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课堂生活论文

2024-09-15

有趣课堂生活论文(精选12篇)

有趣课堂生活论文 篇1

信息技术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顺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教师往往会把一些充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 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境界中。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化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那么, 怎样进行信息技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呢?

一、选取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新课改强调“小课本、大生活”这一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我们生活中资源丰富, 有很多宝贵的资源可为我们教学服务, 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备课时, 做个关爱生活的有心人, 多读书、看报, 多上网查阅资料, 多关注社会舆论热点问题, 追踪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最新应用情况, 时刻留意我们身边有价值的信息, 用敏锐的眼光去寻找、挖掘我们生活中的事物, 随时搜集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帮助的信息, 建立体现生活化教学的素材库。

教学实践证明:把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恰当地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 可以减少课堂理论教学的枯燥感,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发展而教育。”信息技术新的课程理念也着重强调了教育应该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 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基础, 有效地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来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体验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过程。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 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修改或调整, 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贴近我们的生活,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安徽省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 其中有一节内容要求以“黄山旅游”为主题来设计一条旅游线路。那么, 作为太湖人, 我们对于这里的旅游资源非常熟悉。我们太湖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分别有国家“4A”级风景区五千年文博园和花亭湖旅游风景名胜区。这两个风景区学生也都很熟悉,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以“太湖风景区旅游”为主题设计出一条旅游的路线, 以供外来游客参考。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从网上搜集素材, 或是自己游览时拍下的照片, 或是自己的感受, 把各自的“所见所闻”作为素材制作出一些精美的作品, 上传到网站上, 对外宣传太湖的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选取的素材大都是自己所熟知的, 在回顾生活的同时, 也获得真实体验, 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化, 充满生活气息,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在教师精心的组织和引导下, 通过生活化的素材, 再现生活化的情景, 使学生获得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真实体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放给学生看, 进行一些简单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也就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挖掘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生活情境, 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当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贴近时,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课堂所掌握知识就会越快。

例如, 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 通常会讲到计算机系统硬件部分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候使用教学课件纯理论性地讲解计算机的硬件, 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一台已经打开机箱的计算机放在讲台上进行展示, 让学生能够看到电脑内部的组件, 如计算机硬盘、内存、显卡、主板、电源等, 并通过实物展示与教学课件相结合,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可以营造出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 从而能引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

四、设计生活化的课堂作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可是一旦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就显得有点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我们应当想办法让学生的作业更加生活化, 为学生架设“学”与“用”之间的桥梁,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地应用于生活中, 在生活中学习, 在实践中感知,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例如, 在学习Word文档编辑中的图文混排时, 我在课堂上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安排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制作出精美的电脑小报、节日贺卡或设计个人名片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化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制作出精美的节日贺卡, 如元旦贺卡、教师节贺卡、春节贺卡、生日贺卡等。有部分学生奇思妙想为自己设计精美的名片, 还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脑小报。教学实践证明:贴近生活化的作业,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自由展示自我才华的思考空间,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使得学生乐于完成作业。

在教学中, 教师把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作业融合到教学实践中,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进一步发掘学生深层记忆,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缓解学生对单纯性操作或纯理论知识的枯燥感,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生活化课堂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需要我们探索的理论还很多。因此,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有意识地加强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 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教师只有不断地尝试、探索有效实施教学生活化,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莉斌, 《浅谈信息技术“生活化”》《读写算》, 2013年第4期;

[2].陈冬红,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生活化》《考试周刊》, 2010年第49期;

有趣课堂生活论文 篇2

我的家乡在信阳,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回老家避暑。我兴奋不已,因为我期待已久的田园生活终于开始了。

刚到家门口,满池粉红色的荷花,碧绿的荷叶,母鸡咯咯得叫着,公鹅大摇大摆的走着,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着。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踏着松软的泥土,使人心旷神怡。下午,刚吃过晚饭,天边出现了火红的晚霞,头上飞过许多归巢的鸟儿,过了一会儿,太阳下山了。

到了夜晚,稻田的上方满是金黄色的的萤火虫。它们仿佛像是小小的精灵,提着灯笼,在稻田的上方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我拿着玻璃瓶,迫不及待的奔向稻田,去捉萤火虫。到了稻田,我把手轻轻地的.一合拢,就捉住了一只小小的萤火虫。这只萤火虫似乎不怕我,在我的手上乱窜,像是想让我陪它玩。我并没有把它放进玻璃瓶里,而是把它放了。

第二天的早晨,清香袅袅,阳光明媚。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大公鸡还在唱着歌。爸爸带着我到桥下的小河边钓鱼。我们穿过了一片小树林,可爱的松鼠在树上蹦来蹦去,抱着它最爱的松果。我们又穿过一片杂草丛,蚂蚱像是在跳远,一高一低。到了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许多鸭子和鹅在水中游着,母鸡在河的两岸觅食。

爸爸把捕鱼的网撒在了小河的深处,我帮爸爸把鱼竿和鱼饵弄好。爸爸把需要的东西都准备齐了,他就坐在木板凳上专注的钓鱼。我光着脚,在小河里捉小鱼。小鱼们可真机灵!我在这边抓,小鱼们往那边游,我在那边抓,小鱼们往这边游,弄得我气喘吁吁。我把我的小网拿来,抓它们可就轻松多了。我把网往水里一捞,就捉到了许多小鱼。我跑到了爸爸身边,正好爸爸也钓到了几条鱼。我们丰收满满的回家了。

有趣的生活实验 篇3

下面是我经历的几个阶段。

我说:“去,你去帮我倒杯水。”刚恋爱的时候,他不觉得什么,即便心里不高兴也会去做。时间久了,他就会顶嘴,就会反驳:“怎么老喜欢使唤人?”再后来,他就态度很恶劣地说:“你自己去。”

