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

2024-07-28

三聚氰胺事件(精选9篇)

三聚氰胺事件 篇1

摘要:衡量一个经济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是我们经常关心的问题。在衡量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对新信息的反映程度中, 由于事件研究法具有简单、明了的逻辑线索, 计算程序的统一性的优点, 研究效率将会大大提高。通过对事件研究法的涵义、来源和应用领域做综合介绍及在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金融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阐述, 并结合这次三聚氰胺乳业事件进行实证分析, 事件研究法将会以科学严谨的方法确定, 是否有相关知情者在事件曝光前卖出相关股票得以避免损失。

关键词:事件研究法,非正常收益率 (AR) ,标准化非正常收益率 (SAR)

一、引言

(一) 事件研究法的概念和缘起

事件研究法的原理是假设市场理性, 则有关事件的影响将会立即反映在证券价格之中。于是, 运用相对来说比较短期所观察到的证券价格就可以测定某一事件的经济影响。根据研究目的, 选择某一特定事件以研究事件发生前后某一段时间内样本股票价格或收益率的变化, 进而解释特定事件对样本股票价格或收益率的影响。

事件研究已有很长一段历史, 从事这一研究首次出版著作的人是多利 (Dolley, 1933) 。多利观察了股本分散转移的价格影响, 研究在分散转移时名义价格的变动。从20世纪30年代早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时间研究进一步复杂化。梅耶斯和拜克伊 (Mayers an Bakay, 1948) , 拜克伊 (Bakay, 1956, 1957, 1958) , 阿什利 (Ashley, 1962) 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出去了普通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 并分离出混乱的事件。20世纪60年代末, 由鲍尔和布朗 (Ball and Brown, 1968) 以及法马、费雪尔、杰森和罗尔 (Fama, Fisher, Jensen and Roll, 1969) 所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中引入了我们当今仍然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布朗和沃纳 (Brown and Warner, 1980, 1985) 所写的文章便是更对这些改进的实际重要性进行讨论的较有价值的论文。

目前, 事件研究法的理论基础己臻于完善, 计算过程业已定型。事件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个研究产业 (E.Fama, 1991) 。大量运用事件研究法的文献表明该技术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被广泛应用于在会计、金融、宏观经济、产业组织及法律等领域。

(二) 事件研究法的应用现状

1. 事件研究最为成功的应用在于公司财务领域。

它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中占支配地位, 比如兼并收购的财富效应以及公司融资决策的价格效应等。这类事件研究比较典型地集中于研究首次公告前后的不正常收益。

2. 事件研究方法也常被运用于经济与法律领域。

美国最高法院在判决内幕交易案时运用它来确定其实质性;在证券欺诈案中则用来决定有关方面交出的非法收入数量。

3.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 事件研究的适用性则不如上述强。

事件研究成功与否, 其重要特征是能否准确识别事件日期。在事件日期难以识别或部分被预期的情况下, 事件研究则不那么有用。

总之, 事件研究表明价格确实会针对新信息而发生反映, 况且, 在理性市场上也本应如此。可以预料, 事件研究仍将是经济、金融中使用广泛、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具与方法。

二、事件研究法的金融经济学基础——有效市场假说 (EMH) 与事件研究法

市场有效性假说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是金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证券价格对各种类型信息的调整速度。

市场效率, 这里主要是指股票市场的信息效率, 即股票价格是否能够充分和迅速地反映相关的信息。芝加哥大学的哈里·罗伯兹 (Harry Roberts, 1967) 按照股价所反映信息集的大小, 首先将证券市场划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 得到学术界一致认可, 沿用至今。弱式有效市场是指信息集仅包括股票历史交易记录所蕴含的信息, 如历史价格、成交金额与数量等, 即现行的股票价格只是充分反映了历史交易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半强式有效是指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过去的市场行为信息, 而且反映了所有公开公告的信息, 如公司收益、红利、对公司的预期、管理、公司间的兼并等。强式有效市场信息集不但包括了弱式和半强式有效所蕴含的信息, 还包括了其他未公开的内幕信息。即当现行股价充分反映所有公开渠道和其他私下渠道信息时, 市场就达到了强式有效性。关于半强态有效性, 比较有名的经验研究是由法马、费希尔、詹森和罗尔1969年就股票分裂做出的。尽管股票分裂本身并没有增加公司的价值, 但通常总伴随着股息的增加, 因而它向市场传递了股息增加、公司经理人员对公司有信心的信息。在信息公布前, 关于股票分裂的信息在市场上泄露, 市场会做出反映, 股价会增加, 投资者会获得超常利润;但在信息公布后, 由于市场已经充分反映了该信息, 不会再有超常利润。法马1970年在《有效资本市场》一文中概括了这种方法, 即事件研究方法。在随后的半强态市场有效性经验研究中, 它成为标准的方法。

三、应用事件研究法对三聚氰胺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实例是对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影响的测度, 最后通过事件研究法确定在这次特殊事件未曝光之前是否有相关知情人提前抛售股票以减少自身损失从而加剧了股票价格的下跌。

(一) 事件背景——三鹿奶粉事件始末

第一阶段:消费者投诉三鹿, 三鹿接到消费者投诉称送测未发现问题。

第二阶段:各地出现结石宝宝;南京出现全国首例肾结石婴儿病例;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各省出现患儿病例。

第三阶段:三鹿承认奶粉污染;甘肃:59名婴儿患病1人死亡;三鹿上午称奶粉质检合格、没有18元价位奶粉、晚间承认700吨奶粉受污染;卫生部提醒停止使用该品种奶粉;三鹿集团辩称不法奶农掺入三聚氰胺。

第四阶段:警方传召嫌疑人员;石家庄警方传唤78名问题奶粉嫌疑人;质检总局开始全国性调查;卫生部上报病例印发相关诊疗方案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宁波、长沙等地的三鹿奶粉下架;三鹿受污染奶粉致婴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

截至2008年9月15日早8时, 全国医疗机构共接诊、筛查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婴幼儿近万名, 临床诊断患儿1253名 (其中2名已死亡) 。

(二) 样本的选取

由于我国乳品行业共有五家家上市公司:伊利股份 (600887.SS) 、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 (2319.HK) 、光明乳业 (600597.s s) 、三元股份 (600429.s s) 、SST亚华 (000918.s z) 。但是由于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而SST亚华早于2008年5月19日起连续停盘, 三元股份2008年9月25日起也停盘至今。因此, 选取伊利股份 (600887.SS) 及光明乳业 (600597.s s) 两家乳业龙头两只股票交易日期、交易价格和当日上证综指数作为原始数据输入。

(三) 事件窗的选择

进行事件研究的重点是要确定事件发生的日期。事件发生的日期被定义为, 市场第一次获得新信息 (事件) 的事件。研究表明, 数据表明, 数据提供者们总是存在差异和迟滞。所确定的事件发生的日期越不准确, 检验就越无效, 并且就越没有能力准确地度量该事件对公司的影响。

第二步要确定事件窗口。一旦确定了事件发生的日期,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确定事件窗口, 该窗口包括事件发生的日期及之前和之后的一段交易时期 (一般用天衡量) 。一般来说, 事件窗口中包括的不必要的日期越多, 检验的效果就越差。

第三步确定估计期。估计期是指事件尚未发生的那段时期。利用这段时期, 我们可以估计出, 如果不发生该事件, 股票的收益率应该是多少。

最常用的选择是, 将事件窗口之前的一段时期作为估计期。例如, 如果时间窗口是从-10到10, 那么可以将估计期设为-60到-11, 如果事件窗口是从-30到30, 那么可以将估计期设为-120到-31。估计期和事件窗口不能重叠, 其理论根据在于:只有这样, 你对不发生该事件时, 你对不发生该事件是公司股票价格情况的估计才是无偏的。如果有重叠, 那么你得到的结果就带有“污染”。

由于新华社北京9月18日发布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作出了重大部署。按照对奶制品进行全面检查的要求, 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后, 又紧急组织开展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当日检测出以上厂家除了三元股份生产的乳制品不含三聚氰胺外其他四家都掺入超标三聚氰胺。也于当日市场消费者对国内乳业信心大跌。2008年9月18日是官方发布确定结果的日期, 因此, 本文选择此日期为事件日期。估计窗取2008年6月2日至2008年8月26日, 事件窗口为2008年8月27日至2008年10月21日。

