指导意义。创意旅游可以看作是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或是延伸,也可以视为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延伸。与传统旅游相比,创意旅游更强调文化、体验、互动、自我实现和目的地共同发展。创意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日常生活创意、艺术创意、智力创意等。因此,相对于单纯的服务而言,这种创意体验形式更难以被复制或模仿。

(四)旅游国际化与创新

在旅游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边境地区可以通过简化出入境旅游手续、加强双边区域的联合开发、跨境营销以及网络中各行动者的联合与互动等,延伸旅游发展空间 ;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全球网络关系,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国际旅游供应链 ;但是,有能力建立全球网络关系的旅游企业主要是大型酒店、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 ;对于中小旅游企业而言,则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提高企业家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进行国际化发展。

目前旅游国际化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将国际化作为旅游创新发展的一种形式。但是,国际化和创新在旅游业中相互影响,国际化也可以加强创新,同时,成功的国际化发展也需要创新。因此,有关旅游国际化过程中的创新以及旅游国际化对创新的影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研究评述与启示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区域间的合作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创新 ;国外更强调不同行动者间合作网络关系的建立、知识管理创新、创新扩散、企业文化和创新影响因素等。在五种旅游创新内容中,旅游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研究较多,而在企业创新激励制度和旅游产业政策方面的研究则稍显不足。

尽管现有的旅游创新研究已经涉及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体系及其理论方法。但是,因旅游创新自身的独特性,严格而统一的旅游创新理论尚未形成,系统的旅游创新研究仍有待于发展。

总体来看,旅游创新内容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

第一,旅游创新政策的研究和评价。良好的创新政策既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支撑环境,也可以引导和促进企业创新。对创新政策形势进行研究和评价,有助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决策者在制定计划时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以指导现有创新政策的改进。

第二,知识创新及其管理。旅游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创新在旅游产业外显或物化的结果。知识需要被识别、获取、吸收、转化并应用于具体创新活动 中。随着旅游业的全球化发展,旅游创新易于模仿,扩散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关于知识的获取、共享、溢出、扩散、管理等应成为旅游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三,旅游创新系统的建立。创新网络常被看作是创新系统的核心,而创新网络必须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的发展。那么, 在培育和发展创新网络时,如何才能更好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相融合,实现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互动基础上的旅游创新系统?如何通过创新网络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如何营造有利于旅游创新的环境特别是制度环境,以促进旅游业更好地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第四,不同旅游部门的研究。现有旅游企业的创新研究主要集中于酒店、饭店、旅行社和景区景点等部门, 而对旅游商店、交通以及休闲娱乐场所的研究略显不足。进一步研究需要扩展研究范围,促进不同旅游部门的平衡发展。

创新内容 篇2

师:今天我们上一堂创新作文课,即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师板书:“故事新编”编出精彩)

师:同学们先听听下面这篇文章;然后认真思考这篇文章有哪些优缺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朗读短文《八戒当官》,生听完教师朗读后大声笑了起来。)

师:此文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读来令人发笑。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为了便于发言,我们分四个小组进行,每小组指派一名同学整理观点,代表本小组发言。准备时间为6分钟。(生畅所欲言)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谈谈看法。

生(一小组):这篇文章形式新颖活泼,借神话人物八戒来刻画当今社会的贪官污吏,极富讽刺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生(二小组):我们同意第一小组的看法。此文的语言幽默诙谐,极富表现力,如“副科提正科,得花两万多”等。把贪官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生(三小组):本文作者想像大胆新奇。写八戒成了州长后,昔日的嫦娥居然为八戒的钱和权与他重续旧好。语句不多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们自私、势利的变态心理,令人深思。

生(四小组):本文改编了古典名著《西游记》,乱点鸳鸯谱,违背了原作,八戒的语言与我们现代社会的人差不多,显得离奇荒诞。我们提倡文章要真实表现生活,此文做得不够。

师(微笑):四位同学讲得都很有道理,反映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前三位同学都给了此文很高的评价。总的说来,这篇文章是成功的创新之作,文章于幽默诙谐中见沉重,把一些现象揭露得一览无遗。文章做到了形式新,想像新,语言新。第四位同学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不少同学都有这种看法。的确写文章要有真实的体验,要说真话、抒真情。同学们试想一下:类似此文中八戒的贪官有没有?

生(齐答):有。

师:这是不是真实的呢?

生:(点头)是。

师:从这一层面来说,此文做到了真实地再现生活。不过是借助虚拟的人物八戒及其相关的神话人物来表现的,看似荒诞滑稽,实则是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我们写文章在占有了真实的材料后,就可以进行艺术的夸张和虚构,使人物形象个性凸现,达到深刻表现主题的目的。如:我们学过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竞选州长》等。这是文章创新的一种方式。写文章不要一味地拘泥于体裁和现成的“套路”。这一点同学们应注意,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师:这篇文章最成功之处是采用了“故事新编”的表现形式,用此形式使文章大大出彩。那么“故事新编”这种形式有何特点呢?在写作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生(少数):不清楚。

师:“故事新编”这种形式往往以人们熟知的人物或事件为依托,融入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况,来达到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它通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让读者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如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新编的故事就很多,也有对中国其他古典名著的主要人物进行新编的,如《八戒炒股》、《宋江下山》等。(师对这两篇文章作简述、简评)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和讲解,同学们对“故事新编”这种形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下面进行课堂操练,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进行构思,写出要点。提示一下: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们熟知的人物,或是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等,进行改写新编,要求有新意,反映现实生活要深刻,时间为6分钟。

生(齐答):好。

师:请同学们举手,把自己的构思谈一下。

生:我写的题目是《武松打狗》,内容要点是写某某某长的“小蜜”养了一只狗,经常咬人,众人皆怒,没人敢制止。于是人们请来打虎英雄武松,武松询问其背景,知其背后有某某某长撑腰,且该长极其凶恶,他也被吓跑了,走时发出了“打狗难于打虎”的慨叹……师:很好,构思巧妙,反映的问题深刻,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新编”构思,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还有其他同学要说吗?

生:我想借神话人物哪吒的故事反映学校补课的情况,揭露应试教育的弊端,并提倡素质教育。题目可拟为《哪吒大闹学校》。

师:具有现实意义和创新精神,不过应尽量把故事写得生动些,以增强趣味性。

生:我所想的故事题目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网上情缘》,主要写林黛玉、贾宝玉家庭出身差别大,两人在网上相识、相知,最终走到一起,并不顾家长的反对,毅然辞去已有的工作,创办了“宝黛爱心网站”且获得了成功。师:构思有独特之处,不过要有鲜明的主题,还应该认真琢磨,使文章更精彩。

师:同学们,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人都谈,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讨论,编出精彩的故事来。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对于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等庄重严肃的大事不能采用此种形式加以表现。这点千万要记住。生(齐答):明白了。

师: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我们品尝到了作文创新的乐趣。同学们还可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想出更好的形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下面布置今天的作文题目及要求:

题1:《红楼梦》中刘姥姥独闯大观园的故事令人捧腹,假如进大观园的人不是刘姥姥,而是李白、孔乙己、范进等,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投影仪显示《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园中的场景,教师加以简要评点和启发。)

题2:以《西游记》中的人物或故事为依托新编故事。要求主题明确,反映的问题真实深刻。

★ 提高雅思听力要从4方面入手

★ 作文 文明要从小事做起

★ 营销要从娃娃抓起

★ 教学社会实践内容

★ 典型写作技巧细节入手

★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 优雅女性 要从生活习惯开始

★ 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 低碳生活要从自身做起作文

紧扣教材内容 创新教学手段 篇3

一、发掘乡土资源上好观察课

观察是自然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自然观察课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动植物进行观察。因此,我始终留意生活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利用它们代替图片、标本进行教学。如教学《花的构造》时,把学生带到野外。采集一些白菜花、油菜花、桃花等,然后让学生对花进行观察并归类统计,看看这几种花在构造上分为几部分。学生很快将花拆分为四个部分,并且每一部分的统计数字很清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油菜花、白菜花、桃花都是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四部分组成的,像这样由四部分构成的花叫完全花,而缺少一至二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又如教学《养蝌蚪》时,我把学生带到池塘边去观察蝌蚪,让学生了解青蛙的发展过程: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缩短—变成青蛙。这样充分发掘生活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仅培养了学生整体和系统观察自然事物的能力,而且直观、具体、有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器具材料上好实验课

