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手术

2024-05-19

胆石症手术(通用9篇)

胆石症手术 篇1

胆石症是腹部外科常见的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复杂, 病情较重, 大多采用手术治疗。本文对本院外科2005年8月~2009年10月施治的48例胆石症患者手术前后护理过程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外科于2005年8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胆石症患者52例, 其中48例行手术治疗。48例胆石症患者, 年龄32~70岁, 中位年龄为41.5岁。男性33例, 女性15例。急诊手术13例, 择期手术35例。

2 术前护理

2.1 因患者长期不能进食或摄入不足, 多有低蛋白血症或贫血, 应首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输白蛋白或血浆, 以改善全身情况。

2.2 黄疸严重者, 可有皮肤瘙痒, 应给予止痒剂, 每日用温水擦浴, 保持皮肤清洁。

2.3 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 如心电图、心功能、肝功、肾功等。

2.4 术前防止胆绞痛发作。发作的主要诱因是饮食不当或动物脂肪摄入量大, 所以, 在饮食方面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 以取得合作, 限制脂肪摄入。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疲劳、失眠诱发疼痛。如疼痛发作时, 可给予654-2、颠茄等药物。

2.5 认真做好皮肤及胃肠道准备, 减少感染机会及肠道积气。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24h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及时询问患者主诉, 有无心慌、气短、出冷汗, 注意有无脉搏增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或早期征象。一旦出现, 积极做好抢救工作。

3.2“T”型管的护理

3.2.1 48例患者中有13例置“T”型管引流。应妥善固定“T”型管, 防止导管脱落, 尤其是翻身及移动病人时。

3.2.2 保持“T”型管通畅, 如胆汁引流减少, 应注意管道是否受压、扭曲、脱落或泥沙样引流物阻塞等, 以便发现及时处理。

3.2.3 准确记录每日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 (正常胆汁为澄清、浅褐色、无臭) , 如发现引流量过多或过少, 颜色过浓或过淡, 均与胆道炎症或梗阻有关, 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胆汁引流量过多, 易造成电解质紊乱, 应注意补液。

3.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更换灭菌引流袋。接管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感染, 勿抬高引流袋和引流管的水平位, 以免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延长愈合时间, 拔管前最好行“T”型管造影。引流管通畅后48h可以拔管。

3.3 加强营养, 增强抗病力。胆石症患者因消化吸收不良, 术前营养储备不足, 不利组织恢复, 本文中有1例患者术后营养补充不足, 影响伤口愈合, 延长了住院时间。术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 补充多种维生素, 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宜。

3.4 预防其他并发症术后患者卧床, 腹式呼吸因术后疼痛而减弱, 咳嗽反射抑制, 易发生肺部感染。尤其是老年患者, 肺活量降低, 呼吸粘膜表面的Ig A减少, 易发生肺部感染。故术后应予以平卧位, 鼓励患者深呼吸, 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能下床者给予翻身拍背, 注意保暖, 降低呼吸率;老年患者易发生褥疮, 做好基础护理, 有利于早日康复。

胆石症手术 篇2

【关键词】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44-02

胆囊炎胆石症属于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急腹症,而且合并胆总管结石以及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老年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该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本次研究特就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4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治疗的患者,19例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居于61至84周岁,年龄平均值为(69.4±3.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13例反跳痛患者,6例巩膜黄染患者,12例患者存在压痛感,14例患者右上腹或者剑突疼痛,4例白细胞上升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5例,两组患者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解痉止痛药物,待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对患者应用中药治疗,主要配方如下:5枚大枣、3片生姜、10克生地、20克金银花、10克赤白芍、20克广郁金、5克川穹、10克延胡索、10克枳壳、15克柴胡以及9克黄芩和30克金钱草,对上述药物进行浸泡,1小时后加水煎药取其汤汁,每日服用1剂[1]。对治疗组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前需对患者行抗感染、解痉止痛以及并发症控制治疗,确定患者体质满足手术需要后再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胆囊大部分切除术、胆囊造瘘术、单纯胆囊切除术以及胆道探查与胆囊切除术,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手术完成后对患者应用抗生素[2]。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病情获得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病情有所缓解,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病情没有发生变化,临床症状甚至出现恶化现象[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1.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7例患者治疗显效,占35%,7例患者治疗有效,占35%,6例患者治疗无效,占30%,治疗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13例患者治疗显效,占52%,11例患者治疗有效,占44%,1例患者治疗无效,占4%,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发生坏疽和胆囊穿孔的几率较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高,感觉功能不断衰退,对疼痛的敏锐性严重下降,疾病初期的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难以引起充分重视从而导致治疗延误;应激能力同样呈现出下降态势,而且由于免疫能力的相对不足会导致病情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患者具有较差的胆囊排石功能,壶腹部以及胆囊管部位容易发生结石嵌顿,从而使得腹内压不断增加,引发感染以及化脓性胆囊炎,进一步影响胆囊壁供血,最终导致胆囊坏死穿孔现象的发生。若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容易加大梗阻性以及化脓性急性胆管炎和发生率,为了使患者预后获得明显改善,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保证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4]。

