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手术

2024-08-19

眼眶手术(共9篇)

眼眶手术 篇1

眼眶骨折是指组成眼眶骨壁连续性发生中断。随着近年交通事故的增多,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 常用骨修复材料包括自体组织及生物替代品Medpor[1]。近年来, 我们应用M e d p o r种植体为眼眶填充物行眶骨骨折修复术, 并配以术后功能锻炼,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行眶骨骨折修复术患者15例, 男12例, 女3例;年龄20~46岁, 平均34岁。所有患者视力呈进行性下降, 眼球内陷均>3mm, 其中8例有复视症状。眼眶CT检查:眼眶壁均存在骨折。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眼眶下壁及内下壁合并骨折者于下睑睫毛下2mm行皮肤切口, 内侧壁骨折者于睑睫毛下或眉内侧切口, 分离眼轮匝肌暴露眶隔, 潜行分离眶缘, 切开眶骨膜, 沿眶壁分离,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 取出骨折碎片, 游离嵌于骨折区内的软组织和眼外肌, 使之复位。根据骨折范围的大小, 将Medpor修剪塑形后填充于骨折缺损区骨膜下。合并颧弓骨折者予以钛板固定。观察眼球突出及内陷情况, 使其突出度略高于对侧眼1~2mm, 确定无软组织嵌顿、无眼外肌活动异常后缝合眶骨膜, 分层缝合皮肤切口, 手术眼加压包扎。

1.3 术后处理

1.3.1 常规处理

常规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激素3天后减量, 15天后停用。早期冷敷术眼, 密切注意视力。嘱患者控制揉眼、剧烈咳嗽、打喷嚏或擤鼻, 进食易消化食物, 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

1.3.2 功能锻炼

48h后开放术眼进行功能锻炼, 让患者双眼随训练者的食指进行上、下、左、右转动, 各方向锻炼200次, 3次/d, 若眶底骨折做垂直方向运动, 眶内侧壁骨折做水平方向运动。根据患者情况适当放慢食指移动速度, 同时鼓励其坚持锻炼, 循序渐进进行锻炼。

1.4 结果

术后随访3~8个月, 均未见排异反应, 无植入物脱出, 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1~4周复视消失, 眼球各方运动良好。1例患者术后3个月仍有眼球内陷, 双眼突出度相差约3 m m为矫正不足, 但好于术前。

2 讨论

眼眶骨折后复视和限制性斜视发生率为42.5%[2], 以往诊断为麻痹性斜视, 给予激素及营养神经等药物保守治疗, 3~6个月后根据病情行眼外肌手术, 术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近年来, 随着对眼眶骨折的研究深入及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发展, 可早期明确骨折、眶内软组织的关系及软组织、眼外肌的嵌顿情况, 能早期全面的评估外伤程度, 预测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

眼眶骨折后发生复视的原因有: (1) 眼外肌水肿、血肿和直接损伤; (2) 眼外肌和软组织嵌顿、疝出; (3) 眼运动神经损伤; (4) 眶韧带与筋膜损伤; (5) 眼外肌瘢痕性收缩与粘连形成; (6) 眼球移位。由于眶内组织水肿、出血等原因引起的眼球运动受限, 通过药物及物理治疗, 病情可逐渐缓解, 但其他原因引起的复视, 倾向于早期手术, 一般为伤后2周左右。此时手术, 可尽早松解嵌顿或陷入的软组织, 减压眶下神经;早期眶底检查使假阴性病例得到及时治疗, 早期手术在功能及美容方面均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对晚期手术并发症少[3]。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1) 单纯性眶壁骨折具有以下体征者, 有手术指征:不可恢复的复视伴直肌嵌顿, 眼球被动牵拉试验阳性, 眼球内陷≥3mm, 眶壁缺损面积>2cm 2; (2) 复合性眶骨骨折均需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和改善功能性复视, 预防和矫正眼球内陷, 修复和重建眼眶形状, 回纳嵌顿的眼外肌和眶内软组织, 恢复眼眶容积和眼球活动。

本文研究表明, 行眼肌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出现复视的关键环节, 均适用于软组织肿胀和眼球移位造成的复视。其目的是使鼻旁窦恢复的眼外肌逐渐伸张收缩,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尽快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4]。

参考文献

[1]寿秋萍, 姚丽虹.眼眶爆裂性骨折采用Medpor薄片修复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3) :235-236.

[2]高鹤舫, 兰宝森.眼眶爆裂性骨折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3, 27:16-18.

[3]徐乃江.实用眼整形美容手术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317.

[4]陈惠芳, 汪轶蓓.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复视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2) :124-125.

眼球突出 当心眼眶肿瘤 篇2

单眼眼球日益突出是最主要的症状

由于肿瘤压迫眼眶眶底、视神经和眼球,造成单眼眼球日益凸出,这在80%以上的眼眶肿瘤病人中都有体现。因此,无论男女老少,一旦出现单眼眼球凸出和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以及眼眶胀痛等,都一定要尽早到专科就诊,以免误诊。若能早期发现并正规治疗,不仅能有效治疗肿瘤,更能保证今后良好的视觉功能。另外,还有少数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头痛、眼痛、眼胀、看东西重影等症状,这些都有可能是提示眼眶肿瘤的蛛丝马迹,需要提高警惕。

易误诊为视疲劳和白内障

通常发生眼眶肿瘤的重要标志是一侧眼球逐渐凸出,还有约一半的病人能摸到眼球周围有肿块。另外,有的还会出现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以及眼痛、头痛、复视和眼部红肿。在这些症状中,视力下降最容易误导医生和患者。一般来说,老年人出现视力下降,多数被认为是视功能衰退,或者认为是白内障所致;而中青年人则被认为是工作紧张、用眼时间过长引起的视觉疲劳。加之很多医生对该病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些都导致眼眶肿瘤容易被忽视和漏诊、误诊而贻误治疗时机。

及早确诊治疗效果佳

对眼眶良性肿瘤如果不积极治疗,最终会导致视力丧失且手术后外观较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眼眶恶性肿瘤还会危及生命。

