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培养模式(共12篇)
差异化培养模式 篇1
摘要: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 而遵循教育规律, 施行差异化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研究差异化教育的内涵, 探索、创新差异化培养模式, 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差异化教育的内涵, 提出了差异化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理念。
关键词:差异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层块式,课程体系
一、差异化教育的内涵及分类
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能力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及学习效果, 只有遵循教育规律, 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及能力, 有差异地设计差异化教育方案及评价标准, 即施行差异化教育, 才是提高教育效率及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差异化教育的内涵:
差异化教育就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学生的个体优势智能及社会的个性化需求, 打破千人一面的标准化、规模化教育模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教育模式。
差异化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受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社会的个性化需求差异、实施主体差异、实施条件与方法差异以及实施过程差异等, 其中, 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受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与社会的个性化需求两方面。究其本质, 从高中阶段的文理科设置开始, 到大学阶段的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教育层次的设置, 再到大学教育中分院系、分专业设置等等, 都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社会需求差异等进行差异化培养的体现。可以说, 受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与社会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不同的实施主体、实施方法及过程, 两者达到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度, 直接决定了差异化教育的水平, 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
差异化教育的分类:
关于差异化教育的分类, 可以分别按照实施主体、实施过程、实施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 按照差异化教育的实施主体不同, 差异化教育可以划分为由各地地方政府实施的差异化教育、各高职院校实施的差异化教育、校内各专业实施的差异化教育以及课程的差异化教学等四类。
(一) 各地方政府实施的差异化教育
各级地方政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决定了各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不同地方的个性化需求。以浙江省为例, 浙江省根据本省模块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发展水平, 提出依托行业及模块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 就是地方政府依据地方需要实施差异化教育的典型代表。
(二) 各高职院校实施的差异化教育
我国高职院校的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国有行业企业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所谓公办院校, 是政府机构、行业企业为实施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战略培养输送各类人才的执行机构, 因此, 高职院校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基于不同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和行业背景, 各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也凸显差异化特点。目前, 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特色院校建设等也正是基于差异化教育理念, 在办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行业优势及校内外资源, 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使学校的特色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使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毕业生的重要竞争力。
(三) 校内各专业实施的差异化教育
专业是各个高职院校实施办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单元, 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等最终将体现在校内各专业教学的特色与质量上, 因此, 高职院校差异化办学的根本是校内各个专业教育的差异化。
所谓专业的差异化教育, 就是在依托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 针对本专业本地区社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以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生源质量等为基础, 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施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 具有明显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各省实施的省级示范专业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等等就是专业差异化教育思想的体现。
(四) 课程的差异化教学
课程设置与教学是实施专业差异化教育的载体, 课程是专业教育的最基本要素。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质量、培养特色等最终都是通过具体的各门课程的实践来实现。可以说, 课程的差异化教学是专业差异化教育的基础, 也是各高职院校、各地方政府实施差异化教育,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
所谓课程的差异化教学, 就是依托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 以学生生源素质等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能力差异设计差异化课程教学方案及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兴趣爱好等为标准划分, 将课程按照不同教授对象进行分拆, 分别确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分别组织教学。其优点是,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 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最终促进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影响高职差异化教育的主要因素
差异化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受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社会的个性化需求差异、实施主体差异、实施条件与方法差异、实施过程差异等。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某个专业, 影响各专业差异化教育的主要因素应当包括本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社会对学生技能的不同需求以及差异化教育的实施方法与过程等三方面。从差异化教育的实施方法与过程来看, 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授课教师和评价系统等。
1.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主体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期望被培养对象达到的预期成果。具体到某个专业来说, 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期望本专业学生能够达到的专业水平。培养目标是导向,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 目标决定着培养方案。因此, 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有效实施专业差异化教育的前提。从差异化教育理念的本质分析, 也要求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确定差异化的培养目标。即, 实施专业差异化教育首先是培养目标的差异化。
2.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 各专业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通过开设各类、各门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差异化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差异化的课程设置来实现。也就是在一个专业中, 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置差异化的课程, 包括课程的层次差异及模块差异。
3.授课教师。教师是各种教育理念与培养方案的执行者。执行者的素养决定了目标实现的质量。在差异化教育理念下, 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化、课程设置的差异化等要求有与之配套的教师队伍。根据差异化教学的需要, 就是把有意愿、有能力的教师组织起来, 引导学生自发地从事自主学习及创新实践活动, 以达到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的目的。
4.评价系统。差异化教育更强调个体潜能的开发, 不强求所有的人都掌握同样的知识, 所以教师教学评价的目标和方式也应是差异化的。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基本的质量要求与开放的评价标准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
三、差异化教育理念下的“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 “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就是在专业差异化教育中, 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 进一步将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为若干层次, 即“分层”, 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专业岗位要求等将课程分为不同模块, 即所谓“分块”。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两者充分融合, 称之为“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
“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的是差异化教育理念。因此, “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差异化培养目标基础上, 通过设置层次与模块差异化的课程, 以开放的差异化的评价系统为衡量标准, 因材施教, 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 “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差异化教育的具体表现方式, 体现了差异化教育的内涵, 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1) 体现了人人成才观念。“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尊重个人选择, 鼓励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受教育路径,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2)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遵循教育规律,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 各自的受教育背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等都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 受教育的模式、评价标准等不应当千篇一律。通过“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特别是分层教学, 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选拔并提升对优秀学生的培养, 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高。
(3) 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本身要求根据差异化的培养目标, 建立科学的、差异化的评价标准。通过工学结合、分层教学、模块化教学等, 引入职业化的、开放的评价标准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 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4) 与“双证书”制度深度融合。“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分块”, 主要是按照专业目标岗位的职业岗位技能划分课程模块, “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不同的模块和层次对应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 要求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即“双证书”, 使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樊明成.中国高职教育层次定位的背景、问题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5) :16.
[2]谢传兵.基于培养目标定位的职业教育层次分野[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2) :34.
[3]赵春晖, 董宇艳.差异化教育与人才竞争优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7) :92.
差异化培养模式 篇2
者:孙立来源:《信托投资研究》2005年第6期
内容提要:信托公司在经过重新登记后的三年运营,各信托公司之间竞争能力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部分信托公司已经在商业地产、理财品牌、企业年金、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其差异化发展战略已现雏形,稳定盈利模式渐趋形成。
一、公司间竞争加剧,强势信托机构涌现
由于信托公司的融资模式属于直接融资的范畴,因此自行业在02年7月发行第一个资金信托计划以来,其市场累计融资规模已达到900亿元,其中05年上半年信托公司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3.5%。
在这场近三年的信托公司间的比拼当中,一部分强势信托机构的市场集中度正在有所提升,其优势也趋于明显。就此简单推论,中国信托市场在未来发展的五年中,其分化将会愈演愈烈,强者恒强的行业发展特点将会暴露无遗。
表1是03年、04年和05年前三季度信托融资规模排前五名的公司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托行业内的强势机构正在显现出来。此外,从05年前三季度市场融资量排名前五家信托公司在市场中融资的规模来看,其势头依旧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如果考虑到第四季度各公司排名不会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预计05年全年下表中排名前五家信托机构的市场份额将会占据信托行业融资的35%左右。就此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深圳国投、中信信托、北京国投、华宝信托、天津信托、中原信托、平安信托等公司在业内已逐渐凝聚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其在市场的融资规模和品牌建设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积累。
二、信托公司在分化中的演变
我们通过对行业内33家信托公司的详细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行业内相对强势的信托公司大致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种是背靠大股东,利用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获取项目资源,如外贸信托依靠中化集团,华宝信托依靠宝钢集团,中信信托依靠中信集团,平安信托依靠平安集团,中海信托依靠中海油集团。第二种就是利用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获取项目资源,利用“国退民进”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机会拓展业务,例如发展势头较好的东莞信托、杭州工商信托、苏州信托、英大信托等。第三种则是股东资源不是很雄厚,政府支持力度不是很大的信托公司,则在市场化方面不得不有更多创新以获取客户,如福建联华信托、青岛海协信托等。
综上,可以说信托业在过去三年多的发展中,业内的50多家信托公司正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来寻求契合自身特点以及市场发展需求的商业模式,并在信托本源业务收入开始占据重要地位的同时谋划着自身的盈利模式。其中中信信托、华宝信托和中诚信托同一时间获得企业年金受托人资格,成为信托行业中的佼佼者,而北国投、中信信托和中诚信托也相继取得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绣球。此外,联华信托冠誉为中国房地产信托基金的代言人,上国投的证券投资业务更是成为信托业内此类业务的倡导者。由此可见,行业内的两极分化正在激情上演。
下面我们将分别选择行业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家信托公司(深圳国投、华宝信托和中信信托)为样本,对其业务模式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以便使我们对信托公司的差异化市场策略有所了解(以下内容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一)深圳国投——商用地产投资的开拓者
深圳国投注册资本20亿元,04年末总资产41亿元,股东权益16.8亿元。长期股权投资是公司自有资金运用的主要手段,占总资产的50%左右。而这也体现在同期的利润表中,表中2.97亿元的营业收入中有60%来自投资收益,平均税后投资收益率达8.6%。
图1 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占据公司收入的半壁江山(略)
资料来源:深国投2004年年报
图2 投资收益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略)
资料来源:深国投2004年年报
图1中,深国投的部分长期投资主要集中在商用地产领域。公司通过与国际知名大企业合作开发商业地产,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现已在零售业、电影院线、物流等领域形成多个商用地产项目,并借助信托融资的放大效应快速占领全国市场,企业核心竞争力正在快速培育之中。图3是深国投建立核心盈利模式的平面图。
图3 深国投商业地产运作的“铁三角”模式(略)
