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症状

2024-06-05

发病症状(共7篇)

发病症状 篇1

通过对疑似病例的调查发现, 山羊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发病初期, 病羊体温升高达40.7~41.7℃, 精神沉郁, 少数羊食欲下降, 饮水量减少, 多数羊采食、饮水停止, 拱背, 发抖, 有的呆立或趴卧在地;呼吸急促, 伴有喘息气, 从鼻孔、眼角流出浆液至粘液性分泌物, 最后多呈脓性;流粘液性呈灰白色口涎。个别羊只还有轻咳、结膜潮红、面部浮肿等症状。2~3d后, 全身皮肤, 特别是乳房、阴门、口角、耳廓、四肢内侧和尾侧等少毛或无毛区, 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红斑, 并相继发展成凸出于皮肤表面的灰黄色实硬丘疹。有的羊, 病变部丘疹相互融合, 使皮肤凸凹不平, 严重者出现化脓和坏死, 常有鲜血流出。随后, 部分病例在丘疹中央出现灰白色水疱, 此时体温开始恢复。其中有几例在水疱的基础上, 发展成脓疱, 这些病羊体温再度升高, 可达41℃以上, 持续2~3d, 然后形成黑褐色或褐色痂皮, 经7~8d痂皮脱落, 留下灰褐色斑痕。

通过对死亡羊只的剖检发现, 羊只明显消瘦, 体表皮肤呈典型的病理变化;喉及气管粘膜充血, 并有浓稠粘液附着, 前胃和第四胃的粘膜常发现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球形坚实结节, 有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糜烂或溃疡。咽和支气管粘膜也常出现痘疹, 肺部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炎症变化。

通过分析, 羊痘的发病原因一是饲养管理水平低。发病养殖户多为散养户, 养殖设施较差, 卫生消毒条件跟不上, 饲料单一, 营养不良, 体质瘦弱。二是高温多雨。村庄地势低洼, 到处积水, 造成蚊蝇滋生, 又由于没有防蚊蝇设施, 可能造成山羊痘病的发生。三是外来疫源。四是病死羊只无害化处理程度低。发生该病的村均地处偏远, 病死畜禽的监管难度较大。在利益的驱动下, 有收购病死畜禽现象, 可能进一步造成疫病的传播蔓延。

发病症状 篇2

青年人近视眼发病初的症状是什么

青年人近视眼发病初期有什么症状?这是最近很多人咨询到的,近视眼的发病近几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近视眼的出现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如果能够了解发病初期的症状,及时做出调整,就可以减少近视眼的发生。青年人近视眼发病初期有什么症状?

1、知觉过敏症状。这是指眼部感觉神经发生疲劳性知觉过敏。不少人还会伴有眼睛干涩、灼热、发痒及眼部胀痛。有的人胀痛可扩散到眼眶的深部 ,有的甚至引起偏头痛 ,乃至颈项、肩背等部位酸痛。

2、全身神经失调症状。有些原来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会产生厌烦情绪 ,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 ,反应也有些迟钝 ,脾气变得急躁 ,对原来喜爱的东西也缺乏兴趣 ,学习成绩下降。晚上睡眠时多梦、多汗 ,身体容易倦怠 ,且有眩晕、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是由于受眼疲劳影响所产生的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失调的表现 ,也是即将产生近视眼的信息。以上三点 ,眼科医生称之为“近视前驱症候群”。

桃褐腐病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篇3

1 发病症状

(1)花叶受害时,常从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先发生褐色水浸状斑点,后逐渐扩展至全花,随即变褐而枯萎。空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产生灰色霉丛,在显微镜下观察灰霉呈链状,若空气干燥,腐花则萎垂干枯,残留枝上,久不脱落。

(2)枝干受害是由病花、病叶柄蔓延而至,形成椭圆或梭形褐色凹陷病斑,边缘明显,常易流胶并有灰色霉层形成,当病斑环切时,上部枝梢枯死。产生边缘紫褐色,中央灰褐色,中间稍凹,边缘紫褐色稍下陷的长圆形溃疡斑,初期溃疡斑常发生流胶现象,最后病斑环绕枝条一圈后,枝条以上即枯死。

