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原则

2024-06-22

产业原则(精选6篇)

产业原则 篇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政府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我国在中长期内能否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而得到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自2009年开始, 各地纷纷确定了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域, 出台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政策。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天津市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与传统制造业不同, 我们的新兴产业不仅仅是在模仿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的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发达国家一同出发、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其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一是技术发展路线的不确定性, 不同的技术路线可能随着其他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在不同时期表现出市场生命力, 如果靠政府短期的大量研发投入和要素投入来扶持发展新兴产业, 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二是未来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靠政府投资示范应用项目从而创造初始需求是必要的, 但是最重要的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激发真正的市场需求, 政府扶持能否帮助新产品最终被市场所接受, 还有待实践检验。

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方式主要是依靠短期内动员资金、土地和研究开发的大量投入。这是我国得以迅速推进工业化过程的主要动力和成功经验之一,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产业发展雷同、盲目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并不像传统制造业那样明确, 因此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缺少市场约束, 不考虑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和特征。这样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产业雷同、过度竞争等现象, 从而放大了新兴产业的内在发展风险。根据国信证券对各地2010年前7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情况的调查来看, 发展新能源及相关设备的省份高达25个, 是投资热度最高的一个行业, 规划投资总额更是高达4400亿元。从产业发展的手段来看, 各省市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主要集中于加大要素投入。目前, 全国29个省市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 有l6个省市提出设立财政专项, 21个省市提出加大税制的支持, 21个省市提出要设立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几个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技术产业中的高端部分, 也是在未来l0~20年内处于高速成长期的新兴产业。它与我们一般所言的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的区别。天津在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 应具有战略眼光, 避免以新瓶装旧酒;要持续跟踪技术发展的进程, 进行较深入的预先研究, 并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的特点和优势,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 尽量避免与其他省市过度雷同。

(一) 着眼于天津市长期发展的战略和全局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长期性、全局性的战略举措, 而非短期、临时性的措施。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立足于天津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要对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又要引领本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未来国内区域的发展与竞争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本区域参与经济竞争的主要利器, 是天津市在未来区域发展格局中拥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

(二) 与国家已经确定的重点领域有所呼应

国家层面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 经过了多次讨论和论证, 确定的方向和领域都是比较科学的, 也是比较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天津市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应与国家已经确定的七大领域、若干具体发展方向有所呼应。

(三) 技术上要有一定的创新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核心技术, 应该代表着未来技术发展的大体方向。为此, 必须对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有一定的预测。在选择新兴产业时, 应保证其核心技术在一定时期内不落伍, 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引擎。

(四) 要有较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认真研究未来10-20年国内外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方向, 对产业发展的潜在市场需求进行较为科学的预测, 以保证产业发展具有长期稳定而又前景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要保证未来在政府的扶持下产业能走上一条自我生存、壮大的道路, 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优惠、采购和补贴来支撑。

(五) 对天津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直接支撑作用

首先,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 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应该更低, 对环境的污染应该更少, 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其次, 在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逐步淘汰的同时, 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有能力及时发展壮大, 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六) 能带动天津市一批相关产业发展

应依据区域投入产出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选择与本地区产业关联作用较大的新兴领域加以重点发展, 使其带动一批相关的配套产业, 形成创新活跃的产业集群, 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

天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质量和数量并重的发展目标

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与选择领域一样重要, 两者也息息相关。领域选择过于宽泛, 发展目标则相应也会比较高。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性和长期性来看, 理应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 提出合理的总量目标, 同时, 还应重视产业发展的质量, 提出一些质量指标, 比如单位产值能耗、产业增加值率、研发强度等。

(二) 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 应重视加强区域创新制度建设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入政策性资金和实行扶持政策, 这固然十分重要, 但是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其实更应得到重视。有时制度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也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在创新制度建设方面可以考虑的举措包括:建立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区域私募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提供企业对政府服务的监督渠道;引导科研院所发挥共性技术平台的作用等。

(三) 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大项目和大企业是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石。以大企业为抓手能够较快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相对而言发展风险比较小, 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是, 大企业, 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 一般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已经定型, 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冒险精神。在革命性的新技术出现时, 大企业接受的程度和速度往往不及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技术和市场的感觉更加灵敏, 决策机制更加灵活, 往往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充分发挥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多样性的优势, 寻找更多的产业发展的机会。

(四) 及时评估和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形成梯度化发展态势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发展过程中, 有些新兴产业可能会由于技术、需求、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而被市场所淘汰, 同时也会有一些新的技术和产业形态逐渐出现。应根据时代的变迁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以适应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新要求, 及时布局新兴领域。具体来说, 建议本着“支持一批、培育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 形成梯度化发展的态势。

产业原则 篇2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以往“空、虚 洋、高、大”思维,或某一单位独立担纲的“单极思维”缺陷,由目前广西本土专业的第四方物流公司----柳州市现代物流管理公司牵头,组织广西公路、航务和铁路交通、物流、城市规划、经济专家高端团队,同时负责邀请国内相关行业最尖端的物流专家、院校和设计单位,以群英荟萃、博采众长的方式,进行详尽的SWOT分析,集萃各地成功经验,打造出最具升值品牌和最具实操价值的物流整体规划。2 ,服务区域,辐射国际原则

从“区域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三大服务层面出发,实行纵横规划,不仅能够为新区工业、商贸流通产业带提供高端完善的服务,而且能够为服务广西、覆盖中西南和珠三角地区、辐射东盟乃至亚洲地区规划出最便捷通畅的物流服务通道。

