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

2024-08-09

发病原因(精选12篇)

发病原因 篇1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 而又最难防治的奶牛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 其中1/3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1]。据统计, 临床型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的21%~23%[2], 一般造成产奶量下降, 乳液废弃, 严重时, 患牛乳区肿胀硬化、化脓、坏疽甚至萎缩, 失去泌乳能力, 被迫淘汰。每年因乳房炎而最终淘汰的病牛约占总淘汰率的10%。相比而言, 隐性乳房炎在奶牛群中更加普遍, 占发病总数的75%~95%[3]。易本驰[4]对信阳市奶牛场和个体奶牛户调查发现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1.81%, 个体饲养的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高达68.49%。即使在美国、日本这些饲养水平较高的国家, 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也在50%以上。由于患牛乳房和乳汁肉眼观之无明显的变化, 临床上不易发现, 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 因而无形中给奶牛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 了解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和它的发病机理, 掌握最基本的防治方法, 尽可能减少其发病率和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1 发病病因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因素有病原微生物入侵, 环境状况差,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 营养因素, 遗传因素和气候因素等。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侵入乳内是引起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 已发现能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15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类、环境来源的肠道球菌等。次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菌、牛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5]其中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引起乳房炎发生的细菌。无乳链球菌几乎是乳腺的专门寄生菌对其它组织很少感染。挤奶时如果挤奶员的手、挤奶器具等消毒不彻底都可造成该细菌的感染。感染后, 造成乳腺破坏, 引起慢性乳房炎, 使产奶量下降。金黄色葡萄状球菌, 存在于外界环境、牛体和粪便中, 侵入乳内后可引起顽固的慢性乳房炎, 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造成很大的损失[6]。

1.2 营养因素

饲料成分突然改变和日粮不同成分的平衡或过量都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饲喂过量的氮或蛋白质是促发乳房炎的因素之一。非蛋白 (NPN) 对保护乳房的白细胞或淋巴细胞至关重要, 应避免富含NPN的高湿青贮玉米或苜蓿粮的突变, 如果血液中的氨水平较高, 饲料中应该配比足够的粗纤维, 以使瘤胃微生物将血氨转化成菌体蛋白。实验显示, 血液中脲水平和乳房上细菌定居之间有重要联系。饲料中脲的含量增多可使感染的数量和敏感性增加16%[7]。当给予大剂量 (超出每天氮需求180 g以上时) ,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特别显著。此外, 质量差的青贮料对奶牛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负作用, 高热处理的蛋白质和糖可以杀死保护乳房的白细胞。发霉的干草和霉菌毒素也损伤白细胞, 削弱免疫系统。豆科植物 (如苜蓿) 常含有大量的雌激素类物质, 可促进乳房早熟和环境性乳房炎的发生。研究显示, 提高Et粮中苜蓿的量可加重慢性乳房炎的感染。而维生素和矿物质 (如硒和VE) 有助于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减少重度感染。不合适的钙磷比, 将导致奶牛缺钙, 而使肠杆菌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升高。适量的补硒可使奶牛更好地抵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乳房炎。硒可以通过增加白细胞的释放和其吞噬力来增强奶牛的免疫系统。硒和VE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单独使用VE 1 000 Iu/d可以减少乳中的体细胞数, 但却不能减少乳房炎的发生。硒与VE合用时, 可以使生产时感染减少42%, 使临床型乳房炎减少32%。就亚临床型乳房炎来说, 硒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但是大剂量补硒易引起中毒, 所以补硒要适量[8]。此外, 铁对于预防乳房炎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9], 因为铁与乳铁蛋白的含量有密切的关系。

1.3 管理因素

1.3.1 不正确的挤奶程序机器或人工榨乳:

不正确的挤奶程序机器或人工榨乳如机器负压过大, 引起的乳头粘膜外翻, 皮肤皱裂、出血、靡烂, 为感染创造了条件, 或负压忽大忽小, 频率不定, 过快或过慢, 乳杯大小不合适, 挤乳器或挤乳工的手不清洁, 机器空挤损伤乳头, 人工挤奶时技术不熟练, 乳汁不能挤净, 或挤奶方式不合理, 挤奶时间或次数不当等因素均可诱发乳房炎[10]。

1.3.2 牛舍:

设计不科学, 门过窄、地面滑、水槽、饲槽宽度不够等, 由此造成抢水抢料, 使奶牛发生外伤, 而引发乳房炎[11]。

1.3.3 垫料:

奶牛每天有14 h接触垫料, 所以垫料在乳房炎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个有或无垫料的试验表明, 不用垫料的奶牛乳房炎感染水平上升了2倍。散养牛群尤其是大牛群, 垫料不足可导致接触传染性乳房炎的发生。不同的垫料可以影响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稻草是最普通的垫料, 燕麦秸和雪松锯屑较新闻旧报纸不易促使致病性微生物的繁殖, 但是碎稻草较锯屑更适宜克雷伯氏菌的繁殖[12]。锯屑和刨花特别是热处理过的, 通常可促进大肠杆菌的快速繁殖。

1.4 奶牛自身因素[13]

1.4.1 体形:具有悬垂乳房的奶牛比乳房较小、比较结实的奶牛更易引起乳房的损伤和得临床乳房炎。

1.4.2 年龄:

乳房炎发生率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每经过一个泌乳期, 乳导管就扩大一点, 使得更多的细菌能进入乳房, 并导致乳腺组织的损伤。

l.4.3胎次: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胎次的增加而增高。同一泌乳期, 不同胎次间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第一胎牛乳区阳性率低。而到了第四、五胎, 产奶量增加, 乳房负担加重, 病原菌的繁殖积累增多, 使乳区阳性率增大。

1.4.4 泌乳月:

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泌乳月的增加而递增。随挤奶时间增长, 外界环境中致病菌的入侵机会就增加。另外, 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后淋巴免疫细胞数量下降, 致病细菌入侵机会增多。也导致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增多。

1.5 遗传因素

据报道, 挪威泌乳牛临床型乳房炎的遗传可能性为0.03。荷斯坦牛临床型乳房炎的遗传可能性 (0.01~0.03) , 显著低于泌乳期平均体细胞数0.10~0.14的奶牛, 泌乳期间临床型乳房炎与体细胞数的基因相关系数平均为0.70, 这就意味着选择低体细胞数的奶牛将会降低泌乳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14]。

1.6 气候因素

气候直接或间接影响乳房炎的发生[15]。寒冷、温度的迅速变化、过湿或曝晒等都会使奶牛处于应激状态, 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造成乳房炎的发生。乳房炎的发生随极端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有一种乳房炎称为夏季乳房炎, 是由于携带细菌 (白喉杆菌或其他厌氧菌) 的蚊虫叮咬所致, 发病率随地区的改变而变化, 潮湿的河谷最易发生。

2 乳房炎的发病机理

乳房炎的感染是由微生物入侵乳头管, 然后在乳腺中增生而产生的。

2.1 细菌侵入乳头

乳头是乳房防止细胞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正常情况下, 不挤奶时, 乳头括约肌会紧紧地关闭着乳头管。细菌的入侵最常发生于挤奶期间, 当有多余的空气进人挤奶器时, 在奶中或乳头末端的细菌会被吸进乳头管和乳腺池中。正常的乳头管只在挤奶后1~2 h内处在扩张状态, 但损伤乳头的乳头管长期处在部分开放状态, 环境中的微生物或存在于乳头末端损伤的皮肤内的微生物很容易侵入开放或半开放的乳头管[16]。

2.2 感染的建立及损伤部位的炎症

某些细菌靠附着和迁移的特性, 上游到乳房组织, 另一些细菌则通过奶牛的运动所引起的乳房内牛奶的流动到上游组织, 细菌首先损害大乳导管内层的组织细胞, 细菌还可能会遇到自然存在于牛奶中的少量血细胞, 这些血细胞是奶牛抵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因为它们可以吞噬和消灭细菌。然而, 在这一“搏斗”过程中, 白细胞还会释放一些介质而导致血液中其他白细胞进入牛奶。如果牛奶的细菌未被完全消灭, 就会继续增殖并开始侵入小乳导管和乳腺腺泡区域, 泌乳细胞被细菌分泌的毒素所破坏, 再加上其他一些有害的刺激物质, 会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其结果造成更多的血细胞迁移至感染部位。大量的白细胞从损伤的泌乳组织之间挤入腺体组织, 体液矿物盐和凝血因子也渗入感染部位, 凝结的乳块可阻塞乳腺管从而将感染的区域隔离开[17]。

2.3 腺泡组织的破坏

有时细胞可迅速地被清除, 感染也就过去了。这种情况下阻塞的乳腺管会在几天内重新开放, 牛奶的组成和产量也恢复正常。然而, 如果感染持续不退, 以及乳腺管继续阻塞, 则滞留的牛奶使泌乳细胞进入静止状态且腺泡组织开始萎缩。腺泡结构的完整性还会被白细胞分泌的一些含有毒性的物质所破坏, 然而这些被破坏的腺泡组织部位由结缔组织及疤痕组织所代替。泌乳组织的被破坏即在实际作用中反成为奶牛控制感染的第三条防线。因此, 随着疾病的发展, 奶中体细胞数量会不断升高并导致长期奶产量下降[18]。

