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形象

2024-06-21

科技形象(共6篇)

科技形象 篇1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曾说过,“争夺强权的斗争不仅以政治压力和军事力量这样的传统方式来展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争夺人心的斗争”。而这场赢得人心的战争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作为现代社会主要的信息提供者,传媒在海量的数据、事实面前,它不是照样传递客观信息,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对信息加以筛选,经加工整理,强化自己的观点、满足本国在政治、外交方面的需求。这些信息经过传递最终会在国际公众脑海中定格,形成国际形象。所以可以说,传媒虽然并不能决定国际公众的思想,但它却可以左右国际公众的思想。徐小鸽教授就曾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国在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言论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1]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传媒业迅速扩张,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散播信息能力的提升,其实质是对国际舆论话语权的争夺。在这场较量中,我国由于新闻传播实力较弱而处于劣势。西方媒体包装下的“中国威胁论”就是中国在全球信息传播中力量失衡的一种体现。只有在客观分析国际新闻格局的背景下,总结中国科技发展中的特征,才能辨识中国科技新闻传播在塑造国际科技形象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国际新闻传播格局“西强我弱”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信息传播网络,垄断了世界传媒的声音。据相关资料,占世界人口1/7的发达国家占据世界新闻总量的2/3,[2]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基本上主宰了全球国际新闻的报道。[3,4]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滞后,致使发展中国家在信息传播中总是处于劣势,它与发达国家的“信息鸿沟”日益加剧,中国也不例外。资料显示,新华社的日发稿量为200万字,美联社为1700万字,合众国际社为1700万字。中国海外发行的报纸只有人民日报等少数几家,美国海外发行的报纸杂志有400多家。中国中央电视台仅第4套、第9套节目实现了全球覆盖,美国的卫星电视节目已经占到全世界卫星电视节目的50%以上。[5]在全世界的互联网服务器的内存中,中文的信息只有0.4%,而美国提供的一般信息占80%,服务信息占95%。[6]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自由散播信息的能力能够增加该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劝诱潜力。[7]中国传媒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对等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中话语权的缺失。由此,中国就只能被动地接受西方媒体塑造的中国形象,哪怕中国通过调整国家的行为表现方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活动来努力改善已有的国际形象,很大一部分相关信息也会被西方媒体过滤掉,而达不到国家预期的传播效果。

二、中国国际科技形象发展存在三大矛盾

1、多维性与统一性的矛盾

国家科技形象是国家科技实力的综合反映。科技领域的各个要素在国家科技形象中所占的地位、表现形式和影响力都不同。各要素之间不能替代和取代,更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等同化或平均化。各种科技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国家科技形象的多维性特点。

多种科技要素的综合传递了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形象。如果各科技领域协调发展,表现出很强的统一性,则有利于国际公众对该国国际科技形象的认知。反之,在国际公众中易于形成混乱的国家科技形象。

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相对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科技事业几经波折。历史的原因使得我国各领域科技发展水平差距相当大,虽然在部分领域获得了世界领先的高科技成果,但部分生产部门仍保留有十分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这种反差给构建中国统一的科技传播形象造成了困难。

2、连续性与突变性的矛盾

对于国家科技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连续性特征。良好的科技形象基础有利于促进国际公众对科技形象认知的良性发展,不良的科技形象基础则将成为建立良好国际科技形象的巨大障碍。

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会促使特定国家在某一特殊时期进入跃升期,包括科技发展水平在内的综合国力会大幅提升。这种变化打破了国家科技形象连续性变化的轨迹,更多的呈现突变性。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了重大变革,科技领域也不例外。国际公众“落后的中国”的固定思维在中国科技飞速发展事实的冲击下,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统一的认识,这是我国科技传播必须解决的一个命题。

3、多元性与主导性的矛盾

当前,科技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这种多元化首先表现为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具体而言,科技传播依托于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期刊、图书、电视、广播等,同时新兴的传播媒介,如互联网也对其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重要的传播组成部分。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不同的传播主体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将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种多元化导致从传播源、传播途径和受众形成复杂的网络。

新闻媒介是舆论的激发器、承载者,它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需要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团结、激励国民,维护国家利益。坚持舆论的主导性是科技传播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

科技传播多元性与主导性是一对矛盾体。对科技传播“收”的过紧,一定程度上会使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科技传播内容的可信度较低。对科技传播“放”的过开,则不容易把握对外科技传播的声音。能否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中国建立良好的国际科技形象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中国科技新闻传播在塑造国际形象中面临八大阻力

1、科技新闻传播研究的滞后性

近年来,国内业界专家对于从问题出发的、公众关注的热点科技新闻传播问题研究较少。例如:如何通过科技新闻传播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如何将传媒产业同新兴的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结合等科技新闻传播与相关领域的交叉研究鲜有论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科技传播的理论研究,宏观战略研究和总结科技传播的发展状况。上述科技传播的研究着眼于科技传播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这些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指导意义,不能真正解决科技传媒业在塑造国际形象中面临的问题。

