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性方法论文

2024-10-30

符合性方法论文(通用12篇)

符合性方法论文 篇1

0引言

安全法规是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与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安全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安全法规数量逐年增多[2,3],如何有效辨识适用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法规清单,并科学地对安全法规落实情况进行符合性评估,已成为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国内外学者正逐步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如曾延光[4]研究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电气安全符合性管理制度,林建福[5]研究了船舶安检中的安全管理规则符合性检查方法,张静[6]提出了环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审方法,李安[7]从法律心理学角度研究了法律适用的符合性判断方法,Alan F Chow等[8]研究了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符合性的方法,向玉芳[9]研究了企业如何开展HSE体系法规符合性评价。但目前研究中有关法规符合性的判断方法大多为采用检查表进行简单对照,未能形成系统的法规符合性评估指标体系。据此笔者拟从辨识企业适用安全法规清单、构建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

1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体系

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应包括“辨识”“转化”“落实”“保持”四个步骤,即从安全法规体系中准确辨识企业应满足的法规要求,将法规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并做好符合性保持。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重点针对其中的“落实”环节,是指根据安全法规要求构建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量化考评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据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安全法规的符合程度进行对比评估,得出综合评价结论。推荐的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体系构建方法为: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有针对性地确定应满足的安全法规清单并形成数据库;将法规要求归纳汇总形成符合性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风险程度、安全法规违法后果严重程度等因素提出各指标权重和评分细则;提出安全法规符合性保持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方法;并可开发具备符合性评估、自动分析与建议、辅助符合性保持等功能的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及保持软件,以提高符合性评估效率。

1.1企业适用安全法规清单辨识

现有安全法规种类多数量大,通常所说的安全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标准、企业规定等[10,11]。安全法规适用性辨识即从国家现有安全法规中识别哪些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并汇总形成企业应适用的安全法规清单。法规适用性辨识的基本要求是在危险分析基础上识别出企业适用的安全法规清单。清单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企业规定等级别,要求能详细全面地概括企业需要遵守的所有法律要求。

安全法规适用性辨识具体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大量收集国家已出台的安全法规并形成总资料库;其次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系统辨识企业各生产经营环节的安全生产风险及职业危害因素,明确现有安全法规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最后对安全法规总资料库中的法律、法规及法规性文件、规章、企业规定等进行适用性分析,按法律效力、施行日期的顺序对各类别的文件进行编号,逐步查看每部法规的适用范围,把涉及到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法规加入到企业适用清单中,形成企业适用的安全法规数据库,以便查询。安全法规适用性辨识流程如图1所示。

1.2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

常用评估企业安全法规符合程度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辨识出企业适用的安全法规清单后,对每部法规的每个条款进行逐一对比。这种逐部法规、逐个条款评估的方法可有效避免遗漏,结果直观可信,但实际操作中工作量大,且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重复,评估缺乏系统性。方法二:综合分析已辨识的法规清单,将法规要求分类归纳汇总,用若干个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进行区分。该方法需从法规清单中找出各指标所对应的全部法律条文,按指标分类汇总后合并重复条款,形成适合每个指标的法规综合要求,作为评估法规符合性的依据。该方法能系统整合法规要求,避免重复,提高符合性评估效率,且在划分指标的同时可按照指标的重要性分配其权重及分值,为定量评估制定依据。

笔者采用第二种方法构建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体系。归纳汇总的体系具体包括六部分:法规要求指标(一、二级)、法规名称、具体条款、综合要求、分值、评分细则(含否决项)。其中“法规要求指标”是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同方面对法规要求进行划分,并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可细分为一级和二级指标;“法规名称”是列举“法规要求指标”中所对应的法规名称;“具体条款”对应于法规的具体原文;“综合要求”则对法规原文综合归纳、合并重复条款,形成企业的具体执行要求;“分值”是根据指标重要性分配权重及分值,以方便定量评估;“评分细则”则详细说明如何根据“综合要求”考评该指标,其中否决项用于评估过程中发现严重不符合法规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需要完全扣除该指标分值的情况。

各“法规要求指标”权重、分值的确定通常需考虑所涉及作业环节风险大小、违法后果严重程度及综合要求的内容,通过专家讨论后给出,符合性评估的总评得分则由评估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权重及评分结果计算得出,推荐的总评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1)

undefined (2)

undefined (3)

式中,Mi为第i个指标扣分值;Tj为第i个指标对应的第j条综合要求扣分值;n为第i个指标对应的综合要求的总条数;l为指标的总个数; S为根据评估需求所确定的原始卷面总分;M为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原始得分;M0为百分制得分。在评估完成得到M0后,可根据需要将企业法规符合性评估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90)、良好(>75)、合格(>60)、不合格(<60)。

1.3符合性保持

符合性保持是确保企业安全法规工作动态更新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步骤。安全法规更新速度较快,每年国家会出台大量新的安全法规,需确保企业能与时俱进满足新法规的要求;同时,企业生产活动的变化和风险的变化也对法规符合性保持提出了要求,如企业面临新技术引进、新材料使用、人员变化、工程差异和环境等变化,都需要相关部门开展相关的安全法规辨识、落实和转化工作。为做好安全法规的符合性保持,企业需明确法规定期更新的负责部门和渠道,定期进行法规的获取和更新,并依据变更后的技术、材料、人员、环境条件等因素,查找企业应满足的安全法规。然后将最新获取的、企业还应满足的安全法规更新到企业应满足的法规清单中,将更新后的法规要求转化为企业规章制度,并根据需要更新法规符合性评估体系中“综合要求”和“评分细则”的内容。

1.4符合性评估的信息化实现

法规符合性评估工作需现场比对、评分并存储得分记录及扣分原因,若靠手工处理,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为此,符合性评估体系有必要作信息化实现,可通过软件开发,将构建的企业符合性评估体系的要求转化为计算机辅助评估软件,提高评估效率。

2应用实例

根据所提出的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方法,笔者以某专业测井公司为例,介绍构建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体系的过程。

2.1测井公司安全法规适用性辨识

从法律、法规及法规性文件、规章、标准、企业规定等五个层面对该公司进行安全法规适用性辨识。在初步收集资料形成包含有大量相关的安全法规资料库后,从该资料库中进行测井作业适用安全法规辨识。辨识过程中结合安全法规的适用范围、测井作业的相关情况、对职业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类和选择,形成清晰完整的测井公司安全法规清单。清单包含法律30部,法规26部,法规性文件4部,地方法规20部,部门规章68部,省政府规章16部,标准183部,企业规定24部,共计371部。

2.2测井公司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体系构建

在识别出测井公司安全法规清单基础上,找出安全法规与测井公司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要求,由企业决策层和相关专家讨论制定“法规要求指标”,指标包括一级及二级两个层次,一级较为系统地概括所有法规对测井公司的各方面要求,二级是对一级的展开和细化。各“法规要求指标”从目标制定与实施、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符合性保持等方面对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了归纳和汇总。针对各指标,找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具体条款,按1.2的方法形成符合性评估剩余的五个部分:法规名称、具体条款、综合要求、分值、评分细则,汇总形成符合性评估体系。其中,“分值”部分主要结合测井公司的生产特点,并参照相关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估细则来确定。限于篇幅,本文仅以一级指标“目标制定与实施”为例阐述构建符合性评估体系的过程,见表1。

在“目标制定与实施”中,共有4个综合要求,每个综合要求评分的权重分别为:5分、7分、4分、4分,共计20分。以此类推,构建各法规要求指标的系统评分体系(总表格长约120余页),可用于该公司的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

