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习动机

2024-06-09

青少年学习动机(精选9篇)

青少年学习动机 篇1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1. 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指的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 并促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 就会自始至终, 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学习动机通常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具体地讲, 内部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由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指由学习活动之外的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

2. 学习动机的构成要素

学习动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 它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期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 促使个体去达到学习目标, 是学习动机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青少年的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

1. 青少年学习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在所有不同方面有差异的和谐。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既是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个方面, 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学生发展过程的保障条件。

关于学习心理素质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概念, 但从学者们的研究中可以概括出它是以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 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所获得的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它具有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潜隐性、形成之后的稳定性、客观环境不同所体现的差异性以及统一于同一个体的整体性特征。从中可知, 学习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而发展的。

2. 青少年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

从学习动机上看, 青少年阶段的学习动机包括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包括认识因素动机、兴趣因素动机、成功因素动机以及避免失败因素动机四个层次。外部学习动机包括当前诱因动机、近期诱因动机以及未来诱因动机三个层次。

三、学习动机理论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教师并非只是充当灌输学生知识的角色, 还应当因材施教地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行为, 让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挖掘自身的潜能, 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笔者分别从学习动机的几种代表性理论论述学习动机在青少年教育中的运用。

首先, 强化动机理论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在青少年阶段, 如果学生获得精神或者外在的奖励和鼓舞, 那么不管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追求知识的学习动机, 还是获得赞扬的学习动机, 甚至是以升学为目的学习动机, 都能够强化学生做出积极的学习行为。其中, 如果将强化动机理论运用于力求获得赞扬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效果更为显现。

其次, 需要层次理论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青少年阶段, 学生的好奇心和欲望的逐步增强, 多样化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运用需要层次理论,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挖掘自身潜藏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积极行为,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再次, 成败归因理论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不同的归因会对学习者以后的学习有所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做到:第一, 从客观实际出发, 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归因, 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第二, 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归因, 对学生进行鼓励, 增强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避免将失败归因的能力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第三,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 从而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正确的归因。

最后,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效能感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关键。培养自我效能感的主要途径有:其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予以赞扬和鼓励, 强化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二, 在班级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 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 使之成为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01) .

[2]方平, 张咏梅, 郭春彦.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进展[J].心理学动态, 1999 (01) .

青少年学习动机 篇2

【关键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举重事业正处于一个成年队员多,低龄运动员少的断层局面。毫无疑问,为了始终继续我国举重项目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抓好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培养就非常重要。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培养方式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可行性对策,提高竞技举重人才的培养。

1 掌握青少年运动员的需求,激发其训练动机

由于个体性的差异,每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从事举重这项运动的动机与需求也都不尽相同,故而,作为教练员掌握每个青少年运动员的需求且最大限度上满足这些需求是重要的工作。具体来说,教练可通过和每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单独交淡,以此来明白其所需。在掌握运动员需要的背景下,最终激发运动员必要的训练动机,教练必须深知,举重运动属于一项旷日持久的一项运动。因此,满足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需求与培养其训练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现实工作。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属于内化的,想要出成绩的一种愿望,内部动机的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外界的条件来动员自己[1],而所有运动项目,如举重运动本身就属于一种形式上的激发手段。当然,以运动项目自身的一种激励手段而言,外部训练动机不容易被满足。外部训练通常会比能力感、充实感这类的内部奖励更为快速地丧失强化效果,换言之,假使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纯粹是为了纯粹地喜爱举重这项运动而去参加训练,毋庸置疑,青少年运动员只要参加训练便能够取得一种心灵的满足,在训练或比赛中得到巨大乐趣。

重庆市云阳县的沙沱中学,是一所距离县城80多公里的乡镇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在山沟里的学校,最近几年却走出了包括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冠军伍建和仁川亚运会冠军刘灏在内的多位举重名将。尽管日常的举重训练单调枯燥,然而每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每天都练得热火朝天。用十六岁的蒋治银的话说:“在训练场上能感受到自己的成绩一点点提高,心里就特别高兴,特别有早日参加大赛的冲动。”这便是内部动机作用的有效体现,蒋治银是2013年重庆市举重锦标赛的第5名,2014年的第2名,还是2014年全国分龄赛的第6名。

教练员在培养激发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内部训练动机上,应当重点关注几点:一是最大限度上不断变化训练形式,让举重训练更加有趣、吸引青少年;二是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表现和努力以及其获胜成绩进行奖励;三是在给予青少年运动员奖励时需要注重期间个体化的差异,要因人而异,明确告诉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技能达到了什么水平的反馈信息。

