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分配(共5篇)
差异化分配 篇1
摘要:针对用差分隐私方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敏感性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差异化的隐私预算分配算法Diff-LR(Differential Privacy Linear Regression)。该算法首先把目标函数分解成两个子函数,再分别计算两个子函数的敏感性、分配合理的隐私预算,并采用拉普拉斯机制给两个子函数系数添加噪音。然后对子函数进行组合,得到添加噪声后的目标函数,求取最优线性回归模型参数。最后利用差分隐私序列组合特性从理论上证明该算法满足ε-差分隐私。实验结果表明,Diff-LR算法产生的线性回归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准确性。
关键词:差分隐私,线性回归分析,敏感性,隐私预算
0 引言
线性回归分析是通过对给定数据集的属性值和预测值的统计整理和分析,找出已知属性和预测值的变化规律,用模型表示这种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和分析。回归分析可应用于企业投资分析、医疗支出预测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图1为线性回归的一个实例,根据数据集中某台设备的温度和产量两个属性,找出这两者的线性关系模型,这样就能够利用设备的温度预测出该设备的产量。
图1线性回归模型实例
在实际应用中,直接发布回归模型参数容易泄露预测函数和数据集的数据信息。为了防止这种隐私泄露,隐私保护就变得非常重要。常用的隐私保护方法有k-anonymity[1]、l-diversity[2]、t-closeness[3]等,但是这些方法大部分都是基于某种背景知识。2006年Dwork[4]提出了差分隐私的理论体系,该模型不论攻击者具有多少背景知识,都能够通过添加噪声的方式,在较高程度上保护数据集隐私的同时尽可能减小数据的失真。文献[5]用差分隐私的方法实现了社会网络数据的发布。文献[6]基于差分隐私对一批线性计数查询提出了一个最优方案。文献[7]提出了一种发布差分隐私直方图的有效方法。文献[8]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用途差分隐私模型。文献[9-11]总结了各种面向数据发布和分析的隐私保护方法,指出基于差分隐私的回归分析方法,并表明把差分隐私和回归分析进行结合和拓展也是一大研究热点。
应用差分隐私方法设计回归分析的算法中,文献[12]直接在输出结果上添加噪音,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隐私,但是所需噪声较大,影响预测精度; 文献[13,14]提出了一种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直接对n个扰动函数的均值添加噪声,添加噪音量有所减少,但该方法通用性不强。
文献[15]提出了一种函数机制FM( Functional Mechanism) ,通过对目标函数的系数统一添加噪声,得到添加噪声后的目标函数,再计算出最优的预测模型参数。该方法通用性强,适用于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等多种分析方法,但是算法的敏感性偏高,造成添加噪声偏大,使模型预测精度偏低。对于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线性回归分析的差分隐私算Diff-LR。通过对线性回归模型的目标函数进行分解,分配合理的隐私预算,再用拉普拉斯噪声分别对两个子函数的系数进行扰动,降低了整个算法的敏感性,减少了添加的拉普拉斯噪声,使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更准确。
1 相关理论
1. 1 相关定义
定义1[4]( ε-差分隐私) 设有两个数据集D1和D2,D1和D2最多相差一个元组,给定一个随机隐私函数A,Range( A) 表示A可能输出结果O的取值范围( O∈Rang( A) ) ,如果A满足下列不等式,则称函数A满足 ε-差分隐私。
其中,ε表示隐私预算的代价,ε越小,数据保护程度越高。
定义2[16]对任意函数f:D→Rd,f的敏感性可定义为:
其中,D1,D2为给定的数据集,相差至多一条元组。
拉普拉斯机制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添加拉普拉斯噪声来实现保护隐私的效果。
定理1[16]对于任一函数f:D→Rd,D为数据集,Δf表示其敏感性的大小,那么随机算法:
满足ε-差分隐私。其中,是相互独立的拉普拉斯变量,Δf与隐私预算ε是拉普拉斯变量的重要参数,所添加的拉普拉斯噪声量大小与函数敏感性成正比,与隐私预算成反比。
1.2差分隐私组合特性
差分隐私包含两个重要的组合性质[18],一是序列组合性,二是并行组合性。
性质1[17](序列组合性)给定一个数据集D,任一随机函数Ai满足εi-差分隐私,其中1≤i≤n,则函数Ai构成的组合函数对同一数据集D满足∑εi-差分隐私。
性质2[17](并行组合性)设任一随机函数Ai满足εi-差分隐私,其中1≤i≤n,对于互不相交的数据集Di,则函数Ai(Di)构成的组合函数满足(max(εi))-差分隐私。
1.3问题描述
设D为给定的训练集,包含了个元组,每个元组ti有d+1个属性值分别是:X1,X2,…,Xd和Y,表示为ti=(xi1,xi2,d…,xid,yi),其中。利用训练集建立一个预测函数p(xi)=xTiw*,w*是一个d维实数向量。预测函数通过输入某个元组的xi1,xi2,…,xid属性值使输出的预测值yi尽可能精确,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属性值的误差n n用一个目标函数表示,误差越小,预测精度越高。最优的线性模型参数w*可定义为:,即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模型参数w*为最优值。本文针对这样的线性回归模型,设计出满足差分隐私的线性回归算法Diff-LR。
2 Diff-LR算法设计与分析
2. 1 Diff-LR算法设计
Diff-LR算法首先对线性回归模型的目标函数进行推导,把它简化成一个简单的二次多项式函数; 然后把目标函数分解成两个子函数,计算它们各自的敏感性; 对子函数合理分配隐私预算,再分别对两个子函数的系数添加拉普拉斯噪声,得到两个新的子函数,重新组合成一个添加噪声后的目标函数。当该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得到最优的模型参数。
线性回归模型的目标函数可做出如下推导:
那么,很容易把目标函数看作w的二次函数,可简化为:
把目标函数拆分成子函数g(w)和t(w),令g(w)=aw2,t(w)=bw。Δ1表示g(w)的敏感性,Δ2表示t(w)的敏感性。在二次函数中,理想情况下目标函数的值为0,此时最优w的值为,与系数c无关。因此Diff-LR算法在求最优线性回归模型参数时可忽略系数c。设邻居数据集D、D'只相差一条元组,两个数据集最后一条元组不一样,分别为tn、tn',根据敏感性的定义可计算Δ1和Δ2:
对子函数g(w)、t(w)分配隐私预算ε1、ε2,根据拉普拉斯机制的特性可知,拉普拉斯噪音量的大小与函数的敏感性成正比,与隐私预算成反比。为了减少添加的噪声量,当敏感性较大时分配较大的隐私预算,敏感性较小时分配较小的隐私预算。根据计算的Δ1和Δ2的大小可知,敏感性在数据集属性维度d较大时,g(w)的敏感性比t(w)的敏感性更大。因此,分配隐私预算ε1、ε2时,使ε1≥ε2,即对于固定隐私预算ε,通过合理分配ε1、ε2,就可以减少噪音,使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更准确。
Diff-LR算法如下:
如上述算法所述,第1-3行主要是把目标函数拆分成两个子函数g(w)和t(w),其中a、b分别表示两个子函数的系数,ε表示整个算法需要的隐私预算,ε1、ε2是分别分配给子函数g(w)、t(w)的预算;第4、5行主要是对两个子函数的系数分别添加噪声,表示系数a、b的矩阵形式,λ1、λ2分别表示添加拉普拉斯噪声后的子函数系数;第6、7行主要是求添加噪声后的目标函数表示对g(w)、t(w)添加噪声后的子函数;第8、9行表达的是当取最小值时,求取最优的模型参数,并返回的值。
2. 2 算法分析
基于下面定理的证明,验证算法Diff-LR的正确性。
定理2函数满足ε1-差分隐私
证明给定数据集D 、D' ,D 、D' 最多相差一条元组,假设D 、D' 只有最后一条元组不一样,分别为tn、tn',根据可得:
