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的力量

2024-06-25

心理暗示的力量(精选12篇)

心理暗示的力量 篇1

心里学中的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 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从而促使人们按照暗示者所指引的方向行动或者思考。暗示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暗示效应可以分为积极的暗示效应和消极的暗示效应。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的接受积极肯定的心理暗示, 它就能对我们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使我们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 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价值就能不同程度的得到实现;如果我们常常受消极的负面的心理暗示的困扰, 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会怠惰, 并且不自觉的自我贬损, 而内心的不甘心又会使人在心里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自卑感, 这种冲突很容易造成情绪失调, 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 恰到好处的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就会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那么暗示效应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呢?本文从积极的暗示效应和消极的暗示效应两个分面来分析:

一、积极的暗示效应

我们的心理总是不断地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各样的暗示, 这种暗示有时会让你充满喜悦和信心, 帮助你更加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这种积极的暗示可能来源于别人无意识的动作也可能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鼓舞和振奋, 无论如何, 积极的暗示效应总是能够帮我们增强勇气, 克服困难, 增加自信。比如, 一个普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去公司应聘, 面试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应征者很多, 而且很多人怀揣着名牌大学的毕业证还有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 奖章。单从硬件条件比, 这个大学生觉得自己逊色很多, 顿时心里开始自卑起来, 觉得别人看起来哪方面都比他强, 每一个人都深不可测。他越想越害怕, 甚至想打退堂鼓了。这时, 他忽然听到旁边两个女生聊天, 其中一个说:“哎呀, 我六级还没考过呢。”他一听, 心理嘀咕着这两个女生看起来实力都好强, 但是竟然连六级都没有过, 难道是我把别人想得太强了, 太贬低自己了?他再环视了一下周围, 他暗暗给自己打气, 一定是这样的。我不能轻视自己, 他们有他们的强项, 我有我的优势, 竞争还没开始, 鹿死谁手还不知道, 我一定不能先慌了阵脚, 连六级都没过的人都敢来应聘, 我有什么好怕的。于是, 他的自信心又开始一点点复苏, 他整理了衣服, 昂首挺胸地走进了面试了房间。果然, 他发挥的出奇得好, 妙语连珠, 并且自信大方, 最终他获得了面试官的青睐。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积极的暗示效应能让我们面对挑战更加勇敢, 这个大学生在沮丧之时, 因为别人一句无意识的话, 开始给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最终战胜自我。其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困难和险境无处不在, 再坚强的人也有自信崩塌, 无所适从的时候, 当我们面对这些危机的时候, 我们必须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 不断地运用来自他方或者自我的积极暗示鼓励自己往好的方面想, 增强自己的信心, 凡事看到积极的一面, 这样一来, 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真正吓到我们。

二、消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同样消极的心理暗示也会对我们产生作用, 它会慢慢地击垮我们的意志, 让我们变得沮丧, 自卑, 听天由命。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的弱点, 这些心理上的弱点就好比碧玉上的瑕疵, 不经意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它可能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羁绊, 干扰你的思维和判断, 甚至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如果, 你总是受到来自于别人或者自己发出的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 那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举个例子, 有个职员辛辛苦苦熬了两个通宵精心准备了一个项目, 幻灯片打开了, 公司高层到齐了, 他已经准备得十分充分了, 因此他自信满满, 稳操胜券。谁知道就在他准备开始演示幻灯片的时候, 幻灯片忽然出现了故障, 他开始有点焦急, 赶紧调试, 望着周围各种异样的目光, 他开始冒冷汗, 不一会他听见人群中的窃窃私语, 他想:完了, 他们肯定是在嘲笑我。幻灯片终于调好了, 但是他的紧张情绪并没有缓和, 他告诉自己:一出场就搞砸了, 就算后面弄得再好也没用了。他信心顿时一落千丈。人群中依然有人窃窃私语, 还有人的手指来指去, 他想:完了, 难道我的衣服没穿好?脸上有东西?我肯定出丑了。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他呆站在那还一会, 领导见状忙说:可以开始了。他一听, 又想:完了, 领导肯定不耐烦了, 催我了, 哎, 我表现得真是太差了, 以后再也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了。他越想越沮丧, 越沮丧越紧张, 导致他精力无法集中。他再看看人群, 他觉得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话, 都在等他出丑, 他再也受不了, 竟然晕倒在台上。从这个例子中, 我们能感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带来的可怕后果, 而这个人就是被自己疑神疑鬼, 不自信的心理暗示不断折磨, 不断耗损, 最后终于把自己打倒了。

通过对积极的暗示效应和消极的暗示效应的探析, 我们更加明白, 在日常生活中, 一定要认真分析来自他人或者自己带来的暗示效应。当我们感觉到来自他人的暗示, 甚至已经因此而导致自己身心发生改变时, 一定要注意分析暗示的来源、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作用, 尽量做到接纳积极暗示, 摒弃消极暗示。而在我们与他人交往中, 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给他人带来了某种暗示, 我们应当尽量带给他人积极的心理暗示, 而避免给他人带去消极的心理暗示。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4]岗夫:《心理世界》, 《心理世界》, 2005年9月。

心理暗示的力量 篇2

欢笑是健康的定义。

每日自励

我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

暗示也是一种力量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里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厚的法国乡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朋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相貌特征,与你丝毫不差“

”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满怀自信地来到一家大公司应聘。

20年后,已成为这家大公司总裁的亨利,查证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每日书摘:滚动的石头不生苔

有一句俗语说:”滚动的石头不生苔。“意思是当一个人时常变化自己,那么他就可以时常保持光润的面貌。

但是,滚动的石头不生苔,是不是意味着静止的石头或生苔的石头是不好的呢?其实,光润之石固然好,生苔的石头也没有什么坏。再进一步说,滚动的石头是自愿的滚动呢?还是被别人所滚动呢?如果是自愿滚动追求光润,光润就是好的;如果是想要生苔却被别人滚成光润,光润就是一件坏事了。

这真是一个大问题,每个人在童年或青年时代,都认为要自己转动,甚至来转动这个世界。但是到了中年以后就会发现,原来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由自己转动的,我们只是被外在的世界所转动的一粒石头罢了。于是大部分的中年人都失去了生苔的生命力,而有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光润,事实上是世故的圆滑。

转动世界,或者只是小小的转动自己,都是何其不易!