我改策略。“请你给我倒杯水,谢谢。”我说话客气点儿,效果好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觉得很难拒绝一个女士的请求,不过时间久了,还是倒了水以后仰声长叹,不情不愿。

我再改。“我的嘴巴好干。”“去喝水啊。”“像火焰山。”“又想我给你倒?”“不要,哪能老叫你照顾我?我自己去。”“怎么还不去?”“我现在不能动。刚涂指甲油,我怕破坏我的脚趾甲。你看你看,可好看?”然后,我用脚后跟走路,跷着脚趾头在他面前转一圈。他会大笑着去倒水。

我不断试验怎样比较容易令他接受。“你口渴吗?”我问他。“不渴。”“你可想喝水?我去给你倒。”“不用了,谢谢。”“那我好渴,你可不可以替我倒一杯来?”他瞪眼看我,然后笑倒,冲到厨房倒水。

如果答案有时候不巧,他说:“好的,我想喝点水,麻烦你了。”我就只好暗骂自己自投罗网,乖乖过去倒水,完了告诉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今天给你倒水,你以后一辈子都是我的人了。我下半辈子的水就靠你了。”

如果你想试验一下他的忍受程度究竟有多大,可以伸出颤抖的双手,紧紧抱住他的腰,以临终告别的口吻告诉他:“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遇见你了。在我临死的时候,我想认真地告诉你一句:麻烦你给我倒杯水,我死就瞑目啦。我会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我跟上帝讲,等我死后,满足你妻妾成群的愿望。”他无限神往,大笑着去倒水。水杯一到手,我就严肃正告他:“你休想!下辈子好了。”

这是我做的有趣的生活实验。我把倒水作为一个载体,发现只要你肯动脑筋,最后总是可以喝到水的。

创设生活化有趣化的数学课堂 篇4

一、加强创设数学情境的趣味性

数学是一项需要深入思考, 积极思维的学科,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 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 创设富有儿童情感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 乐于发现问题。如在以“上下车”为题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中, 我这样导入:“你们平时去郑州时坐过公共汽车吗?那么车到一站时, 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样一问, 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借此让几位同学演示上下车的场景, 感受加、减混合的含义, 这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让开放性、生活化的情境满足每一个学生

新教材是为了每一个学生而编写的, 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懂”的。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 我发现开放性的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使每个学生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 去探索, 并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 在练习中我提供了怎样付1元钱公交车费的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情境, 有的说付1元, 有的说付2个5角。有心的同学借此积极思考, 说付10个1角, 也有的说付5个2角, 更有的学生说付100个一分等等。在开放性题目的运用中,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再如, 认识完数字后, 我带学生到校园去找数学、找数字, 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发现。一般的发现:1棵树, 10个同学, 2个广播等;富有创意的:一群学生, 一片天空, 一栋楼房等, 可见他们对“1”的理解;“一个大门和一个小门”, 这个发现是在数字认识理解中还无意识地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不能说他们谁行谁不行, 谁对谁错, 谁比谁强。应该说, 这样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有所发现, 有所成就。

三、拓展问题情境的空间, 探索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能改善生活, 服务生活。因此, 在教学中拓展问题情境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到课外, 带到实际生活中, 从而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统计”时, 我问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来调查班级里的同学喜欢吃的水果,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顿时小手踊跃举起:“我会用举手的方法”, “我让喜欢一种水果的人站在一起”, “我准备几个大盒子, 上面写上水果名称, 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水果画在纸条上或者写在纸条上, 然后把纸条扔到相应的箱子里”, “我用在黑板上画道道的方法”等等。认识完统计表和统计图后, “看着表 (图)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 喜欢XX和喜欢XX一共有多少人? (2) 喜欢XX比喜欢XX的人多 (少) 几人? (3) 喜欢XX的人最多 (少) ? (4) 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由此可见, 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刚入学那会儿相比, 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低年级就应该开始渗透, 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 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为此, 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面尤其要加强。如:在认识完元、角、分之后, 我就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商品和商品的价格:“假设给你50元钱, 你愿意买什么?还剩多少钱?”在数学学习中, 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这样的教学, 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五、巧设练习, 升华兴趣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仍存在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烦琐的死记硬背现象,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要克服这些弊端, 促进学生的发展, 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完“认识物体”, 我让学生亲自观察, 并把站到不同位置看到的用笔画出来;学完“认识图案”后, 我让学生亲自设计一些精美的图案, 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了物体、图形, 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有趣暑假生活作文 篇5

上了写作班之后,我发现还是蛮不错的,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有同学陪我玩。刚好7月22日又是3一遇的日全食,全班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观看了这个天文奇观,比起我一个人在家观看有趣多了。

上完写作班,我就开始了15天的学游泳,()第一天走进游泳馆我就非常地紧张担心自己学不会,学了三天我都还不会漂浮,就哭着对妈妈说:“我不学了,学游泳太难了”。妈妈笑着对我说:“傻女儿刚开始学都这样的,只要尽力学不会也没关系,不会明年暑假妈妈再给你报名学。”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第二天我就学会了漂浮。就这样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总算学完了游泳课,还学会了游泳,我好开心!

虽然,暑假要学习,不过妈妈趁双休日还是带我去千岛湖、临安、余杭等地方玩了。按妈妈的话说这是对我的奖励吧!