自然课,必须要坚持做实验。实验能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自然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养成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分析的习惯,不能完全依赖书本去寻找结论,应以事实为依据。如教学《轮轴》一课,学生对轮轴这种机械的构造感知很快,但对轮轴的作用和省力规律却很难想像。为上好这堂课,课前我找到了一个自来水闸筏,并且找到一大一小两个拧头。课堂上,让学生徒手和用两个大小不同的拧头打开与关闭闸筏,感知自己在力的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同时提出问题:造成用力大小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后,学生马上能说出轮轴有省力的作用。并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这样教学,学生既能较易理解知识,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记。又如《水的浮力》是一堂典型的物理课,在上这堂课之前,学生们一致认为“轻”的物体会上浮,“重”的物体会下沉。为了上好这堂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一架天平和重量相同的一块木块、一块铁块、一块铁皮,同时让学生在教室里面准备一盆水。上课时,我找了几位学生到讲台前按我的要求进行操作,其他学生围观。首先。我请一位学生将这三种物体都放入水中,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如学生们所说的一样,铁“重”下沉,木“轻”上浮。接着,我又让另一位学生将这三种物体从水中取出放在天平上称一称,看看它们重量上有没有区别.结果是一样重(木块吸水后稍重)。这该怎样解释呢?这时,又指导学生再做一个实验:把铁皮卷成碗状放入水中,再将铁块放入水中。这两种物体的材质相同,结果是铁皮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中。实验证明,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它自身的材料和重量没有关系。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结果分析、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比同体积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它们所受到水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从而使学生对水的浮力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三、发挥多媒体功能上好整合课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学科有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逼真、系统地动态呈现瞬变的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过程,清晰地表现出事物的缓慢变化和快速进程。要突破这些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时,就可运用多媒体强大的“透视”和“模拟”功能进行教学。如教学《果实的形式》一课.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通常需要几周实验后才能认识到,南瓜的雌蕊只有通过传粉受精后才能形成果实。想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呈现这一全部过程。就可以制作播放果实形成的模拟动画课件:1.南瓜花粉从雄蕊通过昆虫或风力落到雌蕊的柱头上;2.花粉管萌发向下延伸直达子房;3.花粉中的精细胞与子房中的卵在胚珠中结合;4.子房逐渐膨大形成果实,胚珠形成种子。教学手段的运用,能让学生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总结出需要几周实验才能认识到的南瓜果实与种子形成的详细过程。再如教学《血液循环器官》一课,实验和讲解都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人体血液循环的“庐山真面目”,而借助多媒体强大的“透视”功能,就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体内复杂的血液循环过程。制作播放人体血液循环动画课件如下:A.左心室收缩,将心室内的血液压进体动脉而进入毛细血管;B.血液在毛细血管中进行交换后经过体静脉进入右心室;C.右心室收缩将回收的血液输入右心房而进入肺;D.血液在肺中补充氧气后通过肺静脉到达左心房。课件的播放,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人体内血液循环所经过的器官和过程。

如何进行期刊的内容创新 篇4

创新在如今是一个很时尚的词语, 各个领域都在要求创新。那么, 什么是创新呢?最有代表意义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提出的: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 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 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杂志的创新和其他媒体的创新在本质上并没有大的区别, 只要是媒体, 就万变不离其宗, 大家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塑造品牌, 产生价值, 并且保证两者不断地加强和扩大。杂志创新包含的东西很多, 如内容创新、销售创新、渠道创新等等。现在市场上雷同的期刊很多, 如果亦步亦趋, 机械模仿, 没有创新, 那你的期刊在林林总总的期刊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因此, 在诸多的创新中, 期刊的内容创新就成为期刊创新的基础, 显得尤为重要。

应该说, 内容创新, 它不是口号, 也不是编辑部的编辑们坐在一起拍一下脑袋, 创新的东西就出来了。

对于如何创新, 笔者特别认同一位专家的看法:进行创新, 不能凭一时冲动, 更不能蛮干, 一定要理性, 要进行有效创新;要立足于自身事业的基本进行拓展和延伸, 而不是突发奇想地制造枝蔓上的花样;要适应市场条件的成熟度, 有顺序、有限度地创新, 放开研究, 严谨操作。只有技术的成熟度, 市场的成熟度, 自身可调配资源的能力三者都具备了, 才能实现有效创新。

我们知道, 杂志是商品, 商品要销售, 就要找客户。而杂志的最大客户就是读者, 因此, 读者是最好的创新参与者、建议者、评判者。那么, 笔者认为杂志的内容创新就要围绕这个根本来展开, 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创新。

1 确定杂志的灵魂

成功的杂志在于它有着独特的、能够打动和吸引读者的灵魂, 它不能飘忽不定, 不能变来变去, 否则, 读者会觉得抓不住你的心, 也无法形成阅读偏好与依赖, 也就不能赢得市场。

杂志的灵魂是什么?那就是它的风格和办刊理念, 国内外的一些名刊、大刊都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和办刊理念, 所以“撕”去封面, 让长期阅读这些杂志的读者只阅读文章, 他们会很快告诉你文章的来源。《家庭健康》也要有自己的灵魂。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一定要去做。可能那是一个很朴素但实用的风格。如何成为被读者长期认可和喜爱的杂志, 这其中有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那就是能够让读者获得什么?简单地说, 当每年9月到12月, 读者在考虑订阅下年度杂志时, 他会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年我订的这本杂志有用吗?“有没有用”这个疑问其实就是读者在回顾一年的杂志是不是让自己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家庭健康》属于医学普及的杂志, 它让读者获得的是简单的医学知识和保健知识, 能够让读者通过它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 甚至通过阅读杂志获取相关信息, 从而帮助他改变生活。所以, 笔者认为, 每一本杂志都必须做到让读者有收获, 否则, 即使制作再精美的杂志也无法获得读者的芳心, 更不会成为优秀的杂志。

2内容的创造者——编辑要树立创

新思维, 与时俱进

编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源于观念的创新, 而观念的转变要比知识的获得困难得多。与时俱进意味着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 更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 有所突破。创新性思维是编辑必备和最值得追求的思维品质。都说编辑为他人做嫁衣, 但如何将嫁衣做得好, 做得有艺术性, 做得有名气, 那也是一种创新。另外, 编辑也要面对大众, 就要有市场意识和改革意识, 表现在对办刊思路、运营策略的再创造, 对期刊在市场作用下反映出来的信息的分析、搜集和运筹, 对期刊发展提出科学发展的依据、办法和方略。《2011世界期刊创新报告》主编胡安·森纳在其中文版发布会上说:“未来会讲故事的记者和媒体会吃香, 杂志须保持独一无二的内容、功效甚至包装, 而稀缺性、有价值的内容就是杂志的创新性未来。”国内外许多办得成功的期刊都是编辑创新的范例。

3内容创新要重视读者调查

重视读者调查, 对自己“家底”的盘点, 即把读者对目前杂志各个要素的意见, 喜欢的保留, 不喜欢或是没什么感觉的作为创新的重点。调查要有读者兴趣变化、未来消费倾向, 这可以为杂志创新提供最好的参考依据;同时, 调查还应该给读者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空间, 这块设计要巧妙, 要有引导。《家庭健康》老干部版试刊前, 针对老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电视台的视频压缩、存储和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泗洪县广播电视台在2005年购置一套硬盘播出系统, 播出的信号是模拟信号。并且在工作中时而出现部分节目不能正常播放, 偶尔停播现象。在2011年7月, 泗洪县广播电视台购置了数字硬盘播出系统, 该系统主要以视频服务器为核心, 在泗洪县广播电视台应用该系统已一年有余时间里, 其一直保持安全运行状态。下文也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1 系统设计的总体原则

