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心理暗示

2024-06-04

负性心理暗示(共7篇)

负性心理暗示 篇1

心理暗示是一种从心理认知到心理应对的过程。它可以是正向促进作用, 比如望梅止渴;也可以是负性消极作用, 比如杯弓蛇影, 这与其外在环境及内在身心状态密切相关[1]。金晓凤等[2]研究报道,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得分情况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 通过对SCL-90量表中的部分因子得分情况分析, 可以初步探讨负性心理暗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程度。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影响身心健康的暴露因素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 容易受到负性心理暗示作用的影响[3]。杜立宏、夏永华等[4,5]通过应用SCL-90量表对心理暗示对个体疾病发生发展的正性影响作用进行了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 心理暗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敏感性、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这几个因子的变化。有研究显示[7], 中医类专业学生由于所学中医理论特点, 对于身心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针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 采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对其中可能反应负性心理暗示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5个因子进行分析, 对比研究负性心理暗示对医学生的影响在中医类与临床、护理和检验专业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为探索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以及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身心健康提供初步理论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某医学院校中医类 (中药、针灸推拿) 、临床医学、护理及医学检验4个专业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11 5500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1 441166份, 问卷有效率为94.4%, 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 (21.1±1.4) 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SCL-90量表五级分法[8], 对“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进行测量, 对量表中能够反映心理暗示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相对应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进行分析[4,5]。问卷统一编号, 统一指导, 以不记姓名、自评方式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 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 显著性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

2 研究结果

SCL-9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该校中医类、临床、护理及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躯体化”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9] (P<0.05) , 临床、护理专业显著高于中医类专业学生 (P<0.05) ;“人际关系敏感”因子, 各专业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P<0.05) , 临床、护理专业显著高于中医类专业学生 (P<0.05) ;“抑郁”因子在中医类专业学生与国内常模之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临床、护理及医学检验专业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及中医类专业 (P<0.05) ;“焦虑”因子各专业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P<0.05) , 临床、护理及医学检验专业得分显著高于中医类专业学生 (P<0.05) ;“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各专业均高于国内常模 (P<0.05) , 临床、护理及医学检验专业得分显著高于中医类专业学生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负性心理暗示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可以通过SCL-90量表中的因子得分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体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5个因子。医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度较高, 但是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 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部分学生甚至可能会结合自身主观感受症状对号入座到某一个具体的临床疾病, 疑病倾向较为明显, 典型的疑病倾向可以通过躯体化因子得分情况反映, 包括主观感受的身体不适及组织器官的异常症状, 在本研究结果中表现为各专业学生躯体化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P<0.05) 。医学生自我感知生活兴趣减退, 缺乏活动愿望, 丧失活动力等负性心理行为特征, 可以体现为抑郁因子得分情况的波动, 本调查结果显示为临床、护理和医学检验专业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P<0.05) ;医学课程专业性强, 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 社交机会相对较少, 缺乏人际交往经验, 使得医学生对自身的交往能力出现认知偏差, 人际沟通的信心和主动性下降, 心理应对可能会出现偏差, 出现情绪的消极化;同时, 单纯追求专业理论的熟练掌握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忽视了现代医学模式中人的社会属性, 也进一步影响到个体对人际交往的正确认知过程, 强化了负性心理暗示作用, 加剧了交往障碍[1]。在SCL-90调查量表中体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P<0.05) ;当医学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专业学习情况以及医学行业就业情况关注度较高时, 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 在处理以上问题过程中的受挫经历和未达到既定目标时, 导致出现自我消极应对情绪, 负性心理暗示明显, 反映为SCL-90量表中的焦虑因子得分增高, 在调查中表现为各专业学生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P<0.05) 。精神病性因子可以反映个体的思维及情绪状态, 以及是否存在自我人格的不完善和缺陷, 这正是负性心理暗示发挥的前提条件, 在研究结果中显示为中医类、临床、护理及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P<0.05) 。

*与常模比较, P<0.05;△与中医类专业比较, P<0.05。

中医类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是建立在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之上[10], 从宏观出发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强调中医辨证的整体健康观。因此, 中医类专业学生自身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认知程度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较为全面, 这对疑病倾向的产生有一定的正向干预作用, 在调查中, 体现为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 (P<0.05) 。中医类专业学生对于中医经典理论中提出的“七情致病”即“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 使得他们进一步认同“形神一体, 心身统一”的病因论[11], 从而对现实中影响身心健康的各种暴露因素能够寻求较为合理的心理应对方式, 避免负性情绪对认知的过度干扰, 从而降低负性心理暗示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体现为人际关敏感系、焦虑及抑郁因子得分情况显著低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 (P<0.05) 。中医学对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也早有阐述[12], 在《黄帝内经》中有诸多篇章涉及人格与心身健康的内容, 这是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阴阳五态人格类型[13]学说认为:阴阳含量的多少影响着个体行为、心理及生理特征, 并且能够影响到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而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之一, 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健全, 可以使得他们能够在认知过程中对影响自身健康状态的各种暴露因素产生的原因及程度大小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从而产生准确合理的心理应对, 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克服负性心理暗示导致的不良影响, 表现为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情况低于其他专业医学生 (P<0.05) 。

综上所述, 负性心理暗示对于医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表现形式较为复杂, 本文通过应用SCL-90量表对负性心理暗示在中医类专业和其他医学专业之间产生影响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 中医学专业理论中所倡导的整体健康观、朴素的哲学理念和经典病因理论对降低或消除负性心理暗示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浅析心理暗示与期望效应 篇2

关键词:心理暗示,期望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教师, 笔者经常探讨, 我们怎样的看待自己的学生, 在言行中就回流露出自己对他们的一种暗示, 一种期望。我们的态度, 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如何让自己的态度给学生们带来积极地影响?

