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类信用卡

2024-05-12

消费类信用卡(共12篇)

消费类信用卡 篇1

一、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信用卡已经悄悄走进了国人的生活,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工作、生活的“好伴侣”。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末,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已达3.91 亿张, 较上年末增长18.03%,增速较上一年有所加快。全国人均拥有信用卡0.29 张,几乎相当于每个家庭拥有一张信用卡,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为4.57 万亿元,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则突破了万元,为1.17 万元。

二、农行消费类信用卡概况和业绩

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支柱之一,农行始终把为消费者服务,对消费者负责,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农行已有的信用卡系列超过十种,包括标准系列、白金系列、公务系列、商务系列、航空旅游系列、特色主题系列、百货餐饮系列、教育系列、联名系列、爱车一族系列等,涉及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其中的主打产品如漂亮妈妈信用卡、环球商旅信用卡、金穗悠游世界信用卡、安邦车主信用卡、吉祥航空联名IC信用卡、金穗公务卡、金穗台州商人卡、金穗乐分卡,在使用者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一直以来,农行在消费类信用卡领域积极创新、敢为人先。2013 年,农行携手财付通联合推出金穗QQ联名IC信用卡,该卡集国内首张网络类芯片信用卡、首张“迷你”异形粘贴信用卡、首张微信电子信用卡、首张象征财付通会员身份的QQ卡于一身,迅速受到各界热捧,上市短短8 个月,发卡量已突破200 万张,在业内刮起阵阵“Q旋风”。

除了在信用卡功能方面求新求变,农行在信用卡服务方面也与时俱进。2014 年4 月,农行启动“360 度服务升级”五大重点服务升级,主要从安全保障、优惠出行、便捷生活、消费理财、移动服务等五大方面打造客户的全方位用卡体验。同年7 月,农行信用卡短信银行正式投产上线,为持卡人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用卡选择。短信银行共包含了分期类、卡片类、账单类、积分类等短信指令22 个,基本覆盖了申请进度查询、卡片激活、额度调整、余额查询、账单查询、积分兑换、分期申请等主要信用卡业务功能。

三、农行消费类信用卡拓展中的问题

1. 发掘目标客户实体的精准性有待提高。农行每种信用卡都有一个针对的目标群体,营销人员往往也很清楚该向哪些人群推销何种信用卡,但是如何将这些目标实体召集起来,如何最有效地提升他们办卡的热情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实际工作中,由于不能实现充分的客户转介,往往使申请者中断或者延迟了办卡的念头。

2. 申请与发卡渠道的转型仍需大量工作。信用卡最有力的使用群体是有工作的青年人和中年人,他们拥有可观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但是这样的群体申请办理信用卡仍以线下网点申请居多,网上申请少,申请者通常不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办的卡,往往用不合理预期来实现而造成失望。信用卡的最终额度和制成卡到手时间的不确定性也是制约信用卡申请和发卡的因素之一。

3.优惠活动呼唤标杆性、实用性和明确性。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知名品牌合作是展示一张信用卡层次的标志之一,但是大部分的客户不了解自己所持的信用卡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更不了解这些优惠活动有哪些限制,因而对参与这些活动缺乏积极性,尤其是很多活动和优惠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很多消费者经历了“发现有优惠→优惠时效已过”的失落。

4.后续提升和维护形式单一,反应滞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支行往往投入了大量金钱和精力进行信用卡开卡的营销,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营销战绩,但是信用卡的使用情况总是不如预期乐观。

5.风险防范面临持续多元挑战。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冷热的迅速变动、个人投资的多元选择都加剧了信用卡的管理风险。一方面银行需要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而不得不扩大发卡范围,另一方面为了进行风险控制必须要采用更严格的审核机制。即使经过严格的条件审核,再三向消费者提示,拖欠信用卡还款、套取银行资金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当下,第三方平台发展如火如荼,许多麻木大意的消费者在不经意间绑定了扣款或转账等第三方服务,这些服务难以被控制和监管,甚至给不法之徒制造了可乘之机。还有很多消费者在信用卡申请时片面强调更高授信额度,忽视高额度带来的使用风险,甚至存在盲目攀比信用卡额度的观念。部分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时消费心理不成熟,刷卡无节制,导致信用卡的坏账也在逐年增加。央行的数据显示,去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251.92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34亿元,激增了71.86%。

四、农行消费类信用卡拓展建议

1.抓住人。不少信用卡在定位上有最适宜目标客户,农行在每一个阶段主要推广的卡种也是有限的。与其坐等客户上门、守株待兔,不如迈开脚步深入目标群体,实现“靶式”的信用卡营销。实践证明,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组织,有方向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实地营销最能取得成果。只有上山下乡,深入民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才能取得消费者信任,才能更好地把握信用卡营销方向和客户心理。在金融行业越趋激烈的竞争中,谁先一步深入潜在人群,就抢得先机,就避免被动挨打。运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充分有效及时地向上级传递客户需求和信息,用最快的方式反馈得到的答案并展开行动,做好打动客户的第一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例如投影、视频、流动广告让营销者能够一次向更多观看者展示农行产品,既减少了人力投入,又可以避免遗忘疏漏,生动形象的宣传画面结合发到手的宣传折页更加能够激发客户办卡的内心愿望。

2.拓宽门。鼓励引导申请者使用网上途径,线上线下条件同时具备时优先选择网上申请,在外进行宣传时尽可能争取联网条件。申请者可通过农行官方网站进行信用卡卡种选择、卡片申请和了解相关信息。这样有利于申请者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接受,有利于形成合理预期,有利于保持后续关注,也减少营销人员的操作压力,提高填单精准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宣传可以为今后此类业务转型做好前期铺垫。营销人员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数据,统一制作范例表,罗列不同职位、收入、资产、信用人群已经获得的信用卡种类、额度和申请所花费的时间,方便想要申请信用卡的客户比较参考。

提升和维护是信用卡营销拓展的后期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它涉及的细节多、种类复杂、持续期长,难以一次性得到解决。农行应加强对这一环节的重视,开展定期的维护跟踪,主动询问客户需求,特别是信用卡消费大户,要坚持电话调查和上门访问相结合,把握客户动态,挖掘更多商机。采用短信、微信或其它形式主动推送各类信用卡活动信息、操作指导和自查提示,增加人机互动,注意确保所提供信息要及时有效。拟将更多非现金类信用卡业务向网络终端转移,例如还款查询、部分信息修改、短信提示时间设置等,减少客户麻烦,增加客户自主性,降低柜面纷争。在宣传现场通过真人演示指导消费者运用农行信用卡短信银行办理业务。

3.勒紧绳。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的模式决定了银卡在发卡审批时必须重点考虑申请人的偿付能力,使用最新的信用卡发卡系统可以在名单制范围内为营销人员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面对信用卡第三方平台的异军突起,资金监管愈发困难,一方面农行应加强对使用者的安全提示,另一方面也要早做思想准备,储备相关信息,制定应急方案,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根据随机调查,在影响信用卡使用的因素投票中,得票率最高的三大因素是信用额度高、还款方便和刷卡优惠活动多,而对于银行提供的除账户相关功能外的其他类持卡人服务只得到了4.15%的票数。有些银行为了揽存随意给申请者提供高额度信用卡,造成了行业混乱。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金融大企业,农行应当提示消费者超过实际需求的高额度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柜面、路演、媒体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用卡观念。

参考文献

[1]舒洛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J].经济师,2014(10)

[2]宗良.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企业卫生[J].中国金融,2011(4)

消费类信用卡 篇2

制约苍南地区居民信用卡消费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先生/小姐:

您好!

我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大三毕业生。我现在正在做一份关于制约苍南地区信用卡消费的因素的调查问卷,您的意见相当宝贵,希望得到您的`支持,谢谢!耽搁你2分钟,可以吗?

1.您的性别

□男 □ 女

2.您的年龄

□20以下 □20到30之间 □ 30-50之间 □50以上

3.您的职业是

4.您的月收入

□ 1000以下 □1000到3000 □3000到5000 □5000以上

5. 您居住的地方

□商场、酒店边上 □离商场、酒店较远

6.您居住的地方边上的特约商户(也就是可以用信用卡消费的地方)数量 □不多 □较多

7.您对信用卡的了解

□不了解 □了解一些 □了解较多

8.您现在有信用卡吗

□有(转背面) □没有

9.您为什么不申请信用卡的原因?

□习惯了现金消费 □不喜欢信贷消费

□对信用卡业务不了解 □其他

问卷结束

再次感谢您对我的支持和配合!