当然,被世界转动我们,就容易得多了。

大部分人都会在这种转动里,落进一个无可奈何的境况:就是发现自己并没有转动世界的力量,却又不甘心落入完全被转动的地步。所以,就一直保持着继续奋斗的精神,流血流汗,耗费了大部分的青春。偏偏最后的结局还是:世界在转动着,我们只是这转动中的一块石头,甚至一粒微尘!

可悲的不在于时空的辽远与世界的宽阔,而是我们的渺小与幽微。

不错,世界是不可转动,或者说转动世界是艰难的。那么现代人如何在认清这种实相之后,还能活得自在、积极、愉悦、明朗,同时不失去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呢!答案就是与转动的世界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并能冷静观照到自己的流转,使自己的心性独立于世界,有着独特的精神。

听起来似乎有些晦涩,其实不难明白,就是我们虽然不免在物质上必须活在现实世界,我们也会在现实世界中一天天的老化。但是在精神上我们能超拔出来,以更高的观点看人生,而在心灵的深处不随年纪老去,保持着对世界新鲜而有希望的心情。

这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的精神------接受现实世界苦乐的转动吧!不要去分别、去爱憎,只要心里明明白白,就能容易地走向无上智慧的道路。

我们很容易能观察到,这世界上的儿童与青年,每一个都有不同的面目,他们通常能断然拒绝物欲的魅惑,追求理想的标竿。可是,这世界的中年人,往往丧失理想的标竿,趋入物欲的泥沼,这就是随外在世界完全转动的结果。

以至于,这个世界的中年人,不论男女,都有着相似的面貌与表情,那是由于世界不但转动他的现实,也转动了他的青春与心性,甚至转动了他为理想奋斗的热情了。

理解世界的转动是不可抗拒的,也理解着与这转动和谐,同时知道有一个如如不动的本体,知觉有不可动转之处,这是转动的世界里能自在明朗的一种锻炼。

譬如,上下雨天的时候,出门别忘了带伞,但保持有春日晴好的心情。

譬如,处在黑暗的境况犹如进入戏院,能在黑暗中等待,以便灿烂的电影开演。

譬如,在拥挤吵闹的公车上与人推挤,也能安下心来期待目的地,困为有一个目的地,其它的吵闹、挤迫,乃至于偶尔被冲撞,又有什么要紧呢?

转动者与被转动者,是我们所眼见的世界,或是我们不可见的自我呢?

暗示也是一种力量 篇3

他靠失业救济金生活,整天无所事事躺在公园的长椅上,无奈地看着树叶飘零云朵飞走,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有一天,他儿时的朋友切尼兴匆匆地找到他,带来一个让他吃惊的消息。切尼迫不急待地告诉他:“我看到一本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说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了美国,并且这个私生子又生了好几个儿子,他们的全部特征都跟你相似,个子矮小,讲一口带法国口音的英语。”

“真的是这样吗?”亨利半信半疑,但他还是愿意把这一切当作真的。他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零钱,用汉堡包加一杯可乐招待了切尼。

“我是拿破仑的孙子,”有很长一段时间亨利总在心里念叨着,渐渐地,这挥之不去的意念终于使他确信,这是一个事实。

于是,亨利的人生整个被改变了,以前因为个子矮小而自卑气馁,而现在他却因此自豪;我爷爷就是靠这样形象指挥千军万马。以前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标准,像一个令人讨厌的乡巴佬,现在却以自己带一点法国口音而倍感骄傲。在下决心开创一番事业的时候,因为是白手起家,他遇到了无数难以想像的困难,他经常对自己说,在拿破仑的字典里是找不到“难”字的。就这样,凭着自己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他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并且在他贫穷时常闲逛的那个公园对面,盖了一幢30层的办公大楼。

在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他请人去调查自己身世,结论是他不是拿破仑的孙子。但亨利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他说:“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相信时,它就是真的。”

利用心理暗示法激发学生的潜能 篇4

一、正面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 说明了积极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应该运用积极暗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必须透彻地了解心理暗示这把 “双刃剑”,必须熟练掌握健康、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父母表扬,老师称赞,对孩子全方位地积极暗示无形中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上进心,增强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其一,父母的赞赏。赞赏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其二,教师的鼓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鼓励他们,发掘出他们的潜力来。要学会表扬学生,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最好的。 “我自信,我能行”,我一直用这句话鼓励着孩子。

因此,我们平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要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指责和埋怨。上课时,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轻,也许他怕错,这时,老师应该鼓励他: “你回答得真棒,如果声音能再大一些就更好了。”学生答错了, 老师可以说: “你能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真勇敢,答错了没关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错在哪。” “你再想想,离正确答案不远了……”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之下,胆子会越来越大,再也不会害怕发言了。受到老师积极的暗示,其他同学也会踊跃发言,课堂气氛肯定会越来越热烈。上课如此,做其他事情亦然。只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 才会有积极善意的心态,也才会给出积极的暗示,使学生得到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因此,我们应该尽量给予学生积极的、适度的暗示,才会让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二、利用心理暗示作用,发掘学生的记忆力潜能

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做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者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 对第二组,主试者没有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 6% ; 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 1% 。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所以,教师一旦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第二天哪怕是在百忙之中也要抽出时间进行检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学生在老师的积极暗示下, 经常背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记忆力一定会越来越强的。

三、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渐改掉学生的坏习惯

这些情景大家都见过吧,当孩子参加高考时,父母总是叮咛: “千万不要紧张”; 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总斥责他:“笨得不行”; 当孩子挑食时,父母当着外人的面斥责: “他不吃白菜”; 当孩子尿床时,父母总是为他辩护:“他憋不住尿”。作为孩子,他们总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而父母对孩子的这些叮咛、斥责、辩护等都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而且是消极的。这些都能助长某些不良的倾向。重复暗示能引起对方形成相应的心理定向,产生与父母愿望相反的效果。

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等到我们发现时,也许已成问题了。教师们不妨观察一下,在你的班里有多少学生在啃指甲、咬笔头、摸头发,这些都是不良的习惯,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毛病。造成这些毛病的因素很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教育者切不可心浮气躁。俗话说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简单的制止、呵斥非但不起作用,还可能会 “推波助澜”,结果事与愿违。而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诱导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无数次教育实践证明,正确的诱导比起单纯的说教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神奇的心理暗示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暗示,区分积极的心理暗示

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以及学会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暗示。

2、能力目标:在了解心理暗示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难点 】

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方法】举例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气球与铅球

正式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首先有请全体同学起立,闭上你们的眼睛,静心,深呼吸。

好,同学们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请将你的双手伸直平放在胸前,并使双手保持在同一高度。我看到同学们都做得很好,现在我将在你的左手腕上系一个氢气球,你的右手腕上系一个铅球。请同学们跟着我的话语在脑海中静静地想象着,左手的氢气球在慢慢膨胀着,变得很轻,越来越轻„„右手上的铅球也在慢慢膨胀着,变得很沉很沉„„(许多学生的左手和右手的高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好,不要动,请同学们睁开双眼,看看自己的手和周围同学的手,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呢?(一高一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个游戏呈现了一个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心理暗示的话题。(板书:神奇的心理暗示)那到底什么是心理暗示呢?

