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精选7篇)
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 篇1
宫颈癌是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危害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居首位,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最常见治疗方法之一[1]。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后最常见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临床表现为里急后重、腹泻、排便疼痛、慢性便血等,便血可表现为大便带血、粘液血便、便后滴血、更有甚者表现为鲜血便,常伴随有疼痛、肛门坠胀等肛门刺激症状,内镜下可见受损肠段粘膜表面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穿孔,易形成膀胱瘘或直肠阴道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2,3]。目前,多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本研究比较4% 和10% 不同浓度福尔马林溶液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资料和方法
病例来源于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出现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124例。病例纳入标准:1)接受放疗后,经电子肠镜检查,确诊为放射性直肠炎;2)患者病变部位、 程度、范围明确;3)临床资料完整,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病变范围越过直肠者;2)合并有膀胱瘘或直肠阴道瘘;3)合并有其他肛肠疾病病人;4)患者年龄>80岁,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无法进行灌肠者。将124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 福尔马林组和10% 福尔马林组,每组62例。4% 福尔马林组:年龄28 ~ 78岁,平均年龄(45.3±3.9)岁; 病程2 ~ 10年,平均(5.6±2.1)年;10% 福尔马林组:年龄29 ~ 79岁,平均(46.2±4.1)岁;病程1 ~ 11年,平均(6.3±1.8)年。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折刀位,在肛周涂抹利宁胶浆,减少福尔马林对于肛周皮肤刺激。将无球囊橡胶导尿管与14号带球囊导尿管绑在一起,带球囊导尿管头端略长3cm,使球囊充气时充分膨胀,先插入半圆肛窥,然后在直视引导下置入导尿管,使插入球囊导尿管深度稍微高于病变范围,再往球囊内充入40m L气体, 待到球囊扩张撑开直肠壁,再经由无球囊导尿管注入4% 或10% 福尔马林溶液100m L,浸泡3min,待肠粘膜变白或无渗血出现结束。1次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进行随访。
1.3观察指标
在4个疗程治疗完成1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放射性直肠炎系统评估量表(RPSAS)症状评分[4]、 维也纳直肠镜检查评分[5]评估疗效,统计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
采用统计学软件17.0进行计算,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症状评分及直肠镜检查评分等非参数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直肠镜检查评分采用秩和检验,症状评分及直肠镜检查评分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表1可见,两组患者在年龄、放射剂量、放射治疗与症状出现间隔时间、症状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RPSAS评分
4% 福尔马林组平均RPSAS评分从治疗前21 (7 ~ 30)下降到治疗后9(6 ~ 26)(P<0.01);10% 福尔马林组其平均RPSAS评分从治疗前22(7 ~ 30) 下降到治疗后8(6 ~ 25)(P<0.01);但是两组间比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RPS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直肠镜检查评分
4% 福尔马林组和10% 福尔马林组平均直肠镜检查评分均从治疗前3分降到了治疗后2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直肠镜检查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评分与直肠镜检查评分呈正相关,高症状评分患者具有更高直肠镜检查评分。见表3。
2.4两组患者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4% 福尔马林组总有效率为87.5%,10% 福尔马林组总有效率为94.6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 福尔马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10% 福尔马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9%,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发病机制为肠粘膜上皮细胞对放射线及其敏感,在经过放射线照射之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受到抑制,造成肠粘膜内皮细胞损伤,引发静脉内膜炎和闭塞性动脉内膜炎[6],从而导致粘膜溃疡、糜烂以及肠壁血运障碍,最后形成纤维化,黏膜层扭曲断裂,肠管狭窄等[7]。直肠受照射剂量率、体积、 剂量都是影响放射性直肠炎相关因素,其中受照剂量对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临床强调采用适形放疗,可以明显降低直肠受照射体积及剂量,从而降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8,9]。慢性出血是放射性直肠炎常见临床表现,其出血极其顽固,复方灌肠剂保留灌肠止血效果不是很好,有些病人因为反复出血而引起严重贫血,需进行输血方能维持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上曾尝试多种方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局部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5- 氨基水杨酸、硫糖铝、 氨甲环酸、类固醇,内镜治疗与氩等离子体混凝、高压氧、激光疗法、冷冻疗法等,但是这些技术需要配备相关设备[10]。1976年,Shrom首先应用福尔马林治疗放射性膀胱炎;1986年Rubinstein成功应用福尔马林治疗慢性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从此,采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止血成为一种非常有效方法[11]。然而,福尔马林治疗出血性直肠炎作用机制从理论上来讲对直肠粘膜是有损害[12]。相关报道表明福尔马林治疗放射性直肠炎会出现肛门疼痛、直肠坏死、脓毒症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福尔马林与粘膜接触时间长短对于粘膜损害程度。大多数研究表明使用4% 福尔马林溶液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是有效和安全。然而,Haas等研究表明应用10% 福尔马林溶液治疗由放射导致直肠炎也是安全和有效[13]。 因此,本研究对福尔马林应用剂量进行比较。