2、科技新闻传媒的边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型的业态,伴随其中的是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科技传媒领域和受众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都给商业媒体了巨大的拓展空间。我国在科技新闻领域的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期刊和广播电视都受到商业媒体强烈的冲击,科技新闻传媒的定位常常在主流媒体、大众传媒二者间游离,个性和特色日渐模糊。同时,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传媒最为重要的新方式,其个性化服务、互动式服务和多媒体服务直接触动了传统媒体的市场根基,在科技新闻传媒领域也不例外。

中国媒体的科技新闻在新闻总量中所占比例明显降低,总体水平不高,一些部门还将科技新闻编辑部门撤并。据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对中国部分中央级报纸及北京市属报纸为期半年的调研统计,科技新闻的平均比例只占3%至4%,个别报纸甚至仅为1.6%,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科技新闻传媒呈现边缘化趋势。

3、科技新闻传播产业化进程缓慢

我国科技新闻传媒产业化进程缓慢,目前的主流经营模式仍是围绕着传播内容将相关环节联系起来的,这种产业经营实体彼此间相互联系很弱。它对于传播产业的信息资源、客户资源、受众资源、品牌资源等的利用率较低,开发出的产品相对单一,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这种经营模式只是在一个初级层次上运营。对于单个传媒企业而言,经营成本低,运行效率低,产出效益低。而对宏观层面上而言,在社会维持如此低效益的经营实体则需要付出很大的经营成本。科技新闻传媒产业化进程缓慢直接导致中国科技新闻传媒业缺乏同世界传媒集团竞争的实力,在对外宣传中往往受制于人也就不奇怪了。

4、对内、对外科技新闻传播方式不加区分

我国在科技新闻传播中对内、对外传播方式不加区分的现象比较突出。对科技事件,通常用对本国国民的传播思路和传播方式对国际公众。而由于文化的差异,受众对于同一种表达常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会有相反的效果。乔舒亚库珀雷默在《淡色中国》一文中也提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对外传播信息的误读。文中说,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郑必坚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这一说法是对“中国威胁论”回应。汉语的“崛”是一种象形文字,看起来像一座略有裂痕的大山正在被什么东西冲破。这个字也许在地理学意义上所做的讨论多于国际政治意义:它描绘的是一场地震。“peaceful rise”这个词在国际知识界广为传播,随之产生的效果却与郑必坚的初衷相悖。[8]

5、国际传播渠道不畅,传播能力较弱

由于我国科技新闻传媒产业化发展不足,整体新闻传播能力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科技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媒体。话语权的缺失导致西方媒体帝国可以根据其国家利益的需要筛选中国科技信息,影响甚至左右本国国民乃至国际公众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舆论导向。即使中国科技传媒将部分中国科技的实际状况通过部分渠道传递到国际社会,但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经过多次信息丢失,最终在到达受众时信息很可能与现实已经发生了很大出入,因而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6、科技传播体系组成部分相互割裂

国家科技传播体系是指由承担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技普及与推广等科技传播任务的机构、组织(包括各类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教育培训组织、各类专业学会、科技出版机构、科技媒体组织、科技咨询及中介机构等)构成的网络系统。[9]在我国科技传播实践中,专业科研单位、科技教育机构和科普组织各自拥有相对固定的从业人员团体,组织机构和人员之间的联系较少,没有有效整合专家资源,科技传播体系还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以孤立的传媒资源与国际高效运转的传媒体系抗衡显然是一场力量悬殊的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

7、科技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随着传媒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构建适宜科技新闻传播特色的定位和经营模式是决定科技传播单位是否成功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新闻单位过去属于事业单位,缺少考虑市场因素,因此从业人员结构缺少市场营销、组织策划等方面的人才。这对于科技新闻传播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及其不利。

同时,科学技术向纵向深度发展和横向交叉发展,要求从事科技新闻传播的工作者不光具备新闻功底,而且要有一定的理工科知识基础,否则很难准确把握科技事件对社会经济所蕴涵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长期沿袭前苏联文理分科的模式,从事新闻的工作者专业层面较单一,对科技成果进行二度创作有很大的难度。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还不适应科技快速发展下科技新闻传媒的新需要。

8、科技新闻传播效果存在预期悖论

科技新闻以科技发现为主要报道对象,尽管报道内容有差别,但其中一点是共同的,即科技知识在科技新闻中必然存在。在科技新闻报道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科技发现报道随意化、盲从化;第二,自然事件报道求快化、求新化;第三,科技人物典型报道模式化、简单化。