由于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病发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药物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保证手术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手术进行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进行各种原发病的治疗,同时行营养支持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病情急性发作患者应该先行保守治疗,若治疗效果不理想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若患者病情反复发作,需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治疗目标,尽量取得根治效果,经腹胆囊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方式,若患者胆囊失去弹性并存在萎缩性胆囊炎、膽石症以及胆囊壁变硬和变厚现象则需要行大部分胆囊切除术,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适于应用胆道造瘘术。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更佳,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缓解,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有利于推动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获得有效改善和优化,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治疗风险,必须对手术指征进行严格把握,保证手术治疗方式的科学性以便能够使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获得迅速缓解,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赫平.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4(30):470-471.

[2] 潘志伟.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9):502-503.

[3] 徐长青,叶丽.老年胆囊炎胆石症外科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9(19):82-83.

胆石症手术诊治100例分析 篇3

我院近8年来手术治疗胆石症100例, 均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 男36例, 女64例, 女性为男性的1.8倍。60岁以上35例。单纯胆囊结石82例;胆管结石18例, 其中继发结石12例, 占67%, 原发结石6例, 占33%, 均为60岁以上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16例, 单纯胆囊切除66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17例, 胆总管小肠Roux-Y式吻合内引流术1例, 手术全部成功, 效果满意, 无并发症发生。

2 讨论与分析

2.1 无症状结石手术时机

本组有18例患者在18岁~30岁期间偶然检查发现胆囊结石, 平时基本无症状, 或偶有轻微胃肠症状, 其中除2例因突发梗阻绞痛在3年内手术, 其余16例均在40岁~45岁之间因胃肠症状频发或加重而手术治疗。其余为部分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胆囊结石患者, 宜在45岁前择期手术。

2.2 注重胆囊梗阻与急性胆囊炎鉴别

胆结石患者的疼痛常呈阵发性, 或持续胀痛基础上阵发性绞痛, 如结石在胆囊颈部梗阻, 胆囊张力高, 右上腹多伴有反射性肌紧张, 但患者体温基本正常, 血象反应性增高, 应注意与急性胆囊炎相区别。不受48 h内手术的限制, 即使1周手术, 因胆囊壁的水肿为主要病变, 解剖层次反而清晰, 手术容易[1]。

2.3 胆囊壶腹部结石致胆总管狭窄 (Mirizzi) 综合征

本组2例胆囊解剖变异, 胆石嵌顿于胆总管并行的胆囊管中, 其中1例行胆囊切除术后, 胆囊末端正常处理, 术中查胆总管正常, 但24 h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 再手术发现, 原对应嵌顿结石的胆管壁破溃2 mm小孔, 周围管边组织明显薄弱, 行胆总管造瘘, 腹腔引流后痊愈。分析系结石长期压迫使相邻受压胆总管壁萎缩变形, 失去支撑后破溃。分析体会在此状况下, 行胆总管引流指征应放宽[2]。

2.4 胆总管残留结石的预防

施术中体会, 胆总管下端的较小结石徒手探查准确性不可靠, 我们将术中胆管造影列为常规, 曾有1例胆囊直径3 cm结石, 无绞痛, 无黄疸病史患者手术切除胆囊后, 探查 (术前B超) 胆总管均正常, 造影发现胆总管下端存在0.7 cm结石, 行胆总管探查取出。体会术中造影对发现胆囊变异, 避免副损伤, 防止结石残留颇有助益[3]。

2.5 内引流

本组1例曾在3年前因胆囊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再次绞痛、黄疸,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 早期。紧急手术见胆总管宽2 cm, 其内多发结石, 管壁增厚硬化, 行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内引流术, 随诊8年良好。笔者认为对胆总管增宽、管壁硬化内膜破坏重等结构改变明显者应放宽指征, 尽早做通畅内引流术。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3-545.

[2]赵宏志, 等.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中取石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 (2) :101-102.