站在学生地角度,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因为一次考试考不好, 而闷闷不乐, 没有了动力;也有的学生因一点小事情, 和同学闹点小矛盾, 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不是;也有的学生好高骛远, 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但做事不够踏实……我们的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也要有合理的暗示和期望。

同时, 作为一名母亲, 也经常反思自己对女儿的教育, 自己也存在很大的失误:如自己心情好时, 看到女儿什么都好, 心情不好时, 也会迁怒到女儿的身上。我必须处理好自己教育女儿的失误。

上述的三点都与心理暗示和期望有关, 同时, 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充满着暗示和期待。因此, 我想浅析一下心理暗示和期望效应。

二、概念的界定

1、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 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 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 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 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 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 不一定有根据, 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 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人都会受到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 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

2、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 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 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 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夫妻。后来美国哈弗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 实验证明, 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1968年罗森塔尔和和雅各布森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 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 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 并郑重地告诉他们, 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 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 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 惊喜地发现, 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 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 后来人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典故, 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三、心理暗示与期望效应关系

心理暗示和期望效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说, 期望效应是心理暗示的理论依据。

心理暗示可分为积极地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 期望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就教师而言, 你对学生产生一个肯定的信息, 那么, 你对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积极地期待, 在这种期待的作用下, 你在课堂内外都会给学生一种积极地心理暗示, 你的言行会朝着有利于发挥学生潜能的方向发展, 也会使学生不断的肯定自己, 取得良好的成绩。你若对学生产生否定信息, 就会有消极的期望, 进而产生消极的暗示, 学生就会想你所期望和暗示的方向发展, 这样你岂不是成了罪人。

四、心理暗示与期望期望效应的实际运用

1、要有积极地心态

老是认为自己要倒霉失败, 你可能真的就倒霉失败了, 这是不良的心态, 在心理学上称为“预言的自我实现”或“期望的效应”。人们平时应该拥有积极的心态, 往好处想, 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 淡化阴暗的一面, 你的心情也许就会不断的晴朗起来。但如果没有一点危机感的话, 也是不利的, 所以, 你要在面对现实的情况下, 往好的一方面看。

2、学会积极地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给人带来积极的认识和体验。珍爱自己, 对自己有所期待, 相信自己的潜力, 期待生活、期待明天, 你就能有信心、有动力展开行动, 就能坚持到底。珍爱别人, 你期待与人友善相处, 你就能接受他人真诚的帮助援助, 消除心中的不满和偏见, 与他人和睦相处。珍爱生活, 对未来有所期待, 你就能投入的去欣赏一个人、赏一朵花、听一支曲、品一杯茶, 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

作为家长或教师, 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学生或孩子以积极的影响。教育孩子时切忌用消极的心理暗示, 不要总是挑孩子的缺点、指责孩子的错误, 那样做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

3、运用期望效应, 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期望的一种有效手段。赏识,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就是教师要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 坚信自己的学生是优秀的, 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宽容学生的不足, 帮助和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宣扬学生最精彩的一刻”,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走上自信、自立、自强之路。这就是期望教育的核心理念。

如果一个学生感到他不被人接纳、肯定、喜欢, 就会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喜欢每一个学生, 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真诚地赏识学生,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要摧毁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摧毁一个人的自信心, 而要帮助一个人成功莫过于不断让其增强自信心了。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探析 篇3

一、积极的暗示效应

我们的心理总是不断地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各样的暗示, 这种暗示有时会让你充满喜悦和信心, 帮助你更加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这种积极的暗示可能来源于别人无意识的动作也可能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鼓舞和振奋, 无论如何, 积极的暗示效应总是能够帮我们增强勇气, 克服困难, 增加自信。比如, 一个普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去公司应聘, 面试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应征者很多, 而且很多人怀揣着名牌大学的毕业证还有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 奖章。单从硬件条件比, 这个大学生觉得自己逊色很多, 顿时心里开始自卑起来, 觉得别人看起来哪方面都比他强, 每一个人都深不可测。他越想越害怕, 甚至想打退堂鼓了。这时, 他忽然听到旁边两个女生聊天, 其中一个说:“哎呀, 我六级还没考过呢。”他一听, 心理嘀咕着这两个女生看起来实力都好强, 但是竟然连六级都没有过, 难道是我把别人想得太强了, 太贬低自己了?他再环视了一下周围, 他暗暗给自己打气, 一定是这样的。我不能轻视自己, 他们有他们的强项, 我有我的优势, 竞争还没开始, 鹿死谁手还不知道, 我一定不能先慌了阵脚, 连六级都没过的人都敢来应聘, 我有什么好怕的。于是, 他的自信心又开始一点点复苏, 他整理了衣服, 昂首挺胸地走进了面试了房间。果然, 他发挥的出奇得好, 妙语连珠, 并且自信大方, 最终他获得了面试官的青睐。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积极的暗示效应能让我们面对挑战更加勇敢, 这个大学生在沮丧之时, 因为别人一句无意识的话, 开始给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最终战胜自我。其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困难和险境无处不在, 再坚强的人也有自信崩塌, 无所适从的时候, 当我们面对这些危机的时候, 我们必须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 不断地运用来自他方或者自我的积极暗示鼓励自己往好的方面想, 增强自己的信心, 凡事看到积极的一面, 这样一来, 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真正吓到我们。

