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术

2024-08-28

手术技术(精选12篇)

手术技术 篇1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 养殖中存在畜禽疾病的发生。物理损伤、内科病等诸多因素, 造成动物不得不进行手术, 故而需进行科学的缝合。为此, 缝合技术作为一种手术的重要细节, 下面我们就常规缝合技术进行探讨。缝合是将已经切开的组织对合、靠拢、消除间隙, 以利于愈合。缝合的目的是促进止血, 减少组织的紧张度和避免创缘哆开, 保护创伤免受感染, 创造组织再生的良好条件, 加速愈合。

一、打结

1. 结的种类

(1) 单结 仅用于准备切除的组织和临时结扎小血管用, 此种结仅为结扎线交叉1次构成, 易滑脱。

(2) 方结 用于一般结扎血管和各种缝合的结扎。又称平结、二重结, 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结组成, 是外科手术的基本线结。因为这种结的线圈内张力越大, 结扣越紧, 因此不易滑脱, 且结扣平坦。

(3) 三叠结 用于重要组织的大血管的结扎以及精索的结扎等, 又称三重结。是由三个单结组成, 也就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打一道单节。目的是使方结更加牢靠。

(4) 外科结 用于结扎张力较大的组织, 如疝环的闭锁等。类似方结, 所不同的就是打第1道结时, 多绕1次, 以提高摩擦系数, 第2道与打方结一样, 只交叉1次, 在打第3道结时不易松脱。

2. 打结的方法

(1) 徒手打结 不用器械, 只用手指进行操作。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活、节省时间, 拉线有力;缺点是耗费缝线较多。可分单手打结法和双手打结法两种。 (1) 单手打结法:有左手单手打结法和右单手打结法。 (2) 双手打结法:在组织张力较大时采用, 有双手外科结打结法和双手方结打结法。

(2) 器械打结 用止血钳或外科镊操作, 适用于缝合线头较短或徒手打结不方便的深部狭小术野的结扎, 以及某些精细手术的结扎。

二、合的原则

为了确保愈合, 缝合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必须按组织的解剖层次分层缝合, 不要留有死腔, 否则就会出现积血、积液、延迟愈合, 甚至并发感染;缝合前必须彻底止血, 清除凝血块、异物及无生机的组织;缝合时, 缝针与组织呈垂直刺入。拔针时, 也要按缝合的方向和弧度拔出;缝针的刺入孔、穿出孔应彼此相对, 针距应相等, 否则, 易使切口形成皱裂和裂隙。如切口太大或切口两侧不等, 可采用对分缝合法, 即先在切口中点缝1针, 将切口分为相等的两切口, 按此法顺序进行;缝线结扎的松紧应适度, 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 不要过松或过紧。过松, 对组织愈合不利;过紧, 加剧疼痛, 可引起组织缺血, 导致坏死。

三、缝合方法

兽医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缝合方法有结节缝合、螺旋缝合、纽扣缝合、减张缝合、胃肠缝合、间断内翻缝合和连续内翻缝合法、袋口缝合等。

1. 结节缝合

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筋膜或黏膜等的缝合。基本特点是缝1针, 打1结。

2. 螺旋缝合

用于肌肉、腹膜及肠、胃吻合内层膜等的缝合。

3. 纽扣缝合

可分为水平、垂直、重叠3种纽扣缝合法, 前两者主要用于张力较大的肌肉和筋膜的缝合, 以及子宫阴道突出整复后的固定;后一种常用于疝孔的修补。水平纽扣缝合可形成外翻, 又用于闭合疝孔。

4. 圆枕缝合

这是一种减张缝合。在结节缝合完毕后, 用一条较粗的双线套一个纱布卷, 在距离创缘两侧较远的部位 (约3cm) , 较深地刺入组织, 于对侧相应部位穿出, 再系一纱布卷, 抽紧打结。可视切口长度作数针圆枕缝合, 用于腹侧和腹下张力较大的创口缝合。

5. 内翻缝合

用于肠、胃、子宫、膀胱等空腔器官的缝合。要求缝合后组织内翻, 表面光滑平整。

(1) 伦伯特氏缝合法 分间断与连续两种, 常用的为间断法。在胃肠或肠吻合时, 用于缝合浆膜基层。 (1) 间断内翻缝合:缝线分别穿过切口两侧的浆膜及基层即行打结, 使部分浆膜内翻对合, 用于胃肠道的外层缝合。 (2) 连续内翻缝合:于切口一端开始, 先作一浆膜肌层间断内翻缝合, 再用同一缝线作浆膜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其用途与间断内翻缝合相同。

(2) 库兴氏缝合法 此种缝合法是从伦伯特氏连续缝合演变来的。缝合方法是于切口一端开始先作一浆膜肌层间断内翻缝合, 再用一缝线平行于切口做浆膜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适用于胃、子宫浆膜基层缝合。

(3) 康乃尔氏缝合法 这种缝合法大致与连续内翻缝合法相同, 仅在缝合时针要贯穿全层组织, 当将缝线拉紧时, 肠管切面即翻向肠腔。多用于胃、肠、子宫壁缝合。

(4) 荷包缝合 即作环状的浆膜基层连续缝合。主要用于肠壁上小范围的内翻, 如缝合小的胃肠穿孔。此外, 还用于胃肠、膀胱造瘘等引流管的固定或埋存蒂的残端等。

四、缝合的注意事项

单层缝合时, 缝针需穿过创底, 以免创底留下空腔。针的刺入孔与穿出孔需对称, 距创缘的距离应相等。皮肤缝合距创缘1~2 cm, 肌肉缝合为1.5~2 cm, 浆膜肌层为0.2~0.5 cm。缝线间的距离, 在保证创缘能紧密结合的情况下, 缝合针数越少越好。缝合时, 应使两侧创缘平整结合, 勿使其内翻或发生皱褶, 缝合的各针松紧要一致。皮肤缝合结束后, 对创缘应进行矫正, 防止内翻和外翻, 使其均匀紧密接触, 以利于愈合。化脓伤口及渗出物过多的伤口, 一般不作密闭缝合, 以保证创液流出。

五、拆线

可吸收的缝线不需拆除, 皮肤的缝线需在适当时间拆除。一般情况下, 气候温暖、伤口血液循环良好及皮肤张力不大时, 可在术后7~9 d拆线。特殊情况下, 可于10~14 d拆线。拆线过迟, 由于缝线压迫创缘, 血液循环不良影响愈合;拆线过早, 由于创口愈合不良, 在张力作用下, 伤口容易重新裂开。因此, 拆线应于适当时机进行。

良好愈合时的拆线, 先用镊子除去伤口敷料, 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周围及皮肤上的污垢及干痂, 尤其是针孔附近。用5%碘酊消毒伤口及缝线的针孔, 再涂擦75%酒精, 然后用无齿镊提起线结, 暴露少许埋入皮内的缝线, 用拆线剪或普通手术剪在该处剪断缝线, 然后将线从对侧皮肤孔以向着创口并与切口垂直、与皮肤平行的方向将线抽出。全部缝线抽出后, 再用碘酊消毒创口周围皮肤。缝线拆除后, 重新更换敷料, 对伤口加以保护及减张, 维持数日后即可。