(二)新课讲授

案例:纳粹对战俘所做的实验

二战期间,纳粹把战俘捆绑起来,蒙上他的眼睛后,对他说,你要接受的刑罚是缺血死亡,然后假装用匕首在他的手腕上轻轻划了一下,当然,这不可能造成任何伤口。这个犯人的手腕旁边,有一个容器向下‘啪嗒,啪嗒’滴着水。一天过后,这个犯人果然死掉了,解剖他的尸体,竟然是缺血而死。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心理暗示是什么? 1.心理暗示的定义:指人或周围环境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举例:身边的心理暗示 1.一个人如果故意对他人说心情不好,比如他见一个人就说“我心情不好,别碰我”,说得多了,他真的就心情不好了,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2.你有幸运数字吗?“6是我的幸运数字,我比赛是6号,肯定会赢的”。

3.新买的不太漂亮衣服被人肯定,你觉得你的你的衣服真的变漂亮了。

4、一到考试就紧张着老往厕所跑

5、广告中的暗示: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6、成语歇后语中的暗示:望梅止渴、三人成虎、四面楚歌、杯弓蛇影、画饼充饥、疑邻窃斧、草木皆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 „ 2.心理暗示的分类:

根据心理暗示所造成的结果来分:消极的暗示和积极的暗示 消极的心理暗示——触电而死的工人

消极的自我暗示----消极的心态-----消极的结果 积极的心理暗示——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的暗示----老师的暗示-----我智商超常很优秀----积极的暗示----积极向上、自信勇敢加倍努力------积极的心态-----走向成功 活动:体验暗示

刚才我们对心理暗示有了感性的认识,那接下去呢,我们来真实 的体验一下。

1.在本上写上三个字:我无法,要求每个人至少写出三句“我无法做到的„„我无法实现的„„我无法完成的„„” 2.再反复大声地读给自己、读给周围的同学听。

3.要求每位同学把各自的所有“我无法”三个字划掉,全改成“我一定要”,继续读。

4.请学生自愿谈感受和体会,并把自己的暗示语大声地念出来。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我们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消极的暗示导致负面的情绪体验和破坏性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能产生正面的情绪体验和建设性的行为。但是要使积极暗示产生效果,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接下去我们一起来探讨积极暗示的技巧和方法。

三、积极心理暗示的技巧和方法 小组讨论——探讨方法,快乐实践

以就近原则分组,一起来讨论一下日常学习生活中常用的积极心理暗示有哪些呢?写下讨论结果。

同学们的方法都挺好,下面是老师的一些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简洁有力

你给自己制定的暗示语言要简洁有力,不要太长、太啰嗦。例如:我越来越自信!我很健康!我很聪明!我一定成功!而不要说:“我要好好学习,每天抽出2小时学外语,学好外语,可以出国,干一番 事业,挣一笔大钱。”

(2)积极肯定

不要用消极、否定的词语。避免说消极语言,而用积极的语言来代替。

(3)目标可行

你的暗示语要有“可行性”,令你心理不会产生矛盾与抗拒。也就是说,暗示语的选择,要考虑到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经过努力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暗示。如果你觉得“我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排到班级前20名”是不太可能的话,选择一个你心里认同能够接受的目标,例如:“我争取比期中考试进步10名。”

(4)配合想象

默诵或朗诵自己定下的暗示语时,你要在脑海里清晰地看到自己变成理想中的那个人。要想成功,你就必须在脑海中看到自己成功的模样。

(5)用心投入

暗示自己健康,你要有浑身是劲的感觉。暗示自己成功,你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当你朗诵(或默诵)你的暗示语言时,要把感情灌注进去,否则光嘴里念着是不会有结果的。

(6)不断重复

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第二层,是每日内多次进行。早晨起来后,要先想想自我暗示语。晚上睡觉之前想一下等等。最后一层意思是,每次默念时,最好重复几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重复的态势。当你不想它时,其实它一直在你的潜意识中重复着。

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1.把你最近想要完成却觉得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或者让你不高兴的事情写下来?

2.同桌之间相互交换写好问题,你觉得怎样暗示会把事情做得最好?写出具体的暗示语言。教师找学生分享,并总结活动。

感悟心知——十二个很准的心理暗示 课堂总结

通过这次课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心理暗示,也了解了生活中有关心理暗示的一些现象,我们也总结出了积极暗示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加以运用。让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我们更多的成功体验!

八、板书设计

神奇的心理暗示

一、心理暗示的定义

三、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奇妙的心理暗示 篇6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当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以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就会本能地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从心理机制上讲,暗示是一种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实现这种假设。

生活中,心理暗示普遍存在。曹操的“望梅止渴”和赵本山的《卖拐》都是典型的心理暗示案例。英国作家索利恩的小说《新鲜空气》讲述的也是一个心理暗示的故事:主人公威尔逊喜欢新鲜空气到了偏执的程度。一年冬天,他来到寒冷的芬兰,旅馆非常舒适,但是紧闭的窗户让他难以成眠。气恼中,他抓起一只鞋砸向窗户。玻璃破碎的声音让他安心了,他很快进入梦乡。第二天早上醒来,他惊讶地发现昨晚砸碎的不是窗玻璃,而是墙上的镜子。看来,离不开新鲜空气不过是一个假设,一个心理暗示,尽管对他来说是那么的真实。