目前,手术仍然是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眼眶恶性肿瘤,手术后还需要进行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有数据表明,79%的眼眶良性肿瘤及时手术后,95%以上能很快恢复,也不会影响视力。恶性眼眶肿瘤如果治疗得当,也可有较高的生存率。

另外,诊断眼眶肿瘤并不复杂,通常拍摄CT片或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即可进行判断。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丽 邮编:441000)

眼眶手术 篇3

1 病例介绍

患者魏文强, 男, 13岁, 系庄浪县盘安乡人, 因在地埂边跑步时, 跌伤左眼眶部, 当时左眼眶眉弓部有一长约4cm裂口, 并出现眼眶及上下睑肿胀, 不能睁眼, 因患者家处边远山区, 当时未做特殊治疗, 第2天抱入我院就诊, 受伤后神志尚清, 无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入院时患者出现发热, 测体温T 37℃, 恶心、呕吐伴头痛、烦躁。

查体:T:37℃, P:82次/min, BP:100/70mmHg (1mmHg=0.133kPa)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VOD 1.0, VOS光感/眼前, 右眼未见明显异常, 左眼眶软组织高度肿胀, 眉弓下缘可见一4cm横行裂口, 边缘呈爆破状外翻, 渗出血水样分泌物, 右眼睑呈闭合状, 拉钩开睑, 眼球固定, 向下方注视, 球结膜高度水肿, 瞳孔6mm大小,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底视网膜水肿, 色淡, 视乳头充血, 水肿, A/V=2∶3, 黄斑色素紊乱, 境界欠清, 中心凹反光存在。

患者入院后行CT及拍X线片, 提示左眼眶软组织肿胀, 随行相关检查, 并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3mg, 静滴1次/d, 治疗第2天效果欠佳, 创口仍有大量乳白色脓液溢出, 并出现头痛、恶心, 无呕吐, 右眼光感不确定, 因患者换药配合欠佳, 经考虑, 可能有异物存在, 决定在全麻下行左眼眶探查术。再次消毒并扩大原眉弓下方伤口至6cm, 血管钳仔细分离, 伤口深达左眼眶内脂肪组织, 眼球赤道部, 血管钳探及一硬质异物, 充分暴露伤口, 见一暗褐色异物外露, 小心将其取出, 为一0.5cm×2cm木棍。充分探查并冲洗伤口, 止血后, 确定再无异物, 依次将眶内、眶膈缝合, 缝合伤口, 并植橡皮引流条, 经换药、抗炎治疗, 患者伤口Ⅱ/甲愈合, 术后经给予维生素B1、B12及肌苷等治疗, 患者左眼视力恢复为0.1, 病愈出院, 随访3个月获得满意效果。

2 讨论

眼眶周围有骨壁保护, 眶内异物多从前方进入, 穿过眼睑, 经眼球与眶壁间进入眼眶深层。植物性异物表面不平, 含有较多病原菌, 加之异物刺激肉芽组织增生, 最终引起蜂窝组织炎、脓肿、破溃, 形成瘘管, 而植物性异物X线拍片及超声探查不易发现, CT扫描, 木块属负CT值, 在脂肪内不易显示[1], 本例患者受伤后, 在第2天就诊, 已出现伤口感染, 眼眶部软组织肿胀, 眼球突出, 眼球固定, 异物深达眶尖部, 脓肿及周围组织肿胀, 引起视神经损伤, 出现眶尖综合征, 使患者视力丧失, 该例患者治疗第2天, 眼眶伤口流脓不缓解, CT扫描及X线, 均未发现异物存在, 但不排除植物性异物存在, 积极行探查术, 发现木棍异物, 取除后, 给予抗炎及营养神经治疗, 保留部分视力, 眼球运动等功能恢复正常, 在临床中, 对眼眶部受伤的患者, 应积极探查, 并给予脱水剂、皮质类固醇等减轻眶内水肿, 并保留引流管, 清除外伤性血肿, 可望恢复部分视力。

关键词:眶内植物性异物,手术取除,报告

参考文献

螺旋CT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 篇4

眼眶骨折是眼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可导致眼球破裂出血、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传统的X线平片检查空间分辨率差,影像相互重叠,对眼眶骨折显示率不足70%,特别是爆裂骨折很难作出明确诊断,容易漏诊误诊。螺旋CT检查具有信息量大,扫描层面薄、密度分辨率高等优点,可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诊断率高,对眼眶骨折的准确诊断率可达98%[1]以上,是目前诊断眶骨骨折的最佳方法。通过对60例眼外伤眼眶骨折患者CT扫描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论螺旋CT扫描能准确显示眼眶壁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明确其骨折的部位、程度,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及法医鉴定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眼眶骨折、眼球损害的预后以及美学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及时准确的报告骨折程度有很高重要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52例,女8例,年龄20~50岁,平均35岁。拳击伤39例,车祸伤13例,棍棒等击打伤8例。临床症状主要有眼睑及眶周软组织肿胀、青紫、视力减退、眼球活动受限、眼球破裂出血、鼻出血等。

1.2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机对病变部位检查,患者均常规行轴位常规螺旋扫描后冠状位重建,轴位扫描以听眶线(外耳道与眶下缘连线)为基线,由眶下缘扫至眶顶;扫描层厚1mm,间距1mm,连续扫描,将扫描获得原始数据传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冠状位重建,采用骨算法重建,用骨窗、软组织窗分别观察眶壁骨及邻近软组织结构等情况,扫描前嘱患者眼球尽量保持不动。

2结果

本组60例眼眶骨折中,其中单纯内壁骨折30例,单纯下壁骨折8例,内下壁骨折4例;并发眼肌增粗移位3例,鼻窦积液或积血10例,眼睑及眶内积气2例,眼球破裂出血2例,视神经增粗水肿1例。直接骨折30例(50%),其中上壁骨折11例,外壁骨折10例,外上壁骨折9例;并发鼻窦积液或积血10例,眶内积气眼肌增粗10例。复合型骨折22例(36.63%),其中眶上壁合并眶内侧壁骨折9例,各壁均有骨折3例;并发鼻窦积液或积血6例,其它4例。

