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土地学

2024-07-04

现代土地学(精选4篇)

现代土地学 篇1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跨度很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长期以来, 我国的土地科学发展滞后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 土地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法律地位进一步增强[2]。《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懂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知识和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综合性人才。该课程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2013年教育部更新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中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 要求土地利用规划的教学能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 在人才素质的培养方面强调宽基础、强能力, 有良好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 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3]。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各级国土、城建、规划、农业、水利、交通等职能部门以及规划设计企业对土地利用规划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专业技术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上的急需人才。在这种新形势下, 对《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时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迫切需要加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实践教学, 最终形成自主培养的土地利用规划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队伍[4]。

二、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广州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之一, 也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广州大学于2002年设置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同时还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 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土地管理人才。虽然办学时间短, 尚未形成教学模式的长期经验积累, 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广泛吸收和参考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实践, 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土地科学发展趋向上看, 应不断加强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与配合, 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并得到有关专业技术手段的有力支持,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并不符合当前土地管理的发展趋势。例如教学大纲、教材及参考资料经过努力从无到有基本已具备, 但随新的法律法规, 相关规程体系的出台和变更、教材的不断更新对原有的这部分资料都需要及时地加以更新和充实;教学手段方面还需要新手段和新技术[5]。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传统教学以教学视频或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发展的必然。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 可实现从感官、计量和逻辑上对显示空间进行模拟, 对各类信息变化进行仿真, 模拟自然过程的演变等, 这是其他教育技术所不能实现的。现有实践教学目标强调的是“验证理论,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训学生多种实验技能”。因此将GIS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实践中, 增加该课程GIS数据库、演示的范例和课后实践练习操作等环节, 可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学》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和模拟预测, 形成与学生的轻松灵活互动交流, 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形象, 印象深刻, 知识记忆更加牢固[4]。

现有研究在土地利用规划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内容设置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建议,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课程的授课效果, 但在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及具体操作上未作深入探讨。基于此, 今后该课程的改革方向将探索利用GIS技术和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技术和方法, 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 对学生将GIS技术运用到《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跟踪调查与评价分析, 通过构建课程数据库、增加演示范例和课后练习实践题库等手段, 分析GI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成效, 为建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设置体系和面向市场的实践教学设计系统提供思路。通过旨在加强学生规划技能的锻炼,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使他们树立整体的规划思想, 从而达到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的教学目标。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文主要从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教学改革的方向三个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GIS技术,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1-5.

[2]吴次芳, 潘文灿.国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1-12.

[3]张晓平, 刘红芳, 邹自力等.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1 (6) :175-177.

[4]梅臣, 王金满, 王户军等.“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3) :88-92.

[5]吴大放, 刘艳艳.浅析《土地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 2013, 526 (16) :111-112.

现代土地学 篇2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试卷B

一.名词解析(每题4分,共20分)

1、人口预测

2、基本农田

3、土地整理

5、土地用途管制

4、土地利用结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利用规划按任务可以分为、和三类。、、生态经济理论和系统

工程理论等。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

4.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将土地分为

5.预测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需要搜集哪些资料?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限规定?

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的内容?

5.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6.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的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进行人口预测的主要方法?

搞好土地流转,助推现代果业发展 篇3

1 全县土地流转基本特点

1.1 土地流转规模化

全县共流转土地5733hm2, 占总耕地面积的10%, 涉及农户11421户。0.67hm2以上的规模经营面积共1713hm2, 占流转面积的29.9%;3.33hm2以上的共1220hm2, 占21.3%;6.67hm2以上的共2800hm2, 占48.8%。

1.2 流转主体多元化

全县建成各类现代果业园区15个, 专业合作社56家, 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共2400hm2;专业大户流转土地1600hm2, 占流转面积的69.8%, 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

1.3 流转范围广泛化

全县跨镇、村流转土地面积共2533hm2, 占流转面积的44.2%;村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467hm2, 占流转面积的43%。

1.4 流转形式多样化

全县土地流转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5种形式, 其中转包867hm2, 出租3600hm2, 互换1067hm2, 转让162hm2, 入股38hm2, 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15.2%、62.8%、18.6%、2.8%、0.6%;流转时间则为5年、10年、20年不等。

2 土地流转中的几种模式

2.1“公司带动”模式

主要以杨家庄绿园省级园区为代表。该园区由西韩集团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 是一个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观光、餐饮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核心区共流转土地66.67hm2, 主要以土地出租为主。项目建设至今带动如意村劳务输出收入3000余万元。目前, 该村在园区务工人员达150余人, 月平均工资达3000元。

2.2“公司+农户”模式

主要以新池镇马庄添缘省级现代果业园区为代表。该园区由陕西惠友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 主要建设现代红提生态园。目前共流转土地80hm2, 带动农户110户, 2015年667m2产量1750kg, 价格8元/kg, 667m2均收入达1.4万元。园区实行股份承包制, 流转后的群众可以自愿入股, 也可承包经营, 经营户实行“包底”制。

