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设施

2024-10-07

功能设施(通用8篇)

功能设施 篇1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但是高度密集的空间布局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压抑着人们的身心,城市公共空间也由此被重视起来,城市已经不再仅仅是提供丰富便利的物质条件的场所,同时也应该是满足人类多元化的精神需求、维持人类心理和生理健康的一个生态平衡的场所。城市广场内都配置较多的绿化、形式各一的塑雕和功能齐全的场地设施,给人们提供了优雅舒适的氛围以进行文化与休闲活动,丰富人们的余暇生活,因此有很多城市居民常把城市广场作为锻炼场地,进行情感信息交流,这几乎是每一个城市广场所共有的功能。

1电子大荧屏的体育功能

1.电子大荧屏丰富的节目内容,吸引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电子大荧屏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及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丰富的节目内容,如:大同红旗广场每晚七点准时播放的新闻联播,消除了人们为观看新闻联播而无法进行体育锻炼的痛苦;它可以提供天气情况,在人们锻炼之时,可了解今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让人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物质准备,为选择明天的体育锻炼或更好的进行锻炼服务。

2.电子大荧屏可以向人们宣传体育健身技术技能,电子大荧屏播放的群众体育锻炼以及体育锻炼技术方法的节目,有利于丰富人们的体育健身内容,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3.电子大荧屏有助于宣扬体育精神,提高国家凝聚力。电子大荧屏规模之大,是广场内醒目的文化设施,电子大荧屏经常播放重大体育比事,效果及气势较家用电视要好的多,更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不服输、不甘落后、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其中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乒乓球、羽毛球运动长盛不衰的辉煌等播出都能激起每个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宣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的凝聚力。

2凉亭的体育功能

中国凉亭建筑运用比较早,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城市广场中一般都建有玲珑美丽、形式多样的凉亭。

1.凉亭的设置为人们在体育锻炼之余进行休息及遮风避雨提供了方便。凉亭,是一种小巧玲珑,四面敞开,通风透光的小型建筑,其下部有石砌的或木制的连墙长椅供人就坐,还有一部分凉亭柱子上写有对联,如:“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到凉亭坐坐,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漫将笑语谈谈”,凉亭优美的造型、适当的位置、舒适的环境是人们在锻炼之余进行休息和观赏外景的良好选择,也是人们遮风避雨的首选地方。

2.凉亭具有烘托体育环境氛围作用。凉亭常与长廊、假山、绿化等相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图,是广场内增添美色的重要点缀建筑物,可对广场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在广场凉亭中经常可以见到小朋友们嬉戏游玩,老年人们边谈笑风生边锻炼身体,广场中凉亭的点缀为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3.凉亭可方便人们体育锻炼,也是人们体育活动场所。凉亭大多是土木结构,八至十余平方米小厅,厅里砌有一茶几式的长案,或安放一块方桌,旁边安有风格各殊的座椅,可供锻炼者放置衣物等闲杂物品,从而方便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凉亭中也可以见到两杯茶水,一副棋,两人对立而坐,一人凝视棋局,一人品尝清茶,其竞争的激烈之势无法用言语表达,可见凉亭是人们下棋和打牌的良好去处。

3体育雕塑的体育功能

1.体育雕塑与其它景观共同构成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环境,是吸引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外因之一。广场体育雕塑与其它建筑、道路、山水等多种软、硬质景观共同构成广场公共空间艺术,其优雅、宽阔的环境使人觉得开心舒朗,是吸引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外因之一。

2.体育雕塑有利于宣传体育精神,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广场体育雕塑构思是来自于人们的体育生活,其复杂的整体轮廓,是人们感受建筑的第一印象,如:大同铁路体育馆门前广场两青少年拼抢篮球雕塑,其动作的形象逼真,向人们宣传了顽强拼搏、勇于竞取、挑战极限等体育人文特征,且使广场更具有了体育生活气息,有利于群众体育的生活化。

3.体育雕塑可以弘扬民族体育精神,提高城市体育文化品味。广场体育雕塑作为一种象征性建筑,是通过体育运动来进行自我完善的物质环境,其规模之大,成就了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体育雕塑色彩及线条优美、比例得当、简明丰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了文化艺术与体育精神相互融合的完美景观,可以丰富城市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城市体育文化品味,且具有深刻的历史传承性。

4座椅的体育功能

1.座椅的设置有利于人们锻炼之余放松、休息及等车等。座椅在城市广场随处可见,且一般安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如:绿化带、广场边缘,人们在锻炼之余,可以就近选取座位放松、休息,观看场内各种活动、过往车辆交通和人行道活动的行人。广场座椅造型多姿多彩,圆形的、长方形的,其中曲线形的或成角度布置的座椅常常是被选择的对象,成角度布置的座椅,有利于在人们锻炼后进行交谈,如果不愿交谈,从窘迫中解脱出来也很方便。广场座椅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人们等公共汽车或出租车,为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争取时间。

2.座椅为人们进行棋牌类活动提供了场所。良好的座椅空间布局、美观大方的造型设计与周围建筑与环境共同构成广场建筑环境,共同外现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给人舒适方便的感觉,既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还满足人们精神、情绪及感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是营造迷人的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环境的前提之一,是人们下棋、晒太阳的良好选择。另外,广场内还包括辅助座位,如:台阶、树池、花池的边缘、栏杆,可以缓减座椅使用高峰时期的压力,在非高峰期,也不会使广场显得过于空旷。

5体育健身器材的体育功能

体育健身器材是人们进行身体锻炼的基本要素,是发展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发展体育事业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

体育健身器材可以改善体育活动的自然环境,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的锻炼,也可以方便人们休息及搁置杂物。广场体育健身器材是构成广场体育文化设施的基本要素之一,调查发现,广场中健身器材主要是广场健身路径,具有占地面积小,简便易建,趣味性强,科学合理特点,属公益性锻炼器材,是人们健身的小乐园,是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健身锻炼环境,为改善群众体育活动的自然环境,推动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起积极作用。广场体育健身路径一般包括锻炼力量、腰腹等体育器材,每项运动项目都有详细说明,且标明了不同年龄层次人们运动后心率与体能评价表,有利于群众合理的掌握运动强度与运动量,以指导群众科学健身;人们在工作之余,利用一点休闲时间,活动一下手脚,可缓减工作之时的紧张情绪,日久天长,对增强体魄、娱乐身心大有裨益。广场体育健身路径建筑在广场边缘或绿化地带边沿,其合理的位置对广场其它的文化活动没有影响,且可以作为辅助座位方便群众进行休息与观赏活动,也可以方便群众杂物的放置。

参考文献

[1]刘熠.城市广场的水景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03,5.

[2]邓小山,吴黎葵.从雕塑艺术的角度来看当今建筑形体的塑造[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4):21.

[3]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36.

[4]李庚,白润山.城市广场夜环境的营造[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3(3):74-76.

[5]李艾芳,李海娜,王冰冰.浅析社区体育设施规划设计之对策[J].山西建筑,2006,32(4):11-12.