福尔马林液能够加速蛋白质凝固,通过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其作用部位多为表浅层,不会超过黏膜层[14,15]。在4% 福尔马林组和10% 福尔马林组中,其平均RPS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RPS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 福尔马林组和10% 福尔马林组;平均直肠镜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直肠镜检查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评分与直肠镜检查评分呈正相关,高症状评分患者具有更高直肠镜检查评分;4% 福尔马林组总有效率与10% 福尔马林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4% 福尔马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10% 福尔马林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了不同浓度福尔马林溶液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是采用4% 福尔马林溶液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采用4% 福尔马林溶液具有更大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采用4% 福尔马林溶液与10% 福尔马林溶液在疗效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是4% 福尔马林溶液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2009年6月住院治疗的13例肿瘤患者, 男2例, 女11例, 年龄36~71岁, 平均 (46.5±15.6) 岁。其中前列腺癌2例, 宫颈癌5例, 直肠癌4例, 阴道癌1例, 卵巢恶性畸胎瘤1例。所有患者均有放疗史, 近期出现腹泻、腹痛及间歇性或每天发作的便血症状。症状出现于放射治疗后2~21个月, 平均5.3个月。结肠镜检查见受累肠段 (多为直肠) 充血、水肿和脆性增加, 触之易出血, 弥漫扩张的毛细血管网伴新鲜渗血, 病变分布于距肛门5~25 cm的范围内, 其中9例位于5~15 cm肠段。排除炎症性肠病、肿瘤、肠结核、慢性阿米巴痢疾和肛裂等肛周疾病。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据放疗史、症状及内镜下表现诊断为放射性肠炎出血, 用药物灌肠治疗。锡类散2.0 g、氢化可的松75mg加生理盐水50 ml保留灌肠, 2次/天;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针等抗生素预防感染5~7天;对经5~7天药物灌肠治疗后仍有血便的患者 (11例) , 即予APC治疗:采用OlympusCF-240I型内镜、ERBE APC300氩气刀。
术前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4 L清洁肠道, 患者取左侧屈曲卧位, 常规插入结肠镜, 对病变部位进行全面观察, 了解病变范围。氩离子电凝探头的外直径2 mm、内直径1.5 mm, 可从内镜工作管道通过, 设定功率为40 w, 传递气流2 L/min, 在距离病灶约0.3~0.5 cm处, 用1~3 s的时间以非接触电凝的方式, 先对有活动性出血的病灶予以电凝止血, 随后对异常扩张的畸形毛细血管网予以凝固毁损, 直至病灶完全凝固呈焦黑色, 原出血灶处形成表面凝固层并见出血停止, 操作时需动态调整探头与管壁之间的距离, 达到止血和凝固血管的目的。术后卧床休息, 进少渣半流食, 次日按原方案继续药物灌肠5~7天, 观察血便、腹痛等情况。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
7例患者经药物灌肠及1次APC治疗后出血停止, 随访6个月无复发出血;6例患者经药物灌肠及1次APC治疗后仍有间断便血, 但较前明显减轻, 第2次APC治疗后, 其中5例出血停止, 随访6个月未再复发出血, 1例患者仍有反复血便, 6个月内因肺部感染等原因死亡, 总有效率为92.3% (12/13) 。
2.2 并发症
9 例患者APC治疗术后出现下腹痛, 均不剧烈, 观察无穿孔, 无需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在APC治疗过程中耐受性好, 无消化道穿孔及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近年来, 非手术疗法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如报道局部喷洒4%福尔马林、高压氧及内镜下激光治疗等均有一定效果。本研究尝试在原药物灌肠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氩离子凝固术取得较好效果。
激素、锡类散灌肠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 它可起到减轻黏膜水肿、修复创面的作用。锡类散为古方成药, 其组方为象牙屑、牛黄、冰片、青黛和壁钱, 该方具有清热解毒、生肌祛腐、活血止痛和收敛创面之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稳定细胞及溶酶体膜, 减少肠道炎症介质白三烯的释放, 从而控制炎症反应。它与锡类散联合使用可达到抑菌、消肿、收敛、消除肠黏膜糜烂及水肿, 促进肠道黏膜修复之效。
氩离子凝固术是利用高频电流以单极技术通过电离的有导电性的氩气非接触自动向病变组织的表面、轴向、侧向及自行逆向产生凝固效应, 使其表面获得有效凝固, 从而起到止血和破坏有关组织的治疗方法。它的独到之处是脉冲频率平稳地发出高频电功率, 且呈放射性, 烧灼面积大, 覆盖面大, 病灶灼除较为充分。经动物试验和临床证实[2], APC烧灼的黏膜损伤深度不超过2 mm, 既使是较大范围的治疗也一样。另外, APC为非接触性治疗, 无粘连, 且为散发性, 可防止探针与组织相互粘着。APC的另一优点是在轴线或切线上应用电热流而不减弱它的效力, 对较难治疗的部位, 如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等, 均迅速有效。