二、消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同样消极的心理暗示也会对我们产生作用, 它会慢慢地击垮我们的意志, 让我们变得沮丧, 自卑, 听天由命。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的弱点, 这些心理上的弱点就好比碧玉上的瑕疵, 不经意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它可能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羁绊, 干扰你的思维和判断, 甚至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如果, 你总是受到来自于别人或者自己发出的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 那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举个例子, 有个职员辛辛苦苦熬了两个通宵精心准备了一个项目, 幻灯片打开了, 公司高层到齐了, 他已经准备得十分充分了, 因此他自信满满, 稳操胜券。谁知道就在他准备开始演示幻灯片的时候, 幻灯片忽然出现了故障, 他开始有点焦急, 赶紧调试, 望着周围各种异样的目光, 他开始冒冷汗, 不一会他听见人群中的窃窃私语, 他想:完了, 他们肯定是在嘲笑我。幻灯片终于调好了, 但是他的紧张情绪并没有缓和, 他告诉自己:一出场就搞砸了, 就算后面弄得再好也没用了。他信心顿时一落千丈。人群中依然有人窃窃私语, 还有人的手指来指去, 他想:完了, 难道我的衣服没穿好?脸上有东西?我肯定出丑了。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他呆站在那还一会, 领导见状忙说:可以开始了。他一听, 又想:完了, 领导肯定不耐烦了, 催我了, 哎, 我表现得真是太差了, 以后再也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了。他越想越沮丧, 越沮丧越紧张, 导致他精力无法集中。他再看看人群, 他觉得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话, 都在等他出丑, 他再也受不了, 竟然晕倒在台上。从这个例子中, 我们能感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带来的可怕后果, 而这个人就是被自己疑神疑鬼, 不自信的心理暗示不断折磨, 不断耗损, 最后终于把自己打倒了。

通过对积极的暗示效应和消极的暗示效应的探析, 我们更加明白, 在日常生活中, 一定要认真分析来自他人或者自己带来的暗示效应。当我们感觉到来自他人的暗示, 甚至已经因此而导致自己身心发生改变时, 一定要注意分析暗示的来源、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作用, 尽量做到接纳积极暗示, 摒弃消极暗示。而在我们与他人交往中, 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给他人带来了某种暗示, 我们应当尽量带给他人积极的心理暗示, 而避免给他人带去消极的心理暗示。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别让心理暗示成为“拦路虎” 篇4

别人的看法

大学毕业之后, 张梅应聘到高新园区一家电子公司上班。上班没多久, 公司推出一个新产品, 要参加在会展中心举办的产品推介会, 公司业务部少人手, 便从其他部门抽调女员工去推介会帮忙。张梅也被选中了。

推介会进行得很顺利, 公司有主题宣传活动, 业务部的女内勤担任主持人, 张梅去现场帮忙, 只是做些发发传单的工作, 很简单。

有一天内勤有事请假, 业务部经理喊身边的张梅去展台上主持宣传活动, 这让张梅特别紧张, 虽然现场主持的内容并不难, 但要面对来来往往的人, 张梅担心自己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不过, 再犹豫也得去主持。

第一次上展台主持, 张梅不过就是把公司产品的说明背了一遍, 也不管有什么效果。张梅说完下台来, 看出业务部经理不满意, 这让张梅有些心虚。等下一节的宣传开始, 张梅死活不上展台了。业务部经理看了她一眼, 并没有勉强, 而是换了另一个女孩上场。这更让张梅心里很不舒服, 中午回公司, 下午她就自己做主没去推介会现场。

这件事之后, 张梅再见那个业务部经理, 连看一眼都觉得有说不出的尴尬, 有时业务部经理过来办事, 张梅都觉得他好像在和别人说自己, 这样的心理暗示让她莫名地紧张。

实习期快结束了, 新来的6个员工都经过了业务考核, 公司打算从这6个新人当中选出一个组长, 于是6个人要在一起进行PK。整个选拔过程持续了一个星期。第一次考试张梅就遇到了业务部经理。那场考试要每个参加者针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做一个讲演, 张梅准备得很充分, 可一进会议室, 看到业务部经理坐在自己对面, 心就发慌, 整个讲演进行得一塌糊涂!

不过还好, 张梅最终高分成为组长。这让张梅惊喜异常。由张梅带领的小组进行了一个老产品的升级。经过努力, 他们终于拿出了一个方案, 但这个方案在内部讨论时却遇到了阻力。因为会提高成本, 有好几个资历较老的同事站出来反对。

那次内部讨论让张梅几乎崩溃, 她想坚持自己意见, 毕竟这是她们整个研究小组几个月的心血, 而且, 这个方案如果通过, 将给整个公司带来很大的收益, 这与成本提高相比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但几次犹豫之后, 张梅还是泄气了, 准备放弃这个方案另起炉灶。说起原因, 还是因为张梅比较在意老同事们的话。

就在张梅准备更改方案的时候, 总经理却找她谈话, 问起方案的事。张梅说她们的方案还不成熟, 准备再修改。总经理皱了皱眉头说:“我看你们的方案很好啊, 为什么要改?”