的计算满足ε1-差分隐私。同理可证,函数满足ε2-差分隐私。
定理3 Diff-LR算法满足ε-差分隐私
证明算法中第11行是,其中和分别满足ε1-差分隐私和ε2-差分隐私,且ε=ε1+ε2,根据性质1差分隐私的序列组合特性,可以推出满足差分隐私,即满足ε-差分隐私,证明了Diff-LR算法满足ε-差分隐私。
Diff-LR算法主要是对线性回归模型的目标函数拆分后的两个子函数分别计算敏感性,分配差异化的隐私预算以及对子函数的系数分别添加噪音,对于随机添加的噪音可能致使系数可能变成负数,造成不存在最优解问题,本文引用了文献[15]提出的正则化和谱修剪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
3 实验设计与分析
文中的实验环境为Win 7,3. 6 GHz,2. 00 GB,Diff-LR算法是用Matlab语言实现。同FM算法一样,所用数据集US和Brazil都来自Integrated Public Use Microdata[18],分别包含370 000 和190 000条数据集,对数据集中的每个属性值进行预处理,使它们的取值范围在[- 1,1]。
本文通过选取数据集条数的80% 作为训练集,用来得到线性回归模型,剩下20% 为测试集,用来测试该模型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采用的评判标准是均方误差errorRate ,定义如下:
其中,n表示测试集数据元组个数,xi和yi是数据集中已经给出的数据。每条元组的均方误差越小,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越准确。
分别对数据集US和Brazil进行实验,针对不同数据集,不同的隐私预算 ε 值,Diff-LR算法和FM算法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如图2 和图3 所示。通过合理分配隐私预算参数 ε1、ε2,当隐私预算 ε 相同时,Diff-LR算法比FM算法均方误差更小,即Diff-LR算法添加噪声后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比FM算法更准确。随着 ε 逐渐增大,Diff-LR算法均方误差errorRate不断接近无噪音预测模型产生的误差,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极大降低了数据失真。不论对于较大数据集US还是较小数据集Brazil,Diff-LR算法都比FM算法的errorRate更小。同时,无论隐私预算怎么变化,无噪音模型的均方误差基本不变。
Diff-LR算法的均方误差比FM算法均方误差更小的原因有两点。1) Diff-LR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拆分,使得其中一个子函数的敏感性为4d ,另一个子函数的敏感性为2d2,而FM算法的敏感性为2( 2d + d2+ 1) 。根据拉普拉斯机制性质可知,拉普拉斯中噪音量的大小与敏感性成正比,算法的敏感性越大所需要的噪声越大。因为FM算法敏感性比Diff-LR算法敏感性更大,所以FM算法添加噪声产生的影响比Diff-LR算法更大,造成Diff-LR算法比FM算法均方误差更小,预测更准确。2) FM算法和Diff-LR算法均满足 ε -差分隐私,不同的是,FM算法是把隐私预算 ε 分配给整个目标函数,而Diff-LR算法通过分别给两个子函数分配不同的隐私预算 ε1、ε2,同时保证 ε =ε1+ ε2。Diff-LR算法为了减少添加的噪声量,给敏感性较大的函数分配较大的隐私预算,给敏感性较小的函数分配较小的隐私预算,即 ε1≥ ε2,添加的噪声更少,数据失真更小,预测精度更高。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隐私的Diff-LR算法,用于针对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该算法把目标函数拆分成两个子函数,分别分配合理的隐私预算,通过降低算法敏感性,减少了添加的拉普拉斯噪声量,在满足差分隐私的同时,使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得更加精确。实验结果表明了针对线性回归分析Diff-LR算法相对于FM算法的优越性。
浙江省行业间收入分配差异分析 篇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随之而来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日益明显, 不仅体现在城乡、区域之间, 而且在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有扩大趋势, 特别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加大。信卫平 (2004) 分析指出, 1992—2002年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时期, 各行业收入差距开始明显拉大, 同时在垄断行业内部也存在收入差距。杜健、张大亮、顾华 (2006) 利用2002年工业细分行业的收入分析认为, 垄断行业为其从业人员支付了背离市场的劳动力价格。张守德 (2004) 认为, 垄断行业超额分配利润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金玉国 (2005) 指出, 垄断性行业较非垄断性行业更容易获得超额利润, 为行业职工工资的提高创造条件。
收入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差异, 但如果差异超过一定范围且不加控制便会产生一系列社会公平、效率损失问题, 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以浙江省历年统计数据为基础, 讨论了浙江省垄断行业收入对行业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浙江省垄断行业收入差异分析
鉴于实际收入中包含各种福利性收入, 在实证研究中数据不易获得, 因此本文选取2003—2008年期间浙江省统计年鉴中浙江省行业间城镇单位职工收入作为数据基础, 分析近年来浙江省行业收入现状及高收入行业的收入发展趋势, 讨论浙江省行业垄断对行业间收入差距造成的影响。
(一) 浙江省行业人均收入总体特征
我国行业垄断的产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 产生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垄断体制, 是伴随着我国的特殊国情成长的。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省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转变, 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人均收入水平最高、开放程度最好的省份之一。2008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7元, 超出2001年117.7%,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946元。2003年行业总平均工资为20853元, 到2008年为34146元, 年均增长10%左右。2003年19个行业平均工资最高与平均工资最低行业收入的极差为29612元, 2008年为70457元。行业间收入的变差系数由2003年的0.4021增长到2008年的0.6232, 仅隔6年极变差系数就扩大到1.55倍。从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得到, 浙江省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行业间工资收入差异相当显著, 尤其是近几年来, 趋势愈加明显。
(二) 浙江省高收入行业的收入发展现状
新的行业代码中, 行业被划分为19大类。本文根据2003—2008年浙江省行业平均工资, 将19类行业从高到低筛选出高于行业总平均水平的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相对于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行业, 具有较高收入水平的行业是影响行业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由于垄断行业通过市场势力获取超额利润, 参与产品制造和经营的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也能够分享一部分超额报酬, 因此这部分“高收入”行业能够充分体现浙江省垄断行业的高收入现状。