胆石病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4

【摘要】目的:通过对胆石病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200例胆石病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治愈191例,保守治疗好转8例,无效1例,治愈率96.86%。结论:成功的护理需要护士掌握专科知识、沟通技巧,做好针对性护理,以现代护理理念服务于病人

【关键词】胆结石;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58-01

1临床资料

本组胆囊结石200例,手术治愈191例,保守治疗好转8例,无效1例(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曾行过3次手术),治愈率96.86%。本组病例无T管脱落及其他护理并发症发生。

2胆石病术前护理

2.1掌握胆石病的临床特点

2. 1. 1胆囊结石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发作于油腻饮食或饱餐之后,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和发热,一般无畏寒或黄疸,体检可有墨菲氏征阳性, B超多能提示。

2.1.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右上腹和剑突下绞痛和压痛,伴寒战高热和黄疸,结石梗阻于壶腹部,可并发急性胰腺炎。

2.1.3肝内胆管结石主要累及肝左外侧叶,常同时存在畏寒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可有黄疸,查体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伴有压痛,反复发作可致胆汁性肝硬化。

2. 2了解胆石病病人的心理状态

2. 2. 1诊断明确后病人的各种心理反应病人被诊断为胆石病,经过医师的介绍和自己通过各种渠道知道的胆石症治疗,了解到本病较易得到治愈,多数病人会及时要求手术,积极关心手术医师水平,积极配合保守治疗,以解除病痛。

2.2.2胆囊结石病人的心理通过各种渠道、方式了解本病的治疗、预后情况,特别是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开展,为病人带来福音,病人心理感觉“石除病除”,积极要求早日手术,一般心理负担较轻。

2.2.3胆道结石病人的心理包括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手术较复杂,需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若结石太多无法取尽,或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并发感染,肝局部失功能,还可能行胆肠吻合引流术,甚至是肝叶部分切除术,则手术风险增大,住院时间延长,病人一方面不愿再受病痛折磨,一方面又担忧手术风险、住院费用,心理负担较重。

2.3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3.1呼吸道准备有吸烟史的病人劝其停止吸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训练病人做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痰,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祛痰镇咳药。

2.3.2胃肠道准备和排尿练习按麻醉要求通知术前12 h禁食,术前4~6 h禁饮,术前晚清淡饮食,不宜过饱,以防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服缓泻剂或灌肠。术后因麻醉原因需卧床4~6 h,LC手术一般不需置尿管,故术前指导病人床上练习排便。

2.3.3手术区皮肤准备皮肤清洁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术前1 d应剃除手术区域加切口周围15 cm范围内毛发,并督促病人沐浴、修剪指甲,更换宽松、易脱的棉质清洁衣服,女性病人注意错开月经期。LC手术注意洗净脐部

3胆石病术后护理

3.1一般术后护理判断意识状态,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可予去枕平卧4~6h,必要时可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及生命体征,保持输液通畅,了解手术情况。清楚标注各引流管并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检查切口敷料、皮肤受压处有无异常,未完全清醒或躁动病人,应予床档保护或四肢约束,以防引流管脱落。冬季注意保暖,避免意外损伤。

3.2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定时观察BP、R、P,每15~30 min测量1次至病情稳定。手术病人术后周围循环尚未稳定或虽然稳定但出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要定期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术后尿量。

3.3切口的观察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以及切口有无感染等情况。切口渗血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报告医师立即检查切口处理。

4预防并发症护理

4.1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病员衣服整洁、干燥,定时协助翻身,检查皮肤受压情况,预防压疮形成。使用便盆用手托起臀部,避免擦伤皮肤。未置尿管病人,进行耐心细致指导和鼓励病人自解小便,各种措施无效时应及时留置尿管。

4.2饮食指导因手术或麻醉影响,短期内消化功能暂时被抑制,病人食欲减退,及时进行术后健康宣教,让病人了解手术后饮食要求,一般LC术后次日可进清淡半流质,量不宜过多,观察病人进食后有无不适。暂禁食的病人可协助刷牙或漱口,病重病人应行口腔护理,清洁口腔,去除异味,预防口腔炎,使病人感觉舒服。

4.3引流管的护理胆囊手术少数置有腹腔引流管,一般提示术中出血稍多或炎症较重,手术有一定难度。胆道手术则有胃管、腹腔引流管、T管、尿管等,各引流管妥善固定,从上向下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检查引流管有无折叠、受压、扭曲、滑脱,T管脱落可导致手术失败。腹部引流管处每日换药,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引流袋保持在切口平面以下,防止逆行感染,认真观察引流液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处理。