2.3符合性评估体系的信息化实现

笔者对该符合性评估体系进行了信息化实现,通过基于B/S(Browser/Server)构架的软件开发,将以上述构建测井公司符合性评估体系的要求转化为了计算机辅助评估界面。且基于B/S构架设计也实现了移动终端现场直接评分的功能,为评估过程中到现场进行具有参照的信息比对提供了技术支持。图2展示了利用联通3G网络使用智能手机在现场评估的界面:左侧为“法规要求指标”,右上分别为综合要求、评分细则和记录界面,右下为法规参考与条文具体参考,是对表1的信息化实现。通过该界面,可实现评估过程的信息化,实现多人现场共同评分、实时获得技术支持、提高评估效率等功能。

2.4系统实施效果

基于所提出的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体系的概念和方法及所开发的评估软件已发布于该测井企业信息中心服务器上,应用于公司安全法规符合程度自评、各分公司的安全法规符合性情况考核、对承包商预评估以确定合适承包商等多方面的工作。实践证明,通过该评估系统的应用,可提高评估效率,有助于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落实安全法规的水平。

3结论

(1)提出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的概念:根据安全法规要求构建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量化考评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据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安全法规的符合程度进行对比评估,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2)提出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的方法:将法规要求分类归纳,按法规要求的不同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归纳汇总形成各指标的综合要求和评分细则,该方法系统性强,可有效避免重复。

(3)以某企业为例,构建了适用于其生产经营特点的法规符合性评估体系,通过软件开发实现了评估体系的信息化,并已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提高了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40-141

[2]詹瑜璞,刘凤婷.安全生产法律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研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实施与完善的研究(二)[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1):25-31ZHAN Yu-pu,LIU Feng-ting.Study on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legal system of work safety(Ⅱ)[J].China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9,19(11):25-31

[3]王绍民,杨旸.企业履行安全法律责任及安全法规实施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9,25(3):8-10WANG Shao-min,YANG Yang.Practices and under-standing of fulfilling legal liabilities of enterprise security[J].Petrochemic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echnology,2009,25(3):8-10

[4]曾延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电气安全符合性管理制度[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7,(5):43-47ZENG Yan-guang.Electrical safety conformity systems of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J].Safety and EMC,2007,(5):43-47

[5]林建福.船舶安检中对安全管理规则符合性检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海事,2008,(9):44-47LIN Jian-fu.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inspection ofcompliance with the safety management regulations duringship safety inspection[J].China Maritime Safety,2008,(9):44-47

[6]张静.环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审[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1999,(7):25-26ZHANG Jing.The compliance review of environment lawsand regulations[J].World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Management,1999,(7):25-26

[7]李安.法律适用的符合性判断——以法律心理学为考察视角[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96LI An.On the conformable judgment in law applica-tion——an insp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nsicpsychology[J].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2):91-96

[8]阿兰.周,罗纳德.堡曼,里奥纳德.威滕伯格.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符合性[J].中国质量,2008,(5):55-58Alan F Chow,Ronald Bowman,Leonard C.Wittenberg.Achieve compliance through CI[J].China Quality,2008,(5):55-58

[9]向玉芳.浅谈企业如何开展HSE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9(8):17-18XIANG Yu-fang.Discussion on how enterprises developthe evalu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compliance[J].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2009,9(8):17-18

[10]张忠彬,孙庆云.我国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4):55-59SUN Zhong-bin,SUN Qing-yun.Analysis of laws,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in area of occupational health[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4):55-59

[11]高建明,刘宝龙,恒川谦司,等.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201-204GAO Jian-ming,LIU Bao-long,Kenji Tsunekawa,etal.Countermeasures on national legislation of work safe-t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6):201-204

符合性方法论文 篇2

1、补水是关键,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肌肤都要以补水保持为主要。混合性肌肤T区出油,两边干燥,也是需要及时的为肌肤细胞补水。在选择护肤品方面,要选择清爽控油系列的护肤品,由于肌肤的独特性,所以在护理方面要特别的用心,最好选择两款补水系列的护肤品,一方面针对T区部位,一方面针对脸颊两侧的肌肤。

2、由于春天湿热会造成肌肤皮脂分泌过多的油脂,所以T区部位在春季泛油光的现象就会开始明显增多。以此会令毛孔受到油脂以及外界污染物质的影响,而造成毛孔粗大,这时候就必须要重视脸部的清洁。特别是对于喜爱化妆又是混合性肌肤的美眉而又,一定要及时的将脸部的妆容清洁干净,清洁不彻底就会出现长痘、粉刺的现象。

3、毛孔粗大就是因为毛孔被堵塞了,那么就很难吸收到护肤品的营养成分,所以要定期做去角质的护理。让脸上老化的角质及时的去掉,新生的角质会令你肌肤白皙、粉嫩,毛孔也得到了有效的清洁。毛孔干净再加上一些保养护理,打造零毛孔肌肤不是问题。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37-02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语文课程教学长期处于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传统的语文教学空间往往局限在封闭的教学课堂上,教材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其目的还是为了考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方式无疑成了“填鸭式”。而学生则是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自始自终也摆脱不了死记硬背的枷锁,更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吸收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与终身发展的基石。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不仅适应了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与劳的全面发展关键所在。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结合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以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其综合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其二、学科和内容的综合。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将综合性学习渗透于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识字、写字与口语教学,还是阅读和写作教学,都应该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到快乐并学到知识,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能力而展开教学。

2.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学习及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一个接一个专题而进行的,是落实新课改课程标准的关键,更是教师、学生、教材、课程内容、方法时间与空间等方面的有机融合。由于语文学科涵盖的内容多、范围广,教师在讲知识性原则时,一定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综合性学习中不断传递新知识、新信息,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领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问题与合作意识。在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经常使用的活动方式之一。研究分析表明,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以往的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当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是放任或是不参与,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前文提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促使学生参与到语文课程学习中来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部分学校语文教师由于水平有限,在实行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

1.教师在设计综合性教学时未将每个学生的特有的兴趣及特长尽可能得到发展。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先让有特长的同学参加,未实现全体同学参与并逐步提高自身能力的目标。

2.综合性学习教学未将自主权交给学生。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稳居主导地位。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应该逐步放开,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3.综合性学习教学衔接不够自然流畅,节奏感把控不够。教师若是将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安排得过多过密,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会导致学生出现疲劳现象。但如果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过于稀疏、松散,节奏过于缓慢、拖沓,学生的积极情绪将很难调动起来。因而,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安排应该注意“度”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善对策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切实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追求。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改善对策:

1.语文综合性学教学应秉持整体观念。即将语文学科的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过的语文知识中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拓展,而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因地制宜,从本校与本班的实际状况出发,注意学生、学科以及内容的特点,灵活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

2.语文综合性教学内容应体现层次特点。合理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非常注意内容层次性。所谓内容层次性主要是指综合性教学内容上由浅入深的进行,在不同的层次之间有适当的过度。若是教学的内容要求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会取到相反的效果。适度的综合性学习教学,不会让学生因为层次偏低而觉得乏味,也不会因为难度高而望而却步。

3.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新颖多样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从内容上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综合式,一类是专题式。前者学习内容比较丰富,而后者学习内容比较单一,自始自终均是围绕某个专题进行。而在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多样新颖的形式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保持情感和谐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其在完成教育任务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常常会对教学过程及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态度和蔼的老师常常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享受教学过程中的乐趣。为了使教学气氛和谐,教师的综合性学习要求要具体,便于学生按规则按要求而进行。当然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秉持客观、公正与公平的原则,一旦发现偏差和错误要及时纠正。

四、结论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进一步要求,综合性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突出地其重要性和优越性。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综合性学习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美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综合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谢从军.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失谈[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9):78-79.