3讨论

3.1眼眶的解剖、骨折分型及发生机制,眼眶由7块不规则形骨相互嵌插形成,是尖向内、后,底朝前外的锥形腔隙,上壁主要由额骨眶板构成;下壁主要由上颌骨眶面构成;外侧壁前部分由颧骨构成,后部分是蝶骨大翼,最薄处也>1.0mm;内侧壁由上颌骨、泪骨、筛骨和蝶骨构成,其中筛骨纸板组成内壁绝大部分,最薄处厚度仅为0.2~0.4mm,此处骨折最常见。根据眼眶骨折的特点将眼眶骨折分为三型[2]:直接骨折、爆裂骨折、复合骨折。直接骨折是直接暴力引起,爆裂骨折是暴力使眼眶内压骤然升高,借助眼球的液压传导至眶内部,间接作用于眶壁薄弱处发生骨折,復合骨折是上述二者兼而有之,各眶壁均可发生,均为多壁骨折。眼眶的解剖特点是内侧壁最薄,所以骨折的发生率最高。本组显示,单纯及复合内侧壁骨折共30例(50%),其次是下壁,直接骨折的好发部位是眶内壁。

3.2眼眶骨折的CT征象眼眶骨折的CT征象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1)直接CT征象为眶壁骨质的连续性中断、眶壁曲度异常和凹陷、骨缝分离。(2)间接征象包括下列改变:①眼外肌的增粗、肿胀、移位及嵌顿,以内直肌肿胀最常见,内直肌与眶内壁间正常脂肪间隙变窄、消失;②眶内组织疝入邻近副鼻窦内,以疝入筛窦最常见,表现为患侧筛窦塌陷、积液改变,其次为上颌窦,“泪滴征”是眶下壁骨折的特征性表现[3];③邻近鼻窦内积液(积血);④眶内及眼睑积气,积气一般发生在骨折后,比较隐蔽,当呼吸道压力增高时气体间歇性进入眶内及眼睑所致,提示眶壁存在裂隙性骨折。⑥眼球内及球后出血、视神经增粗。⑦当内侧壁骨折无明显移位时,应比较双侧眼眶内侧壁相应部分至中线间的距离,如双侧差值在2mm以上,高度提示有内壁骨折存在。

3.3眼眶骨折CT扫描方法的选择轴位CT扫描加冠状位重建可直接显示眶内侧壁和外侧壁骨折,还能显示眼球、眶内出血、气肿、视神经改变,以及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形态;冠位CT重建能清晰显示眼眶四壁的改变及眼外肌形态,显示眶内软组织的移位和眼肌嵌入的程度,可确定骨折的大小、位置及移位情况,更全面了解骨折情况,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常规轴位扫描加冠位重建,必要时加矢状位重建,以了解骨折的范围及深度。

3.4陈旧性与非陈旧性眼眶骨折的CT鉴别由于眼眶骨折经常涉及到纠纷问题,所以对于判断陈旧性和非陈旧性眼眶骨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从复查患者的眼眶CT图像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鉴别要点:①邻近鼻窦变化:新鲜骨折鼻窦积液积血的CT表现为窦腔致密,近期内复查有明显吸收,而陈旧性骨折近期内复查不会有明显变化。②眶壁改变:陈旧性骨折眶壁骨质结构因塑性修复局部骨质可变形,骨折线呈光滑连续,而新鲜骨折眶壁呈明显骨质不连续。③眼外肌与眶壁之间脂肪间隙情况:新鲜骨折因为出血和渗出,眼外肌与眶壁之间脂肪间隙CT表现混浊,而陈旧性则表现清晰。④眼球内陷问题:新鲜骨折,由于眶周及眶内软组织水肿、血肿,掩盖了眼球内陷,陈旧性骨折,因水肿、血肿吸收或瘢痕形成及脂肪坏死、萎缩逐渐表现出眼球内陷。眼球内陷原因为眶容积扩大、眶内容物减少,可致眼球内陷。总之,及时、合理、正确运用螺旋CT眼眶扫描对判断眼外伤患者是否骨折及决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和法医鉴定均具有重要价值。总之,及时、合理、正确运用螺旋CT眼眶扫描及图像重建对判断眼外伤患者是否骨折及决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及法医鉴定均具有重要价值。参考文献

[1]蒋拥宏.CT扫描在眼眶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05,26(2):171-172.

[2]刘朝晖,朱向红.螺旋CT诊断眼眶骨折102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5):563-564.

眼眶手术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选择宽甸县中心医院近3年来, 眼眶骨折患者共36例 (36眼) , 其中眶内侧壁9例, 眶下壁17例, 男性26例, 女性10例, 年龄是12~65岁, 平均35岁。受伤原因分别是车祸8例, 拳击伤18例, 钝器伤8例, 其他2例。绝大部分病例都合并有颧骨、上颌骨、筛窦、蝶窦的损伤, 术中大多需联合口腔科、耳鼻喉科一起来完成, 本文对其他处骨折复位固定不做研究。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 切口选择, 眶下壁采用下睑睫毛下缘切口或采用下眼睑穹隆结膜切口, 切口的选择是根据骨折的位置、患者的年龄, 以及患者本身的意愿而定的, 本身并不固定。采用下睑睫毛下缘切口手术会方便一些, 采用下眼睑穹隆结膜切口, 术后不会有瘢痕形成。内侧壁采用内眵部皮肤切口。切开皮下及肌肉组织, 切开眶骨膜, 钝性剥离暴露骨折线, 将眶内软组织、眼外肌等拉出复位, 骨折线对位整齐, 如果合并上颌骨或颧骨等处骨折, 骨折对位不稳定的需行钛板坚固内固定术, 骨折复位以后, 根据所需要垫付MEDPORE外科植入体材料的大小, 修剪MEDPORE外科植入体材料形状。并植入骨折线处, 植入后, 可用缝线或骨螺钉固定, 6/0可吸收缝线分层结节缝合切口。并将上下眼睑做暂时缝合, 防止术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 以及眼睑内外翻等。术眼加压包扎5~7d。

2 结果

36例手术患者中, 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睑退缩、巩膜暴露、材料植入后感染、排出及移位等并发症。术后半个月内有20例眼球轻度突出, 双眼不对称, 复视等症状, 所有的患者1个月后复查, 双眼基本对称, 眼球突出度<2mm, 无复视, 术后视力和术前视力基本相同, 术前有眶下神经损伤症状的均有改善。