(3)果实在整个生育期均可被害,以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受害重。果实发病初期,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病部果肉变褐腐烂,病斑迅速扩展,数日即可波及整个果面,病斑表面产生黄白色或灰褐色绒状霉层,起初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后布满全果。最后病果全部腐烂,并失水干缩而形成僵果,初为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病果腐烂易脱落,部分失水后干缩呈僵果悬挂不落。

2 发病原因

褐腐病病菌在僵果和枝梢溃疡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主要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从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其中主要是伤口。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栽培条件和品种都有密切关系。在适宜条件下,病部表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在贮藏期内,病健果接触,可传染危害。

花期有阴雨天气,容易发生花腐病;果实近成熟期遇到多雨多雾天气,该病发生就严重;果实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如遇高温高湿环境病害也会加重。桃各品种中,凡是果皮薄、果肉柔软多汁的品种均易感病;而角质层厚、皮下木栓化程度高,果实成熟后组织较坚硬的品种较抗病。桃树栽植过密、修剪不当、通风透光不良、栽培管理粗放、树势衰弱、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桃园发生危害较重。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措施

3.1.1 彻底清园 结合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集中烧毁,结合深翻将地面病果翻入土中,减少侵染源,为次年的病虫防治打好基础。

3.1.2 果实套袋 如桃象虫、桃食心虫、桃蛀螟、桃蝽象等,应及时喷药防治。有条件套袋的果园,可在5月上中旬进行套袋,减少病虫害侵染机会。

3.1.3 加强田间管理 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3.1.4 加强贮运管理 采下的果实要严格挑选,剔除病果、早果、伤果,贮运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发现病果,应及时捡出。

3.2 化学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的发病症状与防治 篇4

1 鸡球虫病发原因

鸡球虫病主要是由堆型、柔嫩、巨型、毒害、布氏这几种危害较大的艾美尔球虫引发的,这些球虫会寄生在鸡肠管的上皮细胞导致疾病。柔嫩艾美尔球虫是寄生在盲肠导致发病的,也有人称之为脆弱艾美尔球虫,经常会发生在雏鸡身上,而与柔嫩艾美尔球虫不同的堆型、哈氏、变位、早熟等艾美尔球虫则是寄生在小肠前段导致发病的。寄生在小肠中段引发病症的则是巨型和毒害艾美尔球虫、而最安稳的布氏艾美尔球虫却一直潜伏在直肠和盲肠近端部导致发病。幼鸡是最容易受到小肠球虫感染的,生病的小鸡和球虫病携带者则是发病群体的源头。主要是因为缺少VA和VK,再加上鸡舍潮湿,空气差,鸡的个数过多显得鸡群拥挤,环境卫生差,饲养不到位等引发的。另外这种病症与马立克氏病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双方都可以促使对方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鸡球虫病唯一的感染途径就是消化道,主要是因为幼鸡误食了球虫袍子化卵囊所导致。所以说喂养、饮水、空气、草料都可能成为了传染的起点。昆虫、外界人员等一切活动物体都能够成为传播的母体。

2 感染鸡球虫病时的症状

2.1 急性的鸡球虫病发病

感染急性鸡球虫病的幼鸡和成年鸡会没有精神,显得慵懒,贪睡。身上的羽毛凌乱且松。双眼紧闭,脖子缩短、有时呆立吊翅、喜欢与其他的鸡拥挤在一起,嗦囊充满液体、便血、且肛门附近的羽毛上因为排泄导致的羽毛黏连,喜欢多喝水或者不吃东西。而且发病时可视黏膜、鸡冠等部位逐渐变白。发病后期病鸡们会分别出现昏迷,两脚外翻、僵直、抽搐等症状。急性的病鸡经过5~10d不治疗完全好了,会导致衰竭死亡,而且经过治疗还没有治好的也可能会转为慢性。

2.2 慢性的鸡球虫病发病

感染慢性鸡球虫病的幼鸡和成年鸡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症状,大多数会吃东西变少,不喜欢动,慢慢的越来越瘦。成长的速度也会明显变慢,双脚与翅膀偶尔会轻微的瘫痪,还会出现间接性下痢。

3 球虫病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球虫病都会在肠管引发,而其他的器官没有任何影响。不同种类的艾美尔球虫所造成的发病程度和位置也是不同的。