功能设施 篇2

各位领导你们好!欢迎在百忙中抽时间、参加上杨畈粮食功能区建设项目工程的竣工验收、我监理公司受 委托对上杨畈粮食功能区建设项目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监理,现对本工程做监理评估及监理总结。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双浦粮食功能区中低产畈农田改造项目;位于,主要新建机耕路,新建U型槽灌水渠。新建U型槽排水渠等工程,项目总投资150万元。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经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工程现已全面竣工,可以交付使用,现将该工程监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二、监理工作方法

(1)现场记录:监理机构认真、完整记录每日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和材料、天气、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2)发布文件:监理机构采用通知、签认等文件形式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3)旁站监理:监理机构按照监理合同约定,在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实施连续性的全过程检查、监督与管理。

(4)巡视检验:监理机构对所监理的工程项目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管理。(5)跟踪检测:在承包人进行试样检测前,监理机构对其检测人员、仪器设备以及拟订的检测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在承包人对试样进行检测时,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确认其程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并对该结果确认。

(6)协调解决:监理机构对参加工程建设各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进行的调解。

三、监理工作制度

为使监理工作有序开展,本监理部建立了如下工作制度:

(1)技术文件审核、审批制度。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资金流计划、开工申请、工程款支付申请等文件、施工图纸应由监理机构审核或审批后方可实施。

(2)原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检验制度。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和技术说明书,经承包人自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机构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必须在规定时限内运离工地或进行相应处理。

(3)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承包人每完成一道工序及一个单元工程,都必须经过“三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机构进行复核检验。上道工序及上一单元工程未经复核检验或复核检验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及下一单元工程施工。监理工程师论坛http://bbs.job2299.com/(4)工程计量支付签证制度。所有申请支付的工程量均应进行计量并经监理机构签证。未经监理机构签证的支付申请,发包人不应支付。(5)会议制度。监理机构应建立会议制度,包括第一次工地会议、监理例会和监理专题会议。会议由总监理工程师或授权监理工程师主持,工程建设有关各方应参加。

(6)施工现场紧急情况报告制度。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将及时向发包人报告,并指示承包人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7)工作报告制度。监理机构将向发包人提交监理月报或监理专题报告。在工程验收时,提交监理工作报告。

(8)工程验收制度。在承包人提交验收申请后,监理机构应对其是否具备验收条件进行审核,并根据有关水利工程验收规程和合同约定,组织或协助发包人组织工程验收。

(9)项目监理组织内部工作制度。包括监理工作会议制度,对外行文审批及处理时限制度,监理日志、现场记录制度,监理旬报、月报制度,监理资料管理及归档制度,监理费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等。

四、工程投资控制

监理人员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是否能达到施工要求,并根据施工图进行工程量核算,做到控制有据。本工程完成以下工程量:土方开挖(3759m3)、碎石垫层(118 m3)、C20砼底基础(57 m3)、浆砌块石挡墙(1340 m3)、C20平石压顶(1782m)、土方回填(638 m3)、塘渣回填(1865.76 m3)、河道清淤(290.4 m3)、排灌渠(2496m)、碎石粉煤灰砂子垫层(3280m2)、粗粒式沥青(196.8 m3)、细粒式沥青(131.20 m3)、黄杨629棵、龙柏70棵。由于本工程设计时间较早,个别农户建造各种养殖场,至时有些机耕路及灌排水渠不能形成所需的功能,须对设计图纸进行涉当调整,为此各级领导亲临现场进行协调,并积极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在 全程参议下,经设计师同意工程设计变更如下:

1.取消新排-1-0.135km、新排-2-0.211km、新排-3-0.513km。2.新增新排-1-0.0462km(原图纸为原排-4-0.101km)。3.新增新排-2-0.125km(原图纸为原排-3-0.162km)。4.新增新排-3-0.0325km 5.新增新排-5-0.075km。6.新增新排-6-0.1737km。7.新增新排-8-0.2377 8.新增新灌-3-0.106km(原图纸为原灌-1-0.273km)。9.新增机耕路(3)-3-514km两侧挡墙各514m。10.新增机耕路(3)-4-491km两侧挡墙各46.2m。

11.新增机耕路(3)-2-106km北侧挡墙37.3m,南侧挡墙106m。12.新增南侧挡墙173.7m 13.机耕路(3)-4-491km西侧增加3处过路盖板。14.机耕路(3)-4-491km增加1处桥面加宽。15.机耕路(3)与机耕路(4)便路塘渣回填。16.取消机耕路(3)-2-0.106km 17.海桐球改为雀舌黄杨、龙柏 2)工程增项、增量

工程在开工后,发生调整的,监理人员及时记录并上报业主,联系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

3)核算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量清单

对无设计图纸的工程,会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共同丈量,按实际计算工程量。4)在施工时坚持及时到现场进行计量签证,所以承包商及供货商在计量支付时与业主未发生任何矛盾。5)按照批复,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6)对承包商及供货商提出的支付申请严格、认真审查,未发生结算支付错误现象。7)完成工程量如下:

监理方依据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的合同、发包人编制的合同项目的付款计划和工程实际的进展情况,认真审查了承包人提交的工程价款支付申请书、已完成工程量汇总表、合同单价项目支付汇总等申请支付的材料。

本工程经监理工程审查的开工令日期为2012年5月19日,合同完工日期为2012年7月27日。本工程中标合同价 元,经设计变更施工结算的工程造价 元,最后结算以审计为准

五、主要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U型槽渠道的施工技术

U型槽渠道施工工序为:确定渠道中线——清基——测量放样——基槽开挖——两侧培砂夯实——浇筑砼垫层——安装U型槽预制件——浇筑砼护筒——砂浆勾缝——养护——交付使用。测量放样

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按照设计坐标放出渠道总线,每20m定出中桩,开挖边桩并固定,用白灰放出控制边线供开挖时控制,开挖后放出中线和两边渠顶线。

各渠段开挖衬砌时,必须按照各渠段已实际测算的实际比降控制各桩号渠底高程,需要水位,渠顶高程,渠槽砌筑安装时挂线严格控制渠顶高程使之平顺美观。渠槽开挖

渠槽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挖时要严格控制断面尺寸和高程,基槽表面务求平整,避免基槽断面超挖。断面修整

重新用水准仪测量槽底高程,按设计开挖断面挖修渠底、边坡的余留砂方杂物,培填不足的边坡或渠底,使渠槽平整,满足安装U型槽预制件的要求。按设计渠线施工渠槽两侧砂方护坡夯砂必须密实,且砂质中有机物等则指含量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砂护坡外侧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地形复杂建议两侧砌筑砖或冒失护墙,砌筑砂浆等级不低于M5。U型槽构件的工地运输

U型槽的工地运输主要采用人工装卸方法,用胶轮架子车直接运到已挖好的施工渠段,轻装轻下。由于U型槽由曲面组成,构件较薄,装卸、运输过程中构件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构件的断裂和损坏,因此在搬运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尽可能减少损耗。U 型槽预制件安装

安装时按照设计高程间隔10精确测放“标准块”,并在一侧通过挂线控制渠线顺直,按设计要求在渠底浇筑10mm的泥结碎石垫层,在混凝土未初凝前安放U型槽预制件,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后固定。两侧砂护坡夯填密实后在上面用M7.5水泥砂浆做护肩。

勾缝、抹面:铺砌后的渠道断面经验收合格后清理干净预制块见的接缝,用1:2的水泥砂浆勾缝,勾缝应用砂浆填满、压平、抹光,保证水泥浆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各种接口用1:2水泥砂浆进行抹面,表面压光。

碎石粉煤灰沙子垫层路面:

路面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点之一,该工程为原有机耕路改造,在绿化带和机耕路结构开挖后,许多地段路基出现弹簧现象,密实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采取了路基局部回填塘渣措施,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

沥青砼罩面:

本工程沥青路面底基层使用石油沥青,面层使用进口改性沥青,并根据沥青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选定碎石、砂、矿粉等原材料。正式施工前又通过沥青路面试验段的施工进一步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合理性。在沥青路面正式形工后,监理人员每天对当日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当天施工情况进行总结,做到边施工边总结边提高改进,最终以优质工作完成了施工

六、工程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施工过程中,监理把安全放在首位,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体制,落实安全措施,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专人专职负责。