符合性方法论文 篇4

一、标准符合性检测与评价的内涵和特点

标准符合性检测指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指标进行测试,并与相关标准所规定指标进行对比,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与要求的活动[1]。标准符合性评价是根据产品的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采用恰当的方法,综合判定产品与相应标准符合程度的活动。可以看出,标准符合性评价是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测定的基础上。

建模仿真标准符合性检测和评价的特点主要有:(1)建模仿真标准符合性检测评价难度大,主要表现在指标类型复杂、定性指标较多,且相关研究较少。(2)建模仿真领域不同标准间关联度高,仿真产品不仅要符合相关专业应用类标准,还要符合建模仿真类的通用性基础标准。(3)能否实现互联互通关系仿真产品的可扩展性和效益的发挥,标准符合性检测评价是实现仿真产品间互联互通的基础。

二、标准符合性检测评价指标体系

2.1建模仿真标准分类。建模仿真领域标准可分为仿真系统、仿真数据、仿真模型、仿真试验方法等4类。对每个类别各抽取了十项左右典型标准,并对每个标准的条款要求进行分析归纳,最终建立了各类建模仿真标准检测评价指标体系。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仿真系统和仿真模型类标准的指标体系进行详细论述,其他类标准的指标体系可以参照这两类标准给出。

2.2仿真系统类标准指标体系。仿真系统类标准符合性检测评价指标体系由组成指标、功能指标、任务性能指标、技术性能指标和其他特性指标等5个一级指标组成,每个一级指标又可细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1)组成指标。是指产品的组成划分与标准条款要求的符合程度。根据具体标准条款要求可以进一步细化对应的二级指标,例如某类模拟系统的组成指标包括操控台、作业机、网络设备、通信设备、投影设备、声音设备等6个二级指标。(2)功能指标。是指产品的功能与标准条款要求的符合程度。例如某标准的功能指标有模拟功能、显示功能、评估功能、故障自动检测与定位功能、其他功能等5个二级指标。(3)任务性能指标。是指与实际任务紧密关联的性能要求的符合程度。例如某标准任务性能指标包括模拟特性、训练控制特性、训练效果评估特性、接口性能、设备自检等5个二级指标。(4)技术性能指标。是指一般仿真系统都具有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保障性、维修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安全性、运输性等二级指标。可靠性包括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可利用率、可用性等三级指标,维修性包括平均修复时间、最大修复时间、定检周期等三级指标。(5)其他特性指标。主要是指人机工程、标志与外观质量等特性指标。

2.3仿真模型标准指标体系。仿真模型标准指标体系由模型内容指标、建模过程指标、模型文档指标、建模方法指标、模型性能指标等5个一级指标组成。(1)模型内容指标。是指模型描述的内容与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例如概念模型要求模型描述内容应包括实体属性、行动中的动作集合和关系、实体状态变化事件集合、事件处理的军事规则、交互关系等。(2)建模过程指标。是指建模过程与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例如数学逻辑模型要求建模过程应包括提取模型实体、实体属性量化、细化行为、制定逻辑流程图、确定模型算法、确定模型运行的数据、建立模型文档等。(3)模型文档指标。是指模型文档的内容、格式等与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一般包括基本要求、描述内容、描述格式等3个二级指标。(4)建模方法指标。是指仿真模型所采用的建模方法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例如概念模型建模方法采用基于实体的方法(EATI法、UML、IDEF0、IDEF1X、IDEF4等)、基于过程的军事概念建模(IDEF3、流程图等)。(5)模型性能指标。是指仿真模型的性能与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性能指标一般包括可信性、简明性、重用性、易用性等二级指标。

三、标准符合性检测方法

通过对建模仿真标准指标体系的研究分析,确定适用于建模仿真标准符合性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感官检测法、器具检测法、试验检测法、软件测试法等。

(1)感官检测法[2,3]。感官检测法是指靠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评价和判定的活动。其过程见图1。

感官检测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其缺点是容易受人的个性差异影响,如错觉、误差、疲劳程度、心理影响、生理差异等,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有许多建模仿真标准符合性检测指标可通过感官方法来检测,如仿真系统中的组成类指标、外观特性指标等。

(2)器具检测法[3]。器具检测法是指依靠计量仪器、量具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的检测。检测过程见图2。

建模仿真标准符合性检测中用到的器具检测方法主要是物理器具检测法。例如,采用几何量检测法检测产品的尺寸,采用物理量检测法检测电磁兼容性等。

(3)试验检测法[2,3]。试验检测法是指产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或在人工模拟工作条件下进行试验,验证产品质量特性的方法。试验检测法可以更准确地考核产品的实际质量,但试验检测法操作相对复杂,费用大。例如,炮兵雷达训练模拟器的模拟功能、显示功能、评估功能等指标适用于试验检测法。

(4)软件测试法。建模仿真领域的产品大多涉及到大量的软件组成。对于这些软件应当参照相应的软件工程标准进行检测评价,重点应是软件的功能、性能测试。一般采用常规的白盒测试或黑盒测试法,例如代码走查、静态分析、逻辑测试等方法,需要满足逻辑覆盖、边界条件覆盖、路径覆盖等要求[4]。

标准符合性检测过程中的软件测试活动可以由专门的第三方测试机构执行,也可以由产品验收方组织专门人员按照经过评审的测试计划执行。

四、标准符合性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方法是指在多个指标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数学函数,对标准符合程度给出一个确定的评价结果。根据所采用的评价函数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单一的综合评价方法,例如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组合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综合评价法结合等。

通过对建模仿真标准符合性评价特点的分析研究,确定适合于建模仿真的评价方法有合格判定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

(1)合格判定法。对所有的检测指标与标准要求相比较,当所有指标符合检测要求时,评价产品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这是目前建模仿真领域常用的标准符合性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把关严格,缺点是比较粗糙,无法区别其符合程度,不能准确反映产品标准符合程度的相对优劣程度。

(2)模糊综合评判方法[5]。主要是针对建模仿真标准中大量不易量化、靠主观判断评测的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对评测要求的隶属度将其量化,并对这些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可以通过最大隶属度原则对大量定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对象进行定量排序。缺点是指标权重确定的科学与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

建模仿真标准规定的指标大量涉及人为主观判断因素,指标合格与否的界限模糊(如仿真系统类标准中,许多功能指标的检测和评价要通过有经验的人员通过目视和操作来完成),所以适合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另外,此方法可以按综合分值的大小进行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克服了合格判定法的不足。

(3)层次分析法[5]。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决策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解,形成具有支配关系的层次结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比较的方式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为每个指标确定权重。通过自下而上的标准符合性层次分析最终完成产品的评价。

该方法优点是既能够处理定性指标评价问题,也能够处理定量指标评价问题,具有实用、简洁的特点。缺点是人的主观判断、选择、偏好对结果影响大。在建模仿真标准符合性评价中,层次分析法可与合格判定法相结合使用。对已判定合格或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优劣排序,改善合格判定法比较粗糙的不足。还可与模糊评判法相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再使用模糊评判法计算最终评价结果。

五、结束语

建模仿真标准符合性检测和评价是建模仿真标准实施和监督的重要环节,对标准的贯彻实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建模仿真标准评价特点与分类,提出了标准符合性检测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适用于建模仿真领域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实用可操作的原则灵活选择检测与评价方法。

摘要:研究了建模仿真领域标准分类,提出了标准符合性检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适合于建模仿真领域的标准符合性检测方法与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

关键词:建模与仿真,标准符合性,检测,评价

参考文献

[1]刘瀚猛,芮建武,等.藏文字库标准符合性自动检测方案设计与实现[J].中文信息学报,2008,22(3):124-128.

[2]李有为.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2):71-72.

[3]倪国华.质量检验方式和方法[J].山东农机,2002,7:14-16.