(四) 数据处理

1. 计算收益率:Return=LN (Pt/Pt-1) 注意将这些收益率数据与事件日期准确地联系起来。

2. 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由上证综指收益率对两家公司收益率分别做线性回归:

(1) 伊利股份估计期内数据如下:

(2) 光明乳业估计期数据如下:

3. 分别计算两家公司的非正常收益率 (AR)

其中, ARit (event, window) =在事件窗口中, 股票i每天的AR

ARit (event, window) =在事件窗口中, 股票i每天的收益率

α (est, period) =在估计期中, 估计出的股票i的截距项

β (est, period) =在估计期中, 估计出股票i的斜率项

Rmt (event, window) =在事件窗口中, 市场每天的收益率

4. 下一步就是对这些AR进行标准化:

5. 再分别计算每日累计超额收益率 (Total SAR) TSAR及其统计量TSAR Z-statistic和TSAR p-value

Z-s tatis tict=事件窗口中每天的Z-统计量

TSARt=事件窗口中每天的TSAR

Di=在估计期的观测值中, 公司i的交易日数目

N=样本中的公司数目

(2) P值的涵义: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 (能够代表总体) 的一种估计方法。专业上, 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 P值越大, 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在许多研究领域, 0.05的P值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简单总结一下:如果p值小于0.05, 那么结果在9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如果p值小于0.01, 那么结果在99%的水平上是显著的。

基于所得到的结果, 可以得出, 在95%的置信水平上有三天 (-1天) (2天) 和 (9天) 是显著的。这说明事情发生前一天 (-1) 天, 事情发生后第二天 (2天) 和第九天 (9) 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因此, 我们可以判定相关知情人会向市场传递新的相关信息, 对此我们有95%的把握。

6. 计算总体标准化非正常收益率之和

Cum ulative TSART1, T2=事件窗口中, 每天的总体标准化非正常收益率之和。

TSARt=事件窗口中每天的TSAR

T1=事件窗口中的第一天 (-15)

T2=事件窗口中后面的日期 (取值范围为-15到15)

Zt=事件窗口中, 每天的总体标准化非正常收益率之和的Z-统计量

N=样本中公司的数目

SARit=事件窗口中, 公司i每天的SAR

T1=事件窗口中的第一天 (-15)

T2=事件窗口中后面的日期 (取值范围为-15到15)

Di=在估计期的观测值中, 公司i的交易日数目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31天中有13天的p值小于0.05, 这13天的TSAR是显著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 相关知情者确实显著地向市场传递了相关信息。此外, 由于总体标准化非收益率之和 (Cumulative TSAR) 是显著的, 三聚氰胺这件事情发生了进一步的泄露。很明显这与我国质检部门后续工作的影响相吻合。

四、结论与缺陷

事件研究法算法是为了提高经济学领域人员使用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的效率而提出的。我们结合相关数学模型, 研究事件研究法算法在特殊事件对证券价格影响的测量, 它将是经济、金融中使用广泛、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具与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与深化, 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和发展, 上市公司乃至整个证券巾场必将日趋规范、理性。因此, 事件研究方法对于上

上市公司研究, 证券价格异动乃至违规行为的查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但同时在本文设计的事件研究法算法中仍然有以下问题比较遗憾:首先, 样本数——乳业上市公司的个数太少了;第二, 统计模型中市场模型是目前事件研究法使用中最常用的模型, 所以实证目前仅涉及了的市场模型。有待实现的模型有统计模型中的常量一均值一收益模型、因素模型, 经济模型中的CAPM, APT模型, 并完成各模型输出结果及图形的对比。

参考文献

【1】坎贝尔等著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19-146

【2】迈克尔·塞勒著金融研究方法论大全必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袁显平, 柯大钢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统计研究[J]2006 (10)

【3】康红事件研究算法的研究与设计:[硕士学位论文][C]河北工业大学2005-01

【4】喻国平事件研究:经济和金融研究的重要方法金融与经济[J]1998 (10) 14-16

【6】陈汉文, 陈向民证券价格的事件性反应经济研究[J]2002 (1)

【7】段瑞强金融市场的事件研究方法决策参考[J]2004 (2)

【8】白仲光蓝翔金融事件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步骤公司金融[J]2003 (12)

【9】Lou is T.W.Cheng.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PO Performance for Firms in China’s Mainland and HongKong SAR.World Economy&China[J].Asso-ciate Professor of Financ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Studies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01-04

三聚氰胺事件 篇2

最近毒奶粉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国内知名品牌三鹿奶粉因含有三聚氰胺而导致4名婴儿死亡,数千名婴儿患肾结石。

事件导致如此严重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些曾经标版国家免检产品的国内外名牌食品的质量有多大的保证?产品一旦获得免检就真的可以永远都免检了么?知名品牌就真的能让我们百分百放心么?

三聚氰胺原来是一种用于制造塑料的化学物质,三鹿奶粉之所以含有这种有毒化学物质为牛奶中掺了水,而为了达到奶粉规定的蛋白质含量,黑心的商家就用了这样的办法!

回顾过去,黑心棉事件,含氟牙膏事件,苏丹红事件等等,我们不得不想究竟我们生活中吃的,用的,穿的,有多少是安全的?有多少是质量完全过关的,真的可以做到免检的?

网上最近在流传这样一句话,日本人喝牛奶振兴了一个民族,而我们则是喝牛奶震惊了一个民族!

我们信任这些大公司,信任这些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知名品牌,信任国家的质检部门,可是,他们又有多少是值得我们的信任?

商人做生意都是为了利益,这是天经地义的,无可非议的。在商品成为知名品牌之前,还在打广告的阶段,聪明的产家肯定都会中规中矩做事,保证商品的质量,然而,当产品获得国家免检,得到群众的信任,享誉国内外时,有谁还能保证产家不会财迷心窍,不会偷工减料,不会寻径谋暴利?我想应该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这一点吧!既然没有人可以保证这一点那么免检商品又怎样?

如果有关部门在产品出产前都把好每个关,那么我想这样的事是可以减少的,且不说避免,毕竟人总会犯错!可是,由于产品质量而带来的事件,一而再,再二三的出现,怎么就引不起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呢?这可是关乎民生的问题,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问题!

三聚氰胺事件 篇3

但对这个流泪的大男人,同情者寥寥。财经作家吴晓波更是冷眼相向,硬梆梆地甩出一句:“牛根生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辞职?!”吴晓波带着无比的愤懑诘问:一起“毒奶粉事件”,足以让人们把之前对中国企业家的所有称颂全部烧成纸灰……灰飞烟灭间,还有多久才能看到凤凰的重生?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沉寂多时的牛根生出现在了2008年10月的一次企业家的聚会上,参加的都是企业界的“大佬级”人物,联想的柳传志、中海油的傅成玉、宽带资本的田溯宁、阿里巴巴的马云、复星的郭广昌、新东方的俞敏洪等。大家的话题始终围绕着三聚氰胺引发的乳业危机。

他们一致的问题是:你老牛对此事到底知不知情。

牛根生在谈话中告诉大家,蒙牛公司(下称:蒙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抵押给“大摩”的股份大幅缩水,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说到动情之处,老牛哭了。有媒体报道,现场的柳传志等企业家当场就表示愿意出手相救,因为他们相信老牛的企业,相信老牛的为人。

聚会后,10月18日,牛根生迅速写了一封长达1万多字的题为《中国乳业的罪罚治救——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的万言书。这封邮件也被迅速地发到当时参加聚会的企业家邮箱。

牛根生称:“企业最大的责任,就是没能把不法奶站送来的掺有三聚氰胺的原奶挡在门外,在管理上出现了重大疏漏。虽然受污染的只是一小部分奶源,却给相关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也给全社会造成极度的恐慌!”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社会迭声地问:你知不知情?”牛根生自问自答。“不仅我不知情,我们的团队也不知情。”牛根生非常肯定地说。因为蒙牛的员工也是到超市去购买奶品。牛根生证明自己不知情的另一个事实是,两年来,企业家俱乐部的几十个团队来过蒙牛,每次会桌、餐桌必上蒙牛产品,蒙牛团队和大家都是一起饮用的。

蒙牛经历的牛奶下架、奶农倒奶的伤痛,牛根生沉痛的笔调描述了这一情形:天阴沉沉的,不见太阳。一位奶车司机木然地看着汩汩流淌在地上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业的耻辱,蒙牛的耻辱,我的耻辱。它打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链,一夜之间让人们开始“倒过来看世界”。

