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检测(精选12篇)
感染检测 篇1
摘要:目的检测和分析沈阳地区性病门诊梅毒患者HIV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性病门诊2008年初诊确诊的梅毒患者,同时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HIV的初筛,如初筛阳性送到沈阳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应用蛋白印迹试验确证。结果2008年该院性病门诊共有193例梅毒患者,其中合并有HIV感染者有8例,均为男性,占所有梅毒患者的4.1%,为二期和隐性梅毒患者。梅毒患者中合并有HIV感染者占1年中本院性病门诊所确证的所有HIV感染患者的1/2,虽然梅毒和HIV感染是同时被确诊的,但不能明确感染的先后顺序。结论梅毒患者中有较高的合并感染HIV的比率,对于一些性病患者进行常规的HIV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一个世纪以来梅毒一直是一个公共卫生难题,近年来,梅毒发病率迅速增长,其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尤其是HIV感染更受到广泛关注。梅毒与HI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因此,梅毒与HIV共感染比较常见,二者合并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解沈阳地区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的情况,笔者对本院2008年性病门诊确诊的梅毒患者进行HIV抗体的检测,并与2007年比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本院性病门诊经病史、临床症状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RPR te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共有193例初诊确诊的梅毒患者。
1.2 材料与方法
患者采5 m L静脉血,分离血清在-20℃冻存。所有血清均在24 h内检测。TPPA试剂为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产品,丽珠集团丽珠试剂厂代理。RPR试剂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HIV1/2型抗体的初筛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盒(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如初筛阳性则送到沈阳市疾控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证,确证实验室用蛋白印迹试验确证,所有试验均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2.1 梅毒患者
本院性病门诊1年中共有193例初诊确诊的梅毒患者。其中男性占54.4%,女性占45.6%,男略多于女。一期梅毒中男性(33例)患者远多于女性(15例)。年龄1 d~82岁,平均34.6岁。其中,胎传梅毒4例,除胎传梅毒外年龄<20岁4例(2.1%),20~29岁76例(39.3%),30~39岁51例(26.4%),40~49岁38例(19.7%),>50岁20例(10.4%)。RPR滴度最高达到1∶128。二期梅毒患者最多,未发现三期梅毒患者。隐性梅毒占31.1%。
2.2 HIV抗体阳性患者
本院性病门诊1年中共发现HIV抗体阳性患者16例,均经过确证实验证实。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4.4岁。20~30岁7例,30~40岁7例,>40岁2例。1例38岁女性,以持续发热1个月就诊,其余均无明显临床症状。
2.3 梅毒合并HIV抗体阳性
在梅毒患者中合并有HIV感染者有8例,均为男性,占所有梅毒患者的4.1%,为二期和隐性梅毒患者。梅毒患者中合并有HIV感染者占1年中本院性病门诊所确证的所有HIV抗体阳性患者的1/2,虽然梅毒和HIV感染是同时被确诊的,但不能明确感染的先后顺序。对于这些梅毒患者,均给予治疗,治疗方法与治疗HIV阴性的梅毒患者一样。
2.4 2007年情况
共有初诊确诊梅毒患者134例,HIV感染10例,梅毒合并HIV感染2例,占所有梅毒患者的1.5%。
3 讨论
梅毒是对人体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目前原发和继发梅毒总体感染率上升,中国梅毒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71.9%的速度持续上升[1],本研究的结果2008年比2007年新增梅毒59例,增加了44%。梅毒感染所造成的皮肤、黏膜损害,可使HIV感染的危险度增加5~8倍[2]。无论是在感染HIV的同性恋人群中还是经异性性传播的HIV感染者中,梅毒在这类人群中的具有高流行率和危险性。另外,梅毒感染还可以增加被激活的免疫细胞数量,并分泌可以增强HIV复制的细胞因子等,因此已有报道表明,梅毒使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增加,CD4+T细胞的数量下降[3]。本研究报告显示隐性梅毒逐渐增多,这些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仅血清学阳性,是隐蔽的危险传染源。
梅毒和HIV感染形成了一个危险的结合:梅毒显著增加了HIV感染危险,而HIV感染能改变梅毒的自然病程。在欧洲和美国在HIV感染的患者中梅毒的发病率都在升高,尤其是在同性恋和双性恋感染的群体中[4]。BLOCKER等[5]调查发现美国梅毒患者HIV感染率平均为15.7%。英国一项调查显示,HIV感染者合并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HIV合并梅毒者约为9%[6],与国外的调查相比,本研究梅毒患者中有4.1%的HIV抗体阳性,相对较少,可能与沈阳地区目前还处于艾滋病低感染阶段有关。与国内相关文献比较,本研究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本研究是2008年的数据有关[7~9]。
面对目前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梅毒患者的增加,增加了HIV通过这组高危人群传播的可能性,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梅毒,有利于预防和控制HIV传播,同时HIV抗体检测列为性病诊疗的常规检查项目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梅毒等性病患者,要提高HIV抗体检测意识,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其传播与蔓延。同时对于门诊的HIV感染患者进行常规的梅毒检查。在中国同性恋的人群逐渐扩大,这些人是梅毒感染的高危群体,这些人每年均应进行梅毒和HIV的检测。HIV合并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治疗HIV阴性的梅毒一样,HIV感染是否影响梅毒螺旋体的根除也始终存在争议。HIV阳性者较HIV阴性患者能更快地进展到神经梅毒,应进行更为密切的随访,必要时作脑脊液的检查。
参考文献
[1]CHEN ZQ,ZHANG GC,GONG XD,et al.Syphilis in China: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J].Lancet,2007,369(9556):132-138.
[2]COHEN MS.When people with HIV get syphilis:triple jeopardy[J].Sex Transm Dis,2006,33(3):149-150.
[3]BUCHACZ K,PATEL P,TAYLOR M,et al.Syphilis increases HIV viral load and decreases CD4cell counts in HIV infected patients with new syphilis infections[J].AIDS,2004,18(15):2075-2079.
[4]SENA AC,TORRONE EA,LEONE PA,et al.Endemic early syphilis among young newly diagnosed HIV-positive men in a southeastern U.S.state[J].AIDS Patient Care STDS,2008,22(12):955-963.
[5]BLOCKER ME,LEVINE WC,STLOUIS ME.HIV prevalence in patients with syphilis,United States[J].Sex Transm Dis,2000,27(1):53-59.
[6]MANAVI K,LUO P L,MCMILLAN A.The three-year positivity rat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among a group of HIV-in-fected men attending the Department of Genitourinary Medicine,Edinburgh[J].J STD AIDS,2005,16:730-732.