[4]林宁,孟庆余.软件测试实用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符合性方法论文 篇5

作者 | 纸盆

1、循序渐进

语文最注重的是基础的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的时候不要急功近利,比如说你一天人10个生字,到那时你无法做到一天就认一百个生字,在认字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这个字什么意思,还要知道怎么去运用这个字,这样的学习才有效,时间长了,你认的字多了,不管看书还是写作文就更容易了,这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自求自得

学习一定要端正我们的态度,不要把学习当成任务,要为了自己去学习才行,学好语文特别容易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将你学习的文化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会让你看起来先气质。

3、博研结合

符合性方法论文 篇6

关键词:农村   初中   语文   综合性学习活动   现状   开展方法

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了诸如“全面发展”“综合发展”等的要求。但是作为一名农村的中学生,要想接受与城市相当的语文综合性教育十分困难,这也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

为了达到农村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笔者建议农村教师应结合农村学生的兴趣,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调动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对如何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了简要分析。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习情况的现状

在大部分农村中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往往把升学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强调要认真学习,长大考个名牌大学,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味地传授给学生考试要用到的知识,却忘记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一个出色的人。

如在课堂上,学生会仔细听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师把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从上课讲到下课,根本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被动接受着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课后,教师会布置关于课堂内容的作业和各种各样的试题,把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得也很充实,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一直在赶作业,没有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的优势。

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只有课桌、讲台与黑板,多媒体设施缺乏,这就导致学生接受外来信息受到限制,同时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没有多方面信息的引导,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综合能力发展缓慢。

二、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方法

1.语文学习与当地特色相结合

每个地区都拥有自己独具风格的传统文化特色,虽然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不如大城市,但是农村拥有独特的教学优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语文的基本知识与当地文化结合起来,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民族特色,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当地的文化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也容易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贴近自然,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领略语文的魅力!

如在讲解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时,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地的传统文化,亲自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真正体会到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意义。

2.多种活动形式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相结合

对于课内文化学习设施比较缺乏的农村中学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课余活动时间,让他们到户外或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放松自己,给大脑一个放空的时间,让其自由地发挥想象。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总结

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农村中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该方法,学生能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到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并积极开发学生的潜力,挖掘学生的独特潜质,使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王冉冉.关于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几点思索[J].青年文学家2013,(20).

[2]杨光锟.如何上好农村初中语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J].新课程(中学版),2011,(1).

符合性方法论文 篇7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 (IMA) 是20 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 由具有不同处理能力的硬件模块、不同应用功能的软件模块和使其相互联系及运行的总线组成, 实现了系统模块硬件、软件的标准化与通用化, 实现资源共享, 系统重构, 减少体积、重量、功耗, 进一步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 然而, IMA的开发和审定尚没有一套完整的通用的指导材料。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索设计和审定IMA时满足相关适航要求的方法。

1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 (IMA) 概述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 (IMA) 自诞生以来, 处于不断的进化当中, 各机构有不同的定义。 比较权威的是, RTCA特别委员会200 (SC 200) 和EUROCAE工作组71 (WG-71) 做了如下定义[1]:“IMA是一组灵活的、可重用的、可互操作的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 当把这些资源综合在一起时可以构建一个平台, 该平台按一组确定的安全和性能需求进行设计和验证, 能提供各种服务, 并驻留执行飞机功能的应用”。

该定义强调的是平台本身, 有些定义则指的是包括驻留应用的整个IMA系统。 本文将使用RTCA/EUROCAE的定义范畴, 重点讨论IMA平台本身的适航符合性方法。

2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 (IMA) 指导材料

过去的十几年间, 工业界和审定机构颁发了一系列适用于IMA开发、综合、确认和验证的指导材料。本节对主要的几份材料进行简要的概述。

(1) RTCA/DO-255。 RTCA/DO-255“航电计算机资源的需求规范”[2]颁布于2000 年4 月份, 为适用于多种应用或合格审定项目的平台提供指南。 DO-255 提供的指导包括分区管理、健康监控、软件的现场加载和一些其他的服务, 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安装、综合、审定等内容, 该文件并没有得到FAA的认可。

(2) 技术标准规定C153 (TSO-C153) 和咨询通告20-145 (AC 20-145) 。 TSO-C153“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硬件单元”[3]和AC 20-145“使用TSO-C153 硬件单元的IMA指南”[4]是FAA于2002-2003 期间颁布的。 TSO-C153 为IMA“硬件单元”获取批准提供了一种路径, 这些“硬件单元”可以是机柜、或者安装到机柜中的硬件模块。 TSO-C153 允许硬件模块开发者确定硬件模块的最低性能标准。 但TSO-C153 没有为硬件模块的安装提供指导。

AC 20-145 为使用IMA硬件单元的IMA系统提供综合、安装、审定和持续适航的指导。指导内容包括安全性评估、构型管理、软件分区和重用、供电、自检测、维护、环境鉴定和试验实践等, 并讨论了IMA各相关方的角色和职责、第三方供应商的管控、及IMA系统的持续适航。

TSO-C153 和AC 20-145 共同为IMA系统获取批准提供了一种路径, 但这种IMA系统并不是开放性的, 是有局限的, 没有解决与之有接口关系的显示、传感器等。

(3) RTCA/DO-297。 因为TSO-C153 和AC 20-145 的局限性, 工业界颁布了DO-297“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开发指南与审定考虑”, 以便为完整的IMA系统提供设计和审定上的指导。 设计保证先应用于每个模块, 然后每个模块综合形成IMA平台, 在IMA平台上安装一些应用后, 最后综合到飞机系统中。 DO-297 通过定义6 个任务为IMA平台综合到飞机提供了一种审定方法:模块认可、应用认可、IMA系统级认可、IMA系统飞机级认可、 模块或应用的更改、 模块或应用的重用。 同时也为IMA的一些关键设计, 如资源分配、安全性考虑、分区和资源管理、健康监控和故障管理提供指导。

(4) 咨询通告20-170 (AC 20-170) 。 2010 年, FAA发布了AC 20-170, 对采用DO-297 和TSO-C153 进行IMA开发、验证、 集成和批准进行了说明, 并认可将DO-297 作为可接受的符合性方法。

3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 (IMA) 适航符合性方法

如表1 所示, 在DO- 297 标准中, 完整的IMA系统的认可过程分成以下几层去实现。

在任务1 中, 模块可以是软件、硬件或是软硬件的组合。 本文所探讨的IMA平台就是由各组件模块综合而成的。 下面重点对IMA平台的设计考虑、认可目标以及认可过程中产生的符合性数据进行分析。

(1) IMA平台的设计考虑。 IMA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开发出一个IMA平台, 这种平台能够与不同驻留应用一起重复地用到不同飞机上。 一种可重用的IMA平台开发过程需考虑:

A.计划和定义IMA平台。 定义IMA的架构, 说明平台中各模块、资源、部件的类型和功能, 以及它们是如何交互的;定义驻留应用、软件和硬件综合到IMA平台的方法; 定义IMA平台的认可方法; 定义IMA系统的审定方法, 包括支持驻留应用和开发符合性数据的各相关方的角色与责任;定义能够提供给驻留应用的平台服务;定义飞机功能可用性与完整性的等级、平台对其支持的能力, 以及支持的方法;定义健康管理和故障管理的方法; 定义IMA平台和IMA系统构型管理的方法。

B.确定IMA平台的需求。 确定IMA平台的安全性、性能、构型管理、环境条件、故障管理与故障报告的方法和要求以及对各部分概念定义的详细需求。

C.开发并实现IMA平台的设计。 软件和硬件的开发过程应分别按照DO-178 和DO-254 进行, 同时要符合各类补充规章文件的要求, 在相应的安全级别上满足所需的安全性要求。另外, 应该进行共因分析 (CCA) , 并针对该平台所确定的各种顶层事件进行定量的失效分析。

