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制作效率(通用12篇)
多媒体课件制作效率 篇1
随着现代电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融入渗透到各行业, 在高等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发展大为迅速。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它把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文字、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 形成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取代了传统的挂图、绘图等手段, 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直观的内容, 对于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来说, 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深受中青年教师的热爱, 并成为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备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优化多媒体课件制作对提高中青年教师备课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1 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中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存在的问题
我院于2004年9月建立了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对每学年授课的教师进行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听课[1]。自2004—2005学年共听93位中青年教师理论授课。在监控听课过程中发现基础医学课程授课中所有中青年教师均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通过问卷调查及监控发现中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存在以下问题: (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占据个人备课的大部分时间。对93位中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以2个学时授课内容为标准, 中青年教师用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时间平均为6.5h, 占个人备课时间30%。 (2) 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欠佳。在对理论课的监控听课过程中发现存在课件文字多、配色不良、媒体较单一、文字表达不规范、媒体连接运行欠顺畅。 (3) 多媒体课件在理论授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有些甚至影响了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课堂教学效果。 (4) 中青年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在授课中的应用存在较大的误区。
2 优化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
2.1 指导思想
中青年教师首先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确立正确思想。在理论课讲课中, 教师是主体, 课件是工具, 教师不应成为配音员的角色。教师在播映时“影随话到”, 不应对着屏幕读课件。提倡教师用自己做的课件上课, 并在授课前到实地观察课件播放的效果并及时调整。
2.2 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的文本要精简
对于理论课授课的内容, 中青年教师需简练文字, 尽量多使用短语、关键词 (若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应多使用专业英语名词) , 应杜绝原封不动的将教材内容全篇“拷贝”。在课件中能用简表的地方就不用文字, 能用简图的地方就不用简表[2], 这样使课件总体上简洁明了, 突出重点, 让学生对讲授内容印象深刻, 更容易记住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
2.3 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中图片应用原则
中青年教师通过多媒体授课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图片的使用至关重要, 因此在多媒体中图片需要精美、切题、清晰, 图片制作不能出现变形或者比例不恰当。在多媒体课件播放中, 图片不要占太多比例, 但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以便学生看清图片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2.4 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版面的要求
在多媒体课件中, 每张版面要简洁、统一, 同一层次的标题使用相同的字型号、项目符号。从美学角度来说, 应精简版面的色彩, 每张页面颜色不超过3种色体。同时应注意版面中背景与文字的对比, 从配色原则来讲, 深底色背景应配浅色字, 可考虑加阴影突出观看效果;浅色背景应配深色字, 但不需加阴影[3]。整个多媒体课件版面的文字应足够大, 保证教学后排的学生能有同样的观看效果。
2.5 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的播映
课堂讲授中, 多媒体课件中一切元素都应为课件主题服务, 因此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中应达到播映效果尽量精简, 勿使用与主题无关的小插件、小动画、声音、特效或背景以免上述因素分散了学生的听课集中力。
3 优化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
通过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开展, 笔者发现中青年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整改来保证提高教学水平、效果。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采取了编辑大纲、母版模式的PPT制作方法来优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并在全院范围内多次举行该方法的讲座、辅导。自2007年起在中青年教师当中推广使用该方法, 其具有简便、规范、简练、客观、易改的特点。
3.1 优化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目的
优化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目的是减少中青年教师制作课件的时间, 并使制作的课件达到美观、规范、易于调试, 使中青年教师在个人备课时有更多的时间充分钻研、吃透教材, 在课堂讲授中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优化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简要步骤
编辑大纲、母版模式的PPT制作方法: (1) 编写或编辑Word文档; (2) 转为大纲模式, 编辑大纲, 一级目录默认为PPT的标题, 二级目录默认为PPT的文本; (3) 发送到Microsoft Power Point; (4) 打开自动生成的PPT文档; (5) 编辑模板, 设定背景、字型字号和播映方式; (6) 打开编辑版面, 插入媒体元素; (7) 做必要的调整, 确认后保存。
3.3 母版的设置
根据上述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 设置母版的背景、字体、字型、字号及字的颜色, 注意规范项目符号。可在母版中自定义“动画”播放形式。在背景图片及颜色选择时应考虑到美观及强调主题内容的效果。
3.4 编辑PPT文档
通过修改文本及添加媒体元素, 如:图片、声音 (wav、mp3) 、视频来完善对PPT文档的编辑。
3.5 使用链接的技巧
优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任何元素都可以设置链接, 可以链接到本文档中不同的幻灯片, 也可以链接到其他文体, 如:PPT、doc、xls、exe、dat、mpeg、html等, 同一文档链接要设置出口, 保证其他文档链接运行结束后能回到原页面。设置出口的形式可采用按钮、隐蔽的文框、文字及图形[4]。视频文档应放在同一文件夹以便于链接时操作。
4 优化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对提高中青年教师备课效率的作用
该方法在全体教师中推广应用后, 尤其受中青年教师的欢迎。2007年9月—2008年7月学年中对课堂授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在中青年教师中85%的教师已采用了该方法制作课件, 其中88%的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分与未采用该方法前的教学质量评分相比要明显提高[5], 而在个人备课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时间平均减少50%。因此, 优化多媒体课件制作明显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备课效率, 使中青年教师有更多时间熟悉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6]。具体表现在: (1) 优化多媒体课件制作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 而不是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2) 该方法缩短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间, 使电子幻灯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而不是教师成为其工具; (3) 该方法简便、易学, 激励了更多的中青年教师自己做课件, 在课堂讲授时, 课件使用能得心应手, 提高教学效果; (4) 由于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课件文字精简, 基本上杜绝了中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篇文字照读的现象, 使其采取更多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或教学等。
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在监控听课过程中发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辅导、讲座等形式, 在中青年教师中广泛推广使用优化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 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备课效率、教学效果, 但该方法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如板书, 同时更要求中青年教师在平时教学、备课过程中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素材的积累。该方法的实施从一侧面体现了高等医学教育扩招后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对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瑾, 黄培春, 柯湛华.二级学院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9) :1041-1043.