这时, 张梅发现总经理桌子上有一份方案的复印件。她有点吃惊, 问:“您怎么有这个方案?”总经理说:“业务部张经理给我的, 他推荐这个方案。”

张梅想不明白平时不怎么和自己说话的业务部经理, 怎么会推荐这份方案, 但既然总经理认同这个方案, 张梅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总经理又问:“你告诉我为什么要修改?”这次张梅被问住了, 好半天才喃喃地说, 想修改方案是因为有些老同事觉得方案不好……没等她说完, 总经理就打断她说:“我没问别人, 我问的是你!”这话如同棒喝, 让张梅有些发呆, 是啊, 为什么她心里总想着别人的想法, 而看不到她自己的呢?

点评:

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 是一种很不好的心理暗示, 骨子里是缺乏自信和内心的怯懦——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做主的体现。张梅的表现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每做一件事都要先想别人怎么看, 让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行动, 结果不断放弃了表现的机会。这种心理暗示显示了人的某种依赖性, 张梅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练, 走向成熟。人在职场, 需要积极地表现自我, 快速“秀”出自己, 还需要建立一种心理暗示: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任何事。

悲观的人永远得不到同情

张林大学毕业后, 到一家主营电子产品的商贸公司做业务员。这家公司的业务比较杂, 做业务经常会遇

到一些合同纠纷。刚进公司的第一天, 张林就被前辈同事教育:做这行一定要当心骗子, 货单要仔细看, 货物要仔细验, 货款也要定时催要。

有了同事这些嘱咐, 张林工作里便多了小心, 不过这也限制了他的工作。第一次独立签合同, 是一个客户委托公司买进一批液晶显示器。张林到了客户那里, 才发现那个客户没有店铺也没有摊位。这让他犹豫了, 这人会不会是骗子啊?会不会进了显示器又不要了?张林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 这次客户要买的显示器比较特殊, 这种规格特殊的显示器在东北地区只有一家代理商——张林担心客户和代理商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因为这些担心, 张林找了借口, 先把合同拿回公司, 准备调查一下再决定签不签。可就在他进行调查的时候, 另一个业务员已经先他一步和那个客户签约了, 张林很生气, 跑去质问, 那个业务员却不以为然地说, 是客户对你不满意才找我的, 人家说你没主意, 连这么个单子都定不

下来!

两个人的争吵惊动了经理, 经理问清了情况, 劝了张林几句, 大意是跑业务的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

要太犹豫, 如果把每个客户都想成骗子, 生意还怎么开展?经理的话没有说服张林, 回到

业务部难免和同事抱怨。这些抱怨的话很快传到了经理那里。

张林感觉到经理对自己的冷淡, 但又没办法解释, 这才感觉职场如战场, 任何不小心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样的心态影响工作, 再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害怕出问题。实习期的三个月里, 张林的业务被亮了几次红牌。其实业务不好也不能全怪张林不努力, 外部经济形势不好, 也带来销售业务的萎缩, 连经理都坐不住了, 每天在外面跑。

一天晚上, 几个同事聚会, 喝多了酒, 说起金融危机的话题, 张林就叹息, 公司会不会倒闭啊, 别人笑他想得太多, 张林脸红脖子粗地和同事争论起来, 他举了好多例子说明公司离倒闭的日子不远了。同事们打着哈哈说他喝多了。可第二天, 张林的话就传到了经理的耳朵里。那天下午, 经理进了业务部, 直接走到张林的面前, 冷着脸说:“你, 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点评:

悲观主义者永远得不到同情, 职场里更是如此。悲观的心理暗示常常限制个人能力的体现, 限制事业成功的最大化, 这是职场生涯最忌讳的。张林就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 遇事便往最坏的结果想, 最终让自己陷入混乱当中, 这样的心理暗示实在要不得。现代职场里, 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小心规避危险是必要的, 但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放弃机会, 正确的方法是客观地评估风险, 充分地准备条件, 最后勇敢地直面困难, 这样才能险中求生、求胜。

过去的失败有那么严重吗?

张强是某大学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在毕业前的实习中, 他犯了不大不小的错误。

那时, 他到一家外资软件公司实习, 公司很看好他, 安排他进入技术核心部门帮忙, 目的是想培养他成为公司后备技术骨干。

刚到公司实习, 张强特有激情, 工作积极主动。到了实习的后期, 张强开始承担了一些软件外观的程序设计, 这让张强非常兴奋, 每天加班到深夜。有一天张强加班到很晚, 所有的人都走了, 他还沉浸在软件设计当中。终于, 他完成了一个关键设计, 伸伸懒腰, 已经是凌晨, 睡不着, 他就突然想看看主程序的设计。这么想, 手已经伸出去打开其他同事的电脑。同事的电脑有密码, 但平时大家都不避讳, 张强自然轻松地打开了主机。

就是这样的一个举动, 却引起轩然大波!公司对技术部的每台电脑都有开关记录, 张强私自打开别人电脑的事, 马上被提升到“盗窃公司技术”的层面!张强被人事部找去接受调查, 经历了三个小时的盘问, 还要他写出当晚打开电脑的整个过程。人事部的主管很严厉地对他说, 如果写得不详细, 公司有可能起诉他!