10.您有使用已经办理的信用卡来消费吗

□有 □没有(转17)

11.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信用卡来消费吗

□偶尔 □经常(转13)

12.您为什么只是偶尔使用信用卡来消费呢

□特约商户少,能消费的地方不多

□信用卡消费并不十分便利

□怕不太安全

13.您在使用信用卡消费过程中感到满意吗

□满意(转1信用卡消费调查问卷6) □不满意

14.你在使用信用卡消费过程中让您不满意的地方

□用信用卡消费不便利

□信用卡交易不安全

15.您觉得使用信用卡消费不便利的地方是

16.您觉得不同的信用卡产品给您带来的服务一样吗(不用回答17) □完全一样 □相差不多 □完全不一样

17.您有信用卡却不用来消费的原因

□怕不安全 □虽然办了但仍不太了解如何使用信用卡

问卷结束

信用卡消费怎样才免息 篇3

所谓信用卡消费免息是有条件的,只有当消费者在还款日前按照账单还款金额进行了全额还款才能享受免息,超过还款日归还或是部分还款都是不能享受免息的。

由于信用卡主要是通过电子支付方式完成消费为主要核心功能,因此该卡不鼓励提取现金消费。使用信用卡取现,一般每天要支付万分之五的利息,从提现当天起就开始计息,所以持卡人应尽量用信用卡消费,而不要通过柜员机提取现金。如确实需要通过信用卡提现进行周转的话,也要尽量早还,因为信用卡提现是没有20到50天的所谓免息期的。

如果持卡人在一个信用卡消费免息还款周期之内总的消费了2000元,那么最低还款额就是200元。举个例子说,假设结账日是7日,还款日是25日。那么在25日前如果说实在是没有办法一下子还掉2000块,那么最少要把最低还款额还掉,即最少要还200块,这样才不会影响持卡人的信用,不会造成信用污点;而余下的1800元则以每日万分之五的利息计算。

其实,在银行看来,每月不能全部清偿透支的持卡人,是最有利可图的“好客户”;而那些按月全部清偿透支,则是让银行没办法赚取利息的。

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宣传自己的信用卡有最长达50天甚至以上的免息期。不少持卡人受此影响,总要满打满算享受最长的免息期。而在现实中却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持卡人在到期还款日当天或前一天还款时,却被告知要偿付超期利息。原来自动存款机还款和跨行还款有时候并非即时到账,有时会延后到账,尽管持卡人认为已经按时还款了,可银行却因为款项没有按时到账而不这样认为。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调查分析 篇4

1 发展原因

从直观的角度上来讲,出现供给必然是有需求,信用消费能够在当今大学生群体范围内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超前消费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调查我校学生的信用消费状况,研究小组在学校内针对本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作为数据参考,在回收的185 份有效问卷中,有148 人有超前消费的需要( 以月为单位) ,在实际拥有信用卡的99 人中,有20 人每个月都会有信用卡消费3 次以上,69 人每个月使用信用卡消费1 ~ 2 次。由于校园中的调查总量略小,只作为一种参考,但不难看出大学生对于信用消费具有较大需求。

说到信用卡,那么必然要提到银行。信用卡作为银行至关重要的业务,对于掌握优质用户,推进相关业务发展,通过手续费和利息增加收入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经济意义,而关于大学生信用卡方面,笔者将2009 年作为一个分界点来分别分析。2005 年10 月招商银行正式发行中国第一张专属学生的信用卡———YOUNG卡,从此拉开了中国大学生专属信用卡的序幕,随后中国各银行迅速跟进,分别推出具有自己银行特色的大学生专属信用卡,其中以中国建设银行的名校卡最为典型,其首次将银联引入到大学生信用卡中,并在学生毕业后由龙卡升级为名校卡,并根据所读高校的校徽等标志进行定制,成为该校毕业生的校园记忆的承载。就是在这样的进程中,银行普遍关注于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对随后而来相关问题重视不足,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坏账问题与个人信用问题。所以,针对大学生信用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各个银行在2009 年以后逐渐停止发放大学生专属信用卡,这也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为什么要用2009 年作为分界点。通过对银行业工作人员的询问我们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情况,在大学生信用卡大量发放以后,很多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或自己首次拥有信用卡,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使用信用卡一定程度上逃离了父母的监管,同时也缺乏理财意识,致使大学生经常出现超出自己可以支付的范围,在还款周期内经常出现无法偿还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恶意透支,虽然事后,银行通过学校联系到学生家长,但依然存在支付困难的情况,同时也大量地消耗了人力物力,这与银行发行大学生信用卡的原意背道相驰,在大学生专属信用卡问世的几年后,问题的累积使得银行业不得不考虑终止这项业务活动。

其实,就目前的形式而言,信用卡在大学生中普及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就消费选择而言,信用卡所占比重优势并不明显。由于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O2O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带有信用消费功能的APP正在快速占领市场,而大学生作为年轻,高素质,接受能力快的消费群体,在短时间内就造就了一批信用消费软件的崛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先花花与趣分期。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信用卡的需求就在于可以提前消费,说到底就是提前享受,而这些新兴的APP所推出的模式就是分期支付,不管是电子产品一类的实物,还是课程培训、旅游一类的非实物,都可以先享受后支付,其实原理上与贷款的方式比较像,但从实际的消费角度上来考虑,这类较小额度的消费与实际的贷款差距较大,而且相对于贷款的大量金额的抵押,这类APP所提供的条件更为便捷,对于信用卡就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分期付款所设置的每月还款较信用卡更为直观。当然,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类APP的功能与信用卡的实际功能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方面,它的注重点或者说也是唯一的经营点只在于固定的消费选项,而信用卡的可用范围要大大超越它们,软件的消费方式可以看作是将商品与这种信用消费进行了必要的捆绑,而信用卡的消费模式基本上属于自由消费; 另一方面,从信用角度来讲,信用卡可累计增长的信用额度与可靠性都要高于这类软件。不过,这种在线消费的方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电子商务团体都希望通过自己提供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或投资,例如在电商领域中首先开展类似服务的京东商城,于2014 年2 月公测 “京东白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推出 “三零模式( 零首付、零利率、零手续费) ”, “京东白条”功能也被中国金融界视为个人信用消费产品的雏形。在此之后,例如淘宝网,聚美优品,当当网等也快速做出反应,中国的电子商务极速发展毋庸置疑,那么传统的银行业如何在这种大浪潮下参与到竞争中去,又如何在这些新型的信用消费模式中立足,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2 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

对于当前大学生的信用卡消费习惯,在校园内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90 份,回收有效问卷185 份,表1、表2 和表3 对抽取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

2. 1 信用消费方式增多,信用卡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

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信用消费方式的调查结果为148人习惯使用信用卡,73 人习惯使用购物网站的分期付款功能,51 人习惯性选择分期类APP,28 人选择合约型产品,我们也能够看出,超前消费已经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普遍的消费观念,信用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统计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信用卡支付已经受到来自新兴支付方式,特别是分期付款方式的严峻挑战。

2. 2 信用消费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调查中,80. 54% 的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而在固定的生活费控制下,可以额外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金额相对来讲必然较少,这也是当时银行发放大学生专属信用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弊端在于,透支后的还款期限较短,如果购买较大金额的产品很可能就会面临无法还款的窘境。而分期付款相对来讲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就要小很多,举例而言,一件两千块的商品通过分期购买,假定还款期限为一年,每个月所要偿还的金额不到200 元,这与信用卡的功能相对比就方便得多,但这种以分期付款为主的新兴消费方式最主要的弊端就在于,在进行第一次较大金额的购买后,短时间以内不会再进行购买,从而拉大了消费的周期性。不过,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信用消费推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向快速化,网络化,便捷化发展。

2. 3 消费偏好的改变

在我们的统计结果中,占据消费比例最大的为服饰类( 55. 68% ,统计选项为多选) 和电子产品( 49. 73% ) ,这两大类是传统的大学生消费主要增长点,而在我们的统计中,学习培训( 40. 54% ) ,旅行观光( 39. 35% ) 在众多选项中脱颖而出,这标志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消费偏好逐渐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满足于购买实物到现在的更倾向于培养自身能力,开拓视野方面的无形化投资,这代表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变化,更是大学生群体整体的素质的一种提升,这是对社会释放的一个良好信号。

2. 4 信用消费的选择多样化

正如我们上文中所提到的,在如今的电子商务社会中,消费模式的更新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消费的方式,包括像很多理财机构都已经推出信用式的投资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第三方信用评级机制,以在电子平台购物的购物额度计算,不直接通过信用额转化成现金,而是通过与其他租赁形式合作如汽车租赁,房屋出租,酒店,旅游等方向的合作,使信用额直接转化成实物,从而打造O2O形式的信用生活。而这种新兴的信用方式在信息量大,传播迅速的大学生群体中是具有十分乐观的前景的。

2. 5 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增长

在表4 问卷结果的统计中,我们不难发现,理财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拥有自己明确的理财计划的人群中,拥有信用卡的人数远远高于没有理财计划的但拥有信用卡的人数,也说明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是家长对于其自我管理能力与消费意识一种判断。拥有明确理财意识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家长在监管上的信任。

从近几年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理财热的出现来讲,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高知识、年轻化层面,所反映出的整体变动十分明显,虽然大学生能够管理支配的理财金额较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理财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对于利率的更为敏感,传统的银行存款与线上电子存款,以及电商微商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迅速开展等。从家庭的层面上来讲,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中产阶级正在不停增多,社会阶层结构逐渐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转变,许多家长也充分意识到对儿女理财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大学期间经常小额度的支持子女进行理财的培养,客观上为信用消费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3 当前大学生信用消费存在的问题

3. 1 消费观念

第一,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乃至整个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从消费控制度来讲,依然存在很多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的情况。在总量为185 人的调查中,有111 人每月都会产生冲动消费行为,其中有20 人在一个月中会产生三次以上的冲动消费行为,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由于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刚刚步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家长的监管,并自主掌握了资金管理权,所以必然会出现类似的盲目消费的问题。