[2]张菊.浅谈用Power Point制作高质量课件的技巧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7 (24) :6058-6059.
[3]王军, 孙爱国.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美学特性 (J) .现代教育技术, 2006, 16 (5) :27-29.
[4]舒晖, 龚显卿, 蒲实.医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07, 2 (2) :145-147.
[5]王瑾, 黄培春, 柯湛华.基础医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24) :3831-3832.
[6]杨保胜, 李士华, 孙翔, 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基础医学教学质量 (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7, 24 (6) :640-641.
多媒体课件制作效率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进入语文课堂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如萨穆尔,斯迈尔所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现状分析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生字,去预习新的知识。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自学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鉴与这些,我就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新课标的能力要求、发展心理学理论、自主学习理论,通过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巧用评价激励机制五大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培养对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语文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语文课堂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效率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语文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原则
1.逐步递进的原则:从了解知识入手,增强其对学习方法和策略应用的意识,促进其坚持实施,继而形成习惯;
2.及时强化原则:遵循习惯形成的规律,从点滴做起,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入手,配合适当的奖励与竞争机制,使其最终形成习惯;
3.统性原则: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配合,共同参与干预方案的监督和实施;
4.动研究的原则:边实施,边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六、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步骤
(一)对象为:小学2至5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内容 1.具体内容
此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经过讨论决定根据学校特点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年级制定目标,分低、高两段:低年级目标为主要是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高年级主要为提高学生预习效果的实施与研究。
2.具体目标为 低年级:
(1)能在老师讲新课前一天主动预习;
(2)能把自己的认识或收获主动和同学、家长交流;(3)能把预习问题总结出来。
(4)下课能将自己的预习资料主动整理;(5)能和同学主动交流,探讨预习的好处并产生良好兴趣。高年级:
(1)在预习过程中自主解决基础性问题;(2)提高思考及质疑能力;
(3)上课能认真听讲,自觉解决预习中的问题;(4)下课及时检查疑难问题是否解决。
(三)研究方法:
1.查研究
调查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性格特点,加强调查研究,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分类调查,有的学生做事认真,预习效果很好,而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态度来预习。通过让态度认真、预习效果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叉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动态度不认真的同学。
2.动研究(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单调直观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一切从奖励开始,每当孩子出现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教师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会不断努力使这种适宜的行为产生。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
(3)加强联系:老师随时和家长保持联系,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交流先进经验和做法。3.验研究
(1)小学生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方式和途径的研究;
(2)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治及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
(3)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预习习惯的研究; 4.究步骤
(1)根据班级的情况,确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自觉主动性差,“双向五环”模式刚接触,本身还是一头雾水,所以措施和方法要细致化,实施起来轻松。
(2)查询相关资料,如课前预习的方法和步骤。(3)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交流和讨论活动。(4)因地制宜,随机应变,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5)采用个别学生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交流经验提高能力。
(6)收集资料并形成调查报告,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的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调查活动。
七、提高课前预习效率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预习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小学生处在非常感性阶段,其学习如何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是需要教师的引领。
同时,老师需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其预习能力的策略,其中首先要做的是强化学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意识,使他们认知到预习的意义,体味预习的兴趣。指导学生预习,必须要按照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进深。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刚开始可安排在课内进行。
(二)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间
学生的接受、理解力和学习基础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提出预习要求,而在上课时,要注意与他们预习情况相结合,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能表达预习的一点所得,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对于他们不会的地方,提醒他们注意听老师和其他同学。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提出一些较高的、力所能及的预习要求。
(三)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预习,在此提供几条高校预习的方法原则:
第一,勤动手。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动笔墨”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预习时要指导学生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要随时将课本或其它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或片断作文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其中第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做笔记时如果是课本则用铅笔,以便改正,并用统一的符号以便检查。圈点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咀嚼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眼、口、心“三到”。末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 预习中,应把握这“三到”;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预习时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上述所讲动手圈画(或写),既有助于发挥多种器官并用的作用,又可保证精力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预习的质量,保证预习达到好的效果。
第三,要勤思多问。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但是提不出问题并不意昧着没有问题,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能提出问题,才淡得上解决问题。善于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之上,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问则止”。预习时,一定要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 做到勤思之、多问之、善学之。
第四,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预习中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它相关的参考书。会用、善用字典等工具书,才能提高预习效果,保证预习质量,消化学习成果,提高自学能力。
