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病的防治论文

2024-05-15

胆石病的防治论文(共8篇)

胆石病的防治论文 篇1

全身麻醉下胆石症腹腔镜手术术后病人易发生呼吸、消化、生理反应及自主活动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因此, 为促进病人的康复, 在加速麻醉药物的排泄、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胃肠功能、加强舒适护理等方面积极采取对应措施, 就可提高全身麻醉胆石症手术病人的康复质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26日—2008年11月25日我院收治胆石症病人228例, 其中女190例, 男38例;年龄18岁~76岁;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胆石症腹腔镜手术。

1.2 临床观察

在术后24 h内监察生命体征, 听取病人主诉反应, 发现全身麻醉下胆石症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均出现低体温、高血压、腹痛、呕吐、呃逆、胸闷、气促、咳嗽等情况。

1.3 治疗结果

经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病人呼吸、消化、生理反应都恢复正常, 未发生切口感染, 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后低体温

①术后用温暖毛毯遮盖皮肤, 必要时可使用压力气体加温盖被;②保持病房温暖, 室温24 ℃左右;③及时吸氧;④加强体温监测, 对低温者采用能测量35 ℃以下的体温计, 必要时测直肠温度;⑤对静脉输入的液体或血液加温, 研究表明, 将输入的液体加温至37 ℃就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1];⑥病室内可加用电热风, 必要时用电热毯包裹, 但注意勿烫伤病人。

2.2 术后高血压

①严密监测术后血压;②及时给予降压处理, 一般首选硝酸甘油;③及时去除刺激因素, 如焦虑、疼痛、缺氧、寒战。针对病人的焦虑心理, 护士要做好心理疏导;积极缓解伤口疼痛;对麻醉清醒后5 h~7 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病人应给予诱导或留置导尿, 以免因尿潴留引起高血压;④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2.3 术后通气功能障碍

2.3.1 重视呼吸功能锻炼

①深呼吸运动:鼓励病人在术前1周练习深而慢的吸气, 在吸气末停滞1 s~2 s后缓慢地呼气, 每日2次或3次, 每次10 min, 每分钟8次~12次。②有效咳嗽训练:教会病人先做深吸气后关闭声门, 随后胸腹肌骤然收缩, 将气冲出呼吸道。③束腹胸式呼吸训练:使用腹带绑住病人腹部, 松紧适宜, 以制造术后生理状态, 加强病人有效的胸式呼吸, 以代偿因术后切口疼痛引起的低效腹式呼吸。

2.3.2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恢复情况, 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肺部啰音。

2.3.3 及时给予氧疗

术后必须常规给予吸氧24 h, 流量2 L/min~4 L/min, 一般遵医嘱执行, 对老年性肺功能不全者术后氧疗时间适当延长, 停止时采取间断过渡法直至完全停止。

2.3.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身麻醉术后, 呼吸道分泌物较多, 在病人未完全清醒时, 要防止窒息, 床边应准备吸引器, 及时吸出分泌物和呕吐物。清醒后如病人无力咳嗽、咳痰, 必须采用辅助方式。如痰多不易咳出可辅以雾化吸入, 用糜蛋白酶1支+庆大霉素8×104 U+地塞米松5 mg雾化, 每次15 min, 每天2次, 以稀释痰液, 易于咳出。

2.4 术后疼痛

麻醉作用消失后, 病人常感到伤口疼痛, 24 h内疼痛明显, 2 d~3 d内逐渐减轻。伤口持续疼痛除影响病人休息和睡眠外, 还影响呼吸功能恢复, 增加切口感染率。因此术后有效镇痛非常重要, 应客观评估病人术后疼痛, 防止病人因对镇痛药副反应的误解而强忍疼痛。病人疼痛难忍时, 遵医嘱按时肌肉注射止痛剂或需要时使用止痛泵[2]。

2.5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2.5.1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由于术中失血失液、术后大量引流液的流出, 造成术后电解质的紊乱, 如低钾、低钠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 影响胃肠动力的恢复。因此, 术后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的变化, 根据情况及时补充。一般呕吐、腹泻、肠和胆道引流所致的低血钠, 为低容量性低钠, 必须既补充容量, 也补充钠。