[7]李伟,周迎、楚中华,等.梅毒患者抗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4):24.LI W,ZHOU Y,CHU ZH,et al.Analysis of HIV antibody as-say in syphilis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tory Science,2006,24(4):24.Chinese
[8]朱邦勇,李民,闻春梅,等.梅毒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和/或HIV感染情况的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6):355.ZHU BY,LI M,WEN CM,et al.Investigation of syphilis co-infected with HIV and other STDs[J].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2007,21(6):355.Chinese
[9]张敏,陆洪光,何勤,等.144例门诊梅毒患者HIV感染的检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5):297.ZHANG M,LU HG,HE Q,et al.Enamination for HIV infection in144syphilis patients in a STD Clinic[J].Chlin J Dermatol,2004,37(5):297.Chinese
感染检测 篇2
一、监测目的
1、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率。
2、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3、减少导管留置和器械相关感染的发生。
4、评价控制效果。
二、器械相关感染定义
1、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有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并有胸部X线及实验室检查依据,或临床医生诊断的肺部感染。
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战和(或)低血压等),血培养至少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导管半定量细菌培养阳性(>15CFU/导管尖段5CM)或导管定量培养阳性(>103CFU/导管段),并且与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和抗菌谱相同,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液感染源。
3、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近期内留置导尿管史(通常为7天内),有或无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数≥105CFU/ML。
三、监测方法和内容
1、监测对象:被监测的病人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病人。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病人住进ICU的时间≥48小时,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以内发生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该感染日期为转出ICU的日期,记录转出当月感染数。
2、监测部位:监测的重点部位是由侵袭性操作所引起的响应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3、调查登记方法:
ICU医生每天对已住进ICU和此期间新进入ICU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观察每个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有医院感染者由医生填写“ICU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对疑似医院感染难以确诊者,应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ICU日志填写:由ICU护士填写ICU患者日志,每日8AM或每夜12时填写,避免遗漏。每日登记进入ICU新住进患者数;每日住进ICU患者数;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患者数,上月末日住ICU患者数;上月末日住ICU患者数指上月最后一日末移除ICU的患者数。新住进患者数是指当日新住进ICU的患者人数;住在患者数指当日住在ICU的患者人数,包括新住进和已住进ICU的患者人数;中心静脉插管患者数、导尿管插管患者数和使用呼吸机患者数指当日使用该器械的患者数。
四、资料分析
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主要是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各类危险因素如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等相关的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计算指标及方法为:
1、感染率及调整感染率的计算
感染率的表达方式2种,即病例(例次)感染率及患者日感染率。病例(例次)感染率=
医院感染患者人数(感染例次数)同期住在ICU的患者总数 ×100% 患者日(例次)感染率=
医院感染患者人数(感染例次数)同期住在ICU的患者总数×1000‰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
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值每周参加评定的ICU患者总数患者日(例次)感染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
调整日(例次)医院感染率=
2、器械相关感染率的计算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
使用呼吸机患者中肺炎人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患者日数×100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同期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日数×1000‰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
3、器械使用率的计算 呼吸机使用率=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同期患者尿管插管日数×1000‰
使用呼吸机日数患者住院日数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日数患者住院日数
导尿管使用率= 使用导尿管日数患者住院日数
五、“临床病情等级”评定
每月分4次(每周一次),对当时住在ICU的病人按“ICU监测病人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值”进行病情评定。在每次评定后记录各等级(A、B、C、D及E级)的病人数。在评定时按当时病人的病情进行评定,与过去的情况以及将来要出现的情况无关。有相同诊断的病人,可能不属于同一临床分类级别。为了方便定为每周进行评定。
六、监测资料的总结报告及反馈
在计算出各种医院感染发病率后,应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ICU反馈,并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
3、根据ICU病人日志形成“ICU月总结”,它可提供处在某种危险因素(及ICU)的人群资料,在计算各种率时使用。包括:
“本月1日ICU病人数”指监测本月的第一天已住在ICU病人数,即上月末转出ICU的病人数。
“本月新住进病人数”指在本月新住进ICU的病人数。
“本月ICU病人天数”指本月住在ICU的病人住在ICU总天数。“本月留置导尿管病人天数”、“本月动静脉插管病人天数”和“使用呼吸机病人天数”指本月应用该器械的病人住ICU天数。
感染检测 篇3
关键词:兔出血症病毒;炎性因子;荧光定量PCR;外周血;脾脏;肝脏
中图分类号: S852.65;S858.29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238-03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兔体系病毒病预防与控制岗位专项(编号:CARS-44-C-1);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304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40740)。
作者简介:仇汝龙(1988—),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家兔疾病防治与兽医生物技术研究。E-mail:qrl8891@163.com。
通信作者:王芳,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家兔重要疫病致病机制及防控技术的研究。E-mail:rwangfang@126.com。
兔出血症(RHD)是对野兔和家兔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其病原是兔出血症病毒(RHDV),属于杯状病毒家族的兔病毒属[1]。感染兔出血症病毒的成年兔在48~72 h内死亡[2],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脏快速衰竭并伴随强烈的炎症反应。在免疫反应中,调节炎症反应的正是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调节性蛋白,在调节免疫反应中的细胞反应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存活和凋亡[3]。它们是低分子量蛋白,主要是由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等分泌。细胞因子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施展极化效应于T细胞并且调整免疫反应[4]。CD4+亚群(Th细胞)根据自身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分为Th1和Th2亚群。Th1细胞分泌IFN-γ、淋巴毒素和IL-2,可以刺激炎症反应,比如迟发型超敏反应,促进补体的产生和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Th2细胞分泌IL-4、IL-5和IL-10等,调节体液免疫反应[5-6]。多数研究证明宿主感染的程度以Th1和Th2细胞为基础[7]。IL-1、IL-2、IL-4、IL-6、IL-8、IL-10、IFN-γ和TNF-α等[8-11]兔细胞因子序列的发表,促使检测兔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试验的产生。荧光定量PCR具有敏感性和结果快速性,可以作为检测细胞因子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感染RHDV兔体内病毒拷贝数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为研究兔出血症病毒的感染及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病毒和试验兔
兔出血症病毒(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保存);新西兰成年白兔40只,购自南京金陵种兔场。
1.2主要试剂和仪器
Trizol RNAiso plus,反转录试剂盒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 with gDNA Eraser(Perfect Real Time)和荧光定量试剂SYBR Premix EX Taq,均购自Takara公司。pMD18-T Vector和大肠杆菌DH5α均购自南京基天生物公司,荧光定量机器Stepone 7300,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1.3引物