3 讨论

眼眶骨折分类方法繁多, 范先群[1]报道认为应综合骨折、眼球、视力、眼位、泪道和畸形等多种因素, 提出理想的分类方案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制定和选择治疗方案。根据致伤情况和部位将眼眶骨折大致分为眼眶爆裂性骨折、眼眶内陷性骨折和眼眶复合性骨折。爆裂性骨折是最常见的眼眶骨折。眶内壁最薄弱, 仅0.12~0.14mm, 当受到外力时易发生骨折[2,3]。我们所统计的病例中, 非单纯性眼眶骨折61例, 占76.25%;单纯性眼眶骨折19例, 占23.75%。非单纯性眼眶骨折中颧眶 (上颌) 骨折47例, 占77.05%。

眼球内陷、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是眼眶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 眼球破裂、视神经损伤和泪道损伤也是眼眶骨折的常见并发症;眶壁整复 (人造骨植入) 和骨折复位固定是眼眶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眼眶骨折的治疗目的是纠正眼球内陷、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 这就需要解除嵌顿、整复眶壁和复位固定眶缘。我们的治疗体会是: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 影像学检查证实骨折, 骨折明显移位伴眶内容物脱出或嵌顿, 复视明显, 影响生活:或眼球内陷, 两眼突出度相差>3mm者, 均应早期手术治疗[4]。手术的基本要求:恢复眶壁的解剖结构, 解除嵌顿组织, 还纳眶内容物, 恢复眼肌平衡, 消除眼球内陷, 依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及入路。而那些陈旧性的眼眶骨折以及二次手术的病例, 往往因为组织粘连、纤维化, 瘢痕增生, 正常解剖位置改变, 矫正较复杂, 效果欠佳[5,6]。虽可明显改善眼球内陷, 而对复视者, 即使手术解除嵌顿, 由于眼外肌的纤维瘢痕化和眼外肌鞘膜和节制韧带损伤的影响, 复视改善效果常不理想。提示我们早期Ⅰ期正确施行骨折复位的重要性。2年来, 宽甸县中心医院手术治疗36例, 主要手术并发症为术后眼球内陷, 矫正不足, 眶下神经损伤, 下眼睑外翻限制性斜视及复视加重。我们认为植入物估计不足是导致术后眼球内陷的主要原因。从解剖结构上分析, 眶下壁骨折修补充填植入物矫正眼球内陷优于眶内侧壁。根据三维CT重建, 可决定植入物的大小多少及型号, 如果植入物过大会导致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偏位, 出现复视。MEDPORE外科植入体材料是由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生物材料制成, 该材料可被制成各种体积和形状以满足临床应用[7,8]。型号非常多, 眼眶常用的型号是片状材料6330、6331、7210等等。手术时机选择一般在伤后10~14d较好, 这时面部肿胀基本上已完全消退, 对晚期手术病例虽然也可明显改善眼球内陷, 而对复视患者, 即使手术解除嵌顿, 但由于眼外肌的纤维瘢痕化和眼外肌节制韧带的影响, 效果常不理想。

总之, 本人体会早期手术是减少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并发症, 恢复视力功能的最佳选择, 填充物及量的估计及手术技巧对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并发症有着重要的影响。

辽宁省宽甸县中心医院眼科 (118200)

摘要:目的探讨MEDPORE外科植入体材料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宽甸县中心医院2年来36例眼外伤眶骨骨折患者, 术中均应用MEDPORE外科植入体材料, 垫付于骨折处 (主要是眶内壁和眶下壁) , 术后恢复良好。结果MEDPORE外科植入体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眼外伤眶骨骨折手术中, 该材料无任何毒副作用, 组织相容性较好, 可塑性强, 是一种良好的植入材料。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 特别是眶下壁和眶内侧壁骨折手术, 应该植入MEDPORE外科植入体材料, 以防止术后发生眼球下陷、回退等并发症。

关键词:MEDPORE外科植入体材料,眼眶爆裂性骨折

参考文献

[1]范先祥.眼眶爆裂性骨折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J].临床眼科杂志, 1998, 6 (1) :66-68.

[2]钱云良, 范志宏.MEDPOR外科种植体在颅面整形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8, 12 (2) :71-73.

[3]李琳玲, 姜发纲, 周霞, 等.Medpor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 2008, 8 (2) :412-413.

[4]王斌, 陶廷富, 朱兴中, 等.眼眶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 (6) :1450-1452.

[5]宋维贤.眶壁骨折的诊断[J].眼科, 2002, 11 (4) :196-198.

[6]肖利华.现代眼眶病诊断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420-431.

[7]Zingg M, Laedrach K, Chen J, et al.Classif 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zygomatic fractures:a review of1025cases[J].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92, 50 (8) :778-790.

眼眶骨折的CT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患者中男22例, 女3例, 年龄15岁~65岁, 其中18岁~40岁19例, 占76%;左侧14例, 右侧8例, 双侧3例。车祸伤10例, 打击伤12例, 碰撞伤3例。伤后进行CT检查的时间为30 min~2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外眼青紫肿胀、眼球突出或凹陷、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力下降等。

1.2 方法

采用PHILIPS双排CT检查, 扫描层厚3 mm~5 mm、层距3 mm~5 mm.一般采用仰卧位, 横断面轴位薄层扫描, 从眶上缘至眶下缘进行连续扫描, 一部分加冠状位薄层扫描;后处理采用三维重建显示眼眶立体结构。用骨窗观察眶壁骨质, 软组织窗观察眶内软组织 (如肌肉、视神经等) 以及附近的软组织结构。

2 结果

2.1 骨质的改变

25例骨折患者中, 一共有28只眼眶观察到骨折, 发生在左侧的眼眶骨折14例, 发生在右侧的8例, 双侧发生的3例;在眼眶内侧壁发生骨折的有15只眼眶, 在眶下壁发生骨折的有9只;有3例为双侧骨折 (均发生在内侧壁) ;眼眶内、下壁同时发生骨折的有8例;眶缘 (外侧壁或顶壁) 发生骨折的15例, 合并发生颅面骨骨折的9例 (其中颧弓骨折3例, 额骨骨折2例, 上颌骨骨折2例, 颞骨骨折1例, 视神经管骨折1例) 。直接看到骨折线的有17例, 其中骨折端对位不好的12例, 骨折不规则形成粉碎性的5例。眶壁失去正常形态或连续性失常的8例, 有3例在进行复查时发现骨折。

