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2024-05-13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共12篇)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1

交互式阅读模式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帮助学生从字母、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方面对文字进行视觉处理的一种阅读模式, 它认为阅读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处理的过程, 强调阅读处理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引入交互式阅读模式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中,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交互式阅读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一、阅读前信息输入、预测阶段

学生阅读兴趣的调动要靠教师的引导。在学习新课程之前,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相应的课堂活动, 设置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讨论问题, 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 帮助学生寻找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点, 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 牢牢把握学生思考和谈论的方向, 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阅读主题。

如在学习高中英语课文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时, 教师首先提出一些与本单元及学生旅游经历相关的话题, 如:Do youlike to travel around?Where else have you traveled?Please introduce your travel experience.学生回答之后,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旅游时应注意的问题, 逐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文中。

教师也可以利用插图或者故事, 为学生创设情境, 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预测新的内容, 制造一种学习新知的期待, 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验证。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The world of our senses时, 教师就可以结合内容提出问题:Look at the topic“fog”and try to guess what will happen.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 调动学生探究“fog”的积极性。

二、阅读中信息收集、阐释阶段

在阅读信息收集、阐释阶段, 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收集有用信息。小组合作的常见形式一般是课堂辩论赛、情景模拟和分角色扮演等。利用小组活动的形式, 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的机会, 活跃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践运用中, 可以在快速阅读、细节阅读、阐释难点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运用。

快速阅读, 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文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可以留出三五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阅读课文, 让小组成员合作找出文章的重点并用英语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然后, 教师给出确切的答案, 供学生参考。

在进行细节阅读时, 交互式阅读要求学生高度参与合作讨论, 在自然和非自然的语境中, 进行互动式的语言交流。在学习高中英语Integrating skills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Do you make friend on theInternet?Do know e pal, or key pal?Which one you choose between E-mail and letters?教师也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设计其他题型, 如事件排序、正误判断等,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以学习高中英语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一文为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正误判断题让学生辨别对错:There are more than 42 countries where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speak English;In only fifty years, Chinese has developed/into/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English is also the language of global culture such as popular music and the Internet.

阅读难点, 教师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对长句和难句等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程度, 加快阅读速度。在重视语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 指导学生从文章篇章结构出发进行整体分析, 改变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驾驭篇章的能力。

三、阅读后信息输出、总结阶段

在学习新的知识后, 教师要对本次阅读成果进行总结, 把本次阅读的重点、难点及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列出来, 应不失时机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练习题,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课堂知识之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资料, 课外阅读要和学习的知识相关, 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机, 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在知识讲授和练习题完成之后, 教师要针对本次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 要坚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辅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学生完成练习题之后, 教师要把批改权返给学生, 让学生互评、互批、互改。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 学生要作出自我评价,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 进而提高自己。教师应对同学的互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做好总结, 把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 为学生指出改进的方向。

交互式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体现了阅读的本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把眼光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上, 把教学重点转移到阅读过程上来。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选择优秀文章进行精读, 对文章多分析、多反思, 真正把交互式阅读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逐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摘要: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占很大比重,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是当前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引入交互式阅读模式, 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作者在大量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经验上, 结合高中英语交互式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交互式阅读的运用策略, 旨在有效推进交互式阅读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关键词:交互式阅读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刁盼.交互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2.

[2]李程.交互式英语阅读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0) .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2

【摘 要】 大量阅读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本文从语篇模式的作用入手进行分析,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进行剖析,并阐述语篇模式的理论体系,推进语篇模式阅读更加广泛的使用。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 语篇模式 现状 理论体系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英语知识的积累被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教师上课以精讲词汇为核心,注重语法的分析。这容易忽视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缺乏语篇知识。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纵观现在的英语教材,大多数的文章都是以语篇形式出现,而不再有像原来一篇文章都是由孤立的句子所组成的情况出现。因而,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是势在必行的,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1.高中英语为何要加大语篇模式的应用

1.1 《新课标》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要求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高中英语的教育更要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词汇量的加大,必然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除了教材之外,高一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0万词。高二的课外阅读量为30万词。而每个学生到高中毕业时候,课外阅读量应至少在36万词。相当于学生每人每天要进行至少5篇以上的阅读练习。

只有阅读“量”的保证,才能够有阅读“质”的提高。《新课标》还要求,通过阅读材料能够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认知不同的行文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的拆分长难句,能够在借助一定工具书的基础上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1.2高中英语阅读课时安排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的规定,高中英语总课时量为384课时,周课时累计为12课时。而每周的阅读教学甚至要占到50%以上。这样的安排无疑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语篇模式应用于英语阅读中,才能够在繁重的课时任务中游刃有余。

1.3高考中阅读题目所占比率高

在高考中,阅读题型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阅读理解在高考中占据40分的额度,再加上完型填空,总共为70分。随着试卷的改革,阅读的题量又进一步增大,从以往的4篇增加到5篇。在整个试卷中,阅读理解最费时间,题目比较灵活,表层题目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问题,但是一遇到推理分析的题目,学生很容易束手无策。通过语篇模式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深层理解。

2.高中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由于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讲课时,常以微观分析入手,在教学的过程中,单词、单句、语法的学习仍旧是阅读课的重点。逐字逐句的翻译,造成了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常常是逐字逐句的看。很多文章都有自己的背景知识,机械的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字面的意思,却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与主旨。阅读的目的是要理解,理解作者的思维,而不是以读者的思维去理解。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由于思维的偏差,产生各种错误。

3.语篇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1图式理论的应用

比如在讲Friendship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在脑海中都对“友情”有着不同的认识,因而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放置了几组有关友情的图片:“马克思与恩格斯”、“管仲与鲍叔牙”、“钟子期与伯牙”等。教师通过直观的图片创设话题情景,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图式,通过让学生对这些历史故事的讲述,产生良好的互动氛围,从而很好的将学生的思维转移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

3.2语篇模式的应用

比如,在讲授The Olympic Games时,这本身就是一篇十分有兴趣点的文章。教师首先要提供有关奥运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本课学习中。其次,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去猜测文章的内容。之后再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与之前自己的预测是否有重合之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每一段落的主题句,并概括出段落大意。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就能够清晰地掌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要进行文章一些重点、难点词汇的学习,并给学生讲述“被动语态的一般将来时态”。最后,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的练习。

