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插管化疗论文(共5篇)
门静脉插管化疗论文 篇1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为50.8/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仍有约50%的患者死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即使DukesA期和B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和转移率,其原因可能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即已存在肿瘤微转移有关。有研究显示,30%~40%的患者虽然临床上难以检测出转移灶,但已存在微转移灶[1]。经门静脉置化疗泵局部灌注化疗可以降低术后肝转移发生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3月至2003年4月我科收治结直肠癌39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先行根治性切除。治疗组(门静脉插管化疗组):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3~75岁,平均58岁;对照组(全身静脉化疗组):1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46~76岁,平均60岁。全部病例术前均做B超,上腹CT检查,均未发现有肝脏转移,术中探查均未发现肝脏有结节。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原发灶,术后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
1.2 方法
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选择胃网膜右静脉插管,分离出胃网膜右静脉后用1号丝线将静脉的近心端和远心端牵出,并用眼科剪剪一小口,从静脉壁的小切口处将导管向门静脉方向插入约15~20cm,于小网膜孔处用手指触摸门静脉,证实导管位于门静脉内,回抽有暗红色静脉血,管内灌注肝素生理盐水(肝素5 000 u+生理盐水40 ml)。以1号丝线结扎静脉切口远心端,近心端以1号丝线结扎固定导管,导管从腹壁引出,盖上封冒并妥善固定。
治疗组:术后立即以5-FUl000mg加CF200mg加MMC12mg加NS1000ml从门静脉24小时持续滴入,连续3天。术后4周行全身化疗(5-FU 400~600mg/m2 d1-5,CF100mg d1~5,DDP60~90mg/m2 d1)。对照组:术后4周行全身化疗(5-FU400~600mg/m2 d1-5,CF100mg d1~5,DDP60~90mg/m2 d1)。全身化疗每4周1次,共6次。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四格表确切概率法),生存率计算采用Life-table法。
2 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36例(92.3%),随访时间24~60个月。以CT作为近期疗效的评价手段,治疗组肝转移2例(发生率10.0%),对照组肝转移7例(发生率4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3年和5年生存14例(70.0%)和12例(60.0%),对照组为9例(56.3%)和6例(37.5%),无明显差异性(P>0.05)。全组39例有3例病人失访,未作统计。治疗组插管操作全部完成,无术后出血、导管脱落、导管阻塞。术后骨髓抑制情况和肝、肾功能影响两组无明显差别。
3 讨论
结直肠癌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癌症新发病数的9.4%,占癌症死亡数的7.9%。在西方国家,结直肠癌占肿瘤死亡率第二位,在我国排在第五位。肝转移是结直肠癌相当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其致死的主要因素,高达50%以上的结直肠癌患者都会出现肝转移,大多数发生在术后2年内,因此,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发展成临床可以查见的转移灶之前,首先癌细胞需侵入血管并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并形成微转移灶。陈绍勤等研究发现术后血液中CK20mRNA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升高,提示手术有可能促进癌细胞血行转移、尤其门静脉系统转移[2]。如能减少和消除肝脏微转移,显然可减少显性肝转移的发生,就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临床上结直肠癌出现肝外转移而同时没有肝转移的情况很少见[3],据文献报道[4],转移性肝癌的血管结构研究表明,<3 mm的隐匿性病灶的肿瘤细胞主要为门静脉供血,微转移灶的新生血管和克隆化增殖尚未完成,通常对化疗有效。门静脉灌注化疗可使药物直接到达肿瘤部位,是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的理想途径[5]。这为门静脉插管化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采用随机研究表明,术后从门静脉化疗泵直接给以5-FU,CF,MMF,肝脏内上述化疗药浓度很高,影响细胞内NDA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从而对可能存在的肝脏微转移灶可以进行杀灭。对临床没有发现有肝转移灶的结直肠癌患者行门静脉插管化疗可以明显降低肝转移发生率,对生存率影响差异性不明显。门静脉化疗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其程度较全身化疗轻,经处理所有的病人都能坚持完成,未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经门静脉化疗预防接直肠癌肝转移切实有效,毒副反应小,经济,易被病人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炳亚.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见:朱正纲.胃肠道肿瘤外科综合治疗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36
[2] 陈绍勤,支宇,曹永晋,等.5-FU门静脉插管化疗对结直肠癌血液微转移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4) :611~612
[3] 林武华,刘同发,何鹏飞.肝动脉灌注治疗结直肠癌肝脏转移:附30例报告[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3;23(6) :5-7
[4] Lai CL, Chien RN, Leung NW, et al. A one-year trial of lamivudin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N Engl J Med,1998;339(2) :61~68
[5] 廖旺军,石敏,郑航,等.经皮化疗泵植入门静脉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2) :282~283