2.5.2 肠蠕动恢复的锻炼

一般术后1 d~3 d, 肠蠕动逐渐恢复, 肛门排气, 腹胀自行消退。如术后第2天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也可帮助腹部按摩, 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作单向反复按摩, 促进肛门的排气。

2.5.3 饮食刺激法

对于腹部手术的病人, 早期恢复自行进食, 对术后的康复很有帮助。术后2 d~3 d仍未排气的患着先给予温开水、米汤, 逐步激起肠蠕动反应, 肠蠕动恢复后, 再过渡到正常饮食。

3 讨论

全身麻醉胆石症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 加之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 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障碍。同时, 手术时麻醉剂对体温调节中枢有抑制作用, 大量输液, 低温环境等因素会引起术后低体温。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反应, 可引起术后高血压, 术后2 d~3 d病人常感到伤口疼痛, 影响休息和睡眠。长时间的麻醉抑制、手术创伤、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紧张焦虑、切口疼痛等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 使胃肠蠕动在术后长时间受到抑制。由此可见术后低体温、高血压、通气功能障碍、疼痛、胃肠功能恢复慢等成为影响胆石症术后康复的主要因素。

总之, 通过临床观察, 发现影响胆石症术后康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只有及时、有效、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才能使胆石症手术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全身麻醉,胆石症,腹腔镜,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赵书娥, 尹灵朔, 赵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杂志分册, 1999, 18 (1) :12.

[2]范里莉, 王恒林, 王卓强, 等.镇痛泵治疗病人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7) :35-37.

胆石病的防治论文 篇2

[关键词] 胆石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78-01

胆结石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10%左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并且比较多发[1-2]。本资料就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比对进行分析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进行治疗的胆石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45例治疗组和45例对照组。治疗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46.6±9.4)岁。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平均(48.7±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脐部切开小口后将腹腔镜插入,在右肋下放置5 mm的套针套管,中线右侧再放置10 mm的套针套管,使用爪形电凝器和钳夹与剪刀合并分离胆囊床游离下胆囊。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用钳夹夹住,然后用特制的钛钉夹紧,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用剪刀剪断,最后提起胆囊并取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在右肋缘下做切口,然后取出胆囊。

1.3 评价标准

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是否使用止痛药物、肛门排气时间、有无并发症出现以及住院时间来评价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经过比较,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应用止痛药物人数和术后并发症比较(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所有消化系统疾病中胆石病最常见,胆结石凝结物在胆管树内所形成的,胆石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急性炎症和发作性腹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并发胰腺炎和胆管炎等疾病。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腹腔镜切除术和开腹手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介入技术也逐渐成熟,腹腔镜切除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并且成为了治疗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的最有效方法[3]。保胆取石术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复发率高,若患者胆管结石极大,或者是不能耐受气腹和胆管解剖变异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开腹手术[4]。总结腹腔镜切除术的优点为切口和创伤小,伤口没有较强的疼痛感并且减少了对机体的影响,手术时间短,无明显不良发症,有利于术后康复等。本资料就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胆石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究,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应用止痛药物人数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在此类患者中广泛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王君,韩建涛,张扬.胆结石治疗方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右江医学,2002,30(6):521-522.

[2] 丰枭.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60例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3):285.

[3] 卢海武,薛平,简锋,等.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介入诊疗,2008,13(2):87-89.

[4] 唐丽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应用[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6):492-493.

(收稿日期:2012-03-05)

高龄胆石病的手术治疗 篇3

关键词:高龄,胆石病,手术治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高龄胆石病的比例也明显上升。国内文献统计表明70岁以上高龄胆石病的发生率约为18.76%[1]。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 合并疾病多, 易恶化, 手术风险大, 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高, 已成为肝胆外科一个值得重视问题[2]。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 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胆石病49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 男19例, 女30例, 年龄70~85岁, 平均76.3岁。本组49例胆石病患者均手术治疗。

1.2 并存疾病

本组术前并存其他脏器疾病者34例 (69.4%) , 其中并存2种或2种以上疾病者30例 (61.2%) 。主要并存疾病依次为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脑血管后遗症。