3明晰产业、板块划分、突出功能、合理布局的原则

坚定不移地实现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来宾市的发展布局,树立“产业聚集、互动多赢、规模发展、良性运作”的全局目标,不断优化产业功能。

1)、在工业供应链的打造上,贯彻大企业战略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同步实施的产业发展战略,依托核心工业进行物流主体定位和合理布局,依托物流信息网络,确保各个结点实现零距离对接,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同步发展,形成 “产尽其丰、物畅其流”的工业物流供应链效果。

2)、在商业流通物流体系中,找准通道定位,充分利用城市新区及周边企业产业密布、高新技术不断引进,公路纵横阡陌,红水河内河港口吞吐能力和湘桂铁路改造新布局的立体资源优势,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力争将来宾市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设计成为国内园区经济发展的典范。

3)、对土地资源按照功能模块进行优化整合和高效利用,避免闲置浪费。在规划上,必须坚决杜绝“各自为政、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低效运作”的局面在新型园区内出现。

4、储运配套、功能齐全原则

在深入挖掘公路、铁路、水路、管道等各种运输手段在新区内的布局和配套规划的同时,以核心工业和商贸服务为龙头,形成规模效应,以“投入最少,效能最高”为产业目标,不断提升运力、储力、配送能力等物流服务的集约能力和设备设施投入的附加价值。同时,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物流地产、人才培训以及物流信息化服务水平。

5、柔性调整、全程跟踪原则

产业原则 篇3

瑞典利乐公司是液态食品加工和包装的世界领先企业,利乐公司环保方面始终与利乐全球的理念“利乐,保护好品质”保持一致,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环保活动。

利乐公司提倡“产业链的和谐发展观”。这也就是说,利乐始终把自己的发展放在整个产业发展的产业链当中,环保问题其实是贯穿整个行业的,如果环境问题不被重视,它也是影响这个产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问题。

利乐公司在中国的环保行动,紧紧围绕纸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努力打造一条绿色的纸包装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和加工生产,再到消费后包装的回收再利用,利乐在中国结合自身的产业特性,始终坚持“4R”环保原则,主要包括为可再生(Renewing)、减量化(Reducing)、可循环(Recycling)和负责任(Responsibly)四个方面。

可再生——利乐包装的最突出的特点

采用可再生资源,这是利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利乐公司表示,利乐强调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所以利乐公司在包装发展上,特别地重视采用来自可持续管理的森林的纸张。

“可再生性”是利乐包装的最突出的特点。利乐纸包装与其他包装形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主要原材料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在它的原材料构成中,75%是纸浆,塑料和铝箔分别只占20%和5%。60多年前,利乐研发牛奶纸包装的大背景是玻璃和金属材料稀缺,那个时候还没有“可再生”这样的概念。

此外,利乐砖型无菌包装的方砖型设计便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提高了物流效率,更进一步降低了能耗。

利乐无菌包装是可以100%回收的绿色包装,经过专业的加工处理,消费后利乐包装可以生产公园护栏、垃圾桶、课桌椅、室外地板、工业托盘、纸张、衣架等丰富实用的环保产品,并且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减量化——WCM管理体系助力节能减排

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量,降低碳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利乐在中国的不懈追求之一。

落实到操作流程和人员培训方面,利乐在中国的包材工厂全部推行先进的WCM(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世界级制造)管理体系。该体系启动了10个支柱,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与管理水平,其中的“安全与环境”支柱为利乐生产环节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推行WCM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对每个岗位员工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系列培训,利乐公司的包材工厂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的三家包材生产厂中,从2003年以来,每百万标准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最多下降了超过50%。

在质量控制方面,利乐内部执行了较行业通行标准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利乐在中国的包材工厂全部推行先进的WCM管理体系,三家包材厂均获得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挪威船级社(DNV)颁发的BRC/IOP证书,通过了代表国际食品包装材料卫生与安全最高水准的认证。BRC/IOP认证是由英国零售商协会和英国包装协会共同创立的权威标准,专门针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与安全保障,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得到业界广泛认可。

可循环——纸张必须来自可持续管理的森林

支持包装的循环再利用,这是利乐中国环保的具体表现。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利乐公司严格执行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并积极帮助中国森林认证工作的开展。

记者从利乐公司了解到,利乐所有的纸张都必须来自可持续管理的森林,所以他们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必须是确保利乐的纸张来自的森林都经过良好的管理,经过合理的认证。同时,利乐在中国也大力支持可持续森林管理认证的推进。2008年7月9日,在利乐公司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共同支持下,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国际权威的森林管理委员会(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颁发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成为我国南方林区首家经营面积超过10万公顷获得FSC认证的企业,同时也使我国获得FSC认证的森林总面积超过70万公顷,位居亚洲前列。

2007年7月,作为欧盟饮料纸包装和环境联盟(ACE)的成员,利乐与另外两家企业共同作出一项承诺,在世界范围内带头实施木材可追溯系统,确保在未来10年内用于饮料纸包装的所有木质纤维均来源于合法而管理良好的森林。此项承诺对帮助提升全球森林管理水平、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减轻温室效应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2009年3月,利乐还与这两家企业一道,在布鲁塞尔向欧盟联合提交了首份关于饮料纸包装行业木材可追溯性的报告。三家公司在报告中承诺:到2015年,它们用于饮料纸包装生产的所有木质纤维100%通过产销监管链认证,以杜绝使用未经认证的木材;其次,到2018年,三家公司的所有包装材料生产厂全部通过可追溯性认证。