生活中的有趣命题 篇6

(1)水滴石穿;

(2)有志者事竟成;

(3)名师出高徒;

(7)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4)不到长城非好汉;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玉不琢不成器;

(7)瓦罐不离井边破;

(8)头发长,见识短;

(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要想合格,必须优秀。

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短句短语,有些还是同学们平时长挂嘴边的口头禅。同学们可以从两个条件的推出关系重新审视上面的语句。当然,生活语言不可能像数学命题、定理一样准确,但应着重理解它们的哲理性,进而从这些方面理解命题中两个条件的关系。

(15)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头两句);

(16)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15),(16)中的前后两句话实际上是一对互逆命题。

(17)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18)有法法有尽,无法法无穷;

(19)成功常常是失败后的坚持,失败往往是成功前的放弃。

(17)~(19)中的前后两句话实际上是一对互否命题。

下面语句中的前后两句话实际上互为逆否命题:

(20)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21)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22)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23)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

(24)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请你再看,下面(25)和(26)中的两句话是一对逆否命题吗?

(25)费力不讨好,讨好不费力;

(26)他爱的人不爱他,爱他的人他不爱。

因为互为逆否关系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所以可以認为互为逆否关系的两个命题意思是一样的(比如(20)~(24))。但我们分别细细品味(25)和(26)中的前后两句话,它们的意思均不一样,这就说明(25)和(26)中的两句话均不是一对逆否命题,原因呢?

(25)的意思是:A费了很大力气却没有讨好c,但B讨好c却一点也不费力;

(26)的意思是:a爱b但b不爱a,c爱a但a不爱c。

对于(26),只有在a,c是同一人时,才能说(26)中的两句话是一对逆否命题,但绝对不能这样理解(26)。

让数学课堂有趣 篇7

关键词:个性化,初中,数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孔子是主张乐学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 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只知道一味地灌输, 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 更谈不上以学为乐, 部分学生厌学甚至中途辍学。因此,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使学生乐在其中, 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 不断步入新的境界, 达到新的至高点, 并获得愉快的享受, 美的陶冶。

一、巧妙导入, 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 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 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教师在备课时, 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 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可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 增长学生的智慧, 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使学生精神振奋, 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 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 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 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导入语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

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 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例如, 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 教师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 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 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 根据它, 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思考,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另外, 通过以上方法引入, 还让他们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二、创造情境, 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新颖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 引出要讲授的知识, 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 在讲“圆幂定理”时, 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入:同学们早就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其实这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事实上, 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 再登上一层楼是办不到的, 那么要登上多少层楼, 才能看到千里之景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 大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怀着好奇心, 听得格外仔细和急切。

学过切割线定理之后, 学生把地球的半径6378公里代入公式算出约需登上19公里高的一层楼, 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 比珠穆朗玛峰的两倍还多。深感诗人想象之大胆, 手法之浪漫。不少学生还主动出击, 有的说:我算出了登高一层楼 (通常3米) 所能看到的景距。有的说:我计算出登上泰山所能看到的景距。欢快中, 学生已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

三、点缀趣味, 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 以幽默调节, 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 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概率时, 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一位父亲, 令其不太灵活的儿子去买一盒火柴, 之前反复叮嘱要试一试是不是好用。结果, 他的儿子一根一根划, 等回家时, 已全部划完, 其父亲哭笑不得。

从这个故事中, 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象的, 而是生活中需要的, 生活中的乐趣, 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因此, 教师如果善于点缀趣味, 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四、引导探索, 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 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 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索, 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 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攀登后, 才会有成功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 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 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 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 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 动手操作, 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例如, 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 学生初学几何, 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 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 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 问学生有几种拼法, 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寻求解题规律, 达到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的目的。

五、深入浅出, 使学生体验易学之乐

学知识有如登山, 越往上越吃力, 也越觉困难。怎样使学生降低坡度, 使学生化难为易, 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导。

例如一个作图问题:直线l同侧有两点A、B, 在l上求作一点P, 使PA+PB最短, 此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 他们不但不易找到解决的方法, 而且也不易理解其中的原理。

反之如果先设一个铺垫:在直线l异侧有两点A、B, 在l上求作一点P, 使PA+PB最短。学生则不费吹灰之力。由此启发, 能否把异侧的两点搬到同侧呢?启发学生作对称点。这样, 学生就不感到深奥。

有趣课堂生活论文 篇8

一、 课前引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 但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投人学习。

如“有趣的测量”的引入部分, 教师先拿出一盒牛奶和一个魔方, 要求学生说说它们的形状以及怎样求它们的体积, 同学们很轻松地回答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师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些规则物体通过公式求体积进行小结后, 又将魔方拧成一个不规则的形状, 接着让同学们思考这时候怎样求它的体积, 聪明的孩子想出把魔方再拧回去, 转变成原来正方体的方法。伴着对孩子们的回答进行肯定的同时, 教师又在学生思考的波涛中投入一块大石头, 进一步推波助澜:“怎样求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难道我们把它也拧成一个个的长方体、正方体来求体积?”同学们边摇头边哈哈大笑, 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渴望地注视着教师:“可以通过测量吗?”“可以借助别的物体吗, 比如水”……这样,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新的学习中来。

二、课中升趣, 探究数学的奥秘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经过课前引趣, 将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之后, 接下来的兴趣提升还需要教师在新授部分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为了使实验更有趣, 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 在“有趣的测量”一课中,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增设了选择工具环节:教师从门外推着装满各式工具的车子重新进入教室, 这时学生们都震惊了, 感叹的同时, 高亢的情绪激发了他们的思考, 一些本没预设到会使用的测量工具也被他们充分利用了, 可见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测量工具的合理性。随后让孩子们经历一次次失败的操作, 通过这些失误总结出的经验, 让学生更加记忆犹新。最后再次进行实验操作及汇报, 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上升 (下降) 、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这样精巧的设计, 让学习水到渠成地取得了高效益。矫正点拨环节中, 教师本想用升水法、溢水法这些传统名字为实验方法命名, 可是却被孩子们的“水位升降法”“阿基米德法”等创意击败了。也许, 在不远的将来, 就会有数学家从我们的课堂中走出, 而他们的名字已经被灌注在某个实验的前面。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新课改倡导探究式教学, 也立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教师要学生学习为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找到自己的主体感觉, 变“要我去激发”为“我要去激发”。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谓的学习兴趣首先进行一番自主式的探究, 对其产生主体性认识之后,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即可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练中提趣, 巩固形成新技能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新技能的必要途径, 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些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 会把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淹没了, 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抑制。因此对于课堂练习,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 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让学生体验练习的精彩、有趣, 从而巩固旧知, 形成新技能。