D.验证并确认IMA平台。 针对特定的环境条件进行环境鉴定试验;进行分区分析和验证试验;完成共因分析;完成能证明满足可靠性需求与能力的数值分析;解决模块一起共享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E.采用模块认可的方法来获得IMA平台的认可。 完成并提交各模块的认可数据;完成IMA平台所有需求的确认和验证;并对需求、实现和验证活动的追踪性进行维护。

(2) IMA平台认可的目标。

IMA平台认可的目的就是要证实平台的特性、性能和接口, 以获得平台的增量认可。 平台认可过程的目标有:

A.制定平台认可计划, 以满足所有适用的审定需求;

B.编制平台需求规范, 以确保需求得到记录;

C.表明资源固有属性的符合性, 如时间和空间的分区隔离、 故障管理、健康监测、资源管理、资源构型以及应用参数等;

D.使用模块需求规范中确定的性能、接口、服务、安全性、故障管理及健壮性等需求验证资源属性的符合性;

E.开发平台相关的核心软件和硬件, 并证明其过程符合适用的指南与规章;

F.编制平台认可数据, 并提供给审定机构以供认可;

G.为平台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 以便能正确地使用和综合平台中的模块;

H.当需要时, 对开发和验证平台时所使用的工具进行评估和鉴定;

I.实施质量保证、构型管理、综合、确认、验证以及审定联络;

J.为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 以便他们能正确管理平台的构型;

K.当需要时, 定义、规定、评估并鉴定平台的支持工具, 以便提供给平台的用户进行使用;

L.如果要想重用平台开发的结果, 在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就要解决重用问题。

(3) IMA平台生命周期数据。 IMA平台认可过程中产生的生命周期数据如表2 所示, 其中IMA平台的模块认可计划、软件合格审定计划等是需要提交局方批准的, 质量保证记录、构型管理记录提供给局方审阅即可。

4 结论

当前我国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的开发和适航审定水平还比较落后, 在这个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研究国内外工业标准和适航要求, 明确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为满足适航要求所进行的设计考虑, 符合性活动, 以规范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的适航取证。

摘要: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 (IMA) 已在一些新研和改进的机型中广泛运用。本文在系统阐述IMA定义和合格审定指导材料的基础上, 全面论述了IMA平台开发过程的设计考虑、认可时需满足的目标、认可过程中产生的符合性数据。

关键词:综合化,模块化,设计考虑,符合性目标

参考文献

[1]RTCA/DO-297, 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 (IMA) Development Guidance and Certification Considerations, November 2005[Z].

[2]RTCA/DO-255,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for Avionics Computer Resources (ACR) , June 2000[Z].

[3]FAA Technical Standard Order, TSOC153, 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 Hardware Elements, May 2002[Z].

符合性方法论文 篇8

国际民航组织通过国际民航公约附件8的第97修正案对大型运输类飞机提出了在设计中考虑安保要求的国际标准。通常国际民航公约的要求并不直接适用于飞机设计, 因此美国联邦航空局 (FAA) 通过发布14CFR 25部第127修正案采纳了上述第97修正案作为安保方面的国际标准。其中与驾驶舱和客舱烟雾保护相关的是795b1, b2条款。

(b) 最大审定客座量大于60座或者最大审定起飞总重量超过100, 000磅 (45, 359千克) 的飞机, 必须在下列方面设计成能限制爆炸或纵火装置的影响:

(1) 驾驶舱烟雾保护。必须提供措施限制烟雾和有害气体进入驾驶舱。

(2) 客舱烟雾保护。必须提供措施防止客舱内初始混合体积浓度为0.59%的一氧化碳和1.23%的二氧化碳为代表的烟雾和有害气体使旅客失去能力。

本文对127修正案中795b1.b2关于驾驶舱和客舱烟雾保护条款和相关咨询通告进行研究, 给出条款分析解读和符合性方法建议, 用于支持运输类飞机驾驶舱和客舱烟雾保护能力的设计和适航验证。

1 795 b1条款分析和符合性方法研究

1.1 b1条款分析

本条款是对驾驶舱烟雾防护能力的要求, 当飞机发生爆炸或纵火时, 须有措施能限制机组休息区或其他驾驶舱邻近的区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进入驾驶舱。

1.2 b1条款符合性方法研究

1.2.1 b1条款验证的假设

条款中并未限定验证驾驶舱烟雾防护能力的条件, 给申请人的验证造成了困难, 为此, FAA给出咨询通告AC25.795-3, 其中给出如下可接受的验证假设:

a) 驾驶舱门是关闭的。即认为突发情况 (烟雾和有毒气体) 发生后, 飞行机组人员能保证驾驶舱门是关闭的一组值烟雾的进入。

b) 飞机结构和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是具备其功能的。因此任何结构或系统损坏造成的功能丧失或降低不做考虑。

c) 在任何飞行阶段, 无论火灾的位置在哪, 何时发生, 都需要提供对驾驶舱进行烟雾保护。然而, 飞机在下列状态不能持续提供必要的空气流量:

·慢车下降运行;

·在起飞和初始爬升阶段的短时间空调组件关闭;

复飞期间关闭空调;

·着陆程序要求在下降阶段“保持”。

d) 其他系统, 如通风系统的设置和空气分配构型都应被考虑到, 因此驾驶舱烟雾防护能力的设计和验证都应考虑不同的设置和构型。

e) 认为烟雾、气味和有害气体和可见烟雾的流动行为是相同的。烟雾的探测和排出可以假设等同于任何气味和有害气体的排出。

f) 在有烟雾、气味和有害气体的情况下, 需利用新鲜 (外界) 空气来满足驾驶舱所需换气。

1.2.2 b1条款验证的方法

申请人可使用的符合性验证方法是:分析和 (或) 试验的方法来证明在所有取证构型驾驶舱和其他邻近舱之间存在正压差。

分析可用于验证在所需的飞行条件下驾驶舱和邻近舱之间存在足够的正压差, 分析时应该考虑温度、浮力和海拔影响。应针对可能存在的飞行条件进行精确的分析。但AC25.795-3条款特别提到, 由于驾驶舱和邻近区域压差往往由于太小而无法直接测量, 因此不太可能通过分析得到可靠的结果。

有两种试验方法可以使用:

a) 使用聚乙烯片 (膜) 。使用一种不透气材料, 如0.002英寸厚 (或略厚) 的聚乙烯薄片, 当驾驶舱门全部打开或整个移除时, 附着在驾驶舱门的框架上 (顶部、两侧和底部) 。应保证在驾驶舱门框附上聚乙烯薄片后, 试验时, 使聚乙烯片中心强制离开驾驶舱门框中心界面偏移到驾驶舱, 然后释放, 如果薄片在10秒内通过中心界面偏移到客舱, 说明在驾驶舱和客舱之间存在足够的压差, 能满足条款的要求。

b) 参考AC25-9A进行烟雾渗透试验。在产生任何烟雾之前, 申请人应选择各种通风构型和设定来保护驾驶舱不会被烟雾、气味和有害气体渗透。在驾驶舱临近区域产生烟雾并观察驾驶舱的烟雾防护能力。特别指出的是, 当缕状烟在有人舱室的边界处进入并立即逸出是可接受的, 只要渗入的烟雾没形成薄雾和层状烟。

2 795 b2条款分析和符合性方法研究

2.1 b2条款分析

本条款要求有措施防止客舱中的旅客由于爆炸或纵火产生的烟雾或有毒气体失能。这就对客舱的排烟能力提出了一个限制, 要求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排出到客舱外。

2.2 b2条款符合性方法研究

根据AC25.795-4, 进行符合性验证时须考虑以下前提条件:

认为点火源是爆炸或纵火装置, 火情是可燃材料数量的函数。另外有下列重要的假设:火是表面燃烧的, 可以合理预期通过人工或火情抑制系统来扑灭。排烟程序只有在火已灭时才是有效的。