2 重视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

在确保青少年举重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国举重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的同时,学校还应当积极组织各省市之间的教练员交流和学术培训[2]。设计契合举重项目发展规律的举重项目青少年训练纲领性文件,对评价标准进行规范,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以及考核都必须要始终围绕训练纲领展开,实现根据大纲选材,选拔适合青少年早期举重训练的方式,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在日益强调重视科学化训练的当下,每个学校、举重专业队都要重视举重项目设施的建设工作,并且打造科学化训练讨论小组。例如1992年开设举重兴趣班的沙沱中学,如今有了自己的举重馆,现在常年参加训练的队员已超过了60名。除了伍建、刘灏等已经走出去的专业国家队队员,这些正在训练的小队员也显示了不俗的实力。近几年,沙沱初中举重队队员在众多市级、国家级比赛中摘金夺银,特别是2015年7月14日至17日,沙沱初中举重队在重庆市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中,荣获19金27银18铜,囊括了男子甲、乙、丙组3个团体冠军。

有鉴于此,可及时制定一系列符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生理与心理指标的监测体系,教练员要做到每天搞好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记录。并且,定期地组织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生理与心理的指标检测,教练员可以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生理状况以及训练状态,进行科学化的训练安排。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的成功开展和我国举国体制提供的强大支援密不可分,应当以“三级训练网”为重点的输送模式的训练体制,其方针遵从“三从一大”原则。在此基础上,不断巩固与加强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全面培养,使其可以在为国争光的同时获得优质的文化教育。有关体育部门也可适当的改变竞赛规则,以提升人们对举重的关注度,进而达到拓宽举重项目经费的目的,通过广告与冠名权的产业经营,使得举重项目快速步伐。

参考文献:

[1]孙永波,顾鸿泉.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12(03):124-126.

青少年学习动机 篇3

1.1、研 究对象

本研究以参加开封市业余训练的13岁以下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 究方法

(1) 调查法。

对80位开封市参加业余训练的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2) 数理统计法。

对于调查和访问中收取的资料, 运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

2、结 果与分析

由表1可得开封市少年业余训练员的学习成绩多数排名在班级中等, 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处在较好和较差这两个极端处。学习成绩是一名运动员文化素养的一个体现, 由此可得, 参加开封市业余训练的运动员中, 大部分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越高的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和指导会更加清晰明了, 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会相对较好。参训运动员的文化成绩也是运动员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由此表开封市少年业余参训运动员的文化课程成绩挺好。

由表2可得出开封市少年业余训练运动员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意识。主动学习是运动员对于文化课重视与否的一种态度,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未来的文化素养和对其运动潜力更深层次的挖掘程度。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会导致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更加紧张,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文化素养拉开较大的差距, 这对一名学生的整体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我国专业少年运动员的学训矛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在业余训练中, 我们应积极引导并教育学生更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根据表3可知开封市少年业余训练运动员训练动机因素排名第一的是绝大多数少年是因为喜欢运动训练, 对运动训练感兴趣而选择参加业余训练, 还有56%的同学认为参加运动训练有益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19%参加的业余训练的运动员的动机是因为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鼓励才参加的, 14%的运动员觉得自己有此天赋。由此可得, 大部分青少年和家长都能意识到业余训练对少年的积极影响, 参训动机端正, 而主动参与投入到业余训练中去。仅有6%的运动员是觉得学习差, 为将来找出路而参与业余训练。由此可知兴趣与爱好是参加业余训练运动员的第一老师, 只有学生们感兴趣了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训练。

3、结论与建议

3.1、结 论

(1) 开封市参加业余训练的少年运动员的学习状况基本良好 , 但是学生们对学习认真积极的态度有待提高。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文化层次高的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训练指导理解的更快, 能获得更好地培养。

(2) 开封市参加业余训练的少年运动员绝大多数是对运动训练喜欢或感兴趣而选择参加业余训练的, 部分同学认为参加运动训练有益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少年的参训动机越单纯, 训练态度就会越端正, 成绩就越稳定。

3.2、建 议

(1) 针对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的学习状况 , 在业余训练中应多加给予学生心理暗示和鼓励教育。在刻苦训练中让运动员们体会坚持不懈, 克服困难等正向精神, 并在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让学生们将在体育训练中的学到精神层次上的东西潜移默化到文化课的学习当中去, 让学生们对学习也逐渐产生乐趣。

(2) 对于少年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 , 思想和知识构成还不算成熟, 学生们有各种各样的参训动机,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寻找相关规律规律, 进行正当的参训动机和心理教育和引导, 制定一套针对性较强的策略与方案。

