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技

2024-08-14

物理科技(共12篇)

物理科技 篇1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转换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太阳能等难以实现的领域.

原理:由两种不同的半导体组成的回路,如果俩个接头1和2的温度满足T1>T2,则在导体b的位置y和z之间,将会有一个电压出现,相反的如果y和z之间加上一电压,在a和b俩个接头处会出现一面制冷一面发热的现象.所以我们既可以利用热电材料来发电.也可以用它来制冷.(1)热电致冷:在电子计算机、超导及微电子器件的制冷方面有广泛应用.(2)热电发电:远程空间电池板发电和导航所用的无线电热电发电.(3)用于低温温度测量的温差电传感器以及废热发电等.当前,科技发达国家已将发展温差电技术列入中长期开发计划,美国,日本,欧盟倾向于军事、航天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我国应该加大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尽快实现温差电技术产业化.

物理科技 篇2

摘 要:通过课堂教学,多与科技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趣味课外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科技意识 趣味实验 物理学史

伴随着时代发展,物理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强对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提高科技认识起着重要作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的活动,并以科技活动为重点,开展活动课的实验工作。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的科技渗透

物理是一门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比如,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锅体内因电磁感应会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在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再比如微波炉是利用微波烹调加热的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更加热爱科学。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还要了解一些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比如介绍:“奥斯特的小磁针偏转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库仑扭秤实验”等知识的建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现创立过程,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科学意识,适当介绍建国后我国科学家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科技自豪感。

二、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进行科技意识培养的阵地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演示实验后,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亲自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记录,分析,总结,形成报告,发现实验的规律,体会实验的乐趣。

开展趣味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比如“纸火锅”,“水火箭”等试验[1],让学生真真正正参与进来,激发学习兴趣,破除迷信思想,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也可开展丰富的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潜望镜,纸桥,针孔照相机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制作简易学习用具打下坚实基础。也可举办科普读物阅读知识竞赛,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科技知识,科技发展方向,调动学习积极性,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广泛联系生产生活,搜集学生的兴趣所向,开展专题展板活动,比如新能源的利用,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安全用电等。

三、建立群学互学机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提高科技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建立互帮互学群学关系,使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讨论分析中增进个人理解能力,提高科学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中要从现实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现代科技问题里,选取合适的内容及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新知识,学习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现代科学意识,把以往学科里要知道的“是什么”、“为什么”提高到知道“怎么办“的高度。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因为喜欢任课教师而喜欢这门课,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融为一体,对学生多表扬一些,少批评一些,多肯定,少埋怨,多些亲切,少些威严,增进与学生的感情,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技意识水平。

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

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结合,简称“STS”教育,目前这套教育理论正由国外传入国内,并在一些城市学校中推广[2]。即:尊重学生意愿,重视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课堂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强调价值取向;重视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重视学生科学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现今的教育影响范围已不仅限于学校,其内容和形式也不仅单纯局限于教学书本,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也不该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认知范围之内。以心理学角度评析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品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多思、敢问、主动创新。 让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推动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把科技意识、思维训练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又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佟华;素质教育理念下关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05期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科技活动的设计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活动 设计

1物理课堂科技活动

物理课堂科技活动厲于活动课程的一种。中学物理科技活动课程与物理学科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载体,两类课程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有机融合。物理学科课程为物理课堂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知识、能力基础。而物理课堂科技活动弥补了学科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特长、动手能力等方而的不足,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丰富了其感性知识,发展了多方面能力,又将会极大地促进物理学科课程的学习。

初中物理课堂科技活动是依据中学生兴趣设计的物理科学教疗活动,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不尽相同。内容上打破原存学科界限,融合物理知识、科技前沿和其他科学知识。形式多样,分为科学探究、科技制作、课题研究、及实践创新等等。此类课程不难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开始有意地关注身边的科技,多动脑筋瑞摩涉及的科学内容。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创新意识,因而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物理课堂科技活动教学设计目标

2.1.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研究表明,似乎刚开始的初中学生对科学还蛮有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继续,由于无意义的记忆,感觉沉闷乏味,加之少有机会能在课堂上动手,许多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可见“动手去做”的经历,与学习兴趣息息相关。此外,周围是否有对学习感兴趣的同伴,也是影响个人对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参与实验,尽力让每一个人都对物理产生兴趣。