(1)盲肠的入侵者则是柔嫩艾美尔球虫。发病时会导致盲肠两侧肿胀会比平时正常情况下肿胀3倍左右,肠道黏膜出血的颜色则是棕红色或者是暗红色的,而且还会导致肠黏膜脱落,肠内会出现带有血块或者黄白色干酪一样的坏死物。

(2)小肠中端的入侵者就是巨型艾美尔球虫和毒害艾美尔球虫,发病期间肠管会不断扩张,肠壁越显松弛变厚,而且有的病发严重的会导致坏死,肠黏膜会出现少量的血点和白色的斑点,并且肠腔内出现凝固的血浆,浆膜呈淡红色。

(3)入侵小肠后段与盲肠联合部位的就是布氏艾美尔球虫,由它引导的发病出现的状况为上皮的细胞脱落,黏膜出血,有灰白色斑点等。

这几种球体也就是发病最严重的病症,其他的球体就算发病也不严重。

4 导致鸡球病反复病发原因

4.1 鸡球虫的特性

球虫一般生存6d左右,而且球虫不需要交配可独立繁殖。繁殖期却在3~5d,而有些特例的交配繁殖却只需要用2d的时间。更加惊人的是有一些体外形成的孢子化卵只仅仅需要1d的时间。球虫的卵囊壁只有两层,外面的一层则是里面那层的保护膜,其特性类似角蛋白,结实,而且具有超强的柔软度;内层则是有发育过程中形成小颗粒组成的,成份属于脂质,原生质是呈颗粒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保护系统,才使虫卵的生存抵抗力非常强。在土壤中可以生存4~9个月之多。在特定的条件下则可以生存一年半之久。而且让人们厌恶的是,普通的消毒药对卵囊的伤害可以说是几乎为零。在饲养的时候一般也没有办法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消毒。而鸡感染球虫的方式则是误吃袍子化卵囊,被病鸡或者带虫鸡排泄物所污染过的饲料、土壤、工具等都会有卵囊的存在。而且之前提过,所有可活动性的生物都是传播的母体。温暖潮湿的环境对于卵囊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大的好处,在26℃左右的天气中只需要用到18~36h就可以达到完成孢子化。另外,笔者建议由于卵囊对于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可以用高温和暴晒等方法来杀死球虫卵囊。

4.2 鸡舍的建设问题

大多数的养殖户都会因为资金问题所导致的鸡舍简陋,还有的养殖户也会因为技术设备不完善所导致的。基本上鸡舍单调,简陋。不及时的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导致的环境被污染,从而引发球虫病的循环感染。在正常的情况下,笼养可以减少发病率。也就可以减少使用药物。

4.3 管理的方法不正确

部分的饲养场,会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往一个鸡舍里放入大批的幼鸡,导致鸡只拥挤,尘土飞扬或者分度调整不便,过度的潮湿空气的不流通,卫生方面的不干净或者喂食不均匀等,导致的幼鸡成长速度不均匀有的成长过快,有的成长过慢,个体的大小参差不齐,这些都是球虫病发病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这些养殖户的粗心,只是为了利益着想,为球虫病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然而有的养殖鸡场太过于追求饲料的价格便宜,而不去考虑饲料里面的营养价值平衡与危害,去大批的购买劣质的饲养饲料。这样会使幼鸡抵抗力差,身体弱,容易引起肠道病发诱发球虫病。

5 预防鸡球病

在养殖幼鸡的过程中,除了选择优良的幼鸡和饲料之外,还要预防消毒预防鸡球虫病发病的有效措施。

在鸡舍、喂食幼鸡的食具、及其他用品应该用20%的石灰水或者30%的草木灰水或者百毒杀消毒液(按说明用量兑水)泼洒或者直接用喷头去均匀的喷洒消毒,保持鸡舍内的温度,适度和饲养的密度。并且在喂食期间要按时的去喂食VA和VK这样可以增强幼鸡们的免疫能力,提高抗体水平。幼鸡在雏形的时候可用抗球虫类的药物按量投喂3~5d左右。另外预防鸡球虫病的药物有很多,考虑到药物残留和药性时间长短的问题。笔者建议在用药物的时候先去打探明白然后对症下药。