小伤口及张力不大时, 可一次拆除;大伤口或张力较大时, 可实行间断拆线, 即每间隔一针, 拆掉一针, 待1~2 d后伤口愈合良好时, 再拆除其余缝线。

科学的缝合, 使的动物有一个良好的恢复过程, 每一个细节都对动物体的愈合起到关键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具体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精益求精, 这样能为动物有一个顺利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手术技术 篇2

一、止血法

1·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径路。找不到血管径路时,可用填塞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

2·填塞压迫止血法由于创道深,一时难以找到血管断端时,常以灭菌纱布块、毛巾或纱布包裹脱脂棉,填塞于伤口内,必要时再加压迫绷带包扎,或将伤口缝合1。2针,以固定填塞物。

3·钳压止血法用止血钳夹住出血血管断端,保留数分钟,或捻转止血钳将血管断端绞成束状,即可止血。必要时,将止血钳暂时留在伤部并固定。

4.止血带止血法多用于四肢、尾部及阴茎等处。止血带应是富有弹性的橡皮管或橡皮带,必要时也可用绳索、绷带代替。止血带应装在伤口上方。装置前应垫上棉花或纱布,以使结扎部受到均匀压迫。装置时应徐徐收紧,至伤口不流血为度。缠止血带要松紧适当,装着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得超过2—3h。松开止血带时,宜用多次‘‘松、紧、松、紧’’的办法,不得一次松开(图65)。

5.结扎止血法即先以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然后以丝线结扎。此法止血效果可靠,故又称彻底止血法。其方法有两种:

(1)单纯结扎止血法用丝线绕过止血钳所夹住的血管及少量组织而结扎,在打第一道结后,将止血钳松开,然后打第二道结(图66)。

(2)贯穿结扎止血法将结扎线用针穿过所夹组织,但不能穿透血管,然后进行结扎。常用的方法有“8”字形缝合结扎及单纯贯穿结扎两种(图67)。

6.药物止血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可用灭菌纱布浸以0.1%的肾上腺素溶液或1%。2%的麻黄素溶液,填塞于伤口内,然后以绷带包扎压迫,促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二、打结法。‘ ’

打结是外科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如能熟练地、准确无误地打结,则能迅速地进行止血缝合。

1.结的种类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有平结、外科结、三重结(图68)。在打结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错误有假结和滑结。

2.打结的方法 常用的有单手打结法(图69)、双手打结法和器械打结法(图70)

1种。3.打结的注意事项(1)打结收紧线时必须做到三点(两手用力点与结点)成一直线,切不可向上提起。测,使结扎点撕脱或线结松脱。(2)无论打平结、外科结还是三重结时,前后手的方向必须相反。即两手前后交叉拉},否则即成滑结。(3)打结时两手用力必须均匀,若只拉紧一根线,即使两手交叉打结,仍然形成滑.c .(4)单手打结时,切不可用同一操作方法进行两次(即第一结与第二结)连续动作。侧,即形成假结。

三、缝合法

缝合法总的可分为单纯缝合、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三类,每类又可分为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两种。缝合技术的正确与否,对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有重要意义。

1.单纯缝合法

(1)结节缝合法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粘膜和筋膜的缝合。用短线于创缘一侧刺入,在对侧相应部位穿出,进行打结。具体方法是:。术者左手持外科钳子,右手持带有缝针、缝线(线长15—20cm)的持针钳,先用镊子固定右侧创缘,由外向内垂直进针,再以镊子固定左侧创缘,由内向外穿过,在相应位置出针。进出针的针孔距创缘0.5—1.5cm,以创口中心线为中轴,两孔要对称,最后将线端于创口一侧用平结或外科结固定,留线头约0.5~1.Ocm(图73)。’

(2)减张缝合与圆枕缝合法 减张缝合是在结节缝合完毕后,用粗线在距创缘较远处(2—4cm),较深的刺入组织,在对侧相应部位穿出,然后打结于一侧(图。74);圆枕缝合实际上也是一种减张缝合,所不同的是以双线贯穿组织。打结前.

两线之间置一小纱布卷或橡皮管作为圆枕,以减少缝线对组织的损伤(图75)。

(3)钮孔状缝合法也是一种减张缝合法,不仅适用于皮肤的缝合,也适用于肌肉、腱和筋膜的缝合。钮孑L状缝合分水平、垂直和重叠三种缝合法。水平钮孔状缝合和重叠钮孔状缝合常用于闭锁疝孔(图76)。

(4)螺旋形缝合法又称单纯连续缝合法。是用一条较长的缝线,先在创口一端以结节缝合法缝合打结,但不剪断缝线,用该线以等距离作螺旋形缝合,当缝到创口另一端时抽紧打结。这种缝合法,常用于肌肉、腹膜及胃肠缝合时粘膜层的缝合(图77)。

2.内翻缝合法一般分为间断内翻缝合法,连续内翻缝合法和袋口状缝合法(荷包缝合法)三种。此法用于要求在缝合后表面光滑的器官,如胃肠道、子宫等的缝合。

(1)间断内翻缝合法大致与结节缝合法相似。所不同的是,进出针的部位都在同一侧创缘的浆膜上,即先在右侧离创缘较远处(0.3—0.5cm)进针,穿过该侧浆膜肌层,在同侧离创缘较近处(0.2—0.3em)出针,然后在对侧创缘按前面进出针的方向,由离创缘近处进针,在较远处出针。在第二次出针后,将两线端拉紧打结,然后再以相同方法

炊均匀缝合(图78)。}(2)连续内翻缝合法是普通连续缝合法与间断内翻缝合法之综合。即先以间断内翻晗法从创口一端开始,作第一次打结后,不剪断缝线,用该线作等距离连续缝合,进出}的方向与间断内翻缝合法相同,缝到创口另一端时打结(图79)。;}(3)袋口状缝合法(荷包缝合法)适用于内脏小创口睦合和对肛门、阴门的暂时缝合。在距创缘一定距离处,№线依次做平行于创缘的刺人与穿出,连续进行一周,头啪遇后收紧缝线打结(图80)。I 3.外翻缝合法 用于被缝合的创缘要求内面光滑时,I腹膜的关闭和松弛皮肤的缝合。外翻缝合,又分为间断与 I续两种缝合。I(1)间断外翻缝合法又叫褥式缝合法,包括直褥式

横褥式两种。

直褥式缝合法 常用于松弛皮肤的缝合(如阴囊),以防止创缘内卷、重叠。方法是:在创缘的近端(距创缘O.3em)进针,从对侧的创缘相应位置出针,’然后在出针侧创缘的远端(距创缘O.6~O。8em)进针,对侧创缘远端出针,最后打结(图81)。

横褥式缝合法 即u字形缝合法。在创缘一端进针,对侧相应位置出针,随后再距创缘相等的距离进针(孔距O.3~0.5em)达对侧创缘相应位置出针打结(图82)。

(2)连续性外翻缝合法又叫弓字形缝合法。在横褥式缝合的基础上,不需要打结而以同样的方法连续缝合下去,形成u字形,直至完全闭合创口后再打结(图83)。

四、绷带法

绷带具有保护、固定、压迫、减张、吸收和保温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损伤急救和某些外科疾病的治疗。绷带的种类很多,有卷轴绷带、结系绷带、复绷带、胶质绷带、支架绷带、夹板绷带、石膏绷带等。按照不