让数学课堂有趣起来 篇9

一、让教学内容变得有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对教材进行优化和组合。特别是在小学学习的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体验、去经历来获得对数学的直接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找到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素材来“找”有趣的数学,“想”有用的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折扣”的问题时,这堂课在学生进行商场调查,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最简单的问题着手,让学生理解打折销售中常见的名称及相互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适当改变实际背景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打折销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逐步领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教学效果较好。在打折销售问题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名称,如:折扣、标价、售价、买几送几、买几减几等。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让教学过程变得有趣

1. 设计吸引人的课堂导入

第一感觉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好的课堂导入就如同演员的第一次“亮相”,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能营造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众数的认识”时,以迎奥运为主题,引出挑选学生的问题,从而引入整节课的学习。又如:教学“找规律”时,可以通过有节奏的拍手游戏来导入学习。有趣的数学课堂就要从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开始。

2.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由于教材中的情境一般以简单的主题图的形式来展示,情境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宽泛,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不是很紧密。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适当地进行整合、修改,多问问学生喜欢什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用小故事、小游戏、小谜语、动画短片等学生喜欢或者感兴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唤醒学生内心对学习的喜爱。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的老和尚正在讲故事……”这样有趣、熟悉的故事开头,学生自然就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了解了知识,掌握了本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3. 运用幽默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运用幽默的教学手段,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爱上数学。幽默的教学手段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比如,说个小小的幽默故事,讲个小笑话来提升课堂的氛围,经常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这个教学手段,必将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必将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必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趣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幽默!

4. 编制好玩的数学练习

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最枯燥最索然无味的,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单纯的计算课。假如在练习的设计中把这些单调、枯燥的计算练习改编成不同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开开心心玩游戏的过程中把练习完成,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低年级的计算练习,可以设计“摘下小星星”“抢摘小苹果”“开火车”等游戏,中高年级的计算练习,可以设计成“抢答比赛”“智力大闯关”“海盗宝箱”等这样的游戏活动并且辅助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玩又有趣的活动中做练习,让学生不觉得计算练习的枯燥乏味,也能在练习中巩固自己的计算技能。

三、让数学作业变得有趣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自我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综合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寻找或编写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用自己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让数学作业也能变得有趣。

如教学“折扣”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商场和店铺当中寻找打折销售的信息,并进行计算和比较。这样既能在学习之后加强对“折扣”这一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能够获得快乐。又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后,让学生收集了解自己家中收入与支出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家庭的人数、收入的组成、支出的百分比情况并自学恩格尔系数)的过程,通过计算百分数来判断家庭的收入支出的比例是否合理,对今后的家庭支出做出合理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综合了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更能把学习数学的快乐与家人分享。

四、让评价变得有趣

我们一般在学生完成回答后会进行口头的评价或在练习之后进行书面的评价,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显得乏味,数学学习中本身对情感的需求比较少,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我们在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或者书面评价的语言使用、语气语调等方面添加一些幽默的元素,让评价也能风趣起来,给孩子们的评价带上一点人情味、幽默感,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有趣,乐于来学习。

比如,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新的发现时,我可以马上评价:“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用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如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之后,我可以这样评价:“再好好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行!”“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一遍),好吗?”……这些尊重、期盼、惋惜评价的话语对遇到了困难和挫折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从内心变得放松,不以自己的失败而懊悔,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索然无味变得兴致盎然。

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总之,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盎然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能自觉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愉悦的氛围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摘要:数学一向给人的感觉是枯燥的、乏味的,面对冰冷的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显然是不喜欢的。因此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必须把枯燥的内容变得新鲜,把冰冷的内容变得有趣,化平淡为精彩,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作业、评价四个方向来分别阐述如何让数学课堂有趣起来,以供探讨。

让信息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篇10

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里成长

营造轻松又自由的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强项, 他可以利用信息教室的优势, 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获得自主的学习氛围。所以,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必安排得太多, 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活动”时间。比如, 学生可以用微视频、教学网站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 上网查询信息相关知识, 欣赏校园网上共享的电影、音乐、动画片, 甚至可以玩一些益智的小游戏。通过这些精心准备的活动, 寓教于乐,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正如皮亚杰认为的“强迫他人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 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要想获得学生的支持, 首先是学生能被有效的激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整个身心活动处于积极地“备战”状况。导入环节我们可以设置的情景轻松有趣, 因为导入新课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 在课程导入新课环节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与内容, 这样, 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的开端就因没有兴趣, 这是学生无法提升兴趣和注意力, 也会涣散学生, 没有一个好的开始是不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开始环节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提起兴趣, 所以教师在课程 (特别是新课) 导入环节中, 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习兴趣是呈递减趋势的, 从被激发开始, 学习兴趣不可能一直存在, 因此, 在进入教材学习的阶段, 教师也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立体和横向整合, 构建起崭新的关联, 巧妙地设置问题, 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分组竞赛教学, 提高课堂的活力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包括事先分好小组, 先让学生预习或复习有关的知识点, 事先编好相关的竞赛题, 要精选竞赛试题、改变竞赛试题, 把知识点以竞赛试题形式呈现, 每一节课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设计预习用的试题、教学用的试题、达标检测用的试题, 这样, 这些竞赛试题既有关联, 又不重复出现, 竞赛试题呈现的顺序一定要和知识点相关联, 即要设置承上启下的试题。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气氛, 既不要死气沉沉, 也不能太活跃, 以免课堂不要会出现混乱, 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这需要教师要掌控好课堂, 组织好学生, 掌控好竞赛。