第二,就是超前消费,其实这种消费形式是现代生活的一种体现,是现代人享受生活的一种表现,也直接地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这种消费方式的问题,而是在超前消费后,一些大学生往往没有偿还的能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第三,消费结构不合理,下面是本次调查统计中大学生们对于消费方向的选择,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90 份,回收有效问卷185 份,表5 为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倾向统计( 多选) 。

在表5 统计结果中,将信用支付方式与购买商品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数据表明,例如可以在网上购买的实物,如服饰,化妆品,珠宝首饰等产品,与购物网站分期付款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 847,0. 646,0. 852。而在实际场所消费,如学习培训,娱乐场所,旅游度假,与信用卡支付的相关性系数0. 582,0. 688,0. 752。经过分析数据表明,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娱乐消费的信用支付方式依然以信用卡为主,而线上购物则出现利用购物网站的信用支付方式的大量增长,两种主要的支付方式分界较为明显。

在分析图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娱乐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而相对来讲,传统意义上的生存性消费与发展型消费所占比重并未占据主要地位,当然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然而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大学生群体中的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但是,对于商家来说,从当前大学生消费的偏好方面入手,大学生群体依然是规模庞大、潜力深厚的消费群体。

3. 2 监管问题

在大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下列情况,比如通信商向学校提交律师函,银行向学校提交催款单等状况,这些都可以看出,在信用消费方面,目前缺乏完备的管制,无论是从获取资格,使用过程,还款过程都存在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已经宣传多年的大学生信用档案与个人信用评分机制还没有完全引入到大学生的综合评价之中,对于信用消费的进一步开展与发展都是不利的因素。

3. 3 商家的刺激

这个问题是影响信用消费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以说是左右信用消费的双刃剑,商家为了获取利润必然要有一定的宣传,但是目前很多运营商的宣传中只突出消费内容,而没有讲明消费后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对于当前大学生群体在信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坏账赖账现象负有一部分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点,对于大学生的身份信息保护也不尽如人意,由于在学校中办理业务需要填写大量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在大学校园中加以利用即可在未通知本人的情况下增开其他业务,这也导致了许多大学校园中的经济纠纷,所以,监管不仅仅要针对学生群体,对于商家也要有详尽的监管规定。

4 关于当前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的对策

4. 1 加强理财观念培养

在学校中,相应的开展有关理财的课程,不必要单独设立,可以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这类辅导型课程中加入关于理财的内容,加强大学生对于自己支出的控制以及消费方向的选择。理财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修正。

4. 2 完善信用体系监管

上文中提到了关于信用监管的问题,目前对于存在坏账、违约等情况的学生没有具体可实行的法律条文或规定,而在大多时候依然是靠道德约束,使得对于信用消费的衡量没有标准尺度,所以,加快完善信用体系监管,会更好地促进信用行业的有序发展。

4. 3 引入竞争

对于进入国际化的市场,以及互联网影响下商业环境中,信用消费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信用卡这种消费方式,同时也不再是银行业的特权,新兴的信用消费方式的引进使得整个信用消费市场产生良性竞争,互相借助经验,学习国际先进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制订详细的市场方案,更好的营造信用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鹏.消费价值观对大学生信用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4).

[2]罗嘉敏,陈佩芬,文娟秀.大学生信用消费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4(19).

[3]张海舰,王芹芹.大学生信用消费“透支”现象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

[4]刘志梅.我国信用消费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11).

[5]李秀明,牛瑾瑜.2009年北京高校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市场,2010(19).

信用卡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篇5

------关于信用卡对消费行为影响分析

您好:

我是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大三的学生,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学年论文,特要您的帮助。这是一份关于“信用卡对消费行为影响分析”的调查问卷,填写问卷可能会耽误您3-5分钟,您的意见对我十分重要,谢谢您的帮助。

1、您是否是大学生:□ 是 □ 否

2、您是否使用信用卡:□ 是

□ 否(有 请跳至4题继续回答;否 请回答3题)

3、您不使用信用卡的理由:

□ 不需要

□习惯使用现金

□ 担心使用信用卡花钱太多

□ 担心支付不安全

□ 对信用卡使用不了解

□ 手续费收取偏高

□ 不打算申请

□ 其他

4、除了作为存取现金的工具,您是否使用信用卡的其他用途:

□ 从未使用 □ 偶尔使用 □ 经常使用

5、请将下列您使用过的信用卡功能按照使用频率排序(在功能前方框按序填写数字):

□ 刷卡消费(如透支)□ 分析付款 □ 网上银行 □ 理财功能

□ 自动还款功能 □ 银证转账 □ 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

6、您的信用卡来源:

□ 觉得自己需要自愿去银行办的 □ 帮朋友完任务非自愿办理的□ 被推银行销员忽悠懵懵懂懂办理的 □ 感觉新鲜好玩才办理的

7、您目前信用卡使用习惯是(可多选):

□ 购物时首选信用卡消费

□ 现金不足时才使用 □ 为免该年年费

□ 生活费不足时才刷卡透支 □ 为使用信用卡优惠服务功能(如获积分)

8、使用信用卡之前,您的月均总开支水平为:

□ 600以内 □ 600-900 □ 900-1200 □ 1200以上

9、使用信用卡之前,您的消费开支主演花在(可多选):

□ 日常饮食 □ 日常生活用品 □ 购买奢侈品 □ 外出聚会及应酬 □ 手机通讯费、网费

□ 服装 □ 化妆品 □ 其他

10、使用信用卡之前,您每月大额消费(一次性消费超过100元)的次数为:

□ 0-2次 □ 3-5次 □ 6-8次 □ 8-10次 □ 超过10次

11、使用信用卡之后,您的月均总开支增加额为(包括刷卡消费):

□ 基本无变化 □ 500内 □ 500-800 □ 800-1200 □ 1200以上

12、您每次刷卡额度一般为:

□ 1-100 □ 101-200 □ 201-300 □ 301-400 □ 401-500 □ 501-600 □ 601-700 □ 701-800 □ 800以上

13、您平均每月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次数约为:

□ 1-2次 □ 3-4次 □ 5-6次 □6次以上 □拥有信用卡但不消费

14、使用信用卡之后,您每月大额消费(一次性消费超过100元)的次数为:

□ 0-2次 □ 3-5次 □ 6-8次 □ 8-10次 □ 超过10次

15、使用信用卡之后,您在哪些方面的消费开支有所增加(可多选):

□ 日常饮食 □ 日常生活用品 □ 购买奢侈品 □ 外出聚会及应酬 □ 手机通讯费、网费

□ 服装饰品 □ 化妆品 □其他

16、使用信用卡之后,您是否增加了以下消费类型(可多选): □ 必要消费 □ 冲动消费 □ 体验消费 □ 宣泄消费

□ 炫耀消费 □ 随群消费 □ 未增加

17、使用信用卡之后,您在购买商品时,是否相应提高了对商品质量、价格、品牌、流行度的要求(如从较抵挡的小商场转向可以刷卡消费的品牌店):

□ 放弃在小商场消费,全部转向品牌店

□ 减少小商场消费次数,大部分转向品牌店消费 □ 大部分仍然在小商场消费,偶尔选择品牌店消费 □ 基本无变化,仍选择小商场消费

18、在您决定是否购买一件商品时,信用卡对您的影响是:

□ 减少你的决定时间 □ 增加您的使用时间 □ 增强了您购物可能 □ 减少了您的购物可能性 □ 没有影响,依旧

19、信用卡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你的消费意识:

□ 很大程度 □ 一般 □没有影响

20、您是否愿意尝试使用一款能够引导并适当约束您消费行为的行用卡: □ 非常愿意,希望培养一种更加健康的消费习惯 □ 有兴趣,愿意尝试一下

□ 无所谓,反正信用卡也起不了太多的理财功能

□ 兴趣不大,信用卡现有的功能及服务基本满足消费需求

□ 完全不愿意,消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行消费约束会带来不便

21、请谈谈您对未来信用卡的要求和期望。

信用卡消费密码“两头堵” 篇6

为了多加一道保险,人们在开卡时大多会选择“密码+签名”的双重验证来防止信用卡被盗刷。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商户只会象征性地让顾客签个名,并不会核对笔迹是否与卡片背面一致。久而久之,一些持卡人将签名这一流程看得可有可无,验密刷卡成为主流的账户安全保障。

设了密码又如何

但是,消费密码真的如你想象般地守护着信用卡的账户安全吗?

F小姐也曾笃信信用卡消费密码能够保障账户安全,但经过了一件事后,她的信赖感荡然无存。一次就餐后,F小姐准备用信用卡付款,在餐厅服务人员将POS机递给她时,她没输入密码就不小心按下了确认键。正当她准备重新输入密码时,服务人员却告知她,已经付款成功了。

明明设置了消费密码的F小姐不禁产生了疑虑:如果信用卡遗失或被盗,他人岂不是也能随意刷卡消费?当初申请卡片时说好的“密码+签名”双保险呢?