胆石症手术 篇5

关键词:胆囊炎,胆石,感染,脓液,耐受能力

在我国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下, 老年胆囊炎结石症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受到老年患者身体素质差、身体抵抗力弱、手术耐受能力差以及多存在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 老年患者的治疗与其他年龄层患者相比难度更大[1]。此外, 老年患者的病情容易发生变化, 一般发病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 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在合适的时机下进行手术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确保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2009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合并症、感染情况、耐受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病情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手术治疗方案, 以探析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上患者均经过常规检查、B超检查以及CT检查等确诊。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外科学》[2]:患者胆囊体积明显变大并且胆囊壁增厚, 扫描时可见明显胆囊强化症状。其中, 男47例, 女37例, 年龄57~76岁, 平均 (63.1±5.4) 岁。病程4 d~9年, 平均 (3.5±1.1) 年。其中, 急性胆结石患者24例, 急性胆囊炎患者19例, 胆囊结石突发患者23例, 结石病出现梗阻患者18例。同时22例患者伴有高血压, 17例患者伴有糖尿病, 11例患者伴有慢性肺气肿。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部分患者出现黄疸。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纠正患者的酸碱环境失衡以及水电解质异常等问题, 同时针对患者的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 等患者病情稳定下来后, 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首先控制患者的合并症, 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痉挛等问题, 让患者的病情稳定下来, 之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问题的出现。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施行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手术方式, 如坏疽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以及胆囊穿孔患者需行急诊手术;对于无明显合并症、临床症状较轻并且结石直径超过10 mm或者多发结石的患者, 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症状较轻并且为单纯胆管结石的患者, 如果胆管上下端无阻塞情况, 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对于胆总管扩张超过2.5 cm上段畅通、下段存在阻塞或者炎症情况的患者, 由于胆结石难以完全取净, 因此需行胆肠内引流术。完成手术后强化抗生素治疗, 避免感染, 同时做好心电监测与血糖血压的监测工作, 禁食用脂肪类食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术后6周观察临床表现, 切口愈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未出现并发症, 为治愈;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缓解, 为好转;患者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得到改善, 为无效。总有效=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42例患者中, 21例为治愈, 7例为好转, 3例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42例患者中20例为治愈, 11例为好转, 11例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73.8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2.2 患者满意率的比较

84例患者中, 共有70例患者对治疗结果比较满意, 所占比例为83.33%。其中观察组31例非常满意, 8例一般满意, 满意率为92.86%。对照组18例非常满意, 13例一般满意, 满意率为7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3.1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原因

老年人由于年岁的增高, 机体器官功能会逐渐减弱, 因此胆囊器官中的纤维就会增多, 因此胆囊外壁就会增厚[3], 进而导致破裂, 诱发胆囊炎。而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也有所下降, 患者神经反应能力随之减弱, 对机体的异常反应变得更加迟钝, 最终导致病情被延误。胆囊属于盲囊, 通过细长以及弯曲的胆囊管与胆管相连, 患者出现胆囊炎之后就会存在长期的胆汁滞留问题, 严重时还会导致感染, 这也是引发结石症的主要原因[4,5]。结石的主要成分包括钙盐、胆色素、胆固醇、黏蛋白及其一系列有机物与无机物, 结石在以上物质的综合影响下经过患者的病理以及生理过程中形成[6]。即是说, 胆囊炎结石症的发生与患者的饮食、肥胖、年龄以及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3.2 老年胆囊炎结石症的临床特点

胆囊以及胆管纤维的增加导致胆囊内黏膜增厚和肌层的断裂最终诱发结石症, 老年人出现胆囊炎结石症之后一般存在以下特点: (1) 老年胆囊炎结石症患者的病情并不明显, 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身体应激性较差, 因此对疼痛以及身体异常的敏感性较差, 再加上皮下脂肪的堆积, 因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情并不明显。 (2) 老年胆囊炎结石症患者的自身抵抗力较差, 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 引发癌变的可能性也比一般人更高。 (3) 老年患者发生胆囊炎结石症时, 胆囊内的压力会升高, 导致感染问题并引起化脓问题。部分患者还会发生胆囊壁硬化, 以致胆囊内出现细胞供血不足等问题, 最终导致胆囊穿孔坏死[7]。