通过上述的一种讲课流程,学生经历了三次阅读,学生从宏观把握到微观理解,能够让学生在语篇模式下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英语阅读课程 互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拉文用动机理论与认知理论阐释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从90年代中期起,合作学习的理念及其研究的影响日益扩大,并被广泛运用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的教育领域。合作学习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并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作为一门语言技能的培养,由于缺乏语言训练和习得所需要的第一环境,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的理念从被引入中国开始,就被广泛地实践于各种不同课型的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英语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一,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效能及团队精神;其二,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运用,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阅读课程不同于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及英语语法等其他课程。英语精读课程往往以教师讲授、学生倾听为主;英语听力也往往以教师播放录音材料,学生完成听力练习,教师讲授答案为主;英语口语则往往以课堂讨论、小组发言等方式进行。英语阅读课的特点在于:阅读本身属于一种个人行为,它以个人的体验与感受为主,没有固定的考核标准;阅读课程的工作量往往比较大,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练习;教师在阅读课程中的作用很难进行清晰的界定,是讲解者、组织者还是合作阅读者,或者兼而有之?因此,很多英语阅读课往往在一种沉闷的气氛中进行,很难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合作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生生互动占主导地位。它侧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在合作中从对方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信息、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不足。下面以合作学习的理念为主导,来探讨英语阅读课程的具体实施模式。

阶段一:阅读前准备。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注意学生英语基本功、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方面综合搭配,尽量保证每个组的多样性和互补性。老师将需要阅读的内容划分为不同板块,由每组学生分别承担每一不同板块。在每个小组内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下分任务,可以由某一位学生负责阅读相关背景知识的收集;由一位学生负责阅读内容的语言知识点;再由一位学生负责对阅读内容、结构的分析与把握等;工作任务分工完毕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下次上课之前至少定时组织两次及以上的共同阅读时间,让学生在分散阅读后有适当的组内碰头讨论时间,并由组内成员记录总结组内讨论情况。

阶段二:课堂合作阅读阶段。各小组按照之前分配选择的任务依次按顺序在全班分享,其他成员可以就该小组负责板块进行提问、讨论。按照问题的不同类型,由小组内负责相关板块的同学来回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既是组织者、协调者,也是参与者。按顺序完成阅读任务各部分的分享与讨论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之前分组进行打散,让负责每一个不同板块的同学成立新的讨论小组,如负责收集阅读相关背景的同学合成一组,负责语言知识要点的同学合成一组,负责对阅读内容、文章结构分析的同学合成一组,把每一个小版块融合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讨论,并向全班进行汇报、总结。通过对阅读内容如此纵向与横向的分组讨论,学生在两次不同的参与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可以对整个阅读内容经行一个粗中有精、细致而不失整体的把握。同时也加强了与不同学生之间的集体合作与交流,能够较为全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阅读的效率。

阶段三:课后推进阶段。一个环节的阅读任务系统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课堂阅读进一步推进。具体做法是:教师安排各组学生按照课堂讨论草拟简单的读书笔记,并互相阅读、修改;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一定量的与本次阅读课主题相关的跟进阅读;进入下一节课程阅读的预习阶段,如此循环推进。

从以上的阅读课的具体操作程序可以看出,每一个阶段都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教师也成为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通过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可以将原本比较分散、孤立、乏味的阅读课变成生动有趣、充满互动而且颇有收益的讨论课,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理念对英语阅读课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石磊敏.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8(4).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4

一是快速阅读知其大意。学生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一不心译, 二不分析语法。不要用手、笔指点着助读, 嘴唇不要动, 要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否则会影响速度。要扩大视幅, 克服回视的习惯, 争取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培养学生善于快速而正确地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主题句,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是指导学生用构词法及根据上下文等猜测词义。学生在阅读遇到生词时, 不要停下来查字典, 要根据整句的意思或上下文来确定单词的意思,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见到生词就查字典, 不仅影响阅读速度, 而且也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会导致见树不见林的结果, 同时对生词的含义也不容易了解准确。因为词只有在上下文中才有意义, 英语里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 词义只有通过上下文语境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猜测词义的方法。猜测词义的方法很多, 除了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词义, 还可以根据定义标记词 (means, refer to, ) 或说明词义的定语从句来猜测词意, 还可以运用构词法 (前缀、后缀、合成等) 来猜测词义, 还可以利用同义词线索、反义词线索、同位语线索、环境线索, 用途线索, 对比线索, 说明线索, 顺序线索等来猜测词义, 扫除阅读障碍, 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阅读速度。

三是培养学生理解读文章的深层意思的能力。文章的内容并非都是一目了然的。在阅读教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规律。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甚至用自己的史地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归纳、推理和判断。要以原文为依托, 从表层信息来推断出文中字里行间未直接说明的深层含义, 未言明的倾向、态度和意图。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对记叙文来说, 教师引导学生从了解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入手, 通过回答由when, where, what, who, how引出的五个问题, 理清文章的脉络, 掌握文章的要点, 通过细节描写联系故事情节把握作者意图。对议论文, 则要找到论点、论证和论据。首先要找出文章的主题句, 主题句表明主题。主题句通常在文章开头, 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 另外, 要留意那些反映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关连词, 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充分利用文中所给条件, 对有关事实进行正确推理、判断并得出结论。

二、“导读—自读”模式在英语阅读中的实施

关于“导读—自读”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程序, 我们可以以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是课文导入。课文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 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为了在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题材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 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理解阅读内容。“导入设计可以话题语言、话题内容和文本结构着三方面作为基本出发点。在设计任务时, 教师一定要考虑情景的真实性。话题语言、话题内容和文本结构及其产生的基础和适用的场合。真实情景能够让学生在吸纳话题语言、思考话题内容、架构文本结构时, 很容易建立新内容与他们已有认知的联系, 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为后续阅读做好准备。”[1]因此, 我在讲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一文时, 是这样导入的:我先根据学生对作者马克·吐温的了解, 进行了一个小测试, 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作者的作品, 作者的生平、轶事等。接着播放百万英镑的开幕片段, 并引出问题:What would you do with it if you got a large sum of money?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可通过电影片段来推测主人公会面临什么样的遭遇, 带着好奇心去阅读课文, 学生急于想了解故事的发展, 为阅读全文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整体感知。此一环节的目标是, 通读全文,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 了解故事的梗概及各段的主题句。通读相当于浏览或略读, 要着眼于文章大意及从所阅读的材料中迅速获取特定的信息。如从段落开头或段落末尾找主题句。另外, 要注意段与段之间、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因此,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基于把握文章的脉络, 问题的设计要围绕贯穿文章线索来进行, 清晰明朗的线索将孤立的信息串联起来, 便于学生记忆, 并且能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结合文章体裁, 从时间顺序、地点流程、情节发展、内容结构等角度进行设问, 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线索, 文本线索的梳理要符合文本的行文特征, 体现作者真实表达意图, 关注内在意义上的联系, 以促成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深层阅读。”[1]这种大致的了解, 可以为下一步深层阅读作下铺垫。