Latorre等[3,4]应用APC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8例, 平均随访28个月, 发现直肠出血显著减少, 血红蛋白及铁蛋白水平显著上升, 内镜指标 (包括病变面积及黏膜脆性) 均显著改善。本研究中病例内镜下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散性毛细血管畸形扩张, 主要是渗出性出血, 经过药物灌肠联合APC治疗后, 有效率达92.3%, 疗效满意。13例病例在APC治疗过程中耐受性好, 没有穿孔、瘘管等并发症发生。综上所述, APC是胃肠道内镜治疗中一种效果确切、费用低廉的凝固技术, 已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联合激素、锡类散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出血,药物灌肠,氩离子凝固术
参考文献
[1]毛永平, 杨云生, 刘庆森, 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光动力疗法治疗2例放射性肠炎出血[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9, 30 (6) :822.
[2]冯莉, 吴云林, 孙波, 等.氩离子凝固术对猪胃黏膜的凝固作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 18 (3) :164-166.
[3]Latorre Sánchez M, Sempere García-Argüelles J, BarcelóCerdáS, etal.Evaluation of the endoscopic response to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adiation proctopathy[J].Rev Esp EnfermDig, 2008, 100 (10) :619-624.
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本科接受治疗的40例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7~63岁, 平均年龄 (51.4±3.2) 岁;其中17例鳞癌, 3例腺癌。观察组患者年龄38~61岁, 平均年龄 (51.3±3.9) 岁;其中16例鳞癌, 4例腺癌。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宫颈癌, 均采取放射性治疗, 体外照射盆腔以及宫旁, 1次/d, 照射剂量为2 Gy/d, 放射治疗5次/周, 总放射治疗5次/周剂量≤50 Gy。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 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进行灌肠, 1次/d。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腹痛情况, 如腹痛部位、持续时间等, 并记录患者的排便次数, 粪便性状等。如出现异常则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予以对症治疗, 以免病情恶化。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包括: (1) 心理护理:因宫颈癌属于恶性肿瘤, 加之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故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甚至可能出现对治疗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心理情况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 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 (2) 饮食干预: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指导, 为其制定营养科学的食谱, 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且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以免引起肠道敏感。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如有必要则应采取禁食处理对其进行营养支持。 (3) 肛周护理:因患者排便次数的增加会加大对肛周皮肤的刺激, 故护理人员要嘱其家属在患者每次便后使用清水冲洗肛周以及会阴部, 注意不要使用碱性的清洁剂, 使用柔软并具有较好吸水性的毛巾轻拭肛周, 确保患者肛门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必要时予以涂油保护。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观察并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 , 表中共设36道题目, 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越理想[2];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 共设20道题目, 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3]。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率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
2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放射治疗对控制宫颈癌疾病进展, 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放射性直肠炎是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 其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有显著增加, 而放射性直肠炎不仅对患者造成较大痛苦, 而且也可能影响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 从而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诊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十分重要。有研究发现重视对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心理干预、肛周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质量[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对策。方法 40例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 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护理
参考文献
[1]吕素珍, 楼望丹, 张丽珍.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及护理.护理与康复, 2014, 19 (11) :1053-1055.