青少年学习动机 篇4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灵沟通,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事实说明:只有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学生才会喜欢学你所教的科目,喜欢你的课堂。可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走近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给学生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责骂,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讥讽,真心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就能够减少学生对老师的距离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排斥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较强的亲近感、友好感和信任感,进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会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温馨融洽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用刻意激发也会持久保持的。

二、确立有价值的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学习任务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事实证明: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难度过浅或过深都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难度适宜的标准是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或目标,一定要能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这样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感和自我肯定,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的,激发了学习动机。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地完成任务,不需教师的帮助即可达到的水平)与学生的第二个发展水平(即在现有发展水平之上,学生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须经过教师的启发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使设计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教育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就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二个水平上,即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它的水平应该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及飞跃,这样循环往复地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推动了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得到了持续的激发,也得到了长久的保持。在这种情境下教师组织教学得心应手,学生学习也自然主动,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提升。

三、正确及时的反馈评价

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反馈是相辅相成的,任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一种信息的反馈,任何反馈都含有评价的成分。赫洛克(E.B.Hunlock)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表扬、鼓励、批评、指责的学生比没有受到任何评价的学生成绩上升得更快。这说明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和学习的结果,会对学生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赫洛克的研究还表明,学生受到表扬时的成绩比受到批评时的成绩提高得快。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应注意多使用表扬、鼓励,少使用批评、惩罚。在反馈评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关怀,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青少年学习动机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2010年至2013年期间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儿童医院口腔科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318例。其中男145例, 占45.6%;女173例, 占54.4%。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1) 已完成正畸治疗 (有少部分于2013年年初接受正畸的患者在文章投稿前已结束治疗) ; (2) 均行固定式直丝弓矫治技术; (3) 各类牙列不齐等正畸治疗, 包括拔牙和非拔牙矫治患者, 不包括矫形治疗的患者; (4) 没有其他影响正畸治疗过程的健康问题; (5) 无精神疾病, 无明显智力异常, 无文字阅读障碍。参加问卷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是 (12.21±2.10) 岁, 平均治疗时间为 (22.09±1.96) 个月。

1.2 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一经选定, 即打电话通知其来医院, 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表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以往相关的调查研究而制定的[2]。到达医院后, 由调查员告知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问卷现场发放, 当场作答并收回。由患者与家长共同填写, 调查问卷的文字尽量简明扼要, 用黑体字突出重点, 调查员现场采取一对一形式, 对患者和家长有疑问的条目予以解释。问卷调查的结果数据最后进行汇总成表。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结果经过审核后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正畸治疗的动机

当被问到正畸治疗的动机是什么时, 绝大部分的患者都选择的是不美观;父母家人的要求则是青少年患者就诊的另一个主要动机。见表1。

2.2 正畸治疗延迟的原因

经济条件、无迫切治疗需求和不知道正畸治疗是导致患者延迟就诊的主要原因。见表2。

2.3 正畸治疗中不满意之处

口腔难以清洁、黏膜不适是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最不满意之处。见表3。

2.4 正畸治疗的满意度

大部分的患者对于正畸治疗效果和医师服务态度表示满意, 但对候诊时间和就诊环境的不满意度相对较高 (表4、5) 。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牙齿的健康和美观也越来越重视, 越来越多的患者产生了正畸需求, 但不同患者就诊的动机有所不同[3]。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患者要求进行正畸治疗的动机都是为了美观, 这与既往研究[4,5]的调查结果类似。本问卷调查也发现, 父母的要求也是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的一个主要动机, 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6]结果非常相似。国外有研究发现, 患者母亲是青少年接受正畸治疗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7]。本研究中, “父母家人的要求”也占到了青少年正畸动机的第二位。青少年患者由于自身对于颌面部美学没有直观的概念, 绝大部分都是受父母的影响而就诊, 因此患儿父母的文化素质高低和审美观不同直接影响了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就诊率。