第三是细节理解。在课文教学中仅使学生了解表层意思只能算“阅”, 不能算“读”。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读”出意思来, 除了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 还要在培养学生领会文章隐含意义的方法上做指导。教师要根据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反复的思维流程, 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领会文章的细节及隐含意义 (包括作者的观点和写作目的) , “解读不等于肢解, 体会细节的同时要重建语篇整体架构并把握主旨。因此教师既要深入文本, 走进细节, 又要依靠语篇整体架构树立细节信息, 以更准确地把握文本主要信息, 更有高度地体会细节信息, 更好地提炼篇章特点。”[2]这一环节是阅读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突出重点, 要深入浅出, 瞻前顾后, 逐渐向课文中心发展。有些问题在文章中没有现成的答案, 但却可从上下文引申出来的相关信息中推断出来。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 要根据自己的考察、思维、理解和分析进行高度的归纳、概括和推测才能回答, 从而对文章有了深入、系统的了解。

第四是深思质疑。这一环节要以学生“质疑”为手段, 促使学生“深思”。在阅读过程中, (1)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 课题往往体现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 (2) 从课后思考入手质疑。课后思考是课文的精髓所在。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自己的未解之惑、未通之理而质疑, 使问题层层深入, 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质疑的能力也不断地得到提高。 (3) 从思维的困惑处入手质疑。课文中有一些疑难的词、句子结构难以理解, 学生会对它们产生疑问。对于这个样的疑问教师要尽量启发, 通过同义词、同义句释义、比较等引导学生自己去释疑。如课文中出现的“passage”一词, 如果不考虑上下文很难理解它的含义, 因为它有很多意思, 只有在语言情境中才能把握它的具体意思。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例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a.The passage is too narrow for cars to get through.b.I couldn’t afford the passage to Australia.c.He quoted a passage from the minister’s speech.通过分析上述例句, 学生就很容把握passage在课文中的意思, (It means trip.) 同时又复习了它的其他用法。

最后是综合运用。运用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但不能看作是教学过程中最终阶段的任务。运用语言应贯穿于课文整体教学的始终。只不过在最终阶段集中进行一些口笔头的综合训练而已。在深化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讨论、复述、改写等练习形式使语言技能综合化。在进行复述课文练习时, 教师可给出提纲或根据课文内容给出一些关键词、词组或短语。如在学完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课文后, 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经过综合训练,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信息得到了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梁美珍.基于课例的阅读课教学有效性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4, 37 (1) :12-13.

[2]傅咏梅.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四“不”和“要”[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4 (2) :49-50.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5

在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宜良县南冲小学 汪忻园

摘要:本文从问题的提出、实践的过程与方法两个方面论述了“五步教学模式” 在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并得出了结论。

关键词:五步、方法、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基本采用以记忆为目标的机械操练教学方式,我认为这样不但会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之产生厌学心理。前辈们的小学英语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目前,农村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死记硬背、依赖性强和自信心差等不良的学习心理问题。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如果还延续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阻碍一代人的正常发展。基于这样的实践思考,我认为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构建“五步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各项要求,能够反映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五步教学模式”,在平常教学中常用的就是:

1、热身;

2、预习;3、新课呈现;

4、操练;5、巩固和拓展。“五步教学模式”,其本质特征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讲:从教的角度看,重视学 1 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意识的自觉发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积极发挥;从学的角度看,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一)调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法离开了学生的热爱和学习主动性,教学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教师要以情感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多鼓励,多与他相处,真心帮助他们,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英语课,这样,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英语教学极为关键,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没兴趣的话,要在后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五步教学模式中的第一步——热身在整个教学的安排中显得极为重要。课前热身可有多种形式,唱歌、chantFree talk 等。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课前热身采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唱歌和说chant.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目标,唱歌热身。所选唱的歌曲或歌谣要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尤其要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为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服务。歌曲的吟唱,不仅复习巩固了已学的内容,也为本节乃至本单元的目标进行了铺垫。

2、编排动作,师生同唱。建议教师根据歌曲内容编排动作,教师与学生互动互唱,营造了和谐的情感氛围,无形中拉进了师与生的距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情感准备。

3、谈话引入(free talk)也是大家常用的一种形式。比如在进行某一新课的教学时,课文内容与学生学过的歌曲的内容一点联系也没有,或是相差甚远,建议大家还是才采用谈话的引入形式。

在此次课中,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2Part A Read and write and Pair work,因为对学生的状况、英语基础等不是很熟悉,所以选择了唱歌热身的方式。通过本单元Let us sing的一首较为简单的歌曲将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活动中来,促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通过优美的韵律,使学生的身心由疲劳变为放松,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

(二)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本环节就是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师生对话、自由会话等各种形式,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前提,保证新知学习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此环节的开展要注意以下几点:

1、热身活动,目的明确。也就是说教师所设计的温习旧知 识的内容要有目的性,要为本节课的目标服务。

2、温故内容,铺垫扎实。教师不要急于进行新知的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温故过程切不可如蜻蜓点水,随意问答几句,要扎实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此环节的我主要通过师生一起let us chant实现,chant的内容即能复习旧知,活动形式又活泼有趣又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传授学习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的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从现代教学理论来看,教学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是当前世界流行的口号,也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的新趋势;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新知呈现,Presentation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1、情景引入。这是传授新课的序幕,它为培养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弦,优化学生心境及新知识的探求、运用作了准备。成功而智慧的情景导入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并实现向新内容的自然过渡,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快乐、美妙的英语学习天地,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这一节课中,我是通过预先设疑 然后播放音频完成。