1.1 安全性设计

为确保播出的安全性, 对于系统中使用的关键设备, 采用实时主备方式。采用各种有效的安全措施, 播出工作站、节目编单、播控机等, 均可采用双机热备份方式, 可防止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引起的意外事故, 通过采取这样的设计, 就能够有效确保播出时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1.2 网络设计

1000M以太网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已广泛使用。泗洪县广播电视台计算机设备也采用1000M以太网系统进行相互连接, 播出网络采用Mpeg2IBP视频编码格式。因此基于此种情况, 就可以实现多个并发的数据传输, 并且这样的网络也足够满足素材的传输播出;对于突发性的并发数据传输, 也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实现服务器、上载、播出的相互通信与数据共享。

1.3 分布式上载

系统中涉及到的上载工作站和播出工作站, 完全可以独立的分布到不同的楼层, 甚至可以是不同的大楼。素材上载分成多个模式。所有的素材除了能够上载到本地或者共享存储外, 也可同时上载到播出服务器上。这样可以省去额外的拷贝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设计思路:我们必须提到的是, 提供上载本地备份是必须的, 因为上载过程中如果对传输网络过分依赖的话, 可能会对视频数据有损害, 因为我们无法确保所有时刻网络都是畅通无阻的, 设想:如果在上载过程中, 网络突然中断, 重新开始上载似乎不可避免。而我们在设计上载模式时, 提供了可选方案, 确保用户上载素材时, 不依赖网络, 并保证形成备份素材。

1.4 系统的升级扩容

数字硬盘播出系统在改造过程中, 应当保证网络带宽、通道的数量、存储空间等, 都要满足四通道的播出要求。因此, 在改造过程中要让系统保持足够的升级能力以及扩容能力, 以便满足系统未来的升级及扩容需求。

1.5 系统的开放性

硬盘播出系统配置的应用软件应具备开放性, 以便满足各个厂家的应用系统的接入并完成数据交换。

1.6 存播分离

为提高播出安全性, 视频素材存放所在服务器与播出工作站在播出过程中, 不应该发生视频数据的迁移, 尤其是在播素材。对于在播出过程中不依赖网络的播出, 这样的播出, 才是最安全的, 也只有这样, 才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

播出都是基于本地节目素材, 也就是说, 在播出前, 所有要播出的素材在

硬盘播出系统数字化改造方案

文丨龚显平

摘要:本文介绍泗洪县广播电视台自办频道硬盘播出系统数字化改造的总体设计原则, 解析了系统各核心部件功能及工作流程, 对于要建设同样规模系统的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硬盘服务器;数字化;以太网;工作流程

干部做过简单的读者调查, 征求许多医疗单位、专家、基层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确定办刊的内容和办刊方向。运行几年来, 不断调整内容, 很受老同志的欢迎, 收益很大。

4 进行栏目内容创新

当前新的知识、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 日新月异, 变化万千。在如此迅速变化的时代, 创新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使选题永不落人俗套, 也才能吸引读者, 并稳定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就拿《家庭健康》杂志来说, 健康需求人群是一个异常庞大的群体, 各个不同年段, 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性格志趣的读者的阅读需求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别, 一本健康类期刊应找到自己的定位点, 围绕目标读者的需求, 再组织、采写文章, 就能突出期刊个性, 有效避免内容雷同、陈旧。

5 努力进行内容设计创新

一本版面设计大气、装饰美观的期刊, 不但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而且还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买欲望, 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期刊的内外包装创新虽然是美术编辑的责任, 但期刊编辑更须与装帧、版式设计人员一道, 精心策划版式、封面及整体形象, 应尽可能做到美观、活泼、有人情味, 以确保期刊的可读性, 使自己的书能让人赏心悦目, 从而打动读者, 刺激其购买欲望。

摘要:创新, 如今是一个很时尚的词语, 各个领域都在要求创新。杂志的创新和其他媒体的创新在本质上并没有大的区别, 只要是媒体, 就万变不离其宗。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塑造品牌, 产生价值, 并且保证两者不断地加强和扩大。

六中全会内容与理论创新 篇5

第一个部分:《决定》的主要内容

《决定》共分八个部分,总计16400余字,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我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的第一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决定>的第二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决定>的第三部分至第七部分)”;“党要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决定>的第八部分)”四个方面,简单地作个串讲。

第一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的第一部分)

《决定》首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主要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

毛泽东主席的《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改革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我们党要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其中,第四个方面就是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充分分析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后,又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个要点: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有三个小点:

第一个小点:从体制来看,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体制条件。

第二个小点: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由短缺到比较富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第三个小点: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对私人财产的有效保护,“社会稳定和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社会的安定有序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理念。

第三个要点:我们面临国际国内的挑战和压力。

我国正处在一个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有三个小点:

第一个小点:从国际形势看: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第二个小点:从国内形势看: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尤其应当引起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社会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加速,正在发生一些趋势性的变化。面临国际国内的挑战和压力,具体表现有以下四点:

第一,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加剧了社会不和谐。如过度投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经济行为,但从深层次上看则是社会行为,因为现在投资主体已经多元化,投资成为一种普遍的公众行为。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以多种方式参与各类投资活动,经济上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波及到社会。

第二,经济结构的矛盾扩大为社会矛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发展的不和谐,由此引发的土地问题、拆迁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社会问题比较集中,并呈现出群体性特点。

第三,收入水平差距转化为社会差别。地区间、行业间以及社会不同群体间收入水平的差别,逐步转化为一种社会差别。一部分地区、企业和群体处在发展的优势地位。而使另一部分地区、企业和群体处在明显的弱势地位。

第四,企业改革的成本转化为社会成本。我国最初的改革是由政府推动的,因此初始改革成本是要由国家全部买单的。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由国家推动转向由企业自主改革、自担成本。现阶段的改革已经深化到社会各个层面,所有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改革中来,既要从改革中获益,也要为改革支付必要的成本,改革进入了“共担成本”的阶段。这样就把大量的企业改革成本转化成为社会成本,由社会全体成员来共同分担。

第三个小点:从部分群众的反映看:

我在老年大学的调研中发现这样一种社会现象:

一面是“幸福的日子没法说。”

另一方面则是“烦心的事儿特别多。”

特别是学生的教育,令人十分担忧。如同《父女对话》中的这种教育方式,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吗?

老年人要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首要的条件是社会和谐。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只有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才能不断促进和谐。

第二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决定>的第二部分)

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第二个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个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汇报《六中全会内容与理论创新》。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三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决定>的第三部分至第七部分)

《决定》从第三个部分开始到第八个部分用了八分之五的篇幅详细介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项具体内容”:

第一项具体内容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有七项具体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是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四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五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七是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第二项具体内容是: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有六项具体工作:

一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二是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三是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

四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据2006年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内地0.4%的家庭(约150万个)占有全国家庭财富的70%。而在发达国家,一般情况下是5%的家庭占有50%至60%的财富。中国已经成为财富最为集中的国家之一。

六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第三项具体内容是: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四项具体工作: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最近,娱乐圈内出现了“女演员张钰指证著名导演黄建中涉嫌‘性贿赂’”和“饶颖状告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两大奇案。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何等重要,何等迫切。

又如,2006年10月17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了:有脑筋“灵活”者,把赚钱的主意打到了帮人说谎话上,堂而皇之地在网上办起了卖“借口”的业务。有网友质疑,网站这种“你花钱,人帮你撒谎”的做法是在教唆人犯错。

三是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四是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第四项具体内容是: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七项具体工作。

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是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

三是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

四是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五是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六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七是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保障国家稳定安全。

第五项具体内容是: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有四项具体工作:

一是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二是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三是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第四个方面:党要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决定>的第八部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

