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自动机

2024-05-14

学习自动机(精选12篇)

学习自动机 篇1

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常以学习的愿望、兴趣、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以及理想、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 对中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如下类型:实现家长的要求, 履行教师的要求, 为了获得好分数, 对某门功课感兴趣, 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或避免批评, 为了个人的名誉、前途, 对未来职业的向往, 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为了祖国的建设, 等等。可见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如下分类:

从动机内容的性质看, 学习动机有正确与错误、高尚与低下之分。

学习动机正确与否是由社会标准决定的, 一切符合国家要求和人民利益的学习动机都是正确的和高尚的, 而一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或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的学习动机则是错误的低下的。但是,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而言, “想取得好分数”、“想赢得别人的赞扬”、“想在同学中享有威信受到好评”等趋益性学习动机, 也不能认为是错误的, 因为这类动机与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并不矛盾。

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指向性不同,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 称直接性动机, 如求知动机。如由于感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而愿意学语文, 由于喜欢听历史故事而乐于上历史课, 为应付教师的检查提问而努力学习等;另一类是指向学习结果的, 称间接性动机。如升学动机, 如在正确教育下, 多数学生能把今天的学习与祖国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 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上两类学习动机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对于中学生来说, 仅有直接动机而无间接动机, 容易由于思想境界狭窄导致学习动机的短暂和不稳定;仅有间接动机而无直接动机, 则可能会由于这种动机的抽象, 难于产生实际效果。两类动机有机地结合方能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在通常情况下,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非单一的, 常常是几种动机交织着起作用。

就动机起作用的大小而论, 学习动机又可分为主导和辅助两类。如果学生长期以直接动机为主导动机,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具有高尚的间接动机,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社会意义;如果学生仅仅以间接动机为主导, 教师则应帮助他形成一些具体的近景性的动机作辅助, 使学习活动更有活力。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欠缺现象并不严重

问卷中共设置了二十个问题, 而问题中又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了调查, 在14~20分这一阶段里的学生只占8%, 说明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令人满意, 并不是很严重。调查表明, 学习动力不足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 可能源于学生对考试及成绩所持的态度。

(二) 学生的学习动机构成存在明显的不协调

学生面临的现实是应试教育, 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 学生不得不以考试分数建立自己的自我形象。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 (特别是70%以上的那些考高中无望的学生) 迫切希望学到将来实际有用的本领, 而现在的考试, 难以反映这种实用性, 为应考设置的大量的、过重的作业负担, 对将来的实际应用毫无意义,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将来发展的需要与当前自尊的需要, 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教师追求的目标、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处于日益尖锐的对立之中。当我们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不想好好学”而大伤脑筋时, 应当反思一下, 这些学生是“不想学会对他们的将来实际有用的本领”呢, 还是“不愿去苦苦追求对他们来说是几乎毫无意义的考分”?我们的教育, 到底有多大程度适应了随社会而迅速发展变化的学生呢?

(三) 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在于意志和习惯

对答卷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意志力薄弱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是引起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自控能力差, 是初中学生心理的特点。初中阶段学科门类多, 课程要求高, 教学时间紧, 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 另一方面, 要训练他们的行为习惯, 这都是长期、系统而细致的工作。但是, 多年来, 农村学校只追求中考成绩而忽视思想教育, 学生意志毅力的培养渺无影踪;中考以选拔为目的, 高难度的习题资料铺天盖地, 在追求考分的压力下, 连加强双基教学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 就更谈不上花费时间精力去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了。

(四) 应对教学心理环境净化和优化

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它以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在改善物质环境方面, 农村学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但在改善心理环境方面, 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师生关系, 是教学心理环境的主要方面。调查表明, 学生对教师的最大希望依次是:减轻负担、改进教育方法、搞好教学、不歧视差生、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净化教学心理环境, 就要排除前述各种干扰, 而优化教学心理环境, 上列学生的愿望序列对我们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学习动机从其性质上分, 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其得到满足, 学习成绩就是一种强化, 无需外力的作用, 不必施加外部的奖赏而使他产生某种荣誉感。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活动以外的, 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它是由外部的一些刺激人为地影响学生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例如, 学生为了成为三好学生而努力学习, 成为三好学生是一个学习活动之外的诱因动机, 学生努力不一定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引起外部学习动机的典型方法是赏罚 (物质的或精神的) 。学生的学习是由内部的学习动机和外部的学习动机共同发生作用而促成的。一般来说, 外部的学习动机的作用较弱而短暂, 内部的学习动机能持久、强烈地推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长期的兴趣, 而不是短时的兴趣。因此, 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探讨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途径, 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必要。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既是引起学习的原因, 又是学习的结果。在培养学生学习的正确动机的前提下, 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是尽可能使学生学懂、学会。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堂课。更重要的, 我们应该有一个爱学生的心, 去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产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多种类型,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采取适当方法和措施, 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动机,类型

学习自动机 篇2

很多老师坦言当下的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如以前的学生,学生完全没有学习动机,主动学习对学生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的研究

在欧美国家,学习动机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受行为主义影响,注重探讨个体行为的外部原因,如成功与失败、表扬与责备、奖励与惩罚、合作与竞争、结果与望等因素。认知主义理论在60年代以后成为研究的主流,之后又提出了归因论、自我效能论、成就目标论、自我价值感 理论等学习动机理论,社会认知取向的学习动机研究成为了研究的主流。

赫尔认为学习活动可分成三种动机类型,即目标取向、活动取向和学习取向。比格斯认为学习动机可分为四类,即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成就动机和社会动机。