6 结束语

发病症状 篇5

1 发病症状

玉米顶腐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中原地区夏玉米一般在播后1个月左右, 以成株期发病并凸显症状为多。苗期病株生长缓慢, 叶片皱缩、扭曲, 出现黄色条斑, 重病苗枯萎死亡[1]。成株期发病症状复杂多样, 在许昌市及周边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叶缘褪绿型。上部新抽生的叶片除了叶边缘出现褪绿黄化现象外, 叶片基本正常, 就是农民所说的“镶金边”现象, 是发病最轻的一种症状。稍重的靠近叶片边缘的局部组织变薄、近似透明似薄膜状或丝绸状。该症状类似于缺锌症。二是顶叶丛生型。多发生在感病品种上, 染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三是弯头型。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 叶鞘茎秆组织软化, 穗位节叶基和茎部发病发黄[2]。四是扭曲卷裹型。有时上部叶片不展开, 卷曲成牛尾状、长鞭状或皱缩状;顶部叶片短小, 皱褶扭曲。五是叶片枯死型。叶片边缘呈褐色腐烂, 严重时顶部3~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六是叶缘缺刻型。感病叶片的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 严重时1个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 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七是败育型或空秆型。感病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 或形成空秆, 病株的根系通常不发达, 主根短小, 根毛细而多, 根冠变褐腐烂。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 但果穗小、结籽少;高湿时, 病部出现粉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八是腐烂型。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 植株上部叶片从喇叭口伸出后可见到叶尖腐烂, 腐烂部位逐渐向下扩展, 后仅存主脉。以后生出的新叶顶端腐烂, 叶片短小, 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 发病严重植株的发病叶片腐烂部位粘连并紧包在一起, 雄穗无法正常抽出并被病菌侵染发生腐烂, 部分植株茎秆上也有腐烂斑块, 腐烂部分有虫蛀状裂口, 有的出现空洞[3]。

2 发生规律

根据国内外多地研究和长期鉴定, 该病分镰刀菌顶腐病和细菌性顶腐病2种情况。其中以镰刀菌为主, 病原菌为串珠镰孢霉亚粘团变种。病原菌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种子中越冬, 成为翌年玉米发病的初侵染菌源。其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会使发病区域不断扩大[4]。再侵染多发生在感病品种抽穗前后的新叶上, 开始时常造成叶缘和顶部褪绿变黄, 严重的叶缘变褐腐烂或扭曲卷裹, 对植株生长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但生育中后期再侵染过程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减产。经调查, 缺乏抗病品种和耕作质量下降是发病严重的主要原因, 种子的杀菌剂拌种或包衣质量不过关也是发病重要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 多出现在雨后或田间灌溉后, 低洼或排水不畅的地块发病较重。闷热天气会加重发生[5]。

3 诊断方法

通常前期发病传播慢, 后期发病传播快, 特别是下雨刮风天气、温度在30℃以上时传播速度加快。田间诊断除根据症状表现判断外, 应和以下几种现象区别开来:一是与虫害区别。发病初期, 新叶抽不出来, 顶部叶片节间变短, 病株往往有虫蛀状坑道, 极易误判为虫害。与蚜虫危害症状相似, 但顶腐病的新叶会弯曲偏向一边, 形成歪头, 而蚜虫危害则不会有这种现象。二是与缺肥区别。苗期发病时, 病株生长缓慢, 叶色黄, 往往被误以为是由缺少氮肥或其他生理因素所致, 此时判断是不是顶腐病要看玉米根部是否有病菌存在[6]。三是与粗缩病、矮花叶病的区别。与粗缩病的区别在于节间不粗短、叶片不僵直、肥厚;与矮花叶病的区别在于叶片不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状, 而是叶边缘成黄斑。四是与疯顶病的区别。当玉米内部新叶不能抽出, 尚未抽出的心叶抱紧而成直立长鞭状, 叶尖部分细长、打卷、褐色, 此症状极易与疯顶病混淆, 其区别在于该病雌、雄穗不发生增生畸形, 病叶边缘有明显的黄化症而植株心叶不黄化, 且病叶变形、扭曲的症状轻于疯顶病, 早期发病植株无分蘖、矮化不明显。五是与玉米苗后除草剂药害的区别。在于叶片中间没有黄化斑块和失绿干块。六是与缺硼症的区别。顶腐病中的败育型或空秆型与缺硼症相似, 但该病是在多雨、高湿条件下发生;而缺硼一般在有机质少、保肥保水性差、砂性土壤的地块, 且长期持续干旱时发生。七是与缺锌症的区别。发病叶片边缘呈褐、白、黄、绿多色相间症状, 与缺锌症相似, 但缺锌症一般不出现褐色病斑且植株节间明显缩短[7]。八是与种子质量的区别。有时病株仅表现为呈蒲扇状、雄花扭曲、雌穗小甚至没有雌穗, 通常被误认为是种性不纯。顶腐病发病迟时, 只是上部几片叶比正常叶片小, 顶部扭曲, 大部分能自行抽出雄花;如果不能自行抽出雄花, 可人工剥开, 对产量影响不大。