本次调查发现, 有很多牙颌畸形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延迟就诊, 其中经济原因占很大比例, 这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8]。本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发达地区, 然而, 经济原因仍占主要地位, 这也说明了虽然本地区居民在生活水平等物质方面有所提高, 但是口腔健康美观的意识仍然较薄弱。这可能与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关, 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改变。还有部分家长因为有较强烈的审美需求, 过早地带患儿就诊, 但由于患儿家长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往往和医师的不相一致[9], 所以在医师的建议下延迟矫治。因此, 有效的正畸治疗知识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发现, 口腔难以清洁和黏膜不适是患者在正畸治疗中最不满意之处。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 再加之口腔中矫治器较复杂, 不进行有效的口腔清洁很容易产生牙龈炎和龋齿, 因此, 正畸医师应该在开始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 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解释, 普及相关医学知识。虽然目前正畸矫治技术和矫治器已经不断改进, 但是如何方便患者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仍需我们不断探索。另外, 青少年患者年龄较小, 而正畸矫治过程中的黏膜不适等疼痛问题也会引起其较大的不满意。本调查显示, 女性患者的疼痛耐受力比男性患者好, 但这方面的问题, 正畸医师的作用不可忽视。除了对患者做出相关的解释之外, 如何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也是医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所以, 医生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应用轻力, 避免过重的力量给患儿带来额外的痛苦;在临床操作时, 应当避免弓丝过长, 刺伤患者的口腔黏膜;在制定矫治方案时, 也应当尽量使用合理优化的方案, 缩短矫治时间, 减少患者的痛苦。正畸治疗是一项患者对自身外貌的投资, 因此患者往往都有较高的期望值, 对于正畸治疗的效果、正畸治疗服务都有很多的要求[10,11]。本调查发现, 绝大部分患者对于正畸治疗的效果和治疗的服务整体满意度都较高。由于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绝大部分正畸患者都能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口腔牙列变得更为整齐, 颜面部的美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口腔功能也得到提升, 患者的自信心也更强。而随着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的“三好一满意”活动的深入, 医师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绝大部分正畸患者对医师的服务态度表示满意。但患者对于候诊时间和就诊环境的不满意度较高, 这一方面与我国的医疗现状有关, 相对于庞大的患者人群, 医师数量还是显得不足, 每次就诊患者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候诊;另一方面也与口腔科诊室的特点有关, 口腔科各个诊室较为临近, 各种操作噪音以及其他患者治疗不适的痛苦声, 都会影响到就诊患者的情绪。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些问题也一定会逐步得到改善。

本调查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比如纳入人群数量相对不多, 人群分类还不够细致,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 我们会不断扩大研究人群, 完善调查项目, 为临床正畸医师们提供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BUTTKE T M, PROFFIT W R.Referring adult patients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J].J Am Dent Assoc, 1999, 130 (1) :73-79.

[2]FELDMANN I, LIST T, JOHN M, et al.Reliability of a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experiences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adolescents[J].Angle Orthod, 2007, 77 (2) :311-317.

[3]KILPALAINEN P V, PHILLIPS C, TULLWH J F.Anterior tooth position and motivation for early treatment[J].Angle Orthnd, 1993, 63 (3) :171-174.

[4]PABARI S, MOLES D R, CUNNINGHAM S J.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s of students of the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 in Iai[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11, 140 (6) :263-272.

[5]NOBLE J, HECHTER F J, KARAISKOS N, et al.Motivational factors and future life plans of orthodontic resi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10, 137 (5) :623-630

[6]DANIELS A S, SEACAT J D, INGLEHART M R.Orthodontic treatment motivation and cooperation: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adolescent patients'and parents'responses[J].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2009, 136 (6) :780-787.

[7]ZHANG M, MCGRATH C, HAGG U.Who knows more about the impact of malocclusion on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 mothers or fathers?[J].Eur J Orthod, 2007, 29 (2) :180-185.

[8]OLIVEIRA P G, TAVARES R R, FREITAS J C.Assessment of motivation, expectations and satisfaction of adult patients submitted to orthodontic treatment[J].Dental Press J Orthod, 2013, 18 (2) :81-87.

[9]TULLOCH J F, SHAW W C, UNDERHILL C.A comparison of attitudes toward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communities[J].Am J Orthod, 1984, 85 (3) :253-259.

[10]王伊, 李刚, 高宝迪, 等.某大学口腔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 2010, 18 (5) :243-246.

学习动机: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篇6

据调查,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如下类型:实现家长的要求, 履行教师的要求, 为了获得好分数, 对某门功课感兴趣, 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或避免批评, 为了个人的名誉、前途, 对未来职业的向往, 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为了祖国的建设, 等等。可见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如下分类:

从动机内容的性质看, 学习动机有正确与错误、高尚与低下之分。

学习动机正确与否是由社会标准决定的, 一切符合国家要求和人民利益的学习动机都是正确的和高尚的, 而一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或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的学习动机则是错误的低下的。但是,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而言, “想取得好分数”、“想赢得别人的赞扬”、“想在同学中享有威信受到好评”等趋益性学习动机, 也不能认为是错误的, 因为这类动机与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并不矛盾。