[2]李香, 马菊.宫颈癌放疗致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7) :280.
[3]崔展翅, 李雅慧, 兰麦侠.宫颈癌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5, 22 (4) :90-91.
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 篇4
关键词:放射性直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江县人民医院肛肠科于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该病例54例, 其中女48例, 男6例, 年龄在40~70岁, 其所有病例均结合放疗病史及其他相关检查而确诊。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只要是由于射线损伤人体正气, 伤及脾胃, 初期致湿邪内生, 下注肠道;久则脾虚双亏, 气血皆弱。故急性期患者富多表现为泄泻, 治疗上主要是健脾除湿, 分清泄浊之法;慢性期多以扶正顾本, 益气养血为主。 (1) 腹泻型:多见于急性期, 症见下腹疼痛, 腹泻及肛门直肠坠胀, 大便带黏液脓血, 排便不畅及不尽感, 或伴有全身乏力, 消瘦头昏等症, 常用四君子汤, 白头翁汤及痛泄要方加减。用药如下:党参、白术、茯苓、白头翁、秦皮、黄连、陈皮、白芍、防风、石榴皮、仙鹤草、红藤、建曲、山楂、大枣、甘草等。 (2) 便秘型:多见于慢性期, 患者大便秘结, 干燥如羊粪状, 临厕努挣而不尽, 甚至大便数日不通, 伴下腹部坠胀疼痛, 方用自拟益气润肠通便汤, 药用生黄芪、太子参、柴胡、枳实、生白术、紫菀、杏仁、当归、川楝子、玄参、元胡、生地、麦冬、蒲公英、大枣和甘草, 伴阳虚畏寒肢冷, 舌淡胖大者加生首乌、大云, 夹湿热者加黄连、大腹皮、竹茹。 (3) 便血型:患者以出血为主症, 色鲜红或暗红, 量较多, 常与大便相混, 或伴有腹泻及里急后重感。患者常伴有面色恍白, 神疲乏力, 口淡无味, 纳呆等。该症多属于气息两亏, 气不摄血。方用八珍汤气血双补, 药用红参、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炙黄芪、阿胶并加炒地榆、槐花、仙鹤草等止血之品;阳虚体质者加鹿角胶、山茱萸、菟丝子等。
1.2.2 西医治疗
(1) 一般综合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 饮食以无刺激, 易消化, 营养丰富, 多次少餐为原则。腹泻严重者可静脉营养治疗。腹痛明显者可用颠茄合剂解痉止痛, 伴继发性感染者需用抗生素。 (2) 局部治疗:主要以保留灌肠为主, 通江县人民医院肛肠科常用0.25%奥硝唑注射液100mL为基础, 腹泻者加庆大霉素8万U, 蒙脱石散3~6mg, 便血为主症者加氢化可的松100mg, 连续使用3~4周。
1.3 疗效观察
本组54例病例, 治愈42例, 明显转好10例, 两例因宫颈癌伴直肠转移, 继发直肠阴道瘘, 转移性肝癌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6.3%。
2 典型病例
2.1 病例1
患者女性, 60岁, 3个月前因宫颈癌行放疗术, 现因下腹疼痛, 腹泻, 黏液脓便伴里急后重明显, 大便日行20余次来通江县人民医院肛肠科诊治。行直肠镜检示:直肠黏膜充血水肿, 颗粒样改变和脆性增加, 接触性出血明显, 以直肠前壁为甚。结合病史及其它相关检查, 诊断为放射性直肠炎。察其舌质淡红, 苔黄腻, 脉沉滑有力。辩证:湿热下注, 壅结肠道。方用白头翁汤及痛泻药方加减, 药用:白头15g、秦皮15g、黄芩10g、黄连10g、陈皮12g、炒白术15g、白芍20g、防风20g、石榴皮15g、仙鹤草30g、党参10g、茯苓15g、红藤30g、二芽各30g、大枣30g、甘草5gm, 1剂/d, 同时局部用0.25%奥硝唑液100mL, 庆大霉素针8万U, 蒙脱石散3mg, 外用保留灌肠, 两周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后改为七味白术散加减调养半月后痊愈。
2.2 病例2
患者女性, 65岁, 两年前因宫颈癌行放疗术, 现因反复便血2个月, 色鲜红或暗红, 量多伴神疲乏力、气短, 来我科就诊。行直肠镜检示:直肠黏膜充血水肿, 质脆伴接触性出血, 直肠前侧壁见两大小分别为0.5cm 0.6cm、0.4cm 0.5cm溃疡面。指检见溃疡基底柔软, 指套带血。溃疡面活检未见癌细胞, 血常规示中度贫血 (Hb92g/L) 。结合病史诊断为放射性直肠炎, 失血性贫血。察其面色恍白, 舌质淡白, 苔薄白, 脉沉缓无力。辩证:气血两亏, 气不摄血;方用八珍汤气血双补, 药用红参20g、炒白术20g、茯苓15g、熟地黄15g、当归10g、白芍15g、炙黄芪60g、阿胶20g (烊化) 、炒地榆20g、槐花20g、仙鹤草30g、大枣30g、甘草5g, 1剂/d;口服维生素补血露20mL, 3次/d, 同时局部用0.25%奥硝唑液100mL加氢化可的松100mg外用保留灌肠。3周后患者出血全部停止, 精神食欲正常, 血色素125g/L, 直肠检查溃疡完全愈合。后改用中药巩固治疗两周后停药。
3 讨论