经过数据整理得到6年中有10个行业的排名均一直处于前列, 数据经整理后得到行业年均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图 (见下图) 。从图中我们发现:
1.行业总平均收入平稳增长。2004年以来行业总平均收入增长率变化不大, 除2006年下降到7.8%外, 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
2.各行业年平均工资增长率“稳中有变”。从图中可以看到, 2004年以来各行业年均工资呈逐年增长趋势, 其中有个别异常点。2004年除房地产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外的其他行业, 年均工资增长速度是历年最高的。其中2006年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异常变化未考虑在内。2006年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增长明显高于同期其他行业的增长, 且是5年来该行业的最高增长, 异常性显而可见。
3.金融业人均工资水平增长速度最快,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5年来金融业年均工资增长率基本上维持在行业总增长水平的两倍以上。
4.大部分行业的人均工资增长稳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教育、科研、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以超过总水平15%左右的速度增长。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这些行业的增长率与行业总水平相当, 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上图是对部分行业工资增长率的直观描述, 可以进行单个行业收入增长变化的逐年比较分析, 或者观察一定时期内的增长趋势, 得到这部分行业工资水平的总体增长情况。虽然这部分行业都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但不同行业在各年份间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反映了不同行业收入水平的发展趋势具有差异。相对于总平均增长率, 某些行业工资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一旦某些行业的增长低于总行业发展水平, 那么就会有新的高收入行业形成。通过上图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估计短期内行业的工资发展趋势。
(三) 浙江省部分行业高收入表现
目前金融业的工资增长水平是最高的, 其行业工资也是最高的。浙江省的高收入行业前三位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我国, 金融业和电力业一直以来是垄断性非常高的行业。金融业的行业工资在2003年高出平均水平47.2%, 到2008年已超过平均水平180%, 稳居高收入行业榜首。电力业除2006年以外, 维持在行业总工资水平200%左右, 是传统的高收入行业。信息软件行业属于技术∕知识型市场垄断, 近年来行业工资较稳定且远超过全行业总水平的就业报酬率。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及教育业属于典型的非营利性、公共事业性行政垄断行业。这些行业的工资始终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虽然高于行业平均标准但差距不大, 基本维持在20%以内。相对于金融业、电力业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近1—2倍来说, 其高收入特征不显著。
在相对工资水平较高的产业中有下面几个特点:
1.行业间收入差距逐渐增大, 行业间变差系数逐年递增, 部分垄断行业工资水平增长趋势加快, 加剧了行业间的差异。如金融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最明显的是金融业。
2.传统垄断行业的收入长期居于高收入行列。如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及教育业。
3.高科技行业、知识经济型行业, 逐渐超越传统行业, 增长迅速。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4.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高收入特征不显著, 但增长速度逐年加快, 在未来仍能维持较高的收入水平。
三、结论
差异化分配 篇3
1 层次分析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是T.L.Saa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和广泛应用的, 是一种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用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中的决策过程, 也可以用来进行分析和预报。政策制定者运用得当, 不仅在决策时合理透明有效, 而且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威力。
本文不对层次分析法中有关数学知识作深入介绍, 有兴趣可参考文献[1,2]。以找工作为例, 有4个工作机会供你选择:名牌外企, 国有大企业、初创小公司、自己创业。如果偏爱收入稳定, 那就选择稳定的名牌外企;如果希望发展空间大, 不愿意遇到职业天花板, 那就选择初创小公司;如果有冒险精神, 不愿再打工, 那干脆自己创业。但是这个决策过程不会如此简单, 你可能几个因素都要考虑。对这个问题的决策过程分解一下, 大致有以下几步: (1) 是确定收入, 发展空间, 工作时间等因素在影响你选择工作这个总目标中各占多大比重; (2) 是比较这4个工作机会之间的收入差异、发展空间差异、工作时间差异等; (3) 是综合以上的结果得到4个工作机会在总目标中所占的比重, 选择比重最大的那个工作机会。这就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接下来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实施步骤:
(1) 首先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
(2) 层次结构确定之后, 就可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 对于从属于 (或影响) 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 用两两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 直到最下层。比如收入水平:福利水平=8∶2, 收入水平:发展空间=7∶3, ……这一步主要是决策者的主观判断, 但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的方法充分参考人主观决策时的思维特点, 比全部放在一个盘子里一起笼统比较要好很多。
(3) 然后对成对比较阵做一致性检验, 若不通过, 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即重新做第2步。这一步把人主观判断前后不一致的地方能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 具体就是对于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 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之后, 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