采用分组教学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简化日常的工作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小老师来分担答疑检查的工作, 而且还提高学生的参与,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采用分组教学就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可根据上课班级人数进行分组, 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在4-6人, 每个小组选一名信息技能较高的同学任小组长。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 由小组长负责解决。当有些问题较难时, 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 可由其它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共同讨论问题、介绍学习经验技巧、展示学习的成果。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正像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师“讲”。“教”都是为了不用教。正如“新课改”所要求新的教学观, 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 这样才能这样自己主动去学习, 去历练的一个境界, 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巧设任务, 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信息技术这是一门新兴学科, 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有其自身的教学模式, 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更新观念, 大胆尝试, 去适应素质教育方面的要求, 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他们的能力。

相对开放的信息技术课程, 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教学场所的灵活性。比其他学科相比较, 它有很大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自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素材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果学生每次任务都在经历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中度过, 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一) 任务设置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线

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通过“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范围, 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真实的实际问题中。

比如我在讲excel电子表格时, 为了让学生感兴趣, 我将整个单元以碳排放为素材进行单元设计, 学生在课前完成《家庭一周低碳生活调查表》的数据搜集, 整理, 通过专题学习网站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学会计算个人家庭年碳排放量, 以及班级总的碳排放量的方法, 从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通过网络去搜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以及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以ppt的形式展示对于低碳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教学中一个单元活动教学有一个主线, 顺序推进, 具体情况, 可以综合计划学时。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这种设计有时需要脱离课本, 调整教学内容先后顺序, 也可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增删。这样, 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操作, 还增强了学生低碳环保的意识。

(二) 让学生自主创作, 发挥才能

信息技术课程在于培养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所学的内容带入生活中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意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由和宽松的环境, 设置开放的任务,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学生放手, 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信息能力怎么能不提高呢。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试着做一做, 可以让学生预习环节中发现问题, 然后, 通过老师范例演示, 重点听方法、学原理, 让学生参加到学习中, 这样比教师直接讲知识, 效果更好, 让学生在实践中, 多练多思考, 由实践到理论, 再由理论到实践, 开拓学生的思维、眼界, 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所学内容能够应用到哪些地方, 用所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任务可由学生的实际生成, 作业不给统一样式, 没有模仿的样例, 只有具体评价要求。每个学生的作业内容都需要自己创意, 在进行展示评价交流, 在互评中不断推敲、改进。

在信息社会中, 学习的资源不断扩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只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解决身边遇到的问题, 否则, 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 提高学生信息辨别能力

在信息时代如此发达的情况下, 任何人也离不开互联网, 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 为我们益智广识提供了前所未有便利的条件。为青少年的成长也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网络让他们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广博, 会使他们成为新时代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因此, 在课堂教学讲解什么是网络文明行为, 如何提高信息的辨别能力, 初一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不成熟阶段, 处理、过滤不良信息的能力弱。在浩瀚如海的信息海洋中, 不良信息特别是色情、反动的信息, 犹如一粒粒“电子海洛因”, 让广大青少年对它疯狂迷恋, 甚至可以达到不吃饭、不睡觉的地步。许多事例都在提醒我们, 要提高学生信息辨别能力是必要的。

有趣的手工 有梦的生活等 篇11

执行/蔡运彬、夏雪

撰文/

有趣的手工 有梦的生活

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可以尽情生活的时代。

“享受生活”、“玩家”、“创意中国”、“有品质的生活”……最近这些优美的词汇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甚至成为茶余饭后的主流话题。

那么,什么是有趣的、美好的生活?

商品前所未有的丰富,精神前所未有的空虚,很多人在网络上、在交流里不断地自嘲。事实上,大多数人也确实不能理解什么是尽情生活,或者说,大多数人还未能感悟到怎样才是有趣的生活——

我们活着,我们年富力强,我们像机器一样工作,像垃圾筒一样消化快餐,然后获得更多的物质,去购买那些在流水线上被高度商业化后的奢侈品。

我们有多久没去真正地思考“生活”这个命题?

这个有关于“家”的专题里,有人从容建造自己的园林,有人能在自己的岛上作一次深呼吸,也有人只是为自己的家亲手削下一根木头。

我们不得不承认,价值上亿的豪宅是物质文明的高度享受,但一间陋室里的手工椅同样也是生活的本原。

有趣的生活不是冲锋陷阵,也不是样板房装修,它需要我们真诚地对待它,爱它,创造它,享受它。

不需要太多金钱,有了手和思想,我们也依然能奔跑在通往有趣生活的路上。

生活家:

有一座舒服的,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子,不管是对商人、艺术家、还是设计师来说都同样重要。

叶放的园子盖得幽幽折折,当阴雨连锦时,烟雨一起,正合江南的缠绵;王晖家的椅子是旧报纸做的,大多数人得想一下才敢坐下去;陈铭建的小岛却修得有几分田园的粗旷,没关系,有多少人能拥有自己小岛?