4 综合防治对策

4.1 农业防治

一是选择抗病品种。一般杂交种比自交品种发病轻。同是杂交种, 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经调查, 目前许昌市大部分玉米杂交品种不发病, 只有很少品种发病。发病较轻的品种有新单23、蠡玉18、郑单958、浚单20、中科11、豫禾988、登海605等, 发病较重的有冀植5号、强盛12、俊达001等个别品种。生产上, 种植抗病品种能够有效控制顶腐病的发生, 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对预防顶腐病有明显效果。如种子未包衣则需用杀菌剂拌种或浸种。应禁止使用病区病田生产的种子[8]。二是及时销毁病重植株。对发病严重的植株要及时清除, 带出田间, 集中销毁。对发病早且又特别严重的地块, 要及时毁种并改种其他作物。三是及时中耕和化学除草。生育前期, 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中耕灭茬, 松土通气, 苗期要及时化学除草, 促进秧苗稳健生长。遇到降雨量过大或田间积水时, 要及时排湿提温, 以提高秧苗质量, 增强抗病能力。四是及时追肥。在拔节期、喇叭口期, 及时追施氮肥。同时, 要做好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五是剪除病叶, 辅助抽雄。对于田块中少数不能自行抽出雄花的植株, 可人工剥开;对玉米心叶已扭曲腐烂的病株, 可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9]。六是实行保健栽培。重病田要实行轮作倒茬。一般田块, 要做好秋翻灭茬、深耕整地, 增施磷、钾、钙元素。夏种时采取精选种子、种子包衣、种肥异位同播、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整齐度、加强追肥等保健栽培技术。

4.2 化学防治

玉米生长前期及时喷施除虫药剂防治虫害。对发病地块, 早发现、早施药, 有较好的控制效果[10]。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的任意1种或12.5%特普唑1 500倍液等, 加硫酸锌肥 (锌肥用量应根据不同含量按说明用量的3/4) 进行喷防 (注意:该药应避免在苗期化学除草时和开花授粉期使用) , 每隔7~10 d喷1次, 连喷2~3次。同时, 可混合杀虫剂、营养调节剂等一起喷施除治玉米害虫和促进玉米增产[11]。

参考文献

[1]刘剑, 崔永贵, 佘辉.玉米顶腐病及其综合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18) :54.

[2]郑秋英, 张传海.玉米顶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24) :45.

[3]刘颖, 秦风奎, 张艳红.齐齐哈尔玉米顶腐病大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 2006 (3) :13-14.

[4]赵秀梅, 罗宝君, 李敏.黑龙江省玉米顶腐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7) :61-62.

[5]韩立新, 吴晓燕.玉米顶腐病大发生的主要诱因及综合治理措施[J].上海农业科学, 2008 (1) :89-90.

[6]孙桂文, 滑桂顺, 韩玉敏, 等.玉米顶腐病的症状及防治要点[J].天津农林科技, 2009 (4) :13.

[7]张玉红, 夏瑛光, 刘朝辉.玉米顶腐病的主要症状与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13 (3) :157, 180.

[8]杨亮, 白云霞, 王卫东.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 (5) :37.

[9]张万明, 杨红军, 王东升, 等.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天津农林科技, 2010 (6) :19.