同的使用目的而选择适宜的绷带,这里只介绍卷轴绷带、结系绷带和夹板绷带的装置方法和适应部位。(一)卷轴绷带

1.环形绷带常用于掌、系部较小的创伤的包扎。动物站立保定确实后,在同一部位重叠缠绕数圈后,打平结或活结固定。

2.螺旋绷带在患部下方先缠环形带,然后自下而上缠绕,后一圈压前一圈的1/3或1/2,最后以环形带结束,打结固定。该法常用于掌(跖)、尾、角等部位。

3.蛇形绷带包扎方法和螺旋带相似,只是向上缠绕时后一圈不压前一圈,并留有空间。该法是用来固定患部包扎或衬垫材料的。

4.折转绷带 主要适用于前臂部、小腿部等上粗下细呈锥形的部位。先在患部下方以环形带开始,然后由下向上缠绕,每缠绕一圈,在同一侧将绷带向外向下折转一次,使所有折转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并盖住前一圈的一半或3/4,最后以环形带结束。5.交叉绷带也叫“8”字形绷带,主要用于膝、跗、系等关节部位。在关节下方。以环形带开始,然后将绷带斜向关节上方;环绕一圈后再斜向下方,与前次斜向上方的绷带交叉,如此反复缠绕数次,最后在关节上方以环形带结束并打绪回疋。.、。..’一6.结节绷带(蹄绷带)先在蹄冠上方环形缠绕,并留出游离端(约20e?)。堡苎点,然言。&森形带长头经蹄壁向下,经过蹄底再返回系部,与支点扭缠后以相反方向连续缠绕蹄部,直至将全蹄包裹为止,最后在系部与短头打结。7.尾绷带常用于尾部创伤或公畜去努后。先从尾根部以环形带开始,然后以螺旋带法向尾端缠绕,每缠一圈后即从尾背部翻转尾毛一撮压于其上,并用后一圈绷带所固定,如此一直缠绕到最后尾椎部,将绷带末端与尾部长毛向尾根部转折,再作几圈螺旋形绷带,最后以环形带结束,并给以固定。

(二)结系绷带 以缝合线固定敷料保护已经缝合的创口的绷带叫做结系绷带:操作方法是先将创口分成2。3等分,在创口两端及等分处的创口一侧将皮肤缝一针,然后越过创口。用同一条线在创口对侧再缝一针,留下缝线。以此方法将各等分处和创口两端的缝线穿好后,在缝线下面装置折叠层的长条状纱布块,最后将缝线打活结固定(图85)。

(三)夹板绷带 当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为了紧急救治或长期制动,可用夹板绷带。为紧急救治所用的夹板绷带可就地取材,利用胶

牙周手术后的缝合技术探讨 篇3

【摘要】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有力补充。牙周术后缝合技术是牙周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牙周术后缝合的总体目的是止血,预防继发感染,促进组织愈合等。缝合器具的选择,缝合线的性能,理想的缝合原则和正确的缝合方法等是确保缝合质量,防止软组织下方的骨组织暴露,消除死腔,减少患者术后的肿胀感染等并发症,使龈瓣复位于理想位置的关键。

【关键词】牙周术后 缝合技术 龈瓣复位

【中图分类号】R782.2;R-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25-01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牙周病的手术治疗是牙周基础治疗的有力补充。为使牙周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正确的牙周缝合技术必不可少。而术后缝合技术的总体目的在于止血,防止继发感染,促进组织愈合等。其基本原理是严密缝合防止软组织下方的骨组织暴露,消除死腔,减少患者术后的肿胀感染等并发症,使龈瓣复位于理想的位置。

1 选择合适的缝合器具对于达到目的,促进组织愈合非常重要。

缝合时使用的主要器具包括:缝合针、缝合线、持针器、止血钳、剪刀等。

1.1 缝合针的组成:包括缝针的尾部、体部和针尖部。决定缝合针尺寸度量的几个数据主要是弦长、针长、半径和直径。常用缝针尺寸主要有1/4圈、3/8圈、1/2圈和5/8圈。牙科最常用的是3/8圈的缝针。而缝针的种类可以分为倒三角针(反向缝合针)、三角、圆针等等。其特点和用途各不相同。

1.2 理想的缝合线应具备的性能是 ①一定的弹性,可以有效的缝合口腔组织;② 良好的可操作性,要让医生容易在术中修整;③ 组织生物相容性,预防引发术后软组织排异反应;④ 易于打结,否则会引起缝线滑脱;⑤ 可根据需要制备各种长度,方便术前准备;⑥很容易消毒和包装。⑦接近于组织的弹性和延伸性可以有效的防止组织缺血和坏死。按照缝线材料性能及制作方式分为两类:可吸收缝线;不可吸收缝线。单丝线:组织反应小,强度差;编结线;组织反应较大,强度较高。不同的缝线其特点和用途亦不相同。

2 缝合技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手持持针器应夹持在正确位置,缝针离持针器喙尖2~3毫米,在口内操作的时候需要有支点,防止手滑。②缝针应以正确的角度一一循缝针的弧度进入并穿透组织。(一般角度不易過大,否则会缝合过多的组织甚至缝针变形) ③ 口腔内缝合多选用圆型针,因为口腔组织较柔软容易穿透。④在缝合皮瓣时,缝针应常常先穿透活动度较大的组织瓣,同时要用手指固定皮瓣。⑤缝线距离龈瓣边缘不少于2—3mm,以防组织撕裂使缝合失败。 ⑥缝合打结后,不能限制血供。标准为缝线打结时,组织瓣不应变白否则会使组织有坏死的危险。当然,牙周组织的血供较丰富。为了防止伤口裂开,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易保守

3 常用的缝合方法。

临床常用的缝合方法有骨膜缝合法、改良简单环形间断缝合法、简单间断缝合法、8字改良间断缝合法、连续缝合法、褥式缝合法、冠向复位褥式缝合法、单侧间断悬吊缝合法、单个牙的悬吊缝合、连续(独立)悬吊缝合法、交叉缝合法等等。笔者常选用8字改良间断缝合法法,其优点是:1.在牙周组织再生手术时,可以有效的固定人工骨材料 2.拆线较容易,病人痛苦较小。 3.每个缝合点独立存在可以防止单个缝合失败后所导致的整个伤口崩开。

4 打结技术是缝合的重要环节

打结技术的原则为:①打成的结必须要防止滑动,否则会让人工材料漏出;②针对所采用的不同缝合材料,需要考虑不同的打结方法;③结的断端应尽可能短(2- 3mm),过长会导致脱线;④用器械打结时尽量避免损伤口腔内软组织;⑤缝合时避免过大的张力以防止拉断缝线,撕裂组织;但也不应过于保守 ⑥ 打结的同时要考虑到为牙周塞治剂预留空间。