这一切变故都在一夜之间降临到年轻的张强身上, 从最初的无辜到后来的害怕, 只是一天的工夫, 张强对职场的认识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次实习以他的失败而告终, 而且这事对他的打击非常明显, 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张强都没找工作, 直到一个同学自己创业, 来找到他, 请他去公司当技术骨干。同学公司的业务属于技术外包, 经常到别的公司做一些技术升级的工作, 这在张强却是最大的考验, 不知道为什么, 每次面对那些技术资料, 他的心里就会忐忑不安, 过去犯的错误又会浮现在眼前——我会不会出错啊?我出错了怎么办?我能做好吗?这些问题让张强饱受折磨。

张强和同学说了自己的困境, 同学理解他, 起先安排他在公司做业务指导, 可有一次开展的业务非得去现场, 张强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升级是在下班以后开始的, 陪张强加班的公司职员看自己也帮不上什么, 便偷懒回家了, 只留下张强一个人在忙。升级结束, 需要打开几个主要终端进行常规调试, 张强却犹豫了!

第二天早上, 那家公司的人来上班, 却发现升级还没完成, 因为张强竟一直等着公司技术人员到了, 才开机调试。客户非常恼火, 打电话责问张强的同学, 要求另换一个技术员过来……

点评:

走出失败的心理阴影是很多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必须学会的, 刚刚进入社会, 不免因为自己的鲁莽、冲动而造成一些麻烦, 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人生过程, 没有人一生都不犯错误, 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些错误。每个人的过去都是财富, 过去的失败经历同样是一种财富, 因为它会让你在未来的职场中避免同样的错误, 这也为你以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笔。对于一个犯过错误的职场人来说, 重要的不是拿这个错误暗示自己“不做”或者“做不好”, 而是在工作里不断修正错误, 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才是对待过去错误的最好心态。

利用心理暗示法激发学生的潜能 篇5

一、正面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 说明了积极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应该运用积极暗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必须透彻地了解心理暗示这把 “双刃剑”,必须熟练掌握健康、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父母表扬,老师称赞,对孩子全方位地积极暗示无形中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上进心,增强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其一,父母的赞赏。赞赏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其二,教师的鼓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鼓励他们,发掘出他们的潜力来。要学会表扬学生,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最好的。 “我自信,我能行”,我一直用这句话鼓励着孩子。

因此,我们平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要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指责和埋怨。上课时,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轻,也许他怕错,这时,老师应该鼓励他: “你回答得真棒,如果声音能再大一些就更好了。”学生答错了, 老师可以说: “你能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真勇敢,答错了没关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错在哪。” “你再想想,离正确答案不远了……”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之下,胆子会越来越大,再也不会害怕发言了。受到老师积极的暗示,其他同学也会踊跃发言,课堂气氛肯定会越来越热烈。上课如此,做其他事情亦然。只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 才会有积极善意的心态,也才会给出积极的暗示,使学生得到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因此,我们应该尽量给予学生积极的、适度的暗示,才会让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二、利用心理暗示作用,发掘学生的记忆力潜能

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做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者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 对第二组,主试者没有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 6% ; 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 1% 。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所以,教师一旦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第二天哪怕是在百忙之中也要抽出时间进行检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学生在老师的积极暗示下, 经常背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记忆力一定会越来越强的。

三、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渐改掉学生的坏习惯

这些情景大家都见过吧,当孩子参加高考时,父母总是叮咛: “千万不要紧张”; 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总斥责他:“笨得不行”; 当孩子挑食时,父母当着外人的面斥责: “他不吃白菜”; 当孩子尿床时,父母总是为他辩护:“他憋不住尿”。作为孩子,他们总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而父母对孩子的这些叮咛、斥责、辩护等都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而且是消极的。这些都能助长某些不良的倾向。重复暗示能引起对方形成相应的心理定向,产生与父母愿望相反的效果。

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等到我们发现时,也许已成问题了。教师们不妨观察一下,在你的班里有多少学生在啃指甲、咬笔头、摸头发,这些都是不良的习惯,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毛病。造成这些毛病的因素很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教育者切不可心浮气躁。俗话说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简单的制止、呵斥非但不起作用,还可能会 “推波助澜”,结果事与愿违。而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诱导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无数次教育实践证明,正确的诱导比起单纯的说教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析服装色彩对服装的心理暗示 篇6

关键词:色彩,服装,心理效应,情感特征

在我们这个大千世界里, 形与色构成了这个世界, 特别是视觉世界的外观。而就人的感觉而言, 在形与色二者中, 色彩往作先声夺人。特别是色彩鲜艳丰富的事物, 它们让人的视觉能够前先产生直接而义强烈的影响因而, 我们常常用“形形色色”、“五彩斑斓”等来形容这个世界, 及其还有所谓的“先看颜色后看花”, “七分颜色三分形”的说法, 都描述色彩在人的视觉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在服装美学中, 服装的美包括款式美、色彩美、工艺美和人之美。其中, 服装的色彩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媒体的介质, 其影响力和感染力远比款式造型因素要大得多。因此, 作为服装感知的重要因素, 色彩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情绪及行动, 反之我们也能通过服装色彩来表达情感。

1. 色彩心理学在服装上的运用

心理学家提出了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当我们看到某种色彩时, 除了能直接地感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外, 在思维方面也可能产生对生活经验、环境事物的联想, 进而左右我们的心理情绪, 这种反应称为色彩的心理感觉[3]。