二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三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四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二个部分:《决定》的理论创新

《决定》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观点、论断和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举措,需要我们很好地学习和领会。《决定》的理论创新有十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并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认识。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并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决定》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根据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要论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着重解决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的根本依据问题,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应该更加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着重解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激励机制问题,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应该更加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着重解决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问题,着重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应该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丰富、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个方面:把“和谐”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后来,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定型为“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时代要求。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纳入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第一次提出了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设想,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此后,又把这个要求写进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之中。

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丰富了总体布局的设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根据对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决定》把“和谐”纳入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

语文作业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篇6

一、避免机械抄写作业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的著名理论《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八大潜能》,其中详细论述了音乐、逻辑、自然、身体协调、美术、需要、人际交往和自我反思的各自特性和他们互相之间的联系和结合。对小学生来说,每个人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成长背景都是不一样的,有他们的特殊性,教师要善于在学习活动中捕捉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心理需求,突破单一的机机械抄写形式,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设计形式多样化的语文作业强化和巩固学习效果,从而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二、甄选课内智能作业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从过去只留笔头作业,过渡到既留笔头作业,又留多媒体智能作业,最后逐步过渡到利用智能多媒体工具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当然笔和纸等传统的交流工具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无法取代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摒弃传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花架子,而是要将语文教学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去,让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

三、融合课外开放作业

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采用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是开放的,富有研究性和实践性的,鼓励学生去观察、去研究、去探索。让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丰富知识视野,关注现实生活。学生还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媒介进行线上学习,借助微信、QQ或其它即时通讯平台来完成语文作业。语文课外作业,离不开写作,写作自然离不开生活实践和读书。那么,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是小学语文表达能力形成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个新的突破和尝试,让学生把语文课外读物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或者精彩的片段,或者学生对作品的认知,批评和类似的个性化叙述等发到班级QQ群或者班级微信群,与大家一起进一步讨论和交流。这样的语文作业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四、设计综合拓展作业

除了利用手机、电脑、ipad等多媒体工具进行线上交流与分享来完成语文作业,还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设计制作语文手抄报等方式拓展和丰富学生语文作业的完成渠道,同时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审美情趣。把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及诗词为改编成剧本,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后进行编排并表演,这种演绎课文的方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编演的过程充满了智慧、刺激和挑战,它把语文教材中的静态文本通过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和情景创设全方位的呈现出来,变呆板的语文课本为灵活的演出实践,让学生在角色的演绎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如当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汇总和小结,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语文单元手抄报,将美术学科和语文学习进行整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整个单元的语文知识。学生们设计的单元手抄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同时在设计手抄报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方法 篇7

一、管理创新——时代的要求

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是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以及管理工具方面的创新。企业在面对市场发生了改变的时候, 技术发生改变的时候都要对管理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管理是一门艺术, 除了其自然属性之外, 还具有社会属性。所以, 管理创新其实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除了有技术方面的创新, 还要有制度方面的创新。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创新是两个方面的结合。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企业融入世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 面对负责的市场变化, 管理创新的地位逐渐凸显了出来。如果一个企业经过了管理创新, 经济效益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这次创新就是不成功的, 需要继续寻找合适的途径, 反复努力, 总会有成功的一次, 这就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企业的管理创新也许是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最终取得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要想管理创新得到成功, 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 把管理与创新结合起来, 让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方法

(一) 人才管理的创新

企业管理的首选要素就是人, 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条件就是人才的创新。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尤其是那些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优秀人才, 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这些核心人才具有很好的技术素质和业务素质, 但是有很大的流动性。他们拥有过硬的技术和才能, 就会想着朝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优秀的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 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 提高其创新能力。这种无形的资产是可以反复利用的, 企业在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之后, 必定会收到回复, 人才的发展能给企业增加财富值。知识管理与人才的发展密不可分, 企业要适应整个大的环境的发展, 就必须要把经济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源。这样一来, 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 才能依靠人才管理的创新去占领市场。企业进行人才管理创新, 开发人才技术和知识的潜力, 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

(二) 技术管理的创新

管理的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在进行技术管理创新过程中, 不只是要关注技术问题, 这同样也是个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进行技术管理创新, 能够把资源配置的不确定性降低, 提高技术创新的配置效率。技术创新要发挥作用, 需要考虑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技术创新主体的行为方式、创新能力和资源数量等等, 还有技术创新中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不可分割的, 需要两者进行配合。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要对竞争的形式进行初步的估计, 并且迅速做出反应。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 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 重塑企业管理模式。另外, 还能够把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 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比如, 建立数字信息企业, 为企业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 对传统的经营思想提出了挑战, 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 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发展, 管理创新也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手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 探索合适的管理模式, 吸收一些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 为自己的企业所使用, 取其精华, 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手段。与此同时, 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综上所述, 管理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也是提高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企业在管理中进行发展规划的一个标志就是管理创新。创新是企业管理永恒的话题, 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重要前提。企业在管理过程中, 要根据自身的条件, 适时调整管理策略, 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的长远计划, 制定出发展目标, 选择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策略, 从而保证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管理创新取得成功, 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世界经济格局也在发生着改变, 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战, 需要进行不断完善, 企业要在管理创新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就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韩秀丽.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J].北方经贸, 2011 (09) .

[2]张雅丽.浅谈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17 (03) .

体育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创新 篇8

1、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 体育教学工作受重视的程度还是不高的, 体育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具体分析,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体育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工作中, 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陈旧问题。很多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升学率, 注重文化课程的教学, 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教学, 每周安排的体育课程课时比较少, 学生的锻炼时间少。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关注程度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体育教学工作中, 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生的层次已经有了提高, 他们接触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的素质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体育教育中, 授课对象的素质有了重大的变化就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求,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2、教学内容偏少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方面分析, 体育教学中, 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 内容偏少的问题。很多学校对于体育教学提不起足够的重视, 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个人管理多个班级的情况, 这种情况导致了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丰富教学内容上面。普通的体育课教学中, 大多是做一些准备活动, 教师进行一些基本的体育训练, 由于课时时间的限制, 教学内容不过是拓展到排球, 篮球等等, 没有更多的, 深入的理论性教学和更多的实践性教学的丰富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偏少, 学生接触的体育知识不全面,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 教学内容比较少, 也是目前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1.3、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除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问题以外,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现有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比较单一, 教学评价大多是通过课堂考核的方式来进行, 这种体育考核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评价方式不够全面, 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 不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

针对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具体分析, 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 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 教学方式的创新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我认为, 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可以多加入一些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上也是教师讲授一些基本的内容, 接下来的时间学生进行练习或者是自由活动。我认为, 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古板,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 深入到学生中, 参与学生的课堂练习。通过加强和学生的互动, 教师可以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能够带动学生在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更好进行教学评价。这也是教学评价机制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2.2、丰富教学内容

除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外, 教学内容的丰富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的丰富, 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适当的加入新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接触的体育活动内容也不断丰富。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讲, 体育教学中, 也应该努力丰富教学内容, 尽量多增加一些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不到或者学习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同时, 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 还要注意注重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体育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课程, 学生们走出教室, 在体育课程中, 教学内容设计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更要注重通过这些课程的设计调动学生互动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 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素质。

体育课程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要注重改革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体育教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是知识能力的要求, 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所以,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 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而体育教学, 就是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方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淑贤.新课程理念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 (1) .