同样,康悦的妈妈也给女儿一个糟糕的心理暗示:你先天不足,你体弱多病,你肯定会发育迟缓。康悦接受了妈妈的心理暗示。她怎么能不接受呢?妈妈是最爱自己的人,而且,妈妈的暗示是那么有道理。于是,康悦按照妈妈的“愿望”,成为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孩子。当康悦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破除了妈妈的心理暗示,过上正常的生活,她迅速变成了正常的女孩,就像威尔逊面对安然无恙的窗户和一地碎玻璃时,突然变成一个正常人那样。

不要以为康悦的故事是个案,家庭教育中,家长施与的负面心理暗示常常给孩子造成困扰。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学习要勤奋刻苦,要废寝忘食,要悬梁刺股,还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家长的本意是好的,却给了孩子一个很坏的心理暗示:学习是件苦差事。如果孩子接受了这个心理暗示,离厌学就不远了——谁会热爱苦差事呢?再比如,孩子考试成绩差,家长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就不能考上大学,让爸爸露露脸,让咱家的祖坟冒冒青烟?”孩子得到的暗示是:我很笨,我的笨是因为基因不好,再努力也没用。可想而知,孩子会心甘情愿地“笨”下去。

相反,正面的心理暗示能带来积极的效果。比如,孩子考试得了班里倒数第一名,沮丧得要命。这时家长对他说:“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这是最糟糕的成绩,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了,不过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暗示孩子:“最糟糕的成绩”和“最倒霉的事”都既成现实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然已经到了低谷,那么接下来就该触底反弹了!这样的暗示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孩子很敏感,他们最善于捕捉家长话语里的暗示内容,使得心理暗示愈加强烈,效果愈加神奇。对此,家长朋友要做到心里有数,要多给孩子正面的暗示,避免负面的暗示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心理暗示的力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人均为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门诊初诊的复诊性病患者, 符合性病的诊断标准[1], 并在我门诊明确诊断, 无其他较严重疾病。连续收集350例患者资料, 其中淋病24例, 生殖器疱116例, 尖锐湿疣78例, 梅毒10例, 非淋菌性尿道炎122例。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29岁, 随机分成2组, 每组175例, 2组的病种、病程、年龄、性病均无宣著性差异 (P>0.05) 。在普通人群中抽取1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 其年龄、职业等与所收集的相当。

1.2 治疗方法

1组 (A组) 采用催眠暗示心理疗法+常规治疗, 另1组 (B组) 采用常规治疗。A组:静脉单次给予1mg咪唑安定, 然后用微量泵 (DA TEX美国) 持续输入咪唑安定1~4μg/ (kg·min-1) , 随时调节至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 呼之能应答但逻辑判断能力减退的催眠状态, 用温和、简短、明确语言, 启发病人回忆, 了解其内心深藏的痛苦和恐惧, 启发和引导病人发挥自我意识和自身积极性, 使其不经过逻辑判断而接受暗示观念。从而调整自身心理状态, 培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自我意识。

1.3 调查方法

调查表为防御方式问卷 (DSQ) [2], 以此对350例复诊性病患者治疗前后与120例对照组进行评分测查比较分析。该问卷共有88个项目, 包括成熟防御方式、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及掩饰因子。成熟防御方式有升华、压抑、幽默;不成熟防御方式有投射、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躯体化;中间型防御机制有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消耗倾向、期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处理, 评分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复诊性病患者2组治疗前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 (P<0.01) , 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不成熟防御方式A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当2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 见表1。

注: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A组与B组治疗前后、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 P>0.05;不成熟防御:A组、B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1, 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讨论

由于性病的感染大部分来自于婚外性生活, 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疾病会恶变或感染其他传染病;一方面性病因无知而恐惧, 滥治的现象日益增多, 给病人及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而有些医务人员忽视了心理的辅导治疗, 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洽疗效果;另一方面担心传染给伴侣、亲人, 担心受别人歧视, 而整日忧心忡忡, 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抑郁及焦虑, 势必造成患者心理状况的紊乱。随着医学逐渐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 心身性疾病的研究正13益引起皮肤科界医师的重视。心理防御方式是一种潜意识反应, 是个体不自主的适应机制, 它是人们当面临某种心理压力时产生, 不同的防御方式决定个体应付方式不同, 而且防御方式与个体的感知、认知的评价相关, 并由此影响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心理防御方式是应激与健康之间的中介机制, 对心身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咪唑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顺行性遗忘作用, 术中适量静脉持续输注, 使病人渐渐进入浅睡眠状态, 呼之能应答, 而此时病人不经过逻辑判断, 自觉地接受医师灌输给他的观念[3]。在此催眠状态下, 用温和、简短、明确语言, 启发病人回忆被遗忘的发病原因, 了解其内心深藏的痛苦和恐惧, 启发和引导病人发挥自我意识和自身积极性, 使其不经过逻辑判断而接受暗示观念。从而调整自身心理状态, 培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自我意识, 有助于病人心理康复, 减轻及消除心理因素所致疼痛。咪唑安定能抑制外显记忆, 病人不能回忆术中经过, 进一步消除病人心理负担, 促进躯体疾病转归、康复[4]。

本研究宣示:本调查研究显示:复诊性病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明显高于正常人, 成熟防御、中间防御、掩饰因子3种与正常组比较没有差异性, 说明复诊性病患者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 不能正确地化解外界的不良刺激, 从而产生不良心身反应, 影响着疾病的愈后, 导致临床易于复发。Swanson等认为, RGH患者的最常见心理问题是忧郁和焦虑, 主要表现为精神痛苦、孤独感、缺乏自信、害怕被拒绝、人际关系破裂等, 且受其疾病反复发作、缺乏根治方法及染病羞耻感等因素影响。因此, 复诊性病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调查研究, 对于临床医生从心理防御方式的角度去完善临床心理治疗方案, 针对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 做好健康教育, 提供各种信息和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或减轻疾病所致的身心压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调查复诊性病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及催眠暗示心理疗法对其影响。方法350例复诊性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 每组175人。1组 (A组) 采用催眠暗示心理疗法+常规治疗, 另1组 (B组) 采用常规治疗,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 进行测查, 并与1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复诊性病患者2组治疗前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 (P<0.01) , 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不成熟防御方式A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当2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结论复诊性病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异常, 催眠暗示心理疗法能改善其心理防御方式。

关键词:性病,心理防御方式,防御方式问卷,催眠暗示心理疗法

参考文献

[1]邵长庚.性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S].中国性病艾滋病治, 2000, 6 (2) :124~125.

