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开发与制作技术(精选9篇)
课件开发与制作技术 篇1
摘要:多媒体课件是通过缜密的教学设计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沉积, 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及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软件, 对教学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及艺术加工, 最终形成对教学资源科学有效地使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
关键词:原则,软件应用,开发技巧
一、多媒体课件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 人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 它有效地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信息流, “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繁为简”, 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耳、眼、脑等器官, 在增添教学手段的同时也使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课件开发的基本原则
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强大, 课件在整体教学环节中毕竟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课件教学的优势, 则在课件开发时必须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课件的适用性
制作多媒体课件 (以下简称课件) 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 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如果通过课件能达到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丰富, 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 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而条理分明, 使理性知识通过感性方式表达,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掌握相关内容, 课件教学优势能充分体现出来, 即所进行的教学内容有使用课件的必要。
2. 课件的操作要简单
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 课件要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及操作方法, 还要能够在脱离本机的其他计算机环境中运行。
3. 课件的师生互动性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是主导, 学生永远是主体, 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 课件应该使学生和计算机之间能积极而频繁地进行信息交换和反馈, 形成灵活生动的学习资源。
4. 课件的表现形式
课件教学不仅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让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为此, 课件界面要简洁明了、主题突出, 布局合理;颜色搭配合理, 避免过渡的色彩反差刺激学生。使用的影像、声音、图片、动画等素材要少而精, 去掉不必要的装饰性元素,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课件开发制作的基本策略
1. 课题的选择及教学设计
选择课题是课件开发的第一步。在制作之前, 教师要充分做好选题论证工作,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因此, 要选择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师不易讲解清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特别是那些能充分发挥图像和动画效果的、不宜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内容作为课件的开发对象。
进行教学设计是课件制作中的重要环节。设计者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 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需求, 确定课件解决问题的有效步骤, 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媒体素材, 并为教学媒体素材设计有效的教学环境, 以及人机交互方案等。
2. 课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想要制作出好的课件, 开发制作工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可以用来设计制作课件的软件种类很多, 如P o w e r P o i n t、Authorware、Director、Flash、Visual Basic、Frontpage、Dreamweaver、几何画板、数理平台等。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结合课件的开发制作环境、使用环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制作工具。下面对几种常用的多媒体开发软件进行分析, 以供课件开发者斟酌选用。
1) Power Point
Power Point是微软的Office系列组件之一, 是幻灯片制作工具。由于它编辑多媒体的功能比较强大、简单易学、且内置媒体效果丰富, 是课件入门级教师的首选工具。
2) Authorware
Authorware是基于图标的创作方式, 用可见的流程贯穿课件制作的整个过程, 清晰有序。Authorware的灵魂是它的交互功能和函数库, 能建立发布独立播放的多媒体程序。函数库的应用为理科教师的课件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
3) Flash
Flash是一种交互式矢量多媒体技术, 是以时间线为主、通过对关键帧的操作产生动画及交互效果, 制作出的产品体积小、便于发布使用。因此, Flash不仅适合课题教学, 还可以制作出非常精彩的多媒体视听作品。是备受多媒体制作者和课件爱好者推崇的制作软件。
4) Director
Director不但具有强大的动画制作和交互功能, 还可通过Shockwave 3D引擎制作出引人入胜的三维动画效果, 加上强大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发布制作技术, 使之成为多媒体专业机构首选的开发软件, 是一套非常理想的大师级创作工具。
3. 素材处理工具
课件素材的选择是为表达学习内容服务的。素材的选择通常是图像、声音、动画、活动视频等媒体, 目的是要表达学习内容、突出学习主题。优秀课件必须具备情境性、认知性、说明性及互动性教学内容素材, 并且要通过对素材认真细致的加工与处理工作, 来增添课件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1) 位图处理软件Photoshop
使用P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裁剪时, 通常参照发布时的屏幕比例 (4:3或者16:9格式) 进行设置位图尺寸结构。经过抠像处理后的图片, 建议保存为.png或者.g i f格式且背景色为透明来作为素材, 为课件确立统一风格及协调背景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还须强调一下, 不要在位图上添加文字注释或说明, 以免造成素材不能反复利用而使课件的素材容量加大。
2) 矢量图制作软件Corel Draw
Corel Draw提供了一整套的绘图工具包括圆形、矩形、多边形、方格、螺旋线等等。并配合塑形工具, 对各种基本形以作出更多的变化。在实色填充方面, 提供了各种模式的调色方案以及专色的应用、渐变、图纹、材质、网格的填充。经Corel DRAW制作加工出来的文字及图形素材, 也要输出为.png或者.gif格式。
3) 音频、视频处理软件U l e a d videostudio
Ulead videostudio软件可以对声音、视频文件进行切割、剪接与编辑。在音频文件首尾处加入淡入淡出效果, 可以降低文件载入课件时给使用者的冲击感。音频文件的输出格式应采用.mp3。视频文件编辑时, 应在起始端插入2秒多的定格画面, 来获得文件载入课件时有足够的缓冲时间。视频文件的输出尺寸不宜太大且保存为.mpg, 以降低素材文件的容量。
4) 动画制作软件Flash
使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时要以建立元件为根本, 各动画行为均应始于元件, 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动画制作水平, 并给动画的后期修改、调整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至于是采用关键帧动画还是变形动画, 主要取决于制作者对素材的选择。只有添加时间轴的帧和元件的动作指令函数, 才能使操作者对动画行为掌控自如、实现既定的交互功能, 起到较好的助学效果。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并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件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教学需求。在此想强调的是, 课件效果的优劣, 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老师对课程的深刻透彻理解和掌握。而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亦不必局限于某一种工具软件, 应根据软件的各自特点相互配合使用, 扬长避短, 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与制作效率的提高。
课件开发与制作技术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对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方法
2、加深学生对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1.演示讲授 2.启发发现 3.任务驱动 4.评比激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学习精神
通过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合作交流增进他们互相促进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及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在运用PPT制作一些课件,也是在对PPT软件的进一步学习。涉及到的知识及操作内容主要有:PPT制作课件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
让学生在已经较熟练掌握PPT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学习,将使其对PPT制作课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将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的目的。部分学生也可能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以往知识和技能掌握上的欠缺导致效果欠佳,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注重互动。
[课前准备]
学校网络教室、制作好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关系的课件 [教学方式]
网络广播教学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设计能力。
2、进一步加深对POWERPOINT的学习;
3、使学生了解制作简单课件的方法 / 6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欣赏
(1)、选择部分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漂亮的幻灯片展示给大家看看,并作出适当的点评;
(2)、将老师制作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关系的课件播放给同学们看一看。
2、提问
(1)、看了同学们和老师制作的幻灯片,你有什么想法?(引出课件这个概念。)
(2)、老师制作的课件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你能制作吗?