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符合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均有放射治疗史, 治疗组中男3例 (前列腺癌2例, 肛管癌1例) , 女17例 (宫颈癌15例, 阴道癌1例, 外阴癌1例) ;对照组中男2例 (前列腺癌1例, 直肠癌1例) , 女16例 (宫颈癌14, 阴道癌2例) 。根据内镜下Sherman评分标准[1], Ⅰ级23例 (黏膜充血、血管扩张、组织变脆, 容易出血及触血, 可伴糜烂无溃疡) , Ⅱ级10例 (溃疡形成, 表面附有灰白苔样坏死物, 边缘平坦或隆起, 有周堤形成疑有癌变) , Ⅲ级5例 (除有溃疡外还存在各种程度直肠炎, 可伴肠腔狭窄) , Ⅳ级2例 (除溃疡、直肠炎外, 伴瘘管形成, 可见直肠瘘) ;根据病理分期标准[1],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符合亚急性病变期改变, 平均在放射治疗后2~6个月发生的病变。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 m L加康复新液 (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50 m L加温至38℃保留灌肠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注射液100 m L加黄连素片0.2 g溶解后加温至38℃保留灌肠治疗;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略抬高, 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插入肛门约18 cm将药液缓慢推入, 每隔0.5 h将体位转为平卧位和右侧卧位, 使药液在肠内均匀吸收。其中内镜下Sherman评分Ⅰ级者, 给予日一次睡前保留灌肠, Ⅱ~Ⅳ级者, 给予日二次保留灌肠, 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判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肠镜的表现评判疗效结果。 (1) 显效:1周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 2个疗程后复查肠镜病变处好转>50%; (2) 有效:1周内临床症状部分缓解, 2个疗程后复查肠镜病变处好转>30%; (3) 无效:1周内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 2个疗程后复查肠镜病变处好转<30%。
1.4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2 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放射治疗时, 患者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增高而引起, 与放射剂量大小有一定关系。
放射性直肠炎也是盆腔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妇女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及肛管直肠癌, 应用放射性镭、钴、铯等进行照射治疗, 这些放射性原素对癌有抑制作用, 对正常组织也有损害, 损害直肠黏膜时, 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尤其是宫颈癌和阴道癌腔内照射时因放射源距离直肠较近, 并且腔内照射所接受的剂量比外照射高得多, 而肠道上皮细胞对放射线较敏感, 放射治疗损伤黏膜细胞, 引起细胞肿胀、增殖、纤维变性, 最后引起肠腔狭窄、肠壁缺血、黏膜溃疡、糜烂[2]。所以因放射治疗造成的放射性直肠炎, 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放射性直肠炎在病理上分为3期, (2) 急性病变期:指在照射中或照射后立即发生的病变。 (2) 亚急性病变期:放射性直肠炎的亚急性病变期是指照射后2~12个月发生的病变, 黏膜有反复、不同程度的损伤、再生和愈合。血管损伤最为突出。肠黏膜下小动脉的内皮细胞肿胀, 与基底膜分离, 最后发生变性, 使管腔闭塞, 黏膜下层纤维增生, 出现大量异形的放射性纤维母细胞。血管内膜下出现大的“泡沫”细胞, 这对放射性血管损伤有诊断意义。缺血严重可引起溃疡、穿孔、脓肿、肠瘘。 (3) 慢性期病变:指照射12个月后发生的病变。以往放射性直肠炎的放射损伤很难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 做好预防。近些年采用一些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3.2