这让F小姐回想起一次用信用卡在网上订酒店的经历。当时,她只输入了身份证号、卡号、有效期、持卡人姓名及卡片背面的3位附加码,就成功预订了酒店并收到完成付款的短信,根本没有输入密码的环节。一度感叹信用卡便捷度高的她如今却总感觉有些不踏实。

在F小姐身上发生的类似事件也在很多卡民生活中上演着,经记者调查发现,有两种情况会导致信用卡消费密码“失效”。

银行与商户的神秘协议

网上预订酒店、机票,无需验证密码也能成功付款,在很多知名旅行服务网站都会出现这类情况,且越是知名的网站概率越高。据网站客服人员透露,这是因为一些银行和网站签订有相关协议,根据协议,网站得到了这些银行的授权,在顾客提供完整信息后,无需密码授权也可完成信用卡扣款。

对于由此引发的非持卡人盗刷的风险,一些网站规定,酒店入住者或乘机者的姓名须与信用卡上持卡人姓名一致。虽然有此规定,但种种情况表明,这种无需刷卡、也无需密码授权的验证方式还是存在一定漏洞。其中最显而易见的风险就是信息泄露,一旦网站遭到攻击,在网站上进行过预订的信用卡信息就将有可能泄露,虽然其中不包含密码,但是信息量已经足够让不法者进行盗刷。

POS机不验密

当服务人员把POS机递给顾客时,人们的习惯动作就是直接输入密码,殊不知在很多时候,即便不输入密码还是可以成功付款。这是因为一些商户的POS机在安装设置的时候就被设定为“不验密”模式。这时如果发生盗刷,商户理应承担首要责任,已经设置了消费密码的顾客如在这种情况下被盗刷,可以向商户进行索赔。

不设密码更安全?

细心的信用卡用户会在使用说明或开卡须知中看到这样一段话:银行全力保障客户用卡安全,对失卡完全保障,卡主在挂失前48小时内发生的被冒用损失可申请补偿,但不包括凭密码进行的交易。也就是说,对于那些设定为凭密码交易的信用卡,经过验密的交易均被视为持卡者的行为,一旦出现密码泄露,并因此造成的盗刷,银行是免责的。

于是坊间开始流传一个“更安全的”信用卡的使用技巧——只设签名授权,不设消费密码。用户出此下策无外乎是因为条款规定不设密码的信用卡在被盗刷时,银行可以承担部分责任,而一旦设定了密码,银行反而可以免责。

对此,银行的解释是,用户设置信用卡消费密码属于自设屏障,一旦发生密码泄露进而遭到盗刷,银行系统对于盗刷抑或其他道德风险是无法识别的,即使被盗刷也被认定为个人保护密码不当,责任由持卡人承担。而如果没有设置消费密码的情况下发生盗刷,在追查责任时,笔迹专家能分辨真伪,如确认非本人签名,责任则转移到收款的商户一边。

但事实上,不设消费密码真的更安全吗?

在一些欧美国家,签名授权被视为和密码授权同样重要的信用卡消费安全保障。即便在正确输入密码后,很多收款人员还会将签名与信用卡背面的笔迹进行核对,如果出入很大,就需要付款人给出合理的解释。

而在国内,签名对于很多持卡者和收款人员只是流于形式。很多人即使开卡后大半年未在卡片背面签名,也付款无阻,更不要说用签名作为消费授权了。这种习惯的养成不得不归咎于银行常年缺失的信用卡“签名授权”理念的灌输。

可见,如果只设定签名授权的消费模式,不仅不能为持卡者带来更高安全系数,在现有环境下,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同授权方式的优劣见图1。

非经密码授权的盗刷如何求偿

银行规定的两种授权方式原意是为了从两方面围堵信用卡盗刷的现象,但事实却变成了对持卡人的“两头堵”:设了密码遭遇盗刷无法求偿;不设密码又风险重重。既然根据银行信用卡条款规定,不设消费密码被盗刷后有机会获得赔偿,那么为了获得赔偿挽回损失,持卡人需要做些什么呢?针对两种不同的盗刷情况——模仿签名授权、互联网盗刷,应对方法见图2。

记者手札

被盗刷确实让人头疼,尤其是被不法者在境外进行网上盗刷,更是让人不知所措甚至丧失追讨的信心。但是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例子或许能给大家一些信心。在北欧旅行期间,W先生的手机收到了信用卡在南美的消费记录,当时那种手足无措可想而知。而在经过流程图中列明的步骤进行追偿后,由于材料齐全,他在几个月后就得到了开卡行的全额赔偿。

消费类信用卡 篇7

一、相关文献回顾

(一) 信用卡态度

态度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因素, 是我们对于所处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动机、情感、知觉和认识过程的持久的体系, 是“对于给定事物喜欢或不喜欢的反应倾向”。Hawkins (2000) 把态度视做由三个成分组成: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Xiao等 (1995) 是研究信用态度的先驱, 开发了测量大学生信用卡态度Liket量表, 并在后续的研究中被广泛地采用。他们的量表包括15个关于信用卡情感态度的题项, 10个关于信用卡认知的问题, 以及12个关于信用卡使用行为的问题。Hayhoe等 (1999) 将Xiao等开发的信用卡态度量表缩减到12个题项, 情感、认知、行为三个维度各包括4个题项。虽然这三个因子都能够预测美国大学生信用卡的持有, 但是作者并没有检查修正后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Grable等 (2003) 研究了大学生对信用卡正面和负面的态度, 并利用回归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对信用卡态度的因素。他的研究发现, 种族背景、父母信用卡使用情况、持卡张数、学术水平、金钱道德、心理控制都对信用卡态度有显著的影响。

(二) 人口统计特征对信用卡态度的影响

人口统计特征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 可以作为市场细分、产品/服务定位、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分类工具, 相关的研究十分丰富。在人口统计特征对信用卡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面, 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Adcock等 (1999) 发现, 信用卡的使用与非使用者在人口统计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与非使用者相比, 使用者更多的是男性, 更多的已婚和处于中年阶段, 并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有中等或以上的收入。其中, 男性对信用卡透支有更多的偏爱, 而女性更爱交际, 更活跃, 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江明华和任晓炜 (2003) 从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收入、职业和年龄六个方面全面研究了信用卡持卡者人口统计特征与其透支行为和习惯之间的关系。韩德昌、王大海 (2007) 从大学生人口统计特征和社会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研究了高校学生对信用卡持有的影响因素。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 样本人口统计特征

本文的人口统计特征共分为六类: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及职业。样本主要分布在重庆和成都这两个西部大城市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 回收620份, 其中有效问卷580份, 回收率为88.57%, 有效回收率为93.55%。在对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后发现, 女性比例略高 (59%) ;年龄则集中在26-35岁 (63.4%) , 婚姻状况是已婚略多 (54.5%) , 其中已婚无子女的为21.6%, 已婚子女小于18岁的为28.8%, 已婚子女大于18岁的为4.1%;每月收入方面, 以2000-3999为主 (51%) ;教育程度以大学以上为主 (77.6%) ;职业以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33.4%) 和民营企业职员 (20.3%) 为主。

(二) 信用卡态度的测量

本文采用主成分萃取因子法及最大变异转轴法, 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萃取因子、筛选维度问项, 并依特征值大于1之标准来决定因子数目, 各因子所含项目则以因子载荷量0.5为取舍标准。经过以上步骤后, 从15个指标中共提取出3个因子, 这3个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方差的57.11%。所有题项的总体Cronbach'sα值为0.718。本文参考中外学者的研究, 将3个因子命名为:认知、行为和情感。就消费者对信用卡态度各因子表现情况看, 影响消费信用卡使用态度依次是:认知因子>行为因子>情感因子;从各因子得分均值及标准差来看, 消费者在信用卡的情感上差异最大, 其次是信用卡的认知, 消费者在信用卡行为方面的差异性最小。

(三) 人口统计特征对信用卡态度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验证人口统计特征对信用卡态度存在影响, 以及各统计变量影响的差异程度, 本文针对问卷中各人口统计特征及萃取后的信用卡态度各因子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以了解不同人口统计特征对信用卡态度是否存在差异性。

(1) 信用卡认知因子

首先, 分析在不同人口统计特征之下, 消费者是否会在信用卡认知方面有所差异, 结果如表1所示。由其中的显著性水平可以发现, 性别、婚姻状况、平均月收入和职业对消费者信用卡认知影响差异不大, 而年龄和教育程度对消费者信用卡认知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进行Scheffe多重检验发现, 年龄对信用卡认知的影响呈倒“U”型, 即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消费者对信用卡的认知水平最高,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 这种认知的积极和有效程度呈下降趋势;受教育程度对消费者信用卡认知水平呈正比。

注:*代表p<0.05, **代表p<0.01, ***代表p<0.001

(2) 信用卡行为因子

接着分析在不同人口统计特征之下, 消费者是否会在信用卡行为方面有所差异, 结果如表2所示。由其显著性水平可以得知, 性别、年龄和月收入水平对消费者信用卡行动因子的影响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进一步Scheffe多重检验发现, 女性比男性在信用卡行为水平上更高, 这与女性在冲动消费、时尚消费方面较男性有较高开支水平的消费现象相符;年龄对信用卡行动因子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26-45岁的两类消费者, 因其具有较为稳定的收入, 比较容易接受时兴的观念而在信用卡行动因子方面相较与其他年龄群体而具有较高的水平;平均月收入对消费者信用卡认知水平呈正比, 这体现出,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使用程度也会进一步增加, 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 因其生活方式, 消费行为的变化, 其信用卡使用程度反有所下降。

注:*代表p<0.05.**代表p<0.01, ***代表p<0.001

(3) 信用卡情感因子

最后分析在不同人口统计特征之下, 消费者是否会在信用卡情感方面有所差异, 结果如表3所示。由其显著性水平可以得知, 年龄和婚姻状况对消费者信用卡情感因子的影响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进一步Scheffe多重检验发现, 年龄对信用卡情感的影响也呈倒“U”型, 即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消费者对信用卡的情感水平最高, 评价最为正面,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 这种认知的积极和有效程度呈下降趋势;未婚和已婚无子女的消费者群体对信用卡的情感态度最为积极, 在已婚有子女的消费者群体中, 已婚且子女已成年的消费者对信用卡的情感态度相对水平更高。