门静脉插管化疗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1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本研究之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组织切片病理确诊, 且在术前经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有肝转移的情况, 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 术中未发现有肝结节。其中包括男18例, 女12例;年龄42~75 (52.6±5.7) 岁;同时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均为15例。
1.2 方法
1.2.1 术中化疗操作
给予本组所有患者门静脉插管化疗, 具体方法如下:于术中解剖分离出肠系膜下静脉或胃网膜右静脉并对其远心端进行结扎, 接着采用皮下埋藏或抗癌药泵的方式在其近心端将化疗导管置入, 进入门静脉的深度大概10~12cm, 同时在腹壁切口旁皮下埋好药泵贮药囊;将氟尿嘧啶 (5 ̄FU) 联合丝裂霉素 (MMC) 分别按15mg/kg与0.1mg/kg的标准与150~200ml生理盐水配制成混合溶液, 经门静脉插管导管将上述混合药液注入, 最后用肝素钠进行封管;完成手术操作后10~15d, 同上配药通过门静脉化疗泵注入行联合化疗, 每次均联用4d, 1次/d, 每间隔4~5w再实施下一治疗周期, 总疗程共包括6个周期。
1.2.2 护理方法
1.2.2. 1 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经门静脉插管化疗为相对较新的防治发生直肠癌肝转移的一种方法, 所以几乎所有的患者在认知度方面均比较匮乏, 故大部分患者很容易会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分散、多疑、烦躁乃至恐惧等心理特征, 对医疗人员的信任感不足等;当然患者对手术意外事件以及术后疗效的担心也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针对这些问题,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1d进行访视, 查阅病人病历及相关资料后与病人实行良好的沟通, 做好心理护理, 访视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与顾虑等, 将手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向其仔细说明, 并强调给予他们的手术治疗方法都是经相关专家反复论证后的最佳方案, 并向其适当介绍一些有关麻醉、手术环境以及手术流程的相关知识, 进而最大程度让患者感受到医生与护理人员对手术方案的熟知以及严谨性, 并逐渐获得其信任, 最终树立起更好配合医护接受治疗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2 术中护理配合
在术中, 手术室护士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插管适应症相关检查, 同时考察其有无发生肝脏或其他部位的远端转移与化疗禁忌等, 比如是否合并有门脉高压、肝功能不全以及腹腔内感染等。确定插管条件无任何问题后, 巡回护士应在关腹前将相关的插管用品备好, 而洗手护士则应在导管植入前对其导管相关的装置质量、官腔的通畅情况以及连接密封情况等进行周密检查, 无问题后再在管腔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液, 避免出现因导管问题而导致插管失败的情况。而在正式进行插管的过程中, 洗手护士还应积极协助医生在插管的同时一并进行肝素生理盐水的推注, 以防止出现血液回流凝固导致导管堵塞。
1.2.2. 3 手术室环境护理
由于本化疗方法将患者血液系统与外界建立了连接, 因此易于发生细菌入侵而导致发生感染。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必须认真做好手术室环境护理, 常规采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 术前30min认真擦拭手术间所有物表, 同时还应努力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 手术室内严禁大声喧哗, 仪器设备均调为静音, 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 湿度在45%~60%。
1.2.2. 4 化疗中护理
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 护士始终要保持好和蔼的态度, 使用恰当的言语、更规范与准确的操作。多数患者在化疗后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因此在每天化疗前可遵医嘱予生理盐水20ml+亚叶酸钙0.3g静脉推注来减轻其副作用。若当患者发生呕吐后, 应及时给予其细致而耐心的安慰, 并协助患者坐起帮助其漱口并清理呕吐物。通常情况下, 化疗不仅会引起胃肠道反应, 同时还将在一定程度对患者的肝脏功能及血液系统在成损害, 故在化疗过程中不仅要严格督促患者合理用药, 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观察其是否有发生腹部发凉、腹胀腹痛以及药液向腹腔渗入等情况, 均应仔细观察, 血象与肝功能需隔日复查一次, 若有出现肝功能损害以及血细胞减少的情况则应立即停药。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24~72个月的随访, 结果全组患者, 仅有5例 (20.8%) 患者发生肝转移, 与相关报道相符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3 讨论
经门静脉插管化疗因其为一种局部集中化给予化疗药物的化疗方式, 可显著提高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 进而可在一定程度加大药物用量以更好防止出现肝转移的同时, 也能较好减轻患者的全身性毒副反应, 因此被普遍认为是当前较为理想的化疗方式之一。但要获取最满意预后效果, 门静脉插管相关护理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研究结果显示, 我们通过实施上述相关护理措施后, 将肝转移发生率控制在了相对较低的水平, 提示上述护理措施均为配合门静脉插管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之必要护理方法。
摘要: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本组患者经术后随访24~72个月后仅有5例 (20.8%) 患者发生肝转移, 与相关报道相符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本研究所实施的护理方法均为配合门静脉插管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之必要护理方法。
关键词:门静脉插管化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护理
参考文献
[1]胡晓平, 王小平, 邹国英, 等.门静脉插管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 (8) :66-67.