七、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本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施工同步,真实齐全,能正确反映工程实体质量,经我监理部检查,完整并符合要求。

八、工程观感质量及实测抽检、检查。

根据我现场监理来不对观感评定为(合格),检查结论符合要求。我监理部对灌水渠、排水渠垂直度、路面表面平整度、轴线等进行实测,无超出检测规定值,符合标准要求。

九、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结果 施工项目划分

根据SL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等,对上杨畈粮食功能区建设项目工程进行项目划分,该工程共划分1个单位工程,5个分部工程,200个单元工程(详见《工程项目划分表》)

单元与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原材料试验

原材料;水泥、砂、碎石、试验共 3 组,全部合格。中间产品检测情况

挡墙基础C20砼共 1组试块,平均强度25.1 Mpa,数理统计结果符合要求

排、灌渠基础C20砼共 3组试块,平均强度23.2 Mpa,最小值,21.8Mpa,数理统计结果符合要求

浆砌块石挡墙M7.5砂浆共 16组试块,平均强度 8.69Mpa,最小值7.8Mpa,数理统计结果符合要求。

下田埠、过路盖板C20砼共2组试块,平均强度 24.65 Mpa,最小值24.5 Mpa,数理统计结果符合要求。

桥面板C25砼1组,强度29.4Mpa,数理统计结果符合要求。机耕路路基夯实回填: 环刀取样试验共计3组,设计压实度不小于90%,其中最大压实度为94.6%;最小压实度为94.1 %,取样全部合格。

本工程共5个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原材料质量合格;中间产品质量合格;建筑物外观质量评定得分率 78.7 %;施工质量资料齐全,施工中未发生质量事故;工程质量评定:工程自2012年5月19日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在指导思想上始终保持高度统一,坚持工程进度服从质量,建设工期服从农时,施工管理服从程序的原则,加强施工管理,科学安排各个阶段的施工进度,帮助解决与各农户的协调和解释工作。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项目毫不犹豫地进行停工整顿,工程质量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达到合格标准。竣工后的项目区,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真正形成了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桥、涵、闸配套,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现代化农业生态格局。监理人员在西湖区农业局,在双浦镇农办的指导和帮助、在周富村委的协助下、在设计单位大力支持和施工单位的全力配合,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发生重大施工质量事故。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及时联系、沟通或召开专题例会来解决。积极参加各种检查、验收,及时签复意见,按照规范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原则,把好工序质量关。我项目监理部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严格控制、实事求是、积极参与、热情服务”的宗旨,通过“主动控制、预防为主、跟踪监理、动态管理、加强验收、严格把关”的工作原则,处理协调好质量、进度、投资三个互相制约的目标要求,实现工程质量合格的目标,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监理部根据《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的要求履行监理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向业主提交工程监理工作报告。及时向业主反馈工程建设信息。

各分部及单元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并记录完整,各类质量控制资料,质量保证资料齐全、真实。技术数据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2007、《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对本工程我监理部意见评定为“合格”。谢谢各位领导、专家一直来对本工程大力支持我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功能设施 篇3

1 电视摄像常见辅助设施

1.1 斯坦尼康

斯坦尼康由美国人Garrett Brown发明, 是一种可以手提的轻便型摄像机机座, 也叫摄像机运动拍摄稳定器, 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被业内普遍使用。

斯坦尼康是通过专门的承重背心将一定重量的摄像机或者单反安置在摄像师身上。它使用一定长度的伸缩钢丝来保持平衡及控制摄像机的升降, 通过稳定器来保证运动拍摄时拍摄设备的稳定性。斯坦尼康可以“增加摄像机的机动性并且保持画面的稳定度, 以达到灵活流畅的拍摄效果[1]。”斯坦尼康的灵活性使其非常适合运动镜头的拍摄。目前, 斯坦尼康已经广泛应用到电视电影的前期拍摄、宣传片前期拍摄、广告片拍摄、专题片和纪录片拍摄、微电影的拍摄等, 甚至已经介入到高端婚礼摄像行业。

1.2 电视摇臂

电视摇臂是将一根臂杆架设在特制的三脚架上面, 摄像机安装在臂杆的顶端, 摄像人员在地面可以转动臂杆, 同时通过控制系统在地面控制摄像机的转动方向以及聚焦、变焦、光圈控制、录制等基本操作。使用过程中摇臂还常常架设在轨道上, 与轨道配合使用。摇臂活动空间较大, 拍摄角度多变, 尤其在拍摄高度上有很大的优势, 从地面到十几米的高空都可以进行拍摄。摇臂使电视镜头的运动方式更加灵活, 所拍摄的运动画面往往给观众带来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同时可以从一些崭新的视角为观众带来更加新鲜的画面。由于电视摇臂在外形上很像大炮, 所以业界内又把摇臂俗称“炮”, 摇臂摄像师称之为“操炮手”。

1.3 摄像轨道车

摄像轨道车是一套在地面上能够让摄像机移动拍摄时更加平稳的装置, 由轨道和滑轮车两部分组成。轨道可以分为硬轨和软轨。硬轨一般由不锈钢工业管精制而成, 分为直轨和弯轨, 每段轨道的长短大概在1~1.2 m左右。拍摄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直线移动, 可以采用直轨进行连接, 根据移动距离选择需要轨道的段数;需要进行弧线的移动拍摄可以放置弯轨来进行平滑的弧线移动;也可以通过直轨和弯轨的不同组合形成多种线路的移动。“软轨一般由高强度橡胶制成, 通常最小长度是12 m, 既可以两根软轨分开放置使用, 也可以把一根软轨折合后使用[2]。”由于软轨可以自由弯曲, 使用起来相对灵活, 能够满足多种运动线路的拍摄需要。由于可以根据拍摄需要摆设成不同的弧度从而保证了拍摄线路的多样性, 因此其可以丰富镜头语言。

2 电视摄像常见辅助设施功能对比

2.1 空间表现力对比

斯坦尼康为摄像师提供了相对比较自由的移动空间。使用斯坦尼康, 摄像师可以走上台阶, 穿过人群, 甚至上山下河。用斯坦尼康可以实现近距离的移动拍摄, 镜头稳定, 拍摄的角度和距离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 这样的镜头使观众感到非常亲切, 有更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是斯坦尼康的绝大部分镜头是接近平拍的, 要进行大俯大仰等极致镜头的拍摄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电视摇臂虽然不能够长途跋涉, 但是对一定范围的空间表现却是淋漓尽致, 它善于捕捉一些常规机位拍摄不到的细节和极致镜头来增加视觉新鲜感, 比如活动的手指、细腻的眼神、大俯大仰的画面、倾斜倒立的镜头等。在外景拍摄时摇臂甚至可以翻过房屋、树木、车辆等来实现较大场景的空间变化。

摄像轨道车的活动空间取决于轨道的铺设范围, 一般来讲会在几米到十几米之间, 可以实现弧线和直线的结合, 运动比较流畅自然。从活动空间来看, 它虽然不能像斯坦尼康一样“跋山涉水”, 但是也能“短途奔袭”。在拍摄高度上, 摄像轨道车大多情况下还是用于平拍, 不能实现像摇臂一样大角度的俯拍镜头, 也不方便进行大角度的仰拍。

2.2 动感表现力对比

斯坦尼康在拍摄时的运动速度主要取决于摄像师的运动速度, 一般不会长时间的快速奔跑, 因为这对任何拍摄者的体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 斯坦尼康一般都是用一种比较温和的速度来拍摄, 要实现快速的运动一般都需要借助其他的设施, 如载人摇臂、汽车、威亚钢丝等。