此外,利乐中国继续推进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帮助中国林场通过国际相关权威机构的认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利乐在原材料的使用上也在不断追求减量化,在保持包装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利乐砖中纸板的使用量已经减少了18%,同时铝箔的厚度也已经减少了20%。

负责任——全方位实践企业社会责任

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利乐在中国还将保护环境的理念渗透到生产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从包材生产工厂的节能减排到面向员工和儿童的环保教育,直至率先购买绿色能源,利乐公司显示了高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利乐公司在多个城市帮助建立了十余家循环再利用企业。同时,利乐公司还积极帮助建立社会回收体系,并摸索出了多种成功模式。例如,与循环再利用企业一起重点支持有发展潜力的回收公司,为他们提供回收只是培训和运输车辆、打包机器等方面的支持,共同策划提高回收效率的方法等。2007年,消费后利乐包装的回收处理量达到了13,000吨,是2004年的90多倍。

“4R”原则助力利乐业务快速发展

利乐公司1972年进入中国以来,37年来始终坚持“4R”环保原则,在中国的业务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利乐公司在中国市场累计投资已超过26亿人民币,在上海、北京和香港等主要城市设立了10个办事处,共拥有1,200多位员工,分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利乐公司在北京、佛山和昆山均建有现代化的包装工厂。

陶瓷产业4R原则下的生态伦理观 篇4

1.1“Reduce”减少

“Reduce”指减少,在陶瓷生产过程中消耗陶瓷原料和能源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如何在现有的科技支持下提高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 减少陶瓷烧制煤、气、电等能源的消耗,并做到物尽其用。 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生产带来的废气(SO2、CO、CO2、 NOx及烟尘等)、废料、废水的排放,以及消减产品中的铅、 镉、汞等污染元素的含量,做到对人类身体不利的放射性物质不存在,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尽量要少,提倡生产自洁、抗菌、杀菌等保健功能的陶瓷,噪音、热散失尽量要少,使生产和工作环境要清洁、干净、舒适。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做到陶瓷的绿色生产, 提高国际陶瓷市场的竞争力与准入率,这就要求相关陶瓷产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经营部门,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进行有计划的改造与调整。

国内许多陶瓷产业表面上改变了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的传统生产模式,实际上在陶瓷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 上述的问题仍很严重,和国际绿色陶瓷生产的要求尚远, 尤其是乡镇日用陶瓷、建材陶瓷的中小型企业,除了资金薄弱、工艺落后、科技条件支持不足以外,最致命的原因是企业自身环保意识淡薄和观念滞后,管理方面的觉悟低下造成的。

1.2“Reuse”再利用

“再利用”的原则要求陶瓷产业重新树立材料回收利用的理念。一方面,要求企业考虑利用基地原有材料与设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求生产选择能够在日后被再利用的材料和设备。对于陶瓷生产而言,“Reuse”这一原则是指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原有的材料及生产废料进行重复使用或再利用,这样不仅延续了陶瓷生产生态链, 而且节约了资源。利用废弃的原有材料,包括高岭石、石英矿等硅酸盐原材料开采加工的利用率、废旧陶泥瓷泥回收与重新加工。早期的矿石开采、加工由于科技条件的制约,出现乱采乱伐的现象,浪费了很多资源,主要利用高品位的富矿,随着科技的发展那些废弃的、品位含量低的矿产,仍可以深加工、新提炼。再者是废旧原料的回收与再用,由于前些年原材料价格便宜,生产中出现过乱丢乱弃的浪费现象,目前在许多陶瓷产区,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完善原材料废弃物的回收与加工程序,成为再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另外,陶瓷生产废弃物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源泉,回收的烧成废品虽然不能继续用作陶瓷原材料, 但经过粉碎处理可以做水泥、建材和保温材料,例如广东省建材研究院利用陶瓷废料作为水泥的生产原料,工艺为掺1 3 %的陶瓷和2 %的天然火山灰作为混合材,配制普通42 .5R水泥,可以生产合格的高强度水泥[1]。

1.3“Renewable”可再生、更新、替代

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部分陶瓷产区的原料开始走向枯竭,很难保持持续开发的优势。例如,景德镇制备高白泥主要原料的高岭石,面临当地资源枯竭的处境,多种原料依赖从外地调入,虽然资源枯竭但并不尴尬,凭借着传统的陶瓷经济文化、市场品牌优势,新科技主导下新材料、 新瓷种的研究开发、推广,使产区陶瓷经济依然保持着繁荣的趋势。例如淄博陶瓷产区除了传统生产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还转向骨质瓷、纳米陶瓷、精细纳米陶瓷的研究与生产。譬如鲁阳公司自主研发的陶瓷纤维技术和陶瓷纤维双面针刺毯属世界首创,该公司生产的晶莹剔透的“棉花”、薄如蝉翼的“纸制品”和柔软如丝的“纺织品”, 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纤维类节能产品,它能耐1000℃ 以上高温,具有隔热绝缘的功能,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 消防、航天航空等领域。然而,谁又能猜出这样高科技产品的主要原料是被人们视为废弃物的煤矸石。