老牛的朋友们这时伸出了援手。牛根生在“万言书”中透露了各位“大佬”对蒙牛的资金支持情况,得知蒙牛所处的窘境,为了防止境外机构恶意收购,柳传志连夜召开联想控股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打到了“老牛基金会”的账户上。

新东方学校俞敏洪董事长闻讯后,火速送来5000万元。分众传媒的江南春董事长也为老牛基金会准备了5000万元救急。

中海油傅成玉总经理打来电话,说中海油备了2.5亿元;同时派人来企业了解情况,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

田溯宁、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等都打来电话,随时随地可以伸手援助。

香港的欧亚平联系境内的王兵等长江商学院的同学,还买了许多蒙牛股票,以支撑和拉升股价……

牛根生的“万言书”透露出一个信息,那次聚会上,他做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在座的企业家要求拆借资金。但凡企业间资金拆借的事情,大多限定在小圈子里运作,断不会向外界高声透露,除非资金之外另有盘算。

牛根生为什么只在一个人数不多,但资金量大的小圈子里落泪呢?因为这个圈子拥有的财富最多,他们也最会运用金融融资手段,在资金筹措上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榜样效果。

但是,解决蒙牛的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看待“毒奶粉事件”。就在牛根生落泪的“饭桌上”,大家也在关心牛根生是否在此之前真的对“毒奶粉”不知情?这个问题太难为人了,说不知情,实在是站不住脚,显然给大众一个死不认错的恶劣形象;说知情吧,个人诚信、良心就会变得一塌糊涂。

假设以企业明星人物的蒙牛管理层请国内在“毒奶粉事件”中没有关联的优质企业收购,变现自己的股份,图谋做一个隐形投资人,也许对蒙牛来说是件好事。以民族主义悲情绑架他人感情,以图用最小的代价继续获得对蒙牛的控制权,这对蒙牛来讲有害而无利。更何况牛根生把如此众多的企业家绑定在他的战车上,还公告天下。

相信那些承诺给予老牛投资提供资金的同级别企业家,也处于要么不能表现得没有“义气”,以后在这个圈子不好混的无奈,要么也会在资金项下附带其他的利益保障条件,不然,又是为什么呢?连拆借的数目都给透露出来,如果只是倾诉冤情,求得理解,就未免太匪夷所思了。

牛根生的“万言书”里,一方面透露他得到了中国最有社会威信的企业家们的鼎力支持,另一方面,他又巧妙地透露出,他的长江商学院的同桌们已经开始大手买进蒙牛的股票,蒙牛股价的上升应该是指日可待。

牛根生太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发给企业家俱乐部和长江校友这个不大不小的圈子的信,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昭示天下了。

很快,流传到市面上的“牛根生万言书”被蒙牛的有关部门证实。11月3日当晚,蒙牛乳业向媒体发的声明称,老牛基金会的确曾将牛根生所捐献的其中一部分蒙牛股权(此部分股权占蒙牛香港上市公司4.5%)抵押在摩根士丹利股票。而“在蒙牛股票下挫后,为避免股票价值波动可能引起被抵押的股票被动出售,老牛基金会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了与摩根士丹利的抵押贷款。如此看来,牛根生的“万言书”与其说是忏悔书,到不如说是一次挽救股价的商业行动。

质押股权以融资,对牛根生来说,并无不妥。但9月16日,蒙牛被卷入“三聚氰胺事件”,形势急转直下。9月17日停牌前,蒙牛乳业股价为每股20港元。9月23日,蒙牛复牌开盘即暴跌66%。11月3日,蒙牛乳业收于6.65港元。

被质押的股权,让牛根生备受煎熬。蒙牛乳业的官方声明显示,蒙牛股票下挫后,股票价值波动“可能引起被抵押的股票被动出售”。为什么4.5%的股权会如此重要。事实上,对于蒙牛这个股权非常分散的公司来说,对此刻的牛根生来说,4.5%的归属就决定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正如牛根生所言:“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能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瑞银股票,在蒙牛复牌之后逆市增持,持股比例达到12.23%。这时,几家外资机构持股份额已经达到了46%左右,远远超过了蒙牛管理层方面所持股份。一旦摩根士丹利将质押股权拍卖,谁获得这4.5%的股权都意义重大。

如果这些抵押的股权被摩根士丹利在市场上出售或者出让给收购对手,虽然股权不多,但在特殊时期极有可能成为决定蒙牛控制权归属的一颗重要棋子。

11月3日,蒙牛乳业正式宣布,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股权已经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

有意思的是,即便牛根生心甘情愿将股份给予柳传志、傅成玉、俞敏洪等自家兄弟,这些兄弟也未必会真的去打理蒙牛的事务,毕竟跟他们的主业差距太大。这时候,也只有宁高宁,他有能力也有道义帮牛根生这一把。

三聚氰胺事件 篇4

相比于全国性品牌无论在财力还是人力上都明显处于劣势地位的区域品牌只有在奶制品的低端市场分得些残羹冷炙, 发展尤为艰辛。

但是, 2008年8月震惊全国的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 牵涉的产品从奶粉延伸至液态奶, 波及的企业从三鹿扩张到伊利、蒙牛、光明等一线品牌企业, 三大集团奶粉和液态奶均被检测出三聚氰胺。据证券市场统计显示, 自9月12日~22日, 以蒙牛、伊利、光明为首的三大乳业巨头, 因股价暴跌而令市值合计损失已超过210亿元, 其中蒙牛乳业市值损失近165.2亿元人民币, 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则分别缩水35.9亿元和12.6亿元。全国乳制品行业企业很有可能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可是, 众多的区域品牌却未检测出问题牛奶。以成都市场为例, 据卫生部、质监局等检测结果显示, 成都的新希望乳液公司, 菊乐食品有限公司, 奶乐奇食品有限公司等69个批次乳制品及含乳饮料都未检测出三聚氰胺, 这一检测结果势必将使国外的强势乳制品品牌在高端奶粉市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 在液态奶市场, 却给区域性品牌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首先, 区域品牌应该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伊利和蒙牛凭借自己的奶源优势, 在液态奶市场成为了中国乳业的龙头。而区域品牌可利用“区域”这一独特的优势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找到突破口。

一、天时

据消费者对牛奶的需求特性调查, 现在老百姓喝牛奶, 新鲜已成为消费者决定购买因素的第一位。但是由于液态奶的特性 (见表) , 注定了全国品牌只能在高温灭菌奶上厮杀, 除非全国品牌在本地设厂。而区域品牌则可在巴氏杀菌奶和酸奶上与全国品牌一争高下。因为是本土企业, 在时间上, 区域品牌可谓占尽天时,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牛奶送到消费者手中, 从而保证了牛奶的最大新鲜度。建立保鲜壁垒, 大打保鲜牌, 以此提高区域品牌在本土市场上的占有率。

四川菊乐食品有限公司深知此道理, 所以在2005年投资2000多万元在温江永宁工业区建立了日处理鲜奶能力达200吨以上的乳品二厂, 主要生产杯装发酵酸奶系列、新鲜屋顶盒等系列对保鲜有严格要求的产品, 意欲与蒙牛、伊利争夺西南市场。

二、地利

区域品牌生于本地, 长于本地,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促进了区域品牌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设在本地, 市场在本地, 消费者也在本地, 一切均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远比全国品牌在遥远的他方制定营销策略更占优势。比如说区域品牌可用“身边的牛奶最新鲜”概念来拉住消费者, 突出家乡概念, 不但可以巧借品牌原有的地利优势, 还给了新鲜一个充分可信的理由。

三、人和

自古以来“人和”就在三要素中就处于核心地位, 起决定性作用。所谓,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如果区域品牌能抓住人和这个核心因素, 必将成为其与全国品牌竞争的王牌。

人和, 既“以人为本”。一方面, 区域品牌若能好好利用消费者的亲近情, 以家乡情为核心制定营销战略, 积极迎合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做到人心所向, 何惧没有市场。因为中国人大都怀有本地情节, 对本地产品含有亲切感, 认同感。另一方面,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扶持,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结合, 为企业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创造条件。