2.2 周围软组织改变

所有病例均可见程度不同的眶周软组织肿胀及皮肤创伤, 一些患者可见皮下血肿形成。CT可见眼内直肌增粗14例, 眶内脂肪疝入筛窦5例, 眶内肌周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14例。眶内见气体影7例。筛窦有积液5例, 上颌窦窦腔变小、黏膜增厚或积液3例, 上颌窦顶部软组织肿物突起 (即“泪滴征”) 2例, 蝶窦内出现积液3例, 额窦内见液体2例。眼球后方有血肿形成2例。视神经增粗1例。

3 讨论

3.1 眼眶的结构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上额骨、鼻骨、颧骨组成的近似四边锥形骨性结构, 尖向内后、底朝前外, 其内容纳眼球及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眼眶内侧壁和下壁骨质较薄, 在眼球受到创伤时易发生骨折, 是眼眶骨折的好发部位。在眼球后方可见眼外肌、视神经、脂肪组织, 眼外肌大部起自眶尖部, 向前走行至眼球的不同部位, 在CT上我们可以区分每一条肌腱;视神经则由眼球后部向后走行, 经由视神经孔进入颅内;脂肪组织则呈均匀的低密度, 这些我们在CT上均可以清楚观察到。当骨折时, 均有相应的改变, 是我们诊断时应该仔细观察的部分。

3.2 眼眶骨折的检查方法

眼眶骨折常以X线平片、CT或核磁共振来进行检查。X线平片一般采用柯氏位或瓦氏位, 其对骨折明显或骨折造成结构明显改变时是能够确诊的, 但是对于不明显或轻微的骨折, 由于眼眶解剖结构细小、复杂, 前后组织重叠而易于造成漏诊。螺旋CT由于具有检查时间短, 密度分辨率高, 后处理功能强大, 适用人群范围广等特点,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检查方法。MRI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 多角度多参数成像, 无放射线危害, 对软组织病变显示好;但其费用昂贵, 检查时间长, 禁忌证多, 对骨折、新鲜出血、钙化显示不如CT敏感, 故眼眶骨折MRI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但不是常规检查的首选。

3.3 眼眶骨折的CT表现

眼眶骨折的CT表现分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 直接表现即眼眶壁的骨折线, 表现眶壁骨质连续性的断裂、断端成角以及粉碎性改变, 依据眼眶受伤机制和受伤结果将眼眶骨折分为三型:眼眶爆裂骨折、眼眶直接骨折、眼眶复合型骨折[1]。眼眶爆裂骨折即骨折处未直接受外力的作用, 外力作用于眼球部, 通过眼内容物传递于眶壁各壁, 导致眶壁的骨折, 而眶缘无骨折, 骨折一般发生在眶内侧壁和下壁, 内侧壁的骨折又称为纸板骨折。眼眶爆裂骨折根据其特点又分为下列三型: (1) 单眶壁爆裂骨折; (2) 双眶壁爆裂骨折; (3) 混合型骨折[2]。眼眶直接骨折即外力直接作用于眼眶导致的眼眶骨折, 可以合并眶内壁的骨折。复合骨折就是两种骨折同时存在。本组病例中爆裂骨折12例, 直接骨折15例, 复合骨折1例。单眶爆裂骨折8例, 双眶爆裂骨折3例, 混合型骨折1例。也有文献[3]提及有一种特殊骨折, 即眶壁骨质无明显中断, 但是有明显的曲度改变, 类似于儿童期发生的青枝骨折, 骨折表现为眶壁移位或正常曲度消失, 眶腔扩大, 这是由于儿童骨质硬度低, 弹性较大所造成。

间接表现就是周围软组织的改变, 包括眼外肌受累表现的增粗、肿胀, 副鼻窦改变, 眶内积气, 内容物的疝入, 眼球即球后改变, 眶周软组织肿胀、淤血。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其中内直肌最多, 表现为内直肌增粗、肿胀, 与眶壁间的正常脂肪间隙变窄, 甚至消失;副鼻窦改变则是骨折累及窦壁造成积血、积液, 窦腔模糊, 密度增高;眶内积气则是眼眶骨折与窦腔连通而导致气体进入, 是创伤时比较常见的合并症;内容物的疝入则是眶内软组织通过骨折处进入周围的空腔结构内, 一般以筛窦、上颌窦常见, 软组织以息肉或乳头状突入窦腔内, 如是从上颌窦上方突入, 则称为“泪滴征”, 是诊断眶下壁骨折特异性的表现;球后表现则是球后出血, 视神经增粗, 迂曲, 这种改变较少。在本组病例中这些征象均可以见到, 是眼眶骨折的常见合并症, 故我们在诊断时要仔细观察, 同时因其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在诊断时一定要加以注意, 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总之, CT检查对眼眶骨折的诊断简便易行, 适用范围广, 通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进行多平面重建及3D重建, 建立出立体、逼真的图像, 使我们看到几近真实的骨折图像, 对骨折的显示非常明显, 对副鼻窦和眶内软组织的显示也十分清楚, 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同时, 逼真的图像使得临床医生对骨折的情况有了直观的了解, 对骨折的处理及手术时路径的设计有极大的帮助, 为早期及时的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 核磁共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虽然MRI对骨折显示不如CT, 但无辐射, 任意角度多参数成像, 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是其极大的优越性, 对观察软组织损伤情况或者要多次随访的患者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松年, 唐先健, 戴汝平, 等.现代全身CT诊断学 (上卷)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247-256.

[2]杨纪周, 皇甫幼田, 程敬亮.眼眶爆裂骨折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3, 19 (5) :416-418.