H.A.默里提的学习动机需要理论认为学习受到内部活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学习需要激发了学习动机,动机一旦产生就立刻对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发生作用。这个理论把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来源于人后天的需要,并成为人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层次,这就形成了强弱不同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的自我价值理论以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学习动机,探讨了 “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理论把自我价值和学习动机结合起来是动机理论研究的一个亮点,不同的人对自己的价值有不同的评价和要求,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大学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将人的自我价值与学习动机结合研究,很有突破性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通过学习动机的研究提出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即倒“U”曲线定律,说明了学习动机并不一定是越高越好,当它超过一定程度时,效果反而更差,因此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优秀成绩的取得。

由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推尔福特提出来的,交往性动机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动机表现为:为了获得父母、教师、朋友的和谐关系而努力学习,而他人的疏远和排斥可能会挫伤他学习的积极性。威信性动机可能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声誉、尊敬、待遇的愿望的体现。一个人不仅希望和别人交往,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重视和尊重。对于大学生而言,后者可能是一种更为普遍持久的学习动机:对将来在社会上取得威信的追求,表现为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二)国内的研究

国内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有两类: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集中在相关研究和干预研究上。国内的实证研究大部分是相关性质的研究(王振宏刘萍2000,张焰黄希庭1999,宋剑辉郭德俊1998,王振宏1999,方媛祝蓓里2000,梁海梅郭德俊张贵良1998等),他们从认知动机观的不同理论、概念出发探讨其对学业成就、成就动机等的影响,干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归因训练手段上(随光远1991,韩仁生1998),它们利用归因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这些是针对中小学生而言的,并且是结合学科教学活动进行的。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是对其特点、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研究

毛晋平(1995)认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有四个方面:学习动机复杂多元,且极不稳定,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目标多指向近景性、直接性方面;学习动机、内容多功利性和实惠性;学习的成就动机强度呈中等水平。鲁克成等人(1992)认为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三个方面特点:学习动机具有多样性、学习动机呈现动态性的发展趋势、学习动机矛盾的两面性。

2.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研究

黄希庭将大学生的需要分为6种,即生理、安全、交往、尊敬、发展和贡献。并且在基础上编制了学习动机问卷,对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显示,6种动机与6种需要相一致,求知进取的动机与发展的需要一致、社会取向动机与贡献的需要一致、物质追求的动机与生理的需要一致、害怕失败的动机与安全需要一致、个人成就动机与尊敬的需要一致、小群体取向动机与交往的需要一致。秦晓晴等人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概念模型,该模型将学习动

机分为6种成分:个人需要、动机前提、情感中介、认知中介、动机行为和学习结果。

3.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研究(1)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黄庭希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中男生和女生有着明显不同水平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在社会取向、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这四种动机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取向、害怕失败和小群体取向上女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在个人成就上男生的动机水平则显著高于女生。池丽萍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内部动机中,在挑战性维度上男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在外部动机中,在依赖他人评价维度上女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张宏如通过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有更高的动机水平。张爱莲在研究中发现,女生学习积极性高于男生。

(2)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

刘淳松研究发现:在求知进取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低于二、三年级;在物质追求和个人成就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低于三年级;在小群体取向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张宏如的研究从知识、经验和技能三个方面出发,发现学生认为三个方面之间的重要性差异不大,一般在三年级下降较快,在四年级上升较多,甚至出现反弹。在知识上,随着年级上升其重要性反而下降,但学习方法却上升,特别是在四年级。在经验和技能上,一年级学生的主要兴趣较高,二、三年级动机呈下降趋势,但四年级动机

又重新回升。

(3)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学校类型的差异

黄希庭等人研究发现,医科院校和工科的学生在求知进取上动机水平较低,在害怕失败上动机水平较高;军校类院校在社会取向和个人成就上动机水平

较高,在物质追求上动机水平较低。

(4)影响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研究

张爱莲通过调查分析归纳出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动机水平依次为:生存与发展、求知与完善、责任感、上进心、成功的激励、考试压力、父母的期望。妨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依次为: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校某些管理方式欠妥、学校条件限制、课堂教学方式死板、课程安排不合理。池丽萍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充满自信,学习动机有较强的内在性,而较少受制于外部因素。

(三)目前研究的不足

目前的关于学习动机研究都只是停留在现状、原因、结构特点等表面上的研究上,缺乏长期性的跟踪研究,例如不同的学习动机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或者说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对个人成就的影响等。

二、调查过程

(一)确定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总人数100人

(三)通过正准备下课老师的配合,给同学们发放问卷填写后回收

四、结果分析

(一)、内在动力方面

内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推动其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自觉性、努力程度、对专业的认可度等主要因素。调查发现: 我国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有较强的功利色彩,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学习的错误认识以及心态不端正。在对“大学学习的认识”上,62%的学生认为,学习以考试成绩衡量,仅有15%的人认为大学的学习仍应主动奋进争取取得学业上的成就。另通过分析“上大学的目的”以及“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如何” 两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对于“所学专业兴趣”的问题,选择回答“相当感兴趣”与“较为有兴趣”的同学占75%。“上大学的目的”选项中89%的同学回答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符合父母期望”等积极向上的答案,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是明确的,有着强烈的成才愿望和进取心,这样的学习动机是积极健康的,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大学的第一目的的调查中,回答“为了顺利毕业”和“不知道,随遇而安”的占9%,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首先,部分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轻精神、重现实轻未来,只要是他们认为没用的就不愿意学。其次,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求知欲望不强,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一样、好坏的评价标准一样,都是顶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死学苦学,学习成为成长过程中的负担,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次,部分大学生对搞好学习的自信心不强。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与众多强者的竞争中成绩落后,无法找回在中学时的出众感觉,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了心理失衡。他们不从主观努力上和学习方法上找原因,片面认定是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产生力不从心之感。还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自己感觉低人一等,并将自卑情绪带入学习当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