2.4 各种乳房炎病菌的传播

要控制不同细菌的感染, 寻找疾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非常重要的。引发乳房炎的细菌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畜舍的清洁卫生及良好的管理措施, 是控制乳房炎传播的有效办法 (特别是挤奶时) 。乳房病原菌分为主要病原菌和次要病原菌, 主要病原菌包括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类, 次要病原菌包括牛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2.4.1 无乳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是亚临床乳房炎的主要病源, 但极少数引起急性症状 (临床型乳房炎) 。无乳链球菌生存在奶牛的乳房内, 在乳腺外只能存活短暂的时间, 这类细菌主要是在挤奶时通过挤奶器、挤奶员不卫生的手以及用于擦洗乳房的纱布进行传播。适当治疗再配合正确的挤奶操作程序可以清除畜群中的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然而, 若购进1头已经感染的牛, 无乳链球菌还会在这一畜群中很快地重新传播。

2.4.2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于乳房内、乳房外及乳头皮肤周围, 也可以引发很多种临床型和亚临床型乳房炎。它们的传播方式与无乳链球菌一样, 乳房内被感染的部位会形成疤痕组织, 疤痕脱落后的内壁可形成小囊, 其结果使抗菌素很难到达这一部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这些小囊破裂后又可感染乳腺其他部位[19]。

2.4.3 环境链球菌、大肠杆菌群细菌:

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棒状杆菌都是引起乳房炎的细菌。它们有的在口唇部位生长繁殖, 有的是由乳头损伤后继发, 有的是人患病后排菌传染到牛的乳腺而引起的乳房炎, 有的在牛床、垫草和粪便中繁殖。该类乳房炎多发生在夏季, 呈地方性散发, 有的虽然不常见, 但也应引起养殖户的注意[20]。

3 乳房炎的预防

坚持科学的饲养管理, 建立健全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精心保护好奶牛的乳房, 防止互相吸吮奶头和造成乳头创伤, 冬季要防止乳房冻伤。要坚持必要的卫生措施, 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换气良好, 及时清除粪便和运动场内的积水。对牛舍及周围环境经常消毒, 保持牛体的清洁, 经常刷拭。坚持合理的榨奶制度, 正确的挤奶, 科学的干奶。挤奶器具和人员以及挤奶前后牛的乳房都要消毒, 防止微生物的繁殖。要实行乳头药浴。在每次挤奶后药浴乳头, 可杀灭乳头及其附近的病原微生物, 通常用0.5%的碘液或0.5%的洗必泰。要坚持干奶期乳房内注射抗菌素, 这些都是预防乳房炎的良好办法。

农区奶牛乳房炎的中西医

综合防治

李玉鸿﹙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青海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

随着奶牛的养殖, 奶牛乳房炎不断在广大农区发生, 笔者经一年多时间的调查发现, 农区奶牛养殖户中奶牛乳房炎已成多发常发病之一, 给奶牛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些奶牛发病后由于发现不及时或因治疗方法不当而无法治愈被淘汰, 损失更为严重。奶牛乳房炎是严重危害奶牛业的三大疾病之一, 是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 笔者对奶牛乳房炎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 获得了满意效果。

1发病类型

农户养殖奶牛与集约化奶牛场饲养奶牛, 由于其饲养管理, 营养搭配, 微量元素的添加以及饲养环境, 挤奶方式等的差异, 其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多以临床型乳房炎为主, 其次以隐性乳房炎为主。临床型乳房炎:临床表现多为乳区出现红、肿、热、痛、乳汁中有凝块等症状, 其中主要以浆液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为多发型, 其次为化脓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因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养殖户所发现而被忽视, 但产奶量受到一定影响, 乳中病原菌等较多, 往往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发病原因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很多, 主要由于各种物理、机械或生物等因素作用乳房导管, 皮肤损伤, 血管微生物侵入等引发乳房炎。农区奶牛发生乳房炎的原因也是多样的, 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奶牛饲养多以自建土木结构牛舍为主, 圈舍设计不合理, 采光差, 环境卫生死角多, 运动场地过小, 牛粪不能及时清理, 特别是雨季, 大雨过后许多牛舍一片泥泞, 牛体粘满粪便污物。多数农户还为了加大饲养, 牛舍饲养密度很高, 为病原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增殖提供了条件; (2) 奶牛饲养

收稿日期:2008-03-13西宁810016﹚

文章编号:1008-0414 (2008) 06-0062-02

户为减少成本, 多以自产玉米粉、麸皮粉、麻渣粉等为精饲料饲喂奶牛, 很少去购买全价营养饲料来饲喂, 致使奶牛某些微量元素缺乏, 抵抗力下降; (3) 挤奶多以手挤为主, 挤奶时不卫生, 不规范, 1群牛同用1条毛巾擦洗乳房, 而且无消毒观念, 很少消毒毛巾、奶桶、工具、圈舍等; (4) 科学管理奶牛观念差, 饲喂挤奶间隔有时会因自已农活的忙碌而延长, 管理不规律; (5) 防治某些传染病的观念差, 为小利而不打疫苗, 或因注疫苗会有几天的产奶量减少而不注疫苗使传染病发生并发本病; (6) 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 喂牛时不固定而划伤, 挤伤奶牛乳房, 或各自挤奶方式、力度不同, 有人挤奶尽, 有人挤不尽而使乳在乳房中蓄积引发本病; (7) 对某些疫病如子宫炎、胎衣不下等不能及时治疗或治愈不彻底而继发本病; (8) 有些养殖户不按药物的疗程合理用药, 而是一旦病情好转马上停止用药。由于治疗不彻底, 致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有些不请兽医而是凭自己的经验盲目用药从而拖延病情。 (9) 对已发病奶牛不能加以隔离饲养, 挤奶管理而使本群奶牛互相感染本病。

3 防治

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原则, 就其发病原因的多样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3.1 预防

3.1.1 在建设牛舍时要科学设计合理

施工, 要作到采光充分, 通风良好, 以饲养牛数设计圈舍大小及运动场面积, 力求合理充分。圈舍运动场要作到清洁干燥。粪便、污水要及时排出, 远离牛舍, 堆积发酵处理。勤换牛舍垫草, 定期消毒, 常刷牛体保持奶牛尾部清洁, 每牛定用1条毛巾, 不互相

摘要: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该病, 本文对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乳房炎,发病原因,发病机理

发病原因 篇2

摘要: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

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冠心病临床症状也有不同。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80%。

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与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关。

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尚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饮食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宜吃的食物有:

1、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2、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3、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二、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1、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2、精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后方乡卫生院

2010年11月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方法

1、三餐

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能食物,总热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晚餐应少而清淡;食用油要用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纤维素食物,番茄、茄子、豆芽、奶粉、蛋清等。

2、低盐

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3、高钾

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在食谱中经常“露面”。

4、果蔬

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有哪些?

注:以下非药物治疗措施是高血压的基本治疗措施,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也需上述治疗措施,同时,血压处“正常高值”者以上措施也适用。

一、减肥:体重下降5—10公斤,血压可下降5—20mmhg。不仅如此,减肥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减少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慢性病,减肥应做到“吃饭适量,活动适度”。

二、戒烟酒:饮酒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吸烟可使血压升高外,还降低服药的依从性并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

三、限盐:少吃各种盐腌制食品,减少烹调用盐。

四、减少膳食脂肪,尤其是减少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多吃蔬菜与水果,少吃糖类和甜食。

五、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六、适当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等,常用的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或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120—130次/分。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行量和运行方式合适。

与胎儿做游戏

抚摸胎儿是生命的亲昵。胎儿需要的是母亲的爱,不但需要语言上的和煦春风、优美的乐曲,而且还需要有肢体的接触和柔性的生命亲昵。你摸一摸胎儿,腹内的小宝宝就可以感觉到。经常抚摸胎儿可以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你也许不会明显感到胎儿发回的信号,这种信号缓慢而有节奏,但只要实践,就可能有清晰的感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子宫内胎儿活动的差异能预示出生后活动能力的强弱,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强的婴儿,出生6个月以后,要比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差的婴儿动作发展更快些。胎儿一般在怀孕后的第7周开始,有吞吐羊水、眯眼、咂指头、握拳头、伸展四肢、转身、翻筋斗等丰富的活动。大约在16周以后,孕妇就可以感到胎动。此时,我们劝孕妇多同胎儿接触——抚摸胎儿。