第五、多阅读。阅读教材是预习的中心环节,方法有两种,即粗读或者是细读,粗读指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目的在于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概貌,粗读要求尽可能找出疑难问题。细读指阅读教材要细致深入,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下工夫反复阅读。“四步读书法”是对细读的具体要求,在阅读顺序上由浅入深反复阅读,第一遍,扫清字词障碍,读通;第二遍,了解课文概貌,作到心有文章脉络;第三遍,把握要点,记录问题或感想;第四遍,课文前后贯通,探索内在联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教师在对学生的预习效率培养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
2.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重视反馈,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3.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互相督促。
4.注意持之以恒,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附:参考文献:
1.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胡爱玉《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月刊社,2005年12上
多媒体课件制作效率 篇3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2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课件越来越丰富,并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设情境,敲开兴趣大门
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因势利导,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起探索欲望,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上课伊始,多媒体课件显示:青砖红瓦、潺潺流水、花红柳绿、燕子翩翩起舞,一个优美的小村庄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一会儿,飞沙走石、洪水滔天,优美的小村庄消失了,出现了大片贫瘠干裂的土地。学生顿时被眼前的突变景象吸引住了。老师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景象时想知道什么?有的说想知道这个小村庄里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有的说想知道小村庄为什么消失了,有的说想知道优美的小村庄还会再现吗……一双双小手不断举起,一个个问题应机而生,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一堂新课的巧妙导入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想,产生共鸣。
二、形象再现,突破课文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课文的难点就在于理解“飞”和“夺”的内涵。上课时,教师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影录像,再现当年红军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把学生带入硝烟弥漫的战场。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三、声像结合,领略自然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描写自然环境美的精品课文,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开掘作品蕴藏的意境美,创造审美的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鉴赏水平,增强审美情趣。
如在教《林海》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有关大兴安岭美丽风景的图片,带上配乐朗读,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惊喜的认识;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对大兴安岭的美景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自己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从而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那种由衷的赞美。
四、巧设练习,拓展课堂知识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述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给学生想象的条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如讲完《海上日出》一课后,学生观赏课件演示出的三幅日落画面,通过直观的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刚讲过的课文,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动手写下来。
多媒体课件制作效率 篇4
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有哪些优势
(一)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学生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需求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参与数学课程的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案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利用下载的“海上日出”实景,在展示中融入巴金作品的朗读,在学生感同身受中,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和海平线的关系,然后鼓励学生用简易的笔法勾画出变化过程,从学生的作品中抽取出课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
(二)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上课前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的欣赏中心情放松。在讲立体图形时,我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尽量使得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三)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针对把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正方体,用一刀切去一部分,那么剩下部分切口图形为哪些形状制作了多个正方体。然后用FLASH制作动画,一一把剪切的形象演示出来,剪切的角度由小而大变化,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在处理教科书中数据的表示时,首先用EXCEL制作了统计表,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在把它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图型等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数据的快速处理,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四)更适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数学课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一题多解等形式进行,但实际上学生的主要精力消耗在大量的复杂的运算上。因此,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实际上很难进行验证和证明。但是在计算机上,学生借助一些工具软件,如Maple, Matlab等,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极为复杂的运算。这就使学生验证自己的设想变得更为容易。这必将促使学生进行深发层次的思考,以挖掘问题。这种现象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建立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如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虽然具有这么多的优势,但必须要合理运用,才能实现教学最优化。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那么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呢?
(一)课前要对教学中问题的引人、分析与解决进行充分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教育是全面提高其基本素养和思维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数学这门科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所承载的知识、信息创设逼近实际的教学情境来制作数学课件,由超级连接的方式,把已学过的定理、定义、公式及与本教学单元的内容相关而教学特征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充分考虑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各个知识点一步步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地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在八年级讲解多边形镶嵌问题时,正多边形单独镶嵌问题,多种正多边形镶嵌问题以及任意多边形单独镶嵌问题,用多媒体来展示就可以把整堂课的效果发挥地更好。
(二)注重师生的共同活动,避免单纯的演示式教学
使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是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如数学新课程中“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很多地方人工完成起来很繁琐,又如“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师只需讲透方法、步骤和道理,非智力过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某些教师早就下载了某个课件,上课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从头到尾依次过了一遍,幕布俨然成了一块“电子黑板”,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方法完全违背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初衷。这是一种为了课件而课件的教学思维,这样的教学思维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动画模拟、分层显示、演示实验、练习设计,并利用黑板可写、可擦的优点,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不但要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更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核心培养目标。授课中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从中发现学生真正的迷惑和不解,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通过联想去获得知识。