(二)、外在动力方面外在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环境、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出的一种学习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源于受到外界的激励或压力所推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施于的激励作用。

当前,高校难免受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公平竞争,如靠关系走后门、重学历轻能力、性别歧视等,也严重挫伤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互联网的出现和大量使用,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外在动力因素调查中,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占60%。这表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社会的竞争压力,有很强的成才需求。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心理需求,将这些外部压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则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另外,在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属于自主决断的如“个人前途”、“个人爱好与兴趣”者占66%,表明随着心身发展的不断成熟,大学生的自主决断意识越来越强,是他们的学习动力的最大影响因素。但自主决断表面上是为自我,实质要受到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左右,是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个人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恋爱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为爱而学、因爱厌学、无爱废学的人大有人在。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趋向是理智和成熟的,具体表现为学业重于爱情,爱情为学业服务,爱情左右学业的驱动力在逐渐减弱。在“毕业时你计划实现什么”的问题中,回答“考研成功”和“考公务员”的占33%,说明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是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其学习行为服务于“我为前途而考”的现实目的。

(三)、综合动力方面

在综合动力方面,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各种就业观念急剧激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凸显出明显的直接性和现实性,学生中能“经常”或“有时考虑前途”的高达89%。可以说,对职业的充分关注,讲究学习的实用性,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之一。多数学生之所以对教学要求与目标只求达到合格,是因为这些目标和要求属于基本条件,他们明白,不达到这些要求就无法顺利毕业。、意见建议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比中学生更复杂更高级,同时也更为自觉、更为独立,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大的影响。调查发现,造成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容易产生松解心理,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没有及时树立起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做法。有的大学生经受不住暂时失败的考验,因为一次考试成绩落后就一蹶不振。还有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3.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上大学”等根本问题,学习动力的不足才可能得以根除。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其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采取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调查结果就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谈几点认识,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以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将学习需要转化为自身的需要时,同时又具备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客观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就会变成活跃的状态,促进大脑中枢放出一定的能量,引发内驱力,成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五、提出建议或意见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才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水平适中,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劲头大,能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在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念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一种很积极的心理倾向。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浓厚的兴趣,才会心向神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中做乐。

(三)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的较为持久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与意志状态等方面来加以正面判定和说明,如喜欢还是厌倦、积极还是消极等情绪情感。对答卷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而学的,对学习成绩不在乎,整天就想着玩,应付式上课,缺乏主动性,还有平时没有花时间去学习,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因此学生有必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端正学习态度的根本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因为过高的目标有可能使学生自己遭受屡次失败而产生厌倦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过低的目标又使自己太容易达到而使自己没有动力。同时,学校和老师不要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鼓舞他们定制过高的目标,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要根据个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去指导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租住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倪清泉(期刊 外语界 2010年第三期

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邓辉平硕士论文2001 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研究 卜荣华 硕士论文 2006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 张小红 2006 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以及培养 盛瑶环 曾祥福 李启华2006 教育与职业 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苏秋红 2012 毛晋平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思考 1995 黄希庭、郑涌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张爱莲 对137名非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浮松,张益民,张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年级及学科差异 2005

关于本科生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及成绩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动机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及特点和学习行为和成绩,我们将对您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谢谢您的配合。

单选题

1.你的性别是()A.男 B.女

2.你现在大几()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觉得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绩点,拿奖学金 B.充实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C.为了顺利毕业 D.父母期望 E.不知道,随遇而安

4.你认为影响你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A.个人兴趣爱好 B.个人前途 C.个人成就感 D.丰厚的奖学金 5.读的专业兴趣如何()

A.相当感兴趣 B.较为感兴趣 C.不太感兴趣 D.完全没兴趣 6.你认为下列哪项对你的学习压力最大()A.家庭期望压力B.社会竞争压力C.学校学业压力 7.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有什么来衡量()

A.学习成绩B.学业成就C.活动获奖 D.其他 8.你觉得学习氛围的重要程度是()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9.你觉得谈恋爱对你的学习()A.帮助很大 B.帮助不大C.有负面影响 10.你的成绩在班级里排名的位次大概是()

A.前茅 B.中上C中等 D 靠后 11.毕业时,你计划干什么()

关注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 篇3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机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和解惑者。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去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在这个过程里,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不能受所谓的师道尊严的影响,而脱离学生群体。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更应该有十足的耐心,富有同情心,同时又不乏幽默感。这样,学生不仅会把教师视为知识的传播者,更会把他们看作自己烦恼和困难的倾听者。他们会对老师充满信任,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指导。他们会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他们的英语技能自然会不断得到提升。

(2)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flash和ppt课件,再配以学生喜欢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到所教的语言环境里,从而放松心情,让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地展开,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而富有活力,一改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转换为主动参与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习热情,强化动机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持续高涨,兴趣是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这时,就需要教师不断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潜移默化地得到加强。换而言之,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魅力。

(1)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但不能过于泛滥。老师对学生的认可和赞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各种方式的表扬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表扬是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是为学生展现自我价值提供的支持。由于表扬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必须使用行之有效的表扬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比如可以说“Welldone!”“Excellent!”“Goodjob!”等这些简短而又肯定的语句,也可以使用一些肢体语言,比方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些都会使学生为之激动不已,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2)正确定位学习目标,注意兼顾两头。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尽相同。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参与的关键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回答,而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也应该有着合理的规划。由于有些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值太高,很多学生即使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并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动力会荡然无存。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该视个人情况而定,脱离现实的目标是有害无益的,合理的学习目标才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延续和发展。