(3)你觉得在具体制作课件之前,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
二、新课教学
1、师讲:
要制作出一个好的课件,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想好设计思路收集各种相关资料等等,当然万事具备之后,重头戏还是如何将自己的课件制作出来,下面我们就根据以上的例子,看如何制作简单的课件。
1、用“自选图形”绘制平面图形。
①认识“绘图工具栏”中的“自选图形”栏目
②绘制平行四边形和等腰梯形。
老师指导同学们画出平行四边形和等腰梯形。
③指导同学们画出一般梯形或三角形(注意一些工具的应用)
④绘制圆弧和扇形
按以上提供的办法画出圆弧和扇形,总结
出规
2、展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关系的课件。
①再次将制作好的课件播放给同学们看一下。
②建议同学们思考课件的制作过程。
任务描述è制作思路è制作过程(重点说明)
③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练习P68三道题,分组选择一题进行制作
3、展示同学们制作的作品并让学生间相互点评,然后教师作总结。
[教学反思]
1、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6
2、以引导为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3、练习可灵活根据班级情况有所变动。
基于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制作 篇3
1 网络型多媒体课件的优点
简单的来说,网络型课件有以下几条优点:
1)制作工具强能强大,缩短了开发周期;
2)容易运行;
3)资料丰富,便于更新。
2 网络型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网页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多媒体课件大多是引用大量的生动影像、照片、动画、声音等文件组成,由它们组成的网页在网络上传输时速度较慢,因此在网页课件制作前,必须要更改这些文件的格式。如提供用户下载,可以考虑压缩。[2]
2)网页页面要尽量小些,最好是用1-2页就能显示完。
3)网络型课件要在网络中传输,要注意各种插件的使用,如果打不开媒体的话,可以在帮助文件中有所说明。
3 课件制作环境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课件的两大缺陷:一是仅能辅助教师教,不能直接帮助学生学;二是把学生局限于观赏者的角色,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双主”原则不能很好得到贯彻,而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课件网络化,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网络资源,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将信息化教学进行到底。本文正是基于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及瓶颈,介绍可视化网页开发工具Dreamweav-er实现网络教学。
3.1 所用工具
Dreamweaver、Flash、WindowsXP
3.2 Dreamweaver的主要功能特点
1)可视化编辑界面
2)灵活的编写方式
3)丰富的媒体支持能力
4 课件制作过程
4.1 课件设计
课件设计的前提是确定了课件的主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1]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而制定的一个课件制作方案,使之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本文以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旋转》为蓝本,根据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分为七大模块:学导篇、求知苑、实践营、竞技场、放飞林、留言板、帮帮你。每一模块又各有分支:学导篇分为:学习目标、学前准备、学法指导;求知苑分为:边看边找、边做边想、思维跳跃、例题解析;实践营分为:选一选、填一填、做一做;竞技场分为:小试牛刀、大显身手、创新擂台;放飞林分为:生活数学、数学文件、学以致用、数学名人;留言板是一个反馈平台,学生可以通过E-mail方式将学习情况加以反馈;帮帮你是一个帮助文件,简单介绍了各大模块的内容及作用。每个模块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课件的流程图如图1《旋转》模块。
4.2 课件脚本制作
脚本在整个课件制作过程中是最主要的部分,脚本设计是制作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内容选择、结构布局、视听表现、人机界面形式、解说词撰写、配乐手段进行系统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从课件的开发制作来看,脚本创作分为两步。第一,文字稿本创作。文稿是由教师编写的。第二,是编辑稿本。编辑稿本是在文稿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简单的将文稿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文稿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及发展。
4.2.1 框架集脚本的设计
为了使课件页面设计更合理,导航更方便,本课件在首页面选用了框架页面。此框架页中包括三个框架,一个用来放置课件标题(top.htm),一个框架用来放置导航菜单栏(left.htm),另一个框架用来显示各设计模块内容(main.htm)。每一个框架都是一个独立的HTML页,它们被共同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集。框架集也是一个HTML面,它定义了网页的结构和属性。使用框架集的好处是当页面主要内容过长时,需要拖动滚动轴时,其课件标题栏、导航菜单栏可以固定不变地显示在网页中,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栏目之间的切换等,如图2。
4.2.2 插入多媒体动画脚本的设计
为了突出“旋转”形象、生动性,课件在“求知苑”、“实践营”、“竞技场”、“放飞林”设计了丰富的动画,例如,在“求知苑”模块中“边看边找”,这一环节,利用丰富的Flash动画演示现实生活中的时钟、电风扇、风车、转盘等的旋转,并可以实时控制,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将直接的教学设计以形象化的、动感的多媒体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2.3 E-mail反馈表单脚本设计
网络课件的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强,所以,为了实现师生的“互动”及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设计了E-mail反馈表单,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设置时选中文档左下角“标签选择器”上的“Form标签”,在属性面板上,动作中输入mailto:wanght-fjue@126.com,在方法中选择POST。