注:*代表p<0.05, **代表p<0.01, ***代表p<0.001

综合上述的讨论可以得知, 部分的人口统计特征的确会对信用卡态度中的认知、行动和情感因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表明:不同人口统计特征背景下的消费者, 在信用卡态度方面具有差异性。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发卡机构进行的多层面、多方式的有关信用卡产品及服务的信息传播, 消费者对信用卡在消费的方便性、安全性和新颖性等方面的服务特征还是比较认可, 这在本文中已获得实证数据支持。其中年龄和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信用卡认知的核心因素。其次, 在持卡人信用卡消费行为方面, 本文发现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信用卡消费行为与冲动消费和符号消费趋向紧密联系;二是将消费者对信用卡功能的认知转换为实际的信用卡使用行为,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重要的中介变量, 消费者收入水平仍然是信用卡市场发掘及细分的重要指标。

此外, 消费者对信用卡情感水平主要受年龄和婚姻状况的影响, 这与以往研究者所发现的消费者信用卡情感因素受学历和职业的影响不相符。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消费者对信用卡认知水平的提高, 以及信用卡消费行为的普及, 信用卡刷卡消费行为已经从过去的示差性消费行为成为惯例性消费行为, 已失去了其最初带有的符号性特征, 这也从另外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当前我国信用卡持卡者缺乏品牌意识;另外可能的原因是本次研究因其主要调查对象为有固定工作、稳定收入的社会阶层, 样本整体的受教育水平比较高, 因此在检验时未能发现其差异性。

参考文献

[1]Kara, AIi..Credit Car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Youth Marke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 1994, (12) :30-32.

[2]赵勍升.如何提升信用卡品牌竞争力[J].江苏商论, 2008, (5) :99-101.

[3]韩德昌, 王大海.人口统计特征、社会环境因素与中国大学生信用卡持有关系研究[J].上海金融, 2007, (11) :79-83.

[4]董志勇, 狄晓娇.对中国信用卡消费群体特征的多元统计分析[J].金融论坛, 2007, (6) :35-39.

[5]江明华, 任晓炜.信用卡持卡者人口统计特征及信用卡透支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4, (4) :106-117.

[6]Hawkins.D.L, Best.R.J., Coney.K.A., Consumer Behavior: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46-147.

消费类信用卡 篇8

所谓“信用卡”, 是指由银行、金融机构或者专营公司依法向资信良好的单位、个人签发的, 具有转账结算、储蓄、汇兑等功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支付工具。它以信用为基础, 体现了消费信贷的特征。

美国是信用卡的创始国。第一张现代意义的信用卡是1951年由纽约银行发行的。1952年, 弗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 从而推动了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美国,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执行措施, 使信用卡的普及率非常高, 75%以上的家庭有VISA卡或MASTER卡, 或者两者兼有。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信用卡业务已经在欧美各国及亚洲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盛行开来。

截至2008年6月, 我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6亿张, 其中信用卡已经达到1.18亿张, 全国刷卡消费占同期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今年, 具有循环授信功能的信用卡在我国的发行量有望突破1亿张。信用卡已经不再是持卡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而是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付工具。同时, 信用卡业务所蕴含的巨大利润也促使各大银行加入了发行信用卡的行列, 纷纷出台各项措施, 吸引消费者刷卡购物, 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必将有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 我国的信用业务开展时间比较短,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大的发展, 难免有较强的行政推动的痕迹, 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阻碍银行卡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的因素。

二、信用卡业务中对消费者抗辩权的侵犯

在信用卡业务中, 由于持卡人作为消费个体, 处于明显的弱势, 特别是在我国, 银行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持卡人无法与发卡机构相抗衡。信用卡消费者抗辩权的缺失, 就是我国信用卡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用卡消费者的抗辩权是指在消费信贷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如果发生信用卡消费者与特约商户之间的产品质量等争议, 信用卡消费者可以拒绝继续向银行履行还款义务的权利。在交易过程中, 特约商户未交付货物, 或交付的货物存在瑕疵, 或存在其他导致双方合同不成立或无效的情形, 信用卡持卡人应该可以就特约商户的抗辩事由, 拒绝向发卡银行付款。这在学理上称为“抗辩权的接续问题”。提供信用贷款的发卡银行与特约商户之间有业务上的联系, 它们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同一性, 持卡人从发卡银行处获得的是“关联信用”, 特约商户往往是由发卡银行向持卡人推荐的。在信用卡交易的过程中, 持卡人作为消费者, 相对于发卡银行和特约商户而言属于弱者, 经济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 而发卡银行则实力强大, 与特约商户经常是利益共享的, 在监督和控制特约商户的品质和能力方面要比消费者处于有利得多的地位。其次, 发卡银行和持卡人存在着委托代理的法律关系, 发卡银行受持卡人的委托代理结算消费款项。当作为被代理人的持卡人发现特约商户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不符合合同的约定时, 作为代理人的发卡银行应当积极谨慎地履行其代理义务, 为了持卡人的利益履行其对特约商户的抗辩权。如果发卡银行不履行其抗辩权, 也就是学理上的抗辩权切断, 无疑就是将交易中的风险转嫁给了持卡人, 这对持卡人是不公平的, 对本身已近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的利益更是无从保护。

在信用卡业务中, 消费者应该享有抗辩权, 如果在信用卡消费者与特约商户之间发生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争议, 信用卡消费者可以拒绝向银行履行还款义务, 以对抗商家对其权益的损害。但在我国目前的信用卡交易中, 则存在着抗辩权切断的问题。我国《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54条第4款规定:“持卡人不得以和商户发生纠纷为由拒绝支付所欠银行款项。”各发卡银行业在信用卡章程和领用合约中制定了抗辩权切断条款。这种不合理的安排, 割裂了信用卡交易中的三方法律关系, 使消费者完全处于利益保护的真空状态, 一方面因为有了信用卡而扩大了消费, 另一方面由于无法主张抗辩权使自己的消费缺乏保障。人民银行这种不必要的行业保护, 损害了持卡人的权益。从信用卡的实践来看, 信用卡交易中的三方当事人, 即发卡机构、特约商户、持卡人之间的三种法律关系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 特别是发卡机构与特约商户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利益共享, 无法割裂发卡机构对持卡人提供的消费信用与特约商户向持卡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买卖或服务合同之间的内在联系。抗辩权切断条款, 使本来处于交易核心地位的银行独立于消费者与特约商户的纠纷之外, 使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 承担着一种现金交易不存在的特殊风险:在现金交易中, 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或服务不满意, 可以立即行使抗辩权, 拒绝付款, 但在我国消费者却必须向银行付款。这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非常不利。

三、信用卡业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般做法及对我国的借鉴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信用卡合同中的抗辩权切断条款有一定的限制。明确规定关联信用交易的债务人即消费者因消费合同而产生的抗辩和索赔请求均能对最后的债权人即直接或间接提供融资的贷方提出。如美国的《诚实信贷法》规定:如果 (1) 原销售价格超过50美元, 且销售地点与消费者提供的邮寄地址处在同一州或在100英里以内;或者 (2) 卖主与发卡机构有密切联系;如卖主与发卡机构同为一人, 卖主是发卡机构控制的附属机构, 或是发卡机构产品的特约经销商;或 (3) 在发卡机构邮寄的账单中附有为卖主推销并敦促持卡人以信用卡购买的宣传品, 则持卡人因使用信用卡而进行的交易所产生的索赔和抗辩均可对发卡机构提出。但是, 持卡人必须已经善意地试图与卖方解决纠纷, 而且持卡人主张索赔或抗辩的数额不能超过发卡机构或受卡机构首次收到持卡人的抗辩或索赔通知时对该交易的未付金额。我国台湾地区财政部颁布的《信用卡定型化契约范本》也顾及了信用卡的非现金交易的功能, 又兼顾了持卡人的利益。

在抗辩权保护的问题上, 现代西方各国法律普遍禁止在消费信用交易中通过协议安排适用正当持票人或放弃抗辩条款, 限制独立抽象性原则在消费者交易中的使用。明确规定关联信用交易的债务人即消费者因消费合同而产生的抗辩和索赔请求均能对最后的债权人即直接或间接提供融资的贷方提出。

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立法的基础上, 为了有效地保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该对消费者的抗辩权在立法中明确予以确认, 规定在持卡人与特约商户因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发生纠纷时, 可以要求发卡银行暂缓支付该款项。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的条例规定:“当信用卡持有人不能满意地解决在消费信用交易中用信用卡购买财产或服务而产生的纠纷时, 持卡认可向发卡人主张各种赔偿 (但不能是侵权赔偿) , 也可对发卡人就该消费信用交易和未能解决该纠纷而提出的理由进行抗辩, 持卡人有权拒绝支付与未付信用金额相当的款项, 该款项包括该产生纠纷的财产或服务和因该款项产生的所有赔偿金额及其他费用。”