(3)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信是自身实力的体现,良好的自信十分重要,它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做事的最终结果。比如,学生对某一段英语文章的背诵缺乏自信,有些畏难情绪,他为之付出的努力就会大打折扣,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必然会面对诸多的困难,比方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大量生词段落的记诵、学习任务的日益繁重等都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时失去自心。教师要善于接收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地加以疏导并解决。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课后和他们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建立起信心,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并予以及时的鼓励。学生自信的获得离不开我们教师大量细致而富有成效的劳动。

三、关注学习过程,巧抓动机

(1)尊重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心灵。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给出一些比较另类的答案。这些释放出的信息表明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一种自我理解,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是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的表现。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适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而不能蛮横地加以否定和斥责,否定和斥责会严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到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2)利用好每个学习平台,发挥出学生的专长。虽然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主阵地,但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学生可以借助各个渠道去学习英语,比方观看英文节目,上互联网,阅读英文报纸等。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英文歌唱和经典英文诗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教师应该利用好每一次学习英语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这也是对英语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学习自动机 篇4

一、选择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选择性, 突出地表现在对学习对象的选择性上, 学生的学习过程, 其实是一连串的选择活动。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并不是随便将什么内容都作为学习的客体来对待, 而总是选择那些最合意的内容作为学习客体;同时, 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加工、整合和改造也都是有选择的, 都要进行过滤、筛选和优化组合;学生选择的正确与否,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学习内容相同, 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 每一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学习, 其结果往往是大相径庭。当然,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选择是有条件的, 必须按照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教育的现实条件和可能性之中进行选择。

二、自主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 首先表现在他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 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 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并深入地理解教材, 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并应用于实践当中;其次, 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做是教育对象, 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和调控, 充分发挥潜力, 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 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 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目标。这在学生的自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 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识和发展潜能, 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和机会,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内化和发展, 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三、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在现代社会, 创造已经成为人的最高需要。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以简捷、有效的方式继承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而言, 其创造性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 而应该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 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等。

综上所述在教育活动中, 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是毋庸置疑的, 与此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目前学生外部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榜样作用。

(一) 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不同的社会条件, 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学习起影响作用。例如,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我国的青少年为了适应将来的社会, 从小就学习电脑, 提出了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这些无不反映了社会舆论对学习动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家庭的文化背景, 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 孩子就会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 对错误的现象进行抵制, 否则就会造成一种矛盾状况, 影响学生努力学习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 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者, 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适当辅导策略者, 家庭气氛比较民主者, 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

(二) 榜样作用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活动是通过教师来实施完成的,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的观察、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有力的因素。首先, 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教师本身治学严谨, 学而不厌, 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他的专业和教学, 就会对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相反, 如果教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厌烦和冷淡, 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除了教师外, 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也可设为榜样, 使学生掌握成就动机高的学生的想法、谈话方式和行为的特点。如学习敢于冒险, 不怕失败等等品质, 提高和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通过学习这样的榜样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激发学习的动力。

总之,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场所的内部心理动力, 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 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 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外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时, 人的学习活动较多地依赖于责任感、义务感或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受到惩罚的意念。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故此,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 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学习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摘要:我们在教育活动中, 要注重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个体, 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信念等内部学习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篇5

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动机,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学习劲头”。英语语言学家Gardner(1985)认为学习动机包括四个方面:(1)学习这种语言的目标;(2)学习中作出的努力;(3)实现目标的愿望:(4)对学习热爱的程度。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务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的形成失学好英语口语的重要前提。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清高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能增进个人潜力的发挥。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对于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他们,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口语。对于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不断刺激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白学习英语口语的趣味性。

二、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动机 篇6

【关键词】学习动机;定义;分类;韩国大学生

一、动机的定义和内涵

动机(motivation) 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 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之一。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在动机因素研究中,不同的语言学家采用不同的术语描述不同的动机。Gardner(1985) 认为学习外语的动机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学习这种语言的目标; 二是学习中作出的努力; 三是实现目标的愿望; 四是对学习的热爱程度。Brown(1981) 则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动机: 其一,整体动机( global motivation) ,是指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其二,情景动( situational motivation), 是指随环境变化的动机,如在自然习得情况下学习者的动机不同于课堂学习者的动机; 其三,任务动机( task motivation),是指对具体学习任务的动机,随着任务不同而变化。

三、提高外语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一项比较有影响的提高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研究Dornyei 和Csizr(1998) 主持的。他们对200名在匈牙利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外语教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让这些教师把所列的51 项提高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按重要性及其使用频率排序, 并据此列出在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卓有成效的10 项宏观策略。他们把这10项策略称之为“激发语言学习者动机十诫”(Ten commandments formotivat ing language learners) 。他们推荐的教学策略是:

——以身作则, 树立榜样;

——创造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

——正确说明学习任务;

——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

——使课堂语言学习充满乐趣;

——促进学生自主语言学习能力;

——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

——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

——让学生熟悉目的语文化。

无独有偶, Oxford 和Shearin(1994) 在对主流动机心理学作了全面的歸纳后, 根据这些理论也向语言教师们提出了五条类似的建议:

——教师应该明确学生为何学习外语;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他们对语言学习成败的正确信念;

——即使在同一班级, 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也各不相同, 所以教师应该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说明学习外语的诸多好处;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惬意的语言学习环境,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并把焦虑降低限度;