打造一个“家”的经历,其实也就是一个“收藏”的过程,对于生活的思考,对于世界的认识,都在里面了。

心在其中,心随其飞。

乌衣子弟江南园

文/雨馨

人物:叶放,苏州国画院画师,世家子弟,从小在爷爷的“毕园”长大,学画在“拙政园”,数年前放舟造园,一心追求魏晋风度、名士雅骨。

苏州十全街边的一个白色路口一转,叶放和他亲手造的那个园子就在眼前。这个看似平常的普通小区内,深藏的私家园林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南石皮记”。

他说,“园林的精华其实并不在观光的行为之中,而必须要在其中生活,所谓晨昏昼夜,春夏秋冬,时空转换产生的情境,那才是它的真正的美。”

六年前年,画家叶放邀了另外四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苏州南石皮街建了一座私家园林,“南石皮记”由此而来。和围墙外灯红酒绿的现代街景相比,显然是别有洞天。一汪池水蜿蜒园中,亭台楼阁、假山草木、回廊小桥,诗文题刻点缀园间,整个园林沉浸在自然静谧和幽幽古意间,身处其中,恍若隔世。

园中没有固定的戏台,园林就是实实在在的舞台。水榭、山洞、曲桥、半亭都是演员表演的实景,单靠一个手势,景就借进来了,让在场的观众瞬间分不清戏里戏外。更妙的是,观众与演员之间一水相隔,借着水音,声音更显婉约动人,昆曲的缠绵婉转呼之欲出。难怪有人说,他看过那么多古画,没想到古画在苏州能够复生。

叶放对于园林的依恋深入骨肉。外曾祖父毕诒策兴建于同光年间的毕园,是他童戏的天堂,明朝御史王献臣的拙政园是他的攻读之处,清朝知府吴平斋的听枫园更是他的创作之所。他曾经充满感情的写道:“亭台与楼阁湮灭了,幸存着雪月风花的记忆,精致与辉煌流逝了,仍留下典雅恬淡的风范……芳圃毁矣,我造纸上的庭园,乐国失矣,我建心中的‘弇山’。 我喜欢在庭园读书,花后树下乐山房,一壶香茗,数册闲文。更喜欢在庭园作画,窗前楼上乐水轩,几枝湖笔,一刀徽宣。看风卷云舒,烟笼霞起,听雨打芭蕉,水滴残荷,阴晴圆缺,春华秋实。幸哉!乐哉!能在先哲的气息中观照造化。”

很幸运,叶放现在已能在自己的园子里做俯视的梦,画俯视的庭园。那曾是他在毕园阁楼上放眼邻家壶园时的震慑与惊喜。园子是由原来五户人家的前院打通而形成的,南北窄,东西长,缕空的轩和斋相联,以草木峰泉为笔墨,山水楼廊,尽在其中。一几一案,都有来龙去脉;一门一窗,皆是古今文章。

为了“不出城廓就能获得林泉之意”,“南石皮记”中仅山体就由七百多吨的太湖石叠成。单是寻这些宝贝石头,就花费了叶放好几年的工夫。从很远的山上寻得颜色、花纹都合心意的天然石头,未经打磨,请来苏州最好的工匠师傅,成天围着图纸和一大堆石头,慢慢琢磨。叶放在造这个院子的时候遭到了很多的议论,甚至在给亭子上瓦的时候,还跟工人展开了全瓦与小瓦之争。叶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事实证明,全瓦确实与周围的建筑更加合谐,至于那些不守古训远离章法之说,叶放诸付一笑,毕竟园子是自己住的,卫生间都有舒适的空调,更何况小瓦全瓦之争。

近年来叶放的南石皮记成了苏州文艺界的雅聚之地,时有堂会。很多来访的人都坐在回廊下不愿起身,耳边昆曲袅袅,回首半塘荷花。

造园说

撰文/叶放

我造庭园,因为有梦。

如果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庭园,是世界庭园的精品,那么我以为“人文手法”便是创造精品的艺术经黄。“天工文心”“三匠七主”,由借而点,如移情寄兴。实借迁水远山,虚借声色影气,用诗文来点、用词赋来点,匾额楹联、正草隶篆。自景生境,如味韵品道,引人入胜。分主次开合,平远、深远、高远和前景、中景、后景,中国人的透视观在此传递。含四方古今、岁月轮回、时空转换和玄黄寒暑、悲欢离合。中国人的宇宙观由此承载。乃至粉墙作纸以日月为笔,复廊造趣凭漏窗吐纳,轩窗生画框尺幅无心,以及旱舫卧游读行万里波等等,均以人文为观照。建楼筑阁、叠山埋水、莳花艺术也被赋予了人的生情、格调、气质、品德,并以中国人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工艺等文化之光华来构成。

一个生活的空间,一个人文的创造。

庭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体。文学、绘画、戏剧等,无不流传着无数于庭园中所作与庭园有关的佳篇名作。王摩诘、文待诏和李笠翁分别在他们的庭园“辋川别业”“停云馆”和“芥子园”中弘扬文化。曹雪芹之《红楼梦》、宋徽宗之《文会图》以及汤昱祖之《牡丹亭》则都是在演绎庭园中的人生。

先祖毕沅除“适园”外,在苏州还有“灵岩山馆”等多处庭园。虽然尚未考知他在哪个轩舫完成了《灵岩山人诗集》《山海经校注》和《续资台通鉴》的总编,但世传园中名士寓寄,名伶流连,不愧文会戏宴之集萃宅第。后祖毕诒策小筑“毕园”,以书画颐寿,文娱终老。“绮石斋”里点水破墨,挥洒间梅兰竹菊呈君子风度。“绛薇仙馆”中叩节和奏,笙箫管笛的悠扬婉约自水榭拂波而至。洗凡沐逸,实为家学传统之园居。