1.4“Recycle”再循环

“Recycle”指再循环,多次循环利用。循环使用主要是根据生态系统中物质不断循环使用的原理,尽量节约利用稀有物资和紧缺资源。利用回收材料和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使资源循环使用。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实现“再生态”的始终。实现“Recycle”原则,就要求陶瓷企业尽最大可能地循环使用资源。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是对废物的回用与综合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 以水资源的循环使用为例:陶瓷生产废水污染程度差别较大, 可根据清污分流的原则, 将色釉料工段的废水与坯料和其它工段产生的废水分开处理,分别进行沉降处理,部分沉降物经压滤可回收利用,抛光冷加工的废渣另行填埋处理,废水通过絮凝剂处理后,清水循环利用。坯料制备和成型工艺过程废气除尘可采用袋式除尘器或高效旋风除尘器,不仅设备的效率很高,并且除下来的物料也可就地回收利用,避免了湿法除尘废水的二次污染[2]。

2陶瓷产业4R原则下生态伦理观念

4R陶瓷生产的目的是构建绿色陶瓷生产体系,走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怎样使产业符合国际绿色陶瓷发展的标准,既是陶瓷产业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国际陶瓷产业、陶瓷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除了在陶瓷生产中给以法律的约束,陶瓷产区深入人心的生态伦理观念培养已刻不容缓。

2.1陶瓷产业生态伦理培养的综合特点

生态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现代人文环境科学进步的结晶和反省。在国际环保日趋成熟走向良性发展的环境下,国内企业想在竞争和压力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更新观念,有所举措,例如目前国际社会把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作为通往国际市场的“绿卡”[3],没有得到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产品行将被国际市场淘汰出局。国家的环保法制与政策,面对普遍生产设备落后、理念陈旧、急功近利陶瓷企业的约束收效甚微,尤其对于那些地方基层企业。环保伦理的宣传与普及是法制以外与法制紧密联系的重要构成,对于提高环保认识、廓清形势、加强责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陶瓷产业伦理观念的培养具有弥散性的、渐进性的特点,是个长期宣传、推广与教育的建设过程,是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加强国内外竞争的重要条件。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建立合理的排污、回收、循环和更替更生系统,使环保思想不流于形式,是现代陶瓷产业规范生产的必由之路。

2.2陶瓷产业4R原则下生态伦理发展的必要性

陶瓷生产是一个高耗材、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国内的许多陶瓷企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生产的一个过渡期、 转型期,当国际社会正向绿色生产、绿色设计发展的时候,国内许多陶瓷企业还处于粗放、低效的生产阶段,企业普遍存在着发展中急功近利与国家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企业振兴与环境污染、国家环保管理与行业违规生产之间的矛盾与问题。作为企业落后的管理与生产理念,不再适应现代科技生产发展的要求,企业生产将面临被国际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企管环保法制观念的淡漠显然使环保法制的实施常常表现为一种形式,生态伦理观念深入人心的养成是一个过程性的建设与培养过程。当工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给工业区的居民带来直接的污染与影响, 而且经常造成附近成为严重污染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结果不仅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直接危及到人们的健康。例如据国土资源部网站资料,由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米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 即使是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三致( 致癌、 致畸、致突变) 物质。地下水污染隐蔽难以监测,发现时往往已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2000年-2002年国土资源部的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 97% 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 的城市污染趋势加重。环境是公共共享共生的环境,公共环境的恶化与改良应该与每个公民休戚相关,应该树立为公共生活环境负责的理念,对公共环境的责任正是对个体健康安全的负责与尊重。

2.3 4R原则下的科技是解决环保、推动生态伦理发展的动力因素

以4R为主体的绿色生产,4R原则是绿色陶瓷生产的具体形式,首先在生产中企业要树立资源、能源的忧患意识,其次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去解决。

现代科技是解决环保问题的主要支撑。例如蜂窝陶瓷在解决汽车尾气发挥着重要作用,NOX的排放量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汽车尾气污染,其余的还有发电厂及工业窑炉排放的烟气。减少这类因燃烧而产生的NOX,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助热燃烧技术。蜂窝陶瓷在助热燃烧方面亦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的防治作用是通过NH3将NO还原N2,实现催化还原。近年来,V2O5/TIO2为载体的新型净化器装置已开始研制出来,由于具有更小的体积、更长期使用的寿命,将大大降低去除废烟气中NOX的净化费用。再如广东佛山市先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以陶瓷废渣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环保型建筑用砖具有硬度高、承载力强、自身重量轻等特点。目前已建成2条生产线,每天可处理陶瓷废渣510t[4]。另外,可以制备高性能轻质玻化陶瓷、多孔陶瓷、高强轻质陶粒、轻质陶瓷材料。例如河南兴盛陶瓷有限公司的韩复兴利用陶瓷厂废弃的原料制备多孔陶瓷,其中以土粉作填充料,瓷粉作骨料,粉煤灰和釉粉作发泡基础料,另有发泡剂煤粉和助泡剂硼酸、硝酸钠等制得的多孔陶瓷性能优良[5]。另外,陶瓷企业产生的废瓷土部分由瓷土加工企业重新加工,产生的废石膏由石膏厂回收重新翻新,产生的废陶瓷由陶瓷再生企业回收重新加工利用,陶瓷企业工业固体废物再生率达90% 以上。 在福建德化,全县30多家再生石膏加工厂于2005年成立了德化县石膏行业科学技术协会,加强废石膏再生利用技术研究,年回收废石膏模约18万吨,为全县陶瓷产业节省了大约4800万元成本。德化县宁昌陶瓷有限公司通过几年技术开发,研制出“废瓷再生陶瓷”的环保型工艺, 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成为国内第一家研发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的企业,年增加产值1000多万元,而且与传统陶瓷工艺相比能耗降低50%,成品率也大幅提高。