[10]邢英明, 刘忠花, 王文瑞.玉米顶腐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 (3) :27.

发病症状 篇6

1.1 症状

炭疽病的主要危害是体现在苹果树的果实上, 其发病时间大多是在6~9月, 其中, 7、8月份是该病的多发期, 接近成熟的果实在这个时期受到的危害最为严重。炭疽病在发病时的主要现象是在果实上生出一些褐色水渍状的圆形病斑, 果实在中间部分产生凹陷。这种病在病发的后期, 果实的中央部分会出现以轮纹状进行排列的黑点。

1.2 防治方法

在苹果树的常见病害中, 炭疽病的发病浸染期相对较早, 产生的危害时间相对较长, 而且还具有再侵染频繁等现象。因此, 在防治的过程中, 对相关化学药剂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其防治的关键就是对药剂喷洒的质量以及时间。防治时, 5月病菌初发的时期开始第1次药剂喷施, 每次喷洒间隔15~20天, 兑1000~1300倍液的施菌克, 或700~1000倍液的扑菌特或1000~1100倍液的百菌清等药剂交替或是混用喷施。

2 腐烂病

2.1 症状

腐烂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苹果树的枝干上, 尤其是其树干的分枝以及阴面发病现象相对频繁。苹果树在发病期间, 其树皮会呈现出一种红褐色, 组织变得软腐, 以水渍的形状呈现, 其在发病的过程中, 腐烂的树皮容易剥落, 从而使果树的表面出现一些小疣状的突起。

2.2 防止方法

果树在染上腐烂病的时候, 树势会逐渐衰弱, 愈伤力变低, 在对其进行防治的时候, 可以用700~800倍液施菌克, 或300~500倍液的扑菌净, 或是500~700倍液的枯腐宁等对果树的枝干进行喷洒防治。另外, 还可以用相关的药剂对枝干进行包泥防治。

3 斑点落叶病

3.1 症状

斑点落叶病的主要危害体现在果树的嫩叶以及果实上, 其在发病期间会在叶子上生出不规则形状或是圆形的叶斑, 这种叶斑会由红褐色逐渐变成灰色, 并且会出现一些散生的小黑点。在幼嫩叶片受到病害的侵染后, 其会有畸形以及皱缩等现象出现, 在果实接近成熟期的时候, 还会在果面上出现褐色的斑点。

3.2 防治方法

在果树处在春梢生长期的时候, 对其进行1000~1400倍液的施疫安, 或是900~1000倍液的灭菌宝, 或是700~1000倍液的百菌清, 或是1000~1100倍液的福米多, 或是1000~1100倍液的康护等相关药剂的喷洒, 对病害进行防治。

4 轮纹病

4.1 症状

轮纹病对苹果树的主要危害体现在其果实和枝干上, 同时对果树的叶子也有一定的伤害。其在发病时会在枝干上产生以皮孔为中心的扇形或是圆形的红褐色病斑, 在病健的交界处会出现裂开的现象, 而且在老病斑的表面还会产生一些小黑点。另外, 在果树的主枝或是主干上瘤状的病斑出现比较严重的时候, 发病部分的树皮就会变得粗糙, 呈现粗皮症状。这种病一般不再果树的幼果期发病, 通常会潜伏在果树内等到果实逐渐进入成熟期的时候开始病发。在病发的时候, 果实上会产生一种圆形的褐色轮纹斑, 然后逐渐腐烂变成黑色的僵果。

4.2 防治方法

在对轮纹病防治工作的发展过程中, 在果树发芽之前要注意做好相应的清园工作, 对树木进行一次铲除性的药剂喷施。在果树的生长期时, 在5月的上、中旬, 6月的上旬、下旬, 7月的下旬以及8月的上旬对果树进行700~1000倍液的扑菌特, 或是500~800倍液的惠宁, 或是700~1000倍液的施菌克进行喷洒。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对苹果树进行种植时, 一些在生长中出现的病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苹果树的生长以及果实的产量, 从而使相关人员的经济受到重大的损失。因此, 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种植培育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其相关的各种病害进行及时的防治。在防治的之前, 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其病害的种类做到精准的识别, 结合病害发生的实际情况, 使苹果树在最佳的治疗时间之内得到有效的防治措施, 从而使苹果的产量得到一定的保证。