CT对眼眶骨折的影像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眼眶骨折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5例, 女33例;年龄15~68岁, 平均31.5岁;右眼骨折36例, 左眼骨折31例, 双眼骨折1例;患者眼眶骨折的原因主要有撞伤20例, 砸伤16例, 车祸伤22例, 拳击伤10例。眼眶骨折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球突出、眼球活动困难、视力下降、眼周瘀血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对所有眼眶骨折患者行X线扫描系统进行检查, 拍摄患者眼眶侧位片。CT检查方法:对所有眼眶骨折患者行CT扫描检测。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做好检查体位, 患者通常是采用仰卧姿势。全部患者都进行横断位置扫描, 把听眦线作为基准线, 从眼眶下方一直到眼眶上方, 进行反复扫描。一些患者行冠状位置扫描, 把冠状面上平行线作为基准线, 从眼眶前一直到眼眶尖部, 进行反复扫描。CT层厚度在2~5mm之间, CT层距在2~5mm之间, 对患者眼眶部位的骨窗及软组织窗进行严密的检查。

1.2.2 征象表现

X线征象主要体现在: (1) 直接征象:可以清楚观察到眼眶骨折线, 眼眶骨质发生中断或者移位及眼眶骨壁存在塌陷现象, X线能显示眼眶碎骨部位; (2) 间接征象:可以观察到患者眼眶内的积气, 同时还能观察到上领窦和筛窦内的软组织构成的泪滴形状的征象, 且上领窦存在积液, 筛窦及额窦的透光度有所下降。CT征象主要体现在: (1) 直接征象:眼眶骨壁和骨质发生连续性的中断现象, 眼眶壁存在粉碎性骨折, 眼眶骨折位置发生严重错位, 眼眶壁曲度发生改变; (2) 间接征象:患者眼眶上领窦、蝶窦、筛窦都存在积液现象, 眶内存在积气, 眼眶内球出现血肿现象, 眼球突出或凹陷, 眼眶里存在碎骨片, 眼肌部位发生肿胀或移位, 眼眶视觉神经发生扭曲、肿胀, 眼眶骨折位置的软组织存在肿胀、增厚最终形成泪滴征象。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的数据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数据用χ2检验, P<0.05, 表明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发现, 眼眶骨折主要分为三大类, 为直接性骨折、复合性骨折及爆裂性骨折。68例眼眶骨折患者中, 直接骨折25例, 共20处骨折, 占总数的36.8%;复合型骨折15例, 共16处骨折, 占总数的22.1%;爆裂骨折28例, 共45处骨折, 占总数的41.2%。通过表1可以看出, CT与X线在各种骨折中的检出率, CT直接骨折检出率为90%, 复合骨折检出率为93.4%, 爆裂骨折检出率为100%。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 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n (%) ]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CT和X线两种检测方法对68例眼眶骨折患者进行检查, 通过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CT直接骨折检出率为90.0%, 复合骨折检率出为93.4%, 爆裂骨折检出率为100%。X线直接骨折检出率为75.0%, 复合骨折检出率为68.8%, 爆裂骨折检出率为20.0%。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

X线是检测眼眶骨折常用方法之一, 但由于眼眶骨折的骨骼构造比较复杂, 而X线检测方法存在局限[2]。X线检查法只能清楚观察到眼眶内的积气、上领窦、筛窦所构成的泪滴征象以及鼻窦里存在的积液等。当眼眶下方爆裂性骨折较明显时, X线才能表现出直接征象, 极易导致误诊或者漏诊现象出现。

CT检测方法具有检查范围广、检出率高、准确度高等优点, 被医学者们广泛运用于骨科治疗中。CT可以准确检测出患者眼眶骨折的类型、位置及移位等情况, 对眼眶内积气、视觉神经、眼肌肿胀、上领窦积液及泪滴征象等都能清楚观察到[3]。同时对眼眶尖部、颅底及蝶骨骨折也能准确诊断, 为眼眶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全面、直观的依据, 避免了误诊、漏诊现象的出现。

总之, 采用CT对眼眶骨折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诊断, 能提高眼眶骨折的检出率, 有效减少误诊或漏诊现象,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摘要:目的:观察CT在治疗眼眶骨折中的临床疗效, 寻找诊断眼眶骨折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眼眶骨折患者68例, 分别采用CT和X线进行扫描, 观察两组患者眼眶骨折的情况。结果:CT直接骨折检出率为90.0%, 复合骨折检出率为93.4%, 爆裂骨折检出率为100%。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 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5) 。结论:CT能准确判断各种眼眶骨折类型, 为眼眶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CT,眼眶骨折,影像分析

参考文献

[1]楚建设, 张秀梅, 王旭飞, 等.眼眶骨折67例螺旋CT表现及临床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6) :78-79.

[2]贾江春.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图像在眼眶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09 (5) :67-68.

眼眶组织淀粉样变易误诊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西安市第四医院2009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最终病理确诊为眼眶组织淀粉样变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误诊疾病、治疗情况及相关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83±6.39)岁;男女比为1∶3。

2 结果

2.1 诊疗流程

眼眶淀粉样变诊疗一般流程见图1。

2.2 临床特点

眼眶局限性淀粉样变其诊断最终还是依靠病理诊断,仅仅依靠临床表现很难诊断。病变侵犯下睑或眶内的5例患者,由于病变对眼球的举顶作用,均有突眼;3例病变侵犯上睑,患者表现为上睑下垂,睁眼困难;6例眶内占位的,由于病变侵犯临近肌肉组织,发生眼球运动异常;1例病变较局限且表浅,仅表现为局部肿胀;术前有8例被诊断为眶内的炎性假瘤或甲状腺相关性眼病;3例诊断为血管瘤,1例病变原发于双眼眼睑及结膜组织,患者未及时治疗,病变侵犯角膜造成角膜溶解,眼内容物流出,被诊断为眼眶恶性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眼眶淀粉样变。术中均尽量切除病变组织,9例病变由于病变较孤立,得以完整切除,术后观察随诊,定期复查均未见复发;1例切除后复发,再次切除给予口服激素治疗复查未见复发;1例病变由于侵犯临近组织,肿瘤尽可能全切除,术后予以局部放疗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另外1例病变侵犯眼睑、结膜、角膜、巩膜组织,角膜溶解,手术予以左眼内容物剜除并部分切除结膜及巩膜病变组织后全身激素治疗,患者未及时复诊,预后不详。见表1及图2。