5 术后治疗

一般在术后7天左右拆线。拆线的步骤包括:① 嘱咐患者先用清水清洁口腔,去除软垢、食物残渣等,然后医生蘸3%双氧水、复方氯己定液等再次清洁;②用镊子夹住缝线较长一端提升,漏出线头;③ 剪断缝线的同时尽可能靠近组织表面,以防止剪伤正常牙龈组织。④ 拆除连续缝合缝线时,应分别剪断两侧缝线,最后将缝线拖出。⑤ 在拆除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组织的出血情况,如果组织愈合差应该立即停止拆线。另外选择时间拆线。

6 讨论

缝合是重要的牙周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口腔内的环境特殊,有正常菌群的存在。牙周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求去净肉芽组织等刺激物,同时也要考虑到牙龈组织愈合后对美观和口腔功能的影响。术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耐心和口腔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具备口腔局部解剖生理知识。要能根据口腔内不同部位的牙龈,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促使伤口顺利地愈合。

牙周的缝合,因其部位特殊,所以缝合技术也有其特殊性。其缝合的总体目的在于保持龈瓣于理想的位置直至手术创口达到预期的愈合。其基本原理是防止软组织下方的骨组织暴露,消除死腔,止血,减少患者术后不适,使龈瓣复位于理想的位置。

手术室无瘤操作技术 篇4

1 手术切口

需切口充分, 在直视下操作, 减少对肿瘤的刺激牵拉。手术切口要保护, 以防癌细胞种植切口。

2 手术体腔探查

对肿瘤的触摸挤压会增加癌细胞向腹腔内脱落, 发生种植, 因而术中探查时应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 先探查肝、脾、盆腔、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及肿瘤两端;最后再探查原发肿瘤及受累脏器。探查动作轻柔, 切忌挤压, 探查完毕后更换手套。

3 手术器械

3.1 术前手术器械准备充分足量。

3.2 器械护士应提前15min洗手上台, 整理无菌器械台, 准备好相关器械, 建立相对的"瘤区"。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只能使用这些器械, 并用弯盘盛放接触肿瘤的器械。当肿瘤切除后, 所有接触过的肿瘤的器械均放置于"瘤区", 严禁再使用于正常组织。

3.4 术后污染手术器械的处理:将手术器械浸泡于2%的戊二醛或强化酸水中浸泡5-10min, 而后再清洗高压灭菌。

4 肿瘤的切除

4.1 电刀的应用手术时应用电刀切割, 不仅可减少出血, 并且由于电刀可使小的淋巴管或血管被封闭, 减少癌细胞进入脉管的机会, 同时电刀亦有杀灭癌细胞的功能, 可以减少癌细胞的种植引起局部复发, 术中应准备2把电刀, 肿瘤切除后应更换电刀。

4.2 肿瘤标本及切口的处理手术医生切下的肿瘤标本及淋巴结, 器械护士不得用手直接接触, 使用弯盘接递, 肿瘤切除后更换所有纱垫、手套、缝针等接触过肿瘤的物品。

5 冲洗液

术中器械护士应用干净的无菌盆盛装冲洗液冲洗术野, 不允许用洗刷过器械的无菌盆盛装冲洗液来冲洗术野, 冲洗时将冲洗液灌满创面各间隙并保留3~5min, 再吸出, 不能用纱垫擦吸, 以免癌细胞种植。

5.1 蒸馏水由于渗透压的差异, 蒸馏水可以使肿瘤细胞肿胀, 裂解肿瘤细胞膜, 从而使肿瘤细胞失去活性。

5.2 洗必泰溶液可以迅速吸附细胞质, 使细胞胞浆成分外浸, 抑制细胞多种酶的活性, 因此术中使用洗必泰溶液冲洗手术创面, 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5.3 抗癌药物溶液由于抗癌药物溶液的药物浓度远远高于血浆, 使种植或游离的癌细胞能较长时间浸润在高浓度药物中, 从而增强抗癌药物的直接杀伤作用。

手术技术 篇5

针对现在复杂的精神病治疗现状,精神病医院的设备技术参差不齐,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五花八门,以及个说个有理的宣传,精神病患者经常满目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是药物维持,还是心理调理,是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摆在患者面前的选择方式太多,患者需要仔细的分析自己的病情,选择一个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外科手术治疗多采用现代立体定向技术,主要针对病史三年以上,药物治疗失去作用,病症迁延,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精神病,如果患者符合以上要求,就应该考虑利用立体定向手术解决这挥之不去的麻烦了。

以往,对精神病的手术治疗,由于受到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制约,精神外科的开展一直受到或多或少的限制,尤其是来自大多数精神科专家的认同上,对待患者他们宁愿保守治疗,也不愿意大胆突破。而实际上,抗精神病药物目前还不能解决精神病患者的全部问题,总有一些病人经过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病情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渐渐转化为难治性精神病(表现为慢性、难治性、致残性),这时,就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解决这部分病人的一些问题。

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约为2-3%,其中有20%左右的患者经过长期系统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而转为难治性的。这一部分患者因持续接受高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副作用及各种精神症状的困扰使其深受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精神病外科通过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各种难治性精神疾病,如强迫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癫痫,慢性焦虑、抑郁症、运动障碍、顽固性疼痛及药物心理依赖等,实践证明,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无后遗症和严重并发症,真正为受着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达到了消除病痛,恢复精神功能,适应社会工作,提高难治性精神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比于以往的治疗方式,现代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尤其是对于不适合开颅手术的脑深部小病灶、多发病灶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病灶,以及对于高龄患者、体质虚弱等不能承受开颅手术的患者,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其它技术不可替代的特点。而且立体定向手术是通过遥感微测技术及多元化定位方法使手术靶点定位精确,手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保证了手术安全可靠,既治疗了疾病,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正常神经功能,使患者智力和社会功能不受影响。所以,现代立体定向手术疗法以它治标治本的功效和微创安全的性质成为治疗精神病的有力武器,倍受各大精神病医院和患者的青睐。

当然,患者手术后还是离不开精神科的长期随访、抗精神病药物的综合治疗等。立体定向技术必须进行精神科、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功能神经影像的多学科合作,才能使这一跨专业学科的得到发展。盲目的、轻率的拒绝手术或开展手术都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在有着多学科合作支持条件的医疗单位,谨慎而科学地开展手术。现在,随着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及

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精神外科的治疗依据精神疾病的核心症状和药物治疗史结合递质平衡理论设置毁损靶点,运用细胞刀技术和多元化定位方法,使手术定位精确到亚核团甚至细胞水平,在毁损核团时可以不影响正常功能而消除或减轻精神症状,提高疗效,手术的总体效率在90%以上。

手术技术 篇6

事后经西安市卫生局调查,该照片摄于2014年8月15日,一些医护人员因手术室即将搬迁,在完成手术后拍照留念。由于引起较大舆论风波,卫生局已经给予该医院常务院长闫某记过处分,并对分管院长和其他医护人员分别作了处理。

不过,正如调查结论显示,拍照行为发生在手术结束之后。微博认证为“浙江援疆外科副主任医师”的@白衣山猫对此事发表评论:“图1主刀已下台,两助手在缝合皮肤。图2、3手术全部完成,病人即将送回病房。一台高难度手术成功,病人安全,医生比病人家属还要开心。手术台边拍照合影以纪念本是好事……”