信用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篇9

关键词:信用消费,存在问题,权利保护

一、信用消费者的概念

信用消费是指消费者凭借消费信用的支持以弥补自身即期购买力不足的一种消费行为。信用消费者则是指以因其偿债能力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为基础, 通过延期支付货款或缓期偿还贷款的形式从金融或商业机构处获取资金、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个人或其家庭生活需要, 并于将来特定时间为相应给付的个体社会成员。由此可以看出, 信用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一样, 也仅限于个体社会成员, 其所获得的资金、商品和服务也仅限于个人或家庭生活之所需, 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也是信用消费者能够获得特殊保护的重要理由。

二、信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消费信贷开始于1998年, 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了, 在这十多年时间里, 国家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刺激消费信用的发展, 但是结果却不甚乐观, 不尽如人意, 与社会良好的意愿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很多地方, 呈现出一种观望咨询多, 银行宣传解释多, 而实际借款人少的现象, 具体问题表现为:

(一) 消费信用存在风险隐患, 消费信贷不完善风险规避是市场上每一个信贷消费者以及信贷机构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风险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 主要风险有:消费者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与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不健全;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 导致信贷风险上升;利率尚未市场化, 消费信贷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指令性发放消费信贷, 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作为信用消费的两大巨头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个人住房、汽车消费却“热”不起来。住房、汽车消费信贷金融服务不完善:手续繁琐, 效率不高;贷款额度低, 期限短, 利率高, 付现额度大;商业银行贷款的责任管理模式过于粗放;银行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 经营收入与成本支出不划算。另外, 商业银行也没有采取积极的政策来应对。

(二) 个人消费信用制度的缺乏。

前面已经提到了消费信用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因素, 而其风险又存在不确定性, 因而一套完善的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对于规避风险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个人信用是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人为取得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 (使用权) 做出的偿还承诺和偿还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个人银行账户和收入来源、个人保险保障情况、个人信用记载、个人其他资产构成以及个人债务情况等六个部分。通过建立个人信用消费制度, 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 同时将对银行及时收回贷款提供保障, 在一定程度上将必然促进消费信用的发展。

(三) 信用消费者的隐私权缺乏保护。

到目前为止, 我国没有专门的、全国性的个人信用征信法律, 不能对个人信用征信中各个环节涉及的隐私权保护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 当发生信用消费者隐私权在信用征信过程中被侵犯的情况时, 也缺乏权利救济的依据。考察我国隐私权法律法规的现状, 不难发现, 我国有关隐私权的立法十分散乱。虽然民法、刑法、三大诉讼法、商业银行法、律师法等都对其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但显得较为笼统和粗糙, 相互之间缺乏系统性。隐私权的立法缺乏操作性。尽管我国现行立法作出了一些对隐私权保护的规定, 但由于这些立法并没有明确针对个人信用征信中涉及的隐私权问题加以具体规制, 因此实际的操作性很低, 基本无法对个人信用征信中的隐私权进行有效的保护。

(四) 信用消费者缺乏知情权。

信用消费者的知情权在信用征信过程中, 是指消费者对其个人信用信息的被收集、利用享有知悉和提出异议的权利;在信用合同交易中, 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征信法律, 对于信用消费者在征信过程中是否享有知情权、对哪些事项享有知情权没有针对性的规定。实践中, 信用征信机构往往会超出业务范围或者利用不正当手段对消费者进行信用信息的收集、管理、利用, 还有可能对错误的信息和陈旧过时的信息留有保存, 对个人信息的损失、破坏、修改或者遗漏等问题产生安全隐患。信用消费是专业性很强的交易活动, 交易双方或多方存在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 对于任何一个需要订立信用消费格式合同、又不具有专业知识的消费者来说是很难进行准确判别的, 但这又是直接影响消费者进一步选择和决策的主要因素。我国目前的这种立法状况根本无法保证信用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

三、信用消费者的权利保护

目前, 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 我们可以对信用消费者的保护体系进行一下三方面的改善, 让信用消费的权益更加完善起来。

(一) 明确监管目标, 加强金融立法, 同时要细化法律法规条款, 增强金融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目前, 我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已将“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写入了银行业监管目标中, 但还没有使用“为消费者提供适当保护”这样比较直接、更加明确的表述, 更没有专门针对信用消费者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 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在信用消费群体中建立起教育培训体系, 用来提高对金融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使信用消费者加强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在我国, 由于大部分消费者金融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有限性, 一些消费者在信用消费中即使权益受到侵犯也不知道, 更谈不上维权;还有些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 即使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愿或不敢去投诉金融机构。因此, 我国政府和银监会应加大教育培训经费投资, 加强公众的金融知识。

(三) 设立专门的信用消费者保护部门, 为消费者维权。

目前我国普通消费者的维权机构是消费者协会, 但对于专业性较强、技术性较高的金融消费来说, 消费者协会并不一定能为信用消费者维权。虽然银监会负有监管我国银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 但却没有开辟一个专门为消费者维权的部门。而在美国, 所有的信用管理机构都设有消费者保护部门和专门负责消费者事务的专家和人员, 这是很值得我国去借鉴的。

(四) 监管机构应协调金融机构与信用消费者的关系, 使消费者与金融机构能够较好地沟通。

如美国的信用监管机构很多针对信用消费者的项目都是和金融机构一起合作开展的。一方面这可以增进公众对金融知识和金融机构的了解, 更重要的在于, 这还可以增加公众和金融机构交流的机会。而在我国, 银监会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对信用机构的监管中, 而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较少。只顾及信用消费者的利益而不顾及金融机构的利益, 这种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建立信用消费者和金融机构双赢的监管模式, 才是真正有效的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凌艳.工商行政管理.消费者信息全德民商法保护, 2002 (2) .

[2]徐慧娟.浅述英国金融巡视员制度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兼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借鉴[J].金融论坛, 2005 (1) .

[3]顾颖.信用消费者权益保护之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 2007.

[4]陈亮.论信用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及其合法性基础[J].特区经济, 2005 (7) .

消费类信用卡 篇10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信用卡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普遍使用的金融工具。2 0 0 9年, 我国信用卡交易总金额达3.5万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突破27%, 发卡总量达1.86亿张, 使用范围由政府和企业的高收入群体逐步扩展到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 以及以家庭供给为主的大学生等无收入群体。

2008年以来,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 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加强和深化对信用消费拉动内需的实践和研究, 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 本研究立足于珠江三角洲这个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的地区, 选择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无收入群体为对象, 研究其消费行为, 为家庭、社会和银行等各界了解大学生信用卡申办、使用等行为提供参考, 促进家庭、学校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加强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管理和防控, 呼吁各界共同引导大学生信用卡的健康使用和发展, 夯实我国的金融服务基础。

二、珠三角地区大学生信用卡消费基本概况

为了解珠三角地区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 本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教育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学生为对象, 通过网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进行为期一周的问卷调查, 收集大学生基本情况、使用信用卡情况、信用卡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信用卡使用对消费者的影响、还款情况、行为意向等方面的数据。本研究采用“问卷星”网站派发问卷, 该网站能够自动识别填写IP地址、填写时间和有效问卷。回收问卷后, 研究者根据填写地址再度筛选有效问卷。在两周的调查时间内, 共收到320份问卷, 经筛选后, 得到200份有效问卷, 有效回收率为62.5%。

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消费水平如表1所示。其中, 男女比例和受访者年级基本符合样本要求;大学生的消费和经济可支配水平主要集中在600-900之间, 且主要由父母提供, 用于基本的生活支出、约会和零食等方面;受访者中, 拥有信用卡的大学生比例为36%, 持卡学生中约一半持有1张卡, 其它均有两张及以上, 且87%的学生持卡时间在2年内。

三、珠三角地区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分析

1、大学生信用卡的申办行为

(1) 认知需求。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需求主要由外部刺激拉力产生, 校园促销活动、广告、朋友介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50%的学生是通过校园促销认知大学生信用卡、20%通过报纸、电视等广告知晓, 17%由朋友介绍认知。在信用卡的申办决策过程中, 52%的被访者认为, 便利性 (包括信用卡消费和还款的便利性) 是办理、考虑办理和使用的最主要因素, 提供适当的优惠服务也是吸引大学生办理和使用的重要因素, 便利性和提供优惠这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吸引90%以上的大学生办理和使用信用卡。

(2) 购买决策方式、决策依据、态度、偏好。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购买决策依据与对信用卡的认知渠道基本一致, 通过银行在校园内搞的活动, 占42.3%, 其次是直接去银行办理28.9%, 接着是学校附送17.5%。影响大学生对信用卡认知的因素与影响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因素基本一致。

大学生在办理信用卡时, 主要选择依据是便利性、安全、必要的信用额度和优惠服务, 这与影响大学生办理和使用的影响因素也基本一致。优惠服务是大学生对信用卡的偏好之一, 调查显示, 若有优惠服务, 将促进61.8%大学生对信用卡的消费, 但是, 优惠服务并非是其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调查中, 56.6%的大学生对信用卡优惠服务并不关注。

2、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行为

(1)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个体行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后, 闲置比例较高, 27.6%的大学生信用卡基本闲置, 52.6%的信用卡使用频次在1-5次之间, 频繁使用的学生比例为19.7%, 月使用次数6次以上。办理后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控制自己的消费, 使用现金的消费习惯、使用费用和不需要使用信用卡等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使用。使用信用卡的学生也认为, 在使用的同时也担心会过度消费, 事实上, 58%的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后消费有所增加, 增加幅度基本控制在30%以内, 以增加0-10%为主, 占30.3%, 金额为300元内。总体来看, 大学生的月消费基本控制在自己可支配消费水平范围内, 68.4%的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后仍没有出现透支情况, 有透支的学生透支额度超过500元的比例仅2.6%。