1.3 手术方式

急诊手术30例 (61.2%) , 择期手术19例 (38.7%)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 开腹胆囊切除术17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25例, 胆囊造瘘、胆总管探查术1例, 胆囊造瘘术3例, 胆囊部分切除术2例, 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

1.4 治疗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2%, 其中急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6%.择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3.2%。并发症以呼吸道发生率最高占37.8%, 其次依次为心血管系统32.4%) 。治愈21例, 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 择期手术死亡率2例, 急诊手术死亡率3例。

2 讨论

2.1 高龄胆石病患者特点

高龄胆石病患者起病急、变化快、合并症多、院前时间延误长。是因为高龄患者生理功能下降, 胃酸低, 许多器官有潜在的功能不全, 合并疾病多, 由于高龄患者应急性降低, 疼痛阈值增高, 加之腹肌萎缩、肥胖等, 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延迟入院所致。

2.2 手术适应症

(1) 有典型的胆绞痛频繁发作史者。右上腹痛反复发作, 腹痛以半夜发作为主, 持续2~3个小时后自行缓解。或食油腻食物后等诱发疼痛者, 属于典型的胆绞痛, 开始时发作间隔期较长, 以后频繁发作。 (2) 胆囊内多发性小结石, 有合并胰腺炎发作者。 (3) 胆囊结石为10~13毫米, 易造成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 (4)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 (5) 胆囊结石病史达10年以上或胆石大小在2厘米以上者。 (6)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 (7) 糖尿病患有胆囊结石者。 (8)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

2.3 手术治疗

2.3.1 手术方式选择, 因高龄胆石病患者, 患者全

身情况差, 胆道感染严重, 合并症多, 手术应尽量采用简单、有效解除胆道梗阻的主要病变的术式为原则, 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创伤打击。本组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30例, 胆囊造瘘、胆总管探查术2例。胆囊造瘘术5例, 胆囊部分切除术3例。

2.3.2 高龄胆石病患者急诊发病率高, 本组急诊入院40例, 急诊手术30例。

因急诊高龄胆石症患者发病急, 易恶化, 对患者的全身情况都应作全面的了解。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对高龄胆石病患者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水电解质紊乱等, 在术前要给予积极纠正, 待合并病得到改善或生化指标接近正常范围时, 在急诊实施手术。Edlund报道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早期手术死亡率为4.16%, 而晚期手术组则为22%[3]。择期手术对有严重有并发症的高龄胆石病患者待有明显改善后, 符合手术适应症的, 选择择期手术, 以策安全。在能耐受手术和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 以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择期手术19例。

2.4 术后并发症防治

胆石症术后胆道并发症防治, 主要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严密的术中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无论是急诊手术、择期手术, 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术后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体温、尿量等, 追踪血糖及生化程度, 高龄患者常伴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及其他并发症, 伤口要减张缝合, 用腹带包扎腹部, 加强支持疗法。

高龄胆石病患者具有发病急, 病情变化快, 合并病多, 院前时间延误较长, 急诊率高等特点。高龄不是手术的禁忌, 对高龄胆石病患者应持积极手术的观点,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严密的术中操作, 正确掌握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1]张敏.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当代医学, 2010 (01) .

[2]陈希纲.胆石病术后死亡原因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 1997 (02) .

胆石病的防治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3例 , 男41例 , 女22例 , 年龄为59~83岁 , 平均年龄为 (73.46±5.82) 岁 , 基本病情 :23例胆囊结石 , 31例胆管结石 , 19例胆囊并胆管结石。

1.2 护 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认知干预、心理支持、饮食指导、血糖控制及感染预防等方式, 具体情况为, 术前加强对患者的认知干预与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手术基本情况与注意事项的讲解, 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加强对其的引导与劝解, 从而缓解患者的压力并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同时依据患者的病情与身体实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控制患者对脂肪及糖类等的摄入, 并通过增加对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摄入, 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用药, 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解决措施的讲解, 并进行适当强度的术后锻炼;保证切口的干燥、口腔及泌尿系统的清洁, 从而减少患者的感染情况。