康复新液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 有效成分为多元醇类、肽类、黏糖氨酸, 通过抑制蛋白质及RNA的合成达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 其功能为通利血脉, 去腐生肌, 抗炎、消除炎性水肿, 减少渗出, 从而去除黏膜侵袭因素, 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康复新液还能够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和肉芽组织生长, 促进血管新生, 改善黏膜微循环, 加速坏死组织脱落, 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提高T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 使体内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值回升, 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3]。本组病例治疗组中19例患者经过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后, 症状均有所缓解, 1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中14例患者经过替硝唑加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后, 症状有所缓解, 4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88.8%。通过对比显示, 治疗组应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证明康复新液具有对皮肤刺激小、渗透力强的特点, 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4]。并且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法可使药物直接渗透作用于肠壁使药效作用发挥的更直接, 因此, 在临床上应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能使放射性直肠炎的肠壁损伤迅速愈合, 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 128-129.
[2]刘宏宇.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3) 29-30.
[4]李春耕, 李淑娟.中药和康复新液交替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100例[J].陕西中医, 2013, 34 (1) 33.
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 篇6
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宫颈癌病人行放射治疗并发放射性直肠炎100例, 年龄34岁~75岁, 平均54.5岁;均为宫颈鳞癌, 经病理学检查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临床分期:Ⅱa期21例, Ⅱb期42例, Ⅲa期27例, Ⅲb期10例;并发放射性直肠炎程度:轻度30例, 中度48例, 重度22例。
2 放射治疗前的预防
2.1 治疗前告知
在放射治疗前向病人讲明放射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不良反应, 一旦发生放射性直肠炎, 病人也有心理准备, 容易接受, 并会积极配合治疗。
2.2 预防性保留灌肠
治疗前采用0.02%呋喃西林溶液50 mL保留灌肠, 每日1次。
2.3 阴道填塞
腔内治疗时, 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保持直肠膀胱空虚, 有利于阴道填塞, 减少直肠及膀胱辐射受量。
3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
3.1 全身治疗
减轻肠道感染, 减轻炎症, 可给予磺胺类抗生素、黄连素控制肠道炎症;腹痛、腹泻可给予溴丙胺太林、阿托品等解除痉挛, 减轻腹泻。
3.2 局部治疗
①轻度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消炎痛栓纳入肛内, 每日2次;或用5 mL注射器吸取完美芦荟胶2 mL~3 mL, 再接1个较细的导管插入8 cm~10cm肛内缓慢注入, 每日2次。②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复方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或应用复方普鲁卡因灌肠液, 0.25%普鲁卡因200 mL+庆大霉素8×104 U+泼尼松10 mg+1%肾上腺素1 mL~2 mL;或应用0.02%呋喃西林溶液50 mL保留灌肠。③对腹泻次数多者, 应口服洛派丁胺抑制肠蠕动, 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慢性腹泻者, 可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便血不止时, 可用低浓度 (5%~10%) 甲醛溶液保留灌肠;严重腹泻者, 可给予抗感染、补液, 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3.3 纠正贫血
有贫血者, 可补铁及蛋白质, 可多食用猪肝、深海鱼类、鸡蛋及蒸熟去皮的红枣等改善贫血。严重贫血者, 应少量多次输血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3.4 扩肛