2、新授课。这是一节课的主干和重点部分,在这堂课中,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够听、说、读、写对话中两组四会句子: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Wednesday. What do you have on Thursdays? We have English,math and science on Thursdays.并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2.能够充分理解并正确朗读对话,并能独立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图片、视频、音频、肢体动作等直观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使语言教学直观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在讲解新知时根据我预设的目标,先展示Mike和Mike’s mom的图片,然后设置了相应的疑问再让学生们观看幻灯片一遍,仔细听Read and write部分的对话,回答以下问题:①.What day is it today?②.What day is it tomorrow?接下来,在带着以下问题再观看一遍幻灯片:①.What do they have on Wednesdays?②.What does Mike have on Wednesday? 第三步,让学生打开课本仔细阅读一分钟后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让后交流答案。最后,跟读课文,加深印象。在这堂课中,我通过让学生一步步解决疑难,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直达目标。

(四)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这是巩固新知的阶段,也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好时机。经过新知学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必须通过练习来消化,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在此环节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操练的范围要广。设计游戏操练范围越广越好,不要一两个人做,让全员动起来。在这堂课中,我的操练范围大多都是以全班为主,尽量做到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

2、操练的形式要多样。如在师生之间、同位之间、男女生之间、前后排之间、左右排之间操练等各种形式交互使用,丰富操练形式,所以我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各自完成课程安排后,便开始随机学问学生的课程安排,当然,学生同桌间、四人小组间也开展互问。

3、操练中的课堂评价要跟上。其实评价是贯穿于一节课始终的,只不过在这个环节体现得更充分一些。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地点头、骄傲地竖起大拇指、一句简短的话语(如Very Good!Cool!Great!Super!Wonderful!Clever!Good job!Well done!)等都会使学生有如临春风、如沐春雨之感。

五、巩固拓展,深化教学效果

这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是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时机,是学生兴奋的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里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本环节关注以下几点:

1、倡导任务型教学思想,培养能力。学生在执行教师设置的明确任务过程中,通过调查、实践、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2、创新思维,升华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愿结合,更换人物自编对话表演,培养 学生思维、想象及创新能力。

3、合作交流,汇报表演。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学习意识,学生在与他人合作表演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操练,发扬了团队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了英语学习的乐趣与效率。此环节的实现我选择了舞台秀的模式,给学生相应的时间准备,结合课本内容自编对话,选派一对同学上台表演对话,进一步检查结对操练成果。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6

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信息。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关注了文章的理解性和欣赏性,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价等批判性思维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张淳,2009)现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Unit2,Module5中阅读课教学为例,说明如何采用批判性阅读模式进行阅读教学。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Unit2,Module5阅读是关于环境问题的一个辩论:一位环境学家和一位经济学家分别表达了他们对环境和经济重要性的理解。笔者尝试按照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本节课教学,整节课被分为三个阶段:(1)读前;(2)读中;(3)读后。

Step 1:读前

教学步骤如下:

1.要求学生围绕标题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 must we choose?预测文章的内容。

2.请学生在阅读文章前思考并自由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Which one do you choose,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2)Do you think that we can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教学思路:在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提醒学生关注文章标题,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致的预测,从中猜测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设计类似于预测的活动可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和阅读心理准备。

Step 2:读中(包括两项任务)

任务一教学步骤如下:

1.请学生首先阅读环境学家林水清观点的篇章,找到其认为环境重要性的论点并列举在黑板上。

2.请学生阅读经济学家钱力伟观点的段落,找到其认为经济重要性的论点同时列在黑板上。

任务二教学步骤如下: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环境和经济的理解,在文章中标注自己是否同意环境学家林水清和经济学家钱力伟的观点。

2.收集并讨论学生所标注的内容,要求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理由陈述,展开讨论。

教学思路:任务一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同时寻找细节信息。寻读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任务二要求学生分析文中观点,分析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评论文中的观点,并展开热烈讨论,在分析、质疑、提出新观点和陈述理由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Step 3:读后

教学步骤如下: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林水清,另一组代表钱利伟,就环境和经济问题展开辩论,要求学生运用文中观点的同时,增加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再次思考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并就此问题写一篇小作文。

3.学生交流文章,并适当地进行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学思路:

此环节通过辩论的形式,创设一个生生对话和交往的平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随后要求学生对文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和思考,并结合自身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进行反思,对于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问题适当地写一些短文。这样的环节不仅巩固了文中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反思

通过使用批判性阅读教学法,笔者形成了如下反思:

1.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态度

学生批判性阅读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提问、质疑、评判和创新基础之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7

关键词:英语阅读,合作学习,教学研究

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还未构建整个学习模式,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的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师的教学中,应着重把握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英语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培养一些终身受益的习惯,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合作。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传统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很少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常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转被动消极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

1.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前的应用

在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中,多数学生积累的英语知识还不足以顺畅地完成英语阅读。因为英语阅读中不仅包括许多新单词,还包括多种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这些都阻碍着学生的阅读。但如果仅仅是教师教授学生背景文化知识以及单词,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忆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阅读前以小组的形式一起探究阅读中的新单词以及新的英语知识,并进行合作学习。在学生以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中, 学生可以使用字典以及课文的背景知识进行探讨、互相学习,将小组讨论后不明白的知识点标记出来,在上课时将小组合作中的问题告诉教师。例如,在阅读英文版的 《皇帝的新装》(The Naked king)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用字典查找课文中的新单词,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进而让学生结合已经知道的中文版皇帝新装的故事,让学生讨论这篇阅读课文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对故事进行复述,并标记一些看不懂的句子,在课上进行讨论。通过这种课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英语阅读的状态中。

2.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在学生基本理解了所要阅读的课文内容后,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一些课文中的重点知识以及课后的习题。让学生在小组阅读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 解答问题。如,在阅读《那个雪人希望可以行走》(The Snowman That Hope To Walk)时,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结合课文,提出问题,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也可以一起分析一些课后的习题。在上课中将小组发现的问题进行展示,将不懂的问题进行询问,使教师在上课中能针对学生阅读中的问题,进行教学。

3.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后的应用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通过课堂中的阅读,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课上的阅读,学生在课后也应进行知识的扩展。例如,在上文提到的那篇课文中,对于Snowman(雪人)这一话题,可以进行一些知识性的扩展,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搜集一些与冬天有关的词汇以及一些关于冬天的表达方法。合作学习可以督促学生课后扩展知识,在小组中也可以指定一些阅读计划,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在课后进行阅读。

二、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中的注意点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年级及课文都适合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虽有诸多益处,但也有一些不足, 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