3.3 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术式的选择

老年人受到身体状况的制约, 抵抗力较差并且更加容易出现并发症, 因此手术的实施必须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比较好并且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尽量避免进行急诊手术。因此患者住院后首先应该进行保守治疗, 控制患者的合并症情况, 待病情稳定后再施行手术。一般保守治疗的时间为6~12 h, 如果经过保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并未出现好转迹象甚至恶化, 则应该尽快进行手术[8]。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 合理的术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术前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 包括病史以及合并症等, 然后综合整体信息评估患者的耐受能力以及手术可行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在老年患者病情容易变化、感染问题难以控制、手术耐受性差以及存在合并症的前提下, 患者的手术选择应该尽量保证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以及效果好等原则[9], 手术时间也不可过长。一般患者病情比较稳定的状态下施行手术切除胆囊, 患者后续就不会出现结石症以及胆囊炎症问题, 并且术后的复发率也比较低, 生活质量不会受到较大影响。但是如果老年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还是难以稳定下来, 就应该麻醉后采用胆囊切开引流手术, 清理患者胆囊中的脓液与结石。这种术式可以有效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并减轻患者受到的损伤, 但是可能会存在术后复发问题, 因此该种术式并不常用。

3.4 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与药物治疗相比, 手术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主要是由于老年胆囊炎结石症自身的合并症、身体状态以及感染的程度都具有一定差异, 因此笼统的药物治疗难以深入消除患者的病症。手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术式, 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炎症、脓液以及感染等问题, 比如, 单纯胆管结石可以直接进行胆管切开取石以及T管引流术, 而胆管扩张超过2.5 cm并且下端存在炎症的患者, 由于胆石不容易取尽, 因此需要采取胆肠内引流术。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为92.8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 同时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也更高。

综上所述, 老年胆囊炎结石症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 并且确保在患者身体状态较好、病情比较稳定的前提下施行手术。同时确定患者手术治疗方案前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合并症以及耐受力等信息并评估患者实施手术的可行性, 以降低出现并发症和保证手术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率。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可以实现根治, 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不高, 安全有保障, 在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下, 手术操作也更加成熟, 因此在老年胆囊炎结石症患者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蒙岭.老年胆囊炎胆石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1 (10) :4278-4279.

[2]罗文红.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2 (15) :137-138.

[3]杨劲松.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2 (15) :41-42.

[4]潘志伟.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3 (20) :502-503.

[5]汤涛.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8 (25) :4966-4967.

[6]李正义.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和胆石症的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8 (15) :126-127.

[7]钟进营.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10 (10) :61-62.

[8]刘兴来.胆石症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9 (25) :85-86.

胆石症手术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130例,男80例,女50例,患者年龄72.2±11.2岁。根据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90例)。发病48h内进行手术治疗者为观察组,发病48h后进行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发病48h内即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8h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操作:行全身麻醉,运用三孔法行胆囊切除,胃胀气患者术中插入胃管,术中,在脐旁1cm长度的切口内放入腹腔镜,气腹压力保持在11~13mm Hg,运用分离钳和吸引器分离胆囊三角,处理胆囊动脉,明确胆囊颈位置和"三管"的位置关系后,处理胆囊管。在黏膜下方运用电凝钩剥离胆囊,脐旁孔中取出标本,且观察脐部穿刺孔情况。术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对比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治愈88例,治愈率为97.8%,死亡2例,死亡率为2.2%,对照组中,治愈35例,治愈率为87.5%,死亡5例,死亡率为12.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老年患者多合并动脉硬化、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易导致胆囊血运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胆囊坏疽或穿孔,使得病情逐渐恶化[2]。其次,老年患者一般病史较长,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胆囊炎等较常见。此外,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且急性发作时症状不够典型,因此常出现误诊或延误治疗时机,从而可能增大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为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应注意以下几点:(1)早期诊断,老年患者症状不够典型,伴发疾病较多,病情发展快,所以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是实行正确手术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诊断过程中,可借助B超、CT或实验室检查等以辅助诊断,对于既往胆囊结石病史患者应认真分析;(2)术前充分准备,老年患者病发进展快,如胆囊张力增高,胆囊壁易化脓出现坏疽,患者易出现休克情况[3],因此术前准备必须充分;(3)明确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在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下,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尽可能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摘要: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130例,分成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发病48h内即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8h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治愈88例,治愈率为97.8%,死亡2例,死亡率为2.2%;对照组中,治愈35例,治愈率为87.5%,死亡5例,死亡率为12.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尽可能48h内完成手术,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柳运彬.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2):43.

[2]顾鸿泰.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时机与预后[J].中外健康文摘,2008,5(22):39-40.