电视摇臂对动感的表现就显得游刃有余, 既可以缓慢的运动又可以急速翻转, 尤其对一些快节奏电视节目的表现更为突出, 快速的臂杆转动再加上光学镜头的焦距变化, 很容易实现快速的场景和景别变化, 能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摄像轨道车拍摄时摄像师是站立或者坐在轨道车上面, 由摄像助理推动轨道车。这样的拍摄方式不会有高速的运动, 对轨道拍摄来说、速度越快、对拍摄人员以及设备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就越大。因此, 摄像轨道车一般用于相对低速的运动拍摄, 拍摄过程中往往借助前景来突显和增强运动的速度感。

2.3 使用灵活性对比

斯坦尼康和电视摇臂与摄像轨道车相比, 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和电影的拍摄都是借助斯坦尼康的这种灵活性来完成长镜头的拍摄, 以保证更好的视觉效果和叙事节奏。

相比之下电视摇臂尤其是大摇臂显得比较笨重, 它需要专门的运输、组装和调试。摇臂的拍摄范围是以支架为圆心, 以臂杆长为半径的大半个球面的范围, 臂杆越长活动范围就越大, 摇臂的笨重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其使用带来了安全隐患, 因此在架设的时候要有充分考虑其安全性。松软的地面、狭小的活动空间、较大的风力、繁杂的障碍物、路上的行人以及现场的观众等都会对摇臂的使用带来不小的影响。

摄像轨道车的灵活性似乎介于斯坦尼康和大摇臂之间。硬轨质量较重, 由于其由多部分组合而成, 安装携带不方便。但是硬轨对地面要求不高, 在一些不平整的地面上也可以通过垫一些木楔进行调整。软轨重量较轻, 携带安装方便, 可以对拍摄移动的弧线形状进行较大的任意性调整。但是软轨对地面的平整性要求很高, 更适合内景使用, 如果外景地面不平整, 需要在软轨下面垫一张较硬的木板才能正常使用。

有一点一定要清楚, 这三种辅助设施并没有好坏之分, 而是各有所长, 都是另一种视角和观点的实现方式, 是营造一种空间感的工具, 如果要相互替代, 实现彼此的画面效果, 那是不实际的。摄像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各个辅助设施的优势, 掌握各自特有的语言来营造更加优美的画面感觉。

3 如何艺术运用电视摄像辅助设施

3.1 运动的艺术

斯坦尼康、电视摇臂和摄像轨道车都是为了实现运动拍摄。如何实现运动的合理性是使用这三种设施必须认真探讨和总结的问题。使用斯坦尼康、电视摇臂和摄像轨道车时应事先对拍摄的运动路线进行合理化设计, 必要时要进行预演,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运动镜头的合理和流畅。此外, 应该使多种运动方式相互结合, 这样画面不会单一, 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加新鲜的视觉感受。在运动方向上要做到方向明确, 避免出现中途停顿、“折返”等现象的发生;在运动角度上要做到新鲜合理, 但不能为了一个新鲜的角度而破坏了镜头的合理性;在运动速度上要张弛有度, 合理地处理运动速度会产生节奏, 能够使画面和音乐、音响以及现场声融为一体, 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和谐统一的愉悦情绪;在运动路线上要做到清晰顺畅, 拖沓和犹豫不决的运动会给观众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组失误的镜头。

3.2 画面造型艺术

由于斯坦尼康、电视摇臂和摄像轨道车在拍摄过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因此拍摄人员应尽量挖掘其功能, 实现更好的画面造型。由于观众对运动镜头中起幅和落幅的画面会更加敏感, 因此, 在拍摄时对起幅和落幅画面的设计要尽量合理精致, 构图、光线、色彩等都应做到最好, 这种精致的画面不仅表现在对起幅和落幅的处理上, 更应该贯穿整个运动过程, 只有这样的镜头才更加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水准[3]。无论是斯坦尼康、电视摇臂还是摄像轨道车都以运动见长, 摄像人员在运动拍摄过程中要尽量尝试新鲜的拍摄角度和新鲜的视觉因素, 合理处理主体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利用好前景和背景, 拍摄构图合理并且有内涵的镜头。

3.3 配合的艺术

在现场使用这些摄像辅助设施的时候经常涉及到与其他机位的配合, 尤其在多机位拍摄的过程中, 各个机位间的配合非常重要。在有现场导播的情况下要服从导播调度, 尽量减少擅作主张的镜头。没有现场导播的情况下, 在拍摄之前各个摄像之间要积极沟通, 明确自己的任务, 同时了解别人的任务, 尽量在拍摄过程中做到各尽所长, 同时默契配合。斯坦尼康在现场拍摄时一般是走上舞台, 实现近距离的运动拍摄, 这个时候与其他机位的穿帮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斯坦尼康的摄像人员要瞅准机会, 干净利落地完成每一次拍摄, 然后尽快离开舞台;在配合过程中摇臂大多数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常常像一根线一样把其他机位的镜头进行串联, 摇臂在拍摄的过程中也需要干净利落, 确定好路线以后要迅速完成当前镜头的拍摄,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晃来晃去从而影响其他机位的拍摄。摄像轨道车一般架在舞台前面并横跨整个舞台, 轨道车在运动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在主机位的画面中, 在架设时可以利用现场的光线来隐蔽轨道, 拍摄时合理选择运动时机可尽量避免穿帮的发生, 从而实现更好的配合。

除了各个机位之间的配合之外, 这些辅助设施的使用还涉及到自身手脑的配合, 合作人员之间的配合等。例如, 摄像轨道车需要摄像助理和摄像师之间默契的配合才能完成流畅的镜头拍摄, 斯坦尼康和摇臂拍摄时需要摄像人员在运动过程中完成摄像机的变焦、聚焦、录制、光圈调整等一些基本操作, 这种熟练协调的动作需要高度的手脑配合, 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达到。

3.4 变焦距镜头的处理艺术

“变焦距镜头是相对于定焦镜头而言的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 具有广角至长焦各种镜头的功能[4]。”在使用摄像辅助设施进行拍摄的过程当中合理使用变焦距镜头能够实现很多艺术效果。要想艺术地运用变焦距镜头, 必须充分熟练地掌握镜头在不同焦段的画面造型效果, 变焦距镜头的长焦端具有视角窄、景深小、压缩纵向空间等特点;广角端则具有视角宽、景深大、包含画面范围大、具有曲像畸变等特点。合理利用这些特点可以拍摄出更具有艺术水准的镜头。比如要减弱运动主体纵向的动感, 可以利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纵向空间的特点, 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将“漫长”的道路压缩在一起, 运动主体在纵向运动时自身大小的变化被延缓了, 这种大小视差的变化恰恰是人们判断物体运动速度的参照标准, 因此, 人们会觉得该主体运动速度缓慢, 一直像是在同一位置踏步似的, 从而可以调动观众焦急的心理情绪。此外, 在拍摄过程中加入变焦距镜头的光学变化可以强化对运动的表现, 例如在靠近拍摄主体的同时采用推镜头, 这样可以使运动速度急速增加, 从而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

4 蒙太奇的处理艺术

电视画面可以通过蒙太奇手法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 从而叙述情节, 刻画人物。但通过蒙太奇处理的镜头缺乏时空上的一致性, 观众常常会产生疑问, 运动的长镜头恰恰可以在时空的一致性上作完整的交代, 从而适应观众的心理要求。利用摄像辅助设施在拍摄电视画面的同时融入蒙太奇的思想, 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可以把后期制作时蒙太奇手法前移, 使用这种在镜头内部合理的加入蒙太奇手法拍摄的镜头会更有新鲜感和生命力。电影《俄罗斯方舟》就是借助这种对镜头内部蒙太奇的合理处理, 使用斯坦尼康拍摄完成的, 整部影片长达86 min, 全片一共只用了一个长镜头, 令人称奇。

要做到合理的镜头内部的蒙太奇, 除了巧妙的设计、默契的配合、认真的预演之外, 还对摄像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摘要:斯坦尼康、电视摇臂、摄像轨道车是电视摄像最常见的辅助设施, 合理使用这三种辅助设施会大幅提升电视画面的拍摄质量。对这三种设施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从艺术层面对如何更合理地运用这三种辅助设施给出了建议, 并简要介绍了如何用蒙太奇手法拍摄电视画面。。

关键词:电视摄像,辅助设施,艺术运用

参考文献

[1]唐军.浅谈斯坦尼康在电视拍摄中的美学意义和使用技巧[J].理论界, 2012 (5) :163-164.