(2)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群体行为。调查中可以看到, 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群体的一份子, 使用学生卡的比例较多, 在这个正式群体中, 学校对大学生信用卡购买和持有的影响较大。在同学之间的非正式群体中, 同学和朋友的介绍和使用影响大学生对信用卡的购买和使用。在学校这个群体中, 大学生信用卡的消费行为表现出学校对其行为的规范性影响, 同学之间的信息性影响。在这个群体行为的互相影响中, 网上购物是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40.8%的学生选择信用卡因为网上购物的需要, 而网上支付也是信用卡使用频率最高的主要功能之一, 占25%, 在通过与大学生的沟通中, 我们也了解到, 因为同学之间流行网上购物风潮, 信用卡支付较为方便和时尚。

(3)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社会行为。目前, 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于父母, 17.5%的大学生来源于勤工助学, 15%来源奖学金。大学生经济来源较单一, 离不开家庭和学校, 通过社会渠道, 如兼职和其它投资等经济收入基本空白, 信用卡消费的前提和需求条件较薄弱。从大学生的消费用途来看, 大学生的消费较单一, 主要是基本生活支出、学习和约会, 在与大学生的进一步沟通中发现, 这些消费行为基本发生在学校内部和周边消费场所, 信用卡的消费环境较薄弱。

3、大学生对信用卡的消费行为意向

虽然, 已申办信用卡的大学生对信用卡仍持积极的持有态度, 97.4%的学生将继续持有并使用信用卡, 但在整体调查样本中, 持有信用卡的大学生比例较低, 在未申办信用卡这个大群体中, 67%的学生认为信用卡的必要性程度不高, 对申办信用卡的需求并不强烈, 仅有1名被调查者正在申办, 增持比例不大, 34%的学生正在犹豫是否办理, 65%的学生则从未考虑办理, 而提供优惠的购物活动 (46%) 和便捷的还款方式 (26%) 是吸引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重要因素, 银行信用卡的品牌、安全保障、费用、信用额度、还款周期等因素是进一步激励大学生申办的重要因素。

为找出影响大学生信用卡消费意向的主要因素, 我们采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首先进行KMO样本测度, 结果如表2显示:KMO值为0.787,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 小于1%, 可以做因子分析。

表3是因子分析的总方差分解表, 5个因子对应特征值大于1, 解释了总体方差的76.8%。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在这一分析阶段将只使用要办理信用卡=从未想过的案例。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系数 (见表4) , 提取影响大学生信用卡使用意向的五大影响因素分别命名为“增值服务-对优惠 (0.872) 和增值服务 (0.871) 影响大;费用-对费用 (0.714) 和还款便利性 (0.624) 影响大;允许信用度-对信用额度高低 (0.768) 和还款期较长 (0.752) 影响大;使用舒适-对使用便利性 (0.735) 和样式设计 (-0.565) 影响大;提升信用水平-对建立个人信用账户, 增加自身可信任度 (0.817) 有影响大。”

4、大学生信用卡消费后行为

信用卡消费, 具有可持续性及消费后支付 (还款) 的特征, 因此,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后, 即可能产生购后冲突, 也可能形成品牌忠诚。调查显示, 持卡大学生中96%将继续使用信用卡, 且84.2%的大学生选择继续保留原卡, 仅4%的大学生选择停用和消卡。

在还款行为上, 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能够及时还款, 其自身状况—年级 (相关系数为0.1, 大于0.05) 、性别 (0.668) 、月平均可支配水平 (0.420) 、经济来源 (0.627) 与还款行为之间不认为有相关关系。

四、对大学生信用卡的消费引导及管理建议

大学生信用卡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卡量和交易额得到了迅速提升, 受理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为进一步推动这个细分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银行等给予积极关注和支持。

1、促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信用卡是信用卡产业中一个特殊的消费市场, 相比全国大学生信用卡比例, 珠三角在其经济水平、地理条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 大学生信用卡持有量不断增长。大学生信用卡的规范使用、健康发展同样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大学生对信用卡的认知、申办到使用, 家庭、学校、银行对大学生起到了主要的引导作用, 大学生信用卡的良性发展, 要求从源头开始, 银行规范信用卡的宣传推广行为、严格审查信用卡的申办、合理发放信用卡数量;家庭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理念、消费内容;学校教育大学生理性的消费观、正确的消费方式;社会承担起提供正规、健康消费环境的责任。

2、提高大学生信用卡的服务水平

大学生信用卡是金融机构在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线策略下, 为大学生提供的特殊的增值服务, 以满足大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需求。然而, 目前, 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比例较低, 且存在一定的睡眠卡, 大学生信用卡的业务也主要局限在网上支付方面, 同其它信用卡相似, 吸引大学生消费主要依靠一些优惠活动。银行拓宽信用卡的业务渠道, 需要改善现有的服务水平, 提供真正符合大学生的信用卡增值服务, 如学习方面的消费内容, 更大程度上发挥大学生信用卡的积极作用。

3、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理财能力

信用卡不仅提供了方便的支付方式, 它更是一种良好的消费理财工具。大学生在主要依靠父母的生活方式下, 学会消费理财, 既可以节省开支,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又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因此, 大学生自身应充分利用信用卡提供的各项服务和功能, 合理总结、计划周、月和年消费计划, 控制消费额度, 降低消费成本, 增强理财知识和能力;家庭和学校应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方式, 帮助大学生进行消费分析, 进行理财、理性消费等教育;银行等机构提供理财等增值服务, 引导大学生信用卡的正确、理性、合法使用和健康发展, 如通过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为大学生提供消费指导和理财规划, 提高大学生的财商。

摘要:近年来, 信用卡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普遍使用的金融工具, 市场细分逐步深入, 大学生信用卡是金融机构针对大学生这个细分市场开发的特殊产品。本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学生为对象, 调查研究其消费行为, 包括申办行为、使用行为、行为意向和使用后行为, 以促进家庭、学校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加强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管理和防控。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8

[2]、范闽, 陈晓勇.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实证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2009.2, No.11.1:52-56

[3]、李正钧.制约居民信用卡有效消费的主要因素及建议[J].区域金融研究.2009.8:53-55

消费类信用卡 篇11

2015年6月14日下午14:45分,上海的温小姐叫了一号专车从虹泉路前往七莘路,并通过绑定的信用卡进行支付,整个路程花费22.34元。当天傍晚17:40分,温小姐却突然收到快钱的短信提醒,称其信用卡消费1.37元,商户为:上海奇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就是一号专车公司的名称,但是除了下午叫专车外,我并没有进行其它消费。虽然钱不多,但这种不用确认也不用密码就可以随便从银行卡中划扣的方式真让人不安。”同时,温小姐表示自己并没有注册过快钱的账户,也不清楚快钱和一号专车是什么关系。随后,温小姐拨打了一号专车客服电话,但电话接通后一直提示繁忙时段无人接听。“之后我尝试在白天的工作时间段拨打,依然无人接听。于是我又尝试在微博艾特一号专车官方微博,并私信留言,随后一号专车官微回复称关于我的情况己转给客服,但之后便杳无音讯。”温小姐说,“像一号专车这样无法联系到的公司,到底由谁来监管?哪里可以投诉?如何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案例追踪:截止到6月23日,温小姐依然没有接到一号专车的任何回复,她表示对一号专车已经失望透项了。

点评

赵占领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互联网协会

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

针对这一案例,首先需要了解这笔消费的性质,如果确认温小姐没有相关消费,扣费就没有法律依据,那么,本案中的随意扣费行为就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权。至于是专车平台还是快钱承担责任,关键看这笔钱的扣除是谁的行为,如果专车平台本身没有发出扣费的指令,而是作为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快钱单方扣除(不管是系统出错还是其他人为原因),则快钱公司应该向消费者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快钱是根据专车平台的支付指令进行扣费,则一般应由专车平台承担侵权责任,也可追究快钱的连带责任。

网络专车业务涉及多方主体:专车平台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私家车车主、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对于专车平台而言,其本身不直接从事汽车租赁、出租车业务,而是提供信息发布的平台,因此按照现有法律,主要由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管。而对于私家车借助专车平台进行运营,以及租赁公司提供车辆租赁的同时提供司机驾驶服务,则由各地交通执法部门进行监管。此案例中的情况,主要是一种民事纠纷,应该说还是通过民事途径解决。对于消费者来讲,首先可以跟专车平台、快钱进行沟通,协商不成的话,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专车平台或者快钱的侵权责任。

消费类信用卡 篇12

信用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先消费、后还款, 申请人无需预先开户的消费需求, 还提供网上购物、透支取现、分期付款等功能, 使持卡人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对银行来说, 信用卡已成为占领更多客户资源, 促进盈利的重要业务之一。因此, 以消费者为主体进行调研, 为银行在进一步了解客户消费特征的基础上, 更好地完善自身营销和服务体系,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信用卡市场消费现状

自1985年中国银行在珠海发行中国第一张信用卡开始, 27年间, 我国信用卡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合理成熟的宏观背景下, 在大数据等新理念、新技术的驱动下, 信用卡产业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发展。信用卡的突出优势使得其用来支付的交易金额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路飙升。