4.2.4 模块化设计
网络课件是在网络环境下让求学的人获取知识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其主体是学生,使用课件的人也就是学生本人。因此,课件信息的及时、实时更新、维护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因此,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就起了很大作用,每个模块各栏目又建立了相对独立的页面,各个模块(包括模块内部栏目)与导航菜单建立链接,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这样,可以实时更新某一模块中信息而不影响其他模块中信息,从而减轻了维护的强度,节省了时间。所以,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在课件特别是网络型课件中是非常重要的。
4.3 课件总装与测试
课件各个模块设计完成后,要分别进行调试,最后总装生成一个可执行的应用程序,本课件将首页面命名为zhuye.htm,另外建立一个index.htm页面作为引导页,引导页的设计是为了使课件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本课件可以用IE6.0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浏览,方法和浏览普通网页一样,只需找到index.htm文件,双击运行即可,方便快捷。假如该课件上传到网站上供人浏览或下载的话,那么,只需将index.htm改名就可以了,并将其和相关内建立容链接就可以了。不过,要注意的是,课件名不能和网站索引文件index.htm同名,否则的话,网站首页将不能正常浏览,同时,如果课件文件较大的话,还要考虑将其压缩,这样,有利于正常下载,减少出错的机率。
在安装好后,还须对课件进行测试,其目的是检测程序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行,链接是否正确,动画、声音能否正常播放等。[1]如有问题,应及时有效的修改,至满意为止。
4.4 课件的发布
课件制作完成后,经过严格的测试后,那么,课件就要交付使用了,网络型课件的发布比较灵活,既可以以单独的网页形式运行于单机,又可以上传到网站,实现网上共享。在单机运行,只需用IE6.0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浏览,双击index.htm即可;而上传到网站上后,那么,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浏览或下载课件了。总之,网络课件的发布因为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其发布、传播的灵活性及快捷性是传统课件所无法比拟的。
5 结束语
课件开发与制作技术 篇4
(二)》教学设
计
学习内容:PowerPoint“自选图形”工具中的立体图形工具的使用,学习数学课件的简单制作。
学习任务:学会使用立体图形来制作简单的课件。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会在powerpoint中进行动画设置,利用“复制—粘贴”功能制作相同物体相同的动作。
学习难点:各个正方体的排列组合。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PowerPoint中演示:屏幕左上角出现一个正方体(代表单位正方体),从左上角单位正方体不断飞出一个个相同的正方体,飞到屏幕右下方,逐步垒成一个长方体。
师: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课件的动画过程。(一个个相同的正方体不断从左上角飞出,组成一个长方体。)师: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动画过程,需要哪些条件?(首先要有对象:正方体,其次是设置正方体的动作)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PowerPoint中的“自选图形”工具中的立体图形工具的使用和制作简单的数学课件。
二、用“自选图形”绘制立体图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绘制
选定“立方体”后,在工作区内拖动鼠标,即可画出一个长方体。生动手操作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想一想怎么画一个正方体呢?
生总结画正方体的方法: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或直接点击画面)。
(长方体)(正方体)
生动手试着改变正方体各个面的颜色和棱的粗细、颜色和样式。
2、制作长方体的透视图
数学教学中常常需要画透视图,即把各个面看成透明的,被遮挡的棱一般用虚线表示。
选定长方体,用填充工具对图形进行“不填充”——>画三条线段,分别与长、宽、高一样长,设置成虚线——>最后把三条虚线平行移动到背后的顶点上。(师演示操作过程)
生动手操作,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透视图。
三、长方体体积课件的动画部分
1、制作思路
再次演示一个个正方体组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加深印象。
师:虽然整个动画过程进行多次正方体的移动,但是它们的动画形式基本一样,想一想,我们该怎么制作呢?(提示:第十二课所学的操作方法)
(设置一个正方体的动作,以它为基础,通过“复制—粘贴”得到另外的正方体。)师:通过“复制—粘贴”得到后面的正方体,排成一排,如果继续这样一个一个地复制,是不是很麻烦,想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生思考或动手试着做一做,再回答。(“复制—粘贴”一排,形成一层; “复制—粘贴”一层,形成整个长方体)
2、制作过程
(1)第一个正方体的动作设置
首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再复制出一个“正方体2”用来设置成可移动的正方体。把“正方体2”移动到右下角,点击“幻灯片放映”菜单,选“自定义动画”,出现书上图13—4
对话框。由于“正方体2”才是移动对象,所以只选定它进行设置。其中“效果”选择“飞入”,飞入方式选“左上角”。“顺序和时间”暂时选择“在前一事件后”。用“预览”或用“幻灯片播放”验证所设置动画是否正确。
(2)形成整体动画效果
选定“正方体2”进行复制,得到“正方体3”,移动它,使它刚好接在2号正方体后面,反复多次操作,形成最下面的第一排正方体,如下图。
师演示这一排正方体的动画,请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复制出来的正方体已经有相同的动画效果了。)
再全选这一排正方体,复制出新的一排,定位后,“复制—粘贴”、移动、定位,形成一层正方体。(如下图)再全选这一层,进行“复制—粘贴”……这样就可以组成整个长方体了。
正方体 2正方体 2正方体3
3、生动手操作
完成整个动画过程后,再打开图13—4那样的对话框,看看有多少个正方体,它们的动作设置是怎样的?
这样设置的动画效果,一旦播放幻灯片,正方体便开始自动移动,直到整个长方体形成为止。如果希望击键后才开始移动,该怎样修改设置呢?