1.1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意义

我们可以了解一种色彩的感觉倾向。当我们受到色彩的刺激时, 通常会回忆起某些与这些色彩有联系的事物, 同时将所得的感觉加以整理,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其中, 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心理情绪, 这就称为色彩的联想。色彩的联想是通过过去的经验、记忆或知识而取得的。人们对色彩的联想虽然会因为年龄、文化背景、地域等因素而存在差异, 但是却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性。

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 但同时, 一种颜色通常不只含有一个象征的意义, 所以对于不同的人, 对同一种颜色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诠释或产生不同的联想, 如红色既象征热情又象征了危险。总之, 就心理方面来说, 当我们看到某种色彩, 心理产生了与之对应的情绪, 使我们产生喜爱、厌恶、凉快、温暖, 或者轻快活泼等感觉。而这些感觉有些是相同的, 有些则受到年龄、职业、文化背景、性格、情绪、民族风俗、地域、环境、修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存在差异的。

1.2 色彩的情感特征

色彩只是一种大自然的自然现象, 但我们却能从其中感受到色彩所要表达的情感, 阿恩海姆指出, “色彩能够表现感情, 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色彩能让人们通过视觉而引起心理联想, 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界中, 凭借着多年的视觉经验, 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发生一定的碰撞时, 就会使人们读懂色彩所要表达出的情感, 并且产生共鸣。如红色, 之所以使人激动、活跃, 充满刺激, 是因为它使人们联想到火、血、革命;绿色使人们有了回归大自然的感觉;黄色给人一种安静和愉快的意境;蓝色则代表着深沉、宽广, 并且有时会令人产生抑郁和悲哀的情绪。

但这种联想是经验性的, 并且也不是唯一的, 一种色彩究竟能表现出怎样的情感不仅因人而异, 还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新娘的婚纱, 在中国的传统是大红色, 但是在西方, 却让新娘穿上白色婚纱以表示其洁白无瑕, 并且按照西方习俗只有第一次结婚的新娘才能穿纯白的婚纱。

1.3 服装色彩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

脱离了色彩的款式和工艺是引不起视刺激的, 首先, 服装色彩的视觉过程具有第一时间性, 它是个流动的过程, 由环境到个体, 由远到近, 由色到花, 由中心到四周, 由整体到局部, 是在视觉的第一时间就出现的。走在街上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款式和工艺, 而是服装色彩与环境的协调效果带给我们的感受。之后, 近看到的是服装花布面料中的花形与色彩、色彩设计的局部组合等, 最后才是款式与工艺。这是视觉规律, 这种先人为主的视觉过程及其效应使色彩成为服装美的核心条件。其次, 色彩有固有感情, 有象征、偏爱、共鸣等, 这些因素在服装色彩上的体现不只是使人的视觉得到强烈的刺激, 更重要的是它们使人的情感和心理受到强有力的冲击, 产生比款式和工艺要大得多的情感波动和心理触动, 这样的情感效应和心理效应让人们不能不对色彩的反映最灵敏, 也因此服装的色彩要比款式和工艺更容易调动情绪和触动情感, 更容易引发强烈的心理反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 色彩在服装美的视觉和情感方面占有核心地位。根据色彩学的心理效应进行分析, 可以把服装色彩的心理效应归纳为三点。

1.3.1 情感性

同样的色彩运用在服装中,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 将会有着不同的内意和诠释。如中国人对红色和黄色特别有好感;紫色在西方宗教世界中, 是一种代表尊贵的颜色, 大主教身穿的教袍大多采用了紫色;但在伊斯兰教国家内, 紫色却是一种禁忌的颜色, 不能随便乱用。这个色彩和心理联想的理论对设计师来说很重要的。如何的选择色彩, 以及配合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背景, 使色彩能更加完美的诠释服装的内意, 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所必需的技能。

1.3.2 季节性

季节色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在进行服装配色时, 直接提取大自然中的不同颜色相互搭配的运用在服装中, 使服装具有回归自然的情感特征, 并且随着大自然不同季节的颜色运用, 使服装呈现出不同季节的感觉;第二个是指以服装的色彩来迎合人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冬天, 人们的心情是希望温暖的, 因而低调的、安静的、暖色调的色彩在冬季服装中很常见。

1.3.3 色彩与服装的和谐统一

服装之美除了单纯的美学因素之外, 还要受会人的影响, 也有具有社会美的一面。[1]因此, 服装的色彩除了本身颜色之间的配合要达到和谐之外, 还要与穿着者身体、周围环境等取得和谐, 这样才能得到整体的和谐。

首先, 人由于肤色不同, 适合穿着的服装色彩也有所差异。正确协调服装与肤色的关系, 可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其次, 不同体形的人对色彩的选择也应不同。恰当的色彩搭配能使人的体形增加美感。此外, 不同年龄的人对色彩选择也应有所不同。儿童服装色彩往往亮丽一些, 显示出儿童的活泼和天真;年轻人对流行的东西态度最为积极, 他们的服装色彩应该时髦、热烈, 同时也很宽泛, 显示出年轻人的生机勃勃;中老年人的服装色彩应该趋向端庄、典雅, 以显现他们的沉稳干练。

2. 服装色彩对服装的心理暗示

2.1 服装色彩对服装审美心理的暗示

服装的审美心理是指人们看见服装的造型以及颜色, 从这其中所领悟到的情感上的愉悦的一种心理感受。服装审美心理一个受多种情感共同作用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正是因为服装的审美心理是一种多重的感受, 所以它具有以下的特点:[3]