[2]向卫东.电视摄像技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石中军, 王健.电视摇臂摄像过程中的艺术处理[J].电视技术, 2010, 34 (9) :101-102.

功能设施 篇4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对交通标志形状、标志颜色、标志的符号和文字、标志的尺寸、标志中文字的尺寸间隔及笔画的粗细, 及标线样式、标线颜色、标线宽度、标线实线与虚线间隔等进行设计前的评价, 降低设计成本, 节省设计时间。基于此目的, 可以开发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三维仿真评价和测试平台。

模拟器是由软、硬件共同组成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半实物仿真系统, 由于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使用户操纵模拟器如同驾驶真车一样在公路上行驶。用于培训的驾驶训练模拟器是一种能正确模拟汽车驾驶操作, 并能在主要性能上获得与实车相同感觉的汽车驾驶训练教学设备, 可极大地提高汽车驾驶员的培训质量和效率。其视景系统是汽车驾驶模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给驾驶学员实时提供一个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连续的驾驶室外景。在整个驾驶训练过程中, 视景系统将提供道路、路旁的建筑、车辆、山川、田野等景象。还能提供白昼、夜间和雨雾、冰雷天气等工作模式, 并能体现出景物的纹理、浓淡、阴影、光照、能见度等视觉特性。

虚拟场景的建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几何图形的建模与动态显示 (Geometry-Based Modelingand Rendering, GBMR) ;另一种是基于图像的建模和动态显示 (Image-Based Modelingand Rendering, IBMR) 。基于图形的建模 (Graphics-based Modeling) 方法主要优点是观察点和观察方向可以随意改变, 不受限制。但在场景模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 将会因计算量较大, 而使用户与虚拟场景无法实时交互。另外, 复杂模型的造型过程比较繁琐, 工作量大。基于图像的建模 (Image-Eased Modeling) 方法显著特点是计算量较小, 不受场景复杂度的限制, 生成的场景是这组图像所反映的客观真实场景, 且对硬件的要求也不及图形建模那样高, 因而具有快速、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场景中的虚拟物体是图像中的二维对象, 不能方便地切换视角, 因而用户不能与这些二维对象进行交互, 难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用于城市交通场景模型的建立:当从近处观察物体时, 采用精细模型, 当从远处观察物体时, 采用较为粗糙的模型。在行驶路线两旁, 即景深范围从0到150米内的建筑物定义为近景实体, 采用图形方式建模, 大于景深范围150的建筑物采用图像方式建模。这样在驾驶员视野里远近建筑物有明显的层次感, 在视觉上将产生不同的模糊程度, 提高逼真性, 而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影响也不大, 克服了以往虚拟交通场景全用预先设计好的简单模型代替复杂的场景对象导致整个驾驶模拟器的沉浸性和交互性降低的不足。

进行道路交通标志系统的识认性和设置有效性综合评价, 有助于解决由于标志设置不当而造成道路使用者迷失方向和影响行进信心及由此产生误驶、延误, 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等不良问题, 从而更好地发挥交通标志咨询服务的功能。系统基于TY3D三维软件平台进行应用开发, 该三维软件平台在大数据量空间信息处理、仿真效果、数据库驱动、数据共享服务、二次开发支持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为本评价系统和交通领域应用开发提供了从底层引擎到专业应用高性能、低成本、扩展性能更好的三维地理信息和虚拟现实应用解决方案。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道路景观构建、区域环境景观生成、交通标志动态设计、路网构建、模拟驾驶、交通标志系统评价等。

经过上述系统的评价, 可以知道某地区内的交通工程设施设置完善与否, 位置是否合理, 局部是否需要改进。

二、交通工程设施评价

(一) 视线诱导设施设计评价

行车时, 驾驶员顺着视线向汽车前方巡视, 以路旁地带、具有良好识别线的道路表面和平行于车行道的各种线条来判定道路的行进方向。特别是在夜间、雨天、大雾、路上有积雪等不良气候条件时, 路面标线可能不够清楚, 驾驶员对视线诱导设施的需求就更迫切。绿岛内的视线诱导设施主要有轮廓标、线形诱导表等。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对上述视线诱导设施进行合理评价, 为设计提供参考。在模拟过程中, 所有设施的视觉效果经过仿真可以进入驾驶员的视野, 从而达到了从驾驶员角度出发对设施进行效果检验。此外, 还可以模拟各种天气效果下的设施效果, 并对设施进行动态设计, 选出效果最好的方案进行施工。

(二) 照明设施设计及眩光评价

驾驶员在虚拟交通环境中进行漫游时, 可以对道路两旁的照明设施设计进行富于沉浸感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较方法更加真实连贯准确, 并为照明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一般来说, 道路照明设施评价指标有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通过调用虚拟现实软件的光源模块并依据各备选方案进行设置, 然后启用驾驶模块进行三维驾驶, 可以对以上几个指标从驾驶员角度进行参数评判, 并量化成数据。最后, 根据结果对参选方案进行比选。

由于不同路面材料反射光线的效果不同, 可通过对路面赋予不同的材质和纹理来实现对照明设施设计的照度和亮度的评价。

道路照明产生的眩光对行车安全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眩光评价对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对一些眩光严重的地区进行建模, 其中最重要的模块是光源模块。在进行建模时, 要赋予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所模拟路面反射率的材质及纹理。只有这样, 计算机产生的仿真效果才能与真实接近, 眩光评价也才能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王乘等.Vega实时三维视景仿真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2]杨丽, 李光耀等.城市仿真应用工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功能设施 篇5

一、当前我国建筑消防设施的问题

通过我国政府的科学引导, 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人们的认真工作, 最近几年我国新增了不少高层建筑,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快这些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及建设, 第一, 我们需要严格按照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条例进行设计, 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格局同样需要遵循相应的要求, 比如消防设施的防火等级是否达标, 消防车道、自动灭火装置、消防用电等的设计是否满足实际需求。另外, 我国消防工程公司的施工较为科学合理, 这样能够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工程质量, 并且消防设施具有较好的联动性及合格率;然而, 在高层建筑建成后使用时, 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维护问题, 需要不断完善。总而言之, 在所有的建筑物消防验收过程中, 高层建筑消防验收的合格率大都比较低, 当然也有一部分验收合格的高层建筑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管理、维护问题, 进而导致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非正常使用, 无法发挥建筑物的正常功效, 造成更大的火灾风险,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所示:

(一) 建筑消防设施的施工质量有待提升

笔者拥有多年的消防验收工作经验, 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不难发现, 不少高层建筑消防设施都存在问题, 比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问题, 室内消防设施质量不过关, 自动喷水设备不符合相关的要求, 消防设施线路没有套金属保护外套, 消防自动报警探头、消火栓等设施的安放位置不科学或者没有放在明显的位置, 一些消火栓的出水方向也不合理, 防火卷帘有空隙、联动效果不太理想等等, 这些施工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导致消防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施工水准高低不同,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是施工图纸的问题或者消防产品不合格问题引发的。消防工程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数量较少, 更别提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了, 消防工程公司的应聘门槛大都比较低, 真正懂得工程施工、管理的人并不多, 这样就会导致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长期揽私活的现象, 由于在不同工地上工作, 因此无法确保一个较高的施工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 消防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消防材料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国家对消防技术、消防设施的要求也在不断革新, 一些消防施工人员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如果不抓紧学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一些丰富的经验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此外, 一些创建不久的消防工程公司由于没有强调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施工人员并不熟悉消防工作的意义, 也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的消防技术, 平常的工作不够认真, 进而影响建筑消防设施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 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参差不齐, 造成了建筑消防设施的施工质量问题

大部分的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是由资金问题或者经济效益问题引起的, 一般情况下, 消防工程公司进行工作交接时通常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甚至有一些都不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 进而影响了施工单位的正常操作, 这样就容易造成建筑消防设施出现使用问题, 这样无法发挥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功效。当然现在的消防工程公司施工中出现了一些“挂靠”问题, 也就是说公司承接到的一些消防施工工程, 如果经济效益较低就会转手赚一笔中介费, 如果经济效益较高可以“挂靠”在另一家消防工程公司, 然后借用这家消防公司的相关营业、施工证书, 任意选择几个人开始施工工作, 这样随意组织起来的施工团队没有较高的施工水平, 加之施工设备不够充足, 怎样才能确保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呢?这是当前困扰高层建筑物防火设计人员的换一个主要问题。接受“挂靠”的公司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施工, 尽量确保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有一个较高的施工质量, 万一出现消防设施的问题, 任何人都没有理由逃脱责任。

(三) 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后期, 其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不够完善, 有的甚至没有正规的维护保养公司, 导致建筑消防设施的损毁

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本身就比较复杂, 因此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且消防设施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管理人员也需要拥有较强的责任心。然而通过相应的调查来看, 消防设施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达标, 国家针对这一问题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考试制度, 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消防设施操作人员拿证上岗,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的自身功效。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层建筑消防工作人员无证上岗, 有些人甚至没有体会到消防工作的重要作用, 工作时心不在焉, 没有定期进行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 致使建筑消防设施出现故障或无法正常使用。

二、相应的完善对策

上文中提到的各种问题并不是单方面原因引起的, 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消防工程的各部门缺乏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 消防设计、施工工作无法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基于此, 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建筑消防设施的施工水平, 具体做法如下:

(一) 公安消防部门应严格把好建设工程消防的审核、验收关

首先, 公安消防单位需要认真落实消防工作的审核与验收。依据我们国家的消防相关规定, 公安消防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消防工程的审核与验收, 严禁出现施工投入使用后再审核验收现象的出现, 也不允许出现一边施工一边设计现象的出现。消防单位的工作人员应该时刻把客户的要求放在首位, 以降低建设工程的火灾风险为己任, 从根本上落实消防工作。另外, 消防工作人员还要养成勤快的好习惯, 认真做好消防工作, 从工作中找到不足之处, 逐渐积累工作经验, 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多问有经验的人, 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消防单位内部的不良风气,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强化消防人员的廉政工作, 让每一位消防工作人员认真接受其他同事及群众的监督, 提升人们与不良风气作斗争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办事, 做到依法办事。一定不能姑息那些消防施工质量较差的公司, 必要时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二) 认真落实建设工程消防安全的网络监督制度, 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机制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局势来看, 消防监理机制的落实能够有效提升消防设计、施工、监理工作的效率, 进而提升消防工程的质量, 然而要想从根本上落实消防监理机制并非易事, 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营造一种良好的消防管理氛围, 为消防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 认真做好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检查工作中来, 提升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在所有的消防工作中, 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问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们应该重视由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维护、保养不当导致的问题,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促进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另外还需要创建专业的消防服务部门, 根据市场的运行原则, 及时签订科学的维护保养合同, 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维护。公安消防部门还需要不断强化维护保养合同的签订、落实工作, 保证建筑消防设施至少一年一次的检测, 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部门应该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联动检测, 促使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

(三) 认真落实建筑消防设施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最近几年, 我国频繁出现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建筑消防设施没有发挥出主要功效, 进而导致了不必要的人员财产损失。为了不断强化我国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提升消防部门的火灾抵抗能力, 使其工作更加符合消防工作要求, 最大限度的降低重大火灾的发生率, 公安部门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培训消防人员, 提升消防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公安消防部门应该不断加强消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营造一种良好的消防知识学习氛围, 不断提升建筑消防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 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自身的火灾抵抗能力, 同时还关系到社会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 只有经过长期的坚持才能不断提升消防安全环境, 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维护工作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才能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 推动消防工作的长远发展。

摘要: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存在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局面更是把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对于现阶段大量涌现出的高层民用建筑, 特别是创新独特、功能复杂、结构特殊、性质重要的建筑, 都对建筑消防设施的施工及维修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功能设施 篇6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有些时候可以有效地整合数据资源和网络基础设施、节约成本, 但是数据中心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能耗和运维上。建设绿色节能、智能的数据中心成为数据中心设计和管理的主流。何谓“绿色”, 主要是指在建筑节能、能源效率利用上达到高可靠以及在空调、UPS、服务器、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的能源规划设计上体现出其合理性。在运维方面, 要做到高效运维就是主动管理, 要求数据中心主动管理能源使用情况、预测基础设施故障、优化服务器和能源冗余的管理, 通过各系统协议和接口集中管理及通过流程化、自动化的策略加强安全管理, 使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可视、可控, 故障排查和定位准确、迅速解决问题, 故障日志和统计报表完善, 从而降低运维成本, 提高运维效率。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的概念因此应运而生, 它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 最大限度地提高容量利用率, 缩减成本, 优化企业基础设施投资业务等方面突显其价值。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简称DCIM) 是将IT和设备管理结合起来, 对数据中心关键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容量规划等集中管理并通过一个独立的管理平台, 对数据中心IT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DCIM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基础设施管理解决方案, 旨在提高企业的战略价值,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更是在此基础上增强了管理监控的水平, 涵盖的基础设施系统包含综合布线、制冷系统、配电系统 (UPS系统) 、机柜、KVM、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机房防雷系统、机房消防系统、机房监控系统等。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可以提供整个物理生态系统的完整视图, 并动态展现生态系统中的某单一设备更改或故障如何影响环境中其他设备的性能和状态。用户可以借助该平台在一个实时的可视化三维环境中查看、了解、管理和不断优化这些动态要素。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已经在数据中心应用上体现灵活性、易操作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的优势。新一代im Vision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出“可见+知识=控制”的理念。可见即可视化、实时看到的;知识指的就是实时监控, 实时了解网络变更的情况, 有了实时、可视、可控化, 就有了很好的协调布置资源的能力, 提高了运维的效率。

传统的综合布线管理利用手工记录和标签结合方式查找和管理跳线, 记录和维护文档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和流程, 时间长了, 复杂的网络跳线记录没有更新而且不准确, 使得数据和现场不对称, 如何管理。客户对IT业务的支持需要高效率, 如果出现宕机, 多久能确定问题所在, 多快能够恢复, 遇到问题排查起来耗时耗力, 如果没有实时最新的文档, 如何解决。对于网络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 比如查看交换机和配线架端口利用率, 新添加的人员或对新服务器的部署、是否需要很长时间选择路径和端口。