生自己动手探索修改的方法。
四、任务
1、完成教材中的长方体课件制作,要求击键后动画才启动。完成一排后,需要再击键一次。
2、书上图13—6的圆柱的透视图是怎样形成的?请试一试。
五、总结
1、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课件,请大家参与评价。
课件开发与制作技术 篇5
关键词:公共体育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课件,大学
序言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适应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尤其是多媒体网络课件通过文字、图形、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媒体,在网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大容量的教学信息,发挥学生学习自主动性和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师生的喜爱。[2]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来改善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高校公共体育工作水平和质量,开拓了新的领域。[3]本研究通过《乒乓球》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开发与制作,对《乒乓球》课件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提高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提供帮助。
1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1 普通高校信息资源优势为公共体育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重要平台和信息资源保障
高性能校园网的建设大大提高了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师生的教学、科研与交流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也极大地推动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有效地整合了高校内部资源,从而改变了师生的教与学的管理观念。网络资源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广泛运用,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了计算机的普及与学习的工具化。高校的信息资源优势显现,这为公共体育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重要平台和信息资源保障。
1.2 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传授主要以教师示范与讲解为主,其中示范最为直观,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也主要通过“示范”来获得“感知”。然而,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各有不同,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增加,有些运动项目教师示范难度也在逐渐加大,示范的效果也在减弱。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体育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入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运动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的兴趣,弥补了传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诸多弊端,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4]
1.3 现代信息技术更符合公共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现代多媒体教学所载信息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及其模拟与仿真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和比拟的。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知识更新的快速发展要求,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优化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文、图、音、视、动画等体育教学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将体育知识与技术制成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动态的、直接性的信息,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掌握动作的不同要求,观察动作的轨迹、角度、节奏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5]这正是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展现的,也是学生所要看到的主体部分。
2 基于WEB的体育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以乒乓球教学课件为例
2.1 课件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课件是一个适用于网络教学的网页课件,课件突出了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特点,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学习主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比传统的教学更注重个体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学生互学,教师指导的互动教学理念。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总体结构是由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所组成。课件的教学目标包括树立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渴望、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对体育产生兴趣、形成良好体育健身习惯、增强体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课件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2 课件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课件使用网页开发工具dreamwear8、flash8、photoshop10.0、Forework以及会声会影10.0等软件开发与制作,通过IE浏览器单机或网络均可运行。在体育计算机应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乒乓球》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功能的总体设计,以及课件脚本的制作、文字、图片、音、视等素材的搜集、录入与编辑等工作。图像素材来自乒乓球相关教材、书刊,运用Forework和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图像的制作与处理。聘请专职摄像人员拍摄示范乒乓球专项教师的技术动作,并运用会声会影10.0进行视频图像、语音和字幕等合成编辑,并存储为MPG格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影像素材转成FLV格式,实现在网络上的快速传播,完成影像素材的合成与制作。最后采用Dream weaver8、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ASP动态网页开发软件等,把各种素材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上进行整合。经过多次的修改与测试运行,借助校园网实现公共体育教学网络化。
2.3 课件结构设计与功能
多媒体网络课件结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界面层次选择、导航方式设计、选择按钮和功能按钮确定、不同类型素材连接方式、课程内容展示方式等,设计目的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作用。根据课件内容结构的总体设计要求,将界面设计为三级结构,即:主界面(即网络课件的主页)、内容选择界面和内容讲解界面(如图2)。
《乒乓球》多媒体网络课件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资源、基本技术、竞赛规则、师生交流、在线考试”六大模块。以整合资源、简洁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其功能如下。
(1)“课程介绍”模块主要讲包括我校乒乓球课程发展历史沿革,乒乓球运动起源、发展、奖杯及主要器材,本部分是学生学习乒乓球课程的导入篇,使学生了解乒乓球教学情况,初步认识乒乓球运动概况。
(2)“教学资源”模块由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案三部分组成。使学生对乒乓球专项课教学从整体上的纲要到具体每一节课都有深入的认识,便于教师使用与学生自主学习。
(3)“基本技术”模块是本课件的主体部分,提供完整而优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乒乓球实践教学中主要传授的“乒乓球站位、准备姿势、握拍方法、发球、接发球、正手攻球、反手推挡、反手搓球、正手拉弧圈球、步法移动”等内容。针对教学大纲及计划中出现的技术动作,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文字、图片、音、视频对每个动作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示范,为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提供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档和视听学习资源,来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4)“竞赛规则”模块主要包括乒乓球常用竞赛规则,使学生初步了解乒乓球竞赛规则,以满足学生教学及业余比赛需求。
(5)“师生交流”模块主要以BBS论谈形式进行设计,设置网上讨论答疑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网上互动交流,使体育教学无形中由课堂转到课外,形成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延伸了体育教学时空。同时为师生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促进师生对乒乓球教学的探讨,有助于教师通过实时或异时的交互进行答疑和辅导,解决学生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6)“在线考试”模块主要是关于乒乓球相关理论知识的自我测试与考试,用于检查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同时实现网上理论考试与测评。体育理论知识在线测试的题型主要包括判断题和选择题,以标准化试题的形式为学生理解与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供无纸化的自我测试平台,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结论
基于web的体育多媒体网络课件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通过网络课件中创设的学习环境和多媒体集成素材,能够使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堂得以向外延伸,缓解了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个体差异大、学生人数多和师生缺乏交流等诸多现实问题,符合现代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多元化的要求,也符合教师实际使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同时开发与制作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也是高校公共体育现代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平斌,郭晶,罗飞虹,等.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3):79-80.
[2]张勇,李宏印,王兴林,等.《体育与健康》课程多媒体网络课件的研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2):88-89.
[3]张磊.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科学研究所,2005.
[4]傅小芳.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2):87-88.