甘肃平川陶瓷产区,在首届中国西部陶瓷峰会后,平川区依托境内约40亿吨的陶土资源,引进资金和技术, 建成中国西部第一条抛光砖生产线、第一条全自动环保墙地砖生产线,在技术方面重要的一点就是陶土向瓷土转化制备的问题,解决陶器的釉面问题。在墙地砖、卫浴等生产以陶代瓷,大大降低了瓷土原料的使用,节约了瓷土资源。在能源方面,许多以木材、煤炭为燃料的窑炉被改造成气窑和电窑,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污染。在建材方面, 香港湿地公园中对再生材料的使用也独具匠心,如将研成粉末的硅酸盐煤灰代替了一部分水泥掺入到混凝土中增加其防水性,并将广州某传统中式建筑拆下来的砖重新做成入口坡道和中庭的墙,节省了原材料和生产。

另外,在环保中要保持整体观念与全局意识,不仅仅是对生产管理者的要求,也是每个生产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由于受到国际陶瓷环保生产管理的影响和来自国际社会陶瓷市场的竞争,国内陶瓷产业的环保理念觉悟程度慢慢有所好转,但杀鸡取卵式的生产方式仍普遍存在。在环保政策约束、环保宣传引导下,从广东佛山产区的企业外迁, 到各省市出台多项约束性、限制性的节能减排政策。如广东佛山等地区的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排放标准,山东淄博市政府出台了淘汰落后产能、整顿治理环境的措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将取得明显进展,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陶卫行业的环保问题和节能减排压力可想而知,作为一直以来被政府乃至国家环保部门所公认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陶瓷行业在这样的政策方向下, 必然再次感受到更强的环保政策压力。

3结语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汉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伦理是一种道德行为,是靠社会舆论来维持的,但是一定的法制和政策的正确引导与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环保理念的培养是公民环保道德建设与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加强健全的环保政策建设,使环保措施能够得以有效实施,并加强宣传力度,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在社会环保舆论与法制的约束与管理下使陶瓷产区法制与环保宣传完美结合,在科技引导下构建人文环保环境,才能建设安全、健康、和谐的生产环境,做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一种和谐、平衡关系,才能达到自然与人类发展中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摘要:4R原则是环保科技发展的产物,针对国际绿色陶瓷竞争日趋急剧的现实和国内陶瓷产业存在的环保问题,本文将4R原则引入陶瓷产业进行阐述,目的借助于4R理论加强陶瓷产业的环保观念,在环保法制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环保认识水平与意识。

关键词:陶瓷产业,4R原则,生态伦理

参考文献

[1]于利刚,刘岚,吴锦锋等.废陶瓷在水泥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J].水泥技术﹒2006,(1)﹒35-37

[2]张萍,陈霞.陶瓷工业污染及防治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09,(31)﹒319-320

[3]邓昆﹒中国绿色陶瓷的发展现状及其分析[J]﹒中国陶瓷﹒2006,(10)﹒10-12

[4]王继杰,李旭.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发展[J].中国陶瓷﹒2006,(10)﹒3-6

产业原则 篇5

一、满族特色文化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东北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极大, 其中满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和潜力更为突出。这方面, 辽宁省文化领域面向市场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文化产业也在加速发展。省内外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在文化、历史、哲学等层面, 从经济发展角度的研究很少。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主要集中于对文化产业内部行业如传媒业、出版业、旅游业、广告业、娱乐业等发展战略的研究。对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刚刚起步。整体上来讲, 辽宁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仍处在落后, 与实际资源开发潜力很不匹配。

二、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开发原则

文化特色产业开发首先要充分认识“开发即经营”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以及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 文化特色产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和游客的青睐。但是, 仅有旺盛的需求是不够的, 文化特色产业要可持续发展, 必须依赖于产品的推陈出新, 稳步提高文化特色产品的质量, 而这需要文化特色产业的经营企业遵循正确的文化特色产业开发原则, 创造性地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特色产品。为了经营的更好、开发新的文化特色产业, 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市场原则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业

日本产品设计大师喜多俊之曾经说过:“要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 一定要了解市场和使用者, 设计师本身也是User, 要让人感受到你的生活态度。”文化特色产业的开发必须注意研究当下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不能离开市场空谈产业开发。设计与开发符合消费者真正需求的文化特色产业, 是文化特色产业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总原则。要遵循这个原则, 必须加强对商品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研究, 重视市场调查。文化特色产品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要了解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偏好。市场调查是文化特色产业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需及时调整文化特色产业结构, 并对原有产业进行改进、完善和提高, 积极开发出适应消费需求的文化特色产业, 以销定产, 也可以把地方特色产品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特色产业产品。

2. 文化原则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业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说过:“设计最重要的不是形状、颜色, 而是人会如何的感觉。”大师说的感觉就是一件文化特色产品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应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底蕴。个性的地方特色是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满族文化的特色产业, 我们可以从满族地理风貌、满族历史遗迹、满族民俗风情、满族宗教文化、满族名人轶事等方面来考虑, 深入挖掘这些元素的精神内涵, 采用适合的表现方式开发出来。