孩子个个都喜欢抚摸、拥抱,这也叫体肤接触,胎儿也是这样。按摩时,孕妇仰躺在床上,全身尽量放松,在腹部松弛的情况下来回抚摸胎儿,具体做法是用一个手指轻轻按一下再抬起。开始时,有的胎儿能立即作出反应,有的则要过一阵,甚至过几天再做时才有反应。如果此时胎儿不高兴,他会用力挣脱或蹬腿反对,碰到这种情况,就应马上停止。过几天,胎儿对母亲的手法习惯了,母亲手一按压抚摸,胎儿就会主动迎去。到6~7个月,母亲已能分辨出胎儿的头和脊,就可以轻轻推着胎儿在子宫中“散步”了,胎儿如果“发脾气”,用力顿足,或者“撒娇”身体来回扭动时,母亲可以用爱抚的动作来安慰胎儿,而胎儿过一会儿也会以轻轻地蠕动来感谢母亲的关心。这时,应配合轻松的乐曲。此外,还可以给5个月以后的胎儿光刺激,用手电贴近肚皮一亮一灭照射,透过肚皮和子宫壁的微弱光亮,可使胎儿视觉获得一点信息,促使他眼球转动,并促进视觉神经发展。

生命的亲昵,也包括丈夫在内。做丈夫的可以用手轻抚妻子的腹部同宝宝细语,并告诉宝宝这是父亲在抚摸,并同妻子交换感受,这样能使父亲更早地与未见面的小宝宝建立联系,加深全家人的感情。

如果能够和着轻快的乐曲同胎儿交谈,与胎儿“玩耍”,效果会更好,可以帮助胎儿发育得更好。需要注意的是,给胎儿做体操应该定时,比较理想的时间是在傍晚胎动频繁时,也可以在夜晚10点左右。但不可太晚,以免胎儿兴奋起来,手舞足蹈,使母亲久久不能入睡。每次的时间也不可过长,5~10分钟为宜。但有早期宫缩者不宜用这种办法。

1—2岁婴幼儿保健知识

一:1-2岁婴幼儿发育特点

在宝宝将要1周岁时,生长速度开始减慢。从现在开始直到下一个生长高峰(少年期),他的身高和体重应稳定增加,但不如最初几个月那么快。在4个月左右体重增加1.8千克的婴儿,在第2年的体重增加总量可能只有

1.4-2.3千克。继续每月坚持测量孩子并绘制在前面的生长图表中,判断发育是否遵循正常的生长曲线。

你会发现与婴儿早期相比,正常发育的范围会更大。

15个月时,女孩的平均体重大约是10千克,身高大约77.5厘米;男孩的平均体重大约是10.4千克,身高78厘米。以后每3个月,孩子的体重就增加大约0.7千克,身高增加大约1英寸(2.5厘米)。到2岁时,女孩的身高大约是88厘米,体重为12.2千克;男孩的身高能达到88厘米,体重大约为12.6千克。

在第2年期间,宝宝的头部生长也会特别慢。尽管一年内头围有可能只增加2.5厘米,但到2岁时,他的头围将达到他成年时的90%。

然而,初学走路的孩子容貌的改变比身高体重变化大得多。12个月时,他虽然会走路或者会说几句话,但看起来仍像一个婴儿。头部和腹部仍然是身体的最大部位,站立时,他的腹部仍然突出,比较而言,他的臀部仍然很小——至少在他不用尿布时仍然如此!他的腿和胳膊既短又软,好像没有肌肉,面部软而圆。

当他活动增加时,上述情况都会发生变化,肌肉逐步发育,婴儿时期的脂肪逐渐减少。腿和胳膊逐渐加长,脚不再扭向一边,而是走路时朝前了。脸变得比以前更有棱角,下巴也显露了出来。2岁生日时,他的外貌很少遗留有婴儿的痕迹。

二、宝宝长个子的四要素

1、不能挑食:人的长高过程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婴幼儿时期,另一个是青春期,这个时期促进长高营养是基础。要给孩子多吃些富含各类营养的食物,如豆类制品、蛋、鱼虾、奶类、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A以及钙等无机盐的蔬菜、水果等,尤其是钙,给幼儿和学龄儿童添加适量的钙质和鱼肝油,这对长个子是很有益处的。

2、保证充足的睡眠:健美专家常说“孩子睡得好,长得高”。科学家们发现,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是在孩子睡眠时——在晚十点以后,而且持续较长时间。希望孩子长个子,一定要在晚上十点以前就寝。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宝宝长高的重要途径。

3、多选有利于长个的运动:孩子的活动应当选择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放性的顶目,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单杆等。而那些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对身高增长是不利的。

4、保持愉快的心情:影响孩子生长的重要的生长激素,在睡眠和运动的时候分泌较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分泌较少。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处于受到批评、责备,父母争吵的环境中,心情压抑、情绪低落,那会严重影响孩子长个。

三、育婴中常见的问题

(一)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送宝宝去医院急诊。

1、发热:宝宝腋窝体温达到或超过38度,肛门体温达到39度;

2、咳嗽:咳嗽伴有气急,鼻翼煽动,出现嘴唇青紫;声音嘶哑,咳嗽 声如破竹,咳嗽超过2天,伴发烧;突然发生呼吸急促、气急、不能平卧,婴儿不能哭叫、喝水;

3、呕吐:婴幼儿剧烈呕吐、吃下的食物几乎全部吐出;吐出咖啡样或血样物质;喷射状呕吐,尤其是伴有发烧或头部遭重击后;

4、腹泻:腹泻一天超过4次,或大便呈粘冻状;大便像柏油或果酱样;一日超过8小时没有小便,伴有口唇干燥或眼眶凹陷;

5、疼痛:剧烈疼痛,婴儿表现为双手抱头或拉扯头发;头部转动时膀子疼或婴幼儿头部、颈部被触动后却“哇哇”大哭;腹部剧烈疼痛,婴幼儿表现为哭闹或换尿布时触及腹部即大声哭闹;

6、皮损: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红肿,或面积较大的针尖样红点或青紫块;胸腹部、头面部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以耳垂为中心的面部浮肿有时伴有发热或张口困难;

7、淋巴结肿大:颌下、颈部或其它部位触及淋巴结肿大者;

肛裂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展 篇3

【关键词】 肛裂;发病原因;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6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02-02

肛裂的方向与肛管纵轴相平行,呈椭圆形或梭形,是肛管皮肤裂伤后所形成的溃疡现象。一般而言,肛裂多位于肛管的后正中线和前正中线处。当肛裂位于肛管侧方时,则可能会引起结核、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等[1-2]。肛裂患者在排便时往往会伴随有出血症状,且疼痛感强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肛裂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 肛裂的发病原因

患肛裂后,便后有如刀割或烧灼的疼痛感,有些患者便后还会伴有少量血,疼痛一般会持续数分钟,严重的甚至持续数小时之久[3]。此外,便秘、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性交困难等也是肛裂的常见临床表现。目前,对于肛裂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与腹泻、便秘等引起肛管损伤有关[4-]。具体而言,肛裂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外伤:便秘、产伤、肛管敏感紧缩、腹泻等都可能损伤肛管皮肤而引起肛裂。慢性便秘者由于大便较为干燥,在排便时易由于用力过猛而损伤肛管皮肤,长此以往,受损皮肤裂伤越来越深甚至蔓延至全层皮肤,造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最终形成肛裂[6]。此外,肛裂患者由于惧怕疼痛而不敢排便,也会导致便秘,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产伤也是引起肛裂的因素之一,研究发现,该因素占肛裂病因的4%~8%[7-8]。肛管敏感紧缩、腹泻者频繁排便等反复损伤肛管皮肤,最终也可能会引起肛裂;②解剖因素:肛提肌主要附着在肛管的两侧,这导致肛管的前后部位比两侧脆弱,因而更易受到损伤。肛管的外括约肌浅部位于肛门的后方,所形成的肛尾韧带十分坚硬,因而伸缩性较差。此外,直肠与肛管所形成的肛管直肠角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肛管后部的压力,这些解剖因素的存在,与肛裂的发生存在很大关联[9-10];③缺血:肛裂多发于肛管正中线,这可能与该处缺血有关。直肠下动脉供应肛管远端,但后联合处约80%缺少直肠下动脉的分支[11],这提示正中线内括约肌部的毛细血管比较稀疏,因而缺血现象较为严重,易引发肛裂;④感染:如肛窦炎(后正中处)等处于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易蔓延至皮下,导致皮下破溃和脓肿,从而易发感染。出现感染后炎性细胞会释放出溶胶原酶,上皮组织再生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发生肛裂[12-13]。

2 肛裂的治疗

肛裂一般又分为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14]。急性肛裂大多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愈合,患者只要注意提高膳食纤维饮食、控制水的摄入量、及时防治腹泻和便秘等,以阻断对肛门的反复刺激和痉挛性疼痛即可。若仍无好转,则可视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如肉毒杆菌霉素、硝酸甘油软膏等[1]。慢性肛裂则相对复杂,一般都需要用药或进行手术治疗。