曾经听过两堂不同的初一“有理数混合运算”课。一堂是一位年轻教师讲授的,课件做的很精美,声音、图片、背景等等都有。学生也很新奇,一会一张图片,一会一张漂亮的背景,期间伴着音效声,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怎么突出,最终课堂练习反馈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很吃力,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听完这堂课,又去听了一位老教师执教的一个平行班级的课。老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事先准备了两块小黑板。课堂上,幽默诙谐的语言,循循善诱的指导,一针见血的指正,学生听得很入神,学得也很轻松。到课堂练习反馈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都很轻松地完成了练习。究其原因,这本是一堂重在学生练习的新授课,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在练习中寻找规律,总结失误经验的一堂课。多媒体在这堂课上无法发挥其优势,相反,过多过于精美的图片、声音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率。
(三)合理选择使用多媒体,避免节奏过快和无谓劳动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特别是在当前“五严”的背景下,教学时间更加紧凑,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把教案直接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表“黑板板书”,讲课只需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巳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有一个过程)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它的优点是形象、直观、生动,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它的缺点是展示的物品是抽象的、间接的,不可触摸,而且是按固定的模式和流程运行,是一成不变的。而实物投影,除了形象、直观、生动外,展示的物品是具体的、直接的,可以触摸,可以变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我认为选择教学媒体要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效果来确定,不能因为电脑比实物投影更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就一定要用电脑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心得 篇5
落冲小学:郭江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回顾这八天的培训,虽然学习生活繁忙而又紧张,但收获却是丰富而又巨大的。五天的培训,使我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由陌生到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现代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现将此次培训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当代社会,教育教学工作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本次多媒体教学设计培训工作,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可谓是在炎炎夏日,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场及时雨。本次课件制作培训的内容定位在对计算机及课件制作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培训教师耐心而又细致的讲解,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再加上教师根据培训学员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使我对课件制作有了新的理解,也使我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本次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培训的收获。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等的制作,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两者内容比较充实、节奏紧凑,让我受益匪浅。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主要讲解了用整理教案编写思路,主题网站的教学应用,常见课件修改,制作方法,操作技巧。而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教学更是把培训过程推向了高潮。培训老师来自中岭镇专业老师,水平较高,经验丰富。他在讲解时,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一些实例,让学员们逐渐熟悉工具栏、菜单栏的使用。完整地体现了知识架构的层层递进,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参加培训之后的打算。在参加课件制作培训之后,我一定要把培训中所学到的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 实践中去,并不断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不断地 充实课件素材,在此基础上,还要将自己的所学,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使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效率 篇6
【关键词】错题集 制作 使用
很多学生高考复习常常没有章法,平均分配时间,大量做题的同时,不会的仍然不会,出错的地方反复出错,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准自己的失误点,没有彻底消灭顽固的死角。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大都是搞“题海战术”,简单地说就一个字“磨”,复习效率极其低下。然而,多年来,错题集是高三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高考制胜的一大法宝。我们提倡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使用自己的错题集。
一、制作、使用错题集认识的误区
有些学生认为做错题集没有必要、太麻烦,甚至找借口“没有时间整理错题”。有些学生因为不会制作错题集,认为直接在试卷上订正错题就行了,即使有制作了错题集的学生,也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改错、轻分析”的现象。做错题集就像是记“流水账”,但“流水账”容易让人处于混沌状态、对问题不敏感。笔者还发现,学生制作了错题集却不会使用,出现了“重整理、轻应用”的现象。更有学生认为:做新题比做错题更有价值、更有成就感。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能充分认识到制作和使用英语错题集的真正价值。著名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二、错题集的作用
绝大多数高考状元都有使用“错题集”的习惯,“错题集”是对学生自身各类错误的系统汇总。翻开它,学生自己各种类型的錯误就非常直观的呈现在面前,一览无遗。这样学生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着手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尽力做到“不二过”(即同一个错误不犯第二次)。 “错题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抓住薄弱环节就抓住了复习重点,到高考前着重针对错题本上的题目查缺补漏,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复习的时候就认真翻一翻,看一看,这些知识点就能够熟练掌握好,最后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自己错过的题目。因此,有了错题集,学生就不会在复习备考的题海中迷失方向了,复习效率大为提高。显然,“错题集”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夯实学习基础、创造优秀成绩的重要手段。而很多同学并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大量重复犯错(据调查错题当中30-50%但是重复错误),这是非常可怕的!养成良好建立错题集的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得个体学习重点更突出、复习更具针对性、学习更有高效性。
三、错题集的制作
1.分类整理。对平时练习或考试中的错题按题型和考点分类整理,从而实现对具体错题进行一般化处理,概括出一类题的常规解法,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同时,分类编写也便于我们查漏补缺。具体按高考英语题型可分为:基础知识篇和综合技能篇。基础较弱的学生可先侧重基础知识的编写,再循序渐进地跟上综合技能篇。
2.分析出错原因、纠正错误。错误原因大致分为:粗心大意类、概念模糊类、技巧缺乏类、迁移能力不足类等等。每一道题目的错误原因都要弄的十分清楚,然后记下错误的类型和原因,还要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如果此题有多种表达,可以在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表达写上。有时也可按照学科特点、考试技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态等分类。这个过程是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和再提高的过程,可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对知识的运用更灵活。
3.根据考点,从“变”中发现“不变”规律。在老师的帮助下,列出英语主要考点,在活页错题本上为每个考点预留两页,并贴上考点标签。确定错题的考点类型后,在相应页面记录错误反思、正确解析和变式强化。对错题进行横向变式能夯实基础,对错题进行纵向变式能拓展思维。通过变式训练对学科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从“变”的形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错题本上也可以记载一些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典型习题。
四、错题集的使用