针对上述问题, im Vision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在综合布线管理上采用自动化流程的管理和监测, 提供了布线信息和可视化以及按照电子工单的流程结合现场提示的操作, 实现自动化文档数据库更新, 轻松管理复杂的网络。出现问题时, 报警提示将第一时间通知管理人员, 掌握实际发生情况并确认物理位置, 提供端到端完整链路信息, 记录日志, 减少查找问题时间, 将更多精力用于解决问题, 实现对IT业务的高效支持。能够实时了解交换机及配线架端口使用情况, 并能够自动生成有关端口使用率报表, 方便管理。在部署服务器时, 可根据服务器模板和路径选择, 快速建立和部署服务器, 并自动提供连接链路和生成电子工单。这种智能化基础管理系统在智能综合布线管理解决方案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掌控能力, 同时还为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灵活部署及轻松高效的运维能力。此外, im Vision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还提供了和其他系统的整合, 比如, 监控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能源管理协议等。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方面, 客户面临着性能、容量、能源管理和优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数据中心里的设施管理和IT管理是分开进行的, 这导致许多低效之处。传统的方法中, 如将无关的系统、手动流程和被动维护拼凑在一起, 既不灵活, 战略性亦不足, 难以应对当今的挑战, 更不用说为明天的挑战做好准备。客户如果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服务水平以及无法更高效地管理数据中心, 就会形成对其业务产生负面影响。行业的瞬息万变使得数据中心管理成为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不断涌现的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及其他趋势会对客户容量、优化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目标造成冲击。然而, 服务水平预期每日都在提高。最终用户如何依靠技术以过去的资源和预算来满足当今的容量和能源效率需求, 对数据中心客户提出更多的要求。所有这些变化使数据中心变得更为复杂, 亦使得客户如何针对快速地改变, 从而有效地适应环境产生了更迫切的需求。

im Vision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侧重于容量规划、资产管理、监测、能源效率和管理、报告以及未来规划等目标。将IT专业知识与最佳的可视化功能结合到了一个以管理为基础的开放系统平台中, 使其更加了解物理层中的相互连接和互存关系, 以及如何管理这些相互关系以优化物理层的性能, 找出并消除瓶颈, 衡量和管理能源使用情况, 实现最大化技术投资和战略成果, 优化容量, 记录和跟踪资源, 确立基准并监测其一切变化, 提高流程的自动化程度。im Vision配合DCIM系统, 集成网络和电力基础设施记录与资产管理的功能, 加上三维可视化建模, 可全面视觉展现包括能耗、散热状况、网络连接在内的物理生态系统, 并可提供服务器性能、存储容量等其他统计信息。为基础设施所有者和运营商提供了全面的、可操作的洞察力, 决策者可以主动调整其IT资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云、大数据及其他技术变革要素;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连续性以及优化整个基础设施投资的商业价值。

DCIM是一个开放架构的系统管理平台, 能够提供涵盖整个物理生态系统 (IT、设施和楼宇管理系统) 的更广泛的整体管理能力。DCIM使所有物理资源始终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确保整体基础设施投资为企业提供最大的商业价值。托管于DCIM平台下的端到端物理资源包括电力、网络连接、冷却、空间、工作流程、工艺等, 几乎囊括了对物理层系统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客户对于基础设施记录、资产管理和物理基础设施可视化的能力, 并拓展到电力和冷却、结构化布线以及物理和虚拟化IT资产领域。在容量规划与利用、资产管理、变更管理、事件管理、能源效率、业务连续性等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掌控性和易用性。

因此,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不仅是数据中心运营、维护阶段的强大保证, 也是数据中心规划阶段的一种思维方法, 对于规划数据中心的规模、能源管理方式、全面的设施管理能力、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 都是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客户规划、优化、最大化其基础设施投资成果和转向集成度更高的系统的能力, 同时提供卓越的资产管理能力, 显著提高基础设施的规划水平。目前,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提供了全面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它进一步帮助客户实现最大化基础设施投资成果和转向集成度更高的系统的能力和客户所重视的价值。

功能设施 篇7

针对我国小型柴油机能耗高、噪声大、污染严重以及小型胶带传动拖拉机整机技术落后等问题,“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研究了低成本电子调速控制系统、节能型摩擦副、燃烧系统,优化了小型胶带传动拖拉机配套的系列单缸柴油机,研究了系列小型拖拉机专用传动系、整机性能及机组匹配技术、模块化设计技术,集成开发了10多种直联式13.2~20.6 kW系列小型拖拉机。

节能型系列小拖突破了传统的传动系设计,采用全新的纵置结构。发动机与传动系间采用直联传动,独创了前置式最终传动结构,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200710054980.3。为小型拖拉机配套开发的节能型柴油机系列机型,有1110~1125,功率覆盖13.2~20.6 kW (18~28 hp),以CFZL1115型柴油机为例,采用立式直联强制水冷,标定燃油耗为235.3 g/(kW·h),排放达到非道路国Ⅱ标准。前驱动桥专用技术研究,中置、前置动力输出及前置提升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小型拖拉机在此方面的空白,拓展了拖拉机的应用范围,产品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低能耗、高效率,构成良好性价比。

(1)东方红SA系列轮式拖拉机。东方红-SA250/SA280型系列小型轮式拖拉机,主要特点是发动机采用立式双缸直喷节能型柴油机,动力强劲,扭矩储备在20%以上,节能环保,动力经济性优良。发动机与传动系间采用直联传动,独创前置式最终传动结构,获国家发明专利:小型轮式拖拉机纵置传动装置(专利号:ZL200710054980.3)。变速箱8+4挡,主变速滑动齿轮换挡,副变速啮合套换挡,主变速及动力输出均采用联锁机构,保证整个传动系在大负荷作业的条件下不易脱挡,传动系还配有差速锁装置,提高了拖拉机在复杂路况下的通过性。后置动力输出为非独立式,动力输出有540、720、1 000 r/min共3种单转速供用户选择。液压系统采用浮动仿形控制及简单选择式位置控制,扩大了用户的选择范围。同时,通过前驱动桥专用技术研究,中置、前置动力输出及前置提升技术研究,拓展了拖拉机的应用范围,产品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低能耗、高效率,构成良好性价比。

(2)东方红SG系列轮式拖拉机。东方红-SG184/SG204/SG254/SG284系列小型轮式拖拉机,以通过欧美认证的环保型三缸柴油机为动力,8+4挡全啮合套换挡变速箱结构,在同一个过桥壳体中装爬行挡可实现16+8挡,换装逆行器可实现8+8挡;带转向失效保护装置的全液压转向系统;具有良好隔声、防尘有防护作用的全封闭机罩及分块组合全封闭底板;独创的流线型外观造型,保证了拖拉机驾驶员的最佳视野;配装OECD安全架、座椅安全带、安全启动开关等安全防护装置;整机配有后置3组液压输出,为机具匹配提供了方便。

多功能农村工程机械

(1)东方红系列小型农用挖掘机。东方红系列小型农用挖掘机,主要针对国内农村工程机械产品系列混乱,可靠性、通用性差,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结合我国农村工程机械使用条件,集成研制的22~45 kW、4~12 t农用挖掘机系列产品。其中,WLY4.0、WLY5.0系列挖掘机采用半回转型式,直联传动,传动系统工作可靠;回转液压缸油路中加装缓冲阀,减小了液压冲击;采用左右前伸摆臂支腿,提高了整机稳定性;后翻机罩,方便维护保养机器;液压系统采用定量系统常规结构,成本低。WY6、WY10系列挖掘机采用全回转型式,工作装置采用大弯角长动臂短斗杆形式,负反馈部分功率变量液压系统,进口液压元件,可靠性高,操纵系统为液压先导型式;回转独立系统,吊装作业稳定性好;后翻机罩,方便维护保养;配备推土铲,增加了作业稳定性及辅助作业功能。