课件开发与制作技术 篇6
1.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 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
2.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
3.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 紧扣教学大纲、紧扣某版本中小学教材, 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
4.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封闭性。虽然, 在早期的多媒体教学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 这样的课件固化了教学内容和模式, 使课件中的内容不能实现共享, 使得开发的课件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把构件技术的思想引入了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制作中来, 开发出了一种简便、灵活、易用、易扩展的适合现代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
一、构件技术
软件构件[3]是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的软件组成成份, 它可以是被封装的对象类、类树、一些功能模块、软件框架、软件构架 (或体系结构) 、文档、分析件、设计模式等。广义上讲, 只要是软件系统中可以明确识别的、可被他人复用的成分, 就可以称为软件构件。一般来说, 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和可复用价值的软件成分都可被称为可复用构件, 可复用构件不但包括源程序而且还包括在软件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成品, 如项目计划需求定义、分析模型、设计模型、文档、测试案例和数据以及其它对开发活动有用的信息等, 它可以是从旧的软件中提取的也可以是专门为了复用而开发, 可复用构件应具备几个基本要求:
1.有用性:构件必须提供有用的功能;
2.可用性:构件必须易于理解和使用;
3.质量:构件及其变形必须能正确工作;
4.适应性:构件应该易于通过参数化等方式在不同语境中进行配置;
5.可移植性:构件应能在不同的硬件运行平台和软件环境中工作。
构件可以用一个四元组来形式化描述[4]:构件标识符, 构件说明, 构件体, 接口。
把构件说明和构件体分开的原因是考虑到同一个构件说明可以由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即使同一个构件可以有多个不同语言实现的构件体。构件的接口不仅要提供外部物理实现接口, 而且还要提供一个外部逻辑接口, 外部逻辑接口是给用户提供一个非形式化的构件的功能描述, 这样更能方便用户了解和使用构件。构件将抽象的程度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它是对一组类的组合进行封装并完成特定的服务, 也为用户提供了多个接口。整个构件隐藏了具体的实现, 只用接口提供服务。这样, 在不同层次上, 构件均可以将底层的多个逻辑组合成高层次的粒度更大的新构件, 甚至直接封装到一个系统, 使模块的重用从代码级、对象级、架构级到系统级都可能实现, 从而使软件像硬件一样, 能任人装配定制而成的梦想得以实现。构件技术的出现是对传统软件开发过程的一次变革。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的研究开发
1. 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模块
(1) 系统体系结构
本文把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划分成多个模块, 每个模块采用构件技术加以实现, 然后对这些构件进行组装、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这种设计降低了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增强了子系统内部的聚合度。
系统的结构如图1:
(2) 系统功能模块
在设计中采用了Facade (外观) —对象结构模式[5], 它定义了一些高层接口, 为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功能界面。系统由三个组件完成制作课件导航、课件制作框架及课件演示三大功能。
课件制作导航构件:是方便用户进行课件制作时, 随时查看已做好的各页及在各页之间进行切换。课件播放构件主要是利用课件编辑框架的资源 (已做好的课件) 把它在全屏上进行播放;导航组件和演示组件分别与课件编辑制作框架采用消息进行交互。框架给它们提供访问接口, 而不管他们是如何具体去实现的。一旦这些构件进行升级, 只要按照定义接口规范做, 就可以重新使用, 不必更改其他的部分, 这样为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带来了简便, 这也正是采用构件的优点所在。
课件编辑制作是要对课件元素进行编辑、设定交互方式等, 处理事务非常多, 本文采用框架 (FrameWork) 模式来进行设计。因为框架是构成一类特定软件可复用设计的一组相互协作的类, 而框架对应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它所定义的体系结构, 因此设计的框架要力求做到:完备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可理解性, 同时抽象能用于不同的场合;用户能轻松地添加和修改功能, 定制框架;用户和框架的交互清晰, 文档齐全。框架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发现可重用的设计和“热点”, 以保证框架具备充分的灵活性, 使用户能在已有构件的基础上生成应用程序, 实现“零代码编写”的理想目标, 这也是本系统设计难点中的难点。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的设计
从前面提出的结构模式中, 导航构件、播放构件是以课件编辑制作框架为中心。框架必须屏蔽许多底层的逻辑设计、完成一些公共的操作, 对基于它的上层结构提供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接口。在系统中对课件元素的编辑操作, 如:编辑单个课件元素时, 课件元素周围出现8个黑点 (拖动放大放小操作) , 对课件元素的移动、复制、删除等;共同的键盘事件、对象鼠标事件等, 这些功能都要在框架中实现。
导航器构件的操作只是增加、删除课件页及课件页之间的切换。框架提供这些接口, 增加课件页及创建新页让用户进行编辑、删除页及删除该页的资源、页切换时切换到哪一页就显示哪一页。至于双方如何实现都可以屏蔽掉了。
课件播放构件只注重于如何以丰富、多样的形式, 对课件资源进行播放。框架提供访问资源的接口。课件播放构件通过接口读取制作好的课件资源。
导航器构件、课件播放构件和课件编辑框架, 他们之间是平行, 互不干扰, 也就达到了散耦合。把这些构件的接口规范定义好、数据结构定义好, 不管他们内部各自如何变动, 对用户采用何种显示方式或是将来要升级, 只要按照定义好的规范去做, 就能相互协调工作。
在众多课件元素中不管是文本对象、音频/视频、图形/图象还是控制对象 (如按钮等) , 它们在课件系统中都要首先表现课件对象的共同属性和行为, 其次才是自身特别对象行为。本文把表现为课件对象的共同属性和行为定义为一个抽象类, 为它的子类定义公共接口。这个抽象类将把它的部分或全部操作的实现延迟到子类中。如图2:
ConcreteClass类是由针对具体的课件元素定制的类, 可以是自己开发也可以由第三方开发。TCrwObject类是一个课件抽象类, 实现系统对课件元素一致处理, 定义了一些虚接口, 由其子类重载这些接口。Tcrw Concrete Class继承了TcrwObject类并封装了一个ConcreteClass类, 通过对重载父类的虚接口, 就可以操作子类中特制对象的属性和行为, 这样就实现了对具体对象的封装, 编程也是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对象进行编程。现在众多的软件开发工具都是面向对象编程的, 开发环境中集成了许多易用的组件, 同时市场上也有大量第三方组件:如制作动画效果非常好的Flash, Micromedia公司就提供了Flash构件, 用本文这种对象模式, 完全可以把它们封装到系统中, 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性。
系统处理的元素特别多, 因此类别也很多, 每次创建时都要去区分类别, 而且要达到一致处理, 这是非常烦琐的。本文采用参数工厂方法[5], 用工厂封装创建产品对象的责任和过程, 将用户与类的实现分离, 用户通过抽象接口操作实例。产品对象的类名也是在工厂的实现中被分离, 不需要出现在用户的代码中。
实现方式如图3:
工厂类对象实现如下:
从上面可以知道, 系统每类课件元素封装一个具体类, 如封装了Rich Text、Timage、Mediaplay组件实现系统对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的支持。
这种设计有两大优势: (1) 为实现构件技术带来了方便, 因为在具体实现中, 只要把抽象类所定义 (按图2方式) 的规范发布出去。任何一个新组件只要按照这个规范来实现的, 把它编译成DLL形式的文件后注册到系统中, 系统就能进行识别和生成相应的课件对象, 与具体实现的编程语言无关; (2) 为制作课件提供发展提供方向。从过去的经验中, 知道多媒体专业制作人员和一线教师很容易造成角色错位, 限制了课件的发展。采用上述设计方式, 多媒体专业制作人员可以运用专业制作工具 (不过该工具要提供一个组件注册到系统中) 制作一些精美的、短小精悍的无需考虑教学情景的片段;教师只需把要运用到教学中片段进行简单组合就可以了。这也是课件制作领域中讨论最多的积件思想的所在[6]。
3.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的实现
(1) 课件的结构模型
本文采用页面的层次结构来设计课件结构模型。页是课件组织的最小单位, 每页都有一个ID号, 在同一页上的每个课件对象的ID号设置为该页ID号, 每一页表达一定主题思想。如果有些页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即表示一定的层次关系时, 可以在播放页列表索引中设置 (播放时不是按页顺序播放, 按页列表索引播放。创建页信息 (ID号, 页标题) 单独存放在对象容器中, 而所有创建的课件对象都放在另一个对象容器中, 编辑框架提供了访问这两种资源的接口。定义这种课件结构模型为系统一些功能实现带来了方便。
(2) 课件主要功能实现
文件操作 (保存、打开、分解、合并) :保存课件信息时, 先把页信息写入文件中, 然后在把对象容器的对象逐一写入文件中, 保存对象时, 只保存对象的基本属性信息和内部包含的资源。打开文件时, 按写入的顺序读出数据, 再在系统中动态创建这些对象即可。合并文件操作, 只要把源文件的页信息写入目标文件同时, 用目标文件最大ID号依次更改页信息中的ID号, 再把对应页的课件对象的ID号也一并更改, 就可以实现。分解文件操作时, 把要分解出去的页信息和对应页的课件对象全部存为另一个文件, 再在源文件中删除这些信息 (页和对应课件对象) 。
导航构件是维护页信息, 编辑页显示当前页的课件对象。增加新页时, 把页的最大ID号增一;而在删除页时, 为了方便, 最大页ID号不变 (否则要更改该页以下页和课件对象的ID号) , 删除当前页信息和对应页的课件对象, 这因为在播放时, 不是按页的ID号顺序播放, 而是按照播放页列表索引进行。设置播放页列表索引也是为能使用户可以随意设置播放顺序, 实现了跳转、循环播放要求。