3. 创新原则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业

创新是开发的生命, 满族文化特色产业要克服同质化问题, 不断推陈出新, 就要在开发中引入创新意识。重新拾起对于人类本身和自然万物应有的尊敬, 不要沉湎于一味复古的情性。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具有求新求异的心理诉求。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 不断开发新产品, 刺激消费者产生新的购买欲望。要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满族文化特色产业, 开发人员要具有自我否定的精神。一项开发出来之后, 要敢于提出否定, 否定的过程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只有在不断否定的过程中, 才能超越自己、超越前人, 才会有不断创新的产品出现。

4. 艺美原则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业

日本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曾说过“‘美’是一个让人捉摸不定的话题, 她应该就像日落那样:在你被吸引的时候, 她消失了。你喜欢的美就是逃离你, 离你最远的东西。”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开发是一种特殊文化产品开发过程, 必须具有艺术性, 游客在购买产品后能够进一步享受产品的艺术美感, 因此在开发中要追求形式美感, 注意审美价值的表达。我们在开发的时候要充分注意材料、结构、色彩、装饰等形式要素, 力争能够设计出材料动人、结构精巧、色彩美观、装饰到位的文化特色产品。

5. 细工原则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业

本项目深度挖掘满族传统文化资源, 结合现代文化元素, 设计、制作满族文化特色系列产品, 因此工艺水平高低与文化产品的质量和价值直接相关。所谓细工就是指设计师们在制作文化特色产品的过程中所用的技术精湛、技法纯熟。随着文化特色产品的市场的兴起, 品种的增加, 其加工材料也随之扩展。大自然的木材、金属、宝石等都成为文化特色产品的加工原料。设计师们为加工这些原料所采用的雕、刻、镂、编、扎、染、结、缝、铸、磨、模、灌、刮、打、画、描等制作技法, 丰富了传统手工艺, 提高了现代文化特色产品开发和制作水平。如何使开发好的文化特色产品方案通过制作实施的工艺流程变为真实、可观、可赏、可用的文化特色产品, 主要取决于设计师们在制作过程中的技能、技术水平、方法的运用。这种手工技术水平的优劣, 便是工艺的体现。

现今大部分国人更加迷恋冷冰冰的高科技产品, 忘却了手工艺的温情。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在传承手工艺方面做得非常好, 从政府到设计界都在推动传统手艺的传承与创新。例如, 东京设计中心精心策划。传统与创新工艺设计展, 积极为日本传统工艺寻找新的经营模式, 不仅让使用者享受手工艺的精神:满足与独特的生活品味, 而且对振兴地方繁荣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6. 实用原则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业

满族文化特色产品开发与纯艺术不同, 不仅要考虑艺术性和工艺性, 还要考虑实用性。满族文化特色产业作为一种设计艺术产品, 人们不仅可以把它当成一件美观的艺术品, 还可以使之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做到可观、可赏、可听、可用、可触, 人与物情景交融、和谐共存。

实用性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要符合人体各部分的功能特点, 要根据使用者所处的年龄阶段, 通过分析他们的生活习惯、身体条件和生活需求, 来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 融入实用的功能。考虑到现代社会, 人们的需求愈加多元化, 满族文化特色产业的实用性设计也要有多功能的设计理念, 使之具有两种甚至多种的实用功能。

7. 绿色原则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业

满族文化特色产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必须与当代人们关心的时代主题相结合, 其中就包括绿色环保。就满族文化特色产业而言, 要求尽量节约材料和反复使用, 而且要在原料来源、设计加工、运输、使用等方面达到生态和环保的要求, 使其符合“绿色设计”的理念, 体现出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开发内容

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地域资源为基础, 以满族文化特色产业经营企业为主体, 以满族文化特色产品销售为依托, 涉及满族文化特色产业的市场调研、设计、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

1. 建立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

满族文化特色产业以实物为载体, 它的开发也需要以实物产品作为基础。因此, 对满族文化特色产业的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 是进行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开发的首要工作。然而, 目前对满族文化特色产业的概念理解、分类、调研和评价还没有达成共识, 没有规范性标准可以执行, 这显然对满族文化特色产业的开发是个关键性制约因素。应该通过对满族文化特色产业的类型划分以及性质、结构、功能、规模、分布、开发条件等评价, 确定满族文化特色产业的数量与质量水平, 评估各种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在该属地所处的地位。对满族文化特色产业资源的评价, 涉及价值、规模、特色、利用等评价指标, 对满族文化特色产业进行评价因子赋值和分级评价, 在定量评价的同时进行定性评价。

2. 满族文化特色产品开发

说起满族文化特色系列产品开发, 我们该如何下手呢?解决这个问题是本文的主要任务。目前, 可以通过加强满族文化特色系列产品的开发力量, 成立满族文化特色系列产品研制机构, 借鉴国际先进开发经验, 充分发挥民间工匠和艺人的潜能, 提升满族文化特色系列产品的文化价值、艺术魅力, 在扩充满族文化特色系列产品的种类上下工夫, 以期实现满族文化特色系列产品行业振兴的局面。广义的满族文化特色产品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满族文化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品的造型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品的色彩开发、满族文化特色产品的材料选择、满族文化特色产品专卖店的空间展示策划;狭义的满族文化特色产品一般包括造型设计、色彩和材料选择, 本文由于内容所限主要侧重狭义的满族文化特色产品。

3. 满族文化特色产品营销开发

推销产品一般包括3个步骤:一是确定待售产品的特性, 二是对市场特征进行研究, 三是选择一种或几种推销方法获取较高的效益。

就满族文化特色产品营销而言, 第一, 要确定拥有地方特色拳头产品;第二, 对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 了解他们购物的特点, 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调整产品结构, 以适应消费者购物市场的变化;第三, 要采取有效措施, 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对地区和满族文化特色产品的促销;第四, 在具体的销售网点建设上, 建立满族文化特色产品的销售网络, 增加满族文化特色产品的销量。