面对扑面而来的科技新发现,多数记者很重视,很快将之报道出去。但在报道中,一味求快,就容易产生失时报道。报道者往往对科技发现持有积极的倾向性态度,但如果分析不站在科学的客观的立场上,即使是善意的赞扬,也会导致受众对新成果的过高期望,期望与现实的反差最终会否定成果的学术价值。在意外事件报道中,由于时间有限易于只重事件表象而忽视了本质的真实。宣传正面典型人物,片面强调优点,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报道出的人物与实际中的人物产生很大距离。这些都会造成科技新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中国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国际形象的塑造。通过经济改革和建设、对外开放以及和平外交等的种种努力,我国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一个和平崛起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是,近年来,西方媒体包装下的“中国威胁论”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形象,成为困扰我国与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建立互信和合作机制的阻路石。分析中国科技新闻传播在塑造国际科技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完善中国科技新闻传播体系,提升中国科技新闻传播能力,进而引导国际舆论对我国形成综合的、统一的、客观的国际科技形象。

参考文献

[1].刘继南.《国际传播——现代传播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2].刘继南,周积华,段鹏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韩源,王磊.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浅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4期(总第1 00期)

[4].韩源,王磊.全球化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战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3月,总26卷,第3期

[5].http://ww.media t singhua edu cn

[6].刘伟胜著.文化霸权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7].Eytan Gilboa“,Media Diplomacy:Conceptual Divergence and applications,”the Harva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Summer,1998,Vol.3,Issue 3

[8].Joshua cooper ramo etc.al.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9].翟杰全.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科技传播体系.科研管理,2001

科技形象 篇2

前言:随着电脑用户的不断普及和市场上各种品牌电脑的竞争升级,对于购买者来说,购买任何一家公司的品牌电脑或任意一种品牌的电脑都无关紧要。竞争者产品的优劣、价格差异并不是很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只用通过提高自身的企业形象才能更好的带动公司的发展。

一、市场分析:1.市场销售趋势:现在来说,电脑已经普及了,基本每家每户都拥有至少一台电脑,但随着重庆电脑制造基地的建立、各大区新建电脑城、各大超市(苏宁、国美)的加入,以及电脑公司的数量增加,使得市场需求成供大于求,为了销售业绩,有时不惜拼命杀价抢占市场销售份额,竞争空前激烈。2.市场销售模式:专卖店销售模式为品牌的建设贡献良多,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专卖店形式已不再神秘。主攻商场模式或许能开发出另一个广阔的市场,利用商场的良好形象扩大自身的销量。3.市场总结:A.电脑市场需求有限,B.尽量其他新市场

二、消费群分析:5岁——20岁多为读书的青少年,对电脑有很高的好感度,但对于产品实质东西并不是很清楚,购买力有限。21岁——35岁多为上班族,对电脑有很高的依赖性,是办公和家居的必备产品,购买力较强,对产品认知度高,冲动型消费多。36岁——60岁是中老年客户群,对电脑认知一般,要求有限,购买力强,多为理性消费。

三、竞争对手分析:本公司从事电脑行业20多年了,属于老一辈的企业,根深蒂固。与之不相上下的企业有商达、道洋、八达、创捷、百晋,要么拥有超长的运营历史,要么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构成本公司发展的重要对手。所以在形象包装上面,我们把他们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加以分析。1.企业广告语的诉求:一言九鼎,人人九鼎这句广告语强调,这是一家富有责任心的公司,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任,对顾客负责。是一家诚信度高的公司。

2.运营理念公司专卖联想、华硕、三星、东芝4个品牌的电脑,拥有良好的销售业绩和成熟的销售团队。3.不足之处:强调服务,缺少领导业界的气概。

四、分析优劣势:1.优势:拥有经营电脑销售20多年的经验,在业界有较高的地位,资金较为雄厚,发展蒸蒸日上。2.劣势:众多的竞争对手,品牌的不全面性,销售渠道的单一性。

五、企业形象:根据以上分析,电脑市场竞争激烈,为利于不败之地,稳重有升的市场前景,应该通过提高服务扩大企业自身形象和影响力(多开展产品学习活动,使销售员熟悉产品知识,增加销售技巧;多开展销售讨论会议,分享成功经验,加强业务能力)扩展其他销售途

科技形象 篇3

冯长根说, 存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 科技社团的地位日益显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重要作用。全国学会在积极进行创造性实践, 为国家创新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的同时, 发挥各自专业特长, 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

2008年, 我国南方发生重大冰雪灾害, 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中有160余个积极参与到科技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去。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学会以学会名义捐款326.5万元, 专职工作人员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50多万元, 组织动员所属会员单位和分支机构捐款捐物上千万元。中国林学会、中国气象学会等围绕冰冻雨雪灾害和灾后重建献计献策。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 中华医学会等医科学会积极组织发动会员深入灾区投身医疗救治, 及时向中央及有关部门提交《国家地震灾害心理应急关怀建议书》, 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20个全国学会联合在中国科协年会上举办2008防灾减灾论坛, 为决策部门灾害的应急管理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康复医学会多次组织康复医疗专家组深入灾区开展调研和救治, 促进了地震伤员早期康复介入的有效开展, 中国心理学会联合有关单位在灾区成立了10个工作站进行灾民心理干预、并提出了《汶川地震心理援助20年纲要》。