播放构件从编辑框架中读取播放页列表索引和课件所有对象元素, 按页列表索引进行播放。在播放时若要处理的是动画问题, 则采用驱动课件对象在屏幕上移动来完成平面上的二维动画, 三维或复杂的动画效果则由组件内部方法进行完成, 如封装了FLASH组件, 可以播放FLASH动画, 这为系统的开发大大做了简化, 也可以让第三方开发更专业的组件, 封装到系统中来。播放构件可以单独作为独立体, 系统做的文件只能用这个播放构件执行, 我们还可以把播放构件和课件文件进行打包, 脱离运行环境也可以运行。
三、结束语
该系统采用构件技术和一些设计模式来研究和设计了一种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 并进行了具体应用。系统支持的课件元素比较多, 易扩展, 对开发高质量、交互性好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阶林.谈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点与不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5, 9
[2]雷鸣.构件技术在教学课件开发管理系统的研究[J].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 2006, 5
[3]常继传, 郭立峰, 马黎.可复用软件构件的表示和检索[J].计算机科学, 1999, 5
[4]段润英.基于构件技术的OA系统体系结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7
[5]李英军.设计模式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6]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J].教育学报, 1999, 2
[7]邢芳, 赵岳松, 叶磊.构件技术的应用和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 7
[8]林振荣, 李洪, 伍军云.软件复用过程中构件技术的研究[J].科技广场, 2005, 5
[9]赵文耘译.大规模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课件开发与制作技术 篇7
1 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1.1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特点
现阶段, 教育机构的教学方式逐渐多样化, 形成了以黑板试教学方式为主, 辅助以各种教学工具。在众多的教学辅助工具中,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主要的工具, 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人机交互, 能够将抽象的数据和信息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概念, 进而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和控制能够对文字和数据进行特殊控制, 也能够对动画等视频和声音等音频进行特殊处理, 使得抽象的数据能够具体化, 完成了数据之间的相互交互的任务。
1.2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技术中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极大的优势, 但由于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新型的技术, 有待完善, 使得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1.2.1 课件制作产生的问题
(1) 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存在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明确课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需要制作课件, 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多样化而忽略教学目的,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师盲目的制作课件讲解, 浪费时间而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2) 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为了让课件华丽而过多的使用影像资料、制作动画, 忽视了文字、图表的意义。这样虽然使课件更加形象化, 但花费了太大的投入, 而且效果未必十分显著。
1.2.2 老师的主导地位出现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虽然如此, 老师作为主要的导向人员, 其作用不能忽视, 课件的制作者和问题的讲解着仍是老师。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教学工具, 是用来提高课题效率、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攻克的难题, 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现阶段, 部分老师存在着一种不良思想, 认为学生通过学习课件, 可以很好的学习知识, 从自身意识上降低了自身的作用。这样导致学生存在疑惑的问题越来越多, 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 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几点建议
目前学校借助于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趋势。根据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现状, 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2.1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的应用使得多媒体技术技术的应用更加具体化、多样化,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能够给教学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比如老师做好课件之后, 可以将课件放在网盘中或者网络共享, 可以让学生随时阅读学习, 这样可以解决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学习明白, 课后可以随时进行课件的学习。不仅如此, 也可以录制视频, 将视频在网上共享, 随时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平台, 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随时进行测评, 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2.2 课件没有统一的标准
现阶段, 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 但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课件, 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制作标准, 大部分的课件是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任务, 自己制作的课件。对于课件中的文字和图表以及声音、动画等没有一个标准的规则。整体来讲, 课件的数量很少, 质量也不高, 针对以上情况可以根据教学大纲, 课题组老师根据课程需要集体讨论出一套完整的课件制作方法, 分工协助, 互相帮助。经过试用, 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的教学课件。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课件制作方法,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 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2.3 适度试用课件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 相应的课件也是一种辅助的教材, 只能起到一种促进教学的职能, 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板书教学。因此要适度、合适的运用课件, 在一些数据较多, 信息量很大的教学课程中, 要多使用一些多媒体课件, 利用课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但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也不能因为有课件而忽略了课堂讲解, 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传统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无需使用多媒体课件。
3 总结
随着我过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 对我过科技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在军事、航天、医学、机械、教学等方面。其中,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 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本文描述了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
摘要:在这个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 多媒体技术也在随之提高。现代的教学方法逐渐由传统的方法向多媒体技术过度, 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其中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教学水平。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勤, 张浩.科学实施多媒体教学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2]刘燕, 沈海鸿.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A].改革与探索—中国地质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
[3]郑宝坤.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6 (3) :78-80.