2.1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于治疗肛裂的药物有以下几种:①硝酸甘油软膏:硝酸甘油软膏一般用于肛管内局部,该药物能释放神经传递因子NO[16],该因子可使内括约肌松弛,促使肛管内的血流加速,从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此外,硝酸甘油还能有效缓解便后疼痛,但使用该药物会引起头痛。为降低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联合创灼膏治疗。创灼膏具有祛腐生新的功效,与硝酸甘油联合使用,能大大提高治愈率以及减少复发率。有研究显示,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3个月内的复发率约为.0%,远低于单独用药(约20%)[17-18]。②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比较常见的有地尔硫卓、硝苯地平等,该类药物能有效减缓平滑肌的收缩,从而抑制肛门内括约肌的收缩,减少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因而有助于缓解症状,加快裂口愈合[19]。该药物可外用也可内服使用,但建议局部使用,效果更佳。但该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轻微头痛、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③肉毒杆菌毒素:这是一种抑制神经传递的毒素,使用后能快速阻断神经传递,促进肛周血流。但一次性注射量不宜超过100IU,以延长作用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20]。

2.2 外科治疗 虽然药物是治疗慢性肛裂的首选办法,但患者用药后仍未好转,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比较常见的外科手术有内括约肌切开术、侧位内括约肌闭式切断术、纵切横缝术、皮瓣成形术、肛裂切除术、括约肌扩张等,但目前比较成熟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内括约肌切开术、肛裂切除术和括约肌扩张[21]。

2.2.1 内括约肌切开术 内括约肌切开术又分为内括约肌侧切术和侧位内括约肌闭式切断术两种:①内括约肌侧切断术:这是外科治疗肛裂最为常见的方法,也是首选方法[22]。与传统内括约肌切开选择后正中线不同,内括约肌侧切断术不选择前后的正中线,只在肛缘的一侧做弧形或放射状的小切口,然后从括约肌间沟处探入小弯钳,将白色内括约肌下缘反挑出,再将其切断,同时切开部分外括约肌皮进行引流。目前,临床多采用裁剪式内括约肌侧切术,这种方式是在齿线下方将内括约肌切开,且切开高度低于肛裂高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内括约肌,降低了术后出现失禁的几率,且治愈率较高[23]。②侧位内括约肌闭式切断术:该手术是用Beaver眼科刀片或者白内障刀于左侧肛缘括约肌肌间沟处刺入肛管皮下,然后将内括约肌自外向内切断,同时切开内括约肌下1/3~1/2,在可见刀片时再拔出[24]。这一术式尤其适合单纯肛裂患者,具有创伤小、疼痛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但缺点是无法在直视下操作,可能造成肌肉切断不完全,损伤外括约肌。

2.2.2 肛裂切除术 即在裂口外侧做一个V型切口,然后将瘢痕组织和肛裂溃疡面行齿线方向切除,并将肛乳头和外痔一并切除掉。该手术方法一般于内括约肌侧切除术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治愈率,解除内括约肌的痉挛,适用于III期肛裂患者[2]。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术式由于切除皮肤较多,因此,伤口愈合相对较慢。

2.2.3 括约肌扩张 该治疗方法较为传统,主要是借助手进行治疗。操作者一只手的食指插入肛门内,然后再插入对侧手的食指。两根手指往两侧进行牵拉,之后两只手的中指先后再插入。插入的4根手指轻柔扩张肛管,若为女性患者则进行左右扩张,男性则前后扩张。该方法虽然能迅速缓解症状,但可能会出现肛周感染和大便失禁,因此受到临床应用的限制,在一些基层医院使用比较广泛。

3 结语

综上所述,引发肛裂的原因很多,但目前尚无确切的病因机制。对于肛裂治疗方面,则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整体治愈率较低,要彻底治愈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辉斌,孙晖,钱海华.肛裂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3):374-376.

[2]彭亚平,韩加刚,杨新庆.肛裂的研究和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04):9-11.

[3]梁学敏,简丽丝,林爽.不同术式治疗肛裂18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44-224.

[4]Brisinda G,Cadeddu F,Brandara F,et al.reating chronic anal fissure with botulinum neurotoxin [J].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Gastroenterology & epatology, 2004,1(02): 82-89.

陈莹璐,徐月.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24):3180-3181.

[6]任斌,李平.PP与肛裂切除缝合手术联合应用时手术顺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2(46):74-7.

[7]周胜.内括约肌侧切除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02):20-206.

[8]张宁,吴映书,郑发鹃,等.改良后方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6):1986-1987.

[9]王天兴,苏乘平.不同内括约肌侧切方式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9):2983-2984.

[10]Dorfman G,Levitt M,Platell C.reatment of chronic anal fissure With topical glyceryl trinitrate[J].Dis Colon Rectun,1999(42):1007-1010.

[11]高彦江.改良肛裂切扩术治疗肛裂60例报告[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03):242-243.

[12]吴盟.定向扩肛术在三期肛裂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4,3(03):37.

[13]朱占元.内括约肌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40例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11):660-661.

[14]何瑞祥.扩肛法联合中药薰洗坐浴治疗200例早期肛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11):366.

[1]叶道冰,宋红旗,高宗跃.中药薰洗坐浴联合扩肛法治疗早期肛裂6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12-13.

[16]何耀华.内括约肌后切术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慢性肛裂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03):14-1.

[17]黄晨容,梁林江.改良切开扩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1):2261-2263.

[18]宋京立.肛裂的病因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3):160.

[19]马钢.肛裂闭合式侧切术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0):271-272.

[20]翟海峰,沈福兴.中药熏洗坐浴治疗陈旧性肛裂术后7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06):431.

[21]李进,王玥.综合治疗肛裂479例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12):88.

[22]唐长菱.地奥司明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急性肛裂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4):380-3806.

[23]王思广.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09):1188-1189.

[24] Watson SJ.opical lyceryl trinitrate in treatement of chronic anal fissure[J] Br J Surg,1996,83(07):77.

[2]周朝明.改良肛裂切除术对肛裂的治疗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2):7-76.

发病原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出现呼吸暂停的新生儿, 男25例, 女21例;其中早产儿35例, 孕周29~34周, 体质量1365~2268g;足月及过期新生儿11例, 体质量2230~4240kg。发生时间:1d内3例, 1~2d 4例, 3~7d 30例, 8d之后9例。出现次数:3次/d以内21例, 4~10次/d 20例, 10次/d以上5例。持续天数:1d 10例, 2d 18例, 3~5d 14例, 多于5d 4例。

1.2 诊断标准[2]

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后均立即采用具有呼吸暂停预警系统的心电监护仪进行检测, 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 同时对所得各项体征数据进行分析。

1.3 发病原因

46例患儿中, 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35例, 均为早产儿, 继发性11例, 早产儿3例, 足月儿5例, 过期儿3例;继发性呼吸暂停原因分析:肺动脉高压3例, 吸入性肺炎20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 先天性心脏病1例, 颅内出血2例, 破伤风2例, 败血症1例, 低血糖3例, 低钙血症3例, 低钠血症2例, 高钠血症1例, 红细胞增多症1例, 新生儿贫血3例。

1.4 治疗方法

对出现呼吸暂停患儿进行常规检测, 主要包括血氧饱和度、基本生命体征。保温箱内湿度及温度依照患儿的胎龄、体质量及具体病情进行调整[8]。医护人员保证患儿体位的正确, 避免患儿颈部过屈或者过伸, 保证自然伸展, 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儿则采取吸痰处理, 动作轻柔迅速, 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后, 立即进行弹足底、托背等处理促进呼吸。给予患儿持续低流量的供氧, 保证患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5%, 对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较多且药物治疗无效患儿, 可采用30%~40%的氧流量进行通气治疗。对于治疗无效者则采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对继发性呼吸暂停患儿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同时给予患儿适量的抗生素, 避免感染, 保证患儿体温、水、电解质的平衡, 对出现低血钙、低血钠、低血糖及酸中毒患儿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2 结果

对患儿进行治疗后, 39例患儿呼吸暂停在3d内消失, 5例患儿呼吸暂停在1周内消失, 其余2例患儿死亡, 其中颅内出血引起死亡1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引起死亡1例;治疗有效率为93.5%。

3 讨论

呼吸暂停依照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及原发性两类, 根据发作不同型式可分为梗阻性呼吸暂停、中枢性呼吸暂停及混合型呼吸暂停。早产儿为原发性呼吸暂停主要群体, 胎龄越小, 发病概率越高。临床多认为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与患儿的脑干神经元功能是否成熟、是否出现快眼动相睡眠及胎龄对CO2敏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时膈肌氧化纤维较少导致患儿出现疲劳也是造成呼吸暂停的一部分原因[4]。常见激发呼吸暂停的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组织供氧不足、先天疾病、感染及代谢紊乱等, 而母体对一些药物产生依赖也是造成新生儿出现继发性呼吸暂停的重要原因。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治疗中, 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时可能预示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肺出血及肺透明膜病等病症, 表现为呼吸肌疲劳、酸中毒、缺氧等,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立即给氧, 纠正缺氧现象。

本研究出现呼吸暂停新生儿中, 早产儿35例, 占76.1%, 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概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及过期儿, 体质量<2000g新生儿的发病概率亦明显>体质量在2000g以上新生儿, 经过积极有效治疗, 新生儿存活率为93.5%, 由此可知, 对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的原因及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给予针对性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儿存活率, 改善患儿预后,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隐民, 陈惠琴, 宋春雪, 等.纳络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 14 (12) :156-157.