1.经常阅读。错题集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之所以出错,大多是因为知识点不扎实,所以对待错误要经常见面。时间间隔自己决定,比如一周,也可以两周或一个月,或学完书本的每一章节等,尤其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复习时对完全弄懂的题划掉,还没有明白的题做上标记,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作为以后复习的重点对象。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长此以往可以进行两轮、三轮甚至多次的“筛选”直至这些题目你完全掌握。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学生肯定会在考试中有明显的进步,收获颇丰。
2.做好标记。错题本上的题目反复看过,确实已经彻底掌握了,可以做个标记,在题号前或者题号上画“叉”或者画个“圆圈”,再看的时候可以略过这些做了标记的题目,避免耽误时间。
3.相互交流。由于基础不同,每个学生所建立的错题内容也不同。通过交流,学生之间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通过经常阅读和相互交流错题本,学生可以逐渐改掉不良习惯,并且不断积累做题的方法,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英语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多媒体课件制作效率 篇7
一、把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既要把握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等设计原则,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学科特点,符合学科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一,与数学特点相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其内容往往富有逻辑性,较为抽象,因而不少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所以,在设计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应将实例与数学语言有机整合,通过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等数学软件,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动态性地呈现给学生,使其观察与感知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发现知识变化,并从中发掘数学规律,得出知识与结论,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函数时,教师可适当运用几何画板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比如利用几何画板直接绘制函数图象、函数切线、导函数图象等,为学生分析函数性质提供指导作用;亦或利用几何画板准确而简练地展函数图象绘制过程。再如教学立体几何知识时,其图形涉及了较多的点线面,并有着较为复杂的空间关系,而通过几何画板可将静止的空间图形变为动态,帮助学生对图形空间结构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与感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与想象力,使其理解与把握相应的数学概念。
第二,与数学教学理念相符。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需要抓住数学教学理念,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首先,注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其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应呈现出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体验多种思维活动,如实践操作、观察分析、总结交流等,从而自主构建知识,提高能力。
二、注意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探索一定的策略,使多媒体课件更贴近数学学科特点与教学理念,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注意多媒课件设计的针对性,因课制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需要根据数学课型,如新授课、习题课、讲评课等,有针对性地加以设计,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呆板为生动,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1. 新授课。
在新知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求知欲望,诱导学生联系原有知识与经验来分析与解决情境问题,从中获得数学知识。如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利用PPT图片呈现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除教师展示的图片外,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椭圆形状?这样,借助生活现实中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椭圆形状及其几何特征,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2. 习题课与讲评课。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复习知识。如“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习题教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习题,减少教师板书时间。
(1)画出图1所示下几何体的三视图。
(2)如图2所示,所给的方向为物体的正前方,请试着作出它的三视图(单位:cm)。
(3)拓展提高:如图3所示,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俯视图与主视图。①请画出这一几何体的左视图;②若构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为n,请写出n的全部可能值。
学生练习之后,教师可选出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投影,尤其是有普遍性错误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与分析,引导学找出错误原因,加深知识理解,深刻记忆。同时,在习题课与讲评课教学中,教师还需整合板书形式,以突出教学重难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巧用课件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篇8
一、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和掌握好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选用合适的课件,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有的学生对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混淆不清,常常在具体的计算中出现错误。为此,笔者设计并制作了课件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课件,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接下来又让学生就刚才自己从课件中看到的在小组内按提示要点进行交流。这时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说出圆的周长、面积的含义,说明既定的学习目标已经达成,继而引导他们完成表格的填写。
二、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借助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目的。
比如,刚学完“圆的周长和面积”,课本上有这样一个问题,该题目是:某钟表的分针长10厘米,1.从1时到2时,分针针尖走过的路线有多长?2.从1时到2时,分针扫过的面是多大?初次看到这样的题,有的学生不知道从何着手去解决,不知道要求的是什么。于是笔者出示了学生丢手绢的照片、视频等。看完视频后,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从中受到启发后,由“丢手绢”时大家围成圈的情境联想到钟表上分针针尖走过一圈的路线实质上是求圆的周长,分针扫过的面的大小就是求圆的面积。通过过程演练,学生很快就会完成上述两道题的计算。
三、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学会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不仅是数学教师施教的内在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明晰思路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在课堂上巧用课件,可以化隐为显,化难为易,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凸显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和数学思维的简洁性。
例如,由于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理解有关组合图形是比较困难的。在他们思维困惑处适时地介入多媒体课件,呈现“分割”、“组合”、“提取”、“强调”等动态过程,教师再及时进行点拨、疏导,使学生对所求的问题及相关条件一目了然,思路豁然开朗,解题方法一下子变得简单。这既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再比如,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学生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认为是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解决问题中产生了思维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两者的区别。此刻,教师及时用课件展示半圆图。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明白了“半圆周长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多媒体课件制作效率 篇9
对PowerPoint软件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PowerPoint课件制作效率, PowerPoint中提供了强大的媒体素材集成与编辑功能,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和技巧 (操作以PowerPoint2010为例) 。笔者拟从PowerPoint制作工具定制与操作、课件设计观念以及课件应用三个层次展开对提高PowerPoint课件设计与应用效率的策略的研究。
常用操作, 一步直达
一旦对PowerPoint软件的功能及工具有了深入的了解, 就可以直接提高课件制作效率。通过笔者的观察统计, 在PowerPoint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较高频次的操作如表1所示。
如果能对这些常用操作进行简化, 可以直接提高软件的操作效率, 比如在PowerPoint课件制作过程中经常需要插入文字和图片信息, 通常插入图片用户需要单击三次鼠标才能完成: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然后选择需要的图片。利用PowerPoint的界面定制功能可以实现将常用操作显示在“快速工具栏”, 只需要单击一次, 就可以完成相应操作, 省去了在不同功能区寻找相应命令的过程。用户根据课件制作中常用操作以及自身使用习惯可以灵活对“快速工具栏”进行定制, 如图1所示。