再次, 区域品牌应该多元化发展企业产品, 不要只做低端市场, 一方面利润太低, 企业收益太少, 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品牌塑造毫无建设, 对企业发展不利。但是发展高端市场无论从利还是名方面都是极为有益的。众观我国乳制品高端市场, 乳制品企业除了在奶源, 品质等方面狠下资本外, 更多的却是在概念上大做文章。蒙牛的特仑苏以高科技凸显其产品品质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价值支撑点, 伊利金典则以有机奶作为营销卖点, 两者都是利用消费者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对品牌形成“高贵的”第一印象, 降低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 与其他一般液态奶划清界线, 成为液态奶中的VIP, 为“贵族”路线的品牌定位做了铺垫, 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以此为鉴, 成都的菊乐食品有限公司也趁机推出了自己的高端产品, 菊乐红牛奶, 黑牛奶相继面世, 广告宣传以黑白搭配营养加倍等等这些概念作为卖点, 价格高出普通的牛奶一倍多, 但是销量也颇为不俗。其实说穿了, 牛奶就是牛奶, 其根本的特性没有改变, 高端奶卖的就是概念, 谁的理念提得好, 谁的销量就有了保证。

三聚氰胺事件 篇5

据美国花旗银行测算, 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每放缓1%, 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3%。这说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中国经济已越来越不能脱离世界经济而独立存在。

2007年7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 已经导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破产和美林被美国银行的收购, 至此, 美国的五大投行已有三家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完全从其历史舞台上消失, 9月21日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经美联储同意也已变脸而转为银行控股公司, 至此, 美国的五大投行悉数沉没。这个有房贷机构欺诈、估价人员欺诈、投资银行欺诈和评级机构欺诈构成的诚信危机所带来的金融风暴会给全球带来多大的灾难目前仍无法估算。

我国企业诚信的缺失问题也由来已久, 近几年更是愈演愈烈, 无赖企业不讲诚信, 互相欺诈, 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本年9月, 三鹿集团婴幼儿奶粉大量掺有有毒物质———三聚氰胺, 导致婴幼儿肾结石疾患, 进而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奶制品市场普查, 检验结果让全中国的消费者不寒而栗!!国家质检总局的抽验结果:87个样品中竟有22家不合格, 其中包括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圣元等几大国内知名品牌。其严重后果是直接导致数名婴幼儿死亡, 更有数万名婴幼儿住院治疗, 它的灾难性可想而知!这一事件在中国食品行业引爆的巨大冲击波, 影响更将久远!人们不仅要问:如此知名企业, 竟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的良知哪里去了;我们的经济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可我们吃的、喝的究竟是一些什么;如此恶劣行为竟蔓延至几十家大企业, 我们的监管部门都在干什么?

二、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原因

导致部分企业经营不诚信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有如下几点:

1. 信息不畅通的结果。

我们知道, 诚信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当社会上绝大多数企业都讲诚信时, 少数不讲诚信的企业则无立足之地。如2002年1月份上海市工商部门将10余家不诚信企业吊销营业执照, 但是, 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企业不讲诚信, 而只有少数企业讲诚信时, 少数讲诚信的企业只能是单方面受损, 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甚至“逼良为娼”的现象发生。想想看, 如果有畅通的信息, 如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警察局对个人刑事污点的记录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违纪记录都能为社会大多数人所知, 这样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所作所为能如影随形地跟着, 其结果必然是所有与其交易的单位和个人都对其有所防范甚至不与其交易, 信贷机构也不与其贷款, 不诚信的结果必然使经营之路越走越窄直至无法生存。

2. 企业产权结构有缺陷。

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依赖于职业经理人, 经理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其行为往往只为了自己任期内的经营业绩, 缺乏维持企业长远利益的动力, 所以, 企业必须是所有者的企业, 经理人必须是企业的所有者, 只有这样, 经理人才会积极地维持企业的信誉, 企业才有信誉。目前, 我国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 不仅经理人不是所有者, 甚至董事会成员也仅仅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代表, 其产权结构更为复杂, 出现经营短期行为也就在所难免。世界上很多大企业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 其重要原因是拥有一大批坚定不移的经营者股东, 而经营者股东在经营时必然关心自己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的经营诚信也就不会存在问题。

3. 行政主管部门打罚监管力度不够, 甚至地方保护。

对制假、售假、造假的处理, 我国的法规则表现为以罚为主, 而且这种罚没形式重于本质, 难以形成威慑力。如我国的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 并处以 (包括已经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 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一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再有地方领导为了局部利益和政绩而加以保护, 其结果可想而知。试想, 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 (任何一个省、市甚至县级监管部门) 对奶制品若能及时有效的抽检, 也不会导致中国奶制品整个行业的污秽不堪, 这种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能不引起党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们的监督部门首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监管不管, 诚信也就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4. 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不可否认, 市场经济本身无道德可言, 它是靠“看不见的手”机制来自动保证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它弱肉强食, 优胜劣汰而适者生存, 进而引起严重的两极分化。但毕竟没有人愿意当作羊被狼吃, 这就会引起被当做羊的人仇视甚至反抗, 最终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人的道德素养下降, 企业又是由人来控制, 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无诚信化, 恶性循环, 使整个社会道德进一步恶化。

三、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的重建

众所周知,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企业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但这并不等同与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和尔虞我诈, 相反, 为了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必须有更多的交易和更广泛的财源来保证, 试想, 有谁愿意和一个缺乏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做生意, 而无人和你交易何来的利润最大化。可见, 诚信与企业利润之间没有冲突, 相反的, 要想企业大发展, 一定要有信誉。

目前, 企业经营的诚信缺失问题, 已引起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诚实是立身之基, 守信是兴业之本”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共道德的底线。为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以及我们的政府部门, 都要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的诚信问题, 要建立健全和规范市场竞争的约束机制, 特别地, 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网络, 及时公开企业经营的诚信状况, 使交易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 增加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 最终使失信企业无立足之地。如青岛市工商局在2004年10月及以前连续两次共向社会公布了约800家不诚信企业名单。为了防止骗子企业流窜作案, 必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企业信用记录体系, 并与银行信用体系一并公布于网络, 使使用者便于查询, 使无信企业即使跑到天边行骗也无法得逞, 从而最终被淘汰出局。

2.深化企业改革, 强化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让企业的信誉价值同经理人的切身利益相结合, 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支配权, 以尽可能地减少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使经营者的经营才华更主动地倾注于企业的成长和长远发展, 成为企业永续发展的支柱力量。对于民营企业来说, 政府应制订长期稳定的保护其发展的政策, 让他们有稳定的经营预期, 尽可能的避免为近期的小利而放弃大的长远利益。

3.加快立法, 严格执法, 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 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打假法规和实施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如美国启用“重典”打击假冒行为。

4.加强道德教化,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平。企业的不诚信, 毕竟是出于成本和利益的比较, 其功利目的占据了主要地位, 但经营者不仅是一个经济人, 更是一个社会人, 他不止受赤裸裸的金钱利益驱使, 就其本质而言, 人们更是出于心理需要要坚守诚信, 这就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如看到一个人遇到车祸, 不由自主的要难过, 而汶川大地震更是让无数的企业家为之慷慨解囊。坚守诚信也出于同样的心理, 之所以出现大量的不道德企业, 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有极大关系。

最重要的, 作为企业本身, 更需加强自律, 要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氛围。毕竟没有几个人愿意跟一个缺德的老板打工, 也没有一个老板愿意聘用那些人格有缺陷的员工做部下。对于诚信, 人人都有需求。诚信经营更是兴业之本, 它的最终目的还是增加交易次数, 降低交易成本, 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而不诚信的企业在规范的市场竞争中最终会如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今天的三鹿集团乃至几大奶制品巨头, 造成如此恶劣的后果, 不管它们是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将为此事件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 这不是我们老百姓乃至全中国人民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但愿这一事件能让一些企业清醒过来, 并引以为戒。

三聚氰胺事件 篇6

“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近年来乳业不顾实际情况高速发展的一个必然事件, 是中国乳业这个行业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 它反映了当前中国的一些企业发展理念上的不健康和短期性。为了使该事件本身的必然性能更清晰地得以呈现, 并且给一些有相似特征的高速发展的企业以警戒和启示, 本文以价值链管理理论为分析工具, 对“三聚氰胺事件”进行系统分析, 并对高速发展企业可能出现的陷阱提出相应的规避机制。