2.3“专业合作社”模式

以新池镇南沟现代果业园区和百良太枣设施红提园区为代表。南沟果业园区以富源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流转土地46.67hm2, 带动农户86户, 以入股和承包经营实现增收。2015年667m2产量达1500kg, 价格7元/kg, 667m2均收入达1.05万元。太枣设施红提以绿泰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流转土地21.4hm2, 建成冷棚红提110棚, 建成17个月获得丰收, 2015年667m2产量达2000kg, 价格10元/kg, 均收入达2万元。

2.4“农民自发流转”模式

主要以金峪镇浪后村千亩苹果示范园为代表。该园区以财政支持现代苹果项目为依托, 采取镇政府牵头、县果业局指导、村两委会组织、群众分户实施的操作办法, 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的“四统一”管理模式, 实现群众受益增收。总规划面积200hm2, 已建成面积178.67hm2, 完成投资300余万元, 2016年可挂果。

3 基本经验

3.1 认真落实各级政策是土地流转的保障

合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土地流转的一些规定和要求, 制定下发了《合阳县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方案》、《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 为全县土地流转提供了政策依据。印发了《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政策解读》等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 召开各种培训会, 营造氛围, 全面提高干部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3.2 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土地流转的前提

目前合阳县土地流转后群众的收入主要由3种:一种为土地租金收入, 实行3年或5年按小麦吊牌价递增地价制;一种为园区务工收入, 如意村150人在绿园务工, 月平均工资达3000元;一种为入股经营, 新池马庄园区实行股份承包制, 群众可以自愿入股, 也可承包经营, 经营户实行“包底”制, 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经营的积极性。

3.3 健全完善流转机制是土地流转的基础

合阳县成立了县土地流转领导小组, 各镇办也先后成立土地流转中心, 建立了“乡村调解、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工作机制, 为加快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 印制《合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规范文本》等, 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

3.4 现代农业园区引领是土地流转的方向

全县建成了以金峪解庄、甘井同堤坊、和家庄良石村等为核心的现代苹果园区;以新池马庄、坊镇灵泉、百良太枣等为核心的现代红提葡萄园区;以坊镇秦东枣园、王村北王、城关大郭樱桃等设施时令水果园区;以绿园、中合源等为核心的现代休闲果业园区。这些现代果业园区是全县土地流转的主体, 引领了合阳县现代果业发展的方向, 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县土地流转。

3.5 基层干部务实创新是土地流转的动力

基层领导和干部群众, 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模式和方法。和家庄镇探索出了“九步工作法” (经营者申请、田块预选、村服务站摸底、与农户签订意向书、农户会议决议、村与户签订合同、村与经营者签订合同、镇流转中心审核、资料归档备案) ;城关镇探索出了流转3.33hm2以上交纳合同款总额30%土地用途保证金等方法, 这些都为做好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问题与建议

4.1 关注群众利益, 解决好流转根源问题

群众流转意识不强, 对土地还有着强烈的依靠心理, 对现代果业发展认识不到位。建议农业、科技等部门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 让群众知晓土地流转的客观原因和各级政策, 降低群众对流转的期望值;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在制定流转细则、指导土地价格、招引企业、土地使用等方面, 充分考虑群众利益, 让群众真正成为土地的收益者。

4.2 规范流转程序, 解决好流转的政策问题

流转程序不统一、不严密仍是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按照各级要求和规定, 制定全县5~10年的中长期土地流转规划和实施方案;建议果业部门加强对流转程序的细化工作, 针对不同土地类型、流转主体、流转时限、流转用途、流转面积等制定不同实施细则, 对每个过程和环节进行监督, 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4.3 强化中介作用, 解决好流转的平台问题

流转的方式、方法、合同以及流转的机制还不健全, 为流转埋下隐患。建议成立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机构, 做到“有专人负责、有流转规划、有操作流程、有供需信息、有流转库存”。同时, 把好土地3个“关口”:在“入口关”上, 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 防止某些企业以发展果业的名义要地、圈地, 造成耕地的“非粮化”、“非农化”;在“合同关”上, 不违法违规签订大面积或长时间的流转合同, 3.33hm2或者10年以上的合同, 报县政府批准;在“管理关”上, 要及时清理不规范的合同文本, 为群众和经营者服好务。

4.4 创新经营主体, 解决好流转的主体问题

在现代果业建设中, 合阳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 专业合作社参与的还不多。建议实行土地股份承包制, 可以按期限交纳一定比例的土地使用保证金, 或签订群众入园务工合同;对于果业专业合作社, 要对其规模及运行情况进行跟踪, 引导其参与土地流转;对于家庭农场, 要制定出台认定标准, 确认一批有实力的家庭农场。