炎性因子IL-6、IL-10、IFN-γ和TNF-α的检测引物[12]见表1,VP60模板引物及VP60检测引物建立标准曲线和检测样品[13]。引物由Invitrogen公司合成。
1.4试验动物分组和取样
将40只新西兰兔分为5组,每组5只攻毒兔和3只对照兔,兔攻毒采用颈部皮下注射0.5 mL HA为28 RHDV的肝悬液。5组兔分别在攻毒后6、12、24、30、36 h取样后杀死。血液通过心脏采血,采集后立即分离淋巴细胞和血清,肝脏和脾脏则保存于-70 ℃备用。
1.5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1.5.1炎性因子RNA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肝脏和脾脏的RNA提取采用Trizol法。按照6、12、24、30、36 h取样,取外周血3 mL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后提取RNA。肝脏和脾脏则称取0.5g匀浆提取RNA。提取的RNA进行反转录。
1.5.2病毒RNA提取病毒拷贝数的定量,采用外周血血清提取RNA,组织则采用0.5 g肝脏和脾脏的匀浆上清液来提取RNA[14]。提取的RNA进行反转录。
1.6熒光定量PCR检测和计算
1.6.1炎性因子的检测炎性因子检测的荧光定量体系:SYBR Mix 10 μL,PCR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0.4 μL,ROX 0.4 μL,DNA 模板2 μL,ddH2O 6.8 μL。程序:95 ℃预变性30 s;95 ℃ 5 s,60 ℃ 30 s,循环40次;熔解曲线默认设置。分析数据:细胞因子数据分析采用2-ΔΔCT方法,计算相对表达水平。
nlc202309040406
1.6.2病毒拷贝数的检测病毒拷贝数的检测需要进行绝对定量,定量体系和程序见“1.6.1”节。结果根据标准曲线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炎性因子和外周血病毒拷贝数
感染RHDV的兔外周血中的病毒拷贝数迅速上升,导致病毒随血液在兔体内传播(图1-A)。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水平则持续上升直到36 h(图1-B和图1-C),说明炎症反应加剧,而抗炎因子IL-10作为最重要的保护性因子,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并没有检测出其mRNA的表达。IFN-γ在感染病毒的外周血中持续下调(图1-D)。
2.2肝脏炎性因子和病毒拷贝数
肝脏作为RHDV感染中急性衰竭的部位,病毒拷贝数快速上升直到36 h(图2-A),炎性因子IL-6和TNF-α也快速上升,表明炎症反应加剧,IL-6相对表达水平在30 h达到最大值,之后则相对表达水平大大降低(图2-B和图2-C)。不同于外周血,抗炎因子IL-10在肝脏中相对表达水平持续处于上调的趋势(图2-D)。IFN-γ在肝脏30 h则有短暂的上调(图2-E)。
2.3脾脏细胞因子和病毒拷贝数
兔体感染RHDV后,脾脏内病毒的拷贝数也持续上升并在30 h达到较高水平(图3-A)。炎性因子IL-6和TNF-α同肝脏一样,处于较高水平的表达(图3-B和图3-C),不同的是脾脏IL-6持续升高直到36 h。抗炎因子IL-10表达水平也有上调,在30 h达到最大值(图3-D)。脾脏的IFN-γ相对表达水平与肝脏相似在30 h都有短暂的上调,然后迅速下調(图3-E)。
3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等)的急性升高在“暴发性肝脏衰竭” 中有着重要作用,是RHDV感染引起重症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对炎性因子的研究,可以阐述细胞免疫在RHDV感染病毒清除和肝损伤中的作用,深化免疫损伤理论认识,为发展特异性免疫治疗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炎性因子作为调节性因子存在于整个免疫反应阶段,通过荧光定量PCR对炎性因子的跟踪检测可以对RHDV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本研究发现,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感染RHDV的兔体内病毒拷贝数和炎性因子进行检测,结合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相关结果分析,可以对RHDV感染兔体后的体内传播和引发的炎症反应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兔出血症病毒在感染成年兔后,体内病毒随血液到达全身,并且快速增殖直到36 h,作为靶器官的肝脏和脾脏内病毒积累量快速上升。病毒量在靶器官增多的同时,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相对表达水平在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都大幅度上调,暗示炎症反应的加剧。随着炎症反应的加剧,保护性抗炎因子IL-10相对表达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上调,以调节炎症反应。但是炎症反应一直处于加剧的趋势,说明炎症反应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肝脏和脾脏中具有抗病毒能力的IFN-γ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上调,并不能阻止病毒在两者中的增殖。感染兔出血症病毒的兔体内暴发炎症反应,导致免疫反应的失衡,抗炎因子无法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导致肝脏等组织器官衰竭和死亡[15]。总之,感染RHDV的兔体内炎症反应的不断加剧,病毒的快速增殖和在靶器官的不断积累可能最终是导致兔快速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兔出血症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Granzow H,Weiland F,Strebelow H G,et al.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ultrastructure and biochemical studies of typical and core-like particles present in liver homogenates[J]. Virus Research,1996,41(2):163-172.
[2]Ohlinger V F,Haas B,Meyers G,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irus causing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J]. Journal of Virology,1990,64(7):3331-3336.
[3]Giulietti A,Overbergh L,Valckx D,et al. An overview of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applications to quantify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J]. Methods,2001,25(4):386-401.
[4]Boeuf P,Vigan-Womas I,Jublot D,et al. CyProQuant-PCR:a real time RT-PCR technique for profiling human cytokines,based on external RNA standards,readily automatable for clinical use[J]. Bmc Immunology,2005,6(1):1-14.[5]Abbas A K,Murphy K M,Sher A .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helper T lymphoctes[J]. Nature,1996,383(6603):787-793.
[6]Mena A,Ioannou X P,Kessel A V,et al. Th1/Th2 biasing effects of vaccination in cattle as determined by real-time PCR[J]. 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2002,263(1/2):11-21.
nlc202309040406
[7]Dinarello C A.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as media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ptic shock[J]. Chest,1997,112(6):321-329.
[8]Cannon J G,Clark B D,Wingfield P,et al. Rabbit IL-1 Cloning,expression,biologic properties,and transcription during endotoxemia[J]. Journal of Immunology,1989,142(7):2299-2306.
[9]Shakhov A N,Kuprash D V,Azizov M M,et al.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rabbit TNF locus,containing the genes encoding TNF-β(lymphotoxin) and 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J]. Gene,1990,95(2):215-221.
[10]Isono T,Nagano Y,Seto A. Expression of the interferon-gamma and interleukin-10 genes in rabbit HTLV-Ⅰ-transformed T-cell lines[J]. Immunogenetics,1996,44(4):306-308.
[11]Perkins H,Van L B C,Kerr P. The complete cDNA sequences of IL-2,IL-4,IL-6 AND IL-10 from the European rabbit (Oryctolagus cuniculus)[J]. Cytokine,2000,12(6):555-565.
[12]Liu W K,Dang R Y,Wang X L. Development of a SYBR-based real-time PCR to detect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 and analyze its tissue distribution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rabbits[J]. Virol Sin,2015,30(3):228-30.
[13]Espino A M,Rivera F. Quantitation of cytokine mRNA by real-time RT-PCR during a vaccination trial in a rabbit model of fascioliasis[J]. Vet Parasitol,2010,169(1/2):82-92.
[14]Duarte M D,Carvalho C L,Barros S C,et al. A real time Taqman RT-PCR for the detection of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2 (RHDV2)[J]. J Virol Methods,2015,219:90-5.
[15]Abrantes J,Loo W V D,Pendu J L,et al. 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 (RHD) and 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a review[J]. Veterinary Research,2012,43(6):162-172.黃银云,胡新岗,郭广富,等. 樱桃谷肉鸭大肠杆菌病PCR鉴定及治疗药物筛选与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241-243.