如伴有直肠狭窄, 但尚能伸入手指者, 可行扩肛, 每周1次, 坚持数月。如不能伸入手指者或已有直肠阴道瘘者, 应采用手术治疗, 但因组织受放射线损伤, 手术伤口不易愈合, 应慎重考虑。
4 护理
4.1 生活护理
指导病人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 保持睡眠充足, 养成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积极防治便秘;防止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等, 以免引起腹压过高。
4.2 饮食护理
放疗期间应食用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及健脾和胃、养血补气并易消化的食物, 以减轻肠道负担;避免食用油腻、产气、生冷、辛辣等食物, 以免刺激肠道;鼓励病人多饮水。有贫血的病人应多食用补血食物。流质食物应选没有米渣的稠米汤、蒸鸡蛋糕、藕粉等, 少渣半流食可选含优质蛋白的鱼肉、瘦肉等制成含油少的食物食用。
4.3 灌肠护理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使药物和病变部位直接接触, 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发挥效力。有资料显示, 药物保留灌肠给药后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的长短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保留时间越长, 疗效越好[2]。因此, 灌肠前先向病人解释保留灌肠的目的, 嘱病人尽量排空大便, 告诉病人灌肠后尽量延长药物在肠内的保留时间。应选择较细的导管, 插入肛门内8 cm~10 cm注入药物, 注药时操作要轻柔, 缓慢注入, 以免刺激直肠而产生便意, 从而导致保留灌肠失败。直肠前壁受照射量最大, 故灌肠后应嘱病人取俯卧位, 尽量保持更长的时间。
4.4 心理护理
宫颈癌病人在心理、精神上的压力很大, 心情也较复杂。宫颈癌反复的阴道流血、不断排出的恶臭分泌物以及有些家属对疾病缺乏了解而冷落病人, 使病人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与自卑感, 加之放射性直肠炎引起的腹痛、腹泻使病人行动不便, 大便次数增加, 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且连累家人, 这些都使病人情绪低落、焦虑不安, 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护士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主动关心、体贴病人, 谈话时态度应和蔼、亲切, 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宫颈癌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在放射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安慰病人并重点解释在放射治疗宫颈癌的同时放射线也会损伤正常的肠壁和膀胱, 但是放射性直肠炎是可以预防, 是自愈性的并发症,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自愈。同时介绍或联系已经治愈的放射性直肠炎的宫颈癌病人与病人交流, 以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
4.5 肛周皮肤护理
保持肛周清洁、干爽, 穿棉质透气内裤, 可选用1︰5 000高锰酸钾坐浴, 每天2次或3次, 每次15 min~20 min, 温度在38 ℃~40 ℃;也可以用温开水坐浴, 每天2次或3次,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坐浴后肛周可涂以适量蛋黄油, 保护肛周皮肤。出现肛周疼痛、痔疮脱出时, 应嘱病人每次大便后均应用温开水清洗会阴、肛门周围, 肛周应涂以马应龙痔疮膏、红霉素膏或完美芦荟胶。
4.6 疼痛护理
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常伴有腹痛, 影响病人饮食和生活自理能力, 可适当口服止痛药。也可在灌肠液中加入2%的利多卡因5 mL, 或吗啡10 mg或曲马朵100 mg (研磨成粉)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既能阻断神经传导, 又能抑制触觉和痛觉, 局部使用可起到镇痛作用[3]。吗啡和曲马朵可被肠道吸收而起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宁.放射性肠炎[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12) :712-713.
[2]曹天顺.影响肛门直肠给药存留时间长短的因素[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0, 9 (1) :27.