网易财经发布的《2014中国信用卡报告》显示, 截至去年末, 全国人均拥有信用卡0.29张, 几乎相当于每个家庭拥有一张信用卡, 人们更加愿意持有信用卡来支付大额消费。信用卡消费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信用卡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和使用的同时, 我国信用卡市场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如部分消费者消费心理不成熟, 对信用卡条款认知不够, 刷卡无节制, 导致信用卡的坏账也在逐年上升。央行的数据显示, 去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251.92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105.34亿元, 激增了71.86%。也有很多消费者对于信用卡的收费规则和标准不是很认同, “全额计息”、“滞纳金超限费收取”等问题的出现不断打击着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使用信心。恰当地处理好这些问题, 采取顺应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和营销模式, 有益于银行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南京市城镇居民信用卡消费行为特征

居民手中持有不同银行的信用卡, 各家银行信用卡在手续费收取、积分功能以及申请程序等方面不尽相同, 本文对南京市城镇居民信用卡消费行为进行调研, 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一) 研究设计与样本说明

2014年7月在南京市开展调研。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税后月收入等基本信息, 以及居民持卡数量、月累计消费金额等信用卡使用情况。调研过程中共发放纸质问卷550份, 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19份, 有效率为94.36%。问卷回收后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整体来看, 问卷内容能够有效地分析南京城镇居民信用卡消费现状、影响因素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数据取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客观性。

(二) 居民信用卡消费行为特征

1. 信用卡持有情况:

近半人经常使用1张卡, 睡眠卡比例不小。超过一半的居民持有1-2张信用卡, 其中持有2张信用卡的居民最多, 占比27.2%。有近一半的居民经常使用的信用卡为1张, 经常使用2张信用卡的居民约占三成, 说明仍有相当部分卡为睡眠卡。有26%的居民没有信用卡;持有5张及以上最少, 仅占4.8%。在持有信用卡的居民中, 有3.9%的人持有信用卡但很少使用, 这一数字表明信用卡客户的忠实度较高。根据统计结果粗略来算, 受访人群中, 居民人均持卡1.7张。 (如图1)

根据受访居民经常使用的信用卡与年龄交叉分析可知, 使用信用卡的居民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们更加习惯使用信用卡。与年龄的交叉发现, 学历高的居民更加愿意申请多张信用卡。

2. 信用卡消费情况:

月平均累计消费金额接近平均工资水平。受访人群中, 平均每月使用信用卡的累计金额为500-1000元、2000-5000元、1000-2000元的居民逐次增多, 使用金额在500元以下及5000元以上受访者相同, 各占11.2%, 占比相对较少。总体来看, 居民每月使用信用卡的平均累计金额接近南京市平均工资水平, 说明信用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信用支付手段及消费工具。 (如图2)

与年龄的交叉发现, 25-45岁的居民由于经济压力大, 有购房、买车、子女教育等大量支出, 使用信用卡消费的金额普遍高于25岁以下以及45岁以上的居民, 这部分人群是银行信用卡服务的主体。与税后月收入的交叉可知, 随着工资收入的增加, 居民每月使用信用卡的累计金额也相应有所提高。

3. 愿意推荐的持卡银行:

招行占比最高。根据问卷统计, 居民持有信用卡最多的5家银行依次为招商银行 (33.9%) 、工商银行 (30.5%) 、建设银行 (27.3%) 、交通银行 (27.1%) 、中国银行 (18.5%) ;而居民愿意推荐给朋友的信用卡排名靠前的5家银行依次为招商银行 (34.6%) 、交通银行 (21.4%) 、工商银行 (20.6%) 、建设银行 (16.9%) 、中国银行 (12.4%)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招行是唯一一家愿意推荐的比例高于持卡比例的银行。说明招行在信用卡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值得其他银行借鉴和学习。 (如图3)

4. 办卡渠道:

以传统渠道为主。有超过一半的居民在银行营业厅现场办理的信用卡, 占比最多;通过银行促销活动办理的居民约占三成;通过所在单位集中办理的占比21.6%, 通过网上申请办理的最少, 为16.9%。人们办卡仍以传统渠道为主, 各家银行应该考虑充分利用网上办卡的优势, 提高人们办卡的便利性。 (如图4)

5. 信用卡使用问题:

费用高、还款不便抱怨声较多。居民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手续费及年费高, 占比36.5%, 其次为还款不方便, 约为28%。银行服务质量差和安全性差各占很小的比重, 说明居民使用信用卡更看重其费用高低, 也很少遇到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这可以看作是银行信用卡的优点。 (如图5)

6. 关于逾期和信用记录认知度:

近三成人有过逾期, 大多人在意信用记录。有28.6%的受访者在信用卡过程中有逾期记录;有24.5%的受访者不知道逾期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说明人们对于保护信用记录的意识不强, 银行在信用卡营销过程中服务不到位, 没有向人们解释清楚相关条例。超过95%的居民表示在意个人信用记录。

三、信用卡发展策略分析

(一) 完善信用卡服务体系

1. 及时注销睡眠卡, 促进信用卡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 人们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卡为睡眠卡。银行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增长, 更应该注重客户实际使用的卡量和消费金额, 可以在发卡时要对客户的开卡用途、现有持卡情况与其职业、年龄、收入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尽可能地避免客户开卡而不使用的情况, 指导一线人员合理营销。银行要及时通知注销客户长期未使用甚至未注册开通的信用卡, 这样既可以避免客户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影响贷款等的办理, 也能够防止信用卡因不慎丢失而被“盗刷”。

2. 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对比分析发现, 招行的信用卡在年费及减免政策、挂失费、账单分期手续费、罚息规定和“容时容差”等方面均高于或是苛刻于同行业中的大多数银行, 如工行、建行、农行、南京银行等, 但招行仍以其优质的服务和口碑获得了超过其持卡客户比例的居民推荐。从某种程度上来看, 银行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客户在购买该行产品时最在意的要素。银行应该加强对现有客户的服务, 提高客户的忠实度, 并进一步推进客户的转介绍工作, 深层次挖掘潜在客户。

3. 设立便捷的还款渠道。

银行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理念, 将本行客户习惯使用的还款方式进行分类统计汇总, 建立完善官方网站上常见的信用卡还款方式的解说, 并设立各种便捷还款通道。另外, 部分客户因学历水平不高或是年长, 对网上操作的安全性等存在一些顾虑, 银行应该进一步优化行内还款的便捷性和服务的高效性, 多方位提升客户满意度。

4. 加强信用卡知识的普及。

很多客户虽然持有信用卡, 但对信用卡的知识一知半解, 有时候会造成持卡人和银行之间的误解, 给信用卡的发展带来一些困扰。作为发卡机构的银行, 可以通过工作人员当面解说, 推送电子邮件, 发放宣传页, 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并行, 让客户在办理信用卡前对信用卡常识有充分的了解, 以确保客户能够更加合理、规范地使用信用卡。

(二) 健全营销策略

1. 细分信用卡客群, 实现精准营销。

信用卡产业对大数据的依赖很高, 但我国信用卡在真正实现细分客户、精准营销上, 与国外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银行可以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户基本特征、消费行为的基础上, 通过加强与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外部渠道的合作, 进一步细分信用卡市场和客户, 精准把握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有针对性地推进客户体验。

2. 加强线上业务创新, 完善网络服务。

银行应该借助大型互联网公司和电商平台的“大数据”资源优势, 加强电子支付产品创新, 深度挖掘用户需求, 实现客户移动支付、消费、积分兑换等多种功能的整合, 搭建涵盖吃、住、行、旅游、购物、娱乐、子女教育、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的O2O生活服务平台。

3. 改进盈利模式。

银行信用卡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刷卡手续费以及年费收入等。通过定期对持卡人的历史消费情况统计分析, 并结合客户个人信用记录进行等级评定, 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制定不同的手续费及年费标准, 优质客户可以采取适当的费用减免政策;综合持卡人的历史交易情况, 适当上调或者降低其信用额度, 通过差异化的优惠活动鼓励高消费能力客户更多的消费;设立优质客户门槛, 并针对优质客户转介绍服务提供相应的奖励, 如费用优惠, 积分奖励等。

4. 打造多方位的营销体系。

发卡银行应该在原有的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创新, 打造多方位的营销模式,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进一步深化网点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去银行现场办理业务的客户明显减少。银行应该抓住这一特点, 加强营销人员素质的培训和业务技能的掌握, 利用这些客户空闲时间充裕、持有资产多的特点提供直接的信用卡营销服务。

(2) 加强不同部门间交叉营销。交叉营销就是一种向现有客户销售更多本银行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营销方式。诸多研究表明, 向现有的客户交叉营销新的产品是突破企业业绩瓶颈的有效方式, 此举既能提高客户忠诚度, 又能有效降低成本, 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 充分发挥银行业独有的信息优势, 向现有客户交叉营销新的产品, 是银行业进行低成本、高效率营销的有效方式。

(3) 加强与非金融机构的合作。对自身市场特点进行准确定位, 加强与高等院校、国有企事业单位、重点商城、财富居民住宅小区等的合作, 建立双赢机制, 占领市场。

参考文献

[1]2012年中国信用卡报告 (R) .网易财经.2013. (08)

[2]郑申.把脉2014信用卡市场[N].金融时报.2014-02-24 (006)

上一篇:常规骨瓣减压下一篇:关键控制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