(2)东方红系列小型农用装载机。集成研制的18~35 kW、0.6~1.2 t东方红系列农用装载机系列产品,采用排放达到TierⅢ级发动机;采用电子监控技术,具有故障报警功能;采用NFPE电控变量静液压闭式驱动技术,实现了无级变速;机械传动采用整体式变速分动箱技术,结构紧凑、成本低、可靠性高;采用整体侧翻底板结构,方便检查维护;采用单手柄、多自由度操作技术,操纵舒适、便利;采用折叠式翻车保护结构,提高了通过性。系列多功能农用装载机结构设计合理,性价比高,有创新性成果,整机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农用装载机产品领先水平。

大功率轮式拖拉机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92 kW (125 hp)以上拖拉机产品主要是依赖进口的现状,研究节能环保型柴油机、负载换挡传动系、闭心负荷传感、电液控制等技术,集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产品,项目实施期内完成147 kW (200 hp)拖拉机的试制、试验,整机性能达到国外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水平。

功能设施 篇8

职住中心建造模式

近年来,在城镇化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在城市居民住房市场化和城市土地增值的共同作用下,城市职能与土地使用在城市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快速调整,在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迅速转变为城市交通问题。《城市商业设施空间的低碳化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提出了“职住平衡”的理念。

“职住平衡”理念最早来源于霍华德“田园城市”中居住与就业相互临近、平衡发展的思想,其基本内涵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就业人口数量与就业岗位的数量大体相当,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出行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即便使用机动车也在一定的合理时间范围内,从而减少通勤出行的距离、时耗与机动车的使用率,达到减少交通拥堵的目的。

“职住平衡”理念主要研究内容是“职住中心”的建造模式,即在既有城市规划的工作集中地点,比如北京各种大型商业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科研单位、大型商业服务部门等等区域,利用楼宇的空置区域,借鉴“胶囊旅馆”的形式,为工作期间的“临时性居住”需求提供标准化、符合卫生、安全条件的,兼具舒适性、私密性的简单居住空间,同时配备相应的餐饮、清洁设施。

“职住中心”定位为交通服务业,是在现有条件下解决交通拥堵的新型产业构想,不同于旅馆的设定,其目的在于服务城市居民以工作为导向的临时性居住需求。故而,其承载人数、在城市中的分布密度,都要根据交通流量、居民工作、居住需求来决定。

“职住中心”模式不仅是一个居住空间,而是将建筑、土地利用率提升,对城市功能空间进行再配置,改变城市居民既有生活方式,使城市交通需求更加合理,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使城市化发展摆脱职住、通勤的规划限制。

课题研究的关键技术是“职住中心”对提高商务区土地、楼盘的使用效率,尤其是中心商务区土地、楼盘的夜间停车场地和配套设施的使用效率,打造全天候、职住平衡的中心商务区。参照日本精简快捷住宿方式,利用写字楼现有空间改造成集住宿、休息、消费于一体的住宿设施。初步根据每个房间3平米、每晚收费60元(含一餐)的标准来规划,通过开发手机APP实现客户端预订、支付全过程服务等。

八字方针确立新模式

郭理桥副司长认为,国家正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要纳入到这个体系中,其基本要求就是要按照节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八字方针设定课题项目。节约就是资源节约;智能就是数字化;绿色就是环境容量;低碳就是节能减排。课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目前紧凑式城市是国际性趋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研究紧凑型城市的发展。紧凑型城市的发展有三个维度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就是建筑空间、城市综合体与区域综合体。

第二,紧凑型交通。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观点是按需即用,即在步行15分钟或者是车程20分钟之内共享自行车、电动助动车、电车以及公共巴士甚至是绿色节能的私家车等,总体趋势是可折叠、可拆卸、能耗低,高速充电。

第三,弹性能源系统。能源的获取问题,如太阳能、风能、生物发电等,城市家庭或者建筑的零能耗,这种要求是现在作为一个微型城市或者是紧凑型城市需要重点研究的。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叶耀先针对课题研究内容指出,课题研究很有必要,其最核心问题是用什么技术和方法能够做到职住平衡,职住平衡了,环境、交通等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职住平衡是四个方面,即城市职住平衡、社区职住平衡、同一栋建筑职住平衡、同一个房间职住平衡。现在也有很多实践如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旁边就是住宅,实际上也是追求职住平衡的一种想法,但是综合体就业空间有限。职住平衡要从城市、社区、建筑这三个层面重点实施,但目前我国政策法规与追求职住平衡的理念相矛盾,这个课题要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会非常有价值。

遵从人本主义探索新模式

北京工业大学关宏志教授认为,职住平衡能够大大缓解交通拥堵,但从交通出发去解决交通问题可能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出发点应遵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使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而不仅仅是交通问题。还有一些涉及到技术问题,例如碳排测算,将来职住平衡与碳排放的测算结果之间是一种平衡关系。再有就是要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比较不同层次的需求,根据需求设计平衡才会得到一些能够说明问题的结论。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闫学东教授认为,首先,课题题目和研究的内容是包含关系,现在这个题目可以有多种研究内容,目前研究内容是集中在职住中心和职住平衡这个概念上。从职住平衡的角度看,其商务功能中包含一部分特殊人群的居住功能。如果就职住中心来说,可以从其概念、形式、规模、对象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推演。第二,如果其主要目标是解决交通问题,那么不同的人群又有很多种通勤交通方式,对于商务人群本身的通勤交通有多少种类需要职住中心,这可能需要在课题的设置上进行重新布局。第三,如果从商业空间和商业空间的绿色服务配套这方面来说,就要针对商业空间来布局,商业服务配套职住中心是其中一个方面,如何解决在商业空间里人的居住需求,并且减小通勤距离这是一个入手的条件但远不止以上这些内容,如果能够从职住中心这个项目中跳出来看需要哪些更综合的配套设施则可以更全面地来思考这些问题。

构建科学方法透彻研究新模式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院徐建伟在课题点评时说,课题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而又迫切的问题,无论是理论意义还是现实意义都是很突出的。课题具有四个特点,也是课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第一,着眼于统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虽然表层上看是商业设施还有居住的问题,但其实是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问题。目前工业园区建设都在强调产城融合,商业本身有居住和服务业的属性,融合也是必然的结果。这个课题是一种顶层设计,它对于整个城市发展的理念和空间有顶层的考虑,可能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第二,着眼于通勤需求和交通拥堵,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交通通行成本很高,尤其是时间成本,所以通勤需求和交通拥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第三,着眼于资源利用和低碳社会的构建有创新。课题研究闲置土地的控制和利用,会产生资源再盘活的效益,并着眼于政府、企业和用户三方面的有机融合。

此外,徐建伟还结合课题研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构想。

第一,国外的经验要进一步分析,现在包括对于田园城市和胶囊公寓的分析太局限于某一领域,仍然不够系统。全世界的城市发展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包括东京、巴黎、莫斯科这样的城市,还有和我国发展水平差不多的如墨西哥城、孟买等城市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这些国家在解决城市包括不同的商业设施综合利用的过程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二,理论机制的阐述要进一步完善。如果是商业综合设施有闲置空间和利用价值,无论这块土地是作为居住还是商业,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传统的城市是商业、工业、居住的平面的结构,出现这种结构是由成本和收益所决定的,现在把平面的结构立体化,这背后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是课题的核心。

第三,目标范围也要研究透彻,职住分离有合理性,未来追求的职住平衡的平衡点在什么地方,在多大范围、什么样的产业范围内是适用的也要研究。

【功能设施】推荐阅读:

给水设施07-15

水电设施07-16

道路设施07-16

多层设施07-20

设施优化05-19

结构设施05-30

校园设施06-02

网络设施06-04

设施管理06-06

水利设施06-10

上一篇:中国高铁的服务下一篇: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