[2] 刘冰芝.新生儿呼吸暂停58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18 (11) :1582-1584.

[3] 张丽范, 郭小芳.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原发性呼吸暂停30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 14 (8) :123-124.

老人膝盖疼的发病原因 篇5

膝关节是人体较大而复杂的屈曲关节。它所受到的应力大,结构稳定而又灵活。膝关节疼痛时有发生,而这种疼痛往往被忽视或者被人们武断地认为是关节炎等病症。其实,导致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常见的可以引起膝关节疼痛的损伤有几种情况:

1.脂肪垫劳损脂肪垫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间隙,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垫劳损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或者是长期摩擦引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发生炎症,与髌韧带发生粘连,从而使膝关节活动受限。这种损伤多发生于经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运动较频繁的30岁以上人群。患者会觉得膝关节疼痛,完全伸直时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并不受到限制。劳累后症状明显。

2.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员的一种常见损伤,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关节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运动中,队员在防守时突然转身鱼跃救球的动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关节表现出肿胀和滑落感,并且在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3.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滑膜是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之一。滑膜细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关节软骨面的滑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滑膜,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如不及时消除,则很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患者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滑膜有摩擦发涩的声响。疼痛最明显的特点是当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特别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运动时,髌骨下部疼痛会加剧,被动极度屈曲时疼痛也明显加重。

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种病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负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关节会肿胀而疼痛,有时活动关节会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现内翻畸形并伴有内侧疼痛。

5.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以这种损伤为例,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肿胀,几天后会出现瘀斑。膝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

儿童肺炎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篇6

【关键词】 儿童肺炎;肺炎;发病原因;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88-01

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儿童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气促鼻干煽。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或风热之外邪;此外,在其它一些疹病过程中,若儿童正气虚弱,亦可并发或继发本病。儿童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宝宝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但有时它又与小儿感冒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由于儿童肺炎危害严重,了解儿童肺炎的发病原因以及探讨其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起着重大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76名儿童肺炎患者,其中男44例,女32例,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7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病原学检查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儿童肺炎诊断标准,即有咳嗽、喘息、气促或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肺部检查有湿啰音或呼吸音减低,胸部X射线示肺部有浸润影。76例患者在入院前1周未服用过青霉素类抗生素。排除有其他严重并发症、青霉素过敏及肝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者。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对照组采取阿莫西林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即P>0.05。

1.3 诊断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以及胸部X射线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病情明显得到好转,上述检查项目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有效:用药后病情有好转但不明显,上述检查项目有2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用药后72h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76例患者中,61例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占80.3%;9例患者呼吸道异物吸入,占11.8%;其余6例患者原因不明,占7.0%。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2例,29例为心血管疾病,占47.5%;18例呼吸系统解剖异常,占23.7%;6例营养不良伴佝偻病,占9.8%;4例脑瘫,占6.6%;3例支气管哮喘,占4.9%;1例支气管扩张,占1.6%。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组消失快于对照组,退热、止咳与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

3 讨 论

3.1 肺炎的发病原因 肺炎是一种肺部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及支原体感染都可继发肺炎,大多数患儿可能通过社会交往获得肺炎球菌的感染而患上肺炎。据统计,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为肺炎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同样也是高危人群。吸二手烟以及其他的室内空气污染同样会增加肺炎的感染。一些先期患有其他疾病,如艾滋病人感染肺炎并导致死亡的几率要比一般人大了很多。另外,缺乏营养导致免疫系统低下的儿童也更容易患上肺炎。

3.2 儿童肺炎的预防 防病大于治病,因此降低儿童肺炎发病率的关键在于做好肺炎的预防工作。我们主要在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轻传染病接种以及加强营养和锻炼方面对肺炎的发病进行有效预防,具体如下:①管理传染源:将患者隔离并且进行全程治疗至康复,隔离期间因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而定,观察期限依据传染病的潜伏期确定;②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卫生、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儿童常用物品需进行消毒,在流行性感冒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对环境进行消毒;③加强传染病的接种工作:在麻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流行期间,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儿童感染,特别对三岁以下儿童更应该重点防止发病,在冬季呼吸道容易发病季节前二个月使用气管炎菌苗、溶菌素、卡介菌多糖等疫苗以减少儿童肺炎发病率;④加强营养和锻炼:平时要注意儿童合理的营养和体格锻炼,合理喂养和营养成分搭配,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必需的蛋白质,以保证儿童的正常营养和发育,增强其抵抗力,防止病原菌的侵入;⑤避免接触过敏原、早期治疗原发性疾病等。

3.3 儿童肺炎的治疗 对于一般轻症肺炎患儿,采取一般治疗方案。家长需在家加強护理,保证孩子处于安静或休息状态,注意维持足够的摄入量,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乳品、菜汁、果汁等,酌情补充维生素C、B、D等。对于高热的患儿采取相应药物治疗以使其退热与镇静。肺炎球菌感染常出现高热,以致孩子烦躁不安或发生惊厥,及时降温及镇静。一般先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冰枕,或用比体温低2-3℃的温水擦浴。对高热不退者,可服用解热镇痛剂,如泰诺林、美林、小瑞芝清。另外还可通过中医药进行退热治疗。由于肺炎球菌性疾病多属于温热病范畴,常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等施治。

对于重症肺炎患儿,抗生素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式。肺炎球菌株对青霉素敏感,所以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其他有效的药物包括头孢霉素类,红霉素和克林霉素。

依据病情病情轻重是决定使用药物的重要依据。如果病情较轻可选用青霉素G、头孢唑啉等;如果病情较重,则可选用较为广谱、杀菌力较强的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甚至可以考虑联合用药;病情极危重时要遵循重拳猛击的原则,可选用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与阿奇霉素联合应用。另外应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①当儿童突然出现心衰体征时应立即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纠正心衰;②当儿童出现呼吸衰竭体征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使患者平卧位、头偏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反吸造成窒息,憋喘明显者取半卧位,减轻腹内脏器压迫横膈,增加胸腔容量,减少回心血量;③注意中毒性脑病的发生,需要立即镇静、吸氧及减轻脑水肿等。

参考文献

[1] 张丽蓉.儿童肺炎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0):85-86.

[2] 徐晓琳.儿童呼吸道感染8例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2,02(8):183-184.

泸州土鸡发病特点、原因及预防 篇7

了解泸州土鸡的生理特点, 掌握其饲养方法和疾病发生特点及规律就可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对泸州土鸡进行饲养管理, 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1 发病特点

1.1 传染病种类增多。

据疫病普查发现, 泸州地区危害养鸡业的疾病有30种, 且多为细菌性疾病, 其约占鸡病总数的60%以上。随着频繁引种, 随着养鸡场生产年限的增长, 鸡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

目前鸡场新城疫、禽霍乱、鸡白痢等老病常年发生和流行, 低致病性禽流感、减蛋综合征、鸡白血病等新病不断出现, 大肠杆菌病还出现了脑型、肿头型、眼型等新类型。

1.2 典型疾病非典型化。

某些疫病在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特点。以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具典型临床症状的鸡新城疫逐渐被非典型性新城疫所代替, 其表现为发病率不高、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变化不典型、死亡率低, 这给新城疫的诊断、防疫造成了困难。又如鸡白痢的感染对象已由雏鸡逐渐发展到成年鸡, 且可造成产蛋量下降并引起死亡。

1.3 混合感染增多。

临诊中常见混合感染, 如鸡法氏囊病与新城疫、新城疫与传支等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 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病毒性疾病与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 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菌病等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

1.4 条件性病原变为非条件性病原。

在主要病毒性疾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 细菌性疾病, 如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鸡传染性鼻炎等发生越来越严重。

据对部分规模养鸡户的调查, 鸡细菌性疾病大约占鸡病总数的50%~60%, 且其所占比例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大肠杆菌病, 由于土鸡放养环境复杂, 加之大肠杆菌血清型多、易变异、传播途径多, 已成为泸州土鸡林下放养易发的重要疾病。某些鸡场长时间使用单一抗生素也致使抗药菌株不断出现。

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 当鸡体抵抗力下降、病菌大量繁殖时, 其才使鸡发病, 目前它已成为一种原发性致病菌, 它不仅可通过消化道, 而且多通过呼吸道引起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致病性也发生一定变化, 不一定通过伤口引起感染, 在环境或饲料遭到污染时也可引起感染。

条件性致病病原引起的疾病增多, 这些疾病可因饲养密度大, 鸡舍和放养场地潮湿, 通风不良等因素而诱发, 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差、防疫水平低的鸡场, 这类疾病更易流行。

据调查, 泸州土鸡对葡萄球菌病的易感性很高, 其可造成20%的死亡率。

1.5 饲养管理水平影响着疾病的发生、流行。

1.5.1

饲料营养不全会造成鸡的各种营养缺乏症, 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 饲料加工、贮藏不当可引起中毒, 环境条件, 如温度、湿度、光照都影响着鸡尤其是雏鸡的健康状况。