PowerPoint提供了定制界面导入和导出功能, 用户可以将其导出为独立备份文件, 方便设置共享。
在对软件操作界面定制的基础上, 一些常用操作使用快捷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 如幻灯片放映利用F5 (Shift+F5) , 移动对象使用方向键、对对象进行精确移动可以用Ctrl+方向键等。
重复操作, 批量处理
在PowerPoint课件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多个对象进行相同的操作, 如改变文字的字体、大小, 设置图片的显示样式, 添加动画效果等, 这些几乎相同的操作如果一一去做, 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且过程枯燥, PowerPoint提供了一些具有批处理功能的工具, 可以大大简化操作流程, 如表2所示。
素材管理, 见名知意
在课件制作的整个流程中, 素材的搜集、整理、编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高效地利用素材是提高课件制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一次搜索、永久保存、方便查找、见名知意, 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传统的素材管理方式一般通过设置文件夹分类管理, 但这样层层查找效率不高, 建议采用下面方式管理素材。
(1) 用尽可能丰富的文件名描述 (现在Windows支持255个字符长度文件名) 文件内容, 这样可以在不打开文件的情况下就能了解素材的内容和用途, 文件命名的基本要求应当包括素材可以用在课件哪个环节及其基本属性, 如对一背景图片可以采用颜色+图形内容 (主题) +背景方式命名。
(2) 利用Everything进行素材搜索, Everything是一个小巧灵活的文件名搜索软件, 可以瞬间获取搜索结果, 不需要用户打开每个文件夹查看素材文件。
(3) 利用金山快盘、DBANK、盛大Everbox云存储等网络硬盘做好素材的同步与备份。
用户在制作课件过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建立起与自己学科相关的素材库, 通过网络硬盘能够快速与同事之间共享素材, 避免了每一次制作课件都要上网重新查找素材。
母版主题, 统一个性
PowerPoint之所以成为课堂教学展示课件制作的主要工具, 随处可得、便于修改的模板也是原因之一。但在模板使用上, 很多用户存在一定的误区, 如为套用模板中的版面布局而随意删除课件内容, 对模板缺乏有效修改的方法, 无法做到课件内容和显示分离等, 许多时间花在了模板的下载和挑选上。PowerPoint中的母版和多母版技术的应用能够为PowerPoint课件界面提供深度定制与编辑的功能, 在PowerPoint 2010中引入了主题的概念, 为实现课件界面与内容相对分离提供了可能。结合PowerPoint中的主题和母版技术以及PowerPoint中的替换图片功能, 笔者提出了基于主题的PowerPoint课件界面设计方法, 能够有效地对课件界面进行管理和编辑, 提高课件界面设计的效率。
母版是相应版式的幻灯片模型, 包括字形、占位符大小或位置、背景设计和配色方案等设计信息。通过母版可以统一修改某一类 (版式) 幻灯片的布局和外观。PowerPoint的多母版技术是指模板 (主题中) 包含多种母版版式, 幻灯片可以按相应需求进行选择应用。
母版与幻灯片的关系如图2所示, 我们看到幻灯片的最终效果, 实际是幻灯片与母版叠加的效果。
PowerPoint中的主题是对幻灯片中对象的格式预置, 包括母版、颜色、字体、样式等, 通过对主题的修改, 可以将编辑的效果应用于图表、SmartArt图形、形状、图片、表格、艺术字和文本。PowerPoint中的主题是独立的文件, 可以轻松实现课件界面和课件内容分离, 方便界面设计方案的迁移与重用。
基于主题的PowerPoint界面设计方法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在PowerPoint界面设计中利用主题技术进行界面设计, 结合幻灯片的多母版技术可以对课件内容的显示效果进行统一灵活的设置;第二层含义是指界面的风格应当和课件内容的主题相统一。实现内容与主题相统一可以通过在PowerPoint母版或相应幻灯片中预留相应的占位符或者主题替换图片实现。课件制作者可以根据课件内容提取出能表达其特点的相关图片, 利用PowerPoint中的替换图片功能, 快速更改PowerPoint界面, 实现内容与主题的统一。
精简过程, 突出主题
Power Point课件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展示, 辅助教师的讲解过程, 所以Power Point课件设计大多数是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为主要顺序, 教师习惯将自己的整个流程照搬到Power Point, 甚至包括教师讲解的每句话。输入这些内容既影响课件制作效率也影响课件使用效果, 这样设计的课件自然让使用者只能依赖Power Point展示上课, 于是教学过程变成幻灯片的放映过程也不足为奇了。
但也正因为Power Point课件应用场合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下, 师生在同一空间范围内, Power Point课件制作不需要过多考虑交互设计因素, 毕竟师生直接交互要比人机交互更进一步。因此Power Point课件制作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直观、结构化地呈现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把教师从具体的Power Point教学流程中解放出来, 将重心放在教学内容的加工上, 在使用课件时只是在需要时借助Power Point呈现加工的教学内容, 这样更容易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重用内容, 剖析结构
前文阐明在PowerPoint课件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一旦能够实现界面与内容的相对独立便可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从PowerPoint课件的内容结构分析中也能发现诸多相同元素, 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重用幻灯片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重复使用。
PowerPoint课件一般结构可以分为:课件封面 (片头) 、课件导航、课件主界面 (目录) 、课件内容、课件帮助 (使用说明) 、课件封底 (结束或退出) 、片尾、课件版权说明等。对于这些共同的结构, 教师可以在平常制作过程中将它们统一在一个独立的PowerPoin文件中, 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共用幻灯片的方式将内容插入课件中以节约重复制作的时间, 同时方便管理和共享交流。
利用重用幻灯片的方式, 而不是复制粘贴幻灯片的方式有两个优势:一是不影响课件应用的主题 (模板) 显示效果, 不需要对外观显示效果再重新进行设置和编辑。二是幻灯片管理比较集中,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学校内建立幻灯片共享库。
插入文件, 积件实现
自2 0世纪9 0年代以来, 关于课件的“可重用性”、“基元化”、“标准化”等思路已经得到初步实现, 并有了积件库建设的实践研究, 包括多媒体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网上环境积件资源库等多种形式。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整合平台, 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以教师为制作主体的课件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积件思想没有得到应用和体现。其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制作PowerPoint课件过程中, 仅仅是将PowerPoint视为多媒体内容集成和展示的工具, 而没有从积件整合的思路上去实践。要提高课件的重用效率, 最根本的方法是教学内容独立, 微教学单元库是很好的思路, 教师在制作PowerPoint课件时并不需要将所有内容整合到一个PowerPoint文档中, 而是按知识点或知识单元制作成独立的PowerPoint文档, 如图3所示。
这些微教学单元 (独立的PowerPoint文档文件) 与具体的教师信息无关, 与课件的界面主题无关, 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流程无关, 因此能够灵活应用到不同的课件中。具体实现方法是利用PowerPoint中的插入对象功能, 如图4所示。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 篇10
1 选择教学课题, 确定教学目标
选题首先应根据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进行, 然后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 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 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 借助计算机媒体,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如:设计课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还是解决某一重点, 难点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 还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 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 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
选题的同时, 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 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 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 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习效率。
2 研究教材内容, 创作设计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重要环节, 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它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 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 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 应根据主题的需要, 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 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 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 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 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 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 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 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3 搜集媒体素材, 制作合成课件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也就是多媒体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 它包括图形、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搜集素材应根据脚本的需要来进行, 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如利用扫描仪采集图像, 利用动画制作软件生成动画, 用话筒输入语音, 或从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取得。