1.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合作学习

在小学低年级中,小组合作学习会扰乱课堂秩序,由于学生不具备合作的意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学生所储备的知识在合作学习中也不能有效地相互学习,因而合作学习应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学生还未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时, 合作学习也许会适得其反,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2.合作学习不能只是形式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因而会使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使合作学习变成形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应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小组合作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可以对一些不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也应在私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不合作的原因,而不是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8

一、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

1. 设定场景,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快速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分别陈述一下,到目前为止所见过的最难忘的是谁的背影,是在什么情形下见到的怎样的难忘的背影,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导入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迅速参与到新课程的学习中来。又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可以用语言设立一个春天的场景,描述阳光明媚、万物苏醒的春天景象,使同学产生遐想,用思想感受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无穷力量。

2. 按照座次,组成小组

可以按照学生的班级座次,将相邻的前后排组成学习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学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互相探讨、互相启发。通过这种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最终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实践表明: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时,学生之间没有压迫感,不但相互督促、相互竞争,更重要的是打破了独立思考时思维的局限性,学生们共同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3. 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阶段学习的情况,提出几个有针对性且环环相扣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根据问题互相讨论,充分发挥发散思维,提出个人见解,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思维上产生共振,扬长避短,共同进步。如我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问学生:这位小男孩长大以后还会敢说真话吗?学生们的热情顿时被调动起来,有的说不会,有的说会,学生合作讨论非常热烈。此时,教师不能只做旁观者还要做好教学组织活动,我们老师还要深入各小组,有些难度大的问题可以与学生共同解决,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研究,不过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将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拓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联系各组,传递各组讯息,优劣互补,起到桥梁的作用。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重点对鲁达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故乡》安排对闰土的前后不同的肖像描写的分析;《最后一课》安排讨论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刻画及环境和场面等等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作用。由于所有问题的设计难易适度,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不难回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高,参与的兴趣就浓厚。这样通过较短的时间,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助,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比起传统教法来,既省力又省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适时引导,联系各组

由于各小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着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相对较差等问题,我们老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模式阅读的过程中,以及学生之间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之任之,应该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对小组中理解的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的重难点及时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深化学生思维,并做好补充归纳。

5. 自评互评,汇报成果

让各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总一下小组探讨的结论,以及在探讨过程中所学到的新知识,然后由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论述;也可以一人一句,全体参与。最后进入全班集体式的讨论,使各个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从而拓宽语文的学习思路。如果出现不同观点,也可以组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活跃课堂气氛。此外,教师还要制订一个健全的评价机制,把所制订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内容印发给学生,并组织学生一起学习,使学生熟悉评价机制的内容,明确评价机制的要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对合作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比,将评比结果记录下来,可以作为平时成绩或学期成绩的一部分,将评分机制分为优、良、一般、不合格几个等级,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分,同时也要通过口头教育使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及意义。

6. 自主阅读,加深感悟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必须扩大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自主制订目标,如一年读几本世界名著,或者一月看几本不同类型的书籍,每读完一本主动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或阅读心得等,教师每周组织学生对近期的阅读结果进行反馈,以小组的形式轮流汇报。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表扬先进,指出不足,让学生们在不断地交流、督促和学习中领悟课外阅读的魅力。

二、合作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各层次学生参与进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恰当的时机,掌握好度

合作学习是一种训练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学习方式,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过多使用,也会产生副作用。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掌握好对“度”的把握,才能保证合作交流有效进行。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为体现合作而合作,为小组讨论而讨论,这样就成了形式主义,完全失去合作学习的深层意义。首先,对于很多学习内容,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不考虑组成合作小组;其次,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时还应注意必要性和整体性。我们要选择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合作探讨、在文章思想矛盾处合作讨论、在教材空白处合作交流。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小组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 在合作学习教学中不能对所有答案都赞赏有加

有些教师对于只要敢于发言、能说的学生一律大加赞赏、不置可否,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令人担忧,过分夸大学的生学习水平,就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逐渐淡化。教师的地位受到威胁,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得出的结论作出多样化的指导评价,而不是一味地表扬与赞赏。

3. 在小组进行讨论时,要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思考和论述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如小组在做最后总结时,总是推举小组中的同一位学生进行论述,那么容易使其余几位学生形成过分的依赖性,所以要让他们轮流阐述,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在讨论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还能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在语文创新教育实践中,运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不但能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赢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最重要的是使得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改以来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而且已成为实现语文创新改革教育、优化语文教育形式、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 以期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的应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葛乃宏.关于开展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学刊, 2002 (5) .

[2]谢炳杰.初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2 (2) .

[3]徐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浅探[J].语文教学通讯, 2000 (3) .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9

一、如何加强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本身是个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 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文字, 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所以要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加强互动合作交流,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 丰富自身文化素养。

1.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传统的语文阅读模式多采用的是整体式的“灌输”教学法, 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 然后根据自己阅读的成果, 进行分析总结, 这样的学习模式过于枯燥, 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就会产生迷茫甚至放弃的想法。长篇大论式的阅读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 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将整体式阅读分成几个小部分, 让学生进行部分阅读, 增强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效率。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阅读字数多的文章时只是大致的看几眼, 了解基本内容, 而没有进行深入性阅读, 根本没有达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的要求。采取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学到《长城和运河》,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 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的雄伟壮丽, 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 将全体同学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阅读一个段落, 当所有的同学阅读结束后, 采用投票的方式进行投票, 看哪个小组的表现最好, 给予一定地表扬, 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能力, 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进行角色互换提高学习兴趣。

所谓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有针对性地采取分工的方式进行交流合作。分工合作就是教师提出问题之后, 学生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模式对问题进行系统化地讨论,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进行合理性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小骆驼认为自己的脚掌、驼峰、睫毛很难看, 后来经过妈妈的指引, 小骆驼由自卑转向自豪的故事。针对这篇文章, 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角色朗诵的方式, 让两个学生为一个小组, 分别扮演小骆驼和小骆驼妈妈的角色进行朗诵, 采用这种通力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 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合作效果。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合作学习作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工具, 是学习的载体。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 有针对性的对学习内容进行改变。首先教师要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合作方式,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阅读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 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和学困生组对, 让学困生多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 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策略。学生在平常的语文阅读中, 遇到不懂的问题要积极请教教师, 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对教师进行提问时, 教师要积极进行解答, 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 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阅读。

二、合作学习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教无定法, 但是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降解教学难度、分解教学目标中才能让学生愉悦学习和获得。