2.2.1 条款验证的假设

除在1.2.1中提到的b) 、c) 、e) 和f) 条假设外, 还有如下假设:

如果使用排烟演示操作来表明符合性, 认为烟雾在排出机外之前可能会进入除驾驶舱之外的任何飞机上的区域。

2.2.2 条款验证的方法

需特别指出的是, 在进行795 b2条款验证时, 必须保证795 b1条款的要求同时满足, 对b2条款的设计和验证不能表明对排烟和驾驶舱烟雾渗透有反作用。在影响客舱气流的系统和设备的操作功能完整的前提下下说明条款的符合性。

2.2.2. 1 验证思路一:用客舱通风性能来表明符合性

基于AC25.795-4附录1中火灾试验数据的分析, FAA认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符合性方法是利用外界空气不间断的交换客舱空气, 达到从客舱排烟从而防止客舱中的旅客丧失能力的目的。

根据试验结果, FAA确定空气交换率至少达到每5分钟一次, 并且持续交换30分钟, 才能够满足条款的要求, 防止旅客失去能力。而且一旦启动烟雾保护, 飞机应当能够持续提供任何超过五分钟的时间间隔中必要的平均流量, 包括发生瞬时事件时, 这些瞬时事件例如:

·引气源转换;

·电源转换;

·因液压或控制面的需要而减少流量。

申请人可采用计算分析方法来表明符合性, 申请人需表明可以在任何飞行条件, 特别是上述1.2.1节c) 条假设中提到的条件下, 考虑到不同供气源的情况下, 都能够提供用于换气的外界空气。当进行分析时, 申请人应考虑可利用全新风的进入客舱的方式来帮助排出污染物。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客舱换气率:

客舱换气率=客舱净容积 (m3) /进入客舱的流量率 (m3/minute)

如果选择试验来表明符合性, 可参考AC25-9A的排烟相关章节, 因为不可能要求外部空气和烟完全混合, 因此少量的烟客舱存在是允许的。

2.2.2. 2 验证思路二:利用客舱换气和佩戴氧气面罩 (呼吸保护装置) 结合的方式

根据AC25.795-4, 当客舱换气率达不到5分钟一次的时候, 利用客舱换气和佩戴氧气面罩 (呼吸保护装置) 结合的方式避免乘客失去能力也是允许的。当发生烟雾情况时, 如果前两分钟让乘客佩戴氧气面罩进行呼吸, 同时进行7分钟一次的换气同样可以避免乘客失去能力。

3 总结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与实践 篇9

我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四突出”为教学理念:突出活动过程,启发自主参与;突出语文知识的整合应用,体现师生的合作创新;突出实践体验,协调发展;突出“校本课程就在身边”的活动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具体实践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将口语交际、习作融于活动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要求,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小规模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入活动之中。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内容。

(1)“爸爸小时候的趣事”。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了解爸爸儿时的生活经历,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有兴趣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请你做一天小当家,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3)“妈妈的唠叨”。模拟一种生活场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想试试吗?

(4)“电视机前的评论”。在电视机前,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请以三位同学一组进行小品表演。

(5)想尝试一下做主持人的感觉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搞一次“家庭联欢会”,主持人就由你担当,从中还可以体验到家的温馨与幸福。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把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口语交际及写作知识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提倡课外专题性阅读, 开展综合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我爱阅读”为专题的综合性活动中,不仅要在阅读中引领学生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为此,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重点以探究“读书方法”为线索,以“课外自由阅读喜爱的书”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指导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找到喜欢的书目和读书方法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谈古论今中,激发读书兴趣。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课内课外综合性活动的进行,加强了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结合,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学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使阅读成为学习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它有着许多个体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若干子课题,倡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比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安排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着四个子课题:

(1)地球妈妈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2)我是地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3)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4)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大组汇报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以及组织擂台赛的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和生活紧密相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我在综合性学习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扎实有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学校开展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等活动。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这样,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节约用水,爱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让学生写倡议书,设计公益广告词等一系列活动,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达到了“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以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比如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实地采访、网上采集,经加工、存储后成文,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在“我的宠物”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旁边可配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等。

目前,人类社会呈现出了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之相适应,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在价值观、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的,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 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 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

综合性面试中的面试官分组方法 篇10

近年来, 在企事业单位招聘、 公务员考录、 领导者公开选拔、大学生(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各种类型的招录过程中,管理者广泛引入了综合面试的竞争机制,即来自于不同专业(业务或职能,以下同)的面试官,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的方式对应试者的素质进行主观评价[1],并结合其笔试成绩(客观评价)来综合判定应试者是否具备必备的素质, 类似面试程序基本相似, 可统称为综合性面试。综合性面试的测评结果直接关系到应试者的发展机遇和利益,公平、公正和客观被公认为是对综合性面试的根本要求[2,3], 此外, 考虑到多数情况下应试者数量较多, 为保证时效性, 面试需要高效进行。为此, 招录单位通常将面试官分为多个面试小组同时开展面试工作,并要求每个面试小组具备足够的多样性亦即尽可能广泛的领域知识(应试者可能具备不同的专业背景),以便合理评定应试者的综合素质。但一直以来,面试官的分组大多由管理人员主观决策、 手工操作, 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影响了公平、 公正和客观目标的达成以及面试效率的提高。因此,管理者需要制定一项可行的策略来协调面试官分组决策,及时合理的将面试官分组已成为影响综合性面试效果的关键。近年来,有关综合性面试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重点,主要的研究主题包括面试制度与程序[3]、面试方法[4,5,6]、面试成绩评价[7,8,9]、面试效度[1]等,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对综合性面试的认识,对推动综合性面试制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 面试官的分组决策问题尚未引起重视。在其他领域也有许多分组问题, 比较典型的有学生分组[10]、 阅卷人分组[11]、 项目分组[12,13]、 机器/工件分组[14,15]、竞赛队伍分组[16]等问题。与这些问题相比,面试官分组问题本质上属于多样性分组问题,其分组决策思路具有显著差异。鉴于此,本文对综合性面试中的面试官分组规则进行分析,分别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与网络流理论, 给出两种面试官分组方法, 并通过大量随机实验, 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2 问题的描述及模型的建立

T={T1,T2,…,Tm}为某次综合性面试中有资格参与面试的面试官集合,其中Ti表示第i位面试官;G={G1,G2,…,Gn}表示面试小组的集合,其中Gj表示第j个面试小组;D={D1,D2,…,DF}表示相同专业(业务或职能)或者相近专业(业务或职能)的面试官集合,其中Df表示第f个专业(业务或职能)。记DTi表示面试官Ti的专业(业务或职能)。这里假设每个面试官只有一个主要专业(业务或职能),并且忽略隶属于某个专业(业务或职能)的面试官之间的专业(业务或职能)差异,则面试官分组问题可以描述为如何将m个面试官分为n个小组,使组内面试官专业(业务或职能)尽可能多样化,亦即领域知识的多样化。

为了对面试官合理分组,需要遵循以下三个规则:

规则1:每组内任意面试官之间的专业(业务或职能)应尽可能不同。

规则2:各组面试官的数量应尽可能相同。

规则3:每个面试官必须并且只能被分到一个组中。

上述规则中,规则1的作用是力求各组中面试官专业(业务或职能)的多样化,以满足应试者多专业(业务或职能)背景的要求,规则2则是为了使各组面试官的面试工作量相当。

2.1 多目标0-1整数规划方法

λik为反映TiTk的专业(业务或职能)是否相同的指示参数,并规定其取值为

λik={1,DΤi=DΤk0,,i=1,2,,m;k=i+1(1)

一般情况下,面试小组的数量n是由相关人员根据需要面试的应试者数量和有资格面试的面试官数量确定的。记q¯为每个小组内的面试官平均数量,则有q¯=[m/n],其中[·]为四舍五入算子。