1.5.2

饲养管理不善可引发种类繁多的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复杂, 具有发病慢 (一般要经过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病) 、发病率高 (呈地方性流行) 、病程长等特点且患鸡多伴有酸中毒、出现神经症状、体温偏低等症状。这类病鸡多生长发育受阻、营养状况不良、消化机能紊乱、生产性能降低。

1.5.3

导致肉鸡营养代谢病的因素:日粮营养不全、不足或比例不当;鸡患慢性胃肠道疾病、肝病等造成消化不良;特定时期的营养需要量增加 (如发生应激、发热, 注射疫苗时鸡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污染因素 (如工业三废、农药污染等) ;长时间、大剂量应用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等都可导致代谢疾病。

2 发病原因

2.1 防疫意识不强, 免疫不当。

有些养殖场防疫意识淡漠, 不进行防疫, 有的则只对鸡进行了初免, 而二免、三免不免或不按时免疫。

此外防疫人员责任心不强, 疫苗质量不合格, 疫苗保管、使用不当等都会影响鸡病的防制效果。有的养殖户认为只要接种了疫苗鸡就永不发病了,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防制鸡病不能只靠注射疫苗, 只有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预防鸡病。

2.2 病原种类增加、毒力出现变化。

随着地区间各品种鸡及其产品频繁调运, 多种新的鸡病传入泸州地区。

在鸡病流行过程中有的病原发生变异, 有的病原毒力减弱, 若遇鸡体自身具有部分免疫力, 则可导致出现非典型症状, 而有的病原毒力增强, 出现强毒株, 导致出现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危害严重的疾病。

2.3 水禽、野禽在疾病流行中起重要传播作用。

如水禽 (鸭、鹅) 、野禽 (鸽子和候鸟) 是新城疫的重要传播者。

2.4 细菌产生耐药性。

细菌性疾病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滥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鸡发病时滥用药物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并使其抗药性越来越强。此外, 饲料厂长期在所生产的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抗药菌株产生。

2.5 缺乏综合防疫措施。

在生产中不能只注重预防接种, 而忽略其他的防疫措施, 尤其是消毒工作, 在某种情况下比预防接种更为重要。

鸡场经过多批次的饲养, 病原微生物普遍存在, 有的甚至存在大量病原, 如不采取综合防疫措施, 其后果不堪设想。

3 预防措施

3.1 产业绿色化

3.1.1 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市场准入制即鸡产品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考察、检验, 并取得“资格证”后方可进入当地市场。

实施无公害标准化饲养是市场准入的第一步。无公害标准详细规定了生产无公害鸡肉、鸡蛋的标准及兽药使用准则、兽医防疫准则、饲料使用准则、饲养管理准则及鸡饮用水水质、鸡产品加工用水水质要求, 其为无公害鸡肉、鸡蛋的判定及生产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3.1.2 推广绿色饲养技术。

应用绿色饲养技术生产绿色鸡产品已成为趋势, 这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饲养技术是指围绕生产绿色鸡产品和减轻养殖污染, 从饲料原料选购、配方设计, 饲料加工、饲料饲喂等方面进行的严格质量控制和实施的动物营养系统调控, 其可达到低残留、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效果。

3.2 推广生态保健技术

3.2.1 自然放养。

选择无污染的山区, 或无工业废物排放和农药污染的地区, 或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条件均达无公害标准的地区, 以林下生态放养方式饲养土鸡。

3.2.2 休药饲养。

土鸡第一阶段按常法饲养, 第二阶段为休药期饲养, 在休药期内使用无污染、无残留的饲料喂鸡, 饲料中不得添加任何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物质。

3.2.3 生物安全措施。

饲养土鸡采用全进全出的方法可切断病原的传入, 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将病原拒之门外。每个鸡场只养一个土鸡品种, 因为鸡对疫病的抵抗力有品种的差异。

实行全进全出可采用分段饲养法, 即将雏鸡、中鸡、大鸡和种鸡分别饲养在不同的鸡场, 这既可缩短消毒时间, 又利于防病。

3.2.4 加强环境管理。

加强养鸡场的卫生管理, 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 保证土鸡健康成长。

3.2.5 有效控制疾病。

鸡啄癖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篇8

1. 啄癖的病因

(1) 饲养管理方面

主要包括鸡舍环境、舍内设备以及饲养方式和管理等不当情况, 都可能造成鸡群发生啄癖。夏季天气炎热, 鸡舍内环境温度过高, 鸡体内热量散失受阻而使鸡烦躁不安, 易出现啄癖;空气高度干燥, 或者湿度严重不足或过大时也易诱发啄癖;鸡舍内通风不良, 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过多时也易发病;如果鸡舍的光线较强, 光照时间过长, 使鸡的神经系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表现为好动不安, 此时也易发生啄头和啄羽。

当鸡舍内料槽、水槽不够, 垫料不合适 (如垫料中含尖锐的木片) 、饥饿、缺水时间过长、饲养密度过大时也容易引起鸡因采食而争斗, 诱发啄癖的发生。另外不同日龄、不同颜色、体质强弱不同的鸡混群饲养、换料造成的应激、换羽时鸡因自啄解痒时偶尔出血, 这些也易引起群体啄食。产蛋期, 由于产蛋箱不足, 母鸡随地下蛋, 鸡食破蛋壳可能引起食蛋癖。在产蛋初期, 如果强烈光照可使肛门紧缩, 导致微血管破裂出血, 可引起啄肛。产蛋过多或蛋个头过大 (如双黄蛋) , 排出时努责时间长, 造成组织 (泄殖腔、输卵管) 脱出或撕裂, 也会发生互相啄食。

(2) 营养方面

在饲料配制过程中, 如果饲料成分过于单一、蛋白含量较低, 缺乏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或者氨基酸含量配比不平衡, 缺乏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烟酸、生物素等维生素, 或者矿物质元素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 锌、硒、铜、铁等缺乏或比例不当都容易造成鸡群发生啄癖。此外如果日粮中粗纤维、硫和食盐含量不足时也易发生。当日粮中长期添加使用某些抗球虫药也会使鸡群发生啄癖。

(3) 疾病方面

有些疾病也会引起鸡群发生啄癖的现象, 比如球虫病、白痢、生理性或病理性脱肛都会引发啄癖;在法氏囊病早期易引起啄尾现象;当鸡身体有外伤时, 尤其有血流出时, 容易被其他鸡叼啄踩踏;当鸡体表有寄生虫如鸡羽虱、刺皮螨等也易引起啄癖。

2. 预防与治疗

(1)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定时喂料、喂水的方法, 并且间隔时间不要太长, 防止鸡产生饥饿感而互啄;料槽、水槽的数量要足够, 一般每1 000只鸡约需要10个料槽和10个水槽, 二者的数量保持在1∶1;鸡群的饲养密度要适宜, 在散养时大鸡饲养为9~12只/m2, 夏季少, 冬季多一些。鸡舍内照明要适当, 夏天要避免强烈的太阳光直接射入鸡舍, 并且做好降温工作;冬季空气过于干燥时, 可喷洒水来保持一定的湿度。散养时一定要提供足够的优质垫料, 使用刨花作垫料时要注意剔除一些尖锐的木片, 避免刺伤出血。同时做好鸡舍的通风, 尽量排出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有害气体, 努力为鸡群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另外不同日龄、不同颜色、体质强弱不同的鸡不要混群饲养。对产蛋鸡育雏时提供足够的产蛋箱。产蛋期增加拣蛋次数, 发现破蛋及时挑出, 防止被鸡啄食。防止鸡啄癖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雏鸡6~12日龄进行断喙, 断喙的方法是用电断喙刀片沿着上喙鼻孔下到啄尖1/2, 下喙的1/3处切开。

(2) 选择全价营养饲料

在鸡群的饲料中, 建议根据品种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饲料。如果选用比例较小的预混料时, 很容易因技术水平、混合不均匀而导致各种营养元素的不平衡, 尤其农村养鸡自配料时, 更容易发生啄癖。如果蛋白质不足, 可补充一些动物性蛋白饲料如鱼粉, 或植物性蛋白饲料如玉米蛋白粉, 但添加豆粕的效果不好。如果是饲料的蛋氨酸或胱氨酸不足, 可补充相应的氨基酸, 如用0.1%的蛋氨酸逐级稀释拌料等。如果是饲料的维生素不足, 如维生素A、硫胺素 (B1) 、生物素等不足, 可补充相应的维生素, 如可用1%鱼肝油拌料, 万分之一的多维饮水。如果是饲料中矿物质元素不足, 如锌、硒、铜、铁等不足可补充相应的矿物质元素, 如:硫酸锌、亚硒酸钠、硫酸铜、硫酸亚铁等。如果饲料中硫不足, 可添加1%硫酸钠, 或1%~2%生石膏粉, 也可加5%的羽毛粉。如果食盐不足, 可在料中提高盐含量1.5~2%, 连喂2~3 d或1%盐水连饮2~3 d。如果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 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糠粉或麸皮, 让饲料粗纤维的含量达到5%。