财务分析创新内容与实践研究 篇9

一、财务分析创新背景

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的完善, 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单位规模持续扩大, 数量方面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高峰阶段。正是由于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故而对财务分析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换言之, 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是否科学, 是否能够体现分析方法的精细性与内容的全面性特点, 成为了关系到企业投资效益以及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所采取的财务分析方法还处于初级、滞后的阶段, 分析方法相对落后, 财务分析模式未完全统一, 分析内容不够深度, 信息利用程度低等均是当前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 企业必须紧密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以及经营管理模式, 将科学管理以及精益化理念贯穿于财务分析的全过程当中, 深入研究财务分析的内容、模式、以及方法, 构建全新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 形成规范且标准的财务分析模板, 达到提高企业财务分析水平的目的。

二、财务分析创新内容基本思路

其一, 企业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需要在现金流量核心体系下开展。即创新企业财务分析内容, 需要将现金流作为财务分析的核心, 在该中心指标下对财务分析的内容、分析以及应用体系进行重构。财务分析系统中所强调的“财务指标为主”以及“财务报表为主”应当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总结, 突出现金流对财务指标以及财务报表的影响, 形成全新的指标体系。如企业运营资金流动分析体系、融资资金流动分析体系、企业货币资金应用效率分析体系以及投资资金流动分析体系等。

其二, 企业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需要在战略财务的视角下进行财务预测内容的创新。即企业在重估财务分析体系时, 需要对战略财务内容进行具体化、细化。在战略财务预测内容下下设几个分值, 并在该分支下设置新的研究内容, 其目的是使企业的财务分析内容与目标与战略发展目标一致。

其三, 企业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需要引入资本市场背景下的财务分析指标。从资本市场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角度上来说, 创新财务指标与方法具体包括:对证券市场财务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的创新;对市场净利率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的创新;对股票市场效应的市政分析;对证券市场风险因素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的创新;对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真伪性的分析;对市场盈利率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的创新。

三、财务分析创新实践

其一, 需要结合行业属性, 对企业财务分析内容进行创新。即企业需要机遇对自身行业属性以及密集模式的分析, 设置关键性的财务分析指标。以市级供电企业而言, 此类企业属于非独立核算企业, 故而财务状况比较特殊, 财务报表上不直接反应净资产, 且企业损益可直接转存入上级单位中, 在资金管理方面所实施的是以支定收的统一调度模式。因此, 对于收入分析而言, 重点指标是售电量以及售电单价, 而售电单价又需要进一步分析电量结构指标。在成本分析方面, 与一般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分析方式不同, 供电企业所发生的费用, 包括燃料费、电费、水费、材料费、折旧费、维修费、福利费以及其他费用均一并纳入产品成本当中。

其二, 需要结合经营模式, 对企业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创新。即企业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可以应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技术手段,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快的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 比较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应用广泛, 包括本期数与上一期数的对比, 不同单位 (不同时点) 下同一指标的对比, 同一指标理论数与实际数的对比;比率分析法强调通过计算某项财务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 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通过分析部分对总体的影响程度, 从而找出关键指标因素, 发现管理重点;趋势分析法则是将连续数期的指标值进行对比, 观察它们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 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 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和变化的性质, 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四、结束语

综上分析, 对财务分析的创新与改进能够充分契合企业行业属性以及经营管理的特点, 对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以及发展趋势的评价更加的准确与科学, 同时还能够基于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内容,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快速分析与处理, 据此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分析组合, 提供多视角的管理信息, 更好的发挥财务分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兰茜.探究企业财务精细化分析与管理决策——以饲料企业财务分析为例[J].会计之友, 2010, (23) :16-18.

[2]李峥.从信贷评审角度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J].金融论坛, 2007, 12 (2) :50-54.

[3]李普玲.净资产收益率在小微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以A企业为例[J].当代经济, 2014, (11) :110-112.

新媒体时代广播内容创新策略研究 篇10

1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下, 广播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基于P2P、RSS、流媒体等技术手段的冲击下, 2G逐渐过渡到4G, 而Web1.0亦转化为Web2.0, 同时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 要求广播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实力, 应注重将广播内容作为突破口, 寻求广播体制、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等的改革策略, 由此来增强节目播出的效果。

第二, 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亦体现于, 当前广播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及受众心理需求, 需从节目形态、节目风格、节目定位等角度出发对自身广播内容进行创新处理, 并注重在广播内容创新过程中秉承着“可视可读”的创新理念, 同时将互联网、手机等元素融入到其中, 最终由此来增强节目的播出效果。

第三, 某些成本廉价的新媒体的涌现, 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广播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诱发了广播受众分流问题, 为此, 在当代广播行业发展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对此问题展开有效处理。

2 新媒体时代视角下广播内容的创新策略

2.1 节目形态创新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强调广播内容节目形态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同时, 节目形态可被划分为受众环境、形式、内容、参与者等几个组成部分, 为此, 在节目形态创新过程中应注重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于节目形态创新领域。例如:FM99.6厦门新闻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 即开设了厦门新闻广播 (FM99.6) 官方微博和公众微信号, 微博开通过程中链接了996帮忙热线视频回看等平台, 继而由此提升了整体广播节目播出效率。996帮忙热线是厦门新闻广播与厦门电视台联手打造了一档小栏目, 每天晚上7点50分同时在厦门广电集团两档重要新闻节目——厦门新闻广播《厦广新闻》和厦门电视台《厦视直播室》中并机同步播出, 本身即实现了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的互动。而通过微博、微信平台的传播, 更是提升了广播新闻报道的高效性, 实现了广播新闻可听、可视、可回看回播的新型播出方式。此外, FM99.6厦门新闻广播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创新节目形态, 也与腾讯大闽网展开合作, 双方达成协议, 厦门新闻广播最新、最快的民生社会新闻, 通过腾讯平台QQ弹窗的形式进行推送, 例如:2016年3月2日的《“瘾君子”闲逛遇警察》这则社会新闻, 厦门新闻广播微信平台发布后, 腾讯QQ弹窗随即推送, 继而由此吸引了受众的注意, 不仅扩大了影响面, 广播小快灵的特色通过新媒体平台也更好地得以展现[1]。另外, 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 厦门新闻广播在社会新闻报道过程中, 为了增强新闻感染力, 可以加入图片、音频甚至视频, 图文并茂加以宣传, 很好地解决了广播新闻只能听、不能看的短板。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 在当代广播内容创新过程中强调对节目形态的创新处理有助于扩大新闻报道面, 为此, 应强化对其的有效落实。

2.2 节目风格创新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为了稳固当代广播电视行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应注重强调广播节目风格的创新, 即突破传统广播内容报道风格的限制, 借助新媒体手段, 彰显广播新闻报道内容多样化特征, 并就此吸引受众的注意, 达到最佳的广播节目报道状态。同时, 由于在广播节目播出过程中, 主持人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节目风格定位, 为此, 当前广播行业在广播内容创新过程中应注重增强互动性。例如:FM99.6厦门新闻广播为了彰显最新、最快的图文快讯新闻报道理念, 即借助今日头条App展开了新闻报道行为, 如新闻广播记者2016年3月2日, 在对《厦门一19岁男子17次打110报警》事件进行报道过程中, 即利用了今日头条App进行消息的推送发布, 并为受众开设了互动平台, 即设置了受众讨论区, 由此推进了节目风格的创新, 达到了最佳的广播新闻报道状态[2]。此外, 在节目风格创新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创新效果, 亦应注重贯穿“走、转、改”思想, 并注重观察手中所关注的新闻热点, 最终由此达到最佳的节目风格创新状态。

2.3 节目理念创新

在节目理念创新过程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 从受众理念角度来看, 受众对广播内容产品的消费逐渐呈现出碎片化特点。为此, 为了缓解此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要求当代广播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针对不同时段的受众展开标准化、科学化受众调查工作, 同时注重在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整合调查结果, 且在节目编排、内容选择、线下活动等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受众心理特征, 由此推进广播内容价值的进一步体现[3]。

第二, 从特色理念角度来看, 为了迎合新媒体发展趋势, 要求广播行业在广播内容播报过程中应注重充分挖掘自身声音传播感染力特点, 提高声音感染性, 并将声音作为指标, 从节目选题、立意、风格等角度出发, 对广播内容与新媒体内容加以区分, 由此达到最佳的广播节目播出效果。