设模型的变量为

xij={1,ΤiGj0,(2)

则建立面试官分组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为

minΖ1=i=1mk=i+1mj=1nλikxijxkj(3a)minΖ2=j=1n|i=1mxij-q¯|(3b)s.t.j=1nxij=1,i=1,2,,m(3c)xij=01(3d)

上述模型中,式(3a)和(3b)是问题的两个目标函数,分别为极小化相同专业(业务或职能)的面试官被分到同一组的情况和尽量使每组中的面试官数量等于各组面试官的平均数量,约束条件(3c)限制每个面试官只能被分配到一个小组,约束条件(3d)为变量类型约束。

模型(3)是一个多目标规划问题,多目标的常用处理方法是加权和法[11,17]。记w1和w2分别为两个目标函数的权重系数,取两个目标的加权和为新的目标函数,即

minΖ=w1i=1mk=i+1mj=1nλikxijxkj+w2j=1n|i=1mxij-q¯|(4)

用式(4)代替式(3a)和(3b),将原问题转化为单目标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考虑目标函数的非线性特点,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是较好的选择。遗传算法编码采用顺序编码,令xi=j(j为1与n间的整数),表示面试官Ti指定到小组Gj, X=[x1,x2,…xm]即为作为遗传算法的编码。顺序编码的优点是编码本身保证约束(3c)得到满足,且针对顺序编码开发的多种修复合法性的遗传算子(如PMX、OX、CX等),可以方便地选择采用[18,19]。其缺点是解对编码是一对多的,即存在较大的编码冗余。将目标函数(4)作为适值函数,采用双切点交叉,用PMX作合法性修复,并采用换位变异及正比选择策略,指定最大代数作为停止准则即可设计出求解面试官分组决策优化模型的遗传算法[18,19]。

2.2 网络流方法

根据图论中网络流问题的定义[20],建立综合性面试中面试官分组问题的网络流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中,VsVt分别为网络流的起点和终点;节点D1,D2,…,DF分别表示各相同专业(业务或职能)的面试官集合,节点G1,G2,…,Gn分别表示各面试小组;asf表示弧Asf的容量,在本文研究的问题中表示各专业(业务或职能)内的有资格参与面试的面试官数量,N(Df)表示专业(业务或职能)为Df的面试官数量,则有asf=N(Df),f=1,2,…,F; ajt表示弧Ajt的容量,在本文研究的问题中表示每个面试小组内的面试官数量,N(Gj)表示每个小组内的面试官数量,则有ajt=N(Gj),j=1,2,…,n; 弧Afj的容量afj表示允许Df内的面试官分到Gj小组的人数,记为ξfj.这样,面试官分组问题又可以看作是求解网络中的最大流,使最大流量等于有资格参与面试的面试官总人数。

对于最大流求解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典型的如Ford-Fulkerson标号法。但由于本问题中ξfj是未知的,这里考虑在Ford-Fulkerson标号法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求解算法,其过程如下:

Step1 Formulate N and set all the capacity of arcs A //建立网络流模型,确定各弧的容量。

Step2 Let ξij=1 //允许每个专业(业务或职能)可以被同时分到面试小组的面试官数量。

Step3 Solve Max Flow Problem //求解标准的最大流问题。

Step4 If maximum flow = m, stop the algorithm //如果找到了最大流,则得到了最优的分组方案。

Step5 Else, increase ξij, go to step 3。 //否则,增加ξij的值,继续步骤3的最大流问题的求解。

在该算法中,ξij值的设定是决定能否得到最优解的关键,当ξij值较大时,会出现虽然得到了网络最大流,但并不是问题最优解的情况。因此,应该探索性的递进增加ξij的值。

3 算例

假设某单位需要对当年应聘人员进行综合性面试,该单位共有来自4个部门的29名面试官拟参与面试,每个部门内面试官的专业(业务或职能)可以认为近似相同。管理人员根据此次应聘人员的数量和时间安排情况决定将上述面试官分为5个小组。各面试官的部门情况如表1所示。

3.1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0-1规划方法

本文设计的遗传算法采用JAVA编程。对于本例,分别设置w1和w2的值为(0.1,0.9), (0.2,0.8), (0.3,0.7), (0.4,0.6), (0.5,0.5), (0.6,0.4), (0.7,0.3), (0.8,0.2),(0.9,0.1),得到了一致的最优解,即Z1=8,Z2=1。具体分组结果如表2所示。

3.2 基于Ford-Fulkerson标号法的最大流算法

基于表1建立本例的网络流模型如图2所示。本文设计的最大流算法采用JAVA编程。首先设参数设ξij=1,i=1,2,3,4,j=1,2,3,4,5,运行结果为最大流为20。其次,调整ξij的值,令ξij=1,i=1,2,3,j=1,2,3,4,5,ξ45=1,则最大流量为29,等于面试官总数。此次运行结果的各孤流量如表3所示。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分组结果如表4所示。

4 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以上两种方法,在同一台P5/760微机上进行了大量随机数据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别从求解时间、算法设计的复杂性以及求解结果的精确性等方面对两种方法的性能比较如下:

①求解的时间。本文设置15分钟为求解时间限制,即认为在此范围内的求解结果在时间参数上性能都是较好的。通过实验发现,对于小规模问题上述两种方法运行时间均在15分钟内。但是,当面试官数量比较多,或分组数量较多时,即方法2中的网络节点数量增加,会出现文献[21]提出的O(|V|3/log|V|)的问题。

②算法设计的复杂性。方法1采用的是遗传算法,并且针对约束设计了特殊的编码方式,需要较高程度的编程知识;方法2则是在标准的Ford-Fulkerson标号法的基础上,改变Df节点到Gj节点的孤的容量,因此算法实现较简单,具备一定的编程知识即可。

③求解结果的精确性。通过随机实验,发现对于小规模问题方法1和方法2求解的结果均较好,但是当面试官数量比较多,或者分组数量比较多时,方法2中ξij的探索取值比较困难,会出现ξij取值较大但求解的结果较差的情况。

上述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对于大规模的问题, 采用遗传算法是较好的选择, 而对于小规模的问题, 两种方法皆可使用, 而最大流算法更为简便。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综合性面试中的面试官分组问题,提出了两种分组方法。首先重点考虑分组的多样性,给出三条明确的分组决策规则,并分别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及网络流模型,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可行的策略来协调面试官分组决策并得到满意的分组结果。两种方法各有所长,适用范围不同,能够降低管理者的手工分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于综合性面试的公平、公正与客观,希望能够引起有关人员对面试官分组工作的重视。需要指出的是,管理者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对分组规则加以适当调整,以求得到符合实际要求的分组结果。

摘要:针对综合性面试中的面试官分组决策问题,给出了面试官的分组规则,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多目标非线性0-1整数规划模型,其目标分别为极小化各组中来自于同一专业(业务或职能)的面试官数量和极小化各组中面试官数量与每组平均面试官数量之间的差异,并开发了一个针对此类问题求解的遗传算法;然后,将面试官分组问题转换为最大流问题,并开发了一个基于Ford-Fu lkerson标号法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并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符合性方法论文 篇11

【关键词】 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就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现代社会中,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不断增多,多由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生活事故等引起,造成患者骨折、脑外伤、胸外伤等,个别患者外伤不明显,伴随着腹内脏器的损伤。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检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及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及康复。笔者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210例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在就诊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月收治210例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男153例,女57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6.8岁。其中21例斗殴伤,102例车祸事故,31例跌倒伤,56例生产伤(21例坠落伤,35例机械冲击伤)。患者受伤情况:其中51例患者出现肾损伤,46例患者出现肝破裂,26例患者出现肠破裂,19例患者出现严重腹壁挫伤,22例患者出现膀胱破裂,16例脾破裂,20例腹膜后血肿,10例合并伤(颅脑损伤6例,休克4例)。