门静脉插管化疗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胆囊癌患者65例, 其中男41例, 女24例, 年龄在31~75岁之间。化疗前由B超、CT等影像学及化验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胆囊癌中晚期, 均因肿瘤体积过大或多发使直接手术切除难度较大而选择术前化疗。所有患者本次治疗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根据患者自愿, 将其分为2组, 治疗组33例, 对照组32例。
1.2 主要试剂及方法
1.2.1 化疗方法
治疗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以Seldinger方法穿刺股动脉插管, 导管放置腹腔动脉造影, 根据病变的范围将微导管超选择性插至肝右动脉行化疗灌注及栓塞治疗, 药物采用采用丝裂霉素20 mg, 表阿霉素40 mg及5-氟尿嘧啶2 g, 栓塞剂采用400 g/L碘化油10~20 mL及明胶海绵颗粒, 首先用泛影葡胺将碘化油与化疗药水溶液充分混合成乳悬液, 缓慢注入肝动脉, 然后将明胶海绵颗粒加入生理盐水注入, 5~10 rnin后于透视下观察肝脏及胆囊区, 可见病灶处碘化油沉积。
对照组采用应用5-氟尿嘧啶和人重组干扰素a22b (IFN2a22b) 进行化疗, 剂量为5-氟尿嘧啶0.75~1.25 g, 连用5 d, 同时在治疗的第1、3、5 d给予IFN2a 22b 30~50 mg, 每14 d为1个周期[1]。
1.2.2 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 检测胆囊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
(TUNEL) 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石蜡切片, 厚6~8μm, 收于APES包被的载玻片上, 60℃烤箱烘片2 h;常规脱蜡至水, 蒸馏水洗2遍;蛋白酶K20mg/mL, 溶于10 mMTris-Hcl中, pH值7.4~8.0, 室温湿化15 min, PBS冲洗3 min×2次;滴加20μL的TUNEL反应混合液, 在湿盒中37℃孵育60 min, PBS冲洗3 min×3次;加入30~40μL转化剂POD, 在湿盒中37℃孵育30 min, PBS冲洗3 min×3次;加入50μLDAB度物溶液, 显微镜下控制显色反应;PBS冲洗3 min×3次, 苏木素复染, 中性树胶封片。
1.3 结果判断标准
1.3.1 细胞凋亡结果判断标准
阳性:背景不显色, 细胞核内着棕黄色颗粒。参照文献资料[2], 观察5个高倍镜 (400×) 视野, 每个高倍视野随机计数1 000个细胞, 共计数5 000个细胞, 以TUNEL阳性细胞所占比值作为TUNEL检测的结果判定, 其计算方法为:细胞凋亡指数 (Apoptosis Index, AI) =凋亡阳性细胞数/5 000×100%。
1.3.2 化疗临床疗效评价
客观疗效按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无变化 (NC) 、进展 (PD) , 有效率 (RR) 为CR+PR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化疗临床疗效
2~3个疗程化疗后, 根据患者情况, 2组均行胆囊癌切除术。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组均无CR患者, 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4.55% (18/33) 、28.13% (9/32)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70, P=0.031, P<0.05) 。见表1。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瘤组织凋亡情况
对患者切除胆囊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 发现治疗组、对照组癌组织中AI分别为 (21.05±3.60) %、 (15.30±1.45) %, 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见表2。
3 讨论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 其具有发展快、转移早、预后差的特点。临床特点表现为早期无特异性症状, 患者就诊时多属晚期, 对放化疗敏感性差, 根治机会小, 预后极差。对于TNM分期为I期的胆囊癌, 目前主张仅作单纯胆囊切除术就足够了, 对Ⅲ、Ⅳ期胆囊癌的手术治疗多取根治性切除术, 但根治术是否能够延长晚期胆囊瘸患者的生存期, 主要取决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且有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上升的危险[3]。