第三, 频率分工, 合作共赢。厦门电台共有5个频率, 分别是厦门新闻广播、厦门经济交通广播、厦门音乐广播、94私家车频道和闽南之声广播。在节目理念创新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受众需求, 厦门电台的5个频率实行的是各有特色、分工合作的模式。例如:厦门新闻广播实行的是轮盘式新闻播报, 随时滚动播报本地及国内外时政、民生社会新闻;经济交通广播则侧重于交通路况信息、经济新闻;闽南之声广播则是致力于本地闽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2.4 节目定位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 为了提高广播内容的感染力, 达到最佳的广播内容传播效果, 要求当代广播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从广播频率角度出发, 对广播内容进行创新定位, 同时在广播频率定位过程中应注重充分考虑到群体间的差异性, 例如, “90后”等群体对时尚、年轻等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老人群体消费观念更为保守, 因而在广播新闻播报过程中为了满足差异性群众的需求, 应注重在广播内容制作过程中采取差异性制作方法[4], 如以市民百姓关心的民生社会新闻、交通信息为广播新闻播报主体, 同时注重将音乐广播、文艺广播等内容贯穿于其中, 并注重严格把控节目节奏, 由此来增强整体节目播出效果。此外, 在广播内容定位创新过程中, 应注重充分考虑主持人、创意、节目环节设计等因素的影响, 由此来彰显广播内容个性特点, 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并增强整体广播内容价值性。例如:厦门新闻广播在节目定位过程中即将《新闻招手停》《水煮相对论》《晶姐有约》等节目上定位为自身播报主体, 从而吸引了受众的注意。

3 结束语

综上可知, 基于新媒体的冲击下, 广播电视行业在广播内容播报过程中逐渐呈现出节目内容与受众心理需求不相符的问题, 影响到了节目播出质量。因此, 为了增强广播行业整体竞争实力, 要求其在节目编排过程中应注重强化广播内容创新理念, 即从节目定位创新、节目理念创新、节目风格创新等层面入手来迎合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挑战, 达到互动性、双向性新闻传播效果, 并以图文并茂形式增强新闻报道感染力。

摘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消费需求, 同时由于广播内容播出存在着时间限制性问题, 继而影响到了广播节目与受众间的互动性, 为此, 为了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 要求广播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针对受众群体特征、兴趣爱好展开调查行为, 从而综合调查结果开发新型广播内容, 增强广播内容的吸引力、趣味性。文章从新媒体时代下广播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分析入手, 旨在推动当前广播内容的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内容,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程文杰.以内容和终端抢占先机——浅议新媒体时代广播内容和生存形态的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12 (8) :22-23.

[2]徐青.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创新——以广州电台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 (3) :122-126.

[3]庄冬敏.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的创新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34 (22) :136, 140.

朴晋暎:形式创新影响作品内容 篇11

摄影师朴晋暎年过40,擅长在纪实摄影中融入艺术元素,从而扩展纪实摄影的边界。《首尔,隔阂的社会》是朴晋暎的代表作。长久以来,他一直尝试摆脱千篇一律的纪实摄影形态,通过摸索与思考创造新的形式。

目前,常见的纪实摄影作品大多采用135画幅照相机或便携性良好的摄影器材进行拍摄。然而在朴晋唤看来,拍摄方法、视角与理念的不同,会令摄影作品的形式有所不同。而他通常采用大型照相机与全景照相机,呈现他的“新纪实照片”。朴晋唤的初期作品主要反映军人政权没落后,韩国社会的改变。《386-代》(1989~1992)主要捕捉了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示威游行等社会斗争的瞬间;《坚持在首尔》(2003~2004)则记录了社会中劳动阶层的艰苦生活,以及为国家利益所牺牲的平民;在《打工》(2001~2005)系列中,每一张照片的文字中均加入拍摄对象的姓名及其当时的打工收入;《城市少年》(2004~2005)系列中则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放在—起对比,来讲述一个与理想有关的故事。在记录朝韩分裂纪实作品The Game(2005~2006)中,作者第一次使用大型照相机进行拍摄。

朴晋暎于2008年移居日本,并致力研究光线、时间、空间等摄影基础元素。2011年,日本东部发生大地震、海啸,朴晋哄也选择前去拍摄。他稍稍落后于争抢新闻的记者团队,在海啸自然灾害结束之后,开始记录周边遗留下的痕迹。《金子玛丽的照相簿》(2011)、《摄影的路》(2011~2013)、Moving Nuctear(2012~)、2PM(2013~)这些系列均是自当时开始拍摄,一直持续至今。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处于火爆刺激的新闻照片与枯燥冷漠的灾区纪实摄影之间”。

目前,朴晋暎的拍摄主题是琐碎的日常与他周边的人们。

(石宰睨SEOK Jaehyun,韩国策展人,个人网站www.photoseok.com)

当其他摄影师还在苦恼“摄影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时,你已经在为克服纪实摄影的局限与矛盾进行新尝试了,这也是人们认为你最异于他人的地方。对于这种看法,你怎么看?

朴晋暎:新时代到来之时,不少艺术展览中常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尝试,然而,摄影依旧只是一味将相框中的照片悬挂于展览馆墙壁之上,保持着一贯的沉闷与平庸。对此我感受到内心的虚空。从那个时候起,我便对纪实摄影为何如此沉闷且干篇一律进行思考。

虽然听上去有些好笑,但纪实摄影中人物照片几乎都是竖向取景,而风景照片几乎都是横向取景。所以在第一次个展之前,我最先做的事情便是决定不再使用135画幅相机与120画幅相机。我卖掉了当时手中所拥有的四台相机,购入了一台全景相机,之后又借钱买了一台大画幅相机。做这些的理由是我认为形式创新能够直接影响作品内容。就像人们穿着不同服装,行动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一样,改变相机类型能够改变拍摄作品时的速度、视角与理念。

并且,我将照片中无法看到的信息以文字形式呈现,或者将一张照片中无法说明的内容以两三张照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呈现;展览需要时,我会制作出像美术馆墙壁一样超大尺寸的照片。

我曾经尝试,将照片按风景实物大小进行展示,结果让我非常兴奋,也让观者获得截然不同的感受。

2004年,你的作品《首尔,隔阂的社会》大获成功,其中所包含的《打工》系列更是被评价为“用照片进行了一次社会学实践”。该作品采用了全景摄影方式,可以说说其中的理由吗?

朴晋暎:相比《打工》系列中的被摄人物,我更想呈现的是他们工作的空间。在现代社会,从事“3D”(“Difficult/Dirty/Dangerous”,可翻译为“困难、肮脏、危险”)职业的人们最终都会成为空间的附属品,而这是用普通相机拍摄不出来的。

我选择了可以全方位展现空间的全景相机。拍摄过程中,我没能看到的,或是不可操控的细节在画面中随机出现,更加有趣。虽然一直以来全景相机被认为适合拍摄风景,但这种刻板印象,反而令它在进行纪实摄影创作时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由于全景相机所具有的画面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影像的客观性,这也是我选择使用全景相机创作的另一原因。我想创作的并非是那些瞬间极具冲击力的感人照片,而是希望制作出外表看1以平淡无奇,却能与人进行交流的作品。也就在此时,我将自己的作品署名改为“AREA”,是地区与空间的意思。

在《打工》与《城市少年》中,你将两张截然不同的照片并置来讲述故事。在反映朝韩半岛分裂主题的The Game中,你首次采用了大画幅照相机进行拍摄。可以看出,一直以来你都在不断尝试创新与变化。

朴晋暎:拍摄《打工》系列时,我希望传递给观者照片背后的信息。即使拍摄对象暴露得再明显,拍摄技巧再高超,有些信息也依旧无从知晓。因此我用文字将照片中人物的个人信息、拍摄时间、打工收入等标明,令观者能够理解照片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此外,《城市少年》系列中,我通过将少年们的梦想与现实并置展现,不仅是拍摄对象的表面形象,更希望呈现出人们无法看清的内涵。The Game系列,则是为了能够更具体地展现朝韩南北分裂的现实,而选择大画幅相机。在我看来,即使是对同一被摄物体进行拍摄,当对其进行放大时,也会给人以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这远远超越摄影本身所具有的纪录与再现功能。并且,对于朝韩分裂这样特殊的题材,多少都会融入摄影师的主观想法,所以为了尽可能保持作品的客观,我选择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向阳》(原作为日语名)(2006-2008)可以算是一部自省式的作品吗?是否在反思摄影“不关注本质,只专注于视觉效果”的现象?2008年,你移居日本,并完成《向阳》的创作,请说说你在这期间的感悟或感受?