感染检测 篇4
大多数病历中的临床信息存储在自由文本中。然而, 以这种方式存储信息很难在决策支持系统或自动监护系统中应用。提取计算机可读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 许多系统采用字符串匹配的方法提取需要突出的数据元素。这种方法非常直接, 但这种方法忽略强有力的同义词和否定词概念。更高级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已经开发出来, 这些系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取决于临床领域的范围和所需数据的颗粒度。
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任何病历文本中的关键部分, 包含与疾病表现形式和药物治疗相关的信息。从自由文本的症状和体征信息中获取信息是复杂的, 有若干影响因素。这些数据在以双字符串匹配及其概念为基础的绘图软件中经常被记录缩写词。审查系统信息中, 以简写的形式记录症状是普遍存在的。因为这些信息是必要的。此外, 这些信息在不同部分的重复叙述, 都有不同的解释。或许最重要的是频繁地使用否定词的临床症状 (术语) 。当症状信息在文本中出现而报告中不存在时就可能导致假阳性检测。
我们设法进行以规则为基础的算法性能评估, 使用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作为输出端, 提取一组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研究结果的感染性综合征。这种类型的评估在急诊和初级卫生保健的文档中尚未完成。此外, 我们得出确定、否定或不确定的症状, 因为这样的调查结果与经常使用的否定词相关联。
1 方法
1.1 研究设置及数据源
采用一个全国性的电子健康档案 (EHR) , 提取了大约33000名患者的临床医疗记录, 这些患者均是从1999年9月30日至2012年9月30号在6个医疗中心手术住院的。所有由急诊科 (ED) 、紧急护理诊所 (UC) 、或一个初级保健诊所 (PCC) 抽取的医疗文档由医师剔除地方和国家的文件标题。文档的标题没有完全符合逻辑观察的标示符名称和代码 (LOINC) 规定的情况下, 从该类别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标题中手工检查以确定该类编的资格。然后我们产生不同的训练和测试数据集。从数据集中采用随机分层方式分别抽取ED、UC、PCC的临床就诊记录20个共60个创建一个训练集。以同样的方式额外不重复从数据集中分别抽取ED、UC、PCC各148个共444个文档创建一个测试集。
1.2 多线程临床词汇服务器
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在这次评价中已经使用很长的一段时间, 并在使用词汇术语和术语之间临床层次关系的医学概念上建立索引。在UMLS、HL7、SNOMED CT®中的术语结构超过140万个字符串, 包括缩写词、词汇、同义词、修饰词和限定词。该系统还具有一个拼写检查和修正功能。 (MCVS) 评估叙述性文本, 以从候选词中选取最终的概念和主张。这些候选词根据每个字或词的值的词义提供的覆盖范围和它们在临床术语之间的关系选取。
1.3 规则的演变
每个症状的检测规则演变了三个迭代。迭代应用在训练集文档, 并使用关键词和概念匹配。精确匹配的字符串在NLP系统中定义成SNOMED-CT®术语, 并定义为关键字。这些规则可以表示为非展开概念的任何组合, 这些概念包括它们的孩子, 和 (或) 关键字匹配法。当关键字匹配法包含多个单词时, 一个成功的匹配被定义为找出在同一个句子的跨越两个短语以任何顺序排列的所有分量的词。此外, 规则中有被推翻的术语。这意味着有的否定症状术语当作一个确定的术语。例如, 确定术语“无黄疸”和否定术语“黄疸之间”, “非腹胀”与“腹胀”。因为我们不能改变NLP系统的代码, 所以我们无法进行迭代改善否定词的性能。NLP系统分配关键词和概念的描述。万一关键词和概念规则分量存在描述分歧, 概念规则通常要判断。
1.4 数据分析
为了衡量症状检测规则的性能, 我们在训练集中规则迭代完成后在测试集评价规则的性能。分析单位是短语。在每个短语中, 每个症状可能存在一个单一的时间上。一个症状匹配算法在人工审核和以规则为基础的自动算法中对一个症状短语 (不管描述) 的判定是相符的。症状匹配法的描述是手动审核和自动化算法的协议。
以规则为基础的自动化算法从查全率、精确度及F值进行评估, 分别用测试集中的结果真阳性 (TP) 、假阳性 (FP) 及假阴性 (FN) 表示。对于每个症状, 假阳性是由系统查找, 没有通过手动标注器, 而假阴性是通过手动标注器发现的。
2 结果
该系统一共分析了12224条句子, 这些句子均来自444个文档。这些句子分解成28040个短语, 以便将它们映射到SNOMED-CT的概念和关键字中以及检测概念和关键字描述。这使得90673条短语被映射成概念, 其余36410条短语没有被映射, 保留作为关键字。
一共有2679条症状短语在人工评审和第三方评审的测试中检测到。呼吸急促症状出现3次, 水肿出现343次, 可以作为表2中真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数的总和。在这些症状短语中, 976个症状短语 (36.4%) 为确定性描述, 1542个症状短语 (57.6%) 否定性描述, 161个症状短语 (6.0%) 不确定性描述。有917个症状短语有歧义, 913个症状短语由单独评审发现。有91个歧义描述由两个主要评审中发现。所有手工评审的F度量的平均值为0.805。在第三次评审判别歧义症状短语后, 734个症状短语 (80%) 被评审人证实是正确的, 183个症状短语是不存在的, 6个属于不同症状的。
通过以规则为基础的自动化检测算法, 在测试集中一共检测出2451个结果, 分别有2236个真阳性结果和215个假阳性结果。表2中症状的真阳性和假阳性之和可以确定症状的出现。1223个症状 (49.9%) 为确定性描述, 1215个症状 (49.6%) 为否定性描述, 13个症状 (0.5%) 为不确定性描述。
相比于手工评审集, 自动化症状检测算法的整体性能的测量精度为0.91, 查全率为0.84, F值为0.87 ( (TP=2236, FP=215, FN=443) 。9个不同变化频率的症状重, 黄疸的变化范围为0.35~1.00。回想一下从0.30~1.00变化范围的症状 (黄疸、打喷嚏和厌食) , 这些症状都是比较特殊的。
相比于手工评审集, 症状检测算法的整体性能测量精度为0.67, 查全率为0.62, F值为0.64 (TP=1654, FP=807, FN=1035) 。例如, 腹胀, 19 (6+13) 情况下被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发现, 并没有被手工评审发现。另外, 有NLP系统和手工评审均通过的34个症状中, NLP系统认为是确定性描述, 手工评审认为是否定性描述。请注意, 由于对于一个症状的描述, 计算单个多级别精度和查全率的测量值是不平衡的算法, 所以某些应变矩阵的元素的FP和FN应计算多次。表4描述的是每个症状规则的症状检测描述性能测量值 (准确率、查全率和F值) 。该系统正确检测出84.7% (646/762) 的确定性描述、75.1% (1001/1333) 的否定描述, 和0.7% (1/141) 的不确定性描述。
3 结论
总体而言, 包含关键字和术语的检测规则的自动化算法在临床记录中的感染症状检测中的表现非常出色。症状检测算法的表现好坏取决于临床记录中不确定性和否定性症状的比例。该系统能很好地协助检测叙述性文档的各种临床症状以支持实时临床决策和公共健康活动。今后的工作将是系统开发和以规则为基础的症状检测和描述确定算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王灿辉, 张敏, 马少平.自然语言处理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综述[J].中文信息学报, 2007, 21 (2) :35-45.
感染检测 篇5
黑麦草内生真菌感染状况的检测及定量分析
选取内生真菌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了利用PCR技术对黑麦草中内生真菌感染状况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方法.此检测方法的准确性高于常规乳酸-苯胺蓝染色法.利用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植株之间内生真菌含量差异较大,而同株植物相同龄级分蘖之间内生真菌含量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内生真菌的`含量不仅与植物种以及品种有关,也与植物的基因型密切相关.