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指向性不同,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 称直接性动机, 如求知动机。如由于感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而愿意学语文, 由于喜欢听历史故事而乐于上历史课, 为应付教师的检查提问而努力学习等;另一类是指向学习结果的, 称间接性动机。如升学动机, 如在正确教育下, 多数学生能把今天的学习与祖国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 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上两类学习动机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对于中学生来说, 仅有直接动机而无间接动机, 容易由于思想境界狭窄导致学习动机的短暂和不稳定;仅有间接动机而无直接动机, 则可能会由于这种动机的抽象, 难于产生实际效果。两类动机有机地结合方能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在通常情况下,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非单一的, 常常是几种动机交织着起作用。

就动机起作用的大小而论, 学习动机又可分为主导和辅助两类。如果学生长期以直接动机为主导动机,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具有高尚的间接动机,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社会意义;如果学生仅仅以间接动机为主导, 教师则应帮助他形成一些具体的近景性的动机作辅助, 使学习活动更有活力。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欠缺现象并不严重

问卷中共设置了二十个问题, 而问题中又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了调查, 在14~20分这一阶段里的学生只占8%, 说明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令人满意, 并不是很严重。调查表明, 学习动力不足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 可能源于学生对考试及成绩所持的态度。

(二) 学生的学习动机构成存在明显的不协调

学生面临的现实是应试教育, 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 学生不得不以考试分数建立自己的自我形象。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 (特别是70%以上的那些考高中无望的学生) 迫切希望学到将来实际有用的本领, 而现在的考试, 难以反映这种实用性, 为应考设置的大量的、过重的作业负担, 对将来的实际应用毫无意义,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将来发展的需要与当前自尊的需要, 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教师追求的目标、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处于日益尖锐的对立之中。当我们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不想好好学”而大伤脑筋时, 应当反思一下, 这些学生是“不想学会对他们的将来实际有用的本领”呢, 还是“不愿去苦苦追求对他们来说是几乎毫无意义的考分”?我们的教育, 到底有多大程度适应了随社会而迅速发展变化的学生呢?

(三) 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在于意志和习惯

对答卷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意志力薄弱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是引起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自控能力差, 是初中学生心理的特点。初中阶段学科门类多, 课程要求高, 教学时间紧, 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 另一方面, 要训练他们的行为习惯, 这都是长期、系统而细致的工作。但是, 多年来, 农村学校只追求中考成绩而忽视思想教育, 学生意志毅力的培养渺无影踪;中考以选拔为目的, 高难度的习题资料铺天盖地, 在追求考分的压力下, 连加强双基教学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 就更谈不上花费时间精力去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了。

(四) 应对教学心理环境净化和优化

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它以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在改善物质环境方面, 农村学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但在改善心理环境方面, 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师生关系, 是教学心理环境的主要方面。调查表明, 学生对教师的最大希望依次是:减轻负担、改进教育方法、搞好教学、不歧视差生、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净化教学心理环境, 就要排除前述各种干扰, 而优化教学心理环境, 上列学生的愿望序列对我们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学习动机从其性质上分, 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其得到满足, 学习成绩就是一种强化, 无需外力的作用, 不必施加外部的奖赏而使他产生某种荣誉感。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活动以外的, 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它是由外部的一些刺激人为地影响学生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例如, 学生为了成为三好学生而努力学习, 成为三好学生是一个学习活动之外的诱因动机, 学生努力不一定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引起外部学习动机的典型方法是赏罚 (物质的或精神的) 。学生的学习是由内部的学习动机和外部的学习动机共同发生作用而促成的。一般来说, 外部的学习动机的作用较弱而短暂, 内部的学习动机能持久、强烈地推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长期的兴趣, 而不是短时的兴趣。因此, 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探讨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途径, 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必要。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既是引起学习的原因, 又是学习的结果。在培养学生学习的正确动机的前提下, 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是尽可能使学生学懂、学会。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堂课。更重要的, 我们应该有一个爱学生的心, 去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产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多种类型,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采取适当方法和措施, 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青少年学习动机 篇7

一、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策略

1. 内在学习动机

Ryan和Deci将内在动机定义为“使人们追求新奇、挑战, 延伸和利用个人能力去探索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自我决定理论认为, 人具有自主性、胜任性和归属性的本能需要。自我决定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内在激励的过程, 当一个人以上三种需要都实现时, 他的这种动机便得到了满足。有关内在动机的许多文献关注的问题大都是如何保持和延伸这种驱动力, 认为一旦学生的内在动机得到激发, 相应的学习策略便随之而来。然而, 虽然学习动机理论都强调动机并不会直接引起学习成绩的提高, 旨在研究内在动机是否能及如何预测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的相关文献却寥寥无几。众所周知, 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和精力越多, 他所积累的知识就会越多。然而, 不是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具有同样的效率, 只有当学生积极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时, 较强的学习动机才会引发明显的学习效果。