2.2训练学生物理技能

在物理实验中每一项创新,都需要相应的,能将头脑中创意逐步“物化”的物理技能,而操作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认知性物理技能和操作性物理技能这两种。认知性物理技能是操作性物理技能的指导者和调节者,而操作性物理技能又是认知性物理技能的体现者。

我们常规教学对学生物理技能,尤其是操作性物理技能的训练不足,导致学生一些新奇的想法无法付诸实施,这也是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通过开展物理课堂科技活动,可以对这方面加强训练,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一方面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另一方面掌握一些必要的物理技能,为创新提供可能。

23.开放式培养科学素养

活动的每一环节,无不渗透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科学素养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秉特质。不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而且是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能力,更是指人们在科学实践中表现出的符合人类价值取向的科学态度、品质。在物理课堂科技活动中,学生拥存史广阔的空间,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制作、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反复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亲自体验到科学研究这些基本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足之处,提倡改进创新。也可按照个人风格,重新设计作品,使之成为自身另一种独特的“指纹”,从中感受美学,以此激发、锻炼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发展。

3物理课堂活动的设计的集中体现

3.1设计要选定在“发展”,体现在“发展性”上

在苏科版物理教学中,要选择于发展,其中包括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第一,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以发展学生的潜力为主来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进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亲自获得体验,通过思考、感悟逐步寻找到新的观点,得出结论;第二,学生在自主的动手实验中,能够发现新的方法,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会形成很新的学习能力,会为他们终身受用的学习和发展技能打好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上时代的进步,他们自己才会进步。

3.2.在设计课程活动中,要因材施教,体现“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个性、智力、情感、品质都各不相同,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同学,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激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进一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我曾担心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会影响了我在课堂上的活动开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度,事实证明了,同学们在物理课上学习时,他们从活动中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对物理的学习也更有了自信。

3.3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该“多样性”

无论是课外还是在课内,课堂活动应该展现多样性,可以是围绕教材的活动,也可以是其它综合性活动。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择活动的方式也不同,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还要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评价,要善于去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4在课堂活动设计中,要“创新”

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主题,在方法上给与引导、帮助,要让学生能够自主鼓励自己参与活动,通过一些富有创意性的题目,引发他们的思维开放,进而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4结束语

中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新奇的生活化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的兴趣,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时候所举的例子应该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观,进而去探究物理的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却又为实际的生活服务,二者互相依存,互相紧密地联系,缺一不可,从生活中开发的物理知识是源源不断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这样的生活中也会不断地提升,希望物理知识能够不断为学生带来新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

[1]徐阳,籍金艳卢慕稚.关于中学物理科技活动课程的一个案例[J].科教文,2011,(03):110-111.

浅析现代物理与现代科技 篇4

关键词:现代物理,现代科技,超弦理论

一、物理学的简介和发展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性质、运动和转化、内部结构等方面, 从而认识这些结构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作用、运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表明, 物理学的发展与物理学知识量的积累有关, 每一个重大突破都是以积累和继承为前提的, 同时又包含着对旧观念和旧理论的批判与扬弃。积累的量变不会单调地走向无穷发散, 变革的质变也不会割断认识发展的链条。这两种过程的辩证统一, 使物理学形成一种波浪式的发展进程。

二、现代物理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经典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均发展到了一个完善、成熟的阶段, 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解释也已经到达了终点。然而, 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 科学实验又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知识所无法解释的现象。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又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这些实验结果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严重不符, 经典物理学的传统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 由此物理学又一次经历了深刻的革命, 因此诞生了现代物理学。

现代物理学革命的最主要成果是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等人建立起的量子力学, 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起来以后, 现代物理学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 在不同的研究领域衍生出量子场论、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非线性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现代宇宙学、量子统计物理学、量子电动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理论,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群, 人类对物质世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用现有的理论几乎能够很好地解释现在已知的一切物理现象。同时物理学还向其他学科领域推进, 产生了一系列物理学的新部门和边缘学科, 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物理学对现代科技的影响