[2]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定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81.

[3]李志辉, 徐德才, 周斌, 等.小剂量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阻滞下椎间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56.

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8

心理暗示, 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 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 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 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 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 不一定有根据, 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 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心理暗示有两种, 一种是正面暗示, 一种是负面暗示。教学中心理暗示的作用面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方面是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有效地把握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首先, 教师要多做正面暗示, 少做负面暗示。

教师在教学中, 都会不自觉地使用有暗示作用的句子对所讲的内容进行陈述或对所教的学生做出评价。而在这些评价中, 往往出现很多负面评价。这些负面评价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导致很多学生接受这种暗示后就自动放弃了听讲和学习,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教师会经常说“这个知识点比较难, 很难听得懂, 也不太容易学会。”或者说, “这种类型的题, 一般的学生都是很难答得对的。”甚至有的老师, 有的时候还会说“我知道这个问题你们很难听懂, 所以我也就不讲得太深。”调查显示, 很多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陈述后, 都会不自觉地放弃了认真听讲和努力学习, 因为他们认为老师都说难的知识, 自己肯定是很难听懂的, 不如索性就放弃了。有很多老师对学生评价的时候也会经常不自觉地使用负面的心理暗示的句子。比如:有的老师有时会说:“就凭你的目前的成绩, 你根本就没升学的希望。”“就凭你现在的水平, 你根本做不出这样的题。”“就你的能力而言, 你能把基本知识弄会就不错, 这样的难题你可以不做的。”教师无意中说的这些话, 对学生往往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或者打击力, 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积极地去使用正面的心理暗示的句子。比如:“这道题并不难, 只要肯用心, 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你现在的学习虽然不是很出色, 但你在不断地进步, 只要继续努力, 你一定会非常的优秀。”“任何知识学起来实际上都不难, 只要我们肯一起努力。”这些正面的心理暗示的句子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士气,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欲望。在日常教学中, 每位教师都要注意多加运用, 降低学习在学生心目中的困难预期, 增强自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 正面心理暗示要成为教师教学中的行为习惯, 并贯穿教学始终。

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属重量级地位, 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心境、意念、判断或者是价值观的形成。所以, 我们每位教师要注意修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要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 创造力和激发力。要多表扬, 少批评;多肯定, 少否定;多鼓励, 少打击。要让有积极心理暗示的语句贯穿自己的语言流程, 形成自己固定的语言表述模式, 贯穿教学始终。

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心理暗示应用 篇9

1 心理暗示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影响

1.1 心理暗示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心理无关影响

心理暗示的无关影响也被称为零效应。在高校网球教学中会有一部分学生是自我主义强, 不接受他人的意见, 间接的暗示更是视而不见。还有学生就算教师暗示后, 积极性也不能提高, 行为态度都不改变, 保持一种既不接受也不抗拒的态度, 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进行练习。面对此种情况时, 教师需加强做好防范, 力争把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吸引到课堂中, 并根据当时的情景进行适当的提示和鼓励。

1.2 心理暗示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心理正面影响

心理暗示的正面影响是指对学生网球学习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 在师生交往中产生共振效应和驱动效应。网球的教学大多以技术学习和训练、基本专项素质训练及战术运用为主, 当前结合新课程教学的改革, 逐步转为以培养学生网球兴趣为重点。正确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 能够增加课堂活跃气氛, 促进学生较快地学习和掌握基本技术。教师外在的愉悦表情、对学生每个动作的赞赏、积极的手势, 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东北师范大学网球选项课40名男生, 随机进行分组, 每组2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网球教学和心理暗示教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献, 对其理论知识和应用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 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2.2.2 教学实验法

对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前的身体素质测试和网球技术测评, 测试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 在身体素质立定跳远、米字跑以及跳绳方面, 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在网球技术方面, 通过对学生技术问卷调查, 学生对网球技术了解较少, 仅通过比赛观看过, 但实际的运动技术应用几乎为零。通过身体素质测评和网球技术调查, 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能够进行实验对比研究。

教学内容选择网球的发球教学, 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心理暗示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在教学控制上, 实验班在进行发球教学时, 心理暗示环节主要采用“动作初期:放松, 感觉良好;动作中期:抛球稳+看球准+蹬转挥臂+高点击球;动作末期:手臂自然跟随下放”。

2.2.3 数理统计法

对试验前后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经过16学时的网球发球教学,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发球技术的测评, 测评标准见表2、3。

实验班在课程结束后达标分为 (25.49±3.04) 分, 技评分为 (25.49±3.04) 分;对照班达标分为 (50.36±7.62) 分, 技评分 (23.51±3.36) 分。经T检验, P<0.05, 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实验班的对照班无论从达标上还是技术测评上都优于对照班。

心理暗示法在本实验中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愿意如下。

(1) 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学生心理, 在分解进行动作技术学习和连续动作了练习阶段, 通过自我心理暗示和非自我心理暗示的双重运用, 提高了学生学习动作的稳定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对网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间相互帮助的氛围也十分融洽。对照班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在于学生心理掌握不足, 发球技术初学阶段学生心理本就十分紧张, 当动作学习遇到障碍时, 如果没有相关的心理疏导, 学生往往就会产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的情况。

(2) 实验班教师心理暗示选择的针对性较强。心理暗示教学分为自我心理暗示和非自我心理暗示, 实验班在进行网球发球教学时, 教师提前备课过程中针对易出现问题的动作进行了语言编排, 在实际教学时, 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 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的心理暗示, 使学生在学习动作时能够针对自己的易犯错误准确的运用心理口诀达到放松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也会针对学生个体差异, 对个别同学技术动作问题进行创新性的心理暗示辅导,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对网球技术建立优势认知,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 结语

网球教学心理暗示教学法既包括自我心理暗示, 也包含非自我心理暗示, 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利用心理暗示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实验和测评, 得出心理暗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网球技术规范度和技术应用度。心理暗示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自我暗示和非自我暗示降低学生的学习紧张度, 同时针对自己的错误动作能够在自我技术心理暗示口语中得到改观和强化, 有利于形成技术定型。

高校网球教学中采用心理暗示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培养网球兴趣和体育意识。大学生大部分心智都比较成熟, 单项技术的学习能力成型相对较早, 心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心理暗示的作用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而且能对学生网球体育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网球教学过程中每项技术的要求也不一样, 这要求对学生的暗示也有所区别。发球时需要暗示放松, 保证发球动作的顺畅连贯;网前截击需要暗示自信, 敢于迎击对手的进攻和压制。

摘要:高校网球目前已十分普及, 但如何提高高校网球教学是摆在网球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研究, 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心理暗示教学法对规范网球技术动作和提高网球技术应用具有显著性效果, 其原因在于心理暗示教学法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动作紧张度以及在错误动作改正与强化。

关键词:高校,网球教学,心理暗示

参考文献

[1]李凤娟.心理暗示法应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2]黄小根, 曹玲.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探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2009.