除此之外,更多专业化的隐秘信息也因为此一轮争议被公之于众。例如,手术在获得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不但可能进行拍照,也有可能进行摄像,这是因为医学院学生与年轻医生的实习都必须仰仗不断地参与实践。此外,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较为活泼的学生在术后出现自拍行为,并不影响手术本身,而这些举动如果未经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事实上并不构成什么“惊奇之举”。

专业医学自媒体“丁香园”称:在患者还未下台的情况下,以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为背景,拍合影庆祝、留念,“显然违背医学伦理”。知名网友@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也说,“手术还没结束,拍照片的已经脱下手套的手就搭在了还在台上的医生肩膀上。原始微博里一边倒地在骂媒体,唉,医生这个集体就那么接受不了批评么?这件事不管背后是多么大的喜悦,多么骄傲的拯救,当事方就是错了。”

当然,值得提醒的是,同样是从技术上进行分析,即便医护人员摆拍本身并不构成对患者安全的威胁,但却有必要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在照片中,患者的一部分身体裸露,半边脸庞也依稀可见,尽管并不能看清手术台上究竟是谁。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尊重,卻已经真实存在。

所以,应该承认,这一起由医护人员手术台摆拍引发的争议,的确为抽象化的医患冲突再添了一把火。医生们看似轻佻的举动,激怒了一些已经从内心丧失对医护人员信任的人群。

在社交媒体时代,类似照片的效应演变至今,也是可以预料的。但反过来,公众舆论尤其是大众媒体和知名大V,在报道或转发此类事件中,有必要回归技术性的分析。那些看似义愤填膺的抨击,如何与专业性的意见进行糅合,这也许是所有在社交媒体时代被大量信息轰炸的人群,所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

数字精准手术摄影关键技术的研究 篇7

手术摄影是医学摄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专业人员及临床医生日渐重视手术摄影工作、日渐重视手术摄影技术的研究,但是随着手术摄影数量的提高和从事手术摄影人员的范围扩大,手术摄影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出现了图像质量差等现象,究其原因是随着手术摄影环境、设备的发展变化,其摄影技术没有及时的提高和熟练掌握。本文拟就[1]通过分析手术摄影的参数设定、布光、关键技术的研究,探讨实现精准手术摄影的关键技术与正确方法。

2 器材、设备的准备

2.1 照相机的准备

使用单反专业数字照相机,如佳能EOS-1D MarkⅢ、EOS-5DⅡ、EOS-60D等机身,镜头如专业微距镜头、广角至中焦变焦镜头、85mm定焦镜头等。相机像素高图片质量好。以上三种机身分别是高、中、低三档专业照相机,定焦镜头成像质量高于变焦镜头。根据单位条件可酌情选用。

上述数码相机镜头可以互换,但使用数码相机必须做到对存储卡的合理选择、拍摄文件的大小应按要求设定。目前存储卡的容量有大有小,规格各异。普及型数码单反像素多在600万上下,如果用JPEG格式高画质模式存储图像,用1G的存储卡可拍250~300张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用512MB~1G容量的存储卡最合适,256MB的当然也可以,不过最好是多配备几张,况且分别拍摄以及分别保存图像也较为安全。另外,由于数码相机不论开关、测光、对焦、闪灯、记录,特别是LCD预览等都需要依靠电力作为辅助动力,所以要为自己的数码相机选择一个可靠的电力,最好备有一块备用电池。有些重要场面,可能会因为你器材没带够,电池断电或存储卡空间不够,可造成错失良机。

2.2 光源的准备

现代手术摄影光源布光有几种方法可根据情况选择,包括自然光照明、手术室现场光照明、闪光灯照明、闪光灯加现场光照明、闪光灯加自然光照明、影室灯加现场灯照明等[2]。可根据各自条件及习惯选择不同的照明及布光方法。在手术室进行拍摄,最好选用带有“TTL”控制的闪光装置,手术室的无影灯和小聚光灯,虽然在手术中能适应手术者和助手对光度的要求,但是,进行拍摄就显然光线不足,而且在拍摄彩色片时,用这种光源容易引起偏色,除非你想获得一种特殊效果,并保持现场气氛;另外,手术台上无影灯的照射角度全部集中在局部,亮度很高,而手术医生往往聚精会神,低着头,面部处于阴影中,所以手术部位与现场亮度反差很大,很容易造成局部曝光准确而环境曝光严重不足,或者环境曝光准确而手术部位过曝的现象。笔者通常的做法是征得医生的同意,配合使用闪光灯,在拍摄时把光圈固定在自己需要的位置上,将闪光灯放在TTL档位置,然后依据手术部位测光进行拍摄;有时根据具体条件对被摄体进行反射光拍摄,如将闪光灯投向白色屋顶、墙壁或白大衣来反射闪光,还可利用窗外自然光作补光;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使用三角架进行环境测光后用慢速同步闪光模式拍摄;这样既可保证局部曝光正确,又不破坏现场气氛。总之,不管使用怎样的光源及布光方法,都必须做到正确曝光、色彩平衡正确。

3 精准手术摄影关键技术

3.1 景深控制

手术摄影尽量采用小光圈以获得较大的景深,常用光圈是F8,较大的景深能够使手术摄影图像更具有纵深感。

3.2 稳定性控制

手术摄影建议尽量使用三脚架啊,以获得高清晰度手术摄影图像,尤其是重要手术,今后有可能用于图像的放大、出版、教学、报奖等(图1)。

3.3 曝光控制

手术摄影正确曝光非常重要,因为手术视野包含人体组织及手术设备,密度范围跨度大,只有正确曝光才能还原术野真实面貌(图2)。

3.4 瞬间选择

手术摄影拍摄瞬间的选择是手术摄影成功的关键,正确的手术瞬间的选择需要提前与术者沟通并制定拍摄计划。内容包括拍摄瞬间点的确定、拍摄开始点、结束点的确定、拍摄范围的精确选择等。建议手术摄影除拍摄术野外还要拍摄手术场景照片及术者操作照片(图3),以备今后用于医学新闻、医学资料研究。

3.5 参数设定

参数设定包括感光度、白平衡、像素、速度、光圈、焦距段等选择与设定。还包括存储卡的选择,尤其是白平衡的选择更为重要,白平衡的校正可以选用专业用白平衡校正器。

4 手术摄影失败常见原因

4.1 稳定性控制失败

常见原因如持机不稳、曝光速度过慢等。

4.2 景深控制失败

常见原因如由于光线较暗,选择了大光圈,以致于图像景深小,纵深感差。

4.3 白平衡控制失败

常见原因如多种光线形成杂光,使相机辨认失灵、白平衡设置有误。

4.4 像素设定失败

常见原因如像素设定过低,图像文件量过小等、相机档次过低。

5 结果与讨论

手术摄影随着医学摄影诞生而诞生,已具有很长的历史,技术亦非常成熟。手术摄影分两个阶段,较前是胶片手术摄影,现在已进入数字手术摄影时期。目前手术摄影失败的原因基本属数字摄影技术范围,目前虽然数字摄影设备自动化程度日渐提高,但是针对手术摄影进行正确的设备使用及参数设定仍然是精准手术摄影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高质量精准手术摄影应该做好几个关键工作。一是术前与术者沟通;二是关键技术的把握;三是避免失败原因的出现。另外从事手术摄影人员要正确认识手术摄影重要性及特点也是成败的关键,应该认识到手术摄影在医疗、教学、科研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特点,使手术摄影图像不仅具有技术性,而且还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还要使手术摄影具有完整性。