到目前为止, 尚未有针对胆囊癌治疗的标准化疗方案。目前国内外对胆囊癌的药物治疗与其它消化道肿瘤的药物治疗相似, 都以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丝裂霉素为主, 但其临床缓解率均较低, 不能很好的缓解患者病情或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疗效较差。
目前, 有学者对有或怀疑有肝转移或术中有肿瘤残留的患者行灌注化疗, 资料显示其有效率高于全身化疗。Cantore等[4]引用顺铂、表柔比星和5-FU对30例不能切除的胆囊癌和胆管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结果1例CR, 11例PR, 12例稳定, 6例进展, 有效率为40%, 1年生存率为54%, 2年生存率为20%。Bode等[5]对35例胆囊癌进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丝裂霉素C, 总有效率60%, 有反应者平均生存时间60个月, 无反应者平均生存时间8.5个月。该研究结果显示, 对胆囊癌患者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 临床总有效率为54.55%,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也提示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 提示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可有效缓解胆囊癌患者病情, 可能是动脉灌注能在靶器官区域达到化疗药物的高浓度, 同时动脉栓塞减少了肿瘤组织血供, 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发生, 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 从而达到缓解病情。
胆囊癌化疗的效果一般不理想, 该研究尝试经肝动脉插管进行灌注化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但该法的远期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总结。
摘要:目的 探讨检测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与全身化疗对胆囊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评价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 治疗组采用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2~3个周期后行胆囊癌切除术, TUNEL法检测胆囊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 评价化疗近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AI分别为 (21.05±3.60) %、 (15.30±1.45) %, 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4.55% (18/33) 、28.13% (9/32) ,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可以增强胆囊癌化疗效果, 增强癌组织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胆囊癌,栓塞化疗,凋亡
参考文献
[1]童建东, 袁昕, 汪竹, 等.晚期原发性胆囊癌的化疗[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6, 11 (7) :530-532.
[2]范姝丽, 李旭, 林杰, 等.Flavopiridol在人骨肉瘤多药耐药MNNG/ADM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J].山东医药, 2009, 49 (3) :13-15.
[3]尚俊清, 陆保成, 张仁希.胆囊癌治疗的初步探讨[J].肿瘤防治杂志, 2000, 7 (3) :279-280.
[4]Cantore M, Mambrini A, Fiorentini G, et al.Phase II study of hepatic intraarterial epirubicin an d cisplatin, with systemic5-fluorouracil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biliary tract tumors[J].Cancer, 2005, 103 (7) :1402-1407.