论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的开发 篇8
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 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所有的课程都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 于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已成为任课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在多媒体教学中, 一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由于年龄、计算机水平所限, 以及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环境软件学习掌握程度不同, 导致教学课件开发缓慢, 真正适合自己实际教学的课件较少, 有些教师使用外来的课件, 有些教师只会使用Power Point制作演示文稿, 有的教师甚至就是使用WORD文稿参与多媒体教学, 大大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使多媒体教学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急需一套简单实用、适合自身需求的制作平台, 以满足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需求。
现存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的缺陷
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近几年, 相继有一些成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问世, 如AUTHORWARE、方正奥思、蒙泰瑶光等。这些课件制作软件, 应该说具备多种功能, 是多媒体制作的较好的工具软件。但要学好用好这些软件, 一方面需要较长时间的实际摸索, 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 特别是一些计算机水平不太高的教师, 直接影响教师参与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而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商业“教学课件”, 绝大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需求不一致, 不能真正满足教学, 教师只是取其部分内容选择使用, 影响了课程的完整性。多数教师需要一个无须编程、界面简单、方便实用的制作平台, 轻松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此,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开发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 满足大众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需要, 是当前多媒体教学的重点所在。
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设计开发
由于大部分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有限, 加之目前一些课件平台与教学实际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 致使多数教师无法很好地掌握通用课件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 更无能力编制形式新颖、内容完整的教学课件, 因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存在总体水平不高、缺少统一管理、课件内容格式不很规范等弊端,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教学效果。为此, 我们提出了自主开发一套简单、易学、功能较齐全、界面美观的课件制作平台的想法, 结合我校部分毕业生毕业课题设计, 真题真做, 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教师、学生等组成设计小组, 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开发工作。我们总结了多年来教师们使用、制作课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调研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用情况, 经过调研论证, 确定了基本方案, 以VB为主要编程语言, 进行软件的设计开发, 开发设计过程中不断征求教师的各方建议, 在实际中试用, 不断反馈意见不断改进, 软件由最初的1.0版本升级到目前的4.0版, 功能、界面都有了一定的改善。
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特点
一个简便实用的多媒课件制作平台应具备以下特点:
操作简便:软件平台界面简单、实用方便、无须编程, 适合普通教师使用。
界面风格灵活:教师可依据个人风格特点设计、修改风格界面, 灵活新颖。
交互性强:教师可通过校园网随机调用系统资源库 (即使是教学过程中) , 或通过系统提供的光盘资源库单机运行。
可扩展性:随着教学计划的变更, 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扩充或删减课件内容, 适合教学需要。
兼容性强:软件平台提供自身所需环境软件, 按照要求安装后, 可独立运行, 兼容性良好, 常规配置的多媒体计算机能满足硬件需求, 不需其他第三方特殊软件支持;兼容绝大多数文件格式, 支持多种输入设备提供的各种素材。
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建系统资源库及INTERNET网上资源, 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
丰富的系统资源库:按类别建立系统资源库, 包含:3DMAX动画、FLASH动画、基本模型库、课件积件库以及数据、文本库等, 为教师课件制作提供丰富的、高水准的素材, 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
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特色功能的实现
文件检索功能。在添加文本、图片、视频文件时, 为了方便教师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所需的文件, 此种软件在打开这三类文件时, 提供了对文件的检索功能。软件界面设计检索框, 在检索词栏内输入要检索的主题内容, 检索位置框内选择好文件路径, 点击检索按钮, 即可方便地检索到该目录下的所需相关内容。特别是对于某一目录下文件较多时, 不用逐一挨个翻页寻找, 及时方便, 节约了教师的许多宝贵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视频播放功能。这种平台有别于Power Point的特色就是提供了视频的播放功能, 目前支持的视频文件有AVI、MPEG、RM、REAL等各种主流视频格式, 并且提供了包括改变播放速度、全屏播放在内的几种基本的播放操作。可实现演示视频的逐帧9倍速度播放,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 更适于教学细节演示讲解, 提示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教学实际效果。
课件开发与制作技术 篇9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学科性和工具性两大基本特征。从学科性的角度来看, 初中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信息技术概念、原理、方法、技能, 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的实现, 形成与信息素养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从工具性的角度来看, 初中信息技术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手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手段, 初中信息技术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良好工具和手段。因此,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不仅要注重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 而且也要关注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注重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 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 成为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学习平台。
但是, 在现实教育教学中, 很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虽然秉承了传统的学科教学观, 但仅仅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 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 很少有教师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或者对工具性特征关注力度不够, 这在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的多媒体课件, 也缺乏对工具性特征的足够关心。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主要关注的是学科性特征, 对工具性特征关注度不高或者根本就忽视了其工具性特征, 这其实是对我国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认识不深入造成的。
为了秉承传统的学科观, 同时又兼顾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特征, 笔者在本文中从初中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角度出发, 探索在初中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时, 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学科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起来。
二、学科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1.教、学、用三结合原则