[3]朱会军.暗示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1 (90) .

[4]潘丽娜.心理暗示激励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35) .

[5]李艳霞.网球运动中发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2 (2) .

心理暗示的力量 篇10

1. 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积极心理暗示

在数学课堂新授课内容教学开始之前, 通过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 能够充分地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的角色和学习的状态. 例如, 在教学“圆的标准方程”这章中, 教师在新授内容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应用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时可以这样处理: 教师提出“你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圆的?”、“在生活中你们都遇到了哪些圆?”“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掌握圆的概念?”等一系列的问题, 并通过圆的定义: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构成了圆, 以及两点M ( x1, y1) 和N ( x2, y2) 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提出这样的问题: “假设圆的半径是r, 圆心的坐标为 ( a, b) , 圆上点的坐标为 ( x, y) , 那么圆心到圆上点的关系式是什么?”两点之间的距离是高中生已经学过的知识, 因此, 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得出相应的关系式, 通过课前提问, 当学生们回答上来后, 教师对学生们说: “你们真棒, 圆的标准方程我们还没有学到, 同学们对圆就已经有这么深的了解. ”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能够让学生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会对之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和激情, 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第一节课的积极心理暗示

通过在课堂教学前的积极心理暗示,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信心和激情, 而每一章第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们知识点的掌握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掌握好该章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基本初等函数”这章教学内容中, 指数函数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们在学习指数函数时常常会存在心理障碍, 这就导致学生们形成了“谈指数函数色变”的心理, 高中数学教师为了能够突破学生的这种心理, 在第一章第一节课时, 通过以聊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师对学生们说: “同学们, 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 我发现大家的学习能力都非常好, 并且在课堂中的表现也超乎我的想象,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给老师也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和动力, 在接下来这一章的学习中我相信你们的表现会更出色. 这一章我们讲函数, 这是高考的热点, 我很期待同学们在这节课堂中的出色表现. ”这种谈话式的心理暗示, 是对学生们上一章内容学习的肯定, 并暗示这一章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们应该学好这一章的知识,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集中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然后, 教师通过提出同学们感兴趣的函数问题, 例如, “兔子的繁殖速度非常快, 在草原上没有天敌, 但是兔子大量繁殖会破坏草原, 给生态环境带来灭顶之灾, 政府通过动用武力来消灭野兔, 但是在消灭野兔的过程中, 逃出了一只兔子, 这只兔子每个月会生两个小兔子, 小兔子第二个月后又能生两只小兔子, 同学们, 经过x个月后, 兔子的数量是多少?”然后再暗示学生: “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能用x和y的关系式表示兔子的数量. ”这种暗示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信任, 学生们为了不让老师失望, 会努力解决该问题. 最后, 当课堂结束之后, 再暗示学生们指数函数并没有那么抽象, 这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3. 学生解题前的积极心理暗示

对于一些认知水平、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 在解题时会产生“我一听就懂, 下笔就不会”“知识点和公式我都掌握了, 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用”等问题, 对于这类学生来说, 他们不仅仅是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还缺乏解题的信心, 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地予以鼓励和引导, 学生们将会对解题产生心理障碍, 最终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应设法对这类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例如, 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章教学中, 教师提出例题, 然后对学生们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同学们仔细观察例题中的已知条件, 都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定理?”学生们通过读题能够很轻易地掌握并总结出这些知识点. 教师继续暗示: “对极了,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已知条件, 并利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 看谁能够快速地解答该问题?”此时, 学生们的注意力会迅速集中在解题上.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 引导学生学会解题的思路, 进而提高学生解题的信心.

4. 考试后的积极心理暗示

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激情会更高, 但是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则可能意味着又一次打击, 学习情绪会更低落, 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 将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 教师通过以故事为背景的积极心理暗示, 例如, 足球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巴西足球举世闻名, 在1954年的世界杯赛中, 巴西队输给了法国队, 巴西的球员认为没脸回去见自己的同胞, 并且他们认为回去后肯定被自己国家的球迷辱骂, 但是当球员们回到祖国时, 巴西的总统和数万球迷亲自去迎接他们, 并告诉他们, 失败了, 努力重新来过就会再次胜利; 在1958年的世界杯赛上, 巴西足球队赢得世界杯冠军. 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学生们知道一次考试失利, 通过努力之后还会再次成功.

总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入积极的心理暗示, 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 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剑铃.浅谈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18) .

心理暗示的力量 篇11

李先生与叶女士已是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年夫妇。自结婚以来,李先生与妻子一直为小事争吵不休,他们因此还接受过心理辅导。然而,任凭他们怎么努力,婚姻战争就是不能停歇。原来,李先生也是一个相信生肖相融相克学说的人,他认为自己属鸡,太太属狗,两人结合必然是鸡犬不宁。任凭叶女士怎样努力,他只是消极应付。无奈之下,他们办了离婚手续。

因为一方相信生肖相克而造成情感破裂、婚姻解体的事还有很多。那么,生肖不合之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生肖本来是代表十二地支而用来记录人的出生的十二种动物,它是历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记录生年的形式,与命相无关。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相信生肖相克之说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与历朝历代出现的所谓的“万年历”、“相命术”有很大关系。这一观念由于暗合了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而得以延续。实际上,即使是那些印刷“万年历”、卖弄“相命术”的人,也不相信这个东西。

心理学家认为,尽管生肖相克、命相不合之说缺乏科学依据,但它对人心理的暗示作用是巨大的。譬如说,假如你相信两个属虎的人不合,是“两虎相遇必有一伤”,或相信属虎的与属龙的是“龙虎斗”,那么,你的择偶甚至是择友观念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你就会排斥、疏离你认为与自己生肖不合的人,从而失去与他们之间发展爱情与友谊的机会,甚至会人为地制造对立。