朴晋暎:意思是“阳光汇聚的地方”。想要准确地翻译,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大致的意思是形容阳光在林中的树叶间穿过,洒在地面上的光点。

nlc202309090659

该作品发表于2008年。这一年,不少高性能数码相机上市。周围不少摄影师开始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改用数码相机。我个人将那时看作是胶卷与数码的过渡期。那时,我也不想去挑战数码技术,只想凭借充分的观察与等待获得展现人类劳动与汗水的美好瞬间。虽然不知道我以后会有怎样的想法,但就在世上人们都呼吁“全球化”的时候,坚持“本土化”成为了摄影师可以坚持下去的一条道路。此外,我也更加希望能够创作出与当代艺术中那些充满无限想象力、满载艺术符号的数码照片有所不同,能够展现出摄影原貌的作品。归根结底,摄影只是传递光线与时间的单纯媒介而已。

2011年3月,日本东部大地震造成巨大灾难,不少摄影师都去拍摄相关主题。在《摄影的路》系列中,你将“历史的瞬间与美的瞬间相结合”,用穿插的方法进行创作,可以谈谈原因吗?

朴晋暎:“3·11”大地震是历史上首次被高清视频记录下的自然灾害,而我花费5年时间拍摄照片。这一系列的呈现形式,看起来有点像“写真”。在第一次前往地震发生地区时,我目之所及都是十分陌生的情景。当我走过已成焦土的海边村庄,看到突然袭来的一阵海风将照片卷成漩涡,冲向天际。没有主人(或是失去主人)的照片在海啸中幸存,却又再次被纷纷吹散。看到那个情景,我对于摄影本身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当今,手指大小的u盘就可以存储数万张照片,然而纸质照片作为摄影实体更让人感到温存。我开始思索摄影当下的时代洪流:轻易地拍摄与删除,只浏览影像而不再去冲印。这也是我将作品取名为《摄影的路》的原因。我希望这组作品能够存在于火爆刺激的新闻照片与枯燥冷漠的灾区纪实摄影中间。为了保持本次摄影的初衷,我尽可能不与当地居民交流。这主要是由于人和人若变得亲近,便很容易受到情感左右,对拍摄也会有所影响。所以我主要在周遭没有人的凌晨进行拍摄,可以说是一段十分孤单与可怕的拍摄经历。这段拍摄经历,也让我进一步思考摄影的本质。

2013年在古隐摄影博物馆(Goeun Museum of Photography)举办的摄影展“流浪记1989-2013”中,展出了《386一代》、《首尔,隔阂的社会》、《打工》、《城市少年》、The Game、《向阳》、《新农村运动》、《摄影的路》等主要作品,可以说是一次全方位展示你中期创作脉络的舞台。这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朴晋暎:接到古隐摄影博物馆的个展举办邀请,对我来说是有一些纠结的。在我看来,若博物馆每次只展出新作品,是对年轻摄影师进行消费。而完成一次展览所消耗的费用、体力与精力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我向博物馆提议,即使是年轻摄影师,也应将其创作轨迹进行一次完整展示。并且建议如果此次反馈良好,那么也给其他摄影师同样的机会。这便是后来博物馆一年一度的“摄影师中期报告展”。每年博物馆都会选定一名摄影师,对其5年来所进行的创作进行展览。像“中期报告”似的展览形式,不仅是拿出尘封已久的作品进行展示,也将我从创作初期至今的所有作品重新冲印,并在每一系列中备注创作笔记以及自己的重新诠释。我认为,这一过程中,摄影师进行反思与自省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还未到达成熟阶段,但在气势正浓之际回顾自己创作轨迹,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这个系列展览韩国中年摄影师们都十分想参与。

你一直以来用大画幅相机、全景相机,或胶片相机进行拍摄,以后在选择器材时是否会有所改变?

朴晋暎:首先,我能够确定的是,我不会拍摄视频,并依旧会坚持使用胶片相机。每个时代都会造出越来越多的影像,而观看这些影像会让人日渐疲惫。我想要拍摄的照片是在那些刺激与华丽的影像背后,存在的平凡与生涩的风景。现在,我一年大概只拍摄30张照片,反复观察后才会最终按下快门。我也不使用拍立得相机,所以我每拍摄一张胶片,所体验到的紧张感和聚精会神的状态都令我十分兴奋,我会有一种现在拍不到就再也没机会的心情。几天前我去了中国的华山,当时所拍摄的照片目前还没有冲印,所以我现在正处于担心那卷胶片能否良好成像的忐忑之中。或许,这种如同麻醉般的感受,是我坚持使用胶片相机的最大原因。

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属于纪实摄影还是艺术摄影?之后想拍些什么?

朴晋暎:因为没有拍摄微观世界的能力,所以我只能拍摄肉眼所看到的世界。与其判断某一张作品的风格,不如思索职业生涯正在沿着怎样的轨迹前行。一直以来我都在拍摄与自我生活无关的事物,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拍摄之前被自己疏忽已久的生活周遭景象。我最新的拍摄对象是因老年痴呆而入院的母亲。

论电视成就报道内容的创新因素 篇12

表情讯息公共化

美国社会学家埃尔温·戈夫曼在他的一项社会交往分析中, 曾区分了“表情”和“传播”这两种概念。他认为, “表情”指的是姿势、符号、声音、标记以及某个环境中某个人出现所产生的运动。而“传播”则指的是使用语言或类似于语言的符号, 有意识地传递“讯息”的行为。按照这种区分方式, 一个人可以随意地开始或停止传播, 但是他不能停止表情的表达。传播是有意识地进行, 表情则是无意识地“流露”。而在电视上, 表情的重要性通常超过语言———“电视上演讲的政治家即使引用了其他人的文章或诗句, 这也能反映出他的个人哲学, 这也会使观众高兴。相反, 如果某位政治家让别人代替自己发表媒介演讲, 他将会疏远观众, 即使那些话都是政治家亲自写的, 效果也一样。” (1) 可以说, 电视上丰富的节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表情讯息而不是传播内容。

但是, 回顾以往的电视主题报道特别是成就报道, 见事不见人, 很多都是总体性的陈述和枯燥的数字罗列, 是传播内容, 而不是表情内容。即便是所谓的“点面结合式”报道, “点”的表情内容也是有限的和被遮蔽的, 是为了说明和印证“面”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本身。但是, 在《我的这五年》大型系列报道中, 作为公民的个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表情讯息却成为报道的主体, 进入了公众视野。看完报道后, 作为观众, 可能不一定会记得主人公在这五年当中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 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和人格魅力却给观众留下了永远的记忆。如长期坚守大山无暇顾及家庭而在班会上向女儿道歉的青年教师冯雪红, 靠卖羊肉串维持生计却矢志资助贫困学生的朴实汉子阿里木, 怀着拍电影的朴素愿望并坚持不懈一点点靠近梦想的彭家兄弟, 骑着自行车上街以防代管、以帮代管的“最美城管”杨维勋……这些人物的一幕幕影像活生生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