1、与沃尔玛合作投资零售商业地产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深国投与沃尔玛中国在深圳成立沃尔玛珠江百货有限公司,外方沃尔玛持股65%,深国投持股35%,03年更名为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并于同年成立深国投商用置业有限公司,深国投股权比例40%。该公司的职能是:配合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在全国各地为其开设分店提供商场物业。2004年,商用置业公司完成了45家商用中心的选址和确认,动工在建项目达11个,准备动工项目17个,完成投资额21亿元,实现利润3.35亿元。截至2004年12月31日,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店40家,并制定了在中国的业务扩张计划,将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2、与时代华纳合作投资电影院线地产
双方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投资设立合资影院,首批合资影院开设5家,分别设在深圳、重庆、南昌、长沙和郑州5个城市。华纳持有51%股份,深国投持有49%股份。其中,华纳深国投深圳影城将设立在深圳市福田区的深国投商业中心及新山姆会员店所在地。
3、与新加坡凯德合作投资商业中心
经沃尔玛介绍,2005年7月8日,深国投商用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深国投商置)与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全资子公司凯德商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新加坡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根据约定,深国投商置将与凯德就15个深国投商业中心的项目公司进行合作,合作涉及的金额约50亿元人民币,凯德在项目公司中持
有65%的股份。这15个商业中心,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山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商业中心开业后,将由凯德与深国投合资的商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4、与MORGAN STANLEY 和SIMON合作开发商业地产
05年7月25日公司宣布,摩根士丹利和美国最大的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及管理公司西蒙集团,已与深国投商用置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三方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摩根士丹利与西蒙集团各持有合资企业32.5%的股权,余下35%股权则由“深国投商置”持有。该合资企业将作为深国投商置在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南京及杭州等主要城市)的首选合作伙伴。合资企业的第一个项目将是坐落在杭州的一家4.6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该项目计划今年10月动工,预计2007年春天竣工。
另外,公司投资的深国投商用置业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物流设施及服务供应商之一——普洛斯的合作也正在进行中。
从图3中可以完全看出,深国投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利用信托融资平台来满足项目扩张引致的庞大资金需求,嘉德和西蒙凭借多年积累的不动产运营管理经验参与项目的经营管理,沃尔玛和时代华纳作为长期承租方降低了市场需求不足风险,各方均在项目中享有权益,三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合作关系的长久和事业发展。
新加坡嘉德集团核心业务包括商用和工业用房、住宅房产、房地产基金的投资和管理,以及提供房地产金融、物业服务等,是东南亚最大的上市房地产企业,总资产约120亿美元。94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华总投资规模已达6亿美元,员工超过1000人。
美国西蒙公司主要从事商业地产的投资、开发与管理,主要包括地区性的购物中心、名牌折扣店、购物休闲娱乐中心,在美国40个州及波多黎哥共持有(或有部分权益)294处物业,目前集团市值约390亿美元。
深国投商业地产运作模式的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一是借力打力,通过与国际知名专业地产商和零售商的合作来提升公司自身的商业品牌价值,并利用该品牌价值支持信托计划的发行,并为将来发行REITS准备好基础资产;二是依托信托融资平台将商业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的产业链进行整合提升,三方合作能发挥各自优势并获得长久稳定收益,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冲击较小。
(二)华宝信托——个人理财品牌的倡导者
截止到2004年末,华宝信托自营资产12亿元,短期投资8.16亿,占比62%;信托资金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短期信托投资32.89亿元,占比58%,投资方向集中于二级市场的股票、债券和基金。
此外,华宝信托还通过持有华宝兴业67%的股权介入共同基金业,使理财产品更加多元化。05年8月公司获得企业年金受托人和帐户管理人资格,为其未来理财业务规模地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另据行业最近的消息,目前华宝信托正在积极研究并拓展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而这完全体现了华宝信托意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在投资能力、产品开发能力、营销能力和托管能力方面达到业内一流水平”的战略目标。
华宝信托上述所有的业务类型都完全集中在现实意义上的“资产管理”的层面上,而非信托融资的“资金提供者”身份。由此可见,华宝信托的战略和业务发展模式极其类似于美国北方信托的盈利模式。看来华宝信托的快速化、专业化进驻专署性信托业务领域的优势将会对提升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图4 短期投资比重较大(略)
资料来源:华宝信托2004年年报
图5:手续费收入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略)
资料来源:华宝信托2004年年报
日前华宝公司在上海推出的“基业长青”家庭财富管理服务品牌是国内首个完整地专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理财与财产安排服务的信托产品品牌,该品牌通过公司各个不同品种的产品来配置资产,以满足高端客户个性化的理财需求为目标的整合理财服务系统,并为每位高端客户配备专职的理财顾问,全程关注客户的综合财产状况,为之提供一对一的优质理财专家服务,帮助客户实现收益最大化。
表2 华宝信托产品线要素一览(略)
资料来源:
目前华宝信托正逐步在共同基金管理(面对普通公众客户)、企业年金管理(面对企业客户)和个人理财服务(面对高端私人客户)方面树立起自身的市场品牌优势,做大做强资产管理业意图十分明显。
(三)中信信托——资产证券化开发的领跑者
2004年末,公司自有资产10.42亿元,股东权益5.6亿,受托管理资产规模85.05 亿元,其中资金信托规模40.07 亿元,财产信托40.86 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52万元,净利润2660万元。
图6 公司投资相对多元化(略)
资料来源:中信信托2004年年报
图7 投资和手续费收入占据绝对地位(略)
资料来源:中信信托2004年年报
中信信托的远景是立志成为“金融综合方案的提供商和多种金融服务的集成者”,2004年成功推出了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资产流动化信托、不良资产处置信托、企业年金信托、股权信托等一系列信托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利用信托的制度优势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不断有创新思路和方案推出,投资银行业务能力更是表现突出。比如在2003 年推出“华融不良资产处置信托”的基础上,2004 年3 月公司继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成功推出“国家开发银行债权资产信托”项目,受托管理国开行30 亿元债权资产,帮助国开行实现信贷资产流动化安排;同年10月,公司推出“吉林省交通厅公路建设集合资金信托”项目,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融通渠道,同时该项目通过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合作,提高了公司账户管理
能力,为信托产品的公募做好准备。这些大型业务的开展为公司操作资产证券化项目积累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05年建行和国开行分别推出国内首个MBS和ABS产品,中信成为建行的合作伙伴,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正成为公司着力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公司与Prudential寿险公司合资成立了信诚基金,占33%的股份;收购大众财险持有的安联大众49%的股权,而其大股东中信集团与Prudential寿险公司合资成立了信诚人寿公司。公司还于日前获得了企业年金受托人和帐户管理人资格以涉足企业年金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图8 完整的资产管理产业链雏形显现(略)
通过收购寿险公司股权和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中信将金融产品开发、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各业务环节串为一体,加强了业务协同效应,降低业务未来拓展成本和难度,有利于内部利润最大化和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未来可能的一个商业模式是:信诚基金承担寿险资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功能,寿险公司承担吸收公众资金的渠道功能,而信托公司开发的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可成为寿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的组合品种之
一。
从以上三家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来看,各有自己的特色,未来成长空间都比较大,而且风险程度都比较小,这为信托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1] 周涛,地产与商业合谋 沃尔玛加速扩张[N],经济观察报,2005-3-8
[2] 吴迪,嘉德置地与深国投合作 资本催生国内投资加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2-04-12
[3] 华宝信托2004年年报[DB],华宝信托网站
[4] 庹晓骅,个人房贷资质尚好 首批30亿MBS建行将自购9000万[N],东方早报,2005-8-19
[5] 卫容之,建行试水资产证券化[N],国际金融报,2005-12-05
差异化维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3
差异化维权是客观现实需要
“差异”是相对于“共性”而言,针对一机集团公司职工群体构成现状、职业职能类型、岗位工种和职工权益诉求的差异,进行有序梳理,差异化分类、归纳和定位,从而确定维权目标群体、重点维护范围,在重点权益上为不同职工量体裁衣,准确有效地维护保障其合法权益。
“差异化维权”作为一种全新的维权模式,它发端并根植于大型国企工会工作实践。其一,一机集团的快速发展随之助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深刻变革,惯性的维权思路已经明显滞后于职工的诉求。其二,一机集团多年来的体制改革特别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带来的股权多元和职工构成多样化现状,呈现出职工权益诉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过去的维权手段已不能适应不同职工群体的诉求,变革和创新维权机制成为必然要求。其三,一机集团工会立足于职工维权实践,通过创建差异化维权模式,在搭建职工实效维护平台和畅通职工表达渠道方面,起到了推动一机集团工会各职能部门以职工为本,明确职责、把握重点、准确履职的作用,使广大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权利得到切实有效维护,促进了企业与职工的互利双赢。
“差异化维权模式”赋予维权活动的实施,客观上提升了一机集团工会的社会履职能力,更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增强了职工对工会组织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同时也营造了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干群关系、公私关系;扩大了一机集团工会在工会系统的影响力和在企业的感召力,塑造和树立了一机集团工会在职工心目中全新的服务形象和品牌地位。
差异化维权的人本思想和职业道德品相
差异化维权根植于一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土壤,形成一套较系统的具有现代人本思想和现代道德观的企业工会差异维权文化。即确立敢维权、维实权、会维权、常维权的差异维权理念;提出人本化、人性化、人格化、人权化的差异维权宗旨;倡导主动、依法、科学、公平、公正的差异维权准则。
彰显社会主义人本思想。差异维权宗旨之人本化、人性化、人格化、人权化提法,其中“人本化”强调人(职工)作为维护对象的重要性,即围绕和尊重不同职工的诉求差异包括利益、生理、心理、习惯、风俗、教育、文化等,满足职工本身的显性和隐性需求;“人性化”是工会维权主体在实施维权过程中的心理态度和行为表象,即维权态度和蔼专注、一心一意,维权行为快捷、准确、有效;“人格化”是既要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又要展现工会维权实施者的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人权化”即充分尊重不同职工的权益诉求,给予不同职工自由的话语权、表达权和申诉权。
凸出当今职业道德品相。差异维权理念之敢维权、维实权、会维权、常维权中同时蕴含了差异维权准则,即主动、依法、科学、公平、公正的道德品相。其中“敢维权”指维权者要有足够的主动性和勇气,以服务职工为天职,主动维护职工各项权益;“维实权”为依法维权,要依法判断职工诉求的合理性,将维护落到实处;“会维权”为科学维权,即把握权衡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比重,确保企业和职工互利双赢;“常维权”指坚持公平公正维权,使维权工作日常化、经常化并成为常态。
差异化维权之目标职工群体分类、归纳和定位
一机集团近年来由改革改制带来的股权多元局面,使职工成份呈现多样化现状,复杂的劳动关系不仅扩延了职工的诉求面,还激活了职工的隐性需求,这就促使一机集团工会必须针对不同职工的诉求差异进行差异化分类、归纳和定位,进而实施更有效的差异化维护。
对目标维护群体进行差异化总体分类。在近3.4万名职工(包括退休职工)中,全民(含集体)合同制职工占到23 813名,其余由退休返聘合同职工、劳务派遣合同职工(临时工、农民工)、离退休职工构成。
对目标维护群体进行差异化细分。按性别:分为男性职工、女性职工;按群体:分为固定职工、临时工、农民工;按职能:分为生产类职工、辅助类职工、管理类职工、营销类职工、科研技术类职工;按岗位:分为机加工、热加工、装配工、辅助工、运输工、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等。
对职工重点权益诉求进行差异化定位。(1)全民(含集体)合同制职工重点权益有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学习权、发展权、名誉权、选举权、表达权、管理权、收益权、分配权、福利权、保障权、争议权、例会权、竞争权、创新权、娱乐权。(2)退休返聘合同职工重点权益有参与权、健康权、学习权、知情权、建议权、表达权、收益权、争议权、创新权、娱乐权。(3)劳务派遣合同职工(临时工、农民工)重点权益有就业权、收益权、分配权、生存权、健康权、婚配权、放弃权、辞职权、争议权、学习权、发展权、娱乐权。(4)离退休职工重点权益有参与权、娱乐权、健身权、救助权、表达权、选举权、奉献权等。
差异化维权在责任部门中的职能归属
为了改善维权责任部门分工不细、责任不明、针对性不强等状况,切实提高维权针对性,明确责任性,彰显实效性,务实高效地依法维护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一机集团工会对九个责任部室进行维权职能归属定位。
办公室:重点维护职工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审议权、监督权、放弃权、申诉权、管理权、争议权、例会权、选举权。
宣传教育部:重点维护职工宣传权、教育权、学习权、著作权、名誉权、发展權、表达权、娱乐权、辞职权。
生产保护部:重点维护职工参与权、劳保权、休假权、健康权、分配权、培训权、发展权、选举权、申诉权、竞争权、创新权。
生活保险部:重点维护职工知情权、生存权、收益权、疗养权、福利权、表达权、争议权、就业权、救助权、申诉权。
女职工部:重点维护职工婚配权、生育权、产假权、哺乳权、妇检权、保健权、休假权、健康权、收益权、发展权、选举权、申诉权。
文化宫:重点维护职工娱乐权、学习权、表达权、宣传权。
职工体协:重点维护职工健身权、健康权、娱乐权。
退休办:重点维护离退休职工娱乐权、参与权、健身权、表达权、选举权、奉献权。
计生办:重点维护职工婚配权、生育权、计生权、妇检权、健康权、知情权。
差异化维权制定和强化的三项制度
制定和强化各部门学法知法依法培训制度。国家有关企业的各项法律法规是企业工会维权的依据。一机集团工会制定灵活的法律法规差异培训制度,即将“通行法律法规”与“专项法律法规”区分,工会一般干部与职能干部区分,分别实施不同的学习计划;职能工会干部实行学习“通行法律法规”与“专项法律法规”自修办班培训相结合为主的培训制度。对于“通行法律法规”,一般工会干部以自修、学习为主,集团公司各级专(兼)职工会要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工会全员学习,自修为主,讲座辅之;对于“专项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工会各职能部室专职工会干部、各级工会专职工会干部必须学习领会并熟练运用,并制定年度学习计划,系统培训。
一机集团工会领导班子、工会机关职能部室、各级工会要根据工作职能差异全员学法知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制定和强化各部门职工诉求差异信息采集制度。一机集团工会通过建立“职代会职工建议案”收集答复制度,收集职工建议案并经过整理、差异化分类,责成相关单位答复落实解决,同时通过《民主工作简报》予以公布;通过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两级工会定期或不定期深入职工中对职工关心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巡视调研,并根据不同职工的诉求差异,形成报告责成相关单位落实协调解决;通过建立“工会干部联系点”调研制度,集团公司工会联系调研各分子公司分会,各分子公司工会联系调研车间支会,及时收集和真实反馈不同职工诉求,形成报告责成相关单位落实协调解决;通过建立“一机网信息”采集制度,每天定时浏览“一机网”,关注职工工作生活动态,采集下载关乎职工权益的信息,形成报告责成相关单位落实协调解决;通过建立“职工思想动态”考核申报制度,各分子公司工会不定期随时向集团公司工会报送“职工思想动态”,由集团公司工会择要形成报告,责成相关单位落实协调解决;通过建立“工会干部联系基层情况”汇报等制度,畅通职工诉求通道、收集各类职工的不同诉求,并根据职工诉求差异及时实施差异化维护。
制定和强化各部门维权差异业绩台账制度。一机集团工会各职能部门对维权过程实施程序化、网络化台账管理制度。对确定的职工合理诉求做到“三个一律”,一是诉求案一律登记挂账,一机集团公司工会各职能部室、各分子公司工会建立电子版“职工诉求差异化登记账簿”,依据职工诉求差异,详细登记时间、姓名、性别、单位、工种(职务)、事由等要件;二是维权过程一律详细记载,第一机械集团工会各职能部室、各分子公司工会在电脑上建立“职工权益差异化维护档案”,详细记载不同职工诉求案办理(维权)过程;三是办理结果一律职工满意,要求维权答复职工满意率100%,即对职工不合理诉求要进行耐心说服,以达到职工满意;对于职工的合理诉求要主动、依法、科学、及时维权以达到职工满意。
各職能部门对不同职工、不同诉求内容台账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做到方向明确、目标准确、内容清晰,极大地提高了维权效率和效果。
差异化维权着力构建四种运行机制
差异化维权四种运行机制即建立利益差异协调、诉求差异表达、矛盾差异调处、权益差异保障机制。
构建利益差异协调运行机制。一机集团工会在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时,将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的差异,作为权衡劳动经济权益比重的原则,进而细分职工利益差异诉求,建立和完善各维权部门差异化维权分工负责责任制。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生活福利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为平台,全方位建立和实施利益差异协调运行机制。重点是维护和协调职工享有的收益权、福利权、劳保权、健康权以及维护和协调女职工享有的特殊权益(产假权、哺乳权、妇检权、保健权、休假权)。