——外在的奖励应该成为外语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内部激励机制。

四、在韩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

笔者在韩国汉阳大学实习的时候,访谈过大学生。 但是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韩国学习者的动机基本都是工具型动机,即学习是为了取得好成绩、通过HSK考试、获得毕业证书等。大部分学生都是以通过HSK考试为目标而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具体的学习汉语的计划,还有百分之十的学生是为了留学而学习,然后报名参加补习班学习会话。得到各种资格证虽然也很重要,但笔者认为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能够和不同的人交流。资格证的是否得到主要是对书写方面的考核,如果得到了各种资格证,但还无法与人会话交流的话,笔者认为还是很不够的,例如在韩国很多学生在HSK考试中得到很高的成绩,但是在与中国人交流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在当今韩国和中国的社会上出现这种特别重视得到资格证的现象,笔者的心理感到十分的不解和遗憾。虽然很多人也认识到这种比起对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更加重视资格证的取得的现象是很有问题的,但是当今社会还是一直持续这种状态,笔者希望能够尽快改变这种制度。

在韩国,补习班老师的工资是根据学生的数量而发放的,所以老师当然会关心每一个学生,并且会根据学生们报名参加补习班时的情况等,将对这个学生的学习好的,有帮助的学习方法一个个的传授给学生,这样就物有所值了,甚至更加超值。所以在韩国,虽然大学的学费很高,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一边支付高昂的大学费用,一边报名参加补习班。这样的情况更导致学生的工具性动机。

五、结语

学习自动机 篇7

一、重视一个“读”字

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 就是“诵读”。“舌根生智慧, 诵读提高智商!”只有通过诵读, 才能快速而有效地增加学生的智力、记忆力、思考力, 让他们的头脑更细腻、更精明!同时, 文本是学生体验美的所在,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感受美的同时, 提供学生审美、创美的时间、空间, 就能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产生热爱生活, 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如《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散文。在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 以感性的体验去替代理性的分析, 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初步理出文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 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速读全文, 复述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之后, 再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继而进入最关键的品读, 让学生在细致的品读中, 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感和情感。我们的目的是:加强语言习得, 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积累意象, 实现语感的迁移。

二、落实一个“变”字

变革是教改的动力。教师应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 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 采用情景剧、故事会、辩论会、学生当老师等多种形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学习《故宫博物院》, 在研读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 带着游客去游览故宫。为了当好“小导游”, 学生就要投入到文本的研读中去, 他们在课文中找图片, 找景点名称, 找方位变化词……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形象感, 又有极大的乐趣。当然, 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网络有着极强的互动性, 一些针对文本需要讨论的问题, 均可在网上进行。学生可以在网上及时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而且能很快得到回应, 形成讨论的氛围, 并通过讨论、争辩, 互相交流、学习与补充,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突出一个“问”字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所以, 课堂提问, 一是要量力。从实际出发, 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 选择不同的对象, 提出具有诱发学习欲望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二是要适度。问题过易或过难, 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三是要灵活。教师提问时, 一方面要加强各疑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 另一方面既要有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横向拓展, 又要有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的纵深发掘, 让学生从不知到知, 由浅知到深知, 有少知到多知转化。这样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优化课堂结构, 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讲究一个“趣”字

要让学生“好之”、“乐之”, 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能及时激趣。语文教师的思维与情趣就象安装在发射塔上的宇宙飞船, 一触即发, 一飞冲天。或惊涛拍岸, 乱石穿空;或轻风拂柳, 润物无声。幽默风趣, 扣人心弦, 学生如坐春风, 哄笑之中茅塞顿开。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 我故意把课题写成“在暴雨和烈日下”。刚写完, 学生就嚷起来:“老师写反了!”我不认错:“我写的是和书上不一样, 但意思是一样的。你们说‘烈日和暴雨’是什么短语?”我有意引学生“上钩”。学生回答:“并列短语!”“既然是并列短语, 那么连词前后的部分就没有主次之分, 当然可以颠倒了!”“不对!”有同学说着便站起来, “题目是‘在烈日和暴雨下’, 因为课文先写的是烈日, 后写的是暴雨, 这既是天气变化的顺序, 也是课文的大体结构。怎么能随便颠倒呢?”“哦———”我故作恍然大悟状, “大家言之有理。看来‘烈日和暴雨’还真不能颠倒。”课堂教学, 教师应巧妙有趣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探究的目标,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强调一个“思”字

观察是丰富生活认识的途径, 思考是训练潜能的迁移。我们要激励学生大胆思考, 培养其独创意识, 实现“个性化”教学, 首先要摒弃“导读”这种刻板划一、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的教育形式, 代之以鼓励创新、培养个性和发展想像力的自由活泼的新形式。课堂教学, 要善于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 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的情景, 给学生一对想像的翅膀, 让他们在丰富的联想中, 发现问题, 向老师和课文大胆质疑, 从而使教与学走向“个性化”。如教《向沙漠进军》, 我将旧教材的结尾念给学生听, 学生就发现了问题:科学最注重事实, 但为什么本文和许多写于五六十年代的文章一样, 都有“口号式”的结尾?为什么我们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我鼓励他们通过比较阅读, 进行自主探究,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 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多种策略,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

摘要:教师就必须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其得到持续和延伸。让学生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 为求知而快乐, 为探究而兴奋, 这样“求知——成功”的平衡感, 才会使他们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 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于是学习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和强化, 为学业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自动机 篇8

学习动机发展规律是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实践与探讨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 并具有一定目标的内部学习机制。学习动机一旦产生, 就会使人对某种事物予以优先注意, 进而产生兴趣, 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学习动机发展规律将学习动机按动力的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 学习动机是在个体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内部动机是由内在需要引起的, 来源于认知的需要, 即求知欲。这是成功动机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 发源于好奇心和喜欢探究、操作、理解以及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 反映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或他人评价的愿望和要求, 从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中派生。如学习成绩的客观评价、外部的学习氛围、老师表扬、家长的奖励等都能成为外部诱因而产生外部学习动机。比较而言, 内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持久而稳定, 但作用力强度上有时显得薄弱;外部动机对学习影响的持续时间短且不稳定, 但作用力强度有时显得较强烈。因此, 若要产生长久、较强的学习动力, 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