针对社会上的各类弱势群体, 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彩虹行动”——留守流动儿童心理支持计划。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在家乡的子女心理状况进行调研和心理干预, 先后在安徽、四川、贵州的中小学校30余所2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干预试点。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等一批学会长期坚持科技扶贫, 树立了学会公益组织的良好形象。

冯长根指出,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是我国科技社团的主要代表, 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和科学共同体的组织载体。中国科协的宗旨之一就是要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全国学会应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科技形象 篇4

美国的一家刊物这样写道:“在一个富足的社会里,人们已不太斤斤计较价格,产品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因此,商标和企业形象就变得比产品和价格更重要。”这句话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企业形象的重视。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需要有长远眼光,长期战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誉感,其结果必然是产品销售量的提高。在这个竞争十足的社会里,为企业塑造形象是积极重要的,下面我们将对安徽西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形象策划。

安徽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筹备于2010年11月,成立于2012年2月6日,为安徽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单位,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公司经营业务:为人体健康有益的硒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健康养生产品的研发,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生产、推广、销售,为微量元素和食品安全的检测、认证,运用硒元素科普馆,对硒元素科普知识及硒元素产品进行展览,开展科学普及教育。是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首家拥有“产、学、研、销、展”多功能的现代化创新性企业。

一,确立阶段

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吃饱,吃好,更重要的是吃出健康。因为食品行业直接与广大消费者接触,所以对食品的质量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仅2012年发生的注胶虾事件,立顿“茶叶”事件,问题奶粉事件,“皮鞋酸奶”事件,都让消费者心有余悸。因此绿色健康的产品将是一巨大的潜在市场,而在目前来说,做绿色健康的企业数目也是较多的,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也有呈现上升的趋势。安徽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刚成立的绿色健康企业急需在市场上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其在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2.安徽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月6日,且硒产品在市场上作为一种新产品。新公司推出新产品,这无疑是最佳的导入时间.若前期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按照首映效应来说,这不仅会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还会为企业以后在市场上推出新产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安徽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涉及有关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硒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健康养生产品的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健康产业经济联合实体。公司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和科技平台,已建成以硒为主的微量元素科普馆,推广宣传硒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开展科技沙龙互动教学,倡导全民科学补硒的理念。至此,我们对硒科公司的规划界定为:倡导全民关注健康,科学养生的绿色健康企业。

4.树立倡导全民关注健康,科学养生的绿色健康企业的形象,我们必须让企业内外部达成一致共识,不仅是企业内部软硬件设施都围绕这一形象进行塑造(其中,内部硬件设施为:企业建筑,企业产品;内部软件设施为:企业文化,企业员工个人素质)而且要对外宣传企业形象。(外部设施为:建立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与政府的良好关系)

5.CI策划委员会的原则:权威性,代表性,协调性,创见性。所以CI策划委员会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

企业内部人员:包括(1)企业行政部门负责人,他们的参与能在行政上给予

支持;(2)企业广告公差,设计人员,他们的直接关系操作。他们是企业中最了解CI,最需要CI;最能给出合理化建议的人;(3)企业财务主管,他们能够使有关CI项目开支的申请,审核,报销手续顺利进行;

CI问题专家。他们有广播的常识和丰富的经验,不仅能在CI导入阶段提供专业指导,设计方案,审核方案,而且在推选,管理过程给予检查评估。CI问题专家的水平高低,常识厚薄,对于一个企业CI的成败至关重要。

专业公司人员。因为CI工程是一项系统的领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大多数企业的CI需要帮助。

CI委员会中三种成员的关系是:企业的内部人员为主体。CI是一项自上而下发动,自下而上响应,全体参与的运动,它不仅需要理智的安排,还需要热情的推动;顾问,能够聘用一组出色的专家,往往事半功倍;专业公司为参谋,企业应千方百计地谋求实力雄厚,业绩卓越,信誉良好的专业公司。

二,调查阶段

1.企业内部:(1)硬件设施:企业建筑:安徽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长江之畔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1.5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公司本部建设、科研和检测设备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科技研发、检测大楼;建设产品加工、储藏大楼(包括中型冷库一座);建立人体健康的实验室;建立功能性食品研究所及人体微量元素检测中心,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本部之外的科研及科研成果生产基地投入2000万元人民币,基地面积达2000亩,分布于皖南地区南陵、泾县、石台、休宁等农村各地。芜湖市市区设计人体补硒工作站20处,面积2000平方米,投入2000万元人民币。硒元素科普馆面积1350平方米,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积极推广宣传硒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开展科技沙龙互动教学,倡导全民科学补硒的理念。

企业产品:公司已成功研发了富硒米、富硒茶叶、富硒木耳、富硒贡菊四大产品,拥有富硒米基地、富硒茶叶基地、富硒木耳基地、富硒贡菊基地,以领先的技术服务现代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农产品、农副产品附加值,改变农民种植、养殖观念,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科技引导新农业发展。公司将不断开发有利于人体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系列产品。