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140例初治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评估包括完整病史、病理检查、盆腔MRI检查、胸腹CT检查、核素显像检查、肠镜检查及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检查。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含三乙醇胺乳膏的药物灌肠,对照组(70例)采用不含三乙醇胺乳膏的药物灌肠。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
1.2 入选标准
分期采用FIOG 2009标准,年龄18~65岁,卡氏(kps)评分均≥70分,白细胞>4.0×109/L,Hb>80 g/L,血小板>100×109/L,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小于正常值上限,肝功能小于正常值上限1.5倍,心电图检查正常。
1.3 排除标准
曾有盆腔放疗病史,既往有结直肠炎症病史,内科疾病无法接受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研究均经本人及家属同意,并在治疗前签知情同意书。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体外照射与腔内近距离放疗相结合的放疗,同步配合顺铂化疗。体外照射采用6MV-X直线加速器,进行盆腔野前后对穿等中心照射,5次/w,2 Gy/次,放疗36~40 Gy后中间挡铅3 cm,加量至总量50 Gy,于挡铅开始时同时进行腔内放疗。腔内放疗采用钴60后装机,1次/w,6 Gy/次,共5~7次。化疗采用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从放疗第1天开始,治疗组给予直肠用0.9%氯化钠液冲洗后,三乙醇胺乳膏10 g、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10 ml、维生素B121 mg加0.9%氯化钠液至100 ml,每晚睡前1小时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直肠用0.9%氯化钠液冲洗后,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10 ml、维生素B121 mg加0.9%氯化钠液至100 ml,每晚睡前1小时保留灌肠。患者采用各种体位,保证药物充分接触,至放疗结束。全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最佳对症支持治疗。
1.5 评估标准
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11-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诊断并分为急性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分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1年以上,均以临床表现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详细记录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时间及分度。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8.6%(6/70)和21.4%(15/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P=0.033),两组放射性直肠炎病例均为Ⅰ度、Ⅱ度,未出现Ⅲ度放射性直肠炎病例。其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7.1%(5/70)及20.0%(14/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3,P=0.026);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5.7%(4/70)及17.1%(12/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34)。治疗组与对照组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病例各有1例为新诊断病例,其余均由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展而来。见表2。
3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放射性直肠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其迁延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时,因长期出血造成失血性贫血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可以威胁生命。目前放射性直肠炎国内外尚无标准治疗方法,且总体疗效欠佳,重在预防。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射治疗(IMR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及弧形调强技术的逐渐推广应用,在提高肿瘤靶区剂量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开周围重要器官和组织,能够减轻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放射损伤,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宫颈癌患者采用常规二维放疗技术目前在部分地区仍为主要的放疗方式,放射性直肠炎仍然是宫颈癌患者放疗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仍然较大。
三乙醇胺乳膏是一种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的复方制剂,具有深部水合作用,可增加皮肤黏膜血流的速度,减轻局部水肿,帮助排出渗出物;还可以改变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之间的比例,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增加胶原的合成,从而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预防放射治疗后纤维化的发生[3,4]。三乙醇胺乳膏在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报道较多,能较好提高皮肤对放射性损伤的耐受性,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延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出现,缩短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时间[3]。
近年来有临床报道显示三乙醇胺乳膏在治疗放射性肠炎中有一定疗效[3]。帕丽达·阿皮孜等[5]研究报道在直肠癌放疗中给予三乙醇胺保留灌肠可减轻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程度,并延迟放射性肠炎发生的时间。但其能否预防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目前少有报道,为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三乙醇胺乳膏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8.6%(6/70)和21.4%(15/70),治疗组明显降低了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步显示三乙醇胺乳膏灌肠可以降低宫颈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
三乙醇胺乳膏灌肠局部保留灌肠可以使药物直接渗入肠壁,具有局部药物浓度更高、作用更强、病变愈合更快的优点,对于早期预防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使放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提高盆腔肿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丁,奚玲.宫颈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61.
[2]Fujikawa K,Miyamoto T,Ihara Y,et al.High incidence of serve urologic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radi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in Japanese women[J].Gynecol Oncol,2001,80(1):21-23.
[3]常学智,许再华.三乙醇胺乳膏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3):311.
[4]Chargari C,Fromantin I,Kirova YM.Importance of local skin treatments during radiotherapy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adio-induced epithelitis[J].Cancer Radiother,2009,13(4):25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