2. 融入型学习动机

Gardner和他的同事 (Gardner, 1988;Gardner, Lalonde, &Pierson, 1983) 针对外语学习提出了一个动机的概念模型。该模型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 (如找到更好的工作) 和融入型动机 (如融入目的语社团的社会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 融入型动机也属于工具型动机, 因为外语学习可加速学习者融入目的语文化。在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下, 融入型动机与内在动机的概念有共同之处, 就如Neol指出的一样, 融入型动机与内在动机均指“对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所持有的积极态度”。然而, Neol同时也指出, 内在动机并不涵盖对二语社区的态度问题, 因此有别于融入型动机。我国学者高一虹等通过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关系的实证分析, 发现内在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与工具型动机相比, 融入型动机即对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内在兴趣是最重要的英语学习动机, 对学习投入程度的影响也最大。

3. 动机与学习策略

外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外语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具体的行为、步骤和技巧。很多学者都认为, 动机通过学习策略的中介作用影响到学习成绩。Turner研究发现, 课堂氛围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 而阅读动机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在课堂上阅读任务卷入度高的学生倾向于比阅读任务卷入度低的学生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 如练习、详述和组织。Pintrich研究发现, 有目标定向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深层学习策略如详细阐述和组织胜于浅层学习策略如反复练习。在学习策略如何影响学习成绩的问题上, 一些研究旨在探索各类认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Pintrich和De Groot研究了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在各种学习环境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如理解监控力、目标设定、计划、努力管理和坚持) 都是学习成绩最好的预测参数。

以往有关动机的研究表明, 学者们大都认为学习策略是动机构念和学习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虽然有关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广泛应用在一些学科领域, 有关外语学习的实证研究数量却相对不足。由于外语学习有别于其它科目, 因此增加有关外语学习动机与外语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假设

研究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的工具有很多, 其中, Hsiao和Oxford开发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ILL) 是最为成熟, 运用也最为广泛的研究工具。SILL用来测量外语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种类和频率, 它由六个分量表组成: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本实证研究旨在利用SILL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并不考察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因此, 本研究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融入型动机将增加学生使用外语学习策略的解释力;

假设2:融入型动机和内在动机将从不同侧面预测学习策略的使用;

假设3:融入型动机将预测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如阅读外语书籍和使用外语对话的卷入度;

假设4:具有融入型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补偿型策略和合作型策略, 这些策略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流利程度。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北省三所高中630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 男女生的比例为31:32。其中, 高一学生204名, 高二学生235名, 高三学生191名;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为215:211。样本的分布情况见表1:

2. 测量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是由测量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几个成熟量表改编而成:Pintrich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 (MSLQ) 、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ILL) 和Dornyei (1990) 的学习过程问卷 (SPQ) 。MSLQ用来测量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 由5个分量表组成:内在目标导向、外在目标导向、任务价值、学习控制信念和自我效能;SPQ用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态度;SILL用来测量学习策略。本文使用的量表有关学习策略项的信度值见表2。

注:***p<.001

3. 量表分析

对动机项目, 本文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极大化正交旋转法得出了8个因子MSLQ的项目得以沿用, 并增加了适合外语学习的额外因子。8类因子中具有最高负荷值的项目被筛选出来形成以下的动机分量表: (1) 融入型 (4项, α=.82, 例:学好英语对我很重要, 因为它可以使我与更多不同的人对话。) ; (2) 内在型 (4项, α=.74, 例:学习英语是我的爱好之一。) ; (3) 自我效能 (4项, α=.79, 例:我认为自己可以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 ; (4) 掌握型取向 (3项, α=.70, 例:在课堂上, 我喜欢更具挑战的认为, 因为它能使我学到更多的知识。) ; (5) 绩效取向 (3项, α=.66, 例:如果可能的话, 我想在这门课上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 ; (6) 外在调节型 (3项, α=.66, 例:我学这门课, 主要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 ; (7) 内在控制型 (3项, α=.71, 例:如果我听不懂课程, 是因为我努力不够。) ; (8) 努力型 (3项, α=.35, 例:坦白讲, 我在英语学习上付出了我最大的努力。) 。

有关学习策略的测量工具, 本文在SILL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因子负荷值筛选出了6个因子:课外学习活动策略、认知学习策略、分析学习策略、补偿策略、合作策略和学习情境优化策略。本研究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相关项目、信度系数和因子负荷值见表3。