物理学的发展直接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物理学的每一次革命都会带来新技术的出现。从历史上看, 物理学对世界三次大的技术革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 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这是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 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实现, 这是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导致的光辉成果。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 由于X射线、放射性、原子结构、电子波粒二象性的发现, 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近代物理学所揭露的新概念和新现象, 刷新了世界面貌, 促进了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激光、红外线、超导、通信、纳米等高新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20世纪的科学进步, 集中体现在关于物质、生命、思想的基本构成的科学成果。原子与量子革命、基因与DNA革命、计算机与信息革命, 构成了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其中量子革命是最基础的一个, 由它带动了其他两大革命。1925年由量子理论引发的科学大潮, 使我们理解了周围的物质。它使我们能在实验室创造出某种物质之前就能精确地预测出其属性, 随后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和操作新形式的物质。1844年薛定谔在《什么是生命》一书中提出生命的秘密可以用量子理论解释, 并大胆地猜测, 这个秘密就是写在细胞内分子上的基因密码。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解开了这个秘密。人们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就能像读书一样, 阅读生命基因的密码, 破译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操纵生命。1948年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 使现代计算机的制造成为可能。1960年迈曼制成了激光。以上应用量子力学的成果, 构成了当代网络技术的基本组成因素, 使人类获取、应用和交换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的技术进步, 深深根植于这三大革命中。

四、现代科学技术

科学史告诉我们, 科学理论的每一进展和突破都伴随着人类知识的综合, 促进科学整体化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的许多新兴技术, 如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 都是现代科学的直接产物。越是新技术, 包含的科学知识越多, 高技术就是科学知识密集型的技术。超弦理论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现。超弦理论也称弦理论, 它认为不存在粒子, 只有弦在空间运动, 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而已。依照弦理论, 每种基本粒子所表现的性质都源自它内部弦的不同的振动模式。每个基本粒子都由一根弦组成, 而所有的弦都是绝对相同的。不同的基本粒子实际上是在相同的弦上弹奏着不同的“音调”。由无数这样振动着的弦组成的宇宙, 就像一支伟大的交响曲。超弦生万象, 史蒂芬·霍金在谈到超弦理论时曾激动地说:“这是一门本属于21世纪的科学, 却意外地在20世纪被提前发现了, 我坚信它能实现科学理论的大一统的最终目标。”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理性认识。已经广泛渗透到技术的各个领域, 成为现代技术发展的关键, 使技术真正成了科学的技术。是科学技术真正引领了我们新的生活。

物理科技小论文 篇5

——物理科技小论文

在一次上网过程中无意看到有许多网友都想询问如何才能使热水袋既不烫手,保温时间又长。有热心网友想出把暖手袋放在衣服里既减少热传导也把要穿的衣服提前弄热些。我认为肯定有更好的方法,为此我想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方法。

设计一个双层暖水袋,里面的一层要设计的稍大一点,取暖时用于贮存热水:外面则是用于贮存熔点较低的海波(硫代硫酸钠)。那么利用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特点就可以知道如果把热水灌进里层,里热外冷就会产生热传递,而我们接触到的是外层,因为海波是晶体且熔点为48摄氏度,所以吸热熔化后温度不变,这样就不烫手了。

至于能不能够延长保温时间呢?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因为与手、外界进行热传递的是温度较低的液态硫代硫酸钠,内能也相对较少,所以能量转移较少,延缓了内能从内层中的水中转移到外界的速度。当然了,至于效果如何于是否有效还须进行实际试验。

开展物理科技活动的几点体会 篇6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23-001

物理教师除认真完成物理的课堂教学任务外,还要当好课外科技辅助员。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得到的体会:

一、明确认识,高屋建瓴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出发,建立物理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的两种发展观,提高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自觉性。

1.從物理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性质和任务看“两者”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课外科技活动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能力培养是关键,能力培养又正是课外科技活动的中心环节。因此,毫无疑问,课外科技活动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帮助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

科技活动中的能力培养包括:观察、思维、操作、创造等,它较之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实验技能、思维、解决定际问题等)有更广、更高的要求.课外科技活动可起到消化、吸收、运用和升华课堂知识的作用。所以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为着同一目的和任务,两者相辅相成。