6 结论

景深控制、稳定性控制、瞬间选择等是精准手术摄影的关键技术,只有熟练正确掌握其技术才能获取精准手术摄影图像,才能使手术摄影图像在医疗、教学、科研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摘要:本文就现代手术环境下各种手术摄影技术进行试验分析,是解决实现精准手术摄影技术难点,笔者认为由于光源色温等现代手术环境的不同,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布光等拍摄技法[1],方能达到精准手术摄影的要求。结论:景深控制、稳定性控制、瞬间选择等是精准手术摄影的关键技术,正确掌握其技术是获取精准手术摄影图像的前提。

关键词:数字,精准,手术摄影

参考文献

[1]孔令占,李悠,曾蕊.精准医学摄影视觉构成与美学价值[J].信息记录材料,2011,(5):61-64.

手术基本技术实训教学探讨 篇8

1 完善的实训室(模拟手术室)是基本技能训练的必要条件

1.1 手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场所

根据大纲要求,手术基本知识实验教学即无菌技术、常用手术器械和打结、手术的基本技术操作(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拆线),活体动物(犬)“阑尾”切除术、脾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肠切除肠吻合术等。这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训课来完成,建立完善的外科实训室可以准备和实施这些实验实习课。因此,完善的实训室(模拟手术室)是手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必要条件。

1.2 提供教学直观示教场所

外科实训室不但可以准备和实施上述实验实习课。同时还可以为教学示教提供方便,如麻醉手术示教、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和静脉切开等的全过程,这种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1.3 放映各种视频资料

由于实训室的不断完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1]引入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音、动画、视频与教学活动有机融为一体,使得所有实验实习内容变得立体、直观、生动,不仅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部分,也是教学中增强学生护理评估、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孕育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2]。通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教学实效。

2 实验实习指导是重要的学习参考

2.1 从20世纪70年代来多次修改编写完善实习指导,使学生在实验实训课前实训目标明确,在实训时才更有利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2 实验实习指导基本操作内容有:(1)消毒与灭菌;(2)器械识别及使用;(3)手术基本技术操作(猪肠组织上练习);(4)狗的小肠切除吻合术;(5)兔的开腹关腹术;(6)人体手术示教。

2.3 在实习指导中方法及内容部分尽量达到使学生独立完成。指导中还写明了每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及作业(实验报告),这样在实验前就做到心中有数。

3 实训步骤与要求——循序渐进严格要求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3.1 关于无菌技术的训练

首先看两遍《消毒与灭菌》电影来复习和形象再现课堂讲授内容。然后分组在实训室实训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除要求掌握洗、泡、穿、戴等项目外,其他如怎样配泡手液、摺手套、打无菌包等也要求学生能独立进行。每组洗刷手及泡手后均抽样进行手部细菌培养试验,以便评价效果和讲评。另外还分组参观门诊的换药室、供应室及医院手术室,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无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在以后的基本技术训练中巩固无菌技术。在参观人体手术示教时重点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是无菌技术的运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2 关于培养学生的手术基本操作能力

首先给每两个同学一套常用器械,在掌握了名称及用法后。以前,制作了布套把方盘套在里面、钉在手术训练箱的弹力绷带,现用缝合板让学生在其上钳夹假想出血点,并练习做结、剪线及各种缝合等动作。然后再过渡到戴上手套在猪大肠上练切开各种缝合结扎等动作,在此基础上每两个同学在一只家兔活体上进行连续操作练习,要求每人当一次主刀、一次助手,进行两次开腹、关腹术,还可以进行其他练习。要求学生把兔当成患者,从而操作更认真。结合麻醉学已教授完毕,安排一次狗的手术示教,包括示教开放乙醚点滴麻醉、气管内插管乙醚吸入麻醉和局麻等,并示教肠切除吻合术,气管切开术及静脉切开等。这次手术示教从洗手开始按正规人体手术要求进行,使学生有一个完整手术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对称性臀部连体儿分离术》及《剖宫产》电影,然后再组织一次人体手术参观,都是在本校医院手术室顶层参观室进行的,一名教师边参观边讲解,效果较好,学生满意。六人一组的狗清创缝合和剖腹术等手术练习,实实在在提高了手术基本操作动手能力。

3.3 指导教师的指导很重要

每班每次都安排4位教师带教,实训中严格要求,基本操作不光是要求会,而且要求准确熟练。如有的学生认为只要顺手方便,器械可以随便拿、随便打结,教师不但给予纠正且要讲清正确使用的意义。对实验作业要认真批改,往往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操作上的错误。有些实训分组轮换,有些则分组固定教师。教师在带习前要集体备课,弄清要求及具体操作的重点,并在实习前亲自演示,边带边给学生评定操作分数。

4 外科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

4.1 教师素质和水平

外科教师(医师)在具备深厚的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技能,尤其是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及所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教师素质的必须,是保证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

4.2 临床实践的检验

好的教学效果应使学生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终身受益。学生应对所听授课内容印象深刻,能较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服务于广大的患者。教学效果关系到学校的中心工作即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学质量最终将通过学生接受临床的检验,受到社会的认可。几年来,据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手术基本功较好,学生们自己也对这段训练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外科学是一门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外科教师必须精通教材内容,手术基本技术训练又是外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大纲要求搞好这部分教学十分重要。重视课件建设,以一个教师的高度责任心,充分展示教学技能,为培养21世纪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而教好外科学。

参考文献

[1]万伟东.加强外科实验课的教学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1):1355-1356.

层流洁净技术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篇9

1 提高对洁净技术的认识

层流手术室是一种能控制手术室内的细菌浓度、减少感染风险、保障手术成功率的现代化高科技手术室。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层流洁净技术已成为现代化手术室的基础设施,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了解本手术室空气净化空调系统的基本形式、气流组织正压、湿度的控制、过滤系统的配置以及有关影响洁净的因素, 这些意识在进入手术室工作前都必须正式培训, 牢固树立。

2 严格控制人员进出, 保持相对密闭

2.1 控制人员流动是保证手术中洁净的关键措施之一,

手术间内应限制医务人员及参观人员数目, 尽量减少人员走动和出入。服装必须符合穿着规定, 所有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必须戴手术帽、口罩、鞋套或专用消毒拖鞋。手术患者穿干净消毒病号服, 由交换车接送, 步行者换鞋后经患者通道入室。严格建立访客制度, 来访者需报医务部批准, 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同意后方可准入, 应由一名护士或技师陪同, 以限制来访者活动范围。根据监测, 手术开始时和结束时细菌降落量最大, 所以每次参观不超过2人, 手术进行中人员不得随意走动, 人数较多时可安排于录像房间观看, 手术间内、外尽量使用室内对讲机联系。术毕离开手术室时, 将脱下的口罩、帽子、衣裤等放入指定的污衣袋内。拖鞋进行消毒后以备再用[1]。