摘要:对苹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病害进行了相关介绍, 针对其在发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简单分析, 对其在病害出现后的具体防治方法进行阐述,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苹果树,常见病害,症状,发病规律

参考文献

[1] 柴建立, 柴磊, 许莉莉等.梨果实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11)

[2] 徐仕芳.松树常见病防治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6)

发病症状 篇7

关键词:文拉法辛,帕罗西汀,抑郁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认知功能,副反应量表

抑郁症为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以显著而持续的与处境不相符合的情绪低落为特征, 可导致思维迟缓, 意志活动减退以及躯体症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逐渐改变, 心理压力逐步加大, 因此, 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复发率及自杀率均较高, 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但是, 到目前为止,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还未完全明确, 临床上主要依据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刺激等方式缓解病情[1]。帕罗西汀为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 (SSRI) 类药物, 与氟西汀、阿米替林、舍曲林或氯丙咪嗪等相比, 起效快, 耐受性好[2]。文法拉辛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 类药物, 同时拥有抗抑郁及抗焦虑的作用, 对难治性抑郁亦有显著疗效[3]。为了比较两药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对其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组病例均为我院精神科门诊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纳入标准: (1)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4]; (2) 均为首次发病者, 入组前均未使用过抗抑郁、抗焦虑过抗精神病药物; (3) 年龄18至75岁; (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 (HAMD-17) 评分总和≥18分; (5)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以及器质性疾病者; (2) 有严重自杀倾向者; (3) 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 (4) 对本次研究中所使用药物过敏者; (5)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最终纳入150例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 其中男性71例, 女性79例;年龄18至66岁, 平均年龄 (32.5±8.4) 岁;文化程度:初中11例, 高中/中专58例, 大专及以上81例;病程2~15个月, 平均病程 (10.2±5.6) 个月;HAMD-17评分18~42分, 平均 (29.25±8.53) 分。将上述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7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HAMD-17评分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文拉法辛缓释片口服, 起始剂量为75mg/日, 依据病情缓解情况调节剂量, 最大不超过225mg/日。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口服, 起始剂量为20mg/日, 依据病情缓解情况调节剂量, 最大不超过60mg/日。两组总疗程均为8周, 治疗期间均不可使用其他抗抑郁药物, 若伴有失眠的患者可短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改善睡眠。

1.3 疗效判断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末评价HAMD-17, 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评价认知功能, 治疗2周、4周及8周末分别评价副反应量表 (TESS) , 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认知功能的评价: (1) 注意功能:采用数字划消测验 (NCT) 进行评估, 计算NCT净分及失误率; (2) 记忆功能:采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 (WMS-RC) 进行评估, 包括长时记忆分、短时记忆分、瞬间记忆分, 计算总量表分, 并查得记忆商数; (3) 执行功能: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 进行评估, 统计总测验次数、正确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以及分类完成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D-17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17评分无显著差异, 治疗2周、4周及8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1) ;治疗2周末时, 治疗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治疗4周、8周末时, 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1)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0.01;2) 与对照组相比, P<0.01。

2.2 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 治疗8周末时, 除WCST正确数及分类完成数与治疗前无显著改变外, 其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或P<0.01) , 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TESS评分治疗4周及8周末时均较治疗2周时显著下降 (P<0.05或P<0.01) , 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3。治疗组出现恶心2例, 头晕3例, 失眠5例, 口干1例, 便秘2例, 共13例 (17.33%) 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 食欲下降1例, 头晕2例, 头痛2例, 嗜睡1例, 口干2例, 共11 (14.67%) 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且程度均较轻微, 未影响疗程进行。

注:2) 与本组治疗2周相比, P<0.01;3) 与本组治疗2周相比, P<0.05。

3 讨论

研究认为[5], 抑郁症患者除了伴有生物学改变的临床症状外, 还伴有认知功能的障碍, 而后者可能是导致其在发作期或缓解期均不能拥有正常社会功能的原因之一。认知功能障碍的范围较广, 如注意功能、记忆功能、执行功能、学习功能等的损害。研究表明[6], 抑郁症患者大脑前额叶及前扣带皮层发生异常改变, 而皮层下的白质及室周密度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 基底神经节、尾状核等体积则显著下降, 其中, 认知功能障碍中可能以额叶执行功能损害最为突出, 如持续错误数增多, 正确数减少等。因此, 对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评价是判断疗效的重要手段。