(4) 最后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 并进行最后结果的排序或是决策。具体就是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 并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
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差异化分配中使用层次分析法时, 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该方法简洁灵活实用, 不需高深数学背景;可只利用上年的数据, 比要用多年数据的精算模型所用数据量小;甚至可直接借鉴多个第三方精算模型的结果为我所用。这里面, 应用层次分析法最关键的一步是用已有数据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统筹地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的确定
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的决策基本上可简单参考几项宏观经济数据:
(1) 统筹地区GDP增长:又分实际GDP增长和名义GDP增长。一般的统计数据只发布前者, 但本项是以现价计, 应该采用后者, 即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最好不要超过名义GDP增长。
(2) 统筹地区财政收入增长:若医保基金未设立风险基金, 应考虑用财政收入弥补医保基金风险波动。即遇到大范围流行病等突发事件或重大政策调整, 用医保基金外资金弥补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的不足。正常情况下, 不考虑此数据。
(3) 统筹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若参保面广泛稳定, 则医保基金总收入跟本项增长率高度一致。量入为出, 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最好不要超过本项数据。
(4) 统筹地区老龄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3]会给医保基金带来更大的压力, 所以制定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还要额外加上这一因素。
综上, 一个简单算法可以是:
当年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率=min (去年名义GDP增长率, 去年人均收入增长率) × (1+去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率)
以T市 (该市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 2012年的宏观数据为例, 该市GDP增长10%以上, 但名义GDP增长率却相差较大。2011年, T市名义GDP为5 750亿元, 2012年的名义GDP是5 4 42亿元, 因此, 该市的名义GDP增长率为 (5 750-5 442) /5 442=5.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 356元和10 500元, 分别增长11.8%和11%;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3%的速度递增。那么该统筹地区2013年的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是min (5.66%, 11%) × (1+3%) =5.83%。2012年的医保费用总支出是1 048 662 199.82元, 那么2013年的医保费用总支出将控制在1 048 662 199.82× (1+5.83%) =1 109 799 206.07元。
3 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在各医院的分配
3.1 差异化分配的意义
在统筹地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确定之后, 就要实现这个约束目标。一般是两个方法: (1) 是全年整个地方的总量都用这个指标约束; (2) 是各个医院分别受这个指标约束。前一个策略一般会导致上半年的支出高于下半年, 即造成前松后紧现象, 让患者的正常报销行为人为地在年终受到抑制。后一个策略可以发挥各个医院的主动性, 自觉地安排调度全年看上去随机的医疗活动, 从而使得由各个医院构成的集体可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但这两个策略都没有反映各个医院的差异, 没有更好地调动医院的主动性和形成促优抑劣的良好反馈效应。
所以一个自然的改进策略是:在统筹地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确定之后, 将这个增长指标差异化分配到各个医院。这个差异化分配不仅能让执行具体医疗行为的医方有自觉约束过度医疗的意识, 还能促进该地各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运用何种指标来执行差异化分配是个大问题, 不仅要考虑医保的社会效益, 还要照顾医院和患者的利益;不仅要制约过度医疗等的浪费行为, 还要充分调动多方的积极性;不仅要尽可能考虑最多的量化指标, 还要考虑历史和现实所能采集到的数据。
在多重因素的考量下, 如何利用既有的数据, 即采用各医院上年各种数据指标, 来数字化评价各医院, 进而差异化得出各医院的下一年医疗保险支出的具体增长率呢?层次分析法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让人的主观评价参与到各个精细的量化指标中去, 而不是笼统地给出宏观的主观评价。
3.2 T市的原始数据
表1是T市所有医院在2012年的基本情况和医疗医保基本数据, 共计104所医院, 涉及到4 118名医生, 1 813 581人次门诊病人, 162 931人次住院病人。医院包含三甲到社区医院各种水平。但表1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他们在基本医疗保险上的贡献, 比如社区医院看不了大病, 但能满足附近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又比如某医院等级高, 但医患关系紧张, 社会效益差, 那实际上医疗保险对它的评价应降低 (不过目前没有医疗事故和法院不利于医方判决等相关统计数字) ;又比如大医院甲比大医院乙更考虑住院群众利益, 住院费用 (实际上最好分病种, 但目前阶段没有这么细化的数据) 明显更低, 那后者尽管比前者医疗营收多, 报销比例也低, 但医疗保险投入更应该向前者倾斜。
注1:有些医院的医生人数为0, 是由于中国特色的有关编制的问题。下文转换数据时, 将代替为1。注2:有些医院的住院相关数字为0, 是由于这些医院没拥有病床或没拥有收治住院病人的能力。
3.3 转换后的数据
我们在运用层次分析法之前, 将这些一手数据做了一些转换, 使得转换后的科目更利于站在医保角度去比较。
(1) 医生人均总发生额:即单个医院的医疗总收入除以该医院医生数。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盈利能力越强, 显然为平衡各个地区的医疗水平, 促进社区等小医院的发展, 医保不应锦上添花而应济困扶弱, 所以增长指标应该向盈利能力弱的医院倾斜。负相关。
(2) 报销比例:即单个医院的统筹总支付额除以费用总发生额。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医保目录内的用药行为多, 值得鼓励。由于没有就医人群年龄分布的统计数据, 所以暂时不考虑这种可能性, 即这个医院的老龄患者比例较高, 而导致的报销比例高。正相关。
(3) 患者人均花费:即单个医院的总费用 (门诊总费和住院总费) 除以就医人次。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在不合理的医疗需求和过分医疗行为方面有更多的可能性, 需要约束。由于没有分病种费用的统计数据, 所以暂时不考虑这种可能性, 即这个医院遇到的大病种情况较多, 而导致的人均住院费用高。负相关。
(4) 住院人次占比:即单个医院的住院人次除以就医人次。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的病床数或等级越高, 是社区医院的可能性也越小。增长指标应该向该比例低的医院倾斜, 以鼓励社区医院的发展。负相关。