四、研究结果

1. 课外学习活动策略

内在动机 (β=.41, p<.001) 是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策略最好的预测指数, 其次是融入型动机 (β=.20, p<.001) 。掌握型取向也是重要的预测指数 (β=.12, p<.01) , 自我效能对课外学习活动策略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β=-.11, p<.01) 。

2. 认知学习策略

融入型 (β=.23, p<.001) 、努力型 (β=.20, p<.001) 、内在型 (β=.23, p<.001) 和掌握型取向 (β=.15, p<.001) 四类动机均是认知学习策略最好的预测指数。

3. 分析学习策略

内在型动机 (β=.17, p<.001) 、内在控制型动机 (β=.16, p<.001) 、掌握型取向动机 (β=.16, p<.001) 、融入型动机 (β=.14, p<.01) 、努力型动机 (β=.10, p<.01) 和自我效能型动机 (β=.08, p<.05) 都对分析学习策略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4. 补偿策略

融入型动机 (β=.31, p<.001) 是补偿策略最好的预测指数。自我效能 (β=.18, p<.001) 、内在控制 (β=.16, p<.001) 、掌握型取向 (β=.08, p<.05) 同样与补偿策略存在正向的关系。

5. 合作策略

融入型动机 (β=.24, p<.001) 是合作策略最好的预测指数。努力 (β=.17, p<.001) 、外在调节 (β=.12, p<.001) 、内在控制 (β=.09, p<.05) 与合作策略的使用存在正向的关系。

6. 学习情境优化策略

自我效能 (β=.214, p<.001) 、努力 (β=.19, p<.001) 、掌握型取向 (β=.13, p<.001) 都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学习情境优化策略。一旦其他6种动机量表进入回归阶段, 融入型动机和内在动机对学习情境优化策略的预测效力不强。

五、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融入型动机可增加对外语学习动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研究结果证实了前文所做的假设:融入型动机可以正向预测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策略、认知和分析学习策略、补偿策略和合作策略。另一方面, 内在动机仅能预测课外学习活动策略、认知学习策略和分析学习策略;具有融入型动机的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更可能使用补偿学习策略, 他们对融入英语国家文化和提升与外国人的交流能力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

在预测合作策略的使用方面, 融入型动机的预测力远远大于内在动机。希望用英语与人交流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更愿意与人合作的倾向。与本文之前所做假设不一致的是, 融入型动机并非学生课外学习策略的最佳预测指标, 内在动机反而具有更强的预测力。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更注重扩展他们的能力和需求新的挑战。而课外学习活动如阅读英文书籍、参与英文对话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融入型动机。

青少年学习动机 篇8

一、重视一个“读”字

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 就是“诵读”。“舌根生智慧, 诵读提高智商!”只有通过诵读, 才能快速而有效地增加学生的智力、记忆力、思考力, 让他们的头脑更细腻、更精明!同时, 文本是学生体验美的所在,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感受美的同时, 提供学生审美、创美的时间、空间, 就能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产生热爱生活, 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如《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散文。在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 以感性的体验去替代理性的分析, 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初步理出文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 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速读全文, 复述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之后, 再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继而进入最关键的品读, 让学生在细致的品读中, 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感和情感。我们的目的是:加强语言习得, 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积累意象, 实现语感的迁移。

二、落实一个“变”字

变革是教改的动力。教师应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 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 采用情景剧、故事会、辩论会、学生当老师等多种形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学习《故宫博物院》, 在研读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 带着游客去游览故宫。为了当好“小导游”, 学生就要投入到文本的研读中去, 他们在课文中找图片, 找景点名称, 找方位变化词……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形象感, 又有极大的乐趣。当然, 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网络有着极强的互动性, 一些针对文本需要讨论的问题, 均可在网上进行。学生可以在网上及时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而且能很快得到回应, 形成讨论的氛围, 并通过讨论、争辩, 互相交流、学习与补充,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突出一个“问”字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所以, 课堂提问, 一是要量力。从实际出发, 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 选择不同的对象, 提出具有诱发学习欲望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二是要适度。问题过易或过难, 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三是要灵活。教师提问时, 一方面要加强各疑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 另一方面既要有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横向拓展, 又要有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的纵深发掘, 让学生从不知到知, 由浅知到深知, 有少知到多知转化。这样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优化课堂结构, 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讲究一个“趣”字