一、“三聚氰胺事件”的必然性分析

在当前剧变的经济环境下, 顾客需求处在一种不断变革和波动之中, 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完整地为顾客提供他们日益变化、日益苛刻的价值需求, 企业为了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价值需求, 必须和供应商、销售商等利益相关企业联合起来, 共同向顾客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企业之间在市场中的竞争也被转移到企业所在的价值链和和其他价值链之间的竞争, 企业所在的价值链是否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所以, 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价值创造要素体现为以下要素:顾客价值、核心能力和利益相关者关系。企业存在的起点和最终归宿是持续提供顾客价值, 即提供市场上顾客的价值需求。企业能提供顾客价值所依据的基础是企业所拥有的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在内的经济资源。其经营的本质就是通过由企业家才能、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信息体系等组成的企业运行机制将企业的经济资源持续引向企业的顾客价值。经营企业就是保持这一作用机制的流畅和有效。企业顾客价值和企业经济资源的不匹配会直接形成企业的营运难题, 由企业家才能为主所组成的作用机制就是尽可能达成企业顾客价值和企业经济资源的动态平衡, 促使企业的平稳、持续发展。一旦该平衡打破, 企业就会遭遇衰退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这种运行的平衡被打破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 乳品企业对顾客价值的理解不到位是“三聚氰胺事件”的根本原因

众多乳品企业对牛奶“顾客价值”理解存在严重的不到位, 直接造就了整个行业发展的畸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跨越顾客价值本身存在的级次, 忽视顾客价值中的层次体系。顾客价值中最基本层次是产品的使用价值, 即产品本身具有的有用性, 然后才是形象价值和品牌价值。二是忽视了顾客价值需要企业长期积累的特性。他们用泛滥的广告、豪华的包装、无处不在的宣传来代替对牛奶营养的把握。在短期能见效益的形象工程上, 乳品企业都能极尽奢华之能事。但在保证牛奶核心价值的营养保证上, 基于其效益要通过长期的培养才能显现, 他们提出了所谓的“轻资产战略”, 先建市场, 再建工厂, 甚至是“要市场, 不要牧场”。他们以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来引导国民对牛奶的不理性认识和不理性消费。在能促使企业持续发展的奶源基地的建设上, 中国乳品行业的大多数企业都显现出不应该有的冷淡, 长期的广告宣传和低价战造就了中国乳品业现在的巨大市场, 但同时也埋下巨大的祸根。

(二) 顾客价值和企业资源的不匹配是“三聚氰胺事件”的直接原因

从本质上看, “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在中国乳业行业中顾客价值和经济资源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使乳业企业的顾客价值和经济资源出现很大的不匹配后造成的结果。其内在的逻辑和曾经的秦池的倒闭是一样的, 经历了一个和秦池相同的轨迹, 以三鹿为代表的中国乳品企业敏锐地嗅到了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国民对健康的强烈渴望, 及时进行引导和教化, 伊利、蒙牛、光明3家代表性企业在2007年销售费用的总量是96亿元, 占销售收入的19.6%, “每天一杯奶, 强壮中国人”的口号使中国乳品的市场需求大大提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1999年中国奶类产量827万吨, 到2008仅上半年就达到1915万吨, 增长了近5倍。但是, 在飞速增长的市场面前, 乳品行业的经济资源明显不在一个层次上, 最核心的奶源就明显跟不上, 1999年中国有奶牛442.2万头, 2007年奶牛的存栏只有1435万头, 增长了3倍。在这种不平衡面前, 进口似乎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但2007年占世界奶粉及原料出口70-80%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又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干旱, 奶产量严重下降, 直接导致了原料奶粉价格由2万元每吨上升到5.6万元每吨。在这种背景下, 在奶源的供应上出现了与市场比照的极不平衡, 企业的运行机制在把企业经济资源传导到企业顾客价值的过程中出现了难以回避但又难以解决的难题, 在这种不平衡中, 企业的运行机制出现故障, 抢夺奶源从而使原奶质量监控失效, 问题就此出现, 即使不出现三聚氰胺, 也会以别的形式出现。

(三) 利益相关者关系协调不到位是“三聚氰胺事件”的重要原因

综上, 企业要完成将企业所掌控的经济资源引导到企业的顾客价值, 需要以企业家才能为主导的包括利益相关者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在内的企业运行机制。在企业无法单独完成企业顾客价值创造的前提下, 企业必须协调价值链上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 这种关系协调的效果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顾客价值形成和顾客价值的大小。

在中国乳品企业的价值链表现中, 核心节点企业是乳品制造企业, 除了少数几个企业有自己的奶牛基地外, 很多企业都没有奶源基地, 则由分散奶农和独立奶站提供奶源。由于中国乳品企业实际上掌控着市场, 并在竞争中以价格战打市场, 他们和原奶供应者在利益分享的过程中, 乳品企业占据了绝对的强势地位, 有些奶农的利益经常受到企业的强势侵占, 再加上在供应链上出现专门从事收奶的奶站这个环节的盘剥, 很多奶农都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当奶农的利益无法得到正常保证的时候, 他们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最终顾客的价值需求, 和整个价值链上的价值诉求出现严重背离, 容易导致奶农掺假现象出现。

二、“三聚氰胺事件”的思考

(一) 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成就了一批中国的企业, 使中国由农业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转变, 在这个转轨的过程中, 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需要正确的、理性的引导, 尽管存在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 其存在的机会和潜力给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机会。但很多企业却错误地利用这种机会, 想以一种超越市场规律的方式去完成资本积累的冲动。前几年的三株、秦池, 现在正陷入困境的太子奶、三鹿等都是典型代表, 他们忽视企业发展规律中固有的积累意识, 舍本逐末, 以广告作为企业发展和依凭的利器, 结果都成了昙花一现的悲剧, 成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很大的羁绊。

(二) 深层次合作意识的形成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 企业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 任何单个的企业都只能为提供顾客价值做某方面的工作, 为更顺利、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 必须和价值链上其他利益相关企业进行更多的协作。这种协作需要各企业能建立起相互信任, 能够做到在程序上和利益上的公平, 只有这样, 这种协作才具有可持续性。强势企业在这方面要做出典范, 公平带来的是整个价值链的强势, 是一种多赢局面出现的基础, 没有公平, 强势企业的“强势”无法持续反映到市场表现中去, 最后出现衰退甚至倒闭。

(三) 核心能力是企业扩张的发动机

企业发展所要依据的逻辑应该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扩张。企业的品牌和企业的市场反响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显性表现, 但绝不能把它们直接等同企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中的诸多因素, 如对顾客价值的理解、管理团队的集体才能、企业文化等都需要企业长时期的积累和优化, 不可能像用广告拉动市场那样在短时期内奏效。如果不顾企业本身核心能力所处的层次, 执意用广告等显性市场特征来实施扩张, 不可能造就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四) 政府角色正确定位

纵观事件的全过程, 除了质量监管, 政府还应该具备一个重要的作用, 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 为企业运行机制的流畅和效率提供必要的服务。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 相关政府部门可能最清楚中国奶源和牛奶市场需求极端不匹配的现实, 他们应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 帮助其改正那种扭曲的发展战略, 进行政策上的倾斜, 引导规模奶牛基地的构建, 帮助牛奶企业和奶农在利益倒挂上进行平衡和协调。

三、高速发展的企业可能出现的陷阱描述及其规避机制分析

高速发展是所有企业共同的理想, 也是国民对民族企业的期待, 但企业发展有它本身无法回避的规律。高速发展的企业可能存在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 对顾客价值有持续的把控和正确理解

顾客价值是企业存在的起点和最终归宿, 它解释了企业存在的理由, 指明了企业发展的方向, 对顾客价值有正确的理解能保证企业在做正确的事情。顾客价值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需要企业的管理团队长时间的摸索和把控, 它具有时空的差异性, 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顾客需求表现。企业要持续不断地开展对顾客价值的研究, 不断引导、满足市场的顾客需求, 只有这样, 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问题才会得到系统解决。

(二) 人才建设是关键

在企业的运行机制和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中, 企业家才能是唯一一个主动的因素, 企业的运行机制要靠企业家才能的推动, 没有企业家才能的作用, 其他因素随即失效。中国改革开放30年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人才, 但相对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远远不够, 当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企业缺乏人才培养的土壤。很多中小企业, 甚至是大型企业在人才建设问题上常常缩手缩脚, 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因害怕人才流失而不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人才建设。其实, 现在企业缺乏的不是某个单个人才, 而是一种人才培养机制, 有了一种能流畅运行的机制, 企业的人才建设才有可能持续, 而人才流动是一种常态, 有进有出才能更健康。并且, 人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也需要企业建立起一种机制, 完成人才和企业之间的深层次磨合。没有人才的支撑不可能形成企业的高速发展。

(三) 对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是高速发展的保证

合作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 在这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企业所处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 任何单个企业不可能离开其利益相关者协助独自满足市场的价值需求, 独自求得发展。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出现促使企业改变原来的竞争理念, 以合作的心态对待市场的竞争。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求得企业及其整个价值链的平衡发展, 完成企业的高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化成, 尹美群.价值链模式下价值创造的要素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 2005 (5) .