1. 合作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 会感觉阅读是个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很大原因是因为一个人学习没有学习氛围, 如果加强分工合作,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学生整体合作,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合作, 保证学习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的, 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 提高阅读能力。

2. 分工合作减少阅读压力。

合作学习作为新型的教育理念, 在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 强调的是分工合作, 所有的任务都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所以分配到个人的任务就会很少, 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会相对的减少, 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另外, 合作学习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意识, 发现同学的优点, 弥补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提高阅读效果和语文学习能力与素养。

总之, 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乐于接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授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阅读任务, 锻炼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只要我们注重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 给每个同学更多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教学重点。在素质教育开展中,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水平, 必须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 通过团队、小组合作来实现共同提高。本文将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出发, 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建立合作学习模式提出见解和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杏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才智, 2013, (03) .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10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 教师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和价值观念等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 而对于最能体现异域文化的文学作品则较少涉猎, 这就难以从根本上做到对英语语言及文化的深度学习。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重点高中, 虽然学校重视英语阅读, 但大多数教师只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高考试题中简短且实用性较强的阅读篇章。这样的阅读指向导致了学生的阅读趋于功利性, 英语文学体验较为贫乏。笔者曾对所在学校师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不足、对复杂句式的畏难、对文学作品语言的不熟悉等, 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偏低。

文学阅读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 是其他阅读文本所无法比拟的。王初明 (2009) 认为篇幅较长的英文小说, 某些词语和句型会反复出现, 通过重现强化学习者的记忆。文秋芳、周燕 (2006) 提出英语文学作品能提供丰富的语言和语境的体验, 帮助学生扩大语言输入量。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笔者学习研究了一种目前在美国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文学圈, 并尝试将其应用于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

二、理论基础

文学圈 (literature circles) 是一种以阅读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阅读教学方法。这一概念是1994年由美国学者Harvey Daniels在其著作《文学圈:学生集中的教室里的呼声和选择 (Literature Circles—Voice and Choice in the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中提出的。此后的十几年, 美国各级学校将这一模式作为英语阅读课程的利器。根据Harvey Daniels在书中的描述, 文学圈是由几个选择同一本书的学生组成的临时阅读小组, 小组成员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籍来阅读, 并讨论决定阅读的进度 (刘淼、金艳峰2006) 。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 每一位成员在小组中都有特定的角色和职责, 按照角色完成阅读任务, 填写讨论提纲。在完成独立的阅读之后, 小组成员见面讨论所读的内容, 在讨论会上, 每位成员按照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讨论提纲进行讨论, 将自己阅读过程中的阅读心得与其他成员进行分享。小组成员定期见面, 依次轮流各个成员的角色。最后, 完成对一本书籍的讨论之后, 又开始新一轮的“文学圈”活动。

“文学圈”特别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 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学习, 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学习实践。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书籍, 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 而小组又是以一群对同一个阅读材料“志趣相投”的成员所形成的, 又给予小组合作更多的契合点。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个性特征、阅读理解能力、文化背景知识等不尽相同, 可以激发彼此的学习潜能, 从而通过小组合作获得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 小组每个成员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能够胜任或者希望尝试的角色, 这样令各个成员明确自身的职责, 学习协调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 依次轮流的角色互换, 使得小组成员学会聆听不同的观点, 用多元的方法和角度分析作品。

根据邦尼·希尔 (Bonnie Hill) 、南希·约翰逊 (Nancy J.Johnson) 、凯瑟琳·诺埃 (Katherine L.Noe) 等人所著的有关文学圈的《文学圈与反应》《由文学圈开始》等书籍, 文学圈构成以读者 (学生) 为主的阅读策略, 重视不同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以及同一读者不同时期的阅读感受, 包容不同的观点, 鼓励密集阅读和延伸阅读, 通过“角色扮演”和“积极对话”创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培养积极的阅读态度, 培养小组成员对文学的喜爱, 在阅读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挖掘文学的多元方面。

三、“文学圈”在英语文学阅读中的具体应用

(一) 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涉及到的主要英语文学作品有德国籍犹太人安妮的《安妮日记》、根据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改编的戏剧剧本、根据小仲马的《茶花女》改编的电影《窈窕淑女》、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美国女作家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等, 此外还涉及其他一些英美文学作家的作品, 如美国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乔治·艾略特等。由于大多数文学作品出现在选修六之后, 因此, 笔者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实验文学圈阅读教学。结合人教版教材, 笔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列出了《百万英镑》《茶花女》《李尔王》《杀死一只知更鸟》《傲慢与偏见》《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福洛斯河上的磨坊》等英语小说;学生在自身兴趣的基础上, 又讨论增加了《双城记》《远大前程》《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月亮宝石》《环游地球八十天》等作品。

(二) 组成临时阅读小组

根据以上书单, 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籍并以4~6人组成临时阅读小组, 不同的小组阅读不同的书。笔者应用“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开展英语文学的学习, 但刚开始学生并不了解“文学圈”, 笔者制订了一些阅读小组的准则, 并指导其“如何正确处理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如何选择恰当的讨论话题”“怎样倾听其他成员的观点并作出反馈”“讨论中发生观点冲突时该如何文明应对”等。

(三) 准备小组讨论角色

在自读准备阶段, 各个阅读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独立、认真地阅读, 然后根据自身爱好、特长等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希望挑战的角色。“文学圈”通过让学生分工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参与讨论。在“文学圈”活动初期, 笔者将各个角色先固定三个星期, 帮助学生熟悉“文学圈”阅读学习模式及各个角色的职责, 再采取一周轮换一次的做法 (姚家锐2009) 。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文学圈”理论基础上, 提出了下列“文学圈”阅读活动成员的角色及职责 (见表1) 。

(四) 填写讨论角色日志

小组成员经过自主阅读, 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的熟识, 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所扮演的角色用笔记录下来。各个成员扮演的角色不同, 所填写的角色日志也会有所不同。笔者与各小组共同讨论制订各个成员的角色日志。例如, 小组主持人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发讨论和思考;插图画家绘制话题需要的图片或引用相关媒体的插图, 以介绍故事情节及场景、联结者联系实际生活或自己的所见所闻挖掘作品内外的联系;文学欣赏者引导小组成员欣赏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并学习写作技巧;词汇能手挖掘文中生词的特定意义;记录编辑者记录小组每个成员精彩的发言部分并编纂成册。