(5) 医生人均服务人次:即单个医院的就医人次除以该医院医生数。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的服务压力大, 相应水平也高, 应给予正面评价。正相关。
接下来, 对上述科目的数据做归一化处理, 以方便在层次分析法中最后一层的成对比较。对负相关的科目, 本文对其倒数做归一化处理, 使得最后的数据都是正相关, 即值越大, 对应医院能得到更多倾斜。见表2。
3.4 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对增长指标在每个医院的分配, 应该考虑两个层次:首先是第一层次,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后是第二层次, 经济效益下面细分若干科目, 社会效益下面也细分若干科目[4,5]。其层次结构如下: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上述科目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得到, 或真实性不高。但是从已得到的数据转换后的科目看, 有些科目已笼统地涵盖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而且这些数据可信度很高。基于上述两个情况, 将已采集数据做层次分析。
3.5 层次分析的成对比较阵
要比较第一层次5个因素y={y1, y2, y3, y4, y5}对目标z的影响, 确定它们在z中占的比重。每次取两个因素yi和yj, 用aij表示yi与yj对z的影响之比, 全部结果可以用矩阵A1= (aij) 表示:
第二层次的5个成对比较阵, 即x={x1, x2, …, x104}对目标yi (i=1, 2, 3, 4, 5) 的影响, 实际上直接可由表3得到。
3.6 层次分析的权向量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评估y={y1, y2, y3, y4, y5}对z的影响的成对比较阵为A1, 而A1是用主观感觉构成的, 那么A1的一致性如何呢?下面是用[3]介绍的简化方法求A1的权向量和一致性指标。
评估y={y1, y2, y3, y4, y5}对z的影响的成对比较阵为A1, 而A1是用主观感觉构成的, 那么A1的一致性如何呢?下面是用[3]介绍的简化方法求A1的权向量和一致性指标。
随机性指标查表得CR=1.12
一致性比率, 所以A1的不一致性可接受。
x={x1, x2, …, x104}对目标yi (i=1, 2, 3, 4, 5) 的影响不是主观评价, 而是客观数据, 所以这一层次的一致性是没有问题的。
该结果可视为对x={x1, x2, …, x104}即104所医院的评价值, 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医院要么是医生收入少的社区医院或规模小的医院, 要么是医生服务患者人数多的口碑医院。
3.7 各医院差异化分配的结果
如本文第二节所述, 2013年本地统筹总出增长指标是5.83%。决策者可考虑不再“吃大锅饭”, 拿出2个百分点在各医院中进行差异化分配, 分配依据即为上文中的ωz (x) 。具体公式如下:
2013年医院xi的统筹总生额增长=2012年所有统筹总生额×2%×ωz (xi) +2012年医院xi的统筹总生额× (5.83%-2%)
经计算得2013年各医院的统筹总生额增长绝对值分别为 (单位:元) :
4 不足及改进之处
层次分析法模拟人的思维过程, 在分析问题时层次化、数量化。但是存在不足之处, 即主观判断的引入使得结果的可信度降低, 即不同的分析人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 不同的偏好之下, 在进行成对的比较时赋予的是个人的主观值, 最后得到的结论也会不同。但不论怎样, 相比以前的纯主观凭感觉决策, 层次分析法把主观印象数量化, 并有一定的约束手段, 技术上还是前进了一大步。
另一个就是如3.4节所述, 评价医院还有更理想一点的层次分析结构, 但是由于数据采集方面的原因, 没有采用这种层次结构。如果数据的来源更广泛周全, 更合理可信, 那么不仅模型更合理, 本文后面的计算和结论也会在更好的基础上进行。建议以后的数据可尽量按照图2的科目来采集。
最后只拿出2个百分点进行差异化分配, 是考虑到对传统政策要有一定的继承性。具体是对几个百分点进行差异化分配, 有待以后采用别的方法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Thomas L Saaty.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 NY:McGraw Hill, 1980.
[2]胡运权.运筹学[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孙兆泉.长沙市医保参保职工住院费用分析及其控制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6.
[4]姜启源, 谢金星, 叶俊.数学模型[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宋健, 于景元, 李广元.人口发展过程的预测[J].中国科学, 1980 (9) .
差异化分配 篇4
城乡二元结构的管理体制, 不仅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 同时也带来了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城乡差异。根据2006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显示, 在18~69岁的被调查人群中, 非农业户籍的男性与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6年和9.8年, 与此相对应的是, 农村户籍的男性和女性平均为7年和5.4年。另外, 农村与城镇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显示, 居住在农村的女性, 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4.9年, 它大约只是城镇女性 (9.6年) 的一半。由此而言,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 农村女性的受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关注, 它也是体现我们社会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数。在现代社会中, 教育在改变个人社会地位、改善个人生存环境方面具有的重要性得到认可, 因此农村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也必须从教育入手。但是农村受到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投资中存在着性别差异。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归因于经济因素, 但是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男女教育不公的现象, 因此经济因素不是阻碍女孩子继续进学的唯一因素。另外, 农村地区教育中的性别差异, 不能仅仅只是简单地归纳为“男尊女卑”的原因, 在转型期社会的背景下, 制约女性教育发展的因素呈现复杂性。揭示农村家庭教育策略中的性别意识产生的原因, 是本文的探究焦点。为了排除经济因素的干扰, 本文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北部农村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对农村家庭及学校教师的访谈, 从影响家庭教育策略制定的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方面, 明确农村地区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原则, 从一个侧面揭示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中两性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影响农村家庭生育意愿的社会原因