“诗情画意”,造园如作诗文,造园更如作画。所谓“象外生道”,其理法观念大都来自于传统山水画。画论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计成著《园治》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画论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文震亭著《长物志》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画论曰:“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李渔著《闲情偶寄》道:“因地制宜,不拘成见。”故而文人画家兼造园高手素为美谈,不胜枚举。

自有山水画以来,庭园就是作画的内容。自有庭园以来,山水画就是造园的画本。画生庭园,庭园生画。山水画以笔墨颜色构川壑,庭园以池石花木造林泉。

也说不清是先有画,还是先有园,或两者皆有。只是当厅堂随光阴变迁园主,兴衰荣枯,历尽沧桑。丹青逐年代辗转藏家,易宝遗珍,日久弥光。每每园已荒芜,画仍溢采。一部庭园史居然画家成了主角。

风骨传典,风物流芳。

我与庭园,庭园与我,也如庄周梦蝶,蝶梦庄周。相和而嘈,相怡而合。从而再雕一个我,再朔一个园。引自然造化于起居,扬艺术文化于生活。与其说是对故园的思念,不如说是对风雅平和之精神乐园的眷恋。构筑人文的“后花园”,疏别喧器,是城市中的恬静天地,也是我所向往的境界。

营造一个地上的园子,从天上望去,就像人在大地生活,却爱在天空思想,没有翅膀,也会飞翔。

庚辰秋于听枫园听枫读画楼

生活设计的一部分

文/慕容非

人物:王晖,知名设计师,一切材料对于建筑师出身的他来说更像是琴键,在十指间组合出了无穷变化的旋律。信奉:没有什么材料是不可以用的,也并不是昂贵的材料就一定是对的,

王晖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像摇滚男青年,他却自诩为“设计动物“,因为他喜欢独自在屋子里转悠,一会儿摸摸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家中的每一个小东西都可以摧发他的灵感。

虽然是艺术家,但他身上却没有传言中艺术家的散漫,相反他的生活习惯极为自律,一般早晨7点多便起床了。“生活只是我设计的一部分。”

他很少用别人设计的东西,饮水机、冰箱、椅子、水杯等家庭用具大都是他自己设计的。总之,凡是能设计的,他都会亲自动手,如果实在不能的,他也想方设法改变它。比如他的手表、眼镜都是自己进行重新组装的。

在他家里,可以说他对细节的设计已经“走火入魔”,甚至在常人看来有些偏执和超乎常态。作为一名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在生活与工作之间,你很难分出究竟哪部分才是他的真实面孔。

“我是一个控制力很强的人。”王晖说。“别人设计的东西我总是用不惯,所以自己总爱改一改。”这种性格让他学会去主动改造让自己感到不适应的东西。

究由原由,王晖哈哈大笑,“也许是天性使然吧。小时候自己就有极为强烈的破坏欲、设计欲,经常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拿出来进行诉解,虽然,每一次都相信自己能把它们重新组装,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自由创新的生活哲学,他房子里自己动手设计的家具就像他自己说的,更多是体现了个性的多变和生活中的幽默感。

王晖相信想像力很重要,所以有很多人都会对他的椅子着迷,一件原来最可以简易的家具,却能在家里看到不同瓣100多种设计,有的是用家具剩下的木屑做的,有的干脆就是用报纸糊的……

最近王晖跟人合开了一间名为“左右间”的咖啡馆,把他的这种想像再次发挥到了极致,其中最著名的那个吧台,用了5600本书摞在一起,各种语言,各个时代,各种内容,据说一个熟练的工作用了一个多月才完成这个“惊艳”的书台。

我们当然不能挖开王晖的脑子看看他的大脑结构,按他自己的说法,普通人与设计师思维差异,就是你现在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他能在10分钟之内把它变成一件艺术品。

岛主陈铭建

文/图 陆 黍

人物:陈铭建,杭州商人、千岛湖小岛岛主。生活哲学是:生意场上,进出饭店、商场,送礼打点,哪里都要用钱;住在岛上,吃得不愁,既然不用钱,要赚什么钱呢?

杭州商人陈铭建一点都不像金庸笔下日日布阵吹笛的东邪黄药师,更不像笛福小说中刚毅自强的漂流者鲁滨逊。但就是这么一个在现实的挣扎中回营的商人,毅然带着一家三口来到一处孤岛上,“独占一方”。

陈铭建在浙江千岛湖地区将两个岛租了50年。他将其中一个岛精雕细琢,结庐盖屋、种树养花,总共投资近700万,“这还是沾了4年前租岛便宜的光”。而另一个,直到今天依然以最原始的生态闲置着。现在,他的私人岛价值早已翻番。为了这大面积的两个岛,他甚至卖掉了两处杭州的房产,只因“这里过得舒服”。

陈铭建从小出生在杭州,对西湖和钱塘江却没有什么感情。说到杭州,他会微微蹙眉,“杭州太吵了,空气也不好,我老是喉咙痛”。他在杭州自办企业12年,从事包装生意,事业上了规道,杭州城里也置有三处房产,但即使睡在钱塘江边的家里,也终日不得安睡,“我每天刚睡着,就会被窗外开过的车子声响吵醒。”

真正扰他清梦的,是生意场上的日日纷争。2002年,陈铭建为了追讨一笔款项打官司,官司结束了,款项也追讨回了一部分,但性格温和的他终于倦了厌了,“当时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清静地过日子。”陈铭建的选择有二,要不去海南岛买个房子;要不在千岛湖租个岛。考虑到海南岛人生地不熟,他选择了千岛湖上的小岛。

四年前的小岛除了原始树木,什么都没有。陈铭建平时就喜欢看设计方面的书,加上走南闯北积累的经验,他自信可以独立设计这个家园。他自己画平面设计图纸,从岛外运来竹材和木材。工人施工的时候,他就陪在旁边监工,这根竹子该在哪里做支撑,那根木头该在哪里做横梁,他心里有清晰的轮廓。