3.1 文字的设计
CAI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设计时要做到:
3.1.1 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
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 以提纲式为主。如:在进行对比举例时, 我采用了热区的形式, 阅读完后自动消失, 可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观念。
3.1.2 文字内容要逐步引入一屏文字资料, 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逐步显示。
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引入时, 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动画效果, 也可伴有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1.3 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与字形文字
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 选择的字体要醒目, 一般宜采用宋体、黑体和隶体。对于文字内容中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 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
3.1.4 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文字和
背景颜色搭配的原则一是醒目、易读, 二是长时间看了以后不累。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 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以下列出几种具有较好视觉效果的颜色搭配方案。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白色/蓝色, 白色/黑色, 白色/紫色, 白色/绿色, 白色/红色, 黄色/蓝色, 黄色/黑色, 黄色/红色等。
3.2 声音的设计
CAI课件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效果声。人声主要用于解说、范读、范唱, 在CAI课件中应用较少。课件中, 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 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 同时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增加学习兴趣。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 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 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音乐和音响效果的设计时应注意:
3.2.1 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
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 以增强感染力, 过渡性内容选择轻快的音乐。
3.2.2 音乐和音响效果不能用得过多, 用得过度反而是一种干扰信息, 效果适得其反。
3.2.3 背景音乐要舒缓, 不能过分的激昂, 否则会喧宾夺主。
3.2.4 要设定背景音乐的开关按钮或菜单, 便于教师控制, 需要背景音乐就开, 不需要就关。
3.3 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设计
CAI课件中, 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占较大比重, 设计得好,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 也会起到负作用。
3.3.1 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图形、图像等画
面设计要尽可能大, 图的主要内容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 便于学生观察。
3.3.2 复杂图像要逐步显示。
对于较复杂的图, 如果一下子显示全貌, 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 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应随着教师讲解, 分步显示图形, 直到最后显示出全图。
3.3.3 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 学生可能一次
没看清, 最好设计重复播放按钮,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 重复播放。
如:在FOR-NEXT循环语句课件中, 循环的执行过程是分步显示的, 同时注意了色彩的搭配效果, 为了增加交互性, 设计了分步按钮, 可以一步步播放循环过程, 也可重复播放。
3.4 注意事项
3.4.1 注意色彩的合理应用
色彩的应用可以给课件增加感染力, 但运用要适度, 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原则。色彩搭配要合理, 色彩配置要真实, 动、静物体颜色要分开, 前景、背景颜色要分开, 每个画面的颜色不宜过多。
3.4.2 尽量加入人机交互练习
设计CAI课件时, 适当加入人机交互方式下的练习, 既可请同学上台操作回答, 也可在学生回答后由教师操作;这样做能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4.3 注意字、图、声的混合
对于一些动画, 由于其自身不带声音, 设计时, 应为动画配上适当的音乐或音响效果, 这样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功能, 有利于学生记忆, 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些重点的字、词、句, 除了采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字形加以强调外, 也可以运用动画、闪烁等技术, 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 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 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CAI课件。这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好在现在的多媒体编辑软件的操作使用越来越简单易学, 为教师亲自动手制作课件提供了前提。
4 修改调试运行, 试用鉴定推广应用
课件制作完成后, 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修改、完善, 才能趋于成熟。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确保课件质量的最后一关。如果在课件中存在某些问题, 应继续修改, 直到满意为止。
总之,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 一个多媒体课件应该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 强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 努力探索制作技巧, 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 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课堂上运用具有综合功能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它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感观受刺激, 学习兴趣大增,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有形有色地把授课内容形象地表述出来, 而且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CAI,课件
参考文献
[1]方其桂.Authorware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例教程, 2001年9月第1版363页.7-900635-82-3.
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 篇1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教改在深化,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今后每个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
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如虎添翼,并为教师开辟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它能将教育信息通过多彩的图、文、声、像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教学的过程,提高了效率,增强了效果。多年的课件
制作,使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我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看法。
一、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遵循基本原则
多媒体课件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必要条件
课件的制作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创意,运用多媒体创作软件把各种相关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素材合理组织安排,从而形成一个多媒体课件的过程,它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制作一个高质量的课件需要以下条件。
1. 熟悉创作软件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什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几何画板、会声会影、音视转换软件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去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
2. 积累各种素材
设计制作、收集整理各种不同格式、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所必须的。要注意平时积累,把认为有用的素材收入自己的素材库,以便随时调用。声音素材可以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等声音软件来录制,也可以网上搜索下载有关录音软件。也可以从磁带、光碟、唱片中获取,将其存入到自己的素材库中。影像、图片、动画素材,可以使用解霸对VCD中的图像进行截取,也可以通过数字摄像机、数字照相机、扫描仪获取影像、图片。也可以通过视频采集卡将收录的电视节目转为数字信号存入计算机。