(五) 扮演讨论角色

扮演讨论角色, 这是阅读成果展示环节。笔者将讨论分为组内成员展示、组间交流展示和综合输出展示三种表现方式。先组内成员展示, 小组成员凭借自己已填写好的角色日志指导自己将角色任务展示出来。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 并提出问题、补充自己的见解等。也可采用组间交流展示形式, 各阅读小组将本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 其他“文学圈”小组就某一问题集中讨论, 提出本组的观点 (黄宏震2013) 。综合输出展示环节, 成员可以将自己的角色职责进一步延伸。例如, 小组成员在熟悉阅读材料内容之后, 结合自己扮演的研讨角色, 写一篇阅读体会;小组成员共同合作, 创作一个绘本故事、写推荐书评、改编故事的结局、扮演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开展佳作赏析朗诵会、制作精美的英文海报, 将小组的各项作业和各次讨论成果编纂成册。这些活动能将成员的角色作用充分发挥并展示出来。

(六) 评价讨论成效

“文学圈”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 不能用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文学圈”教学模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鼓励学生多阅读, 借助英语文学作品这一载体, 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发展。评价的项目可以是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的表现, 也可以是成员在阅读体会、绘本故事、推荐书评、戏剧表演、海报制作等展示活动中的表现。笔者采用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小组之间评价与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小组成员通过“文学圈”阅读完一本书之后需要完成一个评价表。

(七) 组成新的讨论小组

当一轮“文学圈”阅读活动结束后, 小组成员重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志同道合”的阅读者组成新一轮“文学圈”阅读小组 (吕旭红2013) 。在一次次循环往复中, 小组成员对“文学圈”阅读模式越来越熟悉, 不同个性、不同爱好、不同特长的小组成员在互相学习中碰撞出一轮又一轮的火花。

四、“文学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笔者将“文学圈”应用于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 遇到了一些困惑, 在尝试把握“文学圈”模式核心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并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一) 坚持阅读完整本书

“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有一套系统的组织结构, 学生通过“文学圈”模式, 坚持阅读完整本书, 并从中有意识地贯彻阅读策略, 更能提高对作品的理解。例如阅读戏剧作品《李尔王》, 为了更透彻清晰地把握作品, 要求学生用图式勾勒出各人物的关系, 并且要能填补出《李尔王》戏剧情节的各个部分的空白, 包括背景、矛盾冲突、发展、降势和结局。笔者对像《李尔王》这种节选型课文适时进行了一些拓展, 要求学生坚持阅读完整本书, 以便对作品有个全局性的把握, 并通过拓展阅读, 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

(二) 勿以小组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是“文学圈”模式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小组讨论, 每个成员可以充分交流和分享各自的见解, 但是不可以只期待小组讨论后的集体观点, 以此来代替个人观点, 否则就失去了个人阅读的动力, 不利于学生自身阅读知识的积累。选修十第二单元《李尔王》的阅读课文节选了李尔王与女儿们的对白, 堪称莎士比亚作品中最为经典的场景之一, 每个成员对这些对话都会有自己的见解, 必须要自己细细揣摩, 小组讨论对此应是呈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而不能是“大一统”的现象, 应强调个人阅读和个人见解的重要性。

(三) 迎接挑战性阅读学习

在上述扮演讨论角色环节, 已经有了不少丰富的阅读任务。“文学圈”阅读的成功,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小组成员冲刺和挑战阅读任务获得成功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李尔王》时, 设计了一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例如, 能否把这个故事从不同人的角度来讲述, 可以是李尔王三个女儿中的任意一个, 甚至可以是以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重新诠释《李尔王》这个故事。

结束语

英语文学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文学圈”模式应用于英语文学阅读, 既可以提供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 又可以创造丰富的语言输出活动, 同时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笔者发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学圈”模式应用于英语文学阅读的实践, 从学生的《评价讨论成效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无论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还是教师评价, 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发展均有显著提高。应用“文学圈”模式阅读英语经典著作, 可以引导学生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 感受语言的魅力、享受思维的快乐、发展独立人格, 最终实现教育对个人发展和培养的真谛。

参考文献

黄宏震.2013.以“文学圈”阅读方式促进英语课文阅读的有效开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2) :43-47.

刘淼, 金艳峰.2006.文学圈---阅读教学方式的变革[J].语文建设, (8) :45-47.

吕旭红.2013.英语阅读教学“文学圈”模式与传统模式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 (7) :101-105.

王初明.2009.学相伴用相随---外语学习学伴用原则[J].中国外语, (5) :53-59.

文秋芳, 周燕.2006.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 (5) :76-80.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11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观点及模式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获取作者想表达的信息。在多数情况下,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人脑中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过程。

二、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

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有背景知识、词汇量、句法知识,阅读策略、兴趣等。许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在一起时,学习者易于记忆,不易遗忘。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多做意义练习,少做机械练习,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下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方法指导

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要进行指导。在学习一篇新文章时,先让学生把文章当作泛读材料通读,了解大意,让他们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通过练习检查他们理解的程度,接着再让他们带着问题精读文章。在此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区分阅读题目的类型,看它是属于主旨题、推断题,还是细节题,并指导学生根据题目的类型用不同的思维和解题方法答题;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断章取义,应结合背景去理解文章的主题。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正确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一碰到生词就查词典;有的学生“回读”现象很严重。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的含意。因此,教师对此要及时加以纠正。当然,这些阅读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成的,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慢慢积累。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很多学生认为整节课做阅读理解会比较枯燥,所以复习阶段,每课时我都会抽出10分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每次一篇并当堂评讲,其余时间用来学习别的内容。选用难度适中的阅读文章,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并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讲评。这种限时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紧迫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讲评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教师不应该包讲到底,而应该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空间。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看法不够全面,或者不够成熟,所以自己就尽量多讲,一点细节都不放过。殊不知,学生在这种不用自己思考,只要一味听讲的环境下最容易走神,课堂效率反而不高。评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自己找到问题所在。

评讲完题目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某个重要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把泛读和精读融合到一起,然后再结合段落里的语言点,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文章里一些优美的或者常见实用的句子,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划出来,为他们的作文做好充分的储备。语言的学习是快乐的,教师教学应致力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任务型教学模式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英语的教学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任务型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关注学生的需要,合理安排和实践自己的教学,从而形成一种有自我特色的教学风格。