2.3 影像学检查及其特点

从CT结果来看,7例眶组织淀粉样变的其占位内可见钙化灶,占总数58.3%,其余并无特异性;MRI结果T1呈中信号,T2呈中低或中高信号,可不均匀增强或增强不明显,其表现并无特异性,很难和炎性假瘤和血管性疾病区分。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泪腺或眼外肌病变有钙化,排除血管性肿瘤、泪腺肿瘤、需考虑此病的存在,另外激素药物治疗无效的眶炎性假瘤和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病例,也需怀疑此病的可能性。淀粉样变侵犯眼睑,可发生上睑下垂等临床症状,眼眶CT检查可发现点状钙化灶位于病变内;眼睑及结膜相对眼眶深部病变其病变表浅,手术病理检查是确诊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见表2。

3 讨论

淀粉样变性其根据病因不同也可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3类。继发性淀粉样变多继发于梅毒、结核、慢性肾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中原发性淀粉样变可以分为系统性和局限性两类。系统性淀粉样变约占淀粉样变患者的70%,其病情进展迅速,平均存活时间为12~15个月,累及心脏则不足5个月。系统性淀粉样变某些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或组织间沉着,从而破坏细胞和器官功能,可累及心脏、肾脏、肝脏、外周神经、皮肤组织、眼部组织等[3,4,5]。系统性淀粉样变全身各器官组织均能受累,但不一定有临床表现。局限性淀粉样变较少,其中约有发生于头颈部4%左右的患者发生于眼部,可累及眼睑[4,6,7]、结膜[8,9,10]、角膜[11,12]、眼眶内肌肉[13]、血管及脂肪组织[14,15]、眼内玻璃体[16,17]等。局限性淀粉样变无全身受累,病变较局限,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1.患者双眼上睑下垂,眼睑肿胀,左眼显著,左眼视物不见。2.左眼结膜充血增厚,角膜溶解,玻璃体物质溢出。活检切口可见蜡黄色淀粉样变异常组织。3~4.眼眶CT见双眼眼睑增厚,不规则占位,可见钙化灶,左眼眼球变小,塌陷,前端可见气泡。5.病理HE染色光镜下可见大片均质嗜伊红无定形物质沉积。6~8.眼眶MRI可见双眼眼睑不规则占位,T1中信号,T2中低信号,增强不均匀增强;左眼眼球变小,前端低信号,眼内色素组织明显增强

淀粉样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异常的免疫活动相关,单克隆浆细胞分泌过多的游离轻链常被认为和这种病变相关。分泌的轻链不能和重链相结合,沉积在组织的网状纤维、血管壁或组织间,从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18]。淀粉样物质的沉积破坏了组织的正常结构,通过增强细胞通透性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引起细胞毒性,引发细胞凋亡。

眼部局限性淀粉样变,多累及眼睑、结膜、眼外肌、角膜、玻璃体等。其中眼睑淀粉样变可引起眼睑肥厚,无痛性肿胀,引发上睑下垂;治疗通过手术切除,同期修复眼睑缺损,一般预后良好[19]。结膜淀粉样变主要表现为患眼结膜充血、肿块。部分患眼出现频繁溢泪、分泌物增多及眼部的瘙痒等干眼症的症状,较大病灶甚至出现睁眼困难;治疗通过手术切除,局部注射激素,较大病变进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术重建结膜囊完整性,其治疗效果预后良好[6]。眶内淀粉样变可侵犯眶内脂肪、泪腺、眼外肌、眼内筋膜等组织,其症状为无痛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干眼症、复视等症状,其CT及MRI均无特异性,容易和眼眶炎性假瘤、眼眶血管瘤、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相混淆。由于病变组织深在,不手术活检一般很难诊断;治疗一般反复激素治疗无效,而且CT见病灶内有钙化灶,应想到此疾病存在,手术应尽量完整切除病灶,无法完整切除的可全身激素治疗和/或放疗治疗,少数病例可复发,多数预后良好。玻璃体淀粉样变多为家族性遗传疾病[20],玻璃体混浊形态特征为灰白色致密混浊,与晶状体后囊膜及周边视网膜粘连紧密,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晶状体后囊膜“足盘样”黏附的白色混浊玻璃体的临床表现及玻璃体切除物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可通过玻璃体切除来改善屈光介质的通透性,切除病灶,术前术后由于淀粉样物质小梁网沉着可有继发性青光眼。

由于原发性局限性淀粉样变发病率低,在眼部发病率更低,所以本病在眼眶肿瘤中并不是常见疾病。正是由于本病不常见,且CT及MRI检查无特异性,因此在诊断上是有难度。但是泪腺或眼外肌病变有钙化,排除血管性肿瘤,泪腺肿瘤,需考虑此病的存在,另外激素药物治疗无效的眶炎性假瘤和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病例,也需怀疑此病的可能性。淀粉样变侵犯眼睑,可发生上睑下垂等临床症状,因此上睑下垂患者需排除此疾病的存在,眼眶CT检查可发现点状钙化灶位于病变内;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局部可注射激素防止复发。若病变孤立,完整切除一般预后较好。发现眼睑有无痛包块并伴随上睑下垂,一定要告知患者需要手术切除肿物并病理检查,病例资料中最后1例6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10年前发现双眼上睑小的肿物,无痛,在当地医院就诊,医生并未意识到此病的存在,并未及时切除病变病理检查,患者关注疾病程度不够,一直到双上睑下垂影响视力也未及时就诊,后来突然左眼流水,流出黏稠物,左眼视力丧失才来医院就诊,急诊收治时左眼角膜溃疡溶解,眼内炎改变。术中左眼内容物剜除,切除部分结膜组织,切除部分淀粉样变的巩膜切除才得以缝合伤口,术中结膜、巩膜组织豆腐样改变,失去韧性和延展性,大量组织坏死。此患者出院后未复查,因此预后不详。但是由此可见淀粉样变不是以往我们想象的那样温和,若听之任之发展,局限性淀粉样变同样可以带来严重的组织损伤。

系统性淀粉变疾病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全身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目前治疗手段多为全身化疗,但是治疗效果均不能完全消除疾病发展,仅仅延长患者生命。局限性淀粉样变由于无全身改变,病变较为局限,特别在眼部病变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大部分预后很好。但是不论系统性还是局限性淀粉样变,其病变都具有恶性肿瘤的特性,侵犯其他器官或邻近组织,因此,此病在临床上不能被忽视。