2.2 手术室设自动控制感应门, 保持室内相对密闭。

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间后立即进入指定位置, 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 使手术室的压力始终处于正压状态, 手术间空气的清洁度达无菌要求。

2.3 室内物品存放相对固定, 方便工作人员的拿取。

我们把与手术相关的物品如敷料包、器械包、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放在手术间固定位置, 方便术中使用。把液体、常用药品、针管、手套等放在手术间壁柜内的固定位置, 在使用时可很快取出, 减少寻找过程。用毕立即归位, 日常工作整齐有序。

3 无菌环节和清洗管理

3.1 严格执行三通道线路, 层流手术室的设计有三条出

入路线图, 即工作人员出入口、患者出入口和器械污物出口, 工作中严格执行使用, 以保证空气的清洁度, 避免交叉感染。

3.2 合理安排手术, 10万级间净化时间应超过30 min为宜。

先安排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

3.3 手术室的消毒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 并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

刷洗物液分放在不同颜色的袋子内以醒目区别。每日于术前、术后用消毒液和清水擦洗电动门、无影灯、导管床、铅屏风、器械车、高压注射器、壁柜表面及地面1次。为防止交叉感染, 各个手术间、准备间、监控室有各自专用的清洁用具, 分别悬挂标记明显, 使用后立即用高效消毒液浸泡并悬挂晾干。术中滴落在地面的血迹应立即用消毒液擦净, 手术结束后由护士将器械及敷料由外通道门送污染区进行无害化处理。应及时打扫室内卫生, 清洁地面, 定时给地面打蜡[2]。每周进行1次彻底的卫生清洁, 对送风孔板、回风口过滤器等进行彻底清洁。

4 正确使用层流间

择期手术入室前30 min开放空调机组:设定室温在22~25℃之间, 相对湿度为40%~60%, 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需要调节温度。

新风机组:每日检查1次, 保持内部干净;粗效滤网每2 d清洗1次, 粗效过滤器1个月~2个月更换;中效过滤器每周检查1次, 3个月更换1次;亚高效过滤器1年一更换。吊顶送风天花应每月检查1次, 并清洁内部表面 (阻漏式天花除外) 。回风口过滤器要定期检查, 每年更换1次, 如做特殊污染手术, 每做1例手术必须更换, 密封去除焚烧, 并用消毒液擦拭回风口内外表面。若做一般污染手术, 每做1例手术后必须立即使用消毒液消毒并彻底清洗[3]。

接台手术需全封闭20 min才可以继续使用。

5 设备维护

设备更换时间:每月做空气及物表细菌监测, 每半年请设备部技术人员对送风量、噪声、室内正压等检测1次, 净化机组的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要定期清洗或更换, 如果空气细菌监测正常可延期更换。

定期请保洁公司保养地板:塑胶地板具有防滑、抗腐蚀、防火、弹性好等优点, 同时也有一个较突出的缺点是有色液体渗到地面后极难去除。我们采用让保洁公司用专业机械清洗及打蜡, 去除各种颜色, 保证地面光亮洁净。

专人管理:手术室由专业工程师和技术员负责管理, 每次负责检查导管室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是否正常, 并负责净化系统的保养和建立设备运转、维修登记本。

参考文献

[1]郑笛红.层流手术室的管理方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6, 19 (1) :44~45

[2]林华丽.洁净手术部的使用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6) :774~775

手术技术 篇10

关键词:无痛护理技术,手术室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还有科技的不断发展, 也直接推动了医学技术的进步, 在临床上面使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比例也逐年呈增高趋势, 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更加彻底的改善患者的病情, 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与好处。但是在手术的过程当中, 存在着各种不能预知的因素, 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面对患者造成影响。为防止这些因素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需要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概率[1]。而手术室是医院一个重要科室, 手术室护理包括了多种庞杂的工作, 围术期患者的疼痛不但会在心理上给患者造成压力, 同时也会造成机体各个器官出现不利影响。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对手术科室收治的100例外科治疗患者应用无痛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3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行择期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 年龄18~54岁, 平均 (39.13±2.33) 岁。手术情况:子宫切除术75例, 腹腔镜卵巢手术30例,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24例, 子宫内膜癌或者子宫癌手术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00例。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进行无痛护理, 具体操作如下。

1.2.1 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

使用丁卡因胶浆进行表皮麻醉之后再对患者作静脉穿刺, 术前半个小时巡回护士在手术患者的静脉穿刺位置, 局部涂抹上丁卡因胶浆, 涂抹厚度大约为1 mm, 在表面再敷一层薄膜以便进行表面麻醉, 半小时后使用无菌棉签对患者皮肤表面进行清洁, 然后再使用安尔碘消毒, 根据常规进行静脉穿刺处理。

1.2.2 无痛导尿

运用全麻诱导后再对患者进行导尿, 能够让患者因为术前导尿而造成的不适感降到最低, 因此适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尿管对于尿道黏膜会产生较为敏感的刺激, 有很大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时期的躁动, 因此在手术之前应该向患者详细的讲解, 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在苏醒之后主动配合, 顺利度过术后麻醉清醒阶段。

1.2.3 无痛置胃管

在可视喉镜直视辅助之下插胃管, 在顺利完成诱导麻醉之后, 麻醉药师将视频喉镜置入之前, 先将胃管插到后鼻道, 再置入视频喉镜插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在插入之后再把导管插入。

1.2.4 减少患者疼痛

医院需要尽力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 病房保持整洁干净。病房的窗帘要选择遮光性比较强的, 有部分患者会因为室内出现强烈光线而引起心情激动。根据患者的疼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以及措施, 对患者做好术后护理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除此之外医生和患者之间以及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需要全面充足, 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以及相关生理指标, 生理指标主要包括心率、血压等。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调查评价。总满意=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各项指标

观察组护理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体系愈发完整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临床医生还有护士都应该转变自身传统观念, 提高医患之间的配合程度和理解程度, 让医疗制度更加人性化, 尽可能在无痛的条件之下对患者进行医疗以及护理的工作, 另外还要和良好舒适的护理模式相结合,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在护理和治疗的过程中要始终体现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的思想。当前大部分的普外消化系统疾病手术, 其麻醉方式均需要通过气管内插管达到让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 因此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需放置胃管和导尿管, 这是因为尿道的神经支配相对要更为丰富, 咽部分布有喉上神经, 因此对异物的刺激有极敏感的反应[2]。患者放置胃管和导尿管时神志清醒, 因此会呈现一定程度的痛苦, 且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产生诸如恐惧或者紧张等消极反应;在留置针穿刺的时候, 因需要满足手术过程中输血和输液等需要, 对于病房的输液针来说穿刺针需要更粗, 大部分患者对于术前的粗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所产生的疼痛感会有惧怕的情绪出现, 种种原因致使无痛护理的应用迫在眉睫。

手术治疗患者在接受全麻诱导之后, 其意识会消失, 表现出肌肉松弛、镇痛效果完善还有神经反射迟钝等特点, 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相关护理处理, 其阻力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患者不会出现疼痛感, 且心理压力也会得到有效缓解[3]。另外在这种状态下对患者进行导尿护理, 能够避免在这过程中患者的尴尬心态, 保护了患者的自尊心。而视频喉镜下胃管重置则极大的提高了一次性放置胃管的成功率;在丁卡因胶浆完成表面麻醉处理之后, 静脉穿刺而导致的疼痛感显著降低[4]。

在本次研究中, 接受无痛护理的观察组患者, 其临床各项指标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结果提示对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应用无痛护理, 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平稳, 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质量,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美英, 李秀梅.时间位点的舒适化护理管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术期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17 (15) :108-109.