按照学习动机发展规律, 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实践与探讨中的几点做法

职校学生普遍缺乏内部学习动机, 求知欲不强。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有很多, 除了先天性的心理素质外, 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教育条件、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因此,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应从多方面入手。

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基础。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人际关系, 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 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一种课堂气氛, 而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不良, 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 使得学生如坐针毡, 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 课堂气氛温馨和谐, 学生也轻松愉快, 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不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会不自觉地想要逃避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教师应着力打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多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尊重他们的人格, 不歧视差生, 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对待他们, 对他们没有失望, 真诚帮助他们进步, 使学生的社会归属、得到承认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满足度提高, 进而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认知的需要。

2. 重塑自信心是激发中职学生求知欲, 形成学习动机的前提。

自尊、自信、成就感、好胜心等的需要, 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而不自信是中职学生的共同特性, 多年基础教育中的挫败感让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同时, 对学习也渐失兴趣。因此如何重塑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求知欲, 就成为中职教师每次走入一个新课堂最先要解决的问题。例如, 在今年保险基础的第一堂课上, 就首先给同学们介绍多元智能理论, 让学生认识到智力类型没有高低之分, 只是每个人可能成功的领域不同, 选择职业学校, 是大家在扬长避短, 它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展示才能的天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往届学生成功的范例, 让学生懂得虽然自己文化基础差, 但只要在中职阶段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使自己获得一技之长, 将来在社会上还是大有可为。并举几个简单的保险案例, 通过通俗的讲解, 让大家一听就会, 一想就通, 让他们感到保险课并不难学, 从而打消文化基础差, 专业课就更学不好的固有观念。诸如此类的工作, 激发起学生要以全新的状态面对《保险基础》课程学习的情绪, 树立起一定能学好保险课的自信。

3. 运用情境教学, 激发和维持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石。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6、17岁左右, 动手能力强, 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而动机中最重要最重点的部分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 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石, 只要能把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出来, 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 给教师创造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 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 让学生如临其境, 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 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 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 触“境”生情, 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实践证明, 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活跃性, 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和维持求知欲和好奇心, 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情境教学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 要因人而异, 因事有别,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情境:创设“语言情感”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创设“相互交流协作的”情境, 通过交流启发思维;创设“媒体”情境, 通过感官冲击, 激发主动性;创设“想象”情境, 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创设“工作实践”情境, 促进知识的运用。

4. 成功体验是增强学习动机的助推器。

学习动机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推动学习活动, 而学习活动中对学习价值、学习成绩的认知, 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价等反过来又增强学习动机。

学生在开始学习一门课时, 往往会感到是老虎吃天, 漫无目标。特别是中职学生,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因而就要求老师要做个有心人, 在讲解每一章开始时应首先提出本章的学法建议,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讲解保险合同这一章时, 就要求学生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 按照合同的三要素, 主题、客体、内容理解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第二, 按照保险合同成立、生效、变更、解除、终止的这条脉络, 理解有关合同事项的概念, 应满足的条件。这样无论听课还是课后复习都会感到有章可循。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也很必要, 因为这样, 不仅对学好《保险基础》课程会有所帮助, 而且也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例如, 在讲解保险代理机构的三种组织形式各自成立条件时, 就建议学生采用比较记忆法, 因为如果就一种形式去一一记忆其成立条件, 非常容易混淆, 但如果对三种组织形式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记住各自的规定, 就可以比较清楚地掌握。另外在讲解的过程中, 还应经常告诉学生学习上的一些小窍门, 例如通过口诀“张三向李四为王五买保险, 让刘六领取保险金”, 保险合同主体中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区别及概念的掌握就变得轻而易举。总之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地引导、潜移默化, 使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体会到成就感, 进而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使学习活动获得更强烈、持久的动力。

从总体上讲, 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 还需不断地实践和探讨。“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们中职教师任重而道远。

摘要: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严重不足是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有很多, 除了先天性的心理素质外, 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教育条件、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因此, 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动机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中职教师不断地实践与探讨。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动机 篇9

一、不断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 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为主, 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实施全新的教学模式, 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首先, 要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情境中, 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研究的欲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要努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增强探索意识、研究意识, 使学生能大胆地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使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 以科学的精神积极探究,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其次, 要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教学时, 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在学生探索、发现的关键时刻,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 体验数学知识、概念之间的关系。同时,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要尽量避免兴趣主义, 形式主义。

二、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有效进行奖励。

实践证明, 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的学习积极性高, 进步较快, 主要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 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求知欲得到满足, 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了及时的强化, 激起了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激起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与决心, 并较快地得到改正和弥补。

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 要考虑到多个方面, 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一,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 这是评价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评价不公正, 不实事求是, 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二, 评价的语言要恰如其分, 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语言, 不同的力度。对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 要适当地指出他的缺点,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对缺点较多的学生, 当他们有了一些进步就要及时肯定,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要知道, 教师一句简单的“好极了!”、“你真棒!”有时却能让学生激动不已, 终生难忘;简单的一句“你觉得这样对吗?”能让多少优等生戒骄戒躁, 少走弯路。第三, 教师要使用多种鼓励形式, 如语言鼓励、手势鼓励、微笑鼓励等。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学习结果, 又在鼓励中体验成功,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学习动机起到强化作用。