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模式 篇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强调,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达到乐于阅读的程度, 帮助他们基本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1]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AIDA模式被认为是国际成功的推销公式, 而英语教师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就要像推销员一样, 让学生乐于接受你所推销的“产品”。笔者试图从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的视角, 将其引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为提升课堂有效教学做了初步探索。

二、AIDA 模式的内涵

AIDA模式也称“爱达”公式, 是世界著名的推销专家海因兹·姆·戈德曼在《推销技巧———怎样赢得顾客》一书中首次总结出来的推销公式。AIDA是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A指Attention, 即引起注意;I指Interest, 即诱发兴趣;D指Desire, 即刺激欲望;最后一个字母A指Action, 即促成购买。它的具体含义是指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必须把顾客的注意力吸引或转变到产品上, 使顾客对推销人员所推销的产品产生兴趣, 这样顾客的购买欲望也就随之产生, 而后再促使顾客产生购买行为, 最后达成交易。

从信息加工心理学角度来说,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习, 教师要安排适合的外部环境, 以便激活、支持和维持构成学习事件的内部过程。加涅认为, 教学中提供给学习者的外部刺激, 具有支持、发生、影响和控制学习者内部过程的作用。[2]阅读作为一种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 必然是受着一定的阅读动机的激发、维持和指向。无阅读兴趣的学生自我效能差, 缺乏阅读自信心和良好的阅读意志品质, 内在动机不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使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产生兴趣, 这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三、基于 AIDA 模式的教学实践

由以上分析, AIDA模式的核心内涵及其四个发展阶段正与阅读教学契合, 笔者将以《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2的“Colours and your moods”为例, 具体阐述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 Attention 阶段:引起注意———搭建情境

AIDA模式认为能否引起消费者注意是决定推销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关于记忆的相关知识, 学生从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 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 如果得不到注意, 就会丢失这部分信息。[3]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其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指出, 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4]因此, 在英语阅读课的一开始, 教师就要像推销员一样, 把学生的心理活动、注意力等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刺激学生感官、变化教学情境等方式不断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 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2的“Colours and your moods”前, 首先给学生播放米兰时装周上一段时装表演的视频, 然后提问:“Do you think the models and colourful clothes are beautiful in the video?”学生们看得兴致勃勃, 并异口同声地回答:“Yes.”教师继续说道:“If you can wear these beautiful clothes, will you feel happier and be in a better mood?”学生们开心地答道:“Of course.”“Me too.And I think bright colours can make us keep a good mood. Do you believe?”随后, 教师再次播放了一个简短的视频“The use of colours in life”, 通过视觉和感官的双重刺激, 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吸引到本课的话题上来, 对学习充满了期待, 渴望了解颜色对于我们情绪的影响, 由此学生顺利地被引入到之后的阅读教学环节。

2. Interest 阶段:唤起兴趣———学习内化

Interest阶段是指唤起顾客对推销活动及推销品的兴趣, 或者说是诱导顾客对推销的积极态度。从动机心理学观点来看, 兴趣会逐渐发展成为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 当学生的注意力被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后, 并且感觉到这种学习活动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其动机水平就会被激发。[5]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6]也就是说,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是学习的强化剂,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他们自强不息, 奋发向上。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问题很好地诱导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问题的思维下不断激发出学习英语的动力与热情。

比如, 在播放两段视频和连续的问题引导后, 学生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课话题上来, 此时学生迫切想知道颜色到底有什么作用, 不同颜色代表什么个性或品质。这时, 教师呈现一幅婚礼上新娘穿着洁白婚纱的图片, 问:“The girl is at her wedding.Is she beautiful and pure? Do you know why girls wear white dresses on their wedding day?”有学生答道 :“Because wearing white looks pure on girls.”“Great! In western countries, white represents purity.Would you like to know what the other colours represent?”“Yes.”这时课堂气氛已经开始活跃起来, 在视频、图片中学习枯燥的知识点,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有助于增进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

3. Desire 阶段:激发欲望———实践体验

Desire阶段是指推销员通过推销活动的进行, 在激起顾客对推销品的兴趣后使顾客产生对推销品强烈拥有的愿望, 从而使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从信息加工心理学角度来说, 儿童天生就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总想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达到探索未知事物的目的, 并具有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与周围同伴分享成果的强烈愿望。[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8]由此看来, 学习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欲望的最好诱因, 只有通过他们亲身探索体验, 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地投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才能将材料中的知识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例如, 在阅读课的基础内容教授完成以后, 教师提出问题:“Our world is full of colours. They are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categories. The colours we talked about in our class are a part of them. Do you know what colours belong to warm colours? What do other colours represent?”经过本课的学习后, 学生对颜色的种类和它们所代表的内容已有了一定了解, 但是文章中所涉及颜色数量有限, 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充满了期待, 有些甚至在课后就自学起颜色的相关内容, 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有效地激发了出来。

4. Action 阶段:促成行动———问题解决

Action阶段是AIDA模式的最后一步, 它是全部推销过程和推销努力的目标, 也是对前三个目标的总结和收获。通过前期注意力的凝聚、兴趣的激发和探索欲望的萌发, 学生已具备了达成良好互动和相当程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要在课堂中帮助他们养成学习的习惯, 从学习中获取行动力。主动学习是AIDA模型运用的目的所在。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 通过师生间协作活动, 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完成自身学习的构建。

比如, 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2的“Colours and your moods”一课时, 学生出于对本课的兴趣, 课前查阅了多种资料, 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说:“There are four kinds of colours in the world. Does the same kind of colour represent the same thing? What do they represent? Are colours good or bad for us?”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为后面讲解颜色的种类、内涵和对人们情绪的影响做了很好的铺垫, 使学生主动将课前已查阅并形成在脑海中的知识和课本知识重新建构、组合起来。在达成行为环节, 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氛围进行良好的把握和调控, 对学生的心理态势做出良好的估计。教师要通过个人的教授及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 防止其学习行为产生偏向。对学生的注意领域、兴趣点、欲望给予良好、健康的引导, 就能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获取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基于AIDA模式课堂的教学核心思想所在。

四、结束语

随着课改的实施与深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AIDA模式课堂教学对英语阅读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无法回避的困难。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它, 汲取其合理、精华的部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 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 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张学民.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LOCKER J.教育漫话[M].徐城, 杨汉麟, 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

[5]王丽娜.“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 (8) :39-44.

[6]焦子照.浅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12 (2) :85.

[7]皮连生.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医院政工工作论文下一篇:联盟化平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