作 者:苏丹 任安芝 高玉葆 SU Dan REN An-Zhi GAO Yu-Bao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刊 名:微生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MICROBIOLOGY年,卷(期):200633(5)分类号:Q93关键词:黑麦草 内生真菌 Neotyphodium lolii 实时荧光PCR
感染检测 篇6
关键词 综合检测 目标管理 绿脓杆菌 获得性感染
对象和方法
我们从2001~2005年开展前瞻性综合检测以来,对妇产科、口腔科、烧伤病房、手术室、临产室等部门的空气、门把、拖布、床头柜、水槽、治疗桌、治疗室及氧气湿化瓶、医护人员的手及现症住院病人等进行了前瞻性全面综合检测,控制医院感染检测记录作对比。
方法:依据国家卫生部有关感染管理标准、技术规范等,结合医院实际,设计具体质量检查标准。
每月感染管理人员陪同检测人员一起对全院各病区、各科室及现症住院患者采样,作前瞻性全面综合检测。
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防制措施,同时开展有针对性专题研究,以指导推进控制感染管理和检测工作的深入与提高。
结 果
开展全程综合检测,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促使医院感染率的下降。我们于2001年和2005年对于我院出院患者与感染病例中,了解医院感染特征与主要因素,然后针对种种危险因素,采取了相应控制措施,经过2年的调查、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率有了明显下降。如:我院2001年出院病历2880份,感染198份,感染率为6.88%;2005年出院病例4818例,感染208例,感染率为4.32%。
开展全程综合检测,不但控制了感染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了床位周转率,更重要的是及时防止恶性事件发生与感染的流行。例如,我们在初开展综合检测时,曾发现绿脓杆菌检出率增高。在2001年共自测本院标本193份,其中34份检出绿脓杆菌,阳性率为17%,其中主要为拖布、地板和水槽。拖布占首位,检测标本5份,4份检出绿脓杆菌,阳性率为80%;其次是地板,检测标本4份,检出绿脓杆菌3份,检出率为75%;水槽检测10份,检出绿脓杆菌3份,阳性率为30%。
討 论
通过开展全程综合检测,能及时发现细菌分布及致病菌的传播与流行,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绿脓杆菌获得性感染,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因绿脓杆菌在医院环境中分布广泛,宜在潮湿环境中生存,检出率较高,各类标本中以拖布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地板、水槽等,是环境感染的主要来源,应对拖布进行消毒处理并凉干后再使用。医院获得性感染(包括交叉感染、环境感染和自身感染),绿脓杆菌如产妇感染,很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我院通过开展全程综合检测,控制了该菌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开展全程综合检测,能及时发现细菌及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能及时控制感染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感染的暴发与流行。
参考文献
1任其文.101例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分析.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2,2(1):3.
2 王根春.绿脓杆菌感染调查分析.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9,12(4):225.
术前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与意义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需手术病人共391例, 男380人, 女11人, 年龄14~60岁。抽取静脉血液3~5ml, 无溶血、血脂正常标本。
1.2 试剂
乙型肝炎 (HBV) 标志物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甲型肝炎病毒 (HAV) IgM抗体和丙型肝炎 (HCV) 病毒抗体试剂均由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梅毒螺旋体抗体 (TRUST) 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梅毒螺旋体抗体特异性抗体 (TPPA) 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 指控血清均由江西省临检中心提供。
1.3 方法
酶标仪:Arthos-2010, 洗板机:fluids-anthos。HBV-IgM采用捕获法 (ELISA) , HBsAg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HBsAB双抗体夹心法, HBeAg双抗体夹心法, HBeAB竞争法, HBcAB竞争法, HCV酶联免疫法, 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 TPPA凝集法。以上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391例住院病人手术前各项检测结果见附表。
3 讨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 HAV和HCV阳性率均为0.26%, 这与我院为男科医院的性质有关, HBsAg的阳性率为17.64%, 是主要的传染源。HBsAb阳性率为52.43%, 属正常范围。TRUST阳性率为0.5%, 这与我院的住院病人大部分为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不射精症、精囊炎、睾丸炎、疝气或是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有关。
本院为专科性医院, 肝炎患者与其他综合型医院相比相对较少, 但是手术前的检测也必不可少。乙肝的传播方式有多种, 可因带HBV血液制品和血液污染的器械经皮肤或性接触传染, 母婴传播, 约占新生儿感染的80%。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16周, 潜伏期长短随多因素而异, 可因大剂量感染而缩短或使用高效价的抗HBS抗体而延长。对于抗-HBcAb的检测, 该抗体出现于急性乙肝的早期, 且在整个急性期均可检出, 数月后呈稳定下降, 故对急性乙肝的诊断很有意义[1]。
有资料显示,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 可在母婴间垂直传播, 对妊娠造成严重的影响, 分为一、二、三期。TRUST定性试验用于梅毒的筛选, 其阳性率是感染梅毒螺旋体1~2周的76%, 二期梅毒为95%~100%, 晚期梅毒为70%~95%, 隐性感染期为70%~80%。在梅毒螺旋体定性试验阳性的情况下, 必须进行确诊试验, 若确诊后仍为阳性可肯定梅毒的存在。这时患者心里压力很大, 可能对一些预防和注意事项听不进去, 但是检验工作者还有义务与病人交流和解释相关事宜, 减少传染源。TPPA确诊试验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不受药物治疗的影响, 特异性抗体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本组住院病人梅毒感染率为0.51%, 应引起注意。根据检测结果可及时提醒临床医生在进行手术治疗和其他侵入性检查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免在医疗操作中被感染上疾病或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病人而造成医源性感染。加强无菌操作观念, 严格执行消毒要求, 对阳性患者要加强病房及个人管理, 减少和避免病毒传播与传染, 预防和避免交叉感染。
摘要: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391例住院病人进行术前感染性疾病的检测。甲型肝炎 (HAV, IgM型) 、乙型肝炎标志物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丙型肝炎 (HCV) 、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统计, 结果HAV阳性率0.2%, HBV阳性率10.7%, HCV 0.2%, 梅毒阳性率0.5%。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检测
参考文献
[1]马洪亮, 赵俊杰, 徐志新, 等.1008例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标志检测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0, 13 (3) :204.