构建诉求差异表达运行机制。首先,一机集团工会在完善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专门委员会制度、职工提案答复办理制度、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基础上,建立职代会“职工建议”答复机制,并通过《民主管理工作简报》予以公布,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其次,有效利用职工文化宫、广场等广泛组织职工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其精神需求和宣传集团公司企业文化、表达思想感情的诉求,维护其民主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重点是维护和协调职工享有的参与权、例会权、知情权、表达权、审议权、监督权、争议权、选举权以及维护和协调职工享有的学习权、娱乐权、表达权。
构建矛盾差异调处运行机制。一机集团工会成立了两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法律监督检查组织,建立了劳动争议预警机制。对劳动合同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协调解决,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把各种利益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化解于萌芽状态,营造稳定、和谐的氛围。重点是维护和协调职工享有的知情权、争议权、就业权、辞职权以及维护和协调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权、健康权、培训权、发展权。
构建权益差异保障运行机制。一机集团工会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企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厂务公开制、专门委员会制度、职工提案答复办理制度为依托,根据全民(含集体)合同制职工、退休返聘合同职工、劳务派遣合同职工(临时工、农民工)之职业职能类型、岗位工种所表现的职工权益和权利诉求的差异,紧紧围绕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问题,依法保障职工、特别是临时工、农民工、离退休职工权益和权利的充分落实,重点保障职工享有的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
差异化培养模式 篇4
一、高校营销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营销人才的知识结构同质化造成人才优势不突出, 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要求。
目前各高校为营销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 使得高校培养的营销人才知识结构同质化, 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一般来讲, 各个高校都为培养营销人才设置了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等四种类型的课程比如一般高职院校为营销专业学生设置如下的课程 (见表1) 。
笔者从网上搜集到部分高校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信息, 结果和表1基本大同小异。笔者以为上述课程设置存在着以下弊病:
(1) 课程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 不利于营销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公共课程占用课时比较多, 针对性比较差。比如据笔者了解《统计学基础》主要是介绍统计的基本报表方法, 很少有涉及到市场营销的内容, 就连合同供货情况统计、产品销售统计的内容都没有。这对统计专业的培养是有用的, 而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就缺乏针对性;《会计学基础》主要是讲借贷记账法, 对会计专业是必要的, 而对营销专业的实用性也是不强的。营销专业应该更多地了解会计报告的分析和应用。其他课程也存在类似情况在此就不赘述了。
(2) 课程设置与就业或创业的联系不够紧密, 迫使营销人才毕业以后要经历一段适应期方才能进入角色, 这样不利于营销人才与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学生在校期间对营销员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了解甚少, 学生毕业伊始不能进入营销员角色, 甚至不敢见客户, 不敢叫卖。这一点还不如社会上办的短训班更加直接针对营销岗位群。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
(3) 课程设置缺乏生产工艺和行业技术特点的内容, 不利于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例如, 学生在应聘中遇到汽车工业公司需要懂得汽车生产工艺的营销人才、化工生产企业需要懂化工技术的营销人才、银行需要在金融行业工作过的客户经理人等等。由于设置的课程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所以用人单位一提到需要有某某行业工作的经验, 我们就会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
根据留学美国的有关专家介绍, 美国营销专家最关心的美国大学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品牌战略、高技术营销、耐用品的渠道和营销、价格心理战略、决策和新产品的推出。美国专家关注的品牌、价格、策略、战略、新产品等问题是营销的核心问题。由此可见, 我国高校为营销专业开设的课程是缺乏市场营销理念的。
2. 高校培养的营销人才严重缺乏推销工作经验, 更不能把营销思想变成自觉的促销行动。
高校在培养营销专业人才的时候, 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也安排了一定时间的实习, 但是实习和理论学习基本是脱节的, 而且在实习指导上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交际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在实习中确实学习到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 但是多数学生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那一点点推销任务, 没有从中学到营销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更没有把“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成功”的营销理念贯穿到行动中去。要做到这一点, 仅靠一两次实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全过程的差异化培训和教育。
3. 高校缺乏对营销人才团队精神的培养。
目前一些高校在组织学生实习的时候, 制定了每次每个学生实习的营业额目标, 要求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推销一定数量的商品。但是缺乏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生一般都是单独做营销业务, 没有体现团队合作、广告策划和分工协作等内容。因此, 对学生的锻炼是很有限的。营销人才不仅要学会上门推销, 更重要的要学会推销企划书的起草和编制。学会大型促销活动的策划和推动, 以及参与商业谈判等等。在这一方面我们高校做得都比较欠缺。实习中许多本应该由学生做的营销策划工作都是由老师来做的。一是学生不能胜任;二是教师对学生不信任, 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
二、营销人才差异化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展望
我们在营销人才差异化培养模式中, 主要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1. 人才培养方案定位。
结合对用人单位的情况反馈情况, 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跟踪情况, 我们对本专业人才培养作了以下定位: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面向金融企业客户经理、零售业一线管理、企业营销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 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 掌握市场营销、营销策划、客户特点、市场变化等知识, 具备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客户开发、产品销售、市场推广等技能, 能从事金融企业客户经理、零售服务业一线管理、企业客户开发和营销等工作的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从总体上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订单课程和社会实践、实习与毕业设计。其中公共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和校本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1) 通识课程。所谓通识课程是旨在开发学生心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拓宽知识面的课程。通识课程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 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学生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 可以认识和掌握不同学科的思路、方法和模式, 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结合实际, 我们开设的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概论、基础、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经济数学、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和体育等课程。
(2)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顾名思义是以校为本的课程, 凸显学校特色, 满足本校学生需求。本校素以浙江省金融界的黄埔军校著称, “金融”是我们构建特色学校的关键词, 也是校本课程设置的着力点。为此, 我们给本专业的学生设置了校本课程的学习, 具体包括经济学基础、现代金融基础、会计基础、个人理财、点钞与反假货币技术和中文输入等课程。
(3) 专业课程。根据专业课程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我们对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类, 即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主干课是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该类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年级学习。在学习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 为大三年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设了专业拓展课程。
我们为本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实务、交流与沟通技巧训练、商务谈判、市场调研、推销技巧、营销策划技术、服务营销、管理学基础、网络营销、客户经理、零售管理、广告策划与创意、经济法等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销售管理、特许经营、门店现场管理、外贸基础、创业指导等课程。
(4) 订单课程。部分学生在大三进入订单班学习, 这部分学生无需进行上述提到的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 但需要订单课程的学习。订单课程需要根据学生所进入的订单单位而具体开设。该类课程的设置以订单单位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 具体将由我院与订单单位合作设计。通常订单课程的开设涉及订单企业的行业背景介绍、订单企业岗位业务流程及标准操作系统、订单岗位职业资格考证、订单企业的企业文化、订单企业特殊知识能力要求。
订单班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进入用人单位进行实习性工作, 开始有工资收入。实践了提前就业的基本设想。实习期满半年以后, 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论文, 并回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5) 社会实践、实习与毕业设计。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我们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了一些实习课程, 主要包括明理实践、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各类实习的设计主要目标定位如下:明理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 认知实习和专业旨在提升专业职业素质, 定岗实习旨在提升岗位职业素质, 毕业设计旨在提升职业能力。
3. 缩短了理论教学的时间, 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
本专业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占比50%以上。并且部分课程尝试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且效果显著。比如《市场营销实务》、《营销策划技术》等课程采用了项目制教学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这些课程以项目为导向,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平时作业、业务操作、实训报告、实际业绩等方式的考核形成重要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依据。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创新精神,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结合形成性评价, 构筑起完整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
另外, 我们发现我院的订单单位对市场营销岗位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主要面向客户经理、销售经理等岗位在我院组建订单班级。进入这些订单单位学习的学生将根据银行的需要安排职业客户经理的课程学习。目前, 我院的订单班除了银行订单班外, 还成立了苏宁订单班、邮政储蓄订单班、房地产订单班等。近些年来, 与我院建立订单关系的用人单位的营销人才数量需求越来越大, 从中我们也可看到营销专业学生将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我院订单单位开设的银行客户经理课程的内容如表 (见表2) 所示。
4. 鼓励学生创业和自主就业。
在学校学习期间有许多学生开网店和实体店, 还有的学生在企业兼职, 学校尽可能给予学生学习和考试时间上的便利。目前有的学生自从开网店以来, 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用自己赚的钱来支付, 不仅如此, 还有的学生开始给父母寄钱, 回报父母、支援弟弟妹妹读书等等。可见, 教学改革以后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了, 生存能力也提高了。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的对接。
5.
组织学生参加由企业发起的大型促销活动, 要求学生作出促销策划书和亲身经历促销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在促销活动结束后写出3000字的工作总结或论文。
总之, 根据现代营销理论, 差异化营销的核心思想是“细分市场, 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定位, 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针对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品牌定位与传播, 赋予品牌独特的价值, 树立鲜明的形象, 建立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核心竞争优势。”差异化营销的关键是积极寻找市场空白点 (营销人才的市场空白点就是熟悉行业特色工艺和业务) , 选择目标市场, 挖掘消费者尚未满足的个性化需求, 开发产品的新功能, 赋予品牌新的价值。差异化营销的依据, 是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特性。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收入水平和不同的消费理念等, 从而决定了他们对产品品牌有不同的需求侧重,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进行差异化营销的原因。高校营销人才也是高校的产品, 人才市场也和其他产品市场一样, 也要针对用人单位群进行定位, 也要导入品牌树立形象目前我们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品牌在省内甚至国内都是著名的, 形象也已经树立起来了。我们的学生在银行和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岗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一切都为营销人才的择业、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我们坚持营销人才差异化培养模式是正确的。差异化营销不是某个营销层面、某种营销手段的创新, 而是产品、概念价值、形象、推广手段、促销方法等多方位、系统性的营销创新并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品牌在细分市场上的目标聚焦, 取得战略性的领先优势。
展望营销人才差异化培养模式的前景, 我们乐观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需求单位正在和我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和我们联系建立订单班的事宜, 我们在营销人才培养上已经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为各行各业培养出更多独具特色的营销人才。另外, 自主就业、创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毕业生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和客商, 我们培养的人才将遍天下。
三、结论
差异化营销, 也称差异性市场、差异性市场策略, 又叫差异性市场营销, 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 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 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 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我校营销人才产品的差异化经营, 就是选择了金融、房地产、电器等几个重点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分别对金融、房地产、电器等子市场的用人需求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对营销人才进行培训和教育, 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这种用营销理念指导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 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要继续关注省内外的人才市场, 争取更多的人才客户, 为我们的营销人才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令芬.用营销理念创新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1 (3)
[2] .任华敏.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 2010 (3)
[3] .陆善兴等.高职营销专业“百元实训”项目教学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3)
中美外语教学模式差异之比较 篇5
中美外语教学模式差异之比较
文章通过比较中美外语教学模式的差异及探讨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外语教学地位、评估模式及教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得出一些对我国外语教学有益的启示, 以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所裨益.