(2)软件设施:企业员工:安徽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一流的科技研发团队和科技转化平台。

科研团队结构合理,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博士后3名,研究生10余名。此外,还聘请国内行业领先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专项研究硒元素与农产品有机结合的成果。

企业文化:公司秉承“健康长寿、造福人类、敬重科学、勤劳奋斗”的发展宗旨,以“播种绿色、关爱健康、科技创新、合作共赢”为经营理念,致力于推进健康产业发展,以安全、高效的标准化技术和硒营养剂、微量元素营养剂产品与农业、养殖业、种植业、食品工业等行业进行有机对接

2.企业外部:经营环境: 时下富硒食品在市场上价格高又俏销。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不失为增收的一个亮点。硒是人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长期缺硒或低硒会引起40余种疾病,其中对人体威胁最大的是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富硒农产品能够几倍甚至几十倍提高农作物的价值,而且在国内外市场非常抢手。以富硒贡菊为例,贡菊本身具有平肝明目,风热感冒,目赤肿痛,避暑除烦,清心明目。市场价为100—120元每斤,而加入硒元素之后的富硒贡菊市场价要达到200—250元每斤,相差一倍。目前市场上的富硒农产品很少将其作为礼品送人,那么富硒贡菊,富硒茶做成礼品盒,打入礼品行业将是非常可观的。企业现有现象:

环境设施:企业刚成立,虽然拥有“产、学、研、销、展”多功能的现代化创新型企业。但是也正是由于多功能,使其在各个领域并不是研究的很深入。以富硒贡菊为例:富硒贡菊的生产是通过和休宁县的花农签订合约,将农户每年生产的富硒贡菊收购过来再进行加工包装,花农每年在收购季节将贡菊收回家中,再放进自己的烘干机中将贡菊烘干,花农的烘干贡菊的环境极其简陋,也并不能保证期干净卫生。

产品定位问题:将茶叶和贡菊包装成为礼品是可行的,但是大米这种家家户户都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来说,大米没有太大的礼品价值,因为,大米本身较重,如果量较少,对于补硒者来说并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如果量较多,礼品盒会很重,并不利于人们将产品运送。由于富硒产品刚刚进入市场,由于资金和对各个市场的不熟悉,所以目前来说,在全国范围之内,并没有进驻太多的市场,消费者购买受限。

宣传问题:虽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硒元素科普馆,也引来了较多的市民来参观。但是这仅能供本地市民和周边地区的人前来参观,宣传范围不够广泛;网络宣传只有央视《生财有道》,和极少的健康宣传。

三.确定阶段

1.经营方向:硒科公司以生产硒产品打入市场,那么应该站稳硒产品在市场上的脚跟。树立好倡导全民关注健康,科学养生的绿色健康企业形象,再继续开发“微旺”、“维旺”系列产品。总体目标占领农产品市场,前提是每种产品只能富有一种微量元素,具体哪种产品包含哪种微量元素,需要根据产品自身结构添加。努力开拓系列养生食品市场,改变环境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的不良因素,大力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2.经营思想:尊重每一个员工,为员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使员工内部达成团结一致的共识态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创造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增强企业创造力,使公司能够长久的生存。

3.经营道德:企业以“自愿,公平,诚实,信用”为基本准则。

4.经营作风:以“播种绿色、关爱健康、科技创新、合作共赢”为经营理念,致力

于推进健康产业发展,以安全、高效的标准化技术和硒营养剂、微量元素营养剂产品与农业、养殖业、种植业、食品工业等行业进行有机对接。

5.经营风格:健康长寿、造福人类、敬重科学、勤劳奋斗。

四,展开阶段

1.VI识别:硒科企业以科技,高档,关爱作为标志主题设计,因为硒元素本身的发现是科技的进步,而硒产品的定位应该是高档产品;颜色以绿色为主体,体现绿色健康。

2.BI识别:对外行为识别:a,群体行为规范:公司的客观制度直接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处理好是员工更加团结,处理不好,会使问题越级越严重。因此对于公司的结构设计,组织行动设计,组织设计都应该公正,透明。

b.员工行为规范:工作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不仅能保证员工身心健康,而且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物理环境,硒科公司在光线度,办公室布局,自然环境,营销装饰方面都要注重绿色和科技感。二是人文环境,硒科公司 要在领导作用,精神面貌,合作氛围,竞争环境等方面营造出民主,积极创新作风。

日常礼仪:使员工行为从不规范向规范的过程,最终达到规范的结果。它包括的内容有:职业道德,仪容仪表,见面礼仪,电话礼貌,迎送礼仪,说话态度,说话礼节和体态语言等等。