三、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大纲对教学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智力水平有异, 相同的要求会使部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部分学生却吃不饱, 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一个班级中, 对于优等生, 他们基础较好, 头脑反应也较快, 对于大纲提出的要求, 他们往往能很快的达到, 并且会觉得太过简单, 没有挑战性, 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师要为他们设立新的目标, 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 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 当然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同样的目标, 他们往往难以达到, 这就要求我们要帮助他们定一个更加实际可行的目标, 并在他们达到目标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例如, 在日常的训练课上, 我们在设计习题的难易度上就要充分考虑到优中差生的具体情况。习题中, 70%的基础题, 全班大都会完成, 20%的灵活运用题, 中等学生可以完成, 10%的思考题, 优秀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做了, 人人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篇10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 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甲有12本书, 乙有8本书, 甲比乙多几本书?乙比甲少几本书?由于此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不太完善, 理解此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分为甲乙两组, 把各自所有的书的本数在桌上摆一摆。甲有12本书, 放在第一行;乙有8本书, 与甲一一对齐, 放在第二行。通过实物, 学生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 教学过程由直观到抽象, 由感官感知到形象思维的升华, 帮助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 学会了比较的方法, 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兴趣盎然。

二、运用实物、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感性化

为减少学生认识事物的困难, 充分调动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 让他们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 利用多种感官多方位进行感知, 获得丰富直观的表象。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概念时,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圆周和圆面”的表象, 教师可找一个圆的实物模型, 周围镶上蓝线作为教具, 让学生仿此法做一实物圆。教学时, 学生观察到明显暴露的圆周长, 然后再沿实物圆周边摸一圈, 在触觉中突出“周界”的感觉。然后让学生伸开手摸一摸圆面, 获得平面的感觉。最后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实物圆上用彩笔描绘圆的周长, 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圆的面积, 以加深印象。这样“圆周”和“圆面”相应的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 不至于二者混淆。

三、发挥学生的特点, 让他们在动口中培养兴趣

说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多样化, 避免单调、无趣。例如:指定单人说, 也可以分组说、前后位讨论说, 全班一齐说;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说 (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抢答等) 。这样越说越明理,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也解决了教学难点, 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情趣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意向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去完成教学任务, 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和方法都是教与学的密切结合。因此, 数学情境的创设则是激发、启迪学生心智的良好方式, 可以使师生融为一体, 在良好的氛围中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 而情境创设的先决条件必须是教师善于运用教育机制, 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信息刺激,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 (1) 联系身边熟知的事物进行情境创设, 如教学长方体, 可让学生观察文具盒;教学周长, 可让学生触摸黑板一周、课桌面一周等。 (2) 用数学实验进行情境创设。比如讲重量单位千克时, 可以用天平称1千克沙子, 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分硬币, 也称出正好1千克的重量, 放在天平的两端, 正好平衡, 使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得出1千克=1000克, 由于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师生一起实验得出结果, 记忆也牢固。在创设的情境中, 由于情感贯穿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努力学习,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自主 篇11

【关键词】外语学习 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

利用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来提高我们外语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学习外语时,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动机,然后利用动机来促进我们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习外语时,很多同学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在学习外语时,自主学习能力差,未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能力。我们在学习外语时,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去推进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寻找乐趣,把学习外语当作一种兴趣,从而提高我们外语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好处非常多,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首先要知道,平时我们在课堂上是属于被动学习,老师教什么,我们学什么;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学习,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控能力,自己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学习。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对学习方法进行探索,找到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探索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时,我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当自己在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时,我们从心里获得满足感,从而提高了自信心,能够积极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学习外语时存在的问题

有很多同学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在学习外语的时候,漫无目的只会让我们更加懒散,不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由于课本的知识面比较窄,未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外语最重要的是基础,基础没打好,很难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所以,当成绩越来越差,逐渐对外语学习排斥和厌烦。如果我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时,可以促进我们自主学习。

三、培养外语学习动机

1.培养对外语的兴趣。学习动机有利于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动机一般有两种,内在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有:对外语比较感兴趣;外在动机有很多种:为获得证书、能通过考试、或者老师的鼓励等等。外在的学习动机比较被动,影响时间通常是有限的,而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持续性的,所以我们主要培养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

首先培养自己对外语的兴趣,在我们还没有接触外语的时候,我们只用母语来进行交谈,看到那些可以流利地利用外语和别人交谈时,会让我们觉得非常佩服。通过学习外语后,也会试着利用外语与人交谈,但只能从简单的开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每天都在进步,最终我们也可以用外语与人交谈时,让我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从而在过程中体验到了外语的乐趣。

2.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明确的学习目的是我们学习的动机,在学习外语前,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外语,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日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又或者觉得学会一门外语是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表现?但不管是什么目的,只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有学习的动机,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在明确学习目的后,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进行实现。一开始时,定制的目标不能超过自己能力的范围,应逐步进行。同时要为自己寻找竞争者,可以把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作为学习的竞争者,有竞争就有动力,让动力推进学习的进步,让自己努力去超越别人。

四、有效地自主学习

1.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抱怨,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为什么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我只能说,没有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加快学习的进度,从而事半功倍。

学习的环境与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如在背英语单词时,我们可以选择早晨,因为经过晚上的充分休息,身体也达到最佳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如校园的树林里,用良好的情绪在安静的环境中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当你在记住了某一个单词或者句子的时候,在短的时间里还可以回忆,在一天后,可以模糊地回忆起一部分单词,但在几天以后,也许你就会完全忘记。导致了你前面的学习都是无功的。所以,在你学习了一些外语的知识以后,可以利用所学的句子与别人交流,或者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别的同学,这样可以增加知识的印象,提高吸收率。

2.寻找有利的学习资源。我们课本中的知识面过窄,不利于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我们在自主学习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资源,书是外语最大的学习资源,国外有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供我们去阅读,通过大量地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外语词汇,合理地借鉴里面的写作手法,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同时观看经典的国外电影,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来提高外语的听力和发音能力。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积极中促进我们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正确的学习方式,利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外语的学习效率,通过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相互结合,有利于提高我们外语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华维芬.试论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自主[J].外语研究,2009 (1):57-62.