股静脉插管致腹腔积血2例报道 篇4
例1:男性, 70岁, 因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 在血液透析前用股静脉插管建立通路, 在血液透析结束回病房后逐渐出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 出冷汗, 神志淡漠。检查发现患者腹胀较血液透析前加重, 右腹股沟区肿胀有数个穿刺针眼, 全腹压痛以右下腹为甚。急诊床旁B超发现腹腔积液, 穿刺抽出不凝血。积极抗休克, 穿刺处局部加压, 输血及全身应用止血药物后病情好转。
例2:女性, 56岁, 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 当班护士用股静脉穿刺针多次穿刺才完成股静脉插管。透析中出现休克, 停止超滤, 快速输入生理盐水500mL, 数分钟后又出现血压低于90/60mmHg, 遂结束透析住院抢救。检查发现患者腹部压痛, 以右下腹为甚, 右腹股沟区亦有压痛, 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压迫穿刺点, 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输血等治疗后好转出院。
股静脉插管比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插管更安全的, 股静脉插管导致腹腔内积血临床少有报道。股静脉插管操作简单、迅速, 常常在血液透析中作临时性通路。为避免严重并发症, 个人认为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穿刺前应熟悉解剖, 股静脉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 股动脉搏动内侧0.5~1cm处。穿刺位置不能过高, 不可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进行穿刺。 (2) 针体与皮肤成角不宜过小, 角度太小容易直接刺入腹腔。 (3) 在局部麻醉时, 用5m L注射器的小针头试穿, 以确定进针角度和深度。应缓慢进针, 一边进一边回抽。应尽量避免使用穿透法, 可能导致穿过血管后壁又进入腹腔。 (4) 改变进针角度应把穿刺针退到皮下, 在深部直接改变进针角度可能导致血管壁的切割, 导致血管壁破口大, 止血困难。
门静脉插管化疗论文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133例, 男76例, 女57例, 除1例因制动时间内起床引起局部出血, 1例术后3 d因提水引起出血, 其余病例均无发生并发症。
2 治疗方法
经股动脉插入专用导管, 注入造影剂或注入化疗药直接栓塞肿瘤血肿的主要动脉血管, 使肿瘤缺血坏死, 达到控制肿瘤发展的治疗方法。
3 肝动脉灌注药物
常用药物为氟尿嘧啶、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应用时可采取交替联合使用的方法。肝动脉栓塞剂多采用碘化油、明胶海绵微球和医用快速黏合剂等。
4 围术期护理
4.1 术前准备及护理
术前护士应通过和蔼体贴、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病人解除心理压力, 增强手术信心, 尤其是缺乏信心或有绝望心理的病人, 要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状态, 讲明手术目的、过程、需配合的环节, 以取得病人配合。术前训练床上解大小便, 以利于术后肢体制动时在床上解大小便顺利及穿刺部位免受污染。术前备皮:范围上至耻骨联合下至大腿上1/3处, 两腿均需进行备皮, 以防备一侧穿刺失败。术前1 d要做好碘过敏试验, 禁食、水6 h以上, 术前晚病人充分休息, 必要时应用安眠镇静剂。
4.2 术后特殊护理
4.2.1 肢体制动
病人返回病房后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 h。前12 h平卧, 穿刺侧肢体不能曲髋, 肢体制动8 h~12 h, 穿刺部位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 h内, 伤口处加压1 kg砂袋8 h~12 h或加压包扎12 h~24 h, 必要时用手指压穿刺部位20 min, 2 h观察穿刺处有无血肿或渗血1次, 保持砂袋压迫的准确位置。术后3 d内避免剧烈活动, 以防穿刺部位出血。
4.2.2 恶心、呕吐
TAE术后呕吐的发生率达79.6%, 其原因在于抗癌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毒性损害, 呕吐多发生于术后4 h~8 h, 24 h后逐渐减轻, 2 d~3 d后可缓解或消失。为防呕吐, 术前、术后均禁食6 h, 为减轻呕吐症状可给予枢复宁肌肉注射, 用TAE后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护理中应及时发现病情, 并仔细观察呕吐物的量、性质及颜色。
4.2.3 发热
多数病人术后4 h~8 h体温可升至38 ℃~39 ℃, 甚至可高达40 ℃~41 ℃, 持续3 d~7 d, 或者1周~3周。术后发热是由于机体对手术的反应,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高热是由于肿瘤组织缺血、坏死, 机体对毒素的吸收和肝细胞水肿及栓塞剂的反应。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吲哚美辛栓塞纳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2.4 腹胀、腹痛
TAE术后可发生腹痛或腹胀, 轻度腹痛是由于肝动脉栓塞后肝脏水肿, 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 一般可不予处理或使用少量镇静剂, 一般术后24 h~48 h症状可消失。如腹痛剧烈且持久应考虑是否栓塞剂误栓胆囊动脉或十二指肠动脉, 此时应观察病情, 慎用镇静剂, 并给予胃肠减压。嘱禁食、禁饮。
4.2.5 股动脉栓塞
术后15 min~30 min巡视病人1次。观察穿刺侧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和感觉、足趾运动情况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并与对侧肢体相比较, 若指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 皮温下降、感觉迟钝提示有股动脉栓塞, 如病人出现穿刺部位有湿热感, 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抬高患肢给予热敷, 应用解痉及保护血管的药物, 禁忌按摩, 以防栓子脱落。
4.2.6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变化, 如血压低于12/8 kPa或伴有大汗、呕吐者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 一般6 h~8 h内饮水1 000 mL~2 000 mL或每日输液3 000 mL左右, 以利于体内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
4.2.7 术后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