满族文化特色系列产品承载了满族历史文化, 创新及丰富目前东北地区、乃至我国满族文化特色系列产品的市场, 将满族文化与艺术设计紧密结合, 填补我省满族文化领域的空白, 为我省特色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摘要:本文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 遵循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 仔细了解保护和开发满族文化现状, 用敏锐的眼光透视市场经济的机遇, 探讨满族文化特色产业现状、开发原则与开发内容,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协调发展, 增强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满族文化,特色产业,开发原则,内容,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名家, 柯锡奎, 单世联, 朱江, 王晓韩.《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2]鲍明.《满族文化模式》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5.12.

产业原则 篇6

1. 现代建筑产业市场初步形成。

自2011年3月沈阳被住建部授予首个“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以来, 现代建筑产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在对外招商方面, 世界500强企业鹿岛建设、积水房屋、东京建物、万科集团、黑龙江宇辉、长沙远大、中南建设、沈阳兆寰以及伊奈建材、锦湖石化、通斯泰等纷纷落户沈阳, 积极参与沈阳现代建筑产业示范项目。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 沈阳市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建筑产业示范项目加速推进, 一批代表性项目如沈阳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沈阳万融建筑产业园、亚泰集团沈阳建材园、万科春河里、万科金域蓝湾、浑南丽水新城、沈北惠生新城地铁公租房等一大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通过沈阳市对现代建筑产业市场的积极培育, 目前沈阳现代建筑产业市场发展状况良好, 发展前景可观, 沈阳市现代建筑有关的技术、管理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产业项目和现代建筑产业园区构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截至2014年, 沈阳全市实现现代建筑产业产值2000多亿元, 已形成了铁西、浑南、法库、沈北四大现代建筑产业园区。

2. 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

自发展现代建筑产业以来, 沈阳市出台了多条政策来支持和推动现代建筑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不仅在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保障性作用, 还扶持了一批建筑相关企业来带动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不仅积极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在沈阳的发展, 还对完善建筑产业市场、提高市场产业标准起着重要的作用。自2010年以来, 沈阳市出台的有关推进现代建筑产业政策性文件如表1所示。

2013年7月1日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又颁布了《关于促进沈阳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的发展, 从调整产业结构, 扶持企业做强做大、重视人才培养,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强化服务力度, 优化市场环境、加强行业监督,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等方面进行政策性的建设。而随着众多企业在沈阳不断的投资发展, 以政府投资项目带动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 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和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标准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以黑龙江宇辉公司、江苏中南集团、日本鹿岛以及长沙远大的技术标准为主, 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以日本积水住宅和中辰钢构的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企业的技术标准建设对推动整个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行业技术标准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对完善市场PC构件生产的技术标准体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 沈阳已编制和发布9部省级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 开展了保障性公租房标准户型图集、厨卫标准化设计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的研究编制工作。积极引进多种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

3. 现代建筑产业产值逐渐提高。

2012年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 2013年沈阳全市实现现代建筑产业产值1536亿元, 政府报告显示, 2014年上半年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实现产值953.6亿元, 同比增长13.4%, 新增装配式建筑项目超过200万平方米, 现代建筑产业产值稳定提升。

4. 现代建筑产业新技术逐渐推广。

沈阳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 (沈阳) 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 作为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其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的成功经验成为全国样板。2013年展会以“建筑科技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为主题, 2014年展会以“绿色建筑与现代建筑产业化”为主题, 展出面积均在7万平方米, 展位数量3500个。沈阳从试点走向示范, 向打造国际化现代建筑产业之都迈进。

二、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

结合沈阳惠民、惠生、洪汇园、丽水新城、万科春河里等实际项目, 不难发现, 目前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的发展受困于三个问题。

1. 成本瓶颈。

通过对典型装配式公租房项目的现浇成本、招标控制价、中标价格等进行详细分析, 发现目前装配整体式建筑价格较传统建筑偏高近15%。偏高的原因在于:一是PC构件的生产成本过高, 从构件成本构成来看, 受限于生产规模偏小, 使得构件生产的设备投资等固定成本在装配式建筑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偏大;二受目前税费的影响, 增加了流转环节的税负。

2. 技术瓶颈。

在标准化设计方面, 目前还做不到建筑节点标准化、结构节点标准化和配件设计标准化。在加工制造工艺方面, 差距主要表现在加工设备的水平和技术要求上。

3. 管理瓶颈。

目前沈阳现代建筑产业的行业间协调不够, 构件生产厂家、开发商、施工单位、招投标管理部门等都着眼于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 忽视了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发展。

三、现代建筑产业发展遵循的原则

从以上分析和核算可以看出, 装配整体式建筑工程要想取得长足发展, 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1. 规模出效益。大投入需要大产量才能降低投资分摊。研究发现, 预制厂商的产能达到40%以上时, 摊销和折旧费用会出现明显的降低;产能达到70%左右时, 预制构件的生产价格与现浇价格相比将出现持平;产能大于70%时, 预制构件的价格将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同时降低设计费单价, 也将使构件成本下降。

2. 优化设计提高预制率和构件标准化。在两种工法并存的情况下, 预制率越低、施工成本越高, 因此必须提高预制率, 尽量避免水平构件现浇,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可节约成本并减少外脚手架费用, 提高构件重复率可以减少模具种类提高周转次数, 降低成本。