[2]叶正芽.无痛人工流产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浙江医学教育, 2012, 14 (3) :154-155.

[3]苏毅鹃, 陈丽云, 陈学华.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手术病人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2) :155-156.

手术技术 篇11

来自印度的Arenas-Prat医生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一种新术式,即对患侧掌指关节行去神经化。该方式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时间短、无需植入物、不影响关节活动度以及握持力,且有效减轻疼痛、再发率较低、术后并发症较少。相关结果发表在2014年出版的Techniques in Hand & Upper Extremity Surgery杂志上,现将其介绍如下:

适应证: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明显影响日常生活且保守治疗无效;

禁忌证:无明显禁忌证,除了掌指关节已存在严重的畸形。

患者仰卧位,患侧手臂台面支撑,臂丛麻醉,在手背掌指关节处行一5cm长纵切口,深达伸指肌腱,暴露拇长伸肌腱等(图1)。将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分别向尺侧和桡侧剥离1.5cm,此时感觉神经关节间分支从指背神经分离开来。注意剥离背侧皮瓣时紧贴腱旁组织和伸肌腱帽。

图1:手部背侧观,显示指背神经及其感觉性分支同时还有第一二手指的切口。

手掌向上,行Brunner切口暴露A1滑车。辨认出指神经,将其从关节内间隙(可通过插入皮下针来定位)分别向近端和远端剥离1.5cm,从而分离所有的感觉神经关节间分支。

如果是针对第二至第五掌指关节平面的手术,则将A1滑车纵行打开,使屈肌腱向尺侧回缩,从而暴露手掌深部韧带的近端边缘,在关节囊上方迅速定位。在这一平面,将桡侧骨间肌向桡侧偏移,直至触及尺神经深支的感觉神经关节间分支,该分支位于屈肌腱深部的桡侧、内附肌的浅部,在靠近A1滑车的近端分出分支进入关节囊的掌侧跟外侧(图2)。

图2 手部掌面观,显示打开的A1滑车和向尺侧回缩的屈肌腱,以及尺神经深支的感觉性分支、偏移的指神经(为显示清楚已经去除蚓状肌)。

该分支小到不易辨别,但是通常不注意情况下地分离就足以损伤它,特别要注意关节囊的桡侧部位。这个区域集中了掌骨头、颈桡尺侧的边缘部分,以及关节内间隙,可通过依次插入皮下针来界定该区域。通过对该区域使用两极钳进行烧灼,可进一步确保整个去神经化操作的效果。

关闭切口上敷料,患者可出院。两周后拆线以及开始逐步活动患手。

来源:丁香园

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手术上的应用 篇12

虚拟现实是一种多元信息融合的新型人机交互设备, 人们可以通过人体的各种感知通道, 例如视觉, 听觉, 触觉, 甚至味觉, 嗅觉和平衡感, 超失重感, 加速度感等物理反应来感知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目前,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手术模拟、医学教学、心理治疗、远程医疗、辅助诊断、训练系统等方面。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 这些应用多是采用一种特殊结构的简化模型, 或者是基于预处理原始图像的, 并且有些仪器设备实用性并不是太好, 所以目前为止还仍然没有一种VR系统能够完全用于具体的临床应用[3]。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手术上的应用:虚拟手术中的技术、虚拟手术的应用、虚拟手术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

1 虚拟手术中的技术

1.1 医学数据的可视化技术

医学体数据可视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 通过人机交互将医学体数据在三维空间上生成人体组织内部的复杂结构的技术, 从而使医生做出更加精确的诊断[4]。体数据的可视化基于绘制算法和分类算法, 李潞在《三维医学数据体绘制的传输函数设计方法研究》中提出了基于动态的M-|△f|统计直方图的传输函数设计, 很好的减小了CT影像中的噪声干扰。

1.2 碰撞检测技术

碰撞检测和切割操作是虚拟手术仿真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当一个医疗设备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 就认为至少有两个仪器同时在发送数据, 表明产生了碰撞。在发生碰撞的时候, 传输信号产生了严重的失真, 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每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设备, 一旦发现产生了碰撞, 就立即停止发送, 以免浪费资源, 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发送。检测是否有碰撞发生并且精确计算出碰撞发生的位置是虚拟环境中碰撞检测的具体实现。

2 虚拟手术的应用

2.1 微创手术

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偶然完成的第一例LC标志着新的医学里程碑的诞生。微创概念由此形成。微创的发展是基于整个医学模式的进步, 是在“整体”治疗观带动下产生的。微创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出血量少的优越性实现了每个需要手术的病人的梦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微创”监控系统从早期的内窥镜变成了采用介入的方式, 如脊柱外科、胆道、骨科。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出了导航系统这种新技术, 在导航系统的辅助下, 手术准确率大大提高, 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 减少了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出现。

目前, 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术已经获得了革命性的成功, 包括胆囊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肾切除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3 虚拟手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 由原来的导航、观摩形式, 发展成为具有可操作、可交互的虚拟手术仿真系统。我国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三维仿真、三维绘制以及软组织模拟等。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着重进行了手术导航和虚拟手术系统的研发, 并且在理论研究领域上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中科院自主开发的MITK类库 (Medical Imaging Tool Kit) , 已经成为国内医学手术领域的优秀软件工具。

4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本文围绕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手术上的应用这一主题, 分别从虚拟手术中的技术, 虚拟手术的应用, 虚拟手术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从而得出结论:在医疗手术的各个领域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资源, 为救死扶伤事业提供了更完善, 更安全的医疗服务体系。

4.2 展望

VR技术是多学科多领域互相交叉, 渗透, 融合的产物, 其在虚拟手术上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完善医学实践体系。未来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据可视化技术模拟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医院协调发展, 以此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需要;再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运用“互联网”思维,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 将互联网与传统医疗服务业结合起来, 将虚拟手术推广发展到更多的临床手术中, 节省人力物力,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失误和意外。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手术及其他医学方面将会启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令人瞩目, 现已在医学应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然后详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手术上的应用及其所用到的技术方法, 最后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手术上的发展, 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虚拟现实,虚拟手术,数据可视化,碰撞检测技术,微创手术

参考文献

[1]邹湘军, 孙健, 何汉武, 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演变发展与展望[J].系统仿真学报, 2004, 16 (9) :1905-1909.

[2]郭燕舞, 柯以锉, 杨志林, 等.虚拟影像术前计划系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 4 (12) :1222-1224.

[3]左玲燕, 杨鹏.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2 (5) , 15 (5) :260-261.

上一篇:后路内固定治疗下一篇:江西省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