上世纪80年代初, 计划生育政策伴随着严格的赏罚制度在全国范围实施。在实施过程中, 为解决部分农民的实际困难, 1984年又制定了面向农村地区的二胎政策。虽然有国家政策的许可, 但是各省市在执行中, 针对本地的具体情况又制订了很多的附加条件, 因此各地农村容许生育二胎的政策条件有不同。例如, 在国家的二胎政策中规定, 第一胎生育了女孩的农户, 事隔5年可以容许生育第二胎。但是在江苏农村的计划生育规定里, 仅仅只是生女孩还不够, 还必须是三代单传的农户才有条件容许生育第二胎。为了控制生育二胎, 在江苏农村地区实行严格的定期检查制度。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每月都会带着B超机下到农村基层, 让符合生育年龄的妇女去做B超检查, 以防止计划外怀孕。特别是头胎生育了女孩的妇女, 更是重点检查的对象, 被要求必须接受检查。对于生育了男孩的妇女, 相对要求宽松些。虽然有严格的人口管理制度,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 采取种种手段超生的家庭也存在。我们访谈的村民周妈妈是一位13岁男孩的母亲, 当她谈到计划生育办公室每月光临的检查时, 她说:“规定所有的育龄妇女都得去, 但是我们可以不去。”问她为什么可以不去?周妈妈自豪地说:“因为我们家是男孩子嘛, 计划生育的B超检查主要是针对生了女孩子的人家。”周妈妈还给我们讲述了她全家帮助哥哥生二胎的经过。周妈妈1985年初中毕业时, 因为哥哥出外躲避计划生育检查生二胎, 农田没有人耕种, 同时要为超生的孩子准备罚款, 家里没有更多的钱供她读书, 为此她放弃了上高中, 与父母一起帮助哥哥种田。笔者问周妈妈:“为什么要帮助哥哥家种田呢?”周妈妈回答说:“因为我只有这一个哥哥。”言外之意是家里只有这一个男孩子。从周妈妈的叙述中可以得知, 当初她的学习成绩不错, 因为哥哥出外躲避二胎, 周妈妈不仅放弃了读高中, 而且在哥哥不在家的日子里, 一直为哥哥无偿地耕种农田。笔者问周妈妈:“你当时心里有没有觉得不公平的想法?”周妈妈回答得很干脆:“没有。”在这里, 生男生女似乎不是个人的利益, 而是关系到家庭的整体利益。在国家近几年的全国人口普查中, 农村地区男女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在访谈中, 老师家长都说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 但在这一地区流传着一句古老的俗语:“生儿能养娘”。与这句话相对应, 同时还流传的另一句话是:“生女能养娘, 抛灰能泥墙”。在S村小学访谈时, 当笔者就农村家庭中男女性别意识上的差异请教该校詹校长时, 詹校长非常含蓄地、借用以上古老俗语给我作了回答。在有两个孩子的村民伍大姐家访谈时, 笔者问伍大姐:“人家都是一个小孩儿, 你两个会不会辛苦点?”伍大姐回答说:“辛苦也高兴呢, 农村谁都想要儿子嘛!”多家访谈中也发现, 农村想生男孩的意愿依然很强, 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想生男孩的期望不仅仅只是为了“生儿能养娘”, 更多的是反映了与当地农村文化相关联的一种生育观念。费孝通先生在1946年写就的《生育制度》中, 对“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评述道:“无后所引起的不利, 倒不一定是祖宗的羹饭无人照顾……, 事实上会因为无后发生缺憾的还是社会的完整, 也就是我们个人在分工结构里生活的顺利进行”。这个社会如果限定为农村的宗族社会时, 对家里有无男孩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可以有真实的理解。随着农村对修家谱、修祠堂等活动的重视, 宗族活动逐渐成了维系各家社会关系的纽带。按照当地农村的习俗, 每年的清明节都要祭祖, 内容主要是祭祀、续家谱和修缮祖坟。祭祀活动, 由同宗同姓的人家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举办。凡是年满16岁至61岁的男子, 每人每年都要交份子钱, 并负有举办祭祖活动的义务。这里的俗规是:年满61岁的老人被称为退休, 可以不交份子钱, 不担负举办祭祖活动的责任, 只要去参加活动就可以了。试想一下, 家中只有女孩的人家, 当父亲达到61岁的所谓退休年龄后, 因为家里没有男丁的存在, 只能做祭祖的边缘人士, 由此在宗族内部的地位可想而知。毫无疑问, 在以男子为主要参与者的农村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中, 家有男子与家庭在村里的地位是有密切关系的, 想生男孩, 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儿能养娘”之意, 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这个家庭在村里的生活和宗族内的地位。以上也验证了前面访谈对象伍大姐所说的:“农村谁都想要儿子嘛!”的更深层次原因。
三、“男孩智力优势”论
虽然农村家庭的生育愿望中有很强的性别偏向, 但是严格的人口管理政策及高额的超生罚款, 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突破、都能承担的。学校的男女性别比, 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教育领域中的男女差异, 也可以由此一窥家庭对女孩的教育投资状况。根据江苏省的统计, 2004年在江苏省的各级各类学校中, 从小学到大学的在学总人数中, 女生都占了一半或将近一半 (见表1) 。这是全省的平均值, 在农村学校里女孩和男孩的比例是否也呈现这种分布趋势呢?据笔者调查所知, 在S村小学, 独生子女约占60%, 在S村中学, 独生子女约占70~80%。通过这些村级小学和村级中学里的独生子女占有情况, 可以知道这一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结果非常明显。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 (2005) 》, 第374页。
这个地区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 在调查中发现, 两个孩子的家庭往往是先生了女孩又想要男孩的家庭, 所以这里的家庭规模也就是1~2个孩子的家庭构成。S村小学的独生子女性别比是:男孩约占60%, 女孩约占40%, 这说明家中只有一个女孩的家庭, 随着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加也在增多, 是否由此可以推断说:女孩的教育也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有一个新的变化呢?但是据调查, 在当地农村从幼儿园到中学的男女比例差异很大, 各个学校的男女生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1) S村幼儿园, 男女差异不大, 总体上男孩稍稍多些; (2) S村小学, 男生约占60%, 女生约占40%; (3) S村中学, 男女大致相同; (4) 镇上的私立C中学, 女生大约占全部学生总数的1/5; (5) 镇重点高中L中学, 女生约占1/4。年级越高女生人数越少,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女生减少的现实呢?就男女学生比例悬殊的问题, 笔者访问了女生比例最低的镇重点高中L中学的宋老师:笔者:你们学校男生女生的比例是多少?宋老师:从幼儿园到小学, 到初中, 到高中, 男女生比例越来越小, 就是男的越来越比女的多。幼儿园大家都去, 到了初中之后, 一个是生理因素, 到了初三男孩子越来越聪明, 女孩子智力发育早。像我们到了高中, 我们这些班上女孩子一般占1/5。到了大学里可能就不足1/5了。笔者:会不会是说需要学费, 家里需要保个男孩子?宋老师:这一个就是说智力的问题, 还有就是传统的观念, 重男轻女。女孩子就是在农村, 一听说要几千块, 不去。所以女孩子上到高中就少点。这样子无形当中, 一部分人才就流失了。宋老师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学经历的老教师, 他认为, 造成初中之后女生剧减的原因之一主要还是女孩的自身问题, 即智力因素。这个观点, 在这个地区非常普遍, 在当地其他学校的访谈中, 当笔者问及学校中男女性别失衡的原因时, 也被老师们反复地用“男孩智力优势论”进行归因解释。在农村学校中, 作为有文化阶层代表的老师的意识, 会对乡村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男孩智力优势论”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策略的制定, 使得女不如男的农村社会传统想法得到强化。与此同时, 仅仅强调智力因素, 也会掩盖农村家庭资源中的男女分配不均的问题。