螺旋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例中男59例, 女15例, 年龄17~63 (平均31) 岁。均为各种外伤所致, 其中拳击伤43例, 车祸撞击伤25例, 棍棒等击打伤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眶周围肿胀、青紫69例, 眼球突出或凹陷19例, 视力减低41例, 眼球运动障碍34例, 头痛、鼻出血57例。

1.2 检查方法

用PHILIPS BRILLIANS6螺旋CT机检查, 均行横断面螺旋扫描, 部分做后处理重建成像, 扫描中以人体基线 (AB线) 为基线, 范围自眼眶上缘至下缘。扫描层厚2mm, 层距2mm。采用骨算法重建, 用骨窗、软组织窗分别观察眶壁骨及邻近软组织结构等情况, 扫描前嘱患者眼球尽量保持不动。

2 结果

根据眼眶受伤情况将眼眶骨折分为爆裂性骨折 (见图1) 、直接骨折 (见图2) 和复合型骨折 (见图3、4, 为同一病人) 。爆裂性骨折是指外力作用于眼部, 使眼眶内压力骤然升高, 经眼球的液性传导至眼眶内部作用于眶壁, 一般发生于眶部最薄的内、下壁。这实际上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即可缓解眼内压力, 使眼球免遭破坏。眼眶直接骨折是指外力作用于眶壁而引起的骨折, 可见于眼眶各壁, 以外壁多见。眼眶复合骨折是指上述两种同时存在, 各壁均可发生。

本组病例中, 爆裂性骨折47例, 占63.5%;其中内壁骨折局部副鼻窦腔稍密, 眶旁软组织稍肿40例, 眶底下壁骨折5例, 内下壁骨折2例;并发眼肌增粗移位5例, 眼球内陷2例, 眶内气肿39例, 鼻窦积液41例, “泪滴征”3例, 视神经扭曲增粗1例, 玻璃体出血1例。直接骨折18例, 占24.3%;其中外壁骨折10例, 上壁骨折6例, 外上壁骨折2例。复合型骨折9例, 占12.2%;各壁均有骨折2例, 外上壁合并眶底部或颌面部骨折7例;并发眼肌增粗移位5例, 眼球突出1例, 眶内气肿7例, 鼻窦积液8例, 眼球内积气1例。

3 讨论

眼眶骨折是眼科常见外伤疾病之一[2], 严重时甚至可致失明。因此,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准确诊断眼眶骨折非常重要。利用CT检查尤其是多排螺旋CT的后处理功能, 不但可确定骨折大小、位置及移位情况, 还可显示眼肌并能判断有无肌肉嵌顿, 以及眶内出血、积气和视神经的改变。另外, 对于观察邻近骨质结构如副鼻窦的改变等亦有帮助。

眼眶壁骨折与眼眶的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3]。眶骨是由前颅窝底和颧面骨的多块不规则形骨相互嵌插形成的尖向内后、底朝前外的四棱锥形眶窝, 组成骨包括额骨、蝶骨、颧骨、泪骨、筛骨和上颌骨。筛骨纸板构成眼眶内壁的大部分, 是眶壁中最薄弱的部分, 厚度仅为0.2~0.4mm, 故该处为外伤后骨折最好发部位。眶下缘以眶下沟或眶下管处最薄, 此处为眶下壁骨折多发部位, 同时因其紧邻上颌窦, 所以, 骨折后眶内容物可疝入其内形成特有的“泪滴征”, 此为诊断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4]。由于眼眶壁的内壁和下壁较薄, 最易发生骨折, 因此, 爆裂性骨折以内下壁和眶底多见, 本组47例爆裂性骨折中内壁骨折明显高于其他各壁, 与有关文献报道亦相吻合[5]。眼眶直接骨折多累及眶边缘, 以突起的眼眶外缘和上缘多见, 如同时有爆裂性骨折则属复合型骨折。眼眶骨折常有不同的CT征象, 常见眶壁骨折征象为骨质中断、碎裂、凹陷、移位、两侧眼眶不对称等, 常可伴发筛窦腔内异常, 内直肌及视神经损伤, 眶内积气等间接征象, 本组中有49例伴发窦腔积液或出血, 眶内气肿等。眶壁骨折除显示骨质连续性中断外, 还表现为眶壁曲度失常及局部凹陷等, 有时无明显中断, 表现为连续性差、弯曲变形等。

所以, 凡眼部外伤后出现瘀血、肿胀, 同时伴眼球内陷、复视或运动障碍时, 应高度怀疑有眼眶骨折, 及时行螺旋CT扫描检查。需要指出的是, 多排螺旋CT扫描后还可利用后处理功能, 做冠状位、矢状位重组及三维立体成像等, 进一步观察骨折的位置、形状、错位情况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 以帮助临床医生作准确合理的治疗并判断预后情况等。一般来说, 水平扫描能清晰显示内、外壁骨折, 可作常规检查方法;冠状位扫描或重建诊断眶底、眶顶骨折较好, 可作补充检查, 而矢状位可了解骨折的深度及范围[6]。

总之, 眼眶外伤是临床常见疾病, CT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有独特之处。熟悉眼眶的影像学解剖、掌握其CT表现有利于对骨折的全面诊断, 进而对临床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减少和避免失明的发生。

摘要:74例眼眶骨折患者行CT扫描, 部分做后处理。结果CT所见直接征象为眼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骨质凹陷, 而眶内积气、眼内肌肿胀、筛窦积液等为间接征象, “泪滴征”是诊断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CT扫描能准确显示眼眶壁骨折的征象, 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眼眶骨折,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

参考文献

[1]Wilms G, Smits J, Baert al.CTof the orbit current status with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J].Neuroradiology, 1983, 24 (4) :183-192.

[2]宋国祥.现代眼科影像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

[3]罗道天.眼耳鼻咽喉疾病影像学图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8.

[4]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255.

[5]高鹤舫, 兰宝森.眼眶爆裂骨折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3, 27 (1) :16.

上一篇:活动状态下一篇:中国秘书如何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