[2]、周驾华.价值链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探讨[J].财会通讯, 2004 (3) .

三聚氰胺事件 篇7

1 三鹿奶粉引发“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导致中国奶制品企业集体丧失社会责任

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婴幼儿“结石门”事件, 产生大批“三鹿宝宝”, 截止到2008年9月21日8时, 全国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籽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婴幼儿共有12892人, 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 死亡3人。“三鹿奶粉”害人终害己, 2009年2月12日三鹿集团正式破产, 这个经历了50多年的打拼, 总资产为15.61亿元, 成长为一个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的中国奶业巨头, 却因为三聚氰胺轰然倒下! 2008年9月16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的阶段性结果, 在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光明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个批次产品中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一些液态奶也被检验出含有三聚氰胺。这说明在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来增加蛋白质系数早已成为了中国奶业的“行业潜规则”, 在“潜规则”的纵容下, 不法奶贩和企业为了不义之财, 见利忘义、不择手段、集体丧失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2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基础与根本

2.1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建设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简称CSR) 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 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顾客权益保护、员工权益保护、股东利益保护、环境保护、对手“竞合”及社会捐助等六个方面, 可以概括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 具体为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等内容。

2.2 企业道德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基础, 无道德的企业不会真正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一种伦理规范或要求, 政府管制、媒体舆论和公众监督也只是企业和个人伦理行为的外部制约条件, 它们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的自我约束、道德良知来起作用。企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道德在企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是指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和非正义评价为标准, 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 调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是道德伦理, 企业如人, 无道者必自毁。诸多乳制品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 见利忘义, 不讲社会责任, 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检测指标, 无视人民健康, 损害公共利益, 丧失了道德底线。对此类事件, 温家宝多次指出“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 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 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

当今社会, 以道德为代价的发展不可取的, 如果企业有社会责任感差、缺少环境保护意识、用工不规范、道德缺失行为, 哪怕产品再价廉物美, 它也不能长久赢得市场。所以, 现代企业必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重视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 树立道德为本的经营方针, 从企业文化着手, 组织企业全员开展道德准则知识学习, 塑造企业特色文化, 铸造企业伦理灵魂。

2.3 产品质量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之本, 社会慈善捐助是末, 不能本末倒置

产品质量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之本。对于社会公众、消费者来讲,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依此为产品安全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公众安全责任、依法纳税责任、公益事业责任等内容, 而生产出质量可靠、安全有保障的产品是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基本要求。“顾客是企业的上帝,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必须深刻地意识到, 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命源泉, 只有真正地为顾客服务, 对消费者负责, 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想获得长足发展, 必须建立严格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在生产中加强责任心, 严把产品质量关, 只有产品质量达标, 没有安全隐患, 才能取信于顾客, 才能立足于行业。

企业社会责任不等于社会慈善捐助, 社会慈善捐助是“末”, 不能“本末倒置”。社会责任不只是向红十字会捐款, 也不只是建几所希望小学, 更不是先赚昧心钱, 然后拿一小部分昧心钱出来搞慈善。三鹿、伊利、蒙牛每年都进行一些社会捐赠活动或公益事件, 投入社会公益的资金上千万元, 捐资助教、关心儿童成长, 扶贫济困、捐助弱势群体。这些所谓的“名优”企业一方面苦心经营公益事业, 言必称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连最基本的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障, 他们将企业社会责任本末倒置, 有意或无意地将企业社会责任片面等同于公益捐赠, 用劣质产品获取最大利润, 然后用利润的一小部分以高尚名义去“回报”社会, 博取一些不明真相的掌声。这些企业发展舍本逐末, 企业规模越大、发展越快, 对社会的祸害也就越大。

3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基本要求

3.1 企业必须端正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为主, 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次

三鹿等企业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 盲目扩张、不注重产品质量, 导致市场恶性竞争, 奶源竞争激烈, 恶性抢奶事件频发。为符合奶企收购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 就给了无良商人掺毒的机会, 于是就出现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的事件。这种建立在价格扭曲、违反市场规律基础上的, 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 还会引发种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矛盾, 甚至会引发重大冲突, 付出巨大的代价。

社会是企业的依托,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源, 否则企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难以继续。所以, 企业要得以可持续经营与发展, 仅仅考虑对股东负责、承担经济责任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考虑企业的社会影响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必须端正发展理念, 树立企业社会责任, 不能先考虑赚钱、把利润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 而是要把对社会做贡献、尽责任放在追求利润之上, 利润只是做贡献、尽责任的结果、副产品。

3.2 企业必须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不能歪曲公关理念——用钱“封杀”媒体和政府

当企业出现危害社会事件时, 如果只是一味地掩盖事实、死不认错、推诿责任, 这种行为必然会导致企业生命的终结。三鹿集团在2008年3月就接到问题奶粉的投诉, 对于自己的奶粉有问题早已知情, 却没有采取任何负责任的行动, 没有告知消费者, 也没有停止销售和全部召回有毒产品。媒体曝光三鹿事件后, 三鹿集团仍是一味掩盖事实, 打死不承认, 以达到推卸责任、保护品牌的目的, 最终在卫生部的直接干预下, 才不得不发布产品召回声明, 还要把责任推给奶农。如果三鹿早几个月积极主动地承认错误, 结果可能还是死。但是早承认早死, 人们在伤心地同时还会夸一句“有勇气、负责任”;而晚承认垂死的话——把责任推给奶农的结果还是“死”, 没有同情只会落得骂名。所以, 对于三鹿来说, 正确的选择只有一条路, 即主动积极承担责任, 正视危机不回避, 并向公众公开, 接受公众监督, 妥善处理问题, 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企业也不能歪曲“危机公关”以摆脱社会责任, 用钱攻关、“封杀”媒体和政府。三鹿集团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就想方设法掩盖, 把“公关”当作“搞定”政府部门、“摆平”媒体、进而欺骗消费者的工具。三鹿集团很早就知道有毒奶粉在市场上销售, 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 仍选择“公关”封杀当事人和媒体报道, 争取不要让外界知道;外界知道了就争取获得政府保护、封锁消息;地方政府包不住了, 就想办法找更高级的宣传部门力争“捂住”, 让毒奶粉永远消化在婴儿的胃肠中。企业认为只要“攻关媒体与政府”成功, 即使出现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危机, 也不用承担社会责任, 这就是用纸包火!

3.3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重在落实所有环节, 丝毫片刻都不能疏漏、放松

中国质检总局在109家专项检查的企业中有87家企业未检出三聚氰胺, 这说明三鹿等企业不是不能检验和发现真假蛋白质含量, 而是没有承担起严格检验的责任, 放任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产品进入了市场。在三鹿集团的372个供奶站中, 有41个奶站老板在牛奶中加入了三聚氰胺, 他们在掺水后的牛奶加入添加剂, 反覆勾兑, 直到牛奶“达标”为止。此外, 奶站和企业收奶员相互勾结, 形成利益共同体, 奶站用金钱“搞定”企业奶源部门和检测部门, 企业奶源部门和检测人员收钱后, 当然“看不见”问题牛奶流入企业生产环节。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一个“线性发展”, 容不得半点“偷工减料”, 必须常抓不懈、时刻不放松, 任何一个时期的放松、任何一个管理环节的懈怠都可能造成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功亏一箫。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 必须严格自律, 加强责任意识和监管力度, 把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融入到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 在采购、检测、加工、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都要把责任和质量安全落实到位, 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不留空档, 没有一丝一毫疏漏。

此外, 重塑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道德, 除了企业自身积极主动努力以外, 还要充分发挥司法强制、行政监管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影响和作用。一方面, 要完善法律法规, 消除制度漏洞, 以司法惩罚强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 要完善行政监管体系,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以行政问责强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 企业内外各种动力和压力相互配合, 各司其职, 才能全力确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摘要:中国乳制品企业集体丧失企业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致使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酿成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引发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危机, 折射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迫切性。为此, 中国企业亟需建设以企业道德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把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运营所有环节上, 重视产品质量, 端正发展理念, 积极主动承担相应责任。

关键词: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道德

参考文献

[1]崔丽.“三鹿奶粉事件”拷问企业良知——论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治理[J].商场现代化, 2009, (1) :388.