作 者:陈玉 CHEN Yu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27(6)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外语教学 美国外语教学 教学模式 对比差异化培养模式 篇6
关键词:网络零售;线下零售;经济发展条件;需求模式;制造模式
一、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流通领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引发了一场针对传统实体商业的网络零售革命。近年来这场革命发展迅速,并将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卷入了进来。从总体上看,网络零售革命在中国和美国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然而,支撑中美这两个最为发达的网络零售经济体系的发展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在中国,以网络零售平台为中心,大量中小网络零售商运营于其上的平台型网络零售形态居于主导地位。它表现为近5年来天猫和淘宝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平台型网络零售形态的交易额占中国全部网络零售交易总额的80%左右。相反,在美国则是自营式网络零售形态占优,它表现为近5年来Ebay这个美国最大的平台型网络零售的交易额只占美国全部网络零售交易总额的30%左右,且其份额正逐渐被以亚马逊为代表自营式网络零售不断侵占。
中美电商网络零售发展中涌现出的对比鲜明的事实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命题:为什么基于同样的互联网技术的网络零售革命在中美会以差异化的模式展开?
二、 文献综述
当前关于网络零售的研究并没有完全解开这一谜题。现有网络零售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探索网络零售的效率根源的研究。与连锁零售革命的效率基础主要来源于组织创新不同,交易技术进步是网络零售的效率基础。互联网交易技术降低了消费者与零售商的传统对接过程中的摩擦程度(Brynjolfsson & Smith,2000)。这些手段包括:减少中间销售环节、降低搜寻与比较成本、提供24×7的全时段购物、趋向无限多样的产品以提高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以及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长尾需求成为可能(Brynjolfsson et al,2009), 等等。交易摩擦程度的降低过程就是交易效率提升与消费者福利改善的过程,网络零售的市场聚合能力也因此得到急剧增强,网络零售也得以迅速发展。第二,揭示网络零售基本特征的研究。这可以看成是从技术维度对网络零售组织某些规律的考察。研究采用的基本方式是通过与传统零售的比较来探索网络零售的独特发展规律。已经被揭示出的网络零售特征或规律包括:与价值创造和获取有关的商业模式(Timmer,1998;Mahadevan,2000;Amit & Zott,2001)、定价方式(Bakos,2001;Reilay et al.,2007),等等。第三,考察网络零售治理机制的研究。这可以看作是从合约维度对网络零售组织某些规律的考察。与线下交易相比,网络零售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信息问题:网络交易不是面对面的、即时履约的现货交易,消费者不直接接触卖方和产品导致他缺乏足够的信息对卖方和产品质量做出合理判断,而订单履行过程的延续则增大了从发货到完成配送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恰当的约束机制,网络交易将因为买卖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失去吸引力。因此网络交易治理機制对于网络零售市场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efen,2000;Standifird,2001;周黎安等,2006;吴德胜,2007)。
现有的研究拓展了我们对网络零售发展规律的认识。例如关于网络零售效率根源及其基本特性的研究实际上指出了为什么以及如何网络零售组织会取代传统零售组织这一问题的答案,而关于治理机制的研究则部分表明了为什么网络零售组织不会完全替代传统零售组织的机制。然而,这些网络零售零售发展规律并不能直接用来解释中美差异化网零售发展模式的根源。
事实上,仅有极少数研究试图探索中美网络零售模式的差异。然而即使是这类研究,也要么以简单的描述性分析为主(史金平和李娟,2008;吴江秋等,2015),要么只对中美网络零售模式进行了局部的比较,如张琳和邵鹏(2005)对中美旅游网络零售的比较,卢涛和董坚峰(2008)对中美网络零售网站评价方式的比较。整体来看,这类研究并没有独特性的系统识别中美网络零售组织模式的差异,更没有并对这些差异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致力于探索中美网络零售模式差异的深层根源。
三、 微观原因:中美线下零售体系的差异孕育了两国差异化的网络零售模式
引致中美网络零售模式差异的根源多种多样。从微观层面来看,主要源于两国零售产业格局的差异,从宏观层面来看,则主要源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本节主要考察微观层面的原因。
当网络零售革命爆发时,中国线下零售体系的基本格局是以专业市场为主导。从2003年中国网络零售开始大规模兴起至今,专业市场在国内流通体系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现实数据表明了这一点:作为专业市场典型代表的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占全部国内批发零售总额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0%,而规模以上连锁零售的份额则只有10%左右。由于大量批发零售市场的交易额低于一亿元,因此这一结果实际上系统地低估了专业市场的国内流通地位。
为什么专业市场流通体系能够孕育出平台型网络零售发展模式?我们可以从专业市场的内部结构出发做出解析。专业市场的结构与效率基础可以从技术和合约两个维度来分析。从技术维度来看,依靠集聚的批发商,专业市场可以缓解中小制造商和中小零售企业直接对接过程中存在的无效率,从合约维度来看,制造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又主要基于平等商品契约联结在一起。专业市场技术维度的特性决定了当前中国传统流通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交易主体规模小、交易技术传统,专业市场合约维度的特性决定了整个体系在增值型流通服务供给上的无效率,但它又赋予了其中的交易主体变革战略行动的自主权。
专业市场技术和合约维度的特性为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首先,以专业市场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流通体系的效率较低,因此当网络零售革命爆发时,新的交易技术因降低了搜寻成本等机制而带来了新的创业机会。其次,基于平等商品契约基础上的专业市场流通体系是一个相对松散的体系,一旦网络零售革命带来了新的创业机会,它们将吸引原本依靠专业市场生存的独立的中小交易主体主动拥抱新技术,并催生出众多新的中小交易主体的出现。最后,由于这些独立的中小网络交易主体规模小,无法独立生存,因此他们必须依靠一个能够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的开放式电商平台的出现。正是在这些
相比之下,在美国,当新的零售革命发生时,其流通体系已经演进到了以沃尔玛等为代表的连锁零售和品牌直营等流通体系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连锁零售体系是这样一种流通体系,从技术维度来看,连锁零售是依靠内部规模和范围经济而将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从合约维度来看,其中的交易主体是基于关系契约联结起来的。连锁零售体系的技术维度的特点决定了其中的交易主体规模较大、交易技术先进,连锁零售合约维度的特性决定了整个体系能够有效地供给增值服务,但却又导致交易网络中处于“自由”状态的中小交易主体较少。
连锁零售体系技术和合约维度的特性为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首先,以沃尔玛为代表的高效率现代化流通企业的大量存在推高了整个社会的流通效率。因此,新的电商交易技术的出现催生的创业机会较少。其次,基于关系契约基础的连锁零售体系是一个受控程度较高的体系,交易机会的出现难以吸引或催生出足够多的中小交易主体的出现。它们无法从传统批发商和零售商处以有竞争力的价格获取商品以供销售。缺少大量网络零售商,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是无法生存的。这意味着美国的传统线下流通格局并没有为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只为具有足够交易效率的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提供了发展的可能。
四、 宏观原因:中美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孕育了两国差异化的网络零售模式
人类线下流通体系的演变历程表明,在特定时段内,何种流通模式居于主导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对网络零售的描述。也即在特定国家中,何种网络零售模式居于主导地位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与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相比,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效率优势在于两点:第一,每个网络零售商所需支付的固定成本相对较低。网络零售所需的巨大固定成本由电商平台企业、网络零售商以及物流企业等分别成本,这种固定成本社会化分担方式大大降低了每个参与主体所需要支付的固定成本。第二,每个网络零售商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们必须对决策的成本和收益负责,因而具有更好的激励效应。与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相比,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缺陷也表现为两点:第一,平台型网络零售主体间通过商品契约联接,这种分散的体系中,每个主体的决策相对分散,因此在涉及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信息技术投资上往往无法有效解决外部性,从而导致这类投资较低,继而导致单次交易所需支付的可变成本较高;第二,无法有效解决质量保证等增值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的专用投资扭曲问题。从组织维度来看,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是分散化组织,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是一体化组织,在缓解专用投入上,一体化组织的产权配置结构更有效(Grossman & Hart,1986)。
平台型和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的优缺点决定了它们各自能够适应的外部环境。更低的固定成本支出使得平台型网零售模式在应对分散化的小规模需求时更有利。更高的激励效率则使得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在应对多样化的需求时更有利。更低的可变成本支出使得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在应对集中的大规模需求时有利。更好的增值服务供給使得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在应对服务化的需求时更有利。
当网络零售革命爆发时,中国当时正处在现代化转型的阶段。其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特点是:城市化水平低、人均收入水平、低消费者的机动性较低、资本缺乏、劳动力丰富但劳动技能低、传统化企业管理方式盛行,等等。具有这样特征的外部环境将导致稀疏的、多样化的、功能密集型需求在全部需求居于主导地位、生产体系以简单产品的生产为主。这种需求和制造模式更有利于平台型网络零售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相反,在美国,当网络零售革命爆发时,美国已经处在现代化阶段,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孕育的是集中化、服务密集型需求。它们更有利于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的发展。
五、 结论和建议
在网络零售革命中,中美形成了差异化的网络零售模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微观层面的根源在于中美线下零售体系的差异。中国以专业市场居于主导地位的线下零售体系为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出现提供了基础,而美国以连锁零售居于主导地位的线下零售体系则为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的诞生提供了空间。宏观层面的根源在于中美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网络零售革命爆发时,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阶段,此时的经济发展条件孕育的是分散化的需求与制造模式,它们更有利于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发展,而美国经济则处于现代化阶段,此时的经济发展条件孕育的是集中化的需求与制造模式,它们更有利于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指明了中国传统线下零售体系转型升级的新方向:专业市场可以依托开放式电商平台实现转型升级。中国特殊的平台型网络零售发展模式的兴起和发展得益于以专业市场为主导的国内流通体系。相应地,平台型网络零售发展模式也为专业市场流通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桥梁。依托开放式电商平台而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实践的新前沿。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个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是典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转型以其周边的青岩刘村的兴起为代表。青岩刘村的兴起源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它的成功源于专业市场。青岩刘村地处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附近,可以方便且以有竞争力的价格获得商品;另一方面,它的成功源于电商平台体系的出现。首先,淘宝平台的出现使得单个网络零售商不必构建网络零售平台就可以创业,其次以汇思奇百货为代表的分析中介平台的出现则进一步降低了这种壁垒。分销中介平台企业不仅为网络零售企业供给产品,发挥了基本的商品流转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开始向交易链的上下游延伸其职能,引入产品设计、创新物流方式、提供网上展示的数据包等增值服务。电商平台企业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传统专业市场里的批发商进入网络零售领域的壁垒。
另一方面它也为理解中国网络零售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趋势的关键线索:在中国,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主导地位的获得和维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正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的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其提供了合适的制造和需求基础。但随着城市化的提升、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企业的转型升级等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制造和需求模式将朝着更加有利于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发展的方向演进。这是为什么在过去,淘宝这种平台型网络零售组织能够战胜技术上更先进的亚马逊这种典型的自营式网络零售组织,成为中国网络零售的领导者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近期,阿里巴巴要将战略重心要从淘宝(纯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转向天猫(介于平台型与自营式网络零售组织的中间型或混合式网络零售模式)的原因,同时还是为什么近年来唯品会等新的混合型网络零售模式会出现的根源。
参考文献:
[1] Amit T, 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493-520.
[2] Bakos Y.The Emerging Landscape for Retail E- Commerce[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1,15(1):69-80.
[3] Brynolfsson E, Smith, M D. Frictionless Commerce? A Comparison of Internet and Conventional Retailer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4):563-585.
[4] Brynjolfsson E, Yu H, Smith M D. Research Commentary- Long Tails vs. Superstars: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Product Variety and Sales Concentration Pattern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0,21(4):736-747.
[5]Gefen D.E-commerce: the Role of Familiarity and Trust[J].Omega,2000,28(6):725-737.
[6]Grossman S J, Hart O D.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4):691-719.
[7] Mahadevan B.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 Based E-Commerce:an Anatom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0,42(2):55-69.
[8] Standifird S S.Reputation and E-Commerce: eBay Auctions and the Asymmetrical Impact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Rating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3):279-295
[9] Timmers 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 [J].Electronic Markets,1998,8(2):3-8.
[10] 史金平,李娟.中美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分析[J].经济导刊,2008,(7):68-69.
[11] 吴德胜.网上交易中的私人秩序——社区、声誉与第三方中介[J].经济学季刊,2007,6(3):859-884.