相信命理之说,从心理学角度说,其实是人们无意识中形成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即“合理化”。当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的时候,人会陷于一种无助感之中。为了摆脱这种令人不安的、有威胁感的状况,人会找出不可抗拒的理由来解释这一事件。比如面对夫妻的矛盾与冲突而无能为力时,便自然地想到“属相不合”的说法,于是,自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紧张与焦虑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经常这么做,真正的问题就会被回避,人们就会失去积极的行动意志,而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承认,夫妻关系,还有人与人之间其他类型的关系的好坏与否,完全取决于两个人的性格、观念以及努力的程度,取决于当事人是否能以诚相待、彼此宽容,并有做出牺牲的精神。总起来说,生肖相克之说与任何人际关系的状况毫无关系。

(据《生命时报》 文/心理咨询师王国荣)

看不惯别

案例 俊是一名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中学老师。他有一个困惑,就是看不惯现在的中学生。与自己当初上学时相比,现在的高中生都被惯得不成样子,个个拿着手机,这像学生吗?

有一次,一个俊特别反感的学生在他前面和同学边走边聊,说道:“他不就是一个老师吗?”气得他火冒三丈,马上喊住学生,问:“你说谁呢?”可那学生还假装莫名其妙的样子。打那以后,俊便老觉得学生在背后议论他。

俊生长在小县城一个双职工家庭,父母对他的要求比较严格,养成了他爱竞争的性格。俊相信:人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回报。因此,无论工作多么辛苦,他都拼命干。但干完了,他又难免有些怨气:为什么别人都不累,就我累?为什么他们累完了能升官,我不能?他们有房子,我为什么没有?

心理分析 期望值过高,是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人的通病。在大学时树立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了落差,引起人的心态发生变化。

俊的经历增强了这种落差。他在县城长大,那里的生活并不富裕,养成了他听话、能吃苦的性格。后来,俊考上大学,毕业分配在大城市工作,现在的情况与他在县城上中学时有很大的反差。如果俊是在大城市长大的,他的落差感不会这么强烈。

俊对别人的话过分敏感,这是因为心情不愉快,有挫折感。发怒、想发泄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有一点要意识到:别人一定会跟你不一样。不能认为别人有,我也该有。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心理对策 首先,俊要从心态上改变,降低期望值,拉近与现实的距离。认清现在的中学生有手机、有电脑是好事,毕竟现在与以前的社会条件不一样了。其次,想有房子、有车,并努力工作,这很好。只要做,就心平气和地做好。第三,少些嫉妒。俊能考上大学,当上老师,说明他很聪明。俊有自己的优势:年轻、健康、上进、爱竞争、受过良好教育,应该用自己拥有的去弥补和争取自己没有的。如果只是嫉妒别人,不仅不能得到,还失去了固有的优势。快乐与否与金钱并没有直接关系。保持自己的快乐,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

(据《健康报》文/袁浩龙)

六种方法缓解心累

宋先生是一家外企的主管,责任心很强的他,每时每刻都紧绷着工作的弦,不敢松懈。可近来,“心累”成了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词,他总觉得自己情绪低落、缺乏工作热情,可又不得不强撑着处理各项工作。

曾有一项专业调查显示:有61%的白领经常感到“心累”,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占48.9%;其次为情感压力,占25.3%;第三位是生活压力,占22.7%。

对于以上情况,卡方国际咨询顾问有限公司资深心理专家柏丞刚先生分析,白领精英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超过一般人,比如,所做的工作不是兴趣所在、对自己要求过高、心理承受力跟不上、老板把过大的压力转嫁给员工、薪水跟不上消费水平等因素,都会使他们遭受很大的挫败感,工作起来感到力不从心。另外,白领们会把绝大部分心力用在事业上,其实,除了工作之外,人生还有家庭、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心智成熟、信仰等其他五个领域,其中任何一个领域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状态,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并消除心理疲劳呢?柏丞刚老师为大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时间管理。“朝九晚五”一族的工作,8小时的内外界限通常是模糊的,所以,如何处理好工作和休息的关系,对预防“心累”来说是很关键的。因此,每天早晨一上班,不妨先列出今天所要做的工作,再把它们分为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三级,然后从最重要的一级开始处理。这样,每时每刻你都会觉得已经做完了最重要的工作,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此外,不要长时间从事某种单一的活动,对于工作量较大、时间较久的工作,应分时段、分阶段地进行,并在一个时段后转换其他不同性质的工作,以调整心态,重新激发工作的热情。除了工作时间之外,一定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多陪陪家人、常和朋友聚会等。

其次,自我管理。有些人总怕自己的能力达不到老板的要求,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提前进行学习和自我操练,否则就会觉得慌乱。其实,学习不应只是专业上、技术上的学习,成功人格特质的学习更为重要,应该多“往内找答案”,试着了解自己,完善自己的心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第三,在工作中找乐趣。当你心情快乐、态度积极地做事时,往往不会产生疲劳感。而当你消极、被动地做事时,这种情绪就很容易转换成一种心理上的疲乏状态。所以,对于一些你不喜欢做又不得不做的工作,不妨在其中找找乐趣;每开始一项新工作前,保持一点好奇心,并享受工作的过程;工作取得进步时给自己一点奖励;工作时注入一些活泼有趣的成分。

第四,多激励自己。不要总在目前的处境中打转,写下这个月乃至一整年的目标,勇敢地写出自己的梦想,不要设限,始终走在人生目标的前面。反过来说,也不要对自己过于挑剔,设立太高的期望值,试着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没有必要过分在意别人的掌声、称赞与关注。

第五,把握精力高峰期。有些人上午生气勃勃,有些人则在晚间精力充沛。找出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极为重要,可以恰当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第六,建议每隔一周或两周从事一些娱乐活动。娱乐是给自己的心情放假,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比如一个月交两个新朋友,让朋友多元化;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做操、散步等;开怀大笑也是一个好方法,能帮助人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心理暗示的力量 篇12

自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全球一体化后,英语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英语教学也从小学开始普及,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初级阶段,各方面状态都极不稳定,尤其是心理方面。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很好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心理暗示方法于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一、心理暗示的机制及特点