1.3 观 察指标

血糖水平变化通过对比护理前后, 患者餐后1 h, 2 h及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进行评价;生活质量通过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关系及总体健康等指标进行评分, 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 计方法

研究所用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以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 者 护理 干 预 前后 的血糖 变 化 情 况

患者护理后的餐后1h、2h及空腹时的血糖水平均优于护理前, 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与护理前对比, ※P<0.05。

2.2 患 者 护理 干 预 前后 的生 活质量情 况

患者护理后的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关系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指标的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注:与护理前对比, ※P<0.05。

2.3 患 者 护理 干 预 后 的并发 症 发生 情 况

患者护理后报告1例切口感染, 1例泌尿系统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74%。

3 讨论

胆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体质较差, 受麻醉及手术的影响, 易致使手术的危险系数增加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增多, 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与生活质量[2]。该次研究通过选取73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从而分析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护理后的餐后1 h、2 h及空腹时的血糖水平均优于护理前, 其中护理后的餐后1 h与空腹时的血糖水平分别 为 (10.05±2.13) mmol/L、 (7.03±1.06) mmol/L, 明显优于护理前的 (13.17±2.58) mmol/L、 (10.24±2.18) mmol/L, 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原因在于, 护理干预严格控制患者对脂肪及糖类的控制, 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并指导患者科学用药, 改善抗血糖药物的疗效, 从而有效降低并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3]。由此可知 , 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胆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护理后的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关系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指标的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其中护理后的 总体健康 评分为 (81.54±12.65) 分 , 优于护理 前的 (67.42±12.07) 分 , 护理前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在于 , 护理干预加强了对患者的认知干预与心理支持, 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其次护理加强对患者饮食的干预, 能够帮助患者增加营养摄入并稳定血糖水平, 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总体健康水平。已有研究证明,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胆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这在该研究中也得到证实[4]。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2.74%, 分析原因在于 , 护理前患者缺少预防并发症的意识和改善并发症的方式, 从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护理中患者加强对膳食纤维的摄入并进行适当运动, 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 从而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同时护理中加强对切口、口腔及泌尿系统的清洁护理, 能有效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几率,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深入价值, 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生活质量, 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春, 申红丽, 郑思琳.护理干预对胆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0) :68-69.

[2]廖声静.胆石症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7) :53-55.

[3]吴遥.胆石症伴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 34 (4) :88-89.

[4]杨春, 申红丽, 郑思琳.护理干预对胆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23 (20) :529-531.

[5]张春兰.老年人胆石症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2 (2) :2882-2883.

老年胆石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05年5月—2008年2月门诊病人136例, 年龄均大于60岁, 其中68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 (I组) , 另68例经B超检查排除胆囊结石为健康对照 (C组) 。

1.2 方法

身高采用灵敏到1mm的标尺测量、体重采用弹簧称测量, 计算体重指数BMI (kg/m2) , 所有受检者均空腹12h以上, 抽取肘静脉血3~5mL置于真空未抗凝生化类试管中, 即刻分离血清, 剔除溶血标本待检。血脂检测仪器为日本奥林巴斯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所用试剂、校准品均为仪器原装配套。严格按仪器操作程序进行检测, 检测前用仪器配套定标液进行定标, 检验过程用两种浓度的质控血清监测仪器, 结果均在要求的范围内。血清脂类测定方法为酶法。实验条件:37℃。超声波检查仪器为迈瑞Digi Prince 9900型超声显像仪, 脂肪肝、胆囊结石的超声波诊断标准见文献[1]。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 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胆囊结石组BMI、CHOL、LDL、TG均高于对照组, 而HDL-C低于对照组。 (见表1)

与C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我国胆石症患病在不同地区、性别、年龄、职业的人群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随着B超诊断仪的普及应用, 成年人胆石病患病率的普查结果为1.7%~9.0%,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患病率有上升趋势[2]。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 与年龄、性别、肥胖、高脂血症、血糖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年龄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呈正相关, 而与胆酸合成及胆酸池大小呈负相关[1]。胆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蛋白代谢异常, 高TC血症、LDL升高及HDL-C降低在形成胆囊结石中起着重要作用[3]。高血脂患者由于脂类代谢和血脂成分的改变, 引起胆碱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缺乏, 磷脂在肝内合成减少, 胆固醇升高, 使胆汁中胆盐、磷脂、胆固醇三者比例失调, 易于形成胆囊结石[4]。本文结果显示, 胆囊结石组与对照组比较BMI、TC、LDL-C、TG水平较高, HDL-C较低。说明超重或肥胖伴有高脂血症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密切。