教育学研究认为, 就一般意义上来说, 教学具有四大基本任务。其中, 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是将储存在书本或其他信息载体中的抽象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 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 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结构。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 教、学、用三结合的原则是所有课程都应该遵循的原则, 其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基础, 学生的“用”是“教”与“学”的目的。没有“教”与“学”作为基础, 学生的“用”就无从谈起;没有学生的“用”, “教”与“学”也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这三者是互为条件, 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对于传统学科教学如语文、数学、外语来说, 教、学、用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定势, 在此不作深入探讨。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来说, 学生的“用”是有别于传统学科的“用”的, 它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一种“活用”, 即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例如:对于计算机病毒的教学, 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对计算机病毒的理论讲得如何好, 学生理解得如何透彻, 但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遇到计算机病毒时, 不能“活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真实问题, 这样的教学其实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因此, 在学科性与工具性相和谐统一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 首先应当遵循教、学、用三结合的原则, 只有遵循了这个原则, 我们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才是符合初中信息技术特征的课件。
2.“教件”与“学件”相互分离原则
为了兼顾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和工具性特征,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通常采用了“教件”与“学件”相互分离的原则。“教件”即是教师教学用多媒体课件, 是为教师教学服务, 体现信息技术的学科性特征, 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学件”即是学生学习用多媒体课件, 是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活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服务, 体现信息技术的学科性与工具性特征, 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与用。
“教件”与“学件”相分离, 可以使多媒体课件充分兼顾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性与工具性特征。同时, 又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与运用, 它能充分有效地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 只要设计合理, “教”与“学”可以过渡自然流畅, 达到无缝结合。经过教学实践检验, “教件”与“学件”相互分离的原则是符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征的一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
3.以学促教原则
以学促教原则, 就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所需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具体来说, 在以学促教原则下,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教学内容及教学素材的选取,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辅助手段的采纳,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 教学评价的处理等都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实际需求来确定, 而不仅仅是根据信息技术教科书的内容来确定, 即学生的学习需求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展开。在初中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 遵循以学促教原则, 不仅可以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学科性特征, 而且也可以体现出工具性特征。同时, 也体现出用“教材教”的理念, 摒弃“教教材”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当然, 以学促教原则在具体实施中要特别关注教学内容与教科书的衔接问题。
4.学以致用原则
无论是传统课程还是信息技术课程,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 学以致用都是课程教育教学的一种永恒追求。学以致用原则, 简单地说, 就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的一种原则。鉴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工具性特征, 因此, 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中, 我们更应关注学以致用原则。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 课件的设计、制作和运用都应该紧密围绕学以致用原则展开和实施, 这是由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和工具性特征所决定的。只有遵循了学以致用原则, 我们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才有价值, 才能真正为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添砖加瓦。
三、学科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思路
学科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应如何制作呢?笔者下面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 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 课题为《制作卷首语》的初中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思路, 希望能为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制作卷首语》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应用文档的设计》一章中的内容。从学科性的角度来看, 该课题涉及到输入文字、插入图片和页面的美化等内容;从工具性的角度来看, 通过该课题的学习,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可以制作出自己的图文混排作品或者具有帮助他人实现类似文字处理功能的能力, 如:电脑小报的制作、作文选的制作、图文混排作品等的制作。基于以上认识及遵循前文所述的四个原则, 笔者对该课题的多媒体课件处理如下。
1.“教件”的制作思路
“教件”的制作软件选择了常用的PPT软件, 理由:简单实用, 便于知识的呈现。该“教件”由8张幻灯片组成, 可以充分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学耗时不超过5到10分钟的要求, 其涉及内容及设计目的如表1。
2.“学件”的制作思路
“学件”的制作软件为Word软件, 以独立文档的方式提供给学生, 该文档既是“学件”, 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和学习成果。软件选用理由:所用即所学。该“学件”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学习主题) :《制作卷首语》学件。
第二部分 (学习要求) :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第三部分 (学习过程) :任务驱动过程及记录, 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一:请将文件的页边距设置为上、下、右为1.5厘米, 左为2厘米, 纸张为32开 (操作提示: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和纸张) 。想一想:为什么要将左边页边距设置要稍大一些?
任务二: (1) 将样文的标题和作者居中并加粗 (操作提示:选中—格式工具栏“居中”命令) , 标题字体设置为黑体四号 (操作提示:选中—格式工具栏“字体”和“字号”) ; (2) 将样文中带有蓝色标记的文字按括号中的要求进行处理; (3) 将样文首行缩进设置为2字符 (操作提示:选中—格式—段落—缩进 (特殊格式) —首行缩进) , 行距设计为1.2倍 (操作提示:选中—格式—段落—间距—设置值) (样文略) 。
任务三: (1) 给样文插入一张名为“书1.JPG”的图片 (操作提示: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查找范围 (制作卷首语学习资源) , 并设置图与文字为紧密环绕 (操作提示:选中—快捷菜单—设置图片格式—版式或通过“图片”工具栏) (样文略) ; (2) 在正文左上角插入云形标注自选图形 (操作提示: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标注—云形标注) , 并居中输入“卷首语”三个字 (操作提示:选中—快捷菜单—编辑文字) (样文略) 。
任务四:给页面添加彩色背景 (操作提示:格式—背景—填充效果—纹理—羊皮纸) 和装饰线条 (操作提示:自选图形—基本形状—绘制—选中—快捷菜单—设置自选图形格式—颜色与线条—填充:无填充颜色, 线条:按需设置) (样文略) 。
第四部分 (学习拓展) :课堂加深及课后作业, 具体内容如下。
(1) 问题讨论:如何利用填充效果把图片裁剪成所示图形?试一试 (材料位置:制作卷首语学习资源作业素材作业一31.jpg) 。 (2) 请学生自由分成若干小组 (原则同排四个学生为一组) , 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和文件资料 (材料位置:制作卷首语学习资源作业素材作业二) 自主设计制作卷首语, 将完成作品上传自班级FTP空间, 并由组长简要介绍本组制作的卷首语的特点, 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选出最佳作品。
综上所述,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学科性和工具性两大基本特征, 这与传统学科具有本质的区别。长期以来, 许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比较注重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观, 相对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特征, 这其实不利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目标的实现和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为了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和工具性特征和谐结合起来, 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关注这两个基本特征, 这是教师的义务, 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2007版[S].
[2]叶澜, 袁振国等.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 (联合) 考试大纲及指南, 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课件开发与制作技术】推荐阅读:
课件设计与开发06-08
课件开发08-07
课件制作与指导08-03
体育课件之制作与运用09-05
课件制作与解剖学11-07
网页制作与开发08-13
多媒体美术教学软件课件的设计与制作10-03
收听《高校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提升》的收获与体会06-12
课件制作系统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