3. 改进构件生产工艺,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应革新模具构造并改进为流水线生产形式, 使混凝土下料、振捣、养护在固定的位置, 既提高生产效率也方便管理。同时采用磁性模板做边模, 可延长模具平台的使用寿命5-10倍, 大大降低模具成本。

4.产业链不成熟以及社会化分工导致重复计取营业税金, 流转环节税费增加推高装配式建筑造价上升。

四、加快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政府的“市场引导”和“强制推行”并抓并举。

一方面, 在现有预制率基础上再增加10%, 即要求二环内的预制率不低于30%、三环内预制率不低于20%。通过该政策实施, 促进预制构件生产规模的扩大, 实现预制构件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 政府可设置合理的招标控制价, 如推行2200元/m3的构件拦标价, 促进构件生产厂家有序降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 改革政府对PC构件生产企业的课税税种, 取消或减免PC构件在流转环节的税费。

目前PC构件企业都是按建筑施工企业来运营具体工程施工, 但国家对预制企业征收增值税, 税率约为6%-8%, 比建筑企业3.4%税率高出约一倍。从行业管理的角度而言, 将构件企业定位从工业企业转变为建筑专业承包施工企业, 也是现阶段建筑施工管理的客观要求。采用水泥、钢筋两项增值税抵扣的方式, 大约可降低PC生产成本的9%, 实现每平米造价下降约90元。

3. 完善PC构件企业的资质管理, 大力推广装配整体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PC构件企业属于专业承包企业, 承包范围仅限预制构件的生产制作, 并不涉及安装环节, 生产与安装的脱节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对于沈阳市已经具备构件生产与安装一体化能力的企业, 可设立具有一级资质的专业化构件公司, 并通过制定措施鼓励企业进行设计施工一体化承包。通过该措施, 将使得PC构件的安装费用下降约40%, 即每平米造价可下降60元。

4. 进一步完善装配式住宅激励政策。

结合美国、日本的发展经验, 为吸引开发企业参与装配式建筑的建设, 政府可适度使用金融手段如为开发商提供环保补贴、低息贷款, 使得装配式建筑的建安成本低于传统的现浇建筑。同时, 为了进一步培养市场, 应当在现有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消费引导政策, 在价格、契税、家装等方面提供补贴, 促使消费者关注装配式住宅, 并进入该消费市场。

5. 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体系及管理模式。

加强PC构件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 提高产能, 积极拓展市场。通过市场化合理竞争, 使得在未来2-3年PC构件的成本下降15%左右, 即每平米造价下降150元。

6. 推进装配式建筑及预制构件性能认定制度。

沈阳市装配式建筑的认定是通过评审联席会议的形式来完成的。现有的评审依据主要是我国1999年出台的《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制度》, 包括住宅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能以及经济性能等。现在应针对于装配式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以及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点指标进行全面考核, 形成适合于沈阳市现有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准的装配式建筑性能认定制度。对于预制构件, 建议通过预制部品认定制度, 构建装配式住宅预制部品市场准入机制及淘汰机制, 进而从市场源头把控装配式建筑质量, 规范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市场, 并通过淘汰机制, 促进优胜劣汰, 筛选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优良部品。

7. 优化设计。

由于设计对最终的造价起决定作用, 因此项目在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时, 就应系统考虑到建筑方案对深化设计、构件生产、运输、安装施工环节的影响, 合理确定方案, 特别是对需要预制的部分, 应选择易生产、好安装的结构构造形式, 不可人为地增大项目实施的难度, 应该重点把握预制率和重复率, 合理拆分构件模块, 利用标准化的模块灵活组合来满足建筑要求, 并合理设计预制构件与现浇连接之间的构造形式, 降低生产、施工难度。

8. 优化工艺、简化工艺 (模具技术、流水线) 。

从万科、宇辉的情况看, 预制外墙都必须采用反打工艺, 需要使用大量的密封胶条辅助材料, 施工工序复杂, 增加了成本, 构件生产采用固定工位, 如果对生产模具进行革新, 使模具成为长期使用的通用设备, 并改为流水线生产方式, 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从而降低构件生产成本。

9. 创建科学的计价模式, 确定合理的装配式住宅建造价格。

在计价模式研究初期, 可先从探究各家预制构件生产厂的详细价格构成入手, 在招投标过程中, 要求投标单位填写详细的综合单价构成, 并以此为基础, 比对各家在同一计量、计价子项上存在的差别, 通过剔除不合理报价, 逐步梳理出合理获利范围内的装配式住宅构件价格组成, 最终在前述工作基础上编制相应的定额及清单计价规范。

1 0. 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装配式住宅发展过程中的应用。

BIM能充分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使各参与主体协同工作, 并及时对设计缺陷做出修正, 从而防止设计、构件生产运输、施工装配各个环节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还可通过信息技术在施工之前对图纸之中、成品构件之间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测, 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构件之间相互碰撞导致停工待料、延误工期等问题。RFID技术可优化构件的生产流程, 减少操作环节, 提高仓储、物流、安装、验收环节的效率。

【产业原则】推荐阅读:

教学原则08-29

分级原则07-14

八大原则07-15

心理原则07-16

事由原则07-17

自动原则07-18

人本原则07-19

保障原则07-20

礼貌原则07-21

民法原则05-10

上一篇:企业技术下一篇:教师专业化制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