2.从物理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看“两者”关系

近年来,由于实验设备差、升学压力大等因素,教师很难摆脱旧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严重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得多,学生动手少,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的被动状态。如果把他们引导到科技活动中去,他们就会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用已有的和课堂所学的知识为基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辅导员或能者的指导下,有选择无压力的自愿参加活动。这既合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又能使主观能动性发挥主导作用。由于活动的需要,学生就会主动去联系和理解课堂所学物理知识,做到了动手动脑,逐步养成逻辑识记的习惯。由于在“活动”中所形成的能力很难消失,而这能力的形成又是建立在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所以课外科技活动既服务于教学,又高于教学。

3.怎样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科技辅导的关系

物理教师必须通过课内、课外两个主要渠道去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因此,物理教师还必须在第二课堂中当好科技辅导员,正确处理好物理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辅导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行为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一种行为。学习的能源来自学生本身,而“能源”的核心乃是兴趣和好奇——这是行为发生变化的前提,由此才会产生求知欲。要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好学、乐于学的行为变化,物理教师就得根据学生的实际,从教育的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出发,无论在课堂教学和科技活动中,都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有了兴趣,教师再引导其变兴趣为乐趣,并逐步升华为志趣,使学生变好奇心为求知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二、研究做法,探隐求微

1.搞好课堂教学,把教建立在学上

课内除教给学生基础物理知识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活动外,同时要善于为课外科技活动“搭桥铺路”。作法是针对学生年龄、兴趣、能力、基础等实际,结合教材知识,适时为课外科技活动抛引课题。以质疑、设想等方式暗点内容,使学生有“且听下回分解”之感。例如学习《电动机》,点出“你能检查排除电动机的故障吗?”学习《光学》,布置比赛“谁装的望远镜能看清星体”……学生对抛出的课题和设想会感到惊讶、疑惑、矛盾就形成知识“冲突”,激发起兴趣和思维,想动手,课堂上又无时间,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参加到科技活动中去动手实验制作,动脑分析探讨,结果就把课堂教学内容自然转移,外延到课外,为科技活动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在科技活动中加强辅导,把辅建立在导上

活动中除指导学生手脑并用,培养能力外,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所学物理知识贯穿在活动的应用中。对不同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例如对低差生要因势利导,不包办代替,鼓励其树立信心,帮助和指导如何应用课堂知识去分析、观察、实验、制作,以达到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物理知识的目的;对高能学生,则应从其浓厚兴趣、高度注意积极思维、制作技巧中去发现他们的特殊爱好。并为其创造条件,使其特殊才能更快萌芽,茁壮成长。

3.课外科技活动的原则

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但必须掌握一条原则——能结合教学,利于科学素质和能力培养。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内容。例如毕业班应多搞问题分析探讨,少搞制作,以利复习;又如指导初中学生利用废纸板做伏特表、安培表、滑动变阻器模型,在自制电教板上研究电路特点,电路变化,进行分组比赛等,事实上胜过教师的板画教学效果,这不但克服了物质条件差的困难,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想办法的好习惯,直接服务于教学。

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通过几年实践摸索,有成功的欢乐,也有失败的痛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去年5月参加了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五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竞赛,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32支代表队共30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此次比赛高手云集,竞争激烈,所有中学组奖项必须获第一名才能评为一等奖。所带领的11名同学积极参赛,勇于拼搏,成绩突出。共获得了中学组三个团体一等奖、一个团体三等奖、二个单项一等奖、四个单项二等奖以及八个单项三等奖。为个人、学校、张家港市争得了荣誉。10

月,省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电动遥控赛车”“军舰模型拼装”竞赛,取得了六个单项一等奖,五个单项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刚刚结束的苏州市第十届科技模型比赛中,克服参赛人数少、训练时间短的不利因素,又取得的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若干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世界上科技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也是社会和国家的需要。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

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 篇7

一、发挥物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最有利的场所,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 要渗透科技意识, 必须借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在每一节课中灌输, 在每一个环节中渗透。对于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 教师必须从课堂抓起, 利用课堂的优势进行科技意识的教育。