(1) 服装审美心理是人们对服装的客观美的能动的反映;

(2) 服装审美心瑚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3) 服装审美心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4) 服装审美心理具有对对象的依存性。

服装的审美心理与色彩的产生以及色彩所带来的情感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是有色彩的动物。这是因为人不仅能识别色彩, 而且还能合理的运用搭配色彩使色彩与人体和谐。色彩是服装最重要的组成, 法国著名的时装大师皮尔·卡丹曾说过:“我创作时最重视颜色。”服装的色彩丰富多样, 不仅能激起人们不同的联想, 并且还能体现穿着者的自身个性、使人体的外观更美, 弥补了身体缺陷。这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一种形式。一般来说, 服装色彩心理特征具有一些共性, 例如见到绿色会体会到欣欣向荣, 回归自然;看见红色, 会体会到温暖, 力量, 进而使人兴奋;就男士正装来说, 服装的颜色要尽量使用暗色系的以体现男人的的庄重、威严;而女装的颜色则应注重体现女性的柔媚、善良;青少年服装常用一些亮度高、纯度高的强烈颜色来表现年轻人的活力;中老年服装则多用灰度偏高、典雅柔和的颜色来体现沉稳。

2.2 服装色彩对服装标志性的暗示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服装的色彩也有着它自己的标志作用, 它使人们第一眼看到这个颜色心理就自然的联想到某些职业。服装色彩的标志性是一个长期的、被人逐渐作接受并且牢记的过程, 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 服装色彩的标志性是一个长期过程, (2) 作为标志性服装的色彩必须简单, 明亮。例如环卫工人穿的橙色服装, 橙色既具有了黄色的醒目强反光, 同时也具有颜色体系里最暖的颜色——红色, 这样就能捕捉视觉上活动最快的颜色。这样, 既对环卫工人的心理有暖的暗示, 同时也使环卫工人更容易被辨认出来, 减少了工作时的危险;再如当我们看见白色的大衣, 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就是医务工作者, 而白色也使病人能静心的休息;蓝色是一种沉着的颜色, 不仅能刺激眼球, 同时也可以让人冷静, 尤其是面对危险电力负荷的大型机械的工人, 特别需要这种冷静, 所以当我们看见蓝色的服装, 首先想到的就是工人。

2.3 服装色彩对社会心理的暗示

服装色彩具有一定的社会象征性。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 赋予了色彩不同的意义, 这并不是视觉美学, 也不是传达某种情感, 而是色彩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象征性。[4]在中国的古代就有以色彩象征权位的传统, 例如黄色是帝皇的象征, 普通的老百姓是不能使用的。在现代, 人们选择服装颜色不再受众多的限制, 但是人们还会根据当时的社会时势来选择服装的颜色。当中国的人造卫星上空时, 人们对“宇宙色”、“太空色”趋之若鹜;90年代,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服装的色彩也趋向于森林色、海洋色、沙滩色等这些自然的色彩。总之, 服装反映了出了每个时代特有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状态, 而服装的色彩正是对这些意识形态和精神状态最直观的表现。

3. 色彩心理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色彩心理暗示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

色彩是时装设计中应该考虑的第一要素。当人们观察服装的色彩时, 色彩最先闯入人们的眼帘, 它迅速刺激人们的视觉器官而形成色彩感觉并且能左右人们的心理、情绪, 使人产生与之相应的各种感情。可以说, 在人们他设计出的像万花筒般变幻的色彩和图案更是令人叫绝, 对服装的视觉感知和欣赏的过程中, 色彩信息的传递速度最快, 对情感的表达最深刻, 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多, 最具美感诱感力。

3.2 色彩心理在服装设计中运用举例

服装的色彩是一门抽象的语言, 不同的色彩语言可以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通过对色彩心理视觉规律和色彩视错觉的利用, 可达到肤色、体型、场合与色彩美的整体统一, 实现服装色彩的和谐美与个性化。所以对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来说, 如何正确的利用服装色彩的心理, 在服装设计中过程中正确、清晰地表达出设计意图, 是至关重要的。和谐的色彩使人积极、明朗、轻松、愉快, 而不和谐的色彩使人消极、抑郁、疲劳。色彩是服装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

法国著名的时装大师皮尔·卡丹曾说:“我创作时最重视颜色。”高田贤三最擅长玩弄服装色彩, 他被誉为时装界的“雷诺阿”, 更被称作“色彩魔术师”, 他对于颜色的敏锐度非常精准, 他可以把色彩鲜艳亮丽的红、绿、橙、黄、紫等高饱和度的色彩直接用在同一件服装上却不显的纷乱, 拿捏出各色彩最恰当的释放比例, 又不流于俗丽, 整体上给人鲜快明朗的感觉, 这个分寸着实不易掌控, 这也足以证明高田贤三对色彩心理的深刻理解。

华伦天奴专为女性设计高贵奢华、美艳灼人的时装, 大红色调是华伦天奴的标准色, 因为设计师认为红色最能吸引人的眼球, 纯正的大红色富丽华贵, 傲气十足, 独特地展示出华伦天奴纯粹和完美的设计理念, 很好的抓住色彩的心理语言。