与表情内容的传递相适宜, 系列报道很多都采用了第一视角、访谈、音乐等表现手段。如《孙恒:音乐老师变身博物馆馆长》开篇就是一段内心独白:“我叫孙恒, 今年35了, 我出来打工12年了, 我干过很多工作, 有过很多梦想, 也实现了一些, 比如他们叫我团长, 因为我是新工人艺术团的团长;他们叫我校长, 因为我是同心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但说实话, 再怎么做梦, 我也没想到我能成为一名馆长, 现在我是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的馆长。”而《阿里木:卖羊肉串的慈善家》则在报道的最后安排了一段配乐的、类似意识流的心愿表白:“我觉得我烤的羊肉串太好吃了, 我太厉害了, 旺季的时候我就想烤羊肉串, 淡季的时候我就想娶老婆, 我要一个不打麻将的老婆……”这些无疑进一步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

前台信息后台化

美国社会学家埃尔温·戈夫曼认为, 所有社会角色的行为实际上都是表演, 是一种有选择的展示。任何人在某个环境中的行为都可被分为两类:前台行为和后台行为。在前台, 他们要扮演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想概念的社会角色;而在后台, 他们可以放松地演练、琢磨将来演出的策略。基于这一面对面交往理论, 美国传播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提出, 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创造出了新的社会场景, 这一场景融合了前台行为和后台行为, 带来了人们对“恰当行为”观念的改变, 其重新塑造行为的程度远远超越了它所传递的具体信息。

这一观点正在被现在的媒介现象所证实。新媒介环境下, 人人都是公民记者, 人人都可随时发布信息, 前台信息和后台信息的交织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和信息消费习惯逐渐被观众所接受。而以往传统媒体单一的前台信息或前台信息与后台信息的不一致都会极大地降低报道的公信力。当然, 所谓的前台、后台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说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巨大成就是前台的话, 那么诸多小人物的艰苦奋斗就是后台;如果说典型人物的事迹是前台的话, 那么他们为此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就是后台;如果说他们的态度是前台的话, 那么整个社会的普遍看法就成了后台。而后台信息往往因为比前台信息显得更真切、更诚实而更容易得到认同。因此, 如何来分配、组合前台信息与后台信息, 就决定了一则报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以往, 我们的成就报道只有“成就”的前台信息, 而没有为之付出的“人”的后台信息, 这种报道自然难以让人信服。而在《我的这五年》中, 这种传播模式已然发生变化。围绕成就的人的奋斗和拼搏成为前台, 而政策的雨露、时代的进步则成为后台。如致力于打造百年农业企业的卢国平, 如果没有粮食补贴和农机补贴的好政策, 恐怕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建成北京最大养老院的宋玉梅, 如果没有国家对民营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 最后也只能宣布破产;还有让集团70%~80%的员工都能买房、买车的沈阳杂技演艺集团 (原沈阳杂技团) 董事长安宁, 如果没有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 他和他的员工恐怕也只能黯然接受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但是, 这些主题信息在报道中并非显性的、前台的, 而是隐性的、后台的, 这种主题的“退却”反而使得内容更加真实可信、深入人心。

归因模式理性化

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认为, 人们对行为的解释主要有两类:一是认为行为的发生是由于情境因素所致, 被称为外向归因;二是将行为发生的原因归于行为者个人性格或其所具条件, 被称为内向归因。

而对于成就报道或主题报道来说, 其实也都涉及一个归因的问题, 即成就缘自什么因素。以往的报道经常通过采访对象或记者点评来揭示这一因素, 而这也往往就是节目的主旨所在。但是, 综观大多数成就报道, 这种归因基本上都是封闭的、单向度的。要么把成就归因于“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高产”, 要么一味地归因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这种归因简单片面, 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也难以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而在《我的这五年》系列报道中, 归因是多元的, 也是客观务实的。报道中的这些主人公, 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既得益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 也是个人坚守梦想并努力奋斗使然。甚至可以说, 没有个人的内在因素, 外因是很难起作用的。因此, 我们看到, 每篇报道的最后, 记者现场出镜都会提到“理想”、“梦想”、“幸福感”、“人生价值”这样的字眼。如《彭家兄弟:一部传奇电影的诞生》中最后说道:“其实在我们小时候, 对于长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就像种子一样种在了我们的心田, 长大以后有些梦想并没有走远也没有消失, 只是被我们深深地埋在了心灵深处。如果用虔诚的情怀去善待这些梦想, 在条件合适的时候, 它们就会发芽, 就会结果, 就会梦想成真。”再如《付新华:寻找心中的萤火虫》中, 记者最后说:“付新华的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浮华之下, 虽然理想的光亮有时候会显得很微弱, 但它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追寻去守护, 因为它终将照亮我们的人生。”这里的归因, 没有豪言壮语, 也没有呛人的宣传味道, 而是一种基于现实考虑的、与观众之间的心灵对话。这种对于成功的归因是开放的、多元的, 也是能引发观众思考并被观众所接受的。

编码方式协商性

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认为, 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解码实际上是一个意义的再生产过程, 即解码过程并不是完全依据编码来进行的, 二者不是同一的。霍尔由此假设了解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三种不同状态。一是“主导—霸权地位”。受众的解读完全在编码者主导符码范围内进行操作, 根据用以将信息编码的参照符码把信息解码。二是“协调的符码或者地位”。在这种状态下, 受众的解码包含着相容因素与对抗因素的混合:它认可主导性定义界定的合法性, 同时又在一个更有限的层次上制定自己的基本规则, 并使这种主导界定适合于它本身团体的地位。三是“对抗符码的操作”。受众有可能完全理解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变化, 但却以一种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码信息。

依照这一理论, 我们会发现, 以往的成就报道主要是一种基于“主导—霸权”地位的编码方式———大而空的报道视角, 枯燥乏味的报道内容, 居高临下的报道语态。而出于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官媒背后的意识形态的信任和敬畏, 这种传播模式曾长期存在并曾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教育群众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 新媒体时代, 网络、手机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搜集、发布新闻信息, 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媒介的接近权、使用权成为每个公民的共识, 由这种权利衍生的媒介素养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不断提高。同时,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传统媒体市场化进程加速, 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日益松动, 单纯的喉舌功能已很难概括媒介的全部社会职能。因此, 今天的成就报道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编码模式, 非但不能赢得公众的认同, 反而极易遭遇受众的“对抗式阅读”。毕竟, 在今天这样一种传播语境中, 作为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 不论你知道多少, 总有人比你知道得更多;不论你的分析如何专业, 总有人比你还专业;不论你的立论如何公正, 总有人能够指出你的不足。因而, 改变传统的编码方式自然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

在央视《我的这五年》系列报道中, 我们看到, 以往静态的、宏观的“国家成就”演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的经历。在这五年中, 他们有梦想、有波折, 五年来的国家成就并没有遮蔽作为个体的人的磨难和苦痛, 而且, 恰恰是因为这些个体的奋斗和拼搏才有了国家层面的发展。可以说, 这一事实建构几乎符合所有群体的现实语境, 因而显得自然亲切而不至于遭到部分社会群体的对抗解读和舆论抗议。同时, 报道素材充分调动画面、同期声、音效等电视手段, 坚持用事实来说话, 用故事和情节来说话;记者的点评也是在事实分析和他者言说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温和中肯, 启迪人心, 丝毫没有说教的意味。

例如, 在《旭日阳刚:春天里的怒放》中, 记者向观众介绍了农民工刘刚和王旭的爱好、执著、艰辛和一夜成名。在报道末尾, 记者点评说:“有人感叹, 是网络让旭日阳刚一夜走红, 有人说, 农民工身份给了他们许多感动的元素。但我想, 他们所引发的共鸣, 更多的是来源于他们和许多普通的劳动者一样坚持一个简单的信念———只要付出, 就有回报。”这样的评论在充分体察他者意见的基础上给出了记者的“我”的观点, 没有颐指气使, 也没有居高临下, 是一种人格化的传播, 也是一种协商式的编码方式。而正是这种编码方式的转变, 才使得成就报道洗尽铅华, 进入了观众的内心。 (本文为孝感学院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度开放科研项目“新媒介环境下大众传媒的乡村传播与社会稳定研究”的部分成果, 项目编号:2010K07)

参考文献

上一篇:食品质量监督下一篇:比较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