(3) 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农村猪场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篇9

1. 猪病发生的原因

(1) 管理粗放

一是有些猪场在猪舍设计上不合理, 母猪保育猪栏混在一起;二是有些猪场硬件设备落后, 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在这种条件下不但环境卫生难以控制, 而且也不大重视外源和内源应激。如冬季猪场为使保温效果好, 就加大饲养密度, 封闭门窗, 使通风不良造成猪舍NH3、C02、H2S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易发呼吸道疾病等;夏季温度过高, 因为猪皮下脂肪过厚, 汗腺又不发达, 散热很困难, 对于品种越纯猪只稍有不慎就易造成热应激等。这种在管理粗放, 环境应激等因素下生活的猪就很容易发生疾病。

(2) 疫苗免疫失败

当外在因素 (天气变化、转群等) 或内在因素 (如便秘、腹泻等) 存在时, 猪很容易受到外源病原菌入侵, 进入机体的病原菌很容易破坏机体免疫系统, 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因此当猪只注射疫苗预防疾病时, 容易引起免疫失败。此外, 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免疫剂量不足、疫苗质量差等, 也是造成免疫失败的直接原因。

(3) 温和型病例逐渐增多

随着养殖环境和养殖模式的改变, 非典型性病例也越来越多。如口蹄水泡病毒, 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以引起心肌炎为主) 和过去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以前该病发生是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弱、夏季几乎没有, 现在是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另外以往很少发生的传染病呈现高发趋势, 如仔猪水肿病、猪霉形体肺炎也呈高发趋势。

(4) 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

猪场发病一般不是简单的一种或两种疾病感染, 大部分是几种病原混合感染, 所以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中一定是敏感抗生素和对症药品。而有些兽医和养殖户由于治病心切, 当效果不明显时往往会盲目地加大用药剂量, 有时超出常量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 对于不敏感的病原菌不但不能杀死或抑制, 相反会使病原菌增加对药物的耐受性, 使动物感染性疾病越来越难治疗。

(5) 疾病治疗不按疗程

在市场生猪价格不好时, 很多猪场为了更多的节省开支, 在猪生病后不按时给药, 有时就是用药也不按照疗程应用, 在病情稍稳定还未痊愈的情况下就停止用药, 结果造成疾病的反复发作。实际来说, 每一种药物在动物体内都有一个半衰期时限, 当药物浓度降低到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菌时就必须补充用药。否则, 病原菌有可能在含有较低血药浓度的动物机体内繁殖生长, 逐步产生耐药性, 甚至发生变异, 给以后的预防治疗疾病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2. 防治对策

(1) 加强饲养管理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 要大力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 致力于环境卫生、应激、寄生虫等致病因素的改善和完备, 供给全价饲料, 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增强生猪体质, 提高猪体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保持猪舍清洁, 定期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及时清扫圈舍, 对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禁止养犬, 做好灭鼠、灭蝇等工作, 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保持良好生活环境。

(2) 定期免疫监测接种

免疫接种是使易感机体变为非易感机体的唯一手段, 也是控制和扑灭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免疫操作要规范, 适时掌握猪的健康状况, 使免疫接种达到预期效果。完善疫情监测预告, 按期进行免疫监测, 定期监测猪体内的抗体水平, 把握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散布情况, 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免疫程序和防疫措施, 做到科学免疫, 提高免疫质量, 减少和杜绝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 科学用药

遵循“以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方针, 对猪病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药敏试验等进行综合诊断,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 选择最佳的方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严禁滥用抗生素, 减少和杜绝长期大量使用退热药, 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 做到科学用药, 合理用药, 大幅提高猪病的治愈率。

鹅痛风的发病原因及防止措施 篇10

1 鹅痛风症状

1.1 临床症状

临床经过较缓慢。病初饮水增加, 食欲不佳, 逐渐消瘦衰弱、贫血, 排白色下痢便, 有时在泄殖腔周围粘结而使其发炎。将手指插入肛门可触知有尿酸盐;有时可触到肿大的尿管。这为内脏型症状。关节型痛风为主的关节肿大, 两腿及翅膀软弱, 行动迟缓, 跛行, 站立困难;病鹅消瘦、贫血、衰弱。

1.2 剖检变化

以内脏痛风为主, 可见肾肿大或萎缩, 色淡或发黄, 表面有白色斑点状尿酸盐沉着;当输尿管肿大并充满结晶状尿酸盐时即可确诊。心脏、肝脾、腹膜等内脏表面也可见撒粉状白色或黄色尿酸盐沉积。以关节痛风为主, 在关节腔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有的关节面糜烂, 有的呈结石样沉积。因此, 该病一般根据病理剖检即可作出初步确诊。病理临床剖检不明显的病例要通过实验室进行肾脏病理切片, 并进行特殊染色、显微镜检查来确诊。

2 引发痛风的病因

一是饲料中蛋白质过高, 尤其是长期饲喂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饲料, 如鱼粉、肉骨粉、大豆、豌豆等。二是饲料中VA缺乏。三是因蛋白质饲料缺乏而添加了非蛋白氮 (如尿素) 替补, 由于过量中毒并伴发痛风病变。四是肾功能受损, 有些药物或疾病损害肾功能, 出现尿酸排泄障碍, 引起继发痛风。五是缺水、B族维生素缺乏、过于拥挤、潮湿、阴冷以及阳光不足、球虫病、白痢等都可引发痛风。

3 防止措施

3.1 科学饲料供给

适量的营养物质和高质量的水是家禽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复杂、协调有序地进行, 日粮中某些或某种营养物质缺乏、不足或过量, 都会破坏营养物质协调有序地消化, 引起营养代谢病。

鹅的食性广, 耐粗饲, 能采食大量青草, 也能消化含大量草粉的配合饲料, 由于其消化系统能将植物的细胞壁破碎, 从而能够较好地吸收植物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如果草场条件优良, 单纯靠草场放牧饲养, 鹅也能够正常生长。

幼鹅及成鹅以采用放牧为主, 补料为辅的饲养方式, 既能大量采食天然青绿饲料, 节省精料, 又能通过放牧使鹅群充分运功, 增强体质, 提高成活率。放牧前不要喂料, 放牧后补喂适量的配合料。给圈养的鹅喂配合饲料, 没有专用的鹅用配合饲料时, 用其他饲料如肉鸡料或育肥猪料代替。日粮配合比例为青绿饲料占90%~92%, 配合饲料占8%~10%。适宜先粗后精饲喂, 日粮中应供给1.0%~2.5%的骨粉, 1%的贝壳粉, 0.25%~0.30%的食盐。舍饲条件下还应补给粗砂砾。

3.2 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夏季高温炎热时要做好鹅群防暑降温工作。在高温天气鹅群中暑应激反应引起鹅体抗病能力下降而发生疫病, 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 有条件的最好在运动场周围种植树木和搭建一些遮阳棚、黑色遮阳网等, 供鹅群在高温下群集乘凉, 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提高鹅群整体质量, 为高产打下基础。

3.3 制订定期消毒制度

鹅场要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 专人负责。在鹅场进出道路口建好消毒池, 人员进出要进行消毒。定期对鹅舍、食槽和其他用具进行消毒。病死鹅要进行深埋作无害化处理, 不要随意乱丢乱抛。要对入场蛋框、人员鞋帽、衣服和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防止致病源带入鹅场。常用的消毒药物有氯毒杀、消特灵、消毒威、烧碱、漂白粉等, 交替使用, 浓度要控制好, 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3.4 及时防治疫病

一是鹅痛风病。为预防鹅痛风病, 应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 特别是动物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多种维生素的含量并供给充足的饮水;避免饲料中钙盐含量过高或钙磷比例失调;要有充足的优质粗纤维饲料或一定量的青绿饲料;避免或减少一切能引起肾功能障碍的因素。二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有原发也有继发性) 。主要危害成年母鹅, 表现为成年鹅的生殖器官病和雏鹅的下痢,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表现慢性经过, 该病除引起死亡外, 还导致产蛋量、受精率、孵化率和育雏率下降。因此, 该病对发展养鹅业危害甚大。鹅的大肠杆菌病, 有的地方俗称“蛋子瘟”, 是由几个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产蛋鹅生殖器官疾病。主要发生于成鹅, 但近年来育成鹅也时有发生。该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 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青饲料不足、VA缺乏、鹅群过度拥挤、闷热、长途运输等因素, 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传播。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雏鹅发病常与种蛋污染有关。成年母鹅群感染发病时, 一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 至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 产蛋停止后该病也停止发生。流行期间常造成多数病鹅死亡。公鹅感染后, 虽很少出现死亡, 但可通过配种而传播本病。该病防治以消除不良因素为主, 如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密度适宜, 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药物治疗, 可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疗效较好。但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非常强, 因此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当前较有效的办法是用从本场发病鹅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菌苗, 对后备种鹅群2月龄、4月龄时各注射1次, 可控制发病。三是鹅霍乱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是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 鸡鸭鹅和野鸟都可发生, 成年禽造成的损失很大, 南方各省常年流行, 比方各省呈季节性流行, 原因是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急性死亡率高, 慢性低。四是球虫病。该病通过肠道或肾感染的侵害鹅的一种原虫病, 目前已有15种球虫侵袭鹅, 但主要的还是截形艾美耳球虫对鹅威胁最大, 21~90日龄的鹅最易感此病, 主要侵害肾脏, 多呈急性经过, 死亡率很高, 该病能使幼鹅发病大量死亡, 所以损失也是严重的。

4 体会

养殖户由于给鹅长期饲喂育肥猪专用饲料, 使鹅的日粮比例严重失调, 即造成了供给鹅的饲料中蛋白质严重超标和粗饲料 (如青绿饲料) 的严重不足, 导致了营养代谢病———鹅痛风的发生。每一种家禽都有自己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食物的特点, 要按照家禽各自的消化特点进行饲养管理, 才能取得好的饲养效果, 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时, 在养殖管理上要做好卫生消毒和疾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黄世仪.鸡鸭鹅饲养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0.