四、“保男顾女”的家庭资源分配原则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 男女两性原本是没有差异的, 男女两性的差异是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对男女两性的性别期待不同, 使得男女两性的教育呈现不同的教育模式, 由此形成了教育环境中的不公平因素。因此, “男孩智力优势论”, 仅仅只是两性教育环境中的不平等现象的反映。但是“男孩智力优势论”的想法, 在这个地区似乎已成为定论, 智力因素是导致女孩升学的唯一障碍吗?我们一般会认为经济因素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S村中学的访谈中, 该校的杨校长谈到了他们学校防止辍学的管理办法。为了防止因为经济原因辍学的学生出现, 学校不仅从制度上把关, 还实施了一系列救助措施。如前文提到的镇重点高中L中学的宋老师, 向我们介绍了L中学对家庭困难学生所实施的帮助举措。我们这三年搞了人性化教学, 学校内部搞了个阳光工程, 专门辅助贫困生。党员、干部每个人负责个贫困生, 包学、包生活。其他教师就捐款, 扶助他们。这一届高一就有四十几个贫困生, 学校首先是学费免掉, 生活费学校在特困生的基金中拿出来。食堂里给优惠卡, 每周两到三次荤菜。保证不因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作为学生直接监护人的家长, 对于女孩的教育投资意识又是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在农村学校的访谈中, 校长、老师都是异口同声地强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很高, 家庭的积蓄很多用于孩子的教育。为了了解家长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意识, 我们访问了有两个孩子的村民柳大姐, 柳大姐19岁的女儿初中毕业后就出外打工了, 儿子16周岁在重点高中读高一。就她女儿最后没有升学的原因, 柳大姐做了如下的解释:女儿出去打工了, 女儿读到初中。成绩好呢, 不让她读了, 没有这个经济 (条件) 。笔者:她想读吗?柳大姐:她想读, 但是没有这个经济。笔者:当时参加考试了没有?柳大姐:就初中毕业吧, 没有参加中考, 就叫她放弃了。笔者:她跟你们生气没有?柳大姐:生气, 我说妈妈就这个本事, 不能偷给她啊?笔者:不能借点吗?柳大姐:借不到, 我们姊妹家都这样。而且借了要还的, 不是一天两天, 没有有钱的亲戚。笔者:你大哥是木匠应该条件还不错吧?柳大姐:他也有两个女儿, 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笔者:那你跟女儿说, 她有什么反应呢?柳大姐:只好拉到吧, (说) 投到你这个胎没有投好。说以上话时, 柳大姐流露出很无奈的表情, 她一再强调家里没有钱。对于考入重点高中的儿子她满怀希望。但是她也知道没有经济能力供儿子读大学, 她希望在外打工的女儿能够资助弟弟的大学费用, 将来弟弟工作后再还姐姐的借款。笔者:工作了就好还 (姐姐) 了。姐姐说重男轻女的时候, 弟弟在不在?柳大姐:我说给他听的。笔者:弟弟听后怎么说呢?柳大姐:弟弟脾气有些坏, 就说:“你叫她考啊?”我给他说, 姐姐成绩好没有让她上, 我们重男轻女。笔者:为什么说给他听呢?柳大姐:叫他好好学习啊, 我们在农村吃了苦了, 让他将来不要在农村受苦。笔者:爸爸怎么说啊?柳大姐:他爸爸什么都不问。
杨善华等学者在对青浦、太仓、宜宾三地农村的调查结果中指出:“在多子女和家庭贫穷的条件下, 按照中国农村以往重男轻女的习俗, 首先剥夺的肯定是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江苏北部的农村经济状况, 与同省南部地区相比有差异, 但在全国来说还是属于中上程度。另外柳大姐家, 只有两个孩子的小规模家庭, 因为儿子在家庭里的优势地位, 为了保证儿子上学, 父母不惜牺牲女儿的受教育权利, 这是一种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权衡之计。在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研究中, 在对1949年至2001年期间我国教育地位获得的研究中发现:“在各个历史时段, 男性都较女性获得了较多的教育。这表明, 中国人的性别歧视状况是存在的, 在家庭教育策略中, 人们会更多地‘安排’自己的儿子获得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在过去的农村家庭中, 因为时代原因和经济原因,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待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随着社会的变化, 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调查中发现, 所有的家长都强调男女一样, 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但是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教育意识的制约, 最终牺牲的还是女孩子的教育权利。总之, “男孩智力优势论”的背后, 是农村长期性别歧视观念的反映, 它掩盖了家庭内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同时, “男孩智力优势论”的流行, 也使因性别差异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合理化了。不过, 通过调查也发现, 虽然有些农村家庭的教育策略中存在着性别差异现象, 但是随着家庭内孩子人数的减少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意识的改变, 与以前相比对女孩的投入也在大幅增加, 所以笔者认为用“保男顾女”概括农村现阶段的教育资源投资状况更加恰当。
五、小结
在农村家庭中, 奉行家庭利益至上原则。当家庭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 往往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 但是家庭利益的天平往往向男性倾斜。男性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围绕着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地域社会的传统文化活动, 被反复强化, 也被反复再认识。受到这种观念影响的, 不仅仅是男性, 还包括女性自身。在江苏北部农村地区, 有男性出外打工、女性守家的习俗, 母亲是教育孩子的主要施教者。这些女性虽然在自身的成长中遭遇过不公平、不平等的待遇, 但是现在她们又在延续着家庭利益至上的固有做法, 重新制造着新的不公平和不平等。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在农村地区, 即使在经济水准相对较高、孩子人数不多的小规模家庭里, 父母对孩子教育期望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家长们采取“保男顾女”的家庭内部资源分配原则。儿子在家庭地位顺序的排列中明显的高于女儿, 因而在家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往往是牺牲女儿的教育权利和利益, 以保证儿子教育投资的最大化, 这对提高女子教育水平不利。农村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 直接关系到农村整体教育水平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因此消除教育资源利用中的性别差异影响, 才能提高农村女性的教育水平。另外, 在关注农村家庭教育中的社会发展因素的同时, 还应该关注农村地域的文化因素。教育是性别社会化的主要推手, 消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性别歧视, 才能提高农村女性对自身的认识, 改变农村地区性别差异的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43-44.