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配合使用降脂药物, 去除不良嗜好, 严格控制饮食及体重, 多参加体育运动等综合治疗措施, 并结合血脂分析及超声波检测监测治疗情况, 可以预防和减轻脂肪肝的发生, 同时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田奇, 何生, 李秀钧, 等.糖尿病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探讨[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1997, 24 (6) :86-88.

[2]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257-1295.

[3]薛宁, 张曼丽, 郭燕明, 等.1582名老年人胆结石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老年杂志, 2002, 21 (3) :220-221.

胆石症病人的饮食护理 篇6

1 饮食规律, 忌暴饮暴食

忌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 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 可引起慢性胆囊炎及静止期胆石症的急性发作, 故病人的饮食应定时、定量、定餐、规律, 避免暴饮暴食。

2 控制脂肪, 摄取蛋白质

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宜进食高糖类、低脂肪的流质饮食, 严重者应暂时禁食。慢性胆囊炎病人宜多饮水, 少量多餐, 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 忌食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如动物心、肝、脑、肠、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油多的糕点也不宜多吃, 因为过多的脂肪引起胆囊收缩, 导致疼痛。由于脂肪可促进胆囊收缩素的产生而增强胆囊的收缩, 故应给予限脂肪的膳食。脂肪限制的程度因病情而异, 在急性发作期给予完全不含脂肪的纯碳水化合物膳食, 待症状缓解, 可从严格限制脂肪过度到中度限脂肪膳食;在缓解期, 病人可用轻度限脂肪膳食。 限制胆固醇可减轻肝脏对胆固醇代谢的负担, 减少胆固醇性结石的产生。

3 材料新鲜, 烹调合理

应选择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质较软的新鲜食物为宜, 烹调后的食物要柔软, 口味要清淡, 调味料应有所节制。烹调食物少用煎、炸, 多用煮、炖、清蒸的方式并要用植物油炒菜。

4 少吃辛辣品, 禁饮酒

蒜、葱、姜、辣椒等辛辣食品易生火, 加重病情, 故少吃为妙。烟、酒、咖啡等带有刺激性的食物会使胃酸分泌过多、胆囊剧烈收缩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 胆汁排出困难, 易诱发胆绞痛。

5 补充维生素

多补充维生素K, 如菠菜、花椰菜。要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 如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植物纤维, 既不会增加胆囊分泌胆汁的负担, 又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另外在生活中要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 多吃些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作用的食物, 如山楂、乌梅等。要吃早餐, 不可空腹的时间太长。

6 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有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 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牛奶只限于饮用脱脂奶。

参考文献

胆石症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经我院门诊或住院检查行手术治疗的胆道系统患者821例, 男375例, 女446例, 年龄16~84岁, 中位年龄46.34岁。

1.2 检查方法

患者检查前禁食≥8h, 24h内尽量食用高脂类食品, 以保证胆道系统内胆汁充盈, 同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对于急诊患者可不拘条件限制。仪器为美国ALK APOGEE800、美国GE 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0~5.5MHz。患者仰卧位、左侧卧位, 常规对胆囊颈行纵、横、斜面扫查, 必要时嘱患者变换体位进行调节。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增益、动态范围以及标尺速度等。

1.3 数据统计

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录入, 并进行汇总以及简单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821例患者中, 胆囊结石783例, 超声确诊后行手术或治疗772例, 术前未确诊但术后病理证实胆囊结石11例;783例胆囊结石中, 多发胆囊结石453例 (57.85%) , 单发性结石共294例 (37.55%) , 充满型结石52例 (6.64%) , 泥沙样结石共27例 (3.45%) 。