1.2 纳入标准 患者伴随着严重腹痛,出现暂时或者较长时间休克,有固定的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患者出现呕吐、血尿等现象,患者腹部有移动性浊音。所有患者就诊时,均紧急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及急诊生化检查。

1.3 方法 对患者的受伤原因、感受等进行询问,对42例病情较轻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其余病情较重患者分别给予肠修补、肝修补、脾切除等手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均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在术前、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2 结 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135例,显著有效5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100%。

3 讨 论

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而迅速的诊断及评估,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观察及清理,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对患者的呼吸道内的异物、血液、痰液等进行清理,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观察,对患者的知觉及认知意识进行观察,对呼吸困难、缺氧患者给予氧气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留置针操作,进行急救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观察,对突发事件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对创伤严重患者或者出现休克患者给予输血级平衡盐溶液注射,扩张患者的血容量,避免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心功能损害等疾病。护理人员将患者的头部及躯干抬高30°左右,下肢抬高20°左右,每分钟给氧6~8L。对出现严重呼吸障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并尽早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出现休克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易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在进行静脉通道的建设时,至少保留两条,补充液体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避免患者休克情况的加重;对血压降低较大的患者静脉滴注多巴胺加入液体,保证有效输液。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间隔15~20min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面色、意识等进行观察,及时将情况告知主治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保证患者紧急救治所需要的备皮、胃管等设备的齐全。若患者腹痛加剧,腹内出现移动性浊音,表明患者腹腔脏器出现出血或者破裂,要马上对患者进行手术。

术后护理:患者手术24h内,间隔0.5~1h对患者的脉搏、呼吸等进行及时观察及记录;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后,可间隔4h观察一次。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静脉充盈度、皮肤及尿量进行观察,患者出现尿量减少情况时,要马上通知主治医生进行检查。对患者体内引流管进行观察与护理,保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与清洁,对引流物的基本性质进行观察与记录。若引流管内出现大量的新鲜血液,则说明患者可能出现腹腔出血,要进行紧急救治。医护人员要保证引流管的清洁无菌,避免导致患者感染,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引流管的拔除。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昏迷患者要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者血压稳定后可采取半卧体位,保证腹腔内残留液流出即可。患者术后下床活动依据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可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患者的肠胃功能。进行肝肾修补手术的患者,必须卧床一周,再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活动。患者活动要适量,避免再度出血。患者术后3d内禁食,术后一周食用流质、半流质食物;接受胃肠道破裂修补手术患者禁食时间适当延长,患者的饮食清淡,避免硬食、辛辣食物等对患者的刺激。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通常伴随着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对疾病有基本了解,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康复。

本次研究显示,术前、术后对患者给予全面、精细的护理办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霍晶晶.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2013,6(6):146-147.

[2] 龙舟.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M].第17届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456-457.

[3] 邝世英.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93-94.

[4] 马其彬.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92-93.

符合性方法论文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在本院住院诊治的163例宫外孕患者,年龄在18~39岁间,平均(32.37±3.26)岁。已婚142例,占87.12%;未婚21例,占12.88%。文化水平以高中最多,为79例,占48.47%。163例宫外孕患者于就诊后0.5~6h内确诊。

1.2 方法

1.2.1诊断仪器

应用日本HITACHI-EUB-7500实时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中经腹部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3-5mHz,阴道探头频率为5-7.5mHz。

1.2.2检查方法

经腹部超声检查时,调整探头为3-5mHz,在患者膀胱充盈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以防肠道气体干扰。腹部超声检查可进行下腹部常规扫查,也可做纵向、横向以及多角度、多切面的扫描。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认真观察患者子宫腔内回声、卵巢、附件、子宫大小,对腹腔、盆腔的包块、积液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经阴道超声检查,调整探头为5.0~7.5mHz,一般适用于已婚妇女患者,患者取截石位,超声仪探头放置到阴道后穹隆,检查时需排空膀胱,并在阴道探头上涂少量的耦合剂,再在探头上套避孕套,避孕套上也涂少量的耦合剂,然后再对盆腔、附件和子宫进行多切面、多角度的扫查。扫查附件区有无包块,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性质,宫腔内孕囊、积液及包块情况进行观察,以及孕囊内有无胎芽及胎心等。

1.2.3观察指标

经腹、经阴道和两者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宫外孕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的符合情况。

2 结果

2.1 患者症状及体征情况

163例宫外孕患者,均有下腹痛症状;其次161例患者有压痛(98.77%),104例患者有宫颈举痛(63.81%);56例患者有移动性浊音(34.35%),见表1。

2.2 不同超声检查宫外孕检出情况

附件区包块、卵巢显示、卵黄囊、宫内假孕囊、胎芽和胎心搏动等体征,经腹部超声检查检出率结果为34.55%,明显低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检出率49.79%和52.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和联合检查检出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阴道超声检查比较,P<0.05;Δ:与联合超声检查比较,P<0.05;*:与联合超声检查比较,P>0.05。

2.3 不同超声检查宫外孕包块大小检出情况

腹部超声检查宫外孕包块<3.0cm时,与阴道超声检查及联合超声检查比较,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块≥3.0cm时,检出率明显低于经阴道超声和联合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阴道超声检查比较,Δ:与联合超声检查比较,P>0.05;*:与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与联合超声检查比较,P<0.05。

3 讨论

宫外孕早期诊断对于手术治疗,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检查相比,具有不受肥胖及肠气干扰、更贴近病变组织等优点,其分辨率更高。此次163例宫外孕患者分别进行了经腹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宫外孕附件区包块、宫内假孕囊、胎芽、胎心搏动等体征,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率为49.79%,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率为34.55%,联合检查发现率为52.14%。为此,联合检查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经阴道超声检查,腹部超声合检查相对较低。腹部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及联合检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与联合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包块大小检出方面,当包块≥3.0cm时,经阴道超声检出率为98.40%,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率为39.20%,联合检查发现率为100.00%,经阴道超声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此,经阴道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宫外孕的最佳手段,基层医院在宫外孕诊断时,应该优先选择经阴道超声检查。包块<3.0cm时,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联合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检查作为一项无创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子宫形态、大小,观察盆腔有无积液、内部有无异常回声等情况,从而能对妇科的病变部位、病因、病变性质作出诊断[4,5]。超声检查是基层医院诊断宫外孕使用最为普遍的检查手段,其无创、方便、快速及准确率高的特点,被基层医疗人员广为接受,尤其在缺少CT、核磁共振等检查设备的医院。在宫外孕的超声诊断中,由于经阴道超声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最大程度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可能性,从而确保妇女的身心健康,更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宫外孕患者症状及不同超声检查方法诊断与临床确诊符合情况,为选择灵敏度高的超声检查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诊治的163例宫外孕患者,分别采取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就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3例宫外孕患者,卵黄囊、宫内假孕囊、胎芽和胎心搏动等体征,腹部超声检查检出率明显低于经阴道超声和联合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孕包块≥3.0cm时,腹部超声检查检出率明显低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最大程度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可能性,从而确保妇女的身心健康,更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外孕,超声,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符合,分析

参考文献

[1]唐丽芹.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J].影像技术,2012,24(2):5-6.

[2]张岚.110例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2,20(9):134.

[3]胡景梅.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7):189-190.

[4]周云.联合B超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价值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10):304-305.

【符合性方法论文】推荐阅读:

符合性试验07-14

标准符合性10-20

内符合性09-11

安全符合性10-27

符合实际07-12

符合情况08-01

信息符合08-23

符合要求08-25

符合艺术08-30

符合特点10-09

上一篇:我国开发式扶贫分析下一篇:旱作节水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