结语

今天, 色彩的心理暗示不仅仅只具有其本身的意义, 而是被人为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 己经从简单的展示延伸到具有更多内涵的因素, 所代表的时代的烙印已经渐渐消失, 我们应从服装中色彩的心理暗示入手, 结合实际的考察, 通过综合的设计理论来阐述自己对色彩的理解, 只有熟知色彩的心理效应与服装的关系, 才能使服装配色不但能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 还能准确表达出服装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当歧.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2]贾京生编著.服饰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负性心理暗示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人均为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门诊初诊的复诊性病患者, 符合性病的诊断标准[1], 并在我门诊明确诊断, 无其他较严重疾病。连续收集350例患者资料, 其中淋病24例, 生殖器疱116例, 尖锐湿疣78例, 梅毒10例, 非淋菌性尿道炎122例。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29岁, 随机分成2组, 每组175例, 2组的病种、病程、年龄、性病均无宣著性差异 (P>0.05) 。在普通人群中抽取1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 其年龄、职业等与所收集的相当。

1.2 治疗方法

1组 (A组) 采用催眠暗示心理疗法+常规治疗, 另1组 (B组) 采用常规治疗。A组:静脉单次给予1mg咪唑安定, 然后用微量泵 (DA TEX美国) 持续输入咪唑安定1~4μg/ (kg·min-1) , 随时调节至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 呼之能应答但逻辑判断能力减退的催眠状态, 用温和、简短、明确语言, 启发病人回忆, 了解其内心深藏的痛苦和恐惧, 启发和引导病人发挥自我意识和自身积极性, 使其不经过逻辑判断而接受暗示观念。从而调整自身心理状态, 培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自我意识。

1.3 调查方法

调查表为防御方式问卷 (DSQ) [2], 以此对350例复诊性病患者治疗前后与120例对照组进行评分测查比较分析。该问卷共有88个项目, 包括成熟防御方式、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及掩饰因子。成熟防御方式有升华、压抑、幽默;不成熟防御方式有投射、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躯体化;中间型防御机制有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消耗倾向、期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处理, 评分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复诊性病患者2组治疗前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 (P<0.01) , 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不成熟防御方式A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当2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 见表1。

注: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A组与B组治疗前后、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 P>0.05;不成熟防御:A组、B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1, 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讨论

由于性病的感染大部分来自于婚外性生活, 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疾病会恶变或感染其他传染病;一方面性病因无知而恐惧, 滥治的现象日益增多, 给病人及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而有些医务人员忽视了心理的辅导治疗, 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洽疗效果;另一方面担心传染给伴侣、亲人, 担心受别人歧视, 而整日忧心忡忡, 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抑郁及焦虑, 势必造成患者心理状况的紊乱。随着医学逐渐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 心身性疾病的研究正13益引起皮肤科界医师的重视。心理防御方式是一种潜意识反应, 是个体不自主的适应机制, 它是人们当面临某种心理压力时产生, 不同的防御方式决定个体应付方式不同, 而且防御方式与个体的感知、认知的评价相关, 并由此影响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心理防御方式是应激与健康之间的中介机制, 对心身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咪唑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顺行性遗忘作用, 术中适量静脉持续输注, 使病人渐渐进入浅睡眠状态, 呼之能应答, 而此时病人不经过逻辑判断, 自觉地接受医师灌输给他的观念[3]。在此催眠状态下, 用温和、简短、明确语言, 启发病人回忆被遗忘的发病原因, 了解其内心深藏的痛苦和恐惧, 启发和引导病人发挥自我意识和自身积极性, 使其不经过逻辑判断而接受暗示观念。从而调整自身心理状态, 培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自我意识, 有助于病人心理康复, 减轻及消除心理因素所致疼痛。咪唑安定能抑制外显记忆, 病人不能回忆术中经过, 进一步消除病人心理负担, 促进躯体疾病转归、康复[4]。

本研究宣示:本调查研究显示:复诊性病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明显高于正常人, 成熟防御、中间防御、掩饰因子3种与正常组比较没有差异性, 说明复诊性病患者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 不能正确地化解外界的不良刺激, 从而产生不良心身反应, 影响着疾病的愈后, 导致临床易于复发。Swanson等认为, RGH患者的最常见心理问题是忧郁和焦虑, 主要表现为精神痛苦、孤独感、缺乏自信、害怕被拒绝、人际关系破裂等, 且受其疾病反复发作、缺乏根治方法及染病羞耻感等因素影响。因此, 复诊性病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调查研究, 对于临床医生从心理防御方式的角度去完善临床心理治疗方案, 针对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 做好健康教育, 提供各种信息和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或减轻疾病所致的身心压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调查复诊性病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及催眠暗示心理疗法对其影响。方法350例复诊性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 每组175人。1组 (A组) 采用催眠暗示心理疗法+常规治疗, 另1组 (B组) 采用常规治疗,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 进行测查, 并与1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复诊性病患者2组治疗前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 (P<0.01) , 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不成熟防御方式A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当2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结论复诊性病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异常, 催眠暗示心理疗法能改善其心理防御方式。

关键词:性病,心理防御方式,防御方式问卷,催眠暗示心理疗法

参考文献

[1]邵长庚.性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S].中国性病艾滋病治, 2000, 6 (2) :124~125.

[2]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定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81.

[3]李志辉, 徐德才, 周斌, 等.小剂量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阻滞下椎间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56.

上一篇:三七胶囊下一篇:术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