抗抑郁药物目前较多应用的是SSRI类、SNRI类、NaSSAs类、TCAs类、NDRIs类及SARIs类等;在治疗过程中, 如出现焦虑明显、伴有睡眠障碍者, 可短期合并给予苯二氮卓类 (安定类) 药物或唑吡坦、佐匹克隆等一些新型助眠药以帮助缓解抑郁症的症状。新型与传统抗抑郁药在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上基本相当, 但是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值得关注与深入探讨的问题。依据是否改善认知功能, 可将抗抑郁药分为改善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及对认识功能基本无影响三类。传统的三环类 (TCAs) 药物可作用于H1受体, 发挥镇静作用, 但这一过程阻碍了感觉运动信息的产生, 抗胆碱能作用又可限制记忆信息转化, 加重记忆功能的损害。

β2受体、5-HT1及5-HT2受体均参与大脑学习及记忆过程。帕罗西汀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该药口服后可完全吸收, 基本不受食物及其他药物的影响, 可阻止5-HT的再吸收, 使得神经突触间隙内5-HT浓度显著升高, 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7]。该药对5-HT的选择性强于氟西汀、舍曲林等药物, 可改善认知功能, 且对精神运动性基本无损害。文拉法辛为新型抗抑郁药, 是5-羟色胺 (5-HT) 、NE和多巴胺的再摄取抑制剂, 主要通过阻断NE及5-HT的再摄取, 提高其浓度来发挥双重抗抑郁作用, 其中对5-HT的抑制作用最强, 仅通过较小剂量即可发挥作用, 而对多巴胺的再摄取具有轻微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8], 该药单次或多次给药都可显著降低异丙肾上腺素刺激的大鼠松果体产生的“腺苷-3', 5'-环化一磷酸 (cAMP) ”浓度, 迅速下调肾上腺素β受体, 而TCAs则需长期给药才可达到此作用。另外, 该药可使正常人群注意力、记忆力、智力及反应速度得到提高, 而对于抑郁症患者, 该药使用1至2周后即可发挥显著作用, 起效较其他药物快。

本研究对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 结果发现, 文拉法辛组治疗2周末时HAMD-17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帕罗西汀组, 而治疗4周、8周末时2组无显著差异, 说明两种药物对抑郁症的症状改善作用相似, 而文拉法辛起效更快, 这是由于文拉法辛对NE及5-HT受体的双重作用所导致。在认知功能方面, 文拉法辛组于帕罗西汀组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的评价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说明两药在改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相当。在不良反应方面, 两组以恶心、头晕、头痛、失眠、嗜睡、口干、便秘等较为多见, 且程度较为轻微, 在治疗2周末时TESS评分最高, 随着疗程进行而逐渐下降, 说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好。

综上所述, 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首次发病抑郁症患者均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 且两药安全性均较高, 患者耐受性好, 依从性高, 但文拉法辛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起效更快, 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意愿灵活应用。

注:2)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0.01;3)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1]吴国伟, 刘哲宁.临床评估和抑郁症治疗[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3, 46 (2) :113-114.

[2]路亚洲, 李晓虹, 任艳萍, 等.SSRI和SNRI药物对未治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 (5) :330-333.

[3]王皋茂.米氮平与文法拉辛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 19 (4) :268-268.

[4]余志刚, 刘金鹏, 刘军, 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临床使用情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 17 (5) :312-313.

[5]陈景清, 张丽, 付凤珍, 等.帕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对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 2011, 24 (4) :263-266.

[6]王琼, 罗晓敏, 邵枫, 等.两种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 (8) :449-453.

[7]郑晖, 马光瑜, 许崇涛.帕罗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7, 40 (2) :113-116.

【发病症状】推荐阅读:

发病早期07-06

发病诱因07-28

发病风险07-30

发病原因08-09

发病预后08-21

发病病理08-27

发病状况09-07

发病调查09-08

发病人群10-04

发病特征10-31

上一篇: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下一篇:管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