老年胆石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普外科收治的老年胆石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年龄62~85岁, 平均年龄 (70.3±10.2) 岁, 发病到就诊时间为3h~6d, 平均 (50.2±15.6) h, 临床症状:患者右上腹部、肝区或者中上腹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发热36例, 黄疸30例, 恶心呕吐36例, 腹肌紧张29例, 原发病:急性胆囊炎26例, 胆囊结石14例, 慢性胆囊炎13例, 胆囊结石7例。合并症:合并急性胰腺炎4例。伴发病:糖尿病10例, 慢性肝病6例, 肺气肿2例, 肺心病1例, 慢性支气管炎5例。

1.2 方法

6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中30例择期手术、30例急诊手术。急诊手术:患者入院后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 进行扩容、给氧、应用抗生素, 等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手术, 在患者的右上腹部做一个正中切口, 在胆囊穿孔部位、胆囊底部切开, 取出结石, 同时将胆汁和腹腔内积液吸出, 同时将已经游离片状胆囊壁剪除。注意对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生理解剖关系辨清, 如果辨别不清者, 通过将细小的胆道探条向胆总管插入, 进行定位, 在直视下进行手术, 离胆总管1.0cm左右处将胆囊管离断结扎。注意用碘酒对残留胆囊黏膜处理。择期手术:择期手术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和胆石症症状, 选择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如果胆囊腔获窄, 可以应用粗柱条插入到胆囊内, 对胆囊残留倒壁进行边切边缝合, 直到胆囊颈部。对于胆囊管已经闭塞者在胆囊颈外侧将两侧的胆囊残壁缘颈部, 通过大网膜覆盖。对于AOSC中毒症状较为严重, 如果情况较为紧急可以首先将胆总管切开进行减压。

2 结果

6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均手术治疗后无死亡病例, 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8例, 感染1例, 心血管疾病1例, 其中心功能不全1例, 心律失常1例, 切口感染1例, 尿路感染1例, 肺部感染2例。术后住院时间为32~56d, 平均住院时间 (41.5±10.4) d。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胆石症患者的发生率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 选择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成为我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老年胆石症患者临床特点[3,4]: (1) 患者年龄较大, 机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对于应激性的能力较弱, 胆石症的病情进展较快; (2) 老年患者腹部肌肉弹性较差且较薄, 神经反射不是十分敏感, 胆囊胆道坏疽穿孔时发现的不是十分及时, 同时腹膜炎、腹部肌肉紧张等急腹症临床体征不是十分敏感, 延误了临床诊治的时机[5,6]; (3) 老年患者由于动脉硬化的概率较大, 同时胆囊动脉又是终末动脉, 其在炎性浸润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栓塞, 胆绞痛发生时容易引起胆囊、胆管壁缺血, 从而引起胆囊、胆道出现穿孔, 同时硬化还会延缓周围组织炎性水肿的吸收[7,8]; (4) 老年胆石症容易并发胆道感染, 因老年患者胆囊收缩能力明显降低, 胆汁分泌的压力明显下降, 肠道内细菌上行感染概率增加, 从而增加了胆道感染的发生率, 尤其是严重感染发生时患者容易出现高热、白细胞升高[9,10]; (5) 老年患者往往由于年龄的增大出现较多的合并症和伴发症, 在手术治疗时带来较大的难度, 同时一些合并症不利于手术,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 (6) 老年患者胆囊肌肉张力明显减弱, 排石功能较差, 结石往往容易嵌顿在壶腹部或者胆囊管, 从而增加了胆囊内的压力, 激发感染形成, 进而形成化脓性胆囊炎, 同时胆囊动脉供血不足, 会导致胆囊坏死穿孔, 进而引起胆汁腹膜炎伴中毒性休克, 胆总管结石往往会引起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病情进展快, 危及生命安全。急诊手术患者术前要给予积极的手术准备, 要尽快对矫正患者重要胆囊功能失调进行矫正, 并且给予大剂量的抗生素从而改善老年胆石症临床症状, 术前通过积极的处理老年胆石症患者症状, 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患者在全身麻醉下, 首先保证患者足够的氧气供应。根据胆石症患者病情的需要分别实施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根据患者耐受, 进行彻底性的手术治疗, 避免胆石症复发。术式选择根据胆石症病情进行彻底手术, 患者选择简单有效方式, 解除胆道梗阻, 注意尽可能对胆囊、胆总管生理解剖位置进行观察, 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 注意建立有效的胆道引流方式, 解除胆管梗阻后放置T管引流。如果术中没有观察清晰的解剖胆囊三角, 如果有必要实施胆囊造瘘术。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胆石症患者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分别实施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 结果表明, 6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均手术治疗后无死亡病例, 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8例, 感染1例, 心血管疾病1例, 其中心功能不全1例, 心律失常1例, 切口感染1例, 尿路感染1例, 肺部感染2例。术后住院时间为32~56d, 平均住院时间 (41.5±10.4) d。综上所述, 老年胆石症患者有其特殊性, 积极围手术期处理, 正确的把握手术时机, 早期积极手术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胆石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老年胆石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 根据老年胆石症患者分别选择急诊手术、择期手术治疗。结果 6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均手术治疗后无死亡病例, 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8例, 感染1例, 心血管疾病1例, 其中心功能不全1例, 心律失常1例, 切口感染1例, 尿路感染1例, 肺部感染2例。术后住院时间为3256d, 平均住院时间 (41.5±10.4) d。结论 老年胆石症患者有其特殊性, 积极围手术期处理, 正确的把握手术时机, 早期积极手术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关键词:老年,胆石症,手术