感染检测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对象为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本地区无偿献血者共6112名, 其中男3128名, 女2984名, 年龄18~55周岁, 平均39.1岁。
1.2 检测试剂和方法
本组所选取献血者经体检合格后, 用金标乙肝试纸条 (灵敏度全血约2ng/m1) 、ALT快速检测合格后, 抽取血样进行进口和普通国产试剂两遍ELISA筛查, 两次筛查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根据《血站基本标准》对献血者使用两个不同厂家试剂进行检测, 初检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 复检试剂购自美国ABBOTT MUREX公司, 检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仪器:AT全自动加样器, FAME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Hi3酶标仪, 均由奥斯帮公司提供。
1.3 判断标准和质量控制
判定标准:两种试剂检测均为阳性, 或其中一种试剂阳性即确定为HBs Ag阳性[3]。质量控制:每批标本检测均使用卫生部临检中心HBs Ag质控血清 (0.5ng/m1) , 均在质控范围内, 并绘制室内质控图。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计量的比较用组t检验, 两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不同ELISA试剂灵敏度
以卫生管理部门临床检验中心的0.5ng/ml HBs Ag质控血清, 用阴性血清按比例稀释后检测, 初检试剂检测灵敏度为0.45ng/ml, 复检试剂的灵敏度为0.05ng/ml, 进口试剂灵敏度明显高于国产试剂。
2.2 献血人群HBs As阳性与不同年龄组的关系
本研究所选取6112名献血者中, HBs Ag阳性者308名, 总阳性率为5.04%;同时选取同期本地区有偿献血者122名, 阳性者4名, 阳性率3.28%, 两者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无偿献血者不同年龄段之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详见表1。
2.3 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 Ag阳性与不同性别的关系
6112名献血者中, 男3128名, 其中HBs Ag阳性164名, 阳性率为5.24%;女2984名, HBs Ag阳性144名, 阳性率4.83%, 两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2。
2.4 无偿献血者HBs Ag阳性与不同区域的关系
6112名献血人群中, 城市献血者3065名, HBSAg阳性者160名, 阳性率为5.22%, 农村献血者3047名, 阳性者113名, 阳性率为3.71%, 两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χ2=5.561, P<0.05) 。
3 讨论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 约10%的人群为HBs Ag携带者。有调查显示乙肝病毒感染是造成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约占不合格血液的一半。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地处鲁南平原的济宁地区有偿献血者HBs Ag阳性率为3.28%, 与1999年报道的3.16%有所上升, 可能因本次调查时新登记献血员较多、试剂灵敏度较高、调查方法比较完善引起。无偿献血者阳性率5.04%, 高于叶贤林等报道的3.89%[4], 可能与医疗预防及无偿献血宣传的相对滞后引起。本地区无偿献血者阳性率明显高于该地区有偿献血者, 此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 可能因无偿献血者未经任何筛选引起。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HBs Ag阳性率与性别分布无关, 但与区域分布有一定联系, 结果显示无偿献血人群农村与城市HBs 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城市HBs Ag阳性率明显高于农村献血人群, 而有偿献血人群不同区域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据李金明[5]报道筛除掉HBs Ag阳性献血者, 输血后肝炎 (B-PTH) 的发生率降低70%。从以上结果可看出, 随着资阳地区无偿献血率的提高, 有偿献血的逐步取缔, 加强对献血人群的HBs Ag检测, 鼓励合格无偿献血者重复献血, 是降低不合格血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 HBs Ag阳性献血人群分布比较复杂, 应重视低水平HBs Ag阳性献血人群, 提高国产试剂的灵敏度, 以降低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风险。
摘要: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群中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人群分布情况, 为寻找最佳筛查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ELISA试剂对6112份献血标本进行血液筛查, 对献血者标本采用进口和国产不同厂家ELISA抗-HBV检测试剂进行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人群中其不同年龄段间人群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在男女性别分布上, 两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与不同区域的关系上, 城乡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 (P<0.05) 。结论 HBsAg阳性献血人群分布比较复杂, 应重视低水平HBsAg阳性献血人群, 提高国产试剂的灵敏度, 以降低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风险。
关键词:无偿献血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感染检测
参考文献
[1]彭荫.乙型肝炎病毒编码HBsAg区基因突变对免疫检测的影响[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7) :687-689.
[2]陈瑜, 钟步云, 徐根云, 等.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1, 24:39-41.
[3]RothWK, MarljkeM, DetlevP.NATforHBVandanti-HBctesting increase blood safty[J].Trasfusion, 2002, 42 (7) :869-872.
[4]叶贤林, 王良华, 周一炎, 等.全自动血液核酸筛查及阳性献血员追踪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8:1072-1074.
感染检测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N ICU住院治疗的病原菌培养阳性新生儿院内感染病例87例, 共获菌株93株, 入选对象均符合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及《医院感染学》诊断标准[2]。87例新生儿中, 男45例, 女42例;胎龄<37周者59例, ≥37周者28例;出生体重≤1 500 g 2例, 1 500~2 500 g 61例, ≥2 500 g者24例。入院时日龄0.5 h~20 d.原发病包括早产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胎粪吸入综合征等。
1.2 方法
痰标本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取或取自机械通气患儿气管插管内;血标本经严格皮肤消毒后, 由股静脉穿刺采集。所采集标本均用常规方法及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分离菌株,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 (K-B) 法, 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CLSI) 解释标准判断。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921.
1.3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
87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者共检出病原菌93株, 多为条件致病菌, 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 (75.3%) , 革兰阳性菌21株 (22.6%) , 真菌2株 (2.1%) 。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常见 (27.9%) , 其次为大肠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等, 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常见 (11.8%) ,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嗜麦芽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是引起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的主要细菌, 而引起新生儿皮肤感染的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链球菌。
2.2 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达到100%, 对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 为46.20%~79.1%, 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低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χ2=5.76, P<0.05) , 而对添加β内酰胺酶 (ESBL) 抑制剂的抗生素 (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耐药性明显低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χ2=8.84, P<0.01) , 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显著低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χ2=19.83, P<0.01) , 对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敏感, 其耐药率低于亚胺培南 (χ2=4.88, P<0.05) 。见表1、表2.
注:b与a比较, P<0.05;c、d分别与a比较, 其耐药率明显降低, P均<0.01;e、f分别于d比较, P均<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感染, 指包括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 其感染对象主要为住院患者, 感染的地点必须在医院内, 感染发生的时间界限指患者在医院期间和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据W H O统计, 全世界医院感染率为3%~20%, 新生儿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 增加了医疗费用, 而且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 危害性严重。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 N ICU中侵袭性操作增加, 如:呼吸机应用、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血糖测定和吸痰等, 而新生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加上广谱抗生素普遍长期使用, 致使条件致病菌及耐药菌株日渐增多。院内感染易危及新生儿生命,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本组资料革兰阴性菌占75.3%, 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 占27.9%, 其次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 多引起肺炎、败血症等;革兰阳性菌占22.6%, 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 多引起皮肤黏膜的感染, 与相关研究报道相似[3]。对院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发现,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菌株对多数抗生素均存在耐药, 其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达到50%以上, 而对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 (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耐药性明显低于上述抗生素;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敏感。其原因在于院内感染的耐药菌多产生超广谱ESBL, 造成对常用抗生素耐药[4]。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往往住院时间长, 诊疗上的侵袭性操作及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普遍使用, 使之成为新生儿感染ESBL阳性菌株的高危因素[5]。新生儿较少用万古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 耐药性则明显降低, 因为动物实验发现喹诺酮对生长发育期关节软骨有毒性作用[6], 万古霉素的毒性较大, 故这类药在新生儿中很少使用。
通过对院内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可及时了解病原菌的变化规律, 有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降低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 正确把握抗生素使用适应证, 避免常规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是防止院内产生耐药菌的重要措施。临床医生应严格规范医疗操作,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尽可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车莉.新生儿医院感染和抗生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1998, 8 (3) :140.
[2]王枢群, 张邦燮.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0:273-283.
[3]俞生林, 汪健, 肖志辉, 等.NICU内早产儿院内感染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 (6) :527-530.
[4]张小江, 徐英春.11年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的耐药变迁[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2004, 5 (19) :4-8.
[5]Jacoby GA.Epidem iology of extended spectrum beta lactam ses[J].Clin Infect Dis, 1998, 27 (1) :81-83.