陈铭建依着山势,盖了三层小木楼,最低的盖在距离湖水大约十米的地方。小木楼用石砖砌墙,用木头结顶,每个朝向都开有窗户,通风采光效果一流。他还盖了好几幢小木楼,一来是为让朋友来了有各自独立的地方住,二来他自己可以根据太阳的日照角度换房睡,“太阳照不到哪个房间,我就逃到那里”,说到惬意之至的生活,陈铭建忍不住得意地笑。

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后在山上转一圈,清新的空气让陈铭建心旷神怡,“我和我小儿子在岛上从来不生病”。岛上的树木有些是自然生长的,有些是他从外地买来树苗栽种的。他在岛上种了100多亩树,枇杷树、杨梅树、桃树,应有尽有,每年只要施一两次肥,其余时间就可以欣赏这片望不到头的绿色汪洋。陈铭建住在自己搭的小木楼里,冬暖夏凉。夏季,沪杭两地常常是38摄氏度的高温,而岛上凉风习习,“我们在岛上从来不开空调,夏天晚上都要盖被子呢。”

小木楼的周围种着不少花草,他每日早晨的必修课,除了登山观树,便是为花草浇水修枝。白天的陈铭建比较忙碌。虽然他说杭州话,但当地农民却很尊敬这位经常在路上停车捎他们一程的“陈老板”。大学念中文的他,经常帮当地农民“出头”。前段时间他帮一位老农打官司追讨工钱,老农无以为报,便主动要求来帮他看岛。很多时候,他出岛办事,却总快去快回,“在自己岛上习惯了,到哪里都觉得没有岛上好”。空闲的日子里,他也会在岛上走来走去,琢磨着这里放点什么,那里放点什么。有时,他从私人码头驾船出发,到远一点的水域观山游湖,好不逍遥。

现在的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岛上,杭州的生意、在杭州念大学的儿子,他都不管了,一心一意过自己的清闲日子。在陈铭建的小岛上,不少细节都可以看出他的独具匠心。在半山腰上为儿子造了座秋千;把小木楼的门和窗都涂成鲜艳的红黄色,因为“在船上看岛,全部原木的色彩太单调了”。这是一个固执的人,从不需要设计师,选择配色全凭自己多年从事包装业的直觉。他沿着岛的水岸线,用竹子搭了一条长廊,还在每个拐弯处搭了各种式样的凉亭,“平时沿着长廊散步看湖景,朋友来了在凉亭喝茶打牌”。高高的竹子撑起绕岛而行的长廊,走在上面就看见千岛湖的碧水在脚下悠悠晃晃。

确实,现在的陈铭建很有资格说,“住在岛上,吃得不愁,既然不用钱,还要赚什么钱呢?”

品牌

我们为什么喜欢手工的东西?

因为Creativity(创意),Manner(态度),和Cannot duplicate(不可复制)。

我们坚信手工产业的未来是美好的,就如同我们相信经过人手打磨后的商品,也是具有情意的。

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 篇12

一、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

历史教育的先贤和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其实无论如何, 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 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反过来说, 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学习过程, 已经掌握有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 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 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再比如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历史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 这是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往往比较慨叹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于伟人必要的了解。基于此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 我就有意识地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的熟悉, 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结合史实的分析, 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 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他学科上也是“有用”的, 从而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成绩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也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总结历次考试和高考的得失, 我发现应用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历史考试中的材料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相通之处, 大可彼此借鉴。只要稍加点拨, 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 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此外, 联系一些学生熟悉的俗语、诗词等都能收到活跃课堂功效, 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总之, 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功底来引导其学习历史, 而不是单靠教师讲解使历史事件作一个集合。

二、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 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 很多的历史事件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讲到某一个激荡的时代, 往往是风云际会, 在相同的时间里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 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 惑而无趣, 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

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 立体地感受到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一部《茜茜公主》把分散在教材各处的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融合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 温故而知新。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 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 在趣味学习中更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的历史知识。

学生比较喜欢读小说, 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 我倒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 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借助学生的兴趣, 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 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 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三、注意历史课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学生感觉历史课无聊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他们往往觉得历史事件是很空洞的, 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曾在何时何地发生过。当然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所掌握的常识有限和当前的教育体制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我觉得如果我们有重点地结合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来学习历史, 可能会增加课堂的有趣性。

如果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引用另外一学科的相关知识, 学生们马上就会兴趣倍增并且刨根问底。遇到这种情况, 我一般不会以“请另外咨询××老师”作为搪塞, 而是就势引入相关领域并结合某个相关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一课的学习当中, 我就把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有关问题, 事实证明成效较好。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地图来学习历史更是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历史课堂中也可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 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如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关系就可引入数学中“子集”定含义。另外, 我觉得政治中的价值规律、通货膨胀, 尤其是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更是历史学习的必需手段。这样既增加了学科之间的渗透, 也能改变“历史无用论”、“历史与现实无联系, 与其他学科无联系”的错误倾向。

四、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

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 从国内到国际, 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

可以采用自编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如《天津条约》开放的十处通商口岸, 学生很难记住名称和位置, 教师可用“天约 (《天津条约》) 开放十口岸, 南 (京) 镇 (江) 汉口加九江, 沿海营 (口) 烟 (台) 加上汕 (头) , 岛上还有琼 (州) 、台 (湾) 、淡 (水) ”帮助学生记忆, 这样就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联想记忆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彼此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学生识记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教材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我就建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 并把这几个关键词联想成一个短小精干的故事或笑话, 有效地加强了记忆。

上一篇:民办非企业下一篇:钥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