4.5 做大现代果业, 解决好流转的发展问题

土地保护学实习报告 篇4

实习报告

科目:土地保护学

姓名: 蔺国凯

学号: 2013410343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一、实习背景

依据山东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建设方案和山东省发改委、水利厅联合下发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4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鲁发改投资【2014】836号)文件要求,五莲县水利局选取花山项目区作为2014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该项目拟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440.27平方千米,总投资1666.6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66,67万元。为了详细了解和认真探索本项目工程,我们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013级土地管理专业全体成员在任课老师李剑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此次为期一天的实习。

二、实习时间

2015年12月3日

二、实习地点

盘龙河坡耕地和花山

三、实习目的

了解并明白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任务、规模、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

四、实习内容

2015年12月3日早上7点30分,我们2013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全体成员于曲阜师范大学北门处集合,和我们的指导老师李剑老师一起等待接我们去五莲县坡耕地项目区的客车,7点40分左右,我们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目的地五莲县的花山项目区,花山项目区包括潮河项目区和街头项目区,我们先来到的潮河项目区,它位于五莲县潮河镇西部,崔家沟东北侧,高家官庄东南侧,前后魏家西北侧,潮白河支流在项目区南部由西向东流过,属于淮河流域山东独流入海水系潮白河支流,而街头项目区位于五莲县街头镇西南,马家河村东北侧、老滕家村周边及南侧。

花山项目区属于鲁东南砂质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在50-150米之间,西北部破都坡长,沟谷切割强烈,中东部盘龙河两侧地势低平,地形相对较缓,项目区岩性为片麻岩及片麻变质岩,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表层破碎,该地区主要是坡洪积物构成。项目区土壤主要为棕壤土类,成土母质破洪积物及部分冲积物,土层厚度在40-100㎝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72%,氮含量0.0468%,碱解氮为49.7ppm,磷含量为0.092%,有效磷3.41ppm,土壤表层容重平均为1.25g/cm³,土壤孔隙率49%。壤质颗粒粗细不均,结构松散,空隙度大,有机质含量低,因此土壤胶结力弱,易被雨水冲刷,产生水土流失。

项目区坡耕地广泛分布,主要种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地瓜等,经济林以板栗、樱桃等为主,河沟有片状分布的林地,大部分沟谷地形破碎处生长有杂草,项目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736.0毫米,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最大24h,降雨量120mm,10年一遇最大24h降雨量202.8mm,10年一遇最大6h降雨量144mm,多年平均气温12、6摄氏度,历年最高气温38.9摄氏度,最低气温为-15.9摄氏度,日均气温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4387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9h,无霜期299d,多年平均风速为3m/s.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坡耕地的现状及其治理情况,项目区内耕地面积461.45平方千米,其中坡耕地面积376、20平方千米,约占耕地面积的81、5%。其余分布在山坡下部和河流两岸,相对较为平整,多年来,在水土保持部门大力宣传和引导下,项目区群众逐渐认识到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部分群众逐渐接受在坡耕地上种植农作物采用水土保持的耕作方式,尽量减少人为农事活动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受农户分散承包、资金短缺、效益低下等因素限制,区域内标准相对较高的梯田仅有21.18平方千米,仅占耕地面积的4、6%,其他大部分是波状起伏的坡耕地,甚至存在顺坡耕种等不利水土保持的现象。

据我们向当地的人了解到项目区坡耕地面积多,工程区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功能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跑水、跑土、跑肥现象突出,造成土地日益贫瘠,土地生产投入多产出少,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地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红薯、花生和黄烟。当地百姓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有意识的采取了部分具有保护作用的措施来避免作物遭受损失,比如等高垄作,但效果不显著。项目区内大部分田间生产路均为土路,仅能通过小型拖拉机,道路两侧基本没有成型的排水体系,道路边沟多为土质构造,且排水去向杂乱,也没有与田面内排水相衔接,排水不成体系,项目区内地形高差较小,相对较缓,出现大量的顺坡耕种现象。近几年来,工程区各村自发采取了一些简易的水土保持措施,但标准很低,几乎起不到保持水土的作用,部分农户自发雇用施工机械对自家土地进行了土地深翻,但没有根本改变顺坡种植现象,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二是制乏资金,三是群众还缺乏系统的水土保持技术理念。对此,在今后的坡耕地水

从现场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坡改梯面积具备修筑梯田的基本条件。考虑到项目区周边石材较为丰富,价格较为低廉,可以适当建设一部分高标准农田。在项目实施后通过制定适宜的管护制度,确保修筑的梯田得以长久安全运行,随着土地耕作条件的改善,通过政府搭台,引导群众自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此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五、实习感想

上一篇:MAC绑定下一篇:资金管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