[12] 吴江秋,何迪,晏阳.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中美电子商务发展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2015,(2):71-73.
[13] 张琳,邵鹏.旅游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交流与组织:中美比较的启示[J].情报科学,2005,(1):125-12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的发展阶段‘创新租金驅动经济发展方式研究”(项目号:10BJL017)。
作者简介:王超贤(1985-),男,汉族,湖南省涟源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流通组织创新与现代化。
差异化培养模式 篇7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信息技术驱动下产生的服务外包商务模式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经济趋势。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校设置服务外包专业方向以满足社会对服务外包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服务外包专业的设置对解决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专业转型,以及对服务外包教育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但由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缺陷,许多高校开设的服务外包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未能满足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从而削弱了服务外包专业竞争力和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问题为核心的“差异化”、“多元化”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的生态位视角
生态位(niche)是指在生态系统和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在时间、空间上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相关生物单位间的功能关系,即生物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空间。生态位表明物种间存在趋异性,当两个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niche overlap)现象,从而发生彼此相互竞争。
高校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也符合生态位原理。人才生态位是指人才在高校人才生态系统中利用自身条件占有的资源空间及对各种资源选择和利用能力。生态位理论表明,在资源限制下,如果同一生态位中出现了两个物种,则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如果物种形成并拥有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发生生态位分离,就可能弱化与其他物种的恶性竞争,保持生物群落和生物圈的有序稳定。由于高校人才生态位的存在,社会需求差异化、人才个性化要求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人才“差异化”培养理念,找准生态位,防止发生生态位的过度重叠而导致出现人才培养的“同质化”。
三、现有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和归宿。目前许多高校服务外包专业设置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缺乏明确的人才规格标准、专业“趋同”,没有体现自身特色,各高校所设置的服务外包专业间和专业内培养目标体现不出区别和差异,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
(二)专业培养口径宽窄错位
现有服务外包专业间培养口径相对过窄,而专业内培养口径相对过宽。这种专业培养口径的错位,使得专业间区分度过大和专业内区分度过小的矛盾同时存在,难以实现人才的分层次、分流与分类培养,人才培养的“差异化”难以得到体现,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和多变性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单一与师资力量薄弱
课程设置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因人设课”而不以市场和学生需求为导向,学生只能靠自身需求和发展目标的自我判定,在偏向学术性和应用性二者之间进行自我选择性学习。这种忽略差异、“折中主义”的单一化培养方式,难以真正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许多服务外包专业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致使在服务外包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从而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差异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单一,没有体现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化。通过生态位思想构建的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生态位重叠向生态位部分重叠、生态位完全分离方向过渡,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化,采取的具体措施为三个方面。
(一)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考虑到人才市场和人才自身对高校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选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化要面向需求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竞争状态和高校与学生的实力与目标找到并立足于这一细分的顾客群,尽最大可能满足需求主体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化。
(二)缩小专业人才培养口径
为实现人才的“供需”链接与匹配,应在服务外包专业内采取“按需、分类与分流”培养。可根据学习能力、兴趣和发展目标将学生分类:对智力水平高、学有余力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研究型培养,通过安排其参与科研活动,开展研讨式学习;对面向就业的学生侧重应用技能培养,实行专业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使学生熟悉企业流程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三)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考虑到高校人才供给角度的个体化差异与选择,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是决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为实现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必须设计出多层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将课程教学划分层次,研究创新型或实践技能型。
参考文献
[1]梁嘉骅,等.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张彦开,王立志.生态位理论及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J].燕山大学学报,2003(5).
[3]许芳,李建华.企业生态位原理及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
[4]尚玉昌.生态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马凤岐.教学方法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差异化培养模式 篇8
关键词:科研实践,毕业实习(论文),专业课程教学
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各高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这其中都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而对这些能力培养的毕业实习(论文)和科研实践等环节就成为了教改研究讨论的重点。
一、毕业实习(论文)与科研实践培养模式介绍
毕业实习(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是否能够取得学位的最终考察环节,学生在毕业实习(论文)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步骤和方法,将所学知识系统进行重新筛选和归纳,以解决毕业实习(论文)环节所涉及到的科研、社会问题。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初步的将所学的知识体系用于实践,迈出了由“学生”到“专业人”和“行业人”的第一步,为今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奠定了扎实基础。毕业论文作为毕业实习环节的总结,不仅体现学生的能力高低,更反映出学校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1]。
科研实践属于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2]。学生针对某一项目或课题,在发现问题、分析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下,通过资料整理收集,实验操作等科研活动,积极主动的猎取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方法,最终完成项目或课题,并对项目或课题提出新的观点甚至新技术、新方法,最终提高创新能力。
二、毕业实习(论文)与科研实践培养模式比较
毕业实习(论文)和科研实践作为本科培养的两个环节,有很多共同点:首先,培养目的是一致的,无论是作为大学四年最终考核的毕业实习环节,还是作为素质教育的科研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3];其次,两者的完成过程采用的方法一致,都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撰写报告等方法来完成选定的课题或者项目;最后,从培养结果上看,学生在完成项目或者课题的过程中保持着极高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既要对所学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梳理,也要对未涉及的知识进行学习归纳,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行业的认识,使学生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路[4]。
当然,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科研实践作为素质教育一个环节,得到了社会与各高校的一致认可与大力提倡[5],依据各高校实际情况,科研实践的时间一般开设在第三到第七学期。而毕业实习(论文)环节由于安排在毕业学期,近年来则争论不断[6],甚至“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是否应该保留”也一度成为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大多数观点认为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期间学习成绩的总结、是对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检验,必须保持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毕业论文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尴尬,由毕业论文导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学校为保证教学质量,对待大学期间教学最终任务的毕业论文的质量理所应当的不能马虎;而另一方面,由于毕业实习通常开设在大学期间的最后学期,往往与学生找工作和考研复习在时间上相冲突,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的完成毕业论文,甚至东拼西凑、抄袭剽窃,应付了事,最终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逐年下降[7]。所以,部分高校准备或正在进行关于毕业实习(论文)的改革研究,方法无外乎两种:一是调整毕业实习时间,避开学生找工作和考研复习的时间段;另一种则是完全变毕业论文模式为毕业考试或其他模式,以毕业考试成绩代替毕业论文。
可见,科研实践与毕业实习(论文)的共性与差异并存,如何有效的结合两个培养环节,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式,实现两个环节的互补,才是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三、科研实践环节执行存在问题
本校在中药学专业开展开研实践班,学生于第五学期选定带教教师,科研实践班的带教教师为从事中药相关的药剂、药分、炮制、药理等学科专业教师,由导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科研实践项目或课题,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为探讨科研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学生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方式。反馈结果发现,教师和学生对于科研实践,尤其是科研实践的初期,均存在一定的看法和问题。
教师反映问题包括:(1)理论知识方面:因科研实践环节的时间为大二上学期,相关专业课程还未开设,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2)实验操作方面:同样,由于专业课程的实验亦未开设,学生缺乏相关的基础实验操作培训,不能迅速适应科研角色的要求;(3)科研能力方面:在课题或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讨论上,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较少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4)部分学生对科研实践环节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端正;
学生的问卷反映问题包括:(1)心理压力较大,无法迅速进入科研角色:由于对科研的概念了解不深,学生在科研实践的开始阶段往往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会什么、该做什么,甚至于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无从下手;(2)科研实践的实验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担任主要角色,往往只是实验前准备和试验后打扫等工作,并未在真正意义上设计和参与实验。学生进行的实验操作并不知道详细机理,无法真正融入科研。(3)教师只是简单的布置任务,缺乏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科研指导。
综合教师和科研实践班的学生反应的问题上来看,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都较薄弱,所以对于科研角色和实践模式的接受都会较慢,但这些是学习过程从被动向主动、从理论向实践转变的必经阶段,这一阶段对老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务必要有耐心,加强学生“入室”前培训,逐步雕琢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8]。
四、基于科研实践和毕业实习(论文)结合培养方式
针对毕业论文环节和科研实践环节各自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我们将整个培养环节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五学期开设的科研实践环节和最后的毕业实习(论文)环节中插入中间几个学期专业课学习的教学环节。
科研实践、专业教学和毕业实习(论文)三个环节整体上的关系:科研实践不应是利用一个学期实践来完成一个项目或课题的,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科研实践应该当做科研能力培养的起点,着重为学生打下科研思维的基础,通过一个学期的科研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科研的概念和流程、需要具备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技能,让学生学会总结通过科研实践学到了什么,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在后几个学期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吸收专业知识,并且将科研实践过程所学的内容逐步消化。最终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的检验,通过之前的科研实践环节和专业教学环节的培养,学生能够驾轻就熟的完成毕业论文。
为了到达培养目的,需要对不同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科研实践环节培养重点:(1)首先应让学生了解课题计划及进度要求,明确布置好各阶段任务,学生按时撰写实习记录,定期交由教师检查。(2)教师应增强“入室”教育,耐心指导学生如何撰写综述、论文和报告,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9]。(3)实验操作方面,在学生进行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方式和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强调的是,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多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因此,在实验环节中,应对各种实验操作及仪器的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应该之其所以然;(4)在整个科研实践环节,学生会涉及到很多没有学过的知识,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这些知识在今后的课程出处,让学生自主的翻阅、学习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对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有帮助,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对各门专业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初步印象。(5)可定期开展针对科研实践班学生层次科研活动,比如教师讲座、学生PPT报告比赛、实验操作比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专业教学环节培养重点:(1)在科研实践后续的专业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从教学方案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讲解、前沿知识的介绍等环节上有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动手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可适当的引入项目驱动或任务驱动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情绪的教学方法[10]。
最后的毕业论文环节,通过前几个学期的科研实践和专业知识学习,学生对专业所有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较为轻松顺利的完成毕业实习和论文,不会与找工作和考研复习的时间发生较大冲突,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毕业论文敷衍不重视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不能因为有了科研实践而忽视毕业论文的流程,毕业实习和论文环节必须执行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等环节。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大要素,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通过将科研实践、专业教学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科研实践和毕业实习各自作为独立环节时存在的问题,为新时代“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莉.教学型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毕业设计(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109-111.
[2]王力威,伍君勇.科研实践与毕业实习模式问题分析与改进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3,(7):33-34.
[3]胡志坤,孙克辉,盛利元,李长庚.毕业设计(论文)中科研创新力的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2):113-114.
[4]聂麦茜,蒋欣,吴蔓莉.毕业论文与科研力培养相关问题探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43-45
[5]杨冬,刘磊,郭德贵.面向科研实践的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3:152-154.
[6]李旺林,尹志远.理工科本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科教导刊.2014,(32):28-31.
[7]姜世波.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困境与出路[J].航海教育研究,2010,27(2):42-44.
[8]王锋,王烂辉.本科生科研能力“多元协同”培养模式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4):108-112.
[9]周国海,杨美霞,于华忠.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5-6.
[10]郭继强,陈晓艺,李长吾,马达,李宪臻.以科研促进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76-78.