感染检测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消化道不适儿童中筛选出97例就诊前1个月内未曾服用非甾体消炎药、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等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的患者, 其中男童58例、女童39例, 年龄4~13岁。所有患者均实施病理组织切片、细菌培养、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测等4种检测方法。
1.2 测方法
所有患儿均先行胃镜检查, 胃镜下取距幽门2.5cm的胃窦大弯处粘膜活检组织3块, 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检测、快速尿素酶检测、细菌培养, 胃镜检查前一天实施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
1.2.1 细菌培养
将5%~1 0%的山东马血加入哥伦比亚琼脂并放置与80℃下实施溶血, 待温度降低至50~60℃时将1U/mL的万古酶加入配置成培养液。将胃粘膜实施无菌划线接种后, 立即放入微需氧袋内并与37℃下放置5~7d, 若未发现菌落, 转种后再实施3d的培养, 然后观察。肉眼观看菌落呈现透明的1~2mm直径的针尖样, 经常规革兰染色后显示阴性, 油镜下观察则呈S状弯曲菌、海鸥状或短杆状菌。触酶、尿素酶、碱性磷酸酶、氧化酶鉴定均呈阳性。
1.2.2 14 C尿素呼气试验
所有受试患儿用凉开水于2 0mL餐后2h或空腹服用1粒14C尿素胶囊, 并静坐20min, 然后用力向集气瓶内吹气直至瓶内液体变为无色 (若吹起超过3min仍未变为无色, 也停止吹气) , 封闭集气瓶, 对其进行14CO2检测, 含有14CO2即表示患儿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2.3 病理组织切片检测
采集的胃粘膜活检组织切片常规固定、脱水、硝酸银染色、脱蜡后于43℃下浸润在1%硝酸银中15min后行Giemsa染色, 然后镜下观察染色情况, 若出现褐色或棕色弯曲状物则判定为阳性。
1.2.4 快速尿素酶检测
将胃粘膜活检组织放入含有酚红及尿素的试剂中, 观察试剂颜色, 若试剂变红, 则判定为阳性, 颜色越深、变色越快表示感染数量越多。
1.3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χ2检验, 计算各检测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等并进行对比。
2 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或病理组织切片检测、快速尿素酶检测、14C尿素呼气试验中任两项为阳性, 则判定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 共检测出阳性患儿60例、阴性患儿37例。单项检查中病理组织切片、细菌培养、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测的敏感性分别达95.0%、96.7%、95.0%、91.7%, 特异性分别达100%、100%、97.3%、78.4%, 详见表1。
3 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发病中占据主要作用, 并且还有可能诱发胃淋巴瘤、胃腺癌等疾病, 目前已被列为胃癌等肿瘤相关的致病菌[2], 大多数成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在其儿童时期开始, 因此快速、方便、准确的检测对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组研究中共检测出阳性患儿60例, 占61.86%。其中特异性、敏感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上差异, 快速尿素酶效果最差, 而检测效果较好的病理组织切片、细菌培养为侵入性检测方法, 对于耐受性较差的儿童不大适用;14C尿素呼气试验为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敏感性和特异性与细菌培养存在细微差别, 主要可能与部分儿童年龄过小, 难以配合吹气有关, 因此, 对于可以配合吹气不愿胃镜检查的患儿比较适用, 并且还可减少胃镜检查的痛苦, 及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
综上, 对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可以考虑以非侵入性1 4 C尿素呼气试验为主, 年龄过小能以配合吹气患儿可考虑病理组织切片、细菌培养。
参考文献
[1]金宗平, 刘玉华, 李黎, 等.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检测方法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19) :1449~1450.
感染检测 篇11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药敏实验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gion the genitourinary tract mycoplasma infec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condition and provide base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The 5260 cases of urogenital infection analyzed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0 were performed mycoplasma training,identification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and of 10 kinds of antibiotics 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ycoplas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A total of 5260 samples in detection mycoplasma in 2964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56.35%.Among them 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 infection, 2430 cases (46.21%), the mycoplasma hominis infection (MH), 148 patients (2.8%), ureaplasma urealyticum and mycoplasma homini mixed infection 386 cases (7.34%) .The sensitivity of the higher antibiotic were josamycine,doxycycline, minocycline, tetracycline.The higher drug resistant rate of mycoplasma were roxithromycin, azithromycin,etc.Conclusions UU is the major pathogens in urogenital mycoplasma infection in this region , josamycine and doxycycline can be used as a treatment for rogenital mycoplasma infection drugs of the best choice . mycoplasma training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reduce the resistance and prevent recurrence before clinical medication
【Key words】 Genitourinary tract ;Mycoplasma;Sensitivity test
【中圖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59-02近年来,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逐年增加,已超过淋病居首位。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呈多形性,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繁殖和生长的最小原核微生物,常见的为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尿道炎,前列腺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不孕不育,流产,精子畸形率增高,严重的系统性感染等。临床不规范的使用抗生素导致支原体的耐药株逐渐增多。为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指导临床用药,防止耐药性增加,笔者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送检的526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状况和药敏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妇产科,皮肤科收治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5260例,其中男性1580,女性3680例。年龄21岁-75岁,平均年龄3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尿道发红,尿频,尿痛,小腹坠胀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取标本前患者均未用抗生素或停用抗生素一周以上。
1.2 标本采集 :女性暴露宫颈后,无菌棉球插拭宫颈外口分泌物,用无菌拭子取宫颈内1-2cm处,旋转3周取宫颈上皮细胞。男性在上次排尿2-4h后取样本,无菌拭子插入尿道2-3cm处旋转360度,采集尿道分泌物或精液进行培养。所有标本取出后置于无菌试管里,立刻送检。
1.3 检测方法 :采用珠海银科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试剂盒里包括10种抗生素;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司帕沙星。在37度恒温箱中培养,UU24小时后报结果,Mh48小时报结果,微孔由黄色变红色并清澈表明有支原体生长,“+”表示,不变色表明无支原体生长。若UU及Mh同时清澈透明红色,表明两种支原体混合感染。抗生素敏感判断设定高和低两个浓度孔,若高低两孔均黄色为敏感,高低两孔均红色为耐药,高的孔呈黄色而低的孔呈红色为中度敏感,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及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判断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支原体培养结果: 5260例送检标本中检出支原体阳性2964例,
总阳性率为56.35%。其中解脲脲原体(UU)感染2430例(46.21%),人支原体(MH)感染148例(2.8%),解脲脲原体与人支原体混合感染386例(7.34%),见 3讨论
目前感染人类的支原体有16种,主要为UU,Mh,Mg,UU分为14个血清型,可划分为两个生物群[1].UU和Mh主要寄居于人体泌尿生殖道,做青春期前检测率较低,青春期后,伴随着性伴侣数增加而增加[2].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多性伴侣者,性乱者中发病率较高。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还和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种族,避孕方式等有关。近年来,UU及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逐年增多。有研究表示,女性泌尿生殖较男性易受支原体感染,可能与女性生殖道内环境,泌尿生殖道的生理结构有关[3]。本文送检的5260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2964例,检出率为56.35%。其中解脲脲原体(UU)感染2430例(46.21%),人支原体(MH)感染148例(2.8%),解脲脲原体与人支原体混合感染386例(7.34%),与国外文献相吻合[4].UU感染高于Mh感染,可能由于UU顶端结构能够牢固黏附于靶细胞表面,降解产物可以使阴道内的PH升高,利于其他细菌的繁殖和感染。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盆腔炎,不孕不育症,HIV感染。近年UU和Mh混合感染有增多的趋势,由于UU正常情况下也可以既生瑜泌尿生殖道,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致病。所以我们不能将UU培养结果作为判定病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唯一指标。应该结合实验室诊断,临床症状,性接触史等因素综合分析。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可能与HIV病毒起协同作用。有报道认为,在HIV阳性妇女中Mh检出率明显高于HIV阴性妇女[5]
由于近年UU及Mh的感染逐年增多,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及疗程多样性,导致耐药株不断增多,使临床上治疗难度不断增加。支原体无正常的细胞壁结构,对作用于细胞壁的β-内酰胺抗生素无效,对磺胺类药物不敏感。目前对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主要选用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药物。本文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敏感性较高,达95%和93.5%,可作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首选药物。这可能与交沙霉素及强力霉素服用后胃肠道反应较大,近年来应用较少,故耐药株较少。阿奇霉素及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达到27.2%及28.5%,不适宜作为一线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无明显肾毒性,在泌尿生殖系統中药物浓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由于喹诺酮类药物滥用,造成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增加。美满霉素及强力霉素容易渗透,进入组织和体液中,故在泌尿生殖的浓度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近几年临床治疗效果下降和耐药率的增高,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虽然药敏试验与实际疗效存在差异,但是体外药敏实验指导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赵宇,韩洁,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8(19),506-508
[2]Taylor-Robinson D,Lamont RF, Mycoplasmas in pregnancy[J].BJOG,2011,118( 2) : 164 - 174.