三聚氰胺事件 篇8

1“三聚氰胺”事件对国内奶粉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两年前, 由于众多的婴幼儿食用奶粉产生肾结石病症, 经检测其罪魁祸首是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 而三鹿、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大多数企业均因涉案被强行下架。不久, 曾名噪一时的三鹿轰然倒塌, 中国奶粉市场开始新一轮洗牌。

1.1 洋品牌——“三聚氰胺”事件的赢家

2007年三鹿在全国奶粉市场占有率为18.26%, 销售额100亿元, 三鹿倒闭后, 这一让出的市场份额成为其他竞争对手强夺豪取的目标, 而洋品牌成为最大的赢家, 表现在:

(1) 洋品牌强化了在中高端奶粉市场的强势地位。在“三聚氰胺”事件中, 国内品牌仅有完达山、飞鹤等少数品牌没有检测出“三聚氰胺”, 而其他主要的一线品牌纷纷陷入其中, 这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 强化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 消费者纷纷蔽弃原本价格相对低廉的国产品牌, 洋品牌的市场份额显著增加。有机构调查表明, 洋奶粉市场份额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2009年的约85%左右。

(2) 洋品牌掀起了涨价风潮。继今年雀巢宣布自8月1日起上调部分奶粉价格之后, 美赞臣、惠氏、美素、雅培等洋品牌也相应跟进涨价。按照权威机构给出的数据, 从2008年至今, 洋品牌年均涨价幅度在15%左右, 数据惊人。这充分说明目前国内中高端奶粉市场的竞争现状, 即洋品牌在市场中拥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和统御性的话语权。

(3) 消费者对洋品牌崇信度的提升。由于婴儿奶粉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比起其他产品, 消费者对婴儿奶粉的安全性、质量更为关心, 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应降低。虽然国产品牌拥有价格优势, 但随着人们崇尚健康的意识增强和“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 消费者更加坚定了对洋品牌的崇信, 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势在转化为销售力方面并不突出。

1.2 三鹿及其涉案的国内品牌——最大输家

三鹿集团曾是中国知名的乳品企业, 连续6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品牌价值曾高达149亿元。三鹿奶粉“三聚氰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 三鹿集团遭受沉重打击。终因无法面对消费者的巨额索赔而破产。当然, 其他国内知名品牌, 如伊利、蒙牛、光明等, 也卷入其中。受同样事件影响, 以上各家公司的销售额、赢利、消费者信任度均大幅下滑, 他们同样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消费者控告和索赔, 蒙牛甚至一度面临着失去企业控股权的危机。此外, “三聚氰胺”影响的不仅仅是直接涉案的公司, 也引发了广大消费者对国产婴儿奶粉的信任危机, 对国产品牌的打击将是全面的和长期的。

2 在行业困境中寻求突破的本土企业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 本土乳制品企业无疑面临着国外品牌的市场鲸吞和消费者信心流失的双重打击, 但在这种困难局面之下, 本土企业也没有坐以待毙, 至少有以下公司试图化危为机, 展现了本土企业亮丽的一面。

2.1 三元——并购下的资产整合

2009年3月4日, 三元股份实际控制人三元集团与三元股份全资子公司河北三元以总价6.165亿元的价格, 成功竞得三鹿集团破产财产包。此次并购, 虽然有奶源、渠道、人员、管理等方面整合的诸多困难, 对三元公司至少有以下好处: (1) 三元公司可以从一个主营业务局限于北京地区的地方性品牌, 迅速成长为全国性品牌; (2) 三元获得的是三鹿集团的优质资产, 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可持续经营的有效资产。 (3) 三鹿的销售网络和奶源基地对三元的发展有极大帮助, 为三元向一线企业靠拢打下了基础。

2.2 贝因美——逆流勇进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幸免于难的贝因美逆水行舟,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贝因美不仅占据了国内6%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且将很快上市。其突出特点在在于: (1) 产品定位于做中国宝宝的育婴专家, 产品针对中国宝宝设计, 直指洋品牌软肋; (2) 特许经营的渠道创新, 借助资本达成迅速的成长。

2.3 新进入者的强大企图心

奶粉行业具有高规模、高增长、高毛利的特点, 引起诸多企业的觊觎。当其他企业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苦苦挣扎的时候, 娃哈哈突然高调宣布进军奶粉业, 其奶粉品牌“爱迪生”已正式在全国一线城市上市。为了更好地解决奶源的安全问题, 娃哈哈将“爱迪生”全部委托荷兰与瑞士的公司贴牌加工生产, 不仅全部采用荷兰进口奶源, 更是定价高过很多洋奶粉。

3 未来本土乳品的市场突围策略

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逐渐平息, 励精图治的主力国产奶粉品牌已经逐渐走出困境。然而, 要想东山再起, 从洋品牌中攫取市场, 重塑国民信心, 国产奶粉还任重而道远。吸取过去的教训, 本文对国内奶粉企业有如下建议:

3.1 控制奶源, 夯实基础

奶源是生产奶粉的先期步骤, 而这恰恰是国产奶粉企业最薄弱的一环。首先, 中国的奶源分布北多南少, 极不均衡, 这给企业的经营布局带来许多困难;其次, 我国在人均草场面积、人均奶牛数量、奶牛品种和人均奶源产量等指标上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后, 我国的奶源生产多属于农民分散性养殖, 奶源品质难以控制, 对奶品的采集过程管理也极不规范。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国外企业的奶源基本都来自现代化、规模化的大型奶牛养殖农场, 从奶牛品种的选择, 到奶牛的饲养, 牛奶的采集、收纳、检验、运输环节, 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既保障了奶源的品质和安全, 也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 当前国内奶制品企业急需做的就是尽快建立起企业自身的奶源基地, 对奶源进行规模化、科学化、精细化运作, 向国外企业看齐。

3.2 差异定位, 彰显特色

国内奶制品企业的市场推广, 不能一味模仿洋品牌, 在定位方面要体现本土企业的优势和特色。贝因美以此为突破, 产品定位于“中国宝宝的育婴专家”、“专为中国宝宝研制”、“中国宝宝第二餐”, 使贝因美一跃成为“中国婴儿奶粉”阵营中的领军品牌, 成为民族奶粉品牌对抗洋品牌的一面旗帜。同样, 娃哈哈也另辟蹊径, 乍一进入市场就把“爱迪生”这一新品牌拔高定位, 定价甚至高于国外品牌, 突出自己的优势:国外奶源, 国外加工。估且不论其未来是否能够成功, 但是它至少抢占了最为有利可图的高端市场的制高点, 展现了企业的企图心和魄力。

3.3 价格优势, 价值为本

从长期来看, 本土奶制品企业的最大竞争优势还是来自于价格。因为我国奶制品企业从原料的采集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都立足于本土, 与国外品牌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另一方面, 洋品牌也未必100%安全, 也发生过疯牛病、口蹄疫、二恶英等风波。所以, 本土企业不必妄自菲薄, 只要明确发挥价格优势, 集中精力做好产品, 给顾客创造价值, 使顾客感知到比国外品牌更好的性价比, 坚持不懈, 保持耐心, 从长期来看一定能赢得消费者的垂青。

3.4 品牌运作, 立足长远

品牌能享受消费者更高的溢价购买, 使企业赚取超额利润。所以, 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都需走品牌化之路。经过多年发展, 本土奶粉品牌虽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在品牌化运作的经验积淀、技巧、策略等方面与国外品牌差距明显, 短期内国外品牌的领先地位暂时难以撼动。所以, 本土企业要卧薪尝胆, 励精图志, 厚积薄发, 以求最终收复奶粉市场的江山。在品牌运作方面, 本土企业需要做的是: (1) 全面贯彻品牌营销思想, 即企业的任何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着品牌的保值和增值而开展。不能短期行为, 引鸩止渴。 (2) 找准优势, 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明确传递产品所能给顾客带来的独特利益。任何一个与消费者沟通的机会都是企业打造品牌的机会。 (3) 严格质量管理, 不但生产顾客满意的产品, 更需让顾客有愉悦的产品体验。 (4) 精耕市场, 决战终端。零售终端是打造品牌的第一战场, 在终端抢占顾客的注意, 赢得顾客的购买。 (5) 品牌升位, 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延伸, 全面提升品牌形象。

4 结语

最后, 本土企业也需要注重公共关系的建设, 从而赢得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和合作, 以赢造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局面, 从而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哲.奶粉业洋代工PK洋品牌主编[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0, (8) .