C.企业向员工宣导和传播价值观的另一主要方法是通过企业内部喜闻乐见的文化性活动开展,包括企业运动会,绿色健康知识竞赛,企业标志创意新点子。对外行为识别:a.广告行为识别:在产品广告中主要介绍企业产品的的特殊性,主要其包含硒元素,而硒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并定位于绿色养生产品。为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影响,在企业标志方面应着重推出。b.企业形象广告:以科学养生主题宣传企业的绿色健康理念:以倡导全民关注健康为主题做公益广告。

五.CIS导入阶段

在完成基本程序之后,应该重新确认各个程序实施的顺序,以便在出错之前进行调整,在导入期间对外的传播均应统一标志,同一色泽,统一形象,同一口号。导入时间不宜拖得太长,在企业名称,企业标志,商标的注册等应在法律手续办完之后,及早确定对外公布的时间,并持续不断的对外宣传做出适当的安排。对外导入发布的对象主要有:消费者,社会各类公众,地方公众团队,国际社会,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原材料供应者,产品经销商等等。保证CIS顺利导入。

六.评估阶段

企业导入,实施企业形象系统以后,为了了解企业形象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实施中的企业形象进行客观的评估,以便找出不足和问题,为企业形象系统下一步的深入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企业形象系统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分为以下三

个阶段进行:企业形象现状评价;企业形象现状调查与分析;企业形象现状修正与完善。

企业形象系统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必须在企业形象系统委员会的直接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注释:企业形象策划

新农村商网

央视《生财有道》

安徽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BI设计

CI设计

科技形象 篇5

1.1 研究动机和问题

科技部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政策、计划的制定者, 科研事物、科研机构的组织领导者, 其主要职能是:研究并提出国家的科技战略和政策;研究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 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等。科技部承担着我国大部分的科技管理事务, 由此, 其公众形象也直接代表了国家在科研领域的形象, 建立一个良好、有为的媒体形象对于科技部取得公众支持、开展自身工作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互联网作为一种对现代社会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媒体, 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 使其“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内四家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媒体 (其中包括传统媒体主办的网站) 三个国庆年度内关于科技部的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探析国内媒体对“科技部公众形象议题”的总体建构方式, 以及各媒体由于定位和报道动机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从而希望能提出一些有助于提升科技部媒体形象的建议。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网络媒体为新闻选取来源, 既包括大众化的门户网站、严肃的专业新闻网站, 还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网站, 属于对中国媒体的全面考察。

根据Alexa公布的中国互联网排名, 选择综合门户网站中排名第一的新浪作为大众化的门户网站的代表;而对于严肃性专业新闻网站, 我们选择中国最大的新闻采集中心新华网和中国最权威的官方新闻发布中心人民网;同时选取拥有最大收视人群的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央视国际。在样本时间段的选择上为了避免由于某些特殊事件的发生而对样本的干扰, 我们设定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04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的三个国庆年度。

文本研究对象搜集方法是, 使用百度的新闻高级搜索功能将“新闻源”分别设定为新浪、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时, 在“搜索结果栏”中分别以“中国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部”、“科技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最终得出搜索结果共计1581条。排除无法打开的链接和重复新闻 (我们定义新闻报道时间、格式、内容相同, 且所在版面、来源相同的新闻为重复新闻) , 最终得到各网站有关科技部的新闻报道共计1434条。我们抽取新闻总数 (1434条) 中的300条为研究样本, 按此比例, 利用SPSS软件随机抽取新闻总数的20.92%为研究样本, 共得到样本数305条。

在样本分析时, 我们构建了以下分析类目: (1) 议题内容; (2) 报道类型; (3) 报道时间; (4) 新闻来源; (5) 消息来源; (6) 新闻涉及领域; (7) 语气及倾向; (8) 报道篇幅。为了从总体上展现网络媒体对于科技部的报道, 部分条目的结果将会进行整合分析。

2 理论背景

科技部属于国家重要部委之一, 具有强烈的政府机构属性。

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施政业绩在国内外公众中获得的认知与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具体反映为政府在国内外公众中的知晓度和美誉度。政府形象传播的对象是公众, 主要目的则是获取广大公众的理解、好感和支持, 并将这种影响最大限度地扩张开去。一般来说, 政府形象传播渠道可分为三类, 即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

公众对政府机构的负面形象几乎全部来自媒体报道, 因此, 过去的政府机构更多采取了诸如“正面报道为主”、“新闻管制”、“内松外紧”、“意识形态挂帅”的媒体策略, 但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 以及新的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达, 采取回避、隐瞒的媒体策略一方面违背了公民知情权, 另一方面实质上也很难完全隐藏信息, 反而丧失了公信力。SARS事件就是这个过程最完整的展示。目前国内政府机构公众形象建设的措施一般包括如下几类:第一是网上公共服务, 第二是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三是政府形象公关, 第四是积极的政府形象策划。

基于以上理论, 本研究将以下观点作为研究的起点:

(1) 媒体对于科技部形象的树立在逐步增强, 但呈现形式较为单一;

(2) 媒体呈现的科技部中规中矩的职能履行者形象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3 媒体科技部形象的总体描述