[3]王新德,徐钦仁,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9(9),620-621
[4]Aydin Y,Atis A,Ocer F,et al.Association of cervical infection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Ureaplasma urealyticum and Mycoplasma ureaplasma,hominis with peritoneum colonisation in pregnancy[J],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10,30(8) :809 -812.
感染检测 篇12
因医疗相关感染案例的判别需要参考的数据繁杂, 包括检验报告, 病理报告、医疗数据、生命征象数据、用药纪录以及医学影像数据等等。虽然许多大医院的病历数据都已经计算机化, 不必再调阅纸本病历并逐本翻阅, 但所需要的数据散落在各个不同的子系统中, 使用者必须利用账号或病历号, 在各子系统中做交叉查询, 并将各项纪录使用时间连结整理, 最后根据各项资料与感染检测的经验, 决定此病患是否符合医疗相关感染案例的定义。
为了达到减轻感染检测人员负担, 使用者最需要的就是清楚并可简单上手的界面, 一些医院设计了可以同时显示此病人目前疾病的所有并发症、胸部X光影像画面、微生物检验结果、抗生素使用状况以及是否已经判定为其它感染等数据。感染管制和检测的难题在于有许多特殊案例, 利用使用者方便操作的画面, 同时显示所有需要的数据, 帮助感染检测人员做最正确且最有效率的判断。还有一些医院整理了病人的基本数据、开立过的诊断、检查医疗内容、所有的用药纪录以及微生物检验数据等, 配合增加备注以及新增感染数据等功能, 协助感染检测人员快速地收集及判别感染案例。
2 建立计算机化的规则
由于医疗相关感染管制的规则过于复杂, 因而很多医院只将相关病历数据整合至友善的使用者接口中, 以提升感管护理师的工作效率;但也有许多医院希望建立统一的判别规则, 降低可能因经验及训练不同造成案例的判别差异, 达到品管规划统一的效果。美国国家疾病管制局针对医疗相关感染中的尿路感染、血流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等项目的判别标准做明确的定义, 很多医院基于该项规则, 并将其做更进一步的定义与解释, 配合电子病历的推行进度, 制定操作型定义, 并将操作型定义程序化, 以帮助医护人员实时掌握最新的感染数据。
我国一些知名医院在收案规则计算机化后, 与未计算机化的收案相比, 不仅节省了收案所需时间, 在收案数据的精确度上, 也达到81%的准确率, 未达100%的原因, 包括了并非所有的数据皆已计算机化, 仍有许多数据以未整理的文本文件存在, 以及判定经验也有些人为的差异等等。最重要的是, 感染管制人员更能利用时间解决其它的感染问题, 以提高病人的安全性及就医质量。另外, 还有一些医院使用medicallogicmodules (MLMs) 编写医疗相关感染检测的条件, 并使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处理纯文字文件的病历等数据, 补足电子病历的数据缺少问题, 使用每日批次执行的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病患数据输出以供感染检测人员处理。总的来说, 现今计算机化的感染管制系统希望能朝向基于网络 (Web-based) 的系统, 或是将规则编写进入可交流的规则描述语言中, 试图迈向跨平台、跨医院甚至是跨国家的系统。
3 医用数据探勘技术
数据探勘 (Data mining) 技术是经由自动或半自动的方法探勘及分析大量的数据, 以建立有效的模型及规则。在感染控制的领域中, 大都使用在一般感染的预测及感染症的群突发, 一些理论研究使用了自回归 (autoregressive) 、迂回法 (serfling) 、trimmedseasonal、wavelet-based以及广义线性模式 (generalized linear) 等五种方法, 分析医院某些部门的挂号病患数据, 并另外开发出expectation-variance model, 同时考虑挂号病患的期望值即变异数, 分析预测感染症的群突发。这一研究将感染症的群突发分为平缓 (flat) 、线性 (linear) 以及突发 (spike) 三种爆发定义, 使用上述六种预测模型, ROC曲线下面积 (ROCarea) 可达到0.86~0.95) , 侦测延迟时间则是1.93~2.43天不等, 可看出此系统提供快速且准确的感染症的群突发预测。
还有一些理论与实践研究中, 使用了类神经网络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和基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 , 结合某些部门的病患数据开展分析。例如, 一些研究分析泌尿科室的资料, 判定是否为感染的重要参数有是否频尿、尿液是否有臭味、尿液分析中是否有白血球酯酵素 (leukocyteesterase) 、尿液分析中是否有上皮细胞 (epithelial cells) 以及是否有细菌被培养出来等, 而这五个参数与尿路感染阳性的可能性 (likelihood ratios) 分布在0.846~1.468间, 判定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 (ROC area) 则是在0.79~0.85间。
4 结语
感染群突发或医疗相关的异常事件发现机制包括每日监看微生物资料库, 检验或检查单位发现报告, 医院员工自主健康管理, 以及员工的主动回报, 而信息系统可协助监看微生物数据库。实际作业上, 最灵敏而迅速的机制经常是医生的临床观察, 而医院如何有警觉且实时反应给感控单位, 是建立在医生平日定期访查的基础上。信息系统的导入协助感染管制检测作业的时效和精确度, 虽然各家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有不同的限制与规定, 但仍可经由各方面切入并协助医护人员, 譬如前端资料整理、中层的资料筛选以及后端的结果统计等, 辅助医生做更正确及快速的决策。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 医疗相关产业也逐渐导入各种信息系统, 从传统的纸本作业转换成计算机辅助的无纸化电子病历是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信息的导入能改善医疗质量, 提升病人就医的安全性, 以及降低医院的开销等, 文章针对计算机辅助系统协助感染管制与医疗相关感染检测进行探讨与整理。
关键词:计算机,医疗感染检测
参考文献
[1]罗志雄, 王健英, 罗云孙, 苏永嘉.医院统计病案管理辅助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06 (2)
【感染检测】推荐阅读: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方案10-19
肺部感染合并真菌感染论文07-04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11-03
感染监测07-15
儿科感染10-14
感染知识10-14
感染程度10-17
感染状态10-20
盆腔感染10-21
人群感染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