[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257.
[3]刘洁.中国农户教育投资行为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0:78, 126.
[4]杨善华, 沈崇麟.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75.
差异化分配 篇5
一、预计制造费用分配差异中期的处理
西方会计实务中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 一般年初时预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在实际数还未结出前就分配给各批产品, 年初预定的制造费用分配率可供全年使用。这样可以使分配给各批产品的制造费用正常化, 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就是正常成本。预计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为:
预计分配率=本期制造费用估计额/本期直接人工成本估计额。
每月制造费用按照预定发生额计入“计划制造费用”, 预定额和实际发生额之间的差异, 应借记或贷记“制造费用差异”账户。当实际制造费用超过计划制造费用时, 就少分配计划制造费用, 少计部分应计入“制造费用差异”账户的借方;当实际制造费用少于计划制造费用时, 就多分配计划制造费用, 多分配部分应计入“制造费用差异”账户的贷方。对于制造费用差异, 西方国家和我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体现出编制中期报告上不同的基本思想。
(一) 西方的两种处理方法
1. 列入收益表法
例1某企业本期制造费用账户实际发生额为100 000元 (借方) , 计划分配为90 000元 (贷方) , 则该账户存在差额10 000元 (贷方) , 中期末转入制造费用差异账户 (借方) 。根据“全部由销货成本承担”法, 对上述10 000元差额从制造费用差异账户 (贷方) 转入销货成本 (借方) 。因此, 列入收益表法是将每一个期间视为独立的会计期间, 分别核算当期的销售成本和利润, 这反映了独立观的基本思想。若中期末时, 将上述差额10 000元予以递延至年末再进行处理, 则反映了一体观的基本思想。
2. 列入资产负债表
仍以例1中数据为例。中期末制造费用差异账户期末余额10 000元可计入存货项目, 或作为递延借项;若存在贷方余额, 则可计入递延贷项。无论上述余额计入何种项目, 这种处理方法将中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 反映出独立观的基本思想。
(二) 我国侧重于采用独立观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规定, 企业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应遵循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原则, 应当将中期视同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 不仅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相一致, 也包括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相一致。我们可以看出, 新会计准则体现了独立观的基本思想。
承例1, 中期末制造费用账户期末差异10 000元, 在新会计准则未实施之前, 10 000元的会计处理办法是将其计入资产负债表“待摊费用”;若10 000元为贷方余额, 则计入“预提费用”。无论中期末制造费用差异账户期末余额计入待摊费用还是预提费用, 其均视中期为年度会计期间的一部分, 反映了“一体观”的基本思想。
但是, 新会计准则中“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科目均已取消, 显然, 原方法不再适用, 即使适用, 也违背了新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独立观的思想。目前, 新会计准则对于制造费用差异的处理还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试想, 对制造费用差异的处理可参照新会计准则将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方法;亦可参照上述西方对此处理方法, 即将其计入销售成本, 或存货, 或递延项目。但不管如何处理, 最基本的一点是不应该违背新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所依据独立观的基本思想。
二、固定资产核算中一体观和独立观的反映
(一) 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
2000年之前, 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可以待摊, 亦可以预提。2000年企业固定资产准则取消了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待摊和预提, 其目的是防止人为操控企业损益, 规定对于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一律费用化, 即企业生产车间 (部门)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计入“制造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其他部门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计入“其他业务支出”。而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生产车间 (部门) 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为何前者企业生产车间 (部门)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计入“制造费用”, 而后者计入“管理费用”?笔者认为这来源于“费用”概念的变革。前者是一种对象化的费用, 本质上反映一体观的基本思想;后者是一种期间化的费用, 本质上反映了独立观的基本思想。从对象化到期间化的转变, 实际上是从一体观向独立观基本思想的转变。
(二) 扩改建固定资产增值的入账
(1) 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些部件, 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 应将其计入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同时注销被替换部件的折余价值 (账面价值) 。上述处理要求将被替换部件和替换部件独立出来, 分别予以考虑和处理, 冲销原固定资产的部分价值和形成新固定资产的价值。这种将固定资产的原件和替换件独立出来的处理方法将会计期间视为一个独立的期间, 采用的会计政策、确认和计量原则与年度财务报告中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一致, 体现了“独立观”的基本思想。
(2) 2000年企业固定资产准则规定, 在建工程完工成本转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仅限于“可收回金额”;但新会计准则已取消此限制, 将在建工程的完工成本全部转入固定资产价值。例如, 按照2000年企业固定资产准则规定, 在建工程借方发生12万元, 完工后从贷方转入固定资产账户借方, 但此在建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仅为11万元, 差额1万元可转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如果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要求, 应将上述12万元全部做法避免了企业中期利用可收回金额调整中期损益的可能。企业年末时, 应根据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 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上述处理方法说明, 可收回金额应在年末反映, 不能用于中期, 反映了一体观的基本思想。
三、总结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借鉴西方的制造费用分配差异中期末处理办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制造费用分配差异中期末处理办法从以前的一体观转变为独立观, 但在具体处理上未给出明确说明, 会计工作者在此可能有一定的自由度。笔者对此建议按照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去向, 将制造费用差异作相应处理;或者项目, 或其他项目。从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和扩改建固定资产增值的入账两种情况来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变革中的基本思想, 不仅从一体观转换为独立观, 还可以从独立观变革为一体观。这实际上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趋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 也结合了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
摘要: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两种基本思想是一体观和独立观。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 (简称“新会计准则”) 在制造费用分配差异和固定资产大修理、扩改建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反映了两种基本思想。新会计准则中体现出将一体观变革为独立观的趋向, 但仍保留了一体观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一体观,独立观,制造费用差异,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
[1]吕延荣, 朱学义.中外计划制造费用分配中的中期报告之比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2007 (5)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