2.2 误诊情况

821例患者中, 误诊病例49例, 其中9例误诊为结石;11例误诊为胆道息肉或肿瘤, 术后证实为胆囊结石, 16例超声诊断泥沙样结石, 术后证实为胆汁淤积;4例超声诊断为结石, 术后证实为胆囊息肉或胆囊折叠;6例为超声复查时结石回声消失, 经询问病史后发现, 此类患者均于超声检查前服用或者静脉滴注头孢类药物;3例流沙样结石在复诊中结石回声消失, 但同时未服用相关药物, 怀疑与操作者手法及患者体位条件有关。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 论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 对于胆囊检查可应用B型超声、彩色超声、内镜超声、CT、胆胰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PTC) 、核磁共振胆道造影 (MRCP) 。内镜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1], 其诊断不依赖结石的大小, 对于无扩张的小结石尤其有价值;CT对于胆结石的诊断并不具优势;造影技术的介入进一步完善了胆道系统的检查, 若需要更精确地显示胆道系统, 则应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ERCP) 或PTC。ERCP更适用于显示较低部位的梗阻, 而PTC显示较高部位或近端的梗阻;MRCP诊断胆管内疾病、胆管扩张和胆道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95%, 是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较有价值的方法。由于MRCP是非侵入性检查, 避免了EPCR和PTC所带来的风险。

相较于以上检查, 普通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价廉、灵活的特点, 作为疾病的初步检查, 超声表现为高振幅回声及声后阴影, 诊断符合率较高。因此, 普通超声在胆石症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并且不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避免了经济和医疗的浪费。

上消化道、结肠、肾和胰腺疾病或者胆道其他疾病也会产生与胆石症相近的临床表现, 这也就是临床中发生胆石症误诊的原因之一。临床中还有一些药物会产生此类现象[2], 如抗凝药、双嘧达莫、环孢菌素、避孕药等。在超声检查过程中, 发现胆囊内结石征象, 必须结合临床, 详细询问患者近期内是否使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 以免误诊。超声医师的技术及经验不足, 对胆囊结石的声像图认识不足, 可造成诊断思路狭窄。为提高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多切面、多手法探查胆囊, 特别要注意胆囊管、颈部、底部和皱褶的显示。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152-2153.

[2]于红梅.超声显像诊断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7) :7.

中医辨证施治胆石症的疗效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56例胆石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X射线胆道造影或者是CT等检查证实为胆石症。经过患者或家属同意后156例胆石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治疗组患者78例, 男性40例, 女性38例, 年龄44~75岁, 平均年龄57.6岁, 病程2~33年;胆囊结石43例, 肝外胆管结石17例, 肝内胆管结石18例。对照组患者78例, 男性43例, 女性35例, 年龄40~74岁, 平均年龄56.6岁, 病程2~34年;胆囊结石42例, 肝外胆管结石19例, 肝内胆管结石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患者在就诊时均具有急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病史; (2) 典型症状:上腹部或者季肋部疼痛, 肩部有明显不适, 用餐后腹部饱胀感明显, 经常消化不良, 尤其是在食用油腻性食物之后症状更明显; (3) 主要体征:胆囊部位有明显压痛症状; (4) 辅助检查:CT胆囊增大壁变厚, 有结石影像;超声检查胆囊壁粗糙, 有结石影; (5)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浓缩出现障碍, 镜下检查可见多脓细胞、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钙结晶等, 若进行组织培养可发现致病菌的存在。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治疗组78例患者采用胆道排石汤进行治疗, 方剂的组成有金钱草30g, 广木香9g, 炒枳壳9g, 黄芩9g, 生大黄6g。根据临床胆石症的分型, 进行胆道排石汤方剂的加减。 (1) 气滞血瘀型:病情较轻, 以胆道排石汤为主, 在原方基础上加银花15g, 茵陈30g, 芒硝9g进行治疗, 服药后排出的结石多为泥沙状; (2) 湿热蕴结型:病情较急重, 在胆道排石汤的基础上加黄连3g, 青皮9g, 柴胡6g, 茵陈30g, 陈皮6g, 白术12g进行治疗, 服药后一般5天内即可排石, 排出的结石体积大数量多, 且彻底; (3) 中毒型:在胆道排石汤基础上加柴胡10g, 青皮10g, 陈皮9g, 板蓝根15g, 鸡内金15g, 威灵仙15g, 虎杖20g, 郁金10g, 王不留行15g进行治疗, 可以有效改善症状。用法:一日一剂, 水煎后服用。煎药时先武火煮沸, 然后改用文火慢煮20~30min, 连续煎2次, 药汁合并后, 分两次服用。一般服药1周后可见效, 服用2周即可进行排石, 3个月为一个疗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的变化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1.3.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胆清强磁贴进行治疗, 其主要成分是以穿山甲、莪术、皂刺、冰片、川楝子、木香、川穹、远红外陶瓷粉等。使用方法:外用, 将脐部洗净拭干后, 揭除药贴外膜, 药芯正对肚脐贴实即可。3盒为一个疗程, 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 定时进行超声检查, 确定结石数目以及大小的变化, 并进行详细记录。