(一) 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点点滴滴的生活, 到国家高精尖科学技术, 都与物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实用性决定了中学生必须学好物理, 用好物理, 让物理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永远相伴。物理现象来自于自然与生活, 物理规律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有意识向学生渗透物理知识, 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 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 报效国家的坚强意志。

(二) 重视物理史发展的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历史, 物理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文明。通过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发展的历史, 介绍物理学的重大科技成就, 了解人类物理发展与人类的进步的关系, 还可以了解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贡献,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对于学科教学来说,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学科意识, 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在物理教材中, 有着丰富的物理史发展素材, 有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典型事迹, 教师可以选择有关内容, 对学生进行教育, 比如,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 这是典型的物理学史教育的好材料, 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教育内容。我国的物理发展在中国现代、当代发展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讲解或渗透, 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的伟大成就, 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态度, 正确的研究科学的方法, 进一步树立民族的自信心, 强烈的报国志向, 接受科技意识的影响, 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 献身科学的激情。

(三) 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中学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加强学生的物理实验。它可以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体验科学发生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的发现往往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 从中发现科学的奥秘所在, 了解人类发现与发明的伟大。这些都能使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 通过动手操作, 自我演示, 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教师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多参与, 多动手。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 形成实验教学的一系列有效做法, 比如, 首先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 然后通过实验, 让学生记录下实验的过程, 实验的数据, 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 写出具体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报告, 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分析原因, 找到方法, 据此写出实验报告。一个科学的实验报告, 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验独立完成的,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丰富物理教学内容

物理课离不开实验, 更离不开学生的活动, 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展开课外活动, 让它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这也是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的一种好办法。它在内容选择和活动形式方面有着优越性, 比较灵活和自主。比如物理实验活动, 趣味小组活动, 都是学生愿意参加的, 教师如果能够立足于学生的基础, 精心设计, 有效的活动, 学生一定会获益匪浅。如在教学“动量”的内容时增设了“利用自来水来观察反冲运动”;在教学“电场”的知识时增设了“观察静电屏蔽现象”等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如自制电铃, 自制平行光源, 制作针孔照相机, 制作潜望镜, 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 并组织展评。

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 篇8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 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 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 注重物理学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 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发展的历史, 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 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 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 在实际教学中,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 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 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同时, 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 (2) 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 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 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 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 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 趣味课外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 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

通过这些实验, 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 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 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 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 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 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 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举办科技讲座时, 要认真选择材料, 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 利用活动课分班级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 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 了解和掌握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

5. 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 学生可以利用物理教材中的知识, 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 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 提出改进意见, 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 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 篇9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

1.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 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再如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 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 科技小制作;2.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3.举办科普知识讲座;4.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 篇10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 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 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更加相信科学, 热爱科学, 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 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 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 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 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 在实际教学中,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 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27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 分析原因,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 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 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 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课外活动。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磁悬浮实验、设计制作各种报警器、安装收音机、无线电测向接收机等。通过这些实验, 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门铃、各种报警器、收音机, 自制平行光源、针孔照相机、潜望镜、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 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 , 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 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 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 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举办科技讲座时, 要认真选择材料, 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 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 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 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 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 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 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物理知识的延伸体现在社会调查活动中, 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 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 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 并提出改进意见, 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 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物理教学中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 篇11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概括,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课外活动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提升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或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总之,加强学生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 篇12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技意识,培养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 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师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 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 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

教师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 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我们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墙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 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三、注重物理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物理学不仅是物理学家要研究的科学,而且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要知晓的科普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介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热点问题。如:(1)为什么飞机场周围要驱赶鸟类;(2)打雷闪电时为什么不要站在大树、屋檐下?(3)街道旁的路灯是串联的吗?(4)光纤通讯,红外线遥感,磁悬浮列车,电子显微镜,电冰箱,微波炉,电饭锅,空调,可视电话,饮水机,日光灯、光控灯、温控灯、声控灯等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5)日常所说的各种“白汽”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6)火箭发射塔下方为什么要修一个大大的水池?(7)桥梁为什么要建成弓形桥而不建成凹形桥?等等。当学生了解了物理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时,物理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也就不讲自明了,物理学的实用意识也就在学生中形成了,这样必然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上一篇:高层次人才服务下一篇:物权法定原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