参考文献

[1]杨海荣.手术治疗老年胆石症8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36) :4536-4537.

[2]柳运彬.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254) :43.

[3]冯秋生.老年胆石症外科诊疗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0, 32 (12) :1584-1585.

[4]林卫华.老年胆石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诊疗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8) :32-33.

[5]崔卫宁.老年胆石症的46例外科诊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1) :86-87.

[6]谢意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 :110-111.

[7]张云海.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9) :65-66.

[8]戴成武, 赵力民.老年胆囊炎胆石症24例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3) :42-43.

[9]林绪涛, 张长习.老年胆囊炎胆石症64例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3) :97-98.

胆石症手术 篇8

关键词:胆囊炎,胆石症,老年患者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老年化趋势的加重, 胆石症发病率逐年提高, 胆石症胆囊炎患者也逐步增多, 而老年人存在内科疾病多, 免疫力低, 脏器功能减退等特点, 造成了老年人胆石症胆囊炎的复杂性和并发症增多[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3例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症胆囊炎老年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症胆囊炎老年患者43例, 其中男20例, 女23例;年龄60~83岁;其中60~70岁34例, 70~80岁8例, >80岁1例。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及厌食等消化道症状, 伴有上腹痛, 压痛、反跳痛及发热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见白细胞升高, 总胆红素或转氨酶升高, B型超声证实胆囊内结石。所有患者经病史、临床表现及B型超声检查确诊。

1.2 术前内科合并症

本组43例患者中存在合并症36例, 其中高血压25例, 冠心病21例, 糖尿病11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 前列腺肥大9例, 陈旧性脑梗死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 肝功能异常1例。合并1种以上的合并症者20例。

1.3治疗措施

术前详细了解病史, 积极围术期处理, 处理内科并发症, 包括控制血压, 维持血糖平稳, 给予化痰雾化吸入预防感染, 纠正心肺功能等处理。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其中胆囊切除术32例, 胆囊大部切除术7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3例, 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术后给予加强监测, 维持血压血糖平稳, 保护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防止肠道感染等治疗。

2 结果

43例手术患者中, 进行急诊手术20例, 行择期手术23例;治愈41例, 其中急诊手术术后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 自动出院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 分别为:肺部感染2例, 经治疗均好转;切口裂开1例, 行二期缝合后甲级愈合;心力衰竭1例, 转心内科治疗后出院;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行介入取栓术后好转;泌尿系感染1例, 经治疗好转出院。

3 讨论

胆结石胆囊炎老年患者, 应建议积极的手术治疗解除梗阻, 但对老年人来说, 存在脏器功能退化及营养功能差, 术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症, 通过治疗增强对手术的承受力, 从而提高成功率[2]。对于有症状或已确诊的胆囊炎患者, 尽量采取择期手术, 减少急诊手术例数, 先对存在的慢性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对于发病时病情危重, 无法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 应综合评估后安排急诊手术。对于老年胆石症胆囊炎患者, 在充分术前准备, 积极治疗内科病的基础上, 尽早行手术治疗, 术后仍应重视内科病的治疗和预防。

由于老年人发病隐匿, 胆囊发病后易导致坏死及穿孔, 常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手术耐受性差, 术后并发症多, 所以手术操作原则为简单、有效的解除梗阻及通常引流, 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创伤[3]。对于术式的选择宜简单有效,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引流疗效较好, 如果胆囊内有结石或已化脓、坏疽, 只要病情允许应果断切除胆囊。近年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逐步成熟, 在基层医院不断开展, 安全性大大提高, 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 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并且切除胆结石彻底, 疗程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老年、体弱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总之, 老年胆石症胆囊炎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但应把握适应证, 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症, 进行良好的围术期处理, 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孙威, 江洋深.老年胆囊炎的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2, 15 (3) :241-243.

[2] 梁寒晖.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 (4) :586-587.