3. 精心创意构思
教学设计的创意和构思是决定多媒体课件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从技术上来说并不是很难,难的是课件的设计和构思。在制作中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直观、交互性强和非线性等特点,必要时可运用特技手法,适度夸张,强化感染,创设更为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
1. 精心处理课件素材
选择最优的媒体去呈现教学内容,是运用课件在教学中能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要了解各种多媒体制作软件的性能和特点,扬长避短,按照自己需要,去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制作软件,精心处理、优化、充分备用。但不同的课件制作软件支持不同的音视频格式,每一种创作软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我们不能以所用软件的复杂和简单来判别课件的优劣。
2. 设计课件框架
框架就像人的外套一样装饰着整个课件的表面,制作一个课件同样需要框架设计,必须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设置要精制、巧妙、美观。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框架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框架的创作,文字框架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框架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装饰框架,就像化装导演一样每个文字框架搭配适合的颜色、图片、图案。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框架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以文字框架为依据,把设计和创意融入到课件中去。这样不但可以保持课件的整体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3. 设计创作脚本
多媒体教学摆脱了一些呆板的教学形成,依赖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把以入受时间和课堂空间限制的内容搬进课堂,体现出其特有的优势。
素材的选取应依教材内容而决定,如讲授中国画欣赏时,可以先取中国传统的古代乐曲,一些作者的代表作,作者的简介与照片。这样就组成一堂有声有色的欣赏课,其优美的意境与和谐的旋律远远不是靠几个文字右者加教师费尽口舌的讲解所能代替的,使美术课里枯燥的欣赏课活起来,使学生轻松地、愉快地、学到了知识。
4.课件的制作及修改优化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特点,制作过程
1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制作者的创意, 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 把文字, 图形, 图像, 声音, 动画, 影像等多种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集成融合, 并赋予它们交互特性的课程软件。
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服务的, 课件做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好的课件具有以下的特点: (1) 严谨的科学性:它是优秀课件的必要条件。如果课件做得不够科学,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就会产生负能量。表现再丰富, 互动性再强, 也是徒劳。 (2) 极大的开放性:能够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思路, 留给我们相当多的空间, 去思考, 去拓展, 以达到知识更深入的阐释和理解, 并且可以再编辑, 使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决定素材的取舍, 教学过程的顺序以及模拟仿真的速度等。 (3) 丰富的表现力:对宏观和微观的事物进行模拟, 仿真;对抽象, 无形事物进行生动, 有趣, 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 使枯燥的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 (4) 良好的交互性:操作灵活, 便用方便, 操作过程不受课件的影响, 如同操纵一块电子黑板, 教师可以随意在画面上绘画, 标注, 书写或输入文字, 各部分内容可以任意跳转等。
2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
如果想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必须掌握好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每个环节。
(1) 选题分析
这是课件制作的重要环节。在制作之前, 要先做好选题的工作, 因为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用到多媒体课件, 课题选得好, 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反之, 如果选题不当, 流于形式, 就会起到画蛇添足, 相反的作用。我们要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 (1) 效益性原则, 如果常规的教学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去做多媒体课件。 (2) 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原则, 比如《荷塘月色》教学中, 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以荷塘背景和古筝音乐的巧妙结合, 使学生沉浸在声情并茂的氛围, 不知不觉融入到课堂之中, 这不是用传统教学手段所能达到的。 (3) 选择教师不易讲清楚的重难点, 通过动画、图像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C语言中的《汉诺塔递归算法》, 我们如果用口头语言讲述其过程不仅听起来枯糙, 而且学生不好理解, 但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整个过程, 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2) 编写脚本
脚本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进行设计, 要符合学生思维的认知和教学的连贯性。其中文字脚本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映教学进程, 明确课件的类型等, 动作脚本包括前台文字, 图形, 图像, 声音, 动画设计和后台代码交互设计。前台界面设计风格要统一, 体现便于操作的特性, 后台代码设计要求变量起名见名知义, 便于维护。
(3) 素材制作
多媒体素材是为了表达学习内容所呈现的文本, 声音, 图形, 图像等素材。 (1) 文本设计要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字体要醒目, 尽量大, 一般采用黑体, 宋体和隶书;当文字内容较多时, 可采用逐步显示:逐行显示或字音同步等;文字和背景颜色搭配要避免视觉疲劳, 以醒目, 易读为主, 文字以亮颜色为主, 背景以暗色为主。典型搭配文字颜色 (背景颜色) :白色 (黑色) , 白色 (绿色) , 白色 (红色) , 黄色 (蓝色) , 黄色 (黑色) , 黄色 (红色) 。 (2) 声音设计时, 重点内容要选择舒缓, 较慢的音乐, 并且设置开关或菜单, 便于教师控制;声音不能用得太多, 否则会适得其反。 (3) 图形, 图像的设计要尽可能大, 处于屏幕的中心, 便于学生观察;复杂的图像应随着教师的讲解, 分步显示;对于动画和视频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
(4) 课件集成
素材制作好后,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进程以及脚本思路, 将课件分成模块进行制作, 然后将各模块进行交互, 整合成多媒体课件。在整合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 (1) 内容与形式统一, 通过新颖的表现手法, 运用动画和特技帮助学生突出重点, 攻破难点。 (2) 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性, 在课件中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注重技术性。要求课件操作简单, 运行流畅,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人机交互合理, 能满足各种相应媒体所要求的技术规格。
(5) 修改和评价
为了发现尽可能多迄今尚未发现的缺陷, 我们需要对课件不断进行测试, 并进行评价。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其中形成性评价是为了符合教学的需要, 改进课件教学设计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对课件的有效性和价值做出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并对课件的制作经验进行总结。
(6) 更新
课件投入使用以后, 并不是课件的制作过程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 我们还需要不断收集课件在使用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 不断对课件进行优化升级, 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 欣赏优秀课件, 学习提高
每年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都会产生许多优秀的课件, 我们在欣赏的同时, 可以考虑别人制作课件的独特之处, 博采众长, 耳濡目染, 你的作品也会不断地优秀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彦辉.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若干基本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5 (21) .
[2]杨新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3]党红玲.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7) .
【多媒体课件制作效率】推荐阅读:
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10-15
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09-20
多媒体课件制作作业09-26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问题09-24
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心得07-10
多媒体课件应用和制作07-28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07-28
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05-24
多媒体课件制作之我见09-13
远程多媒体课件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