3.1 网络媒体对科技部报道力度加大, 但形式较单一

这一现象的阐述需要引进3个分析条目——报道频度、报道体裁和报道篇幅。在以下分析中我们发现各媒体在加大对科技部报道力度的同时, 其呈现形式多以较为单一的消息为主, 呈现形式不够丰富。

3.1.1 报道频度稳中有升

为了更清晰地认识近三年有关科技部的报道, 我们设计了一个总体概况表, 以直观呈现网络媒体有关科技部的报道变化情况。根据数据特点与研究需要, 我们以3个月为单位时间段构建12个时间单位, 并描绘一条数量变化走势图, 以直观呈现媒体对科技部报道的数量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 各个网站有关科技部的新闻报道数量, 以2005年10到12月为分界点, 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之前的这一阶段报道数量较少, 之后的这一阶段报道数量明显增多。这是因为2005年10月11日,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而科技部作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负责部门, 必然会采取更多的行动, 对科技活动作出规划、解释等, 如科技部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答中外记者问等。科技部的这些活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并在媒体上有了更多的反映, 可作为科技部宣传工作的典范。

3.1.2 报道体裁以消息为主

报道类型即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报道类型的差异, 本身就蕴含了记者、编辑等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重视程度, 如消息以及时告知为主要目的, 通讯更注重描写, 体现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 深度报道更注重对事件的深层次分析等。通过体裁和类型分析, 我们便可以得知各网站对科技部相关新闻的关注程度, 以及对科技部日常工作的关注程度。

从表1可以看出, 在所有关于科技部的新闻报道中, “消息”这一报道类型数量最多, 达到样本总数的59.3%;其次是“通讯”, 占样本数量的15.7%;最少的是“评论或述评”, 占样本数量的2.3%。从各门户网站单独来看, 新浪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 (cctv.com) 也都基本保持“消息”最多, “评论或述评”最少这一规律。

3.1.3 报道篇幅以短篇为主

报道篇幅反映了媒体对科技部具体工作进行报道的详尽程度。统计结果显示, 篇幅为201—800字的新闻报道, 占样本总数53.8%, 此字段范围的新闻报道体裁主要以消息为主, 占81.7%;其次是篇幅为801—2500字的新闻报道, 占样本总数的32.1%;5000字及以上的报道仅占2.3%, 深度报道占此字段范围的绝大多数。统计结果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为, 人民网相对于其他三家网站, 对科技部的相关新闻给予了更为详细的报道, 其2501—5000字的新闻占全部新闻的额比例为10.6%, 明显高于其他网站。

3.2 媒体呈现的科技部形象具有显著的权威性

作为国家部委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部具有形象的权威性, 这主要通过消息来源得以体现。通过对消息来源的确定, 可以得知与科技部有关的新闻信息主要从何种渠道输出, 从而可以确定信息的重要性和可靠程度。表2显示了不同的消息来源所占样本的比例。

从表2可以看出, “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和“政府官员”是有关科技部新闻报道的主要来源渠道, 共占75.7%, 这说明有关科技部的新闻报道更多的是以指令性、政策性以及科技部官员的解释性信息为主, 这与科技部主要是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定位是相吻合的;“专家和学者”这一新闻来源占新闻报道的比例较少, 占3.3%, 而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也是以科技部的组织和引导为主。另外, 在此来源的新闻报道中, 有少数专家和学者对当前科技部所规划的科研体制进行了批判。这对科技部的相关建设以及使公众更为全面的了解科技部的相关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科技部中规中矩的职能履行者形象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机构的个性特征往往通过媒体对于议题内容的选择和报道语气得以实现, 媒体不同的呈现方式往往会刻画出不同的机构形象。从获得的资料看, 媒体中的科技部除了职能履行者外并没有让公众记忆深刻的个性特征。

3.3.1 议题分散度较高, 基本职能体现较充分

图2反映了媒体对科技部相关新闻的总体呈现情况。有关“科技创新引导”的工作被媒体关注的程度最高, 占21.6%, 其次是科技部组织的“基础研究”工作, 占17.4%。“科技创新引导”和“基础研究”分别代表了科学技术的实际应有和基础科学研究, 是科技部承担的两项最重要工作。因此, 上述数据说明, 科技部的基本职能媒体上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被媒体关注最少的与科技部有关的新闻是“国际科技合作”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分别占样本数的4.9%和3.9%。

3.3.2 报道语气中立为主, 倾向性不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 有关科技部的新闻报道以中性或混合为主, 占样本总数的94.4%;正面报道占3.3%, 相关主题主要集中在科研成果的展示、科技部为推动科技进步所作出的努力方面;负面报道占样本总数的2.3%, 主要为与科技部相关的社会新闻。新浪网中负面报道的比例要高于其它三家门户网站, 人民网、新华网和央视国际的政府背景和弘扬主旋律的工作基调由此体现。