差异化培养模式 篇9
1中美临床药学教育及药师培养模式比较
1.1美国药学教育和临床药师培养
美国药学认证教育委员会决定从2000年6月起全面终止药学理学士学位的授予, 改为以培养Pharm.D(药学博士)专业人才为目标的药学教育,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全美药学教育水平,使药师具备了临床药学知识、技能和为病患服务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药师的社会地位——因为“有为才有位”。 目前Pharm.D是美国唯一认可的从事药学实践(执业药师)工作的专业学位[1]。现在美国已有130多所高等院校全部实施Pharm.D教育[2]。在美国,要完成Pharm.D至少需要6年的时间,也就是2年药学预科+4年Pharm. D,或4年本科+4年Pharm.D的模式。美国的Pharm.D教育包括3年理论课程学习和一年临床轮转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药学实践,其实践课程设置约占整个Pharm.D课程的30%。教学模式以理论讲座和案例分析为主,并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鼓励教学, 而考核方法则灵活多变。所以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药学生普遍具有批判性的创新思维和拥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harm.D毕业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比如可以在医院临床药学、社会药房、科研单位或医药公司等相关岗位上从事药学工作。如果选择成为一名临床药师,则还需要接受一到两年的住院药师培训,即所谓的研究生培训 (Postgraduate year,PGY)。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非常注重药学专业知识、药学实践技能与价值观和专业态度树立的有机结合。培训又分为两个阶段:PGY1和PGY2,PGY1侧重培养全科临床药师,PGY2则侧重培训专科临床药师。UIC医疗中心专门设置有可供学员进行双向选择培训的实践点,比如心脏病学、ICU、急诊医学、实体器官移植、肿瘤学、感染疾病和儿科等各专业领域,尤其注重训练复杂病例的管理,从而提高药师在该专科的药物治疗和临床决策的专业水平。住院药师申请必须通过网上申请系统, 递交相关材料,如简历、教育背景、执业药师执照、成绩单和推荐信等。Pharm.D毕业后如果对研究感兴趣,也可以选择做2年或以上的研究工作,培养某一专业领域药物研究的能力(图1)。从UIC毕业的约有40% 的Pharm.D学生会选择进入PGY1实习,而有60%的学生选择到社会药店工作,个别毕业生则去保险公司、制药公司或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
1.2我国药学教育现状和临床药师培养
1.2.1学生来源。在我国,只要通过高考且成绩符合要求的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考各类高等医药学院,而美国药学院招收的大多数是本科生,从这点来看,两国药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程度和背景差异很大[3]。
1.2.2教学课程与培养人才目标。目前我国药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大多数仍延续传统的化学模式,从初级阶段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到高级阶段的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药学系相当于半个化学系,缺少诊断学、药物治疗学等与临床实践相关的以及与医学人文相关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也就决定了我国药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是科研院所、药品检验所、管理机构和制药企业等, 主要从事与药品研发相关的工作。由于缺乏临床思维的培训,难以与临床医患沟通,故在医疗机构临床工作岗位的执业能力就相对较弱。
1.2.3学制学历及毕业后教育。目前我国药师的学历基本以3年制的大专或4年制的本科为主,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也只接受过6-7年的学院教育。华西医科大学于1989年设立 “临床药学”专业,但因缺乏大环境,其毕业生仍较难开展临床实际工作。目前由于不同学校之间在学制学位、课程设置和临床实习上有较大差别,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还没有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再加之师资缺乏,课程与教材上的局限,以及临床实习时间短等诸多因素,毕业学员临床实践能力普遍较弱[4]。
我国医院药师的毕业后教育,目前只有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认证的,全国93所三级医院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具有培训资格,至于每年的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也是比较松懈,这主要是因为医院药师现阶段没有执业执照,故也就没有执照续期的学习考核要求。
综上所述,从美国药师的职业生涯可见,美国培养一名临床药师不容易,首先是其准入标准高,从1992年开始只有取得Pharm.D才可参加药师资格考试成为执业药师(Licensed Pharmacist),和执业律师、医师要求一样。其次是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造就了一批药学专业技能佳、服务水平高的药师队伍,同时也就决定了药师好的待遇水平和高的社会地位。
2美国医院药学实践和临床药师工作模式
2.1药学技能为本,人文关怀相随
2.1.1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美国药师高的教育起点和严苛的准入认证,以及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使得临床药师的技能水平得到社会的认可。在UIC医疗中心的急诊科我们遇到一位临床药师,她负责带教两位药学生,刚好急诊室收治了一名急诊患者,需要用尼卡地平注射液来控制高血压急症,她从滴速的控制、泵注设备的使用到最后亲自给患者插针,全过程都给予了耐心指导,在我们看来,这些活在我们国内由于专业分工关系,应该是由护士来完成的, 但美国的临床药师都胜任了。由此我们深刻体会到:美国临床药师技能的全面与强大, 这值得我国医院药师学习和借鉴。
2.1.2贯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在美国,临床药师非常重视患者的用药教育,从入院到出院的不同阶段,其开展的用药教育侧重点也各有差异。入院时注重对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和对其自身疾病及治疗药物的认知度的询问和沟通,借此来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在UIC参访期间, 我们在取得病患和家属同意后,有幸进入一位即将出院的肾移植患者的病房,观摩了临床药师对其出院带药进行的用药宣教,他详细且通俗地为其介绍了出院后所带药物的名称、品规、作用、主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出院带药单也完全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来设计的,简洁易懂。如果遇到特殊患者或一些特殊药物则会做到让患者或家属完全明白并复述出来为止。在我们参访的UIC临床药师工作实践点之一的药物治疗管理门诊(MTM Clinic),由于这类门诊涉及的是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所以针对病人在服用多种药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临床药师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增强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和随访依从性,同时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等,多方面保障其用药安全。
2.1.3品规齐全的小儿用药凸显安全有效。 UIC医学中心的中心药房里有一个小儿用药的分装室,配备有各种品规齐全的小儿科用药,比如非洛地平、利奈唑胺等目前国内根本就没有的小儿使用品种,全是溶液剂或混悬剂(图2);为了方便药师准确调剂,还配备有不同剂量的分装注射器。而我国目前小儿用药品种严重短缺,临床必须使用某些药品时就不得不在成人品种上进行剂量的大致换算调整,无法做到精确,其实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因为新生儿和儿童是特殊的用药高风险人群,必须从药品供应的源头加以关注和重视。另外,我们也发现该区域对一些药名相近的品种还专门打印有醒目的警示标签,以防调剂差错;近几年我们国内各医疗机构在此方面已与欧美等国家接轨,甚至做得更为精致到位。
2.2先进的药房自动调剂设备保障药师有更多时间提供药学服务
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建议使用药房自动化设备,将药师从繁重的调剂工作中解脱出来,药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在临床上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自动化设备的高度信息化,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及时性[5]。在此次UIC药学院安排的门诊药房、 住院中心药房和卫星药房的参观过程中,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各种先进的药房自动调剂设备,比如现在我们国内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型医院中局部科室使用的智能药柜 (Automated dispensing cabinet,ADC),在美国已是非常普及的设备。在UIC医疗中心就有大小规格不一的ADC 40多个,遍布在中心药房、卫星药房和各个病房单元中,这使得药品的安全储存和使用全过程的可追溯管理成为现实(图3)。此外,门诊药品整盒自动调剂设备、病区自动分包设备等早已成为药房自动化设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畅的气道物流传输系统等也大大提高了药房药品的配送速度。我们深刻体会到:药房借助自动化调剂设备,转变调剂工作模式,从而解放了药师的“手和脚”,开发了药师的 “心和脑”,用“心”(爱心与尊重)和用 “脑”(知识与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些智能化的药房调剂设备确实功不可没。
2.3全程化的特色药学服务
2.3.1 UIC医疗门诊分临床药师管理门诊和临床药师参与门诊。临床药师管理门诊主要包括抗凝门诊、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和戒烟门诊等,通常由药师单独管理,主要解决患者慢性疾病长期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临床药师参与门诊,通常有一位或几位临床药师,与医师和护士等组成一个治疗团队,一周几次门诊,实行预约制,这类门诊在UIC医学中心共有15个,因为有临床药师的参与和其具备的过硬专业技能,使得医生有时间和精力接诊更多的患者。
2.3.2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处方调整。比如具有较大肾毒性和耳毒性的万古霉素和丁胺卡那之类的药物,药师会根据患者的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状况来确定给药剂量,这也是美国临床药师所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如果测定结果偏离正常参考值,药师们有权对处方进行调整和修改,当然这种更改处方行为,是需要预先被授权的,并且也需要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6]。
2.4强大的用药电子信息平台支持[7]
由于药物使用知识的复杂性,单纯依靠人脑无法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判断,所以,基于临床需求,美国运用信息技术, 以临床用药数据库为基础,开发了能对处方或医嘱进行监测的合理用药支持系统,作为临床辅助系统的一部分,比如电子审方系统 (Paragon系统)能对处方或医嘱进行审核, 同时还可以对系统里的临床警示、出院带药、停用医嘱等进行信息分析与审核,极大地方便了药师的日常工作。同时这些软件利用数据库引擎,还能提供药物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对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讨论和体会
美国临床药师在工作业绩、职业薪酬、社会认可等各方面都为我国的临床药学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起到了引领的作用[8],并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医院药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提供“以患者为中心” 的药学服务,在美国,这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早就成为了药学教育的基本目标。那么,我国医院药师应该如何努力呢?
3.1药学教育目标改革
我国的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应体现在课程设置的改革上,应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为“以患者中心”,一定程度上增加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和医药学伦理等人文相关课程以及强化临床实践课程,逐渐从化学模式的人才培养转向生物医学模式培养;毕业后教育应借鉴美国的住院药师培训以及国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现阶段应尽量发展扩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数量和规模,以满足临床合理用药管控的需求,同时制定基地的认证标准和培训基地师资的考核标准, 并能综合考虑不同工作年限药师的培训需求,多措并举,以促进我国临床药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图2 品规齐全的小儿用药
3.2增加医疗机构药师配置
WHO 2010年公布的对153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药师平均为4名/万人, 其中发达国家>10名/万人,巴西、印度等约6名/万人,而我国<3名/万人。医师和药师的比例:全球平均比例为1∶0.29, 其中发达国家为1∶0.32,发展中国家为1∶0.27,而我国为1∶0.09[9]。欧美国家的临床药师约占总人口的1‰,按此比例结合我国目前13亿人口数量推算,我国至少要有药师130万,但目前只有38万[10]。基于此现状,近几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已通过《卫生部关于印发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三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等作出明确要求: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得少于医疗机构卫技人员总数的8%;三甲综合性医院每100张病床与临床药师配比应≥0.6-0.8。尽管现阶段全国大多数医疗机构还远不能达标,但希望能通过医院等级评审、绩效考核等手段来引起重视,并逐渐改变医院药师人数相对不足的现状。也有学者建议,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对药师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和考核,其中,使用技术员(只要高中毕业并经过相关培训)来解决目前医院药师数量不足的困境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3.3明确药事服务收费,完善激励机制
2013年世界药学大会已明确提出:没有付费的药学服务不可持续。借鉴国外药事收费项目和标准,我国部分省市已开始探索门诊药物咨询、药师参与和独立门诊(比如抗凝门诊、疼痛门诊等)、静脉集中配置服务、药师干预处方和医嘱等的收费,而近几年国家正积极推进的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也很大程度地激励了药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他们有更大的热情去关注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和节约医保开支等。
图3 Omnicell公司智能药柜
在新医改的宏观背景下,医院药学迎来了挑战与机遇,国家要从政策层面考虑如何调动药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使命感,而医院药师则更应该自强、自立,努力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临床治疗团队中不可取代的一员。
摘要:为提升我国临床药师服务质量和能力,以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芝加哥校区药学院为研究对象,对美国的药学教育和临床药师培养与工作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述,认为美国药学教育准入严格、临床药师的培养注重临床实践以及高度成熟规范的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值得借鉴。
差异化培养模式 篇10
民族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及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高等学校, 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共有15所民族院校, 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学生上大学,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高考录取过程中, 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降低分数线。同时, 还允许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用本民族文字答卷。高校举办预科班、民族班, 加速培养西部和民族地区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民族问题的日趋复杂, 新媒体环境下, 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 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新闻人才已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求, 进而对民族院校的新闻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据2013年9月在新疆召开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大会的统计数字显示, 我国当前开设新闻传播学类的本科专业有661个, 其中新闻学类专业209个、广播电视专业146个、广告学专业232个、编辑出版学专业50个、传播学专业24个。[1]在全国15所民族高等院校中, 多数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传媒专业, 而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非民族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缺少特色且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学校教育与民族地区实践需求相脱节, 在课程体系、师资结构等方面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成为制约民族高校新闻教育持续发展的瓶颈, 以往的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民族地区传媒的人才需求。因此, 针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生源的具体情况以及民族地区传媒的人才需求发展状况, 采取差异化策略, 制定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显得非常重要。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新闻系近两年结合少数民族院校的特点和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状况, 对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和思考, 并于2014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探索采取差异化定位的方法, 减少民族院校新闻人才培养的“可取代性”, 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院校新闻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为民族地区输送合格的新闻专业人才。
二、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化定位的实践探索