[2]张彦明.鸡鸭鹅病诊断与防治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于三科.鸡鸭鹅病快速诊断[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猪趾蹄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11

1.发病原因

(1)品种因素:新引进的瘦肉型优良种猪,首先是青年长白猪多发,其次是大白,杜洛克相对大白、长白猪略微好些。瘦肉型优良品种生长速度快,体重增加和肢蹄的发育失调,使肢蹄承受压力增大,加之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蹄垫娇嫩,容易磨损、龟裂,蹄壳较薄易破裂、易继发感染,这也是后备猪发病较多、情况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2)营养因素:母猪饲料中的某些营养物质不足或不平衡,造成某些元素的相对缺乏。主要因素有钙磷比例失调、生物素缺乏、缺锌和缺硫等。

(3)环境因素:某些猪场猪舍地面不但湿滑,而且细沙水泥地面如同砂轮一般,对猪的蹄部磨损最为严重,比石子粗沙水泥地面对猪蹄的损伤严重得多。同时由于坡度设计不合理、下雨天漏雨严重、地面湿滑,容易使猪腿部肌腱和韧带受伤、负重不均而加重病情。

(4)病理因素:丹毒性关节炎、链球菌性关节炎和嗜血杆菌性关节炎、支原体性关节炎、棒状杆菌性关节炎等疾病均可引起蹄病。

2.综合防治

(1)加强猪舍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良好的卫生环境,可有效预防肢蹄病的发生。采用其他降温措施,减少冲栏次数;认真计划栏舍周转,在栏舍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消毒剂消毒后,应仔细清洗干净,待干燥后转入新猪。经常检查猪的蹄壳,特别是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时,尤其是高龄母猪,发现过于干燥,应隔3~5天涂抹一次凡士林、鱼石脂或植物油,以保护蹄壳,防止干裂,并有消炎的作用。

(2)给后备母猪圈铺垫稻草、锯末、草木灰、干黄土等以减少摩擦和打滑,运动场铺10~15厘米厚的细沙。

(3)更换母猪预混料,或添加生物素和锌制剂(如硫酸锌,母猪每公斤料中加190毫克)。

(4)治疗:

①2.5%醋酸可的松5~10毫升肌肉注射,或用醋酸波尼松龙3~5毫升关节注射,还可用镇跛消痛宁5~10毫升、普鲁卡因青霉素按猪体重5万国际单位/公斤混合肌肉注射。

②肢蹄受到打击、斗咬、冲撞、跌倒等钝性挫伤,局部皮肤无伤口,可将患部剪毛后消毒,用生理盐水冲洗患部,用鱼石脂软膏涂于患部或涂龙胆紫。

绝经后阴道出血发病原因分析 篇12

1 妇科炎症

1.1 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中以宫颈息肉、宫颈内膜炎最常见。宫颈息肉是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 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 若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 便形成赘生物, 其表面质软而脆, 易出血。宫颈内膜炎是宫颈黏膜及其下的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而引起的血性白带。

1.2 老年性阴道炎

绝经后因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降低, 作为激素的靶器官——生殖器不可避免发生进行性萎缩, 阴道壁平滑, 黏膜变薄, 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 阴道内酸度减弱, 因而失去自净和防御能力, 致病菌易入侵, 引起阴道黏膜充血, 有小出血点, 有时出现浅表溃疡。同时渗出增多, 呈脓性、脓血性, 甚至少量阴道流血。

1.3 外阴炎

绝经后, 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 泌尿生殖系统黏膜萎缩, 致使尿道括约肌松弛, 出现尿失禁而溢尿, 刺激外阴皮肤, 阴道炎、宫颈炎等分泌物外溢也刺激外阴部, 而引起外阴炎, 使外阴局部充血、肿胀, 皲裂或湿疹, 溃疡而导致出血。

1.4 萎缩性子宫内膜炎

绝经后随着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低下, 使子宫内膜萎缩、变薄, 内膜局部抵抗力下降, 加之宫颈管无黏液堵塞, 不能防御上行感染, 易受感染, 使表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出现绝经后出血。

2 宫内异物及占位性病变

2.1 宫内节育器

绝经后宫内节育器久置不取, 也可引起绝经后出血, 其原因是绝经后妇女子宫萎缩, 宫腔变小, 使原来放置的宫内节育环错位、变形、嵌顿, 使子宫内膜受损出血, 而且节育环自体也可致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菲薄致抗感染能力差, 子宫内膜感染而出血。

2.2 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黏膜下肌瘤

这是引起绝经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常因息肉表面或肌瘤表面有血管增生或组织坏死而发生出血。

3 内分泌因素引起的绝经后出血

3.1 内源性雌激素的影响

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降低, 使子宫内膜萎缩、变薄, 腺体变细, 腺管易于阻塞, 形成腺体囊肿, 破裂后致小静脉破裂出血。另外, 绝经后卵巢内残存的少数卵泡自发分泌雌激素, 已有报道在绝经早期仍有分泌活动, 低量的雌激素长期积累而无拮抗激素, 致使雌激素过多, 子宫内膜增生, 甚至增生过长, 达一定程度则不规则脱落而引起出血。来源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激素在腺外组织转化为雌激素, 激素水平出现波动时可发生出血。下列因素可引起内源性雌激素增多: (1) 肥胖妇女脂肪增多, 转化为雄酮亦多; (2) 绝经后妇女一度紧张时, 肾上腺皮质功能旺盛, 雄激素增多, 转化雌激素亦多; (3) 有肝脏疾病妇女雌激素不能很好地灭活, 故雌激素增多。

3.2 外源性雌激素的影响

近几年, 绝经后性激素替代治疗或为引起绝经后出血的重要原因, 由于性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地缓解低雌激素引起的绝经期症状, 降低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因此, 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越来越多。一部分激素替代治疗的出血是撤退性出血, 是由药物引起的, 另一部分系由子宫器质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所致。合理的激素替代治疗方案, 将最大限度地减少绝经后出血。

4 恶性病变

4.1 子宫内膜癌

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早出现的症状, 也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 子宫内膜癌的子宫出血系癌组织表面坏死或癌组织浸润到间质所致。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其中肥胖、晚绝经及高血压等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年龄较大的人群中, 子宫内膜癌引起的绝经后出血所占比例较高。

4.2 宫颈癌

宫颈癌是恶性疾病引起绝经后出血中较多见的疾病, 宫颈癌早期阴道流血量少, 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晚期病灶较大时可表现为阴道多量出血或阴道异常排液, 一旦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出血, 阴道检查对于明确诊断有较大意义。

4.3 子宫肉瘤

可为原发性病变或子宫平滑肌瘤恶性变而来, 也是引起绝经后出血的少见病因, 可表现为阴道出血不规则或大量阴道出血。

4.4 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上皮性肿瘤具有分泌功能, 激素来自其间质细胞, 分泌雌激素。分泌功能最旺盛的是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 其次是黏液性囊腺瘤,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最常见的为卵巢颗粒细胞瘤, 卵泡膜细胞瘤, 其肿瘤细胞可产生大量的雌激素, 使子宫内膜增生, 增生过长,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甚至子宫内膜癌, 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卵巢间质黄体瘤较少见, 卵巢间质是一种特殊的纤维组织, 当受到肿瘤细胞刺激时, 间质细胞增生, 转变为内卵泡膜样细胞或黄素化, 同时产生性腺类固醇激素, 分泌雄激素, 在腺外转化为雌酮, 作用于子宫内膜而引起绝经后出血。

4.5 输卵管癌

较罕见, 癌灶侵及血管或子宫内膜可导致不规则阴道出血, 阴道流血常与阴道排液同时存在, 呈血性流液。

4.6 阴道恶性肿瘤

原发性阴道癌少见, 大多由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扩散而来, 可为自发性或接触性规则阴道出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88.

[2]全国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有关问题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7, 32:521.

上一篇:护理工作中的能力下一篇:供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