[2]艾.里斯.“爱迪生”靠什么与奶粉巨头竞争[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0, (8) .

三聚氰胺事件 篇9

2008年9月, “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 使我国的乳品业发展一下掉入了谷底。三鹿被三元收购, 蒙牛、伊利、光明等企业损失惨重, 中国乳业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乳品上市公司股价受其业绩的影响一路暴跌。根据2009年年初发布的2008年度财务报告显示, 国内四大乳品上市公司 (伊利股份、光明乳业、三元股份、蒙牛乳业) 除了三元股份略有盈利之外, 其他3大乳业公司巨亏接近30亿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一)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 分析我国乳品上市公司恢复的程度及“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率的影响。

事件分析法是一种统计方法, 研究市场上发生某一事件对公司的价值或者市场会对其产生的影响。事件研究法一般考察这一事件前后公告日内股东的超常收益率, 用超常收益率可以衡量这一事件影响力的大小, 它等于实际收益率减去预期收益率。其中, 预期收益率是指如果事件不发生预计可以得到的收益率。而为了得出事件对某种行业股票价格的影响或对市场的影响, 还需要考察超常收益率的累加之和, 即累积超常收益率。

累积超常收益率的算法如下:

1.确定事件考察期。事件考察期一般应包括事件发生日前后的日子。在本文中把事件发生点 (公告日:2008年9月11日) 定义为时间0, 事件考察期选定为事件发生的前3个月到事件发生的后3个月 (2008年6月19日到2008年12月15日) 共121个交易日。

2.计算实际收益率。某种股票的实际收益率等于该股t日的收盘价–该股 (t-1) 日的收盘价) /该股 (t-1) 日的收盘价, 即, 其中t表示时间, Pit表示第i种股票在t日的收盘价, Pi (t-1) 表示第i种股票在t-1日的收盘价。

3.计算预期收益率。求预期收益率需建立股票收益率的“预期模型”, 常用的模型有四种:均值调整模型、不变收益模型、市场调整模型和市场模型。本文采用市场模型来计算预期收益率。市场模型假设个股股票的收益率与大盘指数的收益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并以大盘指数收益率建立股价收益率的回归模式, 公式如下:

其中, 表示第i种股票在t日的预期收益率, Rmt表示在t日的大盘指数收益率, αi:表示回归截距项。εit:表示回归残差项。βi:表示回归斜率。

4.计算超常收益率。第i只股票在t日的超常收益率为:

5.计算出所有样本中n只股票在考察期内每个交易日的平均超常收益率, 即

6.计算累积超常收益率。就是将平均超常收益率累积相加, 即

(二) 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了主营乳业和兼营乳业的八只乳品上市公司的股票, 数据选取考虑到需要求得实际收益率, 所以需要考察期内上述8只股票的收盘价以及大盘的收盘指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蒙牛乳业在计算过程中用到的大盘指数是香港恒生指数, 其余个股在计算过程中用的都是上证指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均来自于大智慧炒股软件。

三、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分析

(一) 数据计算

本文在求预期收益率的时候, 用的是EViews软件。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整个乳品行业, 根据实际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求得上述8只股票的超常收益率, 这样就可以求得整个乳品上市公司的平均超常收益率和累积超常收益率。

(二) 计算结果分析

在考察期间内平均超常收益率基本围绕零波动, 平均超常收益率呈负值不太明显。但从累积超常收益率看, 在整个考察期区间内, 累积超常收益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大, 从0.1%附近到-0.4%附近波动。股价在 (-60, 0) 区间内乳品上市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率走势比较平稳, 基本上都围绕零波动。说明乳品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还比较稳定。在考察期内累积超常收益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相对日期t=-48的时候, 为0.099137。而在 (0, 60) 区间内累积计超常收益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公告日起开始快速下跌。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公告日之后的3个月当中累积超常收益率降了公告日前3个月累积超常收益率的四倍。在相对日期t=36的时候, 累积超常收益率达到了最小值, 为-0.40874。这说明在事件公告日之后, 乳品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受到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 并且乳品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在明显的降低。

四、后”三聚氰胺”时代乳品上市公司的恢复状况

(一) 事件发生初期 (2008年9月11日到2008年底)

从发生“三聚氰胺”的时间到2008年底, 国内乳业上市企业的股票纷纷下跌。其中蒙牛跌幅最大, 为-54.55%。其次为伊利、光明、新华百货、维维股份、金健米业, 跌幅依次为-47.33%、-35.58、-32.14%、-24.15%、-12.8%。可以看出, “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品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是很大的。到2008年底, 累积超常收益率已经有所升高, 但幅度不大。在2008年底的时候累积超常收益率最大值为-0.13016, 但随后又跌了下来, 说明乳品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有所恢复, 但还不稳定。

(二) 事件的恢复期 (2009年1月到2009年9月)

根据恢复期内 (2009年1月5日到2009年9月30日, 共183个交易日) 的8个乳品上市公司的股价, 求出乳品上市公司在恢复期内的平均超常收益率和累积超常收益率。

在整个恢复期内平均超常收益率还是基本围绕零波动的, 波动的幅度也不是很大, 而累计超常收益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大。在相对日期 (1, 86) 区间内, 累积超常收益率开始正向攀升, 并且逐步攀升到零附近, 累积超常收益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相对日期t=80 (2009年5月11日) 的时候, 为0.022519, 说明在2009年5月份的时候乳品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已经恢复到了未发生“三聚氰胺”时的水平。随后累积超常收益率呈一个小V型波动, 说明在恢复期内, 乳品上司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还不太稳定。但在第3季度的时候, 累积超常收益率已经基本接近零了。根据数据显示, 在2009年第3季度的时候, 乳品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已经恢复到未发生“三聚氰胺”事件时的90%。今天以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为代表的中国乳品上市公司, 乳品的销量不断地增加, 公司业绩也不断地提高, 逐步消除了投资者对“三聚氰胺”事件的担忧, 中国乳品上市公司一定会触底反弹的。

五、建议

我国发生“三聚氰胺”事件, 笔者认为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奶业的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上游原奶供应长期以来滞后于下游加工业的发展速度, 奶农、奶站和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衡。二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合理。在未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之前, 乳品企业就没有相关的设备检测三聚氰胺。而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 也没有相关的标准, 这就发生了在原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的事件。三是一些乳品企业只盲目追求高速发展, 而违背了行业的发展规律。总之, “三聚氰胺”事件是因为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质量管理体系不合理、乳品企业质量监管不严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乳品上市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处理好整个产业链中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关键是利润均衡化, 提高奶农的收入。各级政府和奶业协会要发挥好价格协商的作用, 建立原奶价格机制, 充分保证奶农的收入。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最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和体系的不断引进, 将乳品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融为一体, 从而建立可靠的质量体系。三是各个乳品上市公司要积极与政府、协会沟通。中国乳业要快速的成长, 离不开政府的有力监管和引导。此外, 奶业协会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奶业协会在乳品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战略规划、产品质量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四是乳品上市公司要重新塑造品牌形象。要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加大对产品的严格监管。五是要加强企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企业要依法纳税, 多做慈善事业, 倡导和引领良好的社会道德文化。

摘要:“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至今已经一年多了, 我国的乳品上市公司到底恢复到了什么程度, 目前的形势如何?本文通过事件分析法, 研究我国乳品上市公司的恢复程度及“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率的影响, 并对乳品上市公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聚氰胺,乳品上市公司,事件分析法,超常收益率

参考文献

[1]白仲光, 蓝翔.金融事件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步骤[J].公司金融, 2003 (12) .

[2]袁显平, 柯大钢.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研究, 2006 (10) .

[3]康红.事件研究算法的研究与设计.硕士学位论文[C].河北工业大学, 2005.

[4]李敏.透析三鹿奶粉事件[J].商业文化, 2009 (8) .

[5]金贞洁.事件研究方法最新进展及中国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 2005 (17) .

【三聚氰胺事件】推荐阅读:

突发事件暴恐事件05-19

事件特征07-16

事件驱动07-17

积极事件07-17

通信事件05-09

丰田事件05-22

偶发事件06-11

事件营销06-26

灾害事件07-10

极端事件07-26

上一篇:培养和谐的教师语言下一篇:制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