对于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事实上,心理暗示在本质上就是用自认为比自己强的别人的智慧、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人的依赖性越强、人格越幼稚、主见越少,就越容易受别人暗示,因此小学生不可置否地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心理暗示分为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生的自我调节。而我们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多数是另外一种暗示,即他暗示,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即我们通过有意的行为或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心理暗示对人的作用是很大的,既有积极作用(比如,暗外应带头说,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boy,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懂得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又有消极作用。例如课堂上怕回答问题的焦虑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课堂所教授英语的掌握程度和速度。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暗示因素

首先,最基础性的因素就是较之母语而言,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事实上,小学期间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都处于起步阶段,就语言方面,英语的学习是与母语同步进行的。很多小学生更倾向于母语学习,因为有自信学好。而对英语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究其本质,实际上是长期母语环境形成的定性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心理暗示,即母语学习尚且要很多年才可完善,英语作为外语在短时间内更是难以掌握。

其次,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小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凡是语言学习都避免不了单调的重复和枯燥的强调,对于一门外语的学习,这一点就更为突出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到实际学习效率和自信心。对此,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暗示的艺术性,力求为学生的活动配上适当的艺术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竞争性的游戏等,借助于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通过非理性直觉,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教师应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即兴趣。

最后,最实效性的因素就是小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英语学习中总的学习效率及效果。鉴于小学生自身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具有贪玩、易分心、接受能力弱等特点,英语教学工作应集中固定时间高效率地进行,充分抓住小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思维的活跃性等,发掘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促进这个特殊阶段学习者的英语教学。

三、心理暗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实施心理暗示的前提

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身心发展皆不成熟且敏感的群体,教师应具备更特殊的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心理暗示。这就要求教师非常耐心,并尽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教师具有充分的信赖和期望,才能在暗示中获得启示,弥补知识和其他缺陷。因此,教师要始终信守“学生为中心”,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心理暗示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成功实施。另外,罗扎诺夫认为,人在清醒而放松的状态下,可暗示性和有意识的判断能力同时出现。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消除小学生特有的易紧张、易疲劳现象,暗示信息就比较容易被吸收和巩固,更好地服务教学。

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所以更需要不断地鼓励自己:“English,I can do.(教好英语我能行。)”同时也要不断地鼓励我们的学生:“English,I can do.(学好英语我能行。)”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2.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兰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甘肃兰州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文教育”已成为当今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社会关心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人文教育”内涵与特点的阐述,突出“人文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运动的人文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人文教育”必要性体现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所谓人文思想,就是对如何使人类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思考。人文教育就是将这些思考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人文教育

(二)实践心理暗示的方法

1.情境感悟法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从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主要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思维活动的直观形象性是很突出的。即使到了高年级,他们形成概念、理解教材、进行判断推理也常常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小学阶段又是儿童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作用,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无意注意不仅占优势且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常常取决于直观教学和教师的言语表情。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着力于学生感兴趣的点,以图片、视频、声音甚至实物的形式展示教授内容。应做到既生动有趣,又很好地联系生活,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强化知识的传授。譬如,在教授学生有关球类的单词basketball,football,ping-pong,volleyball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实物的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这四类球,放在讲台上。同时可展示关于球类运动动画片的图片和视频,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这些单词不断被重复强化,最终不但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活跃了师生关系,可谓寓教于乐。

2.高峰体验法

高峰体验,是指一个人最能发挥作用、最有决断力、最能专心致志时显示出的自信、幸福、狂喜、欣慰等情绪。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英语教师可利用高峰体验法来实施心理暗示。如通过课堂教学高潮,让学生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更需要老师的鼓励与赞扬。

高峰体验法在游戏竞争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游戏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小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就达到高端,在这种高端情绪的作用下,小学生总能很有效地掌握知识或是发现自我所长。这种意外的发现和收获迅速刺激学生大脑,达到高峰体验。例如,教授学生房间摆设的表达,教师可采用“guessing game”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几小组竞赛猜表达。这个过程,学生专注地盯着投影屏幕,快速记忆,用心思考,正确快速判断。即使是学习成绩不是那么好的学生也能表现得非常出色。因为高峰体验使得他们受到莫大的鼓舞,也使得他们在自我思考、自我决断和自我展示中获得自信。

3.当代榜样影响法

心理学家T·M·纽科姆在研究了个体态度与参照集体的关系后指出,每个人所认定的参照集体的目标、规范、行为方式等,会成为他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的榜样,使其自觉地与集体

直指人心,为把人类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健全的人而努力。它以人类自身为学术研究中心,以人的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作为精神探索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属,通过知识的积累与传播、理论的创新与阐释、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为人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人生进行相应的理论指导。同时,“人文教育”旨在开发人的身心潜质,培养人的身心素质,养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广泛含义的教育思想。“人文教育”以人为本,更重视潜能的教育、个性的教育、综合素质的教育,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由创造的个性,弘扬学生个体的自主意识和个体的创新能力,重视学生个体的保持一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从众”心理,从集体的情绪和态度入手对个体加以心理暗示,通过树立大多数的榜样影响个别个体的态度,从而激发个体的进取性。

但需要格外引起注意的是,中国当代小学生的一些特有的心理状况。当代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不太愿意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事实,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若榜样影响法使用不当,反而会使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例如,一个小学四年级男生,被家人宠得像个小皇帝,自我意识非常强。其家长的教育方式也的确很有问题,每次该学生被老师批评,家长总是教育该学生说是老师乱说,他是最好的,没什么缺点,甚至还找老师理论。或许其家长是想培养孩子的自信,但似乎做得过于极端,以致于其任课老师都不敢再帮该学生指出缺点,督促其改正。在教学中,若是老师多次表扬某个同学,该学生会表现出许多过激行为,比如故意针对被表扬的同学,上课时不时给老师捣乱。分析其心理,正是心理暗示在作怪。该学生自我暗示自己是最好的,容忍不了比自己更好的人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吸引老师的注意力,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弥补自我缺陷,达到自我暗示所设定的目标。

新阶段,新状况,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在现今发展如此迅速的中国,心理因素越来越影响生活各方面,心理暗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心理暗示的启示于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小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多湖辉.自我暗示[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9.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

[3]邹志超,龚少英.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6,(02).

[4]易斌.暗示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04,(213).

[5]孟亚萍.浅谈英语课堂环境建设[J].科教论坛.

[6]冯娜,韩倩.暗示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8):62-63.

上一篇:垮掉一代下一篇: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