4 科技部媒体形象建设建议

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自从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 有关科技部的报道明显增多, 可见科技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所承载的重要使命。基于以上情况, 我们对科技部形象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4.1 加强对科技部基本职能的宣传, 增进公众对科技部工作的认同

科普活动是科技部的专项工作之一, 但来自新浪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四家网站的新闻样本中, 并没有关于科技部进行科普活动的报道。像“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这样的重大科技计划, 在媒体上也更多地呈现为项目申请成功的报道, 而缺少一些基本的解释性信息, 更缺少对各计划内部科研项目的进程、成果及其作用的报道。这样, 公众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和产出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印象, 更无法感受到科研成果给自身带来的切实利益。通过对媒体内容的分析也可以发现, 某些单位对科技项目的申请更注重“资金”导向, 而不是“科研成果”导向, 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同时, 科技部应该以重大的科技专项和科研活动为契机, 积极向公众进行科研工作的宣传, 并进行科普工作, 例如十五期间的“奶业发展”重大专项, 公众更关心的是此专项的科研成果是否能给他们带来更健康、实惠的奶制产品。与以往的重大专项相比, 此专项的实施, 可能对公众生活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

4.2 加强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宣传和推动工作

在极其原始的时代, 部落或民族之间存在学习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 科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性质。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有关“国际科技合作”的新闻报道仅占样本总数的4.9%, 而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已经成为事实, 科技无国界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主导着科技进步, 只有参与国际化分工合作, 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本国科技相对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从而积极地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因此, 科技部应扩大科技活动的对外交流, 并对交流活动和成果及时进行宣传, 让公众在充分了解我国科技进步的同时激发公众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热情, 并对我国科技实力在世界上的位置有清楚的认知。

另外, 科技部还应积极推动民间形式的对外科技交流, 在促进国内官产学研的合作创新的同时, 积极推动本国的产学研同国外的产学研机构进行交流学习, 为国内的科技进步牵线搭桥, 从而让公众感觉到科技部是一个积极有为的行政部门。

4.3 持续推进科研诚信建设

科研诚信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是否能够真正进步, 任何所谓的科技进步都要放到实践、历史和国际比较中去检验, 而这些检验是毫无情面的。从前面有关深度报道的分析可以看出, 科研诚信建设占据20.5%, 这说明媒体记者作为社会观察者, 时刻对科研不端行为保持高度敏感。科技部应以此为契机, 对科研腐败进行严厉查处, 防患于未然, 展示其净化科研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参考文献

[1]B RIND, D BENJAMIN.Effects of public image concerns and self-image on compliance[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4, 6:98-106.

[2]Ar WEBB, Jr.SPEER.Prototype of a profession:Psychology's publicimage[J].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986, 9:26-35.

[3]方延明.媒体与政府形象的关系研究[J].江海学刊, 2004 (5) :86-91.

[4]J 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91.

[5]廖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J].中国行政管理, 2001 (3) :35-36.

[6]刘小燕.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内涵[J].国际新闻界, 2003 (6) :49-54.

[7]王建敏, 闻曙明.新时期政府形象建设探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 :28-33.

[8]蒋文武.政府信息化与社会转型期政府形象重塑[J].行政论坛, 2002 (1) :42-46.

[9]林喦, 王亚男.传播学视野中的政府形象刍议[J].新闻界, 2005 (6) :66-67.

[10]雍彦峰.论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监督机构形象的塑造[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3, 23 (2) :59-60.

科技形象 篇6

魏明宇: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 设计院经过体制改革也朝着工程公司的方向发展。所以他们不仅承担着工程项目的设计部分, 也负责研发、咨询、工程监理和承包等任务。希望森兰自成立来对设计院这一方面都非常重视, 充分利用这个搭建用户与设备企业的交流平台, 传递公司优质的产品和创新技术。2012年公司也走进各大设计院, 开展了多场技术交流研讨会, 增进了双方深入了解, 给企业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收益。

问:现阶段, 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 请您谈一下贵公司在客户当中是如何树立品牌忠诚度和依赖度, 并进行品牌建设的?

魏明宇:希望森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 简而言之用“创新”二字概括总结较为妥当, 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公司从产品创新、应用范围和品质提升上一直在不断推陈出新;从营销创新角度上来讲, 希望森兰是国内外品牌唯一采取销售公司的营销体制, 在全国乃至海外地区设立超过15家销售公司, 60家办事处。从创立之初, 希望森兰的品牌定位就是“成为国内品牌的领导者, 国外品牌的追赶者和挑战者”, 打造“森兰变频节能中国”的形象。所以从变频器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 它不仅是公司的一个发展方向, 同时也是国产变频行业共同的奋斗目标。

公司在品牌推广角度上有着多年的经验积累, 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到点对点与重点客户进行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公司也会根据趋势发展, 结合终端用户、中间渠道、成套厂商的不同需求采取更多丰富的推广策略。

问:请您谈谈贵公司针对工业领域高耗能行业做出了哪些积极的改进措施?

上一篇:复合地基施工研究下一篇:消毒杀菌