胆石症手术 篇9

关键词:胆石症,肝炎后肝硬化,手术,体会

胆石症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治疗较困难, 手术并发症多, 死亡率较高。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0例胆石症合并肝炎后肝硬化, 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体会予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9例, 女l1例, 年龄24~62岁, 平均45.7岁。以腹痛为主22例、腹痛伴发热5例, 腹痛、发热、黄疸同时出现3例, 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的胆结石胆囊炎11例。30例患者中单纯胆囊结石11例, 胆总管结石9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5例,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5例。以胆石症就诊23例, 以慢性肝炎、肝硬化就诊8例, 其中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6例, 脾切除断流术者1 例, 5例凝血酶原时问或凝血酶时间延长。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 A级:16例;B级:10例;C级: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 AST 55~407 U/L, ALT 52~413 U/L, TB36.5~223.6~mol/L, 总蛋白45~70 g/L, 白蛋白28~42.8 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14例, 平均延长8.8S。

1.2 手术方法

30例均行开腹手术治疗, 行单纯胆囊摘除术15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6例, 胆囊部分切除并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6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并左肝外叶切除1例, 胆囊造瘘后二期手术1例, 内镜鼻胆管引流 (ENBD) 后手术1例, 胆囊组织+周围淋巴结活检1例。

2 结果

除3例行急诊手术外, 余27例择期手术。手术出血量为250~300 ml, 手术时间为150~180 min, 术后转氨酶和胆红素 升高分别升高60~80 U/L、50~65 mol/L, 白蛋白降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 经过抗感染及切口缝合, 营养支持后全部痊愈出院。

3 讨论

肝硬化时常伴胆囊病变, 要表现为炎症和胆结石。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均存在利于胆结石生成的机制, 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但其原因目前尚未明了。

3.1 胆结石并发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率比较高,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致慢性溶血, 胆汁中游离胆红素与胆汁中钙结合形成结石;②肝硬化时, 胆汁酸减少, 胆红素及胆固醇的溶解性下降, 二者从胆汁中结晶析出, 形成胆色素和胆固醇结石。③肝硬化时, 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导致胆系感染, 胆道黏膜缺血坏死脱落, 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机会。④肝硬化时雌激素灭活作用减退, 雌激素明显升高, 对胆囊收缩素抵抗, 影响胆囊排空, 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国外有超声研究证实[1], 肝硬化患者进餐后胆囊收缩无力。

3.2 手术方法的选择

胆囊造瘘术对胆石症并发肝硬化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肝功能Child A、B级患者, 胆囊因慢性炎症而失去功能, 可选择胆囊切除术;对胆囊Calot三角解剖困难者行胆囊大部分切除。从胆囊底部全层切开, 取石, 处理好胆囊颈管。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T管引流[2]。

3.3 手术治疗体会

①手术操作要仔细、轻柔。术野暴露清晰, 使用金属拉钩时以纱布垫, 切忌暴力, 造成静脉破裂出血;②术中妥善止血和出血的处理。肝硬化门脉高压时, 手术应细心钝性分离。分离时采用电刀剥离与分离钳钝性剥离相结合的方法, 常规掏空胆囊后三角, 在钳夹切断胆囊管以前, 仔细辨认Calot三角内有无通向胆囊管的管状结构, 防止副肝管损伤。在Calot三角区解剖, 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刀切开或电凝止血, 以防止无意中可能对右肝管或肝总管形成的电灼伤, 对于明确的血管断端出血, 可用分离钳夹住出血的血管, 待出血速度缓解, 应用钛夹夹闭或电凝止血[3], 避免损伤门脉及其侧枝的血管;③胆囊表面曲张静脉均予缝扎胆囊三角处的血管丛及可疑的血管粘连均牢固结扎。胆总管前壁切开处曲张血管亦予缝扎, 切开时出血较少。胆囊床出血可直视下缝扎, 局部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弥漫性出血者可以内衬明胶海绵、止血纱布或浸有异丙基肾上腺素的纱布条外加大纱布垫填塞止血。胆囊三角区出血, 先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 吸净术野积血, 在直视下显露出血处仔细缝扎止血, 以防损伤肝管和门静脉[4]。

综上所述, 胆结石并发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率比较高, 手术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何清源, 黄继东, 张字.胆石症合并肝硬变39例外科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12 (10) :598.

[2]顾磊, 徐庆, 吴志勇.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进展.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6, 21 (10) :758.

[3]鞠兴唐, 樊志芳, 丁海.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非门脉性腹部手术后腹水的防治.江苏医药杂志, 2002, 28:76.

上一篇:区别对待原则下一篇: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