要让学生“好之”、“乐之”, 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能及时激趣。语文教师的思维与情趣就象安装在发射塔上的宇宙飞船, 一触即发, 一飞冲天。或惊涛拍岸, 乱石穿空;或轻风拂柳, 润物无声。幽默风趣, 扣人心弦, 学生如坐春风, 哄笑之中茅塞顿开。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 我故意把课题写成“在暴雨和烈日下”。刚写完, 学生就嚷起来:“老师写反了!”我不认错:“我写的是和书上不一样, 但意思是一样的。你们说‘烈日和暴雨’是什么短语?”我有意引学生“上钩”。学生回答:“并列短语!”“既然是并列短语, 那么连词前后的部分就没有主次之分, 当然可以颠倒了!”“不对!”有同学说着便站起来, “题目是‘在烈日和暴雨下’, 因为课文先写的是烈日, 后写的是暴雨, 这既是天气变化的顺序, 也是课文的大体结构。怎么能随便颠倒呢?”“哦———”我故作恍然大悟状, “大家言之有理。看来‘烈日和暴雨’还真不能颠倒。”课堂教学, 教师应巧妙有趣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探究的目标,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强调一个“思”字

观察是丰富生活认识的途径, 思考是训练潜能的迁移。我们要激励学生大胆思考, 培养其独创意识, 实现“个性化”教学, 首先要摒弃“导读”这种刻板划一、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的教育形式, 代之以鼓励创新、培养个性和发展想像力的自由活泼的新形式。课堂教学, 要善于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 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的情景, 给学生一对想像的翅膀, 让他们在丰富的联想中, 发现问题, 向老师和课文大胆质疑, 从而使教与学走向“个性化”。如教《向沙漠进军》, 我将旧教材的结尾念给学生听, 学生就发现了问题:科学最注重事实, 但为什么本文和许多写于五六十年代的文章一样, 都有“口号式”的结尾?为什么我们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我鼓励他们通过比较阅读, 进行自主探究,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 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多种策略,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

摘要:教师就必须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其得到持续和延伸。让学生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 为求知而快乐, 为探究而兴奋, 这样“求知——成功”的平衡感, 才会使他们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 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于是学习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和强化, 为学业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学习动机 篇9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早在80年代Pine城Kafry(1980) 就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 , 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1]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

1、远近景性动机交织互补 , 远景性动机明显不足

2、学习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3、学习动机的矛盾斗争性

4、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学习成绩等的同学存在的学习倦怠在程度上有所差异。

二、学习倦怠:

学习动机低下也可称为学习倦怠。国外学者多引用Freuberger和Maslach的成果,借鉴其在“职业倦怠”中下的定义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这种想象有很多的不良影响,首先,它会影响大学生在民众中的形象。其次,学生由于学习倦怠会降低学习兴趣,严重影响的学习效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也可以想到如今大学生就业率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自己的行为造成的。2005年9月 ,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项关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公众形象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 在社会公众中不是很乐观。[2]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外部条件

(一)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封建社会中读书人都渴望入朝为官 ;工业社会的金本位思想则使人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决定自己想要学什么。此外,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对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二)教师的榜样作用。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的最重要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激情高相应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

2、内部条件

在学习动机的养成中内部条件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了解内部动机。内部动机值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对学习任务活动本身感兴趣 ,而不是因为学习之外的什么东西令人感兴趣[3]。

四、价值观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Super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想要通过自身行为而取得的成果或达到某种目的[4]。也就是说,价值观决定了人们想要或将会做什么,因此我们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其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或是消极对产生学习倦怠可能性的影响不同。

五、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 能够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 思维敏捷 , 精力充沛 , 大学时代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2、进行目的性教育 , 明确学习动机。所谓目的性教育 ,就是帮助大学生理解为何要学。要使目的性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 教育方式、内容就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可以将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社会需要、个人发展联系起来 , 使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氛围对人有熏陶和约束作用 , 当置身于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 ,就会受到感染 , 不知不觉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 从而激发起积极的学习动机。

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技能来激发和增强学习动机。

5、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6、优化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教师人格品质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的互动关系 , 可以使学生在安全、信任、接纳的教学环境中心情愉快、的学习而。因此 , 教师自身人格品质的优化 , 可以对学生学习起到调节、感召、激励作用 , 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

7、指导大学生认清社会环境 , 加强就业指导。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压力 , 因此要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8、注重学风建设 ! 完善教学管理!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 刻苦的学习精神 ! 科学的学习方法 ! 坚强的学习意志 ! 严格的学习纪律 ! 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1]优良的学风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 ,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摘要:学习是每个人生活中都必需的一种个人活动也是社会活动。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而学习动机则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今在大学课堂却随处可见学习倦怠的情况,因此提升大学生学习动机刻不容缓。

上一篇:农村社会改革下一篇:会计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