1.5 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减少, 超声检查结石消失或数量明显减少、大小明显减小;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超声检查结石数量减少, 大小减小;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 结石数量和大小均无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记录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数据, 对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 然后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最终得P<0.05, 即经统计学处理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显效47例 (60.26%) , 有效24例 (30.77%) , 无效7例 (8.97%) , 总有效率为91.03%, 对照组显效32例 (41.02%) , 有效23 (29.49%) , 无效23例 (29.49%) , 总有效率为70.51%, 两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即经卡方检验P<0.05, 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各有一例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患者, 停药后即恢复正常, 没有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所以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胆石症在中医中属于“胁痛”、“黄疸”、“结胸”、“发黄”等病范畴, 是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其形成多认为与饮食不节, 邪毒内犯, 情志抑郁, 胆不疏泄, 脾虚肝郁, 湿热蕴蒸结为砂石, 阻滞肝胆经脉有关[1,2,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胆石症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胆石症是一种全球范围的疾病, 具有地域性, 在我国胆石症的特点为: (1) 胆石类型:混合性色素泥沙样结石比胆固醇性结石多[4]; (2) 发病部位:胆管结石多于胆囊结石, 另外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也较高[5]; (3) 病因:具以往统计胆道蛔虫症在胆石形成上起重要作用。对于胆石症的治疗, 手术治疗是以往治疗的首选, 但是手术治疗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并且其并发症也很多。目前, 中医治疗胆石症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其优点为:不必进行手术, 减少了患者开刀而引起的疼痛, 避免许多并发症的发生;中医治疗在排石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增进食欲, 增强身体素质等综合性的功效, 在治疗胆石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胆道排石汤方解:金钱草具有增加胆汁分泌, 在碱性环境中能够溶解结石的作用, 从而促进结石排出, 是治疗胆石症的要药[6,7];生大黄是治疗胆石症的关键药物, 具有泄热通腑、利胆抗菌、消炎止痛的作用;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保肝利胆的作用;炒枳壳可以疏肝理气;广木香理气疏肝、健脾消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能增加胆盐系数, 促进脂肪代谢, 具有利胆的作用;黄连具有较强的解毒、抗菌、抗病毒作用;茵陈具有清热利湿、保肝利胆、促进胆汁分泌, 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综上所述, 胆道排石汤具有扩张肝胆管、松弛胆道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有效改善肝内的血液循环、溶解结石、促进结石排出的作用。诸药合用, 功效协同, 从而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中药治疗胆石症可以根据患者疾病的中医分型, 在胆道排石汤方剂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加减, 临床观察表明比单纯使用中成药治疗胆石症的治疗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景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9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8 (4) :50.

[2]王学好, 贾世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20例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 2009, 36 (4) :595.

[3]孙国民.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7) :794.

[4]瓮恒, 曲中平.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50例[J].四川中医, 2008, 26 (2) :66.

[5]华刚, 管爱芬.逍遥散加减治疗胆石症48例[J].光明中医, 2008, 21 (3) :345.

[6]刘德昌.浅谈胆囊炎胆石症的中医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2 (11) :116.

上一篇:社会集聚下一篇:五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