学习自动机 篇12

关键词:学习动机,二语学习,沟通

导入:

老师所谓的学习动机通常是指使学生产生兴趣的东西。一个特别的运动, 一个特定主题, 特定的歌曲, 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课, 都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当然, 很明显地享受学习不一定是学习的一个迹象或表明学习正在发生, 比如:人们可能喜欢吃冰淇淋, 但它具有较好的长期影响?动机在这个意义上是一个短期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至关重要的, 因为它是在教室发生的, 而且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很少, 克鲁克斯和Schmidt (1991) 指出。动机可能是最经常使用的捕获所有术语用于说明对完成复杂任务成功或失败的理由。很简单, 有人成功了这是因为有动机在驱使他这么做。这些说法当然没有错, 无数研究着和人类学家的实验表明, 动机是学习的关键。

1.动机的定义

动机普遍认为是内部驱动器, 冲动, 情感, 或迫使某人做某事的原因。或者, 用更学术的词语来讲, 动机是指“人为了做某事而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发挥程度。” (凯勒1983:389) 一些心理学家用某种需要或内在驱动力来限定动机这个术语。奥苏贝尔 (1968:368-379) , 例如, 确定了六个需要动机的结构: (1) 需要探索, 为看“山的另一边, ”为探索未知的; (2) 需要进行操纵, 用于操作, 用斯金纳的术语来说-对环境和变化的影响; (3) 锻炼的需要, 运动和锻炼, 身体和精神; (4) 刺激的需要, 需要被环境刺激, 由其他人, 或观念, 思想和感情的刺激; (5) 知识的需要, 需要处理并对内探索, 操作, 活动和刺激的结果, 解决矛盾, 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的自相一致的系统; (6) 最后, 需要进行自我增强, 需要被他人承认或认可的需求。

还有可能被成为动机的其他因素。马斯洛 (1970年) 中列出层次需求, 从基本的物质必需品 (空气, 水, 食品) 安全, 到认同感和自尊的高层次需求。其他心理学家们进一步指出一些基本需求:成就, 自主性, 隶属关系, 秩序, 变化, 耐力, 侵略等方面的需求。

例子比比皆是, 说明动机的“需求”的概念。学习者都是受动机的驱使进行学习。他们有做这些事的动机, 是因为这些事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尤其是探索, 刺激, 知识, 自尊和自主性的欲望。有人学会了滑雪, 并学会做的这么好, 无疑是出于需要探索和刺激的活动欲望。外语学习者要么是内在或外在满足需求, 所以学习语言将积极主动地进行。

2.动机的种类

一个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非常有名的和历史显著的研究由罗伯特·加德纳和华莱士·兰伯特 (1972年) 所做的, 在为期12年广泛研究后, 他们研究外语学习者在加拿大, 美国的一些州以及菲律宾等地方努力研究态度和动机因素是如何影响语言者语言学习的成功。结果显示动机是不同种类中态度因素的一个因素。两种不同的态度动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工具性动机和综合型动机。工具性动机是指学习语言是为了一种工具型的目的, 比如:就业, 翻译或阅读专业类文章等。综合性的动机是指语言学习者希望自己能够与第二语言群体的文化融为一体, 求得认同, 并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兰伯特 (见1972年兰伯特) 和斯波斯基 (1969) 的一项研究发现, 综合性动机一般更助于外语学习者在考试中考的更高的分数。这些研究的结论表明, 综合性动机可能确实是成功的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而一些教师和研究人员甚至竟然声称综合性学习动机是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

在综合性动机结构的扩展中, 格雷厄姆 (1984) 声称, 综合性动机在过去被定义的太过广泛了。所以他做了综合性和同化性动机之间的区别。综合性学习动机是对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 为了与其沟通, 或了解第二语言成员中的文化的愿望, 并不一定意味着与第二语言国家人员直接接触。同化性动机是要成为一个同二语社团的成员一样没有区别的人的愿望, 它通常需要与第二语言文化的长期接触。同化性动机是指人也许是在一个非常年轻的年龄, 学习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化, 为了几乎完全与第二个文化相融入。一个可以以综合性动机为导向的人不渴望在目标文化中“失去自己”。

3.动机与教学

但是, 如果学生们既没有工具性动机, 也没有综合性动机, 那么他们将很难在课堂上学习第二语言, 很多学校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学生与外来文化, 并在它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没有特别的联系, 也没有他们的就业前景依赖于它的时候, 学生们怎么可能学好第二语言。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只有36%的英国学生认为学习法语将是有益于他们的。法国教师在英国试图弥补这种不足, 在学生中努力培养这两种类型的动机, 即强调第二语言可能会带来的职业生涯的好处, 或者通过法国交换生和法国食物的相互交流建立对外来文化的兴趣。在一个教师的理想化世界里, 学生们进入教室欣赏目标文化和语言, 主动地想要得到自己渴望的知识, 充实自己。而在现实生活中, 老师要对学生有所研究, 比如学生对老师的看法, 对这门课的看法都严重影响他们语言学习的成功。这是教师可以影响的, 而不是学生的更深层的动机。动机也是双向的。高动机是一个因素, 导致成功的学习;成功的学习, 也会产生高的动机。

参考文献

[1]Brown, H.D. (2001) 。语言学习与教学 (第三版) 的原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上一篇:低温烟气下一篇: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