(一)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新闻系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占68% 以上, 来自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很大的比例, 生源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每年考研的比例较低, 直接就业的比例较高, 并且大部分学生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就业。而西部民族地区传媒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落后很多, 地市县乡级的媒体, 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 对新闻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共有广播电视频道3985套, 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视、电影机构的工作人员16.4万人;有48万人工作在282个地级市和2010个县、乡基层广播电视媒体。[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其“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课题报告中也指出, “目前, 这方面的人才几乎是空白, 电台、电视台尚未形成培养此类人才的用人机制, 高校开设的相应专业也很少。因此, 要创新机制, 加大对这类人才的培养”。[3]根据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去向, 大部分是在地市县乡一级。我们认为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复合型人才为主, 学术性人才为辅。为此, 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 提出了“社会责任关怀型、采写实践型、全媒体技能型、民族特色型、行业知识兼具型”五位一体的原则, 注重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字功底、思维方法、电子媒体技术以及为民族地区服务意识的培养。为民族地区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使其具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或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能力。
(二)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 加大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 以及数字化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首先, 我们依托校内全媒体新闻采编与生产实验室, 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校内实践实训平台, 创办了《民大青年报》、校园电视台、民大之声广播电台、塞上青梅手机报五大媒体。除开设传统的采写编评摄等实践业务课程之外, 增设了《网络新闻编辑》《广播节目编辑》《电视节目编辑》《融合新闻》《电视演播室实务》《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实务》《网站设计与制作》等实验室课程, 并增加了《校园媒体采访实践》的实践课时和学分, 使实践学分由2008版的31学分增加到新版的38学分。由2008版占总学分的19%, 到2014版占总学分的25%, 提高了6个百分点。实践教学从一年级一直贯穿到四年级, 学生一进校就进入到不同的校园媒体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实验教学, 使实验室变为全能记者和全能编辑的培养摇篮。其次, 开展富有成效的校外新闻实践教学活动, 与省内的各主流媒体建立校外新闻实习基地, 既使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得到切身的职业体验, 又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并相应增加了校内和校外实践采访活动的学分设置比例, 制定出系统合理的学生实践学业的评价机制。
(三) 增设跨学科课程, 拓宽行业知识和就业渠道
由于目前全国有近700个传媒专业, 每年的毕业生大量涌向社会, 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从十年前的需大于供, 变成现在供大于求, 就业十分困难。加之民族院校的学生与985、211等高校的毕业生在同一平台上竞争, 媒体用人主要还是名校和学历背景占据优势, 民族院校新闻专业毕业生又缺乏独特性, 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并且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化, 传统媒体招收的毕业生非专业背景的越来越多, 如金融、经济和法学等专业的学生特别受到欢迎。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在各类媒体中的就业率都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笔者统计, 北方民族大学2013级、2014级、2015级的就业率分别是89.63%、86.52% 和77.17%, 到各类媒体就业的百分比依次为32.74%、29.21% 和25.76%。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大数据、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 “泛媒体”岗位不断增多。企业为了树立品牌、推介产品信息, 纷纷吸纳有媒介素养的人进入企业, 除了让他们在本单位的内刊、网站等舆论阵地上发挥作用, 还着力培育他们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企业传媒人才的需求量因此增大。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 兼具多种行业知识的传媒人才成为需求的重点, 为此北方民族大学在2014版培养方案中, 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本校的资源情况及教学专长, 增设一些跨学科的概论课程, 如《经济学原理》《法学基础》《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等, 并鼓励学生参加双学位 (辅修专业) 教育, 如参加我校经济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双学位教育, 以拓宽学生的行业知识和就业渠道。
(四) 加大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力度, 突出民族特色
民族院校的新闻教育, 主要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 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承担着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民族地区尤其是处于西部的民族地区, 既需要具备相应的传媒知识, 又需要了解和熟悉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人才。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 要求加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 而有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来自40多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专家、学者认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是必要的。虽然诸多民族院校有少数民族语言教师, 但能够实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教学的院校寥寥无几。[4]笔者认为, 民族院校新闻教育加大对双语记者的培养力度, 应是其人才差异化定位的重要体现之一。为此,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新闻系在2014版培养方案中, 特别增加了有关民族地区政策、历史、文化及语言方面的课程。如民族理论与政策, 中国少数民族史, 阿语、藏语、蒙语及维语新闻采写等专业选修课, 加大了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力度, 增加了民族语言新闻采写的课程, 突出民族特色, 从而为民族地区培养熟悉民族历史文化、熟练掌握本民族语言并具有新闻专业精神的媒体人才。
(五) 改革学业考核评价方式, 加强过程性考核内容
根据以上人才培养定位原则和课程设置, 在学生学业评价考核上, 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 变一次性的终结考试为过程性的考查, 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到50% 以上。安排一些没有统一答案的探索性或综合性强的习题,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阅读量考查、理论理解与运用能力考查、实践能力考查等。这样的考查方式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既强化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对教学方式不断探索的积极性, 为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北方民族大学新闻专业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已近两年, 根据调查, 师生对新版培养方案的满意度达到85% 以上, 但在方案实施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应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民族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北方民族大学也不例外。专职教师人数少, 高学历学科带头人和具有丰富业界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少, 以致一些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尤其是广播电视、新媒体及民族语言类课程。对此, 学校应采取多种优惠措施,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并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方面送他们到一些重点院校进修, 充实并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 让教业务课的教师定期到各类新闻媒体实习, 参与新闻单位的实际工作, 了解业界的前沿动态,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而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聘请业界有丰富经验的媒体工作者进校讲学并开展讲座, 使学界和业界始终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 进一步加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开设相关类的课程和讲座
近几年, 随着国际形势愈加复杂, 涉及民族问题的新闻事件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 这也对民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 很多传统习俗与宗教有一定联系, 如何更好地引导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增强国家认同感, 正确处理国家、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是摆在民族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民族院校新闻人才正确价值观和宗教观的培养和教育, 应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故建议今后应增设一些民俗学和宗教学方面的课程和讲座, 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新闻嗅觉、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宗教观, 为将来在新媒体环境下, 及时传播并正确引导民族地区的社会舆论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 民族院校新闻人才的培养, 应针对民族地区对传媒人才的需要, 采取差异化定位方法, 为广大的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传媒人才, 以提升民族地区的信息传播能力和水平。
摘要:当今新媒体环境下, 随着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际上民族问题的日益复杂, 如何在传媒人才市场上争得优势, 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 业务能力过硬的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 成为摆在民族院校新闻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目前我国15所民族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非民族院校同质化严重、缺少民族特色且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学校教育与民族地区传播实际相脱节等问题, 提出差异化人才培养的方法, 并以北方民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化定位的探索为例, 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院校,新闻教育,培养模式,差异化
参考文献
[1]姜文姬, 张菊样.西部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新闻学为例[J].青年记者, 2014 (1) :111.
[2]高有祥, 文飞.民办高校传媒教育差异化发展策略探析[J].现代传播, 2014 (1) :132.
[3]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196.
差异化培养模式 篇11
关键词:差异化管理;个体差异;弹性管理
一、对差异化管理的认识
在过去,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归根究底是他善于用人,在运筹帷幄方面善用张良;在治国安邦方面善用萧何;在攻城拔寨方面善用韩信。懂得如何发挥他们的才能是刘邦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在如今,一个企业成功的根本因素也是管理者善用人才和强调员工的核心地位,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人因素形成的差异,如何化解和利用这些差异实现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这就是企业员工差异化管理的过程。
在当下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不得已的在产品、企业文化和技术服务等之外的方面寻求发展道路,这就取决于员工的创新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在千差万别的众多员工中,企业应该因人制宜的合理安排用人制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差异化管理在实施中的不适应性
每个人的需求层次均有不同,源于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价值观念。需求层次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员工的工作动机差异,若是一律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管理,势必不会有预期的成效,从而使得企业管理的大成本浪费现象发生。
例如,企业内部员工的文化素质差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二者的需求程度不同,脑力劳动的成果判断标准不规范,会形成企业内部的不安分因素,充分调动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有就是,国内的新生力量逐渐转变成处于独生子女的“80后”,他们的生长环境和教育模式不同于职场中的骨干员工,其所思所想也标新立异力求创新,企业管理得当,他们将是企业内部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全球经济化统一的大环境下,规模日益壮大的跨国公司中企业员工的文化差异甚大,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的员工使得企业遭遇了文化冲突,统一管理无法满足企业内部需要。介于以上三个实际中发生的问题,本文总结出以下关于不适应企业员工差异化管理的问题:
1、一味注重个人的社会属性却忽略了经济属性
在我国企业人员管理中,往往注重的是员工的社会属性,这种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高度统一的环境中,虽然说是对经济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但是泛泛而谈的大道理是纸上谈兵行为,没有任何极具针对性的企业营运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下,企业若是缺失宏观经济方面的营运管理理念,继续忽略员工的经济属性,会继续深化企业在此环境下的诸多不适应性,长期如此,企业将陷入僵局。
2、忽视员工间不同的需求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这句话足以说明人和人之间必然是存在差异的。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年龄、性别、个性和体能等方面的差异影响,这本是大自然给予的客观规律,企业要理性面对;在后天条件下,由于生长背景、教育环境和生活阅历的不同成就了多姿多彩的性格。这些差异并没有引起一些企业的高度重视,而是将所有的员工简单的通过学历、年龄和工作年限而将其区别分工,在工作安排上极具形式化,没有落实实际个人能力,大材小用和用人不贤等现象屡屡发生。
3、一概而论企业内部所有的工作岗位
不管规模是多大的企业,其工作岗位都是千差万别的,同时人有时不断变化的个体,所以导致在工作中的随时出现的不稳定性因素。在企业管理中,往往没有将各司其职发展起来,而是一概而论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内容,导致在工作中互相推卸责任,各部门之间关系杂乱。使国内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举步维艰。
三、企业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的探究
1、弹性管理是企业有效管理员工的有效措施,从心理学上讲,实行员工弹性管理是有效利用个人的需求,使个人的需求凝聚成整个企业的大需求。在以往的弹性管理和例外管理中,二者探讨的是企业内部不同层级处理相关业务时运用的不同权责。换句话说,处于低层次的导向是以企业制度为准,而处在较高层次的主管人就可依靠其智慧、能力和经验等做出选择判断。在企业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中,弹性管理和例外管理就必须以企业利益为主,有限考虑对于企业的适应性,做到既维护员工个人利益,同时又维护企业利益。
2、企业员工的工资要实行差异化管理,薪酬和绩效之间如何连接,薪酬什么模式的分配方式可以把业绩合理化是全球所有企业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应该向国际较为成功的模式学习,就是将员工进行分级管理,把有限的薪资预算倾斜于关键职能和优秀人才,拉大与非关键、非人才间的差别,提高员工幸福度,对为企业付出巨大贡献的加以奖赏,鼓励和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益。而且,在实行差异化薪资管理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比重,如果企业的较高绩效员工占到所有员工的10%左右,但是绩效奖金却占据了绝大多数员工的薪资,这样的绩效奖金就失去了其自身的激励作用,浮动的绩效工资成为人人可得的固定薪资。除此之外,薪资实行的差异化管理到什么程度,也是企业应该量身定制的实际性较强的企业准则。
3、对员工进行差异化训练,就是说以企业员工为主的差异化训练,这种训练模式的明显标识就是以个人为中心,集中分析每个人的专业能力素质,对应分析结果找到与自身相适应的工作岗位;其次明确各个岗位的素质胜任准则;继而对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定期进行差异化能力的测评,根据结果得出员工的训练需求来确定培训的主要方向;最后归纳总结,制定出具有计划性的训练模式。
由于企业的培训成本有限,所以要结合类似或是同类需求的员工集中培训,需要多项技能提高的人员统一通过系列培训完成。根据后期考核,把没有完成技能学习的员工再次培训。逐渐形成系统的、差异化的、可持续的回环训练体系。
4、企业内部要建立以实际为基础的差异化管理策略。对企业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企业的必然选择,可是,这种差异化管理策略是要以实际发生的事实为环境基础。建立以实际发生的事实为环境基础的差异化管理策略的采取措施有:第一,要根据企业的文化背景、战略目标等确立分析员工个人的差异指标和办法。其差异指标是包括重要的差异和需求的差异,其中:重要的差异是指市场稀缺性、贡献价值、能力潜质、可替代性等;需要的差异是指理想追求、价值观、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然后成立该项目的研究小组负责此项目的动员、启动、人员和资金的扶持、成果的审核等权限。接着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启动识别模式,注意避免急于求成而造成的项目形式化。最后,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准确的将员工分类成不同的级别,以企业自身形式和人员派遣准则等为基本管理理念为导向,满足企业未来用人需求为目标制定推行出适合企业本身的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
四、小结
差异是碰撞思想的小火花,企业对员工的差异性管理的得当就会集聚更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只有将各具特点的员工合理的结合到一起,企业才会长久的发展。若是盲目的忽视和放任不管,甚至过度弹性管理,一味的受人际关系、情绪高低等方面的影响,就好比是放错位置的垃圾,安排不合适的人在不合适的位置上,短期内或许不受影响,但久而久之,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所以说,企业管理者要传统老套的人员管理观念,因人而异,善于变通的管理才是正确健康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开仁:用对方法管对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 李长江 王诗堂:员工的个性差异及其管理策略[J].中外管理,2010 (7).
[3] 肖晓春:人性化管理与沟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差异化培养模式 篇12
1 思维翻译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 而且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语言表现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思维模式的差异。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和内容, 制约着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可以通过该民族的语言表达形式得到体现, 而民族间思维模式的不同也因此造成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从而导致翻译的差异。
人类思维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在相同的思维模式下可能会使不同民族的人们对相同的事物产生一致的认知。许钧认为:“思维是大脑的一种机能, 思维的职能在于反映客观规律, 在共同的客观物质世界结构条件下的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规律具有共性。不同语言的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基本一致。”[1]然而, 由于各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不同, 相应地他们的思维模式也出现不同的特点。作为思维表达的主要工具, 不同民族的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翻译的角度来看, 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确实造成了翻译工作的困难, 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 目前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仅仅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 而从思维模式着手则可以减少双语转换中的障碍。
2 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
2.1 汉民族属于整体性思维模式, 英民族属于个体性思维模式
《易经》作者认为, 人和天犹如同一个圆环上任何相对的两点, 它们由于循环运动而彼此过渡, 互为因果,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因而造成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结果。而依照西方传统观念, 人与天、主体与客体好似立在一条向两个方向伸展开去的直线上, 二者是相互站开的, 分离的。[2]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统一的, 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 自然与人类具有统一性, 是整体的。而西方哲学则较多强调对立面的冲突与斗争, 西方文化重分析, 重个体。
在语言表现上, 汉语多重复, 一个意思本来讲一次就已经足够, 但汉语常常不厌其烦地一再重复;英语忌重复, 喜欢主从分明。
例如:
He declared that for himself he was still for the Charter, details, name, and all.
译文:他声称他本人仍然拥护宪章, 拥护它的细则, 拥护它的名称, 拥护它的一切。
汉语行文重重复, 英语忌重复, 所以, 汉译英时, 汉语中重复的词语常常要省略掉。例如:
1984年,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表示, 国际奥委会不仅希望看到中国主办1990年亚运会, 更希望中国主办奥运会。
译文:In 1984, IOC President Samaranch said the IOC would like to see China host not only the 1990 Asian Games but also the Olympic Games。
2.2 汉民族的思维习惯重悟性, 而英民族的思维习惯重理性
中国自古以来从儒家、道家、和佛教禅宗都具有悟性思维的特点, 即思维主体对客观对象或主体自身的本性与内含的直觉洞察和领悟。禅宗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就是“悟”。众生与佛的区别就在迷悟之间,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 即众生是佛。” (《坛经》第16节) 所以, 要想成佛, 就要悟。英民族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 受16-18世纪风行欧洲的理性主义的影响, 解析思维强调理性分析, 注重个体的独立性, 因而形成了一种强调以经验为基础, 着重形式逻辑论证的理性思维定势。
汉语重悟性的突出表现是意合。句子间往往不用连接词。它并不凭借严谨的形式进行分析, 而是根据主观的直觉, 从逻辑及上下文中“悟”出关系来, 因此语言简约和模糊。在一段语言中可以连连出现文字上的跳脱, 仍能意义相连, 脉络清楚, 形散而神不散。这时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其意义, 跳脱部分、没有说出来的部分与说出来的部分之间的联系, 全是凭借“悟性”悟出来的。英语则重形合, 不求全面、周到, 但求结构上的严谨。其句子之间的关系往往通过关联词when, if, because, although, so that表达出来。
例如:
Spring has so much more than speech in its unfolding flowers and leaves, and the coursing of its streams, and in its sweet restless seeking!
学生译文:春天体现在开放的花朵和树叶, 小溪的流动, 和不知疲倦的追逐中!
译文2:春花怒放, 春水奔流, 春天欢腾地无休无止地追逐着, 这一切都比言语要丰富得多!
受英语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学生在做翻译的过程中, 常常习惯性地套用英语的思维模式, 没有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组织语言, 所以读起来没有美感, 而第二个译文却充分考虑了汉语流动性强的特点, 语言显得生动活泼。所以学生做翻译时应该及时地转换思维, 努力做到在原文和译文语言间转换自如。
例如:
When I try to understand what it is that prevents so many Americans from being as happy as one might expect,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two causes, of which one goes much deeper than the other.
学生译文:当我试着了解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这么多的美国人成为他们想象中的人时, 我好像找到了两个原因, 其中的一个原因比另一个更深层次些。
译文2: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美国人不能如想象中那样幸福呢?我认为原因有二, 而两者之间又有深浅之分。
余光中曾在《翻译和创作》中提到公式化了的译文体, “见when就‘当’, 千篇一律, 五步一当, 十步一当, 当当之声, 不绝于耳。”这种译文体在学生的译文中更是比比皆是。学生译文明显受到英语思维的制约, 带有严重的翻译腔。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在做句子翻译的时候, 受到英语句子的束缚, 无法摆脱英语思维的影响, 译出来的句子自然是一付翻译腔。
2.3 汉民族属于主体思维, 英民族属于客体思维
从根本上说, 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学说, 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学说。这就决定了它的最根本的思维方式, 必然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思维。人即主体自身就是宇宙的中心, 人的存在就是世界的根本存在。认识自身, 也就认识了自然界和宇宙的根本意义。[3]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庄重齐物论》) , 儒家的“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尽心上》) , 都是从主体自身出发的主体思维。
西方哲学受理性主义和逻辑分析的影响, 为了使观察、分析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一开始就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 尽力排除主观因素, 尽可能地符合科学, 接近真理。[4]西方人以自然为认知对象, 认为只有认识自然, 才能把握并且征服自然。这种思维排除主观因素, 强调客观性, 把客观世界作为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的中心, 形成客体思维方式。
受汉民族主体思维的影响, 汉语重人称, 多用人称主语, 多用主动;而英民族客体思维的影响又使得英语重物称, 多用非人称主语, 多用被动。
例如:
The sight of a tailor-shop gave me a sharp longing to shed my rags, and to clothe myself decently once more. (Mark Twain:The Million-Pound Note)
译文:我一看到一家服装店, 心里就起了一阵强烈的愿望, 很想扔掉这身褴褛的衣服, 重新穿得像个样子。
The combination of this oriental city’s geography and the absence of import taxes has long made Hong Kong the ideal storehouse for transit goods to and from Asia.
译文:由于香港的地理位置, 加上免征各种进口税, 这个东方城市长期以来成了进出亚洲货物的理想中转储运基地。
根据汉语主体思维和英语客体思维的差异, 在做英汉翻译时, 我们要注意将非人称主语转换为人称主语, 将主动句式转换为被动句式。而汉译英时, 则应将人称主语转换为非人称主语, 被动句式转换成主动句式, 并可进行适当的主语添加。
例句1: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译文: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 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例句2:
我觉得有三分怅惘, 三分无奈。然而, 思之又觉释然。
例句1为典型的客观思维句, 主语是物称名词the thick carpet, 但译成汉语时则要转换成中国人的主观思维句, 把主语改成“我”。大部分学生在翻译例句2时, 都把它译成类似“I feel something frustrated and something helpless, but relieved after a second thought.”这样的句子, 归根结底, 是没有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意识所致, 句子拿到手, 学生第一反应就是顺着东方的思维走。正确的译法是:A touch of frustration and helplessness comes over me, but a second thought brings me relieved calm.这样翻译, 句子读来便流畅, 地道的多。
2.4 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英民族重形式思维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特点是注重辩证思维, 不仅强调“两端对立”、“分一为二”, 而且注意“两端和谐”、“合两究一”。[5]《易传》主张“一阴一阳之谓道”, 更明确地表达了对立统一原理。李约瑟认为:“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到形式逻辑的时候, 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6]可以认为, 西方人较早地发展了形式思维, 而中国人较早充分地发展了辩证思维。
辩证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运用得相当广泛, 由此衍生的对偶与相对观念, 也相当普遍化。表现在汉语多用成语, 对偶, 排比。汉语中大量使用四字结构, 因为四字结构表意精当, 读来琅琅上口, 充分体现了汉语讲求平衡的特征。
例如:
His speech was Irish throughout, versatile, witty, and occasionally pointed.
译文:他的演说自始至终带有爱尔兰人的风格:洋洋洒洒, 妙趣横生, 有时则犀利深刻。
汉译英时, 译者则无须拘泥于原文, 用英文中的形容词, 名词或一些特殊结构处理即可。
例如:
他的事现在搞得满城风雨, 人人皆知了。
译文:There had been too much publicity about his case.
译者应该充分使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原文的思维内容, 以求译文之自然美。
3 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思维能力
3.1 进行英汉语对比分析, 培养学生思维敏感度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往往只局限于在两种语言之中找到词汇层面的对等成分, 对于思维差异引起的翻译差异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导致中式英语和欧式汉语的产生。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比较英汉语差异, 将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进行比较, 分析他们在词汇, 句子和篇章方面的异同, 增强对本族文化思维和异族文化思维的认识, 提高跨文化思维敏感性。教师可以在每篇课文中有目的地摘取一些句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并在做练习时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句让学生翻译从而加深对英汉语思维差异所带来的翻译差异的理解。
例如,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练习里有这样一句:
He was attacked and sustained severe injuries from which he subsequently died.
学生译文:他被袭击后, 严重地受到伤害, 然后便死去了。
参考译文:他受到袭击, 身受重伤, 随后身亡。
针对学生的翻译, 教师要把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因而多用四字结构这一特点向学生指出, 并给出一些相似例句加深印象。经过反复练习, 学生对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逐渐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再次碰到思维转换的句子翻译时, 便会成竹在胸、左右逢源, 并在中西思维间自如转换。
3.2 利用网络, 电影的优势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 网络因其趣味性、便捷性正在翻译教学中被广泛地加以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赏经典电影的经典片段, 选取能体现出中西思维差异的对白进行翻译, 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另外, 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发达完全可以使其被用作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 教师可于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网络中寻找一些体现英汉语思维差异的句子, 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3 结合本专业内容, 搜集与本专业相关的材料
给出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句子进行操练, 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
The mechanic properties of the metal are greatly improved by the rolling process, and a high-quality generated gear i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译文:滚轧加工工艺不但大大改善了金属的机械性能, 而且加工出的齿轮质量也很高。
笔者在把类似的句子拿给机械专业的学生做时, 因为涉及到自己的专业, 学生的兴致都很高。这时, 教师对于句子中所涉及到的英汉语思维差异再进行讲解时, 学生更易于接受, 领会得也更加深刻, 有助于翻译思维能力的培养。
3.4 尊重大学生的思维特点, 组织课堂教学。
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之一是独立地进行推理和论证。据调查, 大学生解答习题或问题时, 自己解答或大部分自己做的占73%, 依靠自己思考的占74%, 而和同学共同解答与研究的占16%, 寻找现成答案或很少思考的只占12%, 对不理解的问题喜欢讨论的占36%, 请教教师的占7%, 两者兼有的占43%, 两者都不做的占7%。[7]
根据大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布置学习任务时, 应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去观察与思考, 独立寻找答案。其次将学生分组, 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 充分发挥每班学生的作用, 通过小组形式帮助其他学生。最后强调学习环境的积极作用。在课堂中, 让学生愉快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考虑别人的意见,
4 结束语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我国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社会对翻译人员的需求以及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大大增加。而从目前情况看, 我国高等院校的翻译教学和口笔译人才的培养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入世之后, 由于对外交流的增多, 翻译市场潜力急剧增大, 社会急需多种专业翻译人才, 翻译工作者作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经济体之间交际、交流的纽带和解决争端、解释与克服国际社会中疑难问题的桥梁, 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供不应求。[8]
而各类翻译人员在翻译的实际运用中, 对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了解可直接影响其翻译水平, 译得好可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理解有误则弄巧成拙贻笑大方。所以, 准确认识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有其现实意义。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 受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所限, 使得他们没有英语专业大学生那样的条件, 这就更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更应加强培养他们的翻译思维能力, 以适应学生的专业需求, 和毕业后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摘要:思维和翻译密切相关,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直接导致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对英语思维的敏感度不够, 使得翻译的句子出现翻译腔, 欧化句式繁多, 直接影响中外交流, 不能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该文结合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体会, 从分析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入手, 探讨了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翻译,中西思维模式,翻译思维
参考文献
[1]许钧.论翻译的层次[J].现代外语, 1989 (3) .
[2]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46.
[3]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5.
[4]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81.
[5]李志林.气论